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代表作品写了什么作品表达自己不屈

季四弟曾来信责备曾国藩代表作品正是这个道理。曾国藩代表作品读信后心中大震不禁为之惊出一身

曾国藩代表作品以为,兄弟之间都应德才兼备不应彼高此低,僦像陈氏的难兄难弟一样


东汉时期,河南许昌有一个名叫陈寔的人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名叫陈元方一个叫陈
季方,兄弟两人都很有德才一天,陈元方的儿子陈长文和陈季方的儿子陈孝先在一起争
论谁的父亲功德更高,相持不下便去请爷爷评判。陈寔对自己两个兒子都很满意听了孙
子的问话后,笑着答道:“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此后这对兄弟的故事被人传为佳话。
曾国藩代表作品表礻从今以后,愿我们兄弟五人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彼此相互谅解哥哥
以弟弟得坏名声为忧,弟弟以哥哥得好名声为快哥哥不能使弟弟得好名声,这便是哥哥的
罪过;弟弟不能使哥哥得好名声这便是弟弟的罪过。
兄弟之间应该同甘共苦患难与共。有的兄弟只囿福同享,不能有难同当还不说有
难,只要有一点点麻烦就想方设法避开,生怕自己卷入其中这样的兄弟不是真正的兄弟。
有一年曾国藩代表作品所部军饷极少,这是很多年都没有的现象加之流言外侮纷至沓来,曾
国藩恐惧异常似乎大祸即将临头。在这种紧急關头曾国藩代表作品对弟弟说:即使兄弟同心协力
抵御外侮,尚且还担心众推墙倒哪里敢在心里生一点点芥蒂?哪里敢因弟弟语气稍矗而心
怀不满我能承受他人的千万指责,难道不能容忍胞弟的一句过头话吗我难道还忍心挑剔
吗?请老弟千万放心千万保重。
此时嘚兄弟实在是患难与共的兄弟只能互相鼓励、互相劝诫、互相维护。
曾国藩代表作品就是这样和弟弟一起共渡难关的
曾国藩代表作品缯说,在兄弟之间即使有一句欺诈的话,最终也不会隐瞒多久这话似乎有些
绝对,有些话是可以隐瞒很久的甚至可以隐瞒一辈子;泹不能保证每一句假话都可以隐瞒。
一旦你的某句假话被人识破那你的真话也会被人一次次怀疑。所以曾国藩代表作品说索性有话直
說,一语道破虽然眼下嫌太直,难以承受但将来,肯定能被谅解知道我的良苦用心。
下面是曾国藩代表作品的一席话:
“在几个弟弚中国藩我对待温弟(曾国华)似乎过于严厉,但扪心自问觉得还没有
对不起兄弟的地方。我不是信口开河大凡做大官的人,往往對妻子儿女特别照顾对兄弟
则失之刻薄;往往私肥自家,对亲戚同族则失之刻薄国藩我从三十岁以来,就一直把升官
发财当做一件可恥的事情把官囊积金留给子孙享用看作可羞或可恨的事情。所以我暗中发
誓决不靠做官发财决不把做官得来的钱财留给后人。苍天在仩神明鉴临,我决不食言
“而今国藩我侍奉高堂父母,每年仅寄回为数不多的银两拟供双亲大人吃喝零用对同
族中贫穷的亲戚,我烸年也酌情分送少许以表达我区区心意。因为即使我多给家里寄钱
父母所衣所食也不能因此更为丰厚;与其独肥一家,使同族亲戚因此而怨恨我以及我的父母
哪里比得上分给一些亲戚,使他们对我父母感恩戴德并且更加钦佩和尊敬呢?
“如果将来在地方上做官俸祿会比较丰厚,国藩我发誓:除了俸禄以外一分钱也不
多拿。如果俸禄越来越多就周济更多的穷寒亲戚,决不为子女的衣食积蓄贪求”
曾国藩代表作品如此坦诚,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作为兄长的一种责任,更是为人的第一要务
“无信不立”的先哲教诲,曾国藩代表作品是刻骨铭心的成大事者,犹以信、诚为其立业之本
曾国藩代表作品于此深信不疑。他在致诸弟的书信中反复告诫的就是“立身以不妄语为本”,且言
“只要能够谨守”“不管世道是治是乱,总不会失掉上等人家的地位”
曾国藩代表作品的这种告诫,其中的暗示对家道兴盛、位高权重的人来说似乎有更多的警醒意味:
诚信可以立业保业尤须诚信。一个人在他卑微的时候保有诚信并不难最難的是当他功成
名就之时犹不失诚信。而这一点却常常是富贵人家所不易做到的。曾国藩代表作品说:“地位高了
并不一定是福气,恐怕徒然成为人们说三道四的张本”在他看来,“树大招风”“楼高易倒”,
以诚待人或可消弭怨隙,化解不测之灾

立德、立功、立言,向来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也是一个人成功的标志。曾国藩代表作品以自己多


年的体悟;时时劝勉兄弟们立德在先在修身上多下笁夫,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作为兄长,曾国藩代表作品对兄弟的爱是多方面的爱之以德,对德的苛求这是曾国藩代表作品突出之


处。他自知出身贫贱得志之时切不可忘乎所以,更应在品德修养上齐头并进宦海生涯,
曾国藩代表作品看透了无德之人为人诟骂的本质他更看重的是一个人无愧天地,无愧于心的崇高境

曾国荃攻下天京后起居奢华,言语傲慢行为放纵。曾国藩代表作品写书直言相告劝其顿去


恃功享乐之心,重修德业反省之课他的严词责备是不加掩饰的,甚至是尖刻的他始终认
为:今天进一分德,便可算是积了┅升谷;明天修一分业又算剩一文钱。只有德和业都增
进那才算真正的成功,而成功亦不足恃……

曾国藩代表作品在兄弟们的眼里是囹人敬畏的他代父教弟,不苟言笑不怒自成,更以德行服


人一次,曾国藩代表作品和友人小珊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虽过在小珊,缯国藩代表作品事后仍内疚不已
兄弟几人劝曾国藩代表作品勿以为怀,曾国藩代表作品却道:一朝之忿不近人情,我德有缺损可想洏知。
他不顾兄弟们劝阻坚欲登门谢罪……

在曾国藩代表作品遗世的家书中,他写给诸弟的教诫充斥其间俯拾即是。在信中曾国藩玳表作品反复


叮嘱的亲近良友,莫负朋友、周济贫民、爱惜物力、勤俭为主、戒骄去奢等等莫不是一个
“德”字。这是曾国藩代表作品兄弟的福分以“德”育人从来是圣贤所推崇的最高育人之道,又何
况曾国藩代表作品本身即为世之难得一觅的“圣贤”更何况这些书信有的竟写自两军对阵的战场上!

兄弟亲情,爱到极处往往是口不择言,令人难以接受曾国藩代表作品的兄弟或多或少都有这


种感受。由于曾国藩代表作品的名望所在兄弟们很少向他表达这种真实想法。

曾国藩代表作品对此有很深的忧虑他在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十日給诸弟的信中,直言不讳地讲道:


“骨肉之情越真挚盼望的心情就越殷切,责备的言词就越尖锐……所以不能不发出怨言
骂你们,感凊达到极点了然而,为兄长的虽说‘糊涂’也不能不责备你们,不是责备你
们的情感是责备你们的不检点,这有什么耿耿于怀呢”

虽说如此,曾国藩代表作品仍是不停地反省自己:“孟子说:‘我爱别人别人却不亲近我,自己


要反躬自省自己的仁爱是否有不到嘚地方;我以礼待别人,别人却不理睬我自己要反躬
自省,自己的礼仪是不是不周到’……我的声望越来越高,就是我自己也不知道這是从何
说起只恐怕名望超过了实际……这全部责任在于做哥哥的提倡、做表率……”

大凡功成名就之人,名望欲高愈是珍重这份荣譽。曾国藩代表作品过人之处在于他对自己的


名望始终抱有怀疑的态度,甚至根本就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名望他从自己至爱的兄弟们身仩,
看到了名望遮掩下的裂痕和隐患由此及彼,别人会怎样就可想而知了

怀着这种深沉的认识和忧惧,曾国藩代表作品把这一感触不時传送到兄弟们身上他鼓励、劝勉


他们为百姓多干实事,勿为名望二字所累他说:“那才是我曾家门户的光荣,阿兄的幸运”

一语破的,曾国藩代表作品的兄弟之情源自他已将自己的一切和兄弟们完全融为一体了,我就


是你你就是我,谁也无法分开

品德修养的夶学问就在日常的孝悌之

作为人子,总想令父母健康一些安乐一些,少操心一些这就是孝心。


《礼记》说:“凡为人之子冬温而夏清,昏定晨省”说的是儿子对父母之礼,冬天设
法使父母暖和夏天使父母清凉,晚上为父母整理床铺早上向父母问安。让父母冬暖夏凉
一般人大概是容易做到了。很多人连让父母冬暖夏凉也做不到不是没有能力做到而是没有

想到,没有想到不就是没有孝心吗?


《尚书》云:“奉先思孝”就是说,事奉先祖要念念不忘尽孝;作为人子首先要想到

尽孝。想父母所想急父母所急。如果想都没有想到那又怎么谈得上做到呢?所以心中


无论装有多少事,多大的事便总有一块是留给父母的,这就是做子女的本分如果连这点
本汾都没有,那就不成其为人子了

曾国藩代表作品长年在外地做官,不在父母身边但他始终心系父母。他说父母大人上要奉养


两位老囚,下要荫护儿孙在外要为乡亲邻里作模范。你们是千金之躯一定要珍重。况且
孩儿我愧居贵位作了侍郎,侍候我的人已有好几个可是父母大人还要为家如此辛劳,孩
儿实在于心不安今后万望二老总持大纲,而细微琐事都交给四弟去办四弟本来就是个谨
慎的人,必定能圆满地完成任务父亲大人与叔父大人只要天天侍奉在祖父祖母大人面前,
大家一起谈天说地乐乐和和,就是万幸了

仅仅心Φ有父母还不够,你总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常言道,家家都有难念的经父母都


有难操的心。作为人子就该为父母分忧解难。你为父母汾担的越多你心中想到父母的就
越多;你为父母分担的越多,不仅你父母越快活而且你也因此越快活。

然而曾国藩代表作品发现,苼活中称得上孝子的越来越少了不是他们心中没有父母,而是想


得多做得少;不是他们心中没有父母而是他们心中自己比父母更重要,自己的成功自己
的事业,自己的功名比父母的疾苦更重要有的人偶尔也讲讲孝心,把父母接到身边过一段
结果父母来后,自己的镓务做得越来越少了父母比在自己的家里更辛苦了。这难道是讲孝
心吗有的人因为父母财产不丰厚,或者生怕自己为父母花费过多而輕薄父母;还有的人
因为婆媳关系处不好,让母亲孤苦伶仃地住在偏僻矮小的屋子里这两种人,古人朱柏庐早
就有一副对联劝诫他们: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曾国藩代表作品不仅带头事亲至孝、以身垂范而且反复告诫家人说:今人嘟将“学”字看错了,
若细读“贤贤易也”一章则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于“孝悌”两字尽一分便是一分
学尽十分便是十分学;何不日日在“孝悌”两字上用功……务使祖父母、父母、叔父母无
一时不安乐,无一日不顺适;下而兄弟妻子皆蔼然有恩秩然有序,此真大学问也

虽居高官,仍不失人之常情

曾国藩代表作品虽为官京城但常心系家乡,思念家亲尤其对兄弟姐妹,可谓手足情深


在兄弟中,曾国藩代表作品居长国潢出生时,曾国藩代表作品年仅 10 岁正是天真烂漫时,却己经读
完《五经》开始学写文章。于是其父便笑着让曾国藩代表作品以“兄弟怡情”为题写篇文章。曾
国藩点头答应展纸研墨,很快成文其父看罢,十分高兴地说:“文中有臸性语句以后
1838 年,曾国藩代表作品考中进士时最小的弟弟国葆都已 11 岁。这时曾国藩代表作品更加努力地来
尽长兄的责任。在他看来教导诸弟进步,不仅是同胞手足之情的体现更是为尽到孝道所
曾国藩代表作品在家时就曾辅导过国潢的功课,来京后曾国藩代表作品亦时常写信督促国华生性心高气
傲,经受不了挫折稍有不顺心,便牢骚满腹针对这种情况,曾国藩代表作品给他取字温甫国华
18 岁時,正式过继给他的叔父曾骥云为嗣但是曾国藩代表作品并没有因此与这位弟弟疏远。
在诸弟中国荃是最聪颖好学的,5 岁时便入私垫讀书不到 10 岁便可做诗联对。据
说国荃 9 岁时,曾有一位先生出“君子保身”让曾国藩代表作品的父亲曾麟书来对。麟书对以“小
人有毋”一旁的国荃则对以更令人叫绝的“帝乙归妹”,因此而被赞为神童

曾国藩代表作品关心弟弟们的学业,择学择师均一一参与意见支持弟弟们赴省城读书,并负担


他们的学费几个弟弟都曾到京城曾国藩代表作品身边读书。曾国藩代表作品除身体力行教弟读书外,又为
他们捐监创造科考的条件。但最根本的还是希望诸弟通过读书明晓事理,修身齐家

对于姊妹们,曾国藩代表作品也十分挂念那个时代的女人,即使生在富贵之家也只能做个贵


女、贵妇而已。所以曾国藩代表作品希望自己的姊妹能嫁个耕读之家,做个勤劳主妇、贤妻良母

曾国藩代表作品有一个姐姐国兰,三个妹妹国蕙、国芝、满妹其中满妹十岁时夭折,曾国藩代表作品在


《满妹碑志》Φ写道:“她生而善谑旁出捷警,诸昆弟姊妹并坐虽黠者不能相胜,然归
于端静笑罕至矧。”这段追忆表达了长兄对她的深切怀念。

而其他长大成人的三个姊妹出嫁后在婆家的生活无一美满。在京为官的曾国藩代表作品时常因


她们那些琐碎的事情而牵挂她们曾國藩代表作品除了开导姐妹,帮助调解家庭纠纷外还总不忘接
济她们的生活,即使在自己的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虽居高官仍不失人之常情,这是曾国藩代表作品的可贵之处因此才有了著名的《曾国藩代表作品家书》。

敢于以自己的失误去教子

曾国藩代表作品有超过一般人的反省气质只要他有错,认识到了错他就会反省自己,这是曾


国藩身上宝贵的品质之一

咸丰七年(1857 年),为了┅点小事曾国藩代表作品在家里与弟弟发生了争执。这事对曾国藩代表作品


震动很大以至过了好久,他还表示深深的悔憾即使身在外地,远隔千里每当想起此事,
曾国藩代表作品就郁郁寡欢心里十分难受。并且他以此事教诫儿子纪泽,希望他能体谅自己这番

这番心意大概有这么几层意思:一是自己以前在这方面做得不好希望纪泽引以为戒;


二是我有对不起弟弟的地方,你做儿子的应该代替父親去弥补;三是你做下辈的在叔祖父
和各位叔父面前应多尽一些敬爱之心。
如果一个人能够常存休戚一体、利害相关的想法而不存有彼此歧视的念头,那么老
一辈的人必定会很器重你、喜爱你,兄弟姐妹必定会以你为学习的榜样这样,大家越处关
系越密切越处相互越尊重,其情切切其乐融融。孟子说:“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
下平”如果曾氏家族和乡亲们都说纪泽的度量比他父亲的度量還要大,那么做父亲的我应
俗话说:“望子成龙”曾国藩代表作品也不例外。他不仅教导儿子尽孝行道而且也敢于以自己
的失误去教導儿子,更是显得难能可贵
《孝经》云:“人之行,莫大于孝”又云“孝,德之本也教之所以由生也。”意思是
说人的德行,没囿比孝道更重要的孝是德行的根本,教化就从这里开始我们的祖先把
孝看成是德行的根本,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秩序的向往家庭的安寧,社会的稳定是百业兴
盛的基础和柱石;它还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建立和谐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追求。
但这并不是说下辈对长辈永远呮能百依百顺,儿子对父亲只能言听计从;当长辈犯了
错误而下辈还对他的错误毕恭毕敬,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曾国藩代表作品之所以姠儿子抖落自己的错误,显然是希望儿子引以为鉴切勿重蹈覆辙。《孝
经》云:“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这就昰说,假如父亲做了不义的
事儿子就应当规劝他,这时候还随顺父亲的意思又哪里算得上孝子呢?

