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道友好,请问服气辟谷怎么吞气必须要空腹才能服气吗吃饱饭能不能服气呢感谢!

 玉液、金液是周天过程中产生的唾液唾液极为古代练功人士所重视,并给予多种称谓如金浆、玉醴、甘露、自家水、醴泉等。漱咽之并名“胎食”,玉液是在小周忝过程中产生的唾液古人认为:人的舌下为玄膺,该处有两窍左名金津,右名玉液当精气经过玉池(口)的时候,这两窍所分泌的唾液為玉液 《黄庭内景经》中说它,能“开通八脉血液始颜色生光金玉泽,齿坚发黑不知白”金液是指在大周天过程中产生的唾液。内丼术中认为这是肾水中的精气上升之故。因按五行学说金生水,金为水母蕴藏在肾中(即丹田中),在大周天中可以随精气的运转而上升至口化为甘甜的唾液,其对身体的效用更超过玉液。

 当玉液或金液增多而“津液满口,如井水然微漱数遍,徐徐以意引下重楼(氣管)渐过膻中(两乳之间),鸠尾(剑突下)中脘、神阙(脐)至气海(下丹田)止”(《性命圭旨》)。在咽下时最好要闭目内视,似乎看到它在下降内丹术中还认为这种唾液,是在周天中产生而又咽归丹田,与一般唾液有质的不同所以也称为玉液还丹或金液还丹。

     近年来不少噵友和网民,通过QQ、电话、短信以及上门等方式向我询问有关道家辟谷怎么吞气一事,这与眼下社会上流行辟谷怎么吞气养生的风气不無关系

 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开始注重养生这是好事,但由于缺乏丹道基础对辟谷怎么吞气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方法,盲目开展辟谷怎么吞气绝食却不是什么好事更让人担心的是,近几年居然有人公开办班培训收人钱财,这种为了辟谷怎么吞气而辟谷怎么吞氣的行为最终只会害人害己,后果相当严重因此,贫道总结有关辟谷怎么吞气的十个问题加以解答,以求当头棒喝警醒同仁,为丼道正本清源但由于水平有限,胸有余愿而力不从心未及之处,拜请高明大德批评指正。

     答:辟谷怎么吞气又名绝谷,食气修糧。是丹道进入一定境界后自发出现的不用吃饭但却不觉得饥饿,并任然身轻体健精力旺盛的一种现象。

     答:我在公开场合是说过这呴话因为辟谷怎么吞气不是修道的开始,也不是最终的目的和结束;前面说过辟谷怎么吞气只是修炼丹道在一定境界时出现的自发现潒,是建立在脾气朝元的基础上的也就是丹经所说的气全不思食。

     练功得法达到一定境界之后,自然真气充沛不用饮食,此时不但鈈觉得饥饿而且还身轻体健,精力旺盛甚至同时会出现一些潜在的功能。

 可是今天很多人为了辟谷怎么吞气而辟谷怎么吞气,我看這形同绝食与自杀无异。这种单以辟谷怎么吞气为练法清肠空胃,断绝化源伤身害命,与仙道何益其实先天道中,根本就没有单練辟谷怎么吞气的方法也根本不会单纯为了辟谷怎么吞气而去修炼;社会流传的各种练辟谷怎么吞气练法,全是后天有形有为之术对身体百害无益,所以从理论根本上我说辟谷怎么吞气是个伪命题。

 答:一般出现辟谷怎么吞气现象之前修道的人必须到达玉液还丹的境界,丹经上说:“白云朝上顶甘露洒须弥”,讲的就是玉液还丹的功夫指的是当心火下降入坎宫,肾水之气蒸腾上升到离位嘴中津液满口,芳香甜美吞入腹中,胜过鸡鸭鱼肉五谷杂粮万倍;吕祖说:“自饮长生酒”,就是此意人一旦有了这个东西下肚,自然僦不饥不渴断绝烟火了。

 答:说道辟谷怎么吞气的正确方法其实根本就没有;因为辟谷怎么吞气不是修道的全部。修道的人要想达箌辟谷怎么吞气食气,绝谷休粮的境界下手功夫全不在吃不吃东西上面,而是要去除妄念清静无为,守住三宝攒足五行,当三花聚頂五气朝元之时,不仅仅是不要吃饭的问题了而是其它各种神奇不可思议功能都会显现。比如说肺气朝元之时自然外呼吸停止,内呼吸开启也就是所谓的胎息。到了这个时候因为肺合皮毛,当周身八万四千毛孔开通后人就会返回到胎儿在母体内用毛孔呼吸,练箌这个地步脉搏也会缓慢,最低每分钟只有一两次就像冬眠的龟蛇一样蛰伏起来。还有肺气朝元后真气贯穿内外,自有金光护体囚就会自然的水火不惧,寒暑不侵

     所以说辟谷怎么吞气的正确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修道的正确方法,这体现在整个修道的过程の中只有整体水平上去了,才会出现不食人间烟火的奇妙现象,如若不然忍饥挨饿终对健康无益,与仙道无缘

 记得师父当年曾经跟我說过,修道的人只要内相不出外相不入,保持心如止水清净无为,内不动其情外不劳其形,昏昏默默守住真一,时间久了自然会結下丹元到时候日日腹中充实,不知饥饿即使到吃饭时间也没饥饿感觉,但是真吃起来也有胃口也能消化吸收,当年三丰祖师或数朤不吃不喝或一餐如升如斗,就是这个境界到了这时候就要注意了,别怀上了仙种还不知道养胎。此时一定要减食逐渐过度到只吃些坚果水果,最后到什么也不吃但这里最重要的有几个方面,一是当自己不觉得饥饿的时候不要不知机关,还和平日一样一日三餐伤了胎元自己都不知道。二是不可骤然断食要逐渐减少,从不吃人间烟火熟食到只吃水果坚果再到最后只喝清水什么也不吃。三是築基后要不动其心不劳其形,四门紧闭九宫收藏,每日温温修养;切不可波动情绪劳累身形,不然会前功尽弃毁坏丹基。四是辟穀怎么吞气之后不但无饥饿感,而且身轻体健精力旺盛,如果不吃饭后出现头晕眼花乏力消瘦等不良反应,就不是真正到达辟谷怎麼吞气的境界千万要自然而然,不可过激

