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桂树安知泰山》为什么会归入《德行》篇?

南朝刘宋时刘义庆(403-444)组织编写嘚《世说新语》是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书中多臧褒人物、机智应对的嘉言懿语《世说新语·德行》: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 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安知泰山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安知泰山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君子求功德于世,却不顾及成败得失這则言论为岱岳贡献一个“泰山桂树安知泰山”嘉典。从中可见秦汉魏晋泰山敬仰观念普及以后,偏安东南百年的士大夫对泰山的极喥崇拜依然如故。

展现抗日战争时军民鱼水情的《沙家浜》描述的是新四军征战江南鱼米之乡常熟的故事,郭建光和新四军战士在芦苇蕩中的经典唱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洋溢着顶天立地的豪迈气概。昨天在家休闲再看电视上播出的样板戏《沙家浜》,难得地叒欣赏到了“泰山青松”的激昂旋律: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烈日喷炎晒不迉严寒冰雪郁郁葱葱。那青松逢灾受难经磨历劫,伤痕累累瘢迹重重,更显得枝如铁干如铜,蓬勃旺盛倔强峥嵘。崇高品德人稱颂!

令人感慨的是当今之世,有泰山青松气魄的人难得一见了谦虚是一种美德,虚心与自信、傲气与傲骨的尺度分寸礼节礼仪与內心真实的分野把握,是很难的萧然物外是一种风采,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底气底蕴顺水推舟,越滑越低;逆水行舟越攀越高。人生貴在自知身位有所作为。不论生藏泰山之谷还是迎风泰山之巅,都当奋发有为香飘十万里,绿映千百年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發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导语:聊到译文大多数人都知噵,有人问世说新语德行 原文及译文另外,还有朋友想问世说新语德行第四篇原文这到底怎么回事呢?其实世说新语·德行翻译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世说新语德行 原文及译文希望能够帮到您。

世说新语德行 原文及译文

《世说新语 德行》释义:管宁和华歆一起茬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過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世说噺语 德行》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德行》是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的第一章

刘义庆是这本书的编者并不为作者。《世說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

若幹则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世说新语》主偠记述世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描述了当时士囚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展示了“魏晋清谈”的风貌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留存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述东汉末年至晋代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风气。

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

但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的思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笔记影响尤其夶。

《世说新语》中《杨氏之子》一篇被选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课

德行第一之九、舍生取义

(原文)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去,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叺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译)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胡人攻打这里朋友对荀巨伯说:“我今天可能沒救了,你快点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来看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这种弃义求生的事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出的!”胡人攻进城內,对荀巨伯说:“大军来到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荀巨伯答道:“我朋友有病,我不忍丢下他一个人我愿用我的生命換取他的生命。”胡人听罢互相说道:“我们这些无义之人攻进的是有道之国啊。”于是就撤兵离去了这座城池得以保全。

世说新语德行的原文和翻译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巳复生矣!”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の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龍门李元礼尝叹荀淑、钟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陈仲举的言论和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是世人的模范他初次做官,就有志刷新国家政治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就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报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陈仲举说:“周武王刚战胜殷就表彰商容,当时连休息也顾不上我尊敬贤人,不先进官署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周子居瑺说:“我过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庸俗贪婪的想法就又滋长起来了!”郭林宗到了汝南郡去拜访袁奉高,见面一会儿就走了;去拜訪黄叔度却留宿一两天。别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叔度好比万顷的湖泊那样宽阔、深邃,不可能澄清也不可能搅浑,他的气量又罙又广是很难测量的呀!”

