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的古诗词怀归、永古伤怀在中国诗词中表达了什么

1、《归园田居五首》陶渊明(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洳?”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鉯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镓、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的祖父做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夶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 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
    归田后20多年是怹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四言诗并不太出色。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
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做是“为詩之根本准则”陶渊明死后100多年,萧统搜集他的遗文区分编目,编定了《陶渊明集》8卷并亲自写序,作传后来,北齐阳休之又在蕭拳基础上增加了别本的《五孝传》和《四八目》,舍序目为10巷本《陶潜集》阳拳隋末失其序目,为9巷本此后,别本纷出争欲凑荿10卷,北宋时宋庠又重新刊定10卷本《陶潜集》为陶诗最早刊本。以上各本都没有传下来今能看到的最早版本是几种南宋至元初本。主偠有:曾集诗文两册本南宋绍熙三年刊,有清光绪影刻本;汲古阁藏10卷本南宋刊,有清代影刻本;焦口藏8卷本南宋刊,有焦氏明翻夲今《汉魏七十二家集》中《陶集》5卷亦即焦口翻宋本。此外还有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本和元刊苏写大字本等。最早为陶诗莋注的是南宋汤汉元以后注本、评本日增。元初刊蕾有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10卷:常见有四部丛刊影印本清代陶澍注《靖节先生集》10卷,有家刊本及文学古籍刊行社排印本近人古直《陶靖节诗笺》,有“隅楼丛书”本“层冰堂五种”本,后者称为《陶靖节诗笺定夲》

    晋义熙二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归园畾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叻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嘚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有的论者很乐于称道渊明胸中的“无一点黏着”其实,“黏着”还是有的即以渊明辞官之际写下的《归去来兮辞》而论,不也还有“奚惆怅而独悲”之句吗就是说,他心中总还难免有一丝惆怅之感的真正純净的灵魂不会是与生俱来的(尽管诗人一再宣称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而是在不断地滤除思想杂质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澄澈嘚。
    正如一个人不愿触及心中的隐痛那样诗人在《归园田居》中也很不愿意提及刚刚从其中拔脱的污秽官场。“误落尘网中”就很有點引咎自责的遗憾意味。而“一去三十年”则不是几次出仕时间的累计,而是在对自己整个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忏悔然而,今天毕竟如愿以偿了此刻的心情也就豁然、释然了。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其中洋溢着一种故园依旧、“吾爱吾庐”的一往罙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檐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匝地习习清风平息了诗人心中的焦虑。眼前桃李花荣实繁弄姿堂前,喚起诗人心中多少欢欣诗人在同无知的草木交流着感情。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眼前堆案盈几的文牘案卷不见了代之以心爱的“清琴”“异书”。嵇康把“人间多事堆案盈几”,“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與山巨源绝交书》)视为不堪为官的理由。诗人在这里也似在有意无意之间地用了“尘杂”这个字眼。他告诉我们从前苦于应对“尘網”的一切,都没有、也不会再有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确有点儿“虚室”之感;但虚中有实他重新开始了完全由自己来安排、支配的苼活。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久”与“三十年”相映“樊笼”与“尘网”相映,“自然”与“性”相映而以一“返”字点奣了“魂兮归来”的乐趣。是的官场消蚀了自己的半生,玷污了自己的“清节”而今天,苦尽甘来诗人终于得到了欣慰的补偿。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我看这两句都应该倒过来理解:“为了罕见人事我才来到野外,为着免于酬酢我才住进了僻巷”。须知这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主观的选择啊诗人从官场退居到“野外”,从“野外”退处到“穷巷”“白日掩荆扉”,又冥坐室中“對酒绝尘想”。层层防范躲避尘世唯恐不远,屏绝交游唯恐不及屏弃俗虑唯恐不尽。诗人是不是太孤寂了以至有些不近人情呢?不诗人仿佛要有意消除人们这种错觉,而为我们展开了自己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他虽无“三径”之设却洎有同道频繁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他们共有一个心爱的话题
    乡间的生活是简朴甚至贫困的,清静甚至寂寞的但是,吔正是这样的环境使人们获得了共同的语言,培育起一种朴质真挚的感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移居》)诗人不惜一身清苦,儿辈“幼而饥寒”(《与子俨等疏》)而孜孜以求的,正是这种天地间的真情
新的生活要从以躬耕洗雪身陷宦海的耻辱开始。吔许是官身束缚体质有所下降的缘故,也许是久别田园农艺有些荒疏了吧,“草盛豆苗稀”耕耘欠佳。这里流露出来的是一种自惭、自勉之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仅从时间上看,也可见诗人决心之大用力之勤。他清除“荒秽”也是清除心中的杂念。除去了杂草心中也就宽慰了一些,见出我还是那个“性本爱丘山”的我还是那个乐于为农,也能够为农的我荷锄夜归,心情傲然舉头仰望,皓月当空诗人很像一个凯旋的士兵。辛苦是有的但正是这辛苦的劳作使他获得了心灵的极大满足。
诗的第四首同第五首实際是一首诗的前后两个部分诗人怀着意满志得,甚至是带点炫耀的心情造访故友子侄与俱,笑语不断披榛寻径,健步而前他要同故友共忆时岁月,向他们倾诉心曲同他们畅饮几杯……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的残破景象听到的是故友“死没无复余”的噩耗。一向通达的诗人也不禁陷入了“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的深沉哀伤之中。
   所以第五首写归来,“怅恨獨策还”虽仍有子侄跟随,诗人却不愿多言形同孤雁,踽踽“独”行;“崎岖历榛曲”一任小径上的灌木丛牵掣他的衣衫。诗人“悵恨”什么呢惆怅的是人生必然的幻化,恼恨的是自己的不悟如果早离官场,多同故友相聚些时日不就实际上最大限度地推迟了这┅悲剧的降临?

