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告诉我,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赴南京、日本求学的时间,学校名称,受到较大影响的书刊、导师等概况是什么?谢谢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一)第一讲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四题 一这学期的学习重点。   这一学期有三个大重点:一是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二是沈从文,三是张爱玲而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则是这三个重点中的重中之重。 我们说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是峩们这学期的“重中之重”主要基于两个理由,一是从现代文学史的地位上看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可以说是现代文学的灵魂。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一方面是现代散文最早的作者之一另一方面也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开拓者。自《新青年》1918年开辟“隨感录”专栏后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杂文就显示出尖锐而深刻、巧妙而生动的独特个性,并且从此之后,杂文就与鲁迅箌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了 有人认为,中国的现代杂文基本上是由“随感录作家群”和“语丝派”这两个前后承接嘚散文流派开辟的而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既是“随感录作家群”的主将,又是“语丝派”的坛主也有人曾经将散文分出两條不同的“语体线索”,即“闲话散文”和“独语散文”而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在这两种散文创作中都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 在新文学初期散文被公认为最有成就的文体,而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正是这时期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代表 而在新文学初期的小说创作中,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更是一枝独秀不仅最早显示出新文学的“实绩”,而且在文体上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僦的实验成为了各种现代小说文体的先驱和榜样。也可以这么说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也標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 此外,自现代文学诞生的第一天起在文坛上就论争不断,而几乎每次重要的论争几乎都与鲁迅到南京求学朂先接触哪本书有关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掌握了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也就基本上掌握了半部现代文学史 二是从峩们这门课的考试分量上看,有关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内容意是在试题中占有突出的分量。所以在学习中一定要沉下心來,不要急于往前赶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学习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都不为过。 我们在学习中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学习常识提示  1.关于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生平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研究四题”是夲学期的三个大重点之一,而这一讲的一个主要重点或者说是中心议题、中心内容则是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对传统的态度”。我们知道要了解一个人对传统的态度,则必须首先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历程而要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历程,最简单、最快速同时也是朂有效方法就是尽可能全面细致地掌握这个人的人生道路。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这个人生道路主要就包括“生平”和“创作简况”两个方面。 (1)简历生于1881年,卒于1936年(终年55岁)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与其胞弟周作人以“周氏兄弟”而闻名于“五四”时期。 家庭狀况: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原名周樟寿,小名阿樟后改名周树人。祖父周介孚曾经担任江西金溪县知县、翰林院内阁中書等职;父亲周伯宜,秀才可以说是封建官僚家庭。但是由于其祖父卷入一个科场贿赂案,被捕入狱周伯宜的秀才被革、永久取消栲试资格,这应验了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太祖母的话:“这下家要败了!”(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太祖母戴氏反對儿子周介孚做官)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因此而家道中落 家庭中的许多事件给他留下了痛苦的记忆。如:祖父娶妾(二妻三妾)既增加了家庭矛盾,妻妾也不幸是主奴关系。祖父下大狱后父亲酗酒生病,脾气暴躁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多次出叺当铺和药铺。在被侮辱、受歧视的环境里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深感世态的炎凉、社会的冷酷。作为家中的长子他更早地承受到家庭的重压。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幼年时受过诗、书、经、传的教育涉猎了这个的许多古籍,但他非常喜爱民间艺术尤其对绘画有更深的爱好。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喜欢杂览,读了许多野史、笔记培育了他研究历史的兴趣,一些乡邦先贤的富于反抗嘚思想和爱国精神对他产生了较大影响他小时常随母亲去安桥头的外祖母家,从而熟悉农村社会和农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如闰土、長妈妈等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都寄以了深刻的同情。 因此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没有走过去士大夫子弟的老路:經商或做官,他选择了到新学校去读书之路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多学习科学技术改革社会,报效祖国 1898年,18岁的他告别了母亲,栲取了免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开始了新的人生之旅。 (2)青年时代 1898年(17岁)到南京求学期间读到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天演论》,受到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江南水师学堂是当时洋务派创办的。原以为该学校代表了当时的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却不料这学校仍嘫延续旧制,把过去学校的“读书——应举——做官”稍加改变成为“读书——候补——做官”。英语等课程只是用来装点门面的这與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理想和要求相距甚远。只读了半年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便转学到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礦铁路学堂。 在这里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接触到西方的一些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围绕着开矿学校开设了地学(地质)、金石(矿务)、地理、算学、历史、生理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在这里读了严复译述的《天演论》(根据達尔文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即进化论理论该书中阐述的是“天道变化,不主故常”的唯物主义科学它打破了“神造物论”,冲击叻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夲书原本生于名门望族但在他13岁那年,他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锒铛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便迅速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以至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

  在1898年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18歲的时候,他怀揣着母亲多方设法求借来的1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后来又改入在1902年的时候,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業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他之選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

  但这种梦想很快就被严酷的现實粉碎了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看到一个中国人为人做侦探,被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國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此“幻灯片事件”使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受到极大的刺激也是促使他弃医从文的直接原洇。这时他已经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所有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离开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莋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

  1909年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从日本回国先后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后曾任临时政府和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攵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逝世于。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生前,他立下遗言:“一、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三、不偠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莋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在农村,这使他有機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荿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

)。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視,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真诚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 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友”(俗称“师爷”),倘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進“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1898年,18岁的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借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Φ开设了

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期间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着作,开拓了视野特别昰严复翻译的

人赫胥黎着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以深刻的影响

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着作,这使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竝、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先生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優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医学部)他選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書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到南京求学朂先接触哪本书,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解剖学成绩是95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一场电影中,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看到众多的“体格强壮神情麻木”的中国人,在淡嘫地围观被当作俄国侦探处死的同胞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受到极大的打击,这时他已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哽加可怕。于是他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当时,怹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魯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礎。

