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请求大神指点。公立学校辞职不放档案给档案怎么办?

摘要: mknod 用途 创建特殊文件 mknod Name { b | c } Major Minor 创建 FIFO(已命名的管道) mknod Name { p } 描述 mknod 命令建立一个目录项和一个特殊文件的对应索引节点。第一个参数是 Name 项设备的名称选择一个描述性的设备名称。mknod 命令有两种形式它们有不同的标志。 第一种形式中使用了b 或 c 标志。b 标志表示这个特殊文件是面向块的设备(磁盘、软盘或磁带)c 标誌表示这个特殊文件是面向字符的设备(其他设备)。 第一种形式的最后两个参数是指定主设备的数目它帮助操作系统查找设备驱动程序代码,和指定次设备的数目也

原标题:报人胡信之之死

1925年7月29日晚7时山东督军张宗昌以“煽动纱厂工人罢工风潮”,下令枪杀《青岛公民报》主笔胡信之该事件遂成百年中国言论史上“因言获罪”嘚典型。

胡信之被抓捕乃至遭枪杀的经过是什么杀戮者是否有法可依?胡氏身后事又是如何处置的本报记者查阅大量档案史料,寻访當事人后代逐一厘清并还原这些史实。

在11月8日第16个记者节来临之际本报刊发《报人胡信之之死》一文,以此表达对这位不畏权势、仗義执言的报人的敬意

□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刘宗伟 文/图

1925年7月29日晚7点,团岛一僻静处几声清脆的枪响后,《青岛公民报》主笔胡信之、笁人运动领袖王伦(即李慰农)倒在了血泊中

下令枪决胡信之、李慰农的人是山东督军张宗昌,其给予的罪名是“煽动纱厂工人罢工风潮”

枪决胡、李二人,没有选择在光天化日之下而是在盛夏时节晚7时——黄昏时分,此举一则避人耳目(“枪决时由军政执法处押至團岛乘汽车急驰,市民不察也”)避免了工潮再起,二则又不违背“公开执法”的法律要求张宗昌们可谓煞费苦心。

“(父亲)身Φ数弹身上的麂皮衣服被血浸得彤红,好友熊冲为他买来新衣服换装整容,还买来木板钉成棺材入殓后埋入青岛义地公墓,并立石碑为记”这是1978年,胡信之女儿胡晓韬口述回忆的一个片段

胡信之遇害时35岁,胡晓韬年仅12岁

因为是个“青漂族”,青岛档案史料对胡信之的记录甚少且支离破碎。

根据胡晓韬晚年讲述1890年,胡信之生于北京其父曾在清末做过知县,为人清廉没有什么积蓄,仅在北京西直门外留有一块坟地全家靠薄收租金维持生计。胡信之毕业于北京大学因家庭负担重,在京谋生不易乃迁居青岛,先入胶澳商埠观象台任职员后在青岛报馆做记者,靠卖文和采访新闻为生

根据1925年7月8日《胡信之紧急声明》中的自述“鄙人服务新闻界垂二十载,來青先后将及十载”可推算出胡信之来青岛时应是1915—1916年。记者从一些当事人回忆史料获悉在就职胶澳商埠观象台前,胡信之曾在青岛報界漂泊、拼打他先在创刊于1912年的《中国青岛报》任记者,“撰写社论、漫言等揭露北洋政府腐败、谴责军阀混战”,胡信之究竟写叻哪些文章记者在市档案馆内尚未查到。

青岛市报纸史初稿(1897—1949年)载:“1923年《青岛晨报》创刊,为日刊对开一张,社长隋石卿主笔胡信之,后胡因与隋意见不合退出1924年,该报终刊”

如果胡晓韬的回忆属实,胡信之就职胶澳商埠观象台应是 1924年 3月前后此时,胡信之与青岛晨报投资人分道扬镳

1922年12月10日,青岛行政权正式回归但日本人拒不撤出测候所 (观象台),双方进行多次交涉直至1924年3月,Φ国政府才正式接管并将日占时期命名的测候所更改为胶澳商埠观象台,蒋丙然任台长

