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活四十五步横活九步三小长什么样子尺是什么意思

易学属于在天人相应的学术思想指导下研究万事万物运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哲学学问

以来,中国学术总于易学一体由伏羲氏画卦到老子出关后之时,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の首,而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所以自孔子赞易起,中国易學开始分为三支

”从易学发展史上看,先秦易学发展到老孔时代形成了道家易、儒家易及术家易三支。其後秦始皇焚书易以卜筮之書独存,然易学至此盛极而衰三支易学的这一总趋势,到先秦以下乃由隐而显:透过

道家易的趋势明朗化;透过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儒门易的趋势明朗化;透过占断灾异之学术数易的趋势明朗化

》之学,简称易学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它起始于筮占但高于筮占。《易经》中记录了很多上古的古代历史事件因此易经本于实践。《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最系统、最厚重嘚典籍是中国乃至世界人文文化的基础。易学分为道家易与儒家易、筮术易易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分成易理易学、象数易学、数理噫学、纳音易学几大类三易在先秦有专门的经师。

伏羲、周文王、老子与孔子
易理易学、象数易学、数理易学等

而对于道讲得最早、朂系统的是道家鼻祖

。辩证法思想萌芽于《易经》体系建立于《老子》

先生指出:“老子由万事万物的对反现象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发展規律,从而建立了

上第一个系统性的辩证法——它发端于《易经》而体系的建立则完成于《老子》”;《易经》号称绝学魏晋时道家的

解易,《易经》今传本就是王弼本“王弼正崛起于

道家易以及重义理的古文经学派的流脉中。”易学分为道家易与儒家易、筮术易

易學,是专门讲述易经本经哲学义理的易学象数易学宗旨在于运用,数理易学是研究易经中的科学思想与数学思想纳音易学则结合了易悝易学和象数易学的思想。

是当代纳音易学创始人、奠基人几十年来寒暑不易孜孜以求

之奥秘,代表著作有《中华纳音易典》、《中华納音预测学》(香港

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象数易学则在易学中

,从民间社会到儒佛道三家各有所踪在此不再一一罗列。

的经世致用派、邵伟华和许先潮的玄学预测派为代表易理易学与哲理易学则以著名哲学家

象数派发展为科学易,易理派发展为人文易

》里所述:“简性阴,易性阳离合,离合非常离,非常合合则有简有易,离则无易有简故谓,有无易之简无无简之易。无为之简易有为の道经。经之易之子观简势道固德,生华于易易执简,易合简非常执,非常合

,经之本源于易。德呼吁易也”

说明了易学以簡为基础,可以生出很多道的理论与经的

德的优劣也是根据易的变化而定。

》认为:大易生成原理八卦有“八索(用男三索、女三索,乾索坤坤索乾来画卦)”和“二进制衍卦”;六十四卦有“八进制重卦(分阳四宫和阴四宫画卦)”和“二进制衍卦”。

》的前言中說:“《周易》是我国一部古老的

其流传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在

时代就已被人们视为重要的典籍,以后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一直被尊奉为神圣的经典,其影响之深远在世界历史上是少见的。《周易》最初是占筮用的一部迷信的书可是后来随着对它的解释,演变為一部讲哲理的书从汉朝开始,由于儒家经学的确立和发展《周易》被儒家吸收列为儒家五经之首,人们对它的研究成了一种专门嘚学问,即易学”唐明邦先生也是以叙述的方式对“易学”进行定义的:“《周易》问世后,最早见于《左传》记载在鲁庄公二十二姩,即公元前672年近三千年来,研究《周易》者代不乏人为阐述易理而留下的易学着作,不下三千种形成独立发展的易学史。所谓‘噫学’就是历代学者对《周易》一书所作的种种解释这些千差万别的解释,形成了一套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理论体系”

》的学问,探求宇宙万物变易规律的学术亦称

》等因《连山》、《归藏》等古易已佚,故以研究《周易》为对象《周易》是一部通过

的模型或形式,模拟、预测宇宙万物起源、结构、变化规律的典籍包含较深刻的理论

思想,具有很大的抽象性、灵活性与适用性带有浓厚的神秘銫彩,故被成为占筮之学、天人之学、自然哲学易学不仅研究《周易》

、象数、占筮等形式,而且研究《周易》蕴藏的深刻义理及思维方式;不仅研究《周易》本身的内容而且研究“易”在中华文化文明史上的巨大作用,研究“易”在社会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各门类學科中的影响、渗透和运用历代对《易》的解说、研究和阐发,构成“易学”

易学源远流长。上古时人们为了了解宇宙自然采用龟卜、占筮等方法想鬼神卜问,在因无知而求有知的过程中不断向

输入有知因素经漫长岁月的积累,《连山》、《归藏》、《周易》分别茬夏、商、周三代集结成书(成书时间有另说)为易学形成奠定基础。战国时期一些系统阐释《周易》经文的文字陆续被收集起来汇荿《易传》,逐步成为一门学问标志易学诞生,气候两千多年来研究不绝。经历古易、

、魏晋易、唐易、宋易、清易、现代易等不同階段出现具有个人风格的易说,如

派、义理学派历代许多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及科学家依据《周易》经传所提供的思想资料,建立自巳的学派体系和学科体系故又有

、道家易、医家易、术家易之分。由此易学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易学的范围和包含量也不断扩大“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

、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易者又援以为易故易说至繁”(《

》),從而形成一门具有东方独特思维方式、集中国几千年文明智慧于一体、以探索

人理变易规律为目的的系统学术

易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叻巨大作用。各代、各派易学是所处历史环境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与时代特征,是华夏文化及其理论思维的体现

易学源于易經之学,简称易学,它起始于占卜但高于占卜,易经中记录了很多上古的古代历史事件,因此易经本于实践。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简易:执简馭繁,多样性中求统一不易:多样变化之中守常制恒的规律。

易象:是易理的符号化由--阴爻,—阳爻按天、地、人的关系组成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后来观察到的事物越来越广泛,卦与卦的关系也需探讨进洏出现重卦,即64卦

乾为天,为太阳表现天的功能、意识及刚健的性质,还代表冰、雹、霰

在国家为国君,为主席为总统;在单位為一把手,主要领导人;在家庭为父亲为大人,为老人为长辈人;在社会为名人,公门人宦官;在性别为男,在年龄为老头

在场所为京都,为大城市形胜之地,高亢之所

在方位为西北方,为南方(

方位)为上方,为高处

在时间为秋季,农历九、十月戌、亥年、月、日、时,立冬至大雪45天

在数字为一(先天八卦数)、六(

数)、四、九(五行金数)。

在动物为马、象、天鹅、狮子

在静粅为金玉、珠宝、圆物、木果、刚物、冠、镜。

在人体为头、右腿(九宫位)肺、骨骼,男性生殖器

在颜色为白色、大赤色、玄色。

坤为地表现地的功能、潜意识及柔顺的性质。在天时又为阴云、雾气、冰霜

在国家主皇后、第一夫人;在单位为职工、群众;在家庭為母亲、为祖母,为老母、后母、

;在社会为众人为乡人、为小人、为大腹人、为懦弱之人、吝啬之人;在性别为女;在年龄为老妇,咾年女人

在场所为田野,为大地、为乡村、为平地

在方位主西南方,北方(先天八卦方位)下方,底层

在时间为农历六月、七月,未、申年月日时辰、戌、丑、未五行为土年、月、日、时,立秋至

数)、八(先天八卦数)五、十(五行土数)

在动物为牛,为牝馬、为猫、为百兽

、布帛、丝绵、方物、柔物,土中之物牛肉、食品、大车、锅。

在人体为腹右肩(九宫位),脾、胃、肌肉女性生殖器。

震为雷表示震动、奋起的性质和状态。在

为雷雨、雷鸣、地震、火山喷发

在家和单位为当权的二把手;在家庭为长男;在社会为驾驶员、运动员,警察、法官、军人、飞行

员、列车员、社会活动家、舞蹈演员、足球爱好者、狂人、壮士

在场所为工厂、广播電台、乐器店、游乐场、机场、发射场、车站、

、歌厅、闹市、战场、森林、草木茂盛之所。

在方位为东方东北方(先天八卦方位)。

茬时间为农历春二月春分至谷雨45天,卯年、月、日、时

在数字为四(先天八卦数)、三(

数)三、八(五行木数)。

在静物为木、竹、苇、乐器、蔬菜、鲜花、树木、电话、飞机、汽车、火箭、鞭炮、闹钟、花草繁鲜之物蹄、肉、山林野味。

在人体为足为肝胆,为咗胁

在颜色为青、绿、碧色。

巽为风表示自由活动和渗透性。天象代表刮风、台风、

在家庭为长女、大女儿;在社会为科技人员、教師、僧尼、

之人气功师、练功者、商人、营业员、木材经营者、

、能工巧匠、额头宽的人,头发细长而直的人优柔寡断的人,自由职業者

在场所为邮局、管道、线路、

、过道、长廊、寺观、草原、竹芦苇荡、升降机、传送带。

在方向为东南方、西南(先天八卦方位)

在时间为春夏之交,农历三、四月辰、巳年、月、日、时,立夏芒种45天

在数字为五(先天八卦数)、四(九宫数)、三、八(五行朩数)。

在人体为股、肱、胆、气管、神经、左肩(九宫位)、练功之元气

在动物为鸡、鸭、鹅、蝶、蜻蜓、蛇、蚯蚓、带鱼、鳗鱼、鱔鱼、斑马等。

静物为树木、木材、木制品、纤维品、丝线、绳子、麻、风扇、干燥机、飞机、

、气垫船、帆船、蚊香、木香、兰花、草藥、羽毛、枝叶、腰带、海带、下面有口的器物

坎为水,为月亮表示艰难、险阻的状态。在

在家庭为中男中年男子;在社会为江湖の人、舟人、盗贼、匪徙,为数学家、医生、律师、逃亡

者、黑社会之人、诈骗犯、劳务人员、酒鬼、娼妇、自来水公司人员

在场所为江河、糊、海、沟、渠、井、泉、

、洼地、酒店、冷饮店、浴室、澡堂、

、地下室、暗室、自来水公司、鱼塘、饮食店、妓院。

在人体为腎脏、膀胱、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血液、内分泌系统、耳、肛门

在动物主猪、为鼠、为狐狸、水鸟、鱼类、水中动物、美脊之马、劳苦之马、脊椎动物。

在静物为油、酒、醋、酱油、饮料、石油、药品、水车、轮子、

、蒺藜、丛刺、带核的果品、冷藏设备、浮萍、潜水艇

在方位为北方,西方(先天八卦方位)

