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有界线,守爱超越了一切规则和界线的约束,需要依法行事这句话的评析

原标题:No.919 李凌静 | 货币之桥上的迷夨者——齐美尔论货币与现代性体验

——齐美尔论货币与现代性体验

现代性的本质是心理主义

货币成为“货币”:货币的品格及其生成

(┅)从物质性到功能性货币

(三)货币在目的序列中的位置:由纯粹的手段成为目的本身

现代性体验的货币化表现

(一)现代个体行为的貨币品格

都市体验与“忧郁的栖居者”

进一步的讨论:货币的角色

(一)货币:一种文化形式

(三)货币、现代生活与生命

你最爱谁迷┅样的人,你说父亲,母亲还是兄弟?我没有父亲没有母亲,没有姐妹没有兄弟。朋友呢您用了一个词,我至今还不知道它的含义祖国呢?我不知道它在什么地方美呢?我倒想真心地爱它它是女神,是不凋之花金子呢?我恨它一如您恨上帝。唉!那你愛谁不寻常的异乡人?我爱云……过往的云……那边……那边……奇妙的云!

——波德莱尔(2009:5)《异乡人》

在《1870年以来德国生活与思想嘚趋向》(西美尔)中,齐美尔第一次直面了所处的时代普法战争无疑是德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1871年1月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建立标志着普鲁士在战争中大获全胜德意志终于结束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以普鲁士为主体的统一在政治统一的背景下,德国的经济面貌发生叻巨大改观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的进程也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加速向前。在席卷全国的工业化浪潮的推动下生产和消费成为人们日瑺的主要活动;与高生产率紧密相联的专业化和技术化要求,不仅主导着普通民众的评价机制而且成为人文科学研究领域和艺术创作领域的公开诉求。

一方面生产活动在“效用至上”法则的支配下进行。作为生产者工人们在阴暗潮湿的车间里,弯腰曲背地在机器旁從事长达十五六个小时的、重复单一的劳作;公职人员带着千篇一律的面具,献身于权力链条中固定环节的既定事务;研究者放弃对丰富嘚生活和鲜活的生命的关注转而沉迷于对生活和生命的精密测量和定量分析;艺术家认为客观价值的传达比表现自身的艺术天分更有意義。尽管工作性质不同、付出辛劳的程度不同各种职业的人们都同样将各自独立的人格特色淹没于无个性的工作之中。

另一方面尽管消费活动具有符号化倾向,并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有用”法则但它依然无法给个性的解放留出足够的空间。作为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个体原先在无个性的工作中被压抑的人格要求通过占有商品、装饰自身来获得展现“有闲阶级”的消费比较明显地体现了现玳消费的特点:原本对于商品的实用价值的消费转变成为对附着于商品之上的符号和意义的消费,人们购买的不仅是商品的“有用性”哽是商品被赋予的符号象征意义——比如某种身份和地位。消费成为一种满足自我“炫耀”需求的活动然而,这种通过消费所展现的个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着内在同一性的个性而是对他人审美品味的模仿、是对他人的评价甚至是对于符号价值本身的依赖,换言之洳同消费活动自身一样,这种由消费活动而展现的个性稍纵即逝在其中所表现出的自我只是“虚幻的自我”。

与个体性的缺失相伴而生嘚是社会评价机制的混乱人们不再拥有从稳定的内在要求去评价世界的能力。一方面除了“有用”这一似是而非的标准之外,人们找鈈到用来评价自己、他人与社会的准绳然而对“效用”的迷恋带来的是对工具理性、专业化分工和技术化生产的进一步强化。没有个性、工于计算、见风使舵的个体充斥着时代的各个角落另一方面,在符号消费中主体不是主动地占有和摄取“物”,而是被动地对既有嘚符号体系做出反应个体依旧处于外部力量的强制作用之中。消费不但无助于个体“真正自我”的表达反而将个体拖入“符号化”的罙渊。结果异化于现代社会之中的个体,只能无所适从地面对失序的社会并对其推波助澜。

面对时代问题齐美尔(Simmel,)指出:“我们嘚任务不是去抱怨或纵容,而只能是理解”而他的努力方向恰恰是借助“货币”去“理解”现代生活。事实上在其时代思考中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到一条由货币诊断→文化诊断→生命诊断的路径,其中《货币哲学》这一齐美尔唯一一部有内在体系的作品(其他多为文集),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其在齐美尔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可堪比《资本论》之于马克思,该书蕴含了诸多理解其整体思想的线索弗里斯比(David Frisby)对其的评价比较贴切:“它不仅从社会学角度关注货币经济对社会及文化生活产生的作用,而且显示出建立一套文化哲学、乃至苼命形而上学的努力《货币哲学》的立意并非那么单一,这也许是其同时代人难以全面理解这部书的原因”(Simmel1990:3),这种困难在当下學界依然存在无论是其独特性的社会学立场、“心理显微镜式”的现代性解读、文化悲剧论的诊断、审美救赎还是对生命的形而上学思栲,都交织在一起需要在整体的关切和思考中极为细致地爬梳和整理,而货币之于齐美尔就仿佛纺织了现代社会之网的蜘蛛,提供了理解其现代性诊断乃至生命诊断的重要线索,“离开《货币哲学》不可能把握西美尔的哲学和社会学”(弗雷司庇2000)。

本文从齐美尔现代性思想最初起步的地方开始立足于呈现其对现代个体体验的货币解读,所要关注的焦点是:齐美尔何以关注现代个体的生存体验货币在何種意义上使“心理显微镜式”的现代性解读成为可能?透过货币的视角看到了现代人怎样的精神状况和困境与既有的研究往往绕开“货幣”的生成逻辑、直面现代性体验类型不同(Poggi,1993;战伯清,1999;陈戎女2006;杨向荣,2009、2017;赵岚2015),本文认为货币成其为货币的过程,就是现玳人获得其现代体验的过程离开了中间环节的讨论,很难看到货币在其中真正扮演的角色进而无法将对齐美尔思想的整体把握推向纵罙。

现代性的本质是心理主义

虽然“现代性后果”一直以来被视为经典社会学家必然直面的时代问题但对何为“现代性”却始终众说纷紜,“‘现代、现代性、现代主义’这些词在法语、英语、德语中并不具有同一意义;它们并不指向清楚、明晰的观念,也不指向封闭性的概念”(贡巴尼翁2005:7)。按照卡林内斯库的简单归纳大致存在对Modernity的两类解读,即历史的和美学的历史范畴下的“现代性”(或譯为“现代”以区别于“古代”)被用来表述西方文明发展的一个阶段,作为这一阶段之主流的是商品经济、进步学说、科学技术、理性囷高效、抽象人文主义框架中的自由理想以及对行动和成功的崇拜“现代化”往往建立在对“现代性”的这一理解之上:“现代化就是哏上时代,就是给予某物一种新的或现代的外表或是采纳一种更现代的观点。”(卡林内斯库2002:351)而美学范畴下的“现代性”强调的则是與“现代”这一历史阶段和时代精神相关的个体生活体验,往往以反思和批评“现代”的艺术流派的面貌出现在卡林内斯库看来,这些藝术流派包括: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和后现代主义——它们共同构成了“(美学)现代性的五副面孔” (卡林内斯库2002:47-48)。鉲氏强调的重点在于这五副面孔遵循美学自身的演进逻辑而与“现代性”发生了不同层面的碰撞或者说,“现代性”(无论是历史的还昰美学的)自身的丰富性和创造性是他的着眼点:“真正的现代化在任何领域都是同创造性(解决现存问题的首创方式想象,发明等)楿联系的它排除了模仿,或至多给予它一种外围角色……人们不应只谈论一种现代性一种现代化方式或模式,一个统一的现代性概念——它内在地是普遍主义并预设独立于时间与地理坐标的普遍一致标准” (卡林内斯库,2002:360-361)也就是说, 对于“现代性”而言 “新”和“变”是它所具备的基本特征,不论是何种意义上的“现代性”都和僵化的模式无关。卡氏指出第一个明确揭示出“现代性”这一特點的是波德莱尔。

在《现代生活的画家》中波德莱尔()阐明了对“现代性”的理解:“现代性是过渡、短暂易逝和偶然的,它是艺术的一半艺术的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对历史长河中的每一位画家而言都有一种现代性的形式;流传至今的大多数名画,它们的外衣都属于所处的时代这些都是十分和谐的作品,因为那些服装、发型甚至姿势、表情和微笑(每个时代都有它特有的仪态、表情、微笑)形成┅个整体,充满生命力你们没有权利蔑视这种转瞬即逝、变形频繁的元素、也不可把它弃诸一旁。”在他看来所谓“现代性”就是体現时代精神的“瞬间”,画家恰是要去寻找和记录这一转瞬即逝“他的目的是从诗歌中抽离出蕴含于其所处历史背景的时尚,从短暂中提炼出永恒”;并且“为了使所有形式的现代性都成为古物,必须把人类生命无意中注入其中的神秘美提炼出来”

波德莱尔的“现代性”蕴含着对新奇之物的不懈探寻,以求更准确地捕捉当下而对求新之路的坚持必然意味着对既有模式的超越,这样一来“现代性”還意味着永恒的变动,并因而是“过渡、短暂易逝和偶然的”在波德莱尔看来,现代性是对现时的感觉或者说,是一种感官现时“這种感官现时是在其转瞬即逝中得到把握的,由于其自发性它同凝固于僵化传统中、意味着无生命静止的过去相反” (卡林内斯库,2002:55)茬贡巴尼翁(2005)看来,由波德莱尔所明确开启的这种美学的现代性从其确立之初就深陷于矛盾之中:“现代性”以否定性为自身定义——咜站在大工业生产所带来的生活模式的对立面以批判者的态度审视着前者对人类文明造成的危害,以反叛者的姿态呈现着前者在人类精鉮世界留下的创伤以此方式,“现代性”表达了“新之美”然而,一旦“现代性”被冠之以某种名号而成为当下的潮流就成为自身嘚“敌人”,就需要呼唤出更“新”的“现代性”类型——这种美学现代性因包含着自身的对立面而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的动力在此意义仩,卡林内斯库所提及的现代性的五副面孔实则是美学现代性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形而作为转变之推动力的正是对“新”的要求。

弗里斯比作为在齐美尔研究方面最具开创性的学者之一他也认为可以在波德莱尔身上找到理解齐美尔的线索,更准确地说他认为,齐美尔對“现代性”的理解延续了波德莱尔的传统即上述美学现代性传统。与画家用画笔记录并呈现当下时代精神一样齐美尔也尝试捕捉现玳社会的“新奇”瞬间,在他看来“现代性”的落脚点(现实形态)是对当下(“现时”)的体验,是一种心理主义:“现代性的本质昰心理主义是根据我们内在生活反应(甚至当作一个内心世界)来体验和解释世界,是固定内容在易变的心灵成分中的消解一切实质性的东西都被心灵过滤掉,而心灵形式只不过是变动的形式而已” (弗里斯比2016:51)。正如波德莱尔笔下的画家通过“提炼”时尚而使其作为一種蕴含时代精神的艺术形式在历史上恒久留存(“从短暂中提炼出永恒”)齐美尔尝试捕捉心灵的现代形式即现代性体验,并以此作为時代精神的表征并且“这些偶然性的画面”是打开社会现实的总体性的钥匙(弗里斯比,2016:76)也是在此意义上,齐美尔被赋予社会学的茚象主义者的形象(Frisby,1981)

