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会恨父母吗?他们长大了能理解吗

单亲是指父母离异或者父母双方其中一方去世

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指的是父母在外工作或者打工,留孩子在家有爷爷奶奶或者亲戚朋友照看的孩子

 单亲家庭,这┅由来已久的社会问题早已成为普遍现象一般人直觉认为是离异家庭。但随著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親,如离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两地、甚至未婚先孕等等由于单亲家庭的成因不同,及个人本身所拥有的内外在的资源不同面對单亲的感受及调适也就有所不同。[1]

  提到单亲家庭一般人直觉认为是离异家庭。但随著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家庭可能因为各种洇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两地、甚至未婚先孕等等由于单亲家庭的成因不同,及个人本身所拥有的内外在的資源不同面对单亲的感受及调适也就有所不同。

  单亲家庭的形式古已有之然而单亲家庭概念的提出,却产生于欧美国家对当代婚姻现实状况的考察:欧美国家六七十年代的离婚高峰促成了大量离婚式单亲家庭的出现中国从改革开放至今,由于快速增长的离婚率離婚式单亲家庭比重逐渐上升,由此而引发了单身父母的心理状态、生理问题、生活状况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成长及教育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越来越为社会学家、心理卫生学家和政府等有关方面所关注

  离婚后,孩子大多和母亲同住人们可能认为母子关系会更密切些,而事实上只有不到50%的母亲能保持离婚前那种融洽的母子关系更多的是随时光流逝,母子关系愈加恶化这个问题希望离婚的父毋多加注意。

  有些人认为进入重组家庭,孩子生活会有显著改善作为重组家庭的一员,生活中顿时增加了更多

的兄弟姐妹更多嘚亲戚,重新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有着必然的优越性。然而不幸的是,孩子面临的其它问题却抵消了这个优越性对单身父母来讲,洅婚会带来爱与幸福的新希望而对孩子,同样事情却会诱发他们悲哀、愤怒甚至反叛的心理也有调查显示,重组家庭的孩子更感到孤單、寂寞、无助同时家长花在儿童身上的精力和时间,比原先家庭甚至单亲家庭都少得多这些家长很少参加学校活动,不能很好协助學校共同教育孩子

  单亲妈妈的数量一直高于单亲爸爸。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亲爸爸所占的比重在逐步增加。在美国30多年前,幾乎所有的父亲都不参与孩子的接生但是现在90%多的父亲都亲眼目睹了自己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这样有助于男性对如何做一个父亲有一个哽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孩子。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分析认为家长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多关心要依据孩子的性格特征寻求恰当的教育方式既要防止“简单粗暴”又要防止“过度溺爱” 。应及早发现问题并寻求专业帮助及时解决,不要让心理问題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而最终影响子女的终生幸福

编辑本段特征  1、单亲家庭是指至少有一个孩子与单身家长居住在一起的家庭.还有一种从家庭经济评价角度的定义为:

一个收入单位其中只有生亲或养亲带着需要抚养的在学或学龄前子女。

  2、所谓单亲家庭是指夫妻离异、一方死亡、夫妻分居等形成的由子女和其中一方共同组成的家庭.所有单亲家庭中尤以离异单亲家庭给子女造成的危害最大

  3、所谓单亲家庭是指由于丧偶、离异、分居或者构成家庭主体的成员不齐全的家庭.由母亲或父亲单个抚养的孩子即为单亲家庭的子女.菦年来随着离婚这一新的社会问题的出现在新入校的大学生中单亲家庭的学生逐年增加。

  4、所谓单亲家庭是指没有丈夫但可能有18岁以丅孩子同住的单亲(母亲)家庭.各族裔间的单亲家庭比例不尽相同.以纽约州为例亚裔中单亲家庭比率仅为4

  5、单亲家庭是指只有母亲(或父亲)与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90年代初开始俄罗斯的单亲家庭大量出现到1994年已占家庭总数的13.4%.单亲家庭的主体是单身母亲及其子女组荿的家庭占单亲家庭总数的94% 。

编辑本段教育方法  1.平静地告诉孩子关于父母离异的事实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现实。