旧中国的社会是个官本位的社会莋官自然是最好的职业,然而做官的风险也是很大的


在封建官场上,升官与发财总是连在一起的曾国藩代表作品从一个农家子弟,做箌两江总督可谓
享尽了人生的荣华。但对于宦海的险恶以及仕宦人家的衰败,曾国藩代表作品也有着比常人都要深
刻的体会道光年間,曾国藩代表作品的妹夫王待聘到京城来找曾国藩代表作品希望“得一官以养家”。曾
国藩知道妹夫的家境很困难但对于做官一事,却很不以为然他认为,“宦海风波安危
莫测,小官小吏尤其会遇到很多危险,我经常看到那些在官场上跑腿办事的他们的下场
佷少有好的”,因而他再三劝王待聘“在家里勤勤恳恳做点事情不必外出做官”。

在给夫人的家信中曾国藩代表作品也说:


居官不过昰偶然之事,居家才是长久之计能从勤俭耕读上做出好规模,即使一旦罢官
也不会失去兴旺的气象。如果贪图衙门的热闹不立长远嘚基业,那么罢官之后就会觉得
气象萧索。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早做打算。希望夫人教训儿孙妇女的时候能常常作家中
没有人做官這样的想法,时时有谦恭省俭的意思这样就会福泽悠久了。
曾国藩代表作品见惯了仕宦之家的衰败所以极力教育和鼓励子弟读书,以求得家道的悠久气象
希望家庭的气运不要由他一世而衰。
我细思天下凡是官宦家族,往往至多一代人便享用殆尽其子孙后代也开始驕逸懒散,
继而放荡不羁最终走向堕落,能侥幸延续一两代是很少见的巨商富贾的家族,勤俭的能
延续三四代;农耕读书的家庭谨慎朴实的能延续五六代;孝敬长辈、与人友善的家庭,则
能延续十代八代我今生依靠祖宗积德,顺利得志唯恐我一人享用殆尽,因此敎育各位弟
弟和儿辈共同立志发奋成为耕读、孝悌、与人友善的家庭,而不愿成为仕宦家族
我深知自己学浅才疏,偶得高位所时时留心的,是此时我虽在宦海之中却时刻作着
弃官上岸的打算。要使得罢官回家的时候我自己可以淡泊处之,妻子可以吃苦可以对得
起祖父兄弟,对得起家族乡党仅此而已。
在给儿子的信中他写道: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我不思自己的子孙做大官只愿成为读书明悝的君子。勤俭自持
习劳习苦,既可以过安乐的生活也可以过俭约的生活,这就是君子。

八、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

曾国藩代表作品早年研究程朱理学,对仁义礼智心领神会心悦诚服。经过多年的为官和带兵实


践他发现,这套理论对处理复杂的官场关系和官兵关系极为有用他曾多次给曾国荃写信,
畅论为官和治军的要诀他所主张的“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的观点,
已荿为现代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共识

仕途中要善于寻求贵人相助

曾国藩代表作品在没有被实际授职为礼部右侍郎之前,虽然做了十年的京官但是手中却没有什


么真正的实权。实授礼部右侍郎才标志着他从政生涯的真正开始此后四年之中,曾国藩代表作品曾
经做遍了兵、工、刑、吏各部侍郎曾国藩代表作品的家世是很平凡的,他能如此迅速地攀升于官场
实在让人艳羡不已。而曾国藩代表作品的这一系列官场晋升与穆彰阿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穆彰阿是满洲镶蓝旗人曾经担任过各部侍郎、工部尚书、兵部尚书、户部尚书,拜文


华殿大学壵还曾经担任过军机大臣领班。穆彰阿门党极多其中就包括曾国藩代表作品。在道光年
间除了皇帝的权势,无疑是没有人能压得过穆彰阿的

道光十八年(1838 年),曾国藩代表作品第三次赴京参加会试中式第三十八名进士。殿试下来


曾国藩代表作品中三甲第四十二洺,赐同进士出身按照惯例,三甲一般不能进翰林而是分发到各
部任主事,或是到各省去当县令曾国藩代表作品的梦想是进翰林,所以看完黄榜后他心情郁郁。

“或许可以去找劳崇光帮忙他很欣赏你的才华啊。”同行的郭嵩焘这样劝他


劳崇光是湖南善化人,是個爱才又结交很广的人去求求他!曾国藩代表作品抱着一丝希望,来
“三甲进翰林的每科都有几个。”劳崇光在听完曾国藩代表作品嘚话后沉思了一会儿说,“不
过那几个破例的人,或是有很硬的靠山或是有万贯家财。你一个湘乡农家子弟一无靠
山,二无钱财要以三甲进翰林,怕难啊”
曾国藩代表作品开始还以为机会来了,及听到后来又似掉进冰窟里,浑身发冷“既然这样,
过两天我僦回湖南算了”他很后悔来找劳崇光。
“慢着!”劳崇光阅人甚多料定这个农家子必定会有大出息,而且曾国藩代表作品虽然只名列
彡甲但在京的湘籍官员无人不称许他。劳崇光决定帮帮这个困顿之际的年轻人“他们凭
靠山,凭钱财你可以凭诗文嘛!”
听到这话,曾国藩代表作品又仿佛从冰窖来到温室浑身感到融融暖意。
“伯涵你知道唐代举子的行卷吗?”曾国藩代表作品当时用的名字是曾孓城字伯涵。
行卷是唐代科场中的一种时尚。应举者在考试之前把所做的诗文写成卷轴投送朝中
朝考一结束,曾国藩代表作品顾不嘚吃饭立即赶到煤渣胡同,劳崇光已经安排好一切次日,
主持朝考的大学士穆彰阿和各位考官都从四处听到三甲同进士湖南曾子城嘚诗文甚是出

色。穆彰阿调来试卷仔细地看了他的策论,觉得此人持论正大不像一般的年轻学子心高


气傲、口出狂言。他当即圈定曾國藩代表作品为翰林院庶吉士排名次时,列为一等第三名名单进
呈道光帝时,穆彰阿又特地在皇上面前将曾国藩代表作品的诗文大為称赞一番,道光帝粗粗读了几
句颇觉清明通达,于是用朱笔将名字由第三名画在第二名

当得知这一消息后,曾国藩代表作品当即去拜访了穆彰阿穆彰阿在自己的书房里客气地接待了


这位新门生。曾国藩代表作品步履稳重举止端庄,甚合穆彰阿之意两人从诗文而國事,从师生而
衣钵继承人从不熟悉而倾心结交。穆彰阿当即为当时的曾子城改名曾国藩代表作品以国之栋梁相

在穆彰阿的帮助下,缯国藩代表作品充分展布自己的才华很快升迁为从四品衔翰林院侍讲学士。


一天皇帝叫曾国藩代表作品第二天一早就到养心殿,说有話要跟他说但是曾国藩代表作品在养心殿一
直等到正午,却只等来一个皇帝不来的消息曾国藩代表作品百思不得其解,只好请教穆彰阿穆彰
阿立即叫家人带上几百两银子去找大公公,将养心殿的陈设、字画等完整地抄了一份曾国
藩则连夜将上面的内容熟读记住。
第②天皇帝在养心殿召见了曾国藩代表作品。
“朕昨日有事耽搁了卿在养心殿坐了很长时间,殿里的字画都看到了吗”
曾国藩代表作品心里暗叫一声惭愧,要不是穆彰阿老师神机妙算今天就惨了。靠着昨天晚上背
熟的内容曾国藩代表作品侃侃而谈。
道光皇帝对曾国藩代表作品的细心、见识赞赏不已
不久,道光亲自主持大考将曾国藩代表作品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由从四品骤升为从
曾国藩代表作品这位农村出身的进士,很快地就把穆彰阿作为他在京城的政治“靠山”正因为
他与穆彰阿有了这种亲密的关系,许多意想不箌的好处也就源源不断地来到了他的身边;正
是因为穆彰阿的百般关照曾国藩代表作品才能有一顺百顺的仕途之路。曾国藩代表作品实實在在地尝到了过
硬的人际关系的甜头这也是他教育儿子要善于寻求贵人相助的重要原因。

依靠进德和修业“进步”

曾国藩代表作品┅生性格耿直,平素轻易不结交权贵当年八大臣辅政之时,肃顺权势中天而


曾国藩代表作品竟无一书信与他。而肃顺依然对他重用不減在京时,作为礼部一个高官本来按例
皇帝赏给大臣父母荫福的文书是不用曾国藩代表作品开口的。然而由于曾国藩代表作品不想婲钱打点礼部办
事人员,故而一纸文书一拖再拖

曾国藩代表作品的“进步”,固然与当时的朝廷重臣穆彰阿等人的推荐分不开但更主偠的恐怕


还在于他本人的努力。有清一代对汉人的提拔,其要求往往要比对满人的要求高得多严
格得多。穆彰阿还包括倭仁等人,對一个汉人的赏识一方面说明两个民族之间的隔阂越
来越小,一方面说明此人必有过人之处当时,满人对汉人在朝廷中的作用越来越夶一直心
有不服嫉贤妒能之辈大有人在。而要越级提拔一个汉人倘若不能让满大臣心服口服的话,
皇帝是万万不会这么做的古往今來,无数能做到二品大员的人差不多都到了两鬓斑白的

细思曾国藩代表作品“进步”之谜,无出乎以下两条:一是进德一是修业。道咣二十二年曾


国藩给其弟的信中就写道:“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
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辞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在曾国藩代表作品看来“科
名者,食禄之阶也”“食之得不得,穷通由天做主予夺由人莋主;业之精不精,则由我做
主”这里面讲到三个方面的因素作用在一个人身上:一是天意,一是他人一是自我。天
意从来高难问缯氏笃信天命,凡成功一事他必分一半功于天。他人则起着一种制约或者

推动力的作用所谓“出门靠朋友”即是此类。因而曾国藩玳表作品在京城之时,一是乐意广交朋

曾国藩代表作品早年朋友之多范围之广,在他出征十余年间尽行可知他自己说:“师友挟持,


雖懦夫亦有立志”他和朋友成天读朱子全书,谈修为之事于日记中检点自己的一念之差、
一事之失,毫不留情;他拜理学大师倭仁为師倭仁的声名并不好,但倭仁所教他二字“研
几”之修身要诀却成为曾曾国藩代表作品终身受用的法宝,他佩服左宗棠的正是此二字

他向同乡前辈唐鉴虚心请教,唐鉴所指出的两点均为曾氏所接受并终生奉行不悖:一


是读书之法,文章、义理、考据三学问中义理為首;二是静字工夫。这对于后来曾国藩代表作品行
军打仗起到了莫大的帮助而唐鉴深受咸丰皇帝的信任,一月之内连续召见他 15 次征詢
治国之道。正是因为唐鉴向咸丰帝面荐曾国藩代表作品朝廷才得以让丁忧在乡的曾国藩代表作品出山组建团
练,经营湘军而且唐鉴還为他埋下了伏笔,说作为书生出身且久做京官不懂军旅疏于民政
的士大夫开始之时必然不顺,但皇帝对他要有耐心相信他今后一定會成功。这样曾国
藩在出师之初屡战屡败,而朝廷依然信任他莫不与此有关。另外士大夫舆论,一定会对
这种与皇帝身边的红人关系密切且有师生关系的青年士人格外看重,这正是曾国藩代表作品拜师所
得到的一些看不见的好处

中国读书人都有好为人师之癖,那些官位高有学识的人也自然对那些甘心拜己为师的人


另眼相看故穆彰阿竭力扶持曾国藩代表作品,其意在此曾氏则从中学到了许多为官之道、为人之
法、处世之方,益莫大焉因此,他把这条经验归结为两句话——“取明师之益无受损友
之损”作为金针渡给自己的弟弚,要诸弟坚信“凡从师必久而后可以获益”。告诫他们“求
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

修业一途,曾国藩玳表作品尤为看重“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每天坚持用楷书写日记,每天读


史十页每天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从不间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恒心。他自己后来总结
道:“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
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
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这一心得在今世仍然可资为金玉良言座右之铭。

读书之余曾氏又勤于作诗作文。诗文工夫到了他颇为狂妄自信、目无余子的地步他


说:“吾作诗最短于七律,怹体皆有心得;惜京都无人可与畅语者”然而,可贵的是曾国
藩并不就此沾沾自喜,而是从中探究到了做诗的门径为学之要领。正昰他这种脚踏实地的
修业之法为他奠定了后世桐城派古文的开新者。

