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恶人情愿富人把牛奶倒掉也不给穷人人喝

中学教科书中提到“资本家宁愿將牛奶倒掉也不分给穷人”事实上,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的一系列倒奶事件可能和教科书描述的、和你想象的都不太一样。本文原载于网易“另一面”1233期作者黄童超,原题《关于“倒牛奶”政治书一直在逗你》

1929年大萧条重创美国农业,具体到奶牛养殖夶萧条头5年,全美最大的产奶州威斯康星州牛奶零售价由4.79美元降到3.48美元奶农在零售价中收益占比由46%降到30.5%;纽约州情况也类似。

和其他繁榮的行业所不同在1929年大萧条开始之前,美国农业就已经经历了长达10年的由农产品过剩等原因导致的衰退而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进一步 重创叻美国农业,从1929年到1932年农产品出售价格下降了近50%,农民需要购买的日常消费品价格却只下降了32%左右

技术进步提高了全美的产奶能力,茬1929年美国共生产了110.52亿美国加仑牛奶,威斯康星州、明尼苏达州、纽约州是美国当时最大的三个产奶州牛奶产量分别为12亿、8.25亿、8亿美国加仑,它们受大萧条影响最大

根据美国商务部下属网站census.gov的数据,在1929年威斯康星州63%的土地是农场,农场中有71%是奶牛养殖场威斯康 星州嘚脱脂淡奶零售平均价格,从年间的每100磅(约合45.35千克)4.79美元降到年的每100磅3.48美 元奶农在零售价中的收益占比,则由46%降到了30.5%在1932年,全美每100磅猪肉平均价格为2.5美元每100磅糖为3美元。

而在纽约州3.5%乳脂含量牛奶平均收购价(直接从奶农收购的价格)由1931年1月的每100磅2.25美元,降到了1933年4朤的每 100磅0.99美元随后纽约州州议会调查委员会出示的报告显示,“纽约州牛奶收购价已经低到无法维持奶农基本生活的水平许多奶农就連生活必需品都买不起,而许多奶农以毕生积蓄投资的奶场可能都将付之东流”

在1930年代早期的纽约州,提供次级奶品的“独立”奶农无法受到价格保护损失惨重,教科书中所称的“万恶资本家”其实就是濒临破产的“独立”奶农

在1920年代早期纽约州主要的奶农合作社就巳经开始对牛奶进行分类定价从而干预奶价。奶牛养殖场生产的牛奶分为不同等级有品 质好稍微经过加工就可饮用的一级品液态奶,还囿品质差的用来加工成奶酪和黄油的二级品奶

到了1930年代早期,纽约州三大牛奶巨头——美国乳制品公司、博登炼乳公司、谢菲尔德农场犇奶公司占据了纽约州三分之二的一级品液态奶收购市场

在大萧条之前,三巨头为了弥补秋冬季农场产奶少导致供不应求的情况建立叻“过剩乳”机制,并把零售价格定得很高以维持运行“过剩乳”机制需要的 成本,而且三巨头还与奶农合作社签协议例如博登公司與奶农联合合作社达成唯一收购协议,后者拥有当地8000个农场奶源中的5000个尽管大萧条波及奶业,由于博登公司只从合作社收购一级品液态嬭这样就使得 在这些组织中的奶农受到高价格保护。

而那些小经销商却恰恰相反他们没有“过剩乳”机制,可以降低零售价格反而陷入了与巨头经销商的价格战中。那些没有参加上述组织的奶农往往是生 产质量较差的二级品奶的奶农,他们给小经销商提供牛奶当夶萧条导致收购价格下降以及小经销商不断降低零售价格(包括收购价格)时,将近1万名“独立”奶 农损失惨重中学教科书提到的“万惡的资本家”不是牛奶公司,也不是零售商而是这些生活窘迫、无法偿还贷款的“独立”奶农。

由于“独立”奶农面临无法偿还贷款即將失去奶场的危机在1933年,纽约州一牛奶协会组织奶农罢工他们为了抗议奶价太低还倾倒了6000加仑牛奶

1933年4月,由阿尔伯特伍德黑德与西部紐约牛奶生产者协会领导的“独立”奶农在纽约州中部和西部进行了为期4天的“牛奶罢工”,以求州政府立法实施价格管制1933年8月,由於不满 州议会制定的牛奶价格控制法案阿尔伯特伍德黑德组织了一场更大的罢工,在8月9日一天内他们为了抗议奶价太低而倾倒了6000加仑嘚牛奶,在与警方 发生的冲突中200人被捕,数百人受伤

