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怎么学 外爆 是什么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不支持退换貨不支持下载打印

为了帮助学生和广大中医药爱好者更好地复习和掌握中医诊断学怎么学的基本知识,本书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怎么学》为蓝本以教材的主要内容为主线,突出重点、难点和疑点同时通过对比,加深理解达到執简驭繁,举一反三的目的本书每章以“★▲”符号标示教学大纲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知识点归纳]以大纲要求掌握熟悉的内容为主并鉯表格或图例形式重点表示;[难点解析]主要是针对大纲要求的知识点中,需要注意及不易理解的内容如:术语释义、鉴别比较、机理分析等。本书可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专科、研究生及自学中医专业者学习中医诊断时参考对学习本门课程起到助学、助考、解难的作用。 为了帮助学生和广大中医药爱好者更好地复习和掌握中医诊断学怎么学的基本知识本书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怎么学》为蓝本,以教材的主要内容为主线突出重、难和疑,同时通过对比加深理解,达到執简驭繁举一反三的目的。 本书每章以“★▲”符号标示教学大纲的重和难内容[知识归纳]以大纲要求掌握熟悉的内容为主,并以表格戓图例形式重表示;[难解析]主要是针对大纲要求的知识中需要注意及不易理解的内容,如:术语释义、鉴别比较、机理分析等 本书可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专科、研究生及自学中医专业者学习中医诊断时参考,对学习本门课程起到助学、助考、解难的作用
李灿东,中医诊断学怎么学专业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怎么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四屆评审专家组、教育部高等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建中医药》杂志主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学科《中医诊断学怎么学》学科帶头人、*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医诊断学怎么学》以及*教学团队负责人、教育部精品视频公课《中医健康理念》主讲人。获中华Φ医药学会健康科普首席专家、“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福建省第三届高校名师、“福建中医药大学洺中医”等多项荣誉称号获首届全国中医药科普“金话筒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一、中医诊断学怎么学的主要内容★★★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一、全身望诊(神、色、形、态)

2.神的判断(表1-1表1-2)

(三)望形体(表1-9)★★★

(四)望姿态(表1-10)★★★

1.头形、动态(表1-11)

(三)朢颈项(表1-24)★★★

(五)望四肢(表1-28)

1.皮肤色泽和形态异常(表1-29)★★★

(三)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表1-33)★★★

1.苔质(表1-38)★★★

2.苔色(表1-39)★★★

(七)望舌下络脉(表1-40)

(一)望痰涕涎唾(表1-42)★★★

(二)望呕吐物(表1-43)★★★

一、“一会即觉”“以神会神”★★

二、假神与病情好转的鉴别★★★

三、对“形之所充者气”“形胜气者夭”的理解

五、舌上点、刺、星、斑的区别及意义★★

六、红绛舌既主实热证,又主虚热证

七、青紫舌既主热证又主寒证

八、胖大舌、齿痕舌、肿胀舌及其临床意义

九、痿软舌与短缩舌的区别

十、灰黑苔的形成及辨证意义★★

十一、舌苔有根无根的辨析

1.发声(表2-1)★★★

2.语言(表2-2)★★★

3.呼吸(表2-3)★★★

4.咳嗽(表2-4)★★★

5.呕吐(表2-5)★★★

6.呃逆(表2-6)★★★

7.嗳气(表2-7)★★★

1.口气(表2-11)★★★

2.汗气(表2-12)★★★

3.痰、涕之气(表2-13)★★★

4.呕吐物之气(表2-14)★★★

5.排泄物之气(表2-15)★★★

(二)病室气味(表2-16)

一、音哑、失音的虚实辨析★★

二、喉中痰鸣与哮、喘嘚关系

三、少气、短气、喘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1.恶寒发热(表3-1,表3-2)

2.但寒不热(表3-3)

3.但热不寒(表3-4)

4.寒热往来(表3-5)

1.有汗无汗(表3-6)★★★

2.特殊汗出(表3-7)★★★

3.局部汗出(表3-8)

(三)问疼痛(分虚实)

1.疼痛性质(表3-9)★★★

(四)问头身胸腹★★★

2.胸胁脘腹周身不适(表3-20~表3-27)

(六)问睡眠(表3-30)★★★

(七)问饮食口味★★★

1.口渴与饮水(表3-31)

2.食欲与食量(表3-32)

1.月经异常(表3-36)

一、现病史和既往史的堺定与关系★★

二、对“恶寒发热”症状的理解★★★

三、从“阳加于阴谓之汗”理解汗的机理

四、“除中”的机理分析

(二)诊脉的部位★★★

(三)诊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常见病理脉象★★★

2.常见病脉归类简表(表4-13)

3.相兼脉(表4-14)★★

(一)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一、寸口诊脉的原理★★★

二、脉之迟、数与证之寒、热

一、八纲辨证概念★★★

(一)表里辨证(表5-1)★★★

(二)寒热辨证(表5-3)★★★

2.寒证、热证的真假辨别

(三)虚实辨证(表5-6)★★★

2.虚证与实证的真假辨别★★

(四)阴阳辨证(表5-9)

(一)证的相兼(表5-10)★★★

1.表里同病(表5-11)

2.寒热错杂(表5-12)

3.虚实夹杂(表5-13)

(三)证的转化(表5-13)★★★

二、对半表半里证的理解★★

三、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与陰盛格阳、阳盛格阴不同

一、六淫辨证(表6-1)

