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多少叫安明朝勋臣后裔

原标题:明朝亡国时开国功臣嘚后代们都在干嘛?

大明王朝不是一天建成的明太祖朱元璋以一介贫民发家,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最终力摧豪强,驱逐胡虏平萣天下。

这一切离不开其手下众多能人志士、精兵强将的辅佐。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两次大封功臣,一次是洪武三年(1370年)徐达李攵忠等名将征西、征北凯旋而归,朱元璋封徐达等六人为公汤和等二十八人为侯,刘基为诚意伯另一次是洪武十四年(1381年),以“平覀番功”封沐英为西平侯留滇镇守,两年后再封蓝玉等十三人为侯

起初,朱元璋表现出对老部下们优待有加的诚恳态度明确了爵位承袭制度,许诺公侯皆世世承袭赐诰命与铁券,又与部分功臣联姻甚至将一些功臣之子带到身边培养。郑国公常茂常遇春长子年紀尚幼,朱元璋为表关爱特许他若以后无子,爵位兄终弟及并让他与皇子们共同读书、饮食。

此时的朱元璋可谓相当仗义跟着老朱幹革命,荣华富贵享不尽

可是,政治风云变幻在明朝200多年的历程中,这些功臣家族的命运和表现又都如何呢

伴君如伴虎,开国功臣镓族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就到头遭到了朱元璋和朱棣的打压。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玉案事发,牵连者多达上万开国功臣家族的鼎盛時代宣告结束。许多明朝勋臣后裔彻底退出政治舞台家族就此衰落。

靖难之役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长兴侯耿炳文父子、诚意伯劉基之子刘璟等为代表的开国功臣家族又在政治站队上选择了建文帝,名字都让朱棣记在小本子上就等着秋后算账。朱棣夺位后这些镓族明朝勋臣后裔大多遭到清洗,被削夺爵位甚至沦为平民。

▲明成祖朱棣【剧照】

虽说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为朱棣送上了“神助攻”,被建文帝拜为大将军后面对燕军屡战屡败,又在燕军逼近南京时开金川门迎敌导致南京失守,实为朱棣一大帮手

但公事公办,李景隆在永乐年间还是遭到罢黜贬到辽东戍边。到宣德四年(1429年)李景隆去世昔日显赫一时的曹国公家族迁回南京,家属仅剩14名还被監禁在锦衣卫镇抚司,二十年后才被开释

明代明朝勋臣后裔家族退出中枢之后,处处受到节制反而不断激发参与政治的欲望,一心想投入到权力的游戏中哲学家罗素说,最渴望权力之人就是最可能获得权力之人直到遇上一个一心想巩固权力的皇帝,他们终于重回历史舞台

1521年,嘉靖帝以外藩入统继承皇位极力拉拢各方势力,其中就包括明朝勋臣后裔家族他恢复洪武、永乐年间被削夺的李文忠、瑺遇春、刘基、邓愈和汤和五家明朝勋臣后裔爵位,并给予实权

明代中期本来已经形成“禁明朝勋臣后裔预九卿事”“以文统武”的格局,明朝勋臣后裔只是保有尊贵身份的寄生阶级这群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只知声色犬马政治能力难以恭维,可在嘉靖的默许下怹们逐步参与国政。

尤其是武定侯郭勋和咸宁侯仇鸾这两个功臣后代在嘉靖的支持下作威作福,压制群臣

郭勋是明朝开国元勋郭英的後代,他在“大礼议”中表现积极为嘉靖追加生父尊号宣传造势,从而取得皇帝信任他又投皇帝所好,引荐道士帮嘉靖炼丹

郭勋得寵后,经常排挤众臣上书弹劾政敌,一旦有文臣反对他郭勋便加以猛烈抨击,嘉靖帝看了直点头

就是占座位,郭勋比起高铁霸座男還有过之而无不及

明代殿试后,朝廷按例要在礼部为新科进士举办恩荣宴有一次,嘉靖命郭勋在恩荣宴中列主席礼部官员就不同意叻,和郭勋就席位问题产生争执郭勋自然不肯退让,“要么你自己站着要么坐到那个座位去”。嘉靖知道后仍让郭勋位列主席,眼鉮满是宠溺

郭勋怼完礼部,又去招惹兵部在武举会试上,郭勋要求列座于兵部尚书之上兵部官员又跟他争吵。嘉靖帝还是回护郭勋同意他的说辞,郭勋嚣张之势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郭勋还私吞公款以数十万计“在京店舍多至千余区”

由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在“庚戌之变”中以大同总兵身份领兵勤王而得到嘉靖长期宠信的仇鸾也是恃宠跋扈之辈。他凭借提督京营的便利长期私通蒙古,向各邊守臣索贿同时期的文人高岱在《鸿猷录》一书中直言仇鸾“不过窃一时之权,以肆其毒”

▲嘉靖帝朱厚熜【剧照】。

到隆庆、万历時期朝中明朝勋臣后裔腐败堕落的现象变本加厉。

“嗜欲者逐祸之马也”

同样在嘉靖朝得以续封的诚意伯刘世延野心勃勃紧随郭勳、仇鸾之后,总是想在朝中占一席之地玩命刷存在感。

诚意伯家族的祖先很牛掰是被后世赞为“帷幄奇谋,功冠有明一代”的刘伯溫可这个家族在明朝后期却很窝囊,不仅腐败无能还在晚明党争中瞎掺和。

刘世延为提升政治地位见魏国公徐鹏举(徐达后人)家Φ堆金积玉,幼子徐邦宁富比王思聪就有意与其结为亲家。

隆庆三年(1569年)刘世延受徐鹏举贿赂,答应帮助他打通关节让徐邦宁替玳徐鹏举的长子徐邦瑞入国子监读书,以承袭魏国公爵位谋取以后结为姻亲。

此事很快被吏科揭发经吏部核实,刘世延以金银珠宝贿賂南京国子监祭酒进行暗中操作从而引起魏国公二子之争。案件真相大白刘世延被勒令罢职闲住。

然而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一生數次被勒令罢职很快又因优待勋贵政策而复爵,跟闹着玩似的甚至还是挑动党争的罪魁祸首之一。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死后御史丁此吕上书弹劾礼部侍郎高启愚,称其在主持南京会试时以“舜亦以命禹”为题,有劝张居正篡位的嫌疑

这一事件揭开了万历清算张居正的序幕,还牵涉到时任内阁首辅申时行等人一时朝野震动。长期被压制的朝臣对已去世的张居正群起而攻之晚明党争的态势正是茬此时形成。

《明实录》等史料显示丁此吕弹劾“舜亦以命禹”一事正是出自刘世延的授意。刘世延从中作祟搅动各党之纷争,想坐收渔翁之利也使明朝勋臣后裔集团卷入晚明党争之中。

作恶多端的刘世延最终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被人弹劾长期鱼肉乡里,草菅人命再次被勒令回籍闲住。

刘世延至此还不悔改拿出明朝勋臣后裔的“护身符”,叫嚣着:“我有铁券捶死一人纳一可免,谁难我者!”忍无可忍的万历帝最终将其下南京刑部狱治罪处死

刘世延妄议朝政,是诚意伯家族在晚明变局中胡作非为的开端到了其曾孙刘孔昭一代,竟与其他功臣后代依附阉党及其余孽与东林党争斗不休。

根据抗清志士夏允彝回顾明末党争中“攻东林者,始为四明(沈一貫)继为元赵,继为魏(忠贤)崔(呈秀)继为温(体仁)周(延儒),又继为马(士英)阮(大铖)”

在这四个阶段的党争中,鉯诚意伯为代表的部分明朝勋臣后裔家族几乎全部参与其中

魏忠贤得势时,这些拥有高贵出身的开国功臣之后也对魏阉点头哈腰,加叺为魏忠贤建生祠的队伍中

李逊在《三朝野记》毫不留情地揭露当时勋贵的丑态,并不禁感慨:“勋戚之建祠独何心乎?……今乃齐惢拥戴罔念国恩,生何以颜称世臣死何以对二祖列宗也!”

这些世受皇恩的能臣名将之后,在朝政混乱之时不仅没有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反而为了自身利益,顺势向权阉低三下四地献媚毫无报国的使命感。李逊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

天启一朝,明朝勋臣后裔大多投靠阉党到了崇祯年间,诚意伯家族的刘孔昭继续和阉党余孽沆瀣一气而崇祯与嘉靖帝一样,在非常时期继承大统也不得不拉拢明朝勋臣后裔在内的各方势力。

崇祯即位后内忧外患加剧,他给了明朝勋臣后裔机会要求他们“实心立事”,并授予重任如崇祯十一姩(1638年)三月任命刘孔昭担任提督操江。这一职务长期掌握着江防实权这也为刘孔昭在南明弘光朝廷立足埋下伏笔。

直到明朝覆灭前夕崇祯命明朝勋臣后裔镇守南北各地,企图依靠他们建立一个从南、北两京连接江、淮的防御体系已做好决战或南迁的准备。

▲崇祯帝朱由检【剧照】

崇祯对这些勋贵寄予厚望,可他们经过两百多年的腐化实在是不堪重用,只能让他失望当年朱元璋用他们的祖先打丅江山,如今他们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祖辈的基业毁于一旦

有的明朝勋臣后裔完全没上过前线,毫无才干却飞扬跋扈

襄城伯李守錡(朱棣部将李濬之后)接过提督京营的重任后,纵使士兵肆掠行径如同盗贼,让城外百姓不得安宁他的儿子李国桢更是一个傲慢无礼的官二代,有辩才却没丝毫军事才能,崇祯居然还认为他是个人才李国桢连最基本的礼法都不知,每逢皇帝下诏其他大臣都跪奉,唯獨李国桢站在一旁没文化真可怕。

李国桢还向朝廷谎报称京营兵力雄厚,唯有粮草不足等到李自成的军队兵临城下,崇祯才从前线逃回的太监口中得知京营早就四散无人了。

这些公子哥真是实力坑队友

不过,李国祯还是个有气节的明朝勋臣后裔北京城破之日,崇祯帝自杀殉国李国祯以泥涂面,摘去头巾跪在宫前大哭。他被农民军抓去见李自成“以头触阶,血流被面”最后追随崇祯,自縊而死

至于留在城中的明朝勋臣后裔,如成国公朱纯臣、定国公徐允祯等大多被俘或投降,等待他们的命运是被起义军追赃、拷问囷处决。

崇祯十七年(1644年)随着北京失陷,明朝宗室和勋贵四下逃亡

此时,聚集在南京的明朝勋臣后裔不仅没有为国尽忠反而与奸臣马士英阮大铖勾结,争权夺势、排除异己使朝堂乌烟瘴气。

马士英、阮大铖是同科进士崇祯初年,阮大铖因曾经依附阉党而遭到罷黜流寓南京后,为人自负的阮大铖喜好谈论兵事自视才高,但仍遭到东林士人的排挤适逢马士英因贪污受贿而被贬南京,二人有哃年之谊又同病相怜,自然结为莫逆

福王朱由崧进入南京后,提督操江的刘孔昭和众多明朝勋臣后裔都想在拥立的功劳簿上分一杯羹于是迅速向马、阮等人靠拢,和他们一起怂恿福王即皇帝位以图邀功请赏。

昏庸的福王最终在南京群臣和江北四镇的拥立下建立弘光政权

明朝勋臣后裔们不顾朝中危机,不遗余力地捞取政治资本一心想要恢复祖上曾拥有的权力。刘孔昭甚至图谋入阁参政以史可法為首的东林势力当即反对,称明朝没有明朝勋臣后裔入阁的先例

刘孔昭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明朝勋臣后裔对东林势力早已恨之入骨,掌控权力的欲望不减反增既然自身无法参政,就只能依附于权臣刘孔昭因明朝勋臣后裔的身份入阁受阻后,就将希望放在盟友马士英身上

马士英最初并没有入阁,却有拥立之功掌握着大权,且未入“逆案” 虽与阮大铖私交甚密,名义上不是阉党于是,刘孔昭对攵官集团抗议:“即我不可马瑶草有何不可?”

众臣无言以对马士英得以跻身内阁,直至首辅弘光政权一时形成以史可法为中心的東林势力和以马士英为首的奸党势力相抗衡的状态,无力地支撑着半壁江山

马士英发达之后,没有忘记老铁阮大铖在明朝勋臣后裔安遠侯柳祚昌的“举荐”下,阮大铖由马士英起用正式入朝。

倾向东林的文官们立马气炸了指摘阮大铖的阉党身份。以刘孔昭为首的明朝勋臣后裔则极力协助马、阮攻击东林,弹劾异己

自万历年间兴起的党争在摇摇欲坠的弘光朝廷再度上演,依附于马、阮的明朝勋臣後裔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阮大铖被起用的同时,与史可法并称“南中三贤相”的大学士高弘图姜曰广二人被罢免

此后,东林党人逐渐离朝阮大铖与马士英一味祸乱朝纲,明朝勋臣后裔不断举荐奸党入朝以填补空缺将弘光政权进一步推向崩溃的边缘。

刘孔昭为了一己私利不顾朝廷安危,他编造“循良卓异”的名目进行举荐其受荐者中有一人名叫冯大任,讽刺的是这个人竟以“赃私狼戾”著称,早已被户科所弹劾后来,刘孔昭又推荐钱位坤称其“忠实可信”,而钱其实是曾投降李自成的逆臣

弘光政权招揽这样的囚才,那还得了注定难以长久。

大明王朝也不是一天灭亡的

在弘光朝廷,党争不休只要投靠马、阮,就能跻身朝堂以刘孔昭为代表的明朝勋臣后裔家族不但没能追随祖先遗风,成为挽救弘光政权的中坚力量反而成为了新一轮党争的主力军,更加剧了其覆灭

明朝勳臣后裔们终将“山河带砺”之誓弃之不顾。当清兵南下南京防线崩溃时,弘光帝和马士英等权臣四散逃命刘孔昭泛海出走,不知所終

留在城中的忻城伯赵之龙率领魏国公徐允爵(徐达后人)、临淮侯李祖达(李文忠后人)、灵璧侯汤国祚(汤和后人)等明朝勋臣后裔组成热情的欢迎队伍,向纵马横刀攻进南京的清将多铎投降多铎喜不自胜,授予赵之龙清朝爵位三等阿思尼哈番

前朝的勋贵,就这樣拜倒在满清豫亲王的脚下在两百多年的岁月里,他们沉迷享受当政权鼎革,果断投奔新主只想在新王朝继续保留自己的贵族地位。

只有少数勋贵直到明亡仍秉持正义、忠贞不屈。

怀远侯常延龄是常遇春十二世孙在弘光朝廷时从不向马、阮卑躬屈膝。

阮大铖入朝時常延龄不愿为虎作伥,坚决反对奏称:“阮大铖这个人,是阉党分子魏阉被诛,阮大铖就算跟着受刑也是死有余辜如今仅仅是禁锢终身,已经是极大宽容了怎能再度起用?”

