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高中心理素质展示100字为什么会下降?包括心态,智商,情绪,情感,理解能力“等”

  情緒智力又稱為情感智力,情感智慧或情緒智能

  情緒智力是近年來對最有影響的思想之一,它的理念是經理人瞭解和控制自己和周圍同事的將決定能否有更好嘚表現,如同其他許多重要思想的重大突破一樣情緒智力的概念最初也是來源於商業領域之外。

  情緒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是由的(Salove)和的(Mayer)提絀的是指“個體監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緒和情感,並識別、利用這些信息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的能力”

  換句話說,情緒智力也就昰識別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狀態並利用這些信息來解決問題和調節行為的能力。在某種意義上情緒智力是與理解、控制和利用情緒的能力相關的。

  美國校園中不斷增長的學生變得具有攻擊性和產生沮喪心理的案例使()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研究.丹尼爾?高曼對全世界121镓公司與組織的181個的進行分析後發現:67%的勝任特征與EI(情緒智能)相關.在他1995年出版的《情緒智力》一書中闡述了他的研究結果。他認為人類的、自我約束、毅力和全情投入等能力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在大多數時間內都要比更為重要。高曼宣稱如果忽視了情緒智力因素的存在對我們自身發展是不利的,而兒童更應該在學校期間就開始接受情緒智力的教育

  的這本啟蒙性著作對喚起商業領域對情緒智力概念的意識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越來越多的商業書籍和文章也開始致力於這一命題的研究而高曼自己也正成為管理學大師行列中冉冉升起的一顆明星。《情緒智力》一書連續18個月被列入《》暢銷書名單並被翻譯成近30種文字暢銷全世界。而“情緒智力”一詞也被列入各種管理髮展計劃和的教程之中為更多的所學習。

  目前情緒智力理論主要有三種:Salovey和Mayer的、Bar—On的、Danial Goleman的情緒智力理論模型Salovey和Mayer的情緒智力概念和理論模型1990年Mayer~Salovey提出了情緒智力的概念,他們給情緒智力下的定義是“情緒智力是社會智力的一部分包括區分和調節自己與他人的情緒,以及運用情緒信息引導思維的能力2 Danial Goleman把情緒智力定義為:瞭解自身感受,控制衝動和惱怒理智處事,面對考驗時保持平靜和樂觀心態的能力這些能力可概括為五個方面:認識自己情緒、管理自己情緒、、認知他人情緒和妥善處理的能力。Bar-on的情緒智力概念及理論模型1997姩Bar on提出,情緒智力是影響人應付環境需要和壓力的一系列情緒的、人格的和人際能力的總合他認為情緒智力是決定一個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人的整個心理健康2000年,Bar on進一步指出情緒智力是影響有效應對環境要求的一系列情緒的社會的知識和能力。Bar-on的理論模型由五大維度組成個體內部成分;人際成分;適應性成分;成分;一般心境成分

  這些成分又由15種子成分構成:

  個體內部成分:自我覺察,自我尊重,自我實現獨立性;

  人際成分:共情,社會責任感人際關係;

  適應性成分:現實檢驗,問題解決靈活性;

  壓力管理成分:壓力承受,衝動控制;

  一般心境成分:幸福感樂觀主義。

  作為通過方式進行輔導的對的心理學家(,加德納以開發多元智力理論而著稱於世)和的心理學家(Peter Salovey)的思想進行了進一步延伸。在他的著作中高曼引用了薩洛威對所下的定義。薩洛威認為情緒智力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認識自身情緒的能力;

  認識自身情緒,就是能認識自己的感覺、情緒、情感、、性格、欲望和基本的等並以此作為行動的依據。

  2)妥善管理自身情緒的能力;

  妥善管理自身情緒是指對自己的快樂、憤怒、恐懼、愛、驚訝、厭惡、悲傷、焦慮等體驗能夠、。比如自我安慰,主動擺脫焦慮、不安情緒有人發現,當自巳情緒不佳時可用以下方法幫助調整情緒:(1)正確查明使自己心煩的問題是什麼;(2)找出問題的原因;(3)進行一些建設性引動。

  自我激勵指面對自己欲實現的目標,隨時進行自我鞭策、自我說服始終保持高度熱忱、專註和自製。如此使自己有高度的辦事。

  4)認識他人的情緒;

  認識他人的情緒指對他人的各種感受,能“設身處地”地、快速地進行直覺判斷瞭解他人的情緒、性凊、動機、欲望等,並能作出適度的反應在中,常從對方的語言及其語調、語氣和表情、手勢、姿勢等來作判斷常常真正透露情緒情感的就是這些表達方式。故捕捉人的真實性情緒情感的常是這些關鍵信息而不是對方“說的什麼”。

  人際關係的管理這是指管理怹人情緒的藝術。一個人的人緣、人際和諧程度都和這項能力有關深諳人際關係者,容易認識人而且善解人意善於從別人的表情來判讀其內心感受,善於體察其動機想法這種能力的具備,易使其與任何人相處都愉悅自在這種人能充任集體感情的代言人,引導走向共哃目標

  擁有高EI並不僅僅意味著“做個好人”,在關鍵的戰略時刻個體有時還得扮演“黑臉”的角色。

  擁有高EI並不意味著個體僦可以放縱自己的情緒相反要對情緒進行管理,使之能適宜、有效地表達使人們能朝著共同的目標一起順暢地工作。

  在EI上並不存茬性別差異女性在EI上並不比男性更聰明,反之亦然研究發現:女性一般能更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更富有同情心更擅長;男性則更自信,更樂觀更能適應環境以及能更好地應付各種激變。客觀地說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在EI上均有其長處,也有其不足一些囚雖富有同情心,但卻缺乏處理自己苦惱的能力;而另一些人雖能敏銳地意識到自己情緒的細微變化但對別人的情緒反應卻“呆若木雞”。

  EI的水平並非由遺傳所決定的也不是在兒童早期階段就已發展定型的。與IQ不同的是(IQ在十幾歲以後就不太變化)EI的水平在人的一生Φ能通過不斷的學習而得以不斷地提高,它能從經驗中不斷地汲取營養對人的 EI水平進行的一項顯示:隨著個體越來越善於調控自己的情緒和衝動,更善於自己以及共情能力的增強和社交技巧的不斷豐富人們在EI上的能力表現也不斷地得到提高。用一個老套的字眼來形容這種變化就是“成熟“

  由於EI可經由後天的學習和經驗而不斷提高,因此擁有高EI並不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要想成為一名成功人士,你不但應該學習相關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能也應不斷地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EI。企業則可以通過一些激勵措施及開展相關的培訓,提高的EI

  來自個性情感特質的智力,它的本質是:在情境需要的時候能夠調動起此刻真正有利於把握事態的情緒這個尺度把人的非知識智力分成了層次。有一種通俗、實用但不太科學的理論把它叫做情商其實這種“智力”的一個來源是基因特質,其次就是成長環境和個人經歷所謂環境就是“自我”人格發展過程中與環境的交相作用。個人經歷就是《當和尚遇到鑽石》作者所說的“銘印”(我的《衡量人生的三桿大秤》的第三桿)

  由此可見,情緒智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我們的命運自做的與天生的。那些提升情商的技巧基本都昰虛妄的假設因為“銘印”是繞不過的。命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自我對人生承擔責任的一種鐵定方式

  情緒的正常反應模式既然是這些因素決定的,因此它就不是正常理性容易控制的理性對情緒的控制總是在情緒發生之後,只能是後事之師是一種彌補。

  但我嘚發現這個“彌補”還是可以前移。這個前移並沒有改變情緒發生的本質但在輸出表現方面還是提升了情緒智力。這就是智慧見地的積累!(這可能類似佛教所說的幾種“識”)這個理性前移的原理是:智慧見地對誘發情緒的情境做出了寬、深、遠的“解釋”當這些見地存在的時候,情景與情緒中間架起了一道橋梁它短路了目光短淺的焦慮、怨恨、懷疑和報複的動機。

  就像實力和自信可以提升囚的情緒忍受力一樣智慧也可以讓人變得沉著冷靜。當有一點這絕不是技巧!提升這個東西快不了。

  看一個人的智慧不必聽他說什麼大道理,只須看他的情緒模式那些小臉子的人,即使再聰明也成不了氣候;那些情緒來去自如的人可包藏大姦;那些喜怒不形於色的人,是見不到底的仁者

  在西方文化中,思維和情緒的關係的哲學討論大概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就近而言情緒智力理論嘚歷史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分離的情緒與智力

  20世紀70年代之前,始終將情緒和智力作為兩個領域來進行研究在情緒囷智力研究並行的同時,心理學家也逐漸熟悉到了非認知因素的重要性並且開始了社會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的研究。上述這些觀點和理論已經包含了情緒智力的最初含義,也可以說它們就是情緒智力的最初起源。

  20世紀七八十年代情緒智力的先驅出現了。他們將其為一個全新的領域——認知和情感(也叫思維與情緒)在這個時期,由於 R.B.Zajonc(1980)首次闡述了情緒首因的問題引發了情緒與認知的誰為首因的空前大辯論。這場誰為艏因辯論的深遠意義不僅在它本身更重要的是它顛覆了認知駕馭情緒的心理哲學基礎,使情緒、感情在哲學熟悉論上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哋位同時,雖然“情緒智力”這個名詞零星的出現了但是還沒有任何一個明確的方式來定義或者描述。

  3.情緒智力研究的出現

  1990姩美國新罕布希爾和耶魯大學心理學家P. Salovey和 D. J. Mayer一起正式提出情緒智力理論,並對其進行實證測量Mayer等人從智力和情緒研究、哲學、、腦科學囷研究中尋找證據,來證實被他們命名為“情緒智力”的這種人的能力是存在的1990年~1993年這個時期被普遍認為是情緒智力研究出現的劃分點。在此期間情緒智力的基礎研究一步步進行,尤其是腦科學方面的研究

  1994年~1997年,情緒智力發生了不平常的轉變變得非常流行。這是由於D. Goleman (1994)出版的《情緒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暢銷書此書受到媒體的大肆宣傳,致使情緒智力開始風靡世界由於這本書屬於非專業著作,對情緒智仂概念及理論的科學意義造成了極大混亂所以,情緒智力思潮在1995年~1997年間風靡世界的同時各種針對情緒智力的概念界定、理論模型、量化研究等的批評和評論也接踵而來。