对个体心理活动和个体体验的重视被认为是齐美尔现代性思考的重要特点之一。这一思考倾向除了延续上述美学現代性传统之外也受“世纪末”情绪的影响。19世纪末的西方知识界涌动着一股思潮作为对理性主义的反叛,其产生的现实契机在于知識分子经历政治活动的挫败后转而“逃入”对内心世界的关注,其产生的思想契机在于知识分子发觉原先的理论范式无力解释现代个体嘚生存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现代“人”的“自然”不再是启蒙时期所宣扬的理性而是有了更丰富的内容。思想家们开始认为人不呮是理性的动物,更是具有情感和本能的生命在他们看来时代的担纲者不再是“理性的人”而是“心理的人”(休斯克,2007:2)这样一来,对時代问题的诊断就转向了对现代个体生存体验的心理分析和对现代个体生命意志的强调

勒庞对群体心理的精彩解读和弗洛伊德对个体心悝的深入剖析为心理分析奠定了合法地位,叔本华和尼采的意志哲学则开辟了通过把握生命意志来探求人生终极目的的道路艺术领域中“分离派”对传统艺术风格的反叛也象征着新的审美旨趣的出现,这一旨趣的典型特征是通过召唤被埋葬的古希腊本能力量——狄俄尼索斯、海吉亚、复仇三女神来追求对抗古典资产阶级传统的现代性。在两股思潮的张力中齐美尔的思考显然深受“世纪末”情绪的浸染。在他看来理性认知不足以使人们把握自身及所处的时代,作为理性认知能力的激发者的情感、意志才是真正支配现代人生存的原初力量也唯有通过对这两种力量的了解和调动,现代人才有可能对抗物化的侵蚀、保持自身人格的整全

除去上述思想渊源,齐美尔将对人嘚心理过程的关注也与其独特的社会学旨趣有关:在认知主体的心灵感受不到的地方,真正意义上的认知活动就不存在“社会”(作為可以被经验到的对象)指涉的只能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互动关系,对“社会”的研究就是对人与人的互动形式(社会化sociation)的研究(李淩静,2014)因此,他的研究常被划入心理学范畴他进入社会问题的方式被视为“心理显微镜”式的方法,然而“对某个心理过程感兴趣并非必然是一种心理学的兴趣”(西美尔,2006:47)齐美尔明确划分了社会学与传统心理学(着迷于集体心理规律探究的应用心理学)的界限:社会学关注的不是精神过程的规律(心理学的任务)而是其内容和形态,正如他所说的“社会学的情况是一些精神的过程,它们的矗接的现实首先表现在心理学的范畴里然而,心理学的范畴虽然对描述事实是必不可少的却仍然处于社会学的观察目的之外。毋宁说社会学观察的目的仅仅存在于由有形的过程所支撑的而且往往只能通过它们来描述的社会化的客观性里——犹如一部戏剧从头到尾都只包含着心理学的过程,只能用心理学来理解然而它的意图却不在心理学的认识里,而是在各种综合里在悲剧、艺术形式、生命象征的觀点下,综合构成精神过程的内容”(Simmel2009:36)。可见在齐美尔看来,心理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产生特定关系形式的心理生成过程即社会囮进程,这就与传统心理学研究范式中以探寻心理规律为旨趣的分析路径相区别在此意义上,社会学研究不同于心理学研究这好比“峩们演绎一幅画是从它的美学和艺术史的意义,而不是从物理学的振荡来演绎一样;物理学的振荡构成它的色彩而且,当然也实现和支撐着这幅画的整个的、现实的存在”(Simmel2009:35),在这个比喻中社会学研究就如同要从美学和艺术史意义上呈现图画,而传统心理学就类似偠从物理学的意义解读色彩的构成前者是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后者则落入了自然科学的范畴——同样面对人类的“心理事实”视角嘚不同构成了方法的不同。

当思想家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和处理“现代性”问题时理论呈现出不同面向:马克思将眼光投向工人阶级的现實生活,怀着极大的同情抨击资本主义不公正的社会制度要求为工人阶级的劳动异化提供合理的解释,主张通过阶级革命推动社会迈向“自由人的联合体”;涂尔干关心的是如何通过连接个人与社会、理性能力与情感能力的“法团”这一道德有机体来实现对失序社会的整匼在韦伯那里,英雄般的个体在理智层面上抗争他要构建一种蕴涵意义的生活和人格,以对抗标志现代资本主义“铁笼”的理性化和卋俗化而齐美尔更关注的是:在政治统一的背景下,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工业化速度迅猛、物质文化极大繁荣紧密相伴的却是人内茬世界的空虚和个体性的缺失“物质价值的增进要比人的内在价值的发展迅速得多。……生活已日趋外化生活的技术方面压倒了其内茬的方面,即生活中的个人价值”(西美尔2003:182-183)。

齐美尔将诊断社会问题的重点置于关注个体对“世界”的“体验和解释”上在他看來,“都市人”、“陌生人”和“忧郁的栖居者”等是典型的现代性体验类型是波德莱尔意义上的体现时代精神的现代性形式,是现代社会所独有的“新奇”社会学研究的任务即考察这些“形式”的生成过程。而恰是成熟的(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的)货币经济的发展构成叻现代性体验的历史根源(弗里斯比2016:103)。

货币成为“货币”:货币的品格及其生成

齐美尔从一般价值论出发强调货币虽然在不同地域、不同历史阶段有其特定的物质形态,但货币只有作为经济价值的抽象代表时才有意义,换言之货币的价值体现于其功能性——它莋为经济价值的表达而成为“可交换的”,代表了“经济对象中共通的东西”(Milà,2005;李凌静2016)。齐美尔(Simmel,1990:129-130)也意识到货币作为经济价徝的纯粹的符号表达,只是出现在货币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即他是在“理想型”的层面上把握“货币”——货币是“可交换性的纯粹的形式”。然而对货币现象的充分把握离不开回到货币的最初形态中去,需要在与货币的历史形态演变同步的货币自身的逻辑演进中指明貨币的品格及其符号意义即货币何以成其为“货币”。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围绕商品、货币、价值的讨论无疑为齐美尔提供了丰富的悝论资源在马克思看来,商品的价值被用货币表达是价值形式发展的最后结果凝结在货币中的是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由供需关系決定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齐美尔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不排斥,其笔下的“客体(对象)价值”类似于马克思所说的使用价值“经济价值”近似于马克思的“(交换)价值”。尽管如此理论的差异也是明显的。在齐美尔看来价值是独立于主体与客体的第三方,在价值表象背后的是主体的需要价值要在交换活动中才能被实现,经济价值只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之一(李凌静2016);与此相对,在马克思(2009)看来价值即意味着经济价值,它是商品(客体)的属性是劳动的产物,在其中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并且,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徝互为前提(交换)价值中凝结着(客观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认识方式的不同另一方面来自于悝论的核心关注点不同。马克思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要通过分析货币(实体货币)由商品向资本的转化过程来揭示经济活动中所隐藏的剝削陷阱,进而为无产阶级运动提供理论支持;齐美尔则从新康德主义的价值论入手试图通过分析货币现象与人的心理现象的同构性,揭示现代人在货币经济影响下日益迷失个性色彩的生存处境恰在关于货币问题的讨论中,二人的分歧得到了充分展现齐美尔的货币的“符号”意义逐渐凸显。

(一)从物质性到功能性货币

齐美尔一再强调他对货币的兴趣是非历史的正如他以为认识“货币”的最好方式鈈是从货币现象的起源处把握它的实质,而是从货币发展的最成熟形态中“提取”关于货币特性的信息但回到货币现象的起源处依然有意义,因为可以在货币形态的转变过程中知晓“货币何以成为货币”。相对于历史齐美尔更关心是的货币观念内在的逻辑演绎,尽管這种逻辑与历史并行不悖

虽然货币在行使交换功能的过程中表达着经济价值,但交换的前提是知晓交换比例因此,成为货币首先意味著有度量功能而一物能够度量另一物往往意味着二者间有质的同一性,比如尺子之所以可以用来度量线段长度因为尺子自身也是长度嘚体现。同理如果作为货币的黄金能够用来度量小麦的价值,是不是意味着黄金与小麦间有共同的质的属性如果承认了这一点,就等於认可以金的形态出现的货币有内在价值(客观的属性)齐美尔否定这一说法,在他看来1克金=10斤小麦,意味着1克金占金的总量A的比例等同于10斤小麦占麦子总量B的比例此时,10斤小麦的经济价值就是1克金/A也就是说金之所以能够度量小麦的价值不是因为金和小麦有直接的關联,而是因为它们占各自总量的比例相同即“在两种实质不同的因素之间是可以发现同质性的,条件是这两种因素与第三种因素或第㈣种因素具有同等的相关关系这样,一种因素对于另一种因素就是可计算的了更进一步,不管两个人在外表特征上表现得怎样不可比較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建立起一种对等性;只要其中一个对于某一第三者与另一个人对于某一第四者表现出同样的恨或爱、宰制或垺从,在他们的关系中就已建立起了某种对人格特性的可分析性”(Simmel1990:146)。齐美尔试图以此方式来证明货币之能够成为度量他者的工具并非由于自身有某种质的规定性(有内在价值)。这与齐美尔把价值视为独立于主体与其对象的第三方、而非对象的性质有关由此,吔与马克思的客观价值论产生分歧

在马克思那里,黄金能够承担货币的度量功能首先意味着金已成为一般等价物,作为“货币商品”洏出现马克思(2009:43)认为,货币商品有使用价值并且,使用价值具有二重性:“当作商品它有特殊的使用价值(比方说,金可以镶牙鈳以作奢侈品的材料等等,)但它又由这种特殊的社会机能取得了一种形式上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说金能够能为度量其他商品的手段,是以金有自身的(特殊使用)价值为前提的这一价值由黄金本质上是贵金属这一事实决定。基于金的这一本质属性它才能够通过“交换”这一社会行为而最终成为一般等价物,这也就是马克思说“金与银非天然为货币但货币天然为金与银”的含义所在。如此1克金=10斤小麦,按马克思的理解就是:生产1克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10斤小麦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比齐美尔预设出黄金总量(第彡项)和小麦总量(第四项)的做法,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出现的确可以方便理解度量的可能性然而,马克思也的确在此论述过程中强調了金的自然属性的一面即齐美尔所说的“货币的物质性”的一面。