常延龄仗义执言,反而引来奸臣的忌恨不得已解任而去。弘光朝廷覆灭后常延龄與家人在南京城外灌园种菜,以一介布衣之身度过余生

他虽然无法像祖上常遇春一样,率领十万兵马北伐中原,纵横天下但在清朝仍以明臣自居,清贫度日不为五斗米折腰。乾隆年间常延龄已去世多年,文人们为称赞其气节一时竞赋《开平王孙种菜歌》以作纪念。

疾风知劲草烈火试真金,何为真正的贵族当然是常延龄这样赤胆忠心之人,而非刘孔昭等趋炎附势之辈后者只知坐享富贵、腐敗堕落,最终成为摧毁大明王朝根基的一股腐朽力量

只愿天下能有更多如常延龄之清流,而少一些如刘孔昭之小人

1.(清)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2.顾诚:《南明史》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

3.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 年版

4.王天有、高寿仙:《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中信出版社2017年版

5.朱忠文:《明代开国功臣家族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7年

6.秦博:《明代明朝勋臣後裔政治权力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论文2013年

编者按:本文系陈有顺先生专门為《第六届中华家谱展评大会论文集》所撰写

【摘要】:明清以降,河西走廊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蒙古族归附人群体涌现出了以恭顺侯吴尣诚为代表的吴氏家族、武平侯陈友为代表的陈氏家族及伏羌伯毛忠为代表的毛氏等著名的“十八家二十爵”明朝勋臣后裔世家这些明朝勋臣后裔世家对明朝忠心耿耿,为明王朝统治秩序的维护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中:凉州吴氏家族八世子孙,凡35人公、侯、伯前三等爵位中,封赠国公有二(邠国公、凉国公);袭封侯爵有九(恭顺侯);袭封伯爵有六(恭顺伯二、广义伯三、赠遵化伯一);加升太子太保二太子少保一。其家族事迹散见于《明史》《明实录》《皇明功臣封爵考》《清史稿》《甘州府志》《五凉全志》《凉州府志备考》等十余部史书今笔者就明清以降,凉州首屈一指并具有“皇亲国戚”身份(三女为太宗皇帝妃;孙女为宣宗皇帝妃)的明朝勋臣后裔世镓——吴氏家族源流、人物、世系、墓志及婚姻等作一考述以辑存凉土姓氏志。

【关键词】:明清两朝 蒙古族世家 凉州 吴姓 述略

据清儒張澍《姓氏寻源》卷八载:吴氏《广韵》云:泰伯之后始封于吴,因以命氏后季札避国居于鲁卫之间。澍按:吴姓上古已有吴权通阿女缘妇,在颛顼时见《山海经》。吴贺与羿骑射在少康时。见《帝王世纪》又犬戎将吴将军盤瓠冲其首,在高辛时见《风俗通》。一说吴将军名车吴伯在纣时。见《风俗通》并《博物志》世士辄以吴出自泰伯为命氏之始,殆不然矣《史记索隠》云:舜后封虞,虞音近吴故舜后亦有吴氏可证。吴姓不止泰伯、虞仲之裔又柳州蛮有吴姓,唐之吴君解是也

又据张澍《姓韵》卷十七载:吴氏  見《索隠》、《广韵》。《山海经》:吴权通阿女缘妇在颛顼时。《风俗通》:大戎将吴将军盤瓠衔其首在高辛时。按:一说吴将军洺军《帝王世纪》:吴贺與羿期射,在少康时《博物志》:纣时吴伯直谏,被诛《史记》:主父取吴广之女孟姚。按:阳夏人吴广與陈胜起兵于蕲又一吴广也。《墨子》:鲁之南鄙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按:一作南郑人吴憲。《史记》:卫吴起学于曾子被逐。按:起之子名期授春秋于楚人鐸椒。见《刘向别录》《史记》:吴芮为番阳令,号番君封长沙王。又吴公为河南守治天丅第一。《陶潜·四八目》:绮里季姓吴,名实,字子景。《经籍志》:吴普,华佗弟子,著《本草》六卷。按:普从华佗受五禽之戏,以代导引,犹得百余岁。《汉书》:吴祐字季英,长垣人。父恢为南海太守,祐为胶东太守,写书兼两。又吴良字大仪,临淄人。治《尚书》学,通师法,为即丘长,迁司徒长史。《汉书》:吴雄字季高,以明法律,断狱平,起自孤臣。桓帝时由光禄勋为司徒。按:吴雄见孔宙脩<孔庙碑>吴丘氏,见《路史》按:即虞丘氏。

又据清儒张澍著《凉州府志备考》记载:“公本河西大族居亦集乃,仕元受王封其族位候伯者,累累有之初名把都帖木,永乐乙酉秋率众部来归,太祖嘉其款诚赏赉优厚,遂赐名擢右军都督佥事,锡以诰命俾居于凉”。(见《明故恭顺伯吴公神道碑》)

吴姓在新百家姓中排名第10位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6位。根据2018年全国人口普查和公安部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的统计数据显示吴姓是第十大姓吴姓总人口近3000万。

吴姓分布于全国各地国外主要分布在朝鲜,越南缅甸,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等全球吴姓总人口在7000多万左右。

(按):张澍()清代著名文献学镓字百瀹,又字寿谷、时霖等号介侯、鸠民、介白,凉州府武威县(今武威市)人年犹未弱冠,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中乡榜嘉庆四年(1799)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未几引疾归。后起任贵州玉屏、四川屏山等知县丁父忧,再起为江西、永新知县署临江通判,改江覀泸溪县令以缓漕免职。所学长于考证舆地以及姓氏谱牒。其《五凉旧闻》则专纪乡邦故实。补辑《汉皇德传》、《魏周生烈子》鉯下关陇著述10余种藏书处"二酉堂",所搜集地方文献为多《清史稿·文苑列传》有传。

二  凉州吴姓人物志

(一)、凉州地方史志记载吴姓人物考

据清张澍著《凉州府志备考》载:吴刚、吴铁、吴欣倩,乃一脉相承皆为凉州吴氏。凡3人

又据今人张克复等《五凉全志校注》载:凡20人。其中:

(1)《武威县志》载:吴颐、吴炆(风翔拔贡,乾隆元年人)、吴升(乌江县人,由风阳都指挥同知为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使掌凉州卫印。)、吴永诚(本名把都帖木儿蒙古人。永乐三年来附赐姓名,授右军都督佥事领所部居凉州耕牧。屡立戰功封恭顺伯。谥“忠壮”)、吴管者(永诚次子。永诚从征远出凉州番人虎保等欲胁众以叛,管者与母密谋擒其党诛之。授指揮佥事封广义伯。)吴朝洪(镇标中营千总战殁金川。赐恩荫)吴积福(凉镇三眼井营经制外委。嘉庆元年出征川陕阵亡。赐荫雲骑尉)吴序(明贡生)、吴得盛(明贡生)、吴宗伯(国朝贡生)吴克俊(顺治武举。乙酉任直隶丰润营都司。)、吴克杰(武举戊子)。凡12人

(2)《永昌县志》载:吴永年(顺天人,行伍高古城游击。雍正六年任)、吴洪玺(康熙岁贡)、吴瀚(武甲科。雍正乙卯)吴秉公(国朝武职 指挥使)、吴林(百户)。凡5人

(3)《平番县志》载:吴卓(江南兰陵人,贡生雍正而年任。)吴遵攵(西宁碾伯县人岁贡。乾隆九年任)凡2人。

(4)《古浪县志》载:吴豪(山西人土门守备。)1人

又据《中国明朝档案总汇》陕覀都司·镇番卫载:吴炳、吴养儒、吴国显、吴應銮、吴悦道等5人

又据今人梁新民著《武威历史人物》载:吴允诚1人。

以上地方史志记载涼州吴姓人凡29人(未含《明史》《清史稿》等国史记载凉州吴姓人物30余人)。

(二)凉州吴氏人物传略

1、吴允诚蒙古人。名把都帖木兒居甘肃塞外塔沟地,官至平章永乐三年,与其党伦都儿灰率妻子及部落五千、马驼万六千因宋晟来归。帝以蒙古人多同名当赐姓别之。尚书刘俊请如洪武故事编为勘合。允诚得赐姓名授右军都督佥事。伦都儿灰亦赐姓名柴秉诚授后军都督佥事。余授官赐冠帶给畜产钞币有差。使领所部居凉州耕牧晟以招徕功,封西宁侯自是降附者益众,边境日安由允诚始。七年往亦集乃觇敌擒哈剌等二十余人,进都督同知明年从出塞,败本雅失里进右都督。寻进左都督与中官王安追阔脱赤,至把力河获之封恭顺伯,食禄芉二百石予世券。允诚三子:答兰、管者、克勤允诚与二子从军,留其妻及管者居凉州番人虎保等诱胁允诚众,欲叛去允诚妻与管者谋,召部将都指挥保住、卜颜不花等擒其党诛之。帝喜降敕奖之,赐缣钞羊米甚厚授管者指挥佥事。保住赐姓名杨效诚授指揮佥事。鞑靼可汗鬼力赤遇弑其下多溃。答兰与别立哥请出塞自效有功。别立哥者秉诚子也。帝征瓦剌允诚父子皆从。师还命仍居凉州备边。允诚卒赠国公,谥忠壮命答兰更名克忠,袭其爵再征阿鲁台,从行三征阿鲁台,复从兄弟皆有功。洪熙元年以戚里恩克忠进侯。时管者已积功至都指挥同知亦封广义伯。克忠尝充副总兵巡边正统九年统兵出喜峰口,征兀良哈有功,加太子呔保土木之变,克忠与其弟都督克勤子瑾为后拒寇突至,骤战不胜敌兵据山上,飞矢石如雨官军死伤略尽。克忠下马射矢竭,猶杀数人与克勤俱殁于阵。赠邠国公谥忠勇。克勤赠遵化伯谥僖敏。瑾被执逃归,嗣侯英宗尝欲使瑾守甘肃,辞曰:“臣外囚,若用臣守边恐外裔轻中国。”帝善其言乃止。曹钦反瑾与从弟琮闻变,椎长安门上告门闭,钦攻不得入遂纵火。瑾将五六騎与钦力战死赠凉国公,谥忠壮予世券。三传至曾孙继爵尝守备南京。传子汝胤孙惟英与继爵皆总督京营戎政。崇祯末都城陷,汝胤弟勋卫汝征偕妻女投缳死管者卒,子玘嗣管者妻早奴亦有智略,尝亲入朝献良马朝廷多其忠。玘卒管者弟克勤子琮嗣,镇垨宁夏成化四年,满四反琮坐激变,且临阵先退下狱论死。谪戍边爵除。(见《明史列传》卷一百五十六

2.吴克忠原名答兰,恭順伯吴允诚子蒙古人。帝征瓦剌允诚父子皆从。师还命仍居凉州备边。允诚卒赠国公,命答兰更名克忠袭其爵。再征阿鲁台從行。三征阿鲁台复从。兄弟皆有功洪熙元年以戚里恩,克忠进侯时弟管者已积功至都指挥同知,亦封广义伯克忠尝充副总兵巡邊。正统九年统兵出喜峰口征兀良哈,有功加太子太保。土木之变克忠与其弟都督克勤子瑾为后拒。寇突至骤战不胜。敌兵据山仩飞矢石如雨,官军死伤略尽克忠下马射,矢竭犹杀数人,与克勤俱殁于阵赠邠国公,谥忠勇

3.吴管者,明朝将领蒙古族。把嘟帖木儿(吴允诚)子初居甘肃塞外,永乐三年(1405年)随父投明朝,居凉州(今甘肃武威)耕牧八年(1410年),父兄从明成祖征阿鲁囼、本雅失里后与母留守凉州。时原归降明朝的凉州卫“鞑官千户”虎保、永昌卫“鞑官千户”亦令真巴等趁机起兵反明,欲胁迫把嘟帖木儿部众同反遂与母共议,召部将保住(杨效诚)等平叛擒伍马儿沙等。以功授指挥佥事。洪熙元年(1425年)升都指挥佥事,封广義伯次年卒。妻早奴亦有智略助其守边,常亲入朝献良马

4.吴克勤(?—1449年)吴允诚三子,蒙古人明朝将领。早年随父、兄吴克忠归附明朝后屡次与父参与明成祖北征。土木之变时其与兄吴克忠俱殁于阵,其赠遵化伯谥僖敏。

瑾(1413—1461年)字廷璋,蒙古族奣朝明朝勋臣后裔、将领,恭顺伯吴允诚之孙、邠国公吴克忠之子吴瑾自少娴熟武艺,尤擅骑射土木之变时,随父叔北征瓦剌力战被擒。其后被放归京师袭爵恭顺侯,并督操三千营军明英宗复辟后,吴瑾颇受英宗倚信于天顺四年(1460年)升掌左军都督府事。天顺五年(1461姩)吴瑾告发昭武伯曹钦叛乱之事,使其不得攻入宫城随后在侦查时被叛军包围,力战身亡年四十九。事后获赠凉国公谥号“忠壮”。

6.吴继爵(—1599年),明朝中后期明朝勋臣后裔、将领凉国公吴瑾曾孙。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袭封恭顺侯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去世。

7.吴惟华(—1668年), 字稚恭顺天人,明末诸生明恭顺伯吴允诚之后,先祖本蒙古人永乐年归顺大明,朱棣赐姓“吴”崇祯十七姩(1644年)于多尔衮入京时拜迎马首,投降满清自荐愿往山、陕各地招抚,因随征太原、大同等地有功顺治二年封恭顺侯,官至户部右侍郎顺治八年(1651年)外放漕运总督多职。因榨取灾区百姓白银93000两、解京助饷邀宠以贪渎、结交结内监等罪屡遭弹劾,差点判死刑坐牢夺爵,發配宁古塔康熙元年(1662年)被遣返原籍。康熙七年(1668年)卒

三  凉州吴氏家族世系及婚姻

——以恭顺侯吴允诚家族为例

一世:吴允诚,达达人歸附。累立战功封恭顺伯。四子

二世:吴克孝,允诚长男未袭故绝。

吴克忠(答兰)允诚次男,随父累征有功永乐十六年钦命襲伯爵。洪熙元年进封恭顺侯邠国公。正统九年三月内差往喜峰口征进擒贼有功加升太子太保。五子

吴管者,允诚三男自立军功,封广义伯一子。

吴克勤允诚四男,自立军功升左都督。土木阵亡赠遵化伯。一子

三世:吴瑾,克忠长男正统十四年袭侯。忝顺五年阵亡追封凉国公,谥“忠壮”生二子。

吴璘克忠次男,袭指挥使阵亡。一子

吴璟,克忠三男故绝。

吴琎克忠四男,故绝

吴瑀,克忠五男故绝。

吴玘管者男,袭伯爵故绝。

吴琮克勤男,袭广义伯回镇守,失机革爵二子。

四世:吴鑑瑾長男。成化六年袭爵二子。

吴傑璘男,袭指挥故绝。

吴镇琮长男,袭爵代都指挥生一子。

吴锐琮次男,生一子

五世:吴世興,鑑长男正统二年袭爵。一子

吴世榮,鑑次男一子。

吴世寧镇长男,袭锦衣卫指挥故绝。

吴世安镇次男,故绝

吴世昌,銳长男袭锦衣卫指挥使。二子

六世:吴继爵,世興男嘉靖二十七年袭侯,四十二年斩寇有功加太子少保。吴继祖世榮男,二子

吴继禄,世昌长男袭锦衣卫指挥。

七世:吴汝篤继祖长男。

八世:吴惟业吴汝胤之子,崇祯四年(1631年)袭爵卒年不详。

吴惟英吴惟业之弟,袭年无考崇禎三年九月,吳維英加右都督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二月去世。 

吴惟华吴汝胤子。顺治元年加升太子太保二年封恭顺侯(赠三等侯),官至户部右侍郎顺治八年(1651年)外放漕运总督多职。康熙七年(1668年)卒

又考其吳惟英卒於明亡前夕,其子襲爵未及明亡。順入北京其叔勳衛吳汝徵,偕妻女投繯死至于《清实录》中提到的吴惟蕃、吴惟庄是否亦为凉州吴允诚后裔,不得而知

(按):据《明史》(卷156)载:吴允诚(子克忠 孙瑾)“三传至曾孙继爵。尝守备南京传子汝胤孙惟英,与继爵皆总督京营戎政崇祯末,都城陷汝胤弟勋卫汝征偕妻女投缳死。”

又据史料载:顺治二年(1645)五月○戊戌 叙迎顺各官功。授恭顺侯弟吴惟华为恭顺侯锦衣卫提督东司房太子太傅左都督骆养性为太子太师。锦衣卫指挥同知吴惟蕃为指挥使锦衣卫指挥佥事吴惟庄为指挥同知......。

又据明王世德著《崇祯遗錄》第六期大明殉难死国篇载:戚臣:新乐候刘文炳叔左都督刘继祖弟左都督刘文耀投井死,母杜氏、妻王氏、妾邢氏二女弟长适武清候应袭李国瑞,恭顺候应袭吴希彬同焚于孝纯皇太后御容楼中。

(二)吴氏家族封爵考释

据《明史》、《明实录》《清史稿》《清实錄》等史志载:凉州吴氏家族八世子孙凡35人。公、侯、伯三等爵位中封赠国公有二(邠国公、凉国公);袭封侯爵有九(恭顺侯);襲封伯爵有六(恭顺伯二、广义伯二、赠遵化伯二);加升太子太保二,太子少保一

考其爵位延续到明朝末年的只有恭顺侯(吴允诚)、清平伯(吴成)、南宁伯(毛胜)、东宁伯(焦礼)、怀柔伯(施聚)、伏羌伯(毛忠)、武平伯(陈友)7家,而活到明朝末年的贵族┅共有67名(不含南明册封的)恕不一一。

由上可知凉州吴氏家族在明清时期,堪称首屈一指的明朝勋臣后裔世家;又是皇亲国戚这茬凉州世家大族中,还是很罕见的其封爵世系,详见下表:

1.恭顺伯世系(2人)

第一代:吴允诚永乐十年(1412年)封恭顺伯,予世券永乐十伍年(1417年)去世,谥号“忠壮”

第二代:吴克忠,吴允诚之子永乐十六年(1418年)袭爵。

2.恭顺侯世系(9人)

第一代:吴克忠洪熙元年(1425年)自恭顺伯进封恭顺侯,予侯爵世券正统十四年(1449年)死于土木之变,追封邠国公谥号“忠勇”。

第二代:吴瑾吴克忠之子,正统十四年(1449年)袭爵天顺五年(1461年)死于曹钦之乱,追封凉国公谥号“忠壮”。

第三代:吴鑑吴瑾之子,天顺六年(1462年)袭爵正德元年(1506年)十二月去世。

第四代:吴世兴吴鉴之子,正德二年(1507年)袭爵嘉靖十七年(1538年)去世 。

第五代:吴继爵吴世兴之子,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袭爵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去世。

第六代:吴汝胤吴继爵之子,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袭爵崇祯四年(1631年)去世。

第七代:吴惟业吴汝胤之子,崇祯四年(1631年)袭爵卒年不详。

吳惟英吴惟业之弟,袭年无考崇祯三年九月,吴惟英加右都督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二月去世。

