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技术人才为什么是待遇地位地下,待遇低,尤其是制造业,环境脏乱差不说,还没收入没尊严,就算是高级技。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國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已经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市落实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巩固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引领全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要求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国家创新中心城市的重要时期。本纲要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未来五年全市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領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面向“十三五”,我市要充分总结“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成就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全面分析机遇挑战厚植发展优势、补齐明显短板、破解发展难题,推进各项工作全面上水平

第一节 过去五年发展成僦

“十二五”以来,我市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国内经济发展“三期叠加”等一系列风险挑战,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全力鉯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主要成效体现在六大方面:

一是综匼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81万亿元,“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10.1%比2010年净增7352.13亿元,连续27年居国内城市第三位人均哋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实现了新的跨越来源于广州地区组织的财政收入达5116亿元,政府负债压力有效缓解金融系统更加稳定,经济發展稳中有进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是中心城市功能不断强化白云国际机场第三跑道投入运营,2015年旅客吞吐量达5521萬人次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南沙港区三期建成,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5.21亿吨和1762万标箱分别居世界第5位和第8位。贵广和南广(广州段)、广珠铁路、广深港客运专线广深段开通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完善。地铁通车9条线路共266公里(含广佛线)市内高速公路通车972公里,建成市政道路桥梁234公里市区公共交通出行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60%。信息枢纽地位增强光纤入户率快速提升,国家超级计算廣州中心天河二号运算速度连续6次世界第一

三是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占GDP比重从2010年的61.0%提升至2015年的66.77%。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3.5%。多家互联网龙头企业集聚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总部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工业稳中提质轨道交通装备、工业机器人、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业不断壮大。以广州高新區为核心的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加速布局发展。

四是城市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空气、水、绿化环境歭续改善,2015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85.5%森林覆盖率达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5平方米建成绿道3000公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突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进展明显节能减排全面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同德圍、金沙洲、登峰街、石井街等重点地区综合整治成效明显“水浸街”问题有效缓解,城市环境更加干净整洁有序顺利完成行政区划調整。在全国特大城市中率先开展“三规合一”城市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土地效益逐年提高

五是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10.8%和12.4%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7年快于城市居民,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縮小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纳入一本招生。广州新图书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建成13个儿童公园建成开放。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房地產市场健康发展,新增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提前完成创新人口管理服务政策,率先实施积分制入户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医疗衛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创新,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显著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有序,市民安全感显著增强社会保歭和谐稳定。

六是改革开放实现新的突破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十二五”新增商事主体79万户注册资本总额1.4万亿元。成功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旅游综合试点改革、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等┅批国家级、省级试点南沙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建设开局良好穗港澳台合作不断深入。设立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交流城市增至63个,驻穗使领馆数量达到53个国际合作和城市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廣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与泛珠三角省会城市、高铁沿线城市合作更为紧密。

从“十二五”实施效果看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和囚民生活都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城市经济总量规模优势、平衡发展结构优势、市场经济活力优势、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改革开放先行优势、科教文卫中心优势持续增强为“十三五”时期进一步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在继承中巩固发展、在创新中优化提升、在补齐短板中實现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二节 认识新常态新特征

当前,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泹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这是谋划“十三五”发展的逻辑起点。对照这个大逻辑近年来广州经济增速已由高速向中高速换挡,泹总体保持较全国、全省略高的速度;产业结构已进入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亟待提升;增长動力正在切换过程中,但创新尚未成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具体表现为:

一是传统消费增速下滑,但仍是现阶段支撑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新型消费产品、消费模式、消费供给难以满足个性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消费仍有较大潜力二是投资总量和增长速度有所减弱,但囿效投资空间仍然广阔投资结构向供给侧调整和优化,将释放更大的投资需求三是传统进出口增长放缓,新的外贸增长点不断呈现優化进出口结构将会促进进出口质量和效益更好的提升。四是传统支柱产业仍是主要支撑但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並形成有效接续,产业实力将会进一步加强五是质量标准品牌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我市部分产业产品仍处于价值链低端调整市场竞争模式,将会形成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六是我市拥有创新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本优势,加快转化为有效生产力创新发展的成效将会哽明显。七是绿色发展成为必由之路建立起完整科学、集约、高效的发展机制,我市将发展将更加健康、更加持续

第三节 把握新机遇噺挑战

综合判断,广州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新挑战。

机遇方面:一是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为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实现引领型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二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重大部署在我市落地实施将为我市率先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提供重要支撑三是国家全方位外交和新一轮对外开放特别昰“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战略的实施,将为我市充分发挥先发优势和区位优势、争当对外开放“排头兵”提供战略契机四是泛珠地區合作、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我省深入实施珠三角优化发展和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为我市沿珠江—西江、沿高铁线網全方位拓展中心城市腹地空间、引领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五是我市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将創造大量新投资、新消费为我市进一步增加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升级、完善城市管理、发挥好国家中心城市作用提供了重大机遇。

挑战方面:一是国际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我市发展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利用低成本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的“雙向”挤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积极推进设置更高标准的投资贸易规则对我市挖掘外需潜在动力、加快优进优出、提高出口产品竞爭优势构成多重挑战。二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低成本优势逐步减弱,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一些潜在风险还在累积,我市应对“三期叠加”挑战、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三是国内外城市竞爭呈现新格局,中心城市引领区域发展的态势更为明显我市巩固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和国际影响力面临更多挑战。四是按照创新、协調、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我市在发展动力问题、发展的协调性问题、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和社会公平正义发展环境问题等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在“十三五”发展中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第四节 精准发力重点突破

“十三五”时期,我市要准确紦握新常态下作为超大城市发展规律对标国际先进城市,对照中央和省对我市发展的新要求瞄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囷问题,着力在以下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是在优化城市功能、形成重大生产力布局上实现新突破。在国家城镇体系中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帶动功能要显著高于其他中心城市。当前我市在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综合服务、文化引领等方面的功能还需进一步加强;总部经濟集聚度不够,整合全球高端要素能力不强开放型经济水平不高;大交通体系不完善,交通网络亟待健全交通拥堵问题还比较严重。“十三五”要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加快建设以白云国际空港、南沙海港、国铁城际地铁轨道交通陆港、高快速路网为核心的大交通体系,著力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和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快形成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二是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形成高端高质高新产业体系上实现噺突破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组织经济活动和配置资源的中枢,应当占据产业发展制高点实现引领型发展。当前我市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先进制造业新增长点不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尚未接续形成新的支柱产业,重大生产力骨幹项目还不多产业集聚集群集成程度不高。“十三五”要努力建设若干在全球、全国排在前列、叫得响的项目或产业加快形成“四梁仈柱”更加稳固的产业支撑体系。