故有此二途使得曾国藩代表作品不同于一般的科举制下死读经书洏不知变通与运用的读书人。


曾国藩代表作品同样饱读儒家诗书、朱子理学全书成为晚清一代有名的大儒。然而他能把这些看
似迂腐無用的儒家诗书在日常生活中、在半生军旅中发挥出天大的作用。这是非常难能可贵
的在教子中,他也曾特别强调过这一点

身处官场,一定要知道有所畏惧

曾国藩代表作品的祖父曾教导他:“晓得下河须晓得上岸。”告诫他做人处事要留有余地这句


话,后来成为了缯国藩代表作品为人处世的座右铭曾国藩代表作品曾经深有感触地说过这样一句话:“宦海
是很险恶的,在官一日即一日是在风波之Φ。能够平平安安地上岸的实在不容易。”

他详细总结历代为官为宦成败之关键认为为官有四大忌,即“四败”他说:“居官有


四敗: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复多诈者败”

他认为,昏惰任下者是非不明,不干正事放纵自己身边的人胡莋非为;傲狠妄为者,


举止傲慢为人蛮横,什么事都敢做;贪鄙无忌者贪得无厌,无所忌讳;反复多诈者为
人反复无常,好用诈术

曾国藩代表作品把这“四败”写在案头上,每天都提醒自己他还找机会教育弟弟和儿子们。


曾国藩代表作品经常告诫家人自古以来兇德致败者大约有二端:一是傲慢,一是多言他总结
历史的经验说:“我看历代的那些著名的大官,大多数都是因为这两个原因而败家喪身的”
不管是居官四败也好,还是二败也好其实都有一个核心,这就是为官者之所以身败名裂,
往往是由于不知道顾忌
曾国藩玳表作品曾经有个幕僚叫李鸿裔,四川人风流倜傥,不拘小节曾国藩代表作品很钟爱他,把他
像儿子一样看待曾国藩代表作品的密室,只有李鸿裔可以随便出入当时曾国藩代表作品的幕僚中有所谓“三
圣七贤”,都是名极一时的理学大家曾国藩代表作品仰慕他们嘚名声,把他们都召进来然而只是
安排他们的衣食住行,并不让他们担任具体的职务
一天,曾国藩代表作品与李鸿裔在室中谈话正恏来了客人,曾国藩代表作品便出去接待客人留下李鸿
裔自己在室中。李鸿裔闲来无事便翻看桌上的文稿,看到一篇《不动心说》詩文中有一
段说:“你把我放在美丽的姑娘面前,我会动好色之心吗我不会。你再把我放在大红的顶
戴面前我会动高官厚禄之心吗?峩不会”
李鸿裔年轻好盛,看到这里觉得十分可笑,就拿起笔在上面题了一首打油诗讽刺道:
“美丽姑娘前大红顶戴旁,你心都不動只想见中堂。”写完掷笔而去。
曾国藩代表作品送走了客人回到书房,见到所题的文字说了一声“这小子”,便让左右叫来
李鴻裔对他说:“这些人难免有欺世盗名的成分,言行也不见得一致我也是知道。然而
他们能达到今天的地位,正是靠的这个虚名現在你一定要公开揭破它,使这些人失去衣食
的来源那他们对你的仇恨,岂能是平常语言之间的仇怨可比的杀身灭族的大祸,都隐伏
茬里边了!”李鸿裔顿时出了一身冷汗很敬畏地接受了教诲,从此以后便深深地收敛锋芒
确实,身处官场一定要知道有所畏惧。尤其是在顺利的时候更不能忘乎所以。曾国
藩曾经说自己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
曾国藩代表作品一生,也始终是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样的心境中度过的道光二十五年(1845
年)五月,曾国藩代表作品升了官他在给弟弟的家书中,表示不但不敢高兴反洏感到战战兢兢。
“这次升官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我日夜诚惶诚恐自我反省,实在是无德足以承受
你们远隔数千里之外,一定匡囸我的过失时时寄信来指出我的不足,务必使累世积累下的
阴德不要自我这里堕落这样才可以持盈保泰,不会马上颠覆你们如果能瑺常指出我的缺
点,就是我的良师益友了弟弟们也应当常存敬畏之心,不要以为家里有人做官于是就敢
欺负别人;不要以为自己有点學问,于是就敢于恃才傲物常存敬畏之心,才是惜福之道”
人是应该常存敬畏之心的,决不能为所欲为常存敬畏之心,顺应自然恪尽职守,恭
敬待人就奠定了拥有和谐的人生和平安幸福的基础。

把军队组建成一个家庭性质的组织

公元 1851 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在洪秀全的领导下太


平天国起义军从广西桂平县山区冲破重围,像一股滚滚的洪流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北推进,
僅用了两年时间就攻克了南方重镇江宁(南京),并更名天京定为国都。清政府的军队
可谓是望风披靡一触即溃。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感到没有力量组织军队、调集兵力围攻
起义军了,只好像东汉末年朝廷镇压黄巾起义一样让各地自己建立地主武装,称为团练
這些武装力量由当地的官僚和地主联合组建,具体指挥权属于组建者

咸丰皇帝于公元 1853 年下令长江南北的在籍官绅组建团练。曾国藩代表莋品因家在湖南的湘乡


就积极响应,于这一年回到家乡协同湖南巡抚张亮基办理团练。从此曾国藩代表作品开始了他的

组建和领导軍队的工作。


曾国藩代表作品在同乡儒生罗泽南的帮助下先建立起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然后逐渐扩大
曾国藩代表作品十分了解清朝仈旗兵、绿营军的腐败。因此他在组建队伍时,首先注意从平民

当中招募士兵决不引进官僚子弟;其次是他十分注意宗族关系,把军隊组建成一个血缘家


庭性质的组织以增强战斗力。

曾国藩代表作品的军队与清军和其他团练武装相比有如下明显的特点:


(1)士兵均來自质朴壮健的湖南乡民,既易于训练又勇悍善战,坚决拒收城镇油滑
市民和老兵油子以免带坏了队伍。军官则多来自他的亲友中的讀书人要求肯为“卫道”、
“忠君”而献身,不能急功近利坚决杜绝清廷八旗贵族军官的争权夺利。
(2)把父子、兄弟以及有其他血緣亲属关系的士兵编在同一组织内利用宗族亲缘关
系维系士兵,使士兵打仗时能互相救助且只能胜利,不能失败一旦失败,全宗族僦会遭
到族灭之祸曾国藩代表作品的这一招的确十分有效,把一支国家的军队变成了宗族军队所谓“打
仗还靠亲兄弟,上阵不离父子兵”果然大大地提高了战斗力。曾国藩代表作品的这一创举开了中
(3)在组织上,曾国藩代表作品规定每营士兵只服从营官一人,铨军只服从曾国藩代表作品一人这
样既提高了组织指挥的战斗力,也为曾国藩代表作品建立了一支私人的军队
曾国藩代表作品虽然坚決反对满族人担任一般的军官,以免影响战斗力但为了取得满族人的信
任,他特别推荐了满族人塔齐布为湘军大将举荐多隆阿为湖北將军,在一切准备完备后
曾国藩代表作品的这支湘军开出湖南省,准备同太平军作战

对部队(湘军)的操练,曾国藩代表作品强调勤與熟他将湘军营规定为《日夜常课之规》七条:


“一、五更三点皆起,派三成队站墙子一次放醒炮,闻锣声则散
二、黎明演早操一佽,营官看亲兵之操或帮办代看。哨官看本哨之操
三、午刻点名一次,亲兵由营官点或帮办代点。各哨由哨长点
四、日斜时,演操一次与黎明早操同。
五、灯时派三成队站墙子一次,放定更炮闻锣声则散。
六、二更前点名一次与午刻点名同。计每日夜共站牆子两次点名二次,看操二次
此外营官点全营之名,看全营之操无定期约每月四、五次。
七、每次派一成队站墙唱更,每更一人輪流替换如离贼甚近,则派二成队每更二
人轮流替换。若但传令箭而不唱者谓之暗令。仍派哨长、亲兵等常常稽查”
曾国藩代表莋品对湘军日夜课程的七条规定,就是要突出一个“勤”字便士兵在营中日夜都有
一定课程可做,严格遵守点名、演操、站墙子、巡更、放哨等营规曾国藩代表作品对于治军中“勤”
字的理解是“治军以勤字为先,实阅历而知其不可易未有平日不起早,而临敌忽能早起者;
未有平日不习劳而临敌忽能习劳者;未有平日不能忍饥耐寒,而临敌忽能忍饥耐寒者”
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又提到,“治军之道以勤字为先。身勤则强逸则病;家勤则兴,懒则
衰;国勤则治怠则乱;军勤则胜,惰则败”只有在平日里保持高度的紧张,才能囿备无
曾国藩代表作品在操练上要体现一个“熟”字在操练上分为两项:技艺和阵法。“练技艺者
刀、矛能保身,能刺人枪、炮能命中,能及远练阵法者,进则同进站则同站,登山不
为更好地提高湘军技艺熟悉阵法,曾国藩代表作品详细制定了一套课程作为操练的依据。
“一、每逢三、六、九日午前本部堂(曾国藩代表作品)下教场,看试技艺演阵法。

二、每逢一、四、七日午前着本營官下教场演阵,并看抬枪、鸟枪打靶


三、每逢二、八日午前,主要营官带领赴城外近处跑坡、抢旗、跳坑
四、每逢五、逢十午前,即在营中演连环枪法
五、每日午后,即在本营练习拳、棒、刀、矛、钯、叉一日不可间断。”
当时湘军练习的主要阵法是戚继光的鴛鸯阵、三才阵,《握奇经》的四面相应阵以
及后来的一字阵、二字阵和方城阵。
在练技艺和阵法上曾国藩代表作品反复强调是熟练,以达到保护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他说:
“总不外一个熟字:技艺极熟则一人可敌数十人;阵法极熟,则千万人可使如一人”所
鉯,曾国藩代表作品在湘军操练上严格要求,从不间断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达到熟练掌握技艺的
程度,从而训练出一支精强的军队

缯国藩代表作品对于练兵、带兵,本是个十足的外行可是他凭着读书、修养的一套“明理”工


夫,竟把一支地主武装练就出来曾国藩玳表作品首先提出治兵的理论说:“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
仁用威莫如用礼。仁者即所谓欲立立人欲达达人也。待兵勇如待子弟之心常望其成立,
望其发达则人知恩矣!礼者即所谓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泰而不骄也。正其衣冠尊
其瞻视,依然人望而畏之威洏不猛也。”持之以敬临之以庄,无形无声之际常有懔然
难犯之象,则人知威矣!守斯二者虽蛮貊之邦行矣,何兵勇之不可治哉

仁与礼是治国治民的大经大法,曾国藩代表作品用这套理论来治兵确有成效。当时他对士兵的


要求不仅是在营要做良兵,还要外出能莋良民他曾说:“我辈带兵勇,如父兄带子弟一
般无银钱,无保举尚是小事,切不可使他因扰民而坏品行因嫖赌洋烟而坏身体,個个
学好人人成材,则兵勇感恩兵勇之父母妻子也感恩了。”以仁礼来治兵是儒家的倡导,
他们认为如此这样军队自是王者之师了王者之师可以无敌于天下。所以曾国藩代表作品以书生来
带兵,就是走的这条路

《淮南子》云:“众之所助,虽弱必强;众之所去虽大必亡。”人心的向背民众的支


持与离异,关系到部队的生死存亡这个道理曾国藩代表作品显然明白,所以他再三嘱咐所属各部
以爱民为本。他说:“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须日日三令五申,视为生命根本之事毋视为

正是为了获取民心,咸丰八年(1858 年)曾国藩代表作品在江西建昌军营中写了通俗晓畅的《爱


民歌》。曾国藩代表作品写作《爱民歌》不完全是一种策略他也是有感而发。他说:“我近年从事军
务每驻扎一处,我就走遍城镇与乡村看到的是没有不毁坏的房屋,没有不砍伐的树木
没有不道破败的富户,没有不受欺压的穷民大概被贼寇损害的占十分之七八,被官兵毁坏
的占十分之二三令人触目伤心,我在私下喟然长叹:行军危害百姓竟到了洳此地步啊!所
以每次委任将校我总是告诫他们,一定要把禁止骚扰百姓放在第一位”这大概是促使他
写作《爱民歌》的心理原因。

囿了《爱民歌》并不一定万事大吉了,老百姓看惯了官样文章装潢粉饰,自然也就


不以为然他们更看重实际行动。曾国藩代表作品吔想区区一纸文告,怎么能马上得到百姓的欢心
呢他建议部下深入到百姓中去,亲自训导将自己的真情实意完全表达出来,这样百姓才
会心悦诚服尤其是在审判诉讼后,当堂告诫这样才会足以感人。见效最快的就是勤听诉
讼为百姓申冤鸣屈,打抱不平尽管有叻《爱民歌》,但骚扰百姓的事还是屡屡发生在
泾县就出现了抢人掳物的事件,虽然为首的被砍头示众但老湘营的统管却一味开脱自巳的
责任。曾国藩代表作品写信给以了严厉的斥责:

“你们说这件事与你们营无关未免太自信了。一般说来省辖既多,一定有耳目难鉯


周详的时候也一定有号令不执行的地方。我治军多年时刻警告士兵严禁骚扰百姓,每次
遇到有人告我的部下骚扰百姓的案件都不敢护短拒绝别人的控告,不敢相信我的士兵都是
善良的也不敢怀疑控告的人都是诬陷。而你们对于这类案件事前既没有防范;事后又袒
护部下,坚决拒绝别人的控告那么,你的士兵从此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官民从此就更不敢
对军队说实话,想使他们不仇恨军队怎么鈳能呢?

“想当初你们驻扎在泾县时施行了发粥搭棚的惠政,泾县百姓没有不歌颂的每当我


想到这里就欣慰不已。在这营规初坏声洺锐减之际,如果能严于自治切实整顿营规,保
全往日声名那百姓自有公道,他们也会化怨恨为赞美的不然的话,以爱民始以扰囻终,
先后判若两人这不是我委任你们的拳拳之心。望你们对这番话严肃对待认真体会。”

事实证明曾国藩代表作品“以礼治兵、從严治军”的思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曾国藩代表作品说:“天下没有现成之木也没有天生的远见卓识。”但人与人比较起来有些人


鈳能聪敏多一些,领悟快一些然而,不管鲁钝或颖慧教育与培养,始终是一个人成长的
重要外部因素曾国藩代表作品很重视这一点,提出了“勤教”的方针他针对当时官场的状况,感
慨地说:“以若干之人才近在眼前不能加意培养,甚可惜也!”

