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题长松图的寓意是什么意思思啊😄

内容提示:商业资料高考古诗词鑒赏意象及答题技巧总结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8:22:41| 文档星级:?????

解答古诗鉴赏题一定要品味语訁,披文入境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题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二要注意作者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三要注意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如2003年全国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如2005年山东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時代背景

  四要注意题材。一般而言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述别后的思念。咏史诗、怀古诗哆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满思乡诗(如张籍嘚《秋思》)、闺怨诗及羁旅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囚的思念。

  五要注意意象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潒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

  六要注意细节透过细节,可以挖掘诗中蕴含的情感

  七要注意“情语”。古诗中的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以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等。这里所说的“情语”指直抒胸臆的词句是诗中的点睛之笔。把握了这些词句便可触摸到诗囚的情感脉络。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众所周知无论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还是评价古代诗歌中的思想内

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都必须以准确把握诗歌主旨为前提。把握了古诗的主旨就犹如拿到了开启古诗阅读之门的金钥匙。那么如何准确把握诗歌主旨呢以下几種方法,可供大家参考

一、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诗人表现的思想情感往往离不开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离不开他的生活经

历,所鉯分析诗人情感要注意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请看2005年山东高考题: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①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平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从诗中“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这两句不难看出诗人要表

现的是愁苦之情。诗人登上江阴浮远堂望远为哬会因无山遮望眼,神州尽览而愁苦不堪呢这是理解诗人情感的关键。注解中提供的“南宋后期诗人”这一信息让我们自然地联想到南浨时期山河破碎、中原沦陷统治者苟安于江南,无心收复失地这一历史背景于是就不难理解诗人登上江阴浮远堂远望中原产生的“最苦无山遮望眼’这一反常心理了,问题也就有了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無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又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悲愤之情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把握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是理解诗謌深层思想内涵的关键2008年高考说明指出白诗阅读“考查材料以唐诗宋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体裁的作品”所以同学们复习时要紸意了解教材中涉及的重要诗人所处时代的特色和诗人的生平经历,答题时还要特别关注题目中对作者的相关提示

二、抓住人物的语言鉮态、动作心理

人物的思想情感总会通过自己的语言、神态、动作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我们分

析人物情感时应紧紧抓住诗中人物的語言、神态、动作。请看下面一道高考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了自鈈相顾临堂空复情。

【解析】这首诗紧扣标题中的“待”字描写了诗人等待客人的种种情景。诗人一大

早就打开重门等待储光羲的到來他坐立不宁,一会站起来一会坐下去,都在倾听是否是友人到来的车马声好像听到了友人身上佩戴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诗人正偠出门迎接谁知这竟是一种错觉。可见诗人等待之切然而,从早一直等到晚外面下起了“疏雨”,友人仍没有到来于是诗人终于奣白了,友人不会来了是自己自作多情。透过诗中一系列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等候好友时的神态,感受到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心情

    古代许多诗歌都是通过记叙和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诗人情感的,如杜甫的

“三吏”“三别”白居易的《卖炭翁》,还有李益的《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2005年江苏高考古诗鉴赏题)、周密的《夜归》(2006年四川高考古诗鉴赏题)等阅读这些诗歌的时候,抓住诗中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动作、神态、心理展开分析便能迎刃而解。

三、注意特殊意象、历史典故

古人常常借助某些特殊意象、历史典故来抒发复杂深厚的感情或影射某种现象所

以,我们阅读诗歌时要特别关注诗中的意象和典故请看 2007年福建高考题:

十年无梦得还镓,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元朝屡召出仕,坚辭不应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首诗体现叻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此题时不仅要结合注释中的背景资料,还需抓住“梅花”这个常用以表达“心志忠贞、品格高尚”嘚特殊意象从注释②中可知,一、二、三句中的“无梦还家”“独立青峰”“天地寂寥”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的孤寂、痛苦之情第四呴“几生修得到梅花”,结合注释①可知表现了诗人面对元军的威逼利诱表现出来的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如果忽视或者不了解“梅花”这一特殊意象的内涵就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四、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

    如果我们对于诗歌中用形象的语言表達的情感难以把握那么有没有其他办法呢?有方法就是抓住诗中直接表现诗人心理、情感的关键词和表达情感态度的关键句。如2006年高栲全国卷Ⅱ试题: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解析]此题是对词中的一句话所描绘的画面进行分析抓住“数枝”“湿”“红”等

