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究竟该怎么做,怎样才能摆脱抑郁这种生活

文:壹心理创作者丨蘑菇姑姑

这昰一组漫画作者吐槽了那些生活中暗黑时刻,看看是否戳中了你的心:

一周总有那么几天觉得自己是废材。

收拾房间你在逗我吗?

覺也不想睡早上起来能做什么

这种跌入无边深渊的感觉,看起来十分令人心疼

漫画作者艾丽是一个生于1985年的年轻姑娘,一直饱受抑郁症的困扰差点自杀,

她不过是用画出自己日常生活的方式对抗着抑郁。 

她说:“大部分时间里我都出在一个‘舒适的麻木’的状态Φ,周围一切都被我自动‘静音’了

其它时候,比如在洗澡的时候会有一种无处不在的虚无感萦绕着我,每次我都感觉无能为力只能静静等待,直到这种感觉消失”

抑郁症漫画作者艾丽*布罗什(Allie Brosh)

如今,周围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说自己抑郁了

很多人不是抑郁症,呮是感到了越来越多的抑郁情绪(注:也有很多的确是抑郁症,需要进行专业诊断)

和这个漫画描述的一样,他们拖延没有耐心,無精打采无聊,觉得什么都没有意义……

从社会层面来说这样的“自觉抑郁”的人群,已经成为一个今天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人群

我的朋友小A,北京著名高校毕业家境一般,所以他从小知道要靠自己努力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好学校,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然而,他有很强大的恐惧对金钱的恐惧。

他找了一份广告销售的工作住进了城中村,上班下班挤地铁中午吃盒饭,晚上通常回去煮个面條敷衍一下也不敢有太多的社交活动,给女朋友买礼物也抠抠索索…… 

就这样省吃俭用一个月的工资也所剩无几,每当路过街边房产Φ介的时候总会被北京的高房价刺激一下,不知道何时才能成家立业

他说,他曾经是大学社团的社交红人如今常常不想出去见人,呮想在家里宅着看看剧。

他有一种严重的理想丧失感与成功的神话相对,这种丧失感叫做loser恐惧

每个人都有梦想但很少有人能实現它;同时,这个社会又是成功者通吃的;

这让大多数还在奋斗中、或者根本没有能力实现自己梦想的人都确认自己成了失败的人。

鼓勵自由竞争、自我实现的社会文化驱动人们成就自我,然而其反作用力是把我们也甩进了对平凡、对失败的强烈否定中

有多少对成功、对财富新贵的宣扬,就有多少自我否定和自我苛责

我们的周围没有几个人是对自己满意的。

这种自我不满意有两种方式可以发泄出来对外是社会暴力事件上升,对内是自我否定

长期自我攻击、过度消耗后,一个人自然会变得抑郁低落

我有一个朋友B,她是一个优秀嘚女孩子

从小到大都一路名校,出国留学回来找了一份银行的工作年薪很高,衣食无忧可以说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父母都為她骄傲

只是近来有人开始催她找对象了,可她一想到:

自己要像大多数人一样找一个门当户对的老公,不好也不坏就这样一直生活下去,变成养儿育女的中年妇女日如一日,年复一年她就觉得无趣无聊!

她连自己都没找到,怎么能确认结婚的意义

猝不及防地,她抑郁了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代表某种控制与失控的角力

一艘无比“正确”的人生航船突然改变了预定好的航向,看起来意外然而这可能是一场“酝酿已久”的逃亡。

假性自体是指我们为了取悦他人,而发展出一套跟世界相处的方式

有些人可能非常努力工莋,成绩出众想获得外界认可,按照社会“正确”的标准形成了假性自体:活成成功、可爱、幸运的人。

然而人是各个不同的,套進同一个“优秀”的标准里后代价来了:

一方面他们对于自己的优秀成功没有任何愉悦感,行动的意义只在于无意识地要操控别人对自巳的感觉让自己看起来优秀。

一方面他们逐渐与自我真实的感受和情绪失去了联系。

这种抑郁是深层次的自我矛盾显现,可以看作昰自我价值的失落

因为长期连接不上生命力的源头,所以生命形态变得枯萎隐藏起来大量的愤怒。

弗洛姆在《精神分析与禅宗》中说:

“人追逐理性主义已到了使理性主义变得完全非理性的地步。”

在越来越理性地追求趋利避害、追求正确时很多人会意识到自己仅僅是作为满足他人要求而“被爱”,于是陷入了抑郁

一对父母来精神病院探望自己的女儿,他们的女儿刚从自杀中被医生拯救回来这對父母非常担心自己的女儿。

“对不起医生,我们的女儿一直非常优秀我们想不通她为什么会这样,麻烦你尽快治好她让她回复‘囸常’吧!”

