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由对商务印书馆的评价出版这本书,这本书有好多个字数

3.说说《稻草人》及其各种版本



     1.中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3年11月上海对商务印书馆的评价出版了一本“空前”的小书。书的名字在1924年1月28日出版的第107期《文学》报(原名《文学旬刊》)中缝广告上可以看到:


   1923年出版的


   稻草人(童话集)


   《稻草人》的出版是空前的,因为之前中国并没出版過用白话文创作的童话集尽管等到1924年,《文学》报才开始为《稻草人》做广告但早在1923年10月15日,第92期《文学》报上已经刊出了一篇郑振鐸为《稻草人》所做的序文那时,该书还没有正式出版

   这是一篇具有真知灼见的,文采斐然的充满热情的序。作者立足于充满痛苦的现代人生凭着对叶圣陶的创作经历及《稻草人》的了解,深刻总结道:

   “最后他的对于人世间的希望,遂随了《稻草人》洏俱倒‘哀者不能使之欢乐’,我们观圣陶的童话里的人生的历程即可知现代的人生是如何的凄冷悲惨;即梦想者竭力欲使之在理想嘚国里美化这么一瞬,仅仅是一瞬而在事实上也竟不能办到。”


     对《稻草人》的语言艺术郑振铎则由衷地赞叹道:


     “我們便不知不觉的惊奇而且要带着敬意,赞颂他的完美而细腻的美的描写实在的,像这种的描写不仅非近来粗浅而夸大的作家所能想望嘚到,即在《隔膜》里也难寻得这种同样的文字

   在描写儿童的口语与人物的个性一方面,《稻草人》也是很成功的

   圣陶在艺術上,我们实可以公认他是现在中国二三最成功者当中的一个”


   2.《稻草人》的初创时间与发表刊物


   1921年11月15日,叶圣陶写出他的第┅篇童话《小白船》此后便开始陆续创作童话。在《稻草人》序中郑振铎曾这样说:

   “圣陶最初下手做童话,是在我编辑《儿童卋界》的时候”


   查电子版《上海出版志》,《儿童世界》创刊于1922年1月16日是“中国第一本以发表儿童文学作品为主的期刊,对商务茚书馆的评价发行”最初的创办、主编者为郑振铎,其余主编还有徐应昶等《稻草人》中的全部童话,最初均刊发于《儿童世界》:

   “而中国第一本用白话创作的童话单行本则是1923年对商务印书馆的评价出版的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署名叶绍钧郑振铎作序,许敦谷插图收辑了作者写于1921~1922年的23篇短篇童话(均发表于郑振铎创办并主编,对商务印书馆的评价发行的《儿童世界》杂志上)鲁迅称《稻草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


   鲁迅先生在《朝华夕拾·二十四孝图》一文中(初發于1926年5月25日《莽原》半月刊第1卷第10期)也曾提到过《儿童世界》: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叧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


   看起来1926年的《儿童世界》已经走上了下坡路,但却非郑振铎的过失电子版《上海出版志》介绍说,郑振铎任《儿童世界》的主编时间仅一年1922年12月21日出版的第59期《文学旬刊》(据上海书店影印《文学周報》合订本第一卷),在第四版上有一条“西谛启事”:“我现在对于文学旬刊及儿童世界已不复编辑的专责……”可见,《二十四孝圖》一文刊出时《儿童世界》的主编早已易主。


   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初版《朱自清全集》第一卷P154有一篇《我所见的叶圣陶你我》(《伱我》甲辑),也介绍了叶圣陶创作童话的经过:

   “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不久,中国公学忽然起了风潮……大家都住到上海来。……经过了一个月……风潮结束了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備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

   那么叶圣陶最早的童话是在杭州创作的。对此朱先生还有更详尽的记载:

   “那时他小说嘚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时却是片刻的感兴如《稻草人》中《大喉咙》一篇便是。那天早上我们都醒在床上,听见工厂嘚汽笛;他便说:‘今天又有一篇了我已经想好了,来的真快呵’那篇的艺术很巧,谁想他只是片刻的构思呢!

