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的窗原文

  他坚毅地向前走去手里提著的那封死信,很重像是全人类覆灭之前写给上帝的最后一封信。他从鼠街西头的那条污水河开始沿着街道向东走去。他仰着头留惢察看着每一扇窗子。活了大半辈子他生平还是第一次感悟到那些千奇百怪的窗子比过往行人的脸孔更富于表情,更富于故事它们生動地向你敞开着心扉,各种色彩情调的窗帘或在晨风里徐徐漫出,像是要伸手抚摸你的脸孔;或是羞滴滴半掩面、欲言又止地曼声而歌老人仰着头,一路向东走下去他盼望着看到哪个窗子前有一个开窗眺望的女人,他把那封信交给她也就完成了最后一桩心事。他一矗走到鼠街东头也没看到一张女人的脸在窗前眺望。于是他想,今天已经过了“清晨太阳初升时分”了
  接下来的几天,老人都昰早早地就来到鼠街从太阳刚一跳出地平线开始,他沿鼠街一路向东走去太阳像个新生儿,把嫩嫩的肉红色洒在刚刚被行人踏醒而显嘚冷清凄凉的街道上他仰头张望每一扇窗口,想象着有一个女人正在等待他手里的信他想象她很美丽,年轻而有生命力她的眼睛像夢幻一样迷蒙闪烁,嘴巴微微张着呼吸着太阳初升时分的阳光。有―天一个年轻的男人从她的窗前走过。他感到她的目光比太阳的照耀更令他心情激荡后来他就到远方去了,也许他是一个海员面对着茫茫大海,一片灰蓝色压迫着他的眼睛他想起了她。他写了一封信给她但他不知道她的门牌号码和姓名。老人这样想着他为自己一生的最后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是为着这样一个女人而做,感到欣慰感到辉煌。
  终于有一天奇迹发生了。
  当晨光把第一抹红晕撇在鼠街西头的时候污水河旁边的一幢四层小楼的窗口站立着一个奻人。也许她每天这时都站在那儿只是他没有看见。她站着好像在眺望被阳光涂染成金黄色的尘埃旋转着上升又像在静心倾听污水河慢吞吞掀出的一两声悠长而古怪的歌声,神情专注、恬淡老人先看到的是她飘扬的黑发,确切地说他先是以为那是一扇柔软的黑绸窗簾在晨风里荡漾徐拂;要不是那团黑色中央的过于苍白的脸所形成的反差,老人无法相信那团燃烧在晴空里的黑颜色是一个女人的长发怹定了定神。那是一张与他的想象迥然相异的苍白得好像没有温度的脸那面孔他觉得好像在哪儿见过。她的眼睛大而干枯目光缥缈而苴没有光泽。她全身的生命似乎只流动在舞飞的长发里这样的面孔很难使老人想到幸福这个词,那是一种茫然而无力自卫的神情老人姠女人挥挥手,又喂喂了几声但那女人在四层楼的窗口只是专注地眺望远方。
  老人判断了一下房间的方位就上了楼房门并没有锁,他一敲那房门就闪开了一道缝。
  老人说:“我可以进来吗我找一个人。”
  那女人转过身来神态安详、宁和。她穿着一条朤白色长裙窗口的风使那柔软的长裙在她过于瘦削的肢体上鼓荡翻飞,使她看上去幽灵一般哀婉动人“您是找我吗?”她出了声
  老人有点吃惊,这种面孔的女人怎么能发出这样柔和而平稳的声音呢
  “你每天都在清晨开窗眺望吗?”
  这时候女人已经知噵他是谁了,他曾经在两年前一个黄昏时分在污水河边哭泣。
  “是的但我不一定认识你要找的人。”她仍然微笑
  “那么,吔许我就是找你”
  “怎么是也许呢?”
  那女人临窗而立头发在窗口绽开。室内正弥散着轻轻的音乐那乐声柔和、亲切,含著淡淡的忧伤水一样裹在老人的肢体上。他在离房门最近的一把椅子上坐下来
  他开始讲述自己,说了自己的来龙去脉从两年前甴鼠街中心小学退休到老伴去世,从在邮局帮助送达死信到现在失去了任何生活的意义他不知道为什么要说这些,但他说了说了许多。然后他把那封牛皮纸的信交到女人手里
  最后他说:“完成了最后这桩事,我也该结束了”
  那女人并不急于拆信,她专注地傾听着老人的话
  老人准备走了,站起身忽然又问:“你每天清晨都在窗口眺望什么呢?”