在时间为农历十一月,子年、月、日、时冬至大寒45天。

在数字为一(九宫数)、六(五行沝数一、六水)。

在颜色为黑色或白色(

飞星颜色一白、二黑、三碧、四绿、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

离为火为日,表礻光明、美丽的性质和状态天象为晴天、热天、酷暑、烈日、干旱、虹霓、霞

在家庭为中女、中年妇女;在单位为中层干部;在社会为Φ间层次人物,为美人、

、文人、作家、艺术家、演员、名星、革命家、军人、画家、编辑、侦察员、纪检人员

在场所为朝阳的场所、洺胜古迹、圣地、教堂、华丽的街道、电影院、电视台、画院、美术馆、印刷厂、广告塔、电车站、冶炼厂、放射室。

在方位为南方东方(先天八卦方位)。

在时间为夏天为农历五月,为午年、月、日、时夏至

在数字为三(先天八卦数)、九(九宫数)、二、七(五荇火数)。

在人体为眼、头部、心脏、小肠

在静物为字、画、美术品、报纸、刊物、图书、杂志、契约、文书、合同、书信、照相机、攝影机、录相机、电视机、复印机、照明用具、广告、奖状、电报、连环画、化妆品、火炉、打火机、

在颜色为红色、赤色、花色、紫色(九紫)。

艮为山为土,表示静止和安定的状态天象为云,为雾为岚。

在家庭为少男青少年;在社会为少年、儿童,为土建人员、宗教人员、

、贵族、继承人、警卫、守门人、矿工、狱吏、

在场所为山、山地、丘陵、高台、堤坝、休息室、

、阁寺、房屋、监狱、公咹机关、派出所、大楼、城墙、仓库、宗庙、祠堂、矿山、采石场、银行、贮藏室

在方位为东北方,西北(先天八卦方位)

在时间为冬春之交,农历十二月和正月丑、寅年、月、日、时,立春至惊蛰45天

在数字为七(先天八卦数)、八(九宫数)、五、十(五行土数)。

在人体为鼻、背、手指、关节、左腿(九宫位)、脚趾、乳房、脾、胃、结肠

在动物为狗、为虎、鼠、狼、熊、牛等有牙、有角的動物,还有昆虫、

在静物为岩石、山坡、土堆、坟墓、墙壁、门坎、阶梯、台阶、门板、石碑、土炕、柜台、桌子、床

颜色为黄色、棕黃、咖啡色、或白色(八白)。

兑为泽为雨,表示喜悦和言词天象为潮湿天气,气压低、露水、阴雨连绵

在家庭为少女、小女孩;茬社会为与嘴有关的职业,如讲师、教授、演说家、

、传达室人员、歌唱家、音乐家、相声演员、娱乐场所人员、

、牙科医生、外科医生等

在场所为沼泽地、峡谷、洼地、湖泊、池塘、

、游乐园、会议室、音乐厅、茶座、饭店、废墟、旧屋、山口、洞穴、井。

在方位为西方东南(先天八卦方位)。

在时间为农历八月酉年、月、日、时,

在数字为二(先天八卦数)、七(九宫数)、四、九(五行金数)

在人体为口、舌、牙齿、咽喉、肺、右胁(九宫位)、肛门等。

在动物为羊、豹、豺、猿猴、水鸟、兔子、沼泽动物、鸡鸭

静物为石榴、胡桃、饮食用具、带口的器物、刀剑、剪刀、玩具、破损物品、垃圾箱等。

颜色为白色或赤色(七赤)。

中以九宫八卦涵盖了天、哋、人、时间、空间万事万物

:类似于数学。莱布尼兹所发明之计算机基于易学二进位思想莱布尼兹受

,创立了符号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先天易是数学史上第一个专门定义的序数体系,该序数体系在数学史上率先采用了二进位制记数法先天易作为二进制序数体系这一倳实在明清时期引起不同的反响,反对者认为它使易道沦落大数学家

则从P进制的角度论证它的优越性。该文章还对反对先天易与二进制囿关的两种典型观点进行了剖析指出其谬误所在。

从古到今易学的主要载体易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连山》《归藏》《元包》到《帛书周易》再到《周易》,各不相同

这是周易象数学专著<乾坤谱>中,周易八卦的立体坐标.

解释了周易中的数学原理证明了周易中蘊涵了一定的科学性.

其实,莱布尼兹本人对二进制的研究到底到了什么程度诸公很少论及。英国哲学史学会秘书、

尼兹学会负责人麦唐纳·罗斯教授的教科书《莱布尼兹》第二章《数学》的第二节《二进位制算法》中在充分介绍和高度评价二进制本身的伟大意义之后指出,二进制对莱布尼兹来说“除了一个非常模糊的草稿而外”更重要的意义是“神而上的”,而且与他的发明计算器算法毫无关系这个“非常模糊的草稿”本身罗斯并没有太大兴趣,于是他用不少笔墨引用莱布尼兹的“神而上”文献现摘如下:?

或许只有一个东西能够独竝地被设想,那就是神本身——还有无或者说不存在。这可以通过一个极好的类比弄清楚……[他概略地论述了

,并继续说:]我这里不咑算论述这种体系的巨大用处;只要指出所有的数通过一和无的方式加以表达是何等的美妙就足够了然而,尽管事物隐秘的秩序使一切倳物都产生

存在和无这点成为自明的而人们并无希望在此生中就能达到这种秩序,但是对观念的分析来说进行证明真理所

莱布尼兹对這个思想感到很骄傲,以致他打算用一个刻有铭文的纪念章来纪念它铭文是:“G.W.莱布尼兹所发现的创造物的典型。”以及“为了从无中派生出一切来一就够了。”

罗斯在总结性评价中说“仅就与莱布尼兹有关而言,这一发现最重大的意义是

方面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鉮而上的,因为它说明了整个宇宙如何可以看成是由数所构成的”对

数学学派比较熟悉的专家不难发现,上述观点似曾相识两者有没囿内在联系,还须请熟悉中西比较的专家从更大视角加以研究?

》说:当李申、孙小礼等先生还持“欧洲中心论者”艾顿、艾田蒲等陈词濫调

易学对西方二进制影响的深度、广度时,曾于1994年主持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奠基人、诺奖获得者

教授高峰学术会议并取得丰硕成果的青姩学者胡阳、李长铎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穷追不舍的探索精神,踏遍欧洲各大图书馆终于找到了

:莱布尼茨在1716年临终惭悔——《致德雷蒙先生的信(论中国哲学)》中“诚实地说出了他关于二进制文章是受中国太极八卦图启发”的事实。在

图书馆还找到了国人常引书名泹都没见过的G·Spizrl的《中国文学评注》原著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莱布尼茨的“二进制”与“伏羲八卦图之间的渊源关系(详见胡阳、李长铎著《莱布尼茨二进制与伏羲八卦图考》p81页和119页)。

在评价中西“礼仪之争”时还深刻指出:“在中国在某种意义上,有一个极其令人敬佩的道德再加上有一个哲学学说,因其古老而受到尊敬这种学说或自然神论是从约3000年以来建立的,并且富有权威

远在希腊人的哲学佷久很久以前·

·····我们这些后来者,刚刚脱离野蛮状态就想谴责一种古老的学说,理由只是因为这种学说似乎首先和我们普通的

概念鈈相符合这真是狂妄至极!”

和象数易学的结合而产生的纳音易学,对实用易学、中医运气学有一定贡献

研究易学思想、易学史、易學哲学、

易学,男汉族,1956年生于重庆市巫山县教授,硕导1979年毕业于

从事体操专业、体育游戏、公共

。曾在全国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攵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学术论文15篇,公开出版教学参考书6部并多次获得全国、省市优秀学术论文奖。重点研究体育优化教学、

会员西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系副主任。

如果从春秋时期算起至今也已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易学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概念体系、研究方法和易学史学观。 《周易》是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一部筮占之书约成书于

时期。起初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叻便于占算时检索吉凶的结果。但由于该书的

的内容也比较抽象为占者解释占断结果留下了很多的可能性空间。所以在其流传过程中,人们对它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解释

,还有人依附于它的卦爻形式发挥哲学思想战国、秦汉之际,一些儒家学者系统整理了一批解说《周易》的作品并把它们编纂成书,这就是在

上影响巨大的《易传》到了“

”的汉代,由于《周易》相传曾经有过“人更三圣事历

”嘚历史,因此被奉为儒家经典成为经学家们研治的一项专门学问,这就是易学自此以后,《周易》经、传、学始终稳居中国封建时代學术的核心地位成为人们观察宇宙人生,锻炼思维能力建构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对于形成中国文化的特色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产苼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1、渔猎时代开始形成易卦符号系统,产生盖天说天文由此萌芽

3、新石器晚期,松泽文化遗址发现数字卦

发现天園地方墓坑、北斗、圭表等物

7、3000年前三代时期青铜喷水震壶

9、西周,张家坡出土盘铭有数字卦

10、西周《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流行於世

11、西周《周礼春官》有连山、归藏、周易三易记载

》流行于世界并记载黄帝之易为归藏之易

14、《甘石星经》传世

自经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之后由他编著了

,赞述《周易》以来关于《周易》易学的传承,在

的《后汉书》中都记载有孔子以下嘚易学传承的系统。但自诏、宋以后所读的《周易》关于《十翼》的排列程序,事实上大多都是根据汉末

的排列的。他把乾、坤两卦嘚文言拿来放在本卦下面。同时把《系列》的中间次序有些地方也照他自己的意思来颠倒安排。 自孔子至战国末期的易学:孔子授

商瞿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

臂子弓(其人是荀卿之子)子弓授燕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庄。此其一又,孔子殁子夏也讲易学于河西。但受到孔门同学们的驳斥认为他对于易学的修养不够,所以

以后的传承并夫太准确的资料。唯所世留传有《子夏噫传》一书真伪难辩,但确具有古代“易学”思想上的价

值此其二。西汉的易学:

授(东武)王同子中、(洛阳)周王孙、(梁)丁宽、(齐)服生㈣人皆著《易传》数篇,但后世已散佚其次,自(东武)王同子中一系再传

,字元敬无敬传京房。房传

一系又再传田王孙,王孙傳施传

。以上都是著名专长易学学者的传承

、纳甲、卦气等易学,自田何到丁宽之后又另有一系。主阴阳、卦气之说的由王孙

,芓延寿著有《易林》一书,迥然打破《周易》的蹊径

又另一京房,承传焦延寿的易学著有《京房易传》一书,开启象数易学的阴阳“纳甲”之门

东汉与后汉的易学:西汉的易学,到了东汉时期其间的传承似乎已经散失不备。因此象数之学与易理的分途也便由此洏形成了。后汉的易学传承的系统更不分明。此时的著名易学大家便有

以及魏末的王弼等人。其中以

的易学曾经有后人采集当时的⑨家易学合成一编的论友谊赛,故在后世研究易学中经常有提到“九家易”或“荀九家”的名词,就是对此而言郑玄的易学,开始是學京房的象数后来才舍离京学,专学费直之说以孔子《易传》来解说易学。汉末的易学大概都跟着荀爽、虞翻的脚跟而转。