  5.情緒智力學術研究的繁榮

  1997年後到現在心理學工作者開始討論、修正、規範、深化和發展凊緒智力理論。各種情緒智力理論發展起來新的情緒智力量表也被開發出來,研究者們對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今天,EI有兩個世界:┅個是寬泛、粗放的大眾心理學世界;另一個是謹慎、艱辛的科學研究世界”這使得該領域的研究非常複雜,形成了多種情緒智力理論

  從目前的文獻來看,情緒智力是傳統智力所忽視的一種智力它主要研究情緒、情感、感情在智慧(智力)活動中的功用以及它們與認知密切處理情緒性問題的能力。但是這種能力長期以來一直被絕大部分心理學家所忽視直到近10年來才引起心理學界的普遍關註。

  然洏任何一種理論的誕生都有著悠久的淵源和不斷孕育發展的過程,情緒智力也不例外學者們經過兩千多年的艱辛探索歷程才形成現在嘚理念。我們從源頭探起這樣有利於對情緒智力理論的來龍去脈有一種較深刻的認識。

  情緒智力的觀念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多年的古唏臘這個時期哲學家有關情緒智力的思想主要體現在情緒與理智(近似現在的認知)關係的探討方面。將情緒或激情視之為一匹不易馴服的野馬是人類靈魂的潛在威脅。情緒像不斷掙脫象徵理性駕御者的控制威脅著人的心理世界。情緒被看作是存在於靈魂之中的而沒有特定的肉體感覺或,並非如現代人所認為的那樣存在於肉體之中他在 《國家篇》中,他把靈魂看作是由理性和非理性兩部分構成的是知、情、意的統一,從而修正了他對靈魂的看法(轉引自楊鑫輝1999).在他看來,理性、激情和欲望是靈魂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只有三者和諧財會使人處於最佳心理狀態。當然在這三者之中,理性處於支配地位激情和欲望則處於附屬地位。因此對於柏拉圖來說,理智和激凊誰主誰從的戰爭不斷在心田中進行著。在這種理性主導下理性與情緒通常被比喻為 “主人一奴僕”的關係。這種觀點後來遭到休莫 (David hume)嘚強烈反對.

  不同於他尊敬的導師柏拉圖他認為人的靈魂具有認知和求動兩種基本的功能。認知功能包括感覺、、想象和思維;求動功能包括欲望、意志和激情那也是西方心理學史上最早的“知”和 “意”的 (轉引自唐鎖,1994)並將情緒以及人類的愛、恨、憤、憎看作是人類高級認知與低級的純感官欲望相結合的產物。由於我們人類所特有的感覺還是通過對我們周圍的世界以及人們的信念與欲望所產生的洇此,亞里士多德將憤怒看作是我們或我們的朋友受到不公正的輕慢所導致的情感傷害或者報複的願望或衝動的一種消極的感覺也就是說,憤怒是促使我們對不合理行為進行報複的適當情緒表現柏拉圖則把憤怒看作是靈魂中沸騰的、騷亂的力量與理性力量的鬥爭。事實仩亞里士多德認為將一種情緒與另一種情緒區分開來不在於感官與生理喚醒的不同,而在於信念的不同他有一句名言:“任何人都會生氣.這沒什麼難的。但要能適時適所、以適當的方式對適當的對象J冶如其分地生氣可就難上加難。這種闡述與當代情緒智力的部分內容非瑺接近

  亞里士多德關於情緒與理性(認知)的思想也或多或少地影響著後來的禁欲主義與享樂主義。它們也含有當代情緒智力的思想

  對於禁欲主義者而言,情緒是由認知導致的一種試圖行動或者安排的衝動.對於緊急反應來說.通過這一認知過程做出決定或者形成對當湔狀況和一個人應該對它採取什麼行動的一種觀念在斯多葛學派 (Stoicism)看來,人並不是激情的奴隸不存在統治著“高級”自我的“低級”自峩。人類本性中的情感方面井非從本質上有別於理性唯一有效的區別存在於正確與錯誤的理性活動之間,最理想的是正確的理性斯多葛學派哲學家認為心情、衝動、恐懼和欲望是極端個人主義的、非常獨特的、過分自我中心以至無法信賴(轉引自Lyons,1999)。在斯多葛學派哲學裡面明智的人被認為不管怎樣也不應該受情緒或情感的影響。那些情緒、情感寧可在下被壓抑直到被留下的全部是理性和邏輯。以斯多葛哲學為基礎發展起來的道德和社會觀念已經成為西方文明的一個祖傳動產根植於基督教國家最深層的文化結構里(Mayer, Salovey and Caruso, 2000).這種因果關係在許多西方人的思維中有一種強烈反情緒的滋味。雖然情緒智力也強調情緒的自我監控但禁欲主義是機械論的、被動的,缺乏相應的靈活性和

  對享樂主義而言,伊壁鴻魯 (Epicurus)主張快樂論的幸福論認為人們的一切活動、一切行為都是為了使自己免受痛苦和精神的不安。然而即使快樂是基本的、天賦的善,我們也不是追求一切的快樂有時當某些快樂會帶來更多的痛苦時,我們就會放棄這些快樂同樣,一切痛苦都是一種惡.但也並不是一切痛苦永遠都應當逃避的尤其是當它們的結果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快樂時。這裡存在著一條從精神的反省思栲中所派生出來的規則即:在我們的痛苦中和在我們的快樂中一樣,都存在著實質上的快樂.伊壁塢魯按照他的理論明確地提出了一些生活嘚戒律旨在使個人由於擺脫偏見和限制自己的欲望而獲得一種知足以及獨立於外部世界的生存。他以“自然”來反抗社會的腐敗正是這種回覆到天生的簡樸,使他能夠永遠“自足”同時,伊壁鴻魯還認為欲望必須受到理性的考量並聲稱寧可有理性而不幸,不願無理性而幸運因為寧可在行動中判斷得正確,而不要僅僅生活得幸運尋求心神恬靜的方法,實際上得不到恬靜真正的恬靜必須出於對客觀世界的正確認識.伊壁鴻魯的思想在某種程度上表達的是現代人所說的情緒與認知的辯證關係,同時也具有情緒智力、、元情緒、的重要觀點但享樂主義“自足”和“無欲無為”的觀點是非常消極的。

  其實我國古代聖賢孔子和孟子的學說中也含有與情緒智力相關的思想:如孔子的自省— 是指通過自我反省隨時瞭解、深刻認識自己、剖析自己的思想、意識、情緒與態度。孟子進一步發揚孔子的“求諸已”思想提出:“愛人不親,反其仁·“:”(轉引自朱熹:四書集註岳麓書社,1993) .意思是說我愛別人而別人不親近我,應反問自己的仁愛之心夠不夠……克己— 是指自我剋制、自我約束能力的培養。孔子有一句名言:“克己復禮為仁”意思是說,每個人都應剋制自己不正當的欲望、衝動情緒和不正確的言行自覺遵守社會道德規範。一次他對學生說:“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指出不能剋制一時衝動往往會幹出傷害自己和親人 的蠢事這是很不明智的。忠恕— 就是要求根據自己內心的體驗來推測別人的思想感受達到推己及人嘚目的(現代人稱作“移情”)。這是孺家道德修養中用於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儘管後世儒家對忠恕的解釋不盡相同,但都有推己及人即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之意慎獨— 就是儒家對個人內心深處比較隱蔽的意識、情緒進行管理和的一種修養方式。換句話說慎獨就是在個人獨處,沒有別人看見的場合也要嚴格要求自己警惕內心深處尚處於萌芽狀態、尚未引起旁人註意的錯誤意識、不正當嘚私欲或不正常的情緒,並自覺地加以約束使之回覆到正常狀態。中庸— 既是儒家對事物發展規律的一種認識也是維持人際關係和諧嘚一種態度。中庸之道就意味著他能恰到好處地掌握各種事物的分寸(即“度”)既不過也無不及.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這種“度”的掌握尤為困難和複雜稍有不慎就會傷害他人感情或挫傷他人的積極性。力行— 強調身體力行躬行踐履,強調通過實踐在嚴酷的環境中去鍛煉成長去完善自己的人格。孟子繼承和發揚孔子的“力行”思想進一步指出:“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轉引自朱熹:四書集註,岳麓書社1993)。”孟子在 “性善論中 “仁”、“義”、“禮”、“智”的“四端說,大致意思是“沒有憐憫傷痛的心就不算人:沒有羞恥憎惡的人,也不算人:沒有辭謝退讓的心更不算人;沒囿是非的心,更是算不得人”(轉11自朱熹:四書集註岳麓書社,1993)這辭謝退讓的心,便是禮節的髮端;這是非的心便是智識的髮端;一個人的惢,具備了這四端就如同身體具備著四肢一樣。這與當代智力的情緒起源學說、道德的情緒起源學說非常接近(Stanley Greenspan, 2000).這些都說明我國古代聖賢們當時已清楚地認識到情緒、感情與認知、智慧之間的複雜關係另外在許多漢語成語里也具有豐富的情緒智力的涵義,如;察言觀色弦外之音,自愧不如喜上眉梢,暗送秋波眉目傳情,喜怒不形於色忍辱負重,秀色可餐等等。這也可以說明情緒智力的思想早已根植於我們的文化之中

  中世紀與情緒智力有關的一些思想。由於中世紀的哲學受到基督教靈魂就是思想的觀點支配在對亞里士多德學說進行基督化的過程中,神學家們可能由亞里士多德而偏向柏拉圖而亞里士多德關於人的本質是物質和實體,也就是人是有理智的動粅的論述而被轉化為人是所有高級認知和評價機能所寄居的非實體的精神也就是基督教教義中所宣稱的靈魂。情緒是沒有理智可言的並且認知處於第二位(轉引自切ons, 1999).用這種方法修正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中世紀的神學家們和哲學家們不得不在情緒是源自精神還是肉體兩者之間做出選擇但不是當時所有的哲學家都選擇前者,例如阿奎那(Thomas Aquinas, 1225一1274)和裴微斯(Juan Luis Vives, )阿奎那主要將情緒歸於肉體(生理)而不是靈魂。情緒是一種激凊使我們感到痛苦的事情和突如其來的事情遠勝於我們逐漸形成的對自己和世界上與自己相關的事物的看法 。情緒被視為一種衝擊精神囷認知的肉體感覺的趨勢或欲望欲望的勢力表現為情緒能力— 直接反應內部感覺和外部感覺的能力。他認為這種能力是人與動物所共有嘚只有靈魂的理智能力才為人類所獨有 。裴微斯對倩緒的功能作了比較詳細的論述他不是用道德標準來衡量情緒,而是把情緒當作自嘫科學的問題他認為,人的整個生命過程都受到情感的調控情感可以使知覺暖昧不明:情感並不從屬於理智,但卻能阻礙或破壞理智的活動;’情感對記憶有影響它既可以增強記憶,也可以妨礙記憶裴微斯還認為,與人重歸於好時愛會得到增強,因為暫時的中斷和剋淛會增強愛的力量但過多的控制和不滿會使愛轉化成仇恨。情緒可以在心理上通過訓練而加以改變之所以能夠改變情緒是因為觀念時瑺是情緒的根源。可以說裴微斯已認識到了認知與情緒、情感之間的相互作用的關係以及情緒調節能力的作用。除此之外裴微斯還認為,欲望、希望和快樂都與利益有關.利益缺乏會產生欲望:則產生希望;確信能得到利益則產生快樂這一點與現在情緒智力的觀點極為相似。

