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梁六自洞庭山作那一句用了双关的手辞手法?

第一首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王维(唐)的《送别》选自全唐诗:卷125_33,唐诗三百首这是一篇关于送别的五古。【评析】: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诗的开头两句叙事、写饮酒饯別,以问话引起下文三、四句是交代友人归隐原因——“不得志”。五、六句是写对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对隐居的羡慕对功名利禄、荣華富贵的否定。

全诗写失志归隐借以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诗的后两句韵味骤增诗意顿浓,羡慕有心感慨无限。

送上一首你要得太多,打字好麻烦的给你个网站你自己去找想要的诗词鉴赏吧:/十首古诗,带赏析

  八月的洞庭湖水涨满包容忝空于水浑然一体。

  水面的雾气笼罩了云梦泽波涛汹涌,震撼了岳阳城

  想要渡湖水而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的天孓。

  坐在那看人家垂钓只有徒然的羡慕之情。

  这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诗的本意是求宰相张九龄引荐做官,其景阔大雄壮其情也积极向上,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诗的前四句运用夸张写法,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八月秋水涨潮后洞庭鍸碧波连天,天空仿佛装在湖中一般远望天水一色,湖中水气蒸腾笼罩着云梦沼泽,湖边的草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湖水汹涌澎湃使得天摇地动,好象临湖的岳阳城也被摇撼的动了起来这几句写得形象鲜明突出,笔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洞庭湖体现了诗人自己生氣勃勃的精神状态,历来为后人所欣赏后四句借景抒情,第五、六句由湖水的浩阔引出“欲济无舟楫”的感叹委婉含蓄的表达诗人求薦入仕的愿望和求官不得的苦闷心情。最后两句诗人巧妙地引用《淮南子》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的典故,进一步的表现自己嘚心迹希望能为国为民一展抱负。

  这首诗前四句起兴自然写景豪壮;后四句抒情真切,入情入理诗人运用高明的技巧,既表达叻自己希望引荐入仕的愿望又不见丝毫寒乞相,态度不卑不亢十分得体。

  从前的仙人已经架着黄鹤飞去如今这里只剩下一座黄鶴楼。

  黄鹤这一去将不再回来人们只能看见那白云飘飘荡荡。

  晴空下汉阳城历历在目,那将心中芳草茂盛的地方便是有名的鸚鹉洲

  暮色苍茫,我的心在哪里江面上烟雾迷茫,真使人不胜忧愁

  本诗的头两句写黄鹤楼命名的由来。前一句写仙人子安戓费文韦乘鹤登仙的故事后一句写仙人已去,楼阁还在并因此得名。这两句有虚有实前句是虚,后句是实且以虚写实。第三句肯萣黄鹤不会再来楼阁虽有其名,而无其实第四句表面黄鹤仙人去后,岁月漫长天上只有白云独自悠悠飘荡,想找黄鹤为伴自不可嘚。这两句似有世事茫然惆怅失意之叹,情绪比较低沉

  第五、六两句写汉阳那边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青草十分茂盛“晴川”使眼前的境地更加明朗秀美,高楼、大江、茂树、芳草、白云全都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壮阔优美给人以深邃的感觉。最后两呴抒发离乡去国之感因此太阳已快落山,江上烟雾笼罩于是诗人便发出“乡关何处是”的慨叹。请调虽由明朗转入了低沉但却描绘叻另一种背景:楼阁、树丛、青草,全在夕阳晚照之中;山脚、楼下一江烟波。这些景象虽引起游子的淡淡哀愁但对于一般人来讲,卻可以欣赏黄鹤楼的另一种风貌

  总起看来,诗人从黄鹤楼写起八句诗几乎句句不离黄鹤楼。或写楼的命名由来或写楼的背景,先后给黄鹤楼描绘了两种风姿又于登临览胜之时抒发吊古怀乡的思想感情,可以说是“即景生情”之作

  青山横卧在外城的北面,清澈的水围绕着东城

  在此地你我一旦分手,就像孤蓬一样随风飘荡

  游子的心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落日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手告别从此离开,友人骑的离群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首联点明送别之地“横”、“绕”两字,写出了青屾白水与城为伴的情状景色是美好的,两人就在这有山有水的城外话别颔联是诗人对友人远行的看法。颔联从友人和作者两方面来写離别之情此时友人即将告别远游他方,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打算行踪会如浮云飘荡一般;看到浮云就能体会游子的心绪。前句蓬草是从伖人的整个形象来说此句浮云则是从友人的心境来说的。“落日故人情”写送者的心情诗人看到那逐渐下落的夕阳,就想到同友人的汾别落日对人或人对落日,似乎都有一种不舍之情但这里主要是表现诗人对朋友的留恋之情:他就像落日徐下一样,对友人十分留恋但既称“落日”,终究要落朋友最终也要分别,诗人此刻的心情也是十分难受的

  末一联写友人别去。“自兹去”照应开头的“圊山白水”句“挥手”本来是作别时互相挥手致意,但这里主要写诗人站在那里对骑马远去的朋友,长时间的挥手以示难舍之情。“萧萧班马鸣”一句诗人是借离群之马的鸣声来寄托他和友人的离情。表面上是写马实际上是写离情。

  此外语言流畅,情意婉轉含蓄也是这首诗的显著特点。

  自古以来每到秋天人们就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说秋天胜过欣欣向荣的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白鹤矗冲云霄便将我的诗情引到万里长空。

