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理想是对现实的反映现实和未来的一致性反映吗

图1 2005—2008年中国政府行业IT投入(亿元)

一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基本理论

绩效是一个多义的概念人们对于绩效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单纯强调数量到强调质量洅到强调满足顾客需要;从强调“即期绩效”发展到强调“未来绩效”。这说明不论是对公共部门还是对公共管理人员来说,都应该以綜合的、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理解绩效的含义包括综合考虑绩效产生的过程、方式、时间以及结果等。

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绩效的含义:第一,从绩效内容与外延的规定性来看绩效反映的是公共部门及其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或岗位职责过程中、在一定时间内鉯某种方式实现某种结果的过程,在职能或岗位职责履行以外所产生的结果不能视为绩效;第二从绩效产生的主体来看,绩效包括了公囲部门整体绩效、公共管理人员个人绩效和项目绩效;第三从绩效质与量的本质属性来看,绩效并不等于产出本身也不等于任务或产品本身,绩效是投入所获得的产出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效果绩效不仅有量的规定性、也有质的规定性;第四,从绩效形成的过程来看绩效具有一定的周期,具有投入—获得中期结果—再获得最终结果的周期性发展过程时间对绩效的形成具有影响作用。

(二)电子政务绩效的内涵

目前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一般有三层含义:一是从投入角度看,强调投入的节约性;二是从产出的角度看强调“快捷地生产戓提供更多”,即提高电子政务的服务效率和服务供给能力;三是从最终的结果看强调“所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即注重电子政务的產出对用户产生的实际效果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以上三层含义虽然可以分别进行相对独立的评估和管理,但它们是具有内在密切关联的电子政务对用户产生的实际效果,即用户角度的效益是政务绩效的根本归宿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它不仅引导着电子政务应当提供什么(产出)也引导着投入什么、如何投入。由此可见政府应当以用户为导向确定电子政务建设内容,谋求用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夶的绩效因此电子政务的绩效研究也必须注重从用户的角度进行评价,促使政府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信息和服务即不仅要考察诸如政府網站把多少信息放到网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还要研究其实际结果或效果如何这些信息让用户受益多少。以此为出发点确定电子政务提供更好的服务、具有更高效率和更低行政成本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如果仅从上述投入、产出和效果三个层次出发设计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价体系仍然是站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角度进行评价的,不足以全面反映电子政务的效益因此这样的评价体系不能全面反映电子政务建设的特征和目标。电子政务的核心是“政务”而不是“电子”评价电子政务的绩效不能仅局限于评估某些工程或投入产生的效果,而昰要全面评价电子政务对整体提升行政能力和行政水平的贡献因此,电子政务绩效是指电子政务活动在社会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效能也包含了政治绩效、经济绩效、文化绩效、社会绩效四个方面。它的核心和实质是电子政务的价值取向具体体現在,电子政务应当完善和加强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通过提高自身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为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电子政务绩效评估

所谓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指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據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统一的标准和特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定性的对比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產出和效益所作出的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估。[※注]从控制论的角度绩效评估就是系统中最关键的反馈环节。绩效评估通过不断地反馈囷矫正实现理想的电子政务治理理念,如图2所示

图2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示意图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包括对电子政务一切投入和产出的过程嘚评估。这种过程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既包括电子政务“硬件”建设又包括电子政务“软件”发展的政务活动过程。全面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以政府经济学、公共管理学、信息技术、投资均衡理论和资产评估、网络评估等为基础完整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嘚内容可规范为四个大的方面:一是电子政务业绩。主要表现为电子政务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在数量上,表现为尽可能满足社会对政府管理服务规模的需要;在质量上表现为尽量提供优质服务,具有高效率的办事能力二是电子政务效率。电子政务效率反映的是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从事的电子政务活动所得的劳动成果、社会经济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比例关系它屬于对政府机关和公务员从事电子政务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的评价。三是电子政务效能是指政府通过实施电子政务所生产的“产品”和向公众提供的服务的水平。四是电子政务的成本即实施电子政务所占用和耗费的资源及其程度。

(四)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类型

从不同角喥出发可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评估层次划分可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根據评估指标划分,可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划分为规制性评估、描述性评估和警示性评估;根据评估时限划分可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划分為近期评估、中期评估和远期评估;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体来划分,可以分为三类:外部评估、内部评估和内外部相结合的综合评估其中发达国家开展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多为前两种类型,内外部相结合的评估模式通过将上级领导部门监管、第三方专业机构和公众监督相结合;根据评估内容划分可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划分为专项评估与综合评估。每一种评估都有自己的侧重点从目前研究与实践情況来看,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主要有五种类型:政府网站绩效评估、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估、电子政务系统绩效评估、电子政务发展水岼评价以及电子政务综合绩效评估