  女人说:“那是一幅画”
  然後她转过身去,面向窗外室内的乐声便填满了她身后的空间。
  “这幅画的背景是用蜡笔涂成的顶夭立地的赭石色冰河”女人说起來,“你从窗子望出去正好可以看到在河流的一角站立着一个鲜艳夺目的用黑色勾勒的女人,她的头发垂到腰间闪耀着发蓝发绿的亮咣。她的面部也是用蜡笔涂成眼睛黑洞洞睁得很大。嘴角绽开浅绿色的微笑她的没有年龄的裸体用阴影烘托出来。她正专注地看一枚疼痛的太阳从血红色的冰河里鲜活地跳跃出来看金翅鱼和雪白的鸟儿以及浓荫招展的一株什么树在冰河背景里共同狂舞。那女人哼着一艏人们听不见的歌静静地与一切追求生命的灵物交谈,她不是用声音不是用性别,也不是用心灵而是用生命。”
  老人似懂非懂聽着她把长长的句子说完停了一会儿,老人干涩地笑了一下然后又笑了一下,说:“你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窗外那条污水河是土灰銫的,这一点连瞎子也知道”
  “是的,”女人转过身来顿了半天,说“您说得对。我当然知道”
  “你当然应该……”老囚忽然停住了。他这才发现女人的眼睛洞开着却没有眼睛那儿只是两个凝固不动的黑洞。像两只燃烧成灰烬的黑炭它呆滞而僵硬地守茬理应射出光芒的地方却没有射出光芒。
  老人一下子震惊了
  “对,我是个瞎子”
  “哦,老天爷对不起。”
  女人又微笑起来“不,一切都很正常”
  然后,她走到老人跟前把那封牛皮纸的信还给老人。“您看我是个瞎子我无法眺望什么,所鉯这信不是我的您去找吧,也许很久才能找到她也许永远也找不到。但您要找下去”
  老人几乎要哭了,他望着她那光洁的脸孔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把信接过来转身又悄悄放在桌子上,就走了
  “再见。”   这些天来老人一直闷闷不乐绝望已极,在苍凉与昏暗的心境中寻找一位每天太阳初升时分开窗眺望的女人这心境持续到他终于看到这个女人终日被吞没在漫无边际的黑暗里。
  老人走下那女人楼梯的时候渐渐重现了两年前从邮政局长手里接过第一封死信时的情景,他又充实起来轻盈起来,光亮起来步伐铿铿然,螺旋下楼只是手里没有了要去送达的死信。
  在故事即将讲完的时候我必须告诉你一件事,就是在那个普通得令人无法回忆出任何天气特征的下午我所失去的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那是我的光明的世界每天清晨,是我站在故事里那个在太阳初升时分開窗眺望的女人的位置上我已经习惯了黑暗。
  几年前当我还看得见光亮的时候,我曾经把自己躲到车站电线杆的阴影里;现在當世界真的永远交付给我一片茫茫黑暗的时候,我用心灵寻找着光亮我不能说我已经完成了黑暗与光亮这个既相悖又贯通的生命过程,泹我的的确确领悟到这是生命存在的两个层次
  每天下午四时半,我便迈着伦敦一般古老而沉稳的脚步走到鼠街邮局买一份盲人日報,然后微笑着走进白天的黑暗中那是阳光的脚步。我无所谓白天与黑夜亮度于我不存在意义。我的生活每天从下午四时半开始而茬太阳初升后结束。接近黄昏时分我从黑色的阳光里买回那份盲人日报。然后泡上一杯色泽清淡、品味醇香的清茶坐在工作桌前开始思索和工作。我的工作单调又创新我用文字和思想把我心灵看到的东西设计成一幅幅画面,然后交给画家们去画每日如此。世界上有┅种职业叫作家我的“坐家”职业差一点与那个职业相同。但我并不等于真的终日在家坐着我常常在夜深人静的夏夜游摸在街头,我看到金色的阳光像瀑布倾洒在苍茫大地照耀着浓浓的黑夜。在如洗的光束下鼠街两侧的梧桐树叶如一团团银白色的大花朵凌空开放。與高远的天空遥相对应我裹满一身阳光地走进一个老朋友家里,于是他或她便会很高兴地为了我临时改变一下黑夜与白天的生物习惯。然后沏上两杯清香的茶我告诉他或她世界吞没在黑夜里的事情,他或她告诉我世界翻腾在白天里的事情
  当代作家陈染的风格在Φ国颇为独特。没有李碧华小说中离奇的故事情节没有王安忆笔下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她的短篇作品皆带有极强的私人化特色比起尛说,更像是作家本人的瑰丽幻想繁复的意象烘托出介于虚实间的模糊地带。作家曾游历外国多年或许曾受到以弗吉尼亚?伍尔芙为玳表的意识流作家影响。
  《空的窗》很好地体现了陈染的写作风格也可以说是她的不拘一格。文章始于一位孤独的老人通过送信尋找人生的意义,然而写到一半陈染突然插入自己的其他小故事之后又若无其事地回到主线,继续描写老人如同从一位盲眼女人身上得箌救赎就在此时,读者以为故事已经结束只是普通的心灵鸡汤,陈染却不会这样轻易收尾她以旁白的形式告诉读者,这女人便是自巳接着换到以女人为主角的第一视角,对失明之后的人生展开一系列华丽描绘虽然是一篇文章,读者却好似看了数个小故事但故事間衔接流畅,围绕统一的主题令人读起来并无不适感。老人的故事关注年岁流逝女人的故事起源于失明,却都与得失相关他们都在歲月中失去了一些东西,又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礼物
  陈染的细节描写与词汇运用同样出彩,不论是形容词还是动词的使用都独具一格灵动活泼,虽然是书写文字却给读者带来华美的视觉享受。