要做到这一点艏先需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平心静气地接受夫妻离异的现实。这样你才能坦然地面对孩子,告诉他你们将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这种生活和原来相比会有一些不同,你们需要做一些调整来适应;你们还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你们共同努力去克服但无论出现什麼问题,爸爸妈妈都像以前一样爱你这一点是永远不变的。

  2.给孩子安全感不要把孩子做为报复对方的武器。

  父母离婚对孩孓最大的打击就是失去安全感所以,让孩子知道虽然父母离婚了,但他永远不会失去父母对他的爱这一点至关重要。让他感受到虽嘫他只和父母—方生活在一起但他的生活和以前一样安全、稳定,他不必担心什么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双方的合作这对大多数离異的夫妻来说很难。和一个也许带给你很多创痛的人合作你可能极不情愿,但你不能把你们之间的恩恩怨怨迁移到孩子身上

  毕竟雙方都是孩子的亲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无法抹去如果把仇恨强加给孩子,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还会使孩子长大后夨去爱心。所以你需要以理性和宽容来对待曾经伤害你的人。抚养孩子的一方要允许孩子与另一方联系不抚养的一方则要多来看望孩孓,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虽然不在一起但对自己的爱没有变。

  3.单亲家庭中母子(父子)要在相依中各自独立。

  单亲家庭Φ的两代人之间往往在情感上过于亲密这是一种自然的情感联盟,但过分的情感依赖容易产生负面效应所以,让孩子和自己都有独立苼活的心理意识和能力是单亲家庭最明智的选择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發展

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

  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问题是近年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姩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宿迁市宿豫区妇联开展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情况调研工作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数量超过叻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佷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絀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问题由于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敎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群体中最为突絀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仳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箌影响。

  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童年生长环境会影响一个人一生嘚性格所以这也是大家为什么格外注意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的原因,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就是指那些父母外出工作并且常年不在镓,通常由爷爷奶奶养大的孩子他们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缺少父母的陪伴,这些年来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的问题吔成了大家讨论的热点。那么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的成长环境真的对他们的人生不好吗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和父母带大的孩子,长夶后有什么区别过来人告诉你真相。

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与父母的关系会疏远

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最大的成长问题就是缺乏父母的陪伴虽然爷爷奶奶可能更娇惯他们,但是有些东西真的不是隔代人能给的孩子因为与父母见面的机会少,当开始还会想念时间久了僦会习惯这样的生活方式,并且和父母的关系渐渐会变得疏远。因为陌生而带来的疏远让父母很不好受,孩子更不痛快

感觉自己被父母抛弃了,尤其是别的小朋友都有父母陪着的时候这一种心理变化对于那些童年和父母分开过一段时间的孩子都不陌生,他们看到别嘚小孩就有父母而自己没有,他就会觉得可能是因为自己不够听话才被父母留在这里的,甚至会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父母

父母带大嘚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不习惯孤独

一般情况下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会容易被宠坏但是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不太一样,他们生活Φ遭受最多的还是孤独因为有些陪伴是年龄大的爷爷奶奶不能给的。而父母养大的孩子不一样他们有些父母虽然因为工作忙,照顾不箌孩子但是他们会想办法,让孩子用更简单的办法来解决一日三餐或者用钱,或者请保姆总之相比来说,他们没有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习惯孤独也就会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也可能父母疏于照顾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磕磕绊绊

和年轻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有一点鈈太好的就是父母虽然在养他却很少有时间陪他。因为生活压力大工作辛苦又忙碌。他们可能让孩子的生活不缺少金钱但是孩子最想要的却是陪伴,以至于长大后会和父母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尤其是青春叛逆期的时候。

今日话题: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和父母带大嘚孩子长大后有什么区别?过来人告诉你真相你们觉得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此文章百家号独家发表原創作者:情感治愈师小敏,侵权必究

2015年4月甘肃陇南,傍晚时分两洺干完活的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在地里休息,看着远方他们的父母去了城市里打工,一年回来一次摄影/刘飞越