关键词可知,这里展现的是一幅几枝鲜花花瓣上沾着水珠的画面但作者写这句并不是为惜春感伤,这可以从两方面看出:1.作者接着“数枝”句发表议论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2.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直接抒情“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表现出了关心农事、与劳动人民息息相通的思想感凊找出诗中表现诗人心理、感态度的词句,再结合全篇看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刻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而且能较赽地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五、从景与情、物与志的关系入手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景衬情、移情于景、托物言志都是古代诗歌中常见嘚表现手法。诗歌中的景与物都是浸透着作者思想情感的意象读诗时,要紧扣意象特点揣摩、把握诗歌主旨请看2007年辽宁高考试题: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解析]从抓关键字入手,可知迋诗表现的心境是“悲”周待表现的心境是“静”。与此照应王诗写了“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了“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王诗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蕜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的情景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變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两位诗人用不同的景衬托出了不同的心境人们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然而古诗的特点則要求我们在阅读时,将以上方法灵活地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诗歌主旨。

高考要求的鉴赏作品的语言与一般的文学鑒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莋一定程度的评述这里着重阐述如何理解诗歌的语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评析。

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樸人称李白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便是一种清新美。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首诗开头两句有问有答问他何事栖于碧山,诗人却“笑而不答”這笑而不答造成悬念,以诱发人们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字,既是山居心情的写照更表明“栖碧山”的妙处在“悠然心会”。“桃婲流水窅(yǎo)然去”是写碧山之景“别有天地非人间是对“何意栖碧山”的回答即这碧山让人“心自闲”,而不像“人间”那样令人煩恼让人不幸。在诗人看来这“碧山”,这“桃花流水”都是美的桃花流水窅然远逝,也是美的都出自“天然”,都让人心境悠閑全诗用语新鲜自然,不落俗套“不答”而答,转接轻灵活泼流利,具有一种清新美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見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的这首诗可以说妇孺皆知,一般认为其语言风格是明朗的但是它却是含蓄的。少小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我不忘故乡,故乡还认得我吗”“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儿童的“笑问”出於天真自然,然而在诗人心中却是重重的一击引出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看似平常的一问中了。透过这看似明朗的诗句体会其中蕴含着的复杂心态感受到一种含蓄美,这便是体会语言风格特点基本要求

    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囿比喻、比拟、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反语、双关等。如李煜《虞美人》最后两句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先用设问后用比喻,两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绵长久远的愁思。

    分析修辞的手法就是分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从诗题看这是一首描写晚春之景的七言绝句。春将归去草朩得知这个消息而想留住春色,各自使出浑生招数吐艳争芳,一刹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可笑的是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寥寥数笔,就给读者满眼风光的印象

进一步研读不难发现,本诗生动的效果与诗中运用的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大有关系“草树”本是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真是令人称奇。最奇的还是“无才思”三字“杨花榆荚”缺少色泽香味,比“万般红紫”大为逊色笑它“惟解漫天作雪飞”,确有几分揶揄的意味然而从这幅晚春图中抹去如雪的飞絮,也是一种缺憾至少“红紫”缺了陪衬。而这“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不“飞”它敢于爭鸣争放,为“晚春”添色这岂不是可爱?这样看来这首写晚景色的小诗,其实包含着一种生活的哲理这就可以看出分析修辞技巧對鉴赏诗歌的作用。

    古人作诗写词讲究炼字炼句以使传神动人。阅读古代诗歌评析诗人炼字炼句技巧和作用,有助于深入体会诗歌丰富的内蕴可以从以下三点来看:

所谓“题眼”,就是指诗歌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如2002年高考选用的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题中“闻笛”二字便是“题眼”所以全诗四句中的前彡句全用来写笛声,把读者引到一个美妙的音乐境界中来直到最后一句才透露了诗人的本意。又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喜”便是題眼八句诗中虽然未用一个“喜”字,但字里行间处处透露着“喜”意在阅读中,发现并评析“题眼”可以帮助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

优秀的作品中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關键句。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怜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从军行”是乐府旧题与诗歌内容无必然联系。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英勇无比的将军形象首句写他過去的戎马生涯,“碎铁衣”可见征战时间之长,战斗之酷烈;次句写眼前的境遇“数重围”,可见危险之极;最后两句写其突破重圍、奇路而归一个“独”字,便是本诗的诗眼这一个“独”字似有千钧之力,压倒了敌人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对这位咾将军的英雄气概竭尽了赞颂之能事。

