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一下杨士家谱志永庆国志下面是什么

全国·陇西郡李氏族谱总谱不分卷藏地:南京大学 四川重庆市图书馆(清)李东元等继修清光绪六年(真880)修1927年成都湖广馆街大同印刷局铅印本一册

全国·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藏地:美国(清)李延强修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刊本一册

全国·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三部)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人民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大学 日本美国(清)李长申重修清嘉庆十六年(1811)刻本一册

全国·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李延强修清乾隆刻本并附钞本一册

全国·李氏族谱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钞本一册

北京宛平·李氏家谱志不分卷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清)李文杞重修清道光六年(1826)钞本六册

天津·延古堂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吉林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美国(民国)李宝晋纂修 李钟瑨校订1935姩天津延古堂李氏铅印本

河北泺县·泺邑李氏族谱四卷藏地:日本美国(清)李惠苍等续修清同治十二年(1873)刊本四册

河北·泺县李氏族谱五卷藏地:河北大学 (民国)李维祺修1931年铅印卒二册

河北庐龙·李氏家谱志二卷首一卷藏地:河北庐龙县文化馆(清)李廷桢 李国钦等创修胶卷复制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钞本

河北高邑·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清)李畿屏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刊本二册

河北永年·李氏支谱二卷 藏地:中國科学院图书馆 美国(民国)李土伟修1922年刊本一册

河北唐县·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河北大学 (民国)李坦安 李子炎等修1934年铅印本一册

河北蔚县·蔚州李氏家谱志十卷藏地:日本美国(清)李源重修清乾隆四十年(1775)刊本四册

河北青县·李氏家谱志藏地:河北青县王镇店乡北张庄清光绪十二年(1886)钞本四册

河北南皮·李氏家谱志不分卷藏地:南歼大学(清)李鸿文修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钞本一册

河北任丘·李氏张恕堂本支谱十卷藏地:辽宁图书馆清钞本

河北·任丘李氏四门支谱不分卷藏地:辽宁图书馆(清)李树道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李氏钞本

河北·交河李氏八修族谱不分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共四部) 中国历史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二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天津市图书馆南开夶学 河北大学(二部) 辽宁图书馆辽宁大连市图书馆吉林大学(二部)日本美国 (民国)李桐文 李桐蔚等修1937年交河马连坦睦堂铅印本三册

山西·榆社李氏世系谱不分卷藏地:美国(民国)李仟洲等修1915年太原撷华石印局石印本四册

山西介休·李氏家谱志不分卷藏地:美国 (清)李守和等修清道光七姩(1827)钞本一册

山西·曲沃庄简公李氏家谱志四卷 藏地:美国(清)李念达等修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尊制堂刊本二册

山西·洪洞李氏宗谱四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李逢纶等增修清同治四年(1865)刻本四册

辽宁海城·李氏宗谱不分卷藏地:辽宁图书馆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刻本

辽宁铁岭·李氏谱系四卷藏地:日本美国(清)李树德重修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写本二册

辽宁铁岭·长白山李佳氏族谱不分卷藏地:美国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写本四册

辽宁鐵岭·长白李氏家谱志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钞本一册

上海·(氵从)溪法华李氏族谱六卷藏地:吉林大学美国(民国)李鸿翥续修 1919年秩伦堂刻本五册

上海·李氏家乘一册藏地:上海市文管会(民国)李曾耀纂修1925年铅印本

上海南汇·竹冈李氏族谱十卷首一卷藏地:人民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南京图书馆 日本美国(民国)李植民李植纯等六修1921年木活字本

上海松江·陇西[李氏]宗谱不分卷藏地:河北大学 日本美国(民国)李祖佑 李樹则等续修1929年石印本四册

江苏·镇江扬州李氏合谱不分卷藏地:吉林大学(清)李增孝纂修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钞本一册

江苏·夫椒李氏家乘八卷藏地:美国(清)李怡廷等修清光绪十一年(1885)敦睦堂活字本

江苏南京·归德方山葛桥南李氏宗谱八卷藏地:美国(清)王薇堂等修清同治元年(1862)载德堂朩活字本四册

江苏·江宁李氏宗谱不分卷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日本 美国(清)李嘉谋初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赐廉堂刊本

江苏漂水·芝山李氏续修宗谱口口卷藏地:江苏溧水县群力乡太尉庄(存卷16)1948年永言堂木活字本

江苏沛县·李氏族谱二卷宗图一卷 藏地:南京市博物馆 民国间稿本

江苏丰县·李氏三房支谱四卷藏地:江苏丰县黄娄乡大王娄村(民国)李忠亮 李忠显纂1916年铅印本

江苏丰县·李氏家谱志口口卷藏地:江苏丰县刘王娄乡王平娄村(民国)季盘纂民国间纂修本十六册

江苏盱眙李氏·岐阳世家文物

图像册不分卷附考述一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河北大学(二部) 苏州大学中山大学 宁夏大学 美国(民国)中国营造学社编辑民国间印本一册

江苏泰州·李氏家乘十卷藏地:江苏泰州市图书馆(清)李金台纂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江苏泰州·李氏族谱十四卷藏地:江苏泰州市图书馆(民国)李嶽恺纂1913年木活字本

江苏·江都李氏族谱八卷藏地:上海图书馆(民国)李德森等修1920年木活字本八册

江苏江都·李氏族谱四卷藏地:吉林大学(民國)李明富等重修 余步云刊订1923年刊本四册

江苏江都·李氏宗谱十二卷藏地:吉林大学(民国)李祚康等重修1924年立德堂石印本十二册

江苏泰兴·李氏重修家谱志口口卷藏地:江苏泰兴县中华街一号(存卷4、6)活字本

江苏丹徒·新纂李氏宗谱四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清)李承霖纂修清光绪四年(1878)活字本

江苏丹徒·新纂李氏续谱二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清)李慎观李寿钱纂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善庆堂活字本

江苏丹徒·陶裔山门李氏续修族谱二卷藏地:吉林大学(清)李镛金续修民国间钞本二册

江苏·丹徒陶裔李氏族谱二卷藏地:美国(民国)李永师等修1913年活字本二册

江苏·丹徒李氏家乘六卷藏地:南开大学 苏州大学(民国)李培英编修1917年本立堂刻本

江苏·丹徒开沙李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日本 美国(民国)李恭良 李锡纯等九修1925年介祉堂木活字本

江苏丹陽·云阳李氏宗谱十六卷藏地:日本美国(清)李发忠等重修清光绪八年(1882)萼辉堂木活字本十六册

江苏丹阳·李氏宗谱口口卷藏地:江苏丹阳县松卜乡肇庄(存卷l一5、7—16) 1931年木刻本

江苏句容·李氏宗谱十卷藏地:辽宁图书馆 (民国)李正瑾 李允矗等新修1921年铅印本

江苏常州·李氏迁常支谱八卷藏地:美国(清)李新畲等修清咸丰四年(1854)活字本

江苏常州·李氏迁常支谱十卷藏地:日本美国(清)李翼清 李麟图等续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活字夲

江苏常州·昆陵殷薛镇李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江苏省档案馆(一部存卷5一部存卷16—18) 江苏苏州市图书馆 美国 (民国)李庭鸿修 1912年李氏垂裕堂活字本十二册

江苏常州·昆陵李氏宗谱十二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民国)李希白等纂修1931年源远堂活字本十二册江苏常州·昆陵辋川里李氏宗

谱三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美国(民国)李达刚等修 1933年衍庆堂木活字本三十八册

江苏常州·昆陵李氏西里桥派支谱不分卷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民国)李嘉翼修1933年铅印本一册

江苏常州·昆陵李氏西里桥派支谱不分卷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民国)李嘉育增修1949年铅茚本一册

江苏常州·莘村李氏宗谱十六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南开大学(民国)李瑞陀 李林宝等重修1937年天叙堂木活字本十六册

江苏武进·王堰桥李氏宗谱八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清)李傅明主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衍庆堂活字本十册

浙江象山·泊戈洋李氏宗谱六卷 藏地:浙江图书馆(民国)李必坤修 王乃揖编辑1925年稿本一册

浙江·嘉兴梅会李氏族谱二十二卷藏地:美国(清)李宗潮等修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钞本陸册

浙江嘉兴·梅会李氏族谱十二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李鹏飞等修清嘉庆间刻本二册

浙江嘉善·西塘李氏支谱六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 浙江嘉善县档案馆(民国)李正墀纂辑1923年铅印本

浙江海盐·苞溪李氏家乘二十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清)李汝黻纂修清道光十五年(1835)祠堂刻本十册

浙江海盐·苞溪李氏家乘二十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李洽纂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刻本十二册

浙江长兴·李氏宗谱七卷藏地:浙江长兴县博物馆(清)李义发纂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木刻本

浙江绍兴·山阴李氏家谱志八卷首一卷藏地:辽宁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李世法 李建煦等编 十六世、十七世孙续编清末李氏永思堂刻本

浙江绍興·山阴李氏家谱志残稿藏地:浙江图书馆清钞本一册

浙江绍兴·山阴天乐李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二卷藏地:吉林大学 浙江图书馆 美国(清)李其鳌修 王雪黔 李继芳等纂清同治九年(1890)芳庆堂木活字本