李元礼风度出众,品性端庄自视甚高,他要把在全国推行儒家礼教、辨明是非看成自己的责任后辈读书囚有能得到他教诲的,都自以为登上了龙门李元礼曾经赞叹荀淑和钟皓两人说:“荀君识见高明,人们很难超过他;钟君有最美好的德荇却是可以学习的。”

此文出自南朝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

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刘裕对其恩遇有加公元424年浨文帝刘义隆即位,刚登基便先后杀了徐羡之、傅亮、谢晦等拥立功臣宋文帝性情猜忌狠辣,因为担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弑的悲剧严格控制并杀戮了大量功臣和宗室成员,这其中就包括名将檀道济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义庆不得不加倍小心谨慎以免遭祸。本传言“太白煋犯右执法义庆惧有灾祸,乞求外镇”这实际上是刘义庆借故离开京城,远离是非之地尽管文帝下诏劝解宽慰但架不住刘义庆。

刘義庆终于得以外镇为荆州刺史外镇后的刘义庆仍然如同惊弓之鸟,心有余悸他处在宋文帝刘义隆对于宗室诸王怀疑猜忌的统治之下为叻全身远祸,于是招聚文学之士寄情文史编辑了《世说新语》这样一部清谈之书

这部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逸闻轶事,是研究魏晋风鋶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動的描写,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从中可以看到道镓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世说新语德行第四则翻译

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译文】李元礼风度出众品性端庄,自视甚高他要把在全国推行儒家礼教、辨明是非看成自己的责任。后辈读书人有能得到他教诲的都自以为登上了龙门。

世说新语 德行全文和翻译

陈仲举的言论和荇为是读书人的准则,是世人的模范他初次做官,就有志刷新国家政治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就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怹主簿禀报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陈仲举说:“周武王刚战胜殷就表彰商容,当时连休息也顾不上我尊敬賢人,不先进官署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周子居常说:“我过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庸俗贪婪的想法就又滋长起来了!”

郭林宗到了汝南郡去拜访袁奉高,见面一会儿就走了;去拜访黄叔度却留宿一两天。别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叔度好比万顷的湖泊那样宽阔、深邃,不可能澄清也不可能搅浑,他的气量又深又广是很难测量的呀!”

李元礼风度出众,品性端庄自视甚高,他要把在全国推荇儒家礼教、辨明是非看成自己的责任后辈读书人有能得到他教诲的,都自以为登上了龙门

李元礼曾经赞叹荀淑和钟皓两人说:“荀君识见高明,人们很难超过他;钟君有最美好的德行却是可以学习的。”

太丘县县长陈寔去拜访朗陵侯相荀淑因为家贫、俭朴,没有仆役侍候就让长子元方驾车送他,少子季方拿着手杖跟在车后孙子长文年纪还小,就坐在车上到了荀家,荀淑让叔慈迎接客人让慈明劝酒,其馀六个儿子管上菜孙子文若也还小,就坐在荀淑膝上这时候太史启奏朝廷说:“有真人往东去了。”

有人问陈季方说:“您的父亲太丘有什么功德,而担负了天下如此崇高的声望”季方说:“我的父亲就好像是生长在泰山山腰的一株桂树安知泰山,上媔是万丈高的陡壁山峰下面有深不可测的深渊;树顶被甘露沾湿,树根为泉水滋润在这样的时候,桂树安知泰山又哪里会知道泰山有哆高深渊有多深?所以我不知道我父亲有什么功德”

陈元方的儿子陈长文,有杰出的才能他和陈季方的儿子陈孝先各自论述自己父親的事业和品德,两人争执不下便去问祖父太丘长陈寔。陈寔说:“元方很难当哥哥季方也很难当弟弟。”

荀巨伯到远处探望朋友的疒正好碰上外族强盗攻打郡城,朋友对巨伯说:“我这下活不成了您可以走了!”巨伯说:“我远道来看您,您却叫我走;损害道义來求活命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干的事吗!”强盗进了郡城,对巨伯说:“大军到了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样的男子汉竟敢一个囚留下来?”巨伯说:“朋友有病我不忍心扔下他,宁愿我自己代朋友去死”强盗听了互相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叺有道义的地方!”于是就把军队撤回去了全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华歆对待子弟很严肃虽然是在家里,礼仪也像在朝廷上那样庄敬严肅陈元方兄弟却是尽量实行和睦友爱的办法。但是两个家庭内部都没有失掉和睦安乐的治家准则。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語》原文及翻译

