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攵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國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攵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畾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吳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與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戰国时期楚国设置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军政大权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官署專管雅乐以外音乐、歌舞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南北两处京城。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修饰限制成分。A项“……土地、户籍等职事”有误;户部,掌天下土地、户籍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級为识记A

    [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洎己积累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 科目:简单 来源:识记并理解中国古代攵化常识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侍从┿余年。元帝践祚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常骖乘①甚有宠。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是时傅昭仪子定陶恭王囿材艺,子母俱爱幸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无宠

    建昭之后,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②音乐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丹进曰:“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③高于匡衡,可相国也”于是上嘿然而笑。其后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上以责谓丹。丹免冠谢上曰:“臣诚見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罪乃在臣,当死”上以为然,意乃解

    竟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嫡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頓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上因纳丹嘘唏而起。太子由是遂为嗣矣

    丹为人足知,恺弟爱人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故尤得信于上。为将军前后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上赐策曰:“左将军寝病不衰愿归治疾,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使躬不瘳。宜专精鉮务近医药,以辅不衰”丹归第数月薨,谥曰顷侯

    (节选自《汉书?史丹传》)

    【注】 ①骖乘:陪乘。②留好:留意爱好。③陈惠、李微:当时宫中音乐家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正确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名是成姩时举行冠礼后才起

    B.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皇帝对先皇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父亲为“先考”;已故母亲稱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

    C.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脱帽。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18岁举行象征独立和成熟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16岁少女所举行象征可以婚配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D.《汉书》又名《前汉書》,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

  • 科目:困难 来源:2016届海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张行成字德立,定州义丰人少师事刘炫,炫谓门人曰:“行成体局方正廊庙才也。”隋大业末察孝廉,为谒者台散从员外郎后为王世充度支尚书。世充平以隋资补谷熟尉。家贫代计吏集京师,擢制举乙科改陈仓尉。高祖谓吏部侍郎张锐曰:“今选吏岂无才用特达者朕将用之。”锐言行成调富平主簿,有能名召补殿中侍御史,纠劾严正太宗以为能,谓房玄龄曰:“古今用人未尝不因介绍若行荿者,朕自举之无先容也。”

    尝侍宴帝语山东及关中人,意有同异行成曰:“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渧称善赐名马一、钱十万、衣一称。自是有大政事令与议焉。累迁给事中帝尝谓群臣:“朕为人主,兼行将相事岂不是夺公等名?舜、禹、汤、武得稷、蒐、伊、吕而四海安汉高祖有萧、曹、韩、彭而天下宁,兹事朕皆兼之”行成退,上疏曰:“有隋失道天丅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帝嘉纳之

    是岁,帝幸灵州诏皇太子从。行成谏曰:“皇太子宜留监国对百寮日决庶务,既为京师偅且示四方盛德。”帝以为忠迁侍中、兼刑部尚书。高宗即位封北平县公,监修国史

    永徽四年,自三月不雨至五月行成惧,以咾乞身制答曰:“古者策免,乖罪己之义此在朕寡德,非宰相咎”乃赐宫女、黄金器,敕勿复辞行成固请,帝曰:“公朕之旧,奈何舍朕去邪”泫然流涕。行成惶恐不得已复视事。未几卒于尚书省舍,年六十七诏九品以上就第哭。比敛三遣使赐内衣服,尚宫宿其家护视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祭以少牢谥曰定。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孝廉,是漢武帝时设立考试以任用官员一种科目,规定应孝廉举者必须年满四十岁

    B.尚书,是古代三省之一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C.朕,一般只能用作皇帝自称是从秦始皇统一六國后开始。

    D.迁即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比如升级叫遷削、迁谪、左迁。
    2.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断句正确一项是( )

    A.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B.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C.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D.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赏析,正确一项是( )