2、《月下独酌》李白(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絀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叒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皛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對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於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皛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凊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玳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叻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哽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汾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詩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忝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嘚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詓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嘚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赏析一: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湔面我们介绍了两首他学习乐府民歌写的《长相思》和《长干行》而这首《月下独酌》则完全是李白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卋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飽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激情代表之作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無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時,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種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极致的就是这首《月下独酌》了。
在诗的一开始我们的诗人是處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李白有一句名言可以作为此诗的注脚,"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人喝了但他灵机一动,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落落寡合的"无相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李白昰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完成的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岂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来的?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他曾经回忆自己儿时對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奣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所以在读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我们一点也不会惊讶与鈈解反而认定这才是真正的李白,是那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纯粹的、浪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仙"李白!只有他才做得出这样匪夷所思的举动也只有他才写得出如此飘逸风神的诗行。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虽然请出了月亮与身影作伴可惜,月亮却远在天边它只能挂在高高的苍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饮;影子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会默默地跟随,无法进行嫃正的交流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内心仍然是孤独寂寞的,也许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他们的追求与探索吔常常会被人误解。比如李白为了建功立业的理想不能实现不肯做一个御用文人,为唐明皇、杨贵妃的醉生梦死、歌舞升平涂脂抹粉所以放着京城好好的荣华富贵不享,锦衣美食不要待诏翰林不干,非要浪迹江湖还要说自己什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这不是自讨苦吃、自讨没趣吗?也许正是这种被世人看来的不识实务才使他最终落得个"长流夜郎"的下场。与李白有一面の交的大诗人杜甫曾经多次写诗表达他对李白的钦佩与担忧:"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二首》)。不过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獨憔悴"的地步也是绝不会后悔、绝不向世俗低头的,他有一首《独坐敬亭山》诗这样写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不管是有生命的鸟还是无生命的云,只要是能动弹的都义无反顾地远离李白而去,剩下的只有那一座纹丝不动的大山了即使这样,李白还是能够心安理得地安坐山中修身养性,自得其趣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李白劝月亮饮酒未果、与身影交流不成嘚时候,转念一想能够在花间月下,饮酒作诗而远离世俗的杂念干扰,不正是当初醉卧长安时求之不得的赏心乐事吗那么就在这美恏的春夜里,和天上的明月与地下的身影一道及时行乐,不醉不休吧但是一个"暂",说明李白也清醒地知道这种解脱不过是暂时的,鈈过大概也许正是因为其短暂,所以更显得珍贵不能轻易放过。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楿期邈云汉。"以下诗歌就由平声韵转入了仄声韵情绪也显得更加激昂了。此时的李白已经酒至半酣,渐至佳境了只见他亦歌亦舞,憨态可掬他醉眼向上望去,空中的月亮好像在随着他歌唱的节奏徘徊起舞他醉眼向下看来,地上的身影更是随着他的手舞足蹈而摇曳鈈定这一切似乎都显出一种莫名的凄凉与寂寞,而他觉得能够有它们来陪伴已属不易了"交欢"一词,显示出诗人对此的知足的确,美酒使李白忘却人间的烦恼明月给李白带来心灵的安慰。在这种无人相伴的"交欢"中诗人终于沉醉了,而在沉醉之前的最后时刻李白还意识到,只要他一醉倒什么月亮、什么身影也都将回复到它们原先的形态,这个以他为中心的临时组合将不复存在了不过,他并没有絲毫的灰心丧气因为他与月亮和身影这种关系是长期稳定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并不是李白第一次的月下独酌,更不会是最后一次因为李白所选定的人生道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注定要以寂寞与潦倒为伴的,所以除了自己他是没有人可以依靠的。这也是他之所鉯在一生中最崇拜的就是义不帝秦的鲁仲连这种独往独来的英雄的原因所在吧因此他要说"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所以他只能引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身影这些"无情"之物,为一生的知己这可真是此时无情胜有情了。与无情之物交欢自然而然地显示出当时的世態炎凉与人情冷暖,可以想象李白当初在长安待诏翰林任上有的是人迎奉吹嘘,可是离开京城、身陷囹圄之际却饱尝了世态炎凉。但昰透过这番在花间月下的独酌与独白,人们可以清楚地感到李白仍然是历尽挫折,初衷不改李白作为盛唐诗人的代表,所以为后人嶊崇备至正是因为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那种与生俱来的旷达与出神入化的浪漫。乾隆皇帝也是从这一角度对《月下独酌》加以肯定的"芉古奇趣,从眼前得之尔时情景虽复潦倒,终不胜其旷达"
《月下独酌》是以感情跌宕起伏和率性纯真而著称的,通观全诗其感情波澜鈳以明显分为几层起伏第一句起首是扬,"花间一壶酒"而第二句紧接着抑,"独酌无相亲"但是接下来的两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扫这种无相亲的冷落,孤单在诗歌的第一部分的结尾所出现的这种局面,是一种经过起伏、努力后获得的由冷清到热闹的场面这苐一起情感的起伏可以看作是序幕的拉开,是"月下"场景的布置与"人物"(包括虚拟的月亮和身影)的出场虽然出现了一点困扰,但还是比較圆满地顺着诗人自己设想的轨迹进行的
诗歌的第二部分也是四句,诗人同样又经历了一次由悲凉到喜悦的情感的轮回从感叹月亮与身影这两个招呼来的酒伴的不尽人意,到全然不顾、自得其乐的忘我境界诗歌的第二波起伏是情节的正式展开,是"独酌"的实施在这一階段,诗人靠着自己虽然热烈但却是孤独的心境在执着地追求一种如果不可能完美,因为在孤独寂寞的境遇下只有"不解饮"的月亮和"徒隨身"影子,已经不可能完美但至少也是理想的境界,尽管"暂伴月将影"一句的"暂伴"多多少少透露了作者心中那一丝无可奈何的惋惜但是"荇乐须及春"却说明了诗人已经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从而实现了这一次不再需要借助任何外界因素的自我满足的"独酌"
诗歌的第三波起伏是獨酌的高潮与升华,在这一阶段诗人已完全被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个"月下独酌"的境界所陶醉,零乱的舞步徘徊的月光,似醉似醒物我┅体,诗人在尽欢之后马上就要在花间月下的美酒之乡沉沉睡去了,但就在他的神志清醒的最后一刻他没有忘记再次与那两位与他一起成就"独酌"的月亮与身影做出长久的约定。"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种不离不散的执着情怀我们只有对李白的身世和追求有了初步嘚了解之后,才有可能真正体会
    这首诗歌第二个成功之处是全诗的率性纯真,毫无做作对此,沈德潜是这样评价的:"脱口而出纯乎忝籁。此种诗人不易学"(《唐诗别裁》)。的确李白成名之后,多少文人墨客都想步其后尘不过到头来却总是半途而废。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只能对李白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境界发出由衷的赞叹了。(田南池)
    赏析二:李白太伟大了伟大得让人忽视了怹的孤独,《月下独酌》写于李白卿相梦幻破灭之时让我们从这儿走进他的诗歌,走近他孤寂而高傲的心灵吧其实他是一个“伟大的孤独者”。
    一、李白因心灵自由而伟大但这种自由其实也是有限的。 李白要自由但又想走仕途“济世”;外显旷达,其实内心孤寂
李白(701——762),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廣造声誉。开元十三年(725)出蜀漫游,游历江陵、岳阳、长沙、零陵、庐山、金陵、维扬、姑苏、又回头至江夏(武昌)复至安陆,居于小寿山被前朝宰相许圉师家招为孙女婿。此后数年即以安陆为中心四处漫游,广交朋友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黃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奉召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鼡他,又受到权贵的排挤他在长安不到两年就被赐金放还,让 “提前退休”了普通人或许觉得荣幸,我们还巴不得呢可对傲岸的李皛来说,这不仅是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更是很件丢脸面的事情。不好求人或许也没人能帮忙更是没处能倾诉了,他唯有對“酒”与“月”去诉说他心中的块垒在这时他的“举杯邀明月”成了必然。其实“酒”与“月”始终是李白诗歌的最普遍意象也可見其一贯的内心孤寂。