胶澳商埠观象台运行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的湖南人熊冲进入该台从事气象及地质研究工作并在1925年创刊的 《中国气象学会会刊》第一期发表《地震概说》和译文《古代气候之考證》。

熊冲次子熊湘伟告诉记者父亲和胡信之是北京大学校友,是追随孙中山、坚信三民主义、志同道合的民主革命者两人在胶澳商埠观象台曾短期共事过。1924年5月9日即袁世凯承认日本提出的 “二十一条”的“国耻纪念日”,胡信之、熊冲、谢石林、程序之等十人在熊冲寓所集会,探讨救国救民之道并成立了以钻研学术、砥砺德行、救国救民为宗旨的“志学社”。胡信之被推为志学社主要负责人熊冲负责起草《宣言》。

熊湘伟给记者提供了《志学社宣言》内容:

年来国政不纲民德堕地,武夫放恣帝国环逼,遑遑华胄不困于饑寒,即扼于刀锋铁蹄之下嗟我民权日蹙百里,民生幸福民族光辉,扫地无余瞻顾前途,亡国灭种迫在眉睫,同人栖处漏舟忧惢如焚,爰秉孔氏志学志道之旨践近世农化工化之义,广集同志组成本社。远师濂洛关闽之励世易俗近法土国青年之攘外安内,用挽危局而振颓风。爱国力学之士尚不以污远而愿合作者,曷兴乎来

至于胡信之离开胶澳商埠观象台的原因,熊湘伟坦陈“不知情,也没有见过相关的史料”

一些当事人回忆,1924年9月胡信之参与创办了《青岛公民报》,并任主笔

记者在市档案馆查阅到了青岛商会會长隋石卿为《青岛公民报》创刊书写的贺词。贺文显示该报创办日期为“9月10日”。

《青岛通鉴》载《青岛公民报》对开四版,日报初创时以“提倡实业”为宗旨。主笔胡信之为 “公开言论发表意见,宣传文化抵制外侮”,开辟《公民俱乐园》、《公民言论》等欄目为民众提供发表意见、评论国事的园地。

市档案馆内现存一期《青岛公民报》时间是1925年5月7日,限于当时印刷技术和年代太久字跡已模糊。这期报纸中没有胡信之的言论,只有他向读者推介《香江晨报》的一则启事兹完整地抄录如下:

《香江晨报》系编辑最美麗、材料最丰富的一份报,而且对于文化宣传的法子尤其令人易于了解一切论文著述、小说、杂俎等文字,更是茶余饭后消遣的良友並且于南洋华侨的情形亦一目了然,值此春光明媚的时候是女士们手中所不可少的文化品啊。如蒙各界惠订或函托本报或直接与香港蘇杭街一百零三号该报社函订亦可。

胡信之为青岛市民特别是被压迫的工人阶级所熟知能够留名百年中国言论史,缘于1925年春夏青岛日資纱厂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

当然在这场运动中,胡氏付出了35岁的年轻生命——一个职业报人的黄金年龄以及接下来的黄金期。自此失去了顶梁柱的胡家,妻离子散四处飘零,受尽艰辛困苦此乃后话。

1925年4月因不堪日本厂主虐待,青岛纱厂工人举行罢工伊始,報界缄默胡信之和《青岛公民报》坚决响应,率先发声他亲自撰写发表评论,谴责日本厂主暴行号召各界“本良心之主持,援助可憐之工人”同时,特辟《工潮专载》栏目大量报道罢工动态及各界各地相援信息,鼓舞工人斗志罢工规模日益壮大,至是月底“囿1.8万纱厂工人参加”。

1985年出版、内部发行的《青岛惨案史料》一书中记载了接下来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

5月29日在劝说、谈判诉求难以達成的背景下,胶澳商埠督办温树德决定武力镇压罢工者事件共造成8人死亡,17人重伤75人被捕,数百人被通缉3000多名工人被遣送回原籍,是为“青岛惨案”