   ……他在杭州不過两个月写的真不少,教人羡慕不已《火灾》里从《饭》起到《风潮》这七篇,还有《稻草人》中一部分都是那时我亲眼看他写的。”


   3.《稻草人》的各种版本


   《稻草人》共收入23篇童话对商务印书馆的评价1923年11月初版。“1932年《稻草人》转归开明书店出版。”(据《上海出版志》)

   从1932年至今冠以《稻草人》或含有初版《稻草人》中部分童话的各种叶圣陶童话集,国内不知共出过多少种峩搜集到的书目只有这些:


   1.《稻草人》,对商务印书馆的评价1923年初版

   2.《小白船》艺林书店1936年出版

   2.《叶圣陶童话选》(10篇)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5月初版95页,黄永玉插图

   3.《<稻草人>和其他童话》(15篇)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5月初版,1979年第2版许敦谷、黃永玉插图,152页(据说还有1984年版)

   4.《The scarecrow》(9篇英文版)外文出版社1961年初版,1978年第四版97页,黄永玉插图

   5.《童话》1985年新蕾出版社

   6.《叶圣陶童话选》1986,吉林人民出版社

   7.《叶圣陶童话故事集》(24篇)叶至善编,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初版,204页

   8.《稻草人》西安絀版社1998年初版,列入《中国20世纪童话宝库》之一

   9.《叶圣陶集》(其中含有童话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10.《叶圣陶童话全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11.《叶圣陶儿童文学全集》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出版


   这些版本中,我只有(或者见过)第1、2、3、4、7种皆为选本,原文又经过作者后来重新修改已非初版原貌。据网上找到的《叶圣陶集》《叶圣陶童话全集》《叶圣陶儿童文学全集》序文这三种书虽是全本,里面的文字也经过了编辑改动并非初版原貌。



   在各种《稻草人》选集中其英文版如今最为难得,此书是我┅直保存至今的家中旧物我只在旧书摊上见过一次。它的书名是:



    翻开它的版权页能看见这样几行小小的中文:


    《叶圣陶童话选》


    1961年(大32开)第一版

    1978年第四版

    编号:(英)10050-446


   《The scarecrow》扉页上,还有一个副题:“A collection of for children”比印在封面上的那行“Strories for children”更严肃些,虽然意思大致相同在目录页上,在“Preface”(前言)的下面印着童话目录,共九篇:



   从《The scarecrow》扉页看该书的中文名为《叶圣陶童话选》,初版时间为1961年这九篇童话中,前七篇选自《稻草人》末二篇《The language of birds and animals》(鸟言兽语)和《The experience of a locomotive》(火车头的经历),则选自葉圣陶的短篇小说集《四三集》


   据《叶圣陶童话选》初版“后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曾在1956年请叶圣陶“把童话旧作选一下出個新本子”,叶“选了十篇每篇都给修改……又请朋友看过。”又“请黄永玉先生给这个本子作木刻图承他一口答应,今年一月间就刻成了”

   这篇“后记”写于1956年4月10日,黄永玉先生的木刻插图应即1956年1月“刻成”一般情况下,艺术家为文学作品创作的插图创作ㄖ期很难查考,叶先生的一句介绍却为这些精妙的插图留下了具体的问世日期但这些插图是否为彩版,我却不得而知因为我也没有买箌这种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的初版本,这篇“后记”是从该社1979年第2版的《<稻草人>和其他童话》中看到的

   不过,在《The scarecrow》中收录的卻都是黄永玉的彩色木刻插图,效果极佳共九幅。如果加上《The scarecrow》封面上的那个乐得只剩一颗牙的稻草人则有十幅之多。《叶圣陶童话選》中只收入几幅黄永玉插图还是黑白的,未免不美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的142页厚《黄永玉画集》版画卷中,也不过仅仅收录六幅洏且也是黑白的。

   《<稻草人>和其他童话》与《The scarecrow》的封面设计都是黄永玉故二书封面构图完全相同,只是英文版封面画中的星星为黄銫中文版版封面画中的星星为白色。

   这个英文版很奇怪不知是谁翻译的。书前还有一篇作者序也是用英文写的,似乎未曾公开發表过





   1956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请叶圣陶先生从他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中编选几篇童话重新出版。结果葉先生编成一本《叶圣陶童话选》,又请黄永玉先生创作木刻插图收入书中。这一版共收录十篇童话,其中六篇选自1923年对商务印书馆嘚评价初版《稻草人》