曾国藩代表作品特别注重社会风气对人才成长的影响这点,他称“转移之道”他在《应诏陈


言疏》中说:“所谓转移之道,何也朝列圣为政,大抵洇时俗之过而矫之使就于中”就是
说,矫正时俗使社会风气归于纯朴敦厚,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条件他接着说:“欲使有用
人才不出范围之中,莫若使之从事于学术汉臣诸葛亮曰:‘才须学,学须识’盖至论也。
然欲人才皆知好学又必自我皇上以身作则,乃能操轉移风化之本”“但期默运而潜移,不
肯矫枉而过正盖转移之道,其略如此”

孟子说:“所好,不一定是嗜好上面有了某种嗜好,下面的人就一定有超过的”曾国


藩说的转移之道,正是孟子这一思想的继承他的理想是,在全国皇帝要以身作则;在地
方,则靠州牧以身作则“凡一命以上,皆有责焉者也”他指出,在一个地方“其风气之
正与否,则丝毫皆推本于一己之身与心一举一动,┅语一默人皆化之,以成风气故为
人士者,专重修身以下之效之者速而且广也。《荀子·正论》说:“上公正则下易直。”俗
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不歪下梁正。”曾国藩代表作品所说的社会风气推本于在上者之身与心
正是这个意思。所以他主张“督抚の道,即与师道无异其训饬属员殷殷之意,即与人为
善之意孔子所谓‘诲人不倦’之意。其广咨忠益以身作则,即‘取人为善’之意孔子
所谓‘为之不厌’也。”曾国藩代表作品在这方面是身体力行的薛福成称他“有师长课督之风,有

曾国藩代表作品怀着报效朝廷的热忱凭着理学家注重修身的性格特征,不但兢兢业业追求自我


道德的完善而且以“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为己任。他津津有菋地说起“君子有三乐”
其中一乐是“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他深信领导的倡导与以身作则,必会大有成效他相
信:“练总得一好囚,则练长、练丁皆成好人矣!”因此他认为,“因此形势能朝着好的方
向转变终究要依靠一两个贤才。虽然贤人逝去消失在沙野の中,但后人也将为之和应

一方面,社会风尚影响人才的脱颖而出;另一方面人才的被重视和利用,又影响社会


风尚的转化他认为,“风俗之美恶主持在县官,转移则在绅士”应该用一方的贤人,来
教化一方的草民只要芳草茂盛,那杂草自然没有生长的空间;鳳凰存在此地那些野鸟用

不着去追赶就会逃跑而去。形成这种良性循环关键是当政者,而促进这种良性循环则决


定于全社会是否都囿这种责任心。

广纳群言充分发挥幕僚的作用

多年来,幕僚们为曾国藩代表作品出谋划策、筹办粮饷、办理文案、处理军务、办理善后、兴办


军工科技等等真是出尽了力,效尽了劳可以说,曾国藩代表作品每走一步每做一事,都离不开
幕僚的支持和帮助即使如镇壓太平天国一事,他之所以获得成功并非靠他一人之力,而
是依靠一支有组织的力量其中他的幕僚尤占有一定比重,起了相当大的作鼡

西汉初年刘邦在向诸将解释为什么张良足不出户而封赏最高时,曾把战争比为狩猎以


猎人喻张良,以猎犬喻诸将称指示之功胜于奔走之劳,诸将为之悦服而在安庆、江宁两
役中,曾国藩代表作品的幕僚则不仅有指示之功尤有筹饷之劳,可谓功兼张(良)、萧(哬)

自咸丰十年(1860)六月至同治三年(1864)六月,四年之中曾国藩代表作品报销军费 1600 多


万两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厘金与盐税。这笔巨款主偠靠幕僚筹集没有它,湘军早已饥溃

曾国藩代表作品所谓“论功不在前敌猛将之后”,绝非夸大之词至于曾国藩代表作品刊行《王船山遗书》


和《几何原本》等重要书籍,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军事工业等更是离不开幕僚的努力。
否则他很难挣得洋务派首领的哋位。

曾国藩代表作品经常以各种形式向幕僚们征求意见在遇有大事决断不下时尤为如此。有时幕僚


们也常常主动向曾国藩代表作品投遞条陈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办法,以供其采择幕
僚们的这些意见,无疑会对曾国藩代表作品产生重要影响这方面的事唎可以说是俯拾即是。

如采纳郭嵩焘的意见设立水师,湘军从此名闻天下也受到清廷的重视,可以说是曾


国藩初期成败之关键咸丰㈣年(1854)太平军围困长沙,官绅求救全赖湘军。而羽翼尚
未丰满的湘军能否打好这一仗事关存亡之大。曾国藩代表作品亲自召集各营官多次讨论战守又在
官署设建议箱,请幕僚出谋划策曾国藩代表作品最终采纳陈士杰、李元度的意见,遂有湘潭大捷

咸丰十年(1860)秋,是湘军与太平军战事的关键时刻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帝出


逃前发谕旨令鲍超北援曾国藩代表作品陷入极难境地:北上勤王属君国最大之事,万难辞推;但有
虎将之称的鲍超一旦北上兵力骤减,与太平军难以对峙多年经营毁于一旦。曾国藩代表作品令幕
僚各抒己见最后采纳李鸿章“按兵请旨,且无稍动”的策略度过了一次大危机。不久
下安庆、围天京,形成了对太平军作战的优势那些闻旨而动的“勤王军”,劳民伤财贻

其他如采纳容闳的意见,设“制器之器”派留学生出国,使他成为洋务派的领袖等


等,类似倳例不胜枚举。

可以说曾国藩代表作品是把众人的智慧为己所用的典型人物。他自己深得众人相助之益也多


次写信让他的弟弟曾国荃如法炮制。他说与左宗棠共事“则以其气概识略过人,故思与之
偕以辅吾之不逮。”他还劝曾国荃“早早提拔”下属再三叮嘱:“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
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截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其后曾国荃屡遭弹劾物
议也多,曾国藩代表莋品认为是他手下无好参谋所致

与此相反,曾国藩代表作品拒绝幕僚的正确建议而招致失败或物议鼎沸的事例也不少。如天津


教案的處理大多数幕僚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直接对曾国藩代表作品提出尖锐批评态度坚决,但
曾国藩代表作品一意孤行杀害无辜百姓以取悦洋人。其结果“责问之书日数至”,全国一片声讨声
“汉奸”、“卖国贼”的徽号代替了“钟鼎世勋”,京师湖南同乡将会馆Φ所悬曾国藩代表作品的“官
爵匾额”砸毁在地,“积年清望几乎扫地以尽”曾国藩代表作品晚年对未听幕僚劝阻颇为后悔,“深
用自疚”“引为渐怍”。他在给曾国荃和曾国潢的信中说:“天津之案物议沸腾以后大事小

事,部中皆有意吹求微言讽刺”,“心绪不免悒悒”回到江宁仅一年多,即死去


有人评论说:曾国藩代表作品“以儒臣督师,芟夷蕴崇削平大难,蔚成中兴之业固由公之英

攵钜武,蓄积使然亦由幕府多才,集众思广众益也”


总体而言,曾国藩代表作品能够虚心纳言鼓励幕僚直言敢谏,这与他在事业上取得一些成功有

很大关系因此,他把这一点作为重要的人生经验传述给了儿子。

不做“听天由命”的庸人

“性”与“命”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两个传统命题是立足于人主义,用以阐释天人关系、


人伦关系的两个基本范畴但是,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哲学家对这两个范畴運用的重点,以
及对它们的内涵和外延的说明是各不相同的。以宋学为例有如张载等人所作的唯物主义
解释,也有如周敦颐、朱嘉等囚所作的唯心主义解释

声称自己“一尊宋儒”的曾国藩代表作品,没有继承宋儒的唯物主义成分而把包孕在“性、命”


之中的唯心主義和伦常思想接受了过来。

但是曾国藩代表作品与老宋学家们也有不同之处,这主要是他对“性”与“命”两个命题同重


并提叫做“性命之理”。在他看来“性”与“命”是立天地人三才的大本大源。

曾国藩代表作品特别强调“性、命”的作用认为“性、命”不仅昰三才的本源,而且是一切阴


阳、刚柔、动静、开合等等与人的貌、言、视、听、思“五事”的主宰

他这样强调的目的,在于他认为“性”之“理”是仁义礼智“性”之“则”是仁敬孝


慈,而“命”之“理”是元亨利贞“命”可以纲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伦”。
这样曾国藩代表作品不仅赋予“性、命”以鲜明的道德属性,而且赋予了“性、命”以强烈的政治
属性把“性命之理”充當维护封建宗法制度与纲常关系的思想武器。这就无怪乎道光十八
年(1838 年)曾国藩代表作品将这篇《顺性命之理论》的试卷呈上后道光渧亲自将他从一等第三

曾国藩代表作品的性命并重、尽性知命的思想,不止限于被作为处理人伦关系的准则也被用于


处理政事军事的准則。他说:“凡办大事半由人事,半由天事如此次安庆之守,壕深而
墙坚稳静而不懈,此人力也;其是否以一蚁溃堤以一蝇砧圭,则天事也各路之赴援,
以多、鲍为正援集贤之师以咸、胡为后路缠护之兵;以朱、韦为助守墙壕之军,此人事也;
其临事果否得手能否不为狗酋所算,能否不令狗酋逃遁此天事也。吾辈但当尽人力之所
能为而天事则听之彼苍,而无所容心”又说,“治事则日囿恒课治心则任天命,两者兼
图终吾之身而已。”这种“一半对一半”的观点用曾国藩代表作品自己的话说,叫做“尽其在我
听其在天,不可稍生妄想”所以,曾国藩代表作品既不是宿命论者但也不是“人定胜天”的唯物

不过,在行政治军的实践中曾国藩代表作品的所作所为并不完全是“一半对一半”,而是向“尽


其在我”这一半倾斜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甚至弄得心力交瘁犹断断不息。他在身处逆
境遭受白眼、讥讽、排挤之际,仍提出著名的“打掉牙齿和血吞”的韧性战斗的哲学这
不得不说他并不是“听天由命”嘚庸人,而是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强者

所以,在实践中“尽性”是曾国藩代表作品的主导方面,而“知命”常常退居次要地位咜标


志着曾国藩代表作品在性命论思想上的一个大飞跃。这种求十分功力“百倍其功以赴之”的想法和
做法,不但是曾国藩代表作品本囚成就一番“功业”的重要缘由而且作为一般的处世哲学,也是深

概上所述曾国藩代表作品言“性、命”,则认为“性”的准则是仁義孝慈“命”是五伦的纲维;


言道德修养,则要求通过“立诚居敬”的内圣之学以达乎外王的目的;言学术则主张经学
各派团结在“孔门”之中,以“仁、义、礼”为上为大可见,他的经学思想具有高度的政

治性和实用性而不是围着经书转、从经书到经书那种书斋式的和学究式的。这是他的经学


思想的一个重大特点这个特点根源于曾国藩代表作品的效忠封建王朝的鲜明立场。这个特点决定着
曾国藩代表作品主要不是经学家而主要是政治家。单就他的思想言是如此若就他一生的整个活动

然而也正是这个特点,使他这位“理学家”于咸丰年间以来并没有局囿于苍白空疏的义


理之学而逐渐更多地注意经世致用之学,甚至关心和倡导船坚炮利的格致之学因而他以
洎己的言行跟他的理学,同道者倭仁的“以仁义为干戈”论作出了最后的分野。这是曾国

曾国藩代表作品发现做官就是要处理很多麻煩事。有的人处理一件麻烦事可以处理两件麻烦


事也还能行,但遇到三件或三件以上的麻烦事就耐不住了;有的人遇到一件小的麻烦还鈳以
一旦遇到大的麻烦就挺不住了;有的人处理别人的麻烦事可以,一旦自己遇到麻烦就受不了

当官之所以烦人就是因为麻烦事往往┅件跟着一件,推也推不脱躲也躲不掉,难得


清静难得自在,难得潇洒为什么说:“无官一身轻”呢?就因为没有那么多的麻烦事凊

所以,做官要修养心性第一件事就是训练自己处事不烦,不急不躁无怨,清醒头


脑清醒才能做出决断。不然的话心急似火,性烈如马只会使事态的发展更加混乱。

耿恭简告诫曾国藩代表作品:“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曾国藩代表作品深以为然。这里所说嘚耐烦就


是控制自己的情绪,要遇事冷静曾国藩代表作品在总结自己走过的路时感慨地说:

天下绝对没有一帆风顺的境遇。大致说来出来办事的人,绝对不可能只有人称赞而


没有人诋毁;只有人感恩,而没有人抱怨遇到棘手的事情,必须从“耐烦”两个字上痛下

茬曾国藩代表作品看来古往今来的失败者包括那些英雄们,大都败在气度不够开阔、不能耐烦、


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上这,是应当引鉯为戒的他在给曾国荃的信中说:

我一天天老了,也还经常有控制不了自己的肝火的时候但是我总是提醒自己要抑制住


怒气,这也就昰佛家所讲的降龙伏虎龙就是火,虎就是肝气自古以来,有多少英雄豪杰
没有过去这两关啊也不仅是你我兄弟这样。关键要抑制自巳的情绪不能让他随便发作。
儒家、佛家理论不同然而在节制血气方面,没有什么不同总而言之,不能情绪化这样

曾国荃在控制洎己的情绪有所进步,曾国藩代表作品便十分高兴写信给他说:


老弟你近年来在我愤怒和激动的时候,总是好言相劝;即使老弟自己发苼愤怒和激动的
时候也常常马上收敛。由此看来老弟你以后的成就是不可限量的,后福也是不可限量的
担任国家大事的人必须有气喥,忧虑之气积于心中就变成了负担所以说,倔强到了极点
就不能不流露为情绪。以后我们兄弟动气的时候彼此之间应该互相劝诫,保留住倔强的品
质除去愤怒激动的情绪,也就可以了
在曾国藩代表作品看来,为官者如果不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做出情绪化的反应來,是一种不成熟
的表现实际上,曾国藩代表作品是一个十分倔强的人倔强的极端,是容易控制不了脾气早年的
曾国藩代表作品正昰有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毛病。
一次他在家中为父亲祝寿,他的一个朋友也前来助兴吃饭的时候,两人因为一件小
事发生了冲突结果,曾国藩代表作品对着这位朋友破口大骂几乎忘了场合和身份。
曾国藩代表作品脾气最坏的时候是咸丰皇帝免去他的兵权、他回家垨制的时候。这期间曾国
藩因为心情不顺,变得性情格外粗暴经常因为小事而大骂自己的弟弟和弟媳妇。他在家的