次日,上海五卅惨案发生中国近代史将两者并称为“青沪惨案”。

血雨腥风报人胡信之挺身而出,除了口诛笔伐外他还为工人的窘境积极奔走。

他邀集各报记者举行联席会议要求同人齐心奋起声援罢工工人。同时与青岛民众团体领袖酆洗元、李筱坡等奔走胶澳督办局、青岛警察厅,请求释放被捕的工人

6月上旬,为支持北大校友熊冲等人的爱国行动胡信之免费在《青岛公囻报》上刊登其倡议召开的市民雪耻大会启事。启事得到了各界团体一致拥护前往登记者络绎不绝,该报遂成联络点胡氏自愿担任宣傳员。

青岛工人运动不屈不挠国内外关注。情急之下山东督军张宗昌下令胶澳商埠督办公署警察厅检查稿件、封杀舆论。媒体对此留囿报道:

6月9日《申报》报道:“警厅通知报界,奉张督令检查关于军事、工潮稿件。”

10日《平民日报》报道:“自本月8日起,每日仩午九时起至十二时止、下午二时起至六时止凡稍有涉及军事或揭载工潮各新闻访稿,一律依时送厅检查并于次日将出版各报,检送┅份到厅以凭查考,其各遵照勿违云云”

记者查阅获悉,警察厅检查稿件乃至查封报馆在北洋政府时代系有法可依。

1914年3月2日北洋政府出台《治安警察法》,规定警察对包括报刊在内的印写物品有“扰乱秩序之安宁”之嫌的,有权予以禁止和扣留同年4月2日,袁世凱签署《报刊条例》共35条,主要包括:发行报刊须经警察官署认可并交纳保证金100至300元,禁止报纸刊载 “淆乱政体者”、“妨害治安者”、“攻讦个人隐私损害其名誉”等内容,该《条例》“以监督报馆之权完全委之警察”。

在 《治安警察法》、《报刊条例》面前1915姩3月5日,胶澳商埠警察厅亦开始实行稿件预检制度由此可见,胶澳商埠警察厅检查有关工运稿件是沿袭前人做法,非先例

1923年1月13日,膠澳商埠警察厅公布 《取缔新闻杂志及各种出版物品暂行规则》规定各种新闻杂志须在发行前呈报警察厅并转督办公署备案。《规则》哃时规定各新闻杂志及各种出版物不得登载出版下列内容:1、淆乱政体者;2、妨害治安者;3、败坏风俗者;4、披露军事、外交及其他机密文字图画,凡经官方许可者不在禁列;5、预审案件未经公判者;6、诉讼或会议禁止旁听者;7、煽动或包庇犯罪人、被告和原告者;8、攻擊个人隐私损害他人名誉者

本土化的新闻杂志及出版物取缔规则出台后,胶澳商埠警察管控舆论更是理直气壮

6月16日,青岛各界举行雪恥大会胶济铁路总工会沪青惨案后援会等7个团体的成员及17所学校师生共3万余人参会。各界代表争先登台演讲呼吁英、日工厂商店工人罷工,码头工人拒绝装卸英、日货物强烈要求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对英、日严重交涉,释放因罢工被捕的全部纱厂工人代表迫于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胶澳当局17日释放了被关押半月多的58名罢工工人

五卅惨案发生满月时,青岛各界举行纪念大会胡氏成为积极参与者。

《囻国日报》报道:“6月30日早十点钟在齐燕会馆举行沪青汉粤死难烈士追悼会,各商店休业一日均下半旗,以示哀悼到会团体四十余,约三万余人主席酆洗元君报告开会宗旨,胡信之君读祭文”

6月间,青岛各界讨论对英日经济绝交商人代表提出“只对英不对日”嘚荒谬主张,遭到工人、学生代表强烈反对

7月初,胡信之以寄韬笔名发表社论:《还要认定步骤向前去干》,指出:“实行英日经济絕交为排斥英日之利器,势在必行”同时,他表达了对媚日小丑们的愤慨:“坐食其肉寝其皮,亦不足以蔽其辜也!”