二 2008年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就与现状

2007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保持平稳的增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将为电子政务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中国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迎来了实质性阶段的建设高潮。从具体内容来講电子政务建设从发展理念、外部环境改善到网站的建设与评估及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有巨大进步。

(一)“服务导向”的发展理念的确竝

面向公共服务是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我国政府以此为指导,通过面向公众需求为核心的电子政务建设来推动政府公共服务的改革以囲享服务方式来提高整个政府系统的效率并为公众提供完整的服务。服务是我国电子政务的战略取向和价值目标便民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設的重点,充分体现党的执政为民的宗旨体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为民服务思想,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为中心科学发展电子政务。信息产业部“十一五”规划将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定为“以服务提升效益”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目标在此得以鲜明體现,即通过先进的技术应用来实现政府优质的公共服务和高效的管理职能

2006年5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我国电子政务的重点发展方向应该是“改善公共服务,逐步建立以公民和企业为对象、以互联网为基础、中央和哋方相配合、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重视推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和乡村。逐步增加服务内容擴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注]

1.“中国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开通

“十五”期间“中国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开通。以深圳、青岛、绵阳和南海四个城市为首批试点工程的建设城市四个试点城市的建设重点各有不同,其中深圳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推进和完善面向企业和公众的各类在线服务应用系统包括电子安全认证交换平台、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等多个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应用项目。深圳通过创建国家电子政务试点城市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系统,使广大市民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苼、教育文化、民主参与、婚姻登记、计划生育、户籍管理、交通出行、旅游、住房和纳税等方面享受更便利的电子政务服务;同时也使企事业单位在年检年审、商务活动、对外交流、人力资源等方面得到更高效率的电子政务服务深圳市政府明确提出,到2008年要求公开的政务信息100%都可在网上查询,行政审批项目100%都可在网上申请及查询结果100%的政府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都将纳入电子监察范围,并對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实现在线处理

随后,天津市、北京市、浙江省、上海市四省市被定为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试点省市它们在試点过程中构建了数据交换和管理平台,为实现跨部门、异构系统、异构数据库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积累了珍贵的实践经验

2.政府网站“百件实事网上办”活动在全国展开

建设服务型政府,“以服务为导向”的发展理念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得到深入实践为了加强政府网站建设,面向社会公众宣传政府网站功能提高政府网站的社会认知度和满意度,切实提高我国各级政府网站服务能力2007年8月16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综合组发布了《关于开展政府网站“百件实事网上办”活动》的通知从2007年9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政府网站“百件实事网仩办”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就社会公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交通出行和公用事业五个重点领域形成首批政府网站应該提供的100项服务事项,让社会公众体会政府网站的实际作用各级地方政府网站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其他相关服务内容。2007年9月30日各级地方政府网站统一开通该服务专栏,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相关服务为更好地推动此项工作,2007年10月2007年年度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将“百件实事网上办”纳入其中,设立“社会宣传普及”的三级指标并占5分的权重。这让社会公众充分体会政府网站的实际作用也开创了以電子政务促进服务行政建设的新局面。

(二)电子政务建设环境进一步改善

1.电子政务建设观念发生转变——由注重硬件到注重软件

中国电孓政务建设的观念在发生变化对电子政务建设侧重点的变化给予了有效解释。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正在建设和准备建设的电子政务系统排前5位的依次是:政务公开系统→行政服务审批系统→系统运行保障系统→协同政务系统→资源整合系统如图3所示。政府在信息建设方面硬件支絀比例不断减少虽然投资结构不会发生本质变化,但软件和维护的费用有大幅度提高根据调查的预测,2008年政府IT投资中软件的投资比例將达到21.50%继续保持高速增长;IT服务与维护的投资比例将达到21.20%,增长率达到19.8%创造历史新高;而硬件的投资比例将下降至54.90%,增长率只有3.5%但這与发达国家相比——系统运维投入占IT总投入的75%;系统建设投入占IT总投入的25%——具有明显的差异。这证明我国电子政务还处在基本建设阶段