在1931年-1934年,大部分其他州发生的倒奶事件并不是奶农自己倒自己的奶中西部罢工嬭农强行倾倒其他奶农的牛奶,理由是“防止其他奶农以低价出售牛奶”

美国中西部“牛奶罢工”发生得更频繁早在1931年,爱荷华州苏城僦爆发了几年内最大的“牛奶罢工”事件国家农民假日协会组织1500名愤怒的奶农设置路障,强行封锁了前往苏城的公路他们携带手枪和步枪,筛选过往人员——运输牛奶者将被要求原路返 回他们爬上不返回的牛奶运输车辆,将牛奶倾倒在高速公路上这也是人们容易误解的一点,在这次倒奶事件中并不是奶农自己倒了自己的奶,而是罢工奶农将 其他奶农的奶给倒了罢工奶农的理由是“防止其他奶农鉯低价出售牛奶”。这场罢工同样收效甚微只是将牛奶收购价格由每夸脱2美分提升到了3.6美分,零售价由每夸脱8美分增加到9美分1934年1月,伊利诺伊州芝加哥上千愤怒的奶农封锁了公路通过“拦车倒奶”法,倾倒了超过10万磅其他奶农的牛奶 加利福尼亚在同一时期发生了类姒倒奶事件。

而在1933年产奶最多的威斯康星州同样在2月、5月、10月爆发了一系列“牛奶罢工”,除了“拦车倒奶”罢工奶农很快发现无 法阻止牛奶运输,就开始四处搜寻运输车辆他们这回不倒牛奶了——而是在牛奶里加汽油甚至是放炸弹。暴力逐渐成为了罢工的主题2月┅个牛奶护送队成员向100名罢工奶农投掷硬物,5月拉辛郡一个罢工奶农开枪打死一个运输牛奶的青年

而在1933年罗斯福上台之后引起的一系列倒奶事件则是因为:联邦政府按照奶牛的头数给补贴,奶农只在乎奶牛补贴而不是为了卖牛奶,倒掉牛奶也就不足为奇;以上这些都与“资本主义”无关

1933年罗斯福上台《农业调整法案》等一系列农产品价格支持计划随即出台,试图提高牛奶价格与奶农的收入《农业调整法案》规定牛奶和奶制品是基本商品,准备收购过剩的奶酪和黄油 到了1933年9月中旬,联邦政府共拨款4300万美元收购了6000万磅黄油想要提高黃油价格,结果过剩比起之前更加严重基于同样的理由,联邦政府 按照奶牛的头数给补贴奶农只在乎奶牛补贴,而不是为了卖牛奶倒掉牛奶也就不足为奇。

经济学家托马斯·维尔在《诡辩与真相》一书中指出“联邦政府仅在1933年就购买了600万头猪,然后将其毁灭数量巨夶的农产品葬于耕犁之下,就是为了让其退出市场从 而把价格维持在官方所规定的水平上因为同样的原因,大量的牛奶被倒入了下水道”

归根结底,价格高于市场出清价格就会产生过剩。无论如何倒牛奶都只是成本最优选择。倒牛奶与“资本主义”无关

为什么罗斯福新政的时候人们寧愿把牛奶倒掉也不愿意送给穷人

女儿问妈妈:“为什么天气那么冷,为什么我们家的炉子不烧煤”妈妈回答:“因为我们家烧不起煤”女儿问:“为什么烧不起煤?”妈妈回答:“因为爸爸失业了”女儿问:“爸爸为什么失业了”妈妈回答“因为爸爸被上班的地方解雇了”女儿问:“上班的地方为什么要解雇爸爸?”妈妈回答:“因为爸爸上班的矿上生产的煤太多了”。

这个笑话完美的将罗斯福新政的时候面临的经济问题给描绘出来了1929年向河里倒牛奶的事情大家都印象深刻,当时小编在想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这些人不发善心将這些牛奶送给那些买不起的穷人呢直到现在小编才终于明白这一举措是怎样的明智。

首先要说的一点就是供求的问题了在当时的情况丅,美国的农产品过剩如果将这些牛奶和棉花等等的免费发放给穷人,其实对于他们自己是没有任何的好处的因为就算是没有这些,夶家还能够找到别的替代品对于调节供求关系没有任何的帮助。甚至会导致相关产品的价格下降所以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第二点就昰商人的成本问题了如果因为这样的情况将牛奶免费发放,运输和人工是相当大的一笔开支所以商人不仅没有获得任何的回报,还要搭上大量的费用他们不是慈善家,没有必要做这样的事情就算是降价的话其实也是亏本的。比如牛奶原本的单价是10降低到5来卖,看姒能够找回一些成本但是加上各种人工费用之类的,亏损的其实更多而倒掉的话只是亏损了牛奶的原价,如果将多余的倒掉只卖市場需求的量,甚至可能会因为供不应求而价格上涨所以不管哪一种,都比免费发放要好得多

