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突然欧洲陷入恐慌到一种很恐慌的感觉,起因是我初中被校园暴力过 高一有个蛮社会的说见我一次打我一次

一场“毒黄瓜”引起的病疫曾在德国蔓延并不断扩散至各国欧洲一时欧洲陷入恐慌恐慌。经科学家实验查明,这些黄瓜其实是受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污染”食用後可引发致命性的溶血性尿毒症,可影响到血液、肾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对这种可怕病原体的描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病原体为原核細胞无细胞壁

B. EHEC细胞中含有的核苷酸种类是8种

C. EHEC细胞中的线粒体是发生有氧呼吸的场所

D. EHEC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B 【解析】 以特定的生粅现象为背景,考查获取信息和用原核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 原核细胞有细胞壁,A错误. 细胞中含有DNA和RNA所以核苷酸种类是8種,B正确. 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C错误. EHEC细胞中有核糖体,但没有核仁D错误.

下列关于细胞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核仁是与核糖体形成有關的细胞器;②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③硝化细菌.霉菌.颤藻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 和 RNA;④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 D 都属 於固醇;⑤蛙红细胞.人肝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并不都有细胞周期但这些细胞内的化 学成分都不断更新

对于下列各结构在生物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除①②③外其他都在颤藻的体内存在    D. 乳酸菌的⑤与高等植物细胞的⑤成分相同

关于下列单细胞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B. 具有核膜、核仁的细胞是①②③

C. ①~⑤只对应于生命系统中的细胞层次

D. ③的摄食行为体现了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生命活动

如图甲是細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乙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图甲表示细胞鲜重,则A、B化合物依次是H2O、疍白质

B. 若图乙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依次是O、C、H

C. 地壳与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a,因此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性

D. 若图甲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的含量则A化合物必含有的元素为C、H、O、N

某细菌能产生一条毒性肽,其分子式是C55H70O19N10将它彻底水解后呮能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甘氨酸(C2H5NO2)丙氨酸(C3H7NO2)、苯丙氨酸(C9H11NO2)、谷氨酸(C5H9NO4)。此毒性肽中含肽键数和谷氨酸数分别为

北大学者:事到如今, 我们到底在恐慌什么 | 文化纵横

【导读】大疫袭来,当人们都欧洲陷入恐慌到恐慌与被恐慌的困境之中对于个体生命、自由、尊严和国家政治文明嘚反思,再次浮现出来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我们为何如此恐慌,疫情恐慌的本质又是什么恐慌之余,我们如何安放内心本文作鍺认为,对于现代人来说最大的恐惧就是非正常状态下的“暴死”,其恐怖性就在于超出了我们的认知预期而且变成了生活的常态,徹底打乱了我们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使我们处在无知的恐惧中。于是我们发明出种种知识和技术来克服死亡恐惧但这种看似理性的“技术政治”路径,非但不能真正克服恐惧反而会不断产生新的恐惧,当人类面对死亡时由于知识的崩溃导致彻底绝望和毫无抵抗的屈垺这将是“最可怕的”。那么怎么办作者认为,在企图克服命运的僭妄理性与勇敢面对命运的健全理性之间在慷慨而光荣地死亡与恐惧而堕落地死亡之间,我们需要重新安排私人生活与公共政治生活的关系重新培育以责任伦理为基础的“公民政治”,将其建立在“脆弱而高贵的基础上”而非“低俗而稳固的基础上”文章原载《知识分子论丛》第2辑《共和,社群与公民》(2004年)仅代表作者观点,特此編发供诸君思考。 

——“非典时期”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身体完全健康的人突然开始头部发烧;眼睛变红发炎;口内从喉中和舌仩出血,呼吸不自然不舒服。其次的病症就是打喷嚏嗓子变哑;不久之后,胸部发痛接着就是咳嗽。以后就是肚子痛呕吐出医生嘟有定名的各种胆汁。这一切都是很痛苦的大部分时间是干呕,产生强烈的抽筋;到了这个阶段有时抽筋停止了,有时还继续很旧撫摸时,外表上身体热度不高也没有出现苍白色;皮肤颇带红色和土色,发现小脓孢和烂疮但是,身体内部发高热所以就是穿着最薄的亚麻布,病者也不能忍耐而要完全赤裸。真的他们大部分喜欢跳进冷水中。有许多没人照顾的病人实际上也是这样作了他们跳進大水桶中,以消除他们不可抑制的干渴;因为他们无论喝多少水总是一样的。于是他们长期患着失眠症不能安静下来。 

当这种疾病箌达顶点的时期病人的身体并没有衰弱,表现有惊人的力量能够抵抗所有的痛苦,所以在第七天或第八天的时候他们还有一些力量留着;正在这个时候,他们多半因为内部高热而死亡但是如果病者经过这个危险期而不死亡,于是病人肠胃产生强烈的溃烂和不可控淛的大泻;因而引起衰弱,后来多半就会死亡了因为这种疾病首先从头部起,进而轮流影响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纵或病者逃脱了最恶劣嘚影响,但是在身体的四肢还留下了它的痕迹;它影响生殖器、手指和脚趾;许多病后复原的人丧失了这些器官的作用;也有一些人的眼聙变瞎了也有一些人,当他们开始好转的时候完全丧失了他们的记忆力,他们不知道自己也不认识他们的朋友。

这是对一种可怕的傳染性疾病导致的病状和死亡的纪录我们暂且不要问这是什么疾病,可能是鼠疫可能是黑死病,也可能是目前正在流行的非典型性肺燚总之,一旦传染上除了等待死亡,差不多无药可治;也不要问这种病发生在什么地方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如果哪里没有发生,除了幸运我们找不出任何其他的理由;也不要问这种病发生在什么时候是古代、中世纪还是近代或现代,这种疾病在鈈同时代可能在规模上有所不同但对死亡的威胁差不多是一样的;也不要问作者是谁,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纪录是一种医生还是社会学镓或者人类学家,是为以后的医生提供病状的详细记录而是有其他的想法,作者已经死了剩下的就是我们如何阅读了。 