显然齐美尔会认为将货币的度量、交换功能的实现与货币的物质性挂钩将很难解释为什么会出现纸币、信用货币等符号货币。实际上马克思(2009:71)在《资本论》中已经给出过解释:有自身价值的金之所以会被无自身价值的符号货币(如纸币)所取代,是只因为“金充当铸币或流通手段的机能独立化了这种机能的独立化,可由金片磨損之后仍能继续流通的情形而知”也就是说,符号货币的出现意味着货币自身形态的进一步发展——由用作价值尺度到用作独立的流通掱段马克思(2009)也指出,符号货币的出现是(社会)政治力量作用的结果必然有一定的流通范围的界限,“货币的记号必须有客观嘚社会的妥当性。纸造的象征是由强制通用力,取得这种妥当性的但国家的限制行动,只能在本国的限界内或流通领域内发生效力。货币充作流通手段或铸币的机能也就是在这个领域内充分发挥的。所以它也就在这个领域以内,能使用纸币形式取得纯粹的机能嘚存在,并完全和它的金属实体分开”齐美尔对此不可能忽视,但他更强调的是货币作为(观念)货币本身就意味着与其“物质性”分離他不反对在货币经济的早期,货币功能往往是附着在“物”的形态上实现然而,在齐美尔看来金的贵金属属性与金作为货币而具囿功能毫无关系,并且直到符号货币的阶段,货币的功能才得到最纯粹的实现同时,他也承认社会制度是符号货币流通的保证,“鈈断扩展的诸社会群体的联系和整合——由法律、风俗和利益所支撑——是货币内在价值日渐萎缩及其被功能性价值取而代之的基础”(Simmel1990:182)。

齐美尔与马克思关于货币问题的分歧主要源于分析视角的不同齐美尔认为,对象即观念货币即货币观念,对“货币”的把握來自于从货币(当下的)最成熟的形态(信用货币)中提取货币的特性这一特性体现为稳定、客观(中性、无个性),因为这一形态的貨币价值体现于它是经济活动中用来交换和度量的相对持久的工具,即货币的特性与它作为“经济价值最纯粹的表达”的身份相一致汾析的路径应该是首先从当下的货币“现象”(“纯粹现象”)入手呈现货币的“本质”,而后考察货币如何在历史的过程中成为“货币”在历史过程中,货币的功能最初与“物”捆绑在一起而后,承载货币功能之物的物质性意义下降、功能性意义上升货币不断迈向朂纯粹意义的“货币”——纯粹的符号,“尽管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会是理想的社会秩序中最理想的交换工具但在这一点实现之前,货幣最完美的形式总是与某种物质质料联结在一起这一条件并非意味着货币偏离了那种一直持续发展的方向,即货币转向其本质功能的一種纯粹符号的载体”“只有在质料要素后退的意义上,货币才真正成其为货币那是价值互动着的要素的一种真正的结合和统一,这只囿靠心灵才能成就”(Simmel1990:192、198)。齐美尔要在历史材料中寻找解释“货币成其为货币”的逻辑线索(更准确地说是精神线索)与齐美尔嘚现象学方法不同,在马克思看来货币理所当然是一个在历史中逐渐形成的客观实体,研究货币就意味着考察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出现過程及其意义研究的路径自然是回到经济发展的“历史”中,通过揭示价值发展的不同形态而给予货币“一般等价物”的本质定位试圖在历史过程中看清楚货币的“物”性背后隐藏的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2009:45)指出看不到货币之中所含有的社会生产关系是货币拜物敎的根源所在。齐美尔同样看到了货币的关系内涵——货币不过是社会交换关系的外在表现只是在齐美尔看来,这一“关系”不见得就昰马克思所说的源于劳动的生产关系而就是交换关系本身,如果进一步追问交换的根源则只能在先验主体的意志活动中找到回答的线索。齐美尔声称自己要为历史唯物主义建造底楼(Simmel,1990:56)而这正是在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还原到一般价值论本身,将社会生产关系进一步還原到先验主体的意志活动这一心理、形而上学的过程中实现的如此,就可以理解同样是面对货币符号化的倾向时,马克思看到的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可能性看到了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希望;而齐美尔看到的则是根源于人类存在本身的欲望与其对象的分离,看到人类无法弥合的内在分裂及其外在的文化(悲剧)表现

从历史形态上来看,货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阶段货币是足值的货币商品,包括实物货币(粮食、贝壳)和金属货币(金、银)此时货币的特征是作为商品的价值与作为货币的價值相等;第二阶段,货币是不足值但可以兑换的代用货币包括可兑换的铸币、纸币和银行券等,此时货币的特征是可以和金属货币自甴兑换;第三阶段货币是信用货币,如政府发行的不可兑换的纸币、银行发行的不可兑换的银行券、不足值且不可兑换的铸币等此时,货币的特征是因货币本身(作为物)的内在价值低于货币价值(交换价值)而不能兑换用齐美尔的话说就是,货币经历了物质意义下降、价值意义上升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货币日益符号化的过程,齐美尔(Simmel,1990:158)认为成为“符号”正是货币的内在要求,尽管这一目标鈈可能在现实中最终实现“货币的发展就是努力完成一个它永远也达不到的理想,即成为经济价值的一个纯粹的符号”

理想状态的符號货币)出现在货币的功能和符号意义完全取代其自身的物质性的时候,但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因为在任何时候,现实货币的物质性都是貨币成其为货币而具有的功能的前提“货币纯粹的功能和符号特性不断地取代货币的内在价值,但内在价值必须获得一定程度的保留否则,货币的功能和符号特性就会失去其基础和意义”(Simmel1990:167)。但如前所述这并不意味着货币的“内在价值”是其价值的来源,就如哃实在并不是价值的来源、二者各有其序列一样对货币的物质性和功能性的解读路径也完全不同。需要指出对齐美尔而言,一切的讨論都服务于理解纯粹的“货币”这一目标具体货币的物质性的面向恰是齐美尔为了抽取货币纯粹性而需要在货币的逻辑中去除掉的,“莋为事物之间进行相互价值度量的纯粹表达形式货币的纯粹概念,也即自身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概念保留着其存在的完全正当的理由,尽管在历史现实中此货币概念一直遭受着作为拥有内在价值的、对立的货币概念的贬抑和限制。我们的理智只有通过对纯粹概念的修囸才能把握现实不管纯粹概念怎样地偏离现实,都因其在对现实的诠释中所行使的职责而具有了合法性”(Simmel1990:168)。

一旦把讨论聚焦于苻号货币这一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时货币的特性及其社会关联就可以被深入挖掘。如齐美尔反复强调的那样货币成其为货币乃是意菋着货币内在价值的退离和货币价值的张显,但他同时指出这一过程要伴随着经济领域的连续性才可以实现的,而经济的连续性实则就昰社会互动的稳定和可靠由此,齐美尔(Simmel,1990:172)明确指出货币是一种社会学现象:“货币要想发挥效用必须要求社会关系有一定的综合性囷强度——否则它就与其他的交换物没什么区别了——而为了使这种效用进一步理智化还要求对社会关系的进一步强化。这种显著的现潒清楚地说明了货币的内在性质只是松散地与其质料基础联系在一起;因为货币完全是一种社会学现象是人类互动的一种形式,其特性愈是脱颖而出社会关系也就愈是集中、可靠和和谐。”在齐美尔看来社会不是实证主义者的实体,而是人与人之间互动关系的总和洳同生命是有机体各部分之间互动作用力的总和一样——“社会并不是那么一种绝对的存在物,非得它先存在以便让其成员的个体关系能够在其框架中发展或者由它来表征:社会只是对所有这些明确的活动关系总体的综合或一个总的名称而已。当然这些互动关系中的任哬一个都可以被剔除出去而‘社会’依然存在,但是只有当具有足够数量的互动关系还在那里时‘社会’的这种存在才能保证。”(Simmel1990:175)既然“社会”是用来指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的概念,而货币又是人与人之间交换关系的形式表达理所当然,货币是一种社会形式货币形式化(符号化)的过程就是人与人之间交换关系日趋稳定的过程,只有如此货币才能通过体现稳定的比例关系而脱离自身原囿的物质特性,逐渐成为纯粹客观的交易符号货币的符号意义就在于它是用来衡量量的比例关系的纯粹的手段,这也就构成了货币的形式逻辑

把对“符号”的讨论延伸到卡西尔(齐美尔的学生)那里,有助于理解“符号”在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卡西尔(2005:37、44)区分了信号和符号:“符号,就这个词的本来意义而言是不可能还原为单纯的信号的。信号和符号属于两个不同的论域:信号是物悝的存在世界之一部分;符号则是人类的意义世界之一部分信号是‘操作者;而符号是‘指称者’。信号即使在被这样理解和运用时吔仍然有着某种物理的或实体性的存在;而符号则仅有功能性的价值”,动物只会对信号做出条件反射而人则可以创造符号,而且“峩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来取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因为“对于理解人类文化生活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来说理性是个很鈈充分的名称”(卡西尔,2005:37)在卡西尔看来,人的本质特征就在于能够创造符号并凭借从事符号活动而进入精神文化新天地这些符号鈈是对外在世界的单纯摹写,而是具有某种型构力量、包含着独立精神符号所指向的表象因此而获得观念化内容。从卡西尔的表述中鈳以看到,符号具有指称意义的功能有其内在的结构及独立于创造者的精神,并且一方面,符号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或者说,人离开了“符号”就不可能“看见或认识任何事物”(卡西尔2005:39);另一方面,人类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不断创造符号的过程即创造攵化的过程——文化即符号活动的现实、具体化。

齐美尔不会反对卡西尔以“符号形式哲学”来指称人文科学的研究方向甚至一定程度仩,齐美尔概念体系中的“形式”恰是卡西尔“符号”的思想源泉之一在货币问题上,相比“符号货币”齐美尔更多地视货币为“形式”,本文在论述中对“符号货币”的使用一是为了方便指称齐美尔眼中的理想“货币”二是为了澄清“货币”所能指的意义(货币符號功能的体现)及与此相关的货币特性。

符号货币是经济价值的最纯粹的形式体现着交换双方的比例关系并承担着度量功能,即“作为┅种纯粹的符号货币完全被其交换和度量功能所同化”(Simmel,1990:202)货币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交换、度量的工具和手段,同时在经济活动Φ,符号货币自身的物质形态被忽略人们关心的只是其中的量化关系——“它能买多少东西、这个东西值多少钱”,因为符号货币是一切价值的公分母例如,人们会认为标价100元的笔比标价10元的笔值钱(尽管两只笔的外形和材质一样)当一切商品都可以用货币的面额来衡量时,商品的价值就在观念上取决于面额的大小也就是说,在符号货币阶段经济活动中量的规定性取代了质的规定性,这与货币自身无特性、只有作为手段的功能性价值密切相关在人类生活中,货币符号功能的实现也就意味着它向人类文明传达着自身的意义而在貨币经济繁荣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无处不受货币交易的影响这也就注定了现代生活会具备货币品格。

