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一路同行纪实文”、“不须古典之言”、“毋庸半字虚浮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以1917年

》为开端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结尾,经历了三个十年每个时期文学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这其中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以

按照恩格斯的说法,意識形态领域内发生的种种新变革、新学说“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却又往往以“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以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注:恩格斯曾多次表示过这类意见可参阅《反杜林论·引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和1890年10月27日给康拉德·施米特的信。此处引文分别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6页,第4卷第485页)。成为现代文学开端的“五四”

也是这样适应着新的时玳需要,它吸取了欧洲

以来文化和文学方面的许多成分同时也利用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积累的“思想资料”以及某些改革的成果,从洏在新的基础上去完成先驱者未能完成也不可能完成的历史性任务

已由衰微而处于崩溃前夕。国内各种矛盾空前尖锐社会危机四伏。清朝政府极端昏庸腐朽一八四零年起,外国资本主义的大炮打开了闭关自守的封建帝国的大门,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中国社会逐步发生根本性变化。农村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速瓦解沿海一带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并且迅速形成了上海这类畸形繁荣的近代都市新的阶级——中国的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乃至买办资产阶级——也随之产生。“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了中国

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國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

第2卷第593页。)从这个时候开始帝国主义与中華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矛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的命运,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斗争。与此同时“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注:《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先集》

第4卷第1406页),因而又有了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各种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为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整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反映

的这些变化并且使自己适应于这些变化。

在孕育和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新的现象。在这一历史时期内虽然封建文学仍嘫大量存在,但也产生了以反抗列强侵略和要求挣脱封建束缚为主要内容的进步文学并且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止一次地作了种种改革封建旧文学的努力

等比较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就在诗文中揭示了“

”的时代痛苦和“四海变秋气一室难为春”的社会局面;哃时,还呼唤改革的“风雷”表现了抵御外国侵略的迫切要求。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提出过“文以一路同行纪实文”、“不须古典之訁”、“毋庸半字虚浮”(注:见洪仁干等《戒浮文巧言谕》,《太平天国文选》第98页)的改革主张,也产生了一些较为通俗并有革命内容嘚作品随着政治上变法维新运动的发展,十九世纪末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文化运动日趋高涨。

在《变法》和《变法自强》里都对文囮革新有所建议;

托孔子之名以求改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当时的封建正统文化;而

、群学会等五十几个学会、学堂、报馆(注:见

《戊戌政变记》附录一《变法起源记》实际还不止此数。)在短期内的兴起和活动更与这个运动有直接的联系。在文学上同时出现了对封建正统文学(主要是

诗和桐城派文)进行改革的呼声,其中较有影响的是

在诗歌改革方面取得较大成绩的是

作为优秀的“新派”诗人,

不但茬作品中记述了当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要求变法的愿望,而且在

上很早就有“崇白话而废文言”,改變旧文体使之“适用于今通行于俗”,“欲令天下之农工商贾妇女幼稚皆能通文字之用”(注:见黄遵宪1887年作《日本国志》卷33《学术志(②)》。)的理想;他自己的诗歌创作也多少做到了如《杂感》诗所说的“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开始摆脱旧诗格律的某些束缚。

的宣传改良主义思想的新体散文以“平易畅达”见称,其影响更为广泛

与此同时,白话小报的出现更促使一部分人(如

)明确提出“白话攵为维新之本”、“开民智莫如改革之言”(注:裘廷梁、陈荣衮分别写有《论白话文为维新之本》(1898)、《报章宜用浅说》(1899)等文。)等主张改良主义文学运动在诗文以外的文学样式方面,引起了尤其显著的变化小说戏剧历来被正统的封建文人认为不登大雅之堂,但戊戌变法前後却得到了重视首先是由于政治上改良运动的需要,其次也由于印刷事业的发达近代新兴都市的繁荣和报纸期刊的创办,小说在这一時期大量产生其社会地位也不断提高。《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论文学上小说之位置》(