浙江·兰溪李氏宗谱八卷藏地:浙江兰溪县盂湖乡下李村1940年木刻本

浙江·兰溪李氏宗谱十三卷藏地:浙江兰溪县(缺二卷)1940年木刻本

浙江兰溪·青严李氏宗谱四卷藏地:浙江兰溪县白沙乡上李村1946年木刻本

浙江·东阳瑞嘉李氏宗谱四卷藏地:浙江东阳县巍山镇李村(存卷1、4)(清)李福谦纂 清道光二年(1822)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木香李氏家乘不分卷藏地:日本美国1922年木活字本一冊

浙江东阳·庙口李氏宗谱二十卷藏地:浙江东阳县左光乡右甽头(民国)李春楼纂1928年木活字本

浙江常山·李氏宗谱五十二卷藏地:浙江常山县芙蓉乡西岭足村清道光二十年(1840)木刻本

浙江常山·定阳李氏宗谱七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浙江常山县新昌乡轨村(不全)(清)汤奕瑞重修清光绪②十三年(1897)木刻本

浙江常山·陇西李氏宗谱四卷藏地:产浙江常山县新昌乡吴家村(存卷3)清光绪三十年(1904)木刻本

浙江常山·李氏宗谱十卷藏地:浙江常山县何家乡黄岗村1919年木刻本

浙江常山·李氏六修宗谱一卷藏地:浙江常山县东案乡庐家村(民国)李迁钧重修1925年木刻本

浙江常山·建宁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石村1933年木刻本

浙江仙居·林下李氏宗谱口口卷藏地:浙江临海县博物馆(存行嗽:·册及卷8)清光緒六年(1880)木活字本

浙江·黄严教善巷李氏家谱志六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浙江图书馆(民国)李仲千辑1946年钞本三册

浙江遂昌·李氏宗谱藏地:浙江遂昌县上定乡黄沙腰村1927年刊本

浙江遂吕·李氏宗谱藏地:浙江遂昌县上定乡黄沙腰村民国间纂修本六册

浙江缙云·五云夏川李氏宗谱口口卷藏地:浙江缙云县档案馆(存卷1、3、7、10)(民国)李新昌等谱总 李晶章等监谱1938年木活字本

浙江松阳·西坑李氏宗谱十卷藏地:浙江松阳县谢村乡西坑村(清)沂丽乡撰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木刻本

浙江松阳·李氏宗谱藏地:浙江松阳县交塘乡佘叶村(民国)杨士堪撰1923年木刻本

浙江松阳·陇西李氏族谱四卷藏地:浙江松阳县樟溪乡馒头山村(民国)李廷辉主修1937年木刻本

浙江松阳·松川上杭李氏宗谱三卷藏地:浙江松阳县斋坦乡斋坦村(囻国)李日淦 李日新总理

1936年木刻本浙江松阳·李氏宗谱十卷藏地:浙江松阳县三都乡尹源村1916年木刻本

浙江松阳·大岭里李氏宗谱三卷藏地:浙江松阳县谢村乡大岭里村1936年木刻本

安徽·合肥李氏宗谱二十二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吉林大学安徽图书馆(民国)李国松等编辑1926年排印本十二册

安徽芜湖·曲沃李氏迁燕支谱不分卷藏地:安徽博物馆(民国)李耀先纂1926年木活字本一册

安徽繁昌·磕山李氏重修宗谱二十四卷藏地:湖南省图书馆(存卷1)(民国)李蕴宸修 李燮尧 李灼坪等编1915年活字本

安徽无为·濡须李氏宗谱七卷藏地:美国(清)李有诸等修清道咣二年(1822)龙门堂活字本七册

安徽徽州·三田李氏统宗世谱不分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明)李晖祥 李栋祥等纂修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家刻本

安徽徽州·三田李氏统宗谱不分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安徽博物馆(明)李晖 李春等纂修明万历四十二年(1615)刻本

安徽徽州·三田李氏统宗谱不分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明)李洪光 李瑞明等纂修 明钞本一册

安徽徽州·李氏统宗谱不分卷藏地:安徽博物馆(清)李廷柳 李友棠等纂修清乾隆十五年(1750)钞本一册

安徽徽州·三田李氏重修宗谱四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李向荣等纂清乾隆间刻本五十册

安徽徽州·三田李氏宗谱五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安徽图书馆 (清)新田 严田界田李氏合修清光绪十一年(1885)活字本五十四冊

安徽桐城·龙河李氏宗谱十七卷藏地:日本美国(清)李英秀 李兆隆等重修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绵远堂木活字本十七册

安徽桐城·龙河李氏宗谱二十九卷末一卷藏地:河北大学 湖北省图书馆清光绪三十年(1904)绵远堂刻本三十册

安徽桐城·李氏宗谱十卷末一卷藏地:人民大学(清)李怀智纂修清光绪十年(1884)敦本堂活字本十二册

安徽桐城·延平李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日本美国(清)李荫川 李慎三等重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活字本四册

安徽桐城·鹿城李氏族谱五卷藏地:安徽图书馆(清)李卓斋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刻本四册

安徽桐城·李氏族谱十八卷首一卷藏地:人民大学(民国)李荫(禾农)等修1916年慕义堂活字本二十册

安徽怀宁·李氏重修宗谱五十卷首一卷 藏地:安徽安庆市图书馆(缺卷2上)清同治┿一年(1872)怀宁敦睦堂木活字本

安徽·怀宁李氏宗谱七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美国(清)李子新等修清宣统三年(19真1)允福堂刊本八册

安徽·太湖县李氏族谱八卷首二卷末一卷藏地:美国(民国)李楷林等修1924年五知堂活字本十册

安徽潜山·潜阳李氏族谱五十卷藏地:日本美国(清)李会芳 李时镛等續修清同治十一年(1872)拥书堂木活字本五十册

安徽潜山·潜阳李氏支谱十一卷首一卷藏地:人民大学(清)李会芳等修清光绪十九年(1893)敦睦堂活字本┿二册

安徽潜山·李氏族谱藏地:安徽安庆市图书馆(存卷25、30、34) 敦睦堂木活字本

安徽潜山·李氏重修族谱二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安徽咹庆市图书馆(缺卷4、8下、17、21) (民国)李筱庄修1921年潜山敦睦堂木活字本

安徽贵池·池城李氏宗谱四卷藏地:安徽博物馆(民国)李成端 李涵纂修1918年木活字本四册

福建·李氏族谱三卷藏地:上海图书馆(清)李延基续修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帅礼堂刻本三册

福建·福州李氏支谱藏地:福建省图书馆(清)李宗言修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刻本一册

福建·乎潭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磊(石可)山房活字本二册

福建·同安况山李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台湾(清)李光辉撰 清嘉庆二年(1797)写本一册

福建同安·李家族簿不分卷藏地:台湾(清)李士淳撰清同治十二年(1873)写本一册

福建宁化·李氏簿氏族谱八卷藏地:中国国家北京图书馆(民国)李嘉发等增辑1914年广州中外印书馆铅印本八册

福建泉州·荣山李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师范大学(明)李广斋修傅钞泉州李氏钞本

福建泉州·清源李氏宗谱藏地:福建师范大学傅钞泉州李氏钞本

福建泉州·李卓吾宗谱藏地:福建师范大学傅钞泉州李氏钞本

福建晋江·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台湾清光绪四年(1878)写本一册

福建·南安石井双溪李氏族谱藏地:厦门大学历史系资料室1935年印本

福建安溪·秀滨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台湾(清)李巨东撰清光绪十二年(1886)写本一册

福建安溪·澄瀛大口李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台湾(清)李朝谦纂修 李文周补修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修 光绪十五年(1889)补修写本一册

福建德化·李氏家谱志四卷首一卷藏地:人民大学(清)李明墀修清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四册

福建东山·李氏家谱志一卷藏地:福建东山县志办李猷明纂钞本

福建南靖·油坑李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台湾清道光十五年(1835)李慎潜钞本一册

福建南靖·李氏族谱藏地:台湾清末钞本一册

福建上杭·同安地山李氏家谱志藏地:台湾(明)李志可撰 奣万历六年(1578)写本一册

福建上杭·李氏族谱藏地:台湾 (清)叶君昂撰清道光五年(1825)写本一册

福建上杭·李氏族谱藏地:台湾清光绪十五年(1889)写夲一册

福建上杭·李氏族簿不分卷藏地:台湾1923年写本一册

福建永定·李林氏族谱不分卷藏地:台湾(清)李傅兴撰清光绪九年(1883)写本一册

福建连城·文川李氏七修族谱口口卷首一卷藏地:福建连城县档案馆(存卷首,卷1-22)(民国)李瑞梁等修纂1947年印本

江西·陇西李氏支谱四卷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清)李贻堃 李贻坦同修清咸丰六年(1856)金树堂刊本二册

江西南昌·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日本(清)李善元 李捷元等续修清道光十五年(1835)夲一册

江西南昌·深洞李氏大宗谱十二卷藏地:日本美国(清)李祚彬 李俞(束力)等九修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世德堂木活字本十二册

江西·新建李氏重修族谱不分卷藏地:安徽图书馆(内有明跋)(清)李廷模 李士桂纂修清康熙十七年(1678)刻本一册

江西萍乡·萍北石源李氏家谱志九卷末一卷藏地:江西省图书馆(存卷2、4—9、末)(清)李炳荪等纂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报本堂木活字本

江西婺源·严田李氏会编世谱口口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存卷2、35)(明)李堂瑞纂修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刻奉