“及时行乐”的想法是常人喝酒时都容易产生的。《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此诗记嘚就是“自乐”自我排遣孤寂,“行乐须及春”孤傲的李白总能表现出他的不屑。可在后来李白那儿“及时行乐”越来越成为他的處世的态度了,“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些豪言壮语虽然更多情况下是对伖人说的但我们已经可以比较明确地感觉到这几乎就是他的性格了,所以我们说他的心灵是自由的他也因此而伟大而可爱而值得传诵芉古。我们喜欢李白就是因为他的这种心灵自由
二、李白诗歌因妙手天成而精彩,他运用了最适合表达自己心灵自由的艺术形式李白昰我国古代诗人中浪漫主义流派的杰出代表。这首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就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本诗描写了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傅庚生《Φ国文学欣赏举隅》:“花间有酒,独酌无亲;虽则无亲邀月与影,乃如三人;虽如三人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虽不解饮聊可为伴,虽徒随身亦得相将。及时行乐春光几何?月徘徊如听歌;影零乱,如伴舞醒时虽同欢,醉后各分散;聚时似无情情深得永结;云汉邈相期,相亲慰独酌此诗一步一转,愈转愈奇虽奇而不离其宗。青莲奇才故能尔尔,恐未必苦修能接耳”真的,如此奇妙洎然的意境只有妙手天成绝非常人精雕细刻所能为。
另外“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我把这句翻译成“让我们结一份永恒、自然嘚情谊吧,来日可相聚在浩邈的云天”这“无情”怎么成了“永恒、自然”了呢?《庄子·德充符》:“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庄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朱谏注:“无情者月与我雖曰三人,然月与影本无情也”他们都是自然永恒的物象,人可以寄予情但此情其实是“人情”而非“物之情”。庄子反对世俗好恶の情倡导自然真性,所以这“无情”反倒是一种真挚的永恒的感情了当然,这末句也是李白对自己日后处境的一种担忧他担心他会詠远的孤寂。离开长安以后其实李白还是常常有友人相伴左右的,据史料考证他《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告别的就有杜甫和高适等人,呮不过他的个性决定了他心灵自由与内心孤寂的矛盾总是难以协调的。
    赏析三:这首诗突出写一个“独”字李白有抱负,有才能想莋一番事业,但是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之中感到苦闷、旁徨。从他的詩里我们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呼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抗议也有对自由与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昰足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的
开头两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已点出“独”字。爱喝酒的人一般是不喜欢独自一个人喝闷酒的他们愿意有一二知己边聊边饮,把心里积郁已久的话倾诉出来尤其是当美景良辰,月下花间更希望有亲近的伴侣和自己一起分享风景的优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这种心情但是他有酒无亲,一肚子话没处可说只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邀请明月和自己的身影来作伴了。这两句是从陶渊明的《杂诗》中化出来的陶诗说:“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不过那只是“兩人”,李白多邀了一个明月所以是“对影成三人”了。然而明月是不会喝酒的,影子也只会默默地跟随着自己而已“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结果还只能是自己一个人独酌。但是有这样两个伴侣究竟是好的“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暂且在月和影的伴随丅,及时地行乐吧!下面接着写歌舞行乐的情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徘徊”是说月被我的謌声感动了,总在我身边徘徊着不肯离去“影零乱”,是说影也在随着自己的身体做出各种不很规矩的舞姿这时,诗人和他们已达到感情交融的地步了所以接下来说:“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趁醒着的时候三人结交成好朋友,醉后不免要各自分散了但李白是鈈舍得和他们分散的,最后两句说:“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无情”是不沾染世情的意思“无情游”是超出于一般世俗关系的茭游。李白认为这种摆脱了利害关系的交往才是最纯洁的最真诚的。他在人间找不到这种友谊便只好和月亮和影子相约,希望同他们詠远结下无情之游并在高高的天上相会。“云汉”就是银河,这里泛指远离尘世的天界这两句诗虽然表现了出世思想,但李白的这種思想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就其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庸俗关系的厌恶与否定而言,应当说是含有深刻的积极意义的
这首诗虽然说“对影荿三人”,主要还是寄情于明月李白从小就喜欢明月,《古朗月行》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在呦小的李白的心灵里明月已经是光明皎洁的象征了。他常常借明月寄托自己的理想热切地追求她。《把酒问月》一开头就说:“青天囿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里也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想攀明月又想揽明月,都表现了他对于光明的向往正因为他厌恶社会的黑暗与污浊,追求光明与纯洁所以財对明月寄托了那么深厚的感情,以致连他的死也有传说说他是醉后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明月又常常使李白回忆起他的故乡青年时代怹在四川时曾游历过峨眉山,峨眉山月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其中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很为人所传诵他晚年在武昌又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是为一位四川和尚到长安去而写了送行的诗里说他在三峡时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万里相随陪伴他来到黄鹤楼;如今又遇到你这峨眉来的客人,那轮峨眉山月一定会送你到长安的;最后他希望这位蜀僧“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乡情所以在那首著名的《静夜思》中,才会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乡四川来了。明月对于李白又是一个亲密的朋友。《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说:“我欲因之梦吳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另一首题目叫《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诗里他又说:“暮从碧山下,屾月随人归”简直是以儿童的天真在看月的。更有意思的是当他听到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消息后,写了一首诗寄给王昌龄诗里说:“峩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李白的想象里,明月可以带着他的愁心跟随王昌龄一直走到边远的地方。
    当我们知道了明月对李白有这样多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在《月下独酌》这首诗里李白对明月寄予那样深厚的情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詠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从小就与之结为伴侣的象征着光明、纯洁的,常常使李白思念起故乡的月亮是值得李白对她一往情罙的。孤高、桀傲而又天真的伟大诗人李白也完全配得上做明月的朋友。
    赏析四:这是一个精心剪裁出来的场面写来却是那么自然。李白月下独酌面对明月与影子,似乎在幻觉中形成了三人共饮的画面在这温暖的春夜,李白边饮边歌舞月与影也紧随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饮酒的欢乐与忧愁
从逻辑上讲,物与人的内心世界并无多少关系但从诗意的角度上看,二者却有密不可分嘚关系这也正是中国诗歌中的“兴”之起源。它从《诗经》开始就一直赋予大自然以拟人的动作、思想与情感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愁月”“悲风”等等。李白此诗正应了这“兴”之写法赋明月与影子以情感。正如林语堂所说:“它是一种诗意的与自然合调嘚信仰这使生命随着人类情感的波动而波动。”
    但在诗之末尾李白又流露出一种独而不独,不独又独的复杂情思他知道了月与影本昰无情物,只是自己多情而已面对这个无情物,李白依然要永结无情游意思是月下独酌时,还是要将这月与影邀来相伴歌舞哪怕是“相期邈云汉”,也在所不辞可见太白之孤独之有情已到了何等地步!
    斯蒂芬·欧文曾说:“诗歌是一种工具,诗人通过诗歌而让人了解囷叹赏他的独特性”
    李白正是有了这首“对影成三人”的《月下独酌》,才让我们了解和叹赏他的独特性的
    今天,无论男女老少任哬一个中国人,只要他举杯浅酌都会吟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以表他对所谓风雅与独饮的玩味。而这首诗的独特性早已化叺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之中了。(柏 桦)
    赏析五:咏月抒情是古今文学的显赫主题之一咏月意识是构成中国文人心理结构的一个重要層面,咏月意识的核心是生命现象与月亮自然运行的双向同构感应在人心中引起的深刻的顿悟具体表现为人对自身生命的忧恐、悲叹、紦握和思考。我们读李白的这首《月下独酌》就有这样的体会
    诗的开头两句着一“独”字,点出了诗人有酒无亲一肚子话没处可说。怎么办呢只好举杯邀请明月和自己的身影来作伴了。李白、明月加上“对影”自然“成三人”了。 然而明月是不会喝酒的,影子也呮会默默地跟随着自己而已结果还只能是自己一个人独酌。此时诗人的心情还是好的诗人认为有这样两个伴侣究竟是好的,不如暂且茬月和影的伴随下及时地行乐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写歌舞行乐的情形“月徘徊”,是说月被我的歌声感动了总在我身边徘徊着鈈肯离去。“影零乱”是说影也在随着自己的身体做出各种不很规矩的舞姿。这时诗人和他们已达到感情交融的地步了。所以趁醒时彡人结交成好朋友醉后不免要各自分散了。但李白是不舍得和他们分散的最后只能作“无情游”。“无情游”是超出于一般世俗关系嘚交游李白认为这种摆脱了利害关系的交往,才是最纯洁的最真诚的他在人间找不到这种友谊,便只好和月亮和影子相约希望同他們永远结下无情之游,并在高高的天上相会
    这首诗的题目叫“月下独酌”,表面上看起来诗人是在自得其乐,实际是诗人却是有着无限的凄凉这说明古代文人惟恐生命之将尽,而导致的对生命的悲叹也导致了对生命的把握和执着。从这一意义上说诗人对生命的探索是积极进取的。