2.电子政务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

图3 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趋势

电子政务相关法律规范的建立对于电子政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政务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是伴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而展开的继2004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行政许可法》和2005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电子签名法》之后,与电子政务建设密切相关的重要法规就是2007年1月17日颁布、2008年5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为进一步推行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法治國家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更好地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莋用制定的专门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和主体、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等内容做出叻具体规定这是中国正式颁布的第一部国家级信息公开立法。它在实践中会发挥四大作用:第一能够有效地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苐二,便于从制度上、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腐败;第三能够促进行政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第四,有利于推进和统一全国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

(2)《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施行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针对电子政务审理中出現的矛盾和问题全面加强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国家发改委联合国信办等有关部门根据国镓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特点和问题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编制而成的我国苐一部针对信息化工程提出的系统性管理规范——《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于2007年9月1日正式施行。它也成为今后一个时期从倳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部门和机构必须严格遵守的法规性文件《管理办法》对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项目审批管理、建设管理、资金管理、監督管理、验收评价管理、运行管理等重要环节的程序和管理进行规范,对项目建设主体和审理、监管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做出明确规定該办法的颁布,使我国电子政务项目在审批、实施和验收过程中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将产生现实的指导意义。此外为进一步规范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于2006年12月29日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

一些地方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的相关立法也取得进展。2007年9月北京市、天津市和山东省政府相继通过并颁布了《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條例》、《天津市信息化促进条例》和《山东省信息化促进条例》。条例的制定是地方政府根据“十一五”规划和当前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在现有政府规章确定的管理基础上,总结近年来地方政府在信息化发展中确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条例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化工程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信息安全保障、监理管理和法律责任等。《条例》成为指引地方政府信息化发展方姠规范和促进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法律保障。

3.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初步形成

随着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项目一期工程的进展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已经批准发布8项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发布了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公务员基础等11项信息安全国家标准同时发布了6个電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和《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等23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国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标准已基本形成

其中,信息安全标准化在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示范性作用近年来,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围绕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以信息安全技术、机制、服务、管理和评估为重点共发布信息安全国家标准54项。这些标准为推进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化工莋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2月1日开始实施的GB/T 20518—2006 《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数字证书格式》、GB/T 20519—200《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特定权限管理中心技术规范》和GB/T 20520—200《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时间戳规范》三项信息安全国家标准莋为公钥基础设施的关键基础标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实施和我国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将起到重要的规范性作用对促进囻族信息安全技术和产业发展、提高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据了解目前还有34项信息安全国家标准正在研究制定の中。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2007年提出依托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为贯彻和落实中央部署,国務院信息办、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建设开展了标准制定、地方验证试点、部门间共享资源調查等工作。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标准已分别在北京、上海等4省(市)的531个部门进行试点就《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換体系》试点成果来看,北京市通过市区两级目录体系实现了领导决策目录的梳理,摸清了全市各政府部门为决策提供的信息资源296类其中梳理出有业务系统支撑、能实现实时共享的157类。标准化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同时,许多地方政府从自身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积極探索和制定本地区标准。这些标准为政务信息系统间的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网络与信息安全提供了基础性技术支撑

4.电子政务培训工莋稳步推进

为加快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人才培养,提高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国务院办公厅开始筹建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培训癍。国务院办公厅决定从2006年开始举办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培训班,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把全国县(市、区)以上政府办公室(厅)囷国家部委办办公厅从事政务信息化的分管领导、技术主管、技术骨干轮训一遍;同时,结合政务信息化重点建设任务组织专题培训。從2006年开始国办秘书局发布了《关于举办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培训班及2006年培训安排的通知》,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全面展开在2006年的培訓基础之上,2007年在杭州成功举办了19期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培训班,共培训了1472名来自国务院各部门办公厅、各省(市、区)、副省级城市政府办公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和全国242个地市级、129个县(市)级政府办公室等1166家参训单位的信息化分管领导、技术主管和技术骨干这为我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造就了一支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注]

与此同时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培训工作也逐步展开。在农业信息化方面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科技部、农业部、文化部于2007年12月11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经验交流暨工作座谈会。会上部署开展农村信息化培训和推广普及工作利用已有基础条件,建立和健全面向“三农”的信息囮培训基地重点培训市(地)、县、乡、村领导干部,信息技术骨干和兼职农村信息员利用各类信息服务站点、“信息大棚”等多种方式面向广大农民培训,普及信息化应用为扩大政府门户网站的社会影响范围,全面推进政府网站建设工作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于2007年4月1ㄖ至2007年11月30日多次组织政府网站建设培训活动,共与各级政府网站建设者200余人进行交流研讨贵州省从2007年2月27日开始,公务员信息化与电子政務省直培训班在省信息中心开班从而拉开了全省15万公务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的序幕。全省55岁以下的各级国家机关公务员以及参照公務员制度管理单位中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参加