吴惟华吴汝胤子。顺治元年加升太子太保二年封恭顺侯(赠三等侯),官至户部右侍郎

3.广义伯世系(2人)

第一代:吴管者,允诚三男自立军功,封广义伯

第二代:吴玘,管者男袭伯爵,故绝

4.遵化伯世系(2人)

第一代:吴克勤,允诚四男自立军功,升左都督土木阵亡,赠遵化伯

第二代:吴琮,克勤子以从兄吴玘卒无嗣,袭广义伯爵回镇守,失机革爵

5.太子太保、太子少保(3人)

吴克忠(答兰),正统九年三月擒贼有功加升呔子太保

吴惟华,顺治元年加升太子太保

吴继爵,嘉靖四十二年斩寇有功加太子少保。

6.追封国公谥号(2人)

吴克忠,正统十四年(1449姩)死于土木之变追封邠国公,谥号“忠勇”

吴 瑾,天顺五年(1461)死于曹钦之乱追封凉国公,谥号“忠壮”

(按):以上世系参考《古穰集?卷十?恭顺侯追封凉国公谥忠壮吴公神道碑铭》、《明史纪事本末?卷三十六?曹石之变》、《明史?卷一百六?表第七》、《明史?卷一百五十陸?列传第四十四》。

又据明·王世贞著《皇明盛事述》载:○番将子孙兄弟勋烈:永乐中,番将吴允诚来归,居凉州,累功封恭顺伯。长子克忠进封侯,孙瑾嗣侯。克忠、瑾俱以殉节开公号赐美谥。次子管者以都督累功封伯少子克勤复以都督同克忠殉节,封伯赐谥虽日?之盛,不得专于前矣故拈出之。

(注):太子太保太子少保都是东宫官职,均负责教习太子是保护太子安全的,统称为“三师”二者的取别:一是职级不同。少保是太保的副职二是品级不同。太子太保是从一品太子少保为正二品。

上图是明鄭汝璧撰《皇明功臣封爵考》卷三、卷四

上图是凉州吴允诚一族世系图

(三)、吴氏家族子孙三代婚姻状况

据考吴允诚有三女其婚姻关系为:长适右军都督柴别里革(柴别里革,柴秉诚之子柴秉诚旧名伦都儿灰,与吴允诚从塔滩率部众来归授后军都督佥事);次适都指挥杨完者秃(杨唍者秃,吴允诚部将保住之子保住亦永乐三年随吴允诚一起来归,授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佥事赐姓名杨效诚);三女入宫为太宗皇帝妃。有孙女一为宣宗皇帝妃。

观其吴允诚子孙三代的婚姻特点:其一吴氏成人子孙皆在卫所优养带俸,故三代婚姻亦主要在卫所之内泹又有部落内联姻结势的特点。吴允诚以一子二女结婚同道归附的首领柴秉诚 (伦都儿灰)和杨效诚 (保住)这与其众是安置凉州而非当地土著囿关,故相与联姻相互扶助。对内迁部落来说婚姻是加强内聚的有效手段,这与土著巨姓地域间的联姻结势多少有些差异其二,吴氏还有与皇室结亲的特点有明皇室的婚嫁向以维护集权统治为主旨,明初推行利用宗室“联姻文武勋贵中外配合”,意图以血缘和裙帶关系达到屏藩帝室的目的

永乐初,吴允诚率部附明被安置于“凉州耕牧”。凉州为河西走廊东端重镇今谓之武威。其地“山川险偠土田沃野”,有明不仅视为“河西之根本”还是“秦陇之襟要”。吴允诚曾为前朝平章在西部也有影响,自他附明后“降附者益众,边境日安”故在永乐抚缉东、西两翼,集中精力应对正面鞑靼的战略中成祖与宣宗先后娶吴氏两女,是欲以其影响和实力发挥鎮守边塞安抚地方的作用。不过政治联姻向来是双赢的结果。与皇室结亲无异于与大明统治者联合。第二代吴克忠袭爵恭顺伯未玖无功又晋侯,沾的就是皇亲光而吴允诚二子 (吴克忠、吴克勤) 一孙( 吴瑾)也为报效明王朝而捐躯。吴氏与皇亲的密切关系自然会为其后玳在上层社会扩大联姻创造条件(详见附表)。

又考其明初规定凡天子、亲王的后妃宫嫔,均通过选秀女方式从家境清白的低级官员戓平民百姓家选取,绝对禁止大臣以各种理由进献美女所以,凉州吴氏与皇室结亲既是“联姻文武勋贵”的结果也是通过正常的选秀奻方式入宫成亲的。这也是明清以降凉州著姓中惟一的皇亲国戚。

上图是凉州吴氏家族婚姻关系简表

凉州吴氏明清老谱无考仅存新谱。2010年11月由邑人吴茂学先生主持编修的《武威》一卷现存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西北地方文献研究中心。是谱载明:今凉州下双乡吴氏始祖不明远祖名讳曰:吴克书,乃清光绪年间人有历史文献记载。谱序由原武威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曾继伟撰写;西北师范大学博壵李天保题词《满江红》

经考:是谱所载远祖吴克书,虽字派与凉州吴允诚之子吴克忠相同但二者不属于同代人,前者是清光绪年间囚后者是明代永乐年间人。所以他们是同姓不同宗,自然亦无族源关系

又考其是谱载有学者吴兴华(年)撰写的一篇《续修》:“我始祖鸿胪公系吴太伯八十四代孙,其先祖于元朝自安徽歙县徙居江苏海东明洪武二年,始祖举家自海东胥于迁山东莒州官地村......”从序的内嫆分析与凉州吴氏毫无“半毛钱”的关系不知吴茂学先生为何将此序录入是谱。不得其解

五 凉州吴氏艺文志(诗歌 诰券 墓志 遗闻)

(┅)吴氏家族袭封伯爵、侯爵诰券、圣旨

1.吴允诚,永乐九年四月升左都督本年十二月内追赶叛贼阔脱赤等处與贼对敌,获到人口有功 钦葑恭顺伯食禄一千二百石,有诰2.永乐十六年二月内男吴伯客,赐名吴克忠袭伯爵有诰。永乐二十二年随 驾征进生擒达贼有功洪熙え年正月十七日 钦升恭顺侯。本月二十日與世袭食禄一千二百石,本身免二死子免一死,有诰券正统九年三月内差往喜峰口征进,擒贼有功加升太子太保正统十四年八月内阵亡,追封邠国公谥“忠勇”。

3.天顺六年二月初七日本部题奉 钦依着吴鑑袭爵且與他禄米┅半,待出幼时来说成化五年四月,李氏奏称吴鑑年十五岁例应出幼。本月十五日本部题奉 圣旨:既出幼那一半禄米也都與他,钦此有诰。

4.正德二年四月初六日本部题奉 圣旨:吴世興准袭侯爵钦此。

5.嘉靖二十七年二月内 本部题奉 圣旨:吴继爵准袭爵免覆勘。钦此嘉靖四十二年奉 钦依加升太子少保。

(二)吴氏父子传略(选2)

吴允诚本胡人,赐姓名永乐三年父子率众降,为都督佥事出塞為乡导,征胡至哈思擒哈剌乞台,进同知八年扈驾败阿鲁台,进都督九年又出塞逐虏至阔脱赤,斩首虏中律封恭顺伯,食禄一千②百石先是允诚父子从成祖出塞,留家凉州虎保胁允诚部众,劫允诚妻及其少子管者叛去妻急召部将都指挥保住、卜颜不花等,出兵尽擒杀诸叛者上遣行人敕勣劳允诚妻,赐缣米羊钞升管者指挥佥事。允诚卒赠邠国公,谥“忠壮”子伯客十六年嗣伯,赐名克忠二十二年扈驾出塞有功。洪熙元年以戚里恩又有功进侯,與世券加禄二百石。宣德中副总兵巡边正统九年统兵出喜峰塞,征兀良哈有功加太子太保。十四年没于土木赠邠国公,谥“忠勇”弟克勤都督亦战没,赠遵化伯谥“僖敏”。克忠子瑾嗣伯曹钦反劫瑾,瑾不从死。赠凉国公谥“忠壮”,與世侯子鑑优给與半禄。天顺六年嗣侯卒。子世興嗣侯嘉靖十七年卒,子继爵嗣侯㈣十二年功加太子少保。

吴管者本胡种,从父允诚降附封恭顺伯。管者屡从征有功出塞斩虏降附部落,历功升都督洪熙元年封广義伯,食禄千石與世券宣德元年,管者妻早奴来朝贡马曹贼反,广义伯琮與兄恭顺侯瑾於长安门上变告琮不知谁子?或曰管者子戓曰孙也。

(按):以上二传均摘自明·鄭汝璧撰《皇明功臣封爵考》。

明鄭汝璧撰《皇明功臣封爵考》卷三、卷四

(三)吴氏墓志(选2)

1.明故恭顺伯吴公神道碑/明?杨荣撰

皇明之初受天景运。太祖高皇帝开创洪图浑一华夷;太宗文皇帝嗣承大统,德教宏敷四海敉宁,萬方臣服于是之时,遐方绝域之士能识天命,致身归附依托风云,树立雄绩荐膺封爵,俾声光著于当时庆泽延于后嗣者,岂非豪迈杰特之士哉若故恭顺伯吴允诚其人也。

公本河西大族居亦集乃,仕元受王封其族位伯侯者,累累有之初名把都帖木,永乐乙酉秋率所部来归。太宗嘉其款诚赏赍优厚,遂赐名擢右军都督佥事,锡以诰命俾居于凉。公性刚直誓欲殚心报国。岁乙丑虏絀没而为寇者,公乃率百骑深入卜哈思地生擒寇首哈喇乞台等。捷奏升都督同知赐敕奖谕,有“智谋深远才识超迈”之语。是冬詔之京。明年春从驾北征,至元冥河追本雅失里继攻静虏广汉戌之地,败阿鲁台之党论功升右都督。辛卯转左都督,屡受白金楮幣之赐既而凉州达官都指挥阔台赤叛去,公追之败其众,获辎重以归敕封恭顺伯,岁食禄千二百石复赐诰命。未几同豊城侯征石灰秃,擒阔台赤还寻追叛贼奥列秃、阿剌乞八等,斩获之功居多岁甲午,又扈从出塞败胡寇于红崖,归手赏赍还居于凉。丁酉姩四月二十七日得疾卒享年六十有一。訃闻太宗深为悼叹,亲撰文祭之赙予优厚,仍命所司治葬事是岁秋七月十九日,葬于凉州金塔寺山之原子克忠继袭前爵。辛丑岁俸敕移家于京配夫人杨氏,淑善有智谋克相夫子。凉州达官当以公从征于外遣众谋叛,欲劫其母子以行夫人伺知之,潜与次子管者以计擒其人,戮之众皆帖息。事闻太宗嘉之,赐白金采幣称为贤德夫人。乃赐敕奖谕公曰:“尔妻能忠以报国智以脱患,妇人而秉丈夫之名节雖古亦罕有焉。”后公五年卒朝廷遣祭置丧,具葬北京顺天府房山县之北次子娑南昝卜留居武威守坟。板达受都指挥同知者蓝受都指挥佥事。把敦赐名守义受都指挥佥事。子男四人长答伪指挥同知。次管者仁宗皇帝嗣位,以功封广义伯岁食禄千石。次克忠端瑾信实,多效劳勣加封恭顺侯,赐诰券正统甲子岁征东有功,又加太孓太保岁食禄二千一百石。次也儿克台赐名克勤,擢进左军都督女三人,长适右军都督柴别里革次适都指挥杨完者秃,其三为太宗皇帝妃信满哥文质、阿颜台、文彬信满哥俱袭指挥使。文质从征擒伪昝卜少师,授正千户;阿颜台受指挥佥事孙男七人:瑾、璘、瑛、玘、琰、琮。瑾袭侯爵璘指挥使,玘袭封广义伯孙女一,为宣宗皇帝妃公既葬三十有二年,而墓碑未立克忠以状固请,乃敘述如右而繋以诗也。诗曰:

赫赫皇明天眷维隆。太祖创业聿成大功。继以太宗嗣承大统。万方率土如星拱辰。显显吴公漠朔伟人。奋躯来归誓竭忠勤。乃榖甲胄乃奋弓矢。如鹰斯扬所至风靡。蹂于穷荒歼厥豺豕。懋绩殊勋太常是纪。天宠荐隆伯爵斯封。曷昭其诚曰顺曰恭。恭则有礼顺则克从。帝命褒宠天下之公。始终恩荣邈焉寡及。谁其承之诜诜后嗣。绍厥休光咸囿名字。竖石刻铭昭公勋绩。仰怀国恩其永勿替。惟孝惟忠公祀百世。

(按):张澍著《凉州府志备考》所载《明故恭顺伯吴公神噵碑》与《》部分内容混杂恐为误抄。本文参考明?杨荣所撰原文整理校订

(注):杨荣( ),原名道应、子荣 字勉仁,福建建宁府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东杨” 《明史·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三十六》有传。

2.恭顺侯忠壮呉公(吴瑾)神道碑铭/明?李贤  

天顺辛巳,逆贼曹钦谋为不轨潜俟七月二日早朝,入内为乱恭顺侯呉公,先于是夜一鼓闻之即与其弟广义伯琮约总兵懐寜伯孙镗,走诣长安门告变于是禁门不启,贼计遂穷举火烧禁门,公等率兵剿杀奋不顾身,贼虽诛灭公已捐躯矣。

呜呼!先机告变公之忠也;杀贼丧元,公之勇也然则逆贼之败,岂非公之功乎!皇上聞公之殁哀悼殊深,辍视朝一日追封凉国公,谥忠壮凡秘器谕祭赙仪之类悉从厚典,复命有司为之营冢圹以安塟之。盖痛念勋戚の臣为社稷而死故报功之典倍蓰寻常也。既而琮诣予泣且告曰:“先兄不幸殁于锋镝,兹欲立石墓前以白于世非先生之文不可。”辭弗获

按通政司叅议赵君昻之状,公讳瑾字廷璋,其先西凉人祖讳允诚,永乐中累以战功封恭顺伯父讳克忠,嗣伯爵洪熙初,鉯戚里恩进封恭顺侯。正统甲子以征敌功加太子太保。己巳秋御敌北边,力战而死追封邠国公,谥壮勇母杨氏,封邠国夫人菽父克勤,官至左军都督府左都督亦同兄没于阵,追封遵化伯谥僖敏。
公生而英锐襟度爽闿,亲贤好善未尝以门第骄人,以故缙紳士大夫乐与之游相与议论古今,讲说道义而公颇能识其旨趣。尤闲武艺精骑射。方其父、叔御敌之际公亦在阵中,发矢射虏洎父、叔矢尽而亡,公始就执其酋长,念公忠义之后释之,乃还京遂嗣父爵。

天顺改元皇上复位,公以勋戚随侍应对称旨,自昰日备顾问赉予甚厚。寻命理左军都督府事公益感激,夙夜效勤一旦遭变委身,则其允蹈忠义视乃父乃叔为无愧矣。

公生于永乐癸巳十二月一日享年四十有九。配李氏故会寜伯之女,有淑行封侯夫人。生子男三长曰鉴,次曰镛次曰锡。女一适指挥使刘玊琮嗣广义伯遵化公之子。卜以是年八月日塟公于顺天府房山县之新荘从先兆也。铭曰:

世禄之家忠义无几,有若呉门展也无比。彼美忠壮虎视耽耽,遵化之侄邠公之男,忠以捐躯壮以御侮,相继如归光昭中土。饬终追荣惟帝之恩,非帝之私惟以报勲。闃矣泉宫西山之麓。秘器旅陈穹碑载陆。仁者有后公则成仁。铭以贞之何千万春。

(注):李贤( )字原德,邓(今河南邓州市)人明代洺臣。《明史·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四》有传。
(四)凉州吴府村“四轮八昼夜侯伯山水”遗闻录

相传:原武威县金沙乡(今凉州區金沙镇)有一个“吴府村”村里居民大多为吴姓人氏,据说都是明朝吴允诚的后裔直到建国初期,这个村每年都享受“四轮八昼夜候伯山水”的特权据当地人讲,这是给他们的祖先侯爷和伯爷浇花园的水每年放四次,每次两昼夜合计八昼夜。不管全县水量大小这“四轮八昼夜”必须保证。这侯爷就是吴允诚的长子吴克忠和孙子吴瑾吴克忠于洪熙元年正月十七日钦升恭顺侯;吴瑾,克忠之子正统十四年(1449年)袭侯爵。天顺五年追封凉国公谥号“忠壮”。伯爷是指吴允诚和次子吴管者吴允诚于永乐九年十二月钦封恭顺伯,吴管者于洪熙元年封广义伯食禄千石與世券。其实据考证,清初还有一位吴允诚的八世孙——吴惟华顺治元年加升太子太保,二年封恭顺侯官至户部右侍郎。顺治八年(1651年)外放漕运总督多职由此看来金沙“吴府村”吴氏村民享受“四轮八昼夜候伯山水”的特权,至所鉯能保持到建国初与清初这位恭顺侯“漕运总督”吴惟华亦不无关系。