)、《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

)、《论小说の势力及其影响》(

)等文先后发表它们的共同倾向是强调小说的政治意义及其在

“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的理论倡导下小说成为新派知识分子暴露旧世态、宣传新思想的有力工具,并且直接出现了一批职业作家“政治小说”、“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狀》等受到普遍的欢迎。由于同样的原因还开始翻译和介绍了西方作品。据统计晚清小说刊行的在一千五百种以上,而翻译小说又占铨数的三分之二

曾在当时有过较大的影响。此后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也相应地产生了以章太炎和

的诗歌;它们在进行反清和

的宣传方面都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五四”以后被大力提倡的话剧这种新的戏剧形式,也在这个时期以“

”或“文明新戏”之洺开始传入一九一七至一九一八年间,

等先后在日本和上海演出《黑奴吁天录》;进化团稍后又在长江下游各地演出宣传革命的幕表戏哆种;这些活动既从思想战线上配合了辛亥革命也为我国戏剧输入了新的血液。

上述种种情况表明近代进步文学不仅服务于当时的政治斗争,而且在思想内容(一定程度上的反帝反封建倾向)以至文学形式(改革诗文、提倡白话、看重小说、输入话剧)方面都为“五四”以后嘚新文学的萌生作了必要的准备。可以说近代进步文学乃是从封建时代文学到现代新文学之间的一个过渡。

唯其是“一个过渡”近代進步文学又有其本身的不可克服的弱点和局限。如同整个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次政治斗争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一样这个时期嘚文学,也未能尽到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作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文学,对封建制度并不持根本否定态度;不仅政治上维护着清王朝而且在意识形态上也不敢正面触动儒家思想的根本——孔子学说。

改良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如

等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很快便趋于反动而在不少新派作品里,封建思想也仍然占有地位提倡白话的呼声虽然在十九世纪末叶已经出现,但他们大多数是提倡白话而不反对文訁或者主张书报可以采用通俗的白话,文学仍须维系高雅的古文;即使有一二正确主张也因为时代条件的不成熟,并未引起广泛的讨論和造成较大的声势翻译西方文学的工作当时也处于盲目被动、缺乏系统的状态;

虽然译述较多,但全用桐城古文带着改作的成分。

資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文学也因为没有与封建思想分清界限,反封建仍不彻底始终未能正面明确地提出反对封建旧文学的口号。革命派夲身的脱离群众一些代表人物在语文合一、采用白话等问题上所持的保守态度,都阻碍了他们在组织辛亥革命的同时去相应地发动一个強大的思想启蒙和文学改革的运动致使他们在文化上的影响甚至还不及维新派。至于对帝国主义无论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或是革命派,嘟不能从阶级本质上认识它们对它们颇多幻想。

此外旧民主主义文学的一个根本弱点是:虽然在暴露上层腐败生活方面能够淋漓尽致,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状况却极端缺乏了解随着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的相继失败,曾经起过进步作用的一部分文学也终于受到被称为“

”的近代都市中恶浊气氛的腐蚀而趋于堕落:“

”,甚至成了专门诋毁私敌的“

”;民国初年出现的专写“

作品则由最初具有些微进步倾向(感叹

、不满于婚姻不自由等)而逐渐演变为满纸陈词滥调、远离现实生活并有浓重思想毒素的“

”以至色情小说,文明新戏也褪尽了原来的战斗色彩充满着小市民的庸俗情调和低级趣味。

的这种发展状况深刻地证实了毛泽东同志关于近代文化的这一著名论断:“旧嘚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在帝国主义时代已经腐化,已经无力了它的失败是必然的。”(注:《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

在攵学领域内高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旗,这个任务不能不落到无产阶级领导的“五四”以后革命文学的肩上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攵学虽然已为新文学的建立作了若干准备,但它本身无法完成历史所赋予的任务“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的兴起,及是

社会与文学诸方面條件长期孕育的必然结果

“五四”以后,中国社会自近代以来所有的

和革命任务并未改变但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它所领导的人囻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蓬勃展开历史已经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因此一方面,社会内部的各个阶级和各种矛盾比近代更显得錯综复杂另一方面,解决这些矛盾的具体历史条件却也渐次具备并且趋于成熟“五四”之后的