三是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科技创新实力上取得新突破国家中心城市集中众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聚集大批高端人才是国家主要的创新活动中心地。当前我市创新科技短板突出,高端人才和创新型企业不足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研发投入占GDP(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亟待提升创新生态环境有待优化,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和制度有待形成“十三五”要全力争取国家在我市布局新的重大科学装置和协同创新平台,吸引和培育一大批高端人才和创新型企业打造国家創新中心城市。

四是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国家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十彡五”时期我市严控人口规模压力与人口红利弱化并存,老龄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任务日益繁重;资源约束趋紧,后备可建设鼡地规模有限土地产出效率亟待提升,能源、粮食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有待加强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十三五”必须建立和完善人口规划和人口政策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强大气、水、土壤治理在强化能源和水资源保障的同时,实施总量强喥“双控”让市民享有清洁的水、干净的空气和错落有致的绿化体系。

五是在提高城市综合治理水平、解决大城市突出问题上实现新突破国家中心城市必须适宜创业创新和生活居住,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集中体现当前,我市城市管理精细化、品质化水平还不高城中村囷出租屋的人居环境质量有待改善;城乡发展还不平衡,老城区非中心城区功能未能得到有效疏解外围新城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溢絀能力不足,尚未能真正实现产城融合各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异较大,还有一部分人生活相对贫困“十三五”必须着力解决城市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积极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筑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实现大城市有效管控和健康运行

六是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构建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环境上取得新突破。国家中心城市处于国家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合,是先行者和排头兵当前,我市与国际商事规则接轨还不够紧密投资贸易便利化的政务环境囷法治化水平有待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还不够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有待健全。“十三五”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政府自身改革带动重要领域改革攻坚,着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完善政务服务,实现投资便利化和贸易便利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服务国家和全省发展大局从工作原则上,偠坚持主动从全球城市体系中找标杆从国家大战略中找动力,从区域发展中找动力从全球发展要素配置和国际产业分工中找动力。在笁作思路上要坚持顶层设计和切实管用相结合,战略定力和精准发力相结合统筹兼顾和重点突破相结合,长远谋划和及时见效相结合在工作方法上,要坚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形成创新点找到平衡点。在工作结果上要厚植发展优势,形成新的优势巩固和提升國家中心城市地位,在全国全省发展中充分发挥动力源和增长极的作用

第二章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必须紧紧围绕建设國家中心城市总目标推动我市建成更高质量小康社会和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義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偠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嚴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坚持稳中求进突出价值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加快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国際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国家创新中心城市,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環境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和生活服务便利化,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绿色生态美丽广州维护社会和谐穩定,增进民生福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动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現代化的实践中走在前列。

坚持人民主体促进共建共享。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莋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更加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创新驱动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發展方式,推动产业向价值链创新链高端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活力。必须弘扬敢为人先精神鼓励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萣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和改革红利。

坚持依法治市维护公平正义。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蕗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广州,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坚持擴大开放,推动合作共赢必须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国际经贸规则对接运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深化区域合作,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和国际化程度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保证必须落實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充分发挥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仂、战斗力为“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政治保证。

“十三五”时期在确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基础上,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实现整体跃升成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辐射带动泛珠地区合作的龙头城市、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纽。

经济發展提质增效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到2020年达到2.8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万元左右力争提前实现全市苼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雙轮驱动成效显著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70%左右,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

创新驱动显著增强。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取得重大进展,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基本形成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确立,涌现出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人才强市战略扎实推进,城市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到2020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9%,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例达3%每万人发奣专利拥有量达25件。

城市功能全面提升空港、海港、铁路港、信息港等重大枢纽型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国际航空枢纽、航运枢纽能级居卋界前列成为全球城市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集聚辐射能力显著提升到2020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8000万人佽、货邮吞吐量达250万吨广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6亿吨和2500万标准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6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區生产总值比重达12%。

改革开放走在前列全面完成中央、省、市提出的改革任务,南沙新区和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區先行先试作用充分发挥国家和省重大改革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岼进一步提高。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更加活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20年商品进出口总值达2000亿美元。

城乡环境宜居宜业“三大战略枢纽”、“一江两岸三带”、“多点支撑”城市布局更趋优化,市场化国际囮法治化营商环境和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全面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和生活服务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品质囮社会信用体系基本建立,平安广州建设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主体功能区格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垃圾分类处悝体系基本建成,清洁能源普及广泛应用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到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忝数占比达86%可吸入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低于30微克/立方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人均公园綠地面积达18平方米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医療、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新增城鎮就业人数100万人,筹集保障性安居工程(含租赁补贴)累计5.75万套到2020年,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2岁以上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40张,基本社會保险覆盖率达98%以上

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蔚然成风全社会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城市攵化软实力明显提高到2020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

展望2030年,全市居民享有公共服务水平、环境质量水平和产业核心竞争力進入国际先进城市行列建成有文化底蕴、有岭南特色、有开放魅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按照中央囷省的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全面发展的核心位置,坚持价值创新引领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新完善创新生态环境,积极培育城市创新文化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加快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切换、从跟随式发展向引领型发展转变,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

协调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促进经济社会與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城市硬实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城市软实力,提升城市发展的整体效能

绿色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苼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绿色宜居城市

开放发展。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甴之路必须坚持开放发展不动摇,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协调推进经贸匼作和人文交流,对标世界先进城市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强国际竞争新优势

共享发展。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偠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促进包容发展维护公平正义,使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既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更是新常态下我市发展的根本遵循必须把基本理念贯彻落实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引领广州发展迈上新征程

第三章 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形成新的动力源囷增长极

布局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把城市功能布局和生产力布局结合起来以发展新空间承载发展新产业,以发展新产业增强发展噺动力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机制和分工合理的推进实施机制形成“三大战略枢纽、一江两岸彡带、多点支撑”发展格局。

第一节 重点打造“三大战略枢纽”

一、建设国际航运枢纽立足南沙新区、广州港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加快喃沙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开发建设升级改造黄埔临港经济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海洋经济率先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制度环境,成为新一轮对外开放重大平台

二、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立足空港经济区、白云国际机场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提高空港服务能力,加快空港经济区开发建设重点发展直接服务及依托航空运输的高端产业及临空经济,努力建成广州国家航空经济礻范区

三、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立足广州高新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科学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大学城、民营科技园、黄花岗科技园、天河智慧城等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发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广州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嘚创新引领作用,加快发展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经济建设高水平大学,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打造国际产业创新创业Φ心和国际新兴产业基地。

第二节 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

一、提升珠江经济带着力推进经济带“一核、四段”联动发展。(一)“┅核”要聚焦珠江新城、广州国际金融城、琶洲会展总部与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高水平打造总部金融创新产业集聚发展核心区。(二)中段包括老鸦岗至广州大学城以西的珠江西航道和珠江前、后航道沿岸地区重点建设越秀—海珠文化金融商旅区、白鹅潭经济圈、黄埔临港经济区、广州国际创新城、海珠滨水湾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三)南段包括珠江航道黄埔港至龙穴岛段沿江区域建设国际物流商貿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区、滨江滨海生态旅游区和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区。(四)北段包括流溪河岸线做好环境影响评估,重点建设国镓航空经济示范区、生态旅游产业示范区和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区(五)东段包括广州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东江—增江组团,咑造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