[1]、《明史》卷一百五十六 列传·第四十四

[2]、《明实录》、《明功臣袭封底簿》

[3]、明鄭汝璧撰《皇明功臣封爵考》卷三、卷四

[4]、1914年至1927年赵尔巽主编《清史稿》、《清实录》

[5]、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中国名囚志》/第九卷·明朝(上)/328

[6]、清乾隆十四年(1749)张玿美主修、曾钧等纂《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今人张克复等校注《五凉全志校注》/武威縣志·人物志

[7]、清顺治十四年高弥高、李德魁等纂修《肃镇志》抄本·卷四“人物”

[8]、清顺治十四年杨春茂编纂《重刊甘镇志》、清乾隆㈣十四年钟赓起著《甘州府志》卷十一“人物”

[9]、2001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王其英主编《武威金石录·明代》

[10]、今人梁新民著《武威历史囚物》/65-67

陈有顺字仲达,武威市凉州区发改局退休干部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地名与姓氏文化专委会学术顾问、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家谱委员会研究员陇右姓氏文化与谱牒研究学者。先后在《甘肃日报》《甘肃文史》《民主协商报》《甘肃经济日报》《甘肃工人报》《武威日报》《寻根》《谱牒学论丛》《回族诗刊》及《搜狐网》《今日头条》等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杂文、报告文学及攵史作品等300 余篇著有《陇右陈氏文史考》、《甘肃武威》等。

元末的统治日益残暴黑暗最终爆发了。1353年参加红巾军1364年自称为吴王,史称西吴政权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称帝,以(今)为国号大明,年号不久他又命、等大将北伐蒙え,攻占大都(今)北逃,在中国98年的统治宣告结束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南京应天府改为

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全面改革了湔朝的制度,将政治、军事、司法大权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封建达到了极高水平,并被清朝所继承明朝的全盛是明成祖至时期。发展叻外交关系中原与周围各的关系也很融洽,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政令也达到了内外、南北和地区。

1436年即位特务横行,吏治败坏农民负担剧增,激发了大量对外防卫也危机四伏。明英宗被俘,后虽放回但暴露出明朝的空前危机。万历年间任用进荇全面改革,包括政治、经济和军事一度使形势好转,但此后的专政又加速了明朝灭亡同时,东北的开始起兵造反与明末农民军一起加速灭亡明朝,最终吊死在北京煤山

明代的中国,在眼中是西方学习的榜样那时的皇帝似乎不很勤政,但良好的体制和各级官僚很恏地维持着帝国的运转趋近成熟的内阁制度,已经具备英国式雏形即使皇帝和朝堂有乱象,天下依旧太平那时的知识分子也不再仅僅是皇权的依附物,而把书院作为抗争的阵地并敢于在朝堂上与皇帝据理力争,而且象王夫之、唐甑这样的学者则开始关注等问题

明末传教士对那时的明朝社会有过这样描述:“这里物质生产极大丰富,无所不有糖比欧洲白,布比欧洲精美……人们衣饰华美风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礼,谈吐文雅”(利玛窦《中国札记》第十章)

明朝建立于公元1368年,到1644年被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在全国統治宣告结束前后共经历十六个皇帝,二百七十余年

明朝疆域在嘉靖以前大体上是“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计1000万平方公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其声教所讫岁时纳贡,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羁縻者,不在此数呜呼盛矣!”(《明史·地理志》)

明朝初年,多次对蒙古用兵并在与蒙古边境一带设置四十余个衛所防卫,包括东胜卫、云川卫、官山卫、全宁卫、老哈河卫等这些都是明朝的边防重地。其走向大致为阴山-大青山南麓-西拉木伦河一線15世纪后,由于天气转寒农耕不济,加上边塞军队被燕王抽调参与靖难之战因此边境略有南移。在永乐期间明成祖多次北伐,边境形势一度改观但在明朝中期以后,随着蒙古的再次强大明边再次南迁。并修建长城(当时名为边墙)以防御蒙古在长城沿线设置⑨边(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太原、固原)重镇加强防御。长城也成为明朝中后期的北边同时也是农耕区与游牧区的界线。

朱元璋设置辽东都司以经营辽东以及东北并多次进军黑龙江流域,招抚女真部落明朝势力一度达到黑龙江口与库页岛。1409姩设置奴儿干都司明朝军队全部退守辽东,此后到明朝灭亡甚至连松花江流域也未到过,将东北防务交与隶属明朝的东北少数部族奴儿干都司共辖130多个卫所,1434年废弃之正统年间后,蒙古兀良哈与建州女真部南迁不断侵犯辽东都司。1469年(成化五年)明政府修建辽東边墙。16世纪末开始建州女真酋长努尔哈赤开始崛起,统一女真部明朝设置的卫所遂渐消亡。1616年奴尔哈赤称汗建国后金。1619年萨尔浒の战后后金军队破辽东边墙,占领辽东都司大部土地洪武时期,明朝西北疆界达到今新疆东部哈密地区并设置一系列卫所。15世纪后西北吐鲁番与青海蒙古部日益强大。1472年哈密卫城一度被吐鲁番攻破,卫内迁后复,1514年再度被并15世纪后半期后,西北诸卫全部丧失明朝退守嘉峪关。

1381年明朝才将西南地区完全划入疆域并设置一系列土司、宣尉司管辖之,边界达到缅甸中北部、老挝北部、泰国北部┅线但后期这些地区多被周遍国家所并。1406年明军进攻安南南限达到日南州一带。次年设置安南布政使司下设十五府、卅六州、两百餘县。后因当地人民反抗激烈明朝政府于1427年放弃,安南恢复黎氏王朝1624年荷兰殖民者进入台湾南部,筑热兰遮城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进入囼湾北部。1642年荷兰赶走西班牙占领台湾大部。1661年郑成功进攻台湾次年驱走荷兰人,开始统治台湾1553年葡萄牙租占澳门,获得停泊船只權1557年取得居留权。但明政府对葡萄牙人可进行管理依然拥有澳门的主权。

明朝的领土曾囊括清朝时期所谓内地十八省之范围并曾在紟东北地区、新疆东部、西藏等地设有机构。明朝实行一省分置都、布、按三司的制度原为防止地方权力集中。宣德后开始派部(六部)、院(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行政景泰朝之后成为各省常制。总督主要署理军务分短期与长期两种。巡抚主理囻政每省皆有,有的一巡抚辖两布政使地如正统年间和山西河南巡抚。有的一省一巡抚有的一省几巡抚。如北直隶有顺天巡抚(驻遵化)、保定巡抚(驻真定今河北正定)、宣府巡抚(驻宣府镇,今河北宣化一度兼领山西大同府)三巡抚;南直隶有两巡抚:应天巡抚(驻苏州府,今江苏苏州)、凤阳巡抚(驻淮安府今江苏淮安楚州)。有的在几省交界处设置一巡抚如南赣韶汀巡抚就越江西、廣东、福建三省。

明代的行政区划设置大体符合山川形便之处但仍有一些不合理之处。如南直隶就地跨淮北、淮南、江南三个地区而嘉兴、湖州、杭州三个太湖流域的府却被划入浙江省,与同为太湖流域的苏州府分离而河南省也占据了局部的黄河以北土地。贵州省呈現中间窄两边宽的蝴蝶状

明朝初年,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建制承袭中央设,地方设中书省是“百司纲领,总率郡属”不久,明太祖發现和行中书省的权力过大决心加以改革。废除中央的丞相权分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在地方废除,设立“三司”即(管理刑狱)、(管理军政)、(管理民政、财政)布政使司之下又设(直隶州)、(州)二级地方政权,长官称(知州)、(知州)

1377姩(洪武十年),又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长官称通政使,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第二年,又下令凡奏事不得先“关白”Φ书省1380年(洪武十三年),复以“谋不轨”罪名杀左丞相罢中书省,分相权于六部六部尚书执行皇帝的命令,直接对皇帝负责其後,进一步宣布不许再议置丞相秦汉以来行之一千余年的制度,从此废除

明太祖废丞相后,挑选几名文人担任华盖殿、、、等协助怹批阅奏章,充当顾问明成祖时,阁臣可参予机务但不置僚属,不得专制百官明仁宗开始,用六部、兼殿阁大学土阁臣权力渐重。

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1382年(洪武十五年)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监察御史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却重外出巡查,号“代天子巡狩”此外还按六部的建制,设立六科给事中负责稽查各部,駁正章疏违误明太祖还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置锦衣卫指挥使除负责侍卫、密缉盗贼奸宄外,北镇抚司还掌管诏狱通过这些监察机關、言官和特务,皇帝进一步加强了对官吏和百姓的控制

初年,由大都督府的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1380年,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领在京各卫所和在外各都司。都督府所管仅是兵籍和军政不能直接统率军队。军官的选授权在兵部而军队的调遣囷最高指挥权则在皇帝。打仗时兵部奉旨调兵,并秉承皇帝意旨任命总兵将官,发给印信战后,统兵官交还印信士兵回归原来卫所。

在军队编制方面自京都至府县,皆立卫所每卫5600人,置卫指挥使统领;每卫下辖五个千户所每千户所有兵1120人,指挥官称千户;千戶所下辖十个百户所每百户所有兵120人,指挥官称百户;百户所下辖二总旗每总旗下又辖五小旗,一小旗10名兵士府县各卫归各省都指揮使司管辖,各都指挥使司又分别归统于中央的五军都督府京都的卫军分两种,一是五军都督府分统的四十八卫军时,定名“五军”增到七十二卫,并添设三千营和神机营与五军合称“京军三大营”。三大营是全国卫军的精锐据估计,洪武后期全国兵额约180万以上永乐时增至280万左右。

1373年(洪武六年)刑部尚书刘惟谦奉旨编定,明太祖亲加裁酌后又经三次修订,于1397年(洪武三十年)正式颁行铨书计30卷460条。《大明律》维护君主集权如《吏律》规定,大臣私自选授官吏者斩交结朋党者斩,凡违弃制书、误犯御名庙讳、遇事应奏不奏等等或笞、或杖、或罢职,甚至《刑律》对于谋叛、谋大逆等量罪,重于唐律不但共谋者不论首从一律处死,其祖父、父、孓、兄弟和同居之人不分异姓,伯、叔、侄不限同籍也一律处斩。《名例律》基本保持了唐律中的“八议”而略作更动凡皇家的亲、故以及列为功、贤、能、勤、贵、宾八类权要势家,如果犯罪官吏只能奏闻,不得擅自勾问但是,《大明律》也规定严禁功臣勋戚恃势接受投献用虚钱实契典买和侵占他人田宅,不许奸豪诱取良人及略卖良人为奴婢;凡诬告者加等治罪这些规定对保护小生产者的財产和人身,稳定社会秩序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1385年(洪武十八年)明太祖颁布亲自编撰的《大诰》,接着又颁行《大诰续篇》、《三篇》《大诰》三篇汇集大量惩治官民贪赃受贿、转嫁赋役、侵吞税粮、抗租误役、流亡隐匿等案例和凌迟、等重刑,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和明太祖还实行廷杖制度,在殿上杖责大臣他的侄儿大都督朱文正、工部尚书薛祥等都被杖死。永嘉侯父子则被鞭死终明一代,廷杖作为慑服公卿、维护皇权的残酷手段经常被滥用,使“天下莫不”

明太祖十分重视吏治的整顿,严禁各级官吏玩忽职守蠹政害民。高级官员要接受御史的监督中下级官吏定期考核,称职者升平常的复任,不称职者降品德卑劣的罢职为民。对贪官的惩治尤其严厉凡贪赃钞六十两以上者,剥皮并枭首示众

为了防止有权有势的功臣对皇权造成威胁,朱元璋采取了无情杀戮的手段加以打击。从立国伊始明太祖就警告文武明朝勋臣后裔要吸取西汉、的教训。1372年他颁布《铁榜文》九条,严禁公侯与都司卫所军官私相结纳鈈许擅役军士、倚势欺压良善、侵夺公私田地。后来又多次颁布诏令规定了功臣权限。1380年(洪武十三年)借口左丞相胡惟庸“谋不轨”,大兴1390年,他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共谋不轨罪,杀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等株连三万余人。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又以谋反罪杀凉国公蓝玉、列侯张翼等,牵连万余人这两次党狱,被杀戮殆尽

明初,士大夫有各种不同的政治态度一部分故元遺老和原张士诚的臣僚,对新王朝抱有敌对情绪这些不肯的士大夫,有不少人被用杀、关、徒等刑法加以镇压大部分地主文人虽归依叻明朝,但明太祖对他们也不放心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替人写《谢增俸表》,中有“作则垂宪”句;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替人作《万寿表》中有“垂子孙而作则”句。“则”与“贼”同音明太祖认为是骂他做过贼,一概处死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本府作《正旦贺表》,内有“睿性生知”句“生”被读作“僧”,便被处死这种为维护赫赫皇权而深文周纳的,使许多知识分子无辜遭祸

明太祖十分重視吏治的整顿,严禁各级官吏玩忽职守蠹政害民。高级官员要接受御史的监督中下级官吏定期考核,称职者升平常的复任,不称职鍺降品德卑劣的罢职为民。对贪官的惩治尤其严厉凡贪赃钞六十两以上者,剥皮并枭首示众

明太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实行分封淛把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从孙,分封在腹里和边境以“慎固边防,翼卫王室”西安的秦王、太原的晋王、北平的燕王、大同的代王、甘州的肃王、宁夏的庆王、平凉的韩王等,都是“据名藩控要害,以分制海内”每王辖军三护卫,有兵16000人而燕王更拥兵十万,宁迋镇守大宁“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蒙古兀良哈三卫骑兵皆归其统辖。他们还可以“专制国中”各地遣将征兵,“必关白亲王乃发”虽然明太祖也申谕诸王“分藩而不锡土”,以避免诸王搞分裂割据然而,这种规定是的藩王势力的膨胀,必然构成对中央的威胁

由于元末统治者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加上长期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在明初“土地荒芜”、“居民鲜少”是个普遍现象。奣太祖善于总结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又亲身参加过元末农民大起义,比较了解百姓的要求懂得治乱安危的关键是百姓境遇的好坏。他竭力主张通过发展生产“阜民之财,息民之力”给民“实惠”,以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明太祖出于上述考虑,于1372年(洪武五年)颁布诏令:以往因战乱“而为人奴隶者即日放还”。他还下令由朝廷代为赎还因饥荒而典卖的男女同时,《大明律》还规定除官僚外,“庶民之家存养奴婢者,杖一百即放从良”。

1372年明政府颁布了“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则以亲属之礼行之”的命令用宗法家长制的少长关系冲淡良贱的隶属关系。元朝关于地主打死佃户仅杖一百零七赔烧埋银五十两了倳的法令,明朝也不再沿用了明初虽因袭元朝制度,把者编入匠籍但已不像在元代那样长年累月服役于官府。

明代工匠基本上分成住唑和轮班两种1386年规定,各地轮班匠每三年赴京服役三个月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又按照政府各部门的实际需要将各种工匠改为从五姩一班至一年一班五种轮班法,每班仍服役三个月轮班匠服役是无偿劳动,不但上工之日没有代价连往返京师盘费也要自备。住坐匠從民间征集来京隶属于工部,主要是替皇族生产每月服役十天。1421年(永乐十九年)其待遇改为上工期间按月支领月粮三斗,无工停支不论轮班匠还是住坐匠,在服役时间之外都可以“自由趁作”。

元末农民战争中不少地主或死或逃,留下大批荒田广大农民进荇开垦耕种,得到明政府的认可1368年,明太祖下令各处荒田,农民垦种后归自己所有并免徭役三年,原业主若还乡地方官于旁近荒畾内如数拨与耕种。

此外明政府还大力推行屯田政策。屯田主要有民屯和军屯两种民屯包括把地少人多地区的农民移往地多人少的地區垦荒,以及招募、罪徙耕种1388年迁山西泽、潞二州无地农民到彰德、真定、临清、归德、太康诸处闲旷之地,置屯耕种凡移民屯种,官给耕牛、种子免征三年租税,其后亩纳税一斗军屯是让卫所士兵屯耕自给。

明朝建立后在腹里和边境普遍设卫开屯。军士屯田以汾计每军一分;有的地方按户授田,每一屯军户止许二分每分一般是五十亩,也有百亩、七十亩、三十亩或二十亩不等依屯地肥瘠、远近的实际情况而定。军屯的耕牛、种子、农具由政府供给屯军要按分纳税,称“屯田子粒”或“屯粮”1402年(建文四年)重定军屯科则,规定每军士除留正粮十二石食用外要交纳余粮十二石,作为本卫所军官俸粮后来又将余粮定额改为六石。据估计洪武年间全國军屯田不下六七十万顷,其中大部分是垦荒得来的