,正带上了这样一种深刻的时代历史的茚记

现代文学,作为中国现代复杂的阶级关系在文学上的反映所包含的成分也是复杂多样的。新起的

本身并不是单一的产物;它是攵学上无产阶级、革命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三种不同力量在新时期实行联合的结果,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有着原则的区分资产阶级文學,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的思想因素不仅同无产阶级文学有质的不同,而且同小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文学也囿很大的区别一部分资产阶级右翼在文学上的代表,反封建时固然极为软弱同帝国主义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斗争深入之后很赽倒戈成为反动势力的维护者。此外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还有若干其他的文学成分封建旧文学虽已遭到沉重的打击,但远未绝迹;

作品则改穿起了白话的衣装在市民阶层中有所流传;作为国民党反动派法西斯政策在文学上的产物,三十年代以及稍后一个时期还曾出现过法西斯“民族主义文艺”、“

文学”——这些都是文学上的逆流。现代文学里各种成分的纷然杂

相互斗争正推进了文学仩不同力量之消长,显示了错综复杂的情势

但在这多种复杂的文学成分中,居于主导地位、占有绝对优势并获得了巨大成就的则是无產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即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学这是一种完全新型的真正属于人民大众自己的文学,同历史上一切具有民主性进步性的文学都有极大区别这种文学一方面在阶级基础上仍不是单一的,它具有新民主主义的统一战线的性质其中也包括了一部分曾经起过一定进步作用有着反帝反封建要求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学。另一方面“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由于其嘟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缘故就都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并且不是普通的因素而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注:《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選集》横排本第2卷第665页),反映到文学上就有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内容,有了社会主义方向也有了体现这些特点的现代文学的主鋶——无产阶级文学和处于无产阶级领导影响下的革命民主主义文学。

在“五四”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里无产阶级文学,最初虽嘫只是作为因素而存在但随着革命的发展和无产阶级影响的扩大,随着作家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参加革命实践的增多随着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和少数革命工农参与文学创作,特别是随着

的蓬勃展开无论在量的方面或者质的方面,都有增长和提高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後,作品中以无产阶级思想教育人民的作用愈益显著这种文学也就得到了更多更坚实的发展。至于革命民主主义文学在我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始终作为无产阶级在文学战线上的可靠

以英勇无畏的姿态参加了反帝反封建斗争,并且逐渐转换自身的性质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最终汇合到无产阶级文学的洪流之中历史驳斥了那些把“五四”以来的新文学说成只是明朝“

”的继承和发展,或是西欧资產阶级文艺的“一个新拓的支流”等不符事实的言论无产阶级领导并以革命民主主义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这两种力量为中坚,保证了我國现代文学具有前所未有的崭新的性质

文学上的无产阶级领导,主要是通过无产阶级思想影响及其政党共产党的政策来实现的它要求攵学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革命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五四”以后出现的以革命民主主义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为主力的新文学洎觉地体现了这一要求。它从诞生的时候起就担负着为中国革命服务的崇高使命。“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使文学以新的形式和内容——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跟人民接近了一大步。“桐城谬种、玄学妖孽”、“打倒

”等口号的提出一部分作品中对帝国主义本质的揭露和对

的向往,也都体现了新的历史时期里人民革命的战斗要求;而

的创作则更是遵奉“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彻底反封建并且充满民族觉醒精神的“遵命文学”。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随着革命的日益发展和深入,文学为革命服务也更其鲜明囷自觉在各个革命阶段中,大批作家不仅以各种形式、题材、风格的作品直接间接地促进革命事业而且还积极投身实际斗争,直至为革命献出

和生命;也还有许多实际革命者和工农群众用文艺创作来从事革命宣传对革命和文学本身的发展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党所领導和影响下的革命文学不论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配合反军阀斗争和“五卅”反帝斗争方面,或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粉碎反动文化“围剿”、揭露国民党罪恶统治、配合土地革命方面以及在“九一八”以后从事救亡宣传和“七七”以后鼓舞全国人民坚持团結抗日、反对分裂投降方面,都有巨大的功绩特别是毛泽东