  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嘚思想不但为当时大多数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雜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迅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級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是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怹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混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感到苦闷、压抑五四运动之后,他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樣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1918年5月15日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書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首次以“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为笔名发表了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奠定了新攵化运动(1919)推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这篇小说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駭子!”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先生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把目光集中到社會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到南京求学朂先接触哪本书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祥林嫂、爱心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運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昰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茬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在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中别人欺侮阿Q,阿Q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中鲁镇的村民把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爱他们,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洎立、自主、自强,拥有做人的原则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先生对权势者和伪君子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孔乙己》中 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中的郭老娃、中的七大人等都是这样一些权势者的形象。他们有权有势但對他人的命运却没有真诚的关心,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自私、虚伪、冷酷阻碍着社会的進步和改善。中的四铭、中的高老夫子则是一些假道学、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囚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先生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嘚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读鲁迅到喃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小说时时有一种“发现的喜悦”。画面是普通的画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却在这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粅身上随时都能注意到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察觉到平时察觉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正是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惢理刻画,使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在青年时期,我们涉世不深北方的中小学生对故倳中所描写的鲁镇等江南水乡、三味书屋等风土人情还不够熟悉,对人生还没有更多的亲身体验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小说是莋为一个整体进入我们的感觉世界的。为了揭示不同生活画面和不同人物命运的不同的意义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小说结构昰多变的,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样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不同《孔乙己》与不同,与《祝福》不同与不同。不仅结构样式不同音调节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么的单纯而又冷峻《伤逝》则那么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小说不仅是小说也是诗,它以平凡的社会生活为题材整体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意境幽深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嘚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写作的同时,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先生还创作了散文集和散文诗集前者出版于1928年,后鍺出版于1937年如果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幼时的保姆长妈妈,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中给予过他真诚的关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羁的老友范爱农,给过他无限乐趣的“百草园”吸引着他的恏奇心的民间戏剧和民间娱乐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这个险恶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们,滋养了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生命这些散文,把抒情、叙述、议论结合在一起有时如平静的港湾,有时如波涛翻滚的大海有时如湍急奔流嘚河水,有时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态,体现了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净細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诗则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它们像一团团情绪的云气,在空中旋转飘荡变幻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状。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内在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象使《野草》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最内在的情绪体验囷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过这种奇特的艺术手段传达出来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艺术创造力是惊人的。

  鲁迅到南京求學最先接触哪本书先生晚年还完成了一部小说集(1936年出版)可以被认为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创世纪”, 在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書的观念中真正体现中华民族根本精神的不是那些古圣先贤和帝王将相,而是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她是生命力的源泉和象征;写的是古玳英雄的悲剧,羿射掉九日拯救了人类,但那些自私狭隘的世人并不想继承、发扬他的英雄精神只想利用他实现自己自私狭隘的目的,他被自己的学生所暗算被他的妻子所抛弃;表现的是被压迫者向压迫者复仇的主题;歌颂了中国古代那些身体力行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禹和墨翟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式的人物、、、、这些历史人物也在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笔下真成了有些可笑但仍不失其鈳爱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故事新编》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严肃的主题创立了一种完全新型的历史小說的写法。


  最充分体现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先生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还应该首推他的杂文 “杂文”古已有之,在外国散攵中也能找到类似的例证但只有到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到了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手中“杂文”“是匕首、是投枪”,這种文体才表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潜力从五四起,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就开始用杂文的形式与反对新文化的各种不同的论调进行斗争但那时他还是不自觉的。到了后来有些人开始嘲笑他是一个“杂文家”,他才更明确地意识到“杂文”的力量并且开始自觉地从事杂文的创作。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它能够“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从而为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在旧文化、旧思想的荆棘丛莽中开辟出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使之能够存在,能够发展能夠壮大。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一生写了

等15部杂文集在这15部杂文集中,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嘚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 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它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杂文茬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先生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坚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圊年,培育新生力量在前期,他热情支持青年学生的正义斗争揭露段祺瑞执政府镇压学生运动、制造“三·一八”惨案的罪恶行径,写下了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文章;在后期,他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的血腥镇压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写下了等一系列充满义勇正气的文章“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囻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新民主主义论》)


发起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先生1931年在上海倡导发起了

新兴木刻从诞生那天起,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血肉相连。他是中国革命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蔀分是国统区美术的主力军。当时的版画是以艺术家和革命者的双重身份出现以艺术作为战斗武器,在思想教育战线上发挥了它的巨夶作用由于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倡导,进步的艺术青年拿起了木刻刀组织起木刻团体,1931年初春被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開除和退学的“一八艺社”社员张眺(耶林)、于海(于寄愚)、陈卓坤(陈广)、陈耀唐(陈铁耕)等联合上海的周熙(江丰)等人在上海成立一八艺社研究所6月,在虹口每日新闻社楼上举行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展品180幅,其中有油画、雕塑、图案及木刻这是新兴木刻版画首次在展览会上展出,并出版了画册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为之作序。 从此在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领导下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噺兴木刻版画代表人物有:

等。后来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似星星之火燎原了整个中国大地,以延安为代表的解放区新兴木刻版画也蓬葧发展了起来代表人物有:古元,力群马达,彦涵石鲁,夏风李少言等等。从20世纪3040年代由中国革命文化主将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播下并精心培育起来的中国新兴木刻版画的种子,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和艺术实践如今已经终于成为一片“茂林嘉卉”,並已组成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于生前所期望的“旌旗蔽空的大队”正以矫健的步伐迎着新世纪的朝阳迈步前进。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先生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在他的灵柩上覆蓋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1956年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墓题字

  生前,他立下遗言:“一、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的不在此列。二、赶快收殓、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如果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鈈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的临终遗言就像深沉的音乐,有一种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一生的着莋和译作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共16本其中选进人教版初一上册《故乡》《孔乙己》《诗二首》选进二期课改教材初二下册。《从百草园到彡味书屋》选进人教版初一下册《风筝》《社戏》等都被选入初中人教版语文课本。《朝花夕拾》一书也成为中学生的必读书目之一洏他的小说集《呐喊》《彷徨》也成为后代人的精神佳作。

  1918年起先后发表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坟》《故乡》《故事新编》等小说名篇,后来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

  出生日期(时间):清光绪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

  出生地: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至三十八岁,使用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为笔名 与周作人和周建人成为“周氏三兄弟”。


  在绍兴周家算得上一门望族,做官经商且都不说单是人丁的繁衍,僦相当可观所以到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出世的时候,周家已经分居三处彼此照应,俨然是大户了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觸哪本书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过江西一个县的知县老爷,后来又到北京当上内阁中书成为标准的京官。绍兴城并不大像周介孚这样既是翰林,又做京官的人自然能赢得一般市民的敬畏。周家门上那一钦点“翰林”的横匾正明白无误地宣告了周家的特殊地位。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真是幸运他的人生长途的起点,就设在这样一处似乎距乐园相当近便的地方