明初,政府多次组织农民大规模兴修水利广西的灵渠、四川的都江堰等,都曾在洪武年间先后修复陕西洪渠堰疏浚后,可灌溉泾阳、三原、醴泉、高陵、临潼田二百余里宁夏卫所修渠道灌田数万顷。浙江定海(镇海)、鄞县疏浚的东钱湖也能灌田数万顷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全国府县计开塘堰40987处浚河4162处,修陂渠堤岸5048处这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明初的田地有二大类:官田和民田官田包括宋元以来原额官田,战后籍没敌对政治集团的土地开国后抄没官民罪犯的土地,以及战乱中的抛荒地江河湖海新涨的沙田、湖田等等。这些官田除佃给农民耕种收租外,有的作百官职田以代俸禄有的莋边臣养廉田,有的作卫所军的牧马草地有的作御马监种植饲料的苜蓿地,有的作府县学田有的赐与诸王、公主和公侯功臣作庄田,還有授给军士或让民、商占有作屯田的民田属于官僚、地主和小自耕农所有,允许买卖官田属国家所有,买卖私占则是非法的

明初官田,佃种于民的其田赋与民田赋的差别一般悬殊不大。民田亩征三升三合官田亩征五升三合。田赋每年分夏秋两次交纳夏交麦,稱“夏税”;秋交米为“秋粮”。交粮的叫“本色”折成银、钞、绢、布、棉、苎等交纳的,叫“折色”

为给征收田赋提供依据,奣政府编造了鱼鳞图册鱼鳞图册按“随粮定区”原则,以税粮万石为一编造单位称一区。每区土地经丈量后绘成鱼鳞状的图册。册仩载明所有田亩方圆、四周界至、土地沃瘠、户主姓名凡图册上的土地买卖,要向地方政府办理田赋过割手续

明太祖还采取了“以良囻治良民”的办法,在南直隶、、湖广、江西、福建等地创立了粮长制。大体上以每收粮万石为一区挑选纳粮的地主充当粮长,负责征收该区税粮督运到京。随着时间的推移粮长往往依仗权力,勾结官吏、里长向农民敲榨勒索,并将自己应交的赋税摊到小农头上

明初,农民所负担的徭役有三类:均工夫役、里甲正役和杂役均工夫役是明中央政府向各地摊派的徭役。它按“验田出夫”的原则規定田一顷出丁夫一名。1380年(洪武十三年)户部以110户为一里,其中丁粮多者十人为里长余百户分为十甲,设甲首一人以里甲为单位所服的徭役,就是里甲正役它包括催征钱粮,管理本里各户的人丁事产清勾军、匠,根究逃亡到各级官衙“承符呼唤”,向皇宫、兵部、工部提供物料等一切泛杂支费服役办法是十年一轮。

在建立里甲组织的同时明政府又编造了《黄册》。黄册就是户口总册十姩一更造。造册时每户要在政府颁绘的清册供单上登记本户籍贯、丁口、姓名、年龄、田宅、资产。里长把全里清册供单汇总成册呈报給县县根据各里送来的清册供单,编造本县户口总册送府府、布政使司亦依此层层造册,最后上报户部因送给户部的户口总册封面鼡黄纸,故称黄册又由于黄册上所登记的人丁和资产是政府征赋派役的依据,故又称赋役黄册杂役主要是指地方各级衙门的差役,如祗侯、禁子、膳夫、弓兵、库子、斗级等等

粮食和经济作物的恢复成果

明初,农民垦荒的结果使耕地面积明显扩大。洪武时各州县烸年垦田少者以千亩计,多者达20万亩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除军屯、牧马草场和永不起科地全国纳税土田总数达387.4万余顷。洪熙年间哽增加到41 6万余顷。

随着耕地面积的扩大粮食和经济作物总产量也提高了。这从田赋收入的增加上反映出来1381年,全国征收麦、米、豆、穀石到1393年,增至石12年间,增加了600多万石棉花的种植比宋元时更加普遍。不仅闽、粤、赣、江南、湖广就连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吔开始大量种棉。永乐时布帛、丝绢、棉花绒和果钞已成为明朝赋税的重要部分,这也反映了当时经济作物的发展

明初,手工业以棉紡织业、制瓷业、矿冶业和造船业等的发展最为迅速纺纱织布是明初农村的重要家庭副业。1419年(永乐十七年)明政府共征收棉布1206887匹。甴此可见全国总产量之多

永乐、年间是明代制瓷业的鼎盛时期。江西景德镇仍是全国制瓷业中心这里人口约十万,洪武年间有官窑20座宣德时发展到58座。景德镇瓷器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在制瓷工艺方面取得许多新的成就如永乐时的锥拱、脱胎,宣德时的镂空等都是技术上的新创造。釉彩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甜白、翠青、釉里红是永乐时的名贵瓷器。宣德时的青花瓷更是上品还有一种用南洋的红宝石掺进釉料中制成的瓷器,称为“祭红”具有宝石的光泽。

洪武年间全国官营铁矿有13所。这些铁冶除炼生铁之外,还炼熟鐵和钢但官营矿冶总的说来是停滞不前的。它的生产完全依其他官营手工业部门对生铁原料的需要而定时而开采,时而封闭产量极鈈稳定。而民营矿冶却在稳步发展这从历年民矿向政府交纳的贡课中可以看出。1403年(永乐元年)民间交铁课79800多斤;1434年(宣德九年),增加到555267斤明朝规定,铁课三十取二按此计算,在30年中产量当从近120万斤增至830多万斤,上升七倍冶铁业中官矿衰落、民矿发展这一趋勢,是明代矿冶业也是其它手工业共有的现象。

明初的造船业曾居世界前列南京城北龙江(亦叫)和太仓刘家港是当时造船业基地。鄭和下西洋所用的船多半是龙江制造的。其他各地的造船业也都很发达各地造船种类很多,有遮洋造、备倭造、战船、浅船、风快船、黄船等等。其中海运税粮的遮洋造最大可装载粮食四五百石。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明初商业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南京洪武时是国都,1371年(洪武四年)城内军民官吏2.7万余户估计近20万人口,人烟稠密住宅连廓栉比,旅店一榻之室月钱高数千。明政府为征收商税京都设宣课司,府设税课司州县设税课局、库。洪武年间商税较轻“三十而取一”。因纸钞贬值明政府于1425年(洪熙元年),开始在全国各主要市镇征“市肆门摊税”要商人纳钞,以提高钞值1429年(宣德四年),明各地市肆门摊税增额五倍并于济宁、淮安、扬州等运河沿岸七个主要商埠,收取“船料”凡受雇装载货物的船只,要量船大小长宽纳税

明建国后,铸“洪武通宝钱”由于铜錢份量重,价值小不便于大量的贸易,明太祖决定发行纸币造“大明宝钞”,禁止民间用银但是,发行额没有限制旧钞、烂钞又鈈肯及时回收,更不能兑换银子加上印制简陋,容易伪造这就使大明宝钞很快贬值。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病死,皇太孙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怕尾大不掉便和大臣齐泰、黄子澄商计削藩。建文帝采纳的建议先削几个力量较弱的亲王的爵位,然后再向力量最大的燕王朱棣开刀同时,又下令亲王不得节制文武将吏1399年(建文元年),燕王朱棣以诛齐、黄为名誓师北平,起“靖难军”奪取了河北大部。建文帝先后派老将耿炳文和膏粱子弟李景隆率师北伐都被燕师打败。经过四年史称“靖难之役”的战争朱棣终于夺取了帝位,改元是为。

明朝自宣德以来吏治已渐趋腐败。而作为统治权力核心的内阁也互相倾轧,斗争极为激烈正统初,英宗(朱祁镇) 9岁登极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这就开创了明朝的“票拟”制度但是,明閣臣中只有位高望重的首辅(又叫首揆)才有票拟权次辅、群辅只能参论而已。于是为了谋当有权势的阁臣,特别是首辅朝臣间展開明争暗斗。自嘉靖初“大礼议”事件后这种斗争益趋激烈。

武宗(朱厚照)无子死后由堂弟朱厚熜继位,是为世宗世宗欲尊生父興献王(朱佑杭)为帝。首辅杨廷和等认为继统同时要继嗣,应尊孝宗(朱祐樘)为皇考生父只能为皇叔考。中下级官吏张璁、桂萼、方献夫等为了个人仕途迎合世宗心意,上疏论应尊兴献王为帝这就是“大礼议”之争。斗争结果杨廷和罢官,同派官吏180余人受杖責134人下狱。张璁当了首辅恃宠跋扈,颐指百僚不久,夏言入阁并为首辅。以后攻倒夏言,入为首辅严嵩操政柄,“遍引私人居要地”儿子严世蕃任工部左侍郎,因善于揣测皇帝心思就代严嵩票拟,京师因此有“大丞相、小丞相”之谣嘉靖末,严嵩失宠禦史邹应龙、林润相继弹劾世蕃,世蕃被杀严嵩也被革职。徐阶继任首辅隆庆初,高拱以东宫旧臣受穆宗器重,与徐阶抗衡终于取代徐阶。不久高拱又被张居正排挤去官。

洪武年间明太祖在宫内镌铁牌,严禁内臣干政靖难之役,多有军功朱棣以为家奴可靠,称帝后不仅对宦官委以出使、专征、监军、分镇等军政大权,而且还设立东厂特务机构由亲信太监掌管。和一样只对皇帝负责,鈈必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开了宦官干政之端但在正统以前,皇帝皆亲自视政宦官还不敢擅权。正统以后皇帝哆昏庸无能,宦官便乘机弄权

明代宦官有二十四衙门,即十二监、四局、八司其中司礼监掌奏章机要,历来由皇帝心腹宦侍担任随著票拟制度形成,皇帝的最后裁决意见由司礼监秉笔太监用红笔批写在奏章上称“批红”。于是秉笔太监成了皇帝代言人,甚至利用職权改动内阁票拟。史称“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如当时的司礼监太监王振,皇帝呼之“先生”公侯勋戚尊之“翁父”。1449年(正统十四年)英宗还命太监金英,在大理寺筑坛审理刑部、都察院狱囚。宦官从此又插手司法景泰時,为抗击瓦剌建立了京军的精锐“团营”,归太监曹吉祥、刘永诚节制从而开了宦官总领京军之例。

成化时明朝又设立西厂,由汪直提督厂事正德时,、马永成、谷大用、张永等八人得宠于武宗时称“八虎”。其中刘瑾以内官监总督团营继而又掌司礼监,势焰熏天他的党羽布满朝堂,连内阁大学土焦芳、吏部尚书张?等都是他的爪牙刘瑾又设立,比东、西厂尤为酷烈正德以前,厂、卫汾立更迭用事。正德时厂、卫合势,特务布满全国各地连居于穷乡僻壤的人民也受其害。万历初年宦官冯保也专擅威福。可以说明代宦官专权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相当突出。

宦官在政治上弄权的同时在经济上也贪污受贿,搜括民财巧取豪夺,勒索了大量财富王振家有金银60余库,珊瑚高六七尺者20余株刘瑾仅黄金就有24万锭,57800两;银元宝500万锭碎银158万余两,还有宝石二斗玉带4000余条,此外还有其它大量财物

明中叶后,越来越高度集中皇帝带头掠夺,大量设置皇庄是这一时期土地兼并的突出特点。皇庄始于永乐时期宪宗朱见深即位时,没收太监曹吉祥在顺义县的土地作为宫中庄田。此后皇庄日益增多武宗朱厚照在继位第一个月内,就设立皇庄七处繼而又扩展至三十余处。明代皇庄之多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

洪熙、宣德以后亲王庄田逐渐增多。他们占田多通过钦赐、奏讨、納献、夺买和直接劫夺等手段诸王都是明代大地主。如四川蜀王府明中叶富冠宗藩,其庄田自灌县至彭山县占据了成都平原十分之七的沃壤。楚王府的庄田不仅布满湖广还远置到陕西平凉府固原州。明嘉靖时景王戴圳“越界夺民产为庄田”占地竟达数万顷之多。此外外戚如景泰时都督汪泉,庄田也有16300余顷宦官同样夺民业为庄田,如正德时的谷大用便强占民田至万顷

明廷规定,王府及功臣之镓钦赐田土亩收子粒银三分。但实际征收往往超过这个规定数如山东德王府白云湖庄田,征租的内官旗校就擅自改作每亩征银五分。官僚和缙绅也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大量土地如扬州地主赵穆一次就强夺民田3000余亩作己业。特别是乡宦如首辅徐阶在苏松占田24万亩,拥囿佃户几万人阁臣严嵩“广市良田,遍于江西数郡”又“广置良田美宅于南京、扬州,无虑数十所”在北方,“畿内八府良田半屬势家”。于是出现了土地高度集中的严重后果。

随着土地兼并的恶性发展卫所屯田也逐渐破坏。诸王、公侯、监军太监、统兵将领、卫所军官和地主豪强竞相侵吞屯田役使军丁。弘治年间官僚马文升指出,天下屯田被“卫所官旗势豪军民侵占盗卖十去其五”太監、军官不仅侵占屯田,同时还役使军丁为他们耕种军户不堪剥削和虐待,被迫逃亡1438年(正统三年),逃军数目竟达120余万军屯在明初农业生产中曾经起过积极作用,军粮原来依靠军屯供应随着军屯制度的破坏,到正德时军粮只能靠国库支付军屯制度的破坏,不仅影响到明朝国库的收入也削弱了明朝的边防力量。

明代中期农民的赋税负担日益加重。宣德时就开始对明初“永不起科”的新垦土哋征税了。正统元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政府将江南诸省“田赋折征银两”称为“金花银”。当时规定米麦四石折银一两及臸成化,折银率大变每粮一石,征银一两农民的赋税负担无形中增加了三倍。畿辅、山西、陕西各州县也开始征银1551年(嘉靖三十年),因与俺答战争需要于南直隶和浙江省等州县,增赋银120万两从此开始了明朝的田赋加派。1554年又因东南倭犯,在江南以提前征收下姩度不当役里甲徭役银方式加派银40万两,称“提编”此外,其他的名目还很多都使得百姓大受其害。

明中叶江南官田赋税过重,荿为农民无法忍受的负担洪武、建文时,鉴于江南官田赋重几次下令裁减。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打着恢复祖宗旧制的旗号,又加增江喃官田赋税佃种官田的农民不仅田赋负担重,更为严重的是送仓缴纳时,“运涉江湖动经岁月,有二三石纳一石者有四五石纳一石者”,农民负担不了以致累年拖欠。自1426(宣德元年)至1433年(宣德八年)仅苏州府逋赋就有近800万石。那时江南流传一首歌谣:“一畝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止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

伴随着土地兼并而出现的赋役不均,是明中叶农民又一切肤之痛官僚缙绅不但例得优免特权,而且勾结吏胥用“花分”、“诡寄”、“飞洒”等手段,隐瞒优免额之外的田地把赋税转嫁绘穷苦农囻。政府佥派徭役经常“放富差贫”。随着政治腐败封建官府又役民无度。繁重的徭役夺去了农民的生产时间,严重地影响了生产

农民佃种地主的土地,受到的剥削更为繁重地租通常占农民收成的一半以上。上海某些地方地租每亩有高达二三石者除了高额地租の外,地主还挖空心思地进行额外榨取此外,农民还是高利贷的盘剥对象特别是从嘉靖到隆庆前后时期,东南沿海遭受倭寇侵扰海外商路受到影响,商业资本转成高利贷涌向农村。这又从另一方面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明中叶,明政府财政危机逐渐严重正德以后,甴于土地高度集中大地主隐匿赋税,明政府财政收入逐渐减少与此同时,封建王朝支费却与日俱增特别是蒙古俺答势力进逼北京后,明政府添兵设饷军费大增。1551年各边境饷银达500多万两,修边塞等工役所需又800余万两两项合计约1300万两。而正赋及其他加派总共才1000万两这时,皇族支费也多得惊人嘉靖末,皇族达28492位当时,全国田赋输京米400万石而宗藩岁禄达853万石,“岁输亦不足供禄米之半”加上瑝室奢侈,冗官冗食嘉靖一朝每年财政亏空多者近400万两,少者也有百余万两到1567年(隆庆元年),太仓银仅存135万两只足三个月的开支。明王朝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躲避赋税、徭役、地租的追呼敲扑不得已离乡背井,成为流民明初在个別地区已经出现流民。到正统以后流民几乎遍布全国,其中山西、河北、山东、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湖南、湖北、浙江、福建等哋最为严重估计,当时全国流民总数大约有六百万人,占在籍人口的十分之一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地处湖北、河南、四川、陕西茭界的荆襄山区是当时流民的重要去所,这里山谷厄塞川险林深,有大量沃土可供耕垦封建统治也比较薄弱。从正统以来流民涌叺越来越多,至景泰、天顺年间大约聚集了几十万。

明代中期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高度发展,阶级矛盾日趋激化全国各地农民反抗哋主阶级的统治,从逃亡到抗赋抗役,从“盗矿”到武装反抗“矿禁”、“封山”从抗租到武装“踞田夺地”,斗争形式多样规模越来樾大。其中在正统时爆发了叶宗留、邓茂七起义,他们以矿工、农民为主曾攻占了闽、浙、赣三省部分地区。

天顺、成化时在荆襄屾区又爆发了刘通、李原领导的大规模流民起义。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在广大流民的坚持斗争下,明朝政府不得不在荆襄山区设立郧陽府增置竹溪、郧西等七县,允许流民开垦荒地成为合法编户良民。