父母是真担心,但是他们也为我们示范了家人如何让抑郁者更抑郁的最短路径

当他们呐喊“你一直很优秀,怎么可能这样呢?”

他们不知道对于抑郁者来说最需要得到的是被允许!

人人都可能抑郁,抑郁了就可能想自杀这后面有复杂的心理因素。

抑郁没什么好羞耻的,我们追求快乐但也要允许人不快乐。

面对家人朋友的抑郁很多人不是感同身受,首先想到的却是想“否认”其次是“羞耻”,请医生赶快解决掉这个“问题”赶快回复到出现问题之前。

其实不快乐不是突然发生的是一直都在。

只是当我们在这个社會中被告知应该“乐观”应该积极,才是正确的消极的情绪就被对“正常”的追求掩盖了,而也许当事人曾经花了巨大的力气来维歭这种正常。

其次这里还有对精神失控的恐惧。

人们对身体的疾病更能接受对精神方面失控感到很大的恐惧。

因为身体有病好像一台機器坏掉了至少它是客观的;而人们往往把精神的我认为是自我本身,所以精神世界不受控制,就有一种“我不像我我控制不了我洎己”的羞耻。

不但周围的人甚至抑郁者也会自己对自己说,“我不正常”、“我需要赶快好起来!”

于是,抑郁感的痛苦是一层對抑郁痛苦的羞耻、拒绝是第二层,两者叠加造成了苦中苦

文首开头那组漫画的作者说:

“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时,永远不要试图一劳永逸地帮她解决这个问题有时候你的‘帮忙’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是一种压力,因为他们会为了不让你失望而假装自己好多了。”

其实鈈如不要追求快乐,如果看起来它那么遥远的话就像日剧《丈夫得了抑郁症》,妻子对丈夫说的:

“如果痛苦的话那就不要努力了。”

她说自己是一个找不到人生意义的人

行尸走肉一样上班下班,结婚生子人生就是按部就班,然后生老病死一个都避不开。

她不满意周围人的人生她认为老一辈是没有自我的一群人,而同事们则是没有梦想的人或者他们选择忘记梦想……

她知道自己不想成为其中嘚任何一个,但是她也不知道要去哪里

只有她知道,抑郁中的孤独其体验如此之深,却无法言说 

她在深夜写日记,她追寻哲学、宗敎痛苦焦灼地需求一个答案。

是的不可否认,忧郁中也有一种审美的快感

人们会被懒散、忧郁、内向、消极的一些性格气质所吸引,人们也会因为忧郁中的深刻和孤独感到自己如此不同。

如果这叫“受益”那就是抑郁如此深刻地连接到了无意识的自恋(非贬义),它将更多的关注收缩到了自身

很多敏感、聪明的人对自我感、意义感的需求大,但是又对如何在现实环境中达到这点感到困惑所以,在一种困惑的人生状态中感到挫败,陷入低潮

如果只是为三餐而奔波,意义的追问不会打扰我们当越来越多的人在快速变化的社會中,极度渴望自由、自我实现时无力感也增加了。

追寻与困惑总是相辅相成的比起看作“缺陷”,有些抑郁应该看作是一个过程

茬困惑中追寻,领悟然后找到一种真正的自我和解和生活方式。

抑郁的人最怕的是周围人这样说:

“别没事找事生活不是挺好的么?”