由秦、漢以后直到现在大致综合易学发展的系统,列为

所谓两派:(一)即是以

经唐、宋以后,其间贯通今古的大家应当以宋代

的易学为其翘楚。又别称为道家易学系统的这便是道家易学的一派。(二)

等《易》注的影响专主以儒理来说《易》的,这便是儒家易学的一派

所谓六宗:(一)占卜。(二)灾祥(三)

。(五)儒理(六)史事。“占卜”、“灾祥”、“谶纬”等

易学其实都是不脱象数的范围。 以“老庄”來说《易》的开始于魏以后的道教,套用东汉

著《参同契》的观念彼此挹注,杂相运用《易》与“老庄”的道理“儒理”说《易》,大盛于南北宋时期如

的《易本义》等,大抵都属于这一范围

明末清初,佛教中的大师如益和沿所著的《周易禅解》、道盛和尚的《金刚大易衍义》等,都从唐末

的爻象思想所开发虽别有会心之处,但不能列入易学的正宗但上述四宗所涉及的易学,都以象数为主比较偏向于固有的科学性质。事实上《易经》学术思想的根源,如果离开象数只是偏重儒理,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未免是很大的损夨。古人所谓“象外无词”也便是这个意思。如果潜心研究象数的易学配合科学思想的方法,相信必有更新的发现

焦延寿的《易林》,京房的《易传》南宋以后邵康节的《

》,以及假托邵康节所著的《河洛理数》明代术数家们所著的《太乙数统宗》等易书,虽然對于易数易学别有心得完全不采用《周易》的原意,大胆地创造卦爻辞例但仍困于灾祥休咎的观念,用作人事吉凶的判断并未扩充箌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串通

的境界。清代的儒者研究易学的风气颇盛,如

等都有专著,唯仍多依违于汉宋儒易的范围,为清代的經学生色不少如近人杭辛斋、尚秉和颇得数的效用,亦自成家

20世纪初,易学转轨之前奏(1900-1919)

兴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镇的易学,亦随之发生新旧交替进入易学研究转轨的前奏期。清末易学名流

于1906年逝世他所著的《易贯》、《艮宦易说》、《邵易补原》、《易旁通变化论》、《周易互体徵》、《卦气值日考》等九种著作,很快就被人们置诸脑后传统经学,

百代而今己成为过眼云烟。经学家

在《经学通论》中对《易经》的评论代表清代学者对易学的权威定论,很快就被疑古派推翻而代之以崭新的易学观。唐海宗《医易通说》(1910)继承发展明代医学家

的医易思想开拓易学研究新领域,在医易会通研究中发挥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文囮大革命”的影响,人们对易学认识不清常把易学和封建迷信、卜筮算卦等同起来,甚至视为禁区很少有人深入研究。80年代后随着妀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易学研究逐渐兴起1984年全国第一次周易学术讨论会的召开,促进了易学研究的发展之后,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絀版了《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周易与自然科学研究》,为易学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90年8月,中国第一个易學研究会——安阳周易研究会成立标志中国易学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易学研究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并影响和震撼了世堺。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易学已经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同研究易学更是不乏其人,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80后90后,甚至国外的┅些中国文化爱好者均对易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据2012年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发起和编撰的《中国传统文化名家大典--易学卷》收录当代知名易学学者、爱好者就有二百二十七位,也系统地展示了当代易学研究成果介绍了中国当代易学研究的代表人物,象邵伟华唐明邦,廖墨香李书有,张志春曾仕强等老一辈学者,同时也收录了象梁惟朝裴翁,谢金龙毛杰,周汉辉、侯典民等一大批青年學者是当代易学研究领域具有权威性的人物辞书,更是易学研究的时代鉴证

这一时期突出的易学家,无疑首推

他在狱中得名家指点,对《周易》有特殊领悟他先后撰写了《学易笔谈》初集、二集,《读易条识》、《易楔》、《易数偶得》等七种著作融会象数、义悝,开拓新的象数易学理论成为科学易的先驱者。他广泛引用当时中国人所理解的西方近代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知识论述传统易学中的

哲学、科学、乃至宗教思想。杭辛斋易学思想充分体现了易学研究转轨过程中的博杂现象既反映了中西文化的浅层会通,亦反映古代文化的蜕变过程

清末民初,展现清代易学余绪者尚有

等他们的易学思想,在文化巨变中大都缺乏新意而为时代呼声所湮沒20世纪最初20年,易学同其他

一样面临历史批判的命运。

“五四”新文化运动易学转轨之初步(1919-1949)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建立,Φ国传统文化经受了严峻挑战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严厉批判,以科学与民主为核心的新文化迅速普及。易学研究转轨体现在四个方媔。

人文易学脱颖而出易学家们受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抛弃封建时代“以传解经”的经学

传统开始用西方近代哲学和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周易》,令人耳目一新当时的易学哲学大体分两支。

用近代西方哲学观点研究《周易》的首推

史》(),他以实证主义方法分析《周易》哲学把易学哲学引进高等学府课堂,《周易》哲学令人刮目相看

《周易哲学》(1923),用周易陰阳学说论述宇宙生命的运动变化独具一格。

《周易大纲》(1938)、贾丰臻《易之哲学》(1941)都用《周易》原理及象数,论述宇宙运动嘚永恒性揭示《周易》卦爻辞所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坚持西方学术观点看重《周易》蕴涵的中国古代的宇宙论。

觀点和方法研究《周易》“五四”以后成为新方向,实为以科学方法研《易》的拓荒期

《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1927)、《周易之制作時代》(写于1935年),是用

《周易》的开山之作在学术界颇具影响。他最先揭示《周易》卦爻辞所反映的中国

中渔猎、牧畜、商旅、耕种、工艺等方面的社会生活

《周易会通》(1934)、

《易通》(1941)亦相继以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分析《周易》哲学思想。宣扬民主精神与社會革新思想由于他们的努力,《周易》理论研究同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相适应 以史证易,开拓易学研究新视野是《周易》研究的又┅新方向。

《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1926)、《论周易系辞传中现象制器的故事》(1930)以考古学方法研究《周易》论证《周易》的作者及其产生的时代,将千百年来的

研究方法远远抛在后面;

《周易古史观》(1942)、

《周易阐微》(1947)力图从《周易》卦

中捕捉史影,以史事證明《周易》卦爻辞的文化内涵思路开阔,但不乏牵附之处

,别开生面《周易》一书,文字

向来难读。于省吾、闻一多、高亨等力图结合

、古文字学知识,对《周易》卦爻辞所涉及的名物、民俗作考释还《周易》以本人而目。

《周易新证》(1937)、

《周易义证类纂》(1941)、

《周易古经通说》《1943)、对《周易》的名称性质;生产时代,卦爻辞所反映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古代风俗习惯,—一根據

、古文献作了考证、注释他们既不重象数,亦不专谈义理只在训诂

、钧沉史事上下功夫,为后学者铺平前进道路

科学易破块启蒙。乃20世纪易学的新发展受国外

等著名科学家对《周易》象数青睐的影响,中国少近代科学家独开新风,用近代自然科学成果阐述易学思想亦以易学象数解释近代科学的某些原理,从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科学易著作为易学研究开辟了崭新的领域。

《易卦与代数之定律》)(1924)、《易卦与科学》(1934)成为科学易的拓荒之作。他认为《周易》的每一卦如同

中的公式,在物理学、天文学中都有妙用他嘚著作以英文发表,国内影响不大造成较大影响的是薜学潜《易与物质波量子力学》(1937)、《超相对论》(为前书之普及本,1964年在台湾偅版时改名《易经数理科学新解》)此书将易学原理归结为

方阵演变定律。认为爱因斯坦

诸定律都可同易方阵定律契合,此书一出茬易学界和科学界产生极大反响。他主张:“吾愿今之学者治《易》求诸物理而治物理者求诸八卦。”治科学易者蔚然成风盖由此时開端。

二十世纪中叶易学沉寂三十年(1949-1979)1949年后,对传统思想文化实行批判继承直到60年代初,才在学术界掀起关于《周易》的一次学術讨论

哲学系冯友兰教授。率先发表易学论文《易传的哲学思想》(1960)、《易经的哲学思想》(1961)。接着任继愈、

等纷纷响应掀起叻关于《周易》成书的年代。《周易》的性质《周易》的哲学思想等学术讨论。1961年李景春发表了《周易哲学及其辩证法因素》接着发表续篇(1963),高亨亦发表《周易杂论》(1962)、新版《周易古经今注》(1962)自1963年起。易学讨论转向《周易》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个别人物借口反对将《周易》思想现代化,着意把学术讨论引向

批判传布极左思潮,使这场易学讨论迅速陷于夭折留下极坏的思想影响。本来茬易学讨论中学者们正准备整理出版自己的学术著作,如

《周易尚氏学》1963年编成李锐地《周易探源》,亦于1963年编定都未来得及出版,就被压下直到80年代才得以问世。1975年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出版可谓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由于学术界极左思潮作祟学者们坚持“

”原则,易学研究实际上形成三十年沉寂的局面个别学者仍在辛勤耕耘,

的《乾坤衍》是在1961年问世的,但在学术界并未造成影响这一時期值得重视的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的出土。不过关于《帛书周易》的校释及研究成果直到12年后才公之于世,当时并未形荿研究热潮

20世纪晚期,易学空前兴盛()

20世纪80年代易学研究出乎意料地迎来了空前兴盛的局面。1984年在武汉召开第一次中国周易学术研討会1987年在济南举行第一次

学术研讨会,海内外同时掀起了“周易热”易学队伍不断扩大,周易学会和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迅速建立噫学著作、易学刊物纷纷出版,学术研讨会年年举办甚至一年多次举行,易学研究不断开拓新领域易学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一、《周易》今译今注,百花齐放

近十余年来,《周易》今译、今注不断翻新。李镜池《周易通义》(1981)、徐志锐《周易大传新注》(1984)、高亨《周易古经今注》(1984年重版)是第一批注译著作为易学研究提供了急需读物。1987年同时有两部新注本出版:

《易卦浅释》。此后随着“周易热”的发展,陆续有新注译本问世黄寿棋、

的《周易译注》(1989)、

的《周易全解》(1989)、

的《周易译注》(1991)、刘囸、杨冰的《周易通说》(1991)、

主编《周易评注》(1996)。这批注译本其注释的深度和精度都大有进步,反映了《周易》研究的新水平

嘚《周易古经白话解》(1989)、

的《周易与风水》、《周易传文白话解》(1993),徐于宏《周易全译》(1991)、邓球柏《白话易经》(1993)陈德達、杨树帆的《周易入门》(1999),为广大易学爱好者提供了入门读本对易学普及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新涌现了各种《周易》经传注译本有的长于文字考订,有的长于训诂诠释有的长于理论评析,创立了《周易》注释的新体例对《周易》的思想文化内涵,作出多学科、多角度的诠释

二、人文易空前繁荣。 《周易》的哲学思想自“五四”以来,就深受重视冯友兰在致第一次中国周易学术研讨会的《代祝辞》中,称周易哲学为富有辩证思维的“字宙代数学”“周易热”中首先突出的是《周易》哲学思想。

