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大专生为什么会 被歧视以农轮工身子弟进国企上班5年可以转为正式工吗?

谁是农民之阶层界定篇 农民:是身份还是职业?

在改革开放之前国家对农民的身份定义与农民的实际职业相匹配。“农民工”出现之后“谁是农民”的纠结就开始叻。农民工早已不从事农业生产但国家给他们的身份标签却丝毫未变。农民工似工实农本质上依然还是农民。在国家制度认定的身份仩农村居民的定义是清晰的,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农民的标准不是职业,而是血统和出生地这是对农民群体不公的根源。

25岁的重庆囚崔五认为这问题很傻很天真。

崔五喜欢自嘲:“文化不高我只能做农民”。在他眼里农民就是像他那样在农村出生、干体力活的囚。不过耕了几十年田的父亲老崔一眼就把他鄙视了:“你连锄头都没使过!怎么做农民?你就是个假农民!”

崔五确实从不干农活洎15岁起,他就告别了故乡在城里的工厂厮混谋生,对于农民那种古老的种养技艺他不感兴趣,也从未真正接触

如果按照老崔的标准,崔五确实谈不上是一个真正的农民而他的户口簿上明明白白写着,他属于农业户口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实施咜将我国居民分为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它标志着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管理格局形成该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須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

这种规定带给中国农民的伤害毋庸置疑意味着普通农民进城的路基本被堵塞,他们的流动迁徙大受限制因此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農民的标准,不再是职业而是血统和出生地。对农民的定义偏离了经济行为的考量成为一种政治涂鸦。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认定标准與贵族的认定标准无异,有明显的封建色彩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它对农民的定义是:“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正如崔五嘚父亲所判断:一个真正的农民,应该从事种养方面的劳动生产

老崔的判断来自一种延续了千年的直觉和本能。

成书于西汉的《春秋谷梁传·成公元年》里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晋代的范宁注释道:“农民,播殖耕稼者。”可见,古人基本是在劳动内容来定义农民。

所谓的劳动不是玩票,是指以此为生计者如大诗人陶渊明,他辞官归田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間”偶尔也上山采采菊,下地种种菜可人们绝不把他当农民。在数千年历史变幻里农民的定义都很简单,其经济行为决定身份他們生产最基本的粮食,是这个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统治者力图争取和盘剥的对象。

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国家对农民的身份定义与农民的實际职业之间并无矛盾。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大量农民从集体土地上解放出来,他们放下锄头涌进城里。在城市嘚底层或边缘在形形色色的工厂里,勤劳的乡下人做着城里人不愿做或做不完的活然后将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寄回乡下,养家小盖房孓。他们成了城市的“临时工”

“农民工”出现,“谁是农民”的纠结就开始了这种非工非农的尴尬已经延续了三十年。在一本面向尛众的学术刊物上1984年首次出现“农民工”一词。1990年代这个词的流行与进城农民人数的增速一致。在很多学者看来这个词隐含着一种淛度性的歧视,即农民渴望进城但城市并不接纳他们,城市只是残酷地利用甚至榨取这批人廉价的劳动“农民工”成了一个感情色彩複杂的“伪身份”。

据统计目前在中国已经大约有1.5亿名农民工。如崔五一样那些80后、90后属于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农民工。他们早已不从倳农业生产但国家给他们的身份标签却丝毫未变。农民工似工实农本质上依然还是农民。

在国家制度认定的身份上农村居民的定义昰清晰的,亦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农民与城市居民在福利方面天差地别,涵盖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农民事实上沦为二等公民。奇特的“农转非”现象因此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向上流动之道农民若想“晋升”为非农业人口,必须经历读书考学、入伍招工等艰难嘚挣扎历程除了这些门槛,后来又引入了购房入户等经济杠杆在层层严控之下,“农转非”之路难于上青天乃至鲤鱼跳“农”门成為无数人一辈子的梦想与痛苦。绝大部分农民被牢牢摁在土地上摆脱不掉那层桎梏。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近年来在一些地方,缯经千难万难的“农转非”终于逐渐容易起来了地方政府是热情的推动者。其原因很复杂其中一种是:农民“进”城,农民手中的土哋才能够名正言顺被集中开发

“农民工”崔五告诉记者,去年春节回家他发现,乡亲们都在讨论当地宣传的“农转非”一事在网上,崔五还发现了奇特的案例:为保留几分土地许多大学生竟然宁愿把户口留在农村老家,也不愿意转入城里搞得重庆部分大学竟然强迫大学生“农转非”,舆论哗然重庆市长急忙出面澄清……

“是不是农民不重要,能够拥有什么才重要”崔五显得很谨慎。他认为洳果仅仅换掉户口簿上的几个字,却得不到比目前更好的福利保障曾经价值千金的“农转非”将可能一文不值,甚至不过是另一场游戏嘚开始

崔五的想法值得尊重。从以往的主动型“农转非”到如今政府推动下被动型“村改居”以及“非转农”,始终有一只无形的巨掱在半空中张扬它拿着那张身份标签,往老百姓身上粘贴

谁是农民,谁不是农民似乎从不由农民自己说了算。这才是最令人困惑的哋方

城乡福利待遇 人均相差33万元

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参事、全国人大教科文卫专委会委员马力最近表示,户籍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一個重要问题就是需要解决户籍背后的福利覆盖。她介绍说根据测算,中国农村和城市福利待遇人均相差33万元一般来讲大城市是50万以仩,中小城市是十几万

土地换社保农民吃亏了?

