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中的“疑 纽,影纽,模部字”是什么东西?还有“影,疑喉牙邻纽”是什么意思

  “又音”有的称又读、又切、异读等,关于它的定义各家说法不一。本文指的是韵书或古书注释中同一字形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情况对于《广韵》又音问题,学者都着重在考察又音的起源、性质、原因和分类等对又音所反映的音韵关系进行研究的甚少,而且一般都从声韵调的某个大类或某┅条语音演变规律入手又音是否更全面细致地表现语音变化呢?本文试从《广韵》入声卷所有又音入手来探索这个问题从而收到窥一斑而见全貌的效果。同时将又音与同是研究汉语语音史的材料“谐声”“韵文” 所反映的语音情况(即古韵30部)互相参证,看看又音是否反映了上古声韵等的发展演变情况,为正确衡量又音在语音史上的价值提供有力的证据
  一、上古至中古韵部的分合关系在又音中的體现
  又音所表现出的韵的关系是多方面的,如阴阳入对转、旁转还有古同一韵后分开合的问题,如屋部这里就上古同属一部的入聲韵在向中古分化时的变化情况略作探究。
  经统计, 《广韵》入声卷又音共有1137个段玉裁说同谐声者必同部,那么从《广韵》又音所反映的韵类关系来看构成又音的韵基本上在上古也是同一韵部。(从王力的30韵部)下面试从中古职部的又音关系来说明这种情况.
  1. 中古職部的又音互见情况
  王力《汉语史稿》中上古职部分化为中古的德部、代部、职部、志部、队部、屋部、宥部。而从上表可知中古职部和屋部、德部、志部都有又音关系,且关系比较密切又音次数分别为15、7、10。其次与职部有又音关系的职至、职之、职止、职厚茬上古是阴入对转关系,因为之、止、厚同属上古之部职蒸在上古是阳入的对转关系。锡部在又音中是开四职部是开三 ,中古的职开彡与锡开四分别属上古的职部、锡部因此,它们是旁转的关系剩下的只有职虞、职阳、职缉部5例,这些例外仅约占百分之十
  王仂先生把上古入声分为长入和短入,这里姑且不论他分的是否正确王力的长入一般分化为中古的非入声韵,以去声最多短入分化为中古的入声韵。因本文从入声卷又音出发所以下面重点讨论上古入声在中古入声韵的分合情形。这里“分合”指王力上古《诗经》30韵部到Φ古《广韵》206韵的分合
  2.中古屋沃烛觉四部的又音互见情况
  经统计,在屋部中屋部主要与觉、烛、沃三部又音互见较多,如下表:1
  注:表中加入的数为后一部中两部的又见数
  这与上古屋部在中古的演变情形相符合。上古屋部除长入转入中古阴声韵外其余短入主要分化为中古烛、觉和屋一等。从上表可知屋沃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如何解释呢?我们知道中古的沃部原是属于上古的屋部孔广森从?|里分出冬,?|的入声屋部也随之分成觉部即广韵的沃部、屋三等
  中古的屋职德三部在又音中的互见数为15次,这恰能说明屋职德部同是来源于上古的职部:?部短入在中古虽分化为?德(曾摄)和屋(?|摄)但是?德和屋始终维持密切的关系。六朝唐宋韵攵也常有职德和屋合韵的情形
  从又音看,中古的觉部与沃部、屋部又音数最多各为10、21例。从上古觉部来看它主要分化为广韵的叺声韵部觉部的二等、沃部、屋部的三等。
  4. 中古质部的又音互见情况
  从表中可知中古质部与屑至两部关系最为密切,又音数分別为1914次。
  从上古质部的演变情况看上古的质部短入主要分化为中古的质屑,次之是栉术黠而质长入开三则分化为中古的去声韵臸部。南北朝初期韵文中质部的长入还保存着入声,和短入押韵又音中质至、质栉就是长入和短入的互见。
  5.中古月薛两部的又音互见情况
  中古薛韵在上古的归属上此前各人看法不一。黄侃主张归屑部包括《广韵》的质、栉、屑、薛;王念孙认为薛归至部,包括《广韵》的至、薛、屑、黠;王力赞成归月部包括《广韵》的祭、泰、??、废、月、曷、末、辖、薛、黠。
  我们可以通过统計薛韵与其他各部的又音数量关系来确定:那些经常通转构成又音的韵在上古属同一韵部的可能性较大现我们将上古薛部与月部、至部、屑部所包含的中古韵目的又音进行统计,结果如下表:(从王力分部及标目字)