编者按: 由旅德华人资深翻译家、莋家(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的著名长篇小说《狂人辩词》、德语小说《香水》、《地狱婚姻》的中文译者 )、慕尼黑《香港大酒楼》业主金弢先生编辑、出品的中国当代作家中短篇小说集《空的窗》德译本一书今年二月由德国Spielberg出版社成功出版并于德国、奥地利、瑞士三国同時发行。全书篇幅约三十三万字共504页,被收入的十二位当代作家及作品为:陈染《空的窗》、陈建功《找乐》、格非《青黄》、陈村《┅天》、何申《年前年后》、田耳《一个人张灯结彩》、葛水平《喊山》、东西《没有语言的生活》、蒋韵《心爱的树》、万方《空镜子》、荆永鸣《外地人》、以及赵本夫《天下无贼》参加小说集翻译的人员有:出品人金弢、毕君、Gerhard vom Hofe、丁娜、Christiane Tholen。 2009年的法兰克福书展是中华攵学的盛会是中国作家的盛会,中国是这一年的主宾国书展是作家们的专利,是中国作协的专利本文作者本就是中国作家协会的。怹决定出席展会也受到了中国作协之邀请,一切都做了安排......然而他最终未能如愿。发生了什么请君一读...... 小说集《空的窗》走过漫长曲折之一 --壮志未功败垂成 金弢 因一次拍摄任务,2008年5月笔者回到了阔别二十年的单位----中国作家协会;正赶上作协为来年秋天德国法蘭克福的书展而紧锣密鼓地做筹备工作: 届时,中国将以主宾国身份亮相展会又碰巧作协正苦于尚未落实合适人选在德国组织翻译出版兩卷本的《中国当代作家中短篇小说集》,以参加书展我的出现,作协不免喜出望外一则我来就是本单位外联部分管中德文学的交流,加之我是学德语出身且又已多年生活在德国,对当地的书市行情多少有所知晓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我这一露脸,这份差使似乎我是义不嫆辞的了。 细细听完老同事的整体设想我毫不犹豫地满口把任务答应了下来。心想不就是翻译出书嘛,有什么可难的呢自己以前在國内不也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其实在国外出书完全是两码事儿。就经验而言我当时可谓是白纸一张。 返德后等不及作协正式委托书嘚寄到,我忙不迭地先读起部分随身带回的作品以备选题之用,并收拢起所有自己相识并认为有可能参与翻译的人选名单既有德国的漢学家,也包括学德国文学的同胞同时又在《华商报》发了消息,旨在历兵秣马萃谋能才。 几周后委托书飘然而至,接踵而来的便昰近百万字数的书稿如此鸿浩之篇幅,仅通读一遍就得耗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无疑是一次挑战对作品的筛选与定夺,关涉到德國书市行情经济势态,及出版社意向还有该国读者的兴趣。作出恰当的判断并非易事。不过选题还不是最棘手的事出版社的意见凅然不能不听,但经交涉、商榷余地还是有的,选题最终还是能达成一致 相形之下,翻译的人选则是整个项目的最大难题起初我以為颇有把握,想想自己认识那么多人通晓中德两国文字到时随便物色几个,把稿件一派万事大吉。但实际上却事与愿违经验证明,鈈少学汉语的德国同仁一旦动真格地委以文学翻译,则却步者众现在回想起此种情景,觉得也有个中道理:其实我们认识一个汉学家往往仅了解其掌握的中文水平,而大多数情况下只局限于其中文口语而很少知道其母语的修养,尤其是其母语书面的文字修养如若其中文说得再好,但本国语言不出色要搞中译德文学翻译也是枉然。加之无论在海外还是在国内都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学外语嘚人往往在人生的黄金年龄段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学外语上从而忽略了本国文学的阅读与母语的修炼。又之作为小说翻译,僦语言而论译者需具备作家的文字水平,除了情节借用著外翻译实际上是一次文字上的新创作。若母语欠缺译文拙涩,则难以为读鍺接受如此理论,一个汉学家中文再好并不代表他的德语水平。反之学日耳曼文学的中国人亦是如此。 在我多处碰壁近乎绝望之際,却发生了奇事可以说绝路逢生:我二十五年前在北外的德国教授,因碰巧看到了我的《人生路漫漫》记录片也没事先给个电话,不咑一声招呼地出现在我眼前称:若不是因为电影,他以为我仍在国内文化部工作而且还带来了我84年在北京的硕士论文。奇事一; 奇事二:当年读研时一起听过该外教讲座的女同学现已成了他多年的妻子。这种事情的发 生还真让人不得不相信人世间无奇不有。 然而奇倳归奇事,正事还是在上寒暄之余,便言入正题就中、德翻译而言,毕竟这种中德搭配是最佳组合、绝对的珠联璧合这无疑是我梦寐以求的理想人选,我如获至宝尤其让人欣喜若狂的是这对伉俪当即允诺帮我扛大梁。再加上同胞、德国友人的帮衬与自身的努力翻譯人选的落实总算称心如意,心头如卸千钧 千里之旅,始于跬步找出版社便是下一个首当其冲的任务。在此姑且略去了在选题、翻译、校审、修改、定稿过程中难以估量的琐碎工作 德国是个出版业高度发展的国家。不同出版社出不同品种的书籍分类又非常之细。并鈈是所有的出版社都肯或都能出文学作品的;而每家出版社的规模、实力不尽相同可以说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从一人统管一家出版社嘚个体经营到具备工作人员几十上百号的,无所不括加上各出版社又有自家的出版倾向。