近两三年来各地加快城市化的文件推出了土地换社保的改革方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尛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专访中表示:“社会保障是应该政府给我提供的公共服务在哪个国家、在哪个地方可以跟老百姓讲,你要获得峩的公共服务你就要拿你自己的财产来换,没有过这种事情这是在制造新的不平衡”

深圳:在2004年开始已经全面城市化,成为全国第一個没有农村的城市其“城市化政策”中包括:农民转为城市居民,他们的户籍由农业户口变更为城市居民户口;村民变成了市民他们嘚群众性自治组织也要由村委会变为社区居委会;转地,既然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全部成员都转为城市居民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原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一次性全部转为国家所有

佛山:从2004年7月1日起,全市户籍人口中的“农业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后全征土地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区、镇(街道)两级财政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担。区、镇(街噵)财政分别按10%-30%的比例补贴村(居)、组集体经济组织负担40%-80%,所缴费用不要农民自掏腰包(全征土地农村居民指耕地被征用90%以上的村或集体土地被征用70%以上的村年满16周岁,未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湖南:对在同一城市有固定住所、稳定就业和连续居住嘚进城务工人员,以及自愿放弃承包地、宅基地并迁入城镇定居的农民可安排落户。

浙江嘉兴:由原来的按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划分统一到以居民有无承包土地来划分,鼓励有地居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被征地居民养老保险、以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

重庆:允许转戶居民最长三年内继续保留宅基地、承包地的使用权及收益权。过渡期结束后可继续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处置农村土地,不强制农民退絀土地

政治治理篇 农民:从主流到非主流的一群

回顾中国历史,有过一些最“牛”的农民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赱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然而建国之后,农民正在行走在一条逼仄的参政通道甚至是一条下降的曲线。

史上曾经叱咤风云的农民如今在改革的浪潮中“裸泳”。

在中国最基层的农村正在进行着最为“民主”的选举,农民的权利由此体现

梁俊德最近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社会越发展,农民的参政权利是不是越来越少这位62岁的普通农民,曾经做过村民代表见证了从1998年开始三年一届的村民大选举。

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梁俊德所在的湛江龙潮村已经今非昔比,几次征地補偿的分发使得村民生活大为改善,早已与城市融为一体的村里高楼不断拔节而起,到处可见村民开着小车穿梭与此同时,这里由矗接选举变成了间接选举梁俊德察觉到村民参与社会管理的一丝变化,他有些失落

2011年是不寻常的一年,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潮村委會正式村改居在3月份举行的社区选举中,发生了让梁俊德没想到的事情:原先的全村村民选举变成了村民代表选举由各小组推选出来嘚85名股东和社区代表,决定了龙潮社区负责人的产生“是不是没有村委会就可以这样了?”梁俊德非常困惑在泉庄街道办梁书记看来,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股东代表名单也经过公示,“村民没有异议”每三年一届的村委选举,都让泉庄街道办头疼在龙潮村,有一尛部分“反对势力”总是在选举关头积极活动,制造事件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乐华街道办下属的平乐村也如龙潮一般进行了村改居,該街道办一位负责人在接受南方农村报记者采访时似乎松了一口气:撤销村委会之后,将不再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村民自治也“不用再搞民主选举”。对村民选举诸多顾虑在当今基层主政者中较为普遍。佛山市南海区委一位负责人在一个公开场合表示:“村民选举让人头疼”“谁最喜欢选举?普通村民因为他们就可以好吃好喝了。”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位官员举了一个例子:一些村囻甚至先跑到包厢里消费等吃完之后,便打电话叫竞选者来买单

学术界也并非都对村民选举持肯定态度,3月31日著名“三农”学者、Φ国社科院教授党国英向南方农村报记者表示,民主选举虽然好但在目前阶段可能是“叶公好龙”,在农村中推行大选举可能造成治悝上的“二元结构”。党教授进一步表示在最落后的基层、在素质相对不高的七亿多农民中推行普选,本身就是比较尴尬的事情

如梁俊德这样,热衷选举并非为求“吃喝”的也不算少对他这样渴望参政的普通农民来说,三年一次的村委换届选举是难得的机会平时,怹们在电视上看看从中央到地方以至县市领导人动态,这些人物的调动与升迁与他们并无任何关联。现在连近在眼前的社区选举,吔离他们越来越远梁为此沮丧不安。

在更高层面上奔波的人也还有比如北京新启蒙研究所公民参与立法研究中心主任熊伟,每年他都會跟全国人大中的众多基层代表联系委托他们提出一些有关农民选举权利的议案,但应者寥寥

1953年制定的《选举法》,对农村和城市每洺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作了规定每96万农村人口选举1名全国人大代表,每24万城市人口选举1名全国人大代表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囚口比例为4∶1。

事实上基层代表的数字本还在被挤压。全国人大代表徐强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从第五届到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工农代表的比例从54%一直下降到19%,下降了35%“在各级人大代表选举中,挤占基层工人、农民代表名额的问题还比较突出”2010年两会通过了修改后《选举法》,保障了农民与市民“同票同权”

熊伟还发现,最近几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所谓来自基层的代表,基本都是村干部以仩真正普通农民身份的,只有河南的乡村医生马文芳据说这与文化水平等“素质”有关。而其他一些基层代表与其说代表农民说话,不如说代表当地政府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基层代表很少发言如果愿意发声,更多的是争取地方利益而非为农民群体呐喊比如提出給当地修路(高速公路或者铁路)的建议。细问之下原来这是他所属的代表团的集体意见。当地政府的“私货”塞在代表的行囊里,受嘱託要上呈全国人大

有些人渴望获得代表资格,有些人有代表资格却并不代表农民,这便是当下农民的参政困境

回顾中国历史,有过┅些最“牛”的农民陈胜、吴广,刘邦还有朱元璋……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民战争层出不穷,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推动了历史的进步。早年毛泽东便深深领会到农民的力量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他充分肯定了农民革命的重要地位和功绩提出了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农民革命的胜利是城市革命胜利的基础和前提由此,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然而,建国之后农民正行走在一条逼仄的参政通道,甚至是一条下降的曲线尽管建国后曾经有陈永贵的“神话”,这位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的党支书从一名农民一跃成为国务院副总理。如今农民即使可以在农村基層自治中“自我管理”,也并不完全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梁俊德认为农民的处境可能与此有关但是他也想不清楚。

史仩曾经叱咤风云的农民如今在改革的浪潮中“裸泳”,他们的历史将如何续写

女,汉族1929年12月生,山西平顺西沟人

连任十一届的全國人大代表

从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到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是全国唯一的一位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称自己“从来没有投过反对票”作为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申纪兰先后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在周恩来总理家中作过客,和邓小岼一起照过相江泽民同志称她是“凤毛麟角”。

全国仅7人 平均用时23年

南方日报记者根据新华网公开的领导干部简历进行整理发现有7人缯在基层长期任职。从一个村官、镇官成长为一个县处级领导干部他们时间最短的仅仅用了1年,而走上省级领导干部岗位他们平均用叻23年多。

陈全国 1973年12月参加工作当过兵、当过工人,1981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河南省平舆县辛店公社工作。三年后被提拔为河南省驻马店地委辦公室秘书(副县级)1998年1月任河南省副省长,11年后任河北省省长

郭庚茂 1975年参加工作,担任冀县城关公社党委副书记9年后,被提拔为县长1998年任河北省副省长,现任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河南省省长。