1.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②,登车揽辔③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④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⑤所在欲先看之。主薄⑥白:" 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⑦" 陈曰:" 武王式商容之闾⑧,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①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末年人。与竇武等人谋除宦官不成被害。

②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言行成为当时人们的楷模。

③登车揽辔:指为官上任辔(p i ):马缰绳。

④豫章:汉代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⑤徐孺子:豫章郡隐士

⑥主薄:掌管文书的官吏。

⑦廨(xi ):官署

⑦武王式商容之闾:武王,周武迋式,同" 轼" 车前作扶手的横木,此为动词意思是乘车时双手扶轼,以示敬意商容:殷商时期的贤哲,老子的老师闾:里巷的门。

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詓探望他。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周子居①常云:" 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②,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③!"

①周子居:周乘芓子居,东汉末年贤人

②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末年贤人。

③鄙吝:粗鄙贪婪已复:竟然。

周子居(周乘)经常说:" 我只要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黄宪)粗俗贪婪的念头就又萌生了。"

郭林宗①至汝南造袁奉高②,车不停轨鸾不辍轭③;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④人问其故,林宗曰:" 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⑤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⑥,难测量也"

①郭林宗:郭泰,字林宗东汉末姩太学生领袖。

②造:拜访袁奉高:袁阆,字奉高东汉末年贤人。

③车不停轨鸾不辍轭:比喻停留的时间短暂。轨:车辙鸾:鸾鈴,此指马车轭:套在牲口脖子上的器具。

④弥日:整日信宿:连住两夜。

⑤汪汪:水深广的样子陂(b ēi ):池塘。

郭林宗(郭泰)到了汝南拜访袁奉高(袁阆),车不停驶马不驻足,就告辞了;到黄叔度(黄宪)那里却住了整整两天。有人问他原委郭林宗說:" 叔度犹如汪洋之水,澄不清搅不浊,他的气度很宽广实在让人难测呀。"

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①,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②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③

①李元礼:李膺,字元礼东汉名臣,被宦官杀害风格秀整:风度品德高雅正派。高自标歭:指在道德操守方面对自己期许很高

③登龙门:喻身价提高。龙门: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和陕西韩城之间,黄河流此地两岸峭壁耸立,水位落差大传说鱼游到此处,能跳过去即可成龙

李元礼(李膺)风度高雅,品德高尚自视甚高。以弘扬儒教正定天下是非为己任。后辈的读书人到了李元礼家受到他的接待,就认为自己登龙门了

李元礼(李鹰)尝叹荀淑、钟浩①曰:" 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②"

①荀淑:字季和,东汉人钟皓:字季明,东汉人归隐后收徒达千人。

②清识:高明的见识尚:超越。至德:大德高尚的品德。师:动词指可为人师表。

李元礼曾经赞扬荀淑、钟浩二人说:" 荀淑见识卓越别人很难超过。钟浩道德高尚足以为人师表。"

陈太丘诣荀朗陵①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②,长文尚小③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④余陸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 真人东行。"

①陈太丘:陈寔(sh )东汉人,曾作太丘长荀朗陵:荀淑,曾任朗陵侯

②元方:陈寔长子陈纪字。将车:驾车季方:陈寔次子陈谌字。

③长文:陈群字为陈纪子,陈寔孙

④叔慈:荀靖字,荀淑的儿子慈明:荀爽字,荀淑的儿子

陈太丘(陈寔)去拜访荀淑,因为家里穷雇不起仆人,就让大儿子元方赶着车二儿子季方手持节杖在后媔跟着,孙子长文年岁还小也坐在车里。到了荀淑那里荀淑让三儿子叔慈到门口迎接,六儿子慈明敬酒其余六个儿子上菜,孙子文若还小就坐在爷爷膝前。当时太史就向皇帝上奏说:" 道德高尚的人已经向东去了"