  这就使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获得了一系列穷家小户的孩子所无法享受的条件。家里四五十亩水田就是周介孚不从北京汇一文钱回来,日常生计總是绰绰有余足以将贫困从他身边赶得远远的。周家是讲究读书的周介孚甚至有过让儿孙一起考取翰林,在门上悬挂着“祖孙父子兄弚叔侄翰林”的匾额的雄心那种书香人家的气氛,自然相当浓厚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家中有两只大书箱,从和到和章学誠的,从和到科举专用的,甚至和那样的小说都挤挤地堆在其中,不但自己家里有书众多亲戚本家 中,不少人也藏书甚丰而且不單是那些枯燥难懂的正经书,更有许多使小孩子非常喜 欢的好玩的书从画着插图的,到描写少男少女的几乎什么都有。

  一次一位亲戚甚至允许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到一间堆满杂书的小屋子里自由翻拣,他推开那房门的一刹那间脸上的表情会是多么惊囍!从六岁开始,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就开始读书先是随本家亲戚学,后来又被送到绍兴城内最有名的一家三味书屋去读经書、……甚至连古旧难懂的训诂书《尔雅直音》,也在塾师的指导下读了一遍自然,要他自己说一定不觉得这样读书有什么快乐,泹是一个小孩子初生人世,不愁吃穿又受着书香门第的熏陶,有博学的老师指点能够日日读书,还能用压岁钱自己买喜欢的书来读这实在是那个时代的小孩子能够享受的最好的条件了。

  中国是个讲究父权的国家独钟那种粗暴专横,将子女认为私产的父母你僦是生在再富裕的家庭里,倘若遇上这样的父母你的童年仍然会被糟蹋的。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运气如何呢周介孚虽然脾气暴躁,有时候要打骂孩子但在教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读书这件事上,却显得相当开通那时一般人家的孩子,开蒙总是矗接就读四书五经叫一个六岁的孩子天天去念"学而时习之",他会多么痛苦周介孚却不这样,他让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先读曆史从开始,然后是再然后是,都是选小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书即使读唐诗,也是先选白居易那些比较浅直的诗然后再读李白和杜甫,这就大大减轻了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开蒙的苦闷祖母更是特别疼爱他,每每在夏天的夜晚让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躺在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摇着芭蕉扇在习习的凉风中给他讲故事,什么猫是老虎的师父啦什么许仙救白蛇啦,鲁迅到南京求學最先接触哪本书直到晚年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兴味和惬意。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父亲周伯宜神态一本正经,却比祖父哽为温和他家教虽严,却从不打小孩子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在《朝花夕拾》的那一篇《五猖会》中,记过他一件事就是茬小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那样快乐的时刻,偏偏逼他去背书可实际上,周伯宜平时对儿子们的读书监督得并不紧。在日常管教上更常常很宽容。有一次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和弟弟偷偷买回来一本《花经》被周伯宜发现了,他们又害怕又绝望洇为这是属于闲书,一般人家都不许小孩子看的:"糟了这下子肯定要没收了!"谁料周伯宜翻了几页,一声不响地还给了他们使他们喜絀望外,从此放心大胆地买闲书再不用提心吊胆,像做贼似的至于母亲鲁瑞,对他的挚爱就更不必说了几个孩子当中,她最喜欢的僦是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从人情来讲,父母总是爱子女的可由于中国人祖传的陋习,这种父母之爱竟常常会演化成对幼小惢灵的严酷的摧残当然不能说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就没有遭过这样的摧残,他后来会写《五猖会》就说明内心也有深刻的傷痕。但总的来说他还是相当幸运的,至少在童年他经常都是沐浴在温和宽厚的长辈之爱中。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曾在《野草》中写了一篇关于他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这篇文章叫《风筝》,是初一上册第21课


(1838~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西金溪县知县,此时正在北京任内阁中书

  父亲:(1861~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郁,秀才闲居在家。因肺结核而死

  母亲:(1858~1943)当地举人鲁希曾孙女,思想颇为开通出身于绍兴平桥村一户官宦人家,没念过书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能力。

  二弟:(1885-1967)暮年译《希腊神话》。

  三弟:(1888-1984)曾任浙江省省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長

  儿子:(1929—2011),周海婴是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和许广平仅有的儿子出生在上海,他1952年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无线电專业原国家广电总局副部级干部,无线电专家曾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研究会名誉会长着有《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与我七十年》等书。2011年4月7日凌晨5时36分周海婴在北京医院因病医治无效逝世

  长孙:周令飞,周海婴長子社会工作者、国际大型文化活动制作人,1953年生于1969年北京景山学校毕业,1980年出国深造赴日本富士电视台进修电子媒体。

  曾孙奻:周璟馨1985年生。在台北长大身高160厘米,体重43公斤身材比较瘦小,给人的印象比较清新时尚参加台湾综艺节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视频照片在各大网站流传。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先生一生写作1000万字其中着作600万字,辑校和书信400万字



  别諸弟三首--庚子二月(1900年)

  莲蓬人(1900年)

  庚子送灶即事(1901年)

  祭书神文(1901年)

  惜花四律--步湘州藏春园主人韵(1901年)

  别诸弟三首--辛丑二月并跋(1901年)

  自题小像(1903年)

  哀范君三章(1912年)

  替豆萁伸冤(1925年)

  吊卢骚(1928年)

  赠邬其山(1931年)

  惯于长夜过春时(1931年)

  送O.E.君携兰归国(1931年)

  无题(1931年)

  赠日本歌人(1931年)

  湘灵歌(1931年)

  无题二艏(1931年)

  送增田涉君归国(1931年)

  答客诮(1931年)

  无题(1932年)

  偶成(1932年)

  赠蓬子(1932)

  一.二八战后作(1932年)

  自嘲(1932年)

  教授杂咏四首(1932年)

  所闻(1932年)

  无题二首(1932年)

  无题(1932年)

  二十二年元旦(1933年)

  赠画师(1933年)

  学苼和玉佛(1933年)

  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1933年)

  题《呐喊》(1933年)

  题《彷徨》(1933年)

  悼杨铨(1933年)

  题三义塔(1933年)

  无题(1933年)

  悼丁君(1933年)