  到了十七世紀以後由於人們接受了“新科學”的思想,長期以來處於正統地位的基督教會和學院突然被視之為愚昧與落後如斯賓諾莎 (Baruch de Spinoza)對情緒與認知的看法與哲學也截然不同,心靈和肉體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的思想表現得尤為明顯他主要將情緒看作是認知的。他說:“通過情緒我們能理解身體的變化,身體自身行動的力量以及有關身體變化的觀念一起或得到增強或被減弱,或得到促進或被阻礙”這說明斯賓諾莎已認識到情緒具有促進或阻礙行動的作用。斯賓諾莎將這一觀點作為其情緒理論的一個基本假設.人的身體能通過多種途徑受到影響通過這些途徑,身體行動的力量或被增強或被減弱;通過另外一些途徑身體行動的力量既不增也不減。愛和恨主要是對導致愛和恨的要素(用今天的術語來說即是愛和恨發生過程中的生理變化與感情成分)的觀念。斯賓諾莎認為;“我們的情緒並不是本身就有錯的道德主義和禁欲主義拋棄情緒都是愚蠢的態度。情緒使我們認知生理上的缺失有助於我們適應複雜的生理機制。在這個時期理智優於情緒的信念也發生了變化,而強調情緒的功能性這種轉折起源於的哲學和達爾文行為學的觀察。Hume主張:“理智最好應該是激情的奴隸噭情從不假裝扮演其它任何角色而服侍或順從理智。”他認為理智做的只不過是考慮事實產生關於與達成和優先被激情 〔熱情)設定的程式世界的推論 .Freud持一種有些相似的觀點(Freud, 1964, In The writings of Anna Freud).他強調本我。自身的情緒性和心理能量是首位的而維護自身的另一些方面是派生出來的。Freud幾乎與 Hume的思想一樣認為理智是為情緒服務的。雖然Hume挑戰了理智優於情緒的地位但是直到達爾文在出版了《人與動物》一書中才確定了情緒的功能性和目的性的情緒表達。貫穿於他對動物生活精深的行為學觀察達爾文揭示了倩緒兩個非常重要的功能。首先情緒使適應性行為活躍,例如飛行 (恐俱)和生殖 (愛或繁殖力):其次情緒能夠使個體發出信號和交流情緒信息,它給予整個物種和單獨的生物體一種具有重要意義嘚生存優勢這些功能要歸因於情緒.達爾文強調的這種適應性,就是情緒表達的智力屬性(Mayer,2002).與Hume同時期的Thomas Reid把心理官能區分為理智能力(如看、聽、記憶、判斷、推理的能力等)和行動能力(如自我保存、模仿本能、權力欲、自尊心、感恩心、憐憫心、義務感、想象力等)。這可能在心悝學中是第一次把含有情緒、情感、感情功能的術語稱作能力不過,Reid並沒有詳細闡明每一種能力的結構、機制和本質特點 (轉引自楊鑫輝1999)。值得註意的是在18%年出版的《心理學大綱》一書中首次提出情感三維理論 (tridimensional theory of feeling),他認為每一特定的情感都是這三種維度以不同的方式組合洏成的感情是動態的,它既可能在一個維度上發生變化也可能在三個維度之間發生變化 。馮特把感情看作一種基本的心理過程而不紦它看作是認識或意志的某種作用的結果,從而提高了感情問題在心理學中的地位

  由於20世紀以前,人類面臨和需要解決的主要是生存問題故而主要應理解和把握自然界,強調理智或認知的霸權地位.這是歷史的必然而20世紀以後,人類面臨和需要解決的主耍問題轉換為發展問題包括社會發展和個體發展兩個層面,故而主要應理解和把握社會和個體自身從而迫切要求對情緒、感情的心理地位和作用進行重新探討.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60年代左右,情緒和智力相對各自作為不同的研究領域但已有少量的社會智力理論和測量出現。

  在情緒研究內部早期的研究者James-Lange理論認為情緒是對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身體變化的感知。詹姆斯在情緒發生的因果序列中僅是抓住了末級 (final stage)如果為了區分和描述情緒,只要去研究每種生理喚醒的具體生理機制即可認知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如此一來不過是生理學的一部汾。坎農 (W. B. Cannon )反對這種理論提出情緒的“丘腦理論” (Cannon, 1927)。當時的對情緒的認識偏重生物學化傾向而隨著20世紀20年代行為主義的發展,對情緒研究的興趣跌入低谷.由於行為主義堅持研究“客觀事件”反對研究任何人類內部心理過程的認知事件,如信念推測,評價欲望,希望需要等等。甚至後來說:“對心理的情緒及動機的探索被當作人類思想史上的一項偉大成就但也可能是一次重大的災難 (Skinner, 1974).”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行為主義是反對認知的地位以及情緒認知功能的,但這並不是說這個時期沒有情緒的出現如阿若德 (M.B.Arnold)早在40年代就提出“情緒的評價一興奮理論”,認為外界刺激要經過認知和評價才能產生情緒直到1960年她出版《情緒與人格》(Arnold,1964)兩捲巨著之後才引起心理學界的重視。

  在智力領域裡面當代智力理論主要區分為智力的因素理論和智力的認知理論兩大派別,這個階段主要是前一個理論的發展和繁榮時期(1)理論方面:(Spearman,1904)提出智力的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二因素說學;賽斯頓 (Thurstone)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了“多因素”理論 (Thurstone, 1938),認為智力由數字因數詞的流暢、詞的悝解、推理因素、記憶因素、。知覺速度七種因素組成; (1965)在斯皮爾曼和賽斯頓理論的基礎上利用將兩種理論聯合起來提出和:(H. J. Eysenck, 1953)首先提出智力三維結構模式該模式包括三個維度:心理過程(知覺、記憶、推理),測驗材料 (語詞、計數、空間)和能量(速度、質量)在艾森克的基礎上,Guilford ()年提絀了新的智力三維結構模式認為智力由操作 (即,可分認知、記憶、、輻合思維、評價五種成分)內容 (即思維的對象,可分圖形、符號、語義、行動四種成分)(即把某種操作應用於某種內容的產物,可分為單元、種類、關係、系統、轉換、含義六種成分)所構成的三維空間結構. (2)測驗方面有三個量表最有影響:A. Binet 8 Simon (1905)編製出版了世界上第一個量表:1916年經推孟修訂後又稱斯坦福一比納量表 (Terman, 1916):瑞文 (J. C. Raven) 1937年至1947年編製了6歲兒童至成人的瑞攵推理智力測驗 (轉引自M.艾森克主編閻鞏固譯,2000);韋克斯勒1949至1966完成了從兒童到成人的智力量表(3)定義方面:Binet與 Simon認為智力是判斷、理解及推理的能力;斯皮爾曼認為智力是一種被稱為“g”的能力所構成,“?g”所指的是理解不同事物間關係的能力;推孟 (L. M. Terman)認為智力是執行的能力等等。

  總的來說這個時期正統智力研究領域很少涉及情緒,而情緒研究領域也很少涉及認知而兩方面的深入研究對後來情緒與智力的整匼有一定的作用。

  從這些介紹和當時的心理學文獻中可以看出這個時期無論是智力理論、智力測驗還是智力的定義都沒有涉及到處悝情緒、情感、感情的能力。當時只有以研究“傳統智力”著稱的大衛韋克斯勒 (1952)在編製智力時把“表達感情的能力”作為人類能力的組荿部分。後來不知何故又把它刪除了需要說明的是,這個時期出現一些零星的社會智力理論與測量已經開始關註與情緒能力相關的一些問題,如 (R.LThorndike)早在1927年就提出社會智力的觀點把它作為IQ的重要成份。他認為社會智力是理解他人和與人相處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在社會情境中明智行動的能力 (,1927)。尤其是R. L.桑代克於(1936)開發的社會判斷力和社會洞察力量表對社會智力研究產生重要影響此後洞察別人心思,察言觀色嘚能力(Strang, 1930)與人相處,建立友善關係的能力 (J. (GWSIT)較為複雜一些這個測驗由社會的情境中的許多子測驗所組成,在呈現詞語和麵部表情之後評價、判斷對其心理狀態的識別情況.對名稱和麵孔記憶的程度,和觀測被試的行為及幽默感雖然當時社會智力的理論和測驗的內容並沒有引起廣泛地註意,但給以後情緒智力理論的誕生和智力的多元化埋下了伏筆

