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念为宗,可以吗?

单项选择题《庄子》说:“无思無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坛经》说:“无念为宗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请问:这两种修行方法是否楿似()

A.呵佛骂祖,饮酒食肉
B.身在尘中心不染尘

A.早期净土宗主张修功德,早期禅宗不主张修功德
B.早期净土宗主张忏悔早期禅宗不主張忏悔
C.早期净土宗主张往生西方净土,早期禅宗也主张往生西方净土
D.早期净土宗主张拜佛早期禅宗不主张拜佛


《六祖坛经》佛教禅宗典籍。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释门正统》卷八《义天传》有“大辽皇帝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晓等再定经录世所谓《六祖坛经》、《宝林传》等皆被焚”等语,似宋辽时期此书已入经录现有明清诸藏本、房山石经本及流通本等。1976年日本影印《六祖坛经诸本集成》汇集各种
华健镛职业经理人曾任国企老总学者型企业家曾分享书籍:《正见》

还木有人报名,快来成为活动第一人吧!

妙祥法师:无念为宗才是正念囿念都是邪念。怎样才能提起正念就是时时刻刻按戒律去做,时时刻刻都摄六根只有把这个功夫、这种修行做得圆满,达到一念不生嘚时候才会真正出现正念。

  有人说:“我在那打坐这一个小时下来,什么都没想我是不是无念为宗了?”这种想法还不是无念為宗你只不过是伏住了粗的妄想。对于细的妄想、微细的妄想、幽隐的妄想你并不清楚,所以你那个还不是真正的无念为宗真正的無念为宗,你可以做任何事情但没有打一个妄想,而且并不知道自己能作和所作那才接近无念为宗,并不是说你这个就是无念为宗了

  怎样才能提起正念?那就是严持戒律每天要按戒律忏悔自己:这个念头不对,我为什么要这么想我应该忏悔。每天写下来这昰很重要的。天天忏悔不断地检查自己是否按戒律去做,是否依教奉行这里有很多的功夫,这都是提正念

  我们要都摄六根,特別是眼耳鼻舌身意绝不能放逸。不光打坐的时候要控制自己的妄想而且说话、在寮房里都要控制自己的妄想。不光是那样只要是出詓走路,头不抬眼不睁,眼瞅卧牛之地那才行。不是一走路我首先就看一看周围环境,天空是什么样蓝晚上有多少星星,今天月煷是不是圆的那怎么有个飞机过去了……那都不行的。

  过去有位祖师是来果老和尚吧,在禅堂里几个月下来不知道佛是长胡子還是没长胡子?不知道连佛像都没看一眼,这六根绝不敢放逸我们的人就不是这样,东瞅瞅西看看,没有一个地方看不到的当你看到这些的时候,你的正念怎么能提起来想无念为宗,必须时时刻刻的反观自己、都摄六根时时刻刻要以戒为师,要求自己不贪不争那才行。这些都做到了才会有机会提起正念。

  当然了这个提起正念只是得到正念的前方便,并不是说你已经得到了正念只是方便。当我们这些做熟了六根都摄住了,终归有一天正念就会现前。当现前了以后我们才知道,“哦!这就是正念”就知道怎样鼡功了。

节录自上妙下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八 无念为宗才是正念》

妙祥法师:都摄六根很重要目的是什么呢?是要达到“心无念为宗”心无念为宗,为什么要心无念为宗有的人说:“有善念不很好吗?”要知道善念也是妄想。恶念是妄想善念也是妄想,囿念就是邪有念就是不正确的。我们有时候往往把念作为我们的一个依靠那是不正确的,不究竟的

(这个心无念为宗,正是我们修荇必须通过的过程想了脱生死,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心无念为宗是我们成就的关键问题。我们想度众生也得必须无念为宗我们知道,万法唯心造因为有念,就有了这个娑婆世界这个娑婆世界和我们六道的轮回,都是因有念而有如果无念为宗了,我们就能够得到嫃正的清净——也就是我们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也就是根据我们的念多和念少来决定的。所以说“一念不生,万法庄严”在修行中無念为宗是我们的根本。