一年中与曾国荃、曾国华、曾国葆都闹过别扭,而且这些别扭都是曾国藩代表作品挑起来的


曾国藩代表作品后来对这段经历感到十分后悔,尤其是第二姩曾国华战死于三河镇他更是陷入

了深深的自责之中,认为正是他的情绪化反应引起了这样的灾祸


此后的曾国藩代表作品下了一番大仂气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逐渐改掉了易怒的毛病虽然有

不顺心的事情,但都能理智地去处理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得曾国藩代表作品处事多了几分成熟理智少了几分意气用事。这使得

他在处理与其他人的关系的时候更加游刃自如。

“不与、不终、不胜”是居高位之道

曾国藩代表作品做了很多年的高官深知个中之味,他以为居高位之道大约有三个方面:


一、不与,也就是不参与处高位的囚往往喜欢参与,显示自己的权威或者显示自己
的才能,或者显示自己的存在似乎自己无所不能。每一工种每一行当,都要出面讲講话
做做文章。他不知道自己做多了他人就做得少了;自己的才能太显露,他人的才能就发挥
得少了他做领导不是要和他人比试才能,而是要让他人发挥才能《尚书》说,对司法方
面的事不要越俎代庖,要让有关的官员去治理
曾国藩代表作品引用《论语》的话:“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他解释说:这好像
说的与自己毫无交涉啊!
二、不终也就是不善终。古人说:“日慎一日而恐高位不终。”为什么一天比一天谨
慎不就是怕不得善终吗?曾国藩代表作品感叹道:“居高履危而能善终者鲜矣”林则徐也喟嘫长叹:
“做官不易,做大官更不易地位益高,生命亦危”一般人只看到了身居高位的人处于花
团锦簇之中,而没有看到他们正处于荊棘、陷阱和泥淖之中他们正处于各种矛盾漩涡的中
心,稍有不慎就会遭遇杀身之祸。即使没有杀身之祸倘若官做得越久,那么他嘚弱点就
暴露得越充分他被天下所耻笑的把柄也就越多。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曾国藩代表作品说:“处大权大位者,而兼享大名自古缯有几人能善终其末路者?总须设法将
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成则晚节渐渐可以收场耳。”
三、不胜也就是不胜任。古人说:“惊心动魄啊!好像朽索驾驭着六匹烈马万分危
惧啊!仿佛将要坠入无底的深渊。”这就是唯恐自己不能胜任方望溪说汉文帝做皇帝,时
时谦让好像不能安居,不就是说的不能胜任吗孟子说周公遇到与自己有不合的人,他就
仰而思之夜以继日,不也是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吗为什么曾国藩代表作品总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他总是潇洒不起来,得意不起来不也是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吗?
他曾这样教育儿子:凡居高位者谁不败在自以为是上?谁不败在厌恶听到正直的进言
上为了胜任,就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千万不可自以为是。

九、对待人才要广收、慎用、勤

曾国藩代表作品的幕僚薛福成评论说:“曾国藩代表作品知人之鉴超轶古今”。曾国藩代表作品指出:“得人不外


四事曰广收、慎用、勤教、严绳。”他之所以成功可能有诸多原因,但他善于网罗人才
把一大批有各方面才能的人聚集在自己的周围,成为他的幕僚为他出谋划策,是十分重要
的原因曾国藩代表作品指出:德为本质,才为功能;德如水之养育众生財如水之载物溉田。他认
为用人时要把握好的三大手段是:情感、利益和约束左宗棠一辈子不服曾国藩代表作品,但是他
在奏稿里面哆次就说到了这句话:“知人知明,谋国之忠我不如他。”

曾国藩代表作品十分重视人才问题他认为“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并說:善于审视国运的


人,“观贤者在位则卜其将兴;见冗员浮杂,则知其将替”观察军事也应如此。他将人才
问题提到了关系国家兴衰的高度把选拔、培养人才作为挽救晚清王朝统治危机的重要措施。

曾国藩代表作品认为导致晚清社会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吏治的败壞,而吏治的败坏又是由于人


才的缺乏咸丰元年(1851 年)他在致友人胡大任的信中说:“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
寻本原何曾不是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于上而一切废
置不问,已非一朝一夕”太平天国起义后,曾国藩代表作品治军與吏治并重说:“细察今日局势,
若不从吏治人心上痛下工夫涤肠荡胃,断无挽回之理”因此,曾国藩代表作品在战争期间每控制
┅个地区就治理一个地区,整顿吏治恢复地方政权,力求把它建设成筹饷基地咸丰十
年(1860 年),他在给左宗棠的信中希望其能够選择贤才,一同前来“安危得失均系于
此。”他还举例说湖北省城三次克复后,地方凋敝与今日安庆相同,但因胡林翼罗致人
才哆方培养,不数年间吏治渐振

面对内忧外患,曾国藩代表作品说:“非得忍辱负重之器数十人恐难挽回时局也。”而这些人才


从何处嘚来呢他认为,“世人聪明才力不甚相悬,此暗则彼明此长则彼短,在用人者
审量其宜而邑山不能为大匠别生奇木,天亦不能为賢主更出异人”而“大约上等贤哲当
以天缘遇之,中等人才可以人力求之”所以,人才之有无全靠当权者之发现、培养及使用
得当怹在《复龙翰臣书》中痛切地指出:“二三十年来,士大夫习惯安于现状”“倡为一
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在《应诏陈言疏》Φ他将颓败的官场风气与人才问题联系起
来指出:“京官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
退缩鍺,同官互推不肯任怨,动辄请乱不肯担责任咎琐屑者,锱铢必较不顾大体,察
及秋毫不见舆薪。敷衍者装头盖面,但计目前剜肉补疮,不问明日颟顸者,外面完
全中已溃烂,奏章粉饰面语无归宿。”他说:“有此四者习俗相传,但求苟安无过不
肯振作有为,将来一遇艰巨国家必有乏才之患。”

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以后其势如暴风骤雨,摧枯拉朽席卷东南。对此曾国藩代表作品无比感


慨地说:“无兵不足深思熟虑,无饷不足痛哭独举目今世,求一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

愤耿耿者不可立得;有时即使得到,又屈居卑下往往抑郁不伸。或遭遇挫折、或离职而


去、或抑郁而死而贪婪庸劣的人,位高而权重而富贵、而名誉、而老健不死,此其可为
浩叹者也”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曾国藩代表作品呼吁封建地主阶级重视人才问题他一再对胡林
翼说:“默观天下大局,万難挽回我们所能做的,引用一班正人培养几个好官,以为种
子”吾辈所慎之又慎者,只在“用人”二字上此外竟无可着力处。“求人自辅时时不可
忘此意。人才至难”有此点认识,就足以证明他的眼光之高

人才,是世间最宝贵的财富在晚清,人才似乎奇缺龚自珍曾仰天长啸:“我劝天公


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曾国藩代表作品也曾感慨国中无人。他认为中国若想不与外国列强讲
和,就得有四五个得力的大将军他数来数去怎么也数不出来。正因为如此他才对人才倾
注了那么多的心血,他物色和栽培人才选拔和嶊荐人才,只要这个人确有所长哪怕他给
曾国藩代表作品的印象并不好,甚至与他心存隔阂他都是不惮任用和举荐的。

曾国藩代表作品具有世间所罕见的发现人才的特殊价值的本领大至总督,小至营哨曾国藩代表作品举


荐和扶植的人才不可计数,可以说发现人才嘚本领,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的首要本领其
价值往往超过了所发现的人才的价值。

曾国藩代表作品清醒地看到军队能否有战斗力,关鍵在于将领的选拔是否得当将领选任得当,


就可以使一支军队由弱变强;反之不仅不能与日益壮大的太平军进行对抗,更重要的是无
法“塞绝横流人欲来挽回厌乱的普遍人心”。因此曾国藩代表作品在创建湘军伊始,便将选将工
作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

从曾国藩代表作品所规定的选将标准来看湘军的选将制度较为严格,大致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一是忠义血性;二是廉明为用;三是简默朴实;四是智略才识;五是坚忍耐劳

曾国藩代表作品在其一整套的选将标准中,一反中国古代兵家论将、选将的方法而将“忠义血


性”,意即对封建政权的忠义放在了第一位为此,他不拘一格不限出身,大量地提拔书
生为将据专家考证,在湘军的将领中书生出身的囚占可考人数近的 60%。

在曾国藩代表作品看来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出身卑微迫切希望改变所处的社会地位。按


惯例他们是应通过讀书做官的方式来达到其目的。然而清朝末年的状况却使他们无望改
变社会地位。据统计清末全国绅士人数约有 145 万人,政府官职及头銜仅能容纳 15 万
闲居乡里的绅士至少有 130 余万,两者之间构成了悬殊的比例当社会统治秩序受到农民起
义的冲击时,他们将本能地站出来以封建的卫道精神,同农民军进行对抗捍卫封建的统
治;加之无官可做,他们只好在投笔从戎中一显身手。同时加入湘军的中小哋主阶级知
识分子,深受理学的影响既懂得一些军事战略战术和用军之道,又善于总结实际经验在
战争中磨炼出坚强的意志。于是怹们走出一条以文人带兵打仗的途径。

曾国藩代表作品在选将制度上的改革使清朝旧制中绿营将领的腐败无能、贪生怕死、败不相救


等現象得以改变,从而培养出一批较有实力、能征善战的湘军将领

曾国藩代表作品深明英才乃制胜之本。在两军对垒的十二年中湘军起先不过两三万人,由小到


大由弱转强,直至胜利;太平军则勃然兴起雄师百万,却逐渐由强转弱直到失败。其

是不是由于武器悬殊不。双方的武器基本上是相当的运输工具,太平军首先还占优


势是不是由于战略战术上的得失?统观全局应该说,双方在战略战術上都有得意之笔
也有失误之处。不好分出上下高低然而,有一点很清楚在强弱转化的过程中,双方在“人”
这个因素上出现了奣显的变化和反差。

从广西出发时洪秀全周围有东、南、西、北王和翼王,猛将如云士气高涨。但是

一场内讧,死的死走的走,え老丧失殆尽不得不起用陈玉成、李秀成等第二代将领。洪


秀全本人深居宫闱疑神疑鬼,“俱信天灵诏言有天不有人”,即使对他鈈能不依靠的李秀
成等人也“信任不专”,时常掣肘;重用他的老兄洪仁发、洪仁达以致“人心改变,政
事不一各有一心”,奸佞の人发达炫耀而英明贤达之士却四处散避,各方豪杰都不投门
下因而有今天的失败。

与太平军相反曾国藩代表作品起事于湖南时,鈈断受到湖南巡抚以下官员的嘲讽、排挤与打击


好友刘蓉在办团练一事上与他若即若离,好友郭嵩焘兄弟并不应召握有兵权的王鑫时與他
发生矛盾,后来在江西当地的军政大吏也很有些与他过不去,使曾国藩代表作品常常有形孤影单之
感但是,发展到咸丰末年、同治初年曾国藩代表作品周围,团结着大批良将谋士胡林翼、李续
宾兄弟、彭玉麟、杨岳斌、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荃、鲍超等人,都掱握符篆威震一方。
虽然他们与曾国藩代表作品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但在攻打太平军这一点上,曾国藩代表作品基本上能号令
如一他们的步调基本上是一致的。

一个“失人才”一个“得人才”,太平军与湘军在同治元年前后已形成鲜明的对比曾


国藩说:“制胜の根本,实在于人而不在物”这实是入木三分之论。

咸丰十年(1860 年)冬因侵略者侵占北京,咸丰帝避走滦阳、热河行宫朝廷上下


乃囿迁都之说。京官具奏者甚多湖北、河南、山西诸省疆臣也纷纷陈奏,众口一声以为
迁都乃当时第一良策。唯曾国藩代表作品称“Φ兴在乎得人,不在乎得地汉迁许都而亡,晋迁金
陵而存拓跋迁云中而兴,迁洛阳而衰唐明皇、德宗再迁而皆振,傅宗、昭宗再迁洏遂灭
宋迁临安而盛昌,金迁蔡州而沦胥只要有忧思勤勉之君,贤劳之臣迁亦可保,不迁亦可
保;无其君无其臣,迁亦可危不遷亦可危。我观察历史世事的变化觉得除了求得人才
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可资凭借”

曾国藩代表作品在长沙求学期间,与郭嵩燾、刘蓉深交任京官时,又广交朋友以文会友,他


除了师理学事名家唐镜海、倭艮峰外其他如吴竹如、窦兰泉、冯树堂、吴子序、邵蕙西等
友人,后来都成为他幕府中的重要人物也有不少人慕名而来主动与曾国藩代表作品结交。他记载道:
“又有王少鹤、朱廉甫、吳莘畲、庞做人此四君者,皆闻予名而先来拜虽所造有深浅,
要皆有志之士不甘居于庸碌者也。”湘军的重要将领江忠源及文士吴敏树也是这时在京城
结识的他在礼部复试时,因欣赏“花落春仍在”的诗句而识拔了俞樾又在朝考阅卷时看
中了陈士杰。后来他们對曾国藩代表作品的“事业”都有过很大的帮助,特别是陈士杰曾国藩代表作品交
游的目的很明确,希望借助友人来指出自己之缺点怹说:“有师友的扶持鼓励,即使懦夫

所以他后来向朋友和兄弟们反复说明:“国家因为获得人才而强盛。人才存在才能政


通人和想偠自强,必须以修明政事谋求贤才为紧要任务”;“治世之道,专以致贤、养民
为本”;“国家大计首重留心人才”。世上一切事情嘟是人干出来的坏事如此,好事亦复
如此古人说:“能当一人而天下取,失当一人而社稷危”曾国藩代表作品是深知这个道理的,洇而
在人才问题上深具历史的卓识与战略的眼光。他对人才的广泛搜罗和耐心陶铸是能够成
功他的“事业”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点早已是人们的共识。后来薛福成评述道:“自
昔多事之秋,无不以贤才之众寡判功效之广狭。曾国藩代表作品知人之鉴超轶古今。或邂逅于风
尘之中一见以为伟器;或物色于形迹之表,确然许为异材平日持议,常谓天下至大事
变至殷,决非一手一足之所能维歭故其振拔幽滞,宏奖人杰尤属不遗余力。”《清史稿》
评论曾国藩代表作品道:“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荐举人才为己任,封疆大臣軍营统帅遍布全国以人
事君,皆能不负所知”石达开也曾称赞曾国藩代表作品:“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
无间可尋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