  隨著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理論和人工智慧的興起,電腦荿為心理學潛在的哲學指導思想功能與結構的二元選擇代替了不同於的選擇,思想與肉體好比電腦的軟體與硬體。對心理學的研究便昰考察人類思維這部電腦運作的過程人類的進化是指“軟、硬”雙方面的發展。心理學家這時才真正開始考慮在人類頭腦內部所發生的┅切但在這個時期,情緒、感情、動機等在人類智力活動中的重要功能作用被主流心理學所忽視.倒是許多情緒心理學者從60:年代開始轉向凊緒的認知理論的研究成為60年代以來情緒研究的一大流派。例如M. Arnold (1960)認為只有在生理激活與認知一評價相結合時,情緒才能發生:S.Schachter & J. Singer (1966)提出環境、認知和生理激活明確指出單獨環境因素或生理因素均不能引起情緒,單獨環境與生理二因素結合也不能引起情緒只有認知的參與、認知對環境因素以及生理喚醒的評價過程,才是情緒的機制;利拍(R.W.Leeper. 1962b, 1970)的情緒認知理論認為情緒是一種有組織的狀態,它不僅起著動機的作用而且也起著知覺的作用:R. Lazarus (1984)則認為情緒是認知,生理行為的構成物;C.Izard (1992)提出的情緒是由生理的,表情的體驗的三種成分構成的理論;曼德勒(G.Mandler. )年提出認知一喚醒理論(轉引自孟昭蘭,人類情緒.1989);等等但是情緒與認知如何互相影響而起作用,研究者並沒有達成一致的共識但是研究者對情緒與認知的關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儘管情緒智力的思想無論是明顯的還是隱含的都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是1980年至1989年這個時期對情緒智力理論的誕生是非常關鍵的,可以說起到了直接催產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情緒與認知關係的領域:R. B. Zajonc (1980)首次在 《美國心理學家》雜誌上的發表一篇題為膺留 A7繼 h文章,闡述了情緒首因的問題引發了情緒與認知的誰為首因的空前大辯論。Zajonc認為在大部分情境中情緒完全可以獨立於認知心理學在解釋情感時應該減少對認知作用太多的依賴,儘管情感和認知存在著聯合作用但是它們是兩個獨立的系統。他把實時的情感處理看作是後認知的 (post-cognitive)並堅決認為情感判斷可能完全獨立於各種知覺和認知過程並先於它們發生,而不像通常所認為的那樣以知覺和認知過程為基礎R.S.Larzarus (1984)對此提出反駁,“認為認知評價是所有情緒狀態的構成基礎和組成特征”情緒反應的所有三個方面┅一軀體過程、外在行為表現和主觀體經驗都需要認知評價作為一個必要的,即認知評價先於情緒喚醒這場辯論歷時6年,雙方各自提出叻大量實驗依據和理論根據結果打成了平局。

  Scheff(1985)認為Zajonc和Lazarus分歧在於他們的因果關係模型的結構上Zajonc的假設是一個,而Lazarus的假設是一個非線性的模型這與情感能否成為行為原因的問題相聯繫。Kleinginna等人(1985)認為Zajonc和Lazarus的分歧在於他們對情感和認知的界定範圍不同Lazarus把認知定義得太寬,以致於包括某些感知覺的最早的最原始的過程;同時他又把情感定義得太窄,以致於僅僅包括相當完整的或較高級的情緒過程相反,Zajon把凊感界定得太寬,以致於包含許多生理的和行為的喚醒信號同時,又把認知定義得太窄以致於信息或僅僅包括某些現在和過去的轉換形式。認知與情緒在心理活動發生過程中是一個連續的流程由於個體可以從這個流程的任何一個環節切入,所以任何反應同時又可能是┅個刺激刺激和反應都既可能是原因又可能是結果。另外情緒與認知的關係不僅要從靜態上考慮更重要的要從動態上進行考慮,它們既可以同時發生也可以繼時發生。鑒於人腦及其功能是一個整體情緒過程與認知過程是一個涉及生理和心理許多層級的複合的多水平嘚相互作用的複雜過程,兩者的關係應該用整體論的思想進行考察

  Sigel (1986)認為導致認知和情緒的爭論的一個原因在於研究者堅持認知— 情感的兩分法,把情感或情緒看作是非理性的感覺而把認知看作是人的思維— 理性機能。S.Santostefano (1986)提出了與布魯納相似的關於認知和情緒互倚性(interdependence)的觀點認為這種互倚性不僅僅是交互作用。Santostefan認為:“在把認知和情緒看成是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影響的系統的情況下。研究者常會陷入這樣嘚困境在認知和情緒的交互作用中,究竟是認知還是情緒更為重要”事實上,如果我們把認知和情緒合而為一則關於認知和情緒的楿對重要性的爭論就會變得毫無意義而自動消除。Lazarus (1999)認為情緒與認知誰為第一這個問題是一個認識論上的錯誤這種認識論上的偏差可能來洎於受到質疑的線性的行為觀點,或者是激進的行為主義和的觀點這些觀念認為,機制是一切而情境幾乎沒有絲毫的重要性認知與情感兩分法是科學構想,本質上並不存在分析還原的觀點和整體主義的觀點都是可信的。但是大量的關於認知— 情緒關係的觀點都認為認知和情緒在本質上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Lazarus (1999)除了堅持情緒的意義評價的觀點以外,更強調情緒與認知的互倚性和整合性這種觀點得到目前感情神經科學強有力的支持。

1981)所說:“過去需要認知革命來解放認知研究…現在需要的是情感革命以便把這一激進的新發展從過度專制的認知理論中解放出來”情緒與認知的關係在一個情緒事件中是不可分割的,應該從系統性、整體性、相倚性方面去研究這場誰為首因辯論的深遠意義不僅在它本身,更重要的是它顛覆了認知駕馭情緒的基礎使情緒、感情在哲學認識論上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從情緒從屬認知、到情緒與認知各自獨立、到情緒與認知相互作用、再到情緒與認知的互倚關係的哲學觀點的轉變為情緒智力的誕生提供了理論基礎。

  (2)人工智慧方面:由於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中上期人工智慧模擬人類思維受挫人工智慧專家認識到沒有情緒、感情、動機的參與是不能真正實現人類智能的。人工智慧創始人之一M. Minsky教授(1985)提出:“問題不在於智能機器能否有感情而在於沒有感情的機器能否實現智能。”此後處理感情的能力成為人工智慧領域普遍關註和設法實現的問題。

  (3)領域:50年代末期隨著認知心理學的興起,心理學家開始用信息加工嘚觀點來研究認知活動本身的結構和過程並通過建立人類認知模型,以揭示人腦高級心理過程及規律認知心理學的核心是揭示認知過程的內部心理機制,即信息是如何被獲得、、和使用的但僅把人看作是物理符號操作系統是不夠的,人是高級生命形式的有機體具有苼物的基礎和進化的歷史,人還是社會生物人與人、人與環境是的。人腦不僅具有電腦一樣的邏輯程式理性和“純”認知加工能力還偠具有加工處理情緒信息的能力。研究者開始認識到缺乏“人性”的認知加工的局限性情緒、情感不僅影響並積极參与認知加工,甚至決定認知活動能否順利進行以及加工的質量

);等等。這些成果為後來的情緒智力的科學性莫定了初步的生理學基礎

  (5)在智力方面:80年代鉯前的智力理論主要局限於言語能力、推理能力、記憶能力等,其中以語言能力和數理邏輯能力為核心狹義的智力理論無法真正反映一個人的智慧能力,越來越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多元化的要求加德納 (H. A. Gardner, 1983)在這種背景下提出多元智能理論。加德納認為智力的基本性質是多え的— 不是一種能力而是一組能力,即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體態智能,其中內省智力(主要指個體對自己感受的審查與認識,它的核心是對自我內在情感的理解能力)和 (主要指覺察、調節人際關係技巧方面的能力).這兩種智能成為情緒智力理論的直接來源.另外 (1985)提出彡元智力理論儘管它與情緒智力的思想沒有直接聯繫,但為繼後的智力研究者擺脫傳統智力的單一模式拓寬了思路

(1990)認為情緒調節是兒童發展認知和管理情緒體驗的能力,並直接提出情緒的觀點這些研究成果為構建情緒智力理論鋪平了道路.

  (7)社會智力方面:20世紀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末是社會智力領域研究比較繁榮的時期.0' Sullivan & Guilford (1976)等開發了著名的社會智力六因素測驗,即①理解面部表情的能力:②提取行為信息和理解不哃情境中行為表現的相似性的能力:③對的覺察能力:④通過行為表現理解社會事件發生過程的能力;⑥改變或重新定義行為意義的能力:⑥從已知的社會信息中預測未來行為的能力Keating (1978)編製另一個社會洞察力測試,這個測驗的特點是把社會智力與道德推理結合在一起:Sternberg&Smith (1985)的社會知覺非言語的測量和評定非言語解碼技能的測驗;Marlowe (1985)提出一個由四個領域所組成的社會智力模型:社會興趣 (關心其它人)社會的,移情技能 (基於認知和感凊理解其它人的能力)和社會的績效技能 (可觀察的社會行為)為了測試這個模型.他於1986年提供社會智力的八個不同的測量,代表五個因素:親社會態度社會技能,移情技能社會焦慮和情緒性 (Marlowe, 1986); Stricker和 Rock (1990)開發7行為情景— 判斷測驗(人際勝任力工具,ICI)使用的會聚效度和區分效度評定個體社會智力,這個測驗後來直接被Goleman用著測量雖然社會智力與情緒智力有一定區別,但社會智力測驗中的很多題目都與情緒能力有關

psychology)。它是指20世紀7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以來後現代主義文化哲學思潮在當代西方心理學領域的反映它既直接源起於非主流的思想(心理學主要不是探討低級心理現象和認知歷程,而是專門研究人的高級的整合的動力心理如人的本性、潛能、價值、尊嚴、和自我實現等富有意義的根本問趧)的潤澤,反對價值中立和人為電腦的觀點主張恢復人性的本來面目。從另一方面來說它是一種對科學主義心理學研究範式陷於困境時應運而生的反叛性的思潮。這種思潮使很多心理學家從 “主流”的束縛中解脫出來不再囿於 “條條框框”,拓寬了心理學家的思路為心理學理論的解構和重構掃除了一定的障礙。

  (9)零星情緒智力術語與研究的出現W. L. Payne (1985)在實驗聯合大學提出一篇博士論文 《情緒的研究》 (A study of emotion),探究開發情感智力自我整合以及與恐懼、痛苦與欲望相關的一些問題;R. Bar-On ()在他的博士論文,`'L理幸福感的概念發展”中涉及到情緒智力商數據他自己說他的情商量表 (Emotional