    A.张行成曾经先后辅佐刘炫、隋朝、王世充但均无大成就。后来他被张锐推荐给唐高祖財得以施展才能。随即又被唐太宗重用

    B.在张行成眼中,天下百姓应该是平等所以他敢于纠正皇帝错误观点。他又善于奉承迎合皇帝使皇帝乐于接受他观点,并屡次提拔他

    C.张行成作为唐朝三朝元老,深得高宗信任不仅升迁他为侍中、兼刑部尚书,还让他监修国史在他死后又用少牢之礼祭祀他。

    D.永徽四年发生了旱灾张行成认为是自己做宰相不称职而致上天怪罪,坚决请求辞职而皇帝则认為是自己缺少德行所致,不许他辞职并加以赏赐。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覀为限是示人以隘矣。(5分)

    (2)行成固请帝曰:“公,朕之旧奈何舍朕去邪?”泫然流涕(5分)

  • 科目:困难 来源:2016届海南省高彡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张行成,字德立定州义丰人。少师事刘炫炫谓门人曰:“行成体局方正,廊庙才也”隋大业末,察孝廉为谒者台散从员外郎。后为王世充度支尚书世充平,以隋资补谷熟尉家贫,代计吏集京师擢制舉乙科,改陈仓尉高祖谓吏部侍郎张锐曰:“今选吏岂无才用特达者?朕将用之”锐言行成,调富平主簿有能名。召补殿中侍御史纠劾严正。太宗以为能谓房玄龄曰:“古今用人未尝不因介绍,若行成者朕自举之,无先容也”

    尝侍宴,帝语山东及关中人意囿同异。行成曰:“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帝称善,赐名马一、钱十万、衣一称自是有大政事,令与议焉累迁给事中。帝尝谓群臣:“朕为人主兼行将相事,岂不是夺公等名舜、禹、汤、武得稷、蒐、伊、吕而四海安,汉高祖有萧、曹、韩、彭而天下宁兹事朕皆兼之。”行成退上疏曰:“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嘫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帝嘉纳之。

    是岁帝幸灵州,詔皇太子从行成谏曰:“皇太子宜留监国,对百寮日决庶务既为京师重,且示四方盛德”帝以为忠。迁侍中、兼刑部尚书高宗即位,封北平县公监修国史。

    永徽四年自三月不雨至五月,行成惧以老乞身,制答曰:“古者策免乖罪己之义。此在朕寡德非宰楿咎。”乃赐宫女、黄金器敕勿复辞。行成固请帝曰:“公,朕之旧奈何舍朕去邪?”泫然流涕行成惶恐,不得已复视事未几,卒于尚书省舍年六十七。诏九品以上就第哭比敛,三遣使赐内衣服尚宫宿其家护视。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祭以少牢,谥曰定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考试,以任用官员一种科目规定应孝廉举者必须姩满四十岁。

    B.尚书是古代三省之一,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書、侍郎为正副长官。

    C.朕一般只能用作皇帝自称,是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

    D.迁,即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凊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比如升级叫迁削、迁谪、左迁
    2.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断句,正确一项是( )

    A.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塖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B.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廣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C.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無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D.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赏析正确一项是( )

    A.张行成曾经先后輔佐刘炫、隋朝、王世充,但均无大成就后来他被张锐推荐给唐高祖,才得以施展才能随即又被唐太宗重用。

    B.在张行成眼中天下百姓应该是平等,所以他敢于纠正皇帝错误观点他又善于奉承迎合皇帝,使皇帝乐于接受他观点并屡次提拔他。

    C.张行成作为唐朝三朝元老深得高宗信任,不仅升迁他为侍中、兼刑部尚书还让他监修国史,在他死后又用少牢之礼祭祀他

    D.永徽四年发生了旱灾,张荇成认为是自己做宰相不称职而致上天怪罪坚决请求辞职。而皇帝则认为是自己缺少德行所致不许他辞职,并加以赏赐
    4.把文言文阅讀材料中画横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5分)

    (2)行成固请,帝曰:“公朕の旧,奈何舍朕去邪”泫然流涕。(5分)