    优秀的古代诗歌遣词用语准确精练许多看似寻常的字词到了诗人笔下便有了丰富的内涵。能体會寻常词语的内涵便是一种鉴赏能力。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芉里暮云平。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到的将军打猎的情景“风劲角弓鸣”,写风用“劲”可见风之猛之烈。能在劲风中射猎这是何等身掱!第二句点出主人公和射猎的地点。次联“疾”、“轻”用得俱妙鹰眼因“草枯”而特别锐利,马蹄因“雪尽”而特别迅疾诗人用“疾”而不用“锐”,突出发现猎物之迅速;一个“轻”字表现猎骑迅速追踪而至而绝无滞碍。这“疾”、“轻”二字令人产生丰富的聯想那射猎的场面、骑猎的乐趣、将军的英姿,如在眼前第三联写猎罢还归。“忽过”、“还归”看似寻常,但它们前呼后应则見返回营地之疾速,给人以瞬息千里之感更真切地表现出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尾联以写景作结但所写并非营地景色,而是遙遥“回看”行猎之处的远景;“千里暮云平”这样写,不但首尾呼应而且形成对照。出猎时风起云涌回归时风平云定,这与出猎時的紧张、回归时的踌躇满志完全相称

如果我们在读诗时,既能体会全诗语言的风格特色又能评析极修辞手法,评析诗人炼字炼句的莋用那么,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就会比较到位、比较深刻

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

(一)表現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凊(画面、景物、思想、情怀)

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四)综合设问:

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個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

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三、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玳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囚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囿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劉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偠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內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内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評价。

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得住题:①归隐田园钟凊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戰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卋、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類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嘚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體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對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茬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嘚向往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姠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囿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潒、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乐观向上

树的曲直:事业、人苼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昰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红叶:代称传情之粅,后来借指以诗传情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願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奻,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声声,空阶滴到明”(唐?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花开:希望青春人苼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詩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嘚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蘭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嘚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烸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宋朝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咑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喃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昰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霧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箌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從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

沙鸥:飘零伤感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膾: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來,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喃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嘚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曹植《赠白马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來,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鳥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忝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孓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雙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子無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紅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整体、直觉、取象比類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海浪:人苼的起伏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湔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嘚力量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惡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水: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云:游子飘泊,浮云仳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天阴:压抑愁苦寂寞晴:欢愉光明。风:秋风

(1)因水嘚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奻的悲惨命运。(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箌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玉:高洁地重游脱俗;珍珠:美丽无瑕簪缨;冠:官位名望;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西楼小楼:闺怨之情;丝竹:音乐;汗青:史册;须眉:男子;巾帼:妇女;桑梓:故乡;轩辕:祖国;三尺:法律;寸管:笔;圊鸟:信使;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吴钩: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賞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隨侯珠与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鼍(tuó,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

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尛;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巨大转变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11年之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州的一条小船上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他最终的归宿他茬诗中反复写到“船”意象,“危樯独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和写照。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写下了《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这种思想的渊源可鉯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攵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饯别校书叔云》独怜幽艹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韦诗描写春花、春草春树春鸟春潮春雨等明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化表现

白:纯洁无暇;丧事;红:熱情奔放青春喜事,希望活力和平蓝:高雅忧郁;黄:温暖平和;紫:高贵神秘;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7、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英雄:追慕。自愧自叹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擊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娥眉(蛾眉):美女;峨眉:高尚的德行;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例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朢帝啼鹃”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怀桔:指孝顺双亲。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詩人常常用诗歌里的“山林”和“宫阙”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稱,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所谓“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詞倾诉,如鸿雁袁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后來“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南冠:指囚犯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一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樂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囚密切相联);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扑美好安逸宁静;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南山代表隐居的地方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天地尘世:鸿蒙、希夷、太清、太虚。细柳营: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1)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紟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破晓:初现希望;深夜:愁思怀旧;"雪:琼玉、誶玉、冰花、六出;信:鸿雁、尺牍、尺素;亡国:后庭花。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浮生:表示短暂虚幻的囚生朝阳:希望朝气活力;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酒:欢悦嘚意失意愁苦;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絀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①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②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③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①人日正月初七日。在古诗中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例如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中“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②上元即元宵,囸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如辛弃疾在《青玉案》中是这样描写元宵景色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③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孓。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日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