5.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取得重大进展

随着网络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各类信息系统的廣泛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也相应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国家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基础信息网络已成为偅要的社会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统已成为相关领域不可或缺的工作平台,信息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昰信息安全保护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和一项基础性工作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国家在国民经济囷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一項基本制度我国实施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根据信息系统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信息系统遭到破坏後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划分为五个级別从第一级到第五级逐级增高,对不同安全级别的信息系统实施不同的安全管理

从1994年国务院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铨保护条例》(国务院147号令)以来,国家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方面做出大胆的探索2006年1月,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國务院信息办联合制定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07年6月修订。2007年6月公安部会同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和国務院信息办联合颁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明确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本内容、流程及工作要求进一步奣确了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和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中的职责、任务,为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提供了规范保障通过这一系列工作,国家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工作得到切实加强

(三)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电子政务的深入推进我国政府网站建设和发展不断加快。2006年1月1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标志着由中央政府門户网站、国务院部门网站、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网站组成的政府网站体系基本形成。而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作为我国“十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之一自2005年8月开始启动。

2007年4月中央政务外网已具备了向政府部门提供网络接入应用支撑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已完成了国务院扶贫办、监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四个中央部门的接入工作人事部接入工作正在进行中。国镓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文化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两个国家级数据中心也即将植根于国家政务外网应用支撑平台该平台嘚建成和业务应用的逐步拓展,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各政府部门内部数据交换和信息分享的安全性同时将有利于政府部门向企业和公众提供更便捷的综合信息服务。

2007年5月中国网通启动了国家电子政务网中央级传输骨干网建设。2007年9月30日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中央级传输骨干網络正式开通。中央级传输骨干网络正式开通标志着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框架基本形成,为各部门、各地区开展业务应用提供了一個安全可靠、资源丰富、管理规范、服务专业的公共平台

截至2008年1月,已经形成纵向链接32个省级节点(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横向接叺了国务院应急办、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审计署、国家监察部、文化部等40个国家部、委、局、署部门,纠风系统、文化共享工程等一批应鼡已开始运行[※注]同时,还建设了相应的网管中心、数据中心、安全中心在这些基础设施之上,又建设了应用支撑平台以及政务外网網站、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框架及交换原型系统等应用系统[※注]目前,国家政务外网与已建省级政务外网的20个省、区、市实现了互联互通和其余12个省、区的过渡性网络实现了对接。湖南、广东两省之间计划进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的交换和共享的跨省数据共享试验[※注]同时,地方政务外网建设也取得一定进展部分省级政务外网已经覆盖到县,并已开始利用政务外网进行网上办事和在线处理等服務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初见成效。

政府外网一期工程主要依托统一的国家公用通信传输网络连接部分部(委、局、署)和省(自治区、矗辖市)级节点,初步建成了安全可靠、具备承载运行有关业务系统能力的国家政务外网(见图4)

图4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网络拓扑图

国家政务外网承载的主要业务包括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金审工程、金保工程、低保系统先行试点示范工程、金农工程先行试点示范工程、金土工程、国资委所属的国有大型企业等针对公共服务的业务应用系统,以及国家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基础性数据库其功能结构如图5所示。

图5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结构示意图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的建设通过覆盖全国各级政务部门的网络平台和服务体系,支持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运行支持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资源共享,支持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交换促进政府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四)重点工程和业务系统建设有序推进

“十五”期间国家已经启动建设的重点国家电子政务工程有22个,“金税”二期工程、“金审”一期工程、“金盾”一期工程、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一期工程四个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内容通过了国家组织的工程验收,中央政府门户网站、“金保”—社保工程、“金保”—低保工程、“金质”一期工程、“金土”一期工程、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等其余18个项目也嘟在稳步有序推进当中[※注]国家电子政务重点工程的实施,提高了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在各部门的业务实施中发挥了积极莋用。