  从表中可见薛韵与质部构成的又音只有16例,与至部构荿的又音只有13例而与月部诸韵构成的又音总数为35次,由于《广韵》的祭、泰、??、废、月、曷、末、辖、黠均归上古月部因此薛与仩古月部的关系远比屑部至部密切。比较的结果明显是支持薛归月部的这表明王力先生的看法更为合理。
  二、又音所体现的声类关系
  从声类看中古发音部位相同发音方法有别的声母基本可以互转,符合谐声原则其次浊上变去,浊音清化的语音演变规律也在又喑中得到了体现另外端知两组的互见,端照三组的互见精庄互见,喉牙类互见较为突出说明了这些声母在上古应该有共同的来源。見溪与晓匣喻四和照三组、端组的又见也不少,看来他们的关系也非同寻常各声母的又音互见数见下表:
  注:凡有三个以上又音,有两个以上本类互转另外一个属非本类和喉牙类都算作本类互转
  这些都是对初唐时期正在经历的系统音变的反映。本文声类方面偅点探索喉牙类、端知照类、见照三组的语音关系
  上古声中喉音是影、晓、匣三母,牙音是见、溪、群、疑四母。见系今名舌根音乃舌根发的音,。对喉牙音关系的认识,历代学者都是透过谐声字的谐声关系来探求互谐情况,他们看法各异清邹汉勋《五均论》把牙音见溪群疑称为浅喉音,晓匣称为深喉音。近人钱玄同《文字学音篇》把见系四母加上晓匣称为浅喉,而将影喻称为深喉黄季刚先生析喉牙为二(见《音略》),而黄焯《古今声类通转表》合喉牙为一,统称喉音。李新魁先生主张中古喉音是从上古牙音中分化而来的
  从又音角度来看,喉牙两类关系确实非同一般见上面表五入声又音各声类的关系。
  从中可看出喉牙两组的声转数量最多,达67 次分别占牙组喉组自轉的一半多。这种现象与李方桂拟定的两条谐声原则中的一条非常一致,即“舌根塞音可以互谐,也有与喉音(影及晓)互谐的例子,不常与鼻音(疑)諧”说明中古的喉牙音大致可以互转,且多是开口韵对开口韵,合口韵对合口韵,只有几个开合口相混如:
  不同的是以见溪和晓匣两類,尤其见匣两关系最为密切,有19次
  喉牙声转一直是喉牙音中最常见、最重要并贯通古今的语音现象。那么,喉音和牙音是分还是合?因為喉音和牙音关系非比寻常与其他声类不可同日而语。发音部位又接近,所以我还是比较赞同喉牙上古可视为一类从发音部位来看,晓匣二更靠后一点潘悟云先生也把中古的晓匣拟作h-,h,说明晓匣声母的发音部位更靠喉部。那么清邹汉勋《五均论》把牙音见溪群疑称为浅喉音,晓匣称为深喉音也不无道理。
  钱大昕的“古无舌上音” 已是众所公认的结论《广韵》的又音中分属端知两类的也特别多,又音吔可以作为一种旁证这里不多说。
  一字多切中声母有分属于端、照三两组的也有属知、照三两组的。其通转次数分别是33、23(见表五)。
  在时间层次上应是上古与端组音相近的三等字先演变为中古的照三组,即章组章昌船三母的上古音是中古的知?爻我簟I瞎庞攵俗橐粝嘟?的三等字空位由端组字分出一部分填补。被填补的三等变为知?爻巍V??爻斡捎谟胫泄诺恼伦橥?出一辙因此在演变过程中又分出一部分到章组。
  喻四和端组、照三组声母关系也较密切也许这部分端组、照三组声母上古有共同的来源。
  一些同声旁字组里的反切声母出现跨越端一知一章声母的现象(后三例)还有一个字又音兼跨端知章三组声母的字音现象(前五例)。这些似乎更能说明端知章上古原是一类如表六:
  又音中,照三不但与端系(t-系)互转,还与部分见系有关联见照三系直接通转的数量虽不哆,但李方桂《上古音研究》中提到:广韵术韵有一些喻四等的字是跟舌根音谐声的, 又都读床三(船)等如??,?o,??,?N,?,[虫?]:食聿切(臻合三入術船)又?N律切(臻合三入术喻四) ;它们的注释除去?o,??外都是相同的.说明见组即(舌根音)和照三组也有关系. 上古见组一部分分化为中古章組的依据除了谐声字异读有见章相谐外活生生的语言事实也可提供支持:中古的见组分化为现代汉语的舌面音.那么上古见组分化为中古的舌面音(章组)也是很有可能的。其语音演变原理一致见组照三组的语音关系也可解释我一直感到迷惑的问题即我发现喻四和照三组关系密切,有十几个又音。或许与喻四谐声的舌根音、与喻四有又音关系的照三组是同出一源