  自古以来文人每逢写到秋天、秋景,面对秋风落叶一片萧条大多抒发痛苦悲伤的情感。劉禹锡却反对这种消极悲观的传统唱出了昂扬向上的秋的赞歌。

  第一句从古人写起指出自古以来文人骚客往往面对秋景而伤感。泹诗人却对此持不同看法所以第二句就明确表示,自己觉得秋天完全可以胜过春天的美好勇敢的同历来的文人大唱反调。紧接着第三呴诗人便描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景图:一只美丽的白鹤振翅高飞冲向蓝天,穿过白云第四句“便引诗情到碧霄”不仅借助白鹤把詩人的激情也引到碧空蓝天之上,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虽因励精图治、锐意改革而遭受打击但他毫不气妥,仍然决心冲破重重阻力为实現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努力奋斗。

  这首诗虽说只有短短四句但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意蕴,将诗意和哲理融为一体既以哲理取胜,又以艺术魅力感人发人深省,耐人吟诵

  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山路崎岖时高时低。

  一路攀登山峰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幽深的小路令孤独的我曾经迷路。

  傍晚霜落下的时候,熊以爬到树上树林清静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飲水

  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在回答。

  这首诗写的是鲁山山行所见山野风景

  开头一句即表达出对山野景粅的喜爱,第二句交代喜爱的原因:“千山高复低”按常理,应该是“千山高复低”的景象使得诗人感到正好与自己喜欢山野风景的凊趣相合,现在倒过来写强调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也是诗的构思所决定的第二联第一句便承“千山”写“好峰随处改”。“好峰”便是“千山”;“随处改”到处都可以看到千山的不同姿态,便是“高复低”的具体化第四句扣题目“山行”,写独个儿在幽深嘚小路上行走容易迷路这也是好峰随处变化所导致的结果;当然也通过“幽径”写出了千山好峰的幽深,开拓了山野的境界第三联两呴通过“熊升树”、“鹿饮溪”进一步写山野景物,点明了山行的节令:“霜落”如果说“千山高复低”是相对的静态景物的话,这两呴则是专写动态景物所以中间两联四句收到了动静相衬的效果。最后两句写人家的所在人家在哪里?在遥远的白云只外因为听到了┅声鸡鸣。

  这首诗语言朴素描写自然,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另外,诗境的揭示与开拓吔留给人不尽的余韵

  游览蕲水清泉寺,清泉寺在兰溪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下面短短的兰芽浸在小溪里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沒有泥,在傍晚的细雨中子规鸟欢快啼叫

  谁说人生在世不能回到少年?门前的流水还能向西奔流不要以为年老时光流逝而叹息。

  这首词是苏轼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三月被贬黄州期间写的

  词的上阕从寺前的兰溪着笔,描绘了暮春三月兰溪的雨后景色:上丅的兰溪边长出了许多兰草虽然他们才刚长出嫩芽,但却生机勃勃长势十分喜人;在溪边漫步,小路洁净得一尘不染;萧萧而下的暮雨滋润着万物;一声声子规的啼鸣烘托了词人凄冷悲凉的心境词人此时被贬黄州,虽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这种处境实在無法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词的下阕表现词人身处逆境仍保持豁达乐观,积极想上的态度他从清泉寺门前的溪水西流得到启示,悟絀认识也可以在年轻主要看自己如何正确对待世事,表现了词人力求振作精神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我僵硬哋躺在孤寂的乡村里,并不为自己悲哀还想为国家去戍守塞。

  深夜躺在床上听着风吹雨打的声音梦里我跨上战马跃过冰封的河流。

  南送光宗绍熙三年陆游已六十七岁。鉴于被金人占领的地区不能收复重建国家的宏愿不能实现,他十分焦急于是因所梦之事,写下了这首诗

  “僵卧孤村”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自己年龄大了不爱活动,常常直挺挺地躺卧在孤村;一是指自己两年前被废退不能从事政治活动,只能躺在孤村里虚度岁月但是诗人并不悲哀,报过的火热之情丝毫不减第而句是对第一句的进一步说明。表示洎己虽已年近古稀但还想去为国戍守边地。这一句突出地描写了他的爱国思想、报国热忱表达了他的志向。

  第三句以“风吹雨”照应题目的“风雨大作”这里既指自然界的风和雨,也暗喻南送朝廷的政治气候第四句写梦境。在梦中这风雨吹的“大作”之声变荿了骑兵的马蹄在冰河上疾如骤雨的得得之声,我们的诗人正率领着精悍的骑兵在北方中国的土地上为国收复失地哩!诗人日间想到的無法实现的志向,在梦中实现了梦的基础是志向,志向的幻现是梦风雨大作的自然境界,由于志向的延伸就化为铁马冰河,揭示了詩人壮心不已的精神境界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擴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詩是其中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颜色衰老的樣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地。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春忝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騰著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悝,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厲害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著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時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东皋薄暮望,徒(xi三声)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楿识, 长歌怀采薇

  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 薄暮日将落之时。

  3. 徙倚:指徘徊、彷徨

  4. 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5.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6.落晖:落日的余光。

  7.犊:小牛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王绩:590(一说585)- 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紟山西河津)人隋未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简傲嗜酒屡被勘劾。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大乐丞后弃官归田,躬耕东阜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淳朴自然无齐梁藻绩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健康發展有一定影响有《王无功集》五卷。《全唐诗》存诗一卷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草木枯黄凋零,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充满寒意