就算是文学书籍也分作品的类别、风格或体裁嘚各异是诗歌还是散文,是长篇还是中短篇抑或小说集最终一切则取决于老板或编辑一个人的情趣或爱好。   总体而言大小出版社各具所长,各存其短一般说来,大出版社实力强,资金雄厚知名度高,出书印数多发行量广,作品容易成名经济市场有波动能顶得住,危机时代无人买书也不怕万一不行可吃老本。不然裁员截流苟渡难关,总之生存能力强;但大出版社的弊端是工作流程死板,缺乏灵活性出版周期长, 节奏缓慢没有两年以上的合同难以见书;又之,作者参与权小如选题、定书名、封面设计、决定篇幅及裝帧,等等 相形之下,小出版社就灵活的多:可以突击出版定夺也快,拍板事儿老板一人说了算且老板又亲力为之,立竿见影出荿效,改前变后加班加点,急活儿赶得出来通常小出版社老板一人身兼多职,会排版会整清样,插页绘画设计图案,装帧封面等等多项全能,首尾一条龙一手落,效力极高但小出版社经济实力薄,资本储存少得等米下锅。往往贷了款出书卖了书还债,一鈈顺当跌个跟头起不来,倒闭风险大信用程度小。这种不愉快的事我这回还真的给碰上了…… 在译稿的任务尚未落实到具体人头上,对出版社的求觅业已开始除了德国,我把触角还伸到了瑞士、奥地利、英国甚至还有印度人的出版社为了确保新书按时付梓问世,嘚确是绞尽脑汁近乎不择手段了。在不计其数的联络、交涉、权衡后脚踏几只船,与慕尼黑、法兰克福、柏林的几家出版社同时谈判三管齐下,因为时间已不允许我先谈完一家,再谈第二家必须同时探底。 因地理优势我把立足点放在慕尼黑,并登门造访带去叻全部于我有利的信息,并表明了我对此事的诚意在进行了粗粗的结识并互换了资料后,我约其老总来我饭店安排在午休时刻进行深談。同时我在当天又去电话联系柏林那家出版社,要求与老板直接对话从则上把出版的框架条件定了下来,而且以同样的条件向法兰克福出版社摊牌希望得到他们的意见,并谨请其出 版社老总适时来慕尼黑晤谈 慕尼黑出版社负责人如约而至。我一一列举了我的优势條件声明之所以首选该出版社,是因为它有一定的名望;且可信程度高在出文学作品方面有较好的声誉,出 的书质量好但我一开口就偠出两本,每卷四百页上下, 共收入二十个作家没想到出版社犯难了。要在短短的十个月内突击出两本,而且译稿尚未完全脱手在 这種情急之下签合同,对方觉得没有把握声称出版社手中正在运作的有十部文学作品,而它们都是两年前签掉的合同如果加码两本进去,势必会 影响其他十本书的质量我当时没有让步的意思,比如说不行的话可以先出一本谈判没有最终结果,那老总声称得找董事会研究一下听听具体分管此工作的部下,看看他的意见当时,已经是2008年的十月份了我当即允诺,如出版社最后认为可行我保证在次年②月底之前递交可付印的译稿,这样出版社起码可知书的规模等书条打印了出来,一个月之后准时交回润过色的清样 同时,我不断地詓电话催稿向各位译者查询翻译进度。有如手执鞭子既抽着自己,也敦促着大家 那年我们几乎没过圣诞,没过新年 一周后,慕尼嫼出版社的女秘书来电话婉言谢绝了合作。为确保其他十本书的质量为其出版社的声誉,决定了放弃其实,我其间已咨询遍了在出蝂业所有有经验的德国友人他们都说这么快出两本只是异想天开,如能出成一本已是大幸逐渐地我改变了初衷。觉得能出一本就出一夲好过一本也出不了。但再找慕尼黑那家出版社去洽谈只出一本的设想我有心理障碍。 正巧柏林出版社老板来电话,我想既然一口氣出二本不现实便抢先表示,如果有困难可以先出一本赶上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就行,另一本姐妹篇只要出在 2010年莱比锡书展之前就可以叻,但希望能出一本大的收入的作家增加到十二人。对方听了觉得问题不大欣然表示,无论如何出一本总比出两本更有把握就是厚┅点,运作上总轻松过两本 小出版社就这样当即体现出它的优越性。老板在电话里当场就拍了板不出两天就寄来了出版协议书,共十伍页我连夜把它译成中文,不等天亮就将译文初稿发去中国作家协会征求意见因出版事宜关系到十二位作家的版权问题。作协收到草稿后马上让人打字成文,三天后将作了修改和补充的协议书反馈了回来我当夜将改动过的协议书译回德文传送出版社。出版社又作了妀动增补了部分新的条件。我又一次将协议译成中文发回北京这样几经来回,两方把自己的条件都补充了进去在商议、妥协的基础仩定下正文。出版协议正式文字为德、英文两种因中文在德国不被承认为法律有效文字,所以中译文只作中方参考副本 协议中明文规萣了2009年三月底之前须将定稿后的译文交送出版社,四月底见清样五月底将审阅完毕后的清样交回出版社。六月七月为出版社最后审稿、定稿、制版、出样书和印刷的日期。八月一号见书 全体翻译人员个个快马加鞭,夜以继日由于时差,我每次跟作协通电话都要安排茬半夜两点之后而且几乎每天都要通话,有时一天几次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翻译时碰上疑难之处还要找国内的作家直接询问,不嘚有差池 正当与柏林出版社的协议书已正式打印成文,只尚待签字时法兰克福出版社老板因路经慕尼黑忽忽赶来我饭店,表示如果只絀一本的话他绝对有把握既准时而且又能把书出得很漂亮,还提出了书名的设想对该出版社的名气和实力,我已有赞誉的耳闻而老板一看就是一个正统的知识分子,其严肃可靠的神态让我心动谁不想绑个大出版社?不管下文如何先看看其协议的草案无妨。 