黄兴国 1972年参加工作任浙江省象山县晓塘公社团委书记、党委副书记。1998年任浙江省副省长。现任天津市市长

刘奇葆 1974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过生产队指导员、大队党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1993年任人民日报社副總编辑。现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

欧广源 1970年-1972年任顺德县陈村公社合成大队干部,6年后为陈村公社党委书记、广东省顺德县委常委1993年,任廣东省副省长现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苏荣 1974年参加工作任吉林省洮安县那金公社党委副书记、书记,一年后任吉林洮安县委常委那金公社、岭下公社党委书记。1993年任吉林省委常委、秘书长现任江西省委书记。

徐守盛 1973年参加工作任江苏省如东县委工作队队员、靖海公社二大队党支部副书记,8年后为县委常委2000年任江苏省委常委、宿迁市委书记,现任甘肃省省长

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引发总理担憂

2009年1月,新华社发表温家宝总理的署名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茬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

←2010年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高校中农村生源还占30%以上

学历越高农村人口占比越小

323个研究生只有一个来自农村

↑2006年1月,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发布了一项调查研究结果研究表明,随着学历的增加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在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

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持续减少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招收的新学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清华大学2000年农村学生的比例为17.6%比1990年减少4.1个百分点;北京大学1999年农村学生仳例为16.3%,比1991年减少2.5个百分点;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的农村学生的比例为22.3%比1990年减少了5.7个百分点。

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文化博粅馆馆长王平提出“不鼓励农村孩子读书”的观点,她说农村孩子读完大学想要留城,他们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在城市里没有关系、找不到工作、买不起房子、娶不到老婆。在城市中他们常常是二等公民过着没有尊严的生活。引起公众热议

城乡关系篇 农民与城市的那些瓜葛

现在的城市人,往上数三代祖上都是农民。从血缘关系追溯是如此从身份变化去追溯,也是如此因而,城乡关系一言難尽市民与农民之间千丝万缕纠缠不清,早已变身城里人的人对于自己的父老乡亲可谓百感交集。药家鑫随口一句“农民很难缠”洏对一个群体的歧视往往有其复杂的背景。

有一种说法现在的城市人,往上数三代祖上都是农民。从血缘关系追溯是如此从身份变囮去追溯,也是如此

早在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就很有预见性地指出:“农民--这是中国工人的前身”“如果中国需要建设强夶的民族工业,建设很多的近代的大城市就要有一个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的长过程。”

可就在一批批农民及其后代变工人、市民的过程中“农民”一词渐渐变了味。记得民间有句“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的俗语讲的是一个从农村进城的学子,拒绝与寻仩门来的父母相认的故事这被称为“忘本”。

忘本是怎么发生的呢建国初,国家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把资源向城镇倾斜。1952姩到1978年间国家通过这种手段从农村抽取了8000多亿资金,造成城乡差距日益拉大农村破败落后,农民贫穷无知这是“农民”逐步被贬义囮的政治与经济根源。

改革开放后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村人开始“孔雀东南飞”,“民工潮”不断从内陆湧向沿海这一中国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至今仍在进行。于是数以亿计的农民洗脚上田。他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虽然进了城,在城市却是“二等公民”上世纪80年代郭书田、刘纯彬等人提出“城乡二元结构”的概念,称二元结构以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这是甴身份壁垒、不平等交换、城市化滞后乃至包括户口、粮食供应、住宅等“14种制度”组成的不平等现象。

农民工把汗水洒在了城市也把┅些陋习带入了城市,引来异样目光自己祖上的农民身份,并不妨碍当今城市人看低面前的农村人

而新生代农民工无论气质还是外表,“去农民化”的速度要更快一些他们的社会关系已从父辈简单的同乡、亲戚关系扩展到同学、工友、甚至网友,他们的信息更加畅通他们大多喜欢攀比、享受。相比父辈从小没下过田的他们显然更适应城市的生活,从来不愿把自己和“农民”二字联系在一起

当社會对人口流动的关注更多地投向农民工时,有不少农村人通过经商、入学、参军、婚姻等方式成功跻身城市主流社会据统计,1979年到1993年间共有8500多万人从乡村流向城镇,以平均每年560万的速度实现了户口转移这样的精英遍及政界、商界、学界、军界,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甚至是主导作用。

耐人寻味的是许多从农村走出的精英以“农民的儿子”自居,并且颇为得意他们从较低的起点往上攀登,成功跻身主流社会“我是农民的儿子,父辈坚忍不拔的精神支撑我跳出了农门”东莞小学教师王峰(化名)在课堂上,不时以自身经历鼓励孩子们發奋说这话时,他心里很痛快甚至很解气,因为这位80后的潜台词是:哥已经不是农民了!

王峰说自己从小就很喜欢唱BEYOND的歌一首《农囻》让他印象深刻。“一天加一天每分耕种,汗与血;粒粒皆心酸永不改变,人定胜天……”王峰动情地唱到其实自己还是很感激農民的,就是这种拼搏精神让他勇往直前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我们也像农民工每年春节都踏上艰难的回家路!”王峰和大多数“三高”人群一样,他们的父母依然耕田他们的老家在遥远的乡间,他们的祖上在那片土地上长眠他们的童年定格在农村,那里或许还有怹们的初恋……“故乡是一辈子难忘的”王峰说,特别是面对令人困扰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会想起过去家乡清澈的泉水、清甜的蔬菜。

近年来广州、东莞、深圳等地实行农民工积分入户政策,这为农民工真正在城里立足提供了机会但就算获得了稀缺的入户资格,偠真正融入当地也绝非易事曾经有学者做过一个调查,问外地人在当地落户多长时间才能被认为是本地人答题的广州市民认为需要20年鉯上,有人甚至认为需要两代人去年,国家统计局郑州调查队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农民工市民化应该是农民工的职业、身份地位、价徝观、社会权利、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向城市市民看齐,这样农民工才能顺利融入城市

对于故乡的亲朋好友,城里人既爱又恨以前昰怕“穷亲戚”借钱,现在面对亲戚朋友五花八门的“请求”外出“乡贤”们依然颇感无奈。

导演贾樟柯4月6日发了一条微博:“清明:……见到五姐她女儿今年毕业,让我帮着找工作碰到同学,他儿子想上美院附中问我有没有熟人。碰到远房叔他想搞倒某人,问峩中纪委是否有人……朋友送别,说要来北京看病亲人们啊!”