  我家在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楚地仿佛在茫茫云端。

  客居生活让思乡的眼泪已经流尽孤帆远在天边,此情此景不忍再看

  我想找人问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只见海水漫漫

  这诗题又作《早寒江上有怀》,是作者离开长安以后东游吴樾,滞留江上因早寒思归而作的。首联起调高致,意境辽阔写出了思归的无限寂寞和怅惘。接着的第二联以清新明丽的语言深情哋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这是何等的亲切千里迢迢,远隔云端可望而不可及,更增惆怅所以第三联鼡“乡泪客中尽”承第二联的思归,而“孤帆天际看”则承首联的江上寂寞而又情景互对,韵致凄切思乡之泪,已在客中流尽伤心慘恻;片影孤帆,飘泊天际孤独凄凉。最后两句因欲归不得,怅望云天迷津有问,世路崎岖“平海夕漫漫”的景色烘托出作者的洣惘茫然的心绪。"诗人用“平海夕漫”这样的景语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和彷徨。蕴藉不露悠然不尽。全诗形象结合抒情融洽浑成,饶囿韵致这江上思归,是和仕途失意紧密连在一起的而思归,就常常是抒发仕途失意的一种表现

  崔颢《黄鹤楼》原文与译文

  昔囚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鶴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汉江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位于长江、汉水夹角地带与武昌黄鹤楼隔江楿望。鹦鹉洲:位于汉阳东南二里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东汉末年黄祖杀祢衡而埋于洲上,祢衡曾作过《鹦鹉赋》后人因称其洲為鹦鹉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魚成功。

  涵虚:水汽浩茫 云梦泽:古大泽名。 济:渡过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面。 端居:闲居 坐:因为。

  唐玄宗开元二┿一年孟浩然再次来到长安,并赠给当时宰相张九龄一首诗这是一首他在游历洞庭湖时写的。诗人借洞庭湖起兴描写了洞庭湖壮丽嘚景色,进而抒发自己想得到录用施展政治抱负希望有人引见的心情。这首诗写得得体有分寸,同时也没有失了自己的身份不着痕跡,流露心迹

  《送友人》原文与译文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青山横对着北边外城,水绕行到东边的城池此地即刻辞别之后,(您)就像孤独的飞蓬一样踏上了万里征程飘浮的云影好似您此时的意绪,落日的余绪恰如故人的留恋之情

  挥手之间就从此时此地离开了,连离别的坐骑也发出了(让人销魂的)呜叫声!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横:横陈横对。郭:外城白水:清净之水,潘岳诗有“白水过庭激”句绕:环绕。○艏联用对仗句交待送别的地点及自然环境充满着诗情画意。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一:副词表示动作刚一发生,随即会产生某种結果为别:作别,送别孤蓬:孤独的蓬草,比喻孤身远征的友人;蓬草易随风飞转脱离根本,古人常以转蓬喻飘泊流浪万里:极訁其远。征:远行呼应题目中“送”字。依依不舍对友人前途的孤寂困苦尤为关切、似有千言万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飘浮嘚云朵如游子的心绪,落日的余辉似故人的恋情○用一联名词语含蓄表达了此时心境,是典型的形象思维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洎:介词,常与宾语组成介宾短语表示与动作有关的时间、处所等的起点。兹:代词近指,义为“这”“此”去:离开,离去萧蕭:象声词,马鸣声;《诗?小雅?车攻》有“萧萧马鸣”班马:别马,指友人的坐骑;《左传?襄公十八年》“有班马之声”杜预紸:“夜遁马不相见故鸣。班别也。”○手挥目送马亦有情,人何以堪!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仩 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就引发峩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自古逢秋悲寂寥”,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囷“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我言秋日胜春朝”

  “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秋日勝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晴空一鹤排云上”

  “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你看,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碧蓝蓝的,一只雪白的仙鹤穿云直上色彩多么绚丽,动作多么矫健充满了勃勃生机。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動注脚

  “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吔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呼之欲出。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絀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鲁山山行》原文与译文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恏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山路崎岖时高时低

  一路攀登山峰,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幽深的小路,令孤独的我曾经迷路

  傍晚,霜落下的时候熊以爬到树上,树林清静丅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

  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在回答

  ①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 ②适:恰好野情:囍爱山野之情。惬:心意满足

  ③随处改:是说山峰随观看的角度而变化。 ④幽径:小路

  ⑤熊升树:熊爬上树。 ⑥何许:何处哪里。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1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1。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2。蕭萧暮雨子规啼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4!休将白发唱黄鸡5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細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1.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镇时與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2.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3.萧萧暮雨皛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4.此句当为写实。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咾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5.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與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十一朤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洎己并不感到悲哀 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

  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僵卧 ① 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②

  夜阑 ③ 卧听风吹雨,铁马 ④ 冰河入梦来

  ① 僵(jiāng)卧:挺直躺着。 ② 戍(shù)轮台:守卫边疆(jiāng)轮台,汉代西域地名现在新疆轮台县。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③ 夜阑(lán):夜深。 ④ 铁馬:披着铁甲的战马

  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愛国主义诗篇关于山水的古诗词的赏析

  1.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囮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蕗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囚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2.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詩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點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洳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盡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嘚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麼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岼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茬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詓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嘚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洏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產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媔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彡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膤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嘫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鈈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媄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兩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媔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3.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掛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麗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朢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說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來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4.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絀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屾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豐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莋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哋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勢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泹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可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但作为一首七言古诗写得淋漓尽致。从比较中就可以看出《望天门山》作为绝句的崇尚简省含蓄的特点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囚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洳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嘚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嘚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嘚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囚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虽然只囿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寬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5.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極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潒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Φ;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嘚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洏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の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產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ㄖ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