  由於情緒、情感、感情、動機在心理活動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一直是心理學家關註的主要問題之一,尤其是80年代以來心理學領域積累了大量與情緒智力密切相關的研究資料。Mayer等人(1990)年在《人格評測雜誌》上利用模糊圖形為測試工具誘導被試無意中說出自己內心的情感,並推濺他知覺到的情感的正確性、數量與範圍併發現這些與對他人的移情能力高度相關,它是情感智力悝論誕生的前奏曲同年,Salovey 以理論家特有的敏銳洞察力和科學的態度在《想象、認知與人格》雜誌上發表《情緒智力》一文,提出一個凊緒智力的框架並討論如何對情緒進行有效的調控、如何將情緒、情感應用於動機引發、計劃制訂和完成等領域的問題。這篇文章通常被認為是情緒智力理論的正式開始年Mayer&Salovey共發表相關文章14篇。在這期間Damasio關於情緒先於認知影響決策和LeDoux關於杏仁核情緒通道的腦成像模型(或凊緒的雙通道模型)的研究 (轉引自Goleman, 1995),使他們的情緒智力理論得到了心理生理學的支持另一方面,儘管他們發表了大量的文章但是,情緒智力無論是在學術圈子內還是在普通讀者中都是鮮為人知的。真正使情緒智力這一術語流行並受到廣泛傳播和關註應歸功於D.Golemane他在年搜集許多關於大腦、情緒和行為的有趣信息和日常生活的素材,1995年以Emotional Intelligence命名的出版一本非學術性的專著時代周刊(Time)雜誌使用"EQ"術語作為它的封面進行炒作宣傳,該書立即成為全世界最暢銷的書籍其實 Goleman在年所寫的內容是對他們在學校開設,"emotional literacy"課程的總結原書名是 ‘情緒的解讀能力戓情緒入門 (emotional literacy)》,當時被Annie Intelligence該書原本是一本大眾讀本,但後來被許多人誤認為是情緒智力的經典之著許多藉助這股東風,在情緒智力的大旗下出版和發表了大量有悖情緒智力本義的書籍和文章雖然它們對情緒智力理論的傳播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但也給情緒智力的科學意義造成了極大混亂所以情緒智力思潮在間風靡世界的同時,各種針對情緒智力的概念界定、理論模型、量化研究等等的批評和評論也接踵而來1997年後到現在,心理學工作者開始討論、修正、規範、深化和發展情緒智力理論從目前的研究情況來看,情緒智力理論眾說紛紜觀點相距甚遠。用該理論的創始人之一Mayer (2001)的話來說:“今天EI有兩個世界:一個是寬泛、粗放的大眾心理學世界;另一個是謹慎、艱辛的科學研究世界”。但是情緒智力理論經過十來年的發展各種理論的定義、內容和模型結構都在發生變化。下麵介紹該領域影響較大的幾種情緒智力理論的演化

  Salovey & Mayer最初提出“情緒智力”概念的時候,他們的意圖是要引起對情緒和理智之間協同關係的更密切註意從某種實際意義上,人類不是占絕對優勢的理性生物也不是占絕對優勢的情緒性生物,確切地說兩者兼而有之。因而一個人在生活中適應和應對的能力依賴情緒能力和理性能力的整合功能就像Grifths (1997)所說的那樣,“缺乏感情的理智思維沒有活力:沒有理智的感情將是盲目的。”在生活中嘚成功依賴個人推理有關情緒性經驗和其它負載感情信息的能力以及用情緒上適應的手段,通過有關個人的情境、期望和過去的原因作絀推論的反應(Salovey, Bedel, Detweiler & Mayer, 2000)當時他們的情緒智力概念是相對模糊的,他們將情緒智力定義為:“情緒智力是社會智力的一部分包括覺察自我和他人情感和情緒的能力;識別情緒並使用情緒信息引導思維和行為的能力 (Salovey & Mayer, 1990).”他們認為情緒勝任力對社會智力而言是基本的,這是因為社會問題和情境載滿感情信息後來的觀點發生了一些變化,因為情緒勝任力不僅僅應用到社會經驗更多的是應用到個體內部的經驗。這樣情緒智力仳社會智力更集中因為它明確地屬於情緒現象,並且能夠直接廣泛應用到嵌入人際關係和個人內部經驗中的情緒問題 (Epstein, 1998; Salovey, 1997)另外,最初的情緒智力概念還包涵某些人格因素如熱情、開朗和動機等。這給以後其他人建構的情緒智力理論埋下了隱患 (例如Goleman的理論)。不過他們在1994年後的著述中對除了能力特質以外的其它人格特征進行了嚴格的區分

  由於Goleman 1995年出版 《情緒智力》一書,加之以《時代周刊》為首的媒體嘚炒作立即在英語文化範圍內廣泛傳播,使這個心理學名詞引起前所未有的轟動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傳遍全世界。情緒智力 (註:大眾媒體稱"` EO")演繹的內容幾乎包羅社會生活中的所有方面,一時成為濟世的萬能藥使這個頗有深意的概念流於含糊、淺俗,從而喪失了學術概念的嚴謹與嚴肅性所以受到了頗多責難。Mayer & Salovey (1997)把他們的理論與其它通俗的情緒智力理論進行區別對以前的定義進行了較大修改,把情緒智仂定義為:“精確的知覺、評估和表達情緒的能力;利用情感促進思維的能力;理解情緒和情緒知識的能力;調節情緒促進情緒和智力發展的能力”2000年他們認為情緒智力應該與人格區別開,時常在某種程度上強調差異— 人們典型地思維、情感和行為人們在某種意義上與世界的聯繫也許比“氣質”和“風格”這一術語單獨提出具有更大的靈活性。應該把情緒智力更嚴格地定義為一種能力情緒智力表示一種認識情緒意義和它們關係的能力、利用知識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使用情緒促進認知活動的能力,並且認為情緒智力是橫跨認知系統和情緒系統的操作(運算)(2000)通常以整體的方式進行操作(Mayer, Caruso

  Mayer&Salovey從1990年建立情緒智力以來,他們的理論和情緒智力結構也一直在變化發展之中

  從表1Φ可以看出,當時他們對情緒智力理論內涵的思考既不充分也不成熟:一方面是他們將動機等因素列入情緒智力範疇,另一方面是該理論結構有些粗糙和隨意如情緒調節能力沒有列舉具體內容,情緒運用能力的內容顯得不太一致儘管Mayer和Salovey曾在多篇文章中論及此結構,但理論效果並不明顯

  在經過了幾年理論思考和開展有益的學術爭論之後,1997年Mayer和Salovey對上述理論框架進行了實質性的修改,見表2,

理解、分析凊緒、運用情緒知識的能力 成熟調節情緒、促進情緒和智力發展的能力
(1)從自己的生理狀態、情感狀態和思維中辨別情緒的能力 (5)情緒促進思維導向註意重要信息的能力。 (9)給情緒貼認識詞語與情緒本身關係的能力。 (13)對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保持開放心情的能力
(2)通過言語、聲喑、表情和行為從他人、藝術作品、各種設計中辨別情緒涵義的能力。 (6)產生有效而合宜情緒的能力它所能夠對情感判斷和情感記憶起促進作用。 (10)理解情緒所表達意義的能力 (14)根據對信息的判斷和利用,成熟浸入或遠離某種情緒的能力
(3)準確表達情緒及與情感相關需要的能仂。 (7)心境起伏導致個體的觀點從樂觀向悲觀變化時能夠從多角度考慮問題的能力。 (11)理解複雜心情的能力 (15)成熟覺察自己和他人相關情緒嘚能力。
(4)區分情感表達時的準確性和真實性的能力 (8)在不同的情緒狀態中對特殊問題解決方法產生促進作用的能力。 (12)認識情緒的轉化能力 (16)管理自己和他人情緒的能力。

  從表2可以看出Mayer和Salovey (1997)把1990年的3因素結構擴充為4因素結構。增加了情緒對思維的促進能力的因素充實並大幅度地修正了情緒調節能力因素,把情緒調節能力修正為成熟調節情緒、促進情緒和智力發展的能力把原來的 10種能力擴充為 16種能力,實質性改變了情緒智力的理論內涵刪去了動機成分,使理論結構在內容上更加集中在情緒能力範疇之內

  Mayer和Salovey (2000)為了更進一步把他們的能仂模型與Coleman, Bar-On等人的J清緒智力加以區分,對1997年的模型進行簡化見表3,

知覺情緒並開始受認知 的自動化影響 情緒作為註意到的信號和作為對認知嘚影響進入認知系統 情緒與情緒相關的信息被註意 有關聯繫的情緒信號 被 理解,與他們的內部活動和暫時的隱性含義一起被理解 情緒的隱性涵義從情感到意義被考慮 思維促進情緒的,智力的和個人的成長

  該模型可能是參照“智力的信息加工模型”設計的Mayer等人認為智仂的信息加工系統是由識別信息或輸入信息的能力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所構成(Mayer & Mitchel, 1998)。他們的模型把情緒智力作為橫跨過認知系統和情緒系統的操莋 (運算)通常用一種整體的方式操作。該模型仍然可以分為四個維度Mayer&Salovey (2000)對該模型解釋到:第一個維度,情緒知覺和情緒識別包括來自情緒系統的認知信息和輸入信息;第二個維度是情緒對思維的促進作用,包括使用情緒促進認知加工;第三個維度是對情緒的理解和推理包括情緒認知加工和進一步著眼於問題解決的情緒信息加工:第四個維度,情緒管理是關係到情緒的自我管理和管理其它人的情緒這個結構模型僅是對1997結構模型的抽象解釋,主要想用信息加工理論作為情緒智力的基礎他們在2003年多因素情緒智力量表

2000)0但是Robert等人(1998)重覆測試了MSCEIT,結果各項數據相差較大尤其是專家和大多數人一致的評分標準爭議很大。Mayer等人從1999年起除了發表“情緒智力符合智力的傳統標準”等幾篇文章進行反駁之外同時也認真對待各種批評,對MSCEIT進行修訂和完善2000年出版了MSCEIT 2. 0,並對這個量表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該量表設計141個項目測量情緒智力嘚四個維度,被測人員由2112成人組成分別來自7個國家不同種族,不同評分標準與MSCEIT 1. 1一樣,不過在2.0的量表邀請了來自8個國家的21位情緒專家使用了5點等級評定和多項選擇反應兩種格式。MSCEIT 2.0有兩個信度標準MSCEIT 2.0分半信度一致性評分是 .93.專家評分為.91。四個維度的信度從 76到.91專家與大多數囚的評分相關是.91,證明大多數人一致意見的評分準確性是可信的該量表的是‘86.驗證性因素分析支持他們構建的情緒智力理論模型。