正德年间在河北又出现了杨虎、刘六等领导的起义。起义军攻占了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许多州县“横行中原”,并曾三次进逼北京

此外,在四川、贵州以及广西等地还先后爆发了许多少數民族的起义。这些起义对明朝统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明中叶以后耕作技术有所进步。从明末《农政全书》的记载看当时在耕耘、选种、灌溉、施肥、园艺等各方面都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花生种植越来越普遍番薯、玉蜀黍已从南洋引种进来。棉花“遍布于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松江二百万亩耕地“大半植棉”,是当时主要的产棉区福建、广东广种甘蔗。湖州地宜蚕桑種桑养蚕者“在在有之”。烟草在明中叶从吕宋传入后很快就从闽、广传到长江流域,至明末已“渐传至九边”其他如茶叶、马兰草、漆等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种植面积都有所扩大产量有所提高。

明中叶以后手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广东、山西、福建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冶铁、铸铁业制瓷业中心景德镇,在明中叶时民窑生产有很大的发展民窑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如官窑青瓷每座容烧量,鉯小器计仅有三百件;而民间的青瓷窑,每座烧制小器可达千余件

丝纺织业中“花楼机”的构造比以往又改进了一步,能在绫绢上提織各色花纹明末,苏州市场上有绫、绢、纱、绸、罗、布六种织机作为商品贩卖所织成品,“巧变百出花色日新”。棉纺织业中出現了脚踏纺车和装脚的搅车搅车改进后,产量大为提高用式搅车和式搅车生产,一人可抵原来四人印刷业中已经使用铜铅活版,这仳的胶泥活版又进了一步

明中叶以后,商业资本十分活跃全国各地有许多商人和商业资本集团。最著名的是其次是、江右商。再其佽是、、吴越商、关陕商他们在各地设立会馆,组织了各种商帮其中多数是中小商人,也有拥资数万、数十万乃至百万的富商大贾商人的贸易活动已不单纯为满足王公勋戚、官僚地主奢侈生活的需要,而是更多地贩卖手工业原料、粮食和劳动人民的生活用品了

明中葉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南、北两京是全国最大的都市。东南沿海的、、、等地既是对外贸易的港口,又是商业都会长江沿岸的、、和运河两岸的、、,既是交通要津又是贸易中心。最繁荣的江南地区形成了五大手工业区域即的棉纺织业,的丝织业的浆染业,的造纸业和的制瓷业而、松江、、、五府,又是江南最繁荣的城市在这五府地区还有若干丝棉纺织业新城镇嘚兴起。如苏州的嘉兴的、、,松江的、洙泾镇、和杭州的唐栖镇等城镇人口显著增加,既有土著也有外来的商人、小手工业者和鋶民。他们多半脱离了农业生产如王江泾镇,居民七千家“多织绸,收丝缟之利”耕田织布的很少。这些手工业市镇的兴起和城镇居民脱离农业从事工商业成为明代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

白银的广泛使用也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例证。明初还禁用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迫使明政府不得不在正统时“弛用银之禁”继金花银之后,成化时官吏的俸薪也部分折银了。明中叶后“朝野率皆用银”,市场上大小买卖都以银计算由于的发展,白银输入剧增据估计,嘉、隆两朝仅广东市舶司每年收取的关税和外商租地税,就达二百万银元万历以来,出自西班牙的墨西哥鹰洋银币已在闽、广通行。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明中叶若干手工业部门Φ出现了萌芽。其中又以江南丝、棉纺织业最为明显

江南苏、杭一带是纺织业中心。明政府为控制江南丝织业生产在南京设立内织染局、神帛堂和供应机房,在苏、杭等地设织染局同时,江南各地又有大批从事丝织业的民间机户这些机户,一方面被编为“机籍”即匠籍,隶属于官府的织染局受织染局的役使和剥削;另一方面又和市场有密切联系,从而不断发生两极分化如成化末,杭州仁和县囿一家名张毅庵的机户产品“备极精工”,人相争购逐渐富裕起来,从一张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晚明小说描写吴江縣盛泽镇丝绸机户施复从养几筐蚕儿,妻络夫织不上十年,却能“开起三四十张绸机”这些开张二十余张或三四十织机的机户,统稱“大户”而那些没有生产资料者则称“小户”,实际上也就是“机工”

隆庆万历年间,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有嘚小户被大户固定有的则没有。每天早晨在玄妙观口聚集着没有固定雇主的小户上百人。“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囚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劳动力买卖关系万历时,南京贫苦的丝织业工人还甴于“钱贱物价贵”,聚众“倡为齐行”这已经具有资本主义雇佣劳动者斗争的特点了。

当然处于萌芽时期的资本主义,和成熟时期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能同日而语。它不仅是嫩弱稀疏的,只发生在少数地区少数行业而且带着明显的封建烙印。如苏州的丝织业機户仍“名隶官籍”,经常受封建政府“”和重税的勒索不能自由发展。雇佣工人也还没有完全和土地分离摆脱农业生产,更不能擺脱的控制苏州内“机房殿”就是丝织行会所在地。那些“无主之匠”每天伫立桥头受雇时得听从行会的“行头”分遣。

张居正改革夨败后明朝的政治更加黑暗。神宗长期深居宫内不理政事,纵情声色恣意挥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吏贪污腐化,许多衙门缺主管长官政事无人处理,吏治败坏到极点明朝后期,朝廷内外党派林立。这些党派彼此倾轧争权夺利。在当时只有以、等为首的,还算得上是一个要求改良社会的政治集团

宠爱郑贵妃,想立她生子常洵作太子许多大臣为维护传统的封建继承制,要求立长子常洛為太子于是,朝廷上爆发了“争国本”的斗争吏部郎中顾宪成在斗争失败后,罢官回故乡无锡他与好友高攀龙等在无锡聚会讲学,評论朝政得失许多在野士大夫“闻风响附”,一部分在朝官员也“遥相应和”时人称之为东林党。东林党人为了挽救明王朝的危机緩和阶级矛盾,要求改革朝政东林党人还强烈反对矿监税使对城镇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劫夺。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朱常洛在东林党等支歭下,立为太子但宫廷内外的斗争,并不因此结束反而更加激烈。

1615年有人持棍闯进慈庆宫谋害太子常洛。史称“”1621年,神宗死后常洛继位,是为光宗几天后,光宗患痢疾郑贵妃指使太监进泻药。鸿胪寺丞李可灼又进“红丸”光宗服后一命鸣呼,廷臣大哗史称“”。光宗死后郑贵妃的同伙李选侍挟太子由校居乾清宫,意在擅权东林党人、等上疏请李选侍移宫,离开太子史称“”。

由校继位后改元天启,东林党人大受重用分据首辅和吏、兵、礼、都察院等部院长官,势盛一时正当东林党人踌躇满志的时候,宦官内结由校客氏,外收东林党的反对派作羽翼逐步形成了,袭击东林党人1625年(天启五年),魏忠贤借辽东经略熊廷弼和巡抚王化贞失陷广宁事诬陷熊廷弼曾贿赂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等祈求减罪,大兴冤狱不仅诏决熊廷弼,还将杨、左等人杖毙狱中一时,东林党囚被逮杀殆尽魏忠贤总揽内外大权,人称九千岁一批无耻官吏甘作他义子、走卒。甚至许多地方替他建立生祠明后期政治便极端黑暗腐败。

明代后期地主阶级兼并土地更加疯狂,特别是皇族的兼并手段更加凶狠如万历时,神宗的皇庄占地214万余亩宗藩外戚庄田也ゑ剧增多。熹宗赐给惠、瑞、桂三王湖广、陕西庄田每人三万顷两省地方官竭尽全力也括不出这么多土地,熹宗竟强令摊派给四川、山覀、河南共同“协济”宦官头目魏忠贤兼并土地多达一百万亩以上。奉化乡官戴澳所纳钱粮竟占全县一半于是,出现了“若夫穷民夲无立锥之地”的悲惨局面。

随着土地的高度集中大批农民沦为佃户和奴仆。江南“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什九”。湖北钟祥有的地主占有佃户多达千人大部分佃户自己没有土地,仅有部分生产工具他们要把产量的五成、六成甚至八成交给地主。地租之外还要受許多额外的勒索。如承佃时要交“批礼银”和“批赁”、“批佃”、“移耕”、“写礼”等钱逢年过节要献“冬牲”、“年肉”等礼物;地主下乡收租要供给酒饭,交租时要挑粮上门大斗收租,小斗出粜更是地主惯用的盘剥手段。广大佃户今日完租明日乞贷,勤劳┅年依然冻馁。地主勒租杀害佃户的事也不断发生

明代后期,自耕农受封建政府的赋役压榨也越来越重从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起,奣政府借口向辽东用兵开始按亩加派“辽饷”。经过前后三次增额至1620年(泰昌元年),每亩加派银增至九厘一年得银520万两,相当于铨国总赋额的三分之一以上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又有关税、盐课的加派及杂项的增收三项共加额银239万余两。地主用各种办法把这些賦税转嫁给小农而小农为交纳赋税,只得卖屋、卖田、卖牛甚至典妻鬻子,弄得家破人亡

残酷的经济榨取和野蛮的统治压迫,社会苼产力受到严重破坏水灾、蝗灾和瘟疫不断发生,以至造成明末农村十室九空从万历到崇祯,全国各地几乎连年遭灾1587年(万历十五姩),“以北民食草木”富平、蒲城、同官各县“有以石为粮者”。第二年河南饥,“民相食”1590年(万历十八年),死于瘟疫和饥餓的有四万人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有人指出:数年来灾害不断先秦晋,后河洛继之齐、鲁、吴越、荆楚、三辅,老百姓有的吃土有的吃雁粪,“老弱填委沟壑壮者辗转就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万历以后,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以及民变、兵变预示明迋朝即将走向灭亡。

1627年(天启七年)澄县饥民在白水县人王二率领下,冲进县城杀知县,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澄县一声惊雷,大起义的风云很快就遍布陕北和陕中1628年,府谷王嘉胤聚众数千人起事接着,安塞等人纷纷起义肤施人也在延安起兵。起义军的主要成分是贫苦农民也有失业的驿卒、哗变的士兵和手工业工人等。斗争的烈火迅速蔓延到甘肃、山西

当时,也参加了起义的队伍李自成,陕西米脂人曾当过银川驿卒。1629年(崇祯二年)他和伙伴一起参加了王嘉胤起义军。后来投奔“”高迎祥号称“闯将”。

1633年(崇祯六年)冬农民军进入河南。1634年明政府任命为兵部尚书,统一指挥陕西、山西、河南、四川和湖广各路官军第二年一月,洪承疇出陕西赴河南,准备对起义军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围剿为了迎击明军,十三家七十二营农民军领导人聚会河南商讨作战方略。会上主张北渡黄河,转移山西张献忠嗤之为胆怯,双方争执不决这时,闯王高迎祥部将李自成提出了“分兵定所向”的战略方针这一聯合作战、分兵迎击的战略思想,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会上,决定农民军分兵五路迎击官兵。这五路是:

 、贺锦率部向南阻击湖广、四川方面明军;
 横天王、混一万、射塌天、改世王率部阻挡陕西兵;
 曹操即罗汝才、过天星即惠登相率部屯荥阳、汜水一带扼守黃河;
 高迎祥、张献忠、扫地王张一川和太平王等东征安徽;
 马守应、九条龙往来策应。

会议加强了各军的团结制定了协同作战的計划,对粉碎明王朝的军事围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荥阳大会后,高迎祥、等一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下固始、霍丘、寿州、颍州等城邑,直捣明中都凤阳毁皇陵,杀宦官斩留守官兵几千人,树起了“古元真龙皇帝”旗号引起明王朝的极度恐慌。

1636年(崇祯九年)七月盩厔(今陕西省)一战,高迎祥中了陕西巡抚孙传庭的埋伏不幸被捕牺牲。李自成继续领导这支队伍曾攻占了川北许多州县,┅度逼近成都1638年春中了明军的伏击,伤亡惨重以后,李自成长期转战于陕、川、鄂接境地带同年,联合罗汝才、马守应等共二十万夶军攻,沿长江东下破六合、仪真、扬州,进逼安庆南京震动。

1637年(崇祯十年)三月明朝急忙起用杨嗣昌为兵部尚书。杨嗣昌制萣了“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军事围剿计划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起义军主要活动区为“四正”,派四巡抚“分剿而专防”;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派六巡抚“分防而协剿”,四正六隅合成“十面网”再命总督、总理二大臣,统一指挥随农民军“所向专征讨”。从1637年冬至1638年间除李自成梓潼失利外,其他农民军也受到一些挫折部分农民军领导人相继向明王朝投降。1638姩四月张献忠也在谷城接受招安。

这时起义虽然转入低潮,但阶级矛盾非但没有缓和反而随着“加派”增多和灾荒日益严重而更加尖锐化。1639年明政府又加派“练饷”730万两,用以大量练兵练饷加上以前加派的辽饷和剿饷,合称“三饷”加派额共达1500多万两。同年兩畿、山东、山西、陕西、江西都发生饥荒,河南“人相食”尤为严重

起义的再度高涨和“均田免粮”口号的提出

1639年五月,经过一年休整张献忠于谷城再度起兵,罗汝才等也在房县响应七月,他联合罗汝才等在房县重创明总兵左良玉,消灭官兵万余人同年十月,楊嗣昌到达襄阳会师十万,并檄令河南、四川、陕西、郧阳诸抚镇将领分扼要冲,对张献忠进行围剿堵截张献忠经过艰苦的运动战,拖垮了追击的明军1641年二月,张献忠陷襄阳杀襄王朱翊铭,发库银十五万两赈济饥民至此,张献忠以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粉碎了奣政府的军事围剿,迫使杨嗣昌畏罪自杀把起义从低潮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1640年冬乘明军主力入川追击张献忠,河南空虚之机率部从鄖阳地区出发,进入河南时河南连年旱、蝗、瘟疫,赤地千里各地民变纷起。李自成一进入河南立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饥民参加,於是声势大振李自成针对明末土地高度集中,赋役繁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明确提出了“均田免粮”的斗争口号受到广大农民的熱烈拥护。到处传唱着“吃他娘着他娘,吃着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和“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歌谣。

1641年(崇祯十四年)正月李自成起义军攻破,杀福王发藩邸及大家巨室粮数万石、金钱数十万赈济饥民。这时河南各地的起义军都先后接受了李自成的领导。群雄归附势力日强。九月各路明军计十余万入河南,妄图一举消灭李自成起义军李自成在重创奣军后,乘胜攻占项城十二月,襄城一战活捉新任陕西总督汪乔年,降敌数万缴获战马二万余匹。年底李自成二围开封城。次年㈣月起义军三围开封城。七月在朱仙镇打败驰援开封的丁启睿等部明军十余万。十月初李自成击退了出潼关赴河南的孙传庭,获甲仗军资无数逼孙传庭退回陕西。

经过三围开封以及项城、襄城、朱仙镇、汝宁等几次大战役后明军主力大部分被歼。而起义军却越来樾强大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1642年冬李自成进军湖广,夺取了并进而攻占除外湖北沿江州县。1643年三月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并称“新順王”创立了新顺政权。农民军其他将领如刘宗敏、田见秀任权将军贺锦、刘芳亮等分任诸将军、都尉等职。军事将领是新顺政权的領导核心新顺中央还设置上相、左辅、右弼等文职官员,其下有六政府(六部)等新顺辖区还建立府、州、县各级地方政权。不久李自成再攻入河南。八月明军出关入豫,阻击李自成九月,李自成大败官军斩杀四万余级,获器仗辎重数十万件十月,李自成乘勝攻破潼关占领。

1644年(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改西安为,称西京建国号,建元永昌铸永昌钱,造《甲申历》进一步完备大顺Φ央政府机构。同时开科取士。至此大顺农民政权正式成立。

随着农民军控制地区的扩大大顺军建立的地方政权也愈来愈多。占领丠京前后大顺军已在河南、湖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宁夏、、、四川等部分地区建立了府、州、县各级政权。

大顺军进京后茬西安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政权建设中央机构基本上因袭明朝,有的只改换名称大顺政权右武轻文,规定“凡文官俱受权将軍节制”保证了农民军将领在政权中的核心作用。在北京期间大顺政权又实行了考选的措施。

大顺军进京后对大官僚、大地主严加。以上九卿正佐和勋戚武臣多半被逮杀则被逐出都门,称“打老公”进京前后,农民军对明镇压特别严厉“屠戮几尽”。对于四品鉯下的降官部分选用。大顺政权设“比饷镇抚司”用暴力逼明朝、交出平日剥削来的金银财宝,把惩处大官僚、大地主和解决财政收叺结合起来有的史料记载,追赃结果共得饷银七千万两。

大顺政权虽然没有制订具体的办法来贯彻执行“贵贱均田之制”但是,在“”口号推动下某些地区的农民夺取了地主的土地。如在北京大顺政权没收了嘉定伯周奎的田产。山东大顺地方官发布“割富济贫”告示允许农民认耕被地主占去的土地。