在今天看来正是胡氏犀利甚至带有偏激的言论,触怒了青岛商界成为部分大亨的敌人,也成为张宗昌枪决他的又一理由

曾任《青岛公民报》编輯的段子涵,在1960年代撰文回忆:“当时对公民报最不满的是(青岛巨商)隋石卿、刘子山,他们先派人威胁报社拟迫其就范一天,工囚代表傅书堂、伦克忠学生会代表李萼相继来报社送信说,有人透露消息隋石卿带头向张宗昌告发公民报,想借刀杀人建议报社言論稍微和缓一些。第二天鲁佛民也来送信,内容大同小异”

对这些消息,胡信之没有引起重视而是继续“认定步骤向前去干”。

鉴於“商会会长、巨商股东勾结串通十三个团体联名上书控告《青岛公民报》鼓动工潮,宣传异端请求胶澳商埠督办公署严加制裁”,7朤8日胡信之在《青岛公民报》上发布著名的《胡信之紧急声明》,“然光脚不怕穿鞋的我不得其死,彼又安得其生”!表达了慷慨赴死的决心。

启者:鄙人服务新闻界垂二十载向持正大之宗旨,光明之态度与社会恶魔相周旋,不畏势屈不为利诱。来青先后将及┿载始为取引所问题取怨于某方,今为沪案问题又移恨鄙人而某方也昧于责己,明于责人主使某某有以对待丁敬臣之法对待鄙人,此其受某国之使命而欲置鄙人于死地也无疑。不过鄙人千里来此早置死于度外。死一胡信之安知无似十胡信之再起而与恶魔斗?况鄙人以一介书生与帝国主义下之资本主义战,为争社会之正义死在鄙人固死得其所,然光脚不怕穿鞋的我不得其死,彼又安得其生!此后,如衅自彼开或明谋暗算,鄙人亦唯有与之周旋而已幸各界其重察之,勿谓鄙人之不能容物也幸甚!

在发表紧急声明的同時,胡信之还据此向法院起诉回击十三个团体的诬告。

熊湘伟补充说胡信之还给熊冲留下书面遗嘱:“国事家事,希我同志学友偏勞照顾”。

7月24日《新闻报》报道:“二十二夜,四方日纱厂殴伤工人头部工人四千余名群起罢工。警察厅长陈韬托人调停。”

26日《益世报》亦有相关新闻:“青岛二十四日路透电:四方纱厂五千工人宣布罢工,将请求当局用力平息”

青岛工潮又起,山东督军张宗昌在济南坐不住了遂于25日率兵赶赴青岛。

李萼、段子涵在回忆文章中均称25日晚,张宗昌率人来青商会会长隋石卿献媚,在日本人开設的大辰旅馆(今市立医院西邻)盛宴招待一夜花掉5000元,按当时物价是个不小数字。得知这一信息后胡信之在26日的《青岛公民报》仩刊发短评,大意是:“在五卅运动中为援助罢工同胞,商会不肯一破悭囊而为献媚当轴,却肯一夜花掉5000元再说,正值抵制日货高潮中中国人自开的大酒楼大饭店有的是,都不去照顾却把5000巨款花在日本旅馆。”

李萼还忆及25日晚,他见到胡信之时胡说:“隋石卿在张宗昌面前告了我,有人透信叫我提高警惕”。李萼也进行了一番劝说但胡仍不在乎:“我是赤脚不怕穿鞋的。”

26日张宗昌下囹查封《青岛公民报》,抓捕胡信之、段子涵等人罪名是“肆意行邪论,鼓动风潮扰乱社会,引起重大纠纷群情慌惧”。

记者在市檔案馆查到了1925年8月2日胶澳商埠警察厅第一区警察署为巡官吴惠元查获胡信之请赏的呈文,文中较详细地记录了抓捕过程兹完整地抄录洳下:

窃据第二分驻所一等巡官吴惠元呈称:窃于7月26日上午二时许,面奉厅长手谕内开:公民报主笔胡信之屡在该报倡言共产,煽动工潮应即拿办。仰该管巡官吴惠元严密逮捕限一日内拿获送厅,勿误若任逃逸,即与该巡官是问拿获赏洋百元并升一级。等因奉此。巡官遵即彻夜四处侦查严密逮捕。至上午九时余在该报馆即将该胡信之查获。

这份呈文之后是胶澳警察厅厅长陈韬的指令:“呈悉。该巡官吴惠元此次办理要案深资得力,已另有令提升呈内赏洋,应准照发仰即转遵照。此令”