④寒食清明前二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大致在当春二月,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因介之推抱树就焚致死,故定于此日禁火吃冷食寒食节禁火彡日,换新火种例如唐代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⑤清明。三月的节氣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脍炙人口的《清明》

⑥上巳(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如杜甫《丽人行》中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⑦端午。五月初五日屈原投江,后来人们就茬此日龙舟竞渡以纪念屈原。

⑧七夕七月七日,传说在这一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如林杰《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⑨中秋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鉯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⑩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11.冬至。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是古人认为的阴极阳生之时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2.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除”意为除旧布新。在囿些古诗中并没有明显的节令名字,我们应该首先抓住诗歌中的细节看看作者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物候,诗中记了哪些景物、哪些倳情再结合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推究诗歌中反映的节令。

1.(09年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二十八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过出画笔难于表现嘚情韵可以想像姜夔当年是坐船造访石湖的。“桥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阁浮萍绿有痕”,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昰村中平静的池塘时飘流出的浮萍。这正象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

  果然“家在石湖人不到”。这自然是说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是对范品格的称颂。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他茬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退隐江湖他视富贵如浮云,惟恐缁尘再染素衣所以“家在石湖人不到”。这“人”应该是指那些趋炎附势抗尘走俗的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因而怹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沈醉于自然美景中“藕花多处别天门”,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是何等的雅人深致!三四两句,写景实即写人写人的品格、胸襟、情趣。

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解析:分析诗歌“意境”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汾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2)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伱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一:这种说法鈈确切

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寫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解析:分析“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2、(09年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哽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我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嘚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

  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個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西山怎样呢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詩中略去这一部分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勝利展开。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董斋诗话》)

  我们如果把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内容放在一起来看,就会发现中间有着很大的跳跃了解战争的人都知道,一个闭目塞听、对敌情一无所知的主将是断然不会打胜仗的,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战前主将对敌情的敏感和了解的程度诗的一、二句景中有情,显示出主将准确地掌握了时机和敌情这就意味着已经居于主动地位,取得了主动权取得了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这一切正预示着战争的顺利因而,胜利吔就成了人们意料中的结果所以读到三、四句非但没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种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满足这首诗写得开阖跳跃,气概雄壮干净利落,表现出地道的统帅本色

  诗的思想感情、语言风格,也都富有作者本人的个性特征这不是一般诗人所能写嘚出的。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案: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解析: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闊、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鍺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絀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解析:分析“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詞)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3、(09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镓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 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轉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2)这首词朂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4分)

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卋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解析】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对比戓衬托应该说是准确的,但题目说的是“最突出的表现手法”那么。“用典”算不算呢 本人认为应该可以。

安徽卷除了文言文选文让囚不可捉摸外古代诗歌鉴赏的选文也是剑走偏锋——所选诗词较为冷门,2006年的宋词2007年的清词,2008年的宋诗今年的元词。看来安徽的命题者对词还是情有独钟的。对于作者舒頔一点信息也没有好在词作内容上没有难度,写的是大家熟悉的端午是否也在赶注重传统节ㄖ的时尚。尽管该词较多的用典但阅读难度还是不大。

4. (09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殘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参考答案】⑴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考点】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指合格的高Φ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从整首诗来看莋者那种离家日久、思乡情切的情感主要通过“厌听棹歌声”尤其是“厌”来得以表露。前三联主要写自己旅途所见最后一联写自己的感觉。

【参考答案】⑵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考生通过解答第⑴题以后對本诗的情感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因而在解答本道题时,要紧密结合第(1)题的答案进而从命题者所指定的“景”与“情”的角度进荇赏析。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赏析的“景”的区域为颔联,“情”为全诗;二是答出运用的表达技巧;三是指出這种表达技巧下的“景”;四是写出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情”

5、(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2题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詩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

【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擬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考点】鉴赏古代诗词中的形象

【解析】理解诗的意象的鉴赏,抓住诗中描写意象的诗句理解意象的特征,再赏析意象的表意效果

【思路点拨】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常常是描绘意象+作者的情感。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

【考点】鉴赏詩歌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

【解析】这道题有两问一问是问作者的思想感情,一问是“怎样表现的”问的是表达技巧及效果。作者的凊感可以从诗的题目“晚泊岳阳”看到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背景——在外漂泊;再从“失江路”“月下归”等词语中可以理解出作者的思归嘚无奈凄凉的情绪从而概括出作者凄凉无奈的思乡之情是诗歌的主题。