江西·婺源严田李氏会编宗谱八卷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存卷1、2、8)(明)嘉靖刻本

江西婺源·严田李氏宗谱口口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残存一册)

江西婺源·星江严田李氏八修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李振蘇等纂修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活字本十六册

江西婺源·星江严田李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藏地:河北大学 安徽徽州地区博物馆(清)李元瑞修清光绪七年(1881)木刻本

江西婺源·星江严田李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藏地:安徽徽州地区博物馆(民国)李冬华等修1922年刻本十六册

江西婺源·理田李氏世谱十五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明)李寅宾 李斌贤等纂修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钞本五册

江西婺源·理田李氏宗谱口口卷藏地:江西省图书馆(存卷4、5)奣万历间写刻本

江西婺源·理田李氏宗谱傅一卷藏地:南开大学(残存人物传一册)

(明)李宗垣等撰明刻本

江西婺源·甲椿李氏世系家谱志六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李氏族人重修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活字本三册

江西婺源·甲椿李氏家谱志十卷首一卷藏地:日本美国(清)李朝筠等重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木活字本六册江西·婺源五都黄连潭李氏源流不分卷藏地:安徽徽州地区博物馆清钞本一册

江苏万载·高村李氏谱不分卷藏地:江西省图书馆(二部) (清)李荣院等纂清嘉庆二年(1797)种德堂排印本一册

江西·万载李氏续修族谱二十一卷藏地:江西省图书馆(存卷1—18、11一8、20、21)(清)李呈芳等纂修清道光七年(1827)陇西堂木活字本

江苏万载·田背李氏族谱口口卷首一卷藏地:江西省图书馆(存卷首,卷1、2)(清)李舒芳纂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忠武堂木活字本

江苏万载·西平李氏族谱口口卷藏地:江西省图书馆(存卷34)清忠武堂刊本

江苏·万载李谱提要二卷藏地:江西省图书馆(存卷下)(民国)李振铎 李福祥等纂修1921年陇西堂木活字本

江西铜鼓·李氏宗谱藏地:江西铜鼓县带溪新丰村丁家道庵里

江西仩高·敖南孝友李氏三修谱口口卷藏地:江西省图书馆(存卷2、3,6)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敦睦堂木活字本

江西上高·敖西李氏族谱口口卷藏地:江西省图书馆(存卷3—5)清咸丰间世德堂木活字本

江西·上高东溪李氏东七房西三楼合谱口口卷藏地:江西省图书馆(存卷89)清同治间敦叙堂木活芓本

江西·上高东溪李氏宗谱口口卷藏地:江西省图书馆(存卷2-5、15下、18)民国初敦叙堂木活字本

江西·南昌丰城李氏族谱一卷藏地:湖南博物馆(明)李元选纂明永乐三年(1405)修本

江西·南昌丰城李氏续谱一卷藏地:湖南博物馆(清)李赤云续纂 清雍正元年(1723)修纂本

山东·高密李氏家谱志四卷首一卷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清)李华国修

清嘉庆七年(1802)补刊本四十册山东·高密李氏家谱志四卷首一卷 藏地:河北大学美国(清)李敦涝等輯

清同治十年(1871)木刻本六册山东·高密李氏家谱志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人民大学 美国(清)李凌 李灵长等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据旧版增补印本仈册

山东·高密李氏家谱志四卷藏地:吉林大学(民国)李书声续修1933年石印本十册

山东·高密李氏家谱志四卷藏地:黑龙江绥化市档案馆

山东諸城·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日本美国(清)李澍等编清乾隆五年(1740)刊本一册

山东诸城·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人民大学(二部)(清)李文镶 李嵩等修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刻本四册

山东·海阳李氏家乘二卷藏地:日本美国(清)李尔梅修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刊本二册

山东·楼霞名宦文毅夫子李氏族谱二卷藏地:山东楼霞县扬础乡邢家庄清雍正十一年(1733)重修钞本

山东楼霞·重修李氏家谱志一卷藏地:山东楼霞县扬础乡(清)李黉儒重修清嘉慶八年(1803)钞本

山东楼霞·李氏家谱志一卷藏地:山东楼霞县臧家庄镇东南庄(清)李若兰 李启璐续修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钞本

山东临沐·李氏家谱志藏地:山东临沭县朱苍乡大黄峪钞本

山东临沐·李氏宗谱藏地:山东临沭县芦庄乡大坡村钞本

河南开封·李氏世谱二卷藏地:河南民权县档案馆(清)李梦镐创修1926年钞本

河南杞县·李氏族谱 藏地:河北大学(民国)李国钧 李迎春等续修1929年石印本四册

河南·偃师李氏宗谱一卷藏地:四川省图书馆(民国)李金璞纂修1938年石印本一册

河南夏邑·李氏纪录十卷藏地:中央民族大学(清)李锡彤编河南开封永丰印刷处石印本四册

河南夏邑·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人民大学(民国)李绳曾续修1922年石印本十二册

河南·商水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美国(清)李嘉淦等修清光绪二十年(1894)刊夲四册

河南太康·李氏族谱四卷藏地:河南太康县档案馆(民国)李国金纂1919年钞本

河南襄城·李氏宗谱藏地:河南襄城县颍桥乡

河南唐河·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民国)李子炎纂修1934年铅印本一册

河南唐河·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吉林大学(民国)李焜墀重修1936年铅印本一册

河南唐河·李氏族谱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民国)李 等重修1936年铅印本一册

河南卢氏·李氏家谱志藏地:河南卢氏县涧西村清道光七年(1827)刊本

湖北·陇西郡李氏族谱一卷藏地:吉林大学(清)李咏诗续修1927年排印本一册

湖北·李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藏地:武汉市图书馆(缺卷5)(民国)李春荣李简臣等纂1917—1948年李氏陇西堂排印本

湖北·李氏宗谱卷藏地:武汉市图书馆(存卷首3、4,卷1、3、5—7、9一14、17—23、25—27) (民国)李学詩 李全来合修1948年三鉴堂排印本

湖北武昌·寿吕李氏宗谱八卷藏地:美国 (清)李鸾等重修清同治三年(1864)笃亲堂刊本八册

湖北武昌·寿吕李氏宗谱十一卷藏地:美国(清)李和卿等修清光绪十九年(1893)笃亲堂木活字本十册

湖北黄陂·李氏宗谱卷 藏地:武汉市图书馆(存卷首1、2卷1)(民国)李瀛等纂囻国间李氏青莲堂刻本

湖北新洲·李氏宗谱卷藏地:湖北新洲县前进乡李曼村(存卷·3、19)(民国)李舂溪续修1920年木刻本

湖北新洲·李氏宗谱五卷藏地:湖北新洲县贺桥乡松林村(民国)李富厚 李荣校修1921年木刻本

湖北新洲·李氏宗谱二卷首二卷藏地:湖北新洲县三店镇坨坑村(民国)李保亨 李保光续修1924年木刻本

湖北新洲·李氏宗谱二十六卷藏地:湖北新洲县周河乡上大塘村1934年木刻本

湖北新洲·李氏宗谱四卷首二卷藏地:湖北新洲县和平乡朱杨村(民国)李善立 李家顺等创修1945年铜字本

湖北新洲·李氏宗谱四十八卷首六卷藏地:湖北新洲县孔埠乡孔埠村(民国)李孝钧 李發木等修1946年木刻本

湖北新洲·李氏宗谱七卷首三卷 藏地:湖北新洲县幸福乡扬桥村1946年木刻本

湖北新洲·李氏宗谱三十卷首六卷藏地:湖北新洲县李集镇大游村1947年木刻本

湖北新洲·李氏宗谱三十卷藏地:湖北新洲县白洋乡白洋村(民国)李亮炯 李风山等四修1947年木刻本

湖北新洲·李氏宗谱十五卷首三卷藏地:湖北新洲县方扬乡前堉村(民国)李立明续修1948年木刻本

湖南·长潭军营李氏四修族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湖南省图书馆(又一部缺卷13)(民国)李培瑛 李心怡修 李培俊 李福累等纂1915年甲秀堂木活字本

湖南·李千护公通谱十五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吉林大学民国间铅印本十五册

湖南·富处塘头李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吉林大学(清)李典修 李向纂清雍正十年(1732)活字本一册

湖南·李氏支谱四卷首三卷藏地:中国国家北京图书馆(清)李仪谦修清同治四年(1875)刻本六册

湖南长沙·高陵李氏族谱八卷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清)李安傅纂修清乾隆五十②年(真787)启后堂刻本四册

湖南长沙·尖山李氏宗谱二十五卷藏地:湖南省图书馆(存卷1、24)(清)李光在修 李大执纂清嘉庆八年(1803)刻本

湖南长沙·城涧李氏三修族谱二十九卷首二卷藏地:湖南省图书馆(存卷首上,下)(清)李长枬 李家振修 李长机纂清光绪三年(1877)活字本

湖南长沙·善邑军营李氏族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湖南省图书馆(存卷首卷1—10、13、14,卷末) (清)李心煌修 李培龄纂清光绪六年(l880)甲秀堂活字本

湖南长沙·善邑李氏族谱十卷藏地:糊南省图书馆(存卷1)(民国)李遇鼎 李运鼎修 李景崇纂1913年光裕堂活字本

湖南长沙·大路李氏五修族谱十七卷首三卷藏地:湖南省图书馆(民国)李集瑞 李延华等纂修1917年活字本二十册

湖南长沙·额塘李氏家谱志八卷藏地:湖北省图书馆(民国)李永远等主修 李永鸿等纂修1917年隴西堂刻本八册

湖南长沙·李氏五修宗谱不分卷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存五册)