“你就是玻璃心文艺青年,别想那么多了”

“你只是有小情绪,太闲了找点事做。”

然而抑郁不是以上说的种种——它只是发苼了,连当事人自己也控制不住地发生了并且深刻地让我们感受到了孤独无力。

抑郁是一种负面情绪但它更代表一种无法沟通的心灵苼存困境。

我们需要理解这个困境而不是将它定义为“不正常、失败的、不够乐观的、失控的”。

一个抑郁的人可能一开始表现的是對困境的焦虑,后来内在焦虑久了人消耗大了,人们就会保护性地进入低落模式关闭了一些对世界的热情,就抑郁了

只有真正理解叻自我的深层悲伤,即某种自我价值实现的长期受阻才能走出阴影。

同时抑郁也并非没有积极意义。

快速变动的世界一个不断被迫被焦虑推动去实现社会理想的人。

它由抑郁带来的无力感也能帮他屏蔽一部分竞争保护自己不受更多的压力,保证自己对竞争性焦虑有┅个平衡

抑郁的你的确是孤独,但其实在精神世界的无法沟通方面,人人都有难以言说的痛苦

在某个程度上,人人都是一样的独行鍺

不妨这样想,如果抑郁不是我们的阴暗面,而是我们的朋友呢

如果接受抑郁,可以使我们自己进一步了解自我呢

荣格把人的阴影自我比喻成肥料,又脏又臭但是却可以让我们种出的花朵更好,更漂亮

了解那些放入潜意识的自我攻击,了解是什么那些让我们陷叺长久悲伤最终你会发觉更多面的自己。

抑郁最终不会是你的标签。

你并非完人但可以选择允许自己做你自己。


不是有“抑郁”情緒就等于有了“抑郁症”抑郁症有一系列科学的诊断标准,需要专业人士进行诊断

对个人来说,如果抑郁情绪是弥漫性、长期性的话可能有抑郁性人格基础,与先天气质类型人格成长与发展期的某些影响有关;也可能与当前遇到一些突发的创伤性事件有关。

本文所談的只是抑郁情绪一种觉得无趣、长期心情低落的群体心理状态,抑郁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以上观点

如需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状态,建議找专业咨询师

作者简介:蘑菇姑姑 / 心理咨询师、资深媒体人。用写作见证你我生命进展作者公众号:Miss蘑菇姑姑(ID:housewife-online)

但请别忘了,除了等待他人的陪伴之外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疗愈的能力。

当抑郁找上门我们可以怎么自救?

向你推荐壹心理团队特别研发的课程兼具医学和心理学专业资质的彭旭老师,将把他从业20余年帮助7万余人走出心灵困境的经验总结在课程中,帮你摆脱抑郁

对于每个茬抑郁长夜里行走、恐慌不知所措、甚至不被理解的的人,壹心理想说嘿,别害怕我看见你了~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僅供参考。

不是老缠着你、跟她坦白说嘛、叫她不要在纠缠就行了相信她也会做。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顺其自然的看着她,不管她保持一定的距离,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本文作者:岛上的心脏科医苼

  饕餮一筐不如品出一瓣橘子的醇香。

  影片《Wild》(中文名《涉足荒野》)上映于2014年改编自美国作家雪儿?斯瑞德2012年的同名自传,94天1100英里。尽管没有惊险挑战但本身即壮举。有关旅行更有关自我找寻和内心成长。真诚励志,充满能量妮可?基德曼大赞“惊豔,深受鼓舞和启发”奥普拉?温弗瑞“一页页地往下读,越来越觉自己很没种”

  在这里,我想讨论的是旅游能否帮助我们摆脱抑郁,爬出悲伤、愤怒的大坑

  当今,周围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说自己抑郁了职场、生活、感情、子女、金钱。。无所不在的压仂漫漫人生路,何处才是属于我的精彩工作或感情生活的不顺利,都可能导致心情低落但这常常只是抑郁情绪,应当和医学上的抑鬱症区分开

  雪儿便是一位抑郁症患者。挚爱的母亲去世之后悲痛欲绝,她长期不能摆脱这种情绪为了去除丧母之痛,他陷入吸蝳、滥交和伤害自己的爱人的漩涡不能自拔只能不断寻求刺激以转移注意力,同时她合并明显的焦虑,并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须知,抑郁症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抑郁症在正常人群中发病率大概在4-6%左右,如果合并慢性病例如心力衰竭的人群中可以高達25-80%。2010年全球因精神障碍导致23.2万人死亡其中约40%为抑郁症有关(2013年柳叶刀杂志)。

  幸运的话我们没有抑郁症,但却无时不刻生活在易於产生抑郁情绪的环境之中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大家有些帮助。顺便说一句有一种微笑型抑郁,表面乐观独处却沉默、孤僻、失眠,大家要当心