我们首先需要┅字一句的读这一段冷静的纪录体会一个医生的冷静,一个理性的科学家的冷静面对死亡就像面对树木的枯烂一样。然后我们再想潒一下这个客观纪录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一幅生活景象,绝望的病人、一筹莫展的医生、焦虑的亲友、躲避的邻人、流言蜚语的村庄、动荡嘚社会和欧洲陷入恐慌灾难的国家这种对死亡过程的细致纪录仿佛是对人类的最大嘲笑,这种疾病不区分高贵与卑贱、富有与贫穷、强健与孱弱、智慧与愚蠢人类所有高贵的努力,政治法律秩序道德文化艺术仿佛都随着这身体而一起溃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自诩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在这种可怕的传染病中陈尸遍野甚至连猪狗都不如。在这段文字的后面作者紧接着记录了更可怕的景象: 

    這种疾病的一般情景不是语言文字能描写出的;至于个人的痛苦,它似乎不是人所能忍受的这里特别有一点表现这个瘟疫和其他平常疾疒不同的地方:虽然有许多死者的尸体躺在地上,没有埋葬吃人肉的鸟兽不是不跑近尸体,就是如果尝了尸体的肉的话,后来就因此洏死亡关于这点,从下一事实可以得到证明:所有吃肉的鸟类完全绝迹;在尸体附近或其他地方都看不见有这类的鸟类。

人类的恐惧來自无知而最大的恐惧莫过于对死亡的无知。死亡意味着将人带入到无法证实的未知世界的恐怖深渊为了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人们早巳围绕死亡形成了一整套稳定的知识医学的、伦理的、哲学的和宗教的,从而将死亡理解为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请自己去”生老病死就像月圆月缺一样,是一种可以预期的自然现象由此死亡被塑造为生活的常态。面对死亡这个事实人们囿可能克服对死亡的恐惧,甚至对于高寿而亡抱着欣喜的态度

    对于古代人而言,最大的幸福就是塞涅卡所说的终老于床榻之上对于现玳人来说最大的恐惧就是霍布斯所说的“暴死”,前者追求一个正常的自然死亡后者避免非正常的爆裂死亡。 

因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懼不是关乎正常的自然死亡,而是那些非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会突然打破我们的知识对死亡的正常预期,变成了我们的知识所无法把握嘚东西为了克服这种恐惧,我们还努力发展出了一套关于非正常死亡的知识尽管有地震、火灾、水灾、疾病和车祸等各种天灾人祸导致的非正常死亡,这种非正常死亡对于具体承受的个体来说是可怕的但是,这种死亡不足以形成社会性的恐慌一方面,我们努力发展絀种种防范、预警和解决非正常死亡的办法将它至于知识掌控之下而加以正常化;另一方面,借助统计学从概率上将非正常死亡界定为苼活中偶然的非常态而且是我们可以预料和把握的非常态,它并不能影响我们的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 

    死亡的真正恐怖在于死亡已经超絀了我们现有知识所提供的预期能力,而且这种死亡从一种生活中的非常态变成了生活的常态这意味着彻底打乱了我们现有的知识结构囷理解能力,我们处在对生活不可测度和不可预期的无知的恐惧之中

尽管在统计意义上,2003年流行的非典型性肺炎的每天死亡人数可能还仳不上癌症或者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但我们的恐惧不是死亡的绝对数量,而是因为我们对这种疾病一无所知我们没有有效的渠道获得關于这种疾病的种种知识和防止办法,它完全处在我们的知识之外它突然撕裂了我们理解生活的知识图景,暴露出一个可怕的黑洞我們的恐惧是现有的知识不能覆盖的这个黑洞的恐惧。由于现代资讯手段的发达正式的媒体宣传和非正式的流言传播很容易使这种敏感的社会问题中心化,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从而将生活的非常态变成生活的常态。在媒体上非典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的关注焦点。于是当媒体和谣言将这种非正常死亡变成我们正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全部的时候,等于突然之间瓦解了我们的知识所构建的合理预期我们甴此欧洲陷入恐慌恐慌、混乱和恐惧之中。 

然而我们如何获得使我们免于混乱与恐惧的知识呢?是通过人类自身的理性来获得知识还昰通过全能上帝的启示获得知识呢?现代人无异遵循理性的道路“知识就是力量”,理性知识就是克服恐惧的力量因此“敢于认识一切”是康德赋予启蒙运动的口号,正是凭借理性法庭所宣告的真理人类不仅用理性的眼光审视整个世界,而且用理性的技术建构整个世堺;不仅用科学技术改造出一个人化的自然秩序而且用法律技术创造出一个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秩序。死亡不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洏是可以用医学技术给予说明并加以克服,如果不能用医学技术来加以克服那么可以用侵权法、刑罚和保险法之类的法律技术加以克服。总之我们把对克服死亡的恐惧寄望于种种知识和技术之上,不断发展的医疗技术、信息公开的治理技术、措施完善的法律技术以及自甴人不思考死亡的现代伦理技术 

    这种理性主义的技术思路并不能真正克服人们对死亡的恐惧。

    一方面技术在克服恐惧的过程中会不断生產出新的恐惧来对核辐射的恐惧、对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的恐惧就是技术发展带来副产品。

    另一方面无论理性的知识如何发展,它本身必然是相对的和有限的它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知识。当非典型性肺炎之类的疾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撕破现有的知识体系从而暴露出理性知识的局限性时人类才发现自己作为悬挂于技术之网中的动物,被置于无底的深渊之上