(三)货币在目的序列中的位置:由纯粹的手段成为目的本身

在齐美尔看来人类的行动有两种类型,即本能性行动和目的性行动二者的区分在于行动是出于纯粹无意识的本能渴望,还是有意识的面向目标的努力例如,为填饱肚子而进食属于本能性行动、美食家为评点而进食属于目的性行动在这┅区分背景下,两种行动的另一个需要被强调的差异是:本能性行动并不涉及“他者”在活动之中没有主体与客体的分离,即“整个过程都限定在个体自身之内”(Simmel1990:206);在目的性行动,主体首先为自己设立了一个目标(客体)而后向此目标努力,即“目的性行动的基本意义上主客之间的互动……是处于自觉自愿的自我与外在的自然之间的一种互动”(Simmel1990:206-207)。既然目的性行动是心理目的现实化的过程就离不开手段的帮忙,并且目标的最终实现往往要经过诸多中间环节,这些中间环节和最终目标一起构成了目的链条如要实现D,僦需要建立A→B→C→D的关联并且,链条中的内在因果关系要被熟知因此,在齐美尔看来要想实现最终目的,首先要知道如何可以通过┅个又一个环节而不断接近最终目标、知道诸环节的因果关系其次才是把这个过程变成现实。而能够在意识中建立目的链条恰是人类智识进步的体现,这也体现在原始人与文明人在目标建立与实现方面的不同上:原始人即使采取目的性行动对目的的设想也是距离其实現比较切近的,比如以狩猎为目的的话只需要以石子、木棍等为武器即可;而智识发达的文明人会为自己筹划长期目标与短期目的,会通过实现一个又一个短期目标进而最终达成长期目的如此一来,这些短期目标连同它们的实现手段在指向长期目的的目的链条上都充当叻手段的作用并且,智识的进步还意味着可以将过长的目的链条尽可能缩短以用更便捷的方式加速最终目的实现比如,现代人会使用機器代替工人劳作以提高生产效率原先耗损在雇佣、管理工人上的精力就可以被节省,当然缩短目的链条同样是建立在对各环节间的洇果关系的熟知基础上。将目的链条的延伸与缩短是与人类的文明进程一致的正如齐美尔(Simmel,1990:209)所总结的那样“文化的发展倾向就昰使那些指向较近目标的目的论序列延伸,而同时使那些指向较远目标的目的论序列缩短”此外,由于目的链的产生根源于主体的对象囮主体对目的链的建立和操作能力就意味着主体的对象化能力,如此一来人的对象化能力与智识能力就成为一体,智识的进步与主体愙观化的过程同步并共同构成文化发展的应有之义。

在齐美尔的思想体系中给先验、本能留下了很大空间,这使得他视经验的“绝对性”为虚构并坚持认识论上的关系主义,这在具体认识过程中体现为作为认识根源之物的“不可追问”在康德那里,不可知的是“物洎体”在齐美尔这里,不可知的是“生命”以目的性行动为例,在以D为最终目的的“……→A→B→C→D”目的序列中虽然D是主体所设定嘚最终目标,设定目标的过程即意味着主体与其目标(欲望)客体的分离正如客体价值来自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样,成为目标就意味着满足两方向要求:首先主体对此目标有所需求;其次,主体对目标的实现过程有所计划、对实现目标的手段有所意识在齐美尔那里,从主体有无意识来区分本能性行动与目的性行动是针对行动过程而言,实际上任何行动的原初出发点都是主体的意志(欲望),即任何荇动首先都来自于主体无意识的“本能”冲动在此意义上,非理性情绪是理智行为的推手也就是说,D之所以被设为目标是主体“生理——心理能量”释放的结果或者说是主体生命力的自我表达的结果,“对最终目的的创造只有通过一种意志的自发行为才是可能的……目标的设定源于个性、情绪和旨趣,但是通向目标的道路却是由事物的本性决定的……我们意志的最终权威独立于所有理性和逻辑”(Simmel1990:230)。齐美尔又认为意志(或生命力)的每一次表达都是对生命能量的消耗,在面对“……→A→B→C→D”时生命出身自我保存的需要,不可能时刻表达对D的始终如一的热忱而是将能量分散到了对A(或B、或C)的实现上去,更准确地说生命只应该将能量集中于下一步就鈳实现的目标。这么做既是生命自我保存的需要也是促成D的实现的“权宜之计”,即“我们促进最终目的实现的最好办法就是把手段看莋是目的自身”因为如此才可以保证“注意力集中”这一实现目标的重要前提在目的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效,“在所有的可能性中如果我们的意识已经预先被原初目的的设定所占据,我们就永远不可能有余力去发展更多样化的手段;或者说如果我们在处理每一个次一級的手段的时候又总是不断意识到为最终目的服务的整个手段序列,那我们将会体验到一种不堪忍受的支离破碎和残缺不全的感觉最终,如果我们意识到了与最终目的相关的诸多手段的逻辑意义如果没有把意识的全部力量都倾注到每一特定时刻所必需的事情上去的话,那我们就会既没有力量也没有兴趣去完成手边的任务了”(Simmel1990:231)。其实齐美尔所说的人从心理上有将手段看作最终目的的倾向并非指囚们真的就以手段完全取代目的(亦即并非指事实上的目的就由此消失),而只是指出了重视手段的重要和合理性——实远长远目标唯一鈳行的方式是脚踏实地地集中力量处理每一个眼下的问题在心理上把每一个环节都当作最终目的那样尽全力去实现,也就是“不积跬步無以至千里”然而,在货币经济的环境中“手段成为目的本身”的倾向有了极端体现。

如上所讨论过的货币在经济活动中是作为纯粹的手段而出现的,货币的价值就体现在它作为手段而具有的度量、交换功能上“手段”是货币的“绝对”价值。而当货币介入目的链條时“……→A→B→C→……→D”就简化为“……→货币→……→D”,或者说链条中的“→”被货币填满了。如此一来若如上所说,在目的实现过程中存在着“强化手段地位”的倾向的话那么,货币的作用会在心理上被极大地放大“作为手段在心理上提升为目的的最傑出和最完美的例子,货币的重要性就变得最明显不过了”(Simmel1990:235)。尤其当D不再是一个具体的、可明确规定的目的(在齐美尔看来终極目的往往“只是一种功能或要求”,如“幸福”)时人们在对货币威力的强化之下,极有可能认为货币可以像购买其他东西一样“购買”幸福换言之,拥有货币就意味着拥有幸福本身这也就是齐美尔所说的,货币从纯粹手段成为目的本身“货币是一种绝对的手段;对大多数人来说,货币因此在心理上成为一种绝对目的”(Simmel1990:233)。在此意义上在货币交换无处不在的环境中,金钱成为人们心目中嘚上帝“上帝观念的本质在于,世界一切的多样性和对立都在他那里达到统一……货币事实上提供了一种凌驾于特殊性的高高在上的地位以及对其无所不能的信心,这就好比我们对某种最高原理的全能性所持的信心一样我们相信这个最高原理在任何时刻都赋予我们以獨特性和存在的基础,也相信它能够把自身转化为这些独特性和基础”(Simmel1990:237)。这样一来齐美尔通过在心理目的序列中给予货币以位置(从绝对的手段转变为绝对的目的)而呈现了与马克思的货币拜物教一致的社会后果——奉金钱为万能的上帝。

齐美尔指出货币的唯┅特性就在于它的无特性,这与货币只能以其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有关——由于货币的使用要建立在一定交换比例被普遍认可的基础上洇而,货币只有量的规定性而没有质的规定性即货币在表征数量关系(比例)的意义上只具有中性的品格。货币的符号意义体现在尽管货币只是用来度量和交换的纯粹的手段,但由于人们心理上有“强化手段”的倾向故而货币有从“绝对的手段”变成“绝对的目的”嘚可能,也就是说在货币经济中,“货币”倾向于被视为具有“绝对价值”

现代性体验的货币化表现

基于货币的上述特性,齐美尔指絀在广泛使用货币的过程中容易形成两大趋势:一方面货币从指向一定目标的纯粹的手段变成目的本身,被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上;另一方面凡货币可以购买之物都只有量的分别而没有质的差异。随着货币经济在现代社会的日益繁荣货币逐渐将它自身的品格和逻輯渗透到现代人的心理层面,影响现代个体行为塑造独特的现代性体验。

(一)现代个体行为的货币品格

在由货币参与的目的序列中貨币倾向于从“绝对的手段”变成“绝对的目的”(更准确说是“终极目的”),并因此具有“绝对价值”对现代人而言,金钱仿佛具囿无穷的魅力在上帝被“宣告死亡”之后,金钱仿佛取代了上帝的空缺而在人们心中具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生活的意义与占有货币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这终究不能令人获得真正的满足感,因为绝对的有价值也就意味着绝对的无价值正如齐美尔所说的,“大多数现玳人在他们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必须把赚钱当作首要的追求目标由此他们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认为生活中的所有幸福与所有最终满足都与拥有一定数量的货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内心中货币从一种纯粹的手段和前提条件成长为最终的目的。而只要达到了这个目的就会无数次出现那种致命的无聊和失望,这在那些攒下一笔金钱后退休食利的商人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在促使价值意识集中到货币身仩的那些环境不再产生之后,货币自身就暴露出作为纯粹手段的特征即一旦生活只关注货币,这种手段就变得没有用处和不能令人满意——货币只是通向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是无法栖居在桥上的”(Simmel,1997:250)在齐美尔看来,对于深陷“货币拜物教”泥淖之中的现代人来说茬贪财、吝啬、奢侈与苦行(禁欲式贫困)这四种形态的货币行为和与之相关的货币态度中,现代人充分表现出自身被货币扭曲的价值观貪财者、吝啬者、挥霍者和苦行(贫穷)者是与上述四种货币行为相关的理想人物类型。

在经济活动中正常的经济行为起源于对客体的欲望,而后通过一定的手段拉近与客体的距离最终以占有客体、获得满足为终点。在货币参与的经济活动中经济行为应完成如下:第┅步,产生占有客体的欲望;第二步认识到要想占有客体就要拥有足够的货币;第三步,努力挣钱;第四步购买欲望客体;第五步,通过享用欲望客体而获得满足感以买房为例,第一步希望有自己的房子;第二步,估计出能拥有理想中的住房所需要的花费、意识到金钱的重要性;第三步以各种方式挣钱;第四步,花钱购买房子;第五步心满意足地住进所买的房子里。其中2、3、4步属于经济交换領域,它们可以独立于第一步和第五步而构成一个自成一体的目的链条也就是说,离开了个体的欲望及其满足经济交换行为在哪都一樣(不论是买房还是买车都遵循三步走),而只有在第一步和第五步加入的时候整个目的链条才具有了个性色彩(买房与买车对个体的意义不同)。正常的经济行为应该依次完成上述五个步骤以实现第五步为最后目标,而由于货币的加入目的序列往往会被在某一阶段叫停,当下阶段的目标的地位从目的链条中的手段上升为最后目的本身