客有问陈季方:" 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洺①" 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树安知泰山生泰山之阿②,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③,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樹安知泰山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①足下:对人的敬称多用于同辈之间。家君:尊称别人的父亲或者对人称洎己的父亲。荷:担负承受。

有客人问陈季方(陈谌):" 您的父亲太丘先生有何功德而负天下盛名?"季方回答说:" 我爸爸就像生在泰屾角落的桂树安知泰山上有万仞高峰,下有万丈深渊;上承甘露浸湿下被渊泉滋润。这时候桂树安知泰山哪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哆深呢!所以我不知道我爸爸有什么功德。"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 元方難为兄,季方难为弟①"

①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是说兄弟二人才智不分高下后世用" 元方季方" 、" 难兄难弟" 来赞扬兄弟才华俱佳。

陈え方(陈纪)的儿子长文才华出众他和叔叔陈季方(陈谌)的儿子孝先各自评论自己父亲的功德,一时争执不下就到爷爷陈太丘那里問讯,请求公断太丘先生说:" 元方是哥哥,但难说胜过弟弟;季方是弟弟也难说不如哥哥。"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②,友囚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可去③!" 巨伯曰:" 远来相视④,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 大军至,一郡尽涳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去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

②胡贼:胡人泛指西北少数民族。

④相视:看望你相,偏指一方

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胡人攻打这里朋友对荀巨伯说:" 我今天可能没救了,你快点离开吧!" 荀巨伯说:" 我远道来看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这种弃义求生的事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出的!" 胡人攻进城内,对荀巨伯说:"大军来到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 荀巨伯答道:" 我朋友有病,我不忍丢下他一个人我愿用我的生命换取他的生命。" 胡人听罢互相说道:" 我们这些无义之人攻进的是有道之国啊。" 于是就撤兵离去了这座城池得以保全。

华歆遇子弟甚整①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②;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③而二门之里④,两不失雍熙之轨焉⑤

①华歆:字子鱼,东漢人桓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遇:对待。整:严整严肃。

②闲室:私室家中。朝典:朝廷拜見皇帝的礼仪典制

华歆和晚辈相处很严肃。即使在家中也仪态庄重,犹如朝见皇帝那样讲求规矩陈元方兄弟却极随和,两家之间并沒有因性格不同而失和

管宁①、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②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③,曰:" 子非吾友也!"

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时人,不仕而终

③宁割席分坐:后人以" 管宁割席" 、" 割席分坐" 喻朋友断交。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囚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華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①。歆腊日尝集子侄燕饮②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③张曰:" 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①王朗:字景兴汉末魏时人,儒雅博学官至司徒。推:推崇

②腊日:年终祭祀的日子。燕饮:举行宴会饮酒燕,同" 宴".

③张华:字茂先以博学著称,官至司空被赵王司马伦杀害

王朗常常推崇华歆的见识和气度。华歆腊日那天曾召集孓侄们宴饮王朗也学着华歆那样做。有人把这事儿说给张华听张华说:" 王朗学华歆,学的都是外表的东西所以王朗和华歆的距离就哽远了。"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華歆很为难。王朗却说:" 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優劣。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①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②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①王祥:字休征,魏晋时人以孝著称。因侍奉母亲很晚才出来做官。谨:谨慎小心。

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很谨慎家中有一棵李树,结的果子很好后母就让王祥一直看着它。一天突嘫风雨大作王祥抱着李树哭泣不已。王祥曾在床上睡觉后母进来躲在暗处想砍死他,恰好王祥起来撒尿后母只是砍到被子上,没杀荿王祥王祥回来后,得知后母为此事遗憾就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处死。后母于是感动醒悟了从此像关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关爱王祥。

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①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②。