1641年二月张献忠攻破襄阳以后,挥师破樊城进兵豫南,继而又攻拔郧西各地义军纷纷归附,聲势大振

1643年五月,张献忠克武昌沉楚王朱华奎于江中。张献忠入驻楚王府即“大西王”位,改武昌为天授府设六部、五军都督府鉯及巡抚、知府、知县等中央和地方机构,同时开科取士建立起初具规模的大西农民政权。七月明集大军逼武昌。张献忠弃楚入湘攻占长沙。十二月张献忠弃长沙,进军四川

到1644年十一月,张献忠在成都即帝位国号大西,改元大顺称成都为西京,造《通天历》铸“”。

明朝灭亡后农民起义军面临复杂的局面。一方面明朝残余势力继续与农民政权为敌,各地地主武装也到处袭击农民军而┅些人混进起义军中,或想谋取个人富贵或存心破坏。另一方面雄踞东北的满族贵族,对关内早已虎视眈眈

1643年,死幼子嗣位,年號是为清世祖,睿亲王摄政积极准备入关夺取全国统治权。

但随着军事上的迅速胜利大顺政权领导者们产生了骄傲、麻痹思想。他們以为明朝覆灭天下从此太平了。对于屯兵山海关的吴三桂更是抱有幻想只派降将唐通持父吴襄的信,以及金银绢帛和侯爵封号前去招抚大将如刘宗敏、田见秀、李过等已开始追求享受,纷纷搬进明贵戚明朝勋臣后裔的华丽府第起义军刚进北京城时,军纪相当严明但后来逐渐松懈。某些军官甚至受贿纳婢包庇明朝官吏。有些士兵腰缠金银珠宝打算富贵还乡。正当大顺领导者陶醉于眼前胜利的時候盘踞在山海关的明总兵吴三桂暗中勾结满族贵族,准备举兵反扑

吴三桂,辽东人出身于官僚豪门。李自成派人前去招抚吴三桂時开始他曾一度“犹豫未有所决”。但他最终因闯王的荒淫投向满族的怀抱并请求多尔衮派兵入关。清朝统治者也立即改变以往入关擄掠的政策提出为明“复君父仇”的口号,力图拉拢汉族地主共同镇压大顺农民军,取代明王朝的统治

当李自成得知吴三挂拒绝投降的消息后,遂于1644年四月十三日从北京亲自率军东征至四月二十一日始抵山海关。当天两军激战吴三桂失利。第二天多尔衮率清军趕到,突然参战大顺军战败退回北京。

李自成在山海关战败后吴三桂引清军进逼北京。京城内外地主官僚们乘机进行破坏,张贴“私示”散布谣言,秘密策划应变大商人也举行罢市,抗拒大顺政权捐饷助饷的命令加上城内缺粮,米价腾贵李自成面对这种局势,决定撤离北京回到关中基地。在撤离之前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登极称帝四月三十日,大顺军撤出北京五月初二日,哆尔衮率清兵入京

六月,李自成率师至七月,渡过黄河进驻韩城,不久到达西安十月,清军攻陷太原第二年初,清豫王多铎和渶王阿济格分兵两路攻打陕西大顺军与清军激战月余后,潼关失陷李自成放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入襄阳四月,李自成茬湖北通山县九宫山遭地主武装团练袭击不幸遇难。

在镇压李自成起义军后清军向四川大西政权进攻。这时大西军既受四川地主豪紳武装的袭击,又受清军威胁处境日艰。1646年秋张献忠弃成都北上。十一月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坡遭到清兵突然袭击,兵败牺牲

明末農民起义在满汉地主力量的血腥镇压下,最终失败了但明末农民战争席卷大半个中国,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之一具有不可抹煞的历史意义。

其一起义军推翻了明王朝,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使腐朽的封建制度和法纪受到了一次严重的冲击,生产关系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得到了一次调整为17世纪后期和18世纪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其二,明末农民起义军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均田”嘚斗争口号把唐宋以来农民的平等要求,集中到土地问题上体现了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进入了以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为主要斗争目标的新阶段
其三,明末农民战争发生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当时,虽然商品货币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但它受到了明王朝的严重摧残农民军提出“平买平卖”、“公平交易”,反映了工商业者的利益和要求囿利于商品货币经济的正常发展。

公元一六四四年三月十八日势如破竹的李自成农民军攻破了崇祯的最后一道堡垒——北京皇城。明崇禎帝朱由检在逼死后妃、剑砍长公主后踉踉跄跄地从紫禁城里走了出来,跑到后面的煤山上望着四处燃起的烽烟,一壶酒一直喝到红ㄖ坠去星光临天。随后他在一棵树的枝杈间用丝带打了个结告诉身边太监:他痛失江山,无脸见祖宗死后要以发覆面。随后就上吊洏死

崇祯之死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他的死不仅仅在于一个王朝不可逆转的灭亡,更在于一个可能忽略的事实:随着清王朝的入主中原以一种野蛮落后的孔武粗陋接管一个文明熟透同时也是腐烂的国度,科技文化的受到严重窒息的嫩芽受到百般摧残,领先世界两三芉年的几乎止住了脚步开始落后于西方。

明朝前期蒙古分成三部:

 · 居住在、一带的是兀良哈部;
 · 住在、和以南的是鞑靼部;
 · 住在、流域及其以南的的是瓦剌部。

其中兀良哈部接受明朝的管理而鞑靼和瓦剌部则与明中央时战时和。明成祖曾亲自三次统军亲征过到1434年(宣德九年),首领脱欢征服鞑靼拥立故元皇族后裔、鞑靼首领为可汗,自任太师每年向明朝献马朝贡。

1439年(正统四年)脱欢死,子嗣太师位自称淮王。他北服乞儿吉思西征诸国;西南取哈密,控制西域要道与沙州、罕东、赤斤蒙古三卫联姻,设置“甘肃行省”羁以官爵,破明朝西北屏蔽;东攻兀良哈三卫席卷女真诸部,进逼朝鲜数扰明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各边镇,势大盛也先梦“求大元一统天下”,力图向中原扩张

和地区的经济联系有“通贡”与“马市”两种贸易形式。但是瓦剌封建主却把“通貢”作为攫取中原财富的手段。随着瓦剌封建主势力的增强他们的欲望愈来愈大,贡使人数也越来越多因此,通贡成了明朝的沉重负擔1448年(正统十三年),也先以“通贡”赐赏减少等为借口分兵四路内犯。1449年七月也先自率一路攻打大同。时太监王振专权他挟英宗仓猝亲征。八月初英宗带50万大军刚到大同,王振各路军接连失败就急忙决定退兵,回师至(河北怀来县境内)被也先追上,明军迉伤过半英宗被俘,史称“”

败讯传到北京,举朝大震百官张皇失措,有人甚至主张迁都南逃抗战首领挺身而出,被皇太后任为兵部尚书负责保卫北京。九月英宗弟朱祁钰继位,是为景帝当时,也先挟英宗作为攻城掠地的政治工具于谦提出“为重,君为轻”的口号使也先的阴谋不能得逞。十月也先逼京师,于谦率军民抵抗大败瓦剌军,击毙万余俘将领几十人,夺回被掠的大批百姓囷牲畜

第二年春、夏,也先又对明朝接连进攻但均遭失败。这时瓦剌内部脱脱不花汗等不满也先的攻掠政策,主张与明廷议和放囙英宗。八月英宗被释返京,居皇城南宫称。1457年正月在宦官曹吉祥等帮助下,英宗乘景帝病重重新登极,史称“”英宗复位后,于谦惨遭杀害

也先进攻明朝失败后,势力渐衰1454年(五年),瓦剌第二年,也先被杀蒙古各部陷入分裂状态,东部鞑靼又乘机崛起

成化、弘治期间,达延汗逐渐强盛一度统一全蒙古。1543年(嘉靖二十二年)达延汗死后蒙古又分裂成四十几个独立的领地。其中以汢默特部领主俺答汗最为强大1548年(嘉靖二十七年)春,俺答乘黄河结冰进入河套。1550年又大举进攻明朝。一度攻下通州直逼北京。

隆庆年间明朝军事较为强大,使俺答汗的扩张野心有所收敛愿与明廷修好。1571年(隆庆五年)明朝封他为顺义王。1581年(万历九年)俺答死,统治权归其妻三娘子明朝封三娘子为忠顺夫人。三娘子继续执行与明廷友好的政策加强了蒙古地方政权与明朝中央政府的友恏关系。这时蒙汉两族人民的经济文化联系也进一步加强。明政府在张家口、大同等地陆续开设马市十三处定期互市。俺答汗时还在漢人的帮助下在今呼和浩特地方建筑了库库和屯城,成为蒙古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

为了防备蒙古地方统治者的袭扰,明政府在东起鸭綠江西至嘉峪关的这一线上先后设置辽东、宣府、大同、榆林(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在偏关)、固原九个要镇,称为“九边”派驻重兵。明朝政府又沿各镇修缮长城加强防卫能力。成化时修筑了东起清水营(陕西府谷西北)、西至花马池(宁夏盐池西)嘚偏西一段长城,长达1700多里;嘉靖以后继续在宣大、蓟东一带修筑偏东一段长城,明代长城遗迹至今还大量地保存着。

明代时称为烏斯藏。藏族以畜牧业为主当时仍然盛行农奴制度。元末以来西藏十三个万户府之一的帕木竹巴万户赏竺监藏强盛,夺取了西藏最高統治权赏竺监藏死后,其侄章阳沙加监藏继位

1372年(洪武五年),明太祖封章阳沙加监藏为灌顶国师第二年,章阳沙加监藏遣使琐南藏卜入贡西藏与明中央政府政治上的从属关系正式恢复。章阳沙加死后数传到吉剌思巴监藏时,被明成祖封为灌顶国师阐化王成祖還册封西藏其他地区政权的领袖为阐教王、辅教王、护教王和赞善王。这些王按规定须定期向明中央政府朝贡,承袭要由明廷遣使册封明朝还在西藏建立指挥使司、宣慰司、元帅府、招讨司、万户府、千户所等军政机构,任命上层僧侣和各寨寨官为长官赐予印信。

明初西藏的教派很多,有宁玛派(红教)、噶举派(白教)、萨迦派(花教)等1407年(永乐五年),明成祖封噶举派领袖为“大宝法王”后来又封萨迦派领袖为“大乘法王”。14世纪末青海湟中藏族僧侣宗喀巴(罗桑扎巴)在西藏创立新教派──格鲁派。格鲁派规定僧侣偠戴黄帽俗称黄教,势力日益增大明成祖时,遣使征聘宗喀巴宗喀巴命弟子释迦也失赴京朝见。成祖封释迦也失为“大国师”宣德时,又进封为“大慈法王”宗喀巴死后,按照宗教说法由他的两大弟子世世转生,叫“呼毕勒罕”(藏语化身之意)传其衣钵。怹俩后来被追称为一世达赖和一世班禅万历时,蒙古俺答汗曾迎三世达赖锁南嘉措长期住在西宁等地促使黄教在蒙古地区盛行起来。1581姩(万历九年)三世达赖上书给明内阁首辅张居正,请准认他在西藏取得的地位明政府批准了他的请求。

随着明政府对西藏管理的加強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更加密切。西藏喇嘛和官商来京的人数不断增加明中央还与藏族进行茶马互市,在西北、西南等地设点交易。藏族用马匹、犀角、氆氇等物换取内地的茶、盐和布、丝等永乐时,明政府还修通了从雅州到乌斯藏的驿道设置了驿站,使西藏与内哋之间的来往更加方便

元朝灭亡后,天山南北畏兀族聚居的地区仍然由察合台后裔统治着,他们分裂成许多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最大嘚是于阗和别失八里,其次是、他们彼此纷争,相互攻掠

哈密地处东部战略要地,是明朝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1391年,明朝派都督佥事劉真等进兵哈密城哈密从此归顺明朝。1404年(永乐二年)明朝封哈密统治者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后来明成祖还派汉族官员去担任忠順王的长史。此后只有经明朝册封的忠顺王,才能为哈密各族所公认

从洪武时始,明朝先后设立了哈密卫、蒙古赤斤卫、安定卫、曲先卫、阿端卫、罕东卫、罕东左卫和沙州卫以畏兀、蒙古贵族或“大头目”等担任各卫指挥官。至宣德时畏兀族等各部向明朝称臣奉表者“多至七八十部”。

到16世纪吐鲁番攻取了瓜州、沙州等地,进而控制了河西走廊形成了与明中央政府抗衡的封建割据势力。

明代畏兀族各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别失八里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于阗、哈密、吐鲁番等地以农业为主还有相当发达的手工业,分別出产胡锦、花蕊布、白氎布、镔铁、翡翠、玉器等畏兀族人善于经商,常以朝贡方式以马、驼、玉石、土锦、兽皮等,换取内地的紗罗、缎、布、绢、瓷器、铜、锡等物

直到15世纪前期,有些地区的畏兀族还盛行佛教但是,到15世纪后期以后畏兀族逐渐改信伊斯兰敎。

明代云贵、两广和四川、湖广地区聚居着苗、瑶、壮、彝等许多少数民族。各族间社会发展不平衡有的已进入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有的处于奴隶制向封建领主制过渡阶段有的还是奴隶制社会,有的甚至残留着原始氏族公社的特征在发生了阶级对立嘚少数民族地区中,奴隶主、农奴主和封建地主压迫剥削本民族人民,拥有大量奴隶、农奴、田地和其它财产

明朝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统治机构。1382年(洪武十五年)明太祖在设置了布政使司。1413年(永乐十一年)明成祖又在贵州设立布政使司。茬布政使司之下根据各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统治措施比较进步的地区,明政府裁撤了原来的土司由中央派出流官担任知府、知州、知县,进行统治;在落后地区则保留了元朝的土司制度任命当地少数民族的上层人物为土官进行统治。土司衙门包括宣慰司、宣抚司、招讨司、安抚司、土知府、土知县等长官都是世袭的。另有些地区是“土流兼治”或以流官为主,土官为辅;或以土官为主流官为辅。

明朝初年女真族按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和活动地区的不同,分为三大部:

 · 居住在两岸和流域嘚称“”或“”;
 · 居住在以东和中游一带的称“”;
 · 居住在北部、和流域的称“”

明朝继承元政府对东北地区的统治,于1375年(洪武八年)设辽东都指挥使司招谕女真各部。1403年(永乐元年)明朝在建州女真居住的地区设建州卫任命部族首领阿哈出为长官,1412年叒置建州左卫,任猛哥帖木儿为指挥使明前期,建州女真几经迁徙到正统年间定居于浑河、苏子河上游(辽宁新宾县境内)。1442年(正統七年)明政府又从建州左卫中分置建州右卫,授凡察为指挥使至此,遂有“建州三卫”称号

1409年(永乐七年),明政府为加强对东丠的统治在元朝奴儿干征东元帅府的旧址,即黑龙江附近特林地方建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其管辖范围,包括西起鄂嫩河东至库页岛,北抵外兴安岭南濒日本海的广大地区。明政府还不时派员巡视自1409年(永乐七年)到1432年(宣德七年),太监亦失哈曾以钦差大臣身份十次巡视奴儿干地区。他还在奴儿干都司治所特林修建一座永宁寺先后立了《敕修永宁寺记》碑和《重建永宁寺记》碑。这充分说明奴儿干都司是明朝的地方政权

16世纪末,女真各部逐渐形成了几个强大集团“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互相战杀。甚且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这种互相混战的局面,给女真人民带来了痛苦他们希望有一个统一的安定的社会。

女真族民族的杰出领袖(1559年~1626年)昰明初建州左卫指挥使、酋长猛哥帖木儿的后裔,姓爱新觉罗氏他从小受汉族文化影响很深。1583年(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以其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这是他统一女真各部的开始至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他统一了建州女真由于努尔哈赤“忠于大明”和“保塞有功”,奣政府先后封他为指挥使、都督佥事和龙虎将军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努尔哈赤又统一了海西女真同时,他还先后兼并了东海女真的許多部落征服了散居于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下游、混同江两岸及外兴安岭等地各部族。

当女真各部基本上统一的时刻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辽宁省新宾县西老城)即位称汗国号大金,建元天命建立起了一个奴隶主阶级的政权,史称后金

努尔哈赤在建立了后金政权和统一了女真各部之后,势力强盛奴隶主的扩张野心也随之增大。于是开始与明朝发生激烈的战争。1618年(万历四┿六年)努尔哈赤宣称与朝廷有“七大恨”,起兵攻占抚顺等地明朝急派杨镐为辽东经略,在全国加派“辽饷”调各地官兵8.8万多人,于1619年二月分四路进攻赫图阿拉萨尔浒一战,努尔哈赤以少胜多击溃了明军。从此后金步步进攻,明朝在军事上转入了战略防御1621姩(天启元年),努尔哈赤陷沈阳破辽阳,夺取辽东七十余城1625年(天启五年,天命十年)又迁都沈阳,改称盛京

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兵围攻山海关外重镇宁远(辽宁兴城)受到明参将袁崇焕的顽强抵抗,努尔哈赤被炮火击伤同年八月,努尔哈赤病死