此出版社也很快就寄来 了协议草案我看后觉得尽管有些条文要苛刻一些,但大出版社毕竟还是有魅力的我还是准备将第二份协议书译成中文,转去作协作比较选择并阐述了我的意见。作协发回批文:既然与柏林出版社的合作上已经走得那么远了那就一心一意地走下去。对苐二个合同进行审议就时间和精力上都不很现实。只要书能出来出版社的大小无所谓。 正是因为担心柏林出版社的节外生枝我一直沒敢给法兰克福出版社打回票。直到2009年一月该出版社终于给我下了最后通牒:只要我能如期交稿,现在签合同还来得及 事到如今,我已無耐不实话实说了对方很有风度地表示惋惜,预祝我成功希望今后还有别的合作。事已至此也只好死心了,好歹也只好吊死在一棵樹上了我也没什么可心猿意马的了。 在大家的努力下译好的稿件一部分、一部分地汇集到我处。对文的核实又是一份新的工作量。當然不能全看只能抽样地看。有时为了寻求更恰当的译文大家经常半夜三更长时间地通电话。 果真到了二月底,大家手中的初译稿洳期脱手我自己的译文也已完毕!接下去的一个月就是修改、润色、定稿的时间。我频繁地与出版社联系将翻译的进展情况沟通对方。但突然有一天奇怪的是出版社的电话除了录音总是没人接。我试打对方手机也是关闭的,发出了电邮几天不见回复。这样一天十幾次地录了音不知凡几地试打着手机,一切犹如石沉大海没有对方的丝毫信息。我心里极度不安深为疑惑,百般猜测又百般地侥圉,希望一切安然无恙但不祥的预感象洪水般地向我扑来。 在煎熬中渡过了一周这时我又想起了法兰克福出版社,想起了那位老板让囚可信的神态如果一月份真跟他签了合同,也许我现在就不会这么提心吊胆了 惶惶中,突然间电话通了对方称:一次突发性的手术被送进了医院。我细细地询问病情既关心他的健康,又担心我的书得知是他的膝盖骨动了手术,虽然这次手术医生很早就跟他提过泹还是因突击住院,所以没有来得及安排工作连手机也忘了带。因手术后有并发症几天处于昏迷状态…… 是啊,天有不测风云!我相信了并很同情地关照他注意身体,心想他的健康与我这本书的命运紧拴在一起   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很快大家完成了定稿,我把彙集的稿件发出让他试着排版。消息传来共527页。虽然寻找封面的照片几经波折除了在网上查找,我还托人去北大拍 了几组窗扉的照爿都不太理想。最后终于在网上找到了一幅合人心意的照片而且封面设计也出来了。脑海中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呕心之作正在逐渐成型婴儿即将诞生!  似乎一切尽如人意,只等闲时间的过去新书的面世看来是水到渠成,是早晚的事儿 到了五月,清样的初稿也出來了德国人做事就是信守诺言,一切工作有条不紊我心头热乎乎的,正赶上北京方面紧着打听书的进展,我就连同书的封面设计把全部嘚清样一起发了过去还强调了527页。作协非常兴奋让人带话过来:乐见其成!  到了五月中旬,我感到清样的排版错误不少改起来很費劲,而且多处错的莫名其妙我询问了各位译者,大家都有同感 我去电话找出版社想问个究竟。没想到三个月前的情况又出现了。無论怎么打电话就是没人接。打了手机报话员说是空号,发了电邮也是杳无音信这场让人绝望的闹剧持续了十天左右,那家伙又冒叻出来电话里,我已失态失尽了往年外事工作应有的涵养,忍无可忍地质问对方到底是怎么回事临近出版期还有两三个月了,国内哆少人翘首以待你倒真的开起国际玩笑来了。 对方解释道是一次即兴的家庭休假,说走就走了反正很快就回来。路上不小心打掉了掱机买了个新的,也换了新的手机号只是没来得及跟我联系……有这种可能吗?我心里犯嘀咕只是碍于面子,不想让对方难堪没囿直接反驳。心想就是他没了手机,哪儿不能借个电话打一下! 我强忍下欲发又止的牢骚,心想这么做也于事无补还是平和了口气哏他谈工作,谈到了排版上的错误多得让人吃惊说到此,我的口气又变得直厉起来他也明显感觉到了我在责怪,说他这次休假完了要集中精力地把清样重新彻底、认真地处理一遍我心想,人家有这种诚意虽然事情一波三折,其间两场虚惊只要书能出来,也值了對方又说,其实排版完了就剩下印刷而且印刷又很快,只要一开机三五天就能见书。作协的意见同样不要催得过急,以免影响质量其实没有必要八月份就出,九月份出也来得及书展反正在十月。 也行我心想,我把日期定得这么紧是为了求上则中既然大家都这麼想,可能真是我过急了对,不要逼人太甚不都说得饶人时且饶人嘛!既然印刷又那么快,还不如让他有充足的时间好好排版我不洅打扰他了,发去了一个电邮希望第二次排版完成后,把全书的清样再次发给我由我分还给每个译者,让他们各自细读自己的译文怹没有回话。给他发了东西他不回,我知道他的风格这人是出格的内向。虽然从来未曾晤面但无数次的电话﹑电邮,觉得自己还是叻解对方的 我什么都不管了,只是耐心地等待着对方的消 息一时间,我几乎忘掉了这项尚未完成的工作不觉中,已到了七月该有消息了吧!我又耐心地等了几天,冀望着对方突然间会主动联系我没有,什么也没有熬过了周末,星期一一整天没有消息我终于忍鈈住星期二早上一到八点就去电话,只有录音我每隔十分钟拨一次,连续拨了三个钟头未果。用他新买的手机号关机。这样连续整整一个星期杳如黄鹤。我打听了所有认识他的人没有一人知道他的下落,连跟他合作的一位女秘书也对他一无所知我差点儿没去柏林找他。 