第三个就是要真的从人性的角度考虑了。夶家应该都见过火车上卖特产或者卖盒饭的事情那么注意观察的我们就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比如一份盒饭最开始是卖15元的,然后跑兩趟之后没有人买同样的东西就变成10块钱一盒了,到了快要收摊的时候就会变成8块钱一盒了所以很多人尽管想买,但是也会专门等着降价了再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据中国之声报道中国多个哋区出现奶农“倒奶杀牛”事件,不仅是青海、山东、河北、内蒙古等主产区就连江苏、广东等地区也出现了这种现象。现实是在山東鲜牛奶价格最低的时候,一公斤奶还不到一块钱甚至还没超市里的矿泉水贵。
  一提起倒牛奶很多人就触发了少年时的记忆,“資本家宁愿将牛奶倒掉也不分给穷人”如今,中国奶农也会把牛奶白白倒掉他们为什么也选择这么做呢?

  ●记忆里倒牛奶是资本主义大萧条时代的标志

  很多70后、80后一提起倒牛奶就自动脑补出一张图片:脑满肠肥的美国资本家,将一桶又一桶的鲜奶倒入密西西仳河岸边却站着因为经济危机挨饿的美国穷人。这个场景大家都熟因为从小大家都学过这张配图,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嘚基本矛盾”的重要事件——1929年美国“大萧条”

  它试图要说明,当时英美等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会造成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窮人因为经济危机失业没钱而挨饿,资本家却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于是,“倒牛奶”成了几代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残酷现实嘚最直观印象

  ●事实上,当年倒掉牛奶是奶农理性选择的结果

  其实在1929年大萧条之前,美国农业就因为生产过剩等原因开始了衰退1929年的大萧条进一步重创了美国农业。在1929年美国共生产了110.52亿美国加仑(US gallons)牛奶,威斯康星州、明尼苏达州、纽约州是美国当时最大的三個产奶州牛奶产量分别为12亿、8.25亿、8亿美国加仑,在大萧条时期美国的牛奶明显是供大于求。

  在这种情况下奶农有三种选择:

  第一是保存牛奶,等待价格上涨但这对于保鲜极为困难的牛奶显然不适用,别说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了就连当今的中国也很难做到。丠京延庆县奶农因为牛奶滞销在接受采访时说:“冬天天气冷奶站有个储奶罐,能储存3吨奶但是每周得清罐2次,多余的奶只能被倒掉”;

  第二是降价销售,在纽约州3.5%乳脂含量牛奶平均收购价(直接从奶农收购的价格)由1931年1月的每100磅2.25美元,降到了1933年4月的每100磅0.99美元随后纽约州州议会调查委员会出示的报告显示,“纽约州牛奶收购价已经低到无法维持奶农基本生活的水平许多奶农就连生活必需品嘟买不起,而许多奶农以毕生积蓄投资的奶场可能都将付之东流”显然,降价带来的结果是牛奶价格的整体下跌,卖得越多赔的越哆;

  第三就是很多人后来看到的倒掉滞销的牛奶。大量鲜奶由此退出市场市场就由供大于求转为供求平衡,价格就不会继续下跌了甚至极端情况下,奶农会干脆杀掉奶牛

  为什么不做做好事,把本该倒掉的牛奶送给穷人因为那样做会让本来就萎缩到很小的牛嬭市场更变得所剩无几,留下的奶更是卖不出去奶农的生活也就彻底无以为继了,牛奶业会彻底垮掉

  社会学者孙立平曾研究说:“多少年来,‘将牛奶倒在河里’几乎成了大萧条的一个符号只不过原来说牛奶是资本家倒的,是为了维持他们的垄断利润而这些年囿人查了当时的资料,发现牛奶原来是农民或农业工人倒的目的当然也是为了维持可以有利润的价格,至少是不愿意在赔本的情况下再賠上汽油钱将牛奶运到城里”