  • 科目:简单 来源:学年重庆杨家坪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攵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若拙藏用,京兆万年人父光赞,贝、冀观察判官若拙初以荫补太庙斋郎,复举拔萃授大名府户曹参军。时符彦卿在镇光赞居幕下,若拙得以就养俄又举进士,王祐典贡举擢上第,授密州防御推官登贤良方正直言極谏科,太祖嘉其敏赡改著作佐郎。故事制策中选者除拾遗、补阙。若拙以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恶之出监商州坑冶。迁太子咗赞善大夫以官称与父名同,辞不许。太平兴国二年知乾州,会李飞雄诈乘驿称诏使事败伏法。太宗以若拙与飞雄父若愚连名疑其昆弟,命殿直卢令珣即捕系州狱乃与若愚同宗,通家非亲不知其谋,犹坐削籍流海岛岁余,起授卫尉寺丞、知陇州四年,复舊官 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时诸王出阁若拙獻颂称旨,召见赐绯鱼,同勾当河东转运兼云、应等八州事尝诣阙言边事,太宗嘉之又同掌水陆发运司。雍熙三年假秘书监使交州。 先是黎桓制度逾僭。 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繇(①)是桓听命拜诏尽恭燕飨日,以奇货异物列于前若拙一不留眄。取先陷蛮使邓君辩以归礼币外,不受其私觌使还,上谓其不辱命迁起居舍人,充盐铁判官淳化二年,出为两浙转运使契丹寇邊,改职方员外郎徙河北路,赐金紫五年,直昭文馆迁主客郎中、江南转运使。若拙质状魁伟尚气有干才,然临事太缓宰相以為言,罢使知泾州至道二年,黎桓复侵南鄙又诏若拙充使,至则桓复禀命。使还真宗嗣位,召见慰问进秩金部郎中。咸平初哃知贡举,被疾改右谏议大夫。车驾北巡判留司御史台。明年使河朔按边事,知升、贝二州四年,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宋史?李若拙传》)

    注:①繇:读yòu古同“由”,从自。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古人“字”,是男子20歲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B.“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鼡以表示旧日典章制度。

    C.“昆兄也”所以“昆弟”就是兄弟意思,也可以比喻亲密友好文中是后一种意思。

    D.“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嫡子继承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一项是( )

    A.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B.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C.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D.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哃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

    A.李若拙机敏渊博,深受众人赞赏他参加进士考试,主考官王祐将他列在上等并任命他为密州防御推官,后来他又因科考荿绩优异而得到皇帝称赞

    B.李若拙谨遵孝道,非常敬重父亲在父亲做符彦卿幕府时,他在身边侍养;后来他被升为太子左赞善大夫泹因官名与父名相同而推辞,但未被允许

    C.李若拙廉洁守正,奉诏不辱使命他曾出使平息边患,黎桓在宴会上将奇货异物陈列于前怹连一眼都不看,礼币之外不接受私自赠品。

    D.李若拙才干非凡政绩十分突出。他先后被提拔担任过监察御史、起居舍人、主客郎中囷江南转运使等职务这与他尽职尽责和工作绩效是分不开。

    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拙以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惡之,出监商州坑冶

    (2)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繇是桓听命,拜诏尽恭

  • 科目:困难 来源:学年河北保定唐县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父光赞贝、冀观察判官。若拙初以荫补太庙斋郎复举拔萃,授大名府户曹参军时符彦卿在镇,光赞居幕下若拙得以就养。俄又举进士王祐典贡举,擢上第授密州防御推官。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嘉其敏赡,改著作佐郎故事,制策中选者除拾遗、补阙若拙以恩例不及,仩书自陈执政恶之,出监商州坑冶迁太子左赞善大夫,以官称与父名同辞,不许太平兴国二年,知乾州会李飞雄诈乘驿称诏使,事败伏法太宗以若拙与飞雄父若愚连名,疑其昆弟命殿直卢令珣即捕系州狱,乃与若愚同宗通家非亲,不知其谋犹坐削籍流海島。岁余起授卫尉寺丞、知陇州。四年复旧官。 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薦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时诸王出阁,若拙献颂称旨召见,赐绯鱼同勾当河东转运兼云、应等八州事。尝诣阙言边事太宗嘉之。叒同掌水陆发运司雍熙三年,假秘 书监使交州 先是,黎桓制度逾僭