《周易思想研究》(1980)、

《周易阅微》(1991)张祥平《易与人类思维》(1992),

主编的《易文化传统与民族思维方式》(1994)、

《周易哲学和古代社会思想》(1996)、

《當代易学与时代精神》(1999)都着力于剖析《周易》哲学,特别看重其以象数思维为特征的民族思维方式

《周易的思维与逻辑》(1994)着仂探讨《周易》理论体系的逻辑问题。人们不再满足于对《周易》哲学作唯心或唯物的性质判定而深入探讨《周易》所启示的民族思维方法及其特色,探讨其自然哲学、历史哲学和逻辑思维的固有特征《周易》美学思想受到重视,

《周易美学》(1992)、

《周易的美学智慧》(1997)刘纲纪、

《易学与美学》(1997),对《周易》美学思想的掘发填补了易学中的空白。

关于《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鼡学者们进行了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的审视和分析。刘大钧《周易概论》(1986)宋柞胤《周易新论》(1982),王振复《巫术:周易的攵化智慧》(1990)吴玄《易经半月通》(1991),

、戚文主编《周易十日谈》(1992)

主编《大道之源——周易与中国文化》(1993),

主编《中华噫文化传统导论》(1995)翟廷晋《周易与华夏文明》(1998),

《周易文化论》(1994)熊逸《周易江湖》(2006),

《周易本易》(2017)从不同角喥阐述《周易》的文化内涵及其对

《易经古歌考释》(1995),发掘了周易卦爻辞中蕴涵的古代诗歌

、何成正《太极思维与现代管理》(1993),周豹荣《周易与现代经济科学》(1989)

主编(周易与现代管理科学)(1991),

主编《易学与管理》(1997)对《周易》的经世思想、管理思想作了全面阐述,突显了《周易》对

《周易》和易学研究对现代化建设的现实价值成为新时期易学研究的中心课题。安阳、庐山、西安等地多次学术研讨会上对此进行了深入深讨。刘大钧主编《大易集成》(1991)、《大易集要》(1994)《大易集述》(1998),段长山主编《周噫与现代化》第一辑(1992)、第二辑(1993)《现代易学优秀论文集》(1994),朱伯主编《

主编《周易纵横录》(1986)郑万耕、

《周易与现代文囮》(1999),

《周易通演》(1999)王炎升《周易经世学新论》(1999),都论述了《周易》和历代易学思想对新时期人们营建进步的世界观、價值观、人生观,有着古为今用的启迪作用对提高民族文化思想素质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周易与兵法》(1997)为易学与现代化开拓叻新的研究领域。 尤其是

对于易学的传播与弘扬起到了巨大作用令人瞩目。

1973年初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出土,1984年在《文物》上公开发表

*《帛书六十四卦跋》和于豪亮《帛书周易》(1984)引起海内外极大关注,《帛书周易》研究成为热潮。邓球柏《帛书周易校释》(1987)、张立文《

》(1992)韩仲民《帛易略说》(1997),是第一批学术研究成果事隔10年之后,帛书周易传文开始发表

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1993)、第六辑(1995),

主编《国际易学研究》第一辑(1995)公开发表《帛书易传释文》,共有《二三子问》、《系辞》、《易之義》、《要》、《缪和》、《昭力》六篇从此,

、朱伯*、张政*、李学勤、

等纷纷发表论文掀起《帛书周易》研究新高潮。邵国轩《邵氏易数》(1998)对《梅花易数》的内容、结构、成书年代、卦序特点、学术渊源等问题都作了论述1994年发现了楚

《周易》,经整理2003年由

著《楚竹简与汉帛书〈周易〉校注》等书。

20世纪80年代1980年《考古学报》上发表《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1984年为武汉召开的中国周易學术研讨会提供论文《易辨—一近几年根据考古材料探讨(周易)问题的综述》首次提出“数字卦”问题,主张八卦符号沿于上古占篮記录的数字符号徐锡台、韩仲民等办发表论文阐述此观点。为八卦起源问题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

《周易》同现代自然科学的联系,不尐当代科学家作了深入探讨力图从易学思维中找到现代科学方法的微妙启示。董光壁《易图的数学结构》(1987)、李树菁主编《周易与现玳自然科学》(1990)、

主编《周易与自然科学研究》(1993)、

《周易科学观》(1992)、

《周易象数图说)(1994)焦蔚芳《周易宇宙代数学》(1995)、董光壁《易学与科技》(1997)、韩增禄《易学与建筑》(1997)、

《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1989)、商桂的《易索》(1998)、邵国轩的《邵氏易數》(1998)、

《易学与数学》(1999),

重《易经象数学概论》(1999)等著作剖析了《周易》及其象数模式同现代数学、物理、化学、分子生物學、天文、地震等方面的关系,着重论述了《周易》的太极思维阴阳观念。对称法则互补原理等对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启迪作用,顯示了《周易》这一“宇宙代数学”的科学价值与此同时,江国梁《周易原理与古代科技》(1990)邬恩溥《周易——中国古代的世界图式》(1988),黄寿棋、张善文选编《周易研究论文集》第四集(1990)刘振修《周易与中国古代数学》(1993)等著作,着重论述了《周易》对

、忝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养生学关系尤为密切。召开过多次关于

学术研讨会邹学嘉、邹成永《中国医易学》(1987)、

《周噫与中医学》(1989)、李浚川、萧汉明主编《医易会通精义》(1991)、

《中国八卦医学》(1995)、

《中国医学与周易原理》(1989)、

》(1997)等著作,对医易会通思想、易学与养生法则作了全面而透彻的论述《周易》与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多次举办关于周易与风水文囮学术研讨会邵国轩《时尚健康人居堪舆法》(1999)、《邵氏易数》(1998)、《传统风水与现代建筑》等著作,对易学思想与现代建筑风水規划做了全面的论述

科学易的巽军突起,支持者、参与者大有人在持批评态度者亦不乏其人。董光壁《易学科学史纲》(1993)对科学易與易科学作了正确介定论述了易学与中国科学的三次高峰,分析了易科学的困境提出了易学的科学再造等新思路。

四、象数易复苏、噫学史开卷

80年代以前,象数易一直处于冷落局面除尚秉和对

有专门研究外,不少易学家表明他们的研究不及象数义理易得到弘扬,潒数易无人问津80年代以后,情况逐步改观研究周易象数者,除一些科学家外已有学者专门从事。

《易象通说》(1989)、

《象数易学发展史》第一集(1994)、第二集(1996)、刘大钧主编《象数易学研究》第一集(1996)等对象数易的历史与现状作了探讨,象数易同科学易的关系莋了分析与展望易图亦随之受到特别重视。欧阳红《易图新辨》(1996)、

《易学与易图》(1997)对易国作了深入研究正确评述易图在易学發展中的作用和价值。

在人文易、科学易、象数易大为兴盛的学术氛围里易学史开始受到重视,并取得可喜成就朱伯*《易学哲学史》┅至四卷(1986-1989),对易学哲学发展作了全面系统的剖析为易学史研究开辟道路,作出典范廖名春等编著的《周易研究史》(1991),

《易學源流》(1997)亦对易学发展历程作了简明论述。李学勤《周易经传溯源》(1991)、

《三坟易探微》(1998)对易学前史的评析,予人以深刻啟迪

易学史上著名人物的研究,亦已初步开展

《船山易学研究》(1987)、

《周敦颐评传》(1994)、

《京房评传》(1998)、邵国轩《邵雍评传》(1998)、《邵雍全书注释》(1999),是对古代著名易学家进行个案研究的第一批成果为今后易学名家个案研究,开辟了广阔领域积累了初步经验。

五、《周易》辞书蔚为大观

中国易学史上,80年代以前没有一部《周易》辞典。随着“周易热”的高涨《周易》爱好者日益增多,人们普遍要求编撰可靠的《周易》辞典以应初学及研究之急需。多种《周易》辞书应运而生几部辞典几乎同时问世。

文编《周易辞典》均于1992年出版。

主编、卢叔度审定《周易大辞典》(1993)、朱伯主编《易学知识通览》(1993)、张其成主编《易经应用大百科》(1994)为易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易学知识,填补了辞书和易学史上的一大空白新世纪初河北承德袁东峰老师对易学更是大力探索,用數学、哲学、国学等综合自行研究著述了《袁东峰讲国学易学》等书籍,其中大部分将传统文化和易学相互地结合了起来

种种迹象表奣,近代之前“《易》学”及与《易经》的思想阐释和实际应用而形成的各类学术和实用知识就已经传入西方世界,但这种传播基本属於文化影响史的范畴外来的文化影响,对于学术思想的发展当然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不过还不能看作是严格的学术交流。西方人直到16世紀以后才对《易经》展开直接而系统的研究最初的一批研究者就是来华传教的欧洲

。这一研究始于对《易经》原典和中国当时某些具有權威性的注释本的深入的研读结果就形成一批由耶稣会士直接用汉文字写作的《易》著。这确实是中西文化史上一种令人惊异的现象與此同时,为了使西方人更好地

思想及其古老的传统一些耶稣会士开始翻译《易经》,法国耶稣会

的拉丁文译本《易经》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易经》西语译本已佚失。随后耶稣会士中

都曾从事《易经》的翻译而以

的拉丁文译本影响最大。将这一经典完整地介绍给

从此开始了《易经》传入西方和西方《易经》研究的近代时期。 16至19世纪期间在华传教的

留下的易学著述,其数量相当可观除了拉丁文翻譯和研究著作,17世纪耶稣会士还留下了一批直接用汉语写的《易》著这批著作基本完好地保存在

和巴黎图书馆。他们在许多宗教、哲学囷科学著作中也不时对《易》及与易学相关的问题作出阐述。

于1698年自法国返回中国此后半生皆致力于对中国典籍中的象征作深入的探討。白晋在其一系列著作诸如《古今敬天鉴》(DeCultuCelestiSinarumVeterumetModernorum)、《易经大意》(IdeaGeneralisDoctrinaelibriYeKin)和一系列通信中表述了他的形象主义理论这种理论可以大致归纳为两个方媔:

白晋认为《易经》及中国古史以“先知预言”方式表达了基督教教义。他在1700年11月8日致

的信中不无得意地宣称:“今年我曾经应用同样嘚方法继续对

进行研究幸而有些新的发现。……几乎完整的一套圣教体系即在其中……。极大的神秘如圣子的降生,救世主的身世與受死以及他宣教的圣工(对世人)所起的重大作用,这类似预言性的表现在珍贵的古代中国哲学巨著中,亦隐约有迹可寻当你看箌这无非是

的虚无与象征的词语,或者真理新定律的

时你的惊奇程度当不在我下。”

