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庙头筹款重修怎样写

关于重修十二派祖育万公墓

倡议、筹款、修缮等情况的通报

为反映育万公六房子孙对重修祖墓支持态度及时监督款项使用情况,尽快修复育万公墓(孙继烈附冢)以妥先灵。现将倡议书发送情况、子孙反馈情况、孝心款募集情况等一一详列如下:

(一)122814:27  继起支开心黄忠在微信群内发布倡议号召陸房子孙踊跃捐款,重修育万公墓

六房子孙反馈情况:无一人在群内响应。

(二)122823:41  继起支开烨黄伟在微信群内发布修改整理后的倡議书

六房子孙反馈情况:暂无一人在群内响应。值得反思!

这里的乡村号称“三百六十洼窪洼有人家”。村民耕地分布零散住所也分散在不同的洼子里。村委会正好在村子中间从村部去任何一个大队,都要花上半天“村裏面大部分村民其实比城里人更爱面子。想要快速融入村子得知道他家在哪儿,叫得上人家的名字是哪个村民组的。

万余亩山林的边角零星分布着耕地村民们依靠着几亩薄田、村里分红以及国家给予的各项补贴勉强度日。能走的年轻人都走了两千多人的村子,长住嘚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年收入不足万元。

村里没有公共交通临近的公交站在邻村,早晚各一班班车走路过去要半个多小时;村里也没集市,最近的集市在尉桥村离村里十几里,村民买生活用品或卖农副特产都得去那里

经济条件好的人家,通常靠“小电驴”出行家庭条件不好的,则要走一条小道——穿过田垄和泄洪渠来到一座小小的“桥”面前。说是桥其实只剩桥墩。前半截年轻人一步跨一墩;后半截则潦草地盖着两块水泥板。

就是这样一座残破的小桥可以为元通村的村民节省一半多的出村路程。脚力好的村民绕行大路詓集市一般要两到三个小时,但抄这条近道只要不到一个小时

“十个人有一个关注就行”

靠村民自筹建桥并不现实。这两段小桥长度不過十几步但位置正好在泄洪渠上,村民们想把两边的沟渠垫高一些减少洪水对桥面的冲击。整个项目大概要花费10万元这对于每户农業收成不过3000元的村子来讲,也算是是个天文数字

在村里,大部分项目要靠拨款但拨款毕竟有限,而村民们也很难想到其他办法来筹款“比如说这个桥,大部分村民们想法是看什么时候能从什么项目里挪点资金把桥修一下,或者什么时候等上面有什么整治类的项目紦这个桥拉到进去一起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的古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