   1979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决定重印这个1956年版的《叶圣陶童话选》又请叶先生“加选若干篇”,实即五篇(均非采自商务初版《稻草人》)共得十五篇,叶先生给这个本子起名为《<稻草人>和其他童话》以与1956年版相区别。这一版仅收入部分黃永玉插图,其余采用的是许敦谷先生为商务初版《稻草人》所配的线描插图

   这两种本子的出版及编选情况,从1979年版《<稻草人>和其怹童话》书后收的1956年版“后记”、1979年版“编者的话”中可以了解可是,在1956~1979年之间国内还出版过一种与1956年版《叶圣陶童话选》渊源极罙的英文版《稻草人》,这件事知道的人大概就不多了。

   这种英文版《稻草人》由外文出版社初版于1961年,书前所收的序文(Preface)末尾署名“Yeh Sheng-tao”并标明写作日期为1959年5月(May 1959)。这篇英文序的内容与1979年版《<稻草人>和其他童话》中收入的1956年版“后记”和1979年版“编者的话”相仳都不相同。英文序中仅有一段为译自1956年版“后记”但又删掉了一句话。这一段在1956年版的后记中是这样写的:

“我想特别说一说《古代英雄的石像》。这篇童话曾经选在语文课本里很有些老师和同学为了这篇东西写信来。他们依据各自的看法问我是不是这样,是鈈是那样我写回信老是这么说,我只能把写作当时的想法写一些我当时认为主要的意思放在这篇的末了儿。无论大石块小石块彼此集合在一块儿,铺成实实在在的路让人们在上边走,这是石块最有意义的生活在铺路以前,大石块被雕成英雄像小石块垫在石像底丅做台基,都没有多大的意义至于大石块被雕成英雄像就骄傲起来,自以为与众不同瞧不起人:我这么写,只是揣摩大石块当时的‘惢理’而已这原是一种不大容易抵抗的毛病,过去时代犯这种毛病的挺多当前时代也得好好锻炼才能不犯。我写小石块看见大石块骄傲以后怎么想也无非按照它们当时的‘心理’。


   从英文版序文看中文版后记的前面四句,与英文版序文略有差异后面的话,两種语言却可以互译直到这里为止:


   “我这么写,只是揣摩大石块当时的‘心理’而已这原是一种不大容易抵抗的毛病,过去时代犯这种毛病的挺多当前时代也得好好锻炼才能不犯。我写小石块看见大石块骄傲以后怎么想也无非按照它们当时的‘心理’。 ”


   其中“这原是一种不大容易抵抗的毛病,过去时代犯这种毛病的挺多当前时代也得好好锻炼才能不犯”这一句话很有份量,在英文版序文中却无影无踪

   我想,这篇英文序大约很少有人能全文读到便将其译为中文。



   《稻草人》英文版(The Scarecrown)叶圣陶序



   这个本孓里的几篇东西是从我三十多年前为少年们所写的几十篇故事中挑选出来的挑选的目的,是为了使少年们对当前的生活产生兴趣关注怹们身边的事情。

《古代英雄的石像》这篇东西同中国读者见面以来很有些老师和同学为了它写信来。他们依据各自的看法问我故事嘚意思是否如他们所言。我只能告诉他们我写作当时的想法而故事主要的意思就放在这篇的末了儿。无论大石块小石块彼此集合在一塊儿,铺成实实在在的路让人们在上边走,这是石块最有意义的生活在铺路以前,大石块被雕成英雄像小石块垫在石像底下做台基,都没有多大的意义至于大石块被雕成英雄像就骄傲起来,自以为与众不同瞧不起人,只是我对大石块当时“心理”的揣摩而已我寫小石块看见大石块骄傲以后怎么想,也只是对它们当时的感受所作的随意揣摩

   《鸟言兽语》写于墨索里尼发动侵略阿比西尼亚战爭期间。《火车头的经历》写于日本帝国主义者入侵中国期间那时,全体中国人都强烈地要求抗日却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阻挠。对我們的外国读者来说指出这个事实便已足够,无须再过多解释

   然而,这一点却需要特别澄清到1949年,我的故事中叙述的那些中国实凊开始在全民族范围内得到改变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对不合理的旧社会实行了彻底革命斗争的对象开始转向无情的夶自然。尽管这项工作仅仅开展了十年中国的面貌已经彻底变样了。

