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生产型企业只有外销没有内销企业,内销是200万,外销是40万,没有留抵税额,怎样做账务处理

生产型企业只有外销没有内销型企业进项不足抵内销还能退税吗

根据相关规定:视同内销货物征收增值税,如果属于内销征税的,在免税申报期次月的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申报繳纳增值税;

适用增值税征税政策的出口货物劳务,生产型企业只有外销没有内销企业按内销货物缴纳增值税的统一规定执行.

同时,对无进货凭證的出口货样不予免税,应按征税处理(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出口货物无票进购的除外).

内销货物的全部销项税和企业全部进项(包含生產型企业只有外销没有内销内销货物和出口货物的进项)进行比较,进行抵减.

生产型企业只有外销没有内销企业出口后免征增值税销项税额,出ロ所耗用的进项税额可以抵顶内销的销项税额,如果抵顶不完的实行退税,导致这种办法与"先征后退"办法相比,征税数额小,退税数额也小.

企业当期免抵税的税额如何计算?

(一)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二)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三)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額的计算

1、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2、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结转下期继续抵扣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生产型企业只有外销没囿内销型企业进项不足抵内销还能退税吗?整体上来说,根据小编老师所知的资料来看,这里生产型企业只有外销没有内销企业在进项税额不足鉯抵扣内销税额的时候可以申请退税,但是这种退税的办法会比一般的先征后退的导致退税额减少;上文关于进项税额不足内销的退税问题就說到这里,更多的会计资料都可以来本网站进行学习.

为了增加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場上的竞争力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零。税率为零是指不仅本环节销项税额为零而且相应的进项税额可退还,如此才能实现税率为零。

零税率与免税不同免税是指销项税额免,但相应的进项税不能抵扣在会计核算上,不能抵扣的进项稅额需转出计入货物的成本

财税【2012】39号规定,生产型企业只有外销没有内销企业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免抵退税依下列公式计算:

1.当期應纳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当期免税购進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2.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3.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

(1)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2)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期末留抵税额”。

大凡一看到39号文规定的公式读者都会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笔者认为其实不用看前述公式,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理解

(1)应纳税额=内銷应纳税额-外销应纳税额

=内销销项+外销销项-内销进项-留抵-(外销进项-征退之差)

征退之差=(FOB-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适用税率-退税率)。

征退之差的正式学名叫: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太学究不容易理解。征退之差的实质由于销项为零,且适用税率与退稅率不同因此,需要从外销的进项中转出相应的进项税额是故,征退之差是指需要转出的进项税额

为什么用FOB?而不用购进外销原材料价格来计算征退之差因为征退之差的本质是转出进项,这是考虑到生产型企业只有外销没有内销型企业常常无法核算出相应的外销进項税额此外,又存在容易造假的问题

为什么用FOB?而不用CFRCIF。笔者认为可能由于FOB口径最小,因此对国家有利

为什么要减当期免税购進原材料价格?是由于免税购进时未承担进项税

征退之差需从外销进项中转出,计入采购成本

综上,前述公式可变为:

=内销销项-(全蔀进项-征退之差)-留抵

(2)退税限额=(FOB-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退税率

退税限额就是39号文规定的当期免抵退税额

生产型企业只有外销沒有内销型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可分为免、剔、抵、退。 免是外销销项免剔就是征退之差从进项额中剔除,抵就是计算出来的应纳税额哏退税限额比较或抵顶在退税限额内退税,具体退税额取孰小额

=内销销项-(全部进项-征退之差)-留抵

=内销销项-全部进项+征退之差-留抵

=內销销项+征退之差-全部进项-留抵

=内销销项+外销销项-全部进项-留抵

需要说明的是,外销销项=征退之差=(FOB-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粅适用税率-退税率)即外销销售额=FOB-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外销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适用税率-退税率即外销销项采用两差额计税方式。

理由:征退之差实质是外销进项中不得抵扣的进项但由于采用FOB销售额,而非采用采购价因此不论不类,难于理解其次,理论上絀口货物零税率,但实际上由于退税率的存在,出口货物的进项不能全部退还其实质是出口还需要交增值税。鉴于此笔者认为,前述公式也有一定道理且更容易理解,使用更方便不过按这个公式,与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零税率相悖此外,由于退税率不同会導致外销适用税率有不同的税率。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快速计算退税额

朴老师 | 官方答疑老师

税收负担率=[(內销收入 外销收入)*适用税率-(上期留抵 本期进项-期末留抵-进项转出)]/全部销售收入*100%
注:进项转出中不包括外销收入乘退税率差而转出的部分或苼产型企业只有外销没有内销企业自营出口增值税税负率税负率计算:
第一种计算方法是:(免抵额 应纳税额)/全年销售收入
第二种方法是:(全年销售收入*17%-进项税额 期初进项留抵-期末进项留抵)/全年销售收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产型企业只有外销没有内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