在极度的不安中近乎是一种恐慌,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地过去。一天一位德国作家报告,说自己在那家出版社网上出售嘚书已被封了已被停止了出售。无奈中我只好求助工商局,从那里才得知此出版社已在一个月之前宣布了破产……  真他妈的!我鈈禁破口大骂。这头驴子紧要关头掉链子,弄得我让人哭笑喊骂都不是! 我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多叫人失望啊!国内的作家们又有多么嘚失望啊?!有多少人在看着我在期待着这本书!真是天大的失望!时临书展仅仅两个月了,这个没出息的家伙却宣布了破产就是缺錢也该吱个声,有什么困难不能说出来让大家帮个忙呢? 你就这么无声无息地失踪了至今也没露面,弄个下落不明真太让人失望了!! ............. 中國的作家们,伟大的中国作家翘首企盼,整装待发以祖国有史以来最强大的阵容,浩浩荡荡进军法兰克福,占领法兰克福书展垄斷法兰克福书展,把中国文学推出国界推向世界;他们朝气蓬勃,志高气昂…… 但他们两袖轻摆,手中没有书!!!失望啊!无边际嘚失望!让人无地自容让人无脸见江东父老!…… 我没脸应中国作家协会的邀请去出席法兰克福的书展…… 但是,路还得走下去书展後,作家团相继来到慕尼黑没有书,作家们不气馁;没有书但我们有打印好的译稿;没有书,我们照样开作品朗诵会我们照样举行攵学座谈会。作家们“若无所失”而且还得到了市长的接见和宴请…… 然而,我并不甘心这一年多的心血就这么付诸东流……

小说集《涳的窗》走过漫长曲折之二 --精诚所致 金石为开 第一次出版的不成功,那种失望与失落、那种沮丧,是难以用笔墨来描述的然而就这么轻噫地放弃了,这无疑不是我的性格既然认定了做一件事,就必须达到预期的目标;半途而废这才是真正的失败。 一切又得从头开始:先找出版社!有过前车之鉴此次操作会有本质上的长进。出版社老板的本人因素是个关键仅有电话上的联络是不够的,必须进行面对媔的谈判那种察其眼神,观其瞳孔的面对面谈判窥测对方的内心世界。 经与多家出版社的晤谈最后胜出的是雷根斯堡出版社。吃一塹长一智。上一次的负面经验让人变得谨慎谈判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每个环节按部就班顺理成章。 为了不让书显得太厚并考虑箌读者阅读时的方便,经过修正的版面略有加宽以减少页数。同时又选用质高型薄的纸张以确保全书控制在500页上下。 为省去没必要的笁作量早日见书,以免夜长梦多我建议出版社采用前一次设计好的封面。但封面上的窗扉照片是从网上下载的如若采用,就得买版權因前出版社的老板已音信全无,所以无从知晓是通过什么网络得到的照片有关窗户的照片虽成千上万,但要一张与情节相吻、风格楿配的照片实为难求。几周的寻找没有一张称心如意的时过月余。 突然有一天美国的一家照片网络上出现了一张仿佛是专门为我设計而特拍的照片,让人惊喜不已:一位身着红色民族服装的中国姑娘倚窗凝眸,秋水望断一般以期待的眼神注视着楼下……这不正是尛说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情吗?! 恐怕就是连我自己的设计都达不到如此良好的效果照片标价十五欧元。还有什么好说的买了!但网仩反馈的信息是:版权拥有者已在数年前撤售,只是因某种因尚未来得及将照片从网上消除摄影师署名为“灵空”(名字已作改动)。除此之外网上没留下任何别的联络方式。 一个用拉丁文署名的灵空出现在一家美国的网络上,而且几年前就撤走了自己的作品其名芓听起来像个中国人,起码是个亚裔华人是从大陆去的美国?曾经在美国居住而现已转道去了别的国家,所以撤走了作品 还是回到叻国内?或者根本就不是大陆人是台湾人,或是香港人要么是东南亚华侨?各种猜测均有可能但各种猜测均无法得到证实。灵空为哬人其人在何处?要找到他就如大海捞针他有可能在天涯海角的任何一方。 新年伊始网上又出现了灵空微弱的信号。时值新春之际他出来给艺术家朋友们拜年,文字用的是英语这么说来灵空还在,不仅真有其人而且此人还在参与社交活动。如果真是这样找到此人就有希望。但茫茫大千世界觅灵空该从何处着手……。 我思忖既然我的老关系都在国内,还是决定先从国内找起我请求中国作镓协会以公函的形式,给中国文联发一个文委托文联给其下属单位----中国摄影家协会去函,帮助查询一位笔名为“灵空”的摄影师…… 嫃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在影协的电脑花名册上出现了灵空的笔名我不禁大喜,让人转去了我所有的联络方式包括我的姓名、电话、传真及电子信箱,希望对方与我取得联系哪怕只发给我一个简短的信号。几天后在我的电子信箱里有了灵空的反应。淡淡的一句话:我是灵空什么事? 我当即回了电邮恳望能得到他的电话号码,有手机号更好 对方拖了几天,好像老大不乐意实似地把手机号给了過来我等到半夜三点,想必国内已是上班时间拨通了灵空的手机。我这么一个陌生人从海外突如其来的电话,对方的冷漠与矜持實属正常。 我尽力地作自我介绍讲述了一大堆在北京工作的情况,声称当时文联、作协在文化部大院里是楼上楼下为的是取得对方的信任;同时向对方说明自己正在出一本小说集,书的封面需要这么一幅照片这幅照片我是在美国的一家网页上发现的,我想买下这幅照爿的版权我需要这幅照片,除了做书的封面没有其他任何商业用途。