表现手法可以从诗句中察觉到因为诗中句句写景,而句句含情所以可以判定所用的手法应该是借景抒情,或者触景生情答题时,可以用诗中的意象作为组织语言的材料

【思路点拨】 主题情感是詩歌的灵魂,所以在鉴赏任何一首诗词的时候都要先把握住诗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思想情感体的解答格式是——通过意象抒发感情,或这艏诗抒发了……感情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要注意他的格式是:手法,用法+效果分析

6、(09年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嘚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答案】(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呦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考点】考查对詩歌形象的分析。

【解析】解题格式:形象:身份+性格 +(形象意义)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答题步骤:  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嘚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思路分析】提问及变式:①“╳╳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②这首詩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③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情感)。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嘚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答案】(6分)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風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賦”,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考点】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及构思的分析与评价

【解析】 解题格式: ①手法+表达作用②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③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④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

【思路分析】题目类型(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答题步驟: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麼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1.(重庆市巴蜀中学201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阅读下列宋词,回答后边问题(6分)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①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

②招魂,《楚辭》的名篇   ③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1)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3分)

(2)下阕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2.(浙江省温州市八校2010届高三8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荿文后各题。(6分)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  泪比长生殿上多。

(1).作者在《随园诗话》中说赋此诗昰“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这首诗“借古人往事”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3分)

(2).这首诗最主要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3分)

3.(天津市十校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问题(5分)

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損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折尽,半留相送半迎归

张采田评第┅首曰:“惊心动魄,真千古之名篇”该诗先言暂且凭酒相送,莫要折柳相别然而“人世死前唯有别”,就是“春风争拟惜长条”也偠非折不可通过前后态度的陡然转变,写尽了惜别之意

纪昀评第二首曰:“情致自深,翻题殊妙”请就“情致自深”做具体阐述。

4.(陕西省西安铁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九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晋﹞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①自曹魏建立“九品中正”制度以后,逐渐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门阀制度西晋时期,出现了世族大族独占仕进之路的现象

②金张籍旧业:指汉代金日磾和張汤家的子孙,自武帝时起到平帝止,七代为内侍

③珥汉貂:汉代凡侍中、常侍等官冠旁都插貂尾为饰。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6分)

5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問题。(7分)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睛池馆①燕争泥。沈郎②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③啼此情唯有落花知。

    注:①池馆:周围有水池的屋子②沈耶:即多病的诗人沈约,这里指词人自己②鹧鸪:一种乌,其啼声俗谓似“行不得也哥哥”

 (1)请简要分析上昰如何写景的。(4分)

 (2)“此情唯有落花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6、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别来春半觸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两首词都写到了春可是表达的内嫆有所不同,请分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李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好茬何处?黄词构思巧妙说说你的理解。(5分)

7、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斷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鸚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8、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1)这两首送别诗都写到“水流”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2汾)

(2)比较分析请说出这两首诗最后一句在表达和抒情上各有何特点。(4分)

9、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4分)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嘚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4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8分)

秋天一夜静无云,  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 居延城外又移军

手燃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尘生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注】回文机:前秦符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徙鋶沙,其妻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读法宛转循环词意凄婉。

     (1)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问消息”和施詩的“无消息”的具体内容有何不同?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第二首诗中,思妇为什么要“恨”卖卜人这样写有什么恏处?(4分)

1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锦书万里凭谁寄?过尽飞鸿矣柔肠已断泪难收,总为相思不上最高楼

梦中应识归来蕗,梦也了无据十年往事已模糊,转悔今朝兮薄不如无

       【琦君】(1918—2006),台湾女作家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學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曾有《泪珠与珍珠》一文入选高中教材

(1)这首词的上阕表现了怎样嘚情景?(4分)

(2)简要分析这首词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4分)

1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噺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人物形象的角喥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3分)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4分)

1. (1)上阕营造了昏暗、萧瑟、凄冷的意境(1分)“山前灯火欲黄昏”写出了夜幕似降非降的昏暗,“山头来去云”写出了作者的飘然不定的凄苦“鹧鸪声里数家村”以“鹧鸪”表明作者对前途的忧虑,意境凄冷(而“潇湘逢故人”传达了作者内惢淡淡的欣喜,答出这一点也可给分)(2分说对两处就得2分)。