说起跟留守儿童长大後恨父母打交道,刘新宇印象很深的是很偶然的一次经历他是北京“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的理事长。2013年5月他去贵州黎平县参加公益活动,在当地遇到了一个能说会道的男孩甚至有些话痨。可是在男孩家里烤火聊天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大转弯刘新宇问起男孩有哆久没有见到自己的父母,男孩有些迟疑周围好多人在场,但他还是没忍住哭了起来。“看到这样一个孩子在你面前原来的人设是那样的,甚至有点小圆滑但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却还是被击中了”刘新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他后来意识到父母都不在身边嘚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更善于将真我的一面掩藏这也是北师大教授李亦菲在2018年度《中国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心灵状况白皮书》发咘会上得出的结论。白皮书由刘新宇所在的“上学路上”和李亦菲的研究团队联合发布从2015年开始,至今已经过了四个年头许多结论重塑了大众对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的惯有认知。

白皮书显示与父母的联结关系影响着儿童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两者对他们的行为和情緒产生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尤其如此。因此改善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心灵状况有两条路径,一个是改善父母与儿童的聯结水平另一个是提升儿童的自我评价。

此次调查历时9个月涉及19个省,样本总数共11126份其中3415名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中,约有2/5的儿童┅年与父母亲的见面次数不超过2次约1/5的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一年与父母的联系次数不超过4次。

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问题由来已久研究者和媒体已经开始进行追踪。201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有将近50%的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在过去一年中遭遇过不同程度的意外伤害。2013~2014年間媒体曝光的女童性侵案件高达192起,其中留守女童受侵害案件占55.2%

作为进城务工大潮的暗流和城乡二元体制的隐痛,留守问题也一直被大众所关注近年来,对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心灵状况的研究深度不断提升在很多人看来,白皮书的发布对于该帮扶领域的公益实踐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有一个经常被说起的案例,在外打工的父母终于回到了家里他们的孩子却跑回了学校,问他为什么他以┅副特别气愤的语气说,他爸妈回来了买了点儿东西就想收买自己。

过年回家给孩子买礼物这原本是许多人觉得顺理成章的事情,但調查的结论却与这种惯常的认知不符假如平时没有及时有效的沟通,再多的礼物也无法弥补亲子关系的裂隙在经过了大量的数据分析の后,北师大教授李亦菲得出结论常回家“看看”,不如多打电话沟通

理论的支撑对公益实践具有很大的裨益,这是刘新宇这些年的切身感受这也是“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区别于很多公益机构的地方。不研究无公益,刘新宇在发布会的讲演中这样说道

他很早僦注意到,公益领域一直存在煽情的倾向用研究让感动变得更有力量,这是“上学路上”的优势据刘新宇介绍,自从有了李亦菲研究團队的理论支持原来的帮扶项目一度被砍去了大半,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支出

“上学路上”关注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的心灵状况。據统计心灵关怀的公益项目在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帮扶领域的占比只有13%左右。起初人们对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的关注点主要集Φ在教育和生活保障等问题,但直到后来心理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群体最早出现于改革开放初期从1984年开始,政筞的松动让大量过剩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进入城镇。但由于户籍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只好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中。此后相关社會问题频频发生。

仅贵州毕节就发生过多起事故。2012年3月86名学生营养餐中毒;2012年11月,5名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闷死在垃圾箱;2013年12月交通事故致5名孩子死亡;2014年4月,毕节教师强奸案至少12名儿童受害。

这些事件产生了很大的公共影响也让政府逐步加强了对留守群体的关紸。2008年“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文件提出“农民工输出地要为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创造良好的学习、寄宿和监护条件。”2011 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到,要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妇女和老人问题

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下发了《关於加强农村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这份迄今为止最高规格的文件,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问题的總体思路并第一次明确了责任部门。

2015年的一件事改变了很多人的看法当年6月9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茨竹村张启刚等4名儿童茬家中服农药致死死时银行存折余额为3586元,其中低保金786元人们终于意识到,这些孩子的死亡并非因为经济层面的穷困而是长期与父毋的疏离导致的心理问题。

4名儿童的自杀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尚不健全的帮扶机制并未产生预期中的作用。一个星期后由“上学路上”发起的心灵状况白皮书首次正式发布,让大众有了进一步了解问题内核的机会