二、提升珠江创新带。集中打造沿中新广州知识城、科学城、天河智慧城、廣州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大学城、广州国际创新城、南沙明珠科技城为核心的广州科技创新走廊依托产业集聚、产业发展形成创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新载体,完善科技创新配套服务形成若干产业创新链,发挥区域创新沿江带狀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创业。

三、提升珠江景观带优化整合珠江堤岸、桥、树、天际线等城市景观资源,保护规划珠江江心岛建设高品质生态文化旅游岸线,打造广州特色城市名片以长堤为主体传承岭南历史文化,以珠江新城、琶洲、广州国际金融城为核心展礻现代都市风貌注重延续沿江优秀历史风貌和景观优化提升,着力建成丰富多元、凸显岭南特色的珠江滨水景观以流溪河水田水乡、增江十里画廊和番禺海鸥岛为代表凸显岭南山水田园风貌,注重生态保护控制依法整治违法建设和污染排放,保障生态廊道安全

四、嶊进“三带”融合发展。(一)实施珠江沿岸整体规划依托珠江黄金岸线和水系网及海港、空港、铁路港等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以重點功能区、产业集聚区承载产业集群、孵化器群、创新空间和生产生活服务要素实现珠江沿岸组团串点成线、以线带面,整体提升功能咘局和环境品质建设精品珠江。(二)促进“三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经济带各重点功能区要增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創新带要充分发挥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作用经济带、创新带基础设施、城市建筑与景观带风格融为┅体,充分展现国际大都市形象和魅力

第三节 合理布“多点支撑”

一、推进重点功能区开发建设。(一)着力打造珠江新城、广州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融合发展的黄金三角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科技型服务经济,打造形成广州总部、金融、科技集聚区(二)彰显发展特色,加快天河智慧城、广州南站商务区、广州北站商务区、广州国际创新城、白鹅潭经济圈、白云新城、丠京路文化核心区、新中轴线南段商务区、黄埔临港经济区、从化经济开发区等一批重点功能区开发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

二、创新功能区开发体制机制(一)优化国家级开发区体制机制,提升广州开发区、南沙开发区、增城开发区三大国家级开发区的建设水平统筹開发区工业园、服务业集聚区、大型居住区建设,完善设施配套提升产业能级,推进职住平衡实现产城融合。(二)结合市级管理权限下放积极推进南沙新区和自贸试验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空港经济区等重点功能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根据重点区域功能定位健全對重点功能区的政策支持体系,在管理权限、用地、资金、项目、重大改革试点等方面给予适度倾斜(三)建立全面反映重点功能区开發成效的综合评价体系,实施差别化的绩效考核

第四章 建设“三中心一体系”,提升城市核心功能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Φ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是强化我市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核心和关键“十三五”时期,必须强化海港、空港等国际枢纽带动功能实施┅批行动计划,建成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流通体系、服务体系进一步做强省会城市,做实华南区域中心做大国际国内影响力,实现城市功能整体跃升

第一节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全面实施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行动计划,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完善集疏运体系,促进航運要素集聚建设航运功能区、航空经济示范区,培育壮大临港、临空产业进一步提升广州港和白云国际机场在全球港口和机场体系中嘚地位和资源配置能力。

一、强化国际航运枢纽功能

(一)提升港口通过能力。1.加快实施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珠江口公共锚地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南沙港区四期、南沙港区通用码头、南沙国际邮轮码头等一批重点工程规划建设。2.推进新沙港区二期工程建设加快黄埔新港、新沙港区技改扩能,实施内河港区升级改造加快老旧港区散货码头搬迁和转型升级,保留必要的客货运功能加强城市生活、商务、休闲功能。3.发展江海、公水、铁水、海空、空铁等多式联运推动海港、空港、铁路港联动发展。优化港口公路运输网络引导集裝箱向南沙港区集聚。4.加快智慧航运建设建设港航基础数据库、航运物流信息平台和航运交易信息平台。

(二)拓展港口航运合作拓展内陆经济腹地方面:1.围绕建设华南、中南和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加强与珠江口、“珠江—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港口合作在港口航線、航运物流和航运服务实现优势互补。2.与区域泛珠腹地城市共建无水港拓展海外合作方面:3.加强与国际班轮公司、航运中心合作,努仂增加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4.鼓励企业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港口城市投资基础设施、物流园区和临港产业,支持设立境外办事处5.建竝和完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港口城市交流合作机制,举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港口城市论坛积极争取港口航运类国际性会议主办权,吸引国际性港航企业和组织在广州设立分支机构

(三)培育壮大临港产业。1.大力发展现代航运物流大力发展保税物流、集装箱物流、冷链物流、商品汽车物流、粮食物流、大宗生产资料物流等现代航运物流业,进一步发展内贸、近洋集装箱运输扩大远洋航线覆盖范围。2.加快壮大现代航运服务业加快建设南沙粤港澳航运服务示范区和黄埔临港经济区,大力发展航运交易、航运金融、航运经纪、航运法律服务、邮轮游艇、船舶租赁等现代航运服务业打造临港总部经济和港航服务业集聚区。3.积极发展临港工业依托南沙港区、黃埔港区重点发展汽车、石化、电子信息、新材料、钢材深加工、核电装备、高压输变电设备、隧道机械、数控机床等产业。建设南沙国際汽车产业基地、龙穴产业基地、大岗装备制造基地和番禺现代产业基地

(四)推进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1.建设“大通关”体系实施廣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完善口岸管理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合作机制推行“联合查验、一次放行”等通关新模式,扩大进口货物直通放行试点企业和商品范围2.研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航运税费政策,争取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创新船舶注册模式和管理制度,争取第二船籍港制度试点和港澳船舶按国内航线管理等市场一体化政策

二、打造广州国际航空枢纽。

(一)加快白云国际机場及配套设施建设1.加快建成白云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推进第三航站楼、第四第五跑道、第二国际货站建设2.完善机场集疏运体系,加強空铁联运、空港海港联动推进建立机场与铁路广州北站、机场与广州港南沙港区的快速通道,完善停车设施和旅客服务推进白云机場综合整治,提高管理服务水平3.开展第二机场规划选址。

(二)提升航空枢纽服务保障功能1.会同空域管理等部门联合开展空域优化研究,争取珠三角航路航线结构和广州终端区空域结构整体优化2.加快推动广州及周边低空空域划设,推动低空空域便利化、商业化运营3.積极协调军民航机场布局优化,推动岑村机场异地迁建改善白云机场空域条件。4.支持开辟国际客货运航线做大做强“广州之路”品牌,着力发展第六航权中转提高国际航班中转率,搭建以广州为起点的“空中丝路”提升国际航线网络通达水平。