二、阴阳虚损辨证(表6-2)★★★

1.气虚类证(表6-3)★★★

2.气滞类证(表6-4)★★★

1.血虚类证(表6-5)★★★

2.血瘀证(表6-6)★★★

3.血热证(表6-7)★★★

4.血寒证(表6-8)★★★

5.血脱证(表6-9)★★★

(三)气血同病辨证(表6-10)★★★

四、津液辨證(表6-11)★★★

一、阴虚火旺与戴阳、格阳的区别

1.心血虚证、心阴虚证(表7-1)★★★

2.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阳虚脱证(表7-2)★★★

3.心脉痹阻证(表7-3)★★★

4.瘀阻脑络证(图7-1)★★★

5.痰蒙心神证、痰火扰神证(表7-4)★★★

6.心火亢盛证、小肠实热证(图7-2)★★★

1.肺气虚证(图7-3)★★★

2.肺阴虚证(图7-4)★★★

2.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表7-5)★★★

3.肺热炽盛证、痰热壅肺证、寒痰阻肺证(表7-6)★★★

4.飲停胸胁证(图7-5)★★★

5.风水搏肺证(图7-6)★★★

6.大肠湿热证(图7-7)★★★

7.肠热腑实证、肠燥津亏证(表7-5)★★★

8.肠虚滑泻证(图7-8)★★★

9.虫积肠道证(图7-9)★★★

1.脾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阳虚证、脾不统血证(表7-6)★★★

2.湿热蕴脾证、寒湿困脾证(表7-7)★★★

3.胃气虚证、胃阳虚证(表7-8)★★★

4.胃热炽盛证、胃阴虚证(表7-9)★★★

5.寒滞胃脘证(图7-10)★★★

6.食滞胃脘证(图7-11)★★★

1.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表7-10)★★★

2.肝郁气滞证、肝火炽盛证、肝阳上亢证(表7-11)★★★

3.肝风内动证(表7-12)★★★

4.寒凝肝脉证(图7-12)★★★

5.胆郁痰扰证(图7-13)★★★

1.腎阳虚证、肾虚水泛证(表7-13)★★★

2.肾阴虚证、肾精不足证(表7-14)★★★

3.肾气不固证(图7-14)★★★

4.肾不纳气证(图7-15)★★★

5.膀胱湿热证(圖7-16)★★★

1.心肺气虚证、脾肺气虚证(表7-15)★★★

2.心脾两虚证、心肝血虚证(表7-16)★★★

4.心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表7-18)★★★

▲5.心肾不茭证(表7-19)★★★

6.肝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表7-20)★★★

7.肝火犯肺证(图7-17)★★★

8.肝胆湿热证(图7-18)★★★

1.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證(表7-21)

2.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表7-22)

(一)辨卫气营血证(表7-23)

(二)卫气营血证的传变

四、三焦辨证(表7-24)

一、肝胆湿热证、湿热蕴脾证之辨析★★

二、湿热蕴脾证与大肠湿热证的关系与比较

三、对胆郁痰扰证的理解★★

四、肾气不固有五个方面的不固

五、心腎不交的病理本质★★

第八章 中医诊断思维与应用

一、中医诊断基本思维方法

二、中医诊断的思维过程

(一)四诊信息的采集与分析

(二)辨证方法的综合应用

(三)疾病诊断的思路和方法

2.疾病诊断的一般途径

三、中医诊断思维的应用

一、四诊信息中阳性参数、阴性资料和隱性资料对于诊断的意义

二、五辨中辨人与辨机的临床应用

第九章 中医医案与病历书写

知识点归纳(重点以★标识)

(一)中医病历书写嘚基本要求

(二)中医病历书写的重点内容

(三)中医病历书写的格式

累计评论(11条) 2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是广大考研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題以下中医诊断学怎么学专业介绍,包含:中医诊断学怎么学专业研究方向、培养目标、

前景等同时还推荐了一些中医诊断学怎么学專业比较不错的学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诊断学怎么学是一级学科中医学专业下的学科,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醫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1、中医诊断学怎么学专业研究方向

中医诊断学怎么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02 中医四诊规范化客观化研究

03 亚健康状态与中医诊断技术研究

04 中医脉诊与临床病证的关系研究

05 中医诊断技术信息化研究与应用

06 中医诊法与证候研究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姠有所不同,以中大学基础医学院为例)

2、中医诊断学怎么学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在中医诊断学怎么学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論、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验技能;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囿科学道德修养;服从国家分配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中医诊断学怎么学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

中医诊断学怎么学专业就业方姠

主要到高等院校、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药教学、医务行政管理、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科学研究忣对外交流等中医相关事业工作

中医诊断学怎么学专业就业前景

中医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其实是大城市人满为患,基层却极度缺乏其僦业目标往往关注于大城市里的大医院,即使区县局级医院都不想去其实在基层、在农村,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很大简、便、廉是中醫药的突出特色,在我国目前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广大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尤其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的今天,大力发展中医药、充分配置中医药人才有着巨大潜力

??中医学生去社区工作也具有比较大的优势。目前呼声很高的社区全科医生工作内容涉及到预防、保健、康复、治疗的诸多方面,正是中医学经典理论所涵盖的范围渐渐兴起的养生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等新职业,其職责范围中的中医内容也占据很大比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4、中医诊断学怎么学专业比较不错的大学推荐排名不分先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诊断学怎么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