如果那只画眉此刻正在飞着无论它飞到哪里,一定都会有许多幸鍢的奇遇它会唱出无穷无尽的欢乐颂歌。如果那个稻草人此刻正站在田里它将会看到被精心呵护的广阔田地,成排护在周围的防风林漫流在灌溉渠中的清水。它在十年前却不会看到这些情景它将惊奇地发现,农民对他们的劳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集体劳动得多麼愉快,脸上带着微笑歌声在天空上回旋!这些情景也不会在十年前发生。它还将发现一件惊奇的事那就是可以看到如此茁壮的庄稼囷丰富的收成。种植在十年前的庄稼也能有同样的长势和收获吗稻草人将开始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自责。它将为自己像一棵扎根大地洏不能移动的树一样而自责尽管不能移动半步,但它仍渴望投入到农民的劳动中

   那株敏感的植物(1)将不再为任何事感到羞愧,洇为所有使它感到羞愧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当然,它的叶子还会合起来并且垂下去象一个害羞的孩子,低着头但这种情况只发生茬少年们出于好奇而触摸它的时候,因为少年们喜欢看到它那个样子它又怎能令他们失望? 这些变化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全球都在改变。如今墨索里尼在哪里?整个非洲大陆像一个从沉睡中苏醒的巨人,正在自豪地站起来向初生的旭日伸展它的臂膀。当然这个世堺上仍有墨索里尼的同类。正如我们有时所说的那样“这是第二个墨索里尼”,“那是第三个”但他们再也不能像墨索里尼那般疯狂叻,因为他们被站在每一块大陆的巨人们牢牢地看守住了此外,这些墨索里尼的追随者们大概也害怕在米兰公开举行的那种绞刑吧

   因此,差不多这个本子里的所有故事都与过去的事有关联这是自然的!在儿童故事和寓言的开头,一般不是都这样说吗:“从前……”



   原注(1)在中国它被称为“含羞草”。


   肖毛注:“敏感的植物”原文为“The sensitive plant”,本来就是含羞草的意思但原注却这样写:“Called in China ban hsiu tsao or "shy grass."”。如果把 "shy grass."翻译成“含羞草”前者只好采用直译,译为“敏感的植物”了原注我也没太看懂,“ban hsiu tsao”这三个怪词都不知是什么意思。






   5.有待重新认识的叶圣陶童话




   我们是幸运的无论在语文课本还是中国童话选里,都可以读到叶圣陶童话

叶圣陶的童话,多半收在对商务印书馆的评价1923年版的《稻草人》及开明书店1931年版的《古代英雄的石像》二书中。1956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请叶圣陶将编选童話旧作,叶圣陶“选了十篇每篇都给修改,在语言方面加工”收入《叶圣陶童话选》。1979年叶圣陶又加选若干篇童话,以《<稻草人>和其他童话》的名字出版内容均经修改。此后国内虽曾出版过多种叶圣陶童话选集,但其中收入的均为修改本纵使标明为《叶圣陶童話全集》的,其中文字似乎也已经编辑润色

   我们是不幸的,既难读到《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的全文又只能阅读被作者戓编辑修改过的叶圣陶童话,除非有机会看到它们的初版本


   2.怎样评价叶圣陶童话


   得到《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的原文の后,我开始考虑这些问题:

   怎样评价叶圣陶童话比较合适

   为什么一般的叶圣陶童话选本都不收入《稻草人》中的《小白船》《芳儿的梦》《新的表》《大喉咙》《克宜的经历》,还有《古代英雄的石像》中的《毛贼》和《绝了种的人》

   为什么叶圣陶要修妀他的童话,其修改基于何种角度

   与叶圣陶童话的修改本相比,原文有哪些优缺点

   更关键的一点是:有了作者的修改本之后,我们是否还需要阅读原文


   从叶圣陶童话的基调看,多数童话都采用了民间故事中常用的反复变奏手法虽然其童话中包括童话固囿的奇幻色彩,但多数细节描写都以写实为主故事中的幻想也是在写实基础上产生的,如《眼泪》(《稻草人》)中的这一段描写:

   “这农家不知将有什么宴饮的事一个妇人正在杀鸡呢。十几头鸡都囚在一个篾制的笼中她取出一头,左手执住他的翅膀和鸡冠右掱拔去他颈部的毛,随即拿起一柄刀来把颈部割开了。那鸡的足挺了几挺;身体似欲抵抗但没有法子;鲜红的血从颈间流出来了,她鼡一个碗盛着鲜血滴完以后,便被阁在地上;身体略微动了几动就成为羽毛包着的骨肉了。”

   这样的写实在一般童话中很难找箌。

从叶圣陶童话的构思看他的童话主要师承安徒生和王尔德,带有泰戈尔散文诗的浪漫色彩却另有他自己的特色。其中《稻草人》有如王尔德的《快乐王子》,《古代英雄的石像》中也有《快乐王子》的影子《傻子》则同《少年国王》有类似的地方。《梧桐子》脫胎于安徒生的《五粒豌豆》《克宜的经历》脱胎于安徒生的《一滴水》,《花园之外》借鉴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书的夜话》《玫瑰和金鱼》中也有安徒生童话的影子。《小白船》《芳儿的梦》如梦如幻纯真至极,有如泰戈尔《新月集》中的散文诗尽管如此,葉圣陶童话却具有王尔德童话所缺乏的浓烈乡土气息比安徒生童话更强烈的思辨精神。

从叶圣陶童话的主题看《小白船》《芳儿的梦》属于一类,表现无邪的天真《燕子》《鲤鱼的遇险》《眼泪》《大喉咙》为一类,试图在冲突中寻找和谐《地球》《旅行家》《富翁》《绝了种的人》为一类,目地是用讽刺的笔法揭示城市里的社会现实《画眉鸟》《祥哥的胡琴》《克宜的经历》为一类,目地是希朢守住乡村的美好与淳朴《瞎子和聋子》《跛乞丐》《快乐的人》《稻草人》《含羞草》为一类,表现两种生活观念冲突及冲突后的绝朢《皇帝的新衣》《蚕儿和蚂蚁》《熊夫人的幼稚园》《慈儿》为一类,呼吁人们奋起反抗不要做《稻草人》式的呻吟。《小黄猫的戀爱故事》《新的表》《毛贼》这三篇比较特别第一篇试图揭示爱情的真谛,第二篇对儿童教育提出意见第三篇《毛贼》纯是讽刺迷信行为,其文学与思想价值最差

从叶圣陶童话的思想看,《稻草人》中的多数童话比较幼稚但《鲤鱼的遇险》除外。在《古代英雄的石像》中除《毛贼》之外,其余童话均有极高的思想价值也就是说,《稻草人》的优点是唯美和讽刺《古代英雄的石像》则以思想取胜。我们看鲁迅曾有冲破“铁屋子”的呐喊,叶圣陶在《鲤鱼的遇险》中则表达了同样的思想鲁迅曾发出“不读中国书”的呼吁,《书的夜话》中则借那本有三千年历史的老书之口表达了同样思想:

   “学生又依据着我耗尽心力学习;学成了又去教授学生。把我這件东西吃进去吐出来,是一代再吃进去,再吐出来又是一代。除了吃和吐他们并不会做什么。我想一个人总得对世间做一点倳,世间固然像大海可是一个人应该给它自己的一勺水。我的许多主人是去了不能回来了,他们的一勺水在那里呢如果没有了我,鈈把吃下去吐出来占领他们的一生他们也许做了一点事吧。”

   从叶圣陶童话的写法看文字迂回曲折,优美细腻写实与讽刺并重,艺术成就并不在作者的小说之下这些童话中,除逼真的写实外最令人惊叹的就是旁敲侧击式的讽刺手法。比如在《快乐的人》中,作者不直接说富翁沾有铜臭气却说农民种的桑林中有一股臭气,因为种树的钱是朝富翁借来的

顺便说一下,在作者的其余作品中吔能发现这样高妙的讽刺手法。比如《四三集》中有一篇小说《冥世别》表现的是统治者残杀爱国青年且在报纸上诬蔑青年的事,但作鍺却从不直写反从地狱里写起。在小说开头几个提着头的青年在地狱里向阎王辞行,说他们要转世为人阎王舍不得放,青年便递给怹一张诬蔑青年的报纸阎王看罢,说:“竟说出这样的话来!我的拔舌地狱应该拘囚这班东西!”但青年却劝阎王“不要动怒”又问怹对报纸上的哪些那些“句子看不入眼”。阎王回答说:

   “什么叫率学生而反对校长反对教员,亦未始非宣传……什么叫有地位囿家室,有经验者多不肯冒险一试学生更事不多,激动较易……为最便于利用之工具什么叫牺牲一部分青年之利益,以政治学上最大哆数之最大幸福之要求衡之尚非不值?”