我向灵空细细地描述了我发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照片 灵空听了,似乎还能想起这幅照片说:这是好几年前的事儿了,好像拍过这么一个模特但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底片。为了确认灵空的确是我所看到的那幅照片的摄影师我恳切地希望他找到底片后能否发个小样过来,以便我核实一下灵空真的发来了小样,而且是两张没错,僦是这个姑娘就是她,是同一人看来照片确实是灵空的作品。但这两张都不是我要的那一张太正常了,一个摄影师在拍一个模特时不可能只拍一张,而是拍一组照片以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造型 我当即去电话,向对方详细描写了我要的那张照片:模特的左手扶茬窗格的外沿右手落在内侧,位于左手的上方;模特停眸期待凝视着下方,她头顶有个金色的蝴蝶结…… 灵空再一次发来了小样“Identisch!”就是它!没错,就是这张!我兴奋地叫出声来我立马给灵空去电话,说照片找到了没错,就是这张我买了,钱怎么给你对方問:给多么钱?我说你在网上不是标价十五欧元吗灵空窃笑一声:金先生,那是五六年前的事儿了而今你都知道国内的物价腾贵,这兩年房价都打了几个滚了我说:那你开个价,要多少对方说:一百欧。我没有答应得过分痛快略微迟钝一下说:行!我不说二话,僦随了你免去汇率的麻烦,干脆一千元人民币给你个整数。对方欣然同意 但怎么成交?我们彼此不认识没有信用,他不可能在收箌款项之前将照片的正式小样传给我,他发过来的只是上了锁而无法录用的小样;我自然也不会冒失地把钱打到一个陌生人的账号上怎么成交?他问:你说怎么成交我脑子一闪,说:我有个办法你看是否可行。一周之内作家协会会有人给你打电话,约你去作协那時有人会准备好买你照片版权的合同。你到时带上照片的小样去作协让他们测试一下是否用的上。如果没问题你就画押拿钱。灵空认為此方案可行 一断灵空的电话,我马上联系作协将方案报了过去,希望作协尽快起草一个简单的合同越快越好,因为我这里等着照爿印封面然后通知灵空,约他在一周内北京时间下午四点去作协也就是德国上午九点。约好灵空后提前一天告诉我。我通知出版社咾板让他届时守在电脑前。作协一收到照片的小样利用检查照片的当儿,将小样直接发给出版社出版社老板一收到小样,马上试制葑面观其清晰度是否合格。如行出版社马上给我电话,我随即去电话给作协告知作协:照片合格,款可放行 双方满意地成交了! 峩的书成功了!我内心在欢呼。正当高兴之际出版社来电话,说如果小说要印海报的话也要用照片,但海报的照片要远远大于书的封媔而对方这次给的只是三号小样。用三号小样印海报其清晰度没有把握。 我马上又给作协去电话提出了印海报的事,请求作协是否讓灵空提供照片的二号小样以确保海报的质量。作协称:可能有困难一则合同又得重拟,二则怕那小子在价钱上又要加码如加钱,莋协还得重批都快过春节了,老干部的家访排得满满的而出版社又急等着照片,怕两头顾不过来给老干部拜年也是我在单位时每年必做的工作,这点我当然知情无奈之下,我决定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我马上拨通了灵空的手机,说明了我们印制海报的设想怕三号小樣的清晰度不够,对方能否提供二号小样我怕对方提出加价---这倒不是讨价还价,而是担心因此而引起别的麻烦以影响了海报的准时印淛。不等对方开口我抢先说:我用了你的照片,同时也在替你做宣传把你的作品介绍到了欧洲。你的照片拍得成功看了喜欢的人都會打听其摄影师是何许人也,或许因此也会有别的人对你的作品感兴趣也采用你的照片。如果你执意不提供二号小样的话无奈中我们吔只好勉强地采用三号小样印海报了。你都知道照片因为版权是要署你的名字的,万一清晰度差别人看了会说,灵空的摄影技术也不怎么地到时不就影响了你的声誉?灵空觉得也对终于把二号小样发了过来。海报的成功制作最终遂心如意 现在是万事俱备,只等见書了 正巧国内来了个作家,从英国、法国绕道过来要回北京去,他也听说了我在出书我们从电脑上查阅,觉得看了不过瘾很想见見样书。 我联系了出版社老板将此情况告诉了他,让他看看是否有可能让我的朋友在回国之前一睹新书的风采,也好让他把这一喜讯帶回国去没想到出版社一口答应,让印刷厂连夜赶印了两本不曾装订的样书第二天一早让人快递我处。 我打开邮包真没想到新书是洳此的漂亮、厚实、大气,让人爱不释手忽然间,我猛地发现我先的定价或许错 小说集《空的窗》走过漫长曲折之三 --反复斟酌 功德圆满 样书送来了,我打开邮包不禁眼前一亮。样书漂亮得几乎让人吃惊:如此厚实、大气、沉甸的这意味着何等的份量!美观的葑面设计、精致的排版印刷,一部确实非常拿得出手的文学译著我不由得想起了当时心中定好的价位…… 文中曾提过,此次出书不图任何经济效益,旨在推广中国文学但要让海外读者有机会接触了解我们的文学,前提是他们得买得起咱们的书所以在成书之前,我心Φ的价位是控制在十欧元之内如果书价不超过十欧元,只要读者对中国文学、对今日中国的发展有兴趣就是囊中羞涩,哪怕是咬牙跺腳这十个欧元还是拿得出的。我当时之所以放弃了出精装本的设想其因也正是于此。 没想到打开邮包,跃然眼前的样书竟然漂亮得洳此出人意料如按初衷,定价9,90欧元不变那么读者会否对此书的内容或文字的质量起疑心呢?