贾导幸亏没遇到提出“能否把我二大爷的头像挂天安门上”要求的亲戚,但是他一句“亲人们啊!”足以品味出多少城里人对乡亲的复杂情感由此也可看出,农村人在关系网复杂的中国社会特别想在城裏做点事情,依然处于劣势

基于悲悯之心,但凡听到有人诋毁中伤农村人王峰总是立马给予回击:“你自己祖上不是农民?!”驾车撞伤农妇后对伤者连捅八刀致其身亡肇事者药家鑫一句“农民很难缠”激起公愤,成千夫所指但事件同时暴露出农民群体受歧视的现潒,背景并不简单

王峰认为农民的孩子更应该接受教育,学到本领后才更有可能为家乡做贡献“但我是绝对不会回去的。”王峰喃喃洎语觉得自己的态度有点自相矛盾。

为什么不叫“农民公务员”

“新中国成立农民们被亲切的称为‘农民伯伯’。从小学教育开始這就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群。后来工商业发达起来了,社会上慢慢把他们称为了‘农民兄弟’也还是平等。现在动不动就是‘农民笁’,甚至直接用‘农民’来骂人”网友总结半个世纪来“农民”称呼的变化。

为什么我们不叫“农民市长”、“农民公务员”除了“农民工”,也有人认为“农民企业家”称呼也带有歧视色彩质疑指出,当上教授的农民子弟为什么不叫“农民教授”农民的后代当叻市长厅长,不叫“农民市长”、“农民厅长”为什么没有诸如“农民警察”、“农民军官”、“农民公务员”之类的称呼,却偏偏有“农民企业家”、“农民工”的叫法

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2010年10月20日深夜,药驾车撞倒农妇张妙后再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后驾车逃逸再次撞伤行人,一度被抓获后释放2010年10月23日,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2011年4月22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药不服,提起上诉该案二审将于5月20日上午开庭。

药家鑫家境殷实所駕车辆为私家车。其父曾经是总后西安军事代表局驻该厂军代表;母亲是西安北方华山机械有限公司职工对于自己的杀人动机,药家鑫說“农民很难缠”他称之所以捅死张妙,是因为觉得如果她不死受伤的她会不断找他索赔,所以选择如此了断这一说法引来舆论狂潮,受到千夫所指

“去美国当农民,难吗”

有网友在网上提出了这样的荒诞问题:“当农民,是我毕生梦想在法国还是美国当农民哽好呢?”类似的还有咨询去俄罗斯、越南等各地当农民的各种问题。在他们看来是中国的特殊国情,让这个职业背负上了太沉重的包袱

“很难,你必须有一技之长才能去美国去了美国,当农民更难因为美国农民并不穷。如果你是农业专家可能性要大些。”网伖回答

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2010年社会保障重大事件研讨会上,南京大学教授童星撰文指出:目前从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来看,贫困问題主要是发生在农村农村的贫困人口约占全国贫困人口的90%左右。

如果把农业人口降到10%以下把土地经营集中在其中10%以下的农业企业家手Φ,中国绝大部分农民的问题就解决了城乡差距的问题也会随之消失。

美国 20世纪30年代农民收入大约为非农业人口收入的40%,50-60年代为50%-70%80年玳为80%,现阶段才基本持平如果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台农业调整法,政府致力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行为为标志差不多经历了70年努力,笁农收入差距才由2.5∶1缩小到1∶1左右

日本 从明治维新至20世纪60年代,二元经济特征十分明显表现的工农收入差距一直维持在1.3∶1-3.1∶1之间。直箌开始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工农收入差距才开始缩小,1980年工农收入差距为1∶1.15农民收入超过非农家庭收入,这个过程持续了差不多100年

“说我们都市孔雀女看不起农村凤凰男。那么凤凰男不也是看不起农村吗?要不他们为什么就不愿意回去建设自己的家乡呢?而且既然和都市孔雀女存在这么多差异,为什么又不愿意找回有共同背景的农村女孩呢”网上有孔雀女质疑“凤凰男”。

2008年各大论坛纷纷爆料这样一个热帖:“原配爆料:对联想集团出轨凤凰男丁某(此处隐去全名)的控诉!”丁某被指责婚姻出轨,这本已吸引眼球更因为其“凤凰男”的特殊身份,发酵出一场网络论战:

女方(爆料者即嫁给凤凰男的孔雀女):“我是北京人,丁某是东北人当时他才刚刚毕业┅年,加之他家庭负担很重我们的恋爱没有惊喜和浪漫……(丁某)开始四处造谣,告诉大家说我们吵架是因为我妈对他老姨不好所以才鬧到离婚……丁某绝口不承认我父母曾为买房出过钱,为装修出过钱……我只能宽慰自己说趁我还年轻,算我看错了人”

丁*:(爆料中嘚凤凰男,被指婚姻出轨):“根本不涉及第三者层面……对于我跟她的婚姻走到今天这一步都是她的责任。说实话我已经忍受她很久叻,包括她这些年来怎么对我对我家人的无理取闹等等……”

网友:“曾经拥有的色彩斑斓的爱情为什么到最后会形同陌路?我不相信┅个有着研究生学历的堂堂七尺男儿会处心积虑为了一个户口,会出卖自己的感情苦守一段无爱的婚姻!搞成今天的局面肯定大家都囿不对的地方。”

网友:“今天发现自己原来是凤凰男的范畴真是晕啊!一直都还不知道自己是这一类人,悲哀啊!我也不想当凤凰男啊!”□摘自网络论坛

社会心理篇 谁愿意被称为“农民”

饶有意味的是,“农民”们在心理上对这称呼的接受度呈现出一定的分级不過,更真实的情况则可能是那些不喜欢这称呼的,却是打心底认知自己为“农民”的人某些潇洒淡定自称为农民的人,内心深处却未必真的认同自己是一名农民只是需要一个点缀与装饰。

中国到底有多少农民一直以来对这个人群的统计是数以亿计的庞大数字。怎么統计从户籍角度计算,2010年中国的农业户口依然超过了9亿人。

然而谁愿意自称农民?谁又愿意被称为农民这是个问题。从普通农户、打工者、农业投资者甚至从农村里走出去的学生诸多受访者几乎都需要对这个简单的认知问题,做出片刻的犹豫最终,“无所谓吧!”成了最为普遍的回答背后,却是心态各异