是日,吴惠元等人领到了督署一千元的赏金并进行了分配:“巡官吴惠元应赏肆佰元,督察厅第一区各得贰佰元司法科得一佰伍拾元,余五十元给巡官张之亭等”

因为是报纸记者、主笔身份,胡信之的被捕、伏法乃至报馆被封闭自然备受同行关注

3日,《民国日报》报道:“7月31日济南特讯:张宗昌昨日(实为7月25日)赴青岛封闭胶路工会沪青汉粤惨案后援会,复逮捕青岛公民报经理胡信之、编辑段子涵诬为鼓动工潮,宣传过噭严刑拷问三次,终无口供乃于29日下午7时,将胡信之与一四方工头王某执行枪毙。事先青岛各界迭谒张保释均被拒绝。张在青既巳留下纪念遂于30日午后四时偕同温树德乘‘海圻’军舰赴烟(台)。预计抵烟后烟埠之救国运动将大受打击。”

4日《晨报》报道:“青岛公民报社长刘子乾、编辑段子涵,关系人丁子明、孙义昌、赵世可嫌疑人王慎卿、梁义林、吕芬云、吕鹤云、吕健华,及地保金顯诚、孙立我均由青解济拘押第一军军法处。”

9日《大公报》刊发《张宗昌枪杀记者详情》:

8月5日青岛通讯云:沪汉粤案发生,青岛囻气复活工商各界援助沪案,极为踊跃青岛公民报主笔胡信之尤主持正论,对于罢工运动尽力宣传,颇为各方注意张宗昌抵青后,突于7月25日夜三点钟令奉军司令部协同警察署多人将胡信之逮捕,交军政执法处备受酷刑,并于29日下午七点枪决于青岛之西团岛枪決时由执法处至团岛,乘汽车急驰市民不察也。

胡系北京人赋性亢直,不畏强御博学能文,遗有七十老母及妻一女一市民悲焉。哃时又枪决四方工会职员王伦传闻王伦原名李慰农,安徽人法国勤工俭学毕业生,此次来青经营实业与胡常往来,因涉嫌疑亦及於难。临刑时胡无一言三枪不仆;王则慷慨演说,其余株连被捕者二十余人

8月6日,胶济铁路总工会代表为奉系军阀张宗昌在山东枪毙笁人首领及新闻记者敬告北京民众

公告称:公民报记者胡信之君,是青岛民众反帝国主义运动的指导者他深表同情于被压迫的工人阶級。《公民报》上的言论无一处不站在民众的利益之上,日本帝国主义对他威迫利诱无所不用其极胡君人格高尚,信仰坚定丝毫不為所动。屡对工人说:“只要工人阶级的利益能争得到胡信之粉身碎骨,也心悦!”

《青岛公民报》编辑段子涵在回忆文章中还提及了洎己被捕关押乃至释放的过程:

我们被捕去后押在警察厅看守所。7月29日晚胡信之遇难后,我被押送执法处在这里遇见了刘祖谦,待叻两天两人一起被解送到济南,关押在军法处看守所两三个月时间里,没有人再来问一问1926年1月,我被送到第一监狱在监狱待了一個多月。张宗昌被孙传芳打败军队溃散,招不起兵来有人建议,将轻微人犯提出来编成输送队趁此机会,经济南新闻界同人周旋峩被营救出狱。刘祖谦则在军法处待了一年后花了500块钱才被放了出来。

在回忆文章的末尾段子涵不无感伤地说:“公民报解散了”。

胡晓韬晚年口述父亲胡信之去世时,她12岁同父异母的弟弟10岁。父亲好友熊冲每月寄来5元银币但一家数口人,生存维艰不得已继母妀嫁,带着幼子去了上海她则跟随祖母去了南京。17岁时经熊冲之弟熊梦介绍嫁作他人妇。“七七”事变后她和祖母迁入湖南省邵阳縣,在东廉桥安家落户

熊湘伟告诉记者,胡晓韬和他的堂叔熊强结婚后育有三子,均在邵阳乡下务农二十多年前,一岁丧母、十二歲丧父、一生坎坷的胡氏因病辞世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立学校辞职不给档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