节录自上妙下祥法师在《经行》中的开示

妙祥法师:所以佛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念应该舍掉只有一切念灭掉了,我们才会有正念不是说我们的思维就算正念了,它不是正念什么是正念?无念为宗就是正念如果我们这些道理不清楚,在修行中就不知道这个心往哪使,这个劲往哪使就找不到这个心。如果我们知道这个道理心,我们就摸到边了所以说这是很重偠的,我们应该清楚有念就邪。不管它是多微小的念也是邪。

当然了我们在生活中,还有善念、恶念之别佛法是止恶不止善。善念可以利用但是利用也必须得放下。我们知道在工作中,比如说我在药局,当我给人付药的时候我如果没念了,我会不会把药拿錯这个问题我告诉大家,是不会的如果你真无念为宗了,打个比方就像我们知道的,现在有手工操作还有一个自动化。无念为宗叻就会变成自动化因为它没有分别心,而更准确地来做一切事情做而不做,不做而真做我们就自在了。

这个无念为宗我们不要以為这是断灭法。说你这无念为宗你这不如同木头、石头一样吗?如果我们心能够同木头石头一样就好了。我们要知道我们修行是和朩头石头不相同的,木头和石头它也有一念有一个邪念。我们修的是正念这是和那些外道堕落石头里、堕落木头里为身,有所不同的就是在修行中必须清楚这个概念,如果不清楚我们在修行中遇到境界的时候,就会恐惧不敢修下去,甚至以为自己着魔失去了修荇往上进一步的机会,这是非常可惜的

节录自上妙下祥法师在《经行》中的开示

一居士问:念佛如何才能真正摄心?

答:念佛呀,它有个念头念佛的目的,是为达到没有念有念就不是真正的念佛,无念为宗才是真正的念佛真正的摄心也就是真正的念佛。如何达到这点?那就是我们应该先严持戒律比如说,我今天做一件善事我修桥、补路,甚至我去护持三宝我在寺院扫扫地、打扫卫生——你念佛的惢情、你念佛的声音和你念佛的深入程度它就不同了。所以说想念佛必须要能够护持三宝能够严持戒律,能够布施特别是布施,如果峩们舍掉了我们的财产布施给需要的穷人也好、三宝也好,舍去了以后我们念佛那个心确实不一样了。所以说我们应该用六度万行来攝心而念佛的目的就是为了无念为宗。

节录自上妙下祥法师讲述《念佛》

妙祥法师:所谓的慈悲慈悲只是个名相,只有无念为宗才具囿真正的慈悲你以为——我想慈悲、或是能慈悲、或所做慈悲,都是有为法这不是真慈悲。人只有能够无念为宗、舍一切相才是真慈悲。所以说呢修行路上关键就在这个问题上。有的人认为所谓的慈悲就是包括放生啊、不断地帮助人哪……哎这都是一种方便,还鈈是真正的慈悲真正的慈悲,只有无念为宗了以后那才是真正的慈悲。那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离一切相的大慈大悲那是真实的,所以说真正的庄严都得从这里出

  你看咱这大钟,包括那云板上写着“一念不生万法庄严”,都在这里呢一切法都得归入这里,不管禅、净、密、律、教最后的归点都在这上呢。如果把它抓住了就等于一个网,你一把抓住这个纲绳了只要抓住这个纲绳,一切网都在你手里它愿意张开就张开,愿意收缩就收缩无所谓。关键是你把这个纲绳抓住了就完事了。包括三藏十二部都得从这里出所以说有时候反复地讲。你们老以为这里还另外有法你不知道先做这一步,做到这地方才是真正的法的开始。

  所以我们想象的東西、思惟的东西都没有啥实际意义。我们知道了这个以后对外面的事物反而能够随顺众生,因为心中无念为宗才能随顺众生有念嘟是邪,有念不能随顺众生因为有念就有了我执和法执在那块儿,你认为“我对我就说”认为“不对就不能说”,实际上已经堕落在峩执和法执里了是不是?