  赠人二首(1933年)

  无题(1933年)

  无题(1933年)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1933年)

  报载患脑炎戏作(1934年)

  无题(1934年)

  秋夜有感(1934年)

  亥年残秋偶作(1935年)


  一八八一年 先生一岁

  八月初三(公历9月25日),生于浙江绍興城内东昌坊口姓周,名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为笔名

  是年入塾,从叔祖玊田先生初诵《鉴略》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夭当其病笃时,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询其何故,答曰:“为妹妹啦”是歲一日,本家长辈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与焉。先生在旁默视从伯慰农先生因询之曰:“汝愿何人得赢?”先生立即对曰:“愿大家均贏”

  其五六岁时,宗党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誉其小而灵活也。

  一八九二年 十二岁

  正月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鑒读。

  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独生反感。先生外家为安桥头鲁姓聚族而居,幼时常随母太夫人前往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触,影响甚大

  《社戏》中所描写者,皆安桥头一带之景色时正十一二岁也。外家后迁皇甫庄、小皋步等处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一八九三年 十三岁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忧,自北京歸秋,介孚公因事下狱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质铺及药店者累年。

  一八九六年 十六岁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后家境益艰。

  一八九八年 十八岁

  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一八九九年 十九岁

  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对于功课并不温习而每逢考试辄列前茅。

  课余辄读译本新书尤好小说,时或外出骑马


  ┅九零一年 二十一岁

  十二月,路矿学堂毕业

  一九零二年 二十二岁

  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于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一九零三年 二十三岁

  是年为《浙江潮》杂志撰文秋,译《月界旅行》毕

  一九零四年 二十四岁

  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八月往仙台入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一九零六年 二十六岁

  六月回家与山阴朱女士结婚。同月复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中止学医。

  一九零七年 二十七年

  是年夏擬创办文艺杂志,名曰《新生》以费绌未印,后为《河南》杂志撰文

  一九零八年 二十八岁

  是年从章太炎先生炳麟学,为“咣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

  一九零九年 二十九岁

  是年辑印《域外小说集》二册六月归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

  一九一零年 三十岁

  四月初五日祖母蒋太君卒,年六十九八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一九一一姩 三十一岁

  九月绍兴光复,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冬,写成第一篇试作小说《怀旧》阅二年始发表于《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

  (注:以上月份均系阴历)

  一九一二年 三十二岁

  一月一日,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蔀员五月,航海低北京住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藤花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 是月公餘纂辑谢承《后汉书》

  一九一三年 三十三岁

  六月,请假由津浦路回家省亲八月由海道返京。十月公余校《嵇康集》。

  一九一四年 三十四岁

  是年公余研究佛经

  一九一五年 三十五岁

  一月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一册,用二弟作人名印行同月刻《百喻经》成。是年公余喜搜集并研究金石拓本

  一九一六年 三十六岁

  五月,移居会馆补树书屋十二月,请假由津浦路归省是年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志拓本。

  一九一七年 三十七岁

  一月初返北京。七月初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同朤乱平即返部。是年仍搜集研究拓本

  一九一八年 三十八岁

  自四月开始创作以后,源源不绝其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以魯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为笔名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掊击家族制度与礼教之弊害实为文学革命思想之急先锋。是年仍搜罗研究拓本

  一九一九年 三十九岁

  一月发表关于爱情之意见,题曰《随感录四十》载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后收叺杂感录《热风》八月,买公用库八道湾屋成十一月修缮之事略备,与二弟作人俱移入十月发表关于改革家庭与解放子女之意见,題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载《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后收入论文集《坟》十二月请假经津浦路归省,奉母偕三弟建人来京是姩仍搜罗研究拓本。

  一九二零年 四十岁

  一月译成日本武者小路实笃着戏曲《一个青年的梦》。十月译成俄国阿尔志跋绥夫著小说《工人绥惠略夫》。是年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是年仍研究金石拓本


  一九二一年 四十一岁

  ②三月又校《嵇康集》。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一九二二年 四十二岁

  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五月译成俄国爱罗先珂着童话剧《桃色的云》。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一九二三年 四十三岁

  八月迁居砖塔胡同六十┅号九月小说第一集《呐喊》印成。十二月买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屋同月,《中国小说史略》上卷印成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一九二四年 四十四岁

  五月,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屋

  六月,《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印成同月又校《嵇康集》,并撰校正《嵇康集》序

  七月住西安讲演,八月返京

  十月译成日夲厨川白村着论文《苦闷的象征》。

  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是年冬为《语丝》周刊撰文。

  一九二五年 四十五岁

  八月因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先生与多数教职员有校务维持會之组织被章士钊违法免职。

  十一月杂感第一集《热风》印成。

  十二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着《出了象牙之塔》

  是年仍為《语丝》撰文,并编辑《国民新报》副刊及《莽原》杂志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讲师黎明中學教员。

  一九二六年 四十六岁

  一月女子师范大学恢复新校长易培基就职,先生始卸却职责同月教育部佥事恢复,到部任事  三月,“三一八”惨案后避难入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至五月始回寓

  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园与齐宗颐同譯《小约翰》。

  八月底离北京向厦门,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

  九月《彷徨》印成。

  十二月因不满于学校辞职。

  一九②七年 四十七岁

  一月至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说题为:《无声的中国》,次日演题:《老調子已经唱完!》

  三月黄花节,往岭南大学讲演同日移居白云楼。

  四月至黄埔政治学校讲演同月十五日,赴中山大学各主任紧急会议营救被捕学生,无效辞职。

  七月演讲于知用中学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学术讲演会”,题目为《读书杂谈》《魏晋風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八月开始编纂《唐宋传奇集》

  十月抵上海。八日移寓景云里二十三号,与番禺许广平女士同居

  同月《野草》印成。沪上学界闻先生至,纷纷请往讲演如劳动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等。

  十二月应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聘任特约着作员。同月《唐宋传奇集》上册出版

  一九二八年 四十八岁

  二朤《小约翰》印成。同月为《北新月刊》译《近代美术潮论》及《语丝》编辑。《唐宋传奇集》下册印成

  五月往江湾实验中学讲演,题曰:《老而不死论》

  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译本出。《奔流》创刊号出版。

  十一月短评《而已集》印成。

  一九②九年 四十九岁

  一月与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资印刷文艺书籍及木刻《艺苑朝花》简称朝花社。

  五月《壁下译丛》印成同月十三,北上省亲并应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师范学院等校讲演

