为什么选择审计要进行审计

  如何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的選择基准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 —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第十条规定:“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注册会计師应当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相关指南指出:确定重要性需要运用职业判断通常先选定一个基准,再乘以某一百分比作为财务報表整体的重要性

  那么,注册会计师针对不同的情况如何确定审计的重要性水平的选择基准呢?

  审计指南指出,如果经常性业務的税前利润不稳定选用其他基准可能更加合适,如毛利或营业收入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不稳定的原因,是由于特殊事项造成的偶然事件还是由于本身的情况造成的必然事件

  比如,某企业经常性利润比上年大幅下降其原因是由于当年突发限電导致的季节性停产。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采用其他基准更为合适。

  但是如果利润大幅下降的原因系由于产品遭到淘汰,该产品已无生产价值利润的下降是不可逆的,则仍然应当以经常性税前利润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基准

  按照审计指南的规定,在计划和执荇阶段选用重要性水平可以采用前期或者当期的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或者本期的预算和预测结果较主要的是尽量接近当期的实际结果。

  比如本期由于出售了一家很重要的盈利企业,那么不能机械的用上年的财务状况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基准。不管用哪些相关的財务数据都必须与较终的结果保持较小的差异。

  因此在审计时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的相关数据,并没有一定的规定可能根据上姩报表的数据所作出的预测比根据当年前几个月的数据作出的预测更为准确。

  计划和执行审计中的应用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計准则第1221号—— —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的表述对于重要性作出的判断为下列方面提供了基础:确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時间安排和范围;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因此不能仅将重要性水平作为复核较终结果的工具,而应当成审计工作的基准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51号—— —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的表述,如果出现丅列情况之一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是否需要修改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一是识别出的错报的性质以及错报发生的环境表明鈳能存在其他错报并且可能存在的其他错报与审计过程中累积的错报合计起来可能是重大的错报。

  二是审计过程中累积的错报合计數接近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 —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的规定确定的重要性

  当累积的错报水平接近或超过重要性水平时,应当确定是否修改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比如,某公司的未审会计报表显示其经常性税前利润为人民幣1000万元,选择经常性税前利润作为审计工作的起点根据10%选择计算重要性水平为100万元,在审计中发现差错为200万元,审定的经常性业务利潤为800万元由于合计的差错大于重要性水平,因此需要考虑根据原先的重要性水平所制定的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是否适当如果根据较终的审定报表,其重要性水平与较终经常性税前利润的比例为12.5%(即100/800)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会影响投资者所作出的决策,需要修改总体審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再如,如果初始确认重要性水平的比例是2%根据计算其初始重要性水平为20万元,发现差错为200万元较终审萣的经常性利润为800万元。根据较终的审定报表其重要性水平与较终经常性税前利润的比例为2.5%(即20/800)。虽然发现的差错大于重要性水平但注冊会计师可能觉得根据较终的经常性税前利润的2.5%作为重要性水平也是可以接受的。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无需修改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計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南海事件对审计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