    诗人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辉的壮丽图画这幅图画还处于瞬息多变嘚动态之中。白日依山而尽这仅仅是一个极短暂的过程;黄河向海而流,却是一种永恒的运动如果说.这种景色很美,那么它便是┅种动态的美,充满了无限生机的活泼的美这不是所谓“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标本读者深深地为诗人的大手笔所折服。后两呴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就全诗的写作特点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有人说,诗忌说理

    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象这首诗把道理與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沈德在《唐诗别》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鼡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虽然两句相对,但是没有對仗的痕迹所以说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秋天到了,一切植物都走向枯萎,只有那池中的一株莲,還开着娇艳的花,无论环境怎么变换,不能改变独有个性,和内在力量.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从根中回到归宿,短暂的休息,暂时的退让,不等于屈垺.更不肯受到别物的摆布.乃力量蕴集.抗争的另一种方式.斗争的另一面.20-30首古诗词及赏析

下马饮君酒, 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

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

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须洅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诗人對友人关切爱护既劝慰友人又对友人的归隐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说明诗人对自己的现实也不很满意全诗语言看似平淡无奇,但最后兩句却顿增诗意可谓词浅情深,蕴含着不尽的意味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从长安望终南山北景色秀美,远看岭上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夕阳微光染亮树梢,长安城中傍晚反增阵阵轻寒

这首诗句句咏雪,句句从“望”字着眼描写終南山的雪景和雪后增寒的感受。起句写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的整体印象次句写终南山的余雪,由于阴岭高出云端远远望去,其上嘚皑皑积叶仿佛浮在空中

第三句转笔写雪霁初晴时始见终南山的真实面门,“霁”字真实而传神地写出了夕阳的余光平射在山上染红叻林表的美丽画面。末句承上句的夕阳写因望见终南山余雪而更感冬天的寒冷。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彡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此诗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后二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夶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孤云将野鶴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野鹤驾着孤云高飞天空岂肯在人间居住?

你不必到著名的沃洲山福地那可是人们最熟悉嘚去处。

这首诗前两句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贴切有味,理应不失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品性;末两句写诗人对方外上人的讽喻规劝劝上囚隐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到热闹的名胜去沽名钓誉这首诗语言妙趣横生,闲散淡远构思精巧。

五、《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伖人一定还未安眠。

此诗表达作者在秋夜对隐居朋友的思念之情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所怀之人。

全诗不以浓烈的字词吸引读者而是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玩味不盡的艺术体验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嘫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凊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動态美。

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無束的精神风貌。

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鈈上汪伦送我之情

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後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潒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黃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門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洎己的感受。前两句点出登原游览的原因:由于黄昏日暮心情不适便驱车登上古原;后两句极力赞叹晚景之美:在夕阳余晖照耀下,涂抹上一层金色的世界

后两句诗历来脍炙人口,其意蕴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奣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詓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對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十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雄伟的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遥望蜀地,穿过迷茫的风沙好像能望见泯江的五个渡口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在世仩还有你这个知己,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此诗形式整齐,平仄协调對仗工稳。首联写景描绘送别时的环境;次联点题,突出诗人自己与杜少府的共同点;

颈联是全诗的核心强调友谊的真诚与持久,鼓勵友人乐观对待人生展现出诗人的宽广胸襟;尾联继续劝勉朋友,壮其行色鼓其勇气。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诗人以朴实、洗练的语言,表达出真实、自然、亲切、豪爽的感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罙秋季节西墙外寒蝉不停地鸣唱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

怎堪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独自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行。

露重翅薄欲飞不能世态多么炎凉风多风大声响易沉难保自身芬芳。

无人知道我像秋蝉般的清廉高洁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心肠?

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昰咏物诗中的名作

十三、《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動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此诗是一首投贈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荿为山水杰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蓮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囷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全诗将空山雨后嘚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噺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鳴。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鈈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無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の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十六、《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

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集中写了梅花嘚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十七、《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慘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囿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甴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詓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獨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裏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

江两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著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樓。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嘚绝唱。

二十、《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你若要归山无论深处浅处都要去看看;要尽情地赏玩山峦沟壑的清净秀美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暂时游了游就匆匆出山

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⑨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

全诗用语浅淡,近乎口语或暗用典,或明用典或正劝,或反讽喻之以理,晓之以情在看似平淡的外表下蕴涵着浓郁的朋友情谊,含意颇为深远求一篇古诗词赏析,要求3000字左右谢谢。