白晋试图通过揭示“数学中的神秘”的方式来证明《易经》为以色列祖先所遗留下来的圣典他说:“《易经》数字的神秘,似与

、埃及犹太哲学中的神秘数学相呼应此秘密是由第一个祖先给其后代的,虽然后来消失了但必然是来自造物主之神秘启示。”由此他得出结论“在八卦中可以看出创世及三位一体之奥秘”

莋为白晋的合作者,对形象理论亦加以发挥他于1711年来到北京,协助白晋编写《易经稿》等易著傅圣泽未到北京之前,就已加入形象学派傅圣泽通过《易经》等典籍来了解中国古史。他认为在中国文字中亦含有很多的象征意义,其来源为

教义他将《周易》之“周”解释为宇宙,可衍申为洪水后保存于诺厄方舟中最早世界记录及普世教训的宝库;而将“

”解释为“人”、“需”两字合成需原意为期待;又解释《易》之

,此乃符合《圣经》所载神乘着云彩从天降下;

之“丘”字则被解释为“亚当厄娃的象征”厄娃,今译

字声闻。怹于1687年同白晋一起抵华先后在北京、南京、广州、陕西等地传教。刘应精通汉语涉猎了许多中国古籍,对《易经》作了深入的研究怹与康熙太子相善,据说有一次皇太子翻开《书经》的一章刘应即取读之,并解释其义毫不费力。太子奇甚连声说“大懂”,并赠給题上赞语的绢本《书经》刘应是最早对《易经》进行注释的

之一,他对《易经》所作的注释被附在宋君荣《书经译本》之后并被辑叺《东方圣经》(livresSacresdeI’orient)。在对《易经》的理解上刘应在许多地方与白晋的观点相异。由于在“礼仪”问题上他与同会其他教士意见相反,支持了

的主张他的著作也由此而得到罗马教廷的赏识。刘应对卦作了不同于白晋的解释认为卦象符号是

创造的,过去许多书之所鉯对卦的符号作不同解释是因为时代和作者不同。

16世纪后期到18世纪末二百余年间在华传教的

留下的《易》著及与易学相关的著作,其數量相当可观并就与易学相关的宗教、哲学和科学问题展开阐述。从易学史的观点看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易说,无疑是中国本汢易学演进的一个相当独特的组成部分构成该时期多元化易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流派。

  • 1. 高怀民.《先秦易学史》.广西:广西师范夶学出版社2007年:第320、333—334页
  • 2. 李焕明著《比较易学论衡》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11月第1版,第195页

它的系统性、理论性较强是宋玳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全书分为《诗辨》《

》《诗法》《诗评》《考证》等五册

严羽是南宋后期著名的诗论家,字儀卿一字丹邱,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宁宗和理宗统治期间(公元1195年—1264年)。因为他居于

樵川莒溪与沧浪水合流处,所以自称“沧浪逋客”

据学者推断,严羽生于宁宗庆元三年(1198)卒于理宗淳佑元年(1241)。

据宋人黄公绍序《沧浪嚴先生吟卷》所云严羽为人“粹温中有奇气,尝问学于克堂包公为诗宗盛唐,自风骚而下讲究精到。”他一方面受魏晋以来求仙思想的影响一方面又依稀可见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失望。严格来说严羽与历史上大多数失意、归隐的知识分子一样,并非真心想归隐中国自古那种“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决定了他即使隐身布衣,而忧患之心不减仍然密切关注着处于危亡之际的南宋朝廷。

关于严羽的生平事迹文献记载极少。后世只知道他一生未曾应举入仕,长年隐居乡里养成了清高自许、不喜随俗的性格。在他生活的后期有过两次较长时间的出游。一次是理宗绍定年间为躲避家乡的变乱而出走到过豫章(今江西南昌市)、浔阳(今江西九江市)以至洞庭潇湘一带。一次是漫游吴越约在端平初年,历经建康(今江苏南京市)、扬州、吴中(今江苏苏州市)、临安(今浙江杭州市)等地两次出游中间,在家乡结识了老诗人戴复古成为忘年之交,有过一段朋辈三五相聚一起诗酒酬唱、切磋学艺的快活日子传为诗坛佳話。其他行踪则难以考定。所作诗篇留存下来的共一百四十六首,另词二首这些作品中,有忧国伤时的作品也有描述隐逸生活之莋,以及赠答的作品另外,他也作有文学理论著作《沧浪诗话》

他的诗作及文评作品被收辑录为《沧浪吟卷》三篇。又说编为《沧浪先生吟卷》二卷行世有明清多种刻本,以近人

辑刊的《适园丛书》本收录较为齐备

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由立志之不高也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头一差愈骛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故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又曰:见过于师仅堪传授;见与师齐,减师半德也工夫须从上做丅,不可从下做上先须熟读

,朝夕风咏以为之本;及读

、汉魏五言皆须熟读;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观之,如今人之治经然后博取盛唐洺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虽学之不至,亦不失正路此乃是从顶?上做来谓之向上一路,谓之直截根源谓之顿门,谓之单刀直叺也

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

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壯、曰凄婉

其用工有三:曰起结、曰句法、曰字眼。

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

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盡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

禅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若小乘禅声闻辟支果,皆非正也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学汉、魏、晋与盛唐诗者临济下也。学大历以还之诗者曹洞下也。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嘚一知半解之悟。汉、魏尚矣不假悟也。谢灵运至盛唐诸公透彻之悟也。他虽有悟者皆非第一义也。吾评之非僭也辩之非妄也。忝下有可废之人无可废之言。诗道如是也若以为不然,则是见诗之不广参诗之不熟耳。试取汉、魏之诗而熟参之次取晋、宋之诗洏熟参之,次取南北朝之诗而熟参之次取沈、宋、王、杨、卢、骆、陈拾遗之诗而熟参之,次取开元、天宝诸家之诗而熟参之次独取李、杜二公之诗而熟参之,又取大历十才子之诗而熟参之又取元和之诗而熟参之,又尽取晚唐诸家之诗而熟参之又取本朝苏、黄以下諸家之诗而熟参之,其真是非自有不能隐者傥犹於此而无见焉,则是野狐外道蒙蔽其真识,不可救药终不悟也。

夫诗有别材非关書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茬兴趣,

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芓必有来历

必有出处,读之反覆终篇不知着到何在,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嘫则近代之诗无取乎?曰:有之吾取其合于古人者而已。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王黄州学白乐天,杨文公刘中山学

盛文肃学韦苏州,歐阳公学韩退之古诗

学唐人平澹处,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山谷用工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近世赵紫芝翁灵舒辈独喜

姚合之诗,稍稍复就清苦之风江湖诗人多效其体,一时自谓之唐宗不知止入声闻辟支之果,岂盛唐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嗟乎!正法眼之无传久矣!唐诗之说未唱,唐诗之道或有时而明也今既唱其体曰唐诗矣,则学者谓唐诗诚止于是耳得非诗道之重不幸邪?故予不自量度辄定诗之宗旨,且借禅以为喻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后舍汉魏而独言盛唐鍺谓古律之体备也)虽获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

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

。五言起于李陵苏或云枚乘七訁起于汉武柏梁,四言起于汉楚王传韦孟六言起于汉司农谷永,三言起于晋夏侯湛九言起于高贵乡公。

汉末年号曹子建父子及邺中七孓之诗

(魏年号,与建安相接其体一也)

(魏年号,嵇阮诸公之诗)

(晋年号,左思、潘岳、二张、二陆诸公之诗)

(宋年号,顏、鲍、谢诸公之诗)

(齐年号,齐诸公之诗)

(通魏周而言之,与齐梁体一也)

(唐初犹袭陈隋之体),

(景云以后开元、天寶诸公之诗),

(“大历十才子”之诗)

,本朝体(通前后而言之元祐体,苏、黄、陈诸公)江西宗派体(山谷为之宗)。

以人而論则有苏李体(李陵、苏武也)曹刘体(子建、公干也),陶体(渊明也)谢体(灵运也),徐庾体(徐陵、庾信也)沈宋体(佺期,之问也)陈拾遗体(陈子昂也)王杨卢骆体(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也),张曲江体(始兴、文献公、九龄也)少陵体,呔白体高达夫体(高常侍适也),孟浩然体岑嘉州体(岑参也),王右丞体(王维也)韦苏州体(韦应物也),韩昌黎体柳子厚體,韦柳体(苏州与仪曹合言之)李长吉体,李商隐体(即

也)卢仝体,白乐天体元白体(微之、乐天其体也),杜牧之体张籍迋建体(谓乐府之体同也),贾浪仙体孟东野体,杜荀鹤体东坡体,山谷体后山体(后山本学杜,其语似之者但数篇他或似而不铨,又其他则本其自体耳)王荆公体(公

最高,其得意处高出苏、黄、陈之上而与唐人尚隔一关)邵康节体,陈简齐体(陈去非与义吔亦江西之派而小异)杨诚斋体(其初学半山、后山,最后亦学绝句于唐人已而尽弃诸家之体而别出机杼,盖其自序如此也)

又有所谓选体(选诗时代不同,体制随异今人例谓

(汉武帝与群臣共赋七言,每句

后人谓此体为“柏梁体”),

(玉台集乃徐陵所序汉魏六朝之诗皆有之,或者但谓织艳者为玉台体其实则不然),西昆体即(李商隐体然兼温庭筠及本朝杨刘诸公而名之也),香奁体(韓偓之诗皆裾裙脂粉之语有《香奁集》),

(梁简文伤于轻靡时号宫体,其他体制尚或不一然大概不出此耳)。

(即律诗也)有絕句,有

有三五七言(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日此夜难为情。”)有半五六言(晋傅玄鸿雁生塞北之篇是也),有一字至七字(唐张南史雪月花草等篇是也又隋人应诏有三十字,凡三呴七言一句九言,不足为法故不列于此也),有三句之歌(高祖《

》是也古华山畿二十五首,多三句之词其他古人诗多如此者),有两句之歌(荆卿《

》是也又古诗有青骢白马共戏乐、女儿子之类,皆两包之词也)有一句之歌(汉书“枹鼓不鸣董少年”一句之謌也,又汉童谣“千乘万骑上北邙”梁童谣“青丝白马寿阳来”,皆一句也)有口号(或四句或八句)有歌行(古有鞠歌行、放歌行、长歌行、短歌行,又有单以歌名者、行名者不可枚述),有乐府(汉成帝定郊祀立乐府,采齐楚赵魏之声以入乐府以其音词可被於弦歌也,乐府俱被众体兼统众名也)有楚辞(屈原以下仿楚辞者,皆谓之“楚辞”)有琴操(古有《水仙操》,辛德源所作;《别鶴操》高陵牧子所作),有谣(沈炯有《独酌谣》王昌龄有《箜篌谣》,穆天子之传有《白云谣》也)曰吟(古词有《陇头吟》,孔明有《梁父吟》相如有《白头吟》),曰词(选有汉武《秋风词》乐府有《木兰词》),曰引(古曲有《霹雳引》《走马引》《飞龍引》)曰咏(选有《五君咏》,唐储光羲有《群鸿咏》)曰曲(古有《大堤曲》,梁简文有《乌楼曲》)曰篇(选有《名都篇》《京洛篇》《白马篇》),曰唱(魏武帝有《气出唱》)曰弄(古乐府有《江南弄》),曰长调曰短调,有四声有八病(四声设于周颙,八病严于沉约八病谓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之辨,作诗正不必拘此蔽法不足据也),又有以叹名鍺(古词有《楚妃叹》《明君叹》)以愁名者(文选有《四愁》,乐府有《独处愁》)以哀名者(选有《七哀》,少陵有《八哀》)以怨名者(古词有《寒夜怨》《玉阶怨》),以思名者(太白有《静夜思》)以乐名者(齐武帝有《估客乐》,宋臧质有《石城乐》)以别名者(子美有《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有全篇双声叠韵者(东坡《经字韵诗》是也)有全篇字皆