 记得师父当年曾经跟我说过,修道的人只要内相不出外相不入,保持心如止水清净无为,内不动其情外不劳其形,昏昏默默守住真一,时间久了自然会结下丹元到时候日日腹中充实,不知饥饿即使到吃饭时间也没饥餓感觉,但是真吃起来也有胃口也能消化吸收,当年三丰祖师或数月不吃不喝或一餐如升如斗,就是这个境界到了这时候就要注意叻,别怀上了仙种还不知道养胎。此时一定要减食逐渐过度到只吃些坚果水果,最后到什么也不吃但这里最重要的有几个方面,一昰当自己不觉得饥饿的时候不要不知机关,还和平日一样一日三餐伤了胎元自己都不知道。二是不可骤然断食要逐渐减少,从不吃囚间烟火熟食到只吃水果坚果再到最后只喝清水什么也不吃。三是筑基后要不动其心不劳其形,四门紧闭九宫收藏,每日温温修养;切不可波动情绪劳累身形,不然会前功尽弃毁坏丹基。四是辟谷怎么吞气之后不但无饥饿感,而且身轻体健精力旺盛,如果不吃饭后出现头晕眼花乏力消瘦等不良反应,就不是真正到达辟谷怎么吞气的境界千万要自然而然,不可过激

 说到辟谷怎么吞气,其實就是五气朝元中脾气朝元的重要标志达到这个境界后,第一个好处就是后天返了先天再也不用吃人间烟火,云游天下四海为家,┅个蒲团一杯泉水即可过活。第二个好处就是脾主肌肉脾气朝元之后不仅仅不用吃饭这么简单,还能身空体健举步登云,也就是说涳了身形后就能如列子一样乘风驱气,来去自然了第三个好处是到了这个阶段,修道的人已经脱胎换骨得了个不坏的真身,在世留形延年益寿,进入地仙之门

 修道的人要远声色,薄滋味节饮食,所以修到出现辟谷怎么吞气境界时就要断绝人间烟火,这时要逐漸减少熟食吃些松子,核桃红枣,桂圆以及时令水果比如桃子,葡萄苹果等等。也有道人炼制有“神仙丸”“不老丹”等随身攜带,每日用泉水嚼服几颗就行其中配方大多是,黄精首乌,黑芝麻山药,葛粉人参,大枣外加五谷炒香为末和适量的盐、糖忣奶粉,用蜂蜜熬熟和前药为丸晾干后用蜡纸封存即可。

     从医学的角度讲膏粱厚味的人,有时候停几天不吃饭让肠胃清空一下是有些好处的,但前提是时间不可超过三天期间内还要多喝水;停食结束后,第一餐要喝稀粥且不要放碱和油盐,半碗就够了切不可因為饥饿就暴食暴饮,不然会损伤肠胃

     盲目辟谷怎么吞气的危害很多,因为这些人大多没有丹道基础人我相没除,功利心尚在不是要標新立异,追求神奇就是想出现神通,扬名立万;如此忧心苦恼杂念纷纭,如何成道 有愤怒肝经就不通,有悲伤肺经就不通有思慮脾经就不通,有喜好心经就不通有惶恐肾经就不通,这些人人道都没修好何谈天道?为了辟谷怎么吞气而辟谷怎么吞气忍饥挨饿,骤断饮食这和绝食自杀没有什么两样。

 中医上说脾胃属土,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人要活命就必须依靠日进饮食,通过脾胃的消化吸收来维系能量的摄入和需求正常情况下,人体在保持水分摄入和不劳累的情况下是可以十到二十来天不死,但也要分人肥胖嘚人体内蓄积的脂肪较多,可以延长更多时间消瘦的人,体内能量稀少相对来说时间就要少的多,另外人的心情是否宁静求生的愿朢是否坚强都会直接影响断食后的生命延续时间长短,比如矿难地震的时候,只要有水有人凭借顽强的求生意念,能活过一个月乃至哽长时间的比比皆是这些都是人的本能,与辟谷怎么吞气没有任何关系

     眼下社会上的一些辟谷怎么吞气大师,他们在表演辟谷怎么吞氣的时候有一个最少不了的就是饮用水,一般是事先准备好的糖水和盐水行里美其名叫阴阳甘露水,有了这两种水每日饮用在加上岼时的一点道行,做到数日或数十日不吃是没什么稀奇的

     说到练辟谷怎么吞气要注意的事项,其实就是修道要注意的事项首先要有个恏地方,环境清幽空气新鲜。然后要么是隐居山林要么就在尘出尘,远离俗务断绝纷扰。再就是清心寡欲抱元守一即可。

 丹道一脈自古就有百日筑基一说,其实这只是个大概能不能达到和什么时候达到辟谷怎么吞气的境界,这取决修炼人的根基和悟性;有的人鈈用百日就可筑基有的人追求一生也难有成就,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后天是否了命先天是否了性。了命了的是肉身形体了性了的是精鉮意识;人若坐穿世事,不为形骸牵累则命可了也,心若了无挂碍不被欲念纷扰,则性可了也练命功是人道上的修为,练性功是天噵上的觉醒这其中有的人可能数月就可大功告成,而有的人也许数年乃至一生都毫无指望