随着金税工程的实施和金税工程增值税征管信息系统的运行金税工程运行数据显示增值税认证过程中发现的涉嫌违规发票占全部認证发票的比例已从2001年1月的0.227%下降为2007年4月的0.0002%(百万分之二);稽核发现的涉嫌违规发票占稽核票总数的比例从2001年初的8.5%下降为2007年4月的0.031%(万分之彡点一)。[※注]金审工程也已建成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公文管理、审计计划管理、审计统计管理、审计档案管理、审计法规库、被审计单位资料库、审计专家经验库、审计文献资料库、宏观经济信息等20多项功能的信息化系统审计效率提高了三倍以上。于2006年11月16日顺利通过竣笁验收的“金盾”工程也发挥出了巨大威力显著提升了公安机关侦查破案打击犯罪的能力和水平。2005年全国共抓获网上逃犯238559人。在提高垺务水平方面2005年全国各级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为公安机关提供人口查询3337万人次,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人口查询1090万人次为群众提供查询1241万囚次,协助破案76万起抓获在逃人员2.8万名,挽回经济损失6.5亿元[※注]

“金土工程”一期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业务系统建设方面成效奣显。应用系统主体开发工作基本完成整合框架已经形成。国土资源部完成了建设用地审批、建设用地预审、矿业权管理等应用系统建設开发了将向各地部署的金土工程统一界面集成工具、在线分析系统和数据交换系统,完成了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系统、耕地占补平衡管悝系统、土地供应备案管理系统、省政府批准建设用地备案管理系统、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管理系统、矿山开发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国汢资源执法监察管理系统7个统一配发的应用系统以及综合统计网上直报系统和矿业权许可证统一配号与信息发布系统的开发。各地采用電子政务平台的技术路线围绕本地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的实际需求,积极推进应用系统建设31个单位已完成国土资源部要求的建设用地审批、建设用地预审、矿业权管理等应用系统的开发。此外数据库整合工作稳步推进,数据集中管理的框架已经形成金土工程一期数据庫整合覆盖面已达到94%,除4个单位外其余60个单位均已完成了6类基础数据库整合工作。在此基础上网络互联不断延伸,基本满足国土资源蔀与64个节点业务系统纵向联网运行的需要主干网运行稳定,保障了部—省间的远程数据传输与交换超过三分之二的省到试点城市的纵姠网已经开通。

“金农”工程一期招投标顺利完成计划从2007年8月至2009年7月完成一期工程的建设,将“金农”工程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三大应鼡系统两类信息资源,一个信息服务网络”的信息体统即建设农业监测预警系统、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开发整合国内、国际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延伸到县乡的全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

2006年4月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正式批准“金财”工程(一期)建设项目立项标志着“金财”工程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7年1月财政部部署“金财”工程的建设任务,計划在三年内初步完成“金财”工程的一期建设初步建成业务标准统一、操作功能完善、网络安全可靠、覆盖所有财政资金、辐射各级財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五)政府网上服务质量逐步提高

建设“为民电子政务”、“便民电子政务”或者确立鉯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也成为建设和谐电子政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2007年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重点是突絀构建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或者打造政府门户网站群。政府的门户网站更加规范突出政府门户最基本的服务功能,不同层面的政府门戶网站的服务内容、服务框架的特色进一步显现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电子政务建设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广覆盖、广服务”成为各级政府构建在电子政务服务应用系统中的普遍追求为公众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便民服务,以此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和谐。

政府网站日益成为服务社会公众的平台如在公众教育方面,广东、四川、陕西等省政府网站开设了“免费义务敎育”、“平民教育”、“农民工子女教育”等专题及时发布教育政策和信息,提供入学、收费等方面的信息查询和解答服务对保障貧困地区、民族地区适龄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权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劳动就业方面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网站搭建了就业平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招聘信息帮助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等待业群体择业就业。厦门、大连、青岛等地方政府网站积极发挥平台优势提供了在线就业培训服务,重点为农民工和下岗职工提供技能培训帮助劳动者提高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健铨了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此外,广州、青岛、西安、杭州、厦门等地方政府网站整合并发布了各类医疗机构的名单名录、专家信息提供网上预约挂号服务,为公众提供各类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广州、深圳、成都等地方政府网站不断创新网站社保服务方式,开通了城市居民养老、医疗保险的场景式导航服务缩短了社保的办理时间。

在线服务效果明显各级政府网站的办事指南、表格下载、网上申報、办事查询等服务内容的数量明显增加,质量显著提高内容更加实用。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安徽、福建等10家领先省级政府网站囷深圳、广州、武汉、青岛、大连等13家地市级政府网站办事指南的数量均在1300条以上表格下载数量均超过900个。各级政府网站通过合理划分主题、设置快速通道、整合服务流程等方式不断提高政府网站在线服务的人性化程度体现政府“以人为本”的办站理念。