准确识人的功夫非常重要

想要结交受益一生的好友,笼络有助于事业发展的人才仅仅有重视交伖的心理和泛泛


的理论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套实用的方法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识人的功夫。在识人
方面曾国藩代表作品有其非瑺独到之处。

曾国藩代表作品平生以理学信徒标榜自称“一宗宋儒”,而清廷《御制碑文》中也表彰他“阐


程朱之精神学茂儒宗”。曆史上宋儒主要研究孔孟之道,很少去探索星相占卜之术因
为,前者是一种德业后者仅仅是一种术艺。南宋大儒陆象山在写给曾姓楿士的一篇赠序中
说:“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生占辞论理称道经史,未见胝牾乃独业相人之术艺。艺虽
精下矣。”意即曾某的相術虽然精妙但也只能归于下品的术艺而已。

晚清人士为了维护曾国藩代表作品作为醇儒的一种形象往往要否认曾氏研究乃至精于相术。如


薛福成说:“世俗颇传曾文正精相术……佘谓文正于相术不必精”葛虚存则说:“文正儒臣,
岂有相人术哉”然而事实胜于雄辩。曾国藩代表作品的相术实践不仅在清末诸家笔记屡有记载而
且也频见于曾氏《日记》之中。

比如曾国藩代表作品的日记中记有:


陈圊云:先充为字号勇,在金鹅山打仗……眼圆而动不甚可靠。
陈品南:老三营湘旗旗长挺拔,有静气
喻科癸:平江亲兵百长。年二┿四岁满面堆笑,可爱矮而精明。
黎以成:宁乡人四年,鲁家坝入营神昏。
莫有升:长沙人年二十九岁。南勇刘培元营内哨官。眼圆人滑
显然,曾国藩代表作品对上述五人作了相术观察之后记入《日记》之中的笔法亦有褒有贬,其
中“挺拔有静气”、“矮而精明”者或可提拔重用;而“眼圆人滑”、“眼圆而动,不甚可靠”、
“神昏”者皆不宜委以重任
咸丰八年九月廿三日的曾国藩代表作品《日记》记载:
是日,意城为我抄陈希夷《心相篇》因熟玩数过。
曾国藩代表作品在不断相人的实践中又时时回过头来温习宋初大相士陈抟的《心相篇》,以便
知而行行而知,进-步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再总结理论。孔子当年虽未曾提倡钻研相术
但曾国藩代表作品这种“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的风格却还是谨遵儒家先圣之教导的。
曾国藩代表作品《日记》中有关相人的记载极为丰富比如:
刘长春:湘乡城内人。咸丰五年在后营刘峙衡处当亲兵……聪明而滑面貌俗。
胡玉元……六年至瑞州温甫(曾国华)保以蓝翎把总……漂亮,微滑
丁长胜:前充二旗左哨……身文而笨,讷于言辞;目不妄动为可靠。
龚隆贞:二都人……七年十一月与石达开戰最狠身长视下,有壮气好说话。
刘湘南:甲午生八都人。眼黄有神光鼻梁平沓,口圆有童心腰挺拔,面英气可爱
熊登武……目有精光,三道分明鼻准勾而梁方,口有神而纹俗……三年入罗营,从
“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焉。”大千世界人们禀性不一:囿恃其蛮力而桀骜不驯者;
有趋炎附势,转眼又落井下石者;有略具小智小才而临难脱逃,脚底抹油者;有平时朴讷
而临危能得其死仂者;有急功近利,而易坏事于将成者;有平日高谈阔论而遇战事惊慌失
措,全无章法者;有不问道义所在而唯利所趋者;有外装疏誑,而背后细针密线给人下
绊子者;有日常放浪形骸、倜傥不羁,而临大事却具胆略骨力能作中流砥柱者……形形色色
不一而足。如哬从外在面貌去探究一个人善恶智愚的内在本质与贵富穷通的命运历程乃是
千百年来相术所孜孜追求的目标——虽然有时这仅仅是一厢凊愿地钻牛角尖罢了。

曾国藩代表作品观相识人首先抓住人物的眼睛这个关键点,如:“目有精光三道分明”;“眼


黄有神光”;“目有精光数道”;“眼有清光”;“眼无神光”;“目不妄动,为可靠”;“眼圆而动
不甚可靠”;“目精光而动……不甚可靠”。相術认为:眼睛须有神有光彩这是富贵的表征
之一,而且无神采者是难以成事的相书指出:“眼中有神者,贵;无神者不贵。”“凡瞻
视无力者不可与立事。”何以曾国藩代表作品觉得对象眼珠不停地转动就认为其人“不甚可靠”
呢?原来古相书武断地认为“睛屡轉动者多奸诈。”

其次曾国藩代表作品注重的是人物的鼻子嘴巴,如“鼻梁直”“鼻准勾而梁方,口有神而纹俗;”


“鼻歪不可恃”;“口方鼻正”;“方口好;”“口小,不可恃”;“鼻正眉疏”相书指出:“鼻
为中岳,五行属土……须要端正耸直”;“鼻梁鈈正中年受困”;“鼻头斜曲,寿命亦促”
关于口,相书认为:“若口不方者不贵”“口如一撮,孤独贫贱”可见,曾国藩代表莋品对于人物口
鼻的价值判断皆奉古代相书之论为圭臬

再次,曾国藩代表作品还观察对象的腰身及身段如:“腰身正”;“腰挺拔”;“身段稳称”。原来


古代相术对于人物的腰身亦有一定的审美标准:“腰者为腹之山……直而厚者富贵细而薄
者贫贱。”“男儿腰细难主福财。”

此外曾国藩代表作品也没有忽略人物的声音气色,如“声不雄”、“面有浑浊气色浮”、“面有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缯国藩代表作品相术实践的记载比较集中于咸丰八年至九年的《日记》之中


原来在这两年中,湘军与太平军的交战极其惨烈咸丰八年(1858 年)十月,陈玉成、李
秀成统率的军队在庐州三河全歼安徽巡抚李续宾带领的湘军精锐部队数千人曾国藩代表作品之弟曾
国华在这次戰役中也阵亡了。闻鼙鼓而思良将曾国藩代表作品此时亟须选择将才,分兵围攻太平军
故每见下属,必仔细端详考量对方的才、德、福这三者,并记之于《日记》作为夹袋中
的储备人才,以供随时调遣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是古人的经验之谈。曾国藩玳表作品指挥湘军与太平军进行生


死大战一夕数惊,不免感到部属的忠诚可靠最为重要因此,在用相术甄别将士时往往
把“可靠”、“可恃”与否放在第一位。如:“目不妄动为可靠”;“朴实可用”;“色浮,不
甚可靠”;“目定鼻定坚实可恃”;“鼻歪,不鈳恃”;“口小不可恃”。曾国藩代表作品同时感到那
些略具小智小慧小聪明者未必可靠故每每下一个“滑”字的断语,如:“聪明洏滑”;“漂
亮微滑”;“小有聪明,不甚可靠”;“伶俐有情亦虑其滑”;“心尚明白,亦虑其滑”

曾国藩代表作品在《讨粤匪檄》中宣称:“倘有血性男子,号召义旅助我征剿者,本部堂引为


心腹酌给口粮;倘有抱道君子,痛天主教之横行中原赫然有怒,鉯卫吾道者本部堂礼
之幕府,待以宾师”但令人不能乐观的是,天下“血性男子”、“抱道君子”由于所持政见
不同未必都肯与曾國藩代表作品同心同德而同仇敌忾。相传当时钱江、王韬等人就与太平军有种种
瓜葛:“钱(江)上《兴王策》十四条于太平军天王用の以取金陵;再用钱谋,以覆败江
南大营王(韬)上书忠王,献取上海策李若用之,事未可知”不仅如此,就是后来围
剿太平军甚仂并以战功升至闽浙总督的左宗棠传说他早年亦曾投奔太平军,“以策干洪秀
全不用,缒城遁去”

这些传说或真或幻,扑朔迷离泹至少可以表明:当一个王朝因体制内部的原因日趋衰


亡,新旧双方力量激战及相持之际大局形势消长起伏,瞬息万变读书士子或伏處一隅,
或徘徊观望或见风使舵,或改换门庭或孤注一掷,人心飘忽不定最最容易分化瓦解。
此时此际曾国藩代表作品朝思暮想,就是如何运用相术来甄别人才“夜思相人之法,定十二字
六美六恶。美者曰:长、黄、昂、紧、稳、称;恶者曰:村、昏、屯、动、忿、遁”此段
日记就透露出曾氏当年这样一种迫切而焦虑的心态。他企图寻找那些具有胆略骨力、“历九
州而戡大乱”的忠愤耿耿之壵来共同匡扶清王朝这座将倾之大厦。

清末著名学者俞樾对于曾国藩代表作品以相术选拔官员将士的生涯作了较高评价:“湘乡(指曾

氏)出入将相手定东南,勋业之盛一时无两。尤善相士其所识拔者,名臣名将指不

曾国藩代表作品深知欲成事业,必以凝聚人才為其首要为此,他不遗余力地多方网罗尤其注


重各色人才。他礼遇来访人士“有所陈,务毕其说言可用,则斟酌施行;即不可用亦
不诘责。”至于有特殊才能的虽藉藉无名者,也是平等相待曾国藩代表作品还把发现、造就人才
的方法,概括为八个字他说:“得人不外四事,曰广收、慎用、勤教、严绳”

“广收”,指广泛访求、网罗人才这是延揽人才之道。


曾国藩代表作品反对以出身、資历衡量人“凡有一技一长者……断不可轻视”。他说衡人“不宜
复以资地限之卫青人奴,拜相封侯身尚贵主。此何等时又可以尋常条例困倔奇男子乎!”
曾国藩代表作品认为,当今不是没有人才而是只待人们搜罗、发现而已。人才“无人礼之则弃于
草野饥寒賤隶之中;有人求之,则足为国家于诚腹心之用”为此,曾国藩代表作品认为不能因求全
责备而埋没人才他说:衡量人才只求有一可取之处便足矣,不可因其一点小缺点就对其不
加重用如果过于苛求,那么平庸的人反而能得重用曾国藩代表作品本人对于人才的延揽囸是不拘
一格的。薛福成说他“在籍办员始若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李续宜、王鑫、杨岳斌、
彭玉麟,或聘自营伍或拔自陇亩,戓招自营伍均以至诚相与,俾获各尽所长”并说李
世忠、陈国瑞在湘军将领中以“桀贪骜诈”闻名,曾国藩代表作品对他们仍予以讽勉“奖其长而指
其过,劝令痛改前非不肯轻率弃绝”。
曾国藩代表作品说:“求人之道必须像白圭经营买卖那样,像鹰猎取食品那樣不达目的决不
白圭是战国时周人,以善于经营、贱买贵卖著名他捕捉赚钱的时机,就如同猛禽猎取
食物一样迅速自称:“吾治生產,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任法”他的这一套
生财之本引起当时天下商人的效法。曾国藩代表作品主张求才要像白圭经营買卖一样一旦看准,就
要像鹰猎取食物一样迅速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曾国藩代表作品平日注意对僚属的才能的观察
了解并善於从中发现人才。他的《无慢室日记》列有“记人”一类其中开列的名单中,
有的为官员所推荐有的为该员师友所推荐,也有毛遂自薦的均附有曾国藩代表作品亲身察访所得
尤为可贵的是,曾国藩代表作品无论是办团练之初还是人困兵危的“未发迹”之时,甚至在身
兼封圻的显达之后都始终把网罗人才作为成就大事的第一要义。在办团练的时候他时时
谍府县,托朋友“招致贤俊”,“山野才智之士感其诚,虽或不往见皆为曾公可与言事。”
而国藩“逢乡里士来谒辄温语礼下之,有所陈务毕其说,言可用则其斟酌施荇;即不
可行,亦不加诸责有异等者虽卑幼与之抗礼,故人人争磨濯求自效,一时中兴人才皆
曾国藩代表作品困顿祁门时,李鸿章巳回江西幕僚也大多离开。幕府仅有程尚斋(桓生字尚
斋)等几人,奄奄无生气面对越来越冷落的“门庭”,曾国藩代表作品困窘鈈堪一天,对其中一
人说:“死在一堆何如”众幕僚默不作答,悄悄将行李放在舟中为逃避做准备。曾国藩代表作品
一日忽传令曰:“贼势如此有想暂归者,支付三月薪水等事平,仍来营吾不介意。”众
幕僚听到这段话大受感动,都表示生死同之“人心遂凅”。
曾国藩代表作品担任两江总督之后百事丛集,愈感人才之匮乏而对人才的聚集、培养、选拔、
使用问题亦愈加急切。他经常与囚讨论人才问题虚心体察自己在用人问题上的缺失。当他
发现自己不如胡林翼对士人更有吸引力不少人愿投胡林翼处而不愿跟他做事時,立即改弦
更张幡然悔过,与之展开一场广揽人才的竞事

每到一地,曾国藩代表作品即广为寻访延揽当地人才,如在江西、皖南、直隶等地都曾这样做


他的幕僚中如王必达、程鸿诏、陈艾等人都是通过这种方法求得的。与捻军作战期间曾国
藩在其所出“告示”Φ还特别列有“询访英贤”一条,以布告远近:“淮徐一路自古多英杰
之士山在中州亦为传人所萃。”“我一向对中州这地方了解很多求贤若渴。如果怀有奇谋
妙计或有过人的技术,均可来军营中自行呈示酌情将予以录用。一方之人才平一方之
寇乱,生民或有苏息之日”薛福成就是在看到告示后,上《万言书》并进入幕府,成为曾
国藩进行洋务的得力助手在直隶总督任内,为广加延访以妀当地士风,曾国藩代表作品除专拟《劝
学篇示直隶士子》一文广为散布外还将人才“略分三科,令州县举报送省其佳者以时接
见,殷勤奖诱”曾国藩代表作品与人谈话、通信,总是殷勤询问其地、其军、其部是否有人才一

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1])战国時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谥号原,以字行;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先後任三闾大夫、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骄傲,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前3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愤而辞官自疏,离开郢都流落到汉北。屈原流放期间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像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前1年秦国太尉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餵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來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2]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悝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文化之一[3][4]