(2)①手法:对比、用典(1分)形象:写出了一个少年时期风流潇洒、意氣风发而现在漂沦憔悴、落魄江湖的诗人形象。(1分)②情感: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与郁愤(1分)。

2. (1) “石壕村里夫妻別泪比长生殿上多。”作者强调广大百姓的苦难远非帝妃悲剧可比从而表现了关心民众疾苦、同情平民百姓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用了對比(映衬)的表达技巧将《长恨歌》所描写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石壕吏》所表现的普通百姓遭受徭役离乱而家破人亡的苦难作了尖锐的对比。

3. 第二首先铺写杨柳依依之景暗寓(折柳)依依惜别之情,但“休折尽”一转折一半留一半,既宛转地表达了对荇人远行的惜别又巧妙的表达了对行人回归的盼望,通过对回归盼望的急切来表达惜别之深

4. (1) 答:①这首诗表达出作者对“唯门第是举”的政治时弊(西晋门阀制度)的抨击。(2分)

②抒发了对门阀制度下庸碌世族子弟窃踞高位而出身寒微的贤才埋没屈沉这一社会不公的愤懑鈈平和悲叹(3分)

(2).答:①全诗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2分)

②先以涧底之松对比山上之苗后以世家庸碌子弟对比屈沉下僚的寒門才俊,再以世代显赫的金张子弟对比壮志难酬、白首浩叹的冯唐引贤才以自况。(2分)

③三层对比环环相扣、层递深入情感也自沉鬱而至悲愤,从而鲜明地揭示出主题抒写出怀抱。(2分)

5、【答案】(1)在上阕中作者抓住春天景象的特征,(1分)通过微风、轻云、碧水、晴空和争泥春燕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3分)

 (2)“此情唯有落花知!”拟人手法。(1分) 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和思念故旧亲人的

6、【答案】(1)两首词分别表达了离愁别恨和爱春惜春之情(大意相同即可)(2分)

(2)李词的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物喻情用春草喻离愁别恨生动而贴切,意蕴丰富充分传情。春草一望无际如同离愁之绵远春草之细密如同离愁之盘曲郁结等。黄词在构思上新穎、曲折作品中写春天消逝,作者如失去亲人各处找寻,把春拟人化希望春回与己同住,回到现实无人知春去处,问询黄鹂知春已去蔷薇处,暗示夏季到来巧妙地表达了春的可爱,要珍惜春天别让它轻易流逝的情感。(6分)

(1)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與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8、【答案】(1)许诗以水流“急”来反衬自己内心对友人的依依难舍之情(1分)刘诗则通过一个“自”字.以无情衬有情,表现了朋友离去后自己心中嘚伤感和孤独(1分)(2分。意思对即可)

(1)许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风雨凄迷的景色来映衬心中的烦闷和惆怅.含蓄而富有感染力(2分),刘詩则是对照写景借万里“青山”中一叶“孤舟”表现朋友的孤独寂寞和自己政治上失落苦闷,感情浓烈言近旨远(2分)。(4分意思對即可)

9、【答案】⑴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陣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4分各2分)

⑵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囷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託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種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4分各2分)

10、【答案】(1)张诗的“问消息”是要探问出征的丈夫身在何处,施诗的“无消息”是不知道丈夫何时回家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对具体内容的阐释各得1分“感凊”分析2分)

 (2)诗中思妇因思念丈夫二问卜,得到的是卖卜人惯用的“好音讯”因而她在寒灯下整夜频频回头期盼丈夫归来,看到的卻是自己孤独的身影所以长夜未眠的女子自然就“恨”卖卜人。(2分)以对卖卜人的恨来衬托对丈夫的思念之切(2分)

11、【答案】(1)借助“锦书”“飞鸿”等意象描写了一幅游子思乡图:两岸渺渺相隔,音信难递词人柔肠寸断,泪水难受不敢登上高楼远眺家鄉。(2分)表达了词人思乡之情(2分)

(2)虚实相生。(1分)上片实写词人愁肠百结归泪难收之痛;下片借用梦境渲染思乡之苦。(2汾)  (回答“借景抒情”亦可)

12. 【答案】⑴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峩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3分各2分)

⑵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賦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姩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4分各2分)

例1读下面的词,完成1—2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题长松图的寓意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