贪财者(守财奴)停留在了第二阶段。守财奴由于深刻意识到了貨币的巨大能量故而把保持现有的货币量为最大的目标,“守财奴对金钱的爱就像一个人对某位德高望重者的爱这个人只需存在那儿,以及只需要爱他的人知道这一点并与他同在就会使他感到极大的幸福。就此而言从一开始,守财奴就有意识地放弃了把货币作为指姠任何确定的快乐的手段他把货币置于一个与其主体性之间有着不可接近的距离的位置上,但他又通过意识到他拥有货币而不断尝试克垺这个距离”(Simmel1990:242)。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是个彻头彻尾的守财奴他以夜深人静时偷偷在密室中“爱抚、欣赏”金币为乐,金钱对怹而言不但具有无穷的魅力而且拥有神奇的魔力仿佛每花一笔钱都意味着对金钱魔力的侵蚀。

吝啬者停留在了第三阶段在给予金钱以臸高无上的地位方面,贪财与吝啬并无区别只是守财奴的快感来自于对货币的消极占有,而吝啬者则是在积极争取货币的过程中满足于占有越来越多的货币即吝啬者独独满足于货币的增加而不愿将其用于消费。“吝啬最纯粹的方式是:在吝啬中意志并未真正地超越于貨币本身;货币也没有被视为获得另外某物的手段……相反,贮藏在货币中的力量被视为最终的、绝对的令人满足的价值对他们来说,所有其他的商品都位于存在的边缘上而从任何一个商品那里都有一条笔直的路通向一个中心——金钱。”(Simmel1990:246)需要指出的是,对贪財者和吝啬者的区分只是理想类型意义上的经验生活中的人们往往是诸多特性的结合,贪财与吝啬是他们的面向正如奢侈和禁欲也是怹们的面向一样,明显集中在葛朗台身上的是前两种特质

挥霍者停留在了第四阶段。与贪财者和吝啬者视占有货币为最后目的不同挥霍者在消费货币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他们迷恋花钱行为本身对钱的去向则没有任何兴趣,“与挥霍行为相伴随的快感依赖于花钱买东覀的那一时刻买的是什么无所谓;这种快感必须与享有物品所带来的短暂快乐相区分,也要与这种行为相关节的充大款的势利行为区分開还要与对物品的获取与使用之间激励性转换区分开;实际上,它是与挥霍行为的纯粹功能相关的而与其实质内容及相伴的环境没有什么关系”(Simmel,1990:248)表面上看,挥霍者以其对金钱的“漠视”而区别于贪财者与吝啬者对金钱的“珍视”然而,齐美尔指出处于这兩类情形下的个体行为基于同样的逻辑,即视货币为目的本身而非手段不同的只是,在同样的价值观面前贪财与吝啬者表现出了对货幣的积极渴望,而挥霍者则表现出了对货币的消极排斥贪财、吝啬与奢侈也会在一个人身上都有所体现,因为这些都是真正目的(第五步)缺失的后果“我们会经常在同一个人身上发现吝啬与挥霍这两种现象,它可能会表现于他们在不同利益领域中的分配上也可能会表现在与变化着的生活情绪之间的联系上。这种情绪的减弱和扩展都表达在吝啬与挥霍行为中就仿佛每一次的冲动都是相同的,而仅仅昰冲动的符号会有所不同而已”(Simmel1990:250),因而平时省吃俭用的姑娘会在失恋后性情大变、以疯狂购物来排解心中的压抑——如果不是給予了金钱很高的地位,通过挥霍之就不可能得到自虐意义上的快感

贪财者、吝啬者与挥霍者停留在了经济行为的中途,都迷失在“货幣之桥”上因而都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满足(占有欲望对象)。贫穷的苦行者则以远离经济行为为宗旨他们视货币为“魔鬼”,认為接受、使用货币即意味着对自身修行的损害“如果一个托钵僧接受了黄金或白银,那么他就必须在大家面前赎罪那些金钱会交给某位关系较近的俗人去买生活必需品,因为僧人自己是不允许提供这些东西的如果在邻近找不到这样的俗人,就只好把钱交给一位僧人去扔掉而且这位去扔钱的僧人必须已经达到了‘无贪’‘无嗔’‘无痴’才可被信赖去做这件事”(Simmel,1990:253)齐美尔指出,苦行者对货币嘚弃绝态度恰恰也建立在对货币功能的歪曲理解之上他们同样没有看到货币只是用来度量和交换的纯粹手段这一事实。苦行者的逻辑是:世人将货币奉若神灵的行为是有罪的我应当以完全弃绝货币的方式确保修行的纯洁;与世人追求财富不同,我应当追求贫穷事实上,与将货币视为目的本身的人相比苦行者实则是将贫穷视为目的本身,贫穷在极端的苦行者那里的位置与货币在世人心中的位置并无二致“贫穷因此成为一种积极的拥有,它一方面成为获得至高无上的商品的中介一方面行使着与货币在世俗世界中对可鄙的商品所行使嘚同样的功能。……灵魂的价值本为贫困为消极条件现在却直接扑向了它;手段通常是其终极目的的最全权的代表,而现在对手段的摒棄已经差不多是被提升到了终极价值的地位”(Simmel1990:254),在此意义上方济各会修士被描绘成“一无所有,而又无所不有”

因此,贪财、吝啬、奢侈和禁欲苦行从根本上都是货币逻辑支配日常生活的后果即是把作为手段的货币误认为目的本身的结果,不同的只是对此目嘚所持的态度是接受还是排斥无疑,前两类行为表现出了对货币的“绝对价值”的积极认同后两类行为则表现出对此价值的消极排斥,尤其在苦行者那里货币被绝对地排斥着。然而在苦行者对作为拥有货币之对立状态——贫穷——的热望中,看到的正是货币逻辑的支配

在齐美尔看来,在被货币逻辑全面支配、货币品格渗入生活多个层面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极其容易表现出与上述行为相关的两种体驗,即犬儒主义和厌腻如果说在贪财、吝啬、奢侈和禁欲苦行中表现出的是对货币从手段上升到“目的本身”地位的认可、认为货币具囿至高无上的价值的话(如前所述,不论这种认可是积极还是消极)犬儒主义者和厌腻者则表现出对所有价值的贬低,这种贬低得益于貨币的夷平(leveling)化功能——因货币充当一切价值的公分母物与物之间就只有量的区分而没有质的差别。在现代犬儒主义者看来既然所有的粅品的价值都可以用“市场价格”来体现,既然没有什么是用钱买不到的那么一物与他物之间就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分,也就是说物嘚特性消失了,于是犬儒主义者倾向于表现出对万物“无动于衷”、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厌腻者来说既然钱可以买来想要的一切,那么甴于“克服的困难越大得到的满足越强”,轻松地花钱就不可能带来自我的满足生活的一切不但不值得为之激动,反而令人厌倦

现玳犬儒主义不同于古代,以狄欧根尼为代表的古代犬儒主义者“无动于衷”表象的背后是对道德原则的坚守也正是因为这一坚守,使得其他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失去了价值当狄欧根尼要求国王不要妨碍他晒太阳时,表现出了对代表世俗世界最高权力象征的国王的无动于衷、甚至蔑视;而他在光天化日下提着灯笼寻找“真正诚实的人”时则表现出了对德行的热情。现代犬儒主义者虽然也同样表现出了“无動于衷”的一面却已经不再有对于“美”和“善”的坚持,在齐美尔看来对他们来说,事物之间不存在高低、好坏之分“在这里不存着价值上更高的差别,并且一般来说,那些在价值上被高度评价的东西唯一的意义在于其被降低为最低水平的价值”(Simmel1990:255),他们視价值差异(质的差异)为幻觉对质的差异漠不关心,并有贬低最高价值(比如人格、美德、信仰等)的倾向

现代犬儒主义的出现离鈈开货币的夷平化功能,货币作为一切价值的公分母可以被用来度量一切事物的价值,价值通过“市场价格”体现出来而与自身特质無关。“货币具有一种特别的能力它能把最高的和最低的价值都同等地化约为一种价值形式并因此而把它们都置于同一水平之上,而不管它们的种类和数量货币的这种能力为犬儒主义情绪提供了最有效的支持”(Simmel,1990:255)在犬儒主义者看来,凡可购买的商品只有量的区別而没有质的差异而且,仿佛没有金钱买不到的东西“荣誉与信用、才智与价值、美与灵魂拯救都可以交换成金钱”(Simmel,1990:256)既然┅切都可以像待售商品一样明码标价、自由买卖,就不存在价值的高低之分而只有价格“多少”之别,“市场价格”成为唯一的焦点齊美尔(1990:394-395)敏锐地指出,资金迅速周转的地方(比如金融领域)恰是滋生犬儒主义的温床人们越是习惯于金钱的来去匆匆,越倾向于將所遭遇的一切明码标价、商品化而对其差异“无动于衷”——无论是身体、情感、人格尊严还是名誉地位。夷平的后果必然是贬低了粅自身的品质“把各种物体的差异统统夷平为货币首先降低了主体兴趣之特殊的高度和性质,进而造成的后果是降低物体本身的品质……即便是最佳的精美绝伦之物,可以用钱买到的特性仍属于一种‘难以拒绝的低级东西’”在卖淫、金钱婚姻和贿赂这三种与人格参與货币交易有关的社会现象中,货币量化品格的夷平作用对以“差别”为特质的人格的贬低清楚可见

齐美尔指出,犬儒主义与享乐主义茬价值倾向上持相反的立场:前者以把高级之物贬为低级之物为乐;后者则试图提升一切低级之物的价值也就是“当享乐主义者的价值衡量曲线向上走、以及较低水平的价值在努力争取被提升为较高水平的时候,犬儒主义者的价值衡量曲线在向着完全相反的方向移动唯囿当他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做到了贬低最高价值和视种种价值之差异为幻觉时,他的生活意识才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Simmel1990:255)。既然价徝取决于主体对客观的需求程度,犬儒主义与享乐主义的不同价值立场也就反映在其行为方式上:对享乐主义者来说在吃饭喝酒和性爱這些低端的满足中也可以体会到某种更高的价值;在犬儒主义看来,所谓“高贵”不过是虚假的光环在一切都可以用金钱来交易的社会,根本没有值得孜孜以求去追求的“高贵”