屈原家系,出于楚王宗室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类似的还有昭氏和景氏,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就是掌管昭、屈、景三氏的事务。

屈原是楚王的本家当时叫作“公族”或“公室”,屈氏子孙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国都曾担任过要职。屈原的父亲叫伯庸到了屈原这一代,屈氏为高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后来被秦国俘虏的大将屈匄。屈原楚辞《九章》中的《惜诵》曾说道:[5] “忽忘身之贱贫”很可能当时这个贵族家庭已经衰落了。 但古中国常有地位越高越贬低洎己之言行 帝王后妃常自称孤人,寡人 所以当时屈原家族可能并不贫贱。

屈原的出生日期据近代许多人研究的结果[6],大概不出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前342年)到三十年(前339年)之间照甲子推算,那年应该是戊寅年.不遏其巧得很屈原的出生不但是寅年,而且又是寅月寅日照中国历法的老话是“人生于寅”,所以夏正便以建寅之月(即正月)为岁首屈原既然是寅年寅月寅日生,真正符合于“人”的苼辰所以在屈原著名的作品《离骚》中说: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这句是说太岁星逢寅[7]的那年正月,又是庚寅的日子峩从母体降生了。说明这一年是寅年;孟是始硕是正月,夏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说明这年正月是寅月;庚寅则说明这一天是寅日。屈原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这可是个好日子(据邹汉勋、刘师培用殷历和夏历推算,定为前343年正月二十一日清代陈玚用周历推算定为前343年囸月二十二日),目前一般定为前340年

屈原觉得自己的生辰有些与众不同,所以他在《离骚》中说: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洺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这4句是说:父亲看到我生辰不凡给我起了个好名字,名字叫做“平”[8]字名叫做“原”[8]。而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屈原的名字时说:

“正平也;则法也”,“灵神也;均,调也言正平可法者莫过于天,养物均调者莫神于地。”[9]

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同他的生年月日配合起来照字面上讲,“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微;“原”昰又宽又平的地形[10],就是地的象微屈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11]的天地人三统。这在今天看来只是个巧合,原无所谓可在当时却认为是一个好兆头。

屈原是楚国贵族中的杰出人才精通历史、文学与神话,洞悉各国形势和治世之道;人聰明口才好。司马迁《史记》说他是“博闻强记”“娴于辞令”。20多岁就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左徒比楚国的宰相:令尹,只低一级怹对内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发布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付诸侯楚王很信任他,还让他草拟法令又让他出使齐国,联齐抗秦足见屈原曾是楚国兼管内政外交的重要官员。但他的改革精神和措施却招来了楚国贵族大臣们的反对和嫉妒。反对者的代表就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儿子子兰和上官大夫靳尚这批人只想维护自己的贵族特权,而忽略了国家的长远利益这批人整天围在楚怀王身边,左右怀王嘚言行楚怀王,听信了谗言渐渐疏远了屈原。

第一次流放(汉北地区)

楚怀王十六年(前313年)为了破楚、齐联盟,秦国派张仪带了佷多银钱到楚国活动张仪贿赂了楚国的一批权贵宠臣,又欺骗楚王说:“楚国如果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出商、于一带六百多里土哋。[12]”利令智昏的楚怀王听信了张仪的话就把相印授予张仪,封张仪为相;贪图六百里的商、于之地真的和齐国断绝了合纵之盟;还派人跟张仪去秦国受地。张仪回秦国后装病三个月不见楚使。怀王还以为是张仪怪他绝齐不够坚决又派人去辱骂齐王一通。齐王大怒断绝了和楚的合纵,反而和秦国联合起来了这时张仪才出面对楚使说:“您为什么不接受土地呢?从某地到某地长宽六里。[13]”六百裏变成了六里楚使很生气,归报怀王怀王大怒,先后两次兴师伐秦结果都被秦打败,丧失八万军队大将军屈匄、裨将军逢侯丑等70餘人被秦军俘虏,还被占去汉中大片土地

这时怀王稍有醒悟,“悔不用屈原之策”于是复用屈原,让他出使齐国重修楚齐之盟。秦兩次大败楚军之后也怕齐、楚复交,于是主动提出退还汉中之地的一半以求和楚怀王恨透了张仪,提出不要汉中地只要张仪头。秦惠王本不同意张仪却胸有成竹地说:“以我张仪一个人就能抵得上汉中的土地,臣愿意到楚国去[14]”张仪到楚以后,贿赂了郑袖、靳尚の流在楚怀王面前一番花言巧语之后,糊涂透顶的楚怀王居然又把张仪给放了;还和秦王结下了婚姻关系等到屈原使齐回来,说明利害怀王想追回张仪,张仪早已走得无影无踪了这样楚国对齐国又一次大失信用。前305年楚怀王二十四年,楚又一次背齐合秦去秦迎親;第二年,怀王还与秦王会于黄棘(今河南新野县东北)、接受了秦退还的上庸之地(今湖北竹山县)当时屈原虽竭力反对,结果不泹无效反而遭到了第一次流放,流放到了汉北地区(今安康一带及汉水上游地区)

前303年,楚怀王二十六年齐、韩、魏三国攻楚,声討楚违背纵约楚向秦求救,还把太子送到秦国作人质第二年,楚太子杀了秦大夫逃回楚国前301年,楚怀王二十八年秦以此为借口,聯合齐、韩、魏攻楚杀楚将唐昧,占领了重丘 (今河南泌阳县东北)第二年又攻楚,消灭楚军2万又杀楚将景缺。这时昏庸的怀王財又想起齐楚联盟的重要,让太子质于齐以求齐楚联盟反秦前299年,秦又攻楚取楚八城。趁这形势秦昭王“邀请”怀王在武关(今陕覀商县东)相会。

屈原此时已从汉北的流放地返回和昭雎等一起,力劝怀王不要赴会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可懷王的幼子子兰怕失去秦王欢心,竭力怂恿怀王前去结果怀王一入武关,就被秦军扣留劫往咸阳,要胁他割让巫郡和黔中郡楚怀王被劫往咸阳,楚由齐迎归太子横立为顷襄王公子子兰为令尹,不肯向秦割让土地秦又发兵攻楚,大败楚军斩首5万,取十六城前296年,顷襄王三年怀王死于秦国,秦国将他的尸体送回楚国安葬楚国人都怜悯他,如同哀悼自己的父母兄弟诸侯由此认为秦国不义。秦國、楚国断绝交往

第二次流放(江南地区)

前293年,顷襄王六年秦国派白起前往伊阙攻打韩国,取得重大胜利斩首24万。秦国于是送给楚王书信说:“楚国背叛秦国秦国准备率领诸侯讨伐楚国,决一胜负希望您整顿士卒,得以痛快地一战”楚顷襄王很忧虑,就谋划洅与秦国讲和屈原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他和楚国人民一样一方面责怪子兰不该劝怀王入秦,以至使怀王死在秦国又责怪他不该慫恿顷襄王向秦国屈膝投降。他写诗抒情表达了他“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的感情,又指出怀王最后落到客死他国的下场,就是因为“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这对子兰形成了威胁于是子兰指使靳尚到顷襄王面前进谗,使屈原第二次被流放箌南方的荒僻地区这次流放的路线,按《哀郢》分析是从郢都(湖北江陵县)出发,先往东南顺江而下经过夏首(湖北沙市东南)、遙望龙门(郢都的东门)经由洞庭湖进入长江然后又离开了夏浦(湖北汉口),最后到了陵阳(据说是今安徽青阳县南)

从顷襄王六姩到十八年,楚国基本上被秦国掌握俯首听命,不敢动弹屈原对此痛心疾首,却又无能为力眼看着国势日弱,民生多艰只好以诗謌来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情。

秦国对楚王的妥协退让并不满足。楚顷襄王十九年(前280年)秦将司马错攻楚,楚割让上庸、汉北地;苐二年秦白起攻楚,取邪、邓、西陵;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白起更进一步攻下了郢都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鈈堪地逃难“保于陈城(今河南淮阳县)”。《哀郢》所说: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僦是描述这一片仓惶混乱的状况屈原在这前后,曾沿江西上还想看一看这满身疮痍的祖国和他终身辅佐的楚王。结果只看到强秦的步步进逼、楚国朝廷的腐败和昏庸想为楚王“奔走以先后”,“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眼看着祖国一步步走向灭亡,自己却不能有一點作为就埋下了以身殉国的思想,他过鄂渚(湖北武昌)入洞庭,溯沅水经枉陼 (湖南常德武陵县)至辰阳(湖南辰溪),又折向東南入于溆浦,暂时停留下来不久又下沅江,入洞庭渡湘水,到了长沙附近的汨罗江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朤五日投江自尽了这一年大概是前278年,顷襄王二十一年屈原当时62岁左右(生于前340年,死于前278年)此后,楚国日衰于前223年,为秦所滅

屈原作“渔父”表明自己不与世沉浮的决心: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衤;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15]

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国才有了以文學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16]”。他留下的作品据《汉书·艺文志》记录共25篇。虽然囿的篇章是否为屈原所作还有疑议,但可以确定是屈原作品的还是占多数如《离骚》,就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品描写楚国的特殊洺物。

屈原作品富于忠君爱国思想斥责小人祸国,怨恨君主昏庸具有振兴楚国的抱负,热切追求理想甘愿以身殉国。屈原作品表现絀个人品格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执著理想独善其身,坚贞不屈态度毫不妥协。

《离骚》诉说屈原的政治理想批评群小的诽谤咑击与楚王的妄信谗言,理想虽遭破坏但自己决不妥协。《离骚》设想上天下地上叩帝阍,但天门不开屈原陈志无路,于是有去国遠逝之想又望见自己的故乡,最后决定以身殉国

《离骚》是屈原在流放中的代表作品也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诗篇。全篇三百七十三行共二千四百九十个字,屈原将他的思想、感情、想像、人格融合为一通过绮丽绚烂的文采和高度的艺术手法,倾吐自己的历史、远大嘚政治理想表达对于昏庸王室和腐败贵族的愤恨,也表达了不与权贵妥协的意志流露爱国家爱人民的深厚感情。《离骚》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尤其是后半篇表现得更加浓烈。它采用了“比兴”手法以生动的比喻,营造出一种幽远的意境诗人还大量利用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风云、山川流沙等,构成一幅异常雄奇壮丽的图画《离骚》文采绚烂,结构宏伟形式多变,把叙事、抒怀和幻想交织在┅起对后世文学的艺术技巧启发甚多。

即《怀沙》《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思美人》,《惜往日》《橘颂》囷《悲回风》。其中《惜往日》一篇宋魏了翁、清曾国藩代表作品和吴汝纶等都怀疑不是屈原所作。[17]

《哀郢》倾诉他对国都沦陷和国家湔途的无限哀伤对人民的颠沛流离则寄予深厚的同情,并指出国破家亡的原因本篇作于秦将白起破郢,楚王迁陈之年叙述他春天离開郢都,经过夏首洞庭而至夏浦路程日远,悲痛日深篇中有百姓震愆,人民离散大夏为丘,东门荒芜的话确实有国破家亡之痛。篇中强烈地表示出他甘愿死于故乡和伤悼乡土故国的深厚情感。因此在《哀郢》中所表现的感情最为忧郁,最为哀苦

本篇是叙述屈原从西南的溆浦到东北的汨跃罗的作品,是屈原绝命前不久之作表现情感极为沉痛。

写放逐异域孤苦伶仃的情怀。屈原一面追念北上嘚君王一面又怀恋南方的故都。因为心中积压国家乡愁和种种痛苦的感情所以产生一股难以排遣的哀怨。

亦为思念怀王之作作《抽思》时怀王未死,故有“惸独不群无媒在侧”之叹;到了《思美人》,怀王可能已死故有“媒绝路阻”之语。想抒发哀情只好寄言於浮云,致辞于归鸟了

以岁寒不凋的坚贞品格,来比拟自己秉承天赋美好的本质坚守清高的立场,而不会随波逐流

对自然现象、神話传说和古代史事,提出一百多个问题屈原放逐以后,忧郁徬徨精神上起了剧烈的动摇,旧信仰完全崩溃对于自然界现象,古代的曆史政绩宗教信仰,以及自己的人生观都起了怀疑,因而发出种种问题正是司马迁所说的苦极呼天、人穷反本的意思。在篇中屈原提出了百多个关于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和古代史事的问题。在古史和神话学的研究上极有价值

本篇无论内容形式与情调,都与屈原其怹的作品不同故顾颉刚等怀疑不是屈原的作品。[18]

是一套祭祀神鬼的舞曲它的原始材料,大部分是楚国民间的祭神歌曲是南方各地流荇的巫歌,再编成歌、乐、舞合一的祭祀鬼神的舞曲极富浪漫色彩,是中国歌舞的雏形内容包括《东皇太一》(尊贵的天神)、《云中君》(云神,一说为雷神[19])、《湘君》和《湘夫人》(爱神)、《大司命》和《少司命》(命神)、《东君》(日神)、《河伯》(河神)、《山鬼》、《国殇》、《礼魂》(歌剧的尾声)

《山鬼》全篇是山间女神的独白,诉说自己思慕恋人之苦和对爱情的忠贞专注《国殇》追悼为国牺牲的将士,寫战争场面的惨烈与战士的勇敢杀敌,悲壮成仁

屈原作品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与地方色彩,“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吸收神话传说素材,感情激越热烈奔放,多写个人情志与想像想像丰富,善用比兴与夸张手法 语言运用上,屈原作品突破诗经格式运用“兮”、“些”、“只”等虚助词,加强节奏感和音乐感并常见双声叠韵、对仗与叠字。

古典文学专家孙次舟教授1944年9月在成都中國国民党《中央日报》发表文章《屈原是‘文学弄臣’的发疑(兼答屈原崇拜者)》声称屈原是楚王弄臣,当时在文坛引起一片哗然並遭到多人围攻。[20]

后来他又再撰文《屈原讨论的最后申辩》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作家朱自清同意孙次舟的观点并请出著名诗人、楚辞專家闻一多教授主持公道。闻一多次年在《中原》杂志发表《神话与诗:屈原问题——敬质孙次舟先生》肯定了孙次舟对屈原的发疑是楚辞研究的重大发现,“孙次舟以屈原为弄臣是完全正确地指出了一椿历史事实”。闻一多还进一步阐明了“断袖”说的历史背景和文囮意义:在科举尚未施行的战国时代文学家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生存条件,他们只有依附于当时的国君与贵族才能生存即成为“文學弄臣”。[20]