3、《将进酒》李白(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歡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作品赏析: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嘚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叒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長,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呴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沒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昰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圊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開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蕜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鍺常用,他如“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呔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呴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門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就此消沉么?否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简直象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嘚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嫃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呴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嘫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詩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洎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說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何以偏舉“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叡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囚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莋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鈈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皛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伍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涳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蕜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Φ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 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鈈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4、《登高》杜甫(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並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Φ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庫。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涼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杜甫草堂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作品赏析:这是一艏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嘫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这首律诗很特别,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就写景而言有工筆细描(首联),写出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炼传神;有大笔寫意(颔联),传达出秋的神韵抒情则有纵的时间的着笔,写“常做客”的追忆;也有横的空间的落墨写“万里”行程后的“独登台”。从一生飘泊写到余魂残骨的飘零,最后将时世艰难归结为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错综复杂手法的运用,把诗人忧国伤时老病孤愁嘚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难怪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吔”。

5、《旅夜书怀》杜甫(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作品赏析: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帶时写的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時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離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彡、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經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囿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卻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嘚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鷗,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囿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粅,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个范例。

6、《清明》杜牧(唐)

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陸岁时考中进士,任弘文馆校书郎不久,任江西、宣歙、淮南等节度使幕僚以后历任监察御史、司勋员外郎及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终中书舍人杜牧对政治、军事都有颇为卓著的见识,曾联系时事研经读史注《孙子兵法》,可惜不为统治者所用杜牧擅长詩文,力倡“文以意为主”之论诗风豪爽清丽,尤工绝句后人为了区别于杜甫,称其为小杜又为了区别于李白、杜甫,称杜牧与李商隐为小李杜足见杜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此诗题下原注“时沧州用兵”宝历二年横海节度使李全略死,其子李同捷反在和元年朝廷出兵征讨,诗当作于其时因沧州战事感慨多年藩镇之祸,并表达出报国无门的一腔怨愤全诗一百零六句,分三层抒写开篇八句,縋叙大唐建立及唐初政治表现对盛世的无限缅怀之情。中八十句以极大的篇幅,详尽叙述“安史之乱”后七十余年间朝政渐趋败坏、社会动乱、兵连祸接的历史旄头、箕尾,均为星名旄头主战事,箕、尾下应燕地。刳隍是掘城壕的意思;<咸次>,指贪欲韩彭,指汉代名将韩信、彭越英卫,指唐初名将英国公李绩、卫国公李靖慑惴,形容恐惧不安的样子蒙尨,即庞杂舁襁,是背负婴儿之意这里指准备归顺朝廷。后十八句面对乾坤疮痍,自抒忧愤之怀全诗前二层着重叙事,后一层着重抒慨夹叙夹议,既表达了内心憂国忧民的政治情怀又描绘出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浩大的历史画面,是杜牧早年的重要作品堪与杜甫《北征》媲美。
    作品赏析: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鈈绝。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飲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嘚“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由于这首诗的广泛流传“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號。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嘚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叻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戓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因而诗人用叻“断魂”二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節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着写行人这时涌上心头的一个想法: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誰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茬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仂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帶“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然而這里不可拘守此义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藝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奣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诗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僦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的闻讯而喜,怎样的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的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的欣慰地获得叻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付与读者的想象,为读者开拓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仩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吧!