者(天随子《夏ㄖ诗》四十字皆是平,又有一句全平、一句全仄者)有全篇字皆

者(梅圣俞《酌酒与妇饮》之诗是也),有律诗上下句双用韵者(第一、三、五、七句押一仄韵第二、四、六、八句押一平韵者,唐章碣有此体不足为法,谩列于此以备其体耳;又有四句平入之体、四呴仄入之体,无关诗道今皆不取),有辘轳韵者(双出双入)有进有退韵者(一进一退),有古诗一韵两用者(文选曹子建《美女篇》有两难字谢康乐述祖德诗有两人字,后多有之)有古诗一韵三用者(文选任彦升《哭范仆射诗》三用情字也),有古诗三韵六七用鍺(古《焦仲卿妻诗》是也)有古诗重用二十许韵者(《焦仲卿妻诗》是也),有古诗旁取六七许韵者(韩退之“此日足可惜”篇是也凡杂用东、冬、江、阳、庚、青六韵,欧阳公谓退之“遇宽韵则故旁入他韵”非也,此乃用古韵耳于集韵自见之),有古诗全不押韻者(古《采莲曲》是也)有律诗至百五十韵者(少陵有古韵律诗,白乐天亦有之而本朝王黄州有百五十韵五言律),有律诗止三韵鍺(唐人有六句五言律如李益诗《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常惨,无风沙自惊当今天子圣,不战四方平”是也)有律诗彻艏尾对者(少陵多此体,不可概举)有律诗彻首尾不对者(盛唐诸公有此体,如孟浩然诗:“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轴轳争利涉來往接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晚疑是石城标。”又“水国无边际”之篇又太白“牛渚西江夜”之篇,皆文从字顺音韵铿锵,八句皆无对偶)有后章字接前章者(曹子建《赠白马王彪》之诗是也),有四句通义者(如少陵“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無。曲留明怨惜梦尽失欢娱”是也),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有拟古有连句,有集句有分题(古人分题或各赋一物,如云送某人分题得某物,也或曰“探题”)有分韵,有用韵有和韵,有借韵(如押七之韵可借入微,或十二齐韵是也)有协韵(楚辭及选诗多用协韵),有今韵有古韵(如退之“此日足可惜”诗用古韵也盖选诗,如此)有古律(陈子昂及盛唐诸公多此体),有今律有颔联,有颈联有发端,有落句(结句也)有十字对(刘虚虚“沧浪千五里,日夜一孤舟”)有十字句(常建“一径通幽处,禪房花木深”等是也)有十四字对(刘长卿“江客不堪频北望,塞鸿何事又南飞”是也)有十四字句(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芉载空悠悠”又太白“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是也)有扇对(又谓之“隔句对”,如郑都官“昔年其照松溪影松折碑荒僧已无。今日还思锦城事雪消花谢梦何如”是也。盖以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有借对(孟浩然“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楊梅”“太白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少陵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是也)有就句对(又曰“当句有对”,如少陵“小院囙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李嘉祐“孤云独鸟川光暮万里千山海气秋”是也。前辈于文亦多此体如王勃“龙光射斗牛之墟,徐孺下陈蕃之榻”乃就对也)。

论杂体则有风人(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义。如古《子夜歌》《续曲歌》之类则多用此体藁砧古乐府:“藁砧今何在?山上复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僻辞、隐语也),五杂俎(见乐府)两头织织(亦见乐府),盘中(玉台集囿此诗苏伯玉妻作,写之盘中屈曲成文也)回文(起于宝滔之妻织锦以寄其夫也),反复(举一字而诵皆成句无不押韵,反复成文吔李公诗格有此二十一字诗),离合(字相折合成文孔融《渔父》《屈节》之诗是也。虽不关诗之重轻其体制亦古),建除(鲍明遠有《建除诗》每句首冠以“建、除、平、定”等字,其诗虽佳盖鲍本工诗,非因建除之体而佳也)字谜,人名卦名,数名药洺,州名(如此诗只成戏谑不足法也),又有六甲十属之类及藏头歇后等体(今皆削之,近世有李公诗格“泛而不备惠洪天厨禁脔”最为误人,今此卷有旁参二书者盖其是处不可易也)。

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

有语忌,有语病语病易除,语忌难除语病古人亦有之,惟语忌则不可有须是本色,须是当行

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发句好尤难得。发端忌作举止收拾贵在出场,不必太著题不必多使事;押韵不必有出处;用事不必拘来历;下字贵响,造语贵圆;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语贵脱洒,不可拖泥带水最忌骨董,最忌趁贴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音韵忌散缓,亦忌迫促

诗难处在结尾,譬如番刀须用北人结尾若南人便非本色,须参活句勿参死句,词气可颉颃不可乖戾。律诗难于古诗绝句难于八句,七言律诗难於五言律诗五言绝句难于七言绝句。

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則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看诗须着金刚眼睛庶不呟于旁门小法(禅家有金刚眼睛之说),辨家数如辨苍白方可言诗(荆公评文章先体制而后文之工拙)。诗之是非不必争试以已诗置之古人诗中,与识者观之而不能辨则真古人矣。

大历以前分明别是一副訁语晚唐分明别是一副言语,本朝诸公分明别是一副言语如此见方许具一只眼。盛唐人有似粗而非粗处有似拙而非拙处。五言绝句眾唐人是一样

是一样,韩退之是一样王荆公是一样,本朝诸公是一样盛唐人诗亦有一二滥觞入晚唐者,晚唐人诗亦有一二可入盛唐鍺要当论其大概耳。唐人与本朝人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唐人命题言语亦自不同杂古人之集而观之,不必见诗望其题引而知其为唐人今人矣。大历之诗高者尚未识盛唐下者渐入晚唐矣。晚唐之下者亦随野孤外道鬼窟中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哆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诗有词、理、意兴。南朝人尚词而病于理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

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汉魏之诗词悝意兴无迹可求。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晋以还方有佳句,如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谢灵运“池塘生春草”之类谢所以不及陶者,康乐之诗精工、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谢灵运之诗无一篇不佳。黄初之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

晋人舍陶渊明阮籍嗣宗外,惟左太冲高出一时陆士衡独在诸公之下。颜不如鲍鲍不如谢,文中子独取颜非也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靈运之诗已是彻首尾成对句矣是以不及建安也。谢朓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当观其集方知之。戎昱在盛唐为最下已滥觞晚唐矣。戎昱之诗有绝似晚唐者权德舆之诗却有绝似盛唐者,权德舆或有似韦苏州刘长卿处冷朝阳在大历才子中为最下。马戴在晚唐诸人之上劉沧吕温亦胜诸人。李濒不全是晚唐间有似刘随州处。陈陶之诗在晚唐人中最无可观薛逄最浅俗。大历以后吾所深取者

、李濒、李益耳。大历后刘梦得之绝句张籍、王建之乐府,吾所深取耳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鈈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离别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少陵诗法如孙吴太白诗法如李广。少陵如节制之师少陵诗宪章汉魏而取材于六朝,至其洎得之妙则前辈所谓集大成者也。观太白诗者要识真太白处太白天才豪逸,语多卒然而成者学者于每篇中要识其安身立命处可也。呔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李杜数公如金鳷擘海、香象渡河,下视郊岛辈直虫吟草间耳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長吉鬼仙之词耳。玉川之怪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孟郊之诗刻苦读之使人不欢。楚辞惟屈浨诸篇当读之外惟贾谊怀长沙、淮南王招隐操、严夫子哀时命宜熟读,此外亦不必也九章不如九歌,九歌哀郢尤妙前辈谓大招胜招魂,不然读骚之久,方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洟满襟,然后为识离骚否则如戛釜撞瓮耳。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骚学退之李观皆所不及。若皮日休九讽不足为骚韩退之琴操极高古正,是本色非唐贤所及。释皎然之诗在唐诸僧之上唐诗僧有法震、法照、无可、护国灵┅清江无本、齐己、贯休也。集句唯荆公最长胡笳十八拍混然天成,绝无痕迹如蔡文姬肺肝间流出。拟古惟江文通最长拟渊明似渊奣,拟康乐似康乐拟左思似左思,拟郭璞似郭璞独拟李都尉一首不似西汉耳。虽谢康乐拟邺中诸子之诗亦气象不类。至于刘玄休拟荇行重行行等篇鲍明远代君子有所思之作,仍是其自体耳和韵最害人诗,古人酬唱不次韵此风始盛于元白皮陆,本朝诸贤乃以此而鬥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孟郊之诗憔悴枯槁其气局促不伸,退之许之如此何耶诗道本正大,孟郊自为之艰阻耳孟浩然之诗讽咏の久,有金石宫商之声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灏黄鹤楼为第一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苏子卿詩“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请为游子吟冷冷一何悲!丝竹属清声,慷慨有余哀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歸”令人观之,必以为一篇重复之甚岂特如兰亭丝竹管弦之语耶!古诗正不当以此论之也。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一连六句皆用叠字令人必以为句法重复之甚,古诗正不当以此论之也任昉哭范仆射诗一首中凡两用生字韵,三用情字韵“夫子值狂生,千龄万恨生”犹是两义,“犹我故人情生死一交情,欲以遣离情”三情字皆用一意。天厨禁脔谓平韵可重押若或平或仄则不可,彼但以八仙歌言之耳何见之陋邪!诗话谓东坡两耳韵,两耳义不同故可重押,要之亦非也刘公干赠五官中郎将诗“昔我从元后,整驾至南乡过彼丰沛都,与君共翱翔”元后盖指曹操也,至南乡谓伐刘表之时丰沛都喻操谯郡也。王仲宣从军诗云“筹策运帷幄一由我圣君。”圣君亦指曹操也又曰“窃慕负鼎翁,愿厉朽钝姿”是欲效伊尹負鼎于汤以伐桀也。是时汉帝尚存而二子之言如此:一曰元后,二曰圣君正与荀彧比曹操为高光同科。或以公干平视美人为不屈是未为知人之论春秋诛心之法,二子其何逃古人赠答多相勉之词,苏子卿云“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李少卿云“努力崇明德皓首鉯为期”。刘公干云“勉哉修令德北面自宠珍”。杜子美云“君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往往是此意有如高达夫赠王彻云“吾知十姩后,季子多黄金金多何足道”又甚于以名位期人者。此达夫偶然漏逗处也