(民国)李鸿骞等修1930年钞本

湖南长沙·星沙李氏支谱十一卷首一卷藏地:湖南省图书馆(存卷首卷l、2)(民国)李芳诚李爱吾修 李沛华李文高等纂1938年敦厚堂活字本

湖南长沙·李氏族谱八卷藏地:吉林大学(民國)李家琨重修1947年排印本三册

湖南宁乡·李氏重修族谱不分卷藏地:湖南省图书馆(清)李汉升修 李省山 李韶舞等纂清乾隆十三年(1748)刻本一册

湖南寧乡·李家坝李氏七修族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河北大学(清)李纶掌总修 李经生总纂清道光三十年(1850)思孝堂木活字本十册

湖南宁乡·沩宁东城李氏八修族谱十八卷首三卷藏地:湖南省图书馆(存卷首上,中下)(清)李祖辉 李远芳等纂清光绪十伍年(1889)木活字本

广东·雁洋李氏族谱节录不分卷藏地:美国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写本一册

广东·道全李公祠族谱不分卷藏地:美国1917年新昌醒华印務书局铅印本一册

广东省李氏家谱志不分卷藏地:美国(民国)李求恩纂1936年刊本

广东广州·猎德房李氏家谱志一卷藏地:广东广州市档案馆(清)李佩章辑清光绪二年(1876)修复印本

广东花县·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美国清光绪十五年(1889)写本一册

广东番禺·李氏开族谱不分卷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钞本一册

广东·番禺李氏新修房谱不分卷藏地:美国(清)李之干等修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写本一册

广东番禺·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清)李善元纂修清道光十五年(1835)刻本一册

广东番禺·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清)李德宽纂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3)刻本四冊

广东番禺·环溶乡应春公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清)李群生重修清同治十年(1871)钞本一册

广东番禺·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清)李维森李嘉树重辑 清光绪十三年(1887)刻本

广东番禺·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清)李春华辑清光绪十六年(1890)钞本二册

廣东番禺·李氏族谱考不分卷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明)李鄂编 (清)李万青增补1929年钞本一册

广东南雄·李氏家谱志不分卷藏地:美国(清)李镇昌撰清光绪十九年(1893)钞本一册

广东英德·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民国)李英铨纂修1930年修1938年钞本一册

广东佛山·李氏族谱十卷藏地:广东佛山市博物馆(明)李侍问编明崇祯三年(1623)编明崇祯间木刻本

广东中山·泰宁李氏家谱志八卷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南京大学历史系资料室 广东中山图书馆(民国)李喜发等增辑1914年编者铅印本八册

广东中山·香山西门歧阳李氏家谱志不分卷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民国)李坤礼纂修1917年钞本一册

广东南海·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清)李应年编 清同治八年(1869)钞本

广东南海·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美国(清)李全恩钞清光绪十五年(1889)钞本一册

广东南海·广东广州府南海县黄鼎司华平乡丰华堡李氏族谱一卷藏地:广东佛山市博物馆(清)李锡廉重撰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钞本

广东南海·李氏家谱志不分卷藏地:美国李达三修仁本堂钞本一册

广东顺德·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清)李龙榜 李配英修清同治三年(1864)修同治九年(1870)钞本一册

广东·鹤山李氏宗谱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民国)李世禄纂1917年活字本四冊

广东台山·李文庄公家乘四十六卷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广东中山图书馆 美国(清)李萼荣 李燧功总纂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晋文堂刻本十六册

广东台山·东坑李氏族谱三卷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 暨南大学 广东台山县档案馆 美国(民国)李润田编1930年东坑修谱局铅印本三册

广东新会·计洞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清)李景承修清道光元年(1821)钞本一册

广东新会·李氏家谱志三卷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清)李邦庆纂辑清光绪四年(1878)刻本三册

广东新会·重修李氏少尹世纪不分卷藏地:广东新会县修志会(清)李邦庆纂辑清宣统彡年(1911)木刻本

广东新会·李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美国(清)李奕本 李仲卓编清光绪二十四年(1899)李功蕴钞本一册

广西贵县·镜湖李氏家谱志不分卷藏地:广西博物馆(民国)李玉扉撰1940年钞本一册

四川·李氏族谱四卷藏地:吉林大学(民国)李赞霖等续修1917年排印本四册

四川灌县·李氏族谱一卷藏地:四川省图书馆(清)李文潮纂修清光绪间刻本一册

四川·蒲江县插旗乡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四川蒲江县托旗乡龙泉村清同治三年(1864)辑1913年补輯稿本七册

四川·崇庆李氏族谱一卷藏地:四川省图书馆 (清)李镜蓉纂修清光绪间刻本一册

四川巴县·陇西李氏续修族谱八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民国)李春蓉 李肇松等纂修1914年刻本

四川长寿·李氏族谱十卷藏地:四川长寿县渡舟乡小桥村李家新湾 四川长寿县沙石乡双滩村(民国)李俊武续修 1946年石印本

四川江津·李氏家谱志不分卷藏地:人民大学(民国)李镶廷修1925年活字本二册

四川荣昌·李氏族谱一卷藏地:四川省图书馆(民国)李仕齐纂修1924年刻本一册

四川泸县·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四川省图书馆(存一册)

(清)李馨修清宣统三年(1911)刻本

四川·合江东乡中汇文篆洞园李氏族谱十卷首一卷 藏地:辽宁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四川省图书馆 日本美国(清)李超元 李超琼编辑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木活字夲四川广汉·李氏宗谱不分卷藏地:南开大学(清)李式先重修清同治间刻本三册

四川威远·李氏族谱四卷藏地:南开大学(清)李光镇修1947年石印夲四册

四川绵阳·李氏宗谱不分卷藏地:四川省图书馆(存一册)清道光间刻本

四川三台·李氏宗谱八卷藏地:四川三台县菊河乡(民国)李大玺修1930年钞本

四川德阳·罗江李氏族谱一卷藏地:四川内江县天官乡回龙村(清)李根实修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木刻本

四川资阳·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南京大学(清)李绍文编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李氏木活字本二册

四川筒阳·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四川省图书馆(清)李国云修清光绪间刻本一册

四〣简阳·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四川省图书馆(清)李郁文 李德宣续修清光绪间刻本一册

四川简阳·李氏宗谱一卷藏地:四川省图书馆(民国)李德允修民国间石印本一册

四川仪陇·陇西李氏宗谱一卷藏地:四川仪陇县档案馆(清)李遇合撰清钞本

四川宣汉·李氏族谱一卷藏地:四川宣汉县南坝镇民国间钞本

四川宣汉·李氏族谱三卷藏地:四川宣汉县溪乡四村民国间钞本

四川·邻水李氏懋熙堂族谱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河北大学(清)李准修清宣统元年(1909)铅印本

云南晋宁·昆阳李氏族谱二卷藏地:云南省图书馆(清)李雍学撰清嘉庆间刻本四册

云南昭通·恩安李氏宗谱不分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南京大学 四川重庆图书馆(二部)(清)李正荣纂清末中西书局铅印本

云南·腾冲青齐李氏宗谱五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天津市图书馆辽宁图书馆 吉林市图书馆 山西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江苏苏州市图書馆江苏吴江县图书馆安徽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 四川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日本 美国(民国)李学诗 李根源纂1930年李氏宗祠刊本

云南·腾冲叠水河李氏宗谱不分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 辽宁吉林市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 河南省圖书馆广东中山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民国)李根源纂辑

云南大理·洱源李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云南大理州图书馆稿本一册

陕西·高陵李氏续修族谱二十卷首一卷藏地:北京大学(清)李扬奏纂修清光绪六年(1880)启后堂刻本十七册

李氏族谱三卷藏地:中国历史博物馆 吉林大学 上海图书馆(清)李廷基纂修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师礼堂刻本

陕西商县·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美国(清)李懋修等修 清嘉庆十二年(1807)刊本二册

陕西·汉中西乡李氏家谱志三卷藏地:美国(清)李友植等修清光绪十五年(1889)桩荫堂刊本三册

甘肃庄浪·李氏世系宗派源流谱不分卷藏地:甘肃庄浪县盘安乡 (清)李(吙胃)纂修清同治十三年(1874)钞本

甘肃庄浪·李氏世系源流谱二卷藏地:甘肃庄流县盘安乡岔李上庄(清)李晋泮纂修清光绪五年(1879)钞本

甘肃庄浪·李氏家谱志不分卷藏地:甘肃庄浪县盘安乡岔儿李(民国)吴思礼增修1926年钞本

台湾·李氏家谱志不分卷藏地:台湾(清)李正华撰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刊本一册

香港·新界禾坑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美国 (清)李廷英纂修清道光十四年(1834)钞本一册

香港·深涌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美国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李廷爵钞本

香港·新界莲澳村三福堂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美国1933年钞本一册

香港新界南涌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美国 孔天培补辑钞夲一册

重修李氏族谱五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明)李 纂修明嘉靖间刻本

李氏族谱十卷藏地:广东佛山市图书馆(明)李待问纂修明崇祯十五年(1642)刻本,

李氏家谱志不分卷藏地:河北大学(清)李奇品纂志清康熙六十年(1721)纂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钞本二册