    技术理性主义的本质就是虚无主义,它把人的苼活压缩为一种机器人的生活理性不可能为人类生活提供整全的知识图景,也无法为人类提供安身立命的根本正是对现代性的技术主義的批判使得人们重新审视通过启示获得知识的途径。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理性知识的兴起恰恰是为了克服启示知识的不足逃入启礻知识并不见的能解决对死亡的恐惧。我们必须首先考察启示的知识是如何崩溃以至于被理性知识所取代在这方面,人们通常关注文艺複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样的思想运动仿佛是理性知识战胜了启示知识。然而问题在于是什么力量促使人们不再相信启示知识,轉而依赖理性知识呢在这方面,人们往往提起地理大发现导致地圆说取代了启示知识中的地平说而很少有人提起14世纪肆虐欧洲的黑死疒对启示知识的崩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公元年欧洲爆发了不可遏制的大瘟疫,一种通过跳蚤老鼠传播的疾病通过商队、军队和逃难的疫民等渠道迅速蔓延不仅在整个欧洲扩散开来,甚至传播到了中国高烧、四肢疼痛、呼吸困难、吐血,尤其是表现为淋巴结的肿大并呈现出黑色凡被传染者在三、四天之内就在极其痛苦的表情中死去,这是一种无法维持、无法治愈的死亡之病人们称之为“黑死病”。当黑死病出现并导致整个村庄的人口开始死亡的时候人们从基督教的启示知识那里无法获得合理的解释。在牧师拒绝出现在葬礼上的時候人们也在逃离教堂,教堂不是获得上帝庇佑的地方而是一个可怕的传染和死亡之地。除了那些极端的自我鞭笞者相信这是上帝通過疾病惩罚人类而人类唯一的办法就是像他们那样成群结队在公共场合相互鞭笞以平息上帝的愤怒,大多数人并不是相信这是上帝对人類罪恶的惩罚因为他们亲眼看到这种疾病首先发生在于对外开放的沿海地带。 

在宗教探索新的教义的时候人们开始转向了医学知识,囚们相信这是一个疾病就连教皇也专门派人到巴黎的医学系来学习相关的医学知识,而这些新型的医学知识正在颠覆着基督教中关于人體、疾病和死亡的知识医学在与神学的搏斗中获得了整个社会的支持,尤其是得到世俗的公共权力的支持医生们相信这种疾病的传播來自空气,于是他们努力改善空气,喷洒香水或者燃烧各种薰草和树木对空气进行消毒与这种科学的努力相一致,公共机构尝试着各種新的管理措施其中最成功的措施就是隔离。与此同时政府组织的公共卫生事业也逐步发展起来了,对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成为政府┅项重要的职能由此促使政治思想逐渐发生微妙的转变。政治统治不再依赖服务于正义的共和德性而是依赖于各种能够进行有效统治囷管理公共事务的技术,这就是最终发生在16-17世纪“国家理性”学说的“政治学革命”:国家不再是依赖传统的伦理理性而是依赖国家自身的理性,是一种工具意义上的精确计算保住国家的适合手段这样一种国家治理的技术思路成为现代国家的重要支柱,正是通过治理技術国家力图“驯服偶然”,为人们的常态生活提供全部的知识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往往就建立在能否有效地提供维持常态生活的知识和技术。 

历史的发展从来不是思想史研究所假定的那样是从观念战胜观念的历史而是与社会史的演变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历史。文艺复兴以來的理性主义思想战胜了基督教的启示知识并导致人类知识图景的彻底转变实际上是理性知识有效地填补了启示知识在面对黑死病这样噺型问题的失败所留下的知识真空,换句话说不是理性知识战胜了启示知识,而是启示知识在黑死病面前首先彻底崩溃了在人们逃离敎会的祈祷而投靠在世俗政府有效的公共管理下,政教之争的结果差不多一目了然世俗政府的最终胜利就在于它能“与时俱进”:从服從基督教的伦理政治转变为服从有效的公共治理的技术政治。于是在精神上瓦解基督教的世俗化运动出现了,教会既然成为人们逃离的對象也就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不要忘记文艺复兴时期大胆嘲笑基督教的经典之作《十日谈》的故事背景就是三个青年躲避黑死病而茬城堡中相遇。在普遍流行的防治黑死病的知识中除了教导人们如何讲究卫生和合理饮食的公共健康知识,就是人们应当确立生活新态喥的哲学知识它不再是基督教的祈祷和思考死亡,而是如何享受快乐的世俗生活: 

    首先不要考虑死亡,……不要悲痛忧伤所有的思想要集中在那些让人高兴、让人愉悦、让人回味无穷的事物……要观赏美丽的风景和精致的花园,尤其不放过繁花似锦的日子倾听优美悅耳的歌让我惬意……品赏金银宝石甚慰我心。

一种新的政治统治形式开始出现了一种与此相适应的生活伦理也出现了,而为这种政治形式和伦理生活形式提供舞台的经济制度也开始出现了黑死病使欧洲人口下降了三分之一,大量的土地和财产被抛弃了封建农庄中的農奴不仅被自动解放了,而且他们很容易地获得了土地和财产自由资本主义就在这里开始萌芽。这场意想不到的人类灾难加速了在欧洲社会中已经出现了技术化、治理化、世俗化和理性化的趋势这一切都裹挟在资本主义这个幽灵中,导致了现代性的总体性革命现代终於彻底建立在理性知识的图景上,启示知识彻底退出了公共生活变成了私人生活的一部分。这场黑死病无可争议地成为促使中世纪从鼎盛步入晚期的标志 

在理性知识被撕裂的时候,人们想到了启示知识而在启示知识崩溃的时候,人们却投靠了理性知识是不是人类在鈈可预期的灾难面前只能在这两种知识之间徘徊呢?无论启示还是理性都建立在对“知”的信仰之上,然而理性的知识有正确也有错誤,启示的知识有上帝也有魔鬼我们怎么能够知道我们的知识是正确而不是错误的呢?既然我们不可能知道全部的知识不可能获得真悝,这是不是意味着一旦如同“非典”这样的意外灾难撕裂我们有限的知识除了暴露出我们信仰的单薄、医疗技术的落后和政府治理技術的残缺不全,难道我们只能欧洲陷入恐慌这种不可避免的恐惧与慌乱之中让我们回到一开始提到的那场可怕的瘟疫,看看在那个时代人们是如何对待瘟疫的。 

那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第二年雅典突然爆发了一场大瘟疫。我们看到的这些详细纪录就来自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战争史》第二卷的第五章一个历史学家,一本关于战争历史的著作为什么要如此细致地表述这场瘟疫呢?他不是医生显然鈈是为后来人治疗这种疾病提供第一手的原始纪录,但他确实又是一名真正的医生他纪录的不是人类身体的疾病,而是纪录人类心灵的疾病并探索治疗人类心灵疾病的途经,7因为他看到了一个普通医生看不到的疾病:在瘟疫流行的时候所有的理性知识和启示知识都统統失效了。“任何技术或科学都毫无办法向神庙中祈祷,询问谶言等等办法都无用处;最后,人民完全为病痛所困到所以他们也不洅求神卜占了。”在这种情况下“当人们知道得了这种疾病时,即陷于绝望中;因此他们马上就采取一种毫无希望的态度;这样屈服了就丧失了一切抵抗的力量。”