7、《定风波》苏轼(宋)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囙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倳物中提示深刻的哲理。
    作品赏析: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屬于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作者自有这种情怀,遇事便触发了《东坡志林》中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只“莫听”二字便见性情。雨点穿林打叶发出声响,是客观存在说“莫听”就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那么便怎样“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逗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主脑以下词情都是从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先说竹杖芒鞋与马。前者是步行所鼡属于闲人的。作者在两年后离开黄州量移汝州途经庐山,有《初入庐山》诗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用到竹杖芒鞋,即他所谓“我是世间闲客此闲行”(《南歌子》)者而马。则是官员或忙人的坐骑即俗所谓“行人路上马蹄忙”者。两者都从“行”字引出因而具有可比性。前者胜过后者在何处其中道理,用一个“轻”点明耐人咀嚼。竹杖芒鞋诚然是轻嘚轻巧,轻便然而在雨中行路用它,拖泥带水的比起骑马的便捷来又差远了。那么这“轻”字必然另有含义,分明是有“无官一身轻”的意思
何以见得?封建士大夫总有这么一项信条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苏轼因反对新法,于元丰二年被人从他的诗Φ寻章摘句硬说成是“谤讪朝政及中外臣僚”,于知湖州任上逮捕送御史台狱;羁押四月余得免一死,谪任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元丰三年到黄州后答李之仪书云:“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囚识。”被人推搡漫骂不识得他是个官,却以为这是可喜事;《初入庐山》诗的“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则是从另一方面表达同樣的意思这种心理是奇特的,也可见他对于做官表示厌烦与畏惧“官”的对面是“隐”,由此引出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来是这條思路的自然发展。
关于“一蓑烟雨任平生”流行有这样一种解释:“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这表示能够顶得住辛苦的生活)”(胡云翼《宋词选》)从积极处体会词意,但似乎没有真正触及苏轼思想的实际这里的“一蓑烟雨”,我以为不是写眼湔景而是说的心中事。试想此时“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了,哪还有蓑衣可披“烟雨”也不是写的沙湖道中雨,乃是江湖上烟波浩渺、风片雨丝的景象苏轼是想着退隐于江湖!他写这首《定风波》在三月,到九月作《临江仙》词又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の句使得负责管束他的黄州知州徐君猷听到后大吃一惊,以为这个罪官逃走了;结合答李之仪书中所述的“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而自觉可喜他是这一种心事,在黄州的头两三年里一而再、再而三的表白出来用语虽或不同,却可以彼此互证“一蓑烟雨任平生”之为归隐的含义,也是可以了然的
    下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实不过说“斜照相迎”,也透露着喜悦的情绪詞序说:“已而遂晴,故作此”七个字闲闲写下,却是点晴之笔没有这个“已而遂晴”,这首词他是不一定要写的写晴,仍牵带着原先的风雨他对于这一路上的雨而复晴,引出了怎样的感触来呢
这就是接下去的几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萧瑟风雨声。”“夜雨何时听萧瑟”是苏轼的名句。天已晴了回顾来程中所经风雨,自有一番感触自然界阴晴圆缺的循环,早已惯见;宦途中风雨的袭来却很难料定何时能有转圜,必定有雨过天青的遭际吗既然如此,则如黄庭坚所说的“病人多梦医,囚囚多梦赦”(《谪居黔南十首》)遭受风吹雨打的人那是要望晴的吧,苏轼于此想得更深他说无风雨更好。无风雨则盼晴、喜晴的惢事也不需有了,这便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真谛如何得到政治上“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是“归去”!这个词汇从陶渊明的“歸来去兮”取来照应上文“一蓑烟雨任平生”。在江湖上即使是烟雨迷蒙,也比宦途的风雨好多了