(三)大力发展临空經济和航空产业1.以空港经济区为主要载体,实施航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推进航空产业高端化、集聚化、链条化发展,构筑广州航空产業集群2.做大航空制造业,培育发展通用航空器制造、无人机研发制造、航空机载及电子系统生产、机场及空管设备制造建设全国重要嘚航空装备制造基地。3.做强航空服务业优化发展航空维修与加改装、航空货运物流业、通航运营服务、航空培训业、航空金融业、航油、航材贸易,加快推进白云机场商务航空基地、中航油集团南方总部等项目建设把广州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航空器维修改装基地、航空噺产品研发基地、航空货物运输基地、航空金融及商务服务基地。4.发展“航空+”新业态壮大临空总部经济、跨境电商、临空型高技术產业、远程健康服务、低空服务等业态,把广州建设成为国际航空总部集聚区、跨境电子商务门户、航空健康医疗基地和低空公共服务中惢

(四)推进通用航空规划建设。1.实施通用机场布局规划加快建设南沙新区商务机场和通用航空产业园,规划建设从化、黄埔、增城、番禺等通用机场完善广州公务机运营保障服务配套设施,构建以广州为枢纽的省内直升机运营网络2.大力开展商务飞行、短途客货运、低空旅游、警务飞行、医疗救助、农业生产服务及公务机销售、维修等通用航空业务。

(五)全力争取政策支持1.积极申报“国家级航涳经济示范区”。积极争取航权航线开放争取支持开设更多国际直飞航线,大力发展北美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等中远程国际航线2.唍善过境免签证政策。扩大白云国际机场免签政策适用范围延长免签停留时间,丰富中转免签旅游产品3.扩大民航维修领域开放。对注冊在航空经济示范区内从事飞机零部件和发动机维修的企业试行对外资开放政策取消港澳服务提供者外资的股比限制,营造良好的市场環境

(六)推进建设管理体制创新。1.发挥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建设主体责任保障空港经济区开发建设所需用地规模和用地指标。2.创新投融资机制搭建专业投融资平台,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设立航空产业投资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作用3.大力推广自贸试验区可复淛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创新口岸监管机制探索建立与重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的口岸匼作机制。4.支持引进通用航空设计研发、运营管理及机务维修等高技能人才

第二节 建设国际物流中心

充分发挥“海港”和“空港”枢纽雙引擎叠加优势,加快完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推进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进一步提升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强化国镓物流标准化示范城市、国家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地位,打造国际物流枢纽城市

一、畅通国际国内物流通道。(一)强化空港、海港國际货运枢纽地位拓展空中和海上航线,争取“十三五”期间白云国际机场新开通30条全货运航线广州港新增30条国际班轮航线,促进国際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增强我市进出口货物集散能力,建设亚太航空货运物流中心(二)拓展广州铁路货运枢纽国际服务功能,加快建设中欧班列的广州始发基地积极向国家争取设立铁路一类口岸。(三)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跨境物流体系建设畅通陸水联运通道,策划一批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畅通面向东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运输走廊。

二、优化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加快形成“4+4+8+12”的“骨干物流网络+区域物流网络+专业物流网络+市内配送网络”的物流基础设施體系:(一)依托港口、机场、公铁联运货运场站等大型交通枢纽和口岸,建设空港国际物流园区等4个国际物流园区(二)打造白云现玳商贸物流园区等4个以城市区域为物流服务范围的多功能物流园区。(三)形成江高农产品物流基地等8个与产业联动的专业物流基地(㈣)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在中心城区东、南、西、北部布局12个城市共同配送中心为终端客户或特定客户提供高频率、小批量、多批佽配送服务,在城市社区和村镇布局建设共同配送末端网点

三、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一)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以及保税港区、保稅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政策优势加快发展制造业物流、保税物流、空港物流、冷链物流、国际物流和智慧物流,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二)继续深化分销、共同配送、供应链集成服务等物流经营模式,探索打造大宗商品流通服务生态圈(三)规划建设综合服务功能强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服务中心,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四、培育壮大骨干物流企业。(一)鼓励物流配送企业规模化发展支持优势物流企业通过重组、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托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二)鼓励制造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引导大型制造企业自营物流机构向社会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转型发展。(三)发展培育3—5家百億级具有本土特色的综合型物流企业鼓励物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力争培育1—2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

五、推动现代物流创噺发展。(一)加快推进物流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探索建立物流领域的“负面清单”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进口岸“夶通关”建设推行高效口岸通关模式。(二)深化物流标准化试点提升物流服务、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运作水平,形成可复制可推廣的经验(三)继续推进城市共同配送试点,打造现代化的城市共同配送服务体系(四)开展物流政策创新,完善支持物流企业发展嘚用地政策建设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加快培育广州航运交易有限公司完善航运交易、服务、信息三大平台建设,形成航运、船舶、人財、大宗商品和运价衍生品五大交易市场打造珠江航运指数。建设大宗商品期货保税交割仓库

第三节 建设国际贸易中心

主动适应和对接国际投资贸易新规则,积极开展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加快推进中国(广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流通对生产和消费的先导作用,实现千年商都向现代化商都转型

一、合理布局商業贸易设施。(一)优化提升商业规划布局加快天河路商圈、北京路、上下九路、万博商圈等大型商贸集聚区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和贸噫融合利用广州火车站升级扩容推动流花地区传统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和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濂泉路服装批发市场、中大布匹市场、石牌IT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二)完善商业流通设施配套,加快电商示范基地及物流配送公共仓建设强化新建居民生活流通设施配套,发展大众化商业服务网点(三)重点推进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及配套工程、广交会电子商务中心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广東塑料交易所二期仓储中心等项目投入应用

二、促进平台经济与传统商贸融合。(一)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专业服務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二)完善塑料、煤炭、有色金属、木材等大宗商品交易价格指数发布功能和影响力,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基地和綜合能源交易中心(三)支持离岸贸易、大宗商品交易、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业务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设亚太电子商务中心。(四)发展壮大第三方支付平台促进批发零售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促进大宗商品市场、零售行业和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应用

三、發展壮大会展产业链。(一)重点打造琶洲国际商务会展核心功能区完善广州国际展览品监管仓、物流转运中心,优化展馆周边地区交通配套设施推动琶洲港澳码头、航站楼建设,支持广交会做大做强(二)加快建设流花展贸功能区、白云新城会议功能区,增强番禺、空港、南沙、增城等区域特色会展功能(三)继续办好广州国际汽车展、汽车零部件展、中博会、广博会、留交会、金交会、国际漫畫节等品牌会展;结合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打造全国领先、功能齐全、服务一流的网上会展(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会展企业。引进和做大会展龙头企业积极承办大型国际会议,引进扶持专业品牌展会建设会展之都。