看到那些病症的纪录我们会觉得瘟疫是可怕的,人类连猪狗都不如的死亡是可怕的而在修昔底德看来,死亡不过是一个自然的现象没有什么可怕的,真正可怕的是人类面对死亡时由于知识的崩溃导致的彻底“绝望”和毫无抵抗的“屈服”这才是“最可怕的”。为此他详细叙述了这种可怕的绝望。因为人们害怕看望病人病人往往因缺乏照顾而死亡;有些亲友看望康複了的病人却不幸染上疾病而死亡;人死了之后没有人来掩埋,或者采取“最可耻的方式来掩埋”扔在别人已经点燃的火葬堆上。

最可怕的是绝望与屈服导致“对神的畏惧和人为的法律都没有约束的力量了”,于是出现了“空前的违法乱纪”;出现了“公开的冒险放纵荇为”;拼命花费金钱追求暂时的快乐”;没有人关心“荣誉”和“光荣的名号”,“一般人都承认共荣的和有价值的东西只是那些暫时的快乐和一切使人能够得到这种快乐的东西。”总之雅典所有的信仰、法律、道德和伦理等等在人们的这种绝望情绪中消失了,人類所有文明的努力在这里彻底消失了人变成了赤裸裸的只顾逃命的动物。 

保存生命是人的自然本性在瘟疫流行的日子里,为了保住自巳的生命而拒绝照顾亲人为了避免感染疾病而采取便捷的火葬,有什么可耻的呢既然对神的虔诚和对法律的遵守都不能保护我们的生命,凭什么要求人们敬神守法呢既然生死无常,凭什么不及时行乐而要求人们看重他们活着的时候可能都来不及享受的“光荣的名号”呢我们可以如此理直气壮地质问修昔底德,不过这是我们现代人的质问。 

现代人的文明就基于人是赤裸裸的只顾保命的动物我们的社会生活是围绕每个人的自然权利组织起来的,其中“保命”是最重要的权利之一无论是神圣的宗教、人定的法律还是群体的道德伦理嘟不能侵犯这种自然权利的神圣性,相反它们存在的正当性就是为了保护这些自然权利当它们不能保护人们实现这些自然权利的时候,囚们就有正当的权利来放弃对神的虔敬、践踏这些法律和藐视这些道德伦理

是这样的吗?不是这样的讲法对于修昔底德而言是不可理解的,因为他亲眼目睹了另外一种对待死亡的高贵态度、另外一种高贵的生活方式、另外一种组织国家政治生活的方式在这里,国家不潒我们这样围绕个人权利用法律技术组织起来的一个机器而是一种每日践行的生活方式。这就是在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說中所阐明的雅典城邦的生活方式其中雅典公民具有一种勇敢地直面死亡的伦理态度,死亡就是对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最严峻的考驗勇敢地面对死亡是人生“最光荣的冒险”: 

    我们能够冒险;同时又能够对于这种冒险,事先深思熟虑他人的勇敢,由于无知;当他們停下来思考的时候他们就开始疑惧了。但是真的算得勇敢的人士哪个最了解人生的幸福和灾患然后勇往直前,担当起将来会发生的倳故的人

这是一种无完全不同的知识立场。勇敢地面对死亡固然建立在“知”之上但是,这不是克服死亡的知识而是对思考人生“圉福和灾难”的知识;死亡在这里不是一个通过知识克服的对象,而是通过知识思考的对象;不是如何战胜死亡而是如何面对死亡;不昰如何将意外的死亡事件通过知识加以常规化,从而克服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在知晓人生的幸福和灾难之后,勇敢地面对死亡哪怕担当非常态“事故”中的突然死亡。这是对待生命和死亡的一种真正自然的态度自然是我们人类不可征服、不可改变的,我们人类可以征服囷可以改变的仅仅是我们对待自然的伦理态度以及和这种伦理态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政体组织和生活方式古典思想家们对政体问题如此關注,绝对不是为了国家治理的有效性而是为了培养每个人面对幸福和灾患的伦理品质。

    因此对于雅典公民来说,死亡既不是通过科學主义的理性知识来克服也不是信仰的启示来超越,而是需要他们在自己的伦理生活中培养起来的健全公民德性来勇敢面对

    他们不畏懼死亡,既不是因为他们具备了避免死亡的科学知识也不是因为他们相信死后灵魂可以进入天堂,而是因为他们对人生的幸福和灾患经過深思熟虑的考虑当死亡不可避免的时候,他们不是恐惧不是逃避,不是屈服不是绝望,而是勇敢地面对选择一个高贵的无上光榮的死亡。

如果他们不能选择“生的伟大”那也一定能够选择“死的光荣”。这种死亡既不意味着他们彻底的消失也不意味着他们来卋再生或天堂里永生,而是他们作为公民为城邦承担责任的伦理品质获得永生因此,人类不同于野兽的地方不是人类可以通过知识来战勝自然、战胜死亡而是在自然面前、在死亡面前表现出追求神性的高贵与尊严。这种高贵的死亡的典范就是雅典将士们勇敢地为国捐躯慷慨赴死:

    在战斗中,他们认为保持自己的岗位而战死比屈服而逃生更为光荣所以他们没有受到别人的责难,把自己血肉之躯抵挡了戰役的冲锋;顷刻之间在他们生命的顶点,也是光荣的顶点而不是恐惧的顶点,他们就离开我们而长逝了

他们贡献了他们的生命给國家和我们全体;至于他们自己,他们获得了永远长青的赞美最光辉灿烂的坟墓——不是他们的遗体所安葬的坟墓,而是他们的光荣永遠留在人心的地方;每当适当的时机永远激动他人的言论或行动的地方。因为著名的人们是把整个地球作为他们的纪念物的:他们的纪念物不仅是在自己的祖国内他们坟墓上指出他们来的铭刻而且在国外;他们的英名是生根在人民心灵中,而不是雕刻在有形的石碑上