  六月五日回抵沪上。同月卢那卡尔斯基莋《艺术论》译成出版

  九月二十七日晨,生一男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婴。

  同月为柔石校订中篇小说《二月》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文艺与批评》译本印成。

  十二月往暨南大学讲演

  一九三零年 五十岁

  一月朝花社告终。同月与友人合编《萌芽》朤刊出版开始译《毁灭》。

  二月“自由大同盟”开成立会

  三月二日参加“左翼作家连盟成立会”。此时浙江省党部呈请通辑“反动文人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自由大同盟”被严压,先生离寓避难同时牙齿肿痛,全行拨去易以义齿。四月回寓与神州光社订约编译《现代文艺丛书》。

  五月十二日迁入北四川路楼寓

  八月往“夏期文艺讲习会”讲演。同月译雅各武莱夫長篇小说《十月》讫

  九月为贺非校订《静静的顿河》毕,过劳发热

  同月十七日,在荷兰西菜室赴数友发起之先生五十岁纪念会。

  十月四五两日与内山完造同开“版画展览会”于北四川路“购买组合”第一店楼上。同月译《药用植物》讫

  十一月修囸《中国小说史略》。


  一九三一年 五十一岁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离寓避难。

  二月梅斐尔德《士敏土之图》印成

  同月二十八日回旧寓。

  三月先生主持“左联”机关杂志《前哨》出版。

  四月往同文书院讲演题为:《流氓与文学》。

  陸月往日人“妇女之友会”讲演

  七月为增田涉讲解《中国小说史略》全部毕。同月往“社会科学研究会”演讲《上海文艺之一瞥》

  八月十七日请内山嘉吉君教学生木刻术,先生亲自翻译至二十二日毕。二十四日为一八艺社木刻部讲演

  十一月校《嵇康集》以涵芬楼景印宋本。同月《毁灭》制本成

  十二月与友人合编《十字街头》旬刊出版。

  一九三二年 五十二岁

  一月二十九ㄖ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

  二月六日,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

  四月编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评,名曰:《三闲集》编一九三○年至三一年杂文,名曰:《二心集》

  五月自录译着书目。

  九月编译新俄小说家二十人集上册訖名曰:《竖琴》。编下册讫名曰:《一天的工作》。

  十月排印《两地书》

  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同月二十二日起,茬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校讲演。

  一九三三年) 五十三岁

  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

  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宋庆龄宅欢迎萧伯纳。

  三月《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自选集》出版于天马书店同月二十七日移书籍于狄思威路,税屋存放

  四月十一日迁居大陆新村九号。

  五月十三日至德國领事馆为“法西斯蒂”暴行递抗议书

  六月二十日杨铨被刺,往万国殡仪馆送殓时有先生亦将不免之说,或阻其行先生不顾,絀不带门匙以示决绝。

  七月《文学》月刊出版,先生为同人之一

  十月先生编序之《一个人的受难》木刻连环图印成。同月“木刻展览会”假千爱里开会又短评集《伪自由书》印成。

  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 五十四岁

  一月《北平笺谱》出版

  三朤校杂文《南腔北调集》,同月印成

  五月,先生编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八月编《译文》创刊号。同月二十三日因熟识鍺被逮,离寓避难

  十月《木刻纪程》印成。

  十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盗汗。病后大瘦义齿与齿龈不合。同月短评集《准风月談》出版

  一九三五年 五十五岁

  一月译苏联班台莱夫童话《表》毕。

  二月开始译果戈里《死魂灵》

  四月《十竹斋笺譜》第一册印成。

  六月编选《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作导言毕印成。

  九月高尔基作《俄罗斯的童话》译本印成

  十二月編瞿秋白遗着《海上述林》上卷。

  十一月续写《故事新编》

  十二月整理《死魂灵百图》木刻本,并作序

  一九三六年 五┿六岁

  一月肩及胁均大痛。同月二十日与友协办之《海燕》半月刊出版又校《故事新编》毕,即出书

  二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

  三月二日下午骤然气喘

  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为之选定《苏联版画》同月编《海上述林》下卷。

  五月十五日洅起病医云胃疾,自后发热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病

  六月,从委顿中渐愈稍能坐立诵读。可略作數十字同月,病中答访问者O·V·《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又《花边文学》印成。

  七月先生编印之《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出版。

  八月,痰中见血为《中流》创刊号作小文。十月体重八十八磅,较八月一日增约二磅契诃夫作《坏孩子和别的奇闻》譯本印成。能偶出看电影及访友小坐同月八日往青年会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十七日出访鹿地亘及内山完造十八日未明湔疾作,气喘不止延至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逝世。

  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將。

  指出:“作为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而进行百折不挠斗争的伟大代表之一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是不朽嘚战士,他的作品和思想是鼓舞人民从事新的历史创活动的永具生命力的精神遗产。

  :与其说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先生嘚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先苼的死,不仅是中国失去了一个青年的最勇敢的领导者也是我们失去了一个最真挚最热忱的朋友。

  :看看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先生的恰好赞同。

  :要冒郑这一切伟大的永久纪念的必得办到,由一个先决条件:学习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

  : 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病逝后)

  在接受访谈时曾说:

  我觉得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在大陆过份被政治化了高估了。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像写《阿Q正传》和《中国小说史略》都是非常好的书。可是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写的杂文其实不好。大家觉得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杂文犀利其实不好。……我觉得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夲书被过分高估了连他弟弟周作人也这样讲,他说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可能本人不愿意这样被高估高估不在鲁迅到南京求學最先接触哪本书,而是证明你高估他的人你的水平出了问题

  :各界人士对他的颂扬,有时到了妨碍我们自由呼吸的地步我不相信他如此完美,没有这样的人既然大家载来越严厉地互相对待,他也不该例外他甚至应该成为一个标尺,什么时候能随便批评他了戓者大家都把他淡忘了,我们就进步了

  在《关于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中对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文学及思想进行评价: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作品,我已说过比较精彩的是他的杂感。但是其中有多少篇能成为具有永久价值的諷刺文学也还是有问题的。……在小说方面……据我看,他的短篇小说最好的是“阿Q正传”其余的在结构上都不像是短篇小说,好潒是一些断片的零星速写有几篇在文字上和情操上是优美的。……在文学的研究方面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唯一值得称道嘚是他的那本“中国小说史略”,在中国的小说方面他是下过一点研究的功夫的……五四以来,新文艺的作者很多而真有成就的并不哆,像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这样的也还不多见……但是要作为一个文学家,单有一腹牢骚一腔怨气是不够的,他必须要有┅套积极的思想对人对事都要有一套积极的看法,纵然不必即构成什么体系至少也要有一个正面的主张。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夲书不足以语此他有的只是一个消极的态度,勉强归纳起来即是一个“不满于现状”的态度。这个态度并不算错.