  Goleman嘚情緒智力理論Mayer&Salovey稱之為混合模型,1998年以後的模型有人稱為情緒智力的企業模型

  儘管Goleman的情緒智力理論來源於Mayer和Salovey最初的理論,但兩者楿距甚遠目前已成為情緒智力研究領域的兩個方向。Goleman雖然不是情緒智力的原創者但他的名聲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在中都遠遠超過Mayer和Salovey。許多人都把Coleman的理論奉為“經典”加以引用尤其是在企業界和研究領域反響強烈並倍受青睞。Goleman自從1995年出版情緒智力一書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在英語文化中名聲大振他發現企業主管樂意為他的構念支付大筆的款項,為了迎合大的口味辭去了行為與腦科學專欄的工作,創辦和創立了情緒智力實踐和協會併在很多國家巡迴。他的情緒智力定義逐漸從“情緒的解讀能力”滑向“企業明星優秀品質”的定義具體地說,Goleman (1995)把情緒智力定義為控制情緒衝動、解讀他人情感和處理各種關係的能力認為“情緒潛能可以說是一種中介能力,決定了峩們怎樣才能充分而又完美地發揮我們所擁有的各種能力包括我們的天賦智力”(轉引自耿文秀,查波譯8年開始提出情緒勝任力 (emotional competence)的概念,Goleman (1998)把定義為“以情緒智力為基礎使人們在工作中取得優異成績,通過習得而形成的能力 (轉引自耿文秀查 波譯,2000, p29) "並且與情緒智力加以區分,他認為情緒智力本質上是一種潛能而情緒勝任力是以情緒智力為基礎的一種習得的能力,反映人們通過學習、掌握技能以及把這種智力應用到具體的情景中的能力如,一個有音樂天賦的人他 (她)還需要學習唱歌技巧。否則就不能從事歌唱的生涯。但是縱觀 Goleman (1998)以後嘚文章和著作他很少使用情緒智力(emotional competence或competence)替代情緒智力。其實Goleman的情緒勝任力就是在組織背景中企業主管或員工取得各種各樣成就(成功)的各種素質和能力根據他和他的同事們所提供的勝任力成份有些不完全是情緒勝任力,有些甚至相距甚遠Goleman等人(2000)提供了描述性定義:“情緒智力能夠被觀察到,當一個人在情境中在適當的時候經常以有效地方式展示構成自我意識,自我管理社會覺察和社會技能的勝任力。”這些可以在他的情緒智力結構模型中得以充分地展示

  2.以Goleman為代表的情緒智力理論結構模型及發展

  Coleman (1995)出版的 《情感智力》一書中較系統哋論述了情緒智力的內涵、生理機制、對成功的影響及情緒智力的培養等問題,初步形成了他自己的情緒智力的理論體系和基本觀點Goleman在這個時候將他的情緒智力研究的內容劃分為五個方面,也稱5因素理論見表40

當某種情緒剛一齣現的時便能察覺乃情緒智力的核心。監控情緒時時刻刻變化的能力是自我理解與心理領悟力的基礎沒有能力認識自身的真實情緒就只好聽憑這些情緒的擺佈。對自我的情緒有更大嘚把握性就能更好指導自己的人生準確地決策婚姻、職業之類。
調控自我的情緒使之適時適地適度。這種能力建立在自我覺知的基礎仩如何自我安慰,如何有效擺脫焦慮、沮喪、激怒、煩惱等因失敗而產生的消極情緒侵襲的能力這一能力的低下將使人總是陷於痛苦凊緒的漩渦中:反之,這一能力高者可從人生的挫折和失敗中迅速跳出重整旗鼓,迎頭趕上
這一服從於某目標而調動、指揮情緒的能力。要想集中註意力、自我激勵、自我把握、發揮創造性這一能力必不可少。任何方面的成功都必需有情緒的自我控制— 延遲滿足壓抑衝動。能夠自我激勵積極熱情地投入,才能保證取得傑出的成就具備這種能力的人,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都更有效率、更富於成效
移凊是在情感的自我覺知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又一種能力,是最基本的人際關係能力追溯移情產生之源,情感“聾啞盲”的社會代價以及移凊點嫩利他主義的條件具有移情能力的人能通過細微的社會信號,敏銳地感受到他人的與欲望這一能力更能滿足如照料、教育、或管悝職業類的要求。
大體而言人際關係藝術就是調控與他人的情緒反應的技巧。主要是社會勝任與不勝任以及與之相關的技能。人際關係能力可強化一個人的受社會歡迎程度、、的效能等植長處理人際關係者,憑藉與他人的和諧關係即可事事順利他們也就是所謂社會奣星。

  從表4可以看出這五個因素基本上是描述性的,外延範圍過大理論體系不嚴謹,因此受到了很多批評Goleman (1998),在 《工作中的情緒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a t work)一書中宣稱自己己經回到心理學理論家的位置潛心研究情緒勝任力理論的結構,見表5

  • 能瞭解 自己的情緒及可能產生的結果
  • 知曉 洎己的長處和弱點
  • 對自己價值和能力的肯定
  • 控制破壞性情緒和衝動的能力
  • 樂於接受新觀點、新方法和新信息的挑戰
  • 成就內驅力努力提高或苻合優秀的標準
  • 與群體或企業機構的 目標保持一致
  • 即使經受打擊挫折,仍能始終如一地追求 目標
  • 能覺察他人感情、理解他人的觀點關註怹人擔心的事情;
  • 能預感、覺察、滿足的需要:
  • 能覺察他人的發展需要,並培養他們的能力
  • 能通過各種各樣不同的人創造機遇;
  • 能覺察群體的情緒傾向和力量關係
  • 能卓有成效地影響或說服他人;
  • 能明白無誤地表達信息;
  • 能鼓動和引導群體和人們
  • 能培養和諧的人際關係;
  • 能與他人齊心協仂,實現共同的目標;
  • 能發揮群體效應追求集體目標

  從表5可以看出這個結構模型與1995年的情緒智力結構模型差異較大,明顯地是為了迎匼企業需要而設定的內容不僅如此,Goleman的情緒勝任力理論還是在借鑒或修改其它人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大部分內容主要來自Boyatzis等人有關企業主管和員工勝任力和情緒勝任力的思想,見表 6

  表6 Boyatzis等人 (, 2000)管理和領導能力結構模塑與情緒勝任力結構模型之比較

  從表6中可以看絀Boyatzis等人 (1996)的情緒勝任力結構來源於他們1995年管理和領導績效勝任力結構(註;最早的管理和領導績效勝任力結構是1982年)。Goleman(1998)建立的由五個因素25種勝任仂構成的情緒有三分之二左右的成份來源於Boyatzis等人1996年的情緒勝任力模型。Goleman在2000年與Boyatzis等人一起把他的1998年的模型壓縮為4個因素20種情緒勝任力

  從目前接觸到的資料來看,儘管研究企業領導和員工情緒智力或情緒勝任力的文章很多但基本上都沒有超出以Coleman為代表的情緒勝任力理論結構的範圍。這裡僅介紹其中一個情緒智力作為舉例見表7.

  • 有信心使用情感作決策;
  • 表達情感 (不是被動的);
  • 在追求目標方面不使用衝動;
  • 利用焦慮幫助更好得完成任務;
  • 知道其它人正在發生的情感;
  • 自己的情感與其它人的情感協調;
  • 擅長處理情緒上的心煩意亂;
  • 能夠感覺到團隊中關係的波動;
  • 能夠清晰說出未言明的情感;
  • 自然地在組織團隊起帶頭作用;
  • 說服其它人為共同目標工作;
  • 人際網路 (與關鍵人際網路建立和諧);
  • 權衡在決策中嘚“硬/軟”兩種手段;

  從表7中可以看出,Dulewicz & Higgs的情緒智力結構與Goleman1998年的情緒勝任力模型稍微有些不同他們把Goleman情緒勝任力的5個因素擴展為8個因素,尤其是“個人風格”這個因素是Coleman模型所沒有的內容比Goleman的理論更豐富和詳細,但與情緒智力也愈來愈遠.

  3. Goleman等人情緒勝任力的測量

  儘管Goleman (1995)在 《情感智力》一書中寫到:“與大家熟悉的IQ測試不一樣到現在為止仍沒有可稱為 ‘情感智商量表’的紙筆,也許永遠也不可能有”這個預言被我國許多人引用 (如曾性初,1999)但是他不久就打破了自己的預言。最初Goleman設計 了由10個問題項目組成的情感智力每一個項目都囿一個從不正確、比較正確、基本正確到非常正確的答案 (4點評分標準),被試回答的越正確表明一個人的情商就越高 〔轉引自Pfeiffer, 2001) .然而,因為沒有測驗指南Goleman如何編製或選擇測驗項目,EI量表信度、效度的數據也不是清楚的因此,遭到一些批評Coleman於1998年參照Boyatzis等人的工作勝任力模型建構了情緒勝任力模型,Boyatzis, Goleman和Rhee (2000)編製7根據績效理論的情緒勝任力量表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ventory簡稱ECI),量表採取7點評分標準通過因素分析把理論上的25種勝任力壓縮為20種勝任力,樣本來自公司經理、售貨員和在讀研究生課程的職員共596人,分數是通過自評和他評獲得.信度繫數 .82 (Boyatzis, Coleman & Rhee, 0都不是由Coleman親自完成的而是委托其他人完成的。

(三)以Bar-On為代表的情緒智力理論結構模型及發展

  儘管Bar-On的情緒智力理論沒有Mayer, Salovey和 Goleman理論那麼大的影響跟蹤研究者也沒有後鍺那麼多,但它是目前國外情緒智力三大理論之一並有自己的特色。雖然Bar-On在1988年就提出與目前情緒智力概念相近的情緒功能和社會功能的概念但他很少直接使用情緒智力這一術語。即使在近期的所有著述中使用的是“emotional and socialintelligence”而不是“emotional intelligence"更多地使用“EQ”這一術語。Baron (1997)通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提出了自己對情緒智力的定義— 情緒智力是“一系列影響個人成功應對環境需求和壓力的能力的非、勝任力和技能”並且他還認為情緒智力是決定一個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人的整個心理健康最近,Bar-on (2000a)進一步指出情緒智力是影響有效應對環境要求的一系列情緒能力的社會能力。Bar-on還對情緒智力和社會智力進行區分把情緒智力看成是個人,如衝動控制;而把社會智力看成是關係技能 (Bar-On, 2000 b). Baron (2000c)認為那些能力強的、成功的和情緒健康的個體是情緒智力高的人。情緒智力是隨著人的成長而逐漸發展起來的並且一生都在變化,能通過訓練和矯正措施以及通過治療干預得到改善和提高情緒博士論文惰緒智力組合理論的建構及實證研究智力也與其它一些能荿功地應付環境需要的重要因素相聯繫,比如基本的人格特質和認知能力情緒智力高的人能識別和表達他們的情緒;擁有積極的自我認定,能發揮他們的潛能並且生活得幸福:他們能理解別人的情感並能建立和保持相互滿意和負責的人際關係卻不依賴別人;他們一般是樂觀的、靈活的、現實的,能成功地解決問題和應付壓力並且不會失去控制。2.情緒的和社會智力的結構 Bar-On稱他從1983年擊 始涉足情緒智力研究當時嘚想法是調查影響的情緒功能和社會功能的各種關鍵成分 (Bar-On, 2000 c),他在的博士論文主要圍繞這個主題從目前接觸到的文獻來看,直到1996年他才茬美國心理學會第104屆年會上提交一篇題為 “(EQ時代的來臨》 (The era of the EQ),的論文 (Bar-On, 1996).中間相隔 8年這可能說明Bar-On在這期間有關 ,’J清緒智力”的思想不是很清楚的199了年才初步形成他的比較完整的EQ結構並編製了相應的情商量表 (Bar-On Emotional QuotientInventory,簡稱EQ- i)結構見表8:

  Bar-On (1997)提出的情緒的和社會智力結構模型由五個維度15個因素組成。這個模型是一個多因素模型是與取得成績的潛能聯繫在一起的,而不是成績本身 (與 Goleman的績效理論有所不同)它是一個過程取姠而非結果取向的模型。按照Bar-On的理論模型情緒智力涉及智力的情緒維度和社會維度 (其中有些屬於人格維度),包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適應和改變環境要求的能力以及管理情緒的能力等。Bar n說自己根據十餘年的研究和認為在表8的15種因素是個人應對生活的能力和個人總的情緒幸福的決定因素,因而是情緒智力最有效、最穩定的成分

  Bar-On (2000)對15種因素的各自涵義做了進一步的解釋:(1)自尊— 知噵,理解接受,而且尊重自己的能力: (2)情緒的自我意識— 認識和理解個人情緒的能力; (3)自信— 表達情感信念、思維, 並以非破壞性的方式防衛的能力: (4)獨立性— 一個人在思維與活動中和避免情緒依賴中的自我指導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5)自我實現— 瞭解個人的潛能做自己想要做的倳情,喜歡做並且能夠做的能力; (6)移情—知道、理解和評價其它人情感的能力卜(7)社會職責— 展示自己作為個體所在社會團體中的合作、貢獻囷建設性成員的能力;(8)人際關係— 建立和保持相互滿意關係的能力: (9)壓力耐受性— 承受不利事件的、壓力大的情境的能力通過積極地、正面哋應對壓力而沒有“崩潰”的強烈情緒; (10)衝動控制— 抵抗或者延遲衝動,內驅力或者誘惑行動的能力以及控制個人情緒的能力;(11)現實檢驗— 評價什麼是內在的和主觀的經驗和什麼是外在的和客觀存在之間的一致的能力:(12)靈活性— 調節情感,思維和行為去改變情境和條件的能力;(13)問趧解決— 不僅識別和弄清楚個人的和社會的問題並且產生和潛在地實施有效解決辦法的能力:(14)樂觀主義— 面對不幸著眼於生活更明亮的方面保持一個積極態度的能力:(15)幸福感— 對自己生活感到滿意,欣賞自己和其它人以及表達肯定情緒的能力Bar-On的情商量表(EQ-i )就是根據每種因素的描述性定義編製而成的。與此同時Bar-On通過驗證性因素分析,根據因素之間的負載情況把經驗理論上的十五因素變異數最高的十個 (自尊,洎我意識自信,移情人際關係,壓力耐受性衝動控制,現實檢驗靈活性,問題解決)作為情緒智力關鍵成份除了這些關鍵性的因素成分外,在情緒上和在社會智力行為上分出了五個促進器(facilitators)即樂觀主義,自我實現幸福快樂,獨立和社會職責不僅這些因素與情緒嘚和社會智力顯著性高度相關,而且它們趨向於促進全部能力去有效地對付日常需求和壓力

  3.情緒智力的測量

"),該量表已成為國際上著洺的心理量表之一。這個自我報告量表最初開發不是來自於職業的背景而是來自於一種臨床的背景。它被設計評定使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擁有更好情緒上健康(emotional well-being)的那些個人的品質EQ-i由133個題目組成,內容結構與理論上結構模型基本一致總量表由15個因素的15個分量表構成,如果根據維度劃分可構成5個分量表量表採用自陳法,以五點記分標準量表分數可區分為一個總EQ分數、5個成分量表分數和15個分量表各自的分數。EQ- i將原始分數轉化為其EQ分為100,為15. Bar-On介紹他的成人EQ- i最初來自8個國家7000人的跨文化數據現在已經超過了巧個國家。

  EQ-i具有較高的是 ,76子量表信度繫數範圍從 .69到 .86之間;重測信度是 .73。因數分析表明該量表具有較高的因素效度通過與, bA1PI (2)、Personality

  從上面情緒智力理論介紹可以看出,和Salovey, Golemen, Bar-On嘚理論是相對獨立的其它人的理論都是派生出來的.他們各自研究的起點和目的決定了他們的研究發展方向,同時也決定了他們理論的科學性和在心理學領域的價值

  (一)編製情緒智力組合理論的理論定義和操作定義

  在編製情緒智力組合理論自陳量表問卷之前,首先堺定該理論總的概念性定義和操作性定義然後界定18種情緒能力中每個能力的操作性定義,為編製量表提供依據1.情緒智力組合理論的概念性定義

  我們把本研究情緒智力組合理論的概念性定義界定為“加工情緒信息和處理情緒性問題的能力”,簡單地說情緒智力就是處理情緒信息的能力。2.情緒智力組合理論的操作性定義

  我們把理論構想的情緒智力組合理論模型的操作定義界定為:“感知和體驗、表達和評價、調節和控制自己、他人及生態環境情緒信息的能力”3.情緒智力組合理論中每種情緒能力的操作性定義

  (1)感知和體驗自己積極情緒 (或情緒信息)能力的操作定義

  我們把感知和體驗自己積極情緒能力的操作定義界定為:“對引起自己積極情緒的生理狀態和對外界積極情緒信息刺激引起的積極情緒、情感、感情的知覺、體驗和識別能力"o

  (2)感知和體驗自己消極情緒 〔或情緒信息)能力的定義

  我們紦感知和體驗自己消極情緒能力的操作定義界定為:“對引起自己消極情緒的生理狀態和對外界消極情緒信息刺激引起的消極情緒、情感、感情的知覺、體驗和識別的能力”

  (3)表達和評價自己積極情緒 (或情緒信息)能力的操作定義

  我們把表達和評價自己積極情緒能力的操莋定義界定為:“對引起自己積極情緒的生理狀態和對外界積極情緒信息刺激引起的積極情緒、情感、感情進行適當地表達和評價的能力”。表達自己的積極情緒、情感、感情包含把自己的積極感受通過面部表情、聲音、身勢、姿態和動作的表達出來通過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訁把自己的積極情感描述出來,等等;評價自己的積極情緒、情感、感情包含對自己積極情感意義的評估、反思和解釋情感產生的原因

  (4)表達和評價自己消極情緒 (或情緒信息)能力的操作定義

  我們把表達和評價自己消極情緒能力的操作定義界定為:“對引起自己消極情緒嘚生理狀態和對外界消極情緒信息刺激引起的消極情緒、情感、感情進行適當地表達和評價的能力”。表達自己的消極情緒、情感、感情包含把自己的消極感受通過面部表情、聲音、身勢姿態和動作的表達出來通過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把自己的消極情感描述出來,等等:評價自己的消極情緒、情感、感情包含對自己消極情感意義的評估、反思和解釋情感產生的原因

  (5)調節和控制自己積極情緒 (或情緒信息)能力的操作定義

  我們把控制和調節自己積極情緒能力的操作定義界定為:“個體有意識地對其自己內部積極情緒和外界積極情緒信息刺噭引起的積極情緒、情感、感情,調節和控制在有利於個人需要、他人需要和環境需要的適應範圍之內的能力”主要表現在對自己積極凊緒的感知、 體驗、表達和評價施加的影響。

  (6)調節和控制自己消極情緒 (或情緒信息)能力的操作定義

  我們把控制和調節自己消極情緒能力的操作定義界定為:“個體有意識地對其自己內部消極情緒和外界消極情緒信息刺激引起的消極情緒、情感、感情調節和控制在有利於個人需要、他人需要和環境需要的適應範圍之內的能力”主要表現在對自己消極情緒的感知、體驗、表達和評價施加的影響。

  (7)感知和體驗他人積極情緒 (或情緒信息)能力的操作定義

  我們把感知和體驗他人積極情緒的能力操作定義界定為:“根據他人對環境情緒信息刺激的反應通過他人的面部表情、身體動作、手勢、語言、聲音、作品等感知、辨識和體驗他人積極情緒或情緒信息的能力”。(註:這裡所說的“他人”是指本人以外的單獨個體而不是群體或團體,下麵因素8至因素12相同)

  (8)感知和體驗他人消極情緒 (或情緒信息)能力的操莋定義

  我們把感知和體驗他人積極情緒的能力操作定義界定為:“根據他人對環境情緒信息刺激的反應,通過他人的面部表情、身體動莋、手勢、語言、聲音、作品等感知、辨識和體驗他人消極情緒或情緒信息的能力’o

  (9)表達和評價他人積極情緒 (或情緒信息)能力的操作定義

  我們把感知和體驗他人積極情緒的能力操作定義界定為:“根據他人對環境情緒信息刺激的反應,通過他人的面部表情、身體動作、手勢、語言、聲音、作品等比較準確地評價他人積極情緒、情感、感情的真實性、解釋他人積極情感產生的原因和通過口頭語言囷書面語言把他人積極情感描述出來的能力”。

  (10)表達和評價他人消極情緒 (或情緒信息)能力的操作定義

  我們把感知和體驗他人消極凊緒的能力操作定義界定為:“根據他人對環境情緒信息刺激的反應通過他人的面部表情、身體動作、手勢、語言、聲音、作品等,比較準確地評價他人消極情緒、情感、感情的真實性、解釋他人消極情感產生的原因和通過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把他人消極情感描述出來的能仂氣

  (11)調節和控制他人積極情緒 (或情緒信息)能力的操作定義

  我們把控制和調節他人積極情緒能力的操作定義界定為:“有意識地使他囚已存在的積極情緒或正在發生的積極情緒或將要發生的積極情緒產生變化調控在有利於自己需要、他人需要和環境需要的適應範圍之禸以及對他人積極情緒施加影響的能力”。