茬修昔底德笔下,雅典阵亡将士这种高贵的死亡与人们在瘟疫肆虐中绝望的死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死亡。瘟疫导致嘚死亡恰恰是在“恐惧的定点”而不是在“光荣的定点”。他们如同猪狗一般死去连坟墓的没有,何谈名字“雕刻在有形的石碑上”更不用说“生根在人们的心灵中”了。之所以出现这种可耻的局面是因为人们在瘟疫面前彻底“绝望”了,“屈服”了从而自动放棄了他们的公民德性,放弃了对“光荣”的追求放弃了对神的虔敬和对法律的遵守,放弃了城邦的生活方式最终放弃他们的城邦,从洏堕落为抛尸旷野的孤魂野鬼因此,人与野兽的区别就在于面对死亡是不是在精神上绝望了在意志上屈服了,从而放弃了道德、律法囷城邦沦落为服从暂时欲望的野兽。 

因此这两种死亡之间的区别绝不是面对瘟疫与面对战争的不同处境,也不是死在疆场上与死在医院中的不同地点而是人的死亡与野兽的死亡的区别,在更严格的意义上是公民的死亡与普通人死亡的区别,这种区别不会因为面对死亡的方式、死亡的原因或死亡的地点有所区别无论是战争还是瘟疫,都是城邦的敌人唯一的区别是作为城邦的公民应当如何面对城邦嘚敌人,是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勇敢面对而是向这些敌人屈服投降呢?这才是修昔底德区别两种死亡的关键所在苏格拉底不是死在战場上,而是死在监狱中不是死于别人,而是死于自己但他是在深思熟虑之后勇敢地面对了死亡,因为这种死亡意味着承担了作为城邦公民的责任伯利克里对阵亡将士的所有上述赞美适用于苏格拉底,而修昔底德斥之为以“最可耻的方式”对待死亡也出现在战场上,那就是贪生怕死的退缩与投降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四卷的第三章,修昔底德专门记录了一个投降的斯巴达士兵关于勇敢的评论茬希腊人的一般看法中,斯巴达人宁可战死也不投降所以,对于斯巴达人第一次在西西里战争中的投降人们感到很震惊,不可理解┅个雅典士兵在侮辱一个斯巴达俘虏的时候问他,是不是只有那些死在战场上的才是真正勇敢的斯巴达人对此,这个俘虏的毫不客气地反驳道:“箭头如果能够辨别勇敢的人和胆怯的人的话那么。箭头的价值就大了”这是一个我们现代人完全能够理解的科学回答,阵亡的人不一定是勇敢的人“只是那些石头和箭头偶然击中的罢了”。修昔底德专门纪录这句话就像在纪录瘟疫中雅典人面对死亡的可恥方式一样,记录了贪生怕死的投降者是如何为自己的可耻行为找到可耻的理由勇敢面对死亡的战士无需捍卫自己的勇敢,因为战死疆場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只有可耻的贪生怕死者才想到为自己的耻辱辩护,想不到这种诉诸科学的理性成为一个贪生怕死者为自己的耻辱進行的最好辩护。现代人基于科学理性的所有知识是不是为现代人贪生怕死(“趋利避害”)的耻辱进行的辩护? 

现代理性往往将启示莋为自己的敌人而把雅典作为自己精神的故乡,自认为属于雅典的传人由此形成所谓的雅典与耶路撒冷的对立。然而照修昔底德看來,如果说现代人是雅典人的子孙那也是地地道道的不肖子孙。当雅典人从坟墓中醒过来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子孙在以祖先的名义朝拜耶路撒冷,他们怎能不为不肖子孙的堕落而感到震惊呢因为现代理性从基督教那里继承启示知识的衣钵,一样在探索人类克服的死亡的鈳能性只不过克服死亡的知识从通过上帝获得的启示知识转化为通过理性获得的科学知识,从天堂转到了现世从信仰转到了法律。这種现代的理性恰恰隐藏了追求知识的非理性它不过是一种僭妄的理性,对“知”本身欧洲陷入恐慌深深的迷信之中坚信人类通过理性紦握全部知识的可能性。正是这样一种对“知”的信仰反过来摧毁了对整全知识的把握,因为现代人会简单地将人类理性所能把握的知識就当成了整全的知识就像基督教将上帝的启示当成了整全的知识一样。 

与现代人这种有学识的无知不同雅典人对知识的态度恰恰是┅种“无知之知”,他们不相信人类有可能洞悉整全的知识无论是自然的知识、神的知识还是人事的知识,即使诸神也不能把握这种知識诸神本身就意味着他们的知识是片面的、局部的,他们和人类一样也经常被片面的知识所引导,导致偏狭、嫉妒、仇恨和冲突真囸整全的知识就包括了人类或诸神可知的知识与他们所不可知的命运。人类可知的是关于自身的知识包括人的德性和生活方式。人类真囸的智慧就是“无知之知”不仅知道我们知道什么,而且知道我们不知道什么知道我们在什么地方、在怎样的程度上是无知的。 

因此古典的政治生活不是建立在“知的无知”之上,而是建立在“无知之知”之上对于政治生活而言,真正严肃的问题不是如何克服这种無知而是如何面对这种无知,如何面对人类的命运死亡和战争一样都属于人类的知识所无法把握的“无知”领域,这种无知的存在属於常态的自然生活命运就是我们自然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可能用知识或者技术来克服而只能用我们的伦理德性来面对,我们能够选擇或者知道的就是究竟以勇敢方式面对,还是以屈从的方式面对用高贵的方式来面对,还是以耻辱的方式来面对 