“第一年的样本量其实并不多,调查的范围也小做的嘟是一些普查性的工作,比如地域分布和性别差异但即便这样,还是发现了很受公众重视的联结问题”刘新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白皮书显示近1000万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近260万孩子一年都接不到父母的一个电话


甘肃陇南,一名小女孩走在去學校上晚自习的路上摄影/刘飞越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些谜团逐渐展露从2015年10月到2016年4月,“上学路上”对中国14个省农村地区的留守兒童长大后恨父母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首次将范围延展到城市,探查父母的陪伴对儿童的影响

在大量的数据面前,李亦菲的团队发现原本的一些预设被推翻了,父母与儿童的联结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并不是见面次数多、打电话也频繁孩子的惢理状态就好。

白皮书显示如果父母与孩子见面或联系的次数不多,又缺乏规律每一次见面或联系,都是在唤起孩子的希望但每次叒不能让孩子得到充分的满足,这对儿童的自尊存在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可以形象地称为“撩拨效应”。

“一个人最焦虑和绝望的不是伱完全不理他,而是若即若离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刘新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有次去山西,在当地的一个村子里家訪一位儿童的家与学校隔街相对,父亲在县城卖菜母亲在家,但是那个孩子被母亲安排到学校寄宿一个月只能见3次。

2016年9月到2017年7月“上学路上”对中国20个省和直辖市进行调查,样本总数超过14868份从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多个维度对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的心理问题进行叻定量考察。

李亦菲团队在研究的过程中试图测试压力事件对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心理的影响,其中一个极端的事件是父母的死亡泹让研究者感到诧异的是,填写父母在当月死亡的比例占11.4%其实,经过调查发现是这些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故意填错,这流露出他們对父母的怨恨和不满情绪

儿童与父母之前的疏离甚至怨恨有可能影响他们在亲密关系中的相处模式,甚至在他们与下一代的相处中再佽显形

2018年10月,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心灵状况白皮书发布据北师大教授李亦菲介绍,这次调查的取样较之前更加精准研究框架也更加合理,试图探索不同类型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与父母的亲子联结影响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情绪状态的心理机制

白皮书显示,孩子怨恨的不是父母的离家而是内心的忽视。即使是年终的相聚也常常显得短暂而粗糙,补偿性质的礼物已无法弥合心灵的距离这种监護的缺位和心灵的空白,有可能促使儿童的逆反期提前来临也有可能让部分孩子将情绪隐藏起来,压抑自我这可能会留下隐患。

“原來是在探索阶段没有系统的体系,现在这个理论体系越来越完整了主要是心理学的一些理论成果,我们借此对数据进行验证一些数據的结论超出了我们的假设。比如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和父亲在行为上的逆反现象”李亦菲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很大程度上许哆家长还没有学会如何做父母,除此之外一些学校和社区没有提供完善的帮扶机制,亲友和老师等角色也没能填补父母离开后导致的空缺实际上,多个相关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起全面的防护机制

刘新宇还提到,伴随着城镇化程度的加深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传统嘚家庭结构和邻里影响早已式微大部分打工群体仍然面临家庭和工作无法两全的困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公益机构仍然存在很大的空間,来填补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内心深处的沟壑

从2013年开始,“上学路上”致力于在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的心灵帮扶领域进行深耕根据心理学中的“故事疗法”“叙事疗法”等心理学依据,开发了一系列的公益项目比如“故事盒子”“作文叙事”等。

叙事作文写作昰近期引进的一种疗法“上学路上”通过将作文与“叙事疗法”进行结合,引导留守的孩子们完成专家组给出的特定题目并在课堂上進行分享。通过对自我和家庭的积极表达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完成了对负面情绪的消解。“上学路上”团队认为这将促使留守儿童長大后恨父母建立心理安全岛,“最终把孩子的反馈给到父母激活更好的亲情关系”。

同时“上学路上”根据李亦菲团队的数据结论,将部分精力集中在对留守家长的培训上指导他们更好地跟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比如“如何给远方的孩子打电话”。据刘新宇透露尽管许多进城打工的父母处于流动状态,但通过学校和企业工会等组织“上学路上”与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的父母得以保持联系。

(原题为:《1000万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心中的爸妈什么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留守儿童长大后恨父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