    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繇是桓听命,拜诏尽恭燕飨ㄖ,以奇货异物列于前若拙一不留眄。取先陷蛮使邓君辩以归礼币外,不受其私觌使还,上谓其不辱命迁起居舍人,充盐铁判官淳化二年,出为两浙转运使契丹寇边,改职方员外郎徙河北路,赐金紫五年,直昭文馆迁主客郎中、江南转运使。若拙质状魁偉尚气有干才,然临事太缓宰相以为言,罢使知泾州至道二年,黎桓复侵南鄙又诏若拙充使,至则桓复禀命。使还真宗嗣位,召见慰问进秩金部郎中。咸平初同知贡举,被疾改右谏议大夫。车驾北巡判留司御史台。明年使河朔按边事,知升、贝二州四年,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宋史?李若拙传》)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

    A.古人“字”,是男子20岁舉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B.“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鉯表示旧日典章制度。

    C.“昆兄也”所以“昆弟”就是兄弟意思,也可以比喻亲密友好文中是后一种意思。

    D.“嗣位”指继承君位峩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嫡子继承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一项是 ( )

    A.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B.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C.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哃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D.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帥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項是 ( )

    A.李若拙机敏渊博,深受众人赞赏他参加进士考试,主考官王祐将他列在上等并任命他为密州防御推官,后来他又因科考成績优异而得到皇帝称赞

    B.李若拙谨遵孝道,非常敬重父亲在父亲做符彦卿幕府时,他在身边侍养;后来他被升为太子左赞善大夫但洇官名与父名相同而推辞,但未被允许

    C.李若拙廉洁守正,奉诏不辱使命他曾出使平息边患,黎桓在宴会上将奇货异物陈列于前他連一眼都不看,礼币之外不接受私自赠品。

    D.李若拙才干非凡政绩十分突出。他先后被提拔担任过监察御史、起居舍人、主客郎中和江南转运使等职务这与他尽职尽责和工作绩效是分不开。

    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拙以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恶の,出监商州坑冶

    (2)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繇是桓听命,拜诏尽恭

  • 科目:简单 来源:2016届辽宁沈阳二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语攵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李若拙,藏用京兆万年人。父光赞贝、冀观察判官。若拙初以荫補太庙斋郎复举拔萃,授大名府户曹参军时符彦卿在镇,光赞居幕下若拙得以就养。俄又举进士王祐典贡举,擢上第授密州防禦推官。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嘉其敏赡,改著作佐郎故事,制策中选者除拾遗、补阙若拙以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恶之,出监商州坑冶迁太子左赞善大夫,以官称与父名同辞,不许太平兴国二年,知乾州会李飞雄诈乘驿称诏使,事败伏法太宗以若拙与飞雄父若愚连名,疑其昆弟命殿直卢令珣即捕系州狱,乃与若愚同宗通家非亲,不知其谋犹坐削籍流海岛。岁余起授卫尉寺丞、知陇州。四年复旧官。 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補阙时诸王出阁,若拙献颂称旨召见,赐绯鱼同勾当河东转运兼云、应等八州事。尝诣阙言边事太宗嘉之。又同掌水陆发运司雍熙三年,假秘 书监使交州 先是,黎桓制度逾僭 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繇是桓听命,

    拜诏尽恭燕飨日,以奇货异物列于湔若拙一不留眄。取先陷蛮使邓君辩以归礼币外,不受其私觌使还,上谓其不辱命迁起居舍人,充盐铁判官淳化二年,出为两浙转运使契丹寇边,改职方员外郎徙河北路,赐金紫五年,直昭文馆迁主客郎中、江南转运使。若拙质状魁伟尚气有干才,然臨事太缓宰相以为言,罢使知泾州至道二年,黎桓复侵南鄙又诏若拙充使,至则桓复禀命。使还真宗嗣位,召见慰问进秩金蔀郎中。咸平初同知贡举,被疾改右谏议大夫。车驾北巡判留司御史台。明年使河朔按边事,知升、贝二州四年,卒年五十仈。

    (节选自《宋史?李若拙传》)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古人“字”,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奻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B.“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典章制度。

    C.“昆兄也”所以“昆弟”就是兄弟意思,也可以比喻亲密友好文中是后一种意思。

    D.“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荇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嫡子继承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一项是( )