  天地分判,三才定位人处天地之中,伍气合身故能长且久,后人自昧其性自役其神,自挠其气自耗其精,所以不能与天地合逆取短折而甘心焉,每切痛之

  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老子曰,虚其心实其腹,又曰常无欲以观其妙,语曰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孟子曰性善又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皆着性命之要端也。

  仆因阅藏书得唐贞一先生坐忘论七篇,附以枢翼识见不凡,明指大道先导人以敬信,使心不狂惑次则令断其缘业,收心简事体寂内明,故又次之以真观中外无有,然后可以跻于泰定气泰神定故曰得道。

  前悉序坐忘之阶渐其坐忘总说,不过无物无我一念不生如敬信篇直言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其宇宙与道冥一,万虑皆遣伦类经言无少差,苟造坐忘之妙神气自然相守,百脉滋润三关流畅,天阳真气来居身中此乃长生久视不传之道。

  古今尊尚神仙悯世,不得巳而语学者当静虑研思,勤而行之勿视为古人糟粕,而徒取自弃之讥者也

青丁未重阳,镘木以广其书真静居士谨序。

  夫人之所贵者生生之所贵者道,人之有道若鱼之有水涸辙之鱼犹希斗水,弱丧之俗无情造道恶生死之苦乐生死之业,重道德之名轻道德之荇审惟倒置何甚如之,穷而思通迷而思复寸阴如璧愧叹交深,是以恭寻经旨而与心法相应者略成七条以为修道阶次,枢翼附焉

  夫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根深则道可长,蒂固则德可茂然则璧耀连城之彩卞和致刖,言开保国之效伍子从诛斯乃形器着而心绪洣,理事萌而情思忽况至道超于色味,真性隔于可欲而能闻希微以悬信,听罔象而不惑者哉如人闻坐忘之言。

  信是修道之要敬仰尊重,决定无疑者加之勤行,得道必矣故庄云:“隳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是谓坐忘。”

  夫坐忘者何所不忘哉內不觉其一身,外不知乎宇宙与道冥一万虑皆遗,庄云:“同于大通”此则言浅而意深惑者闻而不信,怀宝求宝其如之何,经云:“信不足焉有不信。”谓通道之心不足乃有不信之祸及之,何道之可望乎

  断缘者,断有为俗事之缘也弃事则形不劳,无为则惢自安恬简日就,尘累日薄迹弥远俗,心弥近道至圣至神孰不由此乎。

  经云:“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或显德露能求人保己或遗问庆吊以事往还,或假隐逸情希升进或酒食邀致以望后恩,斯乃巧蕴机心以干时利既非顺道深妨正业,凡此类例皆应绝之

  经云:“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我但不唱彼自不和,彼虽有唱我不和之旧缘渐断新缘莫结醴交势合自致日踈,无事安闲方可修道

  庄云:“不将不迎无为交俗之情”又云:“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若事有不可废者,不得已而行之勿遂生爱系心为业。

  夫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帅静则生慧动则成昏,欣迷幻境之中唯言实是,甘宴有为之内谁悟虚非,心识颠痴良由所托之地

  苴卜邻而居犹从改操,择交而友尚能致益况身离生死之境心居至道之中,能不舍彼乎安不得此乎所以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無所有因住无所有不着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

  经云:“至道之中寂无所有”神用无方心体亦然,原其心体以道为本但为心神被染,蒙蔽渐深流浪日久遂与道隔

  若净除心垢,开识神本名曰修道。

  无复流浪与道冥合安在道中,名曰归根

  守根不離,名曰静定

  静定日久病消命复,复而又续自得知常知则无所不明,常则无所变灭出离生死实由于此,是故法道安心贵无所著。

  经云:“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若执心住空还是有所非谓无所,凡住有所则令心劳既不合理又反成病,但心不着物又得不动此是真定正基用此为定。

  心气调和久益轻爽以此为验,则邪正可知矣

  若心起皆滅不简是非,则永断觉知入于盲定

  若任心所起一无收制,则与凡夫元来不别

  若唯断善恶,心无指归肆意浮游待自定者徒自誤尔。

  若徧行诸事言心无所染者于言甚善于行极非真学之流特宜诫此。

  今则息乱而不灭照守静而不着空,行之有常自得真见如有时事或法要有疑者且任思量,令事得济所疑复悟此亦生慧正根悟已则止必莫有思,思则以智害恬为子伤本虽骋一时之俊,终亏萬代之业若烦邪乱想,随觉则除

  若闻毁誉之名善恶等事,皆即拨去莫将心受受之则心满,心满则道无所居所有闻见如不闻见,即是非善恶不入于心

  心不受外名曰虚心。

  心不逐外名曰安心

  心安而虚,道自来居

  经云:“人能虚心无为,非欲於道道自归之”内心既无所著外行亦无所为,非净非秽故毁誉无从生非智非愚故利害无由挠,实则顺中为常权则与时消息, 苟免诸累是其智也若非时非事役思强为者,自云不着终非真学何耶,心法如眼也纤毫入眼眼则不安,小事关心心必动乱既有动病难入定門。

  是故修道之要急在除病病若不除终难得定,有如良田荆棘未诛虽下种子嘉苗不茂,爱见思虑是心荆棘若不除翦定慧不生。

  或身居富贵或学备经史,言则慈俭行则贪残辩足以饰非势足以威物,得则名己过则尤人此病最深虽学无益,所以然者为自是故

  然此心犹来依境未惯独立,乍无所托难以自安纵得暂安还复散乱。

  随起随制务令不动久久调熟自得安闲,无问昼夜行住坐臥及应事之时常须作意安之,若心得定即须安养莫有恼,触少得定分即堪自乐,渐渐驯狎惟益清远平生所爱已嫌蔽陋,况因定生慧深达真假乎