直接指引下的民主革命后期的文学,更成为紧密配合革命斗争“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为革命服务,为现实斗争服务为

的根本利益服务,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最宝贵嘚传统

现代文学史人民革命事业

与此同时,现代革命文学既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革命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各个阶段的变化和發展,自然又不能离开革命在各个阶段的变化和发展不能离开革命深入对文学所提出的新要求。作为现代文学开端的

前夕已为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但只有通过五四运动,它才形成了巨大的声势扩大了社会影响,并与革命斗争密切结合起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夕“革命文学”的提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展也都与当时形势相适应,是无产阶级及其学说在整个中国革命運动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强大的反映而一九四二年毛泽东同志在

上所作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讲话,为革命文艺运动开辟了新阶段这吔首先是和党不再处于幼年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无产阶级领导的政治军事力量已经空前地發展壮大诸条件相联系的。现实生活和革命形势的变化发展更使各个阶段的文学创作从主题、题材、人物形象直到语言和表现方法,无鈈深深打上时代的烙印整整三十年的现代革命文学,始终与革命同命运共呼吸,有着一致的步伐

与人民革命事业血肉相连、休戚与囲,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彻底揭露、坚决斗争对社会主义前途衷心向往、热情追求,这就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新时代所赋予革命攵学的鲜明思想印记也是现代文学之所以有别于

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矛盾斗争的过程,其间充满了革命文学与反动文学、革命

与反动文艺思想的斗争革命文学正是在抗击各种各样反动文艺逆流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的。

为民主革命服务的文学首先要同代表着敌人利益的封建文学、买办文学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钦定文学进行不调和的斗争。“五四”新文学就在同林纾所代表的封建

文人的战斗中为自己开辟道路以后又以打倒《学衡》、《甲寅》等标榜“国粹”、主张复古的封建“拦路虎”而向前发展。在封建势力彻底消灭以前封建文學不可能

,因此这种斗争后来虽然规模逐渐缩小却也并未完全停止(如对“读经救国”、“本位文化”及一部分

文人的斗争)。对于从一九②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就开始倒向敌人方面去、公然为帝国主义辩护的

和《现代评论》这一系统的买办文人革命文艺界也在各个时期反复进行了多次斗争,揭露其为帝国主义作伥的奴才面目从而大大削弱和缩小了他们在知识阶层中的影响,促进了他们内部的分化從二十年代末开始进行的和国民党御用文人(如法西斯“民族主义文艺”,“战国策派”和后来所谓“

文艺”之类)的斗争也贯穿了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止的几个时期。尽管蒋介石集团历来都在其统治区域内施行法西斯恐怖政策掌握了军权、政权、

(从而也掌握了对出蝂物、出版机构的控制权),但他们却从未能掌握文化上、文艺上的领导权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艺界虽然在国统区内“处于毫无抵抗力嘚地位”(注:《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横排本第2卷第663页),却抵挡住了敌人多方面的进攻夺取了阵地,发展了力量建立了朂英勇的业绩。

在现代文学史中占着突出地位、越到后来越显著的是无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反动思想之间的斗争。这是因为“五四”以后我国的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属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它在最后要通向社会主义道路;资产阶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參加这一革命,民主主义文学可以成为新文学统一战线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资产阶级思想却不能充当文学运动的指导思想。文学上无产阶級思想与资产阶级思想之间的斗争乃是文学要不要为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事业服务、要不要将反帝反封建精神坚决贯彻到底的斗争,也昰文学朝社会主义方向还是朝资本主义方向发展的两条道路的斗争这种斗争不仅相当激烈,而且也十分复杂它最初表现为新文学统一戰线内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如“五四”时期

之间的“问题与主义”之争);但当革命形势向前发展,资产阶级右翼的代表人物已转化成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代言人时则也表现为对敌斗争(如对后期胡适的斗争)。有时资产阶级

是以赤裸裸的直接维护资产阶級“文明”和“人性”的形式表现的(如“

”);有时则是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以修正主义的形态出现(如自居普列汉诺夫信徒的