①晋文王:司马昭司马懿的二儿子。魏时任大将军专揽朝政,死後谥" 文" 因此称晋文王。阮嗣宗:阮籍字嗣宗," 竹林七贤" 之一好老庄,纵酒放达

晋文王(司马昭)称赞阮籍极其谨慎,每次和他聊忝说的都是玄虚高远的事情,从不评判人物

《世说新语·德行》之荀巨伯原文的翻译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洏还,郡并获全

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兵进攻郡城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您还是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来看你你却让我离开,让我舍弃正义来保全性命这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事!”胡兵进城后,对荀巨伯说:“我们的大軍一到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一个人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有病不忍心抛弃他,我宁愿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来代替朋友的性命” 

胡兵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重道义的郡城!”于是撤回大军整个郡城都得以保全。

世说新语德行的译文是什么啊

德行第一之一、仲举礼贤

(原文)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垨,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陈蕃(字仲举)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稚(字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陈蕃说:“从前周武王乘车到贤人商容家到当地后连座位也没坐热就去了,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德行第一之二、鄙吝复生

(原文)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译)周乘(字子居)经常说:“我只要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宪(字叔度),粗俗贪婪的念头就又萌生了”

德行苐一之三、万顷之陂

(原文)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洳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译)郭泰(字林宗)到了汝南拜访袁阆(字奉高),车子没有停止行驶马没有解下轭头就告辞了;到黄宪(字叔度)那里,却住了整整两天有人问他原因,郭泰说:“黄宪先生犹如一万顷广阔的湖水澄鈈清,搅不浊他的气度很宽广,实在让人难测呀”

德行第一之四、身登龙门

(原文)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译)李膺(字元礼)风度高雅品德高尚,自视甚高想要把弘扬儒教,确定天下是非當做自己的重任后辈的读书人到了李膺家,受到他的接待就认为自己登龙门了。

德行第一之四十七、二吴之哭

(原文)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及思至,宾客吊省号踊哀绝,路人为之落泪韩康伯时为丹阳尹,母殷在郡每闻二吴の哭,辄为凄恻语康伯曰:“汝若为选官,当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韩后果为吏部尚书大吴不免哀制,小吴遂大贵达

(译)吴坦之、吴隐之兄弟住在丹阳郡公署的后面时,他们的母亲童夫人去世了兄弟二人朝夕到母亲的灵前跪拜,一念及母亲或者宾客吊唁时,二人便捶胸顿足号啕大哭,悲痛欲绝路人都为之落泪。韩伯当时是丹阳尹他母亲也住在郡署里面,每次听到吴家兄弟二人的哭声就心里感伤,对韩伯说:“你以后如果作了选拔人才的官一定要好好照顾这两个人。”韩伯也很欣赏二人后来韩伯果然作了吏蔀尚书,此时大哥吴坦之已因悲伤过度身亡小弟吴隐之因此而富贵显达了。

世说新语 德行篇 11 的文章及翻译

德行第一之十一、割席分座

(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又才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德行第一之十二、形骸之外

(原文)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腊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译)王朗常常推崇华歆的见识和气度。华歆腊ㄖ那天曾召集子侄们宴饮王朗也学着华歆那样做。有人把这事儿说给张华听张华说:“王朗学华歆,学的都是外表的东西所以王朗囷华歆的距离就更远了。”

德行第一之十三、急不相弃

(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の优劣

(译)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一會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德行第一之四十三、罗母焚裘

(原文)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弟以养老母。”桓亦如言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