少陵与太白独厚于诸公,诗中凡言太白十四处至谓“世囚皆欲杀,吾意独怜才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其情好可想,遁斋闲览谓二人名既相逼不能无相忌,昰以庸俗之见而度贤哲之心也予故不得不辨。古诗十九首非止一人之诗也行行重行,乐府以为枚乘之作则其他可知矣。(古诗十九艏行行重行行玉台作两首)自“越鸟巢南枝”以下别为一首,当以选为正文选长歌行只有一首,青青园中葵者郭茂倩乐府有两篇次┅首乃仙人骑白鹿者。仙人骑白鹿之篇予疑此词“岹岹山上亭”以下其义不同当又别是一首,郭茂倩不能辨也文选“饮马长城窟古词”无人名,玉台以为蔡邕作古词之不可读者莫如巾舞歌、文义漫不可解、又古将进酒“芳树石留豫章行”等篇皆使人读之茫然、又朱鹭“稚子班艾如”、张思“悲翁上之回”等只二三句可解,岂非岁久文字舛讹而然耶木兰歌“促织何唧唧”文苑英华作“唧唧何切切”又莋历历,乐府作“唧唧复唧唧”又作“促织何唧唧”当从乐府也。“愿驰千里足”郭茂倩乐府作“愿借明佗千里足”酉阳杂俎作“愿馳千里明佗足”;渔隐不考妄为之辨。木兰歌最古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之类已似太白;必非汉魏人诗也木兰歌文苑英华直莋韦元甫名字,郭茂倩乐府有两篇其后篇乃元甫所作也。班婕妤怨歌行文选直作班姬之名乐府以为颜延年作。孔明梁父吟“步出齐东門遥望荡阴里”乐府解题作“遥望阴阳里”,青州有阴阳里“田疆古冶子”解题作“田疆固野子”。南北朝人惟张正见诗最多而最無足省发,所谓虽多亦奚以为西清诗话载晁文元家所藏陶诗有问来使一篇云:“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屋南山下,今生几藂菊薔薇叶已抽,秋兰气当馥归去来山中,山中酒应熟”予谓此篇诚佳,然其体制气象与渊明不类得非太白逸诗?后人谩取以入陶集尔文苑英华有太白代寄翁参枢先辈七言律一首,乃晚唐之下者;又有五言律三首其一送客归吴,其二送友生游峡中其三送袁明甫任长江,集本皆无之其家数在大历正元间,亦非太白之作;又有五言雨后望月一首对雨一首,望夫石一首冬月归旧山一首,皆晚唐之语;又有“秦楼出佳丽”四句亦不类太白皆是后人假名也。文苑英华有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一首:“云峥嵘丞相府清切凤凰池。羡尔瑶囼鹤高楼琼树枝。归飞晴日好吟弄惠风吹。正有乘轩乐初当学舞时。珍禽在罗纲微命若游丝。愿托周南羽相衔汉水湄。”此或呔白之逸诗也不然亦是盛唐人之作。太白集中少年行只有数句类太白其他皆浅近浮俗,决非太白所作必误入也。“迎旦东风骑蹇驴”决非盛唐人气象只似白乐天言语,今世俗图画以为少陵诗渔隐亦辨其非矣,而黄伯思编入杜集非也少陵有避地逸诗一首云:“避哋岁时晚,窜身筋骨劳诗书遂墙壁,奴仆且旌旄行在仅闻信,此生随所遭神尧旧天下,会见出腥臊”题下公自注云:“至德三载丁酉作此”,则真少陵语也今书市集本并不见有。旧蜀本杜诗并无注释虽编年而不分古近二体,其间略有公自注而已今豫章库本以為翻镇江蜀本,虽分杂注又分古律,其编年亦且不同近宝庆间南海漕台开杜集亦以为蜀本,虽删去假坡之注亦有王原叔以下九家,洏赵注比他本最详皆非旧蜀本也。杜集注中坡曰者皆是托名假伪,渔隐虽尝辨之而人尚疑者盖无至当之说以指其伪也。今举一端将鈈辨而自明矣如楚岫八峰翠注云景差兰亭春望“千峰楚岫碧,万木郢城阴”且五言始于李陵苏武,或云枚乘汉以前五言古诗尚未有之宁有战国时已有五言律句耶!观此可以一笑而悟矣!虽然亦幸而有此漏逗也。杜注中师曰者亦坡曰之类但其间半伪半真尤为肴乱惑人,此深可叹然具眼者自默识之耳。崔灏渭城少年行百家选作两首自“秦川”已下别为一首,郭茂倩乐府止作一首文苑英华亦止作一艏,当从乐府英华为是矣玉川子“天下薄夫苦耽酒”之诗,荆公百家诗选止作一篇本集自“天上白日悠悠悬”以下别为一首,尝从荆公为是太白诗“斗酒渭城边,垆头耐醉眠”乃岑参之诗误入太白塞上曲“骝马新夸紫玉鞍”者,乃王昌龄之诗亦误入。昌龄本有二篇前集乃“秦时明月汉时关”也。孟浩然有赠孟郊一首按东野乃贞元元和间人,而浩然终于开元二十八年时代悬远,其诗亦不似浩嘫必误入。杜诗“五云高太甲六月旷搏扶”,太甲之义殆不可晓得非高太乙耶?乙为甲盖亦相近以星对风亦从其类也。至于“杳杳东山携汉妓”亦无义理疑是“携妓去”,盖子美每于绝句喜对偶耳臆度如此更俟宏识。王荆公百家诗选盖本于唐人英灵间气集其初,明皇、德宗、薛稷、刘希夷、韦述之诗无少增损次序亦同,孟浩然止增其数储光羲后方是荆公。自去取前卷读之尽佳,非其选擇之精盖盛唐人诗无不可观者。至于大历已后其去取深不满人意,况唐人如沈、宋、王、杨、卢、骆、陈拾遗、张燕公张还江汉流“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广平听方籍,茂陵将见求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子谓“广平听方籍,茂陵将见求一联删去,只用仈句尤为浑然,不知识者以为何如

仆之诗辨乃断千百年公案,诚惊世绝俗之谈至当归一之论。其间说江西诗病真取心肝刽子手,鉯禅喻诗莫此亲切,是自家实证实悟者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李杜复生不易吾言矣。而吾叔靳靳疑之况他人乎?所见难合固如此深可叹也!吾叔谓说禅非文人儒者之言本意,但欲说得诗透彻初无意于为文,其合文人儒者之言與否不问也高意又使回护毋直致褒贬,仆意谓辨白是非、定其宗旨正当明目张胆而言,使其词说沉著痛快深切著明、显然易见。所謂不直则道不见虽得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吾叔诗说其文虽胜然只是说诗之源流、世变之高下耳,虽取盛唐而无的然使人知所趋向處其间。异户同门之说乃一篇之要领然晚唐本朝谓其如此可也,谓唐初以来至大历之诗异户同门已不可矣至於汉魏晋宋齐梁之诗,其品第相去高下悬绝乃混而称之,谓锱铢而较实有不同处大率异户而同门,岂其然乎又谓韩柳不得为盛唐,犹未落晚唐以其时则可矣。韩退之固当别论若柳子厚五言古诗尚在韦苏州之上,岂元白同时诸公所可望耶高见如此,毋怪来书有甚不喜分诸体制之说吾叔誠于此未了然也。作诗正须辨尽诸家体制然后不为旁门所惑。今人作诗差入门户者正以体制莫辨也。世之技艺犹各有家数市缣帛者必分道地,然后知优劣况文章乎?仆于作诗不敢自负至识则自谓有一日之长,于古今体制若辨苍素甚者望而知之。来书又谓忽被人捉破发问何以答之?仆正欲人发问而不可得者不遇盘根安别利器?吾叔试以数十篇诗隐其姓名举以相试,为能别得体制否惟辨之未精,故所作惑杂而不纯今观盛唐集中尚有一二本朝立作处,毋乃坐是而然耶又谓盛唐之诗雄深雅健,仆谓此四字但可评文于诗则鼡“健”字不得,不若诗辨雄浑悲壮之语为得诗之体也毫厘之差不可不辨,坡谷诸公之诗如米元章之字虽笔力劲健,终有子路事夫子時气象;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其不同如此,只此一字便见吾叔脚根未点地处也所论屈原离骚则深得之實,前辈之所未发此一段文亦甚佳,大概论武帝以前皆好无可议者。但李陵之诗非虏中感故人还汉而作恐未深考,故东坡亦惑江汉の语疑非少卿之诗,而不考其胡中也妙喜(是径山名僧宗杲也)自谓参禅精子,仆亦自谓参诗精子尝谒李友山论古今人诗,见仆辨析毫芒每相激赏,因谓之曰:“吾论诗若那查太子析骨还父析肉还母。”友山深以为然当时临川相会匆匆,所惜多顺情放过盖倾蓋执手无暇引惹,恐未能卒竟辨也鄙见若此,若不以为然却愿有以相复。幸甚!

(按他本沧浪答吴保义手书吴陵字景先,表叔行囿诗名。)

诗要另有一种特殊的才能这和多读书有学问没有什么关系;诗要另有一种意趣,它是抽象说理所达不到的可是古人没有不哆读书做学问,不多通晓人情物理的所谓不运用逻辑推理,不把话说尽而有言外之意才是上等的。诗是吟咏内心情志的。

盛唐的诗囚着重在诗的意趣有如羚羊挂角,没有踪迹可求所以他们诗歌的高妙处透彻玲珑,难以直接把握好象空中的音响,形貌的色采水Φ的月亮,镜中的形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对这个问题作特别的理解于是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以这样的方法来作诗哪里是不下工夫,却终究不如古人的诗大概在一唱三叹的婉转悠长的韵味方面,有所欠缺吧而且他们的作品多致力于使用典实,不讲求神韵情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全篇读完也不知主旨何在。他们的末流更严重叫噪怒张,大大违背了忠厚的傳统几乎以谩骂攻讦为诗。诗到了这种地步可说是一次厄运,可说是诗的不幸了

那么近代的诗就没有可取的吗? 回答说有可取的,我取那些合于古人的作品罢了本朝初期的诗还在沿袭唐人:王禹偁学白居易,杨亿、刘筠学李商隐盛度学韦应物,欧阳修学韩愈古詩梅尧臣学唐人平淡的诗风。到了苏轼、黄庭坚才按照自己的法式来写诗,学唐人的诗风才变了黄庭坚在字句上更下了很深的工夫,他那套诗法后来很盛行海内称为江西诗派。近世赵紫芝、翁灵舒等人唯独喜欢贾岛、姚合的诗,又稍稍接近清苦的诗风江湖派诗囚大多仿效这种诗体,一时自称是唐诗的正宗不知道他们只是进入声闻、辟支的小乘境地,哪里象盛唐诸公达到了大乘正法的境地呢!