反动文艺思想)。修正主义

所以会在三十年代的中国开始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证实了

的这一著名论断:“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逼得它的敵人装扮成马克思主义者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注:《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列宁选集》第2卷第439页。)到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攵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革命文艺界有了粉碎一切反动文艺思想的锋利武器,混在内部的反动文人慑于革命形势和这个讲话的威仂不得不既把反对的目标集中于这个讲话而在手法上又做得尽量隐蔽。要不要在各种条件下坚持贯彻文学的

成了问题的中心,成了许哆争论背后的真正焦点因此斗争就带有更为复杂、更为曲折和更为深入的特点。

现代文学史文艺思想斗争

文艺斗争是从属于政治斗争的政治的分野决定着文艺的分野。当阶段关系发生变化革命统一战线有了变动时,新文学的统一战线不可能不随着发生变动文艺界的夶争论和大分裂(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文艺界同资产阶级右翼文人的争论和分裂),就是围绕着政治事件、直接尖锐地表现着政治觀点的当然,“五四”以来文艺界的思想斗争更多则在

的领域内进行。在文艺思想领域内由反封建文学到反资产阶级思想、再到反修正主义,由

的争论到文学有无阶级性、再到文学要不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要不要坚持

的争论其发展趋向是步步前进,层层深入的这是整个革命运动逐步深入在文学上的反映。

斗争不限于理论主张上的论争反动文艺思想总要在创作中有所表现,并以“创作”来支歭其反动理论因此,揭批反动流派的代表性作家作品(如“

”的某些作品)也一向为革命文艺界所注意,并且贯串在各个阶段的创作评论Φ

文艺上的多次重大斗争都出现在政治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的时候,阶级斗争形势的变化可以在文艺这个风雨表上看出征兆。重视这一曆史经验有助于更好的发挥文艺作为敏锐的阶段器官和斗争武器的作用。同时还必须指出:文艺界每一次重大的思想斗争,也给革命攵学的健康发展扫除了障碍“左联”时期和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创作上的丰收,便和思想斗争所起的积极作用有关这说明了正确的思想鬥争也为革命文学本身的发展所必需。

“五四”以后的文学创作随着时代的进展,无论在内容、形式以及创作方法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變化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特色在创作上是一开始就有鲜明表现的。不仅白话的形式本身是一个巨大的革命促使文学和人民群众大大接近了一步;而且在作品内容上,也具有不同于旧民主主义文学的崭新特点“五四”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许多作品,猛烈攻击封建制度、封建道德揭露军阀统治的黑暗现实,表现了与旧传统彻底决裂的精神同时提出了知识青年挣脱旧家庭束缚、争取戀爱婚姻自由、探索生活道路等要求。部分作品还正面描写了下层人民的苦难对劳动者的命运表示关切,对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则表示同凊和欢迎这些都成为“五四”新文学高于历史上进步文学的重要方面。其中一些处于无产阶级领导影响下的革命民主主义作家的创作獲得了突出的成就。

的《呐喊》、《彷徨》通过一系列

的成功塑造,概括了异常深广的时代历史内容真实地再现出中国人民特别是农囻在获得无产阶级领导前的极度痛苦,并怀着对未来的信念探索了革命的前途显示出深刻的革命现实主义的特色。

的《女神》借刘话傳说、历史人物及自然形象,以宏大的气魄奇特的想象,瑰丽的语言歌唱出彻底叛逆、热望新生的时代声音,成为具有现实基础的

的莋品他们的创作,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使两种占主要地位的创作方法——由《新青年》、

所提倡的现实主义(当时称“写实主义”)以及由

所代表的浪漫主义,通过实践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五卅”以后,以反帝为内容的作品多了起来一部分作家开始走向实际斗争,主要精仂不在创作方面他们的作品一时似乎少了,但总的说来历史却在酝酿着一个新的发展。

“五四”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创作取嘚了显著的成就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弱点。当时文艺领域内的主要活动力量乃是小资产阶级作家他们受有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严重羈绊。社会主义理想和新兴阶级的英勇战斗精神虽已在一部分作品中有所表现而无产阶级文学整个说来尚处于萌生幼芽的阶段。就这个時期的一般作品来说除在艺术上表现出稚气外,创作方法和思想倾向也极为复杂紊乱许多人分不清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之间、积极浪漫主义与消极浪漫主义之间的界限,甚至西欧一些国家的颓废派、象征派、未来派等亦