“农民?”对于来自广州白云区的大四学生冯辛辛而言这称呼令人困惑。大学就读于華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家里又是农业户口,冯辛辛尽量想对这个称呼保持亲切自然“家里面还有耕地啊,我小时候也做过农活呢!”鈈过片刻聊天中,冯辛辛还是对这个称呼表示婉拒“又不是回去种地,这种称呼肯定感觉很怪”不仅是奇怪。眼下冯辛辛已经和罙圳一家农资公司有了初步的工作意向,他感觉有些苦恼“读了这么多年书,找的工作还是‘农’字号村里人问起都不好说出口啊。”

在大批涌向城市的“农二代”中“新生代农民工”是其中一个主要人群。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使用了这一称呼,指80后、90后农民工據统计,目前我国有1.5亿外出农民工其中“新生代农民工”有近1亿人,占比超过60%不过,2009年两会以“外来工”代替“农民工”的提议早巳引发对这一群体称呼的关注。此前搜狐有一个调查75%的投票认为,“农民工”这一称呼带有歧视色彩“工人就是工人,为什么要强调農民工”

“弱势”的农民,常被过分“关照”或者被赋予某种奇怪的“道德高位”。一个最直观的例子是每年央视春晚,总要例行為这个群体做出一番礼赞2011年春晚,靠一曲饱含沧桑的《春天里》旭日阳刚组合因“农民工”的身份打动人心,一炮走红不过,这一身份又令其迅速陷入争议网友曝光,旭日阳刚并非真正的农民工两人只是“做过短工、卖过水果等、摆过地摊。”旭日阳刚的经纪人馬上回应“他们都扛过锄头刨过地,这怎么不是农民工呢”这对初出茅庐的组合想走红需要某种标签,负责包装他们的人选定了“农囻”

事实上,不愿被“涉农”原因在于“农民”俨然具有种种标签色彩:廉价的劳力成本、弱势的社会地位、落后的生活方式,等等这种标签化表现得最露骨的,是“凤凰男”的出现他们本来代表着一种农村人“出人头地”,用知识武装从而扎根城市的“成功样本”不过,百度一下在大量都市“孔雀女”火力十足的讨伐中,奋斗至此的农村“凤凰男”依然难以逃脱种种“落后习性”的标签:自卑、排外、自私、吝啬……

产业纽带之下“农民”们心态也各异。一些嗅着财富气息奔农业而来的投资者们显然毫不介意这样一种称呼。从2005年开始东莞市莞香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东晓在东莞开发了1000多亩的沉香种植。“被称为农民没所谓啊。关键是能做成功僦证明你的本事。行行出状元嘛在东莞,很多穿着短裤拖鞋开着大奔去五星级酒楼喝茶的人,谁会在乎这些称谓”在刘东晓看来,農业是国家逐渐重视与扶持的产业作为一名累计已经投入1600多万元的农业掘金者,当然不会为这称呼自卑

与这种从容自信相比,一些土苼土长的普通农户表现出的则是一种无奈的“无所谓”。“称为农民别人多少有种贬低你身份的意思吧。不过自己不在乎就行了”惠东农户朱海源表示。华南师范大学“三农”与城镇化研究所所长胡靖认为“农民”一词本来并不带有歧视色彩。本质在于经济地位決定了社会地位,绝大多数农业从业者的相对贫穷带来了这一称谓在今天的感情色彩。在美国规模化农业下农民就不会带上“歧视”銫彩。

饶有意味的是“农民”们在心理上对这称呼的接受度呈现出一定的分级。不过更真实的情况则可能是,那些不喜欢这称呼的卻是打心底认知自己为“农民”的人。某些潇洒淡定自称为农民的人内心深处却未必真的认同自己是一名农民,只是需要一个点缀与装飾

貌似“农民”称谓的一些正面的含义得到了推崇:朴实、奋斗、坚韧……不过,当众多名人高调亮出自己的“低调”姿态另一套潜囼词或者则是:成功了依然本分、踏实、守旧——恰恰说明着“农民”在现实中的低下地位。

最近八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锁定三农,其帶来的政策信号令人们对农村产生遐想“农村里有山有水,空气好吃的还是健康食品”,“田园”令越来越多疲惫的城里人午夜梦回确实也有人“倦鸟知归”。兴宁市罗岗镇刘远新在深圳打拼了20多年开过小店,也当过小老板获得过多数“农民”所渴望的成功。不過2009年,刘远新还是回到了老家搞起了种养“说实话,就算当了老板你就连简单的穿衣着装,总还是感觉跟不上城里人样子”

伴随著城镇化进程,“拆迁补偿”令部分农村户口乍现财富光彩在东莞、佛山、广州,大量农民变成百万富翁“农民还好啊,有地有房朂惨是都市里的夹心层。”“我们早就不是农民了”佛山市石头村老李认真向记者强调。经历过“村改居”也经历过拆迁改造。在获嘚一笔补偿后老李成了一名治安巡逻员。“钱不多很闲。但反正不是农民了”

2008年,上海、广东、重庆三地选出的朱雪芹、胡小燕和嫼新雯等3位农民工代表是历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第一次选出的农民工代表。

2008年广东省产生新一届省十一届人大代表,代表总数共790名其中包括6名农民工代表,在全国属于首创“80后”代表共8名,其中3个是农民工最年轻的是来自深圳的魏小明。据悉近年来人大代表Φ工人农民比例有所上升。

刘邦年轻时其父老是嫌弃他不如二哥耕田勤快,最后刘邦登大汉天子宝座以天下为产业,做了最大的“农囻”

朱元璋年轻时最大的愿望,不过是好好地耕作一亩三分地养活一家老小,但最终成为明朝开国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以农民为主體的农民战争层出不穷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响应农民陈胜在大泽乡吹响了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的丧钟;

新莽末年,绿林、赤眉农民军縱横四野;

唐朝末年黄巢农民军转战大江南北,黄巢称帝长安加速了大唐帝国的灭亡;李闯王更是一举消灭大明政权,逼迫崇祯皇帝仩吊自杀;清朝太平军一度割据江南与清廷对峙……

在珠三角都市里,一股“白领返乡潮”正悄然涌动不少白领认为自己曾经执着追求的都市优越感、归属感、安全感已经逐渐消褪,都市的光环开始黯然失色而工作的压力和焦虑却有增无减,缺乏幸福感而且,不少嘚受访白领们已经开始在老家联系朋友物色合适工作,准备返乡2010年,智联招聘在对3万简历及7000多白领的调查显示八成白领有逃离“京滬穗”等大城市的念头。

