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如何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年第03期

发散性思维就是从某一个事件或现象的发生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角度去思考,去探索新的可能性去追求多样性的思维。单从概念上来理解我们在思考过程中越是不循常理、不依常规,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面上来思考僦越是符合发散性思维的特性。

然而历史学科有着它自身的严肃性和规律性,历史课堂教学也有它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历史的学习、探索与体悟,需要发散性思维但发散性思维又是学生所有思维中最难以掌控的思维。因此在当前的历史学科“高效课堂”构建中,对发散性思维的运用存在着许多的偏差使得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正确嘚引导和规范以提高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性。那么在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运用存在着那些问题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性,促进“高效课堂”的达成呢

一、检讨:当前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用教师的“发散性思维”代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1:在学习《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时,一位教师先是讲解了两个条约签订的背景然後逐一分析了教材提供的条约中的每一条内容的危害性,接着这位教师问学生对这两个条约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内容学生鸦雀无声、没有問问题的。一段沉寂之后教师说,看来同学们都懂了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两个条约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还是一段时间的沉寂看到同學们还是没有什么反应,这位教师急切地抛出了一组问题: ——“为什么《南京条约》里赔款用的是银元而《马关条约》用的是白银啊” ——“白银和银元有什么不同呢?”

——“为什么《南京条约》里没有开设工厂”

——“通商口岸和商埠有什么不同?”

——“日本侵略中国的?胃口?为什么那么大啊”……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