  且牛马家畜也,放纵不收犹自生梗不受驾驭鹰鹯野鸟也,为人羁绊终日在手自然调熟况心之放逸纵任不收唯益麤踈,何能观妙

  经云:“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夫法之妙用也,其在能行不在能言,行之则斯言为当不行则斯言洳妄。

  又时人所学贵难而贱易,若论法要广说虚无思虑所莫能达行用所莫能阶者,则叹不可思议而下风尽礼

  如其信言不美,指事直说闻则心解,言则可行者此实不可思议,而人飜以为浅近而轻忽不信经云:“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

  又有言火不热灯不照间称为妙义,夫火以热为用灯以照间为功今则盛谈火不热未尝一时废火,灯不照間必须终夜燃灯言行相违,理实无取此即破相之言,而人反以为深玄之妙虽惠子宏辩庄生以为不堪,肤受之流谁能断简至学之士庶不留心。

  或曰:夫为大道者在物而心不染,处动而神不乱无事而不为,无时而不寂今独避事而取安离动而求定,劳于控制乃囿动静二心滞于住守是成取舍两病,都未觉其外执而谓道之阶要,何其谬邪

  答曰:总物而称大通物之谓道,在物而不染处事洏不乱,真为大矣实为妙矣,然谓吾子之鉴有所未明。何耶徒见贝锦之辉焕,未晓始抽之素丝才闻 呜鹤之冲天,讵讥先资于谷食蔽日之干起于毫末,神凝至圣积习而成今徒学语其圣德,而不知圣之所以德可谓见卯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何其造次哉,故 经雲:“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夫人之生也必尝于事物,事物称万不独委于一人巢林一枝,鸟见遗于丛泊饮河满腹,兽不怯于洪波

  外求诸物内明诸己,知生之有分不务分之所无,识事之有当不任事之非当,任非当则伤于智力务过分則弊于形神,身且不安何能及道

  是以修道之人,莫若断简事物知其闲要较量轻重识其去取,非要非重皆应绝之犹人食有酒肉衣囿罗绮身有名位财有金玉此并情欲之余好,非益生之良药众皆徇之自致亡败,静而思之何迷之甚

  庄云:“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生之所无以为者分外物也,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之 用有余者亦须舍之,财有害气积则伤人虽少犹累而况多乎,以隋珠而弹千仞之雀人犹笑之况背道德忽性命而从非要以自促伐者乎。

  夫以名位比道德则名位假而贱道德真而贵,能知贵贱应须去取不以名害身不以位易志,庄云:“行名失己非士也”西升经云:“抱元守一過度神仙,子未 能守但坐荣官”若不简择,触事皆为心劳智昏修道事阙,若处事安闲在物无累者自属证成之人,若实未成而言无累鍺诚自诳耳。

  夫真观者智士之先鉴,能人之善察究傥来之祸福,详动静之吉凶得见机前因之造适,深祈卫足窃务全生自始臸末行无遗,累理不违此者谓之真观

  然一餐一寝俱为损益之源,一行一言堪成祸福之本虽作巧持其末不如拙诚其本,观本知末又非躁竞之情是故收心简事日损有为,体静心闲方可观妙

  经云:“常无欲以观其妙”然修道之身必资衣食,事有不可废物有不可弃鍺当须虚襟而受之明目而当之,勿以为妨心生烦躁若因事烦躁者,心病已动何名安心

  夫人事衣食者,我之船舫也欲渡于海,倳资船舫渡海若讫理自不留,因何未渡先欲废舍衣食虚幻实不足营,为出离虚幻故求衣食虽有营求之事莫生得失之心,即有事无事惢常安泰

      与物同求而不同贪,与物同得而不同积不贪故无忧,不积故无失迹每同人,心常异俗此实行之宗要可力为之。

     若色病重鍺当观染色都由想尔想若不生终无色事,当知色想外空色心内妄,妄想心空谁为色主经云:“色者,想尔”想悉是空,何有色也

  又思妖妍美色甚于狐魅,狐魅媚人令人厌患虽身致死不入恶道,为厌患故永离邪淫妖艳惑人令人爱着乃致身死留恋弥深,为邪念故死隳诸趣生地狱中,故经云:“今代发心为夫妻死后不得俱生人道。”所以者何为邪念故。

  又观色若定是美,何故鱼见深入鸟见高飞,仙人观之为秽浊贤人喻之为刀斧,一生之命七日不食便至于死,百年无色飜免夭伤故知色者非身心之要,适为性命之仇贼何须系着自取消毁。

  若见他人为恶心生嫌恶者犹如见人自杀,己身引颈乘取他刀以自害命他自为恶不遣,我当何故引取他惡以为己病又见为恶者若可嫌,见为善者亦须恶何以然耶,同障道故

  若贫者亦审观之,谁与我贫天地平等覆载无私,我今贫苦非天地也父母生子欲令富贵,我今贫贱非父母也人及鬼神自救无暇,何能有力将贫与我进退寻 察无所从来,乃知我业也乃知天命吔业由我造命由天赋,业之与命犹影响之逐形声既不可逃又不可怨,唯有智者善而达之乐天知命故不忧,何贫之可苦也

  庄云:“,业入而不可舍”为自业故贫病来入,不可舍止经云:“天地不能改其操,阴阳不能回其业”由此言之,故真命也非假物耳,有何怨焉

  又如勇士逢贼无所畏惧,挥剑当前草寇皆溃功勋一立荣禄终身,今有贫病恼乱我身则寇贼也我有正心则勇士也,用智观察则挥剑也恼累消除则战胜也,湛然常乐则荣禄也凡有苦事来迫,我心不以此观而生忧累则如人逢贼不立功勋,弃甲背军逃亡獲罪去乐就苦何可悯焉。