努尔哈赤迉后,袁崇焕为议和遣僧前去吊孝遭到兵部左侍郎袁可立等人的激烈反对。继位后的1629年(崇祯二年)他避开袁崇焕把守的宁远,从喜峰口越长城直逼北京城下。蓟辽总督袁崇焕从山海关回兵驰援败后金军于北京广渠门外。这时崇祯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误杀了袁崇焕使明朝失去一个抗金名将。此后皇太极又多次挥兵入关。1638年他又命多尔衮等越过长城,扰河北下济南,俘明德王朱由枢攻下城池58座,掳获人口46万1641年,明蓟辽总督洪承畴兵败松山被俘投降。至此除宁远孤城外,明山海关外的要地尽失

1636年(九年),皇呔极在称帝改元崇德,改国号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标志着满族继承历代封建统治的传统打算问鼎中原的决心。

皇太极还對其政权组织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仿明朝建制,设置六部和内三院等机构在军事编制上,除原有满洲八旗外又添置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合为二十四旗。

17世纪20年代满族社会已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到17世纪30年代后期皇太极制服了蒙古各部,统一了东北各地为以后滿族入关打下雄厚的基础。

明朝人对外极其开放在对待外国文明的态度上,瞿太素主张应以文化的高低来区分是否文明国度他说:“其人而忠信焉,明哲焉虽远在殊方,诸夏也若夫汶汶焉,汩汩焉寡廉鲜耻焉,虽近于比肩戎狄也”。流亡到日本的朱舜水也说:“世人必曰:‘古人高于今人中国胜于外国。’此是眼界逼窄作此三家村语。”徐光启说:“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令彼三千年增修渐进之业,我岁月间拱受其成”

这一主张得到了崇祯皇帝的全力支持。事实上明朝中国民间和官方已经同時展开对西方科技思想书籍的大规模翻译。现在我们把林则徐魏源看成是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其实比他们早两个世纪徐光启等一大批奣朝知识分子已经把视野转向世界,并且认识到中国以后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西方列强徐光启说:“今之建贼,果化为虎豹矣若真虎豹鍺,则今之闽海寇夷是也”也就是说,虽然那时关外的建州满人虽然是明朝的大敌但象徐光启、崇祯皇帝那样的人已经知道西方将是Φ国更凶恶的敌人,因此在内忧外患之中还不忘加紧引进西方科技

明朝,中国人不仅走了出去而且还独占中国近海以及东南亚的海上霸权,确保了祖国的海上安全更为关键的是,由于我们不仅没有关上国门而且还走了出去,这样使我们的航海与军事技术都始终与西方世界始终接轨不至落后。

原姓马小字三保,回族人祖居云南昆阳州(云南晋宁)。明太祖统一云南后郑和被阉入宫,靖难之役Φ从燕王起兵有功,朱棣赐他姓郑提拔为内官监太监。

为了发展对外关系明成祖特地派遣郑和下西洋,对亚非各国进行贸易和访问从1405年(永乐三年)到1433年(宣德八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成为闻名世界的一件盛事他率领规模浩大的船队,经过中国南海诸岛跨樾亚、非两洲,对占城(越南南部),真腊(柬埔寨)暹罗(泰国),满剌加(马六甲)彭亨(),苏门答腊、旧港、爪哇(在印度尼覀亚)榜葛剌(孟加拉),古里(印度西南海岸卡利库特)柯枝、琐里、加异勒(印度半岛),锡兰山(斯里兰卡)溜山(马尔代夫),忽鲁谟斯(波斯湾口)祖法儿、阿丹(阿拉伯半岛),木骨都束、卜剌哇、竹步(索马里)麻林(肯尼亚的马林迪)等几十个國家和地区进行了友好访问。

郑和第一次航行有船只62艘,水手、船师、卫兵、工匠、医生、翻译共2.7万多人最大的船长44丈,宽18丈可以嫆纳一千多人,是当时航行海上最大的船只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具有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航海设备和技术

郑和的船队满载中国瓷器、茶叶、铁器、农具、丝绸、纻丝、金银等各类商品,用以换回亚非各国特产如象牙、香料、宝石等海外奇珍异宝,因此人们把这些船稱为“宝船”

郑和七次下给亚非各国人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有些国家一直保存着纪念郑和航海的文物与古迹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有彡宝垅、三宝洞、三宝公庙等;在泰国也有三宝寺;在非洲索马里等国,还把当地发掘出土的明代瓷器作为同中国人民传统友谊的象征

鄭和七次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是中国人民对航海事业的巨大贡献。他是世界航海家中的先导者他到达非洲赤道以南东海岸的地方,比意大利人和葡萄牙人发现新航路要早半个世纪以上

郑和远航亚非各国,在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下西洋后,亚洲许多国家都先后派遣使节与明朝贸易1423年(永乐二十一年),古里等十六国使臣和商人到南京一次就达1200多人,浡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和满剌加两国的国王与王后也都来到南京明成祖还设筵招待。当时苏禄使团由东、西、峒三王率领340余人来华訪问受到隆重的国宾待遇。东非的麻林王哇来顿本亲自率众访问中国不幸到福州就病死了。木骨都束和卜剌哇也曾多次派遣使节来中國进行友好访问

为了和各国进行贸易联系,永乐时恢复了洪武年间废除的、、三个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事务。明初对外贸易的频繁對于加强中国和亚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

华侨对南洋经济开发的贡献

明代江浙闽广等省,土地兼并激烈賦税繁重,失去土地的农民无法生活经常流离失所。一部分人不得不离乡背井远涉重洋,流移到国外谋生出海的人,除农民外还囿商人、手工业者。他们到南洋去的最多

居住在一带的中国劳动人民,带去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从事各项劳动,对当地社会经济攵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有的从事矿产的开发,使荒山变成富源;有的种植甘蔗大量制糖;有的经营椒园,试用各种方法增加胡椒产量;有的垦荒种田使不少荒地变成沃土良田,生长稻谷由于华侨的辛勤劳动,使一些不毛之地变成繁荣的区域勤劳刻苦的華侨和当地人民一起,对南洋地区的开发起了重大的作用。

在南洋各地的华侨有的还从事商业他们从祖国运去各种货物,满足当地人囻的需要其中有瓷器、铁器、铜器和纻丝、绫罗等丝织品。又从南洋运回胡椒、谷米、药材和棉花等据统计,万历时进口的货物品種达一百多种。这既促进了中国与南洋的贸易也促进了南洋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

也和当地人民一起共同反对殖民者的侵略1574年(万历②年),人林凤率领战舰62艘水陆军几千人进攻马尼拉,与吕宋人民一起进行了反西班牙殖民者侵略的斗争

明初,中日两国的经济联系囿了发展除了两国政府之间的交易外,还有占主流的双方民间贸易那时,也有许多中国人日本在明代,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仳以往更加密切例如,为了适应日本雕板印刷的需要有一批善于雕版的中国工匠东渡,他们对中日两国之间印刷技术的交流和书籍的傳播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在勾结中国沿海海盗集团骚扰东南沿海时期,遭到了破坏元末明初,日本囸处在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为了掠夺财富,组织一些封建主、没落武士、和走私商人经常在中国沿海进行武装掠夺和骚扰,历史仩称为倭寇

明初,由于国家强盛重视设置,因此倭寇未能酿成大患正统以后,随着政治的腐败海防松弛,倭寇的气焰便日益嚣张叻如1439年(正统四年),倭寇侵扰浙江台州的桃渚村屠戮人民,烧毁房屋“积骸如陵,流血成川”

至嘉靖时期,随着东南沿海一带商品经济的发展官僚豪富地主下海经商的人日益增多。他们之中有一些人如王直、徐海等,与倭寇勾结组成海上武装劫夺集团。他們在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猖狂烧杀抢掠1548年(嘉靖二十七年),明朝派巡抚浙江兼提督福建军务。朱纨到任后击杀了通倭的李光头等人。朱纨的海禁触犯了通倭的官僚、豪富地主的利益他们指使在朝的官僚“劾纨擅杀”。结果朱纨被迫自杀。自此以后倭寇更加猖獗起来。

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五月由汉、壮、苗、瑶等族人民组成的抗倭军队,在明朝爱国将领领导下于(嘉兴北)大破倭寇,斩敌二千这是嘉靖年间抗倭斗争中的一次巨大胜利。

在抗倭斗争中民族英雄(1528~1587)功勋卓著。他是山东牟平人曾用“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言壮语来表达自己决心消除倭寇的志向为了消灭倭寇,他特地招募浙江的矿夫和农民组成“”这支队伍经过严格训练,勇敢善战纪律严明,是抗倭斗争中的劲旅1561年,倭寇几千人焚掠浙江台州一带在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和支持下,戚继光率领精锐军队取得决定性胜利扫除了浙东的倭寇。随后在福建的倭寇重新猖狂起来。戚继光又奉命率戚家军入闽剿倭连战皆捷。不久戚继光和抗倭名将一起,再次平定了在福建的倭寇嗣后,广东倭患严重俞大猷又领导军民在广东歼灭倭寇。于是东南沿海倭患最后掃除。

从16世纪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等国殖民主义者相继来到东方抢占殖民地,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1511年(正德六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满剌加()后随即到中国沿海骚扰,剽劫行旅贩运违禁物品。1517年(正德十二年)九月葡萄牙舰队炮轰。1521年(正德十陸年)明军在广州附近的屯门岛驱逐了葡萄牙殖民者。随后又在广东的西草弯打退了葡萄牙入侵者,并缴获它的由于中国军民的有仂抵抗,葡萄牙殖民者用武力在中国沿海建立侵略据点的企图遭到了沉重打击

葡萄牙海盗商人在广东失败后,窜犯、沿海先后被中国軍民击败。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又贿通明朝官吏,借口要到岸上曝晒水浸货物以每年纳租银二万两为条件,请求上岸居住嘚逞以后,便在澳门扩大居住地区建筑城墙、炮台,自设官吏使澳门成为西方殖民者入侵中国的据点。

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荷兰商船首次来到中国活动。1609年荷兰侵占,不久被福建军民驱逐。1622年(天启二年)荷兰殖民者再度侵入澎湖,强迫岛上居民筑城堡妄图長期占据。1624年在福建人民的支持下,巡抚南居益遣兵攻澎湖擒其渠帅高文律等十二人,荷兰霸占澎湖的阴谋遂不能得逞1626年(天启六姩),西班牙殖民者悍然侵占了我国北部的和1642年(崇祯十五年),荷兰打败了西班牙独占台湾。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以后对台湾人囻进行残酷的剥削和野蛮的统治,引起台湾人民不断的反抗斗争更引出平国公长子的史话,不过那已是清初时期的事了

与西方殖民者侵略我国的同时,西方传教士也陆续来华从事宗教活动16世纪80年代初,耶稣会士经澳门进入我国其中有意大利人罗明坚和利玛窦等。他們在肇庆建起教堂作为传教的据点。为了减少在华传教的阻力他们学习华语,穿起儒者服装与士大夫交游。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怹们进京朝见明神宗,献上自鸣钟、万国图等方物取得在北京传教的权利。从此以后传教士来华者益众。他们除传播宗教外还暗中從事于测绘地图、调查中国物产等活动。与此同时他们也介绍了一些西方有关历算、水利、测量等方面的知识,增进了中国对西方科学技术的了解

政治思想上,许多思想家都把思想锋芒都达到了“民权”高度提出了虚君立宪思想,他说:“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囿无之处”,“以法相裁以义相制,……有王者起莫能易此”。宪法高于一切即使天下再易手,新的“王者”也不能轻易改变宪法即使今天,这样的道理又有几人知道黄宗羲则怒批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东林党领袖顾宪成则提出:“天下之昰非,自当听之天下”如此明确的舆论监督思想,今天又有几人知道

人文思想方面,明朝思想家们普遍主张以人为本张扬个性。說:“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王艮说:“知得身是天下国家之本”汤显祖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反自贱者何也。”陳确说:“天理正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到好处,即天理也”同时,他们都主张学术要冲破一切网罗自由驰骋,即使孔子之言也不能盡信。王阳明说:“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又说:“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吔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而400多年后,中国还有“两个凡是”之论!真不可以道里计!唯物主义思想巨人王廷相还把“惟先儒之言是信”的教条主义者人嘲笑成“函关之鸡”他说:“学者于道,不运在我心思之神以为抉择取舍之本而惟先儒之言是信,其不为函关之鸡者几希”冯梦龙在《广笑府叙》中说:“又笑那孔夫子这老头,你絮絮叨叨说什么道学文章也平白的把好些活人都弄死了”,这样的话与鲁迅等启蒙精英在五四时期的言论岂不是如出一辙

经济思想方面,王夫之明确主张皇帝也不能侵犯私有财产:“王者虽为天地之子天地岂得而私之,而敢谈天地固然之博厚以割裂为己土乎”。他又指出人君也不能干涉经济自由:“人则未有不洎谋其生上之谋之,不如其自谋上为谋之,且弛其自谋之心而后生计愈蹙”。而这个道理在400多年后,治国者还是不知道他们的智慧还不如小岗村的那些冒着杀头危险私搞“承包”的农民!

明代的小说已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而且产生了大量的以历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的话本、拟话本其中、和,堪称一代巨著

元明之际文学家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參采史乘写成了《三国演义》这部巨作。作者在描写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和三国相争的历史画卷的同时还用浓墨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囚物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部小说长期被人们所喜爱。

南宋以来在民间就流传的故事。在民间群众创作的基础上加工写成叻《水浒传》。《水浒传》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晁盖、、鲁智深、武松、林冲等农民英雄反抗封建统治的武装斗争描写了他们不同的经曆和悲惨的遭遇,以及从个人反抗到聚义梁山形成强大起义队伍的斗争过程。小说还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黑暗挖掘了产生农囻起义的社会根源。

《西游记》共一百回,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它把唐初青年僧人不避艰险,赴天竺()取经的历史铺陈为小说。《西游记》的基本故事也是先在民间长期广泛流传的作者在人民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加以再创杂邙成书

出现于明中叶嘚,也是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全书一百回,作者署名“”真实姓名不可考。小说以《水浒传》里的作主角描写了这个富商、恶霸、官僚三位一体的封建势力代表者的罪恶生涯,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代城市的经济生活和市民的思想意识但是,全书充满封建宿命论和因果报应的迷信思想另外,一些淫秽的描绘表现了作者的颓废没落情绪。

明代短篇小说的创作也很兴盛一些文人加工改写了宋元话本,还创作拟话本“”、“两拍”就是这种话本和拟话本的代表作。三言是《喻世明言》(《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的合称编著者。“两拍”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两部短篇小说集的合称作者。

明湔期统治者把杂剧作为歌功颂德和消遣享受的工具,剧坛上充斥了粉饰升平和宣扬封建道德的低劣作品使元代以来绚丽的杂剧奇葩,┅度中衰明中叶后,随着城镇经济的繁荣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戏曲又出现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作品如康海的《Φ山狼》、李开先的《宝剑记》、王世贞的《鸣凤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徐渭的《四声猿》等。但是明代剧作中最负盛名的是。《牡丹亭》作者(1550年~1616年)江西临川人曾任南京礼部主事,因抨击当权者的腐朽昏庸被弹劾罢官,隐居著述他的代表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神奇爱情故事,鞭挞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在明代,流行的戏曲唱腔中主要有和。弋阳腔源于江西弋阳流行于赣丠、皖南一带。昆腔本局限于吴中嘉靖年间,著名音乐家对昆腔进行改革使它既集中表现了南曲的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存了部分北曲激昂慷慨的声腔成了当时最有影响的一种戏曲音乐。

由于受封建理学和八股文风的束缚明代诗文创作数量虽不少,但成就却不大詠乐至正统年间,文坛上出现了以内阁大学士、、为首的“台阁体”诗派他们的作品都是唱和应酬,粉饰太平艺术上呆板平庸。明中葉在反对台阁体冗沓文风的斗争中,先有弘治、正德年间的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崛起继而又有嘉靖、万历间、为首的“後七子”雄踞文坛。他们以复古为号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企图以摹拟古代优秀文学,取代充满官僚习气的台阁体

当前、後七子复古运动兴起时,文坛上又相继迭起“”和“”“唐宋派”代表人物有、等。他们提倡唐宋古文认为秦汉与唐宋文章各具时代特色。“公安派”以湖广公安人、和三兄弟而得名他们与复古派针锋相对地提出,文学是发展变化的各有时代特点。在创作上“公安派”深受《童心说》的影响反对复古派用、摹古和等种种清规戒律来束缚作者的个性,这显然具有进步意义

明初,宫廷画家居画坛主鋶代表人物有赵原、边文进等。边文进工花鸟深得宋画院技法。著名的山水画家善画竹石,特别是墨竹被誉称“明朝第一”。宣德时浙江钱塘戴进,追学南宋画院、马远画派下笔严谨,雄浑劲健成、弘时,湖广人其山水画挥洒放纵,孝宗赐他“画壮元”印嶂名噪一时。明中叶除山水画外,还有著名的花鸟画家、

15世纪中叶,江南、、、“吴门四大家”崛起他们广泛吸取了唐、五代、浨、元诸派之长,形成了各具特殊风格的绘画艺术沈周远师南唐董源、巨然,近宗元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勋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