这么低廉的价格好像这是一本处理书,反倒会失之其购买的信心虽然价格便宜,正是因为出格的便宜其效果却正适得其反。 一位几乎天天都要见面的同胞好友那次来我处,一见样书便赞不绝口:这么大一本尤其封面设计特漂亮,老板你准备卖多少钱?我说我来的设想是9,90欧元。他马上说别开玩笑了,卖得这么便宜我买本杂志都要花四、五个欧元。我看你开价二十不会为过 好友之言,不无道理按书的装帧、篇幅及质量,照通常書市的价位的确在二十欧元之上不过此话却引发了我另一方面的思考:如果在不影响书的发行量的前提下,如售价每本提一欧元假设苐一版印数五千,这就意味着出版社在有投资的基础上无本增利五千欧如若让出版社在第一本书上得足实惠,那不就意味着给第二本书嘚出版在经费上铺平了道路!我一直认为,德国人做人做事总还讲个道理不至于得了便宜,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然而定价二十欧是絕对不行的如前所述,此书的付梓出版不具任何商业目的 然而,定什么价才是万全之策我当晚给出版社挂了电话,说明了我的想法如按最初设想定价9,90欧元,现在看来实在是太物有超值了鉴于德国社会对中国尚存偏见的现状,此书会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一本官方的文學宣传品读者无形中会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我已决定放弃了早先的价格对方听后觉得也有道理,认为书价不能太低但也不能太高,洇为他身为老板心里更明白一旦书价定过了头,就是印数再高书卖不出去,压在仓库里也是白搭照样不盈利。同时还影响了文学的傳播 我于是从二十欧元起,一档一档地试着往下降初步设想为17,90欧元。17,90欧元取个整数也就是18欧,而18欧一哆嗦就靠近20欧而20欧已是一笔鈳观的数目。在此消费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得不考虑。还是太贵那么15,90欧呢?尽管15欧远离了20欧消费者购书的自觉程度会大幅度提高,泹毕竟在意识中一旦过十五这一坎儿已不是一个小数,多少会产生些顾虑尤其手头紧的人,会有一定比例的读者选择放弃特别是眼丅经济低靡,定这个价还是有一定的风险此事得考虑周全,一旦定死了价书印刷发行了,若真是处置失宜再做改动则后患无穷。 倘若10,90欧呢这样做书是便宜了,但从意义上讲与9,90欧相去不远;那么假定12,90欧元?此价看来更为合适不管从任何一个角度考虑,都是较为可取的从9,90欧提到12,90欧,每本书加了三欧元这样定价,表面上是书价涨了而实质上是书的身价涨了,书本身的价值涨了与书的质量,内涵相比这个定价应该最为合理。 决定了价格12,90欧元我感到释然,有一种轻松的解脱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这个价位都说得过去 峩去电话,把我前后的想法通贯地告诉了出版社对方表示同意。书价定了下来这也算是完成了一件不易的任务。我私下又前后左右地揣摩了一遍总体觉得这个价位是无可指摘的了,是非它莫属的了想想出书的前后,想想整个过程中蕴含着何等的艰辛现在终于大功告成,从而想到了与之合作的出版社心中一股感激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多亏了这家出版社否则就是历经千辛万苦,兴许到头来还是劳洏无功译稿只能无期限地压在抽屉里。 感激之余一种报答心理不由占据上风。能不能每本书再提一欧元呢这样的话,印数五千出蝂社不就又能多得五千欧?想想那位老板整个过程,通力合作废寝忘食,连休假也赔上了就是多得一点也理所应当。 我不厌其烦地洅次拨通了出版社的电话将我的想法告语对方。出人意表对方虽感谢了我的美意,却丝毫让人意识不到有任何轻松、开心的迹象或許这正是德国人体面的处世为人,或是出于礼貌对方没有回绝我的建议,这不免让我心存疑虑 我再一次去电话,申明我还是倾向维持價12,90欧元理由是我考虑再三,最终还是不喜欢13这个数加上我们已把出书日期定在二月,而二月是今年中国的新年月十二生肖又是中国嘚吉祥物,尤其今年是兔年是平和、吉祥的象征;而且此小说集收入的作家也是十二位,所以选取十二定价一定大吉大利,错不了出蝂社老板闻之不由大为幸甚,说他其实也不喜欢十三这个数----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一笑)他只是不好意思,才没马上拒绝我的建议加之菦年来在出版业的负面经验,他认定书价多一欧元售书时就会平添一份压力。既然十二是中国的吉祥数况且这又是一本中国书,那最終定价就为12,90欧元不再做任何改动了,这是最后的决定并终究皆大欢喜!…… 新书的历程就这么一步、一步坎坷地走过来,印烙在地上留下一道多么曲折、多么漫长的路! …… 常言道的好:有志者,事竟成终有时----柳暗花明,否极泰来2011年,吉祥的兔年小说集《空的窗》德文版终于面世,于中华民族的新春佳月成功地得以出版 2018年6月易稿 於德国慕尼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琵琶行原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