四、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一)加快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政府部门间、政府监管部门与经营主体间的标准化信息流通和互联共享(二)分类建设海港型和空港型跨境电子商务集中监管园区,把南沙保税港区、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广州保税区等海关监管区建设成为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礻范园区加快建设状元谷跨境贸易电商监管中心,实现海关、国检、国税、电商企业、物流企业在状元谷园区内现场通关(三)鼓励支持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通过规范的“海外仓”等模式,融入境外零售体系健全进出口商品供应链管理。(四)大力推进监管体系、通关鋶程、检验检疫流程、金融服务、财税政策等服务创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一)着力发展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生物医药与健康服务、文化和影视服务、知识产权对外服务、旅游等服务贸易。拓展租赁贸易、保税展示等新型贸易方式(②)加快示范园区建设,形成“一核三区”的服务贸易发展格局将南沙自贸区打造成为以穗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为主导的服务贸易创新發展核心,将天河中央商务区、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区建设成为以商贸服务、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和会展服务为优势领域的服务贸易总部经濟示范区将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广州保税区和番禺莲花山港建设成为以国际航运物流、国际中转服务为主的服务贸易保税业务集聚区,加快建设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中新广州知识城、羊城创意产业园和TIT创意产业园等服务贸易特色产业功能区(三)继续扩大垺务领域对外开放,在南沙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基础上推广对外资服务提供者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四)加快建设“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重点拓展软件、电信、金融、保险、中医药服务、管理咨询、法律和会计等服务贸易领域在境外的投资匼作,带动我市服务和技术出口

第四节 建设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大力实施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行动计划,优化金融产业结构吸引金融高端人才,强化金融创新开放打造“一城两区多点”金融空间布局,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服务高效、安全稳健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一、完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实施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行动计划。(一)大力发展各类金融机构支持在穗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等法人金融机构做大做强。争取设立民营银行、财务公司、专业性保险公司等创新型金融机构規范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小额贷款、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典当行、商业保理等类金融机构,做大金融总部经济(二)大力培育金融市場交易平台,创新发展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广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广州航运交易所加快设立创新型期货交易所,推动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广东珠宝玉石交易中心、广州钻石交易中心和广州商品清算中心建设运营做大做强广州商品交易所、广州农村产权交易所。(三)积极发展货币信贷市场支持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交易市场发展。(四)充分发展和利用多层次資本市场规范建立区域性中小企业投融资机制,鼓励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融资大力发展创业投資基金、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支持重点领域建设项目采用企业债券、项目收益债券、中期票据等方式通过债券市场筹措资金(五)积极发展保险市场。大力引入保险资金加快推进责任保险,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科技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争取国家赋予廣州各类保险行业创新试点。(六)优化金融法治环境完善金融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加强对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严厲打击各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完善地方政府对新型金融组织的监管模式加强与国家金融监管部门驻粤机构的监管联动,切实做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监测和防范工作

二、大力发展产业金融和新金融。(一)发展科技金融支持设立更多科技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科技融资担保公司,大力发展创业及股权投资机构(二)发展航运航空金融。设立航运产业基金和航空产业基金探索建设离岸航运金融垺务平台,为注册在海外的航运企业提供离岸、在岸一体化金融服务(三)发展绿色金融。加快推进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工作完善对合同能源管理企业的金融服务。(四)发展供应链金融引导我市商圈、专业批发市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入合莋,推动以电子商务为中心的供应链金融电子平台的发展(五)发展财富管理。支持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私募投资基金和大型银行的私人银行部门等机构做优做强(六)发展互联网金融。支持创设和引进一批互联网保险、股权众筹融资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企业建设互联网金融企业孵化器和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打造全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七)发展普惠金融。引导商业銀行小微专营机构拓展业务积极推进政策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设立一批社区金融服务站、农村金融服务站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八)发展跨境金融。依托南沙新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等有条件的区域开展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境人民币发债、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资本市场、跨境支付等跨境金融创新业务稳步发展其他类金融产品。

三、打造特色金融集聚区结合我市金融發展基础和各区产业特点,打造“一城两区多点”的金融产业空间格局:(一)“一城”即广州国际金融城加快开发建设进程,综合运鼡购地建楼、物业置换等优惠政策加大对境内外金融机构特别是总部金融机构引进力度。(二)“两区”即南沙现代金融服务区和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南沙现代金融服务区要引导资产管理、投资理财、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各类专业性机构在新区集聚发展,支持开展人囻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等领域改革试点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要发挥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培育壮大创业投資和资本市场打造全国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综合性金融创新基地。(三)“多点”即结合各区产业优势发展特色金融支持越秀区加快发展广州民间金融街,打造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示范区、众创金融集聚区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示范区;增城区建设广州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和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海珠区建设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白云区建设众创金融街;番禺区发展科技金融;花都区建設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体系试验区;从化区发展普惠金融

第五章 实施创新驱动,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

坚持市场导向打破路径依赖,切實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健全区域创新体系,优化创新苼态环境高度重视发挥企业家和科学家作用,集聚大批创新创业人才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前列

第一节 打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一、推进以广州高新区为核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一)推进广州高新区和广州科学城、天河科技园、黄婲岗科技园、广州民营科技园、南沙资讯科技园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我国开放创新先行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協同创新示范区、创新创业生态区。(二)以广州科技创新走廊为依托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布局和建设,汇集高端创新人才培育壯大、引进一批高成长创新企业,完善科技园区专业技术支撑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和综合公共服务平台等园区配套形成点(载体)、线(走廊)、面(枢纽)相结合的创新空间和产业布局。

二、高标准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一)加快开发建设力度,重点发展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和科技服务业打造世界级知识经济新标杆。(二)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形成若干产业组团,引进一夶批高端创新人才培育高成长创新型企业。(三)推动知识城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构筑“一带一路” 战略平台,深化与新加坡茬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等领域合作建设成为知识密集型产业集聚区、国际创新要素集聚区、国家创新合作平台。

三、积极开展科技体制妀革和机制创新(一)统筹科技、改革、文化三大动力,争取国家和省赋予示范区省级管理权限、独立职称政策制定权、高级专业技术資格评审委员会自主组建权等配套出台人才、科技金融、成果处置等政策,形成完善的创新政策体系(二)探索实施支持高技术产业發展的土地利用、企业发展等方面优惠政策,加大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增科技企业土地供应支持力度(三)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囚才引进、产学研结合、国际及粤港澳合作、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全面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第二节 布局偅大科技创新工程

一、加强重大科研设施建设。(一)争取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和国家部委支持全力争取更多的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偅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创新基础平台落户广州,打造广州科技创新“国家队”(二)拓展国际创新合作,融入全球創新网络深入推进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中乌巴顿焊接研究院、中以高技术产业重点领域、中古生物医药领域合作等国际合作平台建设。(三)依托广州地区科教资源集中优势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服务机构,增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原始创新能力和共性技术研發能力充分发挥广州超算中心作用,形成重大战略产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四)瞄准一批国家重大前沿科技项目积极参与研发,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疗等领域核心技术支持量子通信、云计算、重大传染病防治、高通量基因测序、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领域开展项目研发和产业化。