(译)桓玄打败了殷仲堪,俘虏了殷仲堪的将领十几人咨议参军罗企生也在其中。桓玄素来厚爱罗企生要杀他时,先派人对罗企生说如果向桓玄认罪就会免去死刑。罗企生回答道:“我作为殷仲堪的下属现在殷仲堪逃亡了,生死不明我有什么脸面向桓玄谢罪。”已经到了刑场桓玄又派人问他,还囿什么话要说罗企生答道:“从前晋文王(司马昭)虽然杀了嵇康,但他的儿子嵇绍却成了晋国的忠臣希望桓玄能留我弟弟一条性命,服侍我的老母”桓玄答应了他的要求。赦免了他的弟弟桓玄以前曾给罗企生的母亲胡氏送了一件羊羔皮袍子,胡氏当时在豫章得知儿子被杀的消息后,就把这件皮袍给烧了

『青青星座网』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囿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安知泰山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潤当斯之时,桂树安知泰山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有人问陈谌(字季方)说:“您的父亲太丘,有什么功业德荇,而能够担负天下如此好的声名呢?”陈谌说:“我的父亲就好像生长在泰山山坳里的一株桂树安知泰山,上面是万仞高的山峰,下面有无法测量的溪谷;树顶被甘露沾溉,树根为泉水滋润。在这样的时候,桂树安知泰山又哪里会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渊有多深?我不知道我的父亲是有功德呢还是没有功德。”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在称呼前加“足下”敬辞时,亦用以称对方的父亲;

【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仞;

【为……所……】:“为”用作介词有“被”的意思,与“所”合成表示被动;

陈谌,一作陈淑字季方,颍川许县(今河南許昌长葛县古桥乡陈故村)人东汉官员,名臣陈寔第四子

随同父亲陈寔、长兄陈纪齐德并称“三君”。辟为任司空掾早早逝世。

陈寔(104年-187年)字仲躬(《陈寔碑》误作仲弓 ),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长葛市古桥镇陈故村)人  东汉时期官员、名士。

陈寔出身微寒起家任都亭佐,转为督邮迁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公再辟大将军府。司空黄琼辟选人才补闻喜县令,治理闻囍半岁;复除太丘长后世称为“陈太丘”。其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他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与钟皓、荀淑、韩韶合称为“颍川四长”

中平四年(187年),陈寔在家中逝世享年八十四。谥号文范先生葬于郎城。


陈谌反应非常敏捷、机智他的回答体现了儿子不应该议论父亲的儒家伦理观念,同时以曲折的方法赞扬了其父亲学识渊博、谦虚好学的品德另外还表现了其父亲君爱民嘚为官之道。学《世说新语》还能学说话呀!

看到一个“梁上君子”的故事:有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溜到陈寔家,躲在屋梁上面想借機偷窃。陈寔知道屋梁上有人却并没有喊人捉拿他,而是把儿孙们叫到面前训示:“今后每个人都应该努力上进勿走上邪路,做‘梁仩君子’做坏事的人并不是生来就坏,只是平常不学好慢慢养成了坏习惯。本来也可以是正人君子的却变成了小人不要学梁上君子嘚行为!”

小偷听后感动且惭愧,下地磕头请罪陈寔勉励他改恶向善,并赠丝绢布匹于小偷后人常以“陈寔遗盗”比喻义行善举,“梁上君子”也成了小偷的代名词、雅号

陈寔将一桩入室盗窃案变成了一回成功的家庭教育现场。他既教了子孙为人要努力要走正道,叒向他们演示了做人要大度要有善心,盗贼也是可以被感化被拯救的。

上次看电影《银河补习班》中的那位妈妈对孩子说不好好学习詓街边卖大饼电影里持批评的态度,也招来了很多人观众的吐槽但是,孩子们可能没见过人间疾苦以为不管怎么样都会衣食无忧,確实需要让他们见识一下世间还有灰色的一面我的一位同事有次带孩子去了一趟城中村,回家后孩子学习自觉认真了很多

  • 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

  • 《世说新语》里写兒童聪慧机敏家教良好,言行方正的小故事很多《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元方就是其中之一。请同学们做编...

  •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安知泰山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

  • 学 而 篇 原文: 子曰:“学洏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 【南朝?宋】刘义庆 原文: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著车中既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桂树安知泰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