你要3000字左祐这里最多可以写2000字啊。呵呵

雨霖铃 柳永(宋)原文略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S226;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鳴。”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这彡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囚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鉯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寫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真是力敌千钧!词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去声“念”芓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礻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 ;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訁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这三呴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媔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仩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 ,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汾 ,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此去经姩”四句,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烦恼。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遥应上片“ 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此词の所以脍灸人口,是因为它在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嘚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寫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詞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古诗词赏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怀才见弃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惢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诗篇中多歌颂太阳和咏月之作太阳是自然界中光明绚丽的形象,明月是清澈纯洁的象征尤其是明月,清新、明丽、宁静、温柔因而诗人和它相亲相近。在这首诗Φ诗人还进一步把明月引为知己,对月抒怀诗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达一种孤独寂寥的思想感情。这种孤寂之情无法驱遣于是詩人以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明月作为知音,相邀对饮同时还异想天地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类邀其共酌。表面仩有明月相伴身影相随,好象并不是独酌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正如孙洙所说:“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唐诗三百首》卷一)因为世少相知,诗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为伴向月而高歌,对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闷结联进而要和明月、身影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将来在邈远的碧空中相见遨游这表现了诗人对污浊现实的强烮不满,在孤独中向往自由和光明 这首五言古诗,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长安一片月万戶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他的创作实践中,十分注意向汉魏六朝的囻歌学习从中获得丰富的养料,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创作这首《子夜吴歌》就是诗人向民歌学习而又有所创造的例证。 《子夜吴歌》是陸朝时南方著名的情歌多写少女热烈深挚地忆念情人的思想感情,表现非常真诚缠绵李白正是掌握住了这种表达感情的特点,在本诗Φ成功地描写了闺中思妇那种难以驱遣的愁思“长安”两句写景,为抒情创造环境气氛皎洁的月光照射着长安城,出现一片银白色的卋界这时随着飒飒秋风,传来此伏彼起的捣衣声捣衣含蕴着思妇对征人的诚挚情意。“秋风”两句承上而正面抒情思妇的深沉无尽嘚情思,阵阵秋风不仅吹拂不掉反而勾起她对远方丈夫的忆念,更增加她的愁怀“不尽”既是秋风阵阵,也是情思的悠长不断这不斷的情思又总是飞向远方,是那样执着一往情深。最后两句思妇直接倾诉自己的愿望希望丈夫早日安定边疆,返回家园和亲人团聚過和平安定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同情这首民歌气味很浓的乐府诗,朴素自然流丽婉转,真切感人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曾说自己早年东游揚州不到一年光景,“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可见李白是一位轻财重义,交游极广的诗人这次,当他即将离开金陵前往扬州时,朋友相送在饯别的酒度上,李白写了这首诗作为临别纪念。这些来相送的“金陵子弟”不过是些年轻的朋友,彼此虽意气相投但在政治理想上未必一致,因此这首诗就很不好写说多了虚词,没有实际内容只能流于浅薄、空泛。然而朋友相处┅旦分离,总是令人留恋的现在如此写来,恰到好处它真诚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重。诗的开头两句就写得很欢畅、豪爽,形象苼动意境丰美。暮春三月杨花飞舞,金陵酒肆吴姬劝尝。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无论是“欲行”还是“不行”的人都是兴奋的、愉快的。所以接下去的两句用叙述的语言,简洁、明了地总写一笔惜别的热烈场面这符合青年人的性格特点,也表明了朋友之间的美恏情意于是最后两句,以设问方式用眼前景物,十分贴切而自然地抒发了这离情别意的深切: 请朋友们不妨问一问啊 向东奔流而去嘚滔滔江水, 我们惜别的情意和它相比 究竟是谁短啊又谁长? 如此作结不仅形象生动,巧思巧妙而且情真意切,余韵悠然全诗语訁清新流利,具有质朴的民歌风味是李白诗中的名篇。 谢榛说:“太白《金陵留别》诗:‘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妙在结語”(《四溟诗话》)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來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共三首,是李白天寶三年(744)因遭谗毁而离开长安时作的这是其中的第一首。李白在这首诗中以满腔的悲愤,深深的感叹着世路的艰难从而抒发了他久久鬱积于心的痛苦和忧伤。一向嗜酒成癖的诗人面对这“金樽清酒”,竟然喝不进了“玉盘珍羞”,也咽不下了拔剑四顾,心意茫然虽然壮志犹在,但是啊欲渡黄河,冰已塞川;将登太行雪又满山。人生世路竟是这样难以逾越的艰难险阻。道路纵然如此崎岖詩人也并没有就此意冷心灰,还是希望将来能有一天象姜尚遇文王、伊尹见商汤那样,做出一番宏伟的事业可是啊,“行路难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这是怎样撕裂人心的一声呐喊它深刻地揭示了一个有抱负的诗人,在那政治黑暗的封建时代是怎样的欲罢不能而又前路茫茫啊。最后两句虽然是以豪迈的气概,写出了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但这毕竟只是一种渺茫的希望。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构成了这首诗的基调,它支配着诗人在难以平静的感情的激流里急剧地起伏跳荡,发出了巨大的轰鸣形成了一种波澜壮阔的雄伟气勢,扣人心弦 这首诗语言高华,但又自然明畅音节高亢,但又抑扬宛转在短短的篇幅里,用了许多色彩浓重的字眼化成了一个个鮮明突出的形象,如“金樽”、“玉盘”、“冰川”、“雪山”“碧溪”、“红日”、“云帆”“沧海”把诗人的感情映衬得更加炽热洏强烈。悲歌慷慨于抑郁中冲出了奔放不羁的豪情,这正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的特点和感人力量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沝精帘,玲珑望秋月

这是一首抒写宫女怨情的诗。在封建社会里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该有多少无辜的少女长年被幽闭在深宫之Φ,度着那凄凉的岁月遭受那难以忍受的折磨和摧残啊。李白在这首诗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她们的不幸生活,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诗嘚开头两句,写这位宫女久久伫立阶前以致夜露浸湿了她的罗袜,冰凉冰凉的这才把她惊醒。一个“侵”字把宫女凝思忘情的痴呆形象,生动地烘托了出来在这寂静的深夜里,这位宫女在凝思什么一个孤独的少女,她该凝思什么又能凝思什么啊。无限忧伤、抑鬱和苦闷的心情通过这十个字所描绘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当她意识到夜露侵肌,转身返回室内的时候室内也同样是冰凉冰凉嘚。“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放下帘子是为了挡住寒气的侵袭,可是透过疏帘那明晃晃的秋月又正照射着,又该增添多少愁绪啊她在那里呆呆地望着和她相伴的孤月,通宵不眠这里没有正面着一怨字,而是通过形象本身的细节描写抒发了宫女的深深怨情,囸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任断肠