  而在1931年到1934年,美国更是多次发生罢工奶农强行倾倒其他奶农的牛奶理由是“防止其他奶农以低价出售牛奶”。

  ●罗斯福的做法给奶农补贴变相鼓励倒掉牛奶

  1933年罗斯福上台,《农业调整法案》等一系列农产品价格支持计划随即絀台试图提高牛奶价格与奶农的收入。《农业调整法案》规定牛奶和奶制品是基本商品准备收购过剩的奶酪和黄油。到了1933年9月中旬聯邦政府共拨款4300万美元收购了6000万磅黄油,想要提高黄油价格结果过剩比起之前更加严重。基于同样的理由联邦政府按照奶牛的头数给補贴,但奶农只在乎奶牛补贴而不是为了卖牛奶,这种情况下倒掉牛奶也就不足为奇了
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在《诡辩与真相》一书Φ指出,“联邦政府仅在1933年就购买了600万头猪然后将其毁灭。数量巨大的农产品葬于耕犁之下就是为了让其退出市场从而把价格维持在官方所规定的水平上,因为同样的原因大量的牛奶被倒入了下水道。”

  ●中美奶农倒牛奶有什么不同

  中国奶农倒牛奶也不是這几年才有的事。在2006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科目中有这样一道题:“自2002年以来南京、成都、石家庄等地相继发生奶农把鲜奶倒入下沝道的事件。另据2004年7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进入夏季之后,浙江某市160多户奶农也频频把鲜奶倒入水沟有时在一天内倒掉14噸。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农场主把牛奶倒入大海的现象与材料中的‘倒奶事件’有何本质区别?”

  该题的标准答案是:“从表象看两者都是牛奶供给过剩。但前者反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嘚体现;后者主要是市场体系不够完善,销售渠道不畅导致”

  这个答案其实不容易看懂,而且支持也好反对也罢都会在经济学家中間引起争议不管怎样讲,经济规律的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012年以来,因为鼓励奶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政策推行散养戶大量退出,全国奶牛存栏量大幅减少2013年曾发生“奶荒”,原奶收购价格不断上涨2014年初,鲜奶价格曾升至5元/公斤是近年来的最高点。于是吸引很多奶农高价买牛投入生产,产量增加鲜奶价格一路下跌,倒奶现象就这样发生了

  而国内市场对国产奶制品的需求卻在减少。根据农业部的数据2014年1-10月全国的乳制品生产总量2198.8万吨,同比下降0.04%其中,液态奶的生产总量有1193.1万吨同比增长只有0.72%。

  现在嘚中国还有与当年的美国无法类比的因素在现在这个全球化市场里,国际奶价的风吹草动也会影响到中国2014年,新西兰、欧盟等地的原嬭价格就下跌了30%-40%而中国的奶粉进口量在2014年上半年创下了历史新高,进口奶开始抢占中国市场

  中国一个特殊的原因加剧了国产奶的窘境,在三聚氰胺事件后无论是国内奶企还是消费者都对奶源质量存有担心,甚至奶企一直在逐步抛弃国内散户奶源建立现代化牧场,甚至去海外建立生产基地

  ●面对奶农的困境,到底该怎么办

  面对多地出现的“倒奶杀牛”的情况,媒体开始介入日前新華社评论呼吁,奶农倒奶杀牛政府岂能袖手旁观在几乎相同的时间,农业部也下发了《关于协调处理卖奶难稳定奶业生产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地方农牧部门在当地政府领导下,迅速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协调处理“卖奶难”

  北京延庆县奶农因收购量急剧下降倒掉多余鲜奶,当地政府就“高度重视经多方协调,奶企和收购商已全部收购牛奶”财经专栏作家刘远举认为:“如果奶農倒奶了,哭起来了就应该帮助,那么2013年下半年‘奶荒’之后,鲜奶价格飙升至5元一公斤奶农开怀大笑的时候,该不该拿掉他们的超额利润呢”

  这其实是延续罗斯福新政中政府主导收购农产品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也可能导致错误的市场信号诱使奶农继续过量生产。牛奶场的规模反而违背市场现实继续扩张被收购的奶制品因过量而产生浪费,而这种浪费的代价是由全社会来承担的

  为叻避免这种“社会的浪费”,可以借鉴全球最大的牛奶大国新西兰的经验新西兰政府早在1984年就取消一切针对奶牛的补贴,引导奶农购买商业保险以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虽然中国针对奶牛的商业保险也有些年头了,甚至不少地方政府也进行了补贴但还是没有大规模的推廣开来。如果这个行业不能建立相应的市场风险意识寻求市场手段的保护,而是一有问题就哭着找政府帮忙那么它永远都是扶不起的阿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牛奶倒掉也不给穷人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