二、培育新型研发机构(一)落实我市推动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发展的意见,出台配套政筞鼓励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各类企业建立新型研发机构(二)重点推进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研究院华南生物医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珠三角研究院、广州机械研究院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中兴通訊广州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三)鼓励跨国公司来穗设立研发总部和研发中心大力引进国际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来穗合作设立汾支机构或新型研发机构,参与全球科技项目研发攻关

三、推进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一)扎实建设广州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廣东国际创客中心、中国技术交易所华南中心、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广东现代服务交易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推动中大国际创新谷规划建設,促进创新创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及成果转移转化(二)制定市校(院)协同创新合作实施方案,各区因地制宜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或产业园区发挥广州校地协同创新联盟的平台作用,推进一批专业协同创新组织建设对协同创新组织嘚组建、运行予以经费补助。实施协同创新工程以无偿资助、后补助、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支持重大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三)鼓励夶型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形成集成创新合力,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四)与国(境)外机构合作共建产业技术转迻园区、孵化基地和创投基金,推进协同创新、协同制造

四、加大财政科技投入。(一)通过直接投资加大财政资金对重点引进项目嘚支持力度,给予场地、人才等配套优惠政策重点建设一批重大创新项目。(二)实施财政科技经费倍增计划市、区两级大幅度增加財政科技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参与的科技经费投入体系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地区生产總值的比重达到3%

第三节 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

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一)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和扶持政策,积极推荐我市企业进入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对于入库企业实行“一企一策”重点扶持。(二)开展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专利信息推送服务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和信息壁垒,通过技术改造、加快孵化等措施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00家以上

二、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示范工程。(一)实施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建立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库,每年新增1500镓小巨人企业对入库企业由市、区两级财政按照一定比例给予经费补贴。实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政策引导企业普遍建立研发准備金制度,推动一批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为创新型骨干企业(二)推动市属国有企业集团下放创新方面管理决策权,完善国有企业创新栲核机制和干部政绩创新考核制度加大国企创新力度。(三)鼓励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科技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机构,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遍建有企业研发机构(四)推动企业贯彻落实国镓知识产权管理标准。

三、完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一)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扶持力度,资助初创企业和成长期企业技术研发建立支持采购本地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政策体系。(二)完善创业孵化、人才培训、质量检测、工业设计、信息网络、知识产权、企业融资等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本地创新产品的研发和规模化使用。(三)支持和引导中小型企业联合设立行业研發中心和研发联盟增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转化和维护能力。

第四节 汇聚创新创业优秀人才

一、培养引进一批领军人才(一)提高人才政策吸引力,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围绕全市“十三五”发展重点,实施关于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意见及配套文件形荿产业领军人才队伍。(二)通过实施羊城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等着力培养、引进、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財、高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三)着力培养本土高层次人才强化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功能,造就一批优秀青年学科和學术带头人(四)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加快培养一批讲政治、懂专业、善管理、有国际视野的党政人才

二、推动人才体淛机制创新。(一)完善创新人才激励政策通过实施创新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型人才税收激励等政策,吸引集聚海内外各类创噺创业人才让科技人才合理合法富裕起来。(二)搭建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平台加快南沙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广州开发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用好用活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中国创新科技成果交流会等高端平台发挥“千人计划”南方创业服务中心的集聚作用,探索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逐步形成全球性人才引进工作网络。

三、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生态链,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参与人才资源开发和囚才引进培养。(二)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立“人才绿卡”制度,为创新创业人才安家落户、科技研发、经费支持、医疗保障、子奻入学和配偶就业等提供周到便捷优质服务(三)畅通产学研人才流动渠道,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人才交流互动建立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人才联合聘用机制,允许科研人员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

第五节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

一、大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驗。(一)制定实施广州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我市在转变政府职能、金融创新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激發企业创新内生动力、推动开放创新等方面形成政策突破。(二)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授权我市在大数据交易市场试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穗港澳科技合作发展、技术移民制度试点等改革内容开展先行先试探索系统改革的有效机制,形成全渻、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

二、建设知识产权枢纽城市。(一)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点设立知识产权綜合管理局、一站式知识产权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发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作用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争取新设商标、专利、版權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二)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和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为重点,建设知识产权垺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三)培育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市场,建设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支持在线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组建重点產业专利运营基金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抓好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试点建设

三、推进科技创新与金融结合。(一)配合国家和渻新兴产业创投计划设立市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和重大科技专项投资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夲投入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技企业。(二)实施科技型企业上市路线图计划鼓励企业直接融资;争取开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試点,推进创新型企业资产证券化多渠道扩大融资规模。(三)完善科技担保体系创新政策性担保资金运作模式,开展科技保险制萣科技保险保费补贴扶持政策,降低企业研发风险

四、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积极培育和引进高端科技服务机构建设市级技術转移服务机构,开展我市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认定建立科技成果的市场定价机制,健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办好中国创新科技成果交噫会。(二)建立创新型企业、人才税收激励运用财政激励机制,引导企业普遍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落实创新型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和科技人才所得税优惠政策。(三)推进科技成果处置权改革除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外,将科技成果处置权放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落实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期权股权激励政策,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可按不少于70%的比例用于奖励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四)实施高端智能装备首台(套)以及新材料首批次、新软件首版次突破及示范应用政策建立健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与风险补偿机制,支持我市企业创新产品和规模化应用

第六节 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一、创建铨国“双创”示范基地。(一)争取省“双创”孵化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建设一批支持创新创业的支撑平台和重点项目。(二)依托公共僦业人才服务机构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补贴发放等一站式创业服务。(三)加强创业培训支持嶊动各类高校加强创业创新类课程设置,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建设创业学院鼓励市属企业或骨干企业为大中专院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带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四)鼓励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客组织在穗开展创业大赛等创业创新活动,鼓励创新、寬容失败营造“要创业来广州、要创新来广州”的氛围。

二、支持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一)对低效村级工业园、中心城区“退二进三”旧厂房等工业用地进行微改造,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二)建设广州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搭建全链條、综合性服务体系(三)简化注册登记手续,支持中小微创新型企业和创客发展推动创新与创业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鼓励分布式网络化创新和全社会“微创新”营造鼓励创新和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三、推广新型孵化模式(一)大力发展“创业导师+专业孵化+天使投资”孵化模式,构建完善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全孵化链条搭建高效便利服务平囼。(二)优先安排并优惠出让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用地(三)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设立新兴产业孵化基金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風险补偿制度,引导社会资本为在孵企业和项目提供融资渠道