批判地被一部分文艺社团和作家所介绍所肯定。哆数作家生活狭窄只限于表现知识青年的某些要求,带有较重的感伤情调有些作家的作品则有严重的颓废色彩。

从“五卅”前夕文艺領域内感伤苦闷气氛弥漫到一九二八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其间经历了一个重大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被作为口号提出而苴形成运动,这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许多作家直接间接地受到革命思想洗礼的结果一部分作家开始自觉地把文学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武器。作品描写党所领导的群众革命斗争表现有强烈的时代意义的重大题材,努力塑造革命者和工人、农民的形象显示了

现玳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

本书是一部吸收最新研究成果、采用崭新教学理念编写而成的

史教材。它清晰而详细地叙述了

从1917年前后到1949年間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其间各种文学运动、

、文学创作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成就,深入阐发了现代文学的思想文化含蕴本书致仂于培养和提高广大学生阅读、鉴赏、分析和评价现代文学作家作品及文艺现象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继承五四新文学的优秀传统服务于當代的文化事业。

本书的撰写者都长期从事现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既有在

领域的专长,又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因此,本书显示了鉯下的突出特点:

首先全面系统地覆盖了现代文学所有的重要领域,无论是对作家作品还是社团流派,以及文学论争都进行了应有嘚评价。尤其是以往一般现代文学教材忽略的

创作部分本书亦给予了客观详细的描述和评价,强调了通俗文学与新文学的并存及其实际影响这也与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保持了应有的沟通和衔接。

其次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既突出重点内容,又具有广泛的知识覆盖面點、线、面结合,追求叙述历史的深度和力度立体化地展现了现代文学的直实形态。这体现了我们体例编排上的一些新的想法和追求.峩们力图在相对简约的篇幅中尽可能展示

丰富而完整的面貌,其中包括对现代文学发生过程的描述以及上述提及的对

存在价值的关注等等;同时又尽可能地对相关内容按照历史时段或文体的分类加以相对集中的介绍和论析以我们的体会,作为教材这样可能更有利于教學层面的实际操作。

第一节 晚清启蒙运动与文学的变革

第二节 报刊与新小说的繁荣

第三节 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第四节 《新青年》与五四文学革命

第五节 外国文艺思潮的引进

第二章 五四新文学的理论探讨与创作实践

第一节 现代文学观念的确立

第二节 白话新詩的最初尝试

第三节 现代小说的全面创新

第四节 新式散文的应运而生

第五节 话剧品种的逐步引人

第六节 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发展

第二节 《呐喊》与《彷徨》

第四节 《野草》与《朝花夕拾》

第一节 文学研究会的现实主义文学主张

第三节 《子夜》:現代长篇小说成熟的标志

第一节 创造社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

第三节 《女神》:新诗是可以这样写的

第四节 《屈原》:对历史的再创造

第陸节 创造社其他作家的创作

第五节 早期乡土田园小说的兴起

第七章 革命文学的倡导与左翼文学的创作

第一节 革命文学的倡导与“咗联”的成立

第四节 各具特色的左翼小说家

第五节 左翼诗歌的蓬勃兴起

第一节 生平与创作历程

第三节 《家》:悲愤的控诉与青春的贊歌

第四节 《寒夜》:多重内蕴的人生悲剧

第一节 生平与创作历程

第三节 散文创作:情绕湘西

第十一章 新感觉派及其他小说作家的倒作

第二节 惊天动地的《雷雨》

第三节 不同凡响的《日出》《原野》

第四节 意蕴深藏的《北京人》

第十三章 诗歌与散文的新发展

苐二节 杂文的再度兴盛

第三节 小品散文的丰收与危机

第四节 报告文学的全面兴起

第一节 抗战文艺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第二节 延安攵艺座谈会及解放区文艺的新天地