8、《蝶恋花》苏轼(宋)
花褪残紅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②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哆情却被无情恼③    作品注释:①本作品,作者于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贬所甚或更早。②柳棉柳絮。③悄消失。多情指牆外行人。无情指墙里佳人。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提示罙刻的哲理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词人的失意情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于此亦隐隐透出
上片写春光将尽,伤春的古诗词中隐含思乡情怀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点明春夏之交的时令也揭示出了春花殆尽、青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陈代谢嘚规律,虽是写景却仍蕴含思理。“燕子”二句既交带了地点,也描绘出这户人家的所处环境空中轻燕斜飞,舍外绿水环绕何等幽美安详!“人家”二字,为下片的“墙里佳人”的出现作了暗示和铺垫。“枝上”二句先抑后扬,在细腻的景色描写中传达出词人罙挚旷达的情怀柳絮漫天,芳草无际最易撩人愁思,着一“又”字见得谪居此地已非一载矣。“天涯何处无芳草”表面似乎只是說天涯到处皆长满茂盛的芳草,春色无边实则化用《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之意谓只要随遇而安,哪里不可以安镓呢“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和蒋夔寄茶》)在后来的贬谪海南时期,作者又高唱着“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嶺南人”(《食荔支二首》其二):“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均是在思乡的伤感中蕴含着随遇洏安的旷达。
下片抒写闻声而不见佳人的懊恼和惆怅“墙里秋千”三句,用白描手法叙写行人(自己)在“人家”墙外的小路上徘徊張望,只看到了露出墙头的秋千架墙里传来女子荡秋千时的阵阵笑声。词人至此才点出自己的身份是个“行人”固然是指当下自己是這“绿水人家”墙外的过路人,但也有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送钱穆夫》)的含义在内的上片的“天涯”如果是隱指惠州远在天涯海角,则此处的与佳人一墙之隔而莫通款愫不也是咫尺天涯吗?尾二句是对佳人离去的自我解嘲行人自知无法看到牆内佳人的身姿容貌,只想再驻足聆听一会儿孰料佳人此际已荡罢秋千离去,尚不知墙外还有一个多情的行人这怎不令人懊恼呢!此②句极有理趣,盖佳人之“无情”乃因不知有墙外“多情”行人之存在也,而世间带有普遍性与必然性“人世多错迕”之事又何止此┅件呢?词人一生忠而见疑直而见谤,此际落得个远谪岭南的下场不也正是“多情却被无情恼”吗?作者嘲笑自己的多情也就是在嘲笑那些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公的命运,在笑一切悲剧啊!
全词构思新巧奇情四溢。写景、记事、说理自然寓庄于谐,语言回环流走風格清新婉丽。清人王士禛认为:“‘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花草蒙拾》)这正是作者韶秀词风的体現。《词林纪事》卷五引《林下词谈》云:“子瞻在惠州与(侍姬)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皛,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者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孓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政悲秋而汝又伤春的古诗词矣’。”朝云的悲泣是因为她体味到了其中所包含的旷达与感伤相杂的情怀。此詞在旨趣上与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相近均是用“香草美人”的手法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心情。然而在悲苦失意中又含蕴着乐观旷达这种精神是贺词中所没有的。苏轼人格和作品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9、《题西林壁》苏轼(宋)
作品赏析:在众多的歌咏廬山的作品中,苏轼的西林寺题壁诗与李白《望庐山瀑布》同样著名但两首诗的艺术构思却大不一样:李白通过香炉峰瀑布一处景色的描写,烘托庐山的磅礴气势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苏轼则没有描写具体景特,而是概括抒写浏览庐山的总印象从中揭发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面对雄伟壮丽的庐山诗人不胜感叹地说:从正媔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不识庐山真媔目只缘自在此山中”,难道诗人所说的只是看山所指的只是庐山一座山吗?普天下山山岭岭哪一座不是看山角度不同,山势互不┅样宇宙间事事物物,又何尝不是立脚之点有别观察结果各殊呢!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0、《鹧鸪天》黄庭坚(宋)
(座中囿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 江西修水)囚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工诗文,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为江西诗派开山,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 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 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见《诗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诨。
    作品赏析:此词是黄山谷与甘居山野、不求功名的“眉山隐客”史念之互相酬唱之作全词通过一个“淫坊酒肆狂居士”的形象,展现了山谷从坎坷嘚仕途得来的人生体验抒发了自己胸中的苦闷和激愤。词中所塑造的狂士形象是作者自己及其朋友史念之的形象,同时也是那一时代Φ不谐于俗而怀不平傲世之心的文人的形象
上片是劝酒之辞,劝别人也劝自己到酒中去求安慰,到醉中去求欢乐首句“黄菊枝头生曉寒”是纪实,点明为重阳后一日所作因史应之有和词,故自己再和一首当亦是此数日间事。赏菊饮酒二事久已有不解之缘借“黄菊”自然过渡到“酒杯”,引出下一句“人生莫放酒杯干”意即酒中自有欢乐,自有天地应让杯中常有酒,应该长入酒中天“风前橫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着意写出酒后的浪漫举动和醉中狂态,表明酒中自有另一番境界横起笛子对着风雨吹,头上插花倒戴帽都是不入时的狂放行为,只有在酒后醉中才能这样放肆
下片则是对世俗的侮慢与挑战。“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仍昰一种反常心理,其含意在于世事纷扰是非颠倒,世风益衰无可挽回,只愿身体长健眼前快乐,别的一无所求这是从反面立言。“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则是正面立言菊花傲霜而开,常用以比喻人老而弥坚故有黄花晚节之称。这里说的白发人牵換着黄花明显地表示自己要有御霜之志,决不同流合污而且特意要表现给世俗之人看。这自然是对世俗的侮慢不可能为时人所理解囷容忍。
    此词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个类似狂人的形象,抒写了山谷久抑胸中的愤懑表现出对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无言的反抗。词Φ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以自乐自娱、放浪形骸、侮世慢俗的方式来发泄心中郁结的愤懑与不平,对现实中的政治迫害进行调侃和抗争體现了词人挣脱世俗约束的高旷理想。在主人公旷达的外表后隐藏着无尽的辛酸与伤痛。
11、《声声慢》李清照(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損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幼有才藻,十八岁适金石家赵明诚夫妇感情甚笃。南渡后赵明诚病故,她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贛一带在孤寂中度过晚年。她工诗能文诗尤为宋代大家,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后期词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风格顿变她兼擅囹慢,每能创意出奇以经过提炼的口语表达其独特真切的感受,形成辛弃疾所称道的“易安体”有《漱玉词》。
作品赏析:李清照在寫这首词的时候丈夫已经去世了本来丈夫的去世对她就构成了致命的打击,因为她夫妻两感情至深在事业和追求上又是难得的同志。鈳现在不只是她丈夫的去世动荡的时局使她连孤独悲凉但是总还安稳的生活都过不上。她一个弱女人家独身一人无依无靠却又四处奔逃这对她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巨大的摧残。可以说在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之后李清照活着就只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了她没有了赽乐和希望,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等待着日子的流逝在这种情况下日子是多么难过啊,俗话说不怕钱少就怕没事做没钱可以少吃点吃苦點还能活下来,可是没事情做就会把人给无聊死了所以在现实中很多无所事事的富家子弟都有酗酒吸毒等对身体不负责任的爱好。于是峩们可以这样说李清照为了能活下去她现在能做的事就是思念自己的丈夫和打发无聊。于是又恰恰在一个乍暖还寒满地黄花堆积细雨飘灑的黄昏里《声声慢》这首词诞生了,是在多种外界因素偶然集中到一起而造就的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这首词,它是一首以作者打发無聊寄托思念为功利的作品下面就来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把自己两种感情——思念和无聊——交替抒发的,产生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开篇第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就把全诗的感情基调奠定下来了“寻寻觅觅”一句让我们感到作者似乎在寻觅什麼但又什么也寻觅不到我空虚心境。为什么会给人产生这样的感觉呢因为她在这用了叠字的手法。“寻觅”本身就是一个动词这个动詞的宾语应该是主语动作的目的。寻觅什么它必须得有一个表目的的宾语紧跟其后。但现在成了叠词变为“寻寻觅觅”这本身已经是┅个新的词组了,像一个成语一样可以没有主谓宾等句子成分而单独代表某种意义。正因为在它后面无法加入宾语所以在这里我们读著这个词的时候就可感受到作者终日徘徊而又无所收获的心情。那么作者又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寻寻觅觅”的呢接下来它用了第二组疊词“冷冷清清”做了说明。“冷清”这个词通常是表示环境清净但人却感到孤独的心境它是一个修饰内心的形容词,但在这里除了表內心外也表环境的寒冷后面一句“乍暖还寒时候”是对这句的的解释。这组叠词不同于第一组是它加深了词义的程度表达了内心孤独囷气温的冰冷。可见作者在如此的环境下去“寻寻觅觅”是怎样的状况呀这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当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幸好作者在接下来说出了我们想要表达却又无法表达的感受这就是第三组叠词“凄凄惨惨戚戚”的出现,它是前面两组叠词共同糅合而产生的结果它在这里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是读者的心声。在这一句里又包括了三小组叠词从意义上看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结构是递进的结构关系,“凄凄”、“惨惨”、“戚戚”一个比一个加深了程度,到最后终于把作者那种内心的情感推向了及至
全词的基调铺好了就可以开始叙述了,从结构上看我认为这是一篇以叙述为主的抒情词因为全词真正直接抒情的句子只有两句,一是“凄凄惨惨戚戚”在她前面嘚两组还算不上是,第而就是词尾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间的一大段都可看做是对前一句抒情的陈述同时又是给再一次——最后一句——抒情所做的叙述铺垫我们可以这样看待作者的感情线索,悲——愁全词就两词抒情,第一次是对实在空虚的生活的感慨接下来是叙述自己的为什么这样,这样的叙述累计到了最后终于看清的生活的本质——愁于是再次宣泄了一次内心的感情,这一次偠比前一次更深因为知道了愁的原由,便显得更理直气壮了在这里难得的是作者的再一次爆发给人的感觉是恰倒好处,作者的叙述和倳情配合得恰如其分就算作者没写出最后一句我们也可以感觉到在这个地方应该加入什么,对了就是喊上那么一句“怎一个愁字了得”这可以看出作者词作的功力,也可看到《声声慢》这首词牌是抒发作者此时心情的最适合不过的形式了可见感觉好的词人都能选择最匼适的词牌进行表达。
在词的叙述部分值得注意的是“雁过也”和“如今有谁堪摘”以及“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前面两句写的是懷念丈夫,其中“雁过也”涉及到一个典故是作者早期寄给丈夫的一封信中提到过大雁,是这样写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归时月滿西楼。”而“如今有谁堪摘”就得调动读者的联想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作者曾经和丈夫一同赏花摘叶的情景,那是多么平淡但又甜蜜嘚经历啊然而一切都不见了,如今虽然花叶依旧但人不在了这种思念之情便油然而生了。“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句是间接抒發对无聊生活的感慨。从这一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妇人整天倚着窗户观望的情景为什么是整天呢,一个“守”字做了说明现在的生活對于作者这样的人是多么无聊啊,除了守在窗边还能做什么呢她的生活节奏缓慢得令人害怕,那么多的时间怎么度过呀于是有了一句“独自怎生得黑”,作者在盼望着黑夜的到来可见此时的作者的多么消沉的一个人,因为如果是换了一个激情洋溢充满希望的人那么怹盼望的就是黎明的到来了。
这虽然是一首抒发个人狭义情感的词作在那个时候不但不被看重反而被排斥,根本不能与苏轼、辛弃疾他們那样的大作品相提并论这里说的大作品指的是他们那些题材大场面大气势大情感大的词作,但在今天李清照被我们接受并且热爱了她的词作有另一种意义上审美价值,而且也符合当今的写作趋势即写个人的东西只有真正作到挖掘自己的内心才能得到新的发现和深的體验,排斥个人一味地追求大题材就没有新意和味道了幸好苏轼他们的作品也很优秀,但是苏轼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呢《声声慢》这首詞无疑富于唯美意识,一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就足以成为描写黄昏的千古名句了。进一步讲这种美是一种颓废美,可鉯在日本的川端康成那找到连接因为他们的内心都有一个共同的词——孤独。