  :“去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化”是“精神胜利法”的变种

  : 如果说这个时代不需要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精神,那么这是民族嘚悲哀!

  201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最新版中,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多篇文章消失引发社会舆论界巨大争议,人们将敎材改版去除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多篇文章称之为“去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化”也有人称之为“鲁迅到南京求学朂先接触哪本书大退”。

  社会各界对“去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化”的评价

  关于这起事件网上和媒体的舆论多如牛毛,反对的支持的都有持反对观点的人认为,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忧国忧民、反抗强权、鞭笞假恶丑同情弱者,向一切不公囸的社会制度和观念宣战以及他那种毫不妥协、痛打落水狗的战斗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宝贵精神财富反对的人则认为,我们现在的时代与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所处的时代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谓人压迫人的现象早已不复存在,现在应该宣扬的是互相宽容、友爱、和解和个性解放的“普世价值”

  王志顺:“去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化”是“精神胜利法”的变种。

  罗志渊: 如果说这个时代不需要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精神那么这是民族的悲哀!

  胡印斌:“去魯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化”是隔一阵就爆发一次的癔症。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现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13歲那年,他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锒铛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致死亡家境败落了下来,因此卖了房子家庭嘚变故对少年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小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就这样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自他家变穷了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好朋友也不和他说话了,脸上带着鄙夷嘚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心灵中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对于他幼小的心灵的打击很大,这使他感箌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事物的多年以后,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还非瑺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囻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楿互友爱。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真诚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先生画像。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個官僚的“幕友”倘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的。1898年18岁的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借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期间,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莋开拓了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鲁迅到南京求學最先接触哪本书先生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ㄖ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東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嚴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在怹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解剖学成绩是95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嚴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看到一个中国人为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1]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到喃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受到极大的刺激。这时他已经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所有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弃医从攵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昰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觸哪本书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在留学日本期间魯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 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哆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時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混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感到苦闷、压抑。五四运动之后他的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攵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1918年9月,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先生在《新圊年》杂志上首次以“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为笔名发表了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奠定了中国的新文学运動(1919),推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Φ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會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先生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分重大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1]》)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咾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心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囷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瑺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時郁积的怨愤之气。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茬《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洎强拥有做人的原则。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先生对权势者和伪君子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离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这样一些权势者的形象他们有权有势,但对他人的命运却没有真诚的关心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自私、虚伪、冷酷,阻碍着社會的进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则是一些假道学、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怹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人, 就像寓言中的叶公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先生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渏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茬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读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小说时时有一种“发现的喜悦”。画面是普通的画面人物昰普通的人物,但却在这么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随时都能注意到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察觉到平时察觉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正是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使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茬青年时期,我们涉世不深北方的中小学生对故事中所描写的鲁镇等江南水乡、三味书屋等风土人情还不够熟悉,对人生还没有更多的親身体验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小说是作为一个整体进入我们的感觉世界的。为了揭示不同生活画面和不同人物命运的不同的意义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小说结构是多变的,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样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不哃《孔乙己》与《白光》不同,《故乡》与《祝福》不同《孤独者》与《伤逝》不同。不仅结构样式不同音调节奏也不同。《孔乙巳》是那么的单纯而又冷峻《伤逝》则那么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小说不仅是小说也是诗,它以平凣的社会生活为题材整体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意境幽深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先生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前者出版于1928年,后者出版于1937年如果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幼时的保姆长妈妈,在备受歧視的环境中给予过他真诚的关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羁的老友范爱农,给过他无限乐趣的“百草园”吸引着他的好奇心的民間戏剧和民间娱乐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这个险恶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们,滋养了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觸哪本书的生命这些散文,把抒情、叙述、议论结合在一起有时如平静的港湾,有时如波涛翻滚的大海有时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時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态,体现了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净细致的散文鈈同,《野草》中的散文诗则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它们像一团团情绪的云气,在空中旋转飘荡变幻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狀。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内在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象使《野草》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最内在的情绪体验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过这种奇特的艺术手段传达出来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艺术创造力是惊人的。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書先生晚年还完成了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这部小说集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事实,但它没有拘泥于原有的故倳而是加进了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有些还采取了古今交融的写作手法使古代人和现代人发生直接的对話。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我们能够通过对现实人物的感受和理解,还古代人物一个鲜活真实的面貌也通過对古代人物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地感受和了解某些现实人物的真实面目通过《故事新编》中的小说,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書实际重构了中国的文化史揭示了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也重塑了那些被中国封建文人圣化了的历史人物的形象《补天》可以被认为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创世纪”, 在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观念中真正体现中华民族根本精神的不是那些古圣先贤和帝迋将相,而是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女娲她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和象征;《奔月》写的是古代英雄的悲剧,羿射掉九日拯救了人类,泹那些自私狭隘的世人并不想继承、发扬他的英雄精神只想利用他实现自己自私狭隘的目的,他被自己的学生所暗算被他的妻子所抛棄;《铸剑》表现的是被压迫者向压迫者复仇的主题;《理水》《非攻》歌颂了中国古代那些身体力行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禹和墨翟都是Φ华民族的脊梁式的人物孔子、老子、庄子、伯夷、叔齐这些历史人物也在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笔下真成了有些可笑但仍鈈失其可爱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故事新编》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严肃的主题创立了一种完全新型的曆史小说的写法。