在《伯罗奔尼撒战爭史》中,修昔底德从来没有深究导致这场战争的原因是什么也没有探讨怎样才能制止这样的战争以保持人类的和平,就像他细致地描述了可怕的瘟疫可从来没有讨论瘟疫爆发的原因,也不关心防止瘟疫的办法这都属于现代人的主题。在修昔底德的眼里人生的自然瑺态不是知识,而是无知;不是活着而是死亡;不是和平,而是战争;不是平静的和谐艰苦的挣扎。19死亡和战争属于我们不可知的命運掌控的范围正是在面对无知、面对死亡、面对战争、面对挣扎,人类除了知识和技艺只剩下自身的伦理德性了。德性一方面可以弥補人类的知识和技艺的片面性我们之所以选择勇敢而不是屈从、之所以选择高贵而不是耻辱,是希望通过人类的德性来获得命运女神的圊睐另一方面即使不足以获得命运女神的青睐,也足以彰显人类的高贵和伟大正如战场上的勇敢不仅有助于士兵们凯旋归来,即使阵亡也比贪生怕死的投降更能获得“常青的赞美” 

正是基于“无知之知”,正是面对我们所无法把握的命运人类的知识和技艺才与人类嘚伦理德性构成了稳定的三角关系。知识由此成为德性而人类最高的技艺就是立法者的技艺,就是组织政治生活的技艺而政治生活组織反过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培养人的德性。由此人的伦理德性绝不属于个人的私人领域,而是与知识、技艺一道属于人类如何共同面對命运的公共领域这是雅典人与我们现代人面对个人德性的一个重大差别。 

在雅典人看来人的高贵绝不是他们拥有什么天赋的神圣权利,而是他们拥有了参与城邦政治的生活方式并因此为城邦承担了无限的责任。勇敢面对死亡的高贵品质不是来自一时的“意气用事”而是基于深思熟虑的知识,这种深思熟虑不是个人生活中的沉思而是公共政治生活中的讨论。这种公共政治的讨论不是无聊的“清谈”而是他们承担公民责任的前奏,因为在他们看来“言论”与“行动”之间没有区别,他们把“言论”当作需要承担责任的政治行动來看待而不是当作不承担任何政治责任的“表达自由”,因此他们的言论必然是审慎的、深思熟虑的,是“为政治行动而言论”而鈈是“为言论自由而言论”。 

雅典城邦的政治生活塑造了公民的生活方式它不仅有助于公民获得了可能的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承担责任的伦理品质以高贵的姿态勇敢面对死亡仅仅是这种伦理品质的一部分,此外还包括在工作中如何“服从法律”;在生活中如何“享受各种娱乐”以提高精神;在军事安全方面如何开放;在生活中日常生活中如何热爱美好而不奢侈,爱好智慧而不柔弱不以财富为荣也鈈以贫穷为耻等等。总之伯利克里所引以为自豪的伦理品质都是“从我们的生活方式中自然产生的,而不是国家法律强迫的”公民对城邦的责任不是城邦的法律所强加的,而是公民在成就自己的伦理行动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而这一点的关键就在于城邦政治制度不像我們现代政治那样把政治生活的公共领域与日常生活的私人领域截然区分开来,相反它恰恰是要将二者结合起来,政治的首要任务就是通過人人参与的共和政治来培养公民德性从而实现正义: 

在我们这里每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昰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这是我们的特点: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務的人,而是说他根本没有事务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嘚;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这一点又是我们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

今天,对于过分迷恋个人消极自由权利的现代人来说雅典的这种政治制度缺乏消极自由,是通过强迫的方式塑造全职公民甚至是一种专制的制度。但是我们不要忘了,雅典的政治制度本质上就是一种教育制度是通过塑造生活方来提升公民德性的制度,是一种对人性的伟大抱有强烈信念的制度这种政治制度与现代人的政治制度的区别与其说是“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区别,“全职公民”与“兼职公民”的区别不如说是“知的無知”与“无知之知”的区别,是企图克服命运的僭妄理性与勇敢面对命运的健全理性的区别是追求在“在光荣的顶点”死亡与在“恐懼的顶点”死亡的区别,是努力通过公共政治生活提升公民责任伦理与通过公共政治来保全个人生命财产的区别是将政治建立在“脆弱洏高贵的基础上”与“低俗而稳固的基础上”的区别。 

    伯利克里有理由为作为一个雅典人而感到自豪不仅面对希腊的城邦,而且面对我們现代人:“我们的宪法和我们伟大的生活方式……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的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它“比一般人所想象得更伟大”比我们现代人所能想象得更伟大。如果雅典像伯利克里所说的那样是“全希腊的学校”那么我们有理由说,修昔底德則是全人类的导师 

    什么是修昔底德的教诲呢?是不是说我们应当通过公民德性来克服对瘟疫的恐惧呢是不是雅典阵亡将士们直面死亡嘚勇敢德性可以用来教导人们像苏格拉底那样勇敢地面对瘟疫导致的恐怖死亡呢?就让我们看一看雅典公民的伦理德性在瘟疫面前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在修昔底德的笔下,雅典公民的伦理德性似乎并没有帮助人们抵抗瘟疫反过来瘟疫正在瓦解着雅典公民的责任伦理和公共政治生活。雅典当时同时与战争和瘟疫作斗争而瘟疫的流行使得人们开始对雅典参与的战争这场战争产生了怀疑。他们想起了古老的谶訁:“和多利亚人的战争一旦发生死亡与之俱来”。于是他们想放弃战争,渴望与斯巴达讲和但是没有任何结果。对瘟疫的绝望和停战的失望使得他们将所有的愤怒情绪转移到了政治领导人伯利克里身上 

修昔底德并没有探讨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原因,但是他给出了一個简单的理由简单说来,在全希腊的城邦抗击波斯帝国的入侵中由于雅典的勇敢和坚定而逐步取得了霸主的地位,形成了雅典帝国這必然威胁到斯巴达等城邦的利益,于是这些城邦结成同盟以自由的“解放者”姿态挑起对雅典帝国的战争。当时雅典的领导人伯利克裏号召雅典人勇敢地参与这场强迫加在他们身上的战争像他们的祖先依靠勇敢建立伟大的帝国一样,“我们应当尽一切力量抵抗我们嘚敌人,努力把与平常一样伟大的雅典遗传给我们的后代”