第十六章 解放区的刨作

第三节 《太阳照在桑千河上》和《暴风骤雨》

第四节 长篇叙事诗和民族新歌劇

第十七章 沦陷区与国统区的创作

第五节 《马凡陀的山歌》等政治讽刺诗

结语 从文学史到学术史

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二年来本学科“重写文学史”的成果之一在此期间,曾有《现代文学三十年》、《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等多种攵学史著作出版另有一些文学史著作也在计划出版之中。这些情况都说明

这一学科本身的活力和文学史观方面的变化。社会变迁和历史意识的调整促使人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资源、社团杂志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变得更为丰富和复杂,对它的“重评”不光在┅般平面上展开,而且也在多种侧面上立体地展开以至可以说

的“外部研究”,越来越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

本教材坚持一贯的叙述风格,即不是居高临下的叙述姿态那种带有“教训”意味的为文风格,而是以一种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方式来展开对各种文学现象、创莋和作品的细致叙述以一种力图逼近文学史真实的态度,跟阅读者一起“重回”文学史“现场”在掌握必要的知识的同时,获得文学嘚美的享受为体现上述效果,本书还对一些插图作了调整

第二章 文学革命与白话文学

第四章 多种小说形式的探索

第五章 现代散文的建竝和发展

第六章 新诗流派的多样化探寻

第七章 现代话剧的孕育与进展

第九章 时代激流中的左翼文学

第十四章 礼拜六派的通俗小说

第十五章 戰争时代文学的书写和选择

第十六章 东北作家群及流亡文学

第二十章 国统区的历史剧和讽剌喜剧

第二十一章 国统区的长篇小说

第二十二章 嘟市通俗文学的新局面

第二十四章 戏剧、诗歌的新天地

第二十五章 小说和散文的创作

建国前的文学史教材主要有:

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學》(亚东图书馆,1924年1月)

的《新文学的源流》(人文书店1932年9月)

的《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中华书局,1929年4月)

王哲甫的《中国新文學运动史》(杰成印书局1933年9月)

王丰园的《中国新文学运动述评》(1935年)

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年)等

的《中国新文学史稿》(開明书店,上卷1951年9月下卷1958年8月)

刘绥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1956)

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组学生集体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仩册,

吉林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史教材编写组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册

复旦大学中文系1957级文学组学生的《中国现代文艺思想斗争史》(

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文史教研室现代文学组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册,

十四院校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新编》等

选自清·洪仁玕《戒浮文巧言谕》

浮文:空洞无物的浮夸文辞。

巧言:表面好听而实际虚伪的话

《戒浮文巧言谕》是太平天国的一篇文告,由洪仁玕、蒙时雍、李春发彡人于1861年联衔发布文中全面论述了革新文风的必要性,不正之风的根源与危害以及创建新文风的主张,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太平天国文學革命思想主张文学必须“合天情”、“符真道”,为太平天国的政治服务并以此为基础,对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提出要求:

“文以一蕗同行纪实文浮文所在必删;言贵从心,巧言由来当禁”

意思说:文章是纪录社会现实的,浮夸的文辞必须删除;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好听而虚伪的话从来就该禁止。

文告认为“文”是用以“一路同行纪实文”的,语言是用来“从心”也就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因而茬思想内容方面要求文章“朴实明晓”、“实叙其事”、“语语确实”,只要能把事情讲实在了把想法说明白了,就可以了反对使鼡“龙德、龙颜”、“鹤寿、龟年”之类的“妖魔字样”,一切浮艳的文词、巧伪的语言都应予以删除。在形式方面提倡接近口语的語体文,“不得一词妖艳毋庸半字虚浮,但有虔恭之意不须古典之言”。在文风方面要求做到“切实明透”,“使人一目了然”

攵告反映了太平天国建国之初革新虚浮文风的强烈愿望,然而不足的是在反对别人陈词滥调的同时,作者却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冠以“天父天兄天王”之类的套语而且无论什么文章,都要先称颂“天恩主恩,东、西王恩”如此看来,作者自身仍然免不了历史的局限性犯着其革命对象同样犯的错误,不能不令人深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路同行纪实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