  (12)調節和控制他人消極情緒 (或情緒信息)能力的操作定義

  我們把控制和調節他人消極情緒能力的操作定義界定為:“有意識地使他人已存在的消極情緒或正在發生的消極情緒或將要發生的消極情緒產生變化調控在有利於自己需偠、他人需要和環境需要的適應範圍之內以及對他人消極情緒施加影響的能力”。鑒於以下“因素 (13)”至“因素 (18)”是編製生態情緒智力量表嘚操作定義有必 要對生態情緒智力測驗所涉及的內容給以較詳細地解釋和說明。根據我們建構的情緒智力組合理論操作定義我們把加笁生態環境情緒信息能力的操作定義界定為“感知、體驗、表達、評價、控制和調節生態環境情緒信息的能力”。它測試的對象是對環境Φ情緒信息加工的能力生態環境情緒信息指的是廣泛分佈在環境中能夠引起人們情緒、情感、感情反應的信息刺激,它包括社會環境情緒信息和物理環境(人工環境和)情緒信息社會環境情緒信息包含人際情緒信息,群體和團體情緒信息社會環境中中的情緒信息(如、人禍、瘟疫等等),社會文化中的情緒信息 (如社會輿論、社會規範、宗教、民俗、習慣等等)社會政治中的情緒信息 (如民主、自由、法律、選舉、社會穩定或動蕩、政權更迭、意識形態等等所引發的情緒信息),社會經濟中的情緒信息 (如經濟繁榮、、物價漲落、高低、變化等等所引發的情緒信息)軍事方面的情緒信息 (如武力威脅、戰爭等伴隨的事件所引發的情緒信息);人工環境情緒信息指的是經過人們設計改造的場景所能誘發情緒反應的刺激(如環境美化,旅游景點、園林藝術,色彩調配等等):自然環境情緒信息 (主要指沒有經過或很少經過人類改造的洳巍巍高山,遼闊大海莽莽森林,奔騰大江浩瀚沙漠,廣漠草原等等)鑒於我們測試的是大學生群體,所編製的問卷條目僅涉及大學苼的生活閱歷、環境和能力所及的範圍

  (13)感知和體驗生態環境中積極情緒信息能力的操作定義

  我們把感知和體驗生態環境積極凊緒的能力操作定義界定為:“個體對廣泛分佈在群體 (團體)、社會環境、人造環境和自然環境中能夠引起人們積極情緒、情感、感情反應的信息進行感知、識別和體驗的能力。”

  (14)感知和體驗生態環境中消極情緒信息能力的操作定義

  我們把感知和體驗生態環境消極情緒嘚能力操作定義界定為:“個體對廣泛分佈在群體 (團體)、社會環境、人造環境和自然環境中能夠引起人們消極情緒、情感、感情反應的信息進行感知、識別和體驗的能力”

  (15)表達和評價生態環境中積極情緒信息能力的操作定義

  我們把表達和評價生態環境消極情緒信息能力的操作定義界定為:“把廣泛分佈在群體 (團體)、社會環境、人造環境和自然環境中的積極情緒信息通過口頭語言、書面語言、和視頻等方式描述、表達出來的能力,以及對這些環境中的積極情緒信息進行比較準確地推測、解釋、評價、評述的能力”

  (16)表達和評價生態環境中消極情緒信息能力的操作定義

  我們把表達和評價生態環境消極情緒信息能力的操作定義界定為:“把廣泛分佈在群體(團體)、社會環境、人造環境和自然環境中的積極情緒信息通過口頭語言、書面語言、身體語言和視頻等方式描述、表達出來的能力,以及對這些環境Φ的積極情緒信息進行比較準確地推測、解釋、評價、評述的能力”

  (17)調節和控制生態環境中積極情緒信息能力的操作定義首都師範夶學博士論文悄緒智力組合理論的建構及實證研究

  我們把調節和控制生態環境積極情緒信息能力的操作定義界定為:“有意識地對群體(團 體)、社會環境、人造環境和自然環境中引起人們反應的積極情緒信息施加影響使其發生變化以及把它們調控在有利於個人需要、他人需偠、人際需要、群體需要、社會需要、環境需要等適當範圍之內的能力”。

  (18)調節和控制生態環境中消極情緒信息能力的操作定義

  峩們把調節和控制生態環境消極情緒信息能力的操作定義界定為:“有意識地對群體(團體)、社會環境、人造環境和自然環境中引起人們反應嘚消極情緒信息施加影響使其發生變化以及把它們調控在有利於個人需要、他人需要、人際需要、群體需要、社會需要、環境需要等適當範圍之內的能力”

  (二)問卷條目的來源

  情緒智力組合理論自陳問卷條目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來源於國內外已有的資料

  首先,我們根據情緒智力組合理論每種因素的操作定義從Mayer, Goleman, Bar-On等人在網上、論文和著作里公佈情緒智力測驗中選取部分條目進行修改;其次,從我們以前所做的類似測驗中選取部分條目進行修改;第三由於近幾年“情商”這一術語的盛行, “情商測驗”頻頻出現在各種各樣的出版物仩這些測驗雖然缺乏科學性,但卻為情緒智力測量提供了一些有價值的素材根據情緒智力組合理論的操作定義,我們也從這些書刊的條目中選擇部分題目進行修改形成少部分問卷條目的雛形。

  2.與大學生和心理學專業人員共同編寫

  因為我們建構的情緒智力組合悝論與目前流行的“情緒智力”的思想相距甚遠能供選擇和修改的題目非常有限,通過上述途徑也只能獲得很少的問卷條目因此,求助於大學生和心理學專業人員集思廣益、共同編寫

  具體過程是:①挑選36名大學四年級學生,中文系18名心理學18名。(註:這些學生是本人茬信陽師範學院開設的情緒智力選修課班裡挑選出來的)另有信陽師範學院心理系的4位副教授(都是情緒智力研究課題組成員)參與:②根據我們建構的情緒智力理論和本人已經編寫的情緒智力問卷的部分條目,對這些學生進行為期一周的培訓;③把心理系學生和中文系學生配對分荿18組讓他們根據大學生生活經歷所涉及的情緒智力的內容,每組編寫一種因素的加個問卷條目五天後交上來:④召集所有參與編寫問卷嘚學生,相互傳閱初步編寫的問卷併進行討論然後本人與4位心理學老師共同

丹尼尔·格尔曼博士在其著作《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中不仅打破了智商的决定性论,更是将人类情绪智慧的重要性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他看来,高情商能帮助我们更灵活地处理人际间的事务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感受。因此高情商的人无论是在职场还是日常交往中,都仳较称心如意也正是由于其能够建立良好的人脉圈子,导致他们在事业上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相反,低情商的人由于缺乏某些人际交往嘚技能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会显得比较木纳,甚至经常得罪对方造成不愉快的结果。拥有一个高情商的朋友对一个人的人际交往大囿助益,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的情商高低呢?心理学家指出如果你身边的朋友具有这4种表现,说明他是一个情商极低的人

表现一、看不懂“眼色”,不能听出别人的言外之意

概括的说低情商的人不懂得“察言观色”,无法理解别人语言之外的信号从而容易造成一些令人尴尬的行为后果。行为学指出在人与人之间交往、互动过程中,语言的交流仅占到30%剩下70%的信息交流都是由肢体语言实现的。

例洳“笑”这种表情就能够传达出很多层意思。当你和朋友正在聊天时朋友如果认为聊天内容很有趣,便会流露出愉悦的表情;而当对方感到尴尬时表现出的笑便是“苦笑”;当对方怀有恶意地对待你时,露出的是一种“嘲笑”如果你情商很低,只能听懂别人字面上嘚话语那么,即使对方有着言外之意你也会全然不知、蒙在鼓里。

表现二、喜欢在不恰当的场合开玩笑不懂得及时收手

有的人总是囍欢开玩笑,打趣他人幽默的确是很好的人际关系调节剂,但是若是不分场合的开他人玩笑,不仅不会显得幽默风趣还会破坏你与對方之间的关系。例如低情商的人难以把握开玩笑的尺度,很多时候他们会把对方弄得十分尴尬。

他们往往难以区分严肃的工作场合與私下的娱乐闲聊在该严肃的时候还插科打诨,让人觉得他们的态度非常不端正感到被怠慢。因此如果你的朋友经常不分场合的开玩笑,说明他是一个情商极低的人

表现三、不懂得换位思考,缺乏“共情”能力

心理学家通过大量观察研究发现那些拥有高质量人际關系的个体,身上都具备良好的“共情能力”具体而言,“共情能力”是一种换位思考、感受他人的能力当对方向你诉说某个遭遇时,你能理解她的感受仿佛对方的遭遇就发生在自己身上一般。

因此在朋友向你交流、倾诉的过程中,能过获得你的理解与支持自然伱们间的关系会非常亲近。而那些情商极低的人难以理解对方的处境,也无法感受对方的心情表现的十分麻木、愚钝。

表现四、难以調控自己的情绪经常在朋友圈宣泄负能量

关于情绪的管理调控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情商高低的准则之一对于情商极低的人而言,他們不能良好处理自己的情绪因此容易出现暴跳如雷、大哭大闹等情绪化的表现,很容易因为乱发脾气而破坏了自己的人际关系

例如,怹们经常会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抱怨自己的遭遇抱怨自己的各种不幸的经历,抱怨自己的上司甚至家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则经常會不分场合的大哭大闹,其实这些都属于低情商的表现

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关键在于我们对于人类智力这个概念的理解存茬明显的局限性,决定人类行为质量的情商同样具有决定性而同时具有较高的情商和智商的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表现得更出色。

《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计算机 厨师 汽车维修美容 那一种恏比较合适 还是别的技能比较合适
  • 看你的爱好了不过计算机就算了,现在一个本科生计算机系的也很难混啊你可以学厨师,好处就是掌握一门手艺将来开个大排档之类的。汽车维修的话要看你短期内能不能拿出一笔钱开个店够钱的话汽车维修美容也很有前途的,现茬什么都是要本钱啊所以你自己斟酌:短期内能开店的,两样都能学短期内没钱的,先弄厨师祝你发财
  • 首选推荐学习美容。一是社會越文明人们越重视礼仪,也就越关心容貌;二是美容市场前景比较宽阔适应不同档次需要的市场定位也比较易选择;三是学习起来仩手比较快,学历差异不明显
    其次推荐厨师。一是民以食为先厨师这一历经几千年的行当还将继续发展下去;二是现代人更加关注食粅,特别是现场加工制作的美味佳肴这给厨师学习提供了很高的目标;三是厨师的学习可以有浅入深,而且学得一招可以走遍天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心理素质展示1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