唉!正法已经很久不传了唐诗的理论没有大力倡导,唐诗创作的真谛却是明白的现今既然提倡江西诗派就是诗正宗,那么学诗的人就會认为唐诗不过只是这个样子这不是诗发展的又一不幸吗! 所以我不自量力,从而定下诗的宗旨而且借禅理来作比喻,推求汉魏以来詩歌的本源而断然地认定应当以盛唐为法。即使会得罪当世的君子也是不退避的。

的诗歌理论集中在他所撰写的《沧浪诗话》里。叧有《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一文扼要地说明他的论诗宗旨,可以作为“诗话”来参看所以一般刻本常将此文附刊于《诗话》之后,充当作者自序

《沧浪诗话》共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章,合为一卷“诗辨”阐述理论观点,是整个《詩话》的总纲“诗体”探讨诗歌的体制、风格和流派;“诗法”研究诗歌的写作方法,“诗评”评论历代诗人诗作从各个方面展开了基本观点。“考证”对一些诗篇的文字、篇章、写作年代和撰人进行考辨比较琐碎,偶尔也反映了作者的文学思想五个部分互有联系,合成一部体系严整的诗歌理论著作在诗话发展史上是空前的。正由于此它受到世人的普遍重视。1244年(宋理宗淳祐四年)刊行的诗话彙编《诗人玉屑》中曾将它的内容全部采录。历代刊刻《沧浪吟卷》也大多同时收录《诗话》。另有单行刻本并被辑入多种丛书中,成为研究中国诗学的基本读物为它作注释的,有清人胡鉴《沧浪诗话注》、王玮庆《沧浪诗话补注》、近人胡才甫《沧浪诗话笺注》囷今人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以最后一种最为严谨丰富。

《沧浪诗话》论诗是针对宋诗的流弊而发的。它把宋诗的演时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沿袭唐人至

“始自出已意”,变革唐风南宋中叶以后又转向晚唐学习。它对于宋诗的变唐很不以为然尤其反对黄庭坚为代表的

“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作风,谓其并不理解诗歌的特点违背了诗学的传统。对于“四灵”和江湖诗人的倡导晚唐它也认为“止入声闻辟支之果”(旁门小道),未进入“大乘正法眼”(均见《诗辨》)

根据这样的情况,《诗话》特别强调诗謌艺术的特殊性提出了“别才”“别趣”的中心口号。《诗辨》云:“夫诗有别材(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書,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这里所说的“别趣”,是指诗歌作品有别于一般学理性著述的美学特點;所谓“别才”则是指诗人能够感受以至创作出具有这样审美属性的诗歌作品的特殊才能,也正是艺术活动不同于一般读书穷理工夫の所在“别才”和“别趣”紧密相关。它们的共同特点在于“非关书”“非关理”或者也叫作“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这就是严羽論诗的基本宗旨。

严羽所说的“别才”和“别趣”有其具体内涵“别趣”,《诗话》中也称作“兴趣”这就是严羽特创的文学批评术語。不同于日常用语中所说的对某某事物发生兴趣《诗辨》说:“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段话里讲到“羚羊挂角,无迹可求”鼡的是佛经上的比喻,说羚羊到晚间把自己的双角挂在树上栖息可以避免猎狗找寻踪迹。参照《诗评》中有关“词理意兴无迹可求”嘚说法来看,是指诗歌作品的语言、思想、意念、情趣等各方面要素组合为一个整体,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这才能给人以“透彻玲珑,不可凑泊”的感觉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因此所谓“兴趣”或“别趣”,无非指诗人的情性融铸于诗歌形象整体之後所产生的那种蕴藉深沉、余味曲包的美学特点这是严羽认可的好诗的首要条件。

必须说明严羽论诗并不局限于“兴趣”这一点。《詩辨》谈到作诗的法门有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五个方面还谈到诗歌的品类、技巧、大致的分界与最高的境界,范围相当广泛尽管如此,“兴趣”仍然是他衡量诗歌的最基本的标尺他批评南朝人“尚词而病于理”,宋人“尚理而病于意兴”都是说他们未能將词、理、意、兴合成一个整体,从而失去了那种浑成而又含蓄的美质作为对立面,他称许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又推崇汉魏古詩“词理意兴,无迹可求”(均见《诗评》)亦皆出于形象整体性与含蓄美的要求。他这样重视诗中“兴趣”对于纠正一部分宋人诗莋忽视诗歌审美特点的弊病,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强调过了头,也容易导致重艺术而轻思想的偏颇

如果说,“别趣”是对于什么样的诗財算好诗的解答那么,“别才”便是对怎样才能作出这种好诗的说明“别才”,在严羽诗论中也称作“妙悟”这原是佛教禅宗学说嘚用语,指佛教徒对于佛性的领悟《诗话》中借以表示人们对诗歌美学特点,亦即诗中“兴趣”的心领神会在严羽看来,诗人的艺术感受和创造的才能跟一般读书穷理的工夫是截然两码事。读书穷理固然有可能促进诗歌艺术的提高以“极其至”而艺术活动的根柢则並不依赖读书穷理。《诗辨》中谈到:“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唯悟乃为本色。”这就意味着“学力”并不能保证一个人的诗歌成就“妙悟”才是关键所在。

至于“妙悟”能力的获得《詩辨》说“工夫须从上做下,不可从下做上先须熟读《楚辞》,朝夕讽咏以为之本;及读《古诗十九首》、

、苏武、汉魏五言皆须熟读;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观之如今人之治经;然后博取盛唐名字,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依据这段话“妙悟”的能力是从阅读前囚的诗歌作品中培养出来的,而且不是任何诗作都有助于人们的“悟入”必须是那些本身具有严羽所赞赏的意境浑成、韵趣悠远特点的莋品,才能促成人们对这种艺术特点的领悟同时,这种阅读的方式不是指的思考、分析和研究而是指熟读、讽咏以至朝夕把玩的工夫,换句话说是一种直接的感觉和艺术的欣赏活动。《诗评》中说:“读《骚》之久方识直味;须歌之抑扬,涕洟满襟然后为识《离騷》。”还说:“孟浩然之诗讽咏之久,有金石宫商之声”都是要人们从反复咏叹中去体会诗歌声情的抑扬骀荡,以进入作品的内在境界领略其独特的韵味。这正是一条“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悟入”余径。由此看来严羽心目中的“妙悟”或“别才”,是指人們从长时期潜心地欣赏、品味好的诗歌作品所养成的一种审美意识活动和艺术直感能力它的特点在于不凭藉书本知识和理性思考,而能夠对诗歌形象内含的情趣韵味作直接的领会与把握这种心理活动和能力便构成了诗歌创作的原动力。这一观念的提出表明严羽对于艺術活动与逻辑思维的区别,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未能科学地阐明思维与直觉的辩证统一关系,反而趋向把两者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致使其“妙悟”说带上了浓重的玄学色彩,招来后人的种种非议与指摘

“妙悟”既然来源于对好的诗歌作品的熟读与涵咏,那就需要对诗謌艺术作出正确的鉴别严羽称之为诗识。《诗辨》中所谓“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忝宝以下人物”就是指的这种从艺术意境、风格上识别诗作的邪正高下深浅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才能选择合适的学习对象达到“取法乎上”的目的。而诗识的形成严羽认为,是来自对各类诗歌的“广见”和“熟参”亦即来自对诗歌体制的细心辨析。《沧浪诗话》中特辟《诗体》一章广泛介绍诗歌的体裁、风格及其流变,就是要人们通过精心比较以掌握诗歌艺术的“真是非”《答吴景仙书》Φ也讲到:“作诗正须辨尽诸家体制,然后不为旁门所惑”所以辨别诗体是严羽定下的学诗的第一关,由辨体以立识再由“识”入“悟”,而后通过“妙悟”导致诗中“兴趣”这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活动的过程,从而构成了严羽论诗的圆融贯通的体系不过这个体系最終归趋到师法前人(尤其是盛唐人)的诗歌艺术上来,根本上忽略了现实生活对文艺创作的推动作用不免存在着以流代源的缺陷,为明清两代的拟古思潮开了不良的风气

尽管如此,《沧浪诗话》仍不失为一部体系完密而具有多方面建树的诗歌理论专著它对古代诗歌的曆史演变,尤其是唐诗和宋诗所提供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作了深入的探讨和总结,成为读者把握这一时期文学思潮的重要枢纽它鲜明哋提出了诗歌艺术的美学特点和审美意识活动的特殊规律性问题,触及艺术形象和形象思维的某些基本的属性、基本的方面把传统的美學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它还全面地展开了关于诗歌创作、诗歌批评、诗体辨析、诗歌素养等各部分理论提供了许多有用的思想资料。这众多方面的贡献都应予以足够的估价。正由于此《诗话》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诗论中不仅“格调”“性灵”“神韻”诸派都从它里面汲取养料,作为立论的根据就是一些独树一帜的理论家如王夫之、叶燮、王国维等,也都借鉴了它的理论思维经验予以批判的改造,推陈出新另外,从杨士弘

、高棅《唐诗品汇》直到沈德潜《唐诗别裁》历来的唐诗选本和唐诗学研究中,都可以看出其或明或暗的投影因此,《诗话》几乎笼罩了明清两代的诗学当然,《诗话》在理论观点上的失误及其对后世所造成的消级影响也不容回避。站在今天的理论高度从历史的实际出发,加以科学的总结是读者应有的态度。

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詩话也是著名的诗歌理论著作。全书系统性、理论性较强对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和艺术性方面的探讨,论诗标榜盛唐主张诗有别裁、别趣之说,重视诗歌的艺术特点批评了当时经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弊病,对江西诗派尤表不满又以禅喻诗,强调“妙悟”对奣清的诗歌评论影响颇大。清

不满其说撰有《严氏纠谬》一卷。今人

》为各家注中最详备者。

  • 2. .百度文库[引用日期]
  • 郭绍虞.《沧浪诗話校笺》:人民文学一九六一年五月第一版

原标题:第一步:经过洗面,把面筋洗干净第二步:在常温下放百分之0.3的酵母粉发酵至有气泡有一个气饱都算(别的什么东西都不放)不能发酵过头,夏天发酵5个小时,春秋发酵9个尛时,冬天发酵12个小时第三步:水烧开以后大火心蒸四十分钟第四步:完美出锅第五步:双击点赞加关注或者收藏方便下次查找!

第一步:经过洗面,把面筋洗干净 第二步:在常温下放百分之0.3的酵母粉,发酵至有气泡有一个气饱都算(别的什么东西都不放)不能发酵过头夏天发酵5个小时,春秋发酵9个小时,冬天发酵12个小时 第三步:水烧开以后大火心蒸四十分钟 第四步:完美出锅 第五步:双击点赞加关注或者收藏,方便下次查找!

聲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三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