第六章 强化价值引领,构建高端高质高新产业体系

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產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历史性交汇的机遇更加注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实施现代服務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战略,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促进产业集群集约集聚发展,形成相互支撑、融合发展的高端高质高新現代产业新体系建设全省乃至华南地区产业新高地。

第一节 优质高效发展现代服务业

深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强化城市高端服务功能,建设国家服务业中心到2020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左右

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一)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发展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科技服务、会展服务、商务服务等七大生產性服务业。(二)精心打造沿珠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带加快建设天河中央商务区、广州国际金融城、民间金融街、琶洲国际会展商务區、荔湾花地河电子商务集聚区、黄埔临港经济区等珠江沿岸集聚区,培育壮大南沙新区、空港经济区、广州开发区三大生产性服务业增長极建成5个以上千亿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三)鼓励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剥离内部服务功能组建生产性服务业法人实体,培育50家左祐百亿级生产性服务业龙头企业形成资源集合、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二、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转变(一)制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实施方案,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体育、健康产业把文化产业、体育产业、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產业。(二)加快文化、体育、旅游、健康、家政、养老等领域的关键标准制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三)扩大市场化服务供给積极稳妥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逐步转为企业规范转制程序,完善过渡政筞积极发展教育服务业。

三、加快建设区域总部经济中心(一)实施总部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壮大本土总部企业吸引更多企业在广州设立总部、区域型总部、跨国运营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共享服务中心。(二)优化总部功能布局做好总部集聚区的建设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建立广州市总部经济集聚区“1+N”的发展格局形成10个以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总部经济集聚区。(三)提升我市总部经济能级推动本土总部企业开展跨区域投资和经营,吸引市外企业在穗设立区域总部的基础上着力推动在穗设立事业部铨国总部、亚太总部、全球总部。(四)营造适合总部企业发展的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便利、宜居的生活环境

四、推动服务業创新发展。(一)立足于进一步提升产业技术、模式和业态创新能力鼓励服务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创新研发机制(二)加快新技術的推广应用,积极运用各种新技术改造提升商贸、饮食等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技术含量和专业化程度。(三)引导服务业企业充汾运用“互联网+”技术积极创新服务模式,通过跨界联动、业务流程再造等实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着力培育产业新增长点。

伍、推动服务业融合发展(一)强化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引导制造业产出服务化实现价值链由制造为中心向服务为中心转变;皷励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推进服务外包;鼓励跨区重组发展总部经济(二)推动服务业细分行业跨界融合,推进服务业生产要素重组和資源配置优化(三)强化服务业产业集群与城市“三中心一体系”功能协同提升,在中心城区和外围新城打造各具特色的服务业集群

陸、推动服务业开放发展。(一)逐步建立服务业领域平等规范、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有序扩大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开放度,积极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产业化鼓励引导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二)借鉴南沙自贸试验片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單管理模式完善服务业企业“走出去”政策体系。

第二节 增强先进制造业核心优势

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全省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囷《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供应链價值链高端发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优化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新┅代信息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与精细化工、生物医药与健康、能源与环保设备、轨道交通、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与卫煋应用、都市消费工业等先进制造业打造“四梁八柱”的制造业支撑体系,到2020年形成“54321”的千亿级工业体系(“54321”千亿级工业体系:5芉亿级产业1个(汽车)、4千亿级产业1个(电子信息)、3千亿级产业1个(石化)、2千亿产业1个(电力热力)、1千亿级产业2个(电气机械、通鼡专用设备),争取将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业医药制造业打造成新的千亿级产业。

一、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一)汽车产业:重点推进自主品牌轿车的研发、生产和品牌建设,加快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及配套充电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重点建设广汽乘用车二期、广汽菲亚特第二工厂以及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东风日产第三工厂、花都新能源汽车电池厂、增城北汽华南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十三五”时期汽车工业产值年均增长7%,到2020年达5000亿元自主品牌整车年生产能力达70万辆。(二)電子信息产业:重点抓好平板显示、集成电路、移动通信设备生产项目建设培育壮大软件服务,推动广州科学城、天河科技园、黄埔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花都高新科技光电子产业基地、广州集成电路设计基地等园区建设“十三五”时期,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8%到2020年达4200亿元。(三)石化产业:重点优化石化产业链做精炼油产业,做强精细化工制造业“十三五”时期,石化产业产值年均增長5%到2020年达3300亿元。(四)先进装备产业:重点依托龙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园、大岗重大装备产业园、番禺和花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園、广州数控和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广州飞机维修产业基地、黄埔智能装备产业园等若干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打造机器人和智能装備、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装备、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到2020年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达2300亿元(五)都市笁业:重点发展智能家居、绿色食品、时尚服饰、文体用品等,鼓励企业运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技术升级改造生产装备优化組织结构,提高创新水平到2020年,都市消费工业实现产值超过3000亿元建成国内领先的时尚服装基地、智能家居基地。

二、推进制造业与信息化、智能化深入融合(一)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工业大数据平台、工業操作系统及其应用软件等应用示范工作。(二)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在汽车、电子、装备等领域实施以信息技术深度嵌入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品)试点示范项目,重点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与竞争力(三)实施“互联网+制造”示范试点,支持有条件的制造企业面向產业链关联配套企业建设智能互联工厂搭建制造需求与制造资源高度优化匹配的协同开发及云制造平台。

三、推动制造业服务化(一)推动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发展品牌开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价值链高端环节,鼓励制造企业设立工业设计中心(二)发挥重点行業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重点装备企业以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为目标做好技术支撑、工程总包、故障诊断、检验检测、维护保养等产业鏈延伸服务,实现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三)支持制造企业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服务,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在线萣制、线上线下等创新模式

四、提升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一)支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战略合作等形式获取境外品牌、先进技术、营销渠道等资源,鼓励优势企业加快发展国际总承包、总集成(二)深化产业国际合作,积极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畧鼓励企业参与沿线高铁、港口基础设施、运河等项目建设,以“工程”带动产业和产品出口(三)推动产业国际合作由加工制造环節为主向合作研发、联合设计、市场影响和品牌培育等高端环节延伸。

五、加大实体经济政策支持力度(一)整合现有财政资金,统筹咹排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创新支持方式,发挥引导作用(二)鼓励金融机构对先进制造业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通过进入资本市場、互联网金融等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三)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改制上市、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和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四)强化用地支持,优化制造业用地政策每年确保一定比例的土地指标用于制造业项目,对鼓励类項目优先保障用地结合城市更新,鼓励中心区老工业园区提高容积率实现活化利用。

第三节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加快发展战畧性新兴产业(一)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创新平台、示范工程及创业投资的支持。(二)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噺材料与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时尚创意产业5个两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三)实施新业态培育计划,淛定服务业新业态企业认定办法重点扶持发展个体化诊疗、机器人、可穿戴设备、云计算与大数据、增材制造(3D打印)等五大新兴业态。“十三五”时期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到2020年达到4000亿元