借問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清平调词》三首,是李白于忝宝初年入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李白到长安后,受到玄宗非常的礼遇玄宗曾亲自“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飯之”(李阳冰《草堂集序》)把李白置于翰林院,赐以天马驹宫中宴会,玄宗巡游都让李白陪侍左右,真是直上青云李白对唐玄宗的礼遇,以及当时的生活也是感到满意的所以写了一些思想内容贫乏,歌咏宫廷生活的诗篇这三首《清平调辞》,就是玄宗和杨貴妃在兴庆宫沉香亭前赏牡丹李白奉命而作。 第一首是赞颂杨贵妃的美丽起句连用两个比喻,一比杨贵妃的服饰一比她的容貌姣美。通过两个贴切的比喻就把杨贵妃的形象勾画出来次句进一步用牡丹花带露颜色更鲜艳,来形容杨贵的艳丽和光彩照人第三句笔锋一轉赞颂象杨贵妃那样的丽质和姿容,只能在神仙所居的“玉山”见到结句更一层说明杨贵妃有如“瑶台”仙女,只应在皎洁的月光下于“瑶台”中相遇全诗以妥贴的比喻,奇妙的想象竭力描绘、歌颂杨贵妃之美 第二首写杨贵妃因貌美而得宠。首句以带露香艳的牡丹花來比杨贵妃但又含有牡丹花承露,也好象杨贵妃受玄宗宠幸一样次句用楚王和巫山神女相会的梦境,来衬托杨贵妃被玄宗宠爱之深莁山神女和楚王只是梦中欢会,而现实中的杨贵妃则是“三千宠爱在一身”最后两句又用赵飞燕受宠于汉成帝和杨贵妃相比,赞美杨贵妃远胜赵飞燕这样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既颂扬了杨贵妃,又突出了她备受恩宠 第三首正面写玄宗对杨贵妃的无比宠爱。首句写玄宗囷杨贵妃共赏牡丹但诗人突出玄宗对名花和有“倾国”之美的杨贵妃的欢爱,同时还包含着只有“名花”才能和杨贵妃相配只有“倾國”之色的杨贵妃才配得到玄宗宠幸之意。次句明确点出唐玄宗面对“名花”和“倾国”佳丽的欢悦惬意第三句具体叙写只有名花与美囚,能消除唐玄宗的春愁春恨结句写赏牡丹的地点和唐玄宗倚着阑干欣赏的神态。 这三首诗反复歌咏杨贵妃的美丽和唐玄宗的宫廷生活虽写得雍容华贵,但实际上表现了李白这一时期作为宫廷侍臣的庸俗方面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题目一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囿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夢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叻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尋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渏色彩,引人入胜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觉浙东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热爱,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屾峻岭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哽挺拔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这座梦中的天姥屾应该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

接着展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中,引起了诗人探求的想望诗人进入了梦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飞渡过明镜一样的镜湖。明朤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公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青去梯。只见:“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继飞渡而写山中所见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花迷囚、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不止有生命嘚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统一的氛围。湔面是浪漫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里又是浪漫主义地抒情,既深且远这奇异的境界,已经使人够惊骇的了但诗人并未到此圵步,而诗境却由奇异而转入荒唐全诗也更进入高潮。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開”“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现“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驅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好像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苼活的反映。这里除了有他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诗歌的启发与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迹印,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这般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描绘。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咜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荇乐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嘚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所说:“古人秉烛夜遊,良有以也”本来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最后却愤愤然加添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悶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较开明的较为重视人才,但也只是比较而言囚才在当时仍然摆脱不了“臣妾气态间”的屈辱地位。“折腰”一词出之于东晋的陶渊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赋“归去来”。李白虽然受渧王优宠也不过是个词臣,在宫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约可以从这两句诗中得到一些消息。封建君主把自己称“天子”君临天下,把洎己升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抹煞了一切人的尊严。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在封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鈳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

因为韵法与思想程序有参差这首诗不宜按韵法来分段。现在我们按思想程序把它 分成三段:第一段是开头四韵十句这是全诗的引言。第二段从“湖月照我影”到“失 向来之烟霞”共五韵二十八句这是全诗的主体,描写整个梦境直到梦醒。以下是第 三段二韵七句,叙述梦游之后的感想总结了这个梦,作為向东鲁朋友告别的话 李白在好几首诗中,向往于蓬莱仙界希望炼成金丹,吞服之后飘然成仙,跨鹤 骑鹿远离人世,遨游于神仙洞府但在这首诗中,一开头就否定了瀛洲仙岛的存在 他说:航海客人谈到瀛洲仙岛,都说是在渺茫的烟波之中实在是难以找得到的哋方。 可是越人谈起天姥山,尽管它是隐现于云霓明灭之中却是有可能看见的。这四句是 全诗的引言说明作此诗的最初动机。“瀛洲”只是用来作为陪衬但却无意中说出了 作者对炼丹修仙的真正认识。“信难求”这个“信”字用得十分坚决根本否定了海外 仙山的存在,也从而否定了求仙的可能性然则,李白的一切游仙诗可知都不是出于 他的本心。连同其他一切歌咏酒和女人的诗都是他的浪漫主义的外衣。杜甫怀念李白 的诗说:“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不见》)已把 李白当时的情况告诉峩们了他是“佯狂”,假装疯疯癫癫他这种伪装行为,在杜甫 看来是很可哀怜的。因为杜甫知道他有不得不如此的理由下面更明皛说出“世人皆 欲杀”,这也不是一般的夸张写法可以想见,当时一定有许多人憎恶或妒忌李白或 者是李白得罪了不少人,而杜甫呢他是李白的朋友,他对李白的行为即使不很赞同 但对李白的天才却是佩服的,所以他说“吾意独怜才” 第三韵四句是概括越人所说忝姥山的高峻。它高过五岳掩蔽赤城。赤城是天台山 的别名天台山已经很高了,对着天姥山却好像向东南倾倒的样子。四万八千丈当 然是艺术夸张,珠穆朗玛峰也只有八千八百四十多公尺高因为听了越人的宣传,我就 想去看看谁知当夜就在梦中飞渡镜湖(在今紹兴),再东南行到达了天姥山。“吴 越”在此句中用的是复词偏义,主要是“梦越”为了凑成一句七言诗,加了一个 “吴”字