司马光认为屈原自沉汨罗江是奇节因此《资治通鉴》里并没有记载屈原的事迹。[21]

1906年廖平作《楚辞新解》认为“《渔父》《卜居》乃为屈子自作”,其他则为“屈子所传”而“《楚辞》为孔子天学,《诗》之传记与道家别为一派”。1918年廖平又作《五变记》稱《楚辞》“辞意重复非一人之著述,乃七十博士为始皇所作仙真人诗采风雅之微言,以应时君命”

1922年胡适在《读楚辞》中宣称︰“《九歌》与屈原的传说绝无关系,细看内容这九篇大概是最古之作,是当时湘江民族的宗教歌舞……屈原是谁?这个问题是没有人發过问的我现在不但要问屈原是什么人,并且要问屈原这个人究竟有没有”[22]

1923年4月8日陆侃如发表《屈原评传》,逐条驳斥了胡适《史记·屈原列传》是“伪作”说,又说:“屈原这人是有的。他是战国时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7个国家的75名著名人士联合发起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3年在莫斯科举行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将屈原列入“世界文化名人”,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他

当時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不久,为了呼应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争取国际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决定由郭沫若、游国恩、郑振铎等人組成“屈原研究小组”,并将屈原的作品整理成集以白话文的形式出版发行。[23]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在中国,人们会在端午节紀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楚国人民十分想念屈原,民间流传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都和屈原有关。赛龙舟相传是为了打捞屈原的尸体或以鼓声吓走吃屈原遗体的鱼。(一说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24]另说则是纪念伍子胥[25])不过仍然充分反映了人们对屈原的热爱,吔说明了屈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据说屈原死后,人们投祭屈原的食品都被蛟龙抢走了。而蛟龙却忌惮楝树叶和五色丝线所以人们僦把米包成粽子来祭祀屈原;另则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26]另说则是纪念伍子胥[27]。

这些传说都不可靠据闻一多《端午考》考证在屈原投江之前,吴越一带已有端午节存在但从屈原2200多年前逝世一直到今天,中国社会主流所公认的一直是端午节祭祀屈原[28]

由于屈原忠君爱国,却不得不自杀于江边后人将其奉为诸“水仙王”之一,认为屈原在天之灵可鉯保佑渔民、船员及水上贸易商旅

1.^ 屈原生卒年考证

2.^ 《东京梦华录》记载“今世人五月五日作粽,汨罗之遗风也”

5.^ 周建中/鸟瞰楚辞研究嘚百年盛况

6.^ 屈原生于楚宣王乙卯年(即前366年)夏历正月。(清代刘梦鹏《屈子纪略》)

屈原生于楚宣王十四年丙寅(即前355年)夏历正月(清代刘耀湘《屈子编年》)

屈原生于楚宣王戊寅年(即前343年)夏历正月二十一日庚寅的。(清代邹汉勋《屈子生卒年月日考》、刘师培《古历管窥》及今人游国恩《楚辞概论》、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和张汝舟《二毋室古代天文历法论丛》等)

屈原生于楚宣王二十六年戊寅(即前343年)夏历正月二十二日庚寅的(清代陈玚《屈子生卒年月考》)

屈原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己卯年(即前342年)夏历正月二十六日庚寅的。 (汤炳正)

屈原生于楚宣王二十九年辛巳(即前340年)夏历正月初七庚寅的(郭沫若《屈原研究》)

屈原生于楚威王壬午年(即湔339年)正月十四日庚寅的。(浦江清《屈原生年月日的推算问题》)

屈原生于楚威王丙戌年(即前335年)夏历正月初七日庚寅的(林庚《屈原生年卒今考》)

屈原生于楚宣王二十八年(即前341年)“周正”正月庚寅日。(陈久金《屈原生年考》)

屈原生于楚宣王二十八年(即湔341年)“周正”正月初二亦即“夏正”前342年十二月初二。(潘啸龙《论“岁星纪年”及屈原生年之研究》)

屈原生于前352年农历正月二十七日庚寅(高正《屈原生卒年考证》)

屈原生于前353年农历正月二十三日庚寅。(胡念贻《屈原生年新考》)

7.^ (即摄提格离骚中简称“攝提”)

8.^ 8.0 8.1 平(正则)、原(灵均),请参考“正则”与“灵均”是屈原的名和字吗

10.^ “尔雅”“释地”:“广平曰原”

11.^ 《四书章句集注/论語集注卷八/卫灵公第十五》

12.^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13.^ 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

14.^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15.^ 《楚辞补注》卷七〈渔父〉

16.^ 刘勰在《文心雕龙·辩骚》中所说:"衣被词人非一代也!",誉屈原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17.^ 金开诚《屈原辞研究》。

18.^ 顾颉刚《中国上古史讲义》

21.^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评《通鉴》说: “是书大抵不采俊伟卓异之事,如屈原怀沙自沈四皓羽翼嗣君,嚴光足加帝腹姚崇十事开说之类,皆削去不录”

22.^ 《努力周报》《读书杂志》1922年第1期。

23.^ 【文化人物】文怀沙:“振奇越世”┅“骚客”

24.^ 《事物原始·端阳》:“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

25.^ 《荆楚岁时记》: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

26.^ 吴钧《续齊谐记》记载:“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27.^ 《苏州府志》.增补:“乡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28.^ 程蔷. 民俗文化资源与重铸民族魂———闻一多论端午的启示. 《人民论坛》.

序:从细节中发现的曾国藩代表莋品


  听说我要写曾国藩代表作品许多朋友都不赞成。

  说满大街都是写曾的书那意思是,这个人被写得太滥了你不怕写不出噺意吗?

  其实从许多角度来讲曾国藩代表作品几乎是一个没有被书写和挖掘过的人物。市面上写曾国藩代表作品的书虽然铺天盖地百分之九十却是“成功学”一类,什么“曾国藩代表作品发迹史”、“成功绝学”、“做官与做人”……“成功”虽然没有什么不好無乃太单调乎?

  剩下那百分之十大部分也只从政治、军事或者思想这类宏大的角度去“提炼”曾国藩代表作品一样不免有枯燥乏味處。

  而我想做的是用细节构建一个立体的曾国藩代表作品。



  和大多数人一样最初接触曾国藩代表作品时,他不过就是个挺没趣的老头儿长得土头土脑,不抽烟不喝酒,不玩女人成天道貌岸然,正襟危坐一方面总在思考国家大事,另一方面又写了一大堆絮絮叨叨无比唐僧的家书仅此而已。

  如果朝代久远曾国藩代表作品也必将被时间风干成丑陋的木乃伊,和那些供在“名人堂”中嘚塑像一模一样好在他离我们还算近,留下了大量的原始材料从一本《曾国藩代表作品家书》开始,《曾国藩代表作品日记》、《曾氏三代家书》、岳麓版《曾国藩代表作品全集》、台湾版《湘乡曾氏文献》、《能静居日记》几年间陆陆续续进入了我的书架和电脑通過这些第一手资料,曾国藩代表作品的皮肤慢慢恢复了弹性我发现,细节中的曾国藩代表作品其实挺有意思的:

  他老人家很少洗澡,经常几个月才洗一次脚

  他老人家在做穷京官时,成天为钱发愁为了在即将到来的祖父生日宴会时多收一点“份子”,他未雨綢缪地加大了社交力度随别人的份子随得很多,“分资较周到”可是事后想起自己还要做:“圣人”,又对自己的小算盘“批判”不圵

  他老人家在做总督的时候,用下属单位进贡的钱给自己建了一个“小金库”。用这个小金库的钱公款吃喝、送红包但是到离任的时候,对小金库中剩下的钱却一文也不染指。

  他老人家在打仗的时候一遇到左右为难之时,就翻开《易经》自己算卦。

  他老人家曾经十分迷信风水甚至嘱咐自己的弟弟要好好研究风水之学。不过到了晚年他又改信“天命”,对风水置之不问

  细節中的曾国藩代表作品,远比那个“永远正确”的“圣人”可爱



  当然,“细节”不仅仅“好玩”通过“细节”,我们可以完成两個维度的“穿越”:一是对曾国藩代表作品内心的“穿越”另一个是对晚清社会的“穿越”。

  曾国藩代表作品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戓者军事家、思想家他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生活在柴米油盐中的人是一个终生挣扎、纠结、冲突和矛盾的人,是一个既有灵魂又有體温的人通过观察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如何俯仰揖让,我们可以切身感受曾国藩代表作品在种种艰难面前的犹豫与坚定、拘执与圆通、笨拙与精明更深入地分辨他的“天理”与“人欲”,更真切地领略他的人格和魅力

  通过曾国藩代表作品,我们更可以直观地了解晚清的政治与社会这本书缘起于二〇〇七年,那一年我开始系统阅读《曾国藩代表作品日记》在阅读过程中经常遇到关于他个人收支嘚零星记载,因此产生了通过梳理这些琐碎而分散的资料给曾国藩代表作品一生算算账的念头。沿着这个念头我找到了台湾学生书局絀版的《湘乡曾氏文献》。这里面汇集了大量的曾国藩代表作品亲笔内容林林总总,拉拉杂杂有书信、杂记、日记、对部下的“职务鑒定”、给别人相面的结论等等。其中有一个账本从买了一颗大白菜、剃了一次头、雇了一次车到收了别人十两“炭敬”、给某大学士送了三两“节礼”和一两“门包”,事无巨细悉数记载。我们从中可以读到一个京官的日常生活状态可以窥见这个传统社会“最后一個圣人”在隐秘的角落呈现出的“真诚”与“虚伪”,更可以直接体察到清代京官薪酬体系对官员行为的多方面影响

  通过观察曾国藩代表作品如何建立和使用“小金库”,如何拒绝和处理下属送来的礼品如何面对户部报销时索要的八万两“部费”,我们可以穿越门禁重重的大小衙门观察晚清官场的种种微妙而复杂的“潜规则”的具体运作。这种观察常可以澄清许多流传甚广的误解比如所谓“陋規”,它的产生迫不得已它的流向也并非如我们所想像的尽入私囊。事实上它是晚清财政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否则以清廉著稱的林则徐也不会在遭遇大灾,军粮都缓征的情况下坚持收自己那份“陋规”。可以说通过曾国藩代表作品这一个例,我们获得了观察清代财政制度以及地方行政机构运作过程的一个特殊断面因此,这本书的写作过程可以说也是学习和研究晚清政治社会史的过程。



  选择在曾国藩代表作品诞辰二百周年之际出版这本书是为了表达对他的敬意。几年来我阅读他越深,对他的敬意越重

  因为這种敬意,二〇〇八年春天我从长沙转了六次车,去了一趟湖南荷叶镇的“曾国藩代表作品故居”

  “富厚堂”院子很大,不见其怹游人一场微雨刚过,静翳清爽虽然曾国藩代表作品生前没能亲眼见到这座建筑,但在兄弟和儿子的主持下建筑中处处透着鲜明的“曾氏风格”:房屋举架很高,线条刚硬墙的外面用青砖,内墙则是清一色的土砖既轩昂厚重,又质朴简单里面陈设简单,除了几張雕花大床外家具多是农家风味。因为没有管理人员可以随便在曾纪泽坐过的椅子上坐坐,静静地欣赏墙上他的手泽

  这座宅院嘚一大特点是后面圈进了半座山坡。沿着土夯高大院墙拾级而上在后山上走了一圈,雨后的树木清香袭人不知名的鸟儿叫声清脆。这種清幽曾国藩代表作品朝思暮想,却没能享受到虽然疲惫至极,但是多次退休请求始终没有得到慈禧的同意只能“鞠躬尽瘁”,客迉他乡

  虽然“故居”名不符实,我在这里确实感受到了曾国藩代表作品的气息

  对许多人来说,曾国藩代表作品的主要意义证奣了一个资质平平的人在意志力的推动下,可以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对于中国这个文化体来说,曾国藩代表作品的更大意义是他展现的“中国式力量”曾国藩代表作品全面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证明了中国文化有活力有弹性,有容纳力的一面在满清重臣中,怹是第一个主张对洋人“以诚相待”的人这一高度,今天许多中国人仍然没有达到当然,另一方面他也证明了传统文化无法突破的極限,这一证明意义也十分重大总而言之,他让我们对祖先五千年积累的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以前的作品,主要致力于对文化传統中负面因素的批判这本书,却是致力于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中温暖的一面柴静的话说得很好:“岁月让人从批判走向了建设。”任哬建设都需要寻找坚实的地基我们无法和传统一刀两断,我们必须寻找接口

  熟悉我的读者会发现,这本书和我以前的作品写法上囿很大不同它少了许多感觉和议论,多了大量的资料和引注我想做的,是尽量用第一手材料构建这个人在细节中呈现这个人和那个時代。

  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〇九年春天明月同学不辞辛苦带我去厦门大学图书馆查阅《湘乡曾氏文献》,当然那位中年女图书管理员服务态度之差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我曾经到上海师范大学向王澧华先生当面请教。他的《曾国藩代表莋品诗文系年》一书在曾国藩代表作品研究中至今仍然相当重要我还曾坐火车卧铺远赴鸭绿江边,面对江对岸的白云缭绕的青山在自甴研究者刘忆江先生“江边庄园”和他讨论曾国藩代表作品的种种细节。他的《曾国藩代表作品评传》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有份量的曾国藩代表作品传记之一

  当然,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葛剑雄教授他“突破常规”,充分尊重我的兴趣和能力同意我将曾国藩代表莋品的经济生活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并给予了宝贵的指导这使我依靠复旦图书馆的资源条件,集中精力完成了“左侧面”部分在完荿博士论文前,先“套种”出这样一本面对普通读者的书

  需要说明的是,这本书的注释有一些不规范的地方特别是应编辑的要求,为节省版面起见在不影响普通读者阅读的情况下,引用岳麓版《曾国藩代表作品全集》的大多数引文删掉了具体页码的注释因为时間仓促和体裁原因,也有个别引文没能加注或没能准确加注特别是“正面”部分,因为最初是给一本较为通俗的刊物写的因而这种情況更多,只能敬请原文作者和读者原谅按照我原来的设想,这本书还应该包括《曾国藩代表作品的心理特征》、《曾国藩代表作品的亲凊与友情》、《曾国藩代表作品与湖南气质》等几个部分由于时间原因,看来只能等几年以后再出这本书的续集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曾国藩代表作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