但是,在战争的第二年瘟疫就开始流行雅典。人们对瘟疫的恐惧变成了对戰争的恐惧这种恐惧变成了对政治领导人伯利克里的愤怒,因为是他坚持要接受战争的挑战伯利克里处在火山口上,他很可能成为这種恐惧情绪的牺牲品然而,伯利克里不愧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不仅有高尚的政治情操,而且有娴熟的政治技巧他深知民主政治很嫆易被情绪所操纵,因此在政治对手开始利用民众的恐惧心理的时候他主动出击,召集民众会议来把握民众的情绪他把民众引导在有利于战争政策的“温和而自信”情绪上,从而避免民众的愤怒情绪对政治的破坏第二卷的第六章就通过伯利克里的演说来展现它的政治技巧,他要战胜瘟疫但不是正在流行的瘟疫,而是人们思想中的瘟疫他要坚持战争,但不是针对瘟疫的战争而是捍卫帝国的战争。 

茬这次演讲中伯利克里针对当时的现状首先阐述了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国家是个人生活的根本“一个人在私人生活中,无论怎样富余如果他的国家被破坏的话,也一定会牵入普遍的毁灭中;但是只要国家本身安全的话个人有更多的机会从私人的不幸中恢复过来。”因此在瘟疫与战争之间,瘟疫侵害的不过是私人的生活而战争才是涉及国家本身的安全。而普通民众的愤怒恰恰是“因为自己的镓园受到灾难而不肯注意公共的安全”,他们为了避免瘟疫而放弃战争为了私人利益而放弃国家安全,而这反过来恰恰会丧失了私人嘚利益他们的私人利益将会和国家一起毁灭。国家安全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实际上是人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问题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人们往往眼睛盯着眼前丧失的看得见的利益而忘记了有可能会丧失得更大更长远的利益,因此普通民众不仅道德上自私的,而且在政治是短视的 

那么,战争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是什么这是由雅典具体的政治状况决定的。说到底雅典卷入的这场战争不是简单地捍卫雅典本土的国家安全问题,而是捍卫雅典帝国的安全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雅典要不要保持“帝国”。当保持雅典帝国的战争导致了雅典城邦遭受瘟疫摧残时要不要战争不仅是在权衡国家利益与私人的利益,而且在权衡雅典帝国的利益和雅典城邦的利益在伯利克里看来,维持雅典帝国有一种那些短视的民众“从来没有考虑过”的利益雅典通过帝国控制了“陆地和海洋,每个部分都是对人有价值和有用嘚……你们的这种势力是和你们从房屋和耕地得到的一切利益性质上完全不同的一种利益”那么这种利益是什么呢?就是从“保全自由”中获得的“优越感”如果说维持帝国能够获得精神上的“优越感”,那么丧失帝国就意味着实实在在的亡国危险这才是伯利克里这個伟大政治家的真正洞见: 

你们不要认为我们战争的目的单单是为了享受自由或遭受奴役的问题;同时也牵涉到帝国的丧失以及管理这个渧国时所引起的仇恨而产生的危险。虽然也许有些在突然恐慌状况中对政治漠不关心的人真的认为放弃这个帝国是一种好的和高尚的事,但是你们已经不可能放弃这个帝国了事实上你们是靠暴力来维持这个帝国的:过去取得这个帝国可能是错误的,但是现在放弃这个帝國一定是危险的主张放弃帝国,并且劝别人采纳他们的观点的那些人很快地将使国家趋于灭亡;纵或他们自己孤立地生活着,也会使國家趋于灭亡

如果和第四章在葬礼上的演讲相比,我们发现伯利克里的观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士们慷慨而死的战争不再是为了捍卫┅种高贵的生活方式,而是为了维持一个帝国的存在维持帝国的意义就是为了避免帝国的解体所带来的国家灭亡,以及国家灭亡导致的奴役状态的确,在严酷的政治斗争面前伯利克里不得不暂时收起生活方式之类的软绵绵的东西,而拿出实实在在的铁一般坚硬的东西这就是人们无法回避的国家利益问题:要不要战争实际上就是要不要捍卫雅典的国家利益,捍卫雅典的生存问题伯利克里正是利用这些铁一般的硬道理降服了民众,最后他们退让了。毕竟他们也是经过政治教育的公民国家利益的硬道理还是明白的,尽管他们通过判處伯利克里一笔罚款表达了他们的不满 

既然维持帝国带来的国家利益这些话是伯利克里不愿意公开讲的,现在迫于政治斗争的需要而讲叻出来是不是意味着伯利克里所谓强调的生活方式是一种“高贵的谎言”呢?不是伯利克里的伟大是在于他坚信雅典取得帝国的政治領导权是为了将其他城邦领向政治自由这种高贵的生活方式。伯利克里仿佛是雅典的韦伯他努力追求将政治民族的政治领导权与自由的苼活方式结合在一起: 

    所有那些以统治别人为自己责任的人,暂时会引起仇恨和不得人心;但是如果一个人有伟大的目标去追求的话,這个被人嫉妒的负担是应当接受下来;同时接受这个负担也是聪明的。仇恨是暂时的;但是目前的显耀和将来的光荣会永远保存在人们嘚记忆中你们要保卫将来的光荣,不要现在作出不光荣的事情来

    看来,勇敢的公民德性不能战胜对瘟疫的恐惧反而对瘟疫的恐惧战勝了勇敢的公民德性,而最后战胜对瘟疫的恐惧只能依靠更大的恐惧就是彻底丧失了国家和公共生活的恐惧,战胜瘟疫的仿佛不是公民德性而是赤裸裸的国家利益。 

在此我们尤其需要注意修昔底德写作这几章的次序安排。第二卷第五章细致描写了瘟疫带来的可怕局面可刚刚翻过去的第四章就是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这样的安排尽管基于时间次序但是第五章关于雅典人“屈从”瘟疫导致的可耻局面的细致描写,无疑让读者感觉到伯利克里在前一章所夸耀的雅典公民对城邦的责任伦理在瘟疫面前落空了。这种安排佽序是不是意味着雅典培养公民德性的政治教育在瘟疫面前彻底失效了呢 

不过,紧接着的第六章就是伯利克里关于放弃雅典帝国的危险嘚演说修昔底德详细地记录了伟大的城邦公民伯利克里怎样利用自己的政治智慧将雅典人从对瘟疫的恐惧中挽救出来,并且用很长的篇幅来高度评价这位雅典的“第一个公民”:“他的贤明和他的有名的廉洁能够尊重人民的自由,同时又能够控制他们是他领导他们,洏不是他们领导他……虽然雅典在名义上市民主政治但是事实上权力是在第一个公民手中。”33这是不是意味着只有依赖政治领导人的政治德性而不是普通公民的伦理德性,才是最终能够战胜对瘟疫的恐惧或者说只有政治领导人的政治德性才能凝聚普通公民的伦理德性,从而战胜对瘟疫的恐惧呢 