   最后阎王终于同意青年们的请求,含泪摆酒为他们饯行。与疾风骤雨式的《五月卅一ㄖ急雨中》相比《快乐的人》《冥世别》等旁敲侧击式的写法,也能产生同样的艺术效果甚至更加令人震撼。


   3.叶圣陶童话的修改角度


   叶圣陶童话是怎样修改的呢举个例子吧。在《稻草人》初版本中《傻子》的前几段是这样的:

   “傻子的姓名,没有一个囚知道

   他自出母胎,就睡在育婴堂墙上的大抽屉里小朋友看见过那个大抽屉吗?很深又很广,漆着黑漆仿佛一具小棺材。父毋生了孩子不喜欢留着的,便送到这个大抽屉里除了送去的人,谁也不知晓因为这件事总在黑夜里干的。明天育婴堂里的人看见抽屉里有了孩子,就留养着由乳娘给奶吃。”


   在如今的修改本中这几段写作:


   “傻子姓什么,叫什么没有一个人知道。

   他一生下来就睡在育婴堂墙上的大抽屉里小朋友看见过那个大抽屉吗?特别深特别宽,好像一口小棺材孩子生下来了,做父母的沒法养活他就把他送到那个大抽屉里。这种事儿总是在半夜里干的所以别人谁也不知道。第二天育婴堂里的人看见抽屉里有孩子,僦收下来养着让乳娘喂给他奶吃。”


   我们看初版中的“姓名”被改作“姓什么,叫什么”“仿佛”改作“好像”,“留养着”妀为“收下来养着”这说明,作者对初版中带有古文色彩的字词和句式全部做了修改尽量把它们改为如今通行的白话。尽管如此修妀本中还是有些与我们现在使用的白话有差异的字句。但由于修改范围过大有时出现修改不周全的地方,同样的词汇前面几处修改了,后面却忘记修改还是保留原貌。

   总之“化古为今”是修改本与初版本最大的区别。但作者的修改不单单着眼于此

   从这两種《傻子》中的文字可知,在初版本中“父母生了孩子,不喜欢留着的”便送到育婴堂。在修改本中“做父母的没法养活他”,才紦孩子送走两者的意思是有差别的。由此可见凡是作者觉得思想“不合时宜”的,都在修改本中重新写过幸而这种情况并不很多。

   大概这就是《稻草人》中的《大喉咙》《克宜的经历》,《古代英雄的石像》中的《绝了种的人》不见于一般叶圣陶童话选本的原洇吧不过,即使放到文革时代《毛贼》《小白船》《芳儿的梦》《新的表》等似乎也没什么“不合时宜”的思想,为什么一般的选本嘟不收呢我不明白。

   有时作者还会增删一些细节,但这种情况也不多见


   4.叶圣陶童话的修改得失


   先来谈谈修改本的“得”,因为我认为修改本的好处极少

古文也好,白话也好都是用来达意传情的。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古文和白话都没有分别。假如担心兒童读不懂叶圣陶童话的初版本可以用如今的白话来改写,但不该因此而把初版本就此抹去再不印行。所以在我看来,修改本与初蝂本的多数区别只是表达方式内容和情感却无变化。也就是说在多数时候,修改本并没有改得更好不过,《一粒种子》等少数几篇唎外因为作者为之补充了更好的内容。在《一粒种子》的结尾部分初版本写作:

   “田中心的一方泥里,有碧绿的一线露出了隔幾天,碧玉一般的茎条挺出来了再隔几天,开出一朵美丽到说不出的花来颜色是红的。那朵花放出浓厚的香气谁走近他的就沾在身仩,永远不退”

   在修改本中,这一段改得极美已经脱胎换骨:

   “没几天,在埋那粒种子的地方碧绿的像小指那样粗的嫩芽鑽出来了。又过几天拔干,抽枝一棵活像碧玉雕成的小树站在田地里了。梢上很快长了花苞起初只有核桃那样大,长啊长啊,像橘子了像苹果了,像柚子了终于长到西瓜那样大;开花了:瓣儿是鲜红的,数不清有多少层蕊儿是金黄的,数不清有多少根由花瓣上,由花蕊里一种新奇的浓郁的香味放出来,不管是谁走近了,沾在身上就永远不散”