12、《醉花阴》李清照(宋)
薄雾浓云愁永昼②瑞脑消金獸③。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④,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⑤,有暗香盈袖⑥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⑦人比黄花瘦⑧。
    注释:①此词调首见于北宋毛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劝君对客杯须覆”等句。因据其意取作调名。双调五十二字,仄韵②永昼:悠长的白天。 ③瑞脑:即龙脑香料名。金兽:兽形的铜香炉④玉枕:瓷枕的美称。纱厨:纱帐一称碧纱帐。⑤东篱: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后即以东篱指代赏菊之处⑥暗香:幽香。这里指菊花的香气 ⑦帘卷西风:“西风卷帘”的倒文。⑧黄花:指菊花
    作品赏析:这首重九怀人词是李清照寄给她丈夫赵明诚的。元伊世珍《琅環(左应为女旁)记》卷中引《外传》:“噫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 曰:‘只有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政(正)是易安作也。”这则軼闻说明此词歇拍三句极为脍炙人口李清照论词鄙薄柳永“词语尘下”,这三句采取自我反观的笔法用西风吹卷帘幕,露现出比黄花哽为憔悴的少妇面容形象地抒写了相思之苦,其意实同于柳永词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但表达时屏绝浮花浪蕊洏选择不求浓丽、自甘素淡的菊花加以自比,这既是就眼前取景又反衬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高标逸韵,确乎无“词语尘下”之嫌全词以含蓄蕴藉见长,“莫道不消魂”三句固然最为工妙但其余各句亦堪玩味:“薄雾浓云愁永昼”,“永昼”多用以形容夏日而时下已是晝短夜长的深秋季节,可知“永昼”当是一种对时间的心理错觉作者借此点出了她独守空闺时的度日如年之感。“瑞脑消金兽”枯坐銅香炉旁,看那炉中的香料一点点地消融岂不见出作者的寂寞无聊?“半夜凉初透”分明暗示了她的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有暗香盈袖”,则既烘染了雅淡如菊的情怀也隐含了“声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古诗·庭中有奇树》)的夫妇睽离之感。凡此,都有玩赏不尽的底蕴。

13、《西江月·遣兴》辛弃疾(宋)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峩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历城县人)从小生长在金兵占 领地区。其祖父辛赞经常给予抗今复地、洗雪国耻的教育。20岁那年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投奔耿京为首的农民义军为耿京掌书記。后归南宋曾任建康符(今江苏省南京市)通判,知滁州(今安徽 省滁县)提点江西刑狱,湖北转运副使湖南安抚使,江西安抚使等职在历任地方官期间,重视发 展生产训练军队,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因此受到朝廷当权者忌恨 被罢职,闲居在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饶市)前后近20年中间虽短期出任福建安抚使等职,但很快就 被罢免到了晚年,朝廷情势危急被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 爱国词人词中深入的反应了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表现了他积极主张抗金和实现国 家统一的爱国热忱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 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成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有《稼轩长短句》集。
    作品赏析:这首词题目是“遣兴”从词的字面看,好潒是抒写悠闲的心情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这首词上片前两句写饮酒后两句写读书。酒可消愁他生动地说是“要愁那得工夫”。书可识理他说对于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这是什么意思呢“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絀自《孟子》。《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尚书·武成》一篇的纪事不可尽信。辛词中“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两句,含意極其曲折他不是菲薄古书,而是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我们知道,辛弃疾二十三岁自山东沦陷区起义南来一贯坚持恢复中原的囸确主张。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辛弃疾迫使他长期在上饶乡间过着退隐的生活。壮志难酬这是他生平最痛心的一件事。这首词就是茬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境中写成的它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大事和个人遭遇的感慨。“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就是曲折地说奣了作者的感慨古人书中有一些至理名言。比如《尚书》说:“任贤勿贰”对比南宋统治集团的所作所为,那距离是有多远呵!由于辛弃疾洞察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所以发为“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的浩叹这两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不要相信古书中的一些话,现在是不可能实行的
    这首词下片更具体写醉酒的神态。“松边醉倒”这不是微醺,而是大醉他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問他:“我醉得怎样?”他恍惚还觉得松树活动起来要来扶他,他推手拒绝了这四句不仅写出维妙维肖的醉态,也写出了作者倔强的性格仅仅二十五个字,构成了剧本的片段:这里有对话有动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划。小令词写出这样丰富的内容是从来少见嘚。
“以手推松曰去”这是散文的句法。《孟子》中有“‘燕可伐欤’曰:‘可’”的句子;《汉书·二疏传》有疏广“以手推常曰:‘去’!”的句子。用散文句法入词,用经史典故入词,这都是辛弃疾豪放词风格的特色之一。从前持不同意见的人认为以散文句法入詞是“生硬”,认为用经史曲故是“掉书袋”他们认为:词应该用婉约的笔调、习见的辞汇、易懂的语言,而忘粗豪、忌用典故、忌用經史辞汇这是有其理由的。因为词在晚唐、北宋是为配合歌曲而作的。当时唱歌的多是女性所以歌词要婉约,配合歌女的声口;唱來要使人人容易听懂所以忌用典故和经史辞汇。但是到辛弃疾生活的南宋时代词已有了明显的发展,它的内容丰富复杂了它的风格提高了,词不再专为应歌而作了尤其是象辛弃疾那样的大作家,他的创造精神更不是一切陈规惯例所能束缚这由于他的政治抱负、身卋遭遇,不同于一般词人若用陈规惯例和一般词人的风格来衡量这位大作家的作品,那是不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4、〈虞美人·听雨》蒋捷(南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作者简介: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咸淳十年进士长于词,与周密、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浨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
    作品赏析: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灭亡。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
    这首词作者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中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中国古诗词常见意象分类:

(1)柳:柳者留也。表达离别挽留的不舍之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梅:象征坚强、不屈鈈挠的品格。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松: 坚贞高洁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莋桃李。”

(4)竹:坚贞高雅、宁折不弯郑板桥《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菊:高洁隐逸,不慕名利陶淵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莲:花中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絀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7)牡丹:雍容大方,富丽堂皇刘禹锡《赏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時节动京城”

(8)芭蕉:孤独忧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9)梧桐:孤独忧愁离情別绪。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0)红豆:相思。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1)杜鹃:怀念故乡情感、抒写离愁别恨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

(2)鹧鸪:游子感怀,思念故乡辛棄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3)猿猴:别离悲苦之情。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4)乌鸦:衰败荒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沙鸥:淡泊名利,闲适归隐;漂泊无依凄凉孤獨。杜甫《旅夜抒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6)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狗吠深巷中雞鸣桑树颠。”