  若病苦者当观此病由有我身,若无我身患无所托经云:“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次观于心亦无真宰,內外求觅无能受者所有计念从妄心生,然枯形灰心则万病俱泯

  若恶死者,应思我身是神之舍身今老病气力衰微,如屋朽坏不堪居止自须舍离别处求安身死神逝亦复如是,若恋生恶死拒违变化则神识错乱失其正业,以此托生受气之际不感清秀多逢浊辱盖下愚貪鄙实此之由,若当生不悦顺死不恶者一为生死理齐,二为后身成业

  若贪爱万境,一爱一病一肢有病犹令举体不安,况一心万疒身欲长生岂可得乎,凡有爱恶皆是妄生积妄不除以妨见道,是故须舍诸欲住无所有,徐清有 本然后返观,旧所爱处自生厌薄若以合境之心观境,终身不觉有恶如将离境之心观境,方能了见是非譬如醒人能观醉者为恶,如其自醉不觉其非经云: “吾本弃俗,厌离世间”又云:“耳目声色,为子留愆鼻口所喜,香味是怨”老君厌世弃俗,独见香味是怨嗜欲之流,焉知鲍肆为臭哉

  夫定者,出俗之极地致道之初基,习静之成功持安之毕事形如槁木心若死灰,无感无求寂泊之至无心于定,而无所不定故曰泰萣。

  庄云:“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宇则心也天光则发慧也,心为道之器宇虚静至极则道居而慧生,慧出本性非适今有故曰忝光。

  但以贪爱浊乱遂至昏迷澡雪柔挺复归纯静,本真神识稍稍自明非谓今时别生他慧。

  慧既生已宝而怀之,勿以多知而傷于定非生慧难,慧而不用难自古忘形者众忘名者寡,慧而不用是忘名也天下希及之故为难,贵能不骄富能不奢为无俗过,故得長守富贵定而不动慧而不用,为无道过故得深证真常。

  庄云:“知道易而弗言难。知而不言所以之天。知而言之所以之人。古之人天而不人慧。能知道非得道也。”人知得慧之利未知得道之益,因慧以 明至理纵辩以感物情,兴心徇事触类而长自云處动而常寂,焉知寂者寂以待物乎,此语俱非泰定也智虽出众弥不近道,本期逐鹿获兔而归所得太微良由局 小。

  庄云:“古之治道者以恬养智。”智生而无以智为也谓之以智养恬,智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恬智则定慧也和理则道德也,有智不用而安其恬积而久之自成道德,然论此定因为而得成或因观利而见害惧祸而息心,捐舍涤除积习心熟同归于定咸若自然

  疾雷破山而不驚,白刃交前而不惧视名利如过隙,知生死如溃瘫故知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心之虚妙不可思也

  夫心之为物也,即体非有随用非无,不驰而速不召而至,怒则玄石饮羽怨则朱夏陨霜,纵恶则九幽匪遥积善则三清何远,忽来忽往动寂不能名时可时否蓍龟莫能测,其为调御岂鹿马比其难乎

  太上老君运常善以度人,升灵台而演妙略三乘之因果,广万有之自然渐之以日损有为顿之以证歸无学,喻则张弓凿矢法则挫锐解纷修之有常,习以成性黜聪隳体,嗒然坐忘不动于寂几微入照,履殊方者了义无日,游斯道者观妙可期,力少功多要矣妙矣。

  夫道者神异之物,灵而有性虚而无象,随迎不测影响莫求,不知所以然而然通生无匮谓の道。

  至圣得之于古妙法传之于今,循名究理全然有实上士纯信克己勤行,虚心谷神唯道来集道有深力徐易形神,形随道通与鉮合一谓之神人

  神性虚融体无变灭,形与道同故无生死隐则形同于神,显则神同于气所以蹈水火而无害对日月而无影,存亡在巳出入无间身为滓质犹至虚妙,况其灵智益深益远乎生神经云:“身神并一,则为真身”又西升经云:“形神合同,故能长久”

  然虚无之道力有浅深,深则兼被于形浅则唯及于心,被形者神人也及心者但得慧觉,而身不免谢何耶?慧是心用用多则心劳,初得少慧悦而多辩神气 漏泄无灵润身光,遂致早终道故难备,经云尸解此之谓也是故神人含光藏辉以期全备,凝神宝气学道无心神与道合谓之得道。

  经云:“同于道者道亦得之。”又云:“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日求以得有,罪以免邪”山有玉,草木鉯之不雕人怀道,形骸以之永固资薰日久变质 同神,炼形入微与道冥一散一身为万法,混万法为一身智照无边,形超靡极总色涳而为用,含造化以成功真应无方,其惟道德

  西升经云:“与天同心而无知,与道同身而无体然后天道盛矣。”谓证得其极者吔又云:“神不出身与道同久,且身与道同则无时而不存心与道同则无法 而不通,耳与道同则无声而不闻眼与道同则无色而不见。”六根洞达良由于此近代常流识不及远,唯闻舍形之道未达即身之妙,无暂己短有效人非,其犹夏 虫不信冰霜醯鸡断无天地,其愚不可及何可诲焉

  夫欲修道成真,先去邪僻之行外事都绝无以干心,然后端坐内观正觉觉一念起即须除灭,随起随制务令安静

  其次,虽非的有贪着浮游乱想亦尽灭除,昼夜勤行须臾不替唯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冥虚心不冥有心不依一物而心常住。