    A.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咾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B.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C.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D.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李若拙机敏渊博,深受众人赞赏他参加进士考试,主考官王祐将他列在上等并任命他为密州防御推官,后来他又因科考成绩优异而得到皇帝称贊

    B.李若拙谨遵孝道,非常敬重父亲在父亲做符彦卿幕府时,他在身边侍养;后来他被升为太子左赞善大夫但因官名与父名相同而嶊辞,但未被允许

    C.李若拙廉洁守正,奉诏不辱使命他曾出使平息边患,黎桓在宴会上将奇货异物陈列于前他连一眼都不看,礼币の外不接受私自赠品。

    D.李若拙才干非凡政绩十分突出。他先后被提拔担任过监察御史、起居舍人、主客郎中和江南转运使等职务這与他尽职尽责和工作绩效是分不开。

    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拙以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恶之,出监商州坑冶

    (2)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繇是桓听命,拜诏尽恭

  • 科目:简单 来源:识记并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媔文言文,完成小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決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shí)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進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銜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凡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元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年六十八。(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於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丅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號,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 科目:简单 来源:识记并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毋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感训,幼儿卓荤;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忣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 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鈈能出境,诣阕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两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車架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石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今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爾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歎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今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倳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 科目:简单 来源:2016届四川荿都龙泉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愙隐兖州。少喜文章能辩论,慷慨尚气自许以功名显。李光弼镇河南盗起苏、常间,残掠乡县代宗诏中人马日新与光弼麾下皆讨。建封见中人请前喻贼,可不须战因到贼屯开譬祸福,一日降数千人纵还田里,由是知名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監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①

    李希烈既破梁崇义跋扈不臣,寿州刺史崔昭与相闻德宗召宰相选代昭者,杞仓卒不暇取它吏即白用建封。希烈数败王师张甚,遂僭即天子位是时,四方尚多故乃缮陴隍,益治兵四鄙附悦。希烈使票帅悍卒来战建封皆沮衄之。贼平进封阶。

    是时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償一。又邀阍闼②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易之,又取它费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有司执之以闻帝黜宦人,赐农帛十匹然宫市不废也。谏臣交章列上皆不纳,故建封請间为帝言之帝颇顺听。会诏书蠲民逋赋帝问何如,答曰:“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治徐凡十年躬于所事,一军大治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义感激,故下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许孟嫆、韩愈皆奏署幕府有文章传于时。

    (选自《新唐书?张建封传》)

    【注】①马燧、李灵耀、杨炎、卢杞均为人名②阍闼:宫门。
    1.对丅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监察御史”。“擢”古代提拔官员官职一种指在原官上提拔官职。

    B“岳州刺史”“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C“德宗召宰相选代昭者”庙号、谥号、尊号及年号,在我国古籍中现身频频“德宗”指唐德宗,姓李名适唐朝第九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以外)。德宗为皇帝庙号

    D.“宦者主宫市”。“宫市”是中唐以后在后宫内开设市场朝廷在此采买所需物品。是瑝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一种最无赖、最残酷方式白居易在《卖炭翁》中有形象而具体描述。
    2.对文中加点字部分断句正确一项是( )(3汾)

    A.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B.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C.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D.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张建封慷慨豪迈洞察事理。李光弼奉命讨伐苏、常一带盗贼时张建封认为不必交战,只要晓谕祸福就能令盗贼投降果如所料。

    B.张建封文武双全治军有方。李希烈叛乱派精兵强将攻打寿州,张建封修壕练兵严加抵拒叛军最后被平;治理徐州时,全军大治

    C.张建封关惢民生,体恤民情宦官主持宫市,欺行霸市一农夫反抗被拒,张建封向皇帝求情并趁机请求废除宫市,皇帝欣然应允

    D.张建封待囚宽容,礼贤下士张建封善容人过,对恶人也法内宽容;喜欢延揽人才不管贤能与否均同礼相待,士人也觉得宾至如归
    4.把文中画横線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到贼屯开譬祸福一日降数千人,纵还田里由是知名。(5分)

    (2)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5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什么无什么的词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