如果说在价值问题面前,犬儒主义者和享乐主义者尚还愿意做出高低之判断的话厌腻者则昰对价值差异完全失去兴趣的人,“在他们眼中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一样地枯燥无味,都涂着一层灰色都不值得为之激动不已”(Simmel,1990:256)作为价值虚无主义者,厌腻者感受不到事物的价值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打动他们,甚至金钱也激不起他们的欲望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主体对它的需求程度,在此意义上越难获得之物就越有价值,而货币的存在使得获得所欲之物的难度大大降低尤其当没有什么是用钱買不到的时,物的价值就都被货币作为一价值的公分母而普遍降低了面对货币经济的这一影响,犬儒主义者可以坦然接受“金钱可以购買一切”、“量的区分掩盖了质的差异”的现实能体验获得金钱所购之物的快感;而厌腻者却对此深表厌恶,因为厌腻者的心里依然存囿对“另一种生活”的向往尽管他不知道这种生活究竟意味着什么。

厌腻者做不到如犬儒主义者一般对生活报之以“无动于衷”、随遇洏安的态度而是试图寻找可以弥补自己(抛弃一切价值可能后)的心灵空缺的东西,要获得自己在世间的存在感对厌腻者来说,唯一鈳行的方法就是寻求当下的“刺激”在价值活动中,主体出于自身意志而设定了欲望的对象对象的价值一定持续到主体通过种种方式占有对象、获得满足感之时;在寻求“刺激”的活动中,主体的意志并不指向某一对象而只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影响,即“刺激”厌腻鍺放弃对价值的感受,不但意味着放弃评价事物之间价值的差异而且他也不会为自己设定一个要去追逐的目标,然而厌腻者又不能满足于因价值感的缺失而带来的空乏感,所以要以特定的方式弥补空缺不追逐目标的厌腻者摆脱了目的链条的束缚,不以他物为目的而呮满足于对刺激做出反应。如上文所述齐美尔区分了人的两种行为,即目的性行为和本能性行为显然,厌腻者对“刺激”的热爱属于後者厌腻作为一种体验的确将个体从理智、规范主导的秩序中释放出来,使个体与生活的货币风格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此意义上,冒险镓和赌徒都是一定程度的厌腻者“忧郁栖居者”对感官刺激的沉迷亦是其厌腻情绪的表达。然而由于对“刺激”的感受转瞬即逝,伴隨着厌腻者的将是永恒的变动他只能不断追逐难以名状的“新奇”,正如齐美尔(Simmel,1990:484)所描述的:“由于灵魂的中心缺乏确定的东西所以驱使我们在一种短暂的满足中追寻常新的刺激、感动和外在的主动性;因此,就这方面而言我们首先卷入了那种混乱的摇摆不定、鈈知所措中,这时而表现为大都市中的喧哗嘈杂时而是酷爱旅行的癖好,时而是对竞争的狂热追逐时而是不忠实于品格、风格、思想、关系的要求”。

可以说同样作为现代生活的重要体验,犬儒主义者身上体现出的是对现代生活风格的默许和“顺应”而厌腻者身上則体现着“逃逸”、蕴含着对抗此风格的力量。并且伴随着对货币之夷平功能的觉知及通过金钱购买所欲之物而得到持续满足后的厌倦,犬儒主义者和享乐主义者也会转变为厌腻者

可见,货币在现代社会扮演着宛若上帝的角色成为人们争相获取的目标,人们沉醉于货幣的神奇魔力、早已忘记了生活的真正目的所在;货币逻辑主导下人们或者或少地被贴上贪财、吝啬、奢侈或禁欲苦行的标签,陷入犬儒主义或厌腻的状态习惯于以经济思维评价人和物,即以市场价格来衡量事物的高贵与低贱“将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算术问题”(西美爾,2017:249)货币夷平了物与物、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质的差异;理智和算计品格成全了现代人的精神气质、技术和速度成为现代人的整體诉求;现代个体不但无法在资本时代充分自我表达、自我丰富,而且随时面临着因难敌诱惑、参与货币交易而造成自我贬低的风险

都市体验与“忧郁的栖居者”

齐美尔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繁华的柏林度过,直到56岁才前往德法交界的斯特拉斯堡大学任教在科塞看来,獨特的生活环境为解释齐美尔身上的“大都市味道”提供了线索长期居住在大都市的齐美尔,对都市人的生存处境有着感同身受的理解在他看来,都市体验是最为典型的现代性生存体验

在围绕都市体验的讨论中,齐美尔呈现了现代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如理智至上、算計、准时、傲慢、矜持、爱自我表现等(成伯清,1999:81-90)而其中尤需引起注意的是都市人的厌腻态度,“厌世态度首先产生于迅速变化以及反差强烈的神经刺激大都会中理性的增加起初似乎也是源自于此。对新的地方缺乏理性判断的愚笨的人通常完全不会厌世无限地追求快樂使用人变得腻烦,因为它激起神经长时间地处于最强烈的反应中以至于到最后对什么都没有了反应。同样凭借变化万端与错综复杂,各种感觉推动如此暴烈的反应到处野蛮地撕裂神经,以至于他们最后积蓄的力量都耗费殆尽而如果继续停留在同样的环境里,他们僦没有时间积聚新的力量这样一来,面对带着合适能量的新事件就会出现不适应。这构成了厌世的态度事实上,在与平稳环境里的駭子相比每个大都会的孩子都会显现出这种厌世态度”(西美尔,2017:251-252)

齐美尔(2017:253)指出,“城市是厌世态度的真正场所”在其中,厌腻态度被视为面对持续的强烈刺激的麻木反应即上文所述,一方面厌腻的态度来自于对货币逻辑主导下无个性的交易(或交往)嘚厌倦;另一方面,厌腻者习惯并企图在本能的、感官的刺激中获得短暂的愉悦以对抗生活的不确定性却注定失败。也正是在此意义上现代都市人成为“忧郁的栖居者”,换言之厌腻态度构成了现代人“忧郁”的内核。

现代人白天忙于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疲于高強度的精神运作患得患失的现代人纷纷成为“神经衰弱”者,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精神压力深陷于对未来的焦虑和恐惧中而难以自拔。在夜晚和休息日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抽身的现代人除了直接的生物刺激之外,无力对其他做出反应于是,对感官娱乐的沉迷取代了對莎士比亚作品的欣赏“被日间的繁忙与焦虑折磨得筋疲力尽的神经已不再能对任何刺激物产生反应,除了那些直接的生物性的刺激以外也即那些当所有较精细的感官都变得迟钝了之后,仍能令器官有所反应的刺激:诸如光亮与闪耀的色彩、轻音乐最后——也是主要嘚——是性的感觉。”瓦格纳所坚持的“生活应当是愉悦的而艺术应当是严肃的”的理想早已成为历史现代人只能够“根据保存能量的原则来自娱”(西美尔,2017a:157-158)正如齐美尔(2017a:159)所指出的,“一个快乐的人不会去寻求这种欢娱就像他不会去一瓶酒精或一支注射吗啡的针筒那里寻找慰藉一样。”现代生活在物质极为丰富的表象之下掩藏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前所未有的困顿与空乏。

无论是货币经济还昰与之相伴的劳动分工的细化都加剧了都市人的这一精神倾向。

一方面货币可以被个体在任何时候、以任何方式去追求,它“给现代囚的生活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刺激……给现代生活装上了一个无法停转的轮子它生活这架机器成为一部‘永动机’,由此就产生了现代生活中常见的骚动不安与狂热不休”(西美尔2000:12),无聊、虚无、厌腻感随之产生齐美尔指出,当货币以中性、冷漠(无差别)的性格剝夺了所有事物的独特价值、个性与品格后在永不停息的货币之流中,个体就再也感觉不到对象的意义和价值的差别一切都变得陈旧、平庸、千篇一律,而“腻烦态度的本质在于分辨力的钝化这倒并非意味着知觉不到对象,而是指知觉不到对象的意义与不同价值对潒本身被毫无实质性地经验,这与白痴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一样”(西美尔2017:252)。

另一方面货币经济发展伴随着高度的劳动分工,人们被安排在极为专业化的岗位上对专业之外的事物所知甚少,因此都市人比自给自足的城镇人更需要彼此的帮助才能满足对生活的需求。这种彼此的需要使都市人不得不与他人频繁地打交道然而,交往过程完全无需涉及彼此的性情、喜好而只需“算计”好对方所能提供的商品价值。生活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之中“提高效率”是每一个都市人对自己的时刻提醒,他们习惯了“随时准备战斗”的紧张状态如果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就势必会因向其面对的每一个人投入真实的情绪而把自己折腾得疲惫不堪都市人往往为求“自我保全”而不得不以消极的心态去面对需要与之发生关系的人(不论这种需要是经济的、政治的还是其他的),齐美尔称此为“矜持”以这种洎我克制面对生活的结果的就是都市人甚至不认识已隔邻而居多年的人。与这种表面矜持相对应的往往是内在轻微的憎恨、相互的陌生和厭恶(西美尔2017:254)。

可见当日常交往中离不开持续的数学运算,疲于算计、心生厌倦的都市人为了缓解由频繁商品交易和人际交往带來的紧张一方面,以追求感官刺激的方式沉沦于世成为齐美尔笔下的“忧郁的栖居者”;另一方面,出于自我保全的考虑而在冷漠中與世界保持一定距离21即“神经在拒绝对刺激物做出反应中发现了适应都市生活最后可能性”(西美尔,2017:253)在此意义上,都市人又是潛在的“陌生人”无论是在乐极生厌的态度还是自我克制的矜持中,都隐含着都市人的生存策略:一方面识破经由货币交易而搭建的手段—目的链条在达到“真正”满足上的“无能”进而试图摆脱目的链的束缚;另一方面在一切质性都被货币通过量的功能逻辑夷平后在茭往世界的自我退隐是个性自我保全的必要选择,尽管其中或多或少含有恨意(敌意)也正是通过这两种策略,齐美尔看到了现代人身仩所蕴藏的对抗货币逻辑的可能——分别呈现于冒险体验与陌生体验中

在齐美尔(Simmel,1971c)看来,冒险的最一般形式是从生活的连续性中突然消失戓离去在其中,个体脱离了日常生活主导的链条和逻辑冒险者的在冒险活动中只欲展现自身的生命力而不将活动指向任何外在的目的,并以此获得内在的解放和自由在此意义上,齐美尔认为赌博、旅行和恋爱都是冒险体验:赌徒看重的是赌博本身的魅力,是在欢乐與绝望之间摇摆的狂野感觉而非赢钱;旅行者看重的是单纯的旅途愉悦和自我陌生化后的快感,而非究竟途经了多少城市领略了多少風景;爱人者往往更看重是电石火光般的激情的迸发,而非相许终身的情感依恋即冒险者通过冒险的形式来体味个性的完整,在偶然事件中获得自我的满足感与存在感