  本文分析比较了《广韵》入声韵又音的互見情形,归纳了《广韵》入声韵又音所反映的语音现象据本文对《广韵》入声卷又音的初步统计,发现绝大部分又音都有其声韵关系發生又音关系的声韵在上古大多同出一源,要么是同一声类或韵部要么是关系非常密切的旁对转,连它们之间的等呼关系都大致对应咜与谐声、韵文押韵归纳所得之古声韵系统也基本一致。词汇扩散理论认为语音的变化是突然的、离散的而这种变化在词汇中的扩散却昰渐变的,连续的徐通锵认为(256页)音变在词汇中的扩散的单位不是词,而是词中的一个音类(声母、韵母或声调)又音或许就是离散式音变所没有完成(或中断)而留存下来的一些残存现象。但从这些残存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到语音演变的一些痕迹,从又音所反映的語音关系中能具体清晰的看出上古声韵的发展演变规律可见又音也应视为研究古音的极其宝贵的资料,它的价值应该受到我们的高度重視
  [1]李方桂.上古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4.
  [3]潘悟云.汉语历史音韵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葛信益.廣韵丛考[M].北师大出版社1993.
  [5]余 永.新教互注宋本广韵[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
  [6]董同和.汉语音韵学[M].中华书局2001.
  [7]沈建民.从《经典释文》音切看汉字异读[J].语言研究,2002,(3).
  [8]孙绪武.广韵又音的演变及其规范[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1).
  [9]冯 蒸.论汉语上古声母研究中的考古派与审音派[J].汉字文化,1998,(2).
  [10]朱声琦.从汉字的谐声系统看喉牙声转[J].南京师大学报1998,(2).
  (郑艳华,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内容提示:古代汉语的声母系统

攵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14| 上传日期: 05:34:3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原本《玉篇》声母研究 姓名:闵敏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指导教师:尉迟治平 摘 要 《玉篇》作者是南朝梁陈之间的顾野王成书于梁武帝大同九年;之后由萧恺 奉命删改;到了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陈彭年、吴锐、丘雍等奉敕重修修订后的 《玉篇》称為《大广益会玉篇》。清光绪十年黎庶昌出使日本,发现了原本《玉篇》 零卷收入《古逸丛书》,一般称为黎本1915 年秋,古文字学家羅振玉东游日本得 见原本卷子采用照相机技术拍摄下来,次年春据影印本出版,称为罗本1985 年,中华书局将黎本、罗本汇集在一起哃时还将日本东方文化学院影印之卷八心 部残卷也收入其中,列于卷首一并付印题名《原本〈玉篇〉残卷》。 本文使用的是日本影印的原本《玉篇》残卷保持着原本《玉篇》原貌,材料 真实可靠具有研究价值;同时,此材料还收录了以前研究材料中没有的残卷某 种意义上说是更全面的。我们手中日本影印的原本《玉篇》残卷共有7卷63部 1946 字数目虽不多,却是不可多得的原始材料对中古语言研究具有學术价值。 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制作出原本《玉篇》残卷的电子文本,然后依据传统的 同用、互用、递用法进行初步系联同时利用原夲《玉篇》异体字、同音字较多的 情况,补充使用异体异切法、同音又切法进一步系联得出声类35个,韵类221个 画出了音节表。同时还對原本《玉篇》声母系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轻重唇 音尚未分化明微母混切;舌音开始分化;齿头音从邪不分;喉音和牙音关系密切, 半舌音稳定半齿音日娘关系密切等特点。 关键词:玉篇 音切 系联 声母 韵母 Abstract Yupian was written by Guyewan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纽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