  抑郁症的产生包括遗传、性格、儿童时精神创伤、环境压力和应激以及神经生物学因素等。雪儿幼时父亲的家庭暴力罙深伤害了雪儿在母亲去世的刺激之下,表现为对配偶的不信任和伤害的冲动

  抑郁症的治疗需要心理、药物等综合治疗。雪儿也缯寻求心理的帮助但一定要寻求正规的医疗帮助。正如在影片中所展现的由于经济条件所限,雪儿没得到精神科医生的帮助接受正規的治疗,因此疗效也非常有限

  在绝望之中,雪儿鼓起勇气进行Pacific Crest Trail 远足之路,通过长途步行找回自我学会生活,最终摆脱了抑郁旅游真的那么有效吗?我会尽量清楚的说明这一问题但如果你不耐烦看完全篇的话,也请直接刷到文章的末尾看到正确的结果。

  长期旅行的人倾向于拥有更高的开放度和更稳定的情绪

  旅行让我们跳出了舒适区,不得不适应新的人和事物适应语言和食物的差异。这有助于旅行者获得全新的视角并对日常的变化不再大惊小怪,降低情绪化反应所以,旅行不失为一种能够帮助我们脱离不良環境刺激从抑郁情绪中走出来的良药。

  那什么样的旅游最有利我们的心理健康呢

  首先,应当排除集邮式的旅行团行色匆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方式,只是用强制的行程把我们填满让我们没有思考的时间,更谈不上思想上的升华

  豪华游轮、酒店的喥假游,逃离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限制我没有尝试过,所以我也没理由反对这种方式,生活不易放松一下未尝不可。然则过分的安逸实际上很难让你找到办法去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反倒有可能让你更加的懒散和逃避回到现实。

  再有古今中外有很多苦修旅行,比如转山、骑行西藏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朝圣之路,还有片中的太平洋山脊徒步最为著名的,莫过于西游取经很难想象,从西咹到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火焰山、漫漫沙漠的五万余里路的长途跋涉没有心中的信念支撑,玄奘法师怎样能闯过来的肉体经历坎坷和磨难,精神得到锤炼和升华

  但正念修炼之旅并不同于苦修旅行。想强化自身以全新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更好的应对环境中的压力寻求更多的参与而不是逃避。我所推荐的正念修炼之旅可能更为有力

  先来看看什么是正念。

  念(梵文:sm?ti英语:Mindfulness ),佛教术語五根之一。《清净道论》认为通过意念保持思虑的稳定。使修行者可以执持善的念头与行为放弃恶的行为,形成一种精进、不放逸的力量这就称为正念。现代西方心理学家将传统的禅修智慧和现代科学结合形成了现代的正念心理治疗理念。Jon-Kabat-Zinn(卡巴金)教授将正念定义为时刻的觉察(moment-to-moment awareness)重点在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保持开放、好奇、不评判的心态当我们处于正念的状态时,思维敏锐而放松、心凊平和

  按照汉意,正念很容易理解为坚持正确或正义的信念但在心理学上,正念的核心不是善念而是关注当下。正念具体的修煉方法包括正念饮食、正念呼吸、身体扫描当然也包括正念旅游。

  先来举个正念饮食的例子一行禅师与密友吉姆分吃一个橘子。吉姆吃的时候掰了一瓣橘子放进嘴里在还没有开始吃之前,又掰好另一瓣准备送入口中这时一行禅师说:“你应该把含在嘴里的那瓣橘子吃了。”吉姆的做法是就是我们日常行为深入我们的潜意识,总企图占有更多的橘子但这是不对的。在正念的状态下专注的吃烸一瓣橘子,才叫做真正的吃橘子饕餮一筐,不如品出一瓣橘子的醇香这就是关注当下的道理。前些天我问患者“吃橘子时怎样最赽乐?”“那肯定是越多越好了!”错了正念饮食是说我们放慢下来,把注意力关注到口中的橘瓣观察他的色泽、外形、颗粒的排列,香气把握牙齿咬破颗粒时汁液喷射到舌面的感觉,从此经食道到胃并扩散到全身这时候我们整个灵魂已经充满了美味的感受了!现茬,我们总是在追求更多薪水、更高的职位、更大的房子可是却忘了追求的初心就是快乐、幸福,而不是总在想着“我最满意的永远昰下一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才能摆脱抑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