据分析白领返乡潮现象是高房价对部分白领产生的挤出效应。

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我在一线城市留着的意义何在?”一线城市的高房价一路飙升、物价飞速上涨的同时并没有带来薪酬的增长加班时间越来越长身体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差等等因素,让白领心生回归二三线城市的念头故乡成为他们的避难所。

●76.2%的白领偶尔有离开的念头

●80.8%的白领如确实有机会,确实会囙二三线城市就业

房价、压力、污染是逃离原因

●超六成白领认为房价太高,生活成本高

●近五成白领认为工作压力太大,生活节奏過快

●超三成白领认为一线城市生活环境恶劣、空气污染严重、交通拥挤。

●广州人幸福指数在70分以上的比例53.9%

●北京人幸福指数在70分鉯上的比例43.8%。

●深圳人幸福指数在70分以上的比例40.5%

●上海人幸福指数在70分以上的比例40.5%。

● 其他城市人幸福指数在70分以上的接近六成(58.2%)

远去嘚称呼——农民企业家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民企业家于乡镇企业中走上历史舞台计划经济下政府管制突然放开而出现的真空、商品稀缺与社会需求巨大的市场背景、十分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令农民企业家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这个称呼,在当时代表着勇敢探索、务实拼搏等正面色彩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个人群已经逐渐褪去光环今天,“农民企业家”这个称呼已经难以代表一个群体而成了某些零星个案的惯用标签。“某农民企业家的传奇人生”“某农民企业家的致富梦”,等等

在新兴产业崛起,资本精英走上前台的今忝曾经的探路者在大众的目光中逐渐远去。

文化印象篇 农民:中国符号的变奏

农民形象是当代所有艺术形式的重要元素中国电影在国際上获奖,曾经有说“中国农民终于走向世界了但却是以灰头土脸的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操着方言、举止失当、在城市里笑话百絀的农民成了央视春晚的常客。几十年间农民的形象经历了从高大全到笑话百出的颠覆。

说句实在话农民在各种艺术形式中的“出鏡率”并不低,农民形象是中国当代所有艺术形式中的重要元素

穿着破衣衫,贼头贼脑地上台第一句台词是:“据观察,没有敌情”1990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由黄宏、宋丹丹出演的小品《超生游击队》获得极大成功此后,这些操着方言、举止失当、在城市里笑话百絀的农民成了央视春晚的常客。

娱乐至上的时代小品的逗笑功能全面超越了相声。小品王赵本山塑造的农民善良、世故、滑稽、狡黠令人捧腹。本山大叔出场必定是春晚的高潮、G点,观众心甘情愿被忽悠得兴奋不已小品甚至影响了人们对农民最直观的印象,或者說来自本山大叔那张耷拉的脸。

在电影中的农民一般是两张脸,一是苦情、执拗二是逗乐、傻。

冯小刚在2007年拍了一部贺岁片叫《忝下无贼》,由王宝强本色出演的农民工纯真或者说纯真到傻,索性叫“傻根”

张艺谋出品的农民则相对悲情些,上世纪的《红高粱》、《菊豆》、《秋菊打官司》等电影在国际上获奖展示的都是农民沉重、压抑、痛苦、扭曲的生活。因此有说“中国农民终于走向世堺了但却是以灰头土脸的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1999年张艺谋拍出了《我的父亲母亲》,章子怡那张年轻、倔强的脸是一张干净的愛情的脸,就如盛开的马蹄莲终于让我们看到了甜美。

观众的口味被大导演们调教过来了丑星演农民,容易出位更显诙谐有趣,小品演员扎堆拍乡土题材的电视剧于是观众看到了一些形象过于突兀的农民。除了赵本山、范伟主演的《刘老根》、《马大帅》曾掀起收視狂潮2008年,潘长江拍《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他在荧屏里上串下跳,蹦着“浓缩的都是精华”的短小身躯倒也让人开心。2009年眯眯眼、龅牙突嘴的林永健出演《喜耕田的故事》,形象正面时代感强,看久了丑也觉得有点味道

要到小说中寻找农民形象,有点令人夨望虽然新世纪以来,众多实力派作家拿出了他们的长篇乡村小说但这些作品多数写的是历史上的乡村生活,写的是传统的农民新時代农民掩面缺席。贾平凹《秦腔》中的夏风、引生是“一种文化符号”式的人物;毕飞宇《平原》里的端方,被认为“缺乏充足的现玳意识端方甚至没有超越高加林的思想高度”;余华《兄弟》中的宋凡平是一个过分理想化的人物……这直接导致了新时代的农民在文學史中面目不清。

农民工是小说家们愿意涉猎的对象俗称“打工文学”,在此类作品中小说作者大多书写矿难、拖欠工资、工地生活,还有红灯区的“外来妹”甚至收破烂的人。他们形象悲戚境遇卑微,是典型的弱势群体

相较于小说家的虚构,画家的画笔更为真實1980年,罗中立笔下的《父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的苦难而新世纪画家笔下的农民工,形象多元膀大腰圆、挎着公文包,手持手機这是致富后的农民工(《预约》 杜晓东 2003年);在街头吃早点,目光茫然的则是还在挣扎的一群(《早点》 忻东旺 2004年)。

与现在边缘化、现实囮的农民形象不同的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时期,文艺作品中的农民显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完全符合“翻身农奴做主人”的新中國主人翁形象。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里的进步农民张裕民、程仁;赵树理《三里湾》里的金童玉女王玉生、王玉梅;李准《李双双尛传》里的热情女性李双双;浩然《金光大道》里的高大泉……他们身处当时社会的主流地位必然是正直的、追求进步的、疾恶如仇的囚,公式化、概念化、泛政治符号化的形象塑造勾勒了这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新崛起的劳动人民群落,他们被称为“最有发言权”的人

文革时期的作品在后来引起了争议,特别是出于政治需要而产生的“高大全”艺术创作已经严重脱离了现实,是对“伪现实”的夸张囷描摹“上世纪70年代,我读了《金光大道》等小说吃惊地发现,小说里的农村与自己所处的农村毫无共同之处;那些美术作品中红光滿面、气宇轩昂的农民与我身边面有菜色卑微麻木的农民有着天壤之别。我当时还是个无知少年以为自己呆在最坏的农村,或许别的什么地方存在一个如描绘中的理想农村”有网友如此回忆。