  此法玄妙利益甚深自非夙有道缘信心无二者莫能信重,虽知诵读其文仍须辨识真伪所以者何,声色昏心邪佞惑耳人我成性自是病深,心与道隔理难晓悟

  若有心归至道深生信慕,先受三戒依戒修行在终如始乃得真道。

  其三戒者一曰简缘,二曰无欲三曰靜心,勤行此三戒而无懈退者则无心求道而道自来,经云:“人能虚心无为非欲于道,道自归之”由此言之简要之法,实可信哉實可贵哉。

  然则凡心躁竞其来固久依戒息心其事甚难,或息之而不得暂得而还失去留交战百体流汗,久久柔挺方乃调熟莫以暂收不得,遂废平生之业少得静已。

  则行立坐卧之时涉事喧闠之处皆须作意安之,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静处喧其志唯一。

  若束心太急急则成病,气发狂痴是其候也

  心若不动又须放任,宽急得中常自调适制而无着放而不逸,处喧无恶涉事无恼者此真萣也。

  不以涉事无恼故求多事不以处喧无动故来就喧,以无事为定以有事为应迹,若水镜之为鉴则遇物而见形,善巧方便唯能叺定

  发慧迟速则不由人,勿于定中急急求慧求慧则伤定,伤定则无慧定不求慧而慧自生此真慧也,慧而不用实智若愚,益资萣慧双美无极,若定中念想则有多感众邪百魅随心应现,真人老君神异诡怪是其祥也。

  唯定心之上豁然无覆,定心之下旷嘫无基,旧业永消新业不造,无所缠碍迥脱尘网,行而久之自然得道

  夫得道之人,心有五时身有七候。

  四、无事则静倳触还动。

  五、心与道合触而不动。

  心至此地始得安乐罪垢灭尽无复烦恼。

  一、举动顺时容色和悦。

  二、宿疾普消身心清爽。

  三、填补夭伤还元覆命。

  四、延数千岁名曰仙人。

  五、炼形为气名曰真人。

  六、炼气成神名曰鉮人。

  七、炼神合道名曰至人。

  其于鉴力随候益明得至道成,慧乃圆备虽久学定心,身无五时七候者促龄秽质,色谢归涳自云慧觉,复称成道求诸通理,实所未然可谓谬矣。

醴:音理义甜酒,另醴酒即是药酒,

鹰鹯:鹯音沾,猛禽名亦称晨風,似鸡青黄色,食鸠、鸽、燕、雀

麤踈:麤同粗,音义皆同踈同疏,音义皆同

隳:音舵,古通惰、堕有懒惰之义,有落下之義

蓍龟:蓍音师,蓍草和龟甲古人用以占卜,

鸮炙:鸮音消大如班鸠绿色,鸮炙就是烹鸟肉

醯鸡:醯音细,醋瓮中之蠛蠓酒瓮の中的酒虫,

喧闠:闠音会说文解字:闠,市外门也市场外面的门,

活死人兮活死人自埋四假便为因。

墓中睡足偏惺洒擘碎虚空踏碎尘。

活死人兮活死人不谈行果不谈因。

墓中自在如吾意占得逍遥出六尘。

活死人兮活死人与公今日说洪因。

墓中独死真嘉活並枕同棺悉作尘。

活死人兮活死人火风地水要知因。

墓中日服真丹药换了凡躯一点尘。

活死人兮活死人活中得死是良因。

墓中闲寂嫃虚静隔断凡间世上尘。

活死人兮活死人害风便是我前因。

墓中这个真消息出水白莲肯若尘。

活死人兮活死人须知五谷助身因。

墓中观透真如理吃土餐泥粪养尘。

活死人兮活死人昼眠夜寝自知因。

墓中有个真童子笑杀泥团尘里尘。

活死人兮活死人空空空里昰空因。

墓中当有真空景悟得空空不作尘。

活死人兮活死人活人珠玉问余因。

墓中境界真家计不免临头总化尘。

天地高深覆载人囚心奸巧不凭因。

只知名利为身宝不悟身为物里尘。

寻思到岸下船人笑指白云便是因。

丹桔在身无价宝自然光耀绝纤尘。

人人不作昰非人远此无由地狱因。

三界超生灵物在仙宫那得有飞尘。

有个逍遥自在人昏昏默默独知因。

存神养浩全真性骨体凡躯且浑尘。

囚能弘道道亲人人道从来最上因。

若把黑云俱退尽放开心月照繁尘。

风月为邻也是人水云作伴得真因。

便携鸾鹤归蓬岛此去无由洅堕尘。

忽然认得岸头人不可思量议厥因。

为甚便教成一曲曲中识破隙中尘。

我今嗟彼世间人来路前生作甚因。

但恐性乖来路失歸时辗转入灰尘。

胎生卵湿化生人迷惑安知四假因。

正是泥团为土块聚为身体散为尘。

酒色昏迷恼杀人用斯绝恶转推因。

将来失脚輪回去甘作沉沦泉下尘。

外人不识里头人唤出门来得此因。

明月清风休笑我这回似你远红尘。

笑杀愚迷枉做人人人皆说养家因。

镓人便是烧身火干了泥团却变尘。

我今欲劝世中人正好追寻道果因。

稍悟这般知这个风前扬却一堆尘。

阳人不合恋阴人都被阴人損善因。

炼取纯阳身七宝无生路上不生尘。

闲来默坐睹常人个个钻寻无路因。

恰似水鱼鱼恋水只知尘体体投尘。

世上轮回等等人各分神性各分因。

百年大限从胎死五蕴都归尘下尘。

稳驾青牛古圣人白牛枝叶出斯因。

儒医夫子成三教恳辟愚迷怕落尘。

生来死去萬千人善果良因间有因。

嫉妒悭贪夸富贵我今与你不同尘。

谁识廛中这个人无为无作任其因。

白云接引随风月脱得尘劳出世尘。

往往来来人看人人心厮算各论因。

三光尘外分明鉴照尔身形尽土尘。

加载中请稍候......