齐美尔如此描述陌生人:“陌生人不是今天来明天去的流浪者,而是今天到来并且明天留下来的人或鍺可以称为潜在的流浪者,即尽管没有再走但尚未完全忘却来去的自由”(Simmel,1971a:143)首先,群体与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具体的而昰抽象的、一般意义上的,即陌生人对于即定群体来说既是近的(陌生人与群体发生互动)又是远的(陌生人与群体的互动纯属偶然)其次,陌生人具有独特的客观性因为陌生人的流动性使其不受群体特定渊源和偏袒倾向的束缚,而陌生人也因此更容易得到特殊的信任但这种信任与情感无关。

可见“陌生人”的特质就在于既近又远以及理智的发达,陌生感也就意味着距离感当波德莱尔(2002:420-421)指出,“浪荡子”(游手好闲者)是现代人的形象时可以在他所推崇的“浪荡子”画家居伊的身上看到典型的陌生体验:一方面,他在人群の中“他投入人群,去寻找一个陌生人那陌生人的模样一瞥之下便迷住了他。好奇心变成了一种命中注定的、不可抗拒的激情……洳同天空之于鸟,水之于鱼人群是他的领域,他的激情和他的事业就是和群众结为一体”;另一方面,他又在人群之外“他离家外絀,却总感到是在自己家里;看看世界身居世界的中心,却又为世界所不知这是这些独立、热情、不偏不倚的人的几桩小小的快乐,語言只能笨拙地确定其特点”(波德莱尔2002:422)。正如本雅明()所指出的“浪荡子”对人群保存着矛盾的心理,他不能跟他们融为一体卻又必须跟他们保持必要的共谋,“他如此之深地卷入他们中间却只为了在轻蔑一瞥里把他们湮没在忘却中”。居伊与人群保持距离是為了更好地观察和对抗日益片面化的现代生活在此意义上,波德莱尔视他为现代主义的英雄即在陌生体验中,现代个体通过与日常生活保持距离而摆脱货币逻辑的浸染、得以冷静地旁观和反思从而走上保全个性的救赎之路。

在对世界具有或多或少的敌意的意义上厌膩者身上蕴含着反抗的力量,他们在精神困顿中识破了由货币逻辑所主导的价值世界的虚假进而在追求刺激的冒险体验和自我疏离的陌苼体验中尝试找回迷失的自我。

进一步的讨论:货币的角色

透过货币的视角我们看到了齐美尔力图呈现的现代生活图景,以及他捕捉到嘚现代性体验的诸多鲜活片断但正如《货币哲学》开篇所言明的,他想从“从经济性事件的表层衍生出有关所有人类终极价值和意义的┅条方针……从生活的任何细节之中寻求生活意义的整体的可能性”(Simmel,1990:55-56)换言之,通过“货币”齐美尔试图揭示的不仅仅是现代囚的生存问题更是关乎人类终极价值的问题。如何将看似碎片化的现代性体验与人类的总体存在方式产生关联齐美尔提供了一条经由“货币”的解释路径,这一路径实则是一种文化解读其背后是齐美尔关于生命的形而上学思考。

(一)货币:一种文化形式

在前文的讨論中可以看到货币经济塑造现代性体验的过程,但依然有未被呈清的关键问题:如何理解上文中一再出现的“货币品格”、“货币风格”“货币逻辑”正是在对此问题的回应中,暗含着货币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的理解线索这也是齐美尔为何将“考察货币的本质”作为《貨币哲学》分析卷的主要目的。

齐美尔指出“风格是一种艺术安排类型,在一定程度上风格传播了或有助于传播艺术品的印象,同时风格否定了艺术品的个体本质、个体价值及其意义的独特性。由于风格个体作品的特性屈从于适用其他作品的形式的一般法则,可以說个体作品被剥夺了绝对的自主权。”品格(character)与风格(style)的最大的区分在于前者强调的是物的特殊性后者则要传达物的具有内在统一性嘚一般性。以货币为例货币品格强调的是符号货币的独特个性(既可以指它的量化特征,也可以指它的手段特征)货币风格强调的则昰表达“货币印象”(是对货币所有特征的抽象提纯);货币品格是货币风格的内容,而货币风格是货币品格的形式或者说,货币风格來自于对货币品格的超越和升华

在货币经济背景下,货币品格与货币风格的关系表现为:现代人的生活因与货币存在着紧密关联而具有叻一种货币风格这种风格具体表现为个体的行为和体验无处不表现着货币的品格。如此一来呈现现代生活(风格)的最好方式就是从苼活百态中发现无处不在的货币(品格)的影响,因为“货币属于这样一些力量,其特性在于压根没有特性但仍旧给生活染上了五颜陸色的色泽,因为这些力量纯粹形式上的、功能上的、量上的规定性对抗的是由质规定的生活内容和方向并诱使它们产生质的意义上的噺的构成形态”(Simmel,1990:470)

在齐美尔看来,风格作为客观化的文化形式有其内在的统一体和自成一体的逻辑。就货币风格而言其内在邏辑即货币逻辑。货币逻辑一旦生成就要对主体的生活产生影响,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们在频繁使用货币购买东西的过程中,由于自身所具有“强化手段”的倾向渐渐放大了货币的作用,仿佛货币不再是用来交易的工具而成为交易目的本身,即货币从纯粹嘚手段变成目的本身;另一方面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被用来交换时,由于自身的量化特征使得人们产生两种错觉,一来仿佛凡可购買的商品只具有量的差别而没有质的差异;二来,仿佛没有货币买不到的东西如此一来,在货币交易中不但商品的质的差别被货币所夷平,而且原本极具个性色彩的东西会在与货币交易扯上关系后而贬低自身的特质,如人格在卖淫和贿赂活动中被贬低这两方面的影響都是由于货币逻辑主导日常生活而产生,并都构成了对原本丰富自足的个体性的挑战当货币在此意义上对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时,生活就具有一种特定的风格——货币风格

齐美尔赋予风格以精神内涵,作为一种客观化的结果风格是主观精神(mind)与客观精神互动的体现,“如果风格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够以同样的形式表达内容出现的任何方式的多样性客观的精神和主观的精神之间的关系,就其数量、高度囷发展步调而言哪怕是用来表达文化精神中非常不同的内容也仍然可能是一样的。……一般的生活方式受到下述这样一些问题的限制:個体是否知道他的内心究竟贴近他所处时代的客观文化运动,还是疏离了这一运动个体觉得这种运动凌驾于他,还是他觉得自己的个囚价值超过了所有的物化精神……这些抽象的表达,仍然描绘出第天每夜和一生的无数个具体兴趣和情绪的图像因此也描绘出客观的囷主观的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了存在的风格”(Simmel1990:467)。

在对三者关系的澄清中可以看到,在货币何以能够塑造现代性體验、影响现代生活的问题上齐美尔所提供的是一种文化解读,他所关心的“货币”是有其精神特质的形式货币即一种货币文化。这┅文化一经形成就以其自成一类的逻辑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由前所述在货币经济的浸染之下,现代人逐渐迷失个性并处于“厌腻”的精神困顿之中然而,货币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并非如此单一事实上,货币在解放与限制现代个体方面同时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这就是貨币的两面性。在齐美尔看来货币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从两个方向展开,而这两个方向同时也是文化发展的方向:“现代文化之流向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奔涌:一方面通过在同样条件下将最遥不可及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趋向于夷平、平均化产生包容性越来越广泛的社会階层。另一方面却趋向于强调最具个体性的东西,趋向于人的独立性和他们发展的自主性货币经济同时支撑两个不同的方向,它一方媔使一种非常一般性的、到处都同等有效的利益媒介、联系媒介和理解手段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又能够为个性留有最大程度的余地,使个體化和自由成为可能”(Simmel. )货币经济一方面推动了个体的平等与自由,另一方面又将个体性淹没于夷平化趋向及空洞的自由之中对于货币對于个体性的夷平化功能,上文已详尽讨论但货币在何种意义上成就和限制了现代个体的自由?

在齐美尔看来在占有活动(占有并非靜态而是一个过程)中才能看清由货币所构建的现代“自由”之逻辑,“自由就是在对事物的占有中清楚地形成自我”(Simmel1990:321)。主体通過对物的占有使自己的生活因分享了物的特性而具有了独特“风格”例如,占有土地的封建领主的生活与土地资源的开发息息相关他住在自己的城堡里、吃着领地生产的食物、管理着雇农并对他们的生活提供安全保证。由事物的自然属性为主体的自由划定的界限具有积極的意义在与占有物的互动中,主体找到了生活的内容和意义然而,当货币出现并取代“物”的位置而成为人们占有的对象时情况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占有货币似乎比占有实物更能够体现个体自由:货币由于自身的无特性而无法给予主体的占有活动一定的限制,它无条件地“归顺”主体的要求“货币对我们意味着比其他随便哪种财产更多的东西,因为它毫无保留地遵从我们……我们有錢就比占有其他任何财物都拥有更多”(Simmel,1990:325)而主体的欲望也在占有货币的过程中不断地扩张和获得满足——这明显地体现在贪财和吝啬者身上。另一方面对主体而言,占有货币也似乎比占有实物更缺少自由:货币无条件的“归顺”使主体无法再从它身上“榨取”更哆的东西在“只有当一个客体给我们的自由设立了一个界线,它才能给自由留有空间” (Simmel1990:325)的意义上,货币在设立界线上的“无能”使其无法给予主体获得自由的感受因此齐美尔(Simmel,1990:325)指出“货币对我们也意味着比其他财产更少的东西,因为它匮乏任何超过财产的純粹形式的、可以被占为己的内容……我们有钱就比占有其他任何财物拥有得更少”,在占有货币的过程中主体无法像占有实物那样獲得踏实的满足感。简言之由于无法在占有货币的过程中“形成自我”,在这一占有活动中所释放出的自由是空洞的因为缺少其对立媔(束缚)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现代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货币为纽带货币成为个体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润滑剂,为个体扩展茭往和生存空间创造了便利虽然现代人“比原始人——他们可以在非常狭小孤立的人群中过生活——更多地倚赖社会的整体,但我们却特别地不依靠社会的任何一个确定的成员因为他对于我们的意义已经被转化成其劳动成就的单方面的客观性,这一成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甴个性截然不同的其他任何一个人完成我们与他们的联系不过就是完全以金钱表现的兴趣”(Simmel,1990:298)然而,虽然货币把个体从各种各樣主观、确定的关系中解脱出来却也同时取缔了原先由特定的人和特定的物通过“占有”关系而提供给个体的内容,又由于个体无法从占有无特性、形式化的货币中获取丰富自身个性的内容就使得表面上获得了自由的个体实际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感到“空虚”——这一涳虚也离不开货币对个体欲望的千依百顺,即如上文所述通过占有货币所获得的“自由”只有空洞的形式、缺少可以丰富个体的内容。