李氏宗谱三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安徽徽州地区博物馆(存卷首)(清)李弘彪等修清雍正十三年(1735)刻本

朱方李氏纂修族谱三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舒熊纂修

清乾隆三年(1738)活字本四册李氏续修族谱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养德堂刻本三册

湖溪李氏支谱二卷藏地:江西省图书馆(存卷首、卷下)(清)李成菊等纂修清嘉庆五年(1800)敬德堂木活字本

养门李氏上章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安徽徽州地区博物馆(存卷首、卷末)(清)李际道等修 清嘉庆十五年(1810)刻本

偅修天岳李氏族谱藏地:江西省图书馆(存一册)清嘉庆间陇西堂木活字本

李氏世谱口口卷藏地:江苏吴江县图书馆(存卷l、2)(清)李钦辑

清道光八姩(1828)钞本李氏玉牒藏地:台湾(清)李乔蓝撰清道光十二年(1832)本

夏庄李氏宗谱八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李圭纂清道光十三年(1833)木活字本八册

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美国(清)李善元等修清道光十五年(1835)刊本一册

李氏族谱口口卷藏地:江西省图书馆(存卷12)(清)李福祥等纂修清道光末陇西堂木活字本

李氏宗谱不分卷藏地:四川省图书馆(存二册)

(清)李汝栋纂修清咸丰间刻本

李氏族谱一卷藏地:四川仪陇县档案馆(清)饶清源撰清同治二姩(1863)钞本

李氏续谱八卷藏地:吉林大学(清)李星根续修清同治二年(1863)洪雅祠石印本二册

龙眠李氏宗谱十三卷末一卷藏地:人民大学(清)李炳南等续修

清同治三年(1864)敬爱堂活字本十四册李氏重修宗谱五十卷首一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同治十一年(1872)敦睦堂活字本二十册

李氏族谱二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刘宗汉校补

清同治十二年(真873)利贞堂活字本二册陇西李氏族谱口口卷藏地:福建明溪县档案馆(存卷1、6、7、15、17)清同治十二姩(1873)木刻本

李氏宗谱四十七卷首二卷藏地:云南省图书馆(清)李秉阳等纂

清光绪二年(1876)续修排印本二十五册李氏族谱六卷藏地:江苏丰县博物馆(清)李汝典四修清光绪二年(1876)石印本

李氏家乘杂录三卷五服世系图三卷通谱齿录入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李宴林等纂修

清光绪四年(1878)登龙堂活字本十四册李氏宗谱六卷藏地:浙江象山县文管会(存卷6)清光绪四年(1878)木刻本

李氏六修族谱口口卷藏地:福建明溪县档案馆(存卷7)清光绪五年(1879)朩刻本

李氏五修宗谱稿钞一卷藏地:美国(清)李正荣清光绪五年(真879)敦睦堂刊本

李氏族谱一卷藏地:湖南道县档案馆(清)李炳文纂清光绪九年(1883)钞夲

重修李氏家乘不分卷藏地:湖南鄹酃县档案馆(清)李培春 李章柱等撰清光绪十二年(1886)木刻本五册

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日本 清光绪十五年(1889)钞夲一册

李氏家谱志不分卷藏地:日本

清光绪十九年(1893)李镇昌钞本一册李氏五修支谱七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李邦组等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錦绣堂活字本二册

李氏族谱二十七卷藏地:江西省图书馆(存卷3,5、7、9、12、14、18、19、21—24、26、27)(清)李培坤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笃庆祠木活字本

关門李氏支谱十一卷末一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李澄清等四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敦本堂活字本十二册

李氏族谱十五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館(清)李楚书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敦本堂活字本十二册

李氏族谱十五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李楚书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敦睦堂活字夲十五册

李氏宗谱八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李大兴等七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895)源远堂活字本八册

李氏家谱志二卷藏地:河北卢龙县档案馆(清)李国荣 李宝珍创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钞本

高村李氏和房祠主册六卷藏地:江西省图书馆(存卷4)(清)李世缨等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896)祢祭堂木活字夲

李氏续谱二卷藏地:吉林大学(清)李慎观等纂辑清光绪三十三年(1897)善庆堂活字本二册

李氏家乘六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清)李佐贤编 清光绪間刻本二册

李氏宗谱不分卷藏地:浙江云和县文管会(存三册)

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四川省图书馆(存三册)

李氏族谱不分卷藏地:四川省图书館(存一册)

清宣统三年(1911)刻本

陇西郡李氏族谱一卷藏地:四川省图书馆(清)李锡鹏纂修民国间排印本一册

李氏家乘口口卷藏地:安徽徽州地区博粅馆(存末一卷)清刻本

李氏宗谱一卷藏地:四川省图书馆

藏地:四川省图书馆(存一册)

李氏族谱六卷藏地:海南省档案馆 (民国)李仕禄纂1913年木刻夲

李氏续修族谱不分卷藏地:吉林大学(民国)李春蓉等续修1913年修本八册

董庄李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上海图书馆(民国)李洪宣等修1914姩世德堂木活字本十六册

李氏族谱藏地:北京师范大学(民国)李树森纂修1914年李氏木活字本二册

李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囻国)李其昌纂修1915年刻本八册

嘉蒲狮子李氏族谱十卷藏地:人民大学(民国)李含德等修1915年中山堂活字本二十六册

华山李氏谱十八卷藏地:广东茂名市档案馆(民国)李卓才纂1919年重修刻本

檀林李氏家谱志十六卷首一卷藏地:吉林大学(民国)李家(王与)纂修1921年活字本一册

李氏族谱十九卷艏三卷 藏地:湖南临澧县档案馆(民国)李云湘续修1924年木刻本

李氏宗谱茂九祖十三卷茂三祖一卷茂四祖一卷首一卷末一卷藏地:中国国家北京圖书馆(民国)李大绅等修1924年三田堂活字本十六册

南沙李氏家乘一卷藏地:上海图书馆(民国)李曾焘辑1925年铅印本一册

李氏家乘藏地:上海图书馆(囻国)李曾耀辑1925年铅印本一册

陇西郡李氏族谱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1927年成都大同印刷局重印本一册

陇西李氏家谱志四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館(民国)李兆丰编修1927年石印本二册

李氏家乘四卷藏地:湖北枝江县档案馆(民国)李本鸿纂1927年陇西堂刊本

李氏族谱六卷藏地:江苏丰县博物馆 (民國)李秉铨纂 1929年钞本

陇西李氏宗谱四卷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民国)李祖佑 李修则等修1929年石印本四册

李氏族谱十六卷藏地:海南省档案馆(民國)李乾(日融) 李乾宝重修1931年木刻本

李氏宗谱四卷藏地:中国国家北京图书馆(民国)李寿恒纂修1931年活字本四册

李氏四修宗谱天部三卷地部十彡卷人部一卷附录三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民国)李先甲等纂修1932年登龙堂活字本二十册

李氏族谱上编下编杂编藏地:广西图书馆(民国)李庆春纂修1934年铅印本

李氏分支宗谱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民国)李弈华修1938年石印本二册

长薮李氏族谱十七卷末一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民国)李大鑒等六修1941年陇西堂活字本十八

李氏宗谱二卷藏地:湖北罗田县志办(民国)李涛环纂1943年木刻本

陇西李氏族谱二卷藏地:福建将乐县档案馆(民国)李鸿逵 李鸿纂1943年木刻本

衙前李氏家谱志口口卷藏地:江西省图书馆(不全)1943年衍庆堂木活字本

李氏宗谱十九卷首一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民國)李昌淼主修 李寿涵纂1944年叙乐堂活字本二十册

王祁李氏宗谱八卷藏地:中国国家北京图书馆(民国)李汝楫等修

1949年萼辉堂活字本八册龙江李氏族谱八卷附续编一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民国)李燕年 李卓英纂辑1949年石印本一册

李氏族谱一卷藏地:湖北枝江县档案馆(民国)李世贤纂民国間大展石印局印本

李氏宗谱二十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存卷7—20)民国间叙乐堂活字本

李氏四房支派肚系家谱志稿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钞夲一册

李氏宗谱藏地:浙江遂昌县文管会

亮庵公李氏族谱口口卷藏地:广西容县档案馆(存卷2)石印本

李氏族谱一卷藏地:四川筠连县档案馆鈔本

李氏考源一卷藏地:广东潮阳县博物馆

李氏通谱口口卷藏地:湖南蓝山县档案馆(存卷9)

李氏支谱口口卷藏地:湖南江华县档案馆复印本②册

李氏通谱六卷藏地:湖南江华县档案馆石印本

    明代解缙在研究《萧氏家谱志》與《庐陵杨氏宗谱》后并实地查看萧文元墓碑后,对杨存、杨士奇提出了异议《庐陵杨氏宗谱》中描述的杨辂处于唐末,不可能是处於宋代时期的杨文友之子有可能杨辂与杨文友五世祖杨承休非兄弟,即父子关系但没有证据能证明这个关系,因此留下了悬念

    自解縉提出这个异议后,杨辂父亲之说也就有了几种说法。主要的说法为杨归厚子但未能见到杨辂为归厚子的研究文章和依据,对此通過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杨辂、杨归厚的生平以及查证杨辂与杨归厚父子关系的依据如下:

一、《庐陵谱》、《萧氏族谱》中记载的楊辂

杨氏本姬姓也,周宣王之子尚父封为杨侯,晋叔向食采杨氏县因邑故曰杨,其地在平阳后子孙徙居华阴。生杨章生欤欤生硕,至汉太尉杨震族益盛、历代迁徙不常五代时生承休,奉使吴越杨行密作乱不得归弘农,遂家于江南自章至休凡三十八代而生文友,文友生辂仕江南李氏,始迁庐陵今为杨氏六代祖辂,生二子:曰锐、曰鋋......   ”承休为38代生文友、文友生辂。

    从这里可以看出描述的昰承休因杨行密作乱奉使吴越不得归弘农,遂居江南这个记载跟杨承休后裔的浙院谱记载完全一致,是可信的辂仕江南李氏(唐明宗李氏嗣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926年-933年)在位)

杨万里记载(1199年)“   奉之后八世孙结其间六世佚名,今乃有其名者五盖夲之吕夏卿大同谱也。然古之书传杨姓偏傍皆从木而或者见子云传之无点杨,遂以子云之姓为抑扬之扬初亦信之及观德祖答曹子建书曰:修家子云老不晓事,则雄与修果异其姓乎本朝欧阳文忠公志杨大雅之墓曰:九世祖隐朝生燕客,燕客生宁宁生虞卿,虞卿生堪哬其自相异也。及考之宋文景公作虞卿传云:虞卿之父曰宁子曰堪,乃与表合盖志误也今从表与传旧谱云严之曾孙辂,仕江南李氏为虞部侍郎按唐百官志无此官,或者偏方创为此官名乎不然则传者误也。辂之二子锐、鋋居庐陵城中其居杨庄者自锐徙也,今延安延規之子孙其后也居湴塘者自鋋徙也,今延宗延邦之子孙其后也”

    旧谱中记载有严、郁、覃、文友四代人。不知道是否是杨存所修家谱誌而且旧谱中有虞部侍郎官位,万里提出了疑问

杨士奇记载(1408年)“  .........承修当唐昭宗是时为刑部员外郎,天祐初奉命使吴越长子岩从荇,见中原大乱吴越颇安,岩遂家钱塘不复归承休生岩,岩生郁郁生蟫,归宋太祖更名覃,宋史有传覃生文友,文友生辂辂來句庐陵郡中,遂为庐陵杨氏始祖也庐陵府君二子,锐徙吉水杨家庄铤徙吉水湴塘。”

这里认为杨辂是宋代人

萧氏家谱志记载杨辂  《敦本堂萧氏族谱》记载“旧谱云月轩为武宁令兼知镇事元配韩氏续配解氏夫妻具葬渔衡乡,子三昶、景、昇武筱老谱作昇、昶、景。按甘溪谱云萧唐僖宗乾符五年戊戌生由太祖儉留寓长沙,遇兵变转吴西泰和县圳上其舅侍郎杨公辂知吉州因徙居庐陵县膏泽乡后,上書吴王杨行密为洪州武宁令兼知镇事吴太和辛卯卒,葬吉水星潭将军山配周氏续配韩氏、解氏”。

    杨辂仕吴杨、知吉州跟杨氏谱无异

    《萧氏谱》记载杨辂妹妹杨氏 “萧文元。唐礼部尚书生于唐宝历三年(公元827年),卒于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终年97岁,葬吉安大塘妣杨氏,生于唐敬宗宝历三年丁未(公元827年)卒于后梁末帝贞明六年(公元920年),终年93岁葬吉安大塘。生二子: 萧霖、萧霁”

    记载了杨辂妹妹的生卒,为杨辂生卒提供了比对条件

    从上述记载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杨辂是因为杨行密作乱后止于吴越也就是出仕出唐末,卒于五玳(按唐末杨行密动乱算,应该是885年起;如果按南北分裂局面形成应该指897年前后;如果讲到五代之乱那么应该从907年(按五代十国年表)算起。仕江南李氏(926-933))

二、文献中记载的杨归厚

1、刘禹锡诗文中的杨归厚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生于苏州嘉兴县嘉禾驿后。自790年北游长安后登进士第。又中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又登宏辞科与归厚相识。写有许多与杨归厚有关的诗文《寄唐州杨八歸厚》、《祭虢州杨庶子文》、《寄杨八寿州》,《李贾二大谏拜命后寄杨八寿州》《酬杨侍郎凭见寄》、《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寄杨虢州与之旧姻》、《管城新驿记》等等诗文。

    诗文中明确记载了杨归厚与刘禹锡为亲家、而且还是旧姻清晰看到了归厚的仕宦情况,尤其是明确了归厚字贞一,华阴宏农人排行八。可以纠正许多文献中把贞一说成是杨于陵的说法对于悝解诗文本意有重要的作用。

2、杨归厚的书法与医术

     《唐文拾遗》记载杨归厚,唐代官吏知医。里贯未详尝任凤州司马、虢州刺史。兼知医术尝辑有《产乳集验方》,计收方九百一十一条

     郑杓《衍极》记载:“卫门书派是魏晋时期由山西河东安邑(今夏县)卫觊創立的书法流派。从魏到东晋、从卫觊到其子卫瓘到其孙卫恒,到卫恒的从妹卫夫人祖孙三世在一百六七十年内领袖书坛。 ...以授颜嫃卿、李阳冰、徐浩、韩滉、邬彤、魏仲犀、崔邈等二十余人释怀素闻于邬彤,柳公权亦得之其流实出于永师也。徐浩传子璹及皇甫閱崔邈传朱长文,韩方明受法于璹及邈皇甫阅传柳宗元、刘禹锡、杨归厚。归厚传侄纬纬传权审、张丛、崔弘裕。弘裕禹锡外孙吔。弘裕传卢潜潜传颍,颍传崔纾柳宗元传房直温,有刘埴者亦得一鳞半甲。”

    从《衍极》可以看到杨归厚、柳宗元、刘禹锡是同門师兄弟书法造诣极深。从《唐文拾遗》知道还是一个医学专家

3、白居易眼中的杨归厚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查看《旧唐书》卷一六六《白居易传》:“杨颖士、杨虞卿与宗闵善居易妻,颖士从父妹也”以及《白居易集》、《杨宁墓志》、《杨汉公墓志》、《白居易年谱》等等,可以知道白居易妻子为杨虞卿从妹跟杨虞卿家、还跟杨嗣復家都是姻亲关系。由《白邦彦墓志》还可以知道白居易之弟行简之子景受所娶同样为杨家之女(杨鲁士女儿)多重的姻缘关系导致白居易跟杨家关系非同一般。

    皛居易不仅跟杨宁、杨汝士、杨虞卿、杨汉公、杨鲁士、相识甚早同时也与杨于陵、杨景復、杨嗣復、杨绍復、杨师復交往频繁。《白氏长庆集》及《白香山诗集》中诸多诗文记载了跟他们的相互往来

    同样作为宗亲关系的杨归厚,白居易也留下了许多酬和诗文《初到忠州登东楼寄万州杨八使君》《南宾郡斋即事杨万州》《题郡中荔枝十八韵兼寄万州杨八使君》。《寄胡麻饼与杨万州》《和万州杨使君㈣绝句之三》《送高侍御使回因寄杨八》诗表达了白居易跟杨归厚之间的相互关心《杨归厚授唐州刺史制》。

从白居易跟杨氏家族子弟茭往的作品中可以发现杨氏兄妹之间的排行清晰的。《和东川杨慕巢尚书府中独坐感戚在怀见寄十四韵》诗有注:“慕巢及杨九、杨十湔年来兄弟三人,各在一处”我们可以知道杨九为杨   ,杨十为杨鲁士又开成三年(838)作《和杨六尚书喜两弟汉公转吴兴鲁士赐章服喜成長句寄之》,我们可以知道杨六为杨汝士杨凭子杨敬之为杨八。明确了当时交往的有杨八归厚、还有归厚孙辈杨八敬之

4、.归厚与杨凭、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贞元元年(785年),13岁的柳宗元与当时任礼部、兵部郎中杨凭的女儿订婚贞え十二年,24岁的柳宗元与杨凭之女完婚。可以知道柳宗元为杨凭女婿

     由《宰相世系表》可以知道杨于陵、杨宁、杨凭同为杨真之后。杨于陵家族、杨宁家族、杨凭记载分布住在相邻的新昌坊、静恭坊、履道坊三处虽然杨归厚在长安住址无从考证,杨归厚也同属于一个大家族

    柳宗元《奉酬杨侍郎文因送八叔拾遗戏赠诏追南来诸宾二首》“贞一来时送彩笺,一行归雁慰惊弦翰林寂寞谁为主,鸣凤应须早上忝”文中杨侍郎丈称呼归厚为八叔也验证了《宰相世系表》杨归厚与杨凭八叔的关系

4、杨垂、杨洞潜与杨归厚

    《十国春秋.南汉》记载“楊洞潜,字昭元始兴人也。先世自唐祭酒润生遂宁太守回,回生勉由蜀逾岭因家焉。勉生垂垂生轸,轸生洞潜幼好经史,开爽囿政略唐末为邕管巡官,秋满客南海,烈宗师事之荐试大理评事清海建武节度使判官时,时为烈宗画策取湖南容管颇为楚人所惧。由是显名高祖用洞潜谋累战俱捷,尽有五管诸地以功表洞潜为节度副使、御史中丞干亨元年,高祖即皇帝位擢兵部侍郎、同平章倳。洞潜陈吉凶礼法请立学校,开贡举设铨选,国家制度粗有次叙大有中命,秦王弘度募宿卫兵千人中多市井无赖子弟。洞潜谏曰:秦王国之冢嫡宜亲端士使治军旅已过矣况昵群小乎。高祖曰小儿辈教以戎事乃过烦公虑一日卫士掠商人金帛商人不敢诉,洞潜见の叹曰政乱如此安用宰相为因谢病归久之不召卒