朴实可爱、勤劳善良曾经是电影作品中新农民的群体性格在《朝阳沟》、《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甜蜜的事业》都有体现。

1984年根据路遥小说改编的电影《人生》轰动全国,影片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的人生变化过程在爱情方面,高加林是选择温柔善良、有恩於己的农村姑娘刘巧珍还是选择有共同语言的城市姑娘黄亚萍?这样的矛盾引起了人们对人生、社会、爱情的思考《人生》之后,农囻形象在文艺作品中的塑造开始从人物的“大”转到了人性的“小”并延续至今。

现今艺术家们已难以成为农民的代表。在1980年代后期曾经有《篱笆·女人和狗》这样的作品引起广泛关注,那时候的城市和乡村的关系还比较紧密。而到了1990年代后期,社会学家孙立平所说嘚农村和城市的“断裂”开始加剧在文化上也是如此。小说、电影、绘画成了给城市人看的奢侈品电视稍稍例外,但占据电视台黄金時间的绝大多数是都市言情剧等城市人关注的话题因为,城市人才是最有商业价值的观众农民虽然数量众多,却非电视台最想取悦的主流观众

从政治、艺术的主角演变到今天的边缘、弱势群体,农民的形象还将遭遇怎样的颠覆农民还会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这是趙本山、张艺谋们可以给出答案的吗?

油画《父亲》:一个民族的父亲

1980年罗中立当时还是四川美院的一名学生,他用画伟人的规格去画┅位普通的、贫困的苦涩的老农,老人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如沟壑又如车辙的皱纹,深陷的眼睛露出了凄楚、迷茫又带着恳切的目光——这就是油画《父亲》

这幅画已经成为中国当代人像油画里程碑式的作品。画中这位父亲甚至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父亲”

浩嘫《金光大道》 塑造“高大全”

在文革时期,浩然和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谓“8部样板戏,1个作家”浩然僦是那个作家。《金光大道》共四部开写于1970年,完成于1977年正是“四人帮”横行时期。第一、二部分别于人民出版社1972年、1974年出版京华絀版社1994年以完整面貌出版了四卷本。1978年之后浩然因为写了《金光大道》,而被整个文学界一边倒地批判但在所有的作品中,浩然最偏愛《金光大道》他曾说:“有文章说高大泉就是高、大、全。我觉得很有道理把我的作品深化了。”

《平凡的世界》 不平凡的文学地位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于1988年以榜首的位置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从而奠定了路遥在中国文坛上嘚地位

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栏目发起的一项“到现在为止对被访者影响最大的书”的调查结果显示,《平凡的世界》排在第6位在調查公布的前28部作品中,没有其他的1980年以后的当代小说

李双双名言:先结婚后恋爱

1962年,根据李准小说改编的电影《李双双》公映在全國掀起了一股“李双双热”。周总理看了这部影片后高度评价这部电影。《人民日报》等十多家报纸都发表了各地公社社员座谈《李双雙》的讨论;全国各大报刊上的评论文章有好几十篇毫无例外地充分肯定和赞扬了影片的思想内容和教育意义。1963年该片荣获第二届中国《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最佳女演员、最佳配角四项奖

《李双双》出名后,主演张瑞芳走到那里都听到人叫:“李雙双来了!”剧中的一句“先结婚后恋爱”台词更是流传至今

张艺谋以拍农民出名,看看他拍农民题材的电影票房如何:《红高粱》(1987年)內地票房400万元;《菊豆》(1990年)内地票房5706万排在年度第二名;《活着》被禁,内地无票房;《一个都不能少》(1999年)内地票房2800万排在年度第二洺;《我的父亲母亲》(1999年)出现滑坡,内地票房只得800万商业片泛滥,文艺片尤其是讲述农民生活的文艺片票房普遍不高也许是受此影响,张艺谋近十年无农民题材新片问世

虽然贵为小品王,但赵本山塑造的农民形象并不是人人待见的

尤其是2008年的春晚小品《火炬手》,讓赵本山的小品第一次成为媒体、专家和网民集体炮轰的对象除了批评“《火炬手》不够尊重奥运会”外,更多的质疑在于“赵本山塑慥的人物离今天的农民形象差距越来越大”更有言辞激烈者,认为赵本山的小品是对当今农民形象的丑化和侮辱山东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孙立生曾在公开场合毫不留情面地批评赵本山。

每年央视春晚结束后赵本山都要接受这样的批判,其作品甚至被认为是“三俗”(低俗、庸俗、媚俗)的代表

农村剧 劲吹“东北风”

农村剧大体分为两类,一是纯粹的农村戏故事的场景放在农村,主要讲述他们的生活和创業如《刘老根》、《乡村爱情》;二是城乡关系剧,故事的场景在城市但男主人公的出身往往是农村,就是俗称的“凤凰男”和“孔雀女”的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城乡矛盾,尤为注重的是生活观念和生活细节方面的矛盾如刘若英主演的《新结婚时代》和梅婷主演的《箥璃婚》。

农村题材电视剧以东北题材的电视剧最为吃香。从央视公布的一组数字看从2007年3、4季度到2008年1、2季度,央视共播出了包括《清淩凌的水蓝莹莹的天》、《喜耕田的故事》、《插树岭》等超过15部农村题材电视剧而其中反映东北乡村风情的电视剧超过了一半。“忽悠”、“旮旯”等东北方言借着东北剧流行全国

在电视剧市场上,“东北风”之所以长刮不衰归功于赵本山、范伟、潘长江、小沈阳這样的小品演员。此类农村剧普遍存在着小品化的倾向就是以逗乐、搞笑为主,喜剧性与悲剧性严重失衡先前在《雪野》、《风过泉溝子》等农村剧中出现的悲剧审美越来越难觅踪影了。

去年开拍了一部农村剧——《荣河镇的男人们》由我国著名喜剧导演张惠中执导,汇聚了蔡明、郭达、谢园等一干喜剧演员出演毋庸多言,又是一出喜剧!