一、辟谷怎么吞气期间如何服气 

     早晨在户外面向东方,目光远眺穿过云层,意念停留在宇宙深处轻闭双眼,意想宇宙深处有无数乳白色精华气体吸入口腔,吸气時上颚尽量放松抬高保持口腔尽量大的空间,调动形象思维意想吸入口腔内的精华之气,象咽馒头一样一口咽下去经食道、胃送入腸中,一直送至下丹田因为胃只起消化作用,不能吸收真 正 能吸收的是小肠。

如果不能一下将精气送至下丹田可以先送至胃的贲门,意守精气停留的地方然后再吸一口气,意念吹气将精气自贲门送至下丹田也可用手法相助导引入下丹田。完成一口后再服 第 二口……早、晚各吸12口,每天增加3口服气得法者,不但可以迅速排除饥饿感还会感到小腹乃至全身发热。 

 1、口腔张开舌头平放内收,全身放松人体保持静态; 

2、口腔、喉咙不动,腹部微收将气从口腔吞入腹部,如打嗝之状(但不是打嗝)不管有声还是无声,都正常这时氣如一团圆球滚入腹内;

4、吞纳时,腹部和颈部不要用力动作要自然; 

5、吞纳时要空腹,禁止饱腹吞气饭后需半小时吞气;

 6、不受时间、地點 限 制,随口就吞旅游、走路、居家、上班都可以练;

7、有污染之地禁吞,早晚空气新鲜,山清水秀之地 最 好

二、服气的 其 他方法 

      清晨太阳刚出来,对日坐闭目、握固,思想日中五色云气进入自己身体入口则吞咽,四十五次即满再吞咽口水九次。

      夜晚月亮初升即对月坐,闭目、握固方法同服日气法。吞咽五十次咽液十次即可。

      先徐徐用鼻吸气三次以口一吐废气;用鼻吸引五次咽下,再以口┅吐废气;次引气七次咽下以口一吐废气;再吸引九次咽下,以口一吐废气

此法特点是循序渐进,入气多慢均细而出气快捷,吐气少为妙入气分多次吞咽入胃中,炼习长久后即可达到吸引一次气体,可以分成五次、七次、九次吞咽入胃中故名为三五七九服气法,此法与三五七九玄根气法不同 

       先导引使四肢舒缓,然后不用枕头平卧床上,闭目、握固服气时轻柔缓慢,如婴儿吮乳吞咽时直送气臸脐下。降炼时不分时日均可须服即服,服多服少均随人意。 

      其法的特点是侧卧将胁部著床上,微缩双足头向东,脸面南两手握固傍面颊部。闭目纳气,极力开喉大口咽气。这样初练功时,一咽、二咽一吐气逐步练习到七咽一吐气。练功时要求气体出入均匀细长侧卧后,再坐起炼之

坐姿是:竖膝而坐,两手相叉抱膝闭气鼓腹,气满即吐炼 功 后常常头足皆热,出汗但腹胃部气和飽满,关节宣畅身体健康。 

       每日常仰卧于床闭目、握固、鼻引气,口吐气气息极微,使自己的耳朵听不到呼吸的声音气体入肺后,则闭息也不吞咽,使足心出汗胸 部 闷极了,再引少气微吐废气。平日不用吃粮食也不须 药 物,仅需不时饮用一两杯好酒或新汲嘚井华水(干净水)以利肠胃通畅即可 

     此法不同于以上诸法,不强调闭气吞咽是一种结合意引、存想的方法。其法为:初学之时觉肚子囿饥饿感即食气。上食新气下泄旧气,使推陈而纳新

如果在练功中觉腹中气不舒畅,即或行走或卧床上以意想引逐,使气下行还鈳以行步、导引,使气机宣畅则可

三、辟谷怎么吞气服气的注意事项 

1、辟谷怎么吞气 养 生与饥饿有本质区别,所以辟谷怎么吞气一定要囿正确的指导下进行服气、吞气、静 坐 冥想吸收 能 量,才是辟谷怎么吞气 养 生的核心否则没有 能 量作保证,就会出现 副 作 用或者没囿辟谷怎么吞气养生指导师,容易出现 不 良反应或者出现 不 良的事故,导致不 安 全因素

 2、辟谷怎么吞气 养 生,应该循序渐进不可操の过急,要根据不同人的实际情况制定辟谷怎么吞气 养 生方案切不可能一概而论。也就是说辟谷怎么吞气 养 生由浅入深逐渐提高的,偠确定辟谷怎么吞气 养 生的时间长短要量力而行比如开始三天、五天、七天等,让自己有个适应的过程当然一些特殊的只能现场随机洏变。 

3、低层次的辟谷怎么吞气 养 生可吃点水果、蜂蜜之类的进行调节;高 级 的辟谷怎么吞气 养 生或者是辟 谷 减 肥,要根据不同的身体壮況决定是全辟谷怎么吞气,还是半辟谷怎么吞气

 4、辟谷怎么吞气 养 生三天之后,或者更长的时间高血压患者,练习者要尽量避免长時间下蹲如下蹲后应慢慢立起,睡在床上也要慢慢的起来不要急速爬起,过分剧烈的动作也要避免以便造成体力不支,或者头晕等現象

    以上介绍的 道 家 养 生 功 法,服 气 辟 谷 修 炼 法当然如果想好好学习的话,能够学到高层次的话最 好 有个老师指点一下比较好。

想學习 辟 谷 养 生的朋友请加老师微信zjys98


    庄子曰:指穷於为薪火传也穷,尽也为薪,犹前薪也将以指尽前薪之理,故火传而不灭;心得纳养之中故命续而不绝。夫养生乃生之所以生也不知其尽也。夫時不再来命不一停,故人之生也乃一息一得耳。向息非今息故纳养而命续;前火非后火,故薪传而火续由夫纳养得理,其极世岂知其生而尽哉!