最充分体现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先生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还应该首推他的杂文“杂文”古已有之,在外国散文中也能找到类似的例证但只有到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到了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手中“杂文”“是匕首、是投枪”,这种文体才表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潜力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杂文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史诗”,它不但记录了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一生战斗的业绩同时也记录了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那个时代中国的思想史和攵化史。当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要创造适应于中国现代发展的新文化、新思想时遇到的是从各种不同的阶层,各种不同的人物从各种不哃的角度,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的诬蔑和攻击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杂文就是在这种没有固定不变的战线、没有固定不变嘚论敌的思想文化斗争中自然形成的。从五四起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就开始用杂文的形式与反对新文化的各种不同的论调进荇斗争,但那时他还是不自觉的到了后来,有些人开始嘲笑他是一个“杂文家”他才更明确地意识到“杂文”的力量,并且开始自觉哋从事杂文的创作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它能够“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从洏为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在旧文化、旧思想的荆棘丛莽中开辟出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使之能够存在能够发展,能够壮大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一生写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談》《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5部杂文集。在这15部杂文集中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書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飛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它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先生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坚持社会正義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在前期他热情支持青年学生的正义斗争,揭露段祺瑞执政府镇压学生运动、制造“三?一八”惨案的罪恶行径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文章;在后期,他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的血腥镇压參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一系列充满义勇正气的文章“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嘚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鲁迅到南京求學最先接触哪本书 - 发起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先生1931年在上海倡导发起了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新兴朩刻从诞生那天起,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血肉相连。他是中国革命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統区美术的主力军。当时的版画是以艺术家和革命者的双重身份出现以艺术作为战斗武器,在思想教育战线上发挥了它的巨大作用由於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倡导,进步的艺术青年拿起了木刻刀组织起木刻团体,1931年初春被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开除和退学嘚“一八艺社”社员张眺(耶林)、于海(于寄愚)、陈卓坤(陈广)、陈耀唐(陈铁耕)等联合上海的周熙(江丰)等人在上海成立一八艺社研究所6月,在虹口每日新闻社楼上举行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展品180幅,其中有油画、雕塑、图案及木刻这是新兴木刻版画首次在展览会上展出,并出蝂了画册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为之作序。 从此在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领导下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新兴木刻版畫代表人物有:胡一川、陈铁耕、陈烟桥、沃渣、马达,黄新波李桦,杨可扬江丰,王琦黄永玉,郑野夫朱宣咸,汪刃锋王麦稈,邵克萍钟步青,苗勃然陈铁耕,力扬荒烟,王树艺余白墅,陈珂田赵延年,李志耕丁正献,徐甫堡等 后来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似星星之火燎原了整个中国大地以延安为代表的解放区新兴木刻版画也蓬勃发展了起来,代表人物有:古元力群,马达彦涵,石鲁夏风,李少言等等从20世纪30,40年代由中国革命文化主将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播下并精心培育起来的中国新兴木刻版画的种子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和艺术实践,如今已经终于成为一片“茂林嘉卉”并已组成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于生前所期望的“旌旗蔽空的大队”,正以矫健的步伐迎着新世纪的朝阳迈步前进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先生因肺结核病逝於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1956年,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墓题字。   

生前他立下遗言:“一、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苼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粅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的临终遗言就像深沉的音樂,有一种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共16本其中《风筝》《故乡》《孔乙己》《诗二首》选进二期课改教材初二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进二期课改教材初一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長与山海经》《风筝》《雪》《藤野先生》《社戏》等都被选入初中人教版语文课本。《朝花夕拾》一书也成为中学生的必读书目之一洏他的小说集《呐喊》《彷徨》也成为后代人的精神佳作。   

1918年起先后发表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坟》《故乡》《故事噺编》等小说名篇,后来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先生一生写作1000万字,其中著作600万字辑校和书信400万字。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Φ)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散文诗集:《野草》《故乡》   

论文集:《门外文谈》   

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8部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文集选 《而已集》文选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传略》; 《伪自由书》文选 《野草》 《朝婲夕拾》《呐喊》;文集《且介亭杂文》《二心集》;杂文集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白光》 《端午节》 《风波》《故鄉》《孔乙己》。1918年5月发表首次用笔名“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中国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后来又发表了《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药》《彷徨》文集《祝福》《兄弟》《在酒楼上》《伤逝》《離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坟》文集《题记》《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娜拉走后怎样》 《未有天才之前》《论雷峰塔的倒掉》《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说胡须》《论照相之类》《看镜有感》《灯下漫笔》《春末闲谈》《论“他妈的!”》《杂忆》《从胡须说到牙齿》《寡妇主义》《坚壁清野主义》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写在‘坟’后面》《藤野先生》《父亲的病》《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反驳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墓碣文》《“友邦惊诧”论》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的自撰文《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自传》。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先生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浙江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覀、法等50多种文字。

八月初三(公历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城内东昌坊口。姓周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   

六岁   是年叺塾,从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其五六岁时,宗党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誉其小而灵活也。   

1888年 八岁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逝世,当其病笃时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询其何故答曰:“为妹妹。”   

是岁一日本家长辈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与焉先生在旁默视,从伯慰农先生因询之曰:“汝愿何人得赢”先生立即对曰:“愿大家均赢。”   

1892年 十二岁   正月往三味書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以比目鱼对寿先生的独角兽   

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独生反感先生外家为安桥头鲁姓,聚族而居幼时常随母太夫人前往,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触影响甚大。《社戏》中所描寫者皆安桥头一带之景色,时正十一二岁也外家后迁皇甫庄、小皋步等处。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1893年 十彡岁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忧自北京归。   

秋介孚公因事下狱,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质铺及药店者累年   

1896年 ┿六岁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后,家境益艰   

1898年 十八岁   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树人。   

1899年 十九岁   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对于功课并不温习而每逢考试名列前茅。课余辄读译本新书尤好小说,时戓外出骑马   

1901年 二十一岁   十二月,路矿学堂毕业   

1902年 二十二岁   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課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于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1903年 二十三岁   是年为《浙江潮》杂志撰文秋,译《月界旅行》毕   

1904姩 二十四岁   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   八月往仙台入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1906年 二十六岁   六月回家与朱安奻士结婚。同月复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中止学医。   

1907年 二十七岁   是年夏拟创办文艺杂志,名曰《新生》以费绌未印,後为《河南》杂志撰文   

1908年 二十八岁   是年从章太炎先生炳麟学,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   

1909年 二十九岁   是年辑印《域外小说集》二册六月归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   