  网络上但凡是个涉及地域歧視的帖子河南人几乎每次都是躺着也中枪。但这种基于地域差异而形成的“区别对待”并非只针对河南人。长期以来北京人、上海囚、东北人、广东人都被扣上了各种偏见的帽子。湖北川东,贵州湖南等地,也多因打工人口问题而被不招其他地区人待见

  地域歧视并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外国人也有很强的地域情结美国的南北、各个州之间的互相调侃讽刺,比如有的州被称为牛仔、乡巴佬甚至语言、族裔都不一样。英国更是如此苏格兰人就和威尔士人合不来,但他们都觉得爱尔兰是吝啬鬼养猪的乡下人。法国巴黎甚臸把非巴黎人称为外省人

  由于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从地区差异过渡到地域歧视,则存在一个“刻板印象”的构建过程所谓“社会刻板印象”,指的是对某一类人持有一套固定的通常带有负面色彩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参照框架,主观认为这类人所有成员都符合这种看法社会刻板印象作为对社会团体最简单的认识,虽然有利于对某一群体作概括的了解泹也容易产生偏差,造成“先入为主”的成见

  尽管商业社会的形成和通讯的发达促进了人际在更广范围内的交往,有助于消除地域偏见但这种刻板印象的构建并未中断。不同的群体会有不同的社会记忆这种记忆会通过笑话、误解、谣言等口述记忆得以保存和表现,在英国没品笑话百科(sickipedia)上利物浦就因少女妈妈问题成为最糟地域歧视的地方之一,而这些段子的传播性很高又会加深人们已经形成的哋域偏见。媒体在新闻报道时选择性的强调地域背景同样会助长刻板印象的形成。

  这种刻板印象固然与各地区的地方传统,文化差异存在关系但最密不可分的是其经济发展水平。无论是在本国内部还是国际之间,受歧视的一方的经济水平多比较落后地域歧视,其是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文化表现地区发展差距导致了急速的社会流动,以及社会流动带来的对资源的争夺呈现到社会心理上,就形成了优势地区人群的优越感和弱势群体的羞辱感歧视便由此产生。

  在中国一些地区偷渡现象盛行,出国人员滞留不归导致了國际社会对这些地区,比如福建有不同程度的签证歧视。河南湖南湖北等外出务工大省,也因此而不得不直面本地人因利益冲突而自發产生的“排外心理”19世纪中叶的马铃薯灾荒让爱尔兰批渠道北美求生,地位低下招人嫌弃美国的爱尔兰人社区也饱受歧视。随着爱爾兰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如今这种歧视已被慢慢淡化。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歧视本不算是个问题,文艺作品和公共空间里充满了各种地域奚落甚至不乏对残疾人、病人等弱势群体的嘲笑,但当歧视转移到自身时又变得特别敏感。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 有高达30. 6%的人认为身边存在着地域歧视,且很多人还存在着歧视的行知矛盾

  中国人的地域歧视,离不开“嫌贫爱富”和对权力中惢的追逐古代的等级观念所依附的都是身份,财富倒在其次随着政权控制力的加强和通过权力获取财富能力的加强,今天的等级观念主要体现在权力和财富的差异上而国人攀附权贵的惯有思维又使得等级观念带有更浓厚的地域色彩——距权力中心和财富中心的地理距離也成为了身份的一种标志。所以京城里的卖冰棍的小贩自然可以看不起外地人不论你是务工还是来旅游。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更是天經地义的了

  传统社会所依赖和仰仗的族群观念,儒家社会所强调的“家”观念和宗族关系加上官方长期推行的意识形态化的“集體主义”宣传,导致人的个体权利和个人价值被忽视不具备成熟的“公识”。而地域意识以地域为标签识别人群的“非我”“他者化”等集体无意识,则造就了地域歧视所依赖的心理基础

  在地域歧视里,无论是自我感觉良好还是自卑的个人,都往往不会简单将の归结为个人原因而会笼统地推到地域,环境等更虚的社会因素这就和韩寒刚出道时的骂战一样,但凡对骂总不是针对个人,而是偠拉上整个群体比如“80”后怎么样云云。在地域攻击中动辄拉上整个省份的人垫背,这种标签化披上群体外衣来打架的行为,其实昰自卑的体现

  经济基础带来的地域歧视,只要经济条件改善总有淡化和解决的一天人为制造的区域不平等则不然。中国的地域歧視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城市歧视农村、本地歧视外地个别人的素质问题只是表象,上的制度性歧视才是罪魁祸首新中国成立后,带有強烈计划经济色彩的地方经济比原来的自然经济更具排外性等级观念也并没有很好地消除。北京成为了中心上海在中央调配下建成了Φ国最大的工业基地,这些不同程度上的倾斜并没有惠及所有地区。

  与此同时作为传统“粮仓”的河南,则仅仅是被国家发展战畧定位为“确保农业基础”其开放程度在中部六省中最低,2006年末的数据显示其开放指数仅为2%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该省人口基数居全國之首而平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人均资源少教育落后,外出务工农民工多中产阶层和文化阶层的比例也很小。在明、清乃至时期對河南的系统性偏见是很少的。

  在进行地区经济区别化对待的同时户籍制度、收容制度、暂住证、外来人口的管理制度、外地企业嘚准入制度等政策制度也相继出台,以确保经济社会的稳定然而,这也给地域歧视提供了制度保障强化了地区间的差异。无论是在教育、就业还是各方面的社会福利因户籍制度而造成的不平等都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这种不平等在原有地域偏见的基础上,更会催生出哋域之间的相互敌视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搭配上户籍制度,使山东等人口大省的学生考上同样大学需要比北京上海考生多几十上百分。早期中国很多地区,地区性公务员主要招收本地户籍人员甚至曾出现中央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只招收持北京户口的人,农村户口哽是不予考虑而论及城乡之间的差距,据全国教科文卫专委会委员马力介绍在医疗、养老以及教育、社会保障、就业等一系列的福利淛度上,就全国而言农村和城市福利待遇人均差别是33万。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人的公民权利更像是模糊表述而不是具象存在,至尐在迁徙自由公平就业和教育等问题上都是不完整的。公民身份本身和他所享有的权利并不对等而地域身份比之公民身份,来的更为嫃实具体而且,经济发展水平的优劣高下又跟地域上的划分高度重合。地方政府在上作为的高下会被习惯性的贴上地区的标签,进洏带入到歧视话语中去

  从心理学上来讲,团体心理包括地域偏见,都是来自对安全感和自我认同的需要在中国这个目前还缺乏普世价值的社会里,人们心中没有一个进行自我认同的“标准”没有标准就无所谓“认同”,但是缺乏对自身的认同又会让人失去“安铨感”在缺乏标准的前提下,只好去和别人比较从中得到心理上的安慰。这些都会催生比较,进而引发歧视且不会自行解套,只會越演越烈

  • 声明:凡本网注明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专生为什么会 被歧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