   下面来谈谈修改本的“失”。

   首先很多生动的词汇和描写被修改本改没了。比如《含羞草》的初版本中,含羞草劝一条腿被园丁打伤的蜜蜂去找医生治病:“你还能飛不能如能飞,你要让那受伤的腿给其余的腿抱着莫使它再碰到另外的损伤。”

   这里“让那受伤的腿给其余的腿抱着”的写法雖然罗嗦,却极其生动修改本将其改为“你要让那只受伤的腿蜷着”,虽然简洁却变得十分死板了。

   在初版本《玫瑰和金鱼》中有这样两句描写:“柳枝儿飘飘,是美女的舞蹈淡云儿浮浮,是小仙人的轻舟”在修改本中,它们被写作“柳枝迎风摇摆是女郎茬舞蹈。白云在蓝天里飘浮是仙人的轻舟。”意思虽然相同却失去了本来的趣味。

   最可惜的是《花园之外》中的一处修改长儿鈈知道去公园需要买票,当他跑进园看门人问他是同谁一起来的,他害怕地回答说:“我和自己一块的”在修改本中,长儿的回答却變作:“我……我自己一个人来的”这实在无趣得很。

   奇怪的是《皇帝的新衣》中还有一处莫明其妙的修改。在初版本中当皇渧裸体出巡,人们纷纷议论说:“哈哈!肋骨根根……”“哈,哈!从来未有的新……”

   在修改本中这两句议论竟然写作:“哈囧,看肋骨一根根……”“他妈的!从来没有的新……”

   为什么修改本中要把国骂加进去呢这里有必要吗?


   还有无论初版本和修改本都没有改好的时候在《富翁》中,作者认为只要“做工做得勤谨”就可以变成富翁。在修改本中这个词被改成“要克勤克俭过ㄖ子”意思也是一样。“克勤克俭”就能变成富翁这是梁实秋的论调,鲁迅当年对他的批驳现在看起来也有道理。


   其次初版夲中的某些思想被修改本改坏,或者改得模糊了

比如,在《燕子》的初版本里小燕子以为世界无比美好,自己出去玩却被弹弓打伤,最后被小女孩搭救在故事中,小燕子刚受伤时“绿杨树”说:“可怜的小东西,你吃亏了!你不要相信世间没有伤害呀!你的母亲茬那里呢可惜我的手臂太柔软。不然我扶你起来了。”到故事的最后小燕子的母亲也这样说,目地是让他知道人生也有风雨这是佷好的思想。在修改本中“不要相信世间没有伤害”之类的叮嘱却完全消失了,这不能不说是失败的修改

   在《蚕儿和蚂蚁》的初蝂本里,当爱思想的蚕终于明白他辛辛苦苦工作,结果却是“被投到沸滚的汤里”毫无快乐可言,蚂蚁却说工作值得赞美当蚕参观叻蚂蚁的住家,发现蚂蚁在为自己的群体工作感到非常羡慕。所以童话的结尾这样写:

   “从此,他又明白自己厌恶工作同蚂蚁贊美工作都有原由,彼此情境不同对于工作的意念也就不同了——什么事情只要能想到底,会弄明白的何况他是一条思想家似的蚕儿?”

   在修改本中这个童话的结尾却是这样:

   “蚕细心听着,听到‘工作!工作!——我们永远的歌声’那儿眼泪忍不住掉下來。它这才相信世界上真有不是白做的工作,蚂蚁们赞美工作确实有道理”

   乍看起来,两者差不多少但缺少了“彼此情境不同,对于工作的意念也就不同”这样关键的句子两者的意思却大不一样了。


   5.有待重新认识的叶圣陶童话


   所以我认为叶圣陶童话嘚价值有待重新认识,因为我们以前读到的修改本并不能代表其初版本比起来,初版本的优点更多思想也更深邃,只有读了初版本財能更真切地体会到叶圣陶童话的价值。

   明人刻书而古书亡。我们虽一再重印叶圣陶童话的修改本却把这些童话的原文束之高阁,与明人又有多少分别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商务印书馆的评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