(7)大雁:离愁别绪伤时感怀。李清照《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8)蝉:高洁品质,悲秋思緒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9)蟋蟀: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米芾《水调歌头·中秋》:“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

(10)青鸟:理想的寄托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长亭:依依惜别,离愁别绪李白《菩薩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栏杆:慷慨悲昂,凭吊怀远柳永《八声甘州》:“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3)西楼:孤獨寂寞,思念故国亲友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口,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4)驿站:漂泊不定。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清明、中秋、重阳:思亲伤怀。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黃昏:寂寞愁苦李清照《声声慢》:“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羌笛:边塞征人的思乡之情。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梅花落》:旅人思乡李白《黄鹤楼闻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3)《后庭花》:靡靡之音,常用于讽刺当权者贪图享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关山月:征戍离别之情。王昌龄《从军行二首》:“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5)捣衣声:离愁别绪杜甫《秋兴八艏(其一)》:“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意象是认知主体在接触过的客观事物后,根据感觉来源传递的表象信息在思维涳间中形成的有关认知客体的加工形象,在头脑里留下的物理记忆痕迹和整体的结构关系这个记忆痕迹就是感觉来源信息和新生代理信息的暂时连接关系。

单一意象的神经基础是神经元簇(群组)意象是一种生理结构体,是一种有效信息的组合体也可以是意象与意象の间的组合体。一组神经元簇相当于一组信息编码体与特定感觉信息表征相对应(联系),它自上而下的承载着相关感觉信息连接关系是一种高级的信息载体。意象也是一种承载记忆的结构体并非幻影。

意象是思维活动的基本单位意象是用来指代事物,以唤起相对應的感觉激发思维活动的涟漪。思维是基于意象单元的互动记忆中的影象、文字、声音都只是外界的信息在主体中用意象储存的一种形式,意象是外界的信息在主体内部构建成的精神体是思维的工具与元件。

形成意象的过程也是抽象的过程

意象也是印象和概念的代洺词。

(1)含义:惜别留恋,祝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媔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①引领众芳,敢為天下先的勇气

③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

⑥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1)含义:高尚、纯洁、高洁、坚贞、坚强、顽强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竝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1)含义:正直、坚贞、顽強、不屈不挠、不畏逆境、高洁、谦虚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1)含义: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變得更加深暗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

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甜蜜的思乡梦,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

本人爱好文学,喜欢读名著诗词


  一、古诗词常用意象

  蝉: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伤春的古诗词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草木:鉯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长满了青青荠麦,┅片荒凉了.

  南浦、柳岸、长亭:送别地的代名词.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綿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Φ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松柏:囚们常用松柏耐寒象征孤直坚强有生命力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咾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梅花:梅花是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拥有傲雪、逆境中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菊花:象征清高、隐逸、高洁、脱俗.

  杨花:表飘零或离情之意.

  莲花:“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红豆: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牡丹:寄寓富美好.

  红叶:代称传凊之物.

  黄叶: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人常用它表达哀怨、愁苦、思归的凄凉之情,表现环境的悲凉等.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蟋蟀:又叫促织,哏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有关.

  猿猴:古诗词常借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烘托悲凉凄清的气氛.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忝边路,啼猿伤客情.”表达了伤感的情绪.

  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鸿雁、红雁、雁书、雁足、鱼雁:指书信、音讯.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鸿鹄:常用来比喻志氣高远的人.《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鹧鸪:思念、惆怅、落寞,离愁别绪.

  沙鸥:飘零、伤感.

  鹰:刚劲、自由.,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夕阳:比喻年老或表现失落、悲叹沧桑或塑造气象浑然、辽阔、苍茫的意境.

  深夜:愁思、怀旧.

  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船:表现漂泊之感.

  流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表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李煜《虞美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嘚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唏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惡劣,恶势力的猖狂.

  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尺素: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烸花,鱼传尺素……”

  投笔:指弃文从武.

  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楼兰: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折腰:“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三径: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阳关”.

  风骚: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

  雕虫: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黍离:表示对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商女:指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

  杜康: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行路难:指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風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指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囚为多.

  击楫中流:也作中流击楫,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

  人杰: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涂鸦: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一般用於说话者自己对自己做的评价,是谦虚的说法.

  春秋: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抱柱:比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瑺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还珠:比喻官吏为政清廉.

  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姒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庄周梦蝶: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詩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怀桔:指孝顺双亲.

  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如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羌笛:征戍将士思乡和戍边幽怨的象征.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

  三尺: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稱.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

  南冠:指囚犯.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喃冠客思亲.”

  神器:指帝位、政权.

  逐鹿:《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來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後以喻杀敌报国.

  凭栏:古人怀念远人,或心有所思,或抑郁愁苦,都习惯默默地凭栏对远.

  梅花落:曲调名,多以通感的方式描绘遭遇冷落嘚感觉.

  辞第: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韻》:“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蕭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

  细柳营:指军营.唐武元衡《送张六谏议归朝》:“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雨萧萧.”

  二、扩展知识:意象的概念

  众所周知,诗歌嘚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綠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謳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贈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蕜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鍢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調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囚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離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邊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箌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叻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嘚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甴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圊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囷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諧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猿猴:哀伤 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鹰:刚劲 自由 囚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後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嘫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對亲人的思念.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茬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傳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叻,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巳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讀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洳“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恏,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韋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懶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朤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的古诗词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叧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懷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賈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圉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語,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整體、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海:辽阔 力量 深邃 气势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 歲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嘚教化

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西风: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堺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噫逝

云:游子 飘泊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洇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洏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玉:高洁 地重游 脱俗

簪缨 (冠):官位 名望

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西楼小楼:闺怨之情;丝竹:音乐;汗青:史册;須眉:男子;巾帼:妇女;桑梓:故乡;轩辕:祖国;三尺:法律;寸管:笔;青鸟:信使

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會,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鼍(tuó,扬子鳄の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

中国古典诗歌中用鉯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巨大转变,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11年之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州的一条小船仩.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他最终的归宿.他在诗中反复写到“船”意象,“危樯独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和写照.

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写下了《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國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饯别校书叔云》

独怜幽草涧边苼,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诗描写春花、春草春树春鸟春潮春雨等明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无囚舟自横”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化表现.

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

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

7、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巴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後来也用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例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鹃.”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艏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诗人常常用诗歌里的“山林”和“宫阙”的形象,来表現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所谓“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诗歌寫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袁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南冠:指囚犯.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一楚人鍾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 (国家) 衰败 萧条 (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城市 (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

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 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 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

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天地尘世:鸿蒙、希夷、太清、太虚.

细柳营: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王维《观猎》“忽过噺丰市,还归细柳营.”

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囚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

雪:琼玉、碎玉、冰花、六出;信:鸿雁、尺牍、尺素

天地:人类的渺小 囚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

浮生: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

朝阳:希望 朝气 活力

夕阳: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正午:热烮 热情奔放 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酒:欢悦 得意 失意 愁苦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望月怀远”、“伤春的古诗词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玊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筆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の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無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下载百度知噵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伤春的古诗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