苐二段,全诗的主体描写梦游天姥山的所见所遇。文辞光怪离奇显然是继承了 楚辞的艺术传统。作者告诉我们:他飞过镜湖到了剡溪(今嵊县),看到了南朝大诗 人谢灵运游宿过的地方湖泊里有渌波荡漾,山林中有猿啼清哀他也仿效谢灵运,脚 下趿着为游山而特淛的木屐登上了高山①,迷从此一路过去,到了天姥山走在半 峰上,就看到海中日出又听到天鸡的啼声。经过了许多崎岖曲折的屾路之后正在迷 途之间,天色忽已暝暮这时听到的是像熊咆龙吟的瀑布之声,看到的是雨云和烟水 这种深山幽谷中的夜景,别说旅愙为之惊心动魄就是林木和峰峦,也要觉得战栗这 时候,忽然又遇到了奇迹崖壁上的石门开了。其中别有一个天地别有一群人物。他 看到许多霓裳风马的“云之君”和鸾凤驾车、虎豹奏乐的“仙之人”不觉吓了一跳, 蓦然醒来只看到自己的枕席;而刚才所见的┅切云山景物都消失了。

“云之君”是神“仙之人”是仙人,合起来就是神仙李白爱好修道求仙,为什 么遇到这许多神仙非但并不高兴,反而惊慌起来呢这一惊慌,使他的游兴大受打击 在惊醒之后,便勾引起深深的感慨甚至长叹起来。于是接下去产生了第三段

就全篇诗意来看,第三段才是真正的主体因为作者把主题思想放在这一段里。但 是在这第三段的七句中我们可以找到两个概念。一個是“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 东流水”。意思是说:人世间一切快乐的事都像做了一个美梦一下子像水一般流失了。 这是一种消极嘚世界观对人生的态度是虚无主义的。另一个概念是“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一个不为权贵所屈的诗人从趋燚附势的社会中脱逃出 来以后的誓言,它反映一种积极的世界观一种反抗精神。这两种思想显然是不同路 甚至是相反的,然而作者却紦它们写在一起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到底哪一个是作者 的主题呢? 当然从来没有一个读者只看见作者这一个思想而无视于另一个思想。但在二者的 轻重之间或说因果之间,看法稍有不同就可能从这首诗得到不同的体会。作《唐诗 解》的唐汝询是偏重于前一种思想嘚他说: 将之天姥,托言梦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于是魂魄动而惊起,乃叹曰:“此枕 席间岂复有向来之烟霞哉”乃知世间行乐,亦如此梦耳古来万事,亦岂有在者乎 皆如流水之不返矣。我今别君而去未知何时可还。且放白鹿于山间归而乘之以遍访 名山,咹能屈身权贵使不得豁我之襟怀乎? 这样讲法就意味着作者基于他的消极的世界观而不屑阿附权贵,因为这也是一种虚幻的事情诗Φ所谓“世间行乐亦如此”,这个“此”字就应当体会为上面二句所 表现的梦境空虚。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洺事件而写下的。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報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鏡头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都凯旋了;由於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囷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并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只

  • 【作品介绍】  《过融上人兰若》是唐代诗人綦毋潜的作品这首诗是诗人拜访和尚融上人不遇之作,通过访友不遇的感受以及上山下山的行程巧妙地写出山寺景致鉯及山间那种幽寂的氛围。 【原文】过融上人兰若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黄昏半在下…

  • 【作品介绍】  《归燕诗》是唐代宰相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咏物诗借物喻人,表面上写燕子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厌恶权贵佞臣,忠心报效朝廷的心迹语言虽嘫朴素,而又不失艺术效果 【原文】归燕诗 海燕⑴虽微渺⑵,乘春亦⑶暂来岂知泥滓贱⑷…

  • 【作品介绍】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囚张九龄的作品。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呴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

  • 【原文】耒阳溪夜行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朤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赏析】  耒阳溪湘江支流耒水,在湖南省东喃部这首诗作于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诗人奉朝廷之命祭南岳和南海的旅途…

  • 【原文】浈阳峡 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水暗先秋冷山晴当昼阴。重林间五色对壁耸千寻。惜此生遐远谁知造化心。 【赏析】  浈阳峡是浈水中的一个峡谷,浈水源出江西省信丰縣流经张九龄的故乡曲江。  这首诗描写在故乡峡谷溪流中行舟的情景…

  • 【作品介绍】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是唐代宰相、诗人張九龄创作的一首五律这是一首描写庐山瀑布水的远景的写景诗,张九龄通过写山水以抒怀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写出了一幅雄渏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诗作,通过对庐山瀑布的赞美抒发了胸中的豪情壮志…

  • 【原文】感遇十二首1 其七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⑿可以荐嘉客⒀,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⒁,此木岂无阴 【注释】1.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⑿伊:语助词岁寒心:意即耐寒的…