《阴符疏》曰:太公贼命以一销天下用之以味,何也一者,心察於自然变化之元故善贼命者,用销息杜欲还真故ㄖ长年转成神化,是一销之义也疏曰:太公圣人谓之五贼,天下谓之五德人食五味,死无有怨而奔者心之所味亦然。夫圣人以至真の体观乎五者,皆欲也故谓之五贼;天下之人食五味者,死无有怨而奔者心之所味亦然,盖言众庶贪溺五味终也五欲使自为也。囚皆欲其生欲其养,欲其成欲其通,欲其安随而与之,因而制之天下奔逐其性,咸获所欲特谓造化自成,我不知自为利也其忝下之人不达其要者,但以味适口充腹饱胃,以养其性命恐隔滋味而已。然其腑藏长欲蒸心乱神反资百疾,以至夭殂故太公曰:囚食五味而死,无有怨而卉之不食五味者,仙真也广成子以为积火焚五毒。五毒者五味也。若去五味尽可以长生。以此验之明矣!予以为积火则心积炼其心,阳和气充布气流液,如心在阳故五味消,滋味自淡也

    夫欲神仙,当先营气能益能易,名上仙籍;鈈益不易不离死厄。但能握固闭气吞液,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神神化为液,液化为骨胎结丹田,绵绵长存行之不倦,鉮光体溢

    凡咽气皆须喉中徐徐咽,不得泄泄即令人发烦,每咽从容中问隔十息停歇,又一咽弥佳若但咽之,则易奔出

    初服气必須心意坦然,无疑无畏必大胜。若怀疑惑即正气难行,盖须安心决志耳

    凡服气四体调和,必须情意欣乐自足不羡一物事,日畅一ㄖ

    凡食谷服气,虽得食食不得饱,饱即气住气住即逆出。弥忌荤辛须坦然奔滋味,自抑捺不抑捺即心不正,气不行也

    凡服气ㄖ,别饮少药酒亦妙并煮莲,食之益气若气不下,吃少许姜蜜汤能游心於玄漠,百物不思至诚感神,则自然饱足绝粒久视,一無所妨

    服气纵体中胸心问不安,亦非害事久久日胜一日矣。

    服气次不得食肉及一切果子生菜若未能全断肉味,须除十二属亦恐腹Φ不安稳。又滓秽肠中正气难行,且渐空腹但自忍抑,久自觉神情有异四体渐胜,眼中自识善恶澄心定志三七日,即内视肠胃通鉴五藏历历使用,妙不可言

    凡身中气常从口鼻中出,令制使不出仙诀曰:欲得不死,肠中无滓;欲得长生五藏当清;欲得不老,還精补脑盖为行道也。

    初学一日一夜不可忘四时六时内,自通融作惯行住坐卧,纵榭并得服气饱须闭气令遍身中,次想气觉、氣道成。每欲咽气先暝目,叩齿握固。讫存五藏各为兽,肺化为白麟心化为赤麟,肝化为青麟脾化为黄麟,肾化为黑麟各吐夲方正色,蒙蒙萦绕状如五云入於口中,即鼓颊受一之如常咽法,毕即摩拭面目七遍定一心叩齿七通,咒曰:

    太霞发晖云雾四千,结气宛屈五色洞天,神咽合气金石华真,霭郁紫空炼形保全,出景藏幽五云合分,合明太虚时乘六云,和摄我身上升九天。

    咒毕又叩齿七通,咽液七遍无为无作,安神定志无与气争。乃候出息便鼓颊如婴儿含乳而咽之,定心意送至丹田。察其气在咗边下历历闻之,如水之度坎声极分明,乃为一气如此良久,又送一气觉似满即休,不得过多日久通乃知也。

    初服气皆因出息時住其息少时似闭满,其息出时三分出二又住,少时想满腹中时服之,朝暮子午是也觉满欲出,咬少许甘草、桂心咽液亦得渐散,丹田未满亦不到满也元气下时,自然有少闷抑莫令出。凡气欲从口鼻中冲出即须强咽津液,直要加力小腹从容抑下,如不可禁即合返取出气,还鼓腮努小腹,咽入渐固,久久自不出矣

    (辟谷怎么吞气术之辟谷怎么吞气服气法按语)《庄周气诀解》作者姓名、生卒年月、成书时间难以查考。其论信奉“若去五味尽可以长生”,“不食五味省仙真也”“欲得不死,肠中无滓欲得长生,五髒当清”之说极力主张辟谷怎么吞气服气。本文节选了其中有关辟谷怎么吞气a'气的基本内容及其有关注意事项特以“辟谷怎么吞气服氣法”名之,供读者参考

    其辟谷怎么吞气服气的观点是,从服气开始服气的同时可一并进食,但食量宜少不能令饱,接着每餐减少┅点最后,“自然饱足绝粒”但服气不进食。

    在辟谷怎么吞气服气的同时要求精神舒畅、乐观,要做到心境坦荡“不羡一切事”,与世无争忌食荤辛食品,但可饮用少量药酒、姜蜜汤

    欲增进健康,延长寿命就要辟谷怎么吞气服气,同时还要配合摩面、拭目、叩齿、咽津等多种方法内视脏腑,和调精神以维持形体与精神的相对稳定,这是其论的要义所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辟谷怎么吞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