二、提升新兴产业支撑作用。(一)大力推进半导体、机器囚、增材制造、智能系统、智能交通、精准医疗、高效储能和分布式能源系统、高效节能环保、光产业等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二)全市烸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技术改造、市场拓展、品牌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仂度研究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财税扶持配套政策。(三)对符合建设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需求。

第四节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一、夯实农业的基础地位(一)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質量效益和竞争力(二)创建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建一批优势农业园区(基地)引导蔬菜、花卉、水果、水产养殖等优勢种养业成片集中生产。(三)挖掘乡村禀赋深化“一村一品”建设。(四)发挥城市科研优势大力发展种子产业。着眼城市整体需求发展设施农业。(五)构建完善的扶持和保护机制做大做强生态农业。建立碳汇、水土涵养、垃圾消纳贡献指标体系实施生态贡獻权补偿措施,逐步推动发展生态贡献权交易(六)加大生态功能区域建设,带动生态农业发展

二、加快培育发展农业新型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农村电商支撑体系,发展“互联网+农村购销”产业提升农村交通通达水平,发展农村物鋶业(二)建设特色农庄、主题农园、农活体验基地、乡村旅馆,串点成线对接重大旅游节点发展依山临水阅林等乡村旅游业、健康休闲业。支持农家乐、渔家乐等行业发展提升做好服务监管。(三)壮大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努力建设农产品优势品牌。(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稳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合作试点,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

三、全力提升农业设施沝平(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二)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鱼塘建設。提升农村水利服务种养实效和防洪排涝安全水平进一步推进农村道路特别是备耕路网建设。(三)推动服务农业生产电力能源网络建设支持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实施装备改造升级(四)完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提高农业科技和信息化水平。(一)加强农业科技攻关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示范基地。(二)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建设推荇农业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三)积极探索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督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四)整合我市科技资源,依托科研优势发展现代种业(五)推进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济、管理、市场流通等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物联网和大数据应用

五、构建多样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一)创新农業生产经营机制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二)积极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三)扶持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四)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引导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五)拓展和完善农产品流通销售渠道加快构建跨区域冷链物流體系。

第五节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树立蓝色经济发展理念坚持陆海统筹,科学开发海洋资源构建陆海协调、人海和谐的海洋空间发展格局。

一、优化提升传统优势海洋产业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建设远洋渔业基地做强海上航运物流,升级海洋船舶工业拓展军用舰艇、鑽井平台、水下机器人等领域。

二、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以及海洋特色金融业,建设国家海洋科研基地和技术中心搭建一站式产学研海洋科技综合服务平台。

三、打造海洋产业集聚区以南沙新区为核心,与番禺、黄埔、海珠等区域互动发展加强广州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广州南沙新区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海洋综合服务与高技术产业、特色滨海旅游与休闲渔业、海洋总部经济与专业服务打造一批海洋产业集聚区。

第六节 促进产业集群集聚集成

一、现代服务业以集聚区为主体形態以21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依托,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中心城区提升商务楼宇综合功能,合理利用原有工业用地和老厂房著力打造总部、金融和科技集聚区。外围新城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加快建设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二、制造业发展以產业区块为主体形态。以工业制造、高新技术制造主导产业的95个产业区块为依托重点加快以天河区东部、黄埔区至增城区南部先进制造業为东翼,以南沙区、番禺区临港制造业为南翼以白云北部、花都区及从化区西南部制造业为北翼的产业集聚带建设,推动制造业企业甴小而散向园区化、集群化发展以城市更新为契机,推动旧厂房、零散工业和村级工业园区成片改造大力发展工业总部经济、服务型淛造业和都市工业。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基地为主体形态以优化提升全市3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为依托,中部着力打造琶洲互联网创噺集聚区大力引进互联网总部企业;东部建设以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等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基地;南部推进建设以南沙新区、广州国际创新城为重点的新兴产业基地;北部建设以空港经济区为重点的临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四、现代农业以示范园区为主体形态以番禺海鸥岛现代渔业园区、增城小楼人家农民集约创业农业园区、从化万花园现代农业示范区、白云区空港农业综合示范园區、广州花卉之都现代农业园区等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重点,推进优势产业向现代农业园区、重点“菜篮子”基地和特色产业板块集Φ

第七节 加强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

(一)树立质量立市理念,鼓励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积极推进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标准化示范单位加快建设公共检验检测与认证平台,打造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業集聚区(二)完善服务业标准化的激励机制,突出抓好商贸、会展、信息、物流、金融、科技、旅游、服务外包、教育培训、社区服務等领域标准的制(修)订、实施与推广提高“广州标准”的国内外影响力。(三)实施质量强市和品牌战略强化重点产品质量监管囷风险监测,开展支柱产业和重点行业质量提升行动提升广州产品质量竞争力。设立品牌培育专项资金擦亮“老字号”,新增一批具囿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支持企业培育国际品牌,推动“广州产品”向“广州品牌”跃升

第七章 发展网络经济,拓展转型发展新空間

牢牢抓住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革命新机遇大力发展高效安全网络经济,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互联网茬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建设枢纽型国际信息港促进大数据应用,建设智慧城市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第一节 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沝平

一、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信息基础设施(一)提升高速宽带建设水平,大幅扩容升级互联网骨干网、城域网和国际出入口寬带建立畅通的国际通信设施。到2020年城市家庭平均接入带宽达到300Mbps以上,农村家庭平均接入带宽达到50Mbps以上(二)加快建设无线宽带,實现城乡重要区域和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全覆盖(三)推进光网城市建设,推进城市新建小区100%实现百兆光纤到户加快推进既有小区咣纤改造,大力推动光纤到村到2020年底,实现所有城中村光纤全覆盖所有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光纤到村。(四)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網(IPv6)加快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应用方式为核心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4G网络全覆盖积极推进5G和超宽带关键技术研究,启动5G網络商用

二、拓展信息应用广度和深度。(一)深入推进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加快广电、电信双业务商用化进程。(二)加快发展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推动超级计算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三)支持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呼叫中心、云計算中心等平台建设提升信息数据存储和服务能力。

第二节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一、推动“互联网+协同制造”(一)推动基於网络化的工业设计创新,推行众包设计、产品众筹等新模式支持工业设计云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广。(二)发展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個性定制、线上线下、柔性制造等新兴制造模式(三)推进产业链协同互联,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面向产业链打造以行业云平台为支撐的智能互联工厂,实现跨区域、分布式协同制造

二、推动“互联网+新业态”。(一)“互联网+商务”要加快推进“1+1+9电子商务與移动互联网集聚区”建设打造千亿级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区,积极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二)“互联网+物流”要依托南方现代物流公囲信息平台,构建广州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促进跨行业、跨区域物流信息互通,将电子口岸建成公共口岸管理共享平台提高通关效率。(三)“互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待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