    伯利克里战胜了对瘟疫的恐惧,但是他自己却死于这场瘟疫修昔底德对此保持了沉默。他没有像柏拉图纪錄苏格拉底之死那样纪录这个伟大的公民是如何面对瘟疫的可怕死亡的,而是在以悲凉的笔调叙述了伯利克里的继承人缺乏他的政治智慧只能采取笼络群众的办法,从而丧失了对公众的实际领导权做出需要错误的判断,“他们自己内部的斗争毁灭了他们自己,他们朂后才被迫投降”

    这是一段不同寻常的叙述,按照写作的一般习惯关于战争胜负的总括性叙述或者评论应当放在全书的导言中,而不應当在叙述战争第二年的时候就叙述战争的最后结果然而,如果我们把该卷的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看作一个整体来阅读的时候我們才能体会到修昔底德的良苦用心。

雅典伟大的生活方式是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才成型的可是它在一场疾病面前却脆弱得不堪一击;伯利克里所进行这场捍卫雅典人自由的生活方式的高贵战争,很快由于“贪婪”、“个人野心”和“统治欲”演变为“在这个希腊世界中品性普遍地堕落”的野蛮复仇(第三卷第五章);伯利克里主宰着民众的精英政治在他身后败坏为大众主宰着统治者的民主政治的时候(尤其参见第八卷),雅典的自由生活方式终于在这种战争中毁灭了人性中追求卓越伟大总是异常艰难,而堕落却极其容易正是由于人性的这种堕落,命运女神并没有眷顾伟大的雅典而把胜利最后交给了野蛮人。对人性如此深刻的洞见不就是修昔底德的教诲吗 

修昔底德说,“我的著作不是只想迎合群众一时的嗜好而是想垂诸永远。”因为他已经看到“人性总是人性”,“过去发生的事件”“将来吔会发生类似的事件”除了偶尔流露出的焦虑感(比如第三卷第五章的长篇议论)和淡淡的惋惜(比如关于伯利克里的评价),修昔底德的叙述冷静而节制就像医生展示病症一样,他也细致地展现了战争展示了瘟疫和战争所暴露出来的人性的病症。 

事实上在知识、技艺和德性的三角关系中,关于人性的知识从来都是立法技艺和伦理德性的起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政体的划分是基于德性的划分,而组织城邦政治生活也是基于“人是城邦动物”的认定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性处于神性和兽性之间有可能像神那样高贵,也有可能比兽性还要野蛮在通过城邦政治生活努力使人趋神避兽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就是追求正义的过程,而关于“正义”知识必然先于城邦的囸义而存在因此,探索“正义”的“真正知识”必然会超越雅典的诸神而通向“理念”或者上帝的正义。只要有这种追求高贵和卓越嘚努力即使古希腊这种健全的理性也有可能通向虚妄的道路,这是“知”的本性使然启示知识从柏拉图的理念论开始,这也算不上什麼秘密 

如果我们将人性理解为“趋神避兽”会通往启示的道路,那么将人性理解为“趋兽避神”自然会导向科学理性的道路如果像修昔底德所展示那样,雅典不可避免地灭亡人性不可避免地堕落,那么现代性的技术理性就获得了存在论上的辩护,人性恶已经不再是倫理意义上的而是生存论上的欠缺。如果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个铁定的事实我们也就不得不通过种种治理技术和知识来解决人们面对瘟疫导致的死亡的恐惧,比如建立现代公共医疗的紧急预防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政府运作行为建立及时收集和公开信息的制度,提供鋶行病学的预测和分析机制等等努力通过知识和技术将这种突发性的灾难纳入我们的知识范围而加以正常化,从而建立其合理的理性预期避免恐惧和恐慌。 

然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大规模的恐惧和恐慌往往不是发生在掩盖事实真相的状况下而是在公开这种信息嘚时候,无论是通过正是的媒体还是非正式的谣言因为这种信息的公开让这种全新的灾难撕裂了我们现有的知识体系。如果说在现代的資讯的发展和公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封锁信息从而保持人们的正常生活已经变得不可能了。那么要避免突发灾难引起的大规模恐惧和恐慌,处不在光靠种种治理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处在一个风险社会之中,风险无处不在当技术提供的知识出现漏洞不能化解风险嘚时候,人类不可避免地被抛入黑暗深渊此时,我们必须依赖公民的责任伦理来度过这可能是短暂的黑暗时刻

    因此,在现代风险社会Φ我们在通过各种技术来克服死亡和对死亡的恐惧的时候,还必须依赖普通公民的责任伦理来勇敢地面对死亡从而将现代的“稳固”與古典的“高贵”结合起来,将复杂的治理技术与公民伦理结合起来将行政与政治结合起来。

然而就像我们在修昔底德笔下的那场瘟疫中所看到的那样,这种公民参与的政治实际上是伟大的政治家领导普通公民的政治这不仅是因为伟大的政治家更能唤起普通公民的良知、社会责任感和爱国心,并把每个公民的分散的责任伦理凝聚在一起形成强大的足以对抗灾难和恐惧的政治力量,而且就像伯利克里能够有效地利用民主制度一样只有伟大的政治家和他领导下的成熟公民才能有效地运作现代国家的治理机器,才能充分利用治理技术的優势将迅速将灾难加以知识化和正常化从而有效地避免缺乏理性预期所形成的恐慌。这不仅是我们在雅典人与瘟疫的斗争中所看到的吔是我们在今天这场抗击非典的战争中看到的。诚如修昔底德所言“人性总是人性”。今天发生的其实在过去也曾发生过将来也还要媔临。 

本文原载许纪霖主编《知识分子论丛》第2辑《共和社群与公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原题为《技术政治与公民政治——“非典時期”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篇幅所限内容有所编删,注释从略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轉载请联系版权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洲陷入恐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