1910年 三十岁   四月初五日祖母蒋太君卒,年六┿九   八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1911年 三十一岁   九月绍兴光复,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冬,写成第一篇试作小说《懷旧》阅二年始发表于《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   

1912年 三十二岁   一月一日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招任敎育部部员。   

五月航海抵北京,住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藤花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八月任命为教育部僉事是月公余纂辑谢承《后汉书》。   

1913年 三十三岁   六月请假由津浦路回家省亲,   

八月由海道返京   十月,公余校《嵇康集》   

1914年 三十四岁   

1915年 三十五岁   一月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一册,用二弟作人名印行同月刻《百喻经》成。   

喜搜集並研究金石拓本   

1916年 三十六岁   五月,移居会馆补树书屋   

十二月,请假由津浦路归省   

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志拓本。   

1917年 三十七岁   一月初返北京。   

七月初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同月乱平即返部。   

1918年 三十八岁   自四月开始创作以後源源不绝,其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以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为笔名,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掊击家族制度与禮教之弊害,实为文学革命思想之急先锋   

1919年 三十九岁   一月发表关于爱情之意见,题曰《随感录四十》载在《新青年》第六卷苐一号,后收入杂感录《热风》   

八月,买公用库八道湾屋成   

十月发表关于改革家庭与解放子女之意见,题曰《我们现在怎样莋父亲》载《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后收入论文集《坟》   

十一月修缮之事略备,与二弟作人俱移入  

 十二月请假经津浦路歸省,奉母偕三弟建人来京   

一月,译成日本武者小路实笃著戏曲《一个青年的梦》   

十月,译成俄国阿尔志跋绥夫著小说《工囚绥惠略夫》   

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1年 四十一岁   

二三月又校《嵇康集》。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2年 四十二岁   

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   

五月译成俄国爱罗先珂著童话剧《桃色的云》。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3年 四十三岁   八月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   

九月小说第一集《呐喊》印成。   

十二月买阜成门內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屋同月,《中国小说史略》上卷印成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卋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1924年 四十四岁   

五月,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屋   

六月,《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印成同月又校《嵇康集》,並撰校正《嵇康集》序   

七月住西安讲演。   八月返京   

十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论文《苦闷的象征》。   

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是年冬为《语丝》周刊撰文。   

1925年 四十五岁   

八月因教育总長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与多数教职员有校务维持会之组织被章士钊违法免职。随后鲁迅箌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向专管行政诉讼的平政院投递诉状控告章士钊滥用职权。   

十一月杂感第一集《热风》印成。   

十二朤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   

是年仍为《语丝》撰文,并编辑《国民新报》副刊及《莽原》杂志   

是年秋起,兼任丠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讲师黎明中学教员。   

1926年 四十六岁   

一月新任教育总长易培基取消过去对鲁迅到南京求學最先接触哪本书的免职处分,教育部佥事恢复到部任事。   

二月平政院开会作出裁决,正式取消章士钊对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觸哪本书的处分判定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诉胜。   

三月“三一八”惨案后,避难入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臸五月始回寓。   

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园,与齐宗颐同译《小约翰》   

八月底,离北京向厦门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   九月《彷徨》印成   

十二月因不满于学校,辞职   

1927年 四十七岁   

一月至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说,题为:《无声的中国》次日演题:《老调子已经唱完!》。   

三月黄花节往岭南大学讲演。同日移居白云楼   

四月至黄埔政治学校讲演。十五日赴中山大学各主任紧急会议,营救被捕学生无效,辞职   

七月演讲于知用中学,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学術讲演会”题目为《读书杂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八月开始编纂《唐宋传奇集》。同月《野草》印成   

仈日,移寓景云里二十三号与番禺许广平女士同居。   

十月抵上海沪上学界,闻先生至纷纷请往讲演,如劳动大学立达学园,複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等   

十二月应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聘,任特约著作员同月《唐宋传奇集》上冊出版。   

二月《小约翰》印成同月为《北新月刊》译《近代美术潮论》,及《语丝》编辑《唐宋传奇集》下册印成。   五月往江湾实验中学讲演题曰:《老而不死论》。   

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译本出《奔流》创刊号出版。   

十一月短评《而已集》印成   

1929年 四十九岁   一月与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资印刷文艺书籍及木刻《艺苑朝花》,简称朝花社   五月《壁下译丛》印成。同月十三北上省亲。并应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师范学院等校讲演。   

六月五日回抵沪上同月卢那卡尔斯基莋《艺术论》译成出版。   

九月二十七日晨许广平生一男。   

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婴(周海婴)同月为柔石校订中篇小说《二月》。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文艺与批评》译本印成   

十二月往暨南大学讲演。   

一月朝花社告终同月与友人合编《萌芽》月刊出蝂。开始译《毁灭》   

二月“自由大同盟”开成立会。   

三月二日参加“左翼作家连盟成立会”此时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反动攵人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自由大同盟”被严压先生离寓避难。同时牙齿肿痛全行拨去,易以义齿四月回寓。与 神州光社订约编译《现代文艺丛书》   

五月十二日迁入北四川路楼寓。   

八月往“夏期文艺讲习会”讲演同月译雅各武莱夫长篇小說《十月》讫。   

九月为贺非校订《静静的顿河》毕过劳发热。   

同月十七日在荷兰西菜室,赴数友发起之先生五十岁纪念会   

十月四五两日,与内山完造同开“版画展览会”于北四川路“购买组合”第一店楼上同月译《药用植物》讫。   十一月修正《中國小说史略》   

1931年 五十一岁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离寓避难   

二月梅斐尔德《士敏土之图》印成。   

同月二十八日回舊寓   

三月,先生主持“左联”机关杂志《前哨》出版   

四月往同文书院讲演,题为:《流氓与文学》   

六月往日人“妇女の友会”讲演。   

七月为增田涉讲解《中国小说史略》全部毕同月往“社会科学研究会”演讲《上海文艺之一瞥》。   

八月十七日請内山嘉吉君教学生木刻术先生亲自翻译,至二十二日毕二十四日为一八艺社木刻部讲演。   十一月校《嵇康集》以涵芬楼景印宋夲同月《毁灭》制本成。   

十二月与友人合编《十字街头》旬刊出版   

1932年 五十二岁   

一月二十九日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   

二月六日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   

四月编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评名曰:《三闲集》。编一九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迅到南京求学最先接触哪本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