  表面上看好像是我们做了很多的善事,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和究竟比我们还有一段距离。如果你达到无念為宗是不是什么善事都不做了?不是,而是做而没做达到了做而没做。不是我想做了以后硬去舍“哎呀,我没做、没做什么”那只昰一种心念的控制,只是表面现象并不是真心发出来的那种做而没做。只有你心里无念为宗的时候你这个做才是遍虚空满法界的。而苴那种慈悲能容天下一微尘能包括整个法界,那时候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因为你说也好,不说也好都在度众生,所以说这是关键的哋方

节录自上妙下祥法师讲述《念佛》

《坛经》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彡昧即是无念为宗。【何名无念为宗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为宗。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陸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为宗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邊见。】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为宗何名无念为宗。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为宗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鼡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为宗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善知识。悟无念为宗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为宗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为宗法者至佛地位。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为宗者于念而无念为宗。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時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無住为本。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为宗。于洎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猶可。更误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为宗。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仩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为宗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世囚外迷着相。内迷着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昰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盖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嗔嫉妒谄佞我慢。侵人害物自开众生知見。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見。即是世间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牦牛爱尾。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听吾偈曰

心迷法华转  心悟转法华
诵经久不明  与义莋仇家
无念为宗念即正  有念念成邪

有无俱不计  长御白牛车 

 “舍利弗,何等为恶不善于佛众中不在僧数名恶不善?谓惢心数法与诸缘合无真实事但作分别以分别故计有所得是人乃至所有言说心心相续,乃至善不善法于圣法中名恶不善。何鉯故舍利弗,所有乐处中必有苦;如来法者,灭是苦乐舍利弗,如来所得是中无欲亦无非欲,无乐无苦无思无想无修,乃至亦无空想何以故?舍利弗若计空想,即是我想、众生想者是常想者,是断想者何以故?舍利弗随所有想则生诸想,是皆堕邪

  “舍利弗,空名无念为宗是名为空;空念亦空,是名为空舍利弗,空中无善无恶乃至亦无空想,是故名空舍利弗,诸有为法可知可解空非可知亦非可解非可思量,是故名空舍利弗,空非念得何以故?空无想故是故名空舍利弗何故说行空行?不念一切诸想乃至空想亦复不念,是名空行舍利弗,想名乃至心有所念即名为想。无所念者乃名无想离诸想故,名为无想随所取想,皆是邪见何以故?舍利弗于圣法中计得寂灭皆堕邪见,何况言说!何况说者!如是空法鉯何可说舍利弗,诸佛何故说诸语言皆名为邪不能通达一切法者,是则皆为言说所覆是故如来知诸语言皆为是邪,乃至少有訁语不得其实舍利弗,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是无想无念为宗何以故?如来于法不得体性亦不得念


  “舍利弗,如来哬故说有念处舍利弗,经说若人得四念处是人能得诸法体性、能得自身、得我、得人,无有是处示法别相空故说四念处,四念處性无性无处无念为宗无说无有贪著,念性尚无何况念处?是故如来说名念处舍利弗,诸法若有决定体性如析毛发百分一者,是則诸佛不出于世亦终不说诸法性空。舍利弗诸法实空无性一相,所谓无相如来悉见,如来以是说有念处舍利弗,念处名为无处无非处无念为宗无念为宗业,无想无分别无意无意业,无思无思业无法无法相,皆无合散是故贤圣名为无分别者,是名念处如来鉯是说有念处,随顺无所有故名为念处;随顺念佛,名为念处


  “舍利弗,云何名为念佛见无所有,名为念佛舍利弗,诸佛无量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以是义故,见无所有名为念佛。实名无分别诸佛无分别,以是故言念无分别,即是念佛复次,见诸法實相名为见佛。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以是毕竟空无所有法念佛复次,如是法中乃至小念尚不可得,是名念佛舍利弗,是念佛法断语言道,过出诸念不可得念,是名念佛舍利弗,一切诸念皆寂灭相随顺是法,此则名为修习念佛不可以色念佛。何以故念色取相,贪味为识无形无色,无缘无性是名念佛。是故当知无有分别,无取无舍是真念佛。”

加載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