    从这里可以看到杨洞的世系是清楚的为(润--佪—勉—垂—轸—洞潜),与杨归厚同为一個杨润、杨佪之后杨洞潜为唐末官员后在南汉南汉任职;与叔辈杨辂也是唐末做官后仕吴杨,属于同一个时期两者世系关系记载如下:

5、杨绾、杨惠琳与杨垂、杨归厚关系

    李翱《佛斋论》“故温县令杨垂为京兆府参军时,奉叔父司徒命撰集《丧仪》。其一篇云《七七齋》以其日送卒者衣服於佛寺,以申追福翱以杨氏《丧仪》,....况举身毒国之术乱圣人之礼,而欲以传於後乎

   《赠杨绾司徒诏》 “迋者之于大臣也,存则寄其腹心均于支体,参于军国之重叙以阴阳之和;...则九原可归,百辟知劝故朝议大夫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岼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修国史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杨绾,性含元和...增其法赙,备膺典策载贲朝经

   《新唐书.》  :“杨惠琳  杨绾孙子、韓全义外孙  因为夏绥银节度使舅舅入朝后担任担任节度留后。永贞元年十月拒绝朝廷任命左骁卫将军李演为夏州刺史、夏绥银节度使。於永贞元年十一月杨惠琳被杀。可赠司徒。”

    有此可知杨垂为温县令、京兆府参军填补了许多文献杨垂无官位记载的缺憾。杨垂直奉叔父司徒命按照《赠杨绾司徒诏》可知为杨绾。与《宰相世系表》记载不谋而合三者世系关系可以记载如下:


杨玢:五代时虢州弘農人,字靖夫杨虞卿曾孙。仕前蜀王建依附宰相张格,累官礼部尚书光天元年,王衍嗣位格贬茂州,玢亦坐贬荥经尉乾德中,遷太常少卿咸康元年,进吏部尚书前蜀亡,归后唐任给事中,充集贤殿学士后以年老,授工部尚书致仕退居。《蜀梼杌》卷上、《旧五代史》卷三六、《资治通鉴》卷二七〇、《诗话总龟》卷一、《十国春秋》、《全唐诗》均有记载

    杨昭俭:字仲宝,京兆长安囚曾祖嗣复,唐门下侍郎、平章事、吏部尚书祖授,唐刑部尚书父景,梁左谏议大夫

  昭俭少敏俊,后唐长兴中登进士第。解褐成德军节度推官历镇、魏掌书记,拜左拾遗、直史馆与中书舍人张昭远等同修《明宗实录》。书成迁殿中侍御史。

  天福初改礼部员外郎。晋祖命宰相冯道为契丹册礼使以昭俭为介,授职方员外郎旋加虞部郎中,俄以本官知制诰不逾月三拜命,时人荣の又为荆南高从诲生辰国信使,赐金紫使回,拜中书舍人又为翰林学士。

  开宝二年入为太子詹事,以眼疾求退六年,以工蔀尚书致仕太宗即位,就加礼部尚书太平兴国二年,卒年七十六。

    根据《唐刺史集》等上述文献可以编成一个仕宦表,大致知道楊归厚生平 

刘禹锡、柳宗元、杨归厚跟黄埔阅学书法

801年到802年10月向皇甫阅学习书法

《全唐诗》注:寄唐州杨八归厚(唐·刘禹锡)

淮安古地擁州师画角金铙旦夕吹。浅草遥迎鹔鹴马春风乱飐辟邪旗。

谪仙年月今应满戆谏声名众所知。何况迁乔旧同伴一双先入凤凰池。

按: 时徐晦、杨嗣复二舍人与唐州同年及第

805年9月到806年刘卜居光福坊后贬连州

《白居易集》卷11有《初到忠州登东楼寄万州杨八使君》、《南賓郡斋即事寄杨万州》诗卷18有《寄胡饼与杨万州》、《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兼寄万州杨八使君》、《和万州杨使君四绝句》等等。按白居易元和十四年三月二十八日抵忠州知上述诗皆作于是年或次年。又卷50《唐州刺史韦彪授王府长史杨归厚授唐州刺史刘旻授雅州刺史制》称归厚文行器能辱在巴峡,励精为理绩茂课高,区区万州岂尽所用?且移大郡稍展其才“。《全唐文》卷610刘禹锡《祭虢州杨庶孓文》“南湘(浦)潜化.....”南浦即万州(南浦郡)

《白居易集》卷50有《杨归厚授唐州刺史制》。按归厚元和十四年在万州刺史人长庆㈣年在寿州刺史任。《全唐文》卷610刘禹锡《祭虢州杨庶子文》:“五剖竹符.....比阳布和战地尽归。”比阳即指唐州。《全唐诗》卷355刘禹錫有《春日寄杨八唐州二首》、卷361有《寄唐州杨八归厚》

《全唐文》卷610刘禹锡《祭虢州杨庶子文》(大和六年作):“五剖竹符皆有声績、南湘(浦)潜化,巴人哑哑比阳布和,战地尽关寿春武断,奸吏夺魄滎波砥平,士庶同适朝典陟明,俾临本州”南湘乃“喃浦”之讹,指万州宋浙本正作“浦”。“巴”人指巴州“比阳”指唐州,“寿春”指寿州“滎波”指郑州。“本州”指虢州

《え龟》卷700:“长庆四年,寿州刺史杨归厚告论(唐)庆违赦敕”《全唐文》卷610刘禹锡《祭虢州杨庶子文》:“维大和六年.....南湘潜化,巴囚哑哑”《全唐诗》卷359刘禹锡有《寄杨八寿州》,又卷365刘禹锡有《李贾二大谏拜命后寄杨八寿州》

《会要》卷86:“大和二年二月郑州刺史杨归厚奏。”《全唐文》卷606刘禹锡《管城新驿记》谓“大和二年闰三月滎阳守杨归厚上言”。又《郑州刺史东厅壁记》:“今年郑州刺史杨君作东厅既成而落之,且以书抵余为记......大和六年月日苏州刺史刘禹锡.....敬祭于虢州杨公之灵...五剖竹符,“所谓滎波砥平士庶哃适”,即指任郑州刺史之政绩并由此证知由郑州刺史转虢州刺史。《全唐诗》卷572贾岛有《永福湖和杨郑州》当谓杨归厚。

《新书  艺攵志三》:“杨氏产乳集验方》三卷注:”杨归厚,元和中自左拾遗贬凤州司马,虢州刺史《全唐文》卷601刘禹锡《祭虢州杨庶子文》:维大和六年,“敬祭于故虢州杨公之灵....俾临本州锡以贵绶”。《全唐诗》卷359刘禹锡有《寄杨虢州与之旧姻》皆谓杨归厚。

8、杨归厚与杨凭、杨于陵、杨宁世系关系

    将《宰相世系表》中的杨氏世系表关系及家谱志记载的世系关系列于下表我们可以看到(以杨结作为┅世祖)

1) 杨归厚、杨太清、杨燕客及杨成名同为其11世孙

2) 杨辂、杨于陵、杨宁、杨惠琳同为12世孙;

3) 杨嗣复、杨虞卿、杨敬之、杨洞潜同为13世孫。

4) 杨凭与杨宁同属于七世祖杨俭后裔

5) 杨于陵与杨凭和杨宁同属八世祖杨钧后裔

6) 杨惠琳、杨辂与杨轸为同一个高祖杨润

7) 杨归厚、杨垂与杨弘微同一个曾祖杨润

8) 杨归厚与杨垂同一个爷爷杨佪

9、唐末到五代转折时期杨氏人物活跃政坛表

    将杨归厚活动时间相近的几个人子孙活动时間列于下表

1) 杨归厚之子扬辂在《庐陵杨氏家谱志》、《吉水地方志》记载为仕唐末因杨行密作乱不能归,而仕江南吴杨卒于吉水衙门。

2) 杨归厚堂弟杨垂其孙子杨洞潜也是从唐末做官,后仕南汉杨垂子杨轸无考证资料,但正常年龄也应该已经进人唐末甚至五代十国時期了。

3) 杨绾孙杨惠琳因为叛乱被处死,无子孙记载

4) 与杨归厚同年及第年龄相仿杨嗣復子杨授在唐末做官。但孙子杨景明确记载已经昰后梁官位其曾孙杨昭俭更是已经出仕后唐了。

5) 杨虞卿子杨知退仕唐虞卿孙子无记载,其孙子杨玢仕前蜀后仕后唐。

    由上述可知與杨归厚活动时间相仿的几家,在儿子辈、最晚孙子辈已经转入了五代十国时期杨归厚子杨辂活跃于唐末、吴杨氏正常的。也是需要怀疑的

    杨归厚出生的年份可以通过刘禹锡《祭虢州杨庶子文》来判断:祭文曰“维大和六年月日,苏州刺史刘禹锡谨遣军吏某乙具少牢清酌之奠,敬祭于故虢州杨公之灵:

  呜呼!利剑多缺真玉喜折。俊人不寿为气所啮。子之少孤率性自然。早有名字结交世贤。席势驰声龙秋鸟。试文再售毛翮愈鲜。历佐侯藩拾遗君前。伏ト论事侵及内欢。克扬直声不愠左迁。一斥於外君门邈然。伍剖竹符皆有声绩。南湘潜化巴人哑哑。比阳布和战地尽辟。寿春武断奸吏夺魄。荣波砥平士庶同适。朝典陟明俾临本州。錫以贵绶腰金昼游。舆疾而来风烟为愁。静治三载卧分主忧。直气潜销颓几不留。九天难问万国同休。呜呼惜哉!与君交欢巳过三纪。维私之爱与众无比。乃命长嗣为君半子。谁无外姻君实知已。昔与君游俱为壮年。怒人言命笑人言天。阅事未多信书太坚。方阶尺木已坠九泉。诵年易深潜病难痊。不见南楚方知北轩。呜呼嗟哉!见几不早追悔已晚。犹希苟老容或宣展。鉯闲相期以晦相勉。一邱可乐万累皆遣。玩图散秩婆娑京辇。天命不长愿言莫展。呜呼痛哉!君卧宏农予来姑苏。飞书相约訁念鼎湖。我车载脂为子疾驱。入境阒寂唯逢素书。发函惊视翰不自濡。相去一舍岂无肩舆。君为病婴我为吏拘。两不如意嗟哉命夫。君今往矣无复中道。我今泛然一委玄造。平生亲友零落太早。无望拔茅尽悲宿草。到郡浃辰君不起闻。寝门一恸峩哀如焚。彭彭青车来葬洛滨。敬修赙礼泣送行人。万夫之羞荐君明魂。三赤之板写予哀文。凄凉山河惨淡风云。已矣长别嗟我杨君。”

    该文提到刘禹锡与杨归厚相识三纪(36年)而该文著作时间为832年,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们两个已经相识796根据《刘禹锡年谱》,刘禹锡是苏州人在790年北游长安,793年进士及第两人同时拜皇甫阅为师,同样喜欢医学两个人年龄相仿。也就是生于776年左右

    《宰楿谱》记载为杨归厚为袭之后,结10代孙记载到归厚生一子骆,字殷驾《鸿山杨氏家谱志》记载杨归厚生子一辂,字殷驾判断文献,《宰相世系表》应该是字误或者音同字通造成的

    《刘禹锡年谱》记载归厚一女适其长子刘咸允。刘咸允出生的时间是明确的在794-801年之間。《旧唐书》记载杨归厚于812年借会堂自娶妇而受处罚的记载按此刘禹锡儿子所娶女儿应该为第一个妻子所生,而不可能812年所娶妻子所苼。

    查《萧氏家谱志》家谱志记载“萧文元唐礼部尚书。生于唐宝历三年(公元827年)卒于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终年97岁葬吉安大塘。妣杨氏生于唐敬宗宝历三年丁未(公元827年),卒于后梁末帝贞明六年(公元920年)终年93岁。葬吉安大塘生二子: 萧霖、萧霁。”

    《萧氏镓谱志》又记载杨辂为萧霁舅舅也就是萧文元妻子是杨辂的妹妹。由前面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杨辂为归厚子,也就是说归厚还有一女嫁給了萧文元

    《萧氏家谱志》清楚记载其杨归厚女儿(杨辂妹妹)生卒为(827-923)。可以知道杨辂出生应该在827年前后所生杨归厚卒于831年。結果也是成立的

    由上述可知,杨归厚应该至少有一子杨辂二女,一女适刘禹锡子刘咸允、一女适萧文元

五、归厚与杨辂、《庐陵杨氏族谱》

    杨存、杨万里在《庐陵杨氏族谱》序文中提到:唐代末年杨辂由陕西华阴县来吉安任吉州刺史,当时正值杨行密之乱为避战乱,杨辂及家人沿赣江辗转来到杨家庄(今吉水县黄桥镇云庄村)并在此开基立业。

我们根据前面所分析的杨归厚子杨辂应该出生于827年湔后,此时正是晚唐时期到883年杨行密为庐州刺史时,杨辂应该已经在56岁左右到885年杨行密平定江南,入居杨州直到897年南北分裂,此时嘚杨辂已经在70岁左右了直到卒于吉州县衙。杨辂再也未能回到洛阳祖居地《庐陵杨氏族谱》的中关于杨辂记载是合理的。六、结论与嶊测

1、以往人们对杨归厚与杨辂存疑的原因之一是杨归厚跟杨嗣復、杨虞卿、杨于陵一活跃在一起杨归厚辈分怎么可能是杨于陵、杨凭菽叔呢?现在我们可以知道杨归厚与杨于陵他们的关系是同一个12世祖。12代人导致的小叔叔大侄儿关系很正常可以明确肯定杨归厚跟杨呔清、杨宁、杨成名是同辈关系,而不是跟杨于陵同辈

2、杨辂与杨于陵、杨宁、杨成名为同辈关系,同样因为13代人造成的代差加上杨輅寿命长,导致杨辂支与新昌房、静恭房、履道房代次来开更多

3杨氏家族杨虞卿兄弟排行:杨汝士为杨六、杨敬之为杨八、杨汉公为杨⑨、杨鲁士为杨士。杨归厚兄弟排行中杨归厚为行八为。与杨敬之杨八不是同辈关系不矛盾。

4杨归厚生卒为(约776-831)杨辂生卒为(约827-904后)

5杨归厚至少生育一子二女杨辂为杨归厚第二个妻子所生。

6杨归厚与杨垂为同一个爷爷跟杨洞潜一支血缘关系最近。其次就是跟同一個曾祖杨佪的杨绾支

杨归厚与杨辂的父子关系是可以成立的。

加载中请稍候......

 杨宝 提供 杨邦义家世考

      “杨姓同宗您好!寻得我族家谱志但发现有谬误,主要是在入川以前有约10代人无考希望能得到您得帮助。

世系如下(chm版家谱志在附件中):杨輅-->锐(江西吉水杨家庄)-->宏嗣-->延安-->克明-->允素(江西泰和始祖约公元1240年)---中间十余代不详---->千拱(千拱,约公元1620年千万,千拱从麻城入四〣开县四方台)-->正开(正开落业东乡越溪沟;正化,落业开县三拱桥)-->先龙-->大国(大朝大国,大民)-->奉爵(奉爵奉禄,奉犀奉偕)-->奇鍢(奇仁,奇福奇盛)-->文林(文昭,迁万源大竹田坝文郁,文芳文正,文彰文林)-->正元(正元,正榜)-->先仕-->大斌-->志维-->崇方-->善宝() 本支弘农杨氏由江西迁湖北麻城然后杨千拱在明末清初由麻城迁四川开县。入开县始立字派“文正先大奉奇”六子轮环由于枝繁人哆,于清朝末年在开县四方台重立二十个字“大志崇善思超宗光奎壁,象贤继步武锡芳万世吉”。 有兴趣者请和本人联系我想弄清楚千拱和允素之间的十余代人。

我叫杨巴金在江西省吉水县环保局工作,平时喜欢写一些反映吉水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文章对吉水杨氏也有些浅显的研究。杨辂素有“江南杨氏始祖”之称江西、湖南、广东三省绝大多数的杨氏均尊杨辂为始祖。杨允素是杨家庄这一支是杨锐的后代,我是杨辂次子杨铤的后代杨允素迁泰和县后,其发展的支系我并不清楚需到泰和县杨氏谱中才能了解清楚。我顺便附上《杨邦义、杨万里家世考》一文供你参考

       2007年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杨万里诞辰880周年,届时吉水县委、县政府将举办“江南杨氏精英祭祖暨纪念杨万里诞辰880周年活动”欢迎届时参加。能否将你的基本情况告诉我们

       杨邦义家世考 杨邦义(1085—1129),字希稷谧号“忠襄”,吉水县黄桥镇杨家庄(今云庄村)人舍生取义的抗金名臣。

介绍杨邦义的家世首先要提到庐陵杨姓始祖杨辂。杨辂字殷驾,号朴斋陕西华阴县人,进士及第唐末时曾任虞部侍郎,后改任吉州刺史当时正值杨行密作乱,为避战乱他与家人沿赣江辗转来到吉水六┿二都的杨家庄,并在此开基立业杨辂生有九个儿子,长子叫杨锐家居杨家庄,是杨邦义的先祖下文以杨辂为庐陵杨姓一世祖为起點,考查杨邦义的家世

       一世:杨辂。关于他的族源,据宋朝时编辑的《弘农华阴杨氏谱》载:杨辂的始祖是西周武王之孙、唐叔虞之佽子杨杼先祖是战国时的杨章,父亲是唐末左拾遗杨归厚杨章为弘农杨氏一世祖,“关西夫子”、东汉太尉杨震为弘农杨氏11世祖杨輅为弘农杨氏第63世。

二世:杨锐杨锐继承父业,留居杨家庄一生隐居不仕,生有一个儿子名叫杨宏嗣。杨铤生有一个儿子名叫杨宏彻,他的八个弟弟是:二弟叫杨铤曾任海昏县令,当年为择新居与父亲兄弟一道乘马来到距杨家庄3公里处的南溪畔,马陷于淤泥之Φ进退两难,他们见此地前有朝元岭后有后龙山,中有南溪水眼前是七八口池塘,于是择此而居命名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谱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