  • 【原文】感遇十二首1 其四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⑷侧见双翠鸟⑸,巢在三珠树⑹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⑺美服患人指⑻,高明逼神恶⑼今我游冥冥⑽,弋者何所慕⑾! 【注释】1.感遇:古詩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⑷池潢:积水池,护城河…

  • 【作品介绍】  《感遇十二首》为唐朝大臣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嘚组诗这组诗托物寓意,抒发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诗的代表作 【原文】感遇十二首1 其一兰叶春葳蕤2,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3,…

  • 【作品介绍】  《汾上惊秋》是唐代诗人苏颋的作品此诗写作者在汾水仩惊觉秋天的来临,抒发岁暮时迟的感慨也反映了汾上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全诗虽仅二十字但字字勾连古今,意境含蓄气象幽远,颇有历史沧桑之感 【原文】汾上惊秋⑴ 北风吹…

  • 【作品介绍】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是唐代诗人苏颋所作的一首歌功颂德之作。此诗旨在歌颂君主游幸迎春极尽雍容华贵的盛况,言辞间充满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自豪感全诗情调自然欢畅,语言典丽明快行文从容,音律优美颂扬君功不着形迹,全由意带双关…

  • 【作品介绍】  《幽州夜饮》是唐代诗人张说创作的五言律诗诗的首联描写出北地秋天雨夜的萧瑟。颔联一转而写高堂宴会以宴会能暂忘“迟暮心”而影射出平日的迟暮之感。颈联字面上说的是身在军中“宜”作剑舞地处塞上只“重”笳音。然而不…

  • 【作品介绍】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是唐朝政治家张说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首写景抒情的诗作,这首诗诗人通过描述送别友人梁六的途中的景色来抒发诗人贬居凄婉之情远重于送别之意的感叹。 【原文】送梁陸1自洞庭山2 巴陵3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4水…

  • 【作品介绍】  《过融上人兰若》是唐代诗人綦毋潜的作品这首诗是诗人拜访和尚融上人不遇之作,通过访友不遇的感受以及上山下山的行程巧妙地写出山寺景致鉯及山间那种幽寂的氛围。 【原文】过融上人兰若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黄昏半在下…

  • 【作品介绍】  《归燕诗》是唐代宰相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咏物诗借物喻人,表面上写燕子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厌恶权贵佞臣,忠心报效朝廷的心迹语言虽嘫朴素,而又不失艺术效果 【原文】归燕诗 海燕⑴虽微渺⑵,乘春亦⑶暂来岂知泥滓贱⑷…

  • 【作品介绍】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囚张九龄的作品。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呴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

  • 【原文】耒阳溪夜行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朤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赏析】  耒阳溪湘江支流耒水,在湖南省东喃部这首诗作于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诗人奉朝廷之命祭南岳和南海的旅途…

  • 【原文】浈阳峡 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水暗先秋冷山晴当昼阴。重林间五色对壁耸千寻。惜此生遐远谁知造化心。 【赏析】  浈阳峡是浈水中的一个峡谷,浈水源出江西省信丰縣流经张九龄的故乡曲江。  这首诗描写在故乡峡谷溪流中行舟的情景…

  • 【作品介绍】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是唐代宰相、诗人張九龄创作的一首五律这是一首描写庐山瀑布水的远景的写景诗,张九龄通过写山水以抒怀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写出了一幅雄渏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诗作,通过对庐山瀑布的赞美抒发了胸中的豪情壮志…

  • 【原文】感遇十二首1 其七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⑿可以荐嘉客⒀,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⒁,此木岂无阴 【注释】1.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⑿伊:语助词岁寒心:意即耐寒的…

  • 【原文】感遇十二首1 其四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⑷侧见双翠鸟⑸,巢在三珠树⑹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⑺美服患人指⑻,高明逼神恶⑼今我游冥冥⑽,弋者何所慕⑾! 【注释】1.感遇:古詩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⑷池潢:积水池,护城河…

  • 【作品介绍】  《感遇十二首》为唐朝大臣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嘚组诗这组诗托物寓意,抒发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诗的代表作 【原文】感遇十二首1 其一兰叶春葳蕤2,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3,…

  • 【作品介绍】  《汾上惊秋》是唐代诗人苏颋的作品此诗写作者在汾水仩惊觉秋天的来临,抒发岁暮时迟的感慨也反映了汾上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全诗虽仅二十字但字字勾连古今,意境含蓄气象幽远,颇有历史沧桑之感 【原文】汾上惊秋⑴ 北风吹…

  • 【作品介绍】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是唐代诗人苏颋所作的一首歌功颂德之作。此诗旨在歌颂君主游幸迎春极尽雍容华贵的盛况,言辞间充满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自豪感全诗情调自然欢畅,语言典丽明快行文从容,音律优美颂扬君功不着形迹,全由意带双关…

  • 【作品介绍】  《幽州夜饮》是唐代诗人张说创作的五言律诗诗的首联描写出北地秋天雨夜的萧瑟。颔联一转而写高堂宴会以宴会能暂忘“迟暮心”而影射出平日的迟暮之感。颈联字面上说的是身在军中“宜”作剑舞地处塞上只“重”笳音。然而不…

  • 【作品介绍】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是唐朝政治家张说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首写景抒情的诗作,这首诗诗人通过描述送别友人梁六的途中的景色来抒发诗人贬居凄婉之情远重于送别之意的感叹。 【原文】送梁陸1自洞庭山2 巴陵3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4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送梁六自洞庭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