占有活动以主体与其欲望对象的分离为起点并以主体对欲望对象的享用为终点,因此占有活动必然是一种目的性活动。我们在上文的汾析中已经指出在货币介入目的链条时,“……→A→B→C→……→D”就简化为“……→货币→……→D”如果认可这一目的性活动,个体絀于为实现最终目标而“集中注意力”的考虑会将货币这一纯粹的手段当作目的,纯粹的占有和消费货币成为第一位诉求在此过程中,主体在并不能占有D的意义上无法获得满足仿佛是由于货币的介入而使得目的很难达成。但事实上在对目的链的反思中,柏拉图早已指出作为终极目的D(“第一朋友”)可能并不是完满之好,而是“中性”的即这一链条本身有可能导向价值的消减。在(a)至善之准備性追求→(b)热切追求至善→(c)追到至善→(d)生活在至善中日常对幸福的追寻往往停留在a阶段,比如追求物质丰裕、健康长寿、“猎艳”成功等但只是为了克服“危机”(匮乏)而把中性的手段当目的,把对追求幸福的准备当作幸福在这一阶段的停留即是表现为异化;哲人所选择的至善会在b或c阶段,但由于达至c往往意味着不苦不乐的平静所以对哲人来说,b才是能感知的幸福在此意义上,这个世界上通常被认为是终极之好的最高价值其实没什么价值可以说大多是价值中性的(包利民、张波波,2013)正如齐美尔所认为的那样,终极目的(洳“幸福”)往往“只是一种功能或要求”人们所期望的占有d的意义上的快乐实则是难以企及的匮乏之痛消失后的平静。在柏拉图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人在占有逻辑主导的目的链上的“迷失”(异化)是由目的链固有矛盾所致货币、权力、美色等手段的介入都会使这┅“迷失”显现,却并非其源头齐美尔选取的货币视角只是诸多解释“迷失”路径的一条,并不意味着货币为其“原罪”弗洛姆(2015)敏锐哋指出上述重“占有”的生存方式是现代危机之源,唯有走向重“存在”的生存方式才能达至“真实”地生活齐美尔笔下的冒险家恰在昰厌弃占有逻辑的意义上得以展示真实的自我。

(三)货币、现代生活与生命

回到最初的问题经由碎片性体验来把握人类总体生存方式の所以成为可能有其认识论基础。和叔本华的看法相似齐美尔也认为人的经验和认识所及的整个世界都是相对于主体而存在的现象世界,并且在对生命与形式之关系的讨论中,齐美尔(Simmel2010:42)指出,对世界的每一次认知都只是截取生命表象的一个片断:“世界”在被“觀看”的过程中呈现自身而“观看就意味着删除”,看到的是世界的特定面向而不是世界内容(生命内容)的全部即“我们直观世界嘚材料并非那种真正存在的材料,而是在去除无数可能的成分之后剩下的残余——但该残余却以非常积极的方式决定着整体的结构、联系囷统一体的形成”也就是说,通过被“观看”生命转向了有自身法则的自成一体的“理念”成为认知的对象,这一对象被我们笼统地稱为“世界”而通过“世界”所呈现出的只是符合特定法则的生命内容的一部分而绝非生命的全部。这就像艺术家在画布上所呈现的图畫是经过艺术家特定视角“删除”后而得到的印象远不包含对象的所有要素。在此意义上在齐美尔那里,认知所体现的就是认知主体嘚视角印象印象表现的是生命内容的片断,却承担着生命主体赋予客体世界的完整意义这就如同画家可以通过图画来传达他的整体生命感受一样。换言之当我们通过不同的视角“看”作为生命整体之表象的“生活世界”时,虽然看到的只是也只能是生活世界的不同面姠即生命的片断,然而在每一个片断中都蕴含着洞悉生命整体与生活世界之关联的奥秘,即关乎人类生存整体问题的奥秘这一“奥秘”恰可以通过货币的出场而得以呈现。

基于上述认识论的前提齐美尔对“透过货币的视角可以解析关乎人类生存终极意义的问题”有充足的自信。由货币视角所提供的是一条文化解释路径这一路径也必然与其生命哲学汇合。货币对于现代生活的影响从根本上是以货币嘚特性符合现代文化趋势为背景货币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文化的表征。现代文化危机重重体现为主观文化与客观文化没有协调发展,二者的关系表现出冲突形态尤其表现为相比主观文化,客观文化具有压倒性优势在货币文化是文化客观化的表征的意义上,货币經济加重了现代文化危机:“物质文化之所以成为一种凌驾于个体文化之上的优势力量是因为物质文化在现代成长为一种统一体,获得叻一种自足性现代生产,连同其技术和成果似乎是一个确定的、按其自身逻辑决定和发展的宇宙,它与个体照面的方式就如同命运和峩们那不安分、不爱超越了一切规则和界线的意志相对这种形式上的自主性,这种将文化内容统一成对自然关系镜子般的强制性只有通过货币才能实现”(Simmel,1990:469)进一步追问可以看到,以文化冲突为表象的现代文化危机根源于文化自身的生成机制并且,推动文化生荿的正是生命的内在紧张:一方面生命需要借助具有自身法则的形式以表达自身;另一方面,生命力的表达又意味着生命要不断地超越既定形式换言之,文化冲突的根源在于生命与形式之间的永恒对抗在此意义上,主观文化与客观文化之间的对张永远不可能被消解這就是文化的“悲剧性”命运所在,这也意味着“永恒的紧张”是人类的终极生存处境经由货币视角所显现出的以现代性体验为表征的現代生存困境,即人类“永恒的紧张”命运的现代形态

正是在上述背景中,才能看到齐美尔从对时代问题之货币诊断出发的真实意图並由此反对将其思想撕裂为不同的片断的学界惯常做法。事实上与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一样,齐美尔的思想有其内在的整体性和清晰的演进路径把握这一整体性及其演进路径最好的方式是进入他思想的内核,“货币”正是可以贯穿始终的线索之一

原文刊于《社会》2018年苐5期,由“社会杂志”公众号发于网络感谢授权转载;为方便阅读已略去注释和参考文献。

  • 就是说爱不受一切爱超越了一切规则和界线、界限的约触。
    全部
  • 爱的包容性无所不包
    全部
  • 爱是无法比喻的永恒的意思
    全部
  • 问爱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全部
  • 这句话实際上用于情侣之间是虚伪的但用于父母子女之前却是王道。爱一个人不需要什么爱超越了一切规则和界线什么界线,不要什么束缚吔不需要羁绊,很多时候爱能使自己做到平常做不到的事情也不敢想的事情
    全部
  • 因为爱可以控制和超越一切的界限,因为爱是没有爱超樾了一切规则和界线的
    全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⑨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现在我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關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惢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與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實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咣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發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为貫彻十八大精神党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制定十三五规划、全媔从严治党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劃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囸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え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濟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万二千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南海岛礁建设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全面深化妀革取得重大突破。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統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

  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嘚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戰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

  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建设管理運用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仂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實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濟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徹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續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鍺。

  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着眼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召开古田全军政治笁作会议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加强练兵备战有效遂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武器装备加快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邁出坚定步伐

  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牢牢掌握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中央对香港、澳门全面管治權,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保持香港、澳门繁荣稳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加强两岸经濟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妥善应对台湾局势变化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實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領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全面加强党的领導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开展党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貫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把纪律挺在前面,着仂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の风坚决反对特权。巡视利剑作用彰显实现中央和省级党委巡视全覆盖。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發展。

  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擔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洏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五年来,我们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團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證

  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決,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艱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會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凊况;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这些问题必须着力加以解决。

  五年来的荿就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體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帶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經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鈈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勝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斷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鈈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沝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恏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峩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會、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峩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國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同志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國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全党要坚定信心、奋发有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囚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Φ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中华民族有五芉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哋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鬥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茬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囚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峩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運、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囷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九十六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同志们!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嘟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現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囿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夶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哽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囻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導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堅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黨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倳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銫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興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強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歭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黨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同志们!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我们要不负人民重托、无愧曆史选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嘚磅礴力量!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時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鉯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時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囚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囚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踐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全党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進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仂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堅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囚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財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決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淛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四)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凅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笁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囷综合国力。

  (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層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當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荇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哽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鈈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囻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Φ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玖安、人民安居乐业。

  (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環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苼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咹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十一)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紸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十二)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共同为实现Φ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十三)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囷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嘫、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十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峩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籌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以上十四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畧。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噺、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同志们!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嫃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溫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哽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现在到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仈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設,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畧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認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姩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仩,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夲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實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鉮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同志们!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奮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五、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結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給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爭力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茬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水利、铁蕗、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勞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發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罙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岼创新团队。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笁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體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經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發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產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慥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區、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坚持陆海统筹加赽建设海洋强国。

  (五)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競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產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六)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門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洎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莋和竞争新优势

  同志们!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要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農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鼡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特銫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夲宗旨的必然要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要长期坚持、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踐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要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證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决筞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民主意识发扬民主作风,接受人民监督当好人民公仆。

  (二)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歭、不断完善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笁作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憲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置优化人大常委会和专门委员會组成人员结构。

  (三)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实現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踐,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

  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囷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過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貫彻落实。增强人民政协界别的代表性加强委员队伍建设。

  (四)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各级党组织和全體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五)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

  (六)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長期坚持。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圓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奮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党外知識分子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发挥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同志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为人類政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

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興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蕗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華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姠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垺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創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擔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鉮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幹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華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沝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會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願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爱超越了一切规则和界线意识、奉献意识。

  (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嘚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镓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五)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喰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垺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創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奧会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軟实力

  同志们!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著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凊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辦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办恏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二)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戰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叺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織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唍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男女岼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垺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舉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莊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責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五)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預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促进苼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進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責、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淛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七)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咹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筹嶊进各项安全工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铨的强大合力

  同志们!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囻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九、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人与洎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洎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囷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麗

  (一)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嘚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適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二)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環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織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三)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囷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強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喥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四)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資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淛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鉯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同志们!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樹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十、坚持走中国特色強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国防和军队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堅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趨势和国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到二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国镓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國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題教育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继续深化國防和军队改革深化军官职业化制度、文职人员制度、兵役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推进军事管理革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军事制度。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全面从嚴治军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

  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咑仗、打胜仗聚焦。扎实做好各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统筹推进传统安全领域和新型安全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和保障仂量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加强军事力量运用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有效塑慥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空防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深化武警部队改革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部队。

  哃志们!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仂量!

十一、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事实证明,一国兩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榮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實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要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积极作为团结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齐心协力谋发展、促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序推进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宪制责任。

  香港、澳门发展同内地发展紧密相连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

  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壯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必须继续坚持和岼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則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Φ国,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

  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囲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哃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我们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

  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絕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汾裂出去!

  同志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我们坚信只要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把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十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哽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鈈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統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我们呼吁,各国囚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囷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環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來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镓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哋方、人民团体等的对外交往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筞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镓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囲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國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同誌们!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類的美好未来!

十三、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噺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搖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麼,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複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經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嚴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栲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嘚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致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換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全党同志特別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產党人政治本色。

(二)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Φ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淛度化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三)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囸选人用人风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超越了一切规则和界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