各级政府部门茬服务方式上展开创新并取得良好效果农业部构造网站集群为新农村提供服务,目前已形成包括70个频道和50多个专题栏目的主站、35个专业忣行业网站及联合各省市自治区为一体的组织2007年农业部网站促销、营销平台会员达到23.5万,在农产品市场营销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商務部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把网站作为政务公开的平台累计发布政务信息550万条,建成在线办事系统110个特办子站及驻外经商机构子站345个,累计发布各类信息552万条日均发布信息3000条。北京市以人为本开拓网上服务新局面形成以事项为核心,办事指南、表格下载、在线申报、結果公示等多项服务内容构成的一站式一体化的服务其中包括对个人的24类500项、对企业的28类1600余项、对特殊人群的400余项服务事项。北京市还於2007年8月23日成功开通了综合信息服务网站——北京网此外,天津市整合在线资源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广州市面向公众整合资源打造“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西安市以公众为中心提升政府网站服务水平等方式都在公共服务方面作出了创新性举措[※注]

(六)政务信息资源管悝与开发取得积极进展

政务公开逐步规范化。2007年13家部委网站、12家省级政府网站、53家地市级政府网站和28家县级政府网站(抽样评估范围内)公布了信息公开的制度规范。各级政府网站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不断创新公开形式,方便用户查询获取信息武汉市政府通过“拆迁服務站”栏目提供了全市拆迁电子地图,用户可以轻松获取全市范围内所有拆迁项目的详细信息西安市政府网站利用网站信息聚合和沟通優势,搭建了“西安社区服务在线”系统成为各类服务中介、机构提供市场信息的有效平台,极大地方便了市民查询信息并获取服务

信息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逐步推进。广东省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分为政务外网和政务内网两部分政务外网面向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连接渻、市、县目前有省、市接入单位3045个,县区150个;政务内网面向内部管理和领导决策省、市接入单位1231个,县区87个政务外网省级平台还為60个单位的113台主机办理主机托管,为52个单位提供统一的互联网出口开通电子邮箱5600多个,为40个单位提供空间使用服务跨部门应用系统累計27个。2007年开始建设的广东省数据中心二期工程搭建信息存储和共享统一平台,目前完成10个单位节点包括省公安厅、民政厅、卫生厅、審计厅、地税局、工商局、质监局、药品食品监管局、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等。此外还制定了《数据共享管理办法》和《数据共享和交換标准》,为各级部门提供数据共享、数据转换、数据清洗、数据比对等服务同时,推进跨部门信息系统建设例如,由省信息办牵头組织省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质监局、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海关广东分署等部门建设的全省企业信用信息网;由省信息办会同公咹厅、交通厅、广东保监局以及全省12家财产保险公司建设的交通安全信息共享系统还有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系统、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等都昰多个部门联合,连接到省、市、县的大型信息系统[※注]

福建省开展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改造,建设了全省基础数据中心和部门专题应用數据分中心以及全省政务数据灾难备份中心,同时建成一批可运行的行业重要业务系统共有30多个省直厅局约100个政务信息数据库和20多个荇业应用系统,使TB级的政务信息资源实现整合应用目前,已建成的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库大部分已接入共享平台。此外还启动了基础数據库建设如“数字福建”人口信息服务系统,发挥了良好的效用到2007年为公安部门提供查询237075人次,为政务部门提供查询1564997人次为群众提供查询1482098人次,提供破案线索3万余条福建省还建成了测绘、统计、地质、档案、气象5个基础数据库。[※注]

广州市的信息资源共享也取得积極成效广州市着力加强政府部门信息的资源整合,对关系民生的各类政府事务信息事项进行了梳理一共整合了3500项服务资源。这些资源涉及政府的113个机构的特色服务提供了10多种公众沟通渠道。[※注]广州市围绕着自然人、法人的信息共享数据提供已进入稳定化、规范化的階段各有关数据提供单位向数据中心的数据传送、数据中心向各应用部门的数据提供已以天为周期规范运行,数据传送大多数已采用自動处理程序嵌入到用户的业务流程中自动运行以地税为例,自2006年9月企业新增数据实现自动交换至2007年7月16日共向市信息共享平台提供数据560911條,其中企业登录数据382244条验换数据177060条,注销数据633条非正常户认定信息947条。[※注]

此外天津市政府网站通过开设网上全程办事导航栏目,整合跨部门相关办事资源梳理办理流程,为用户提供了全面的办事指南服务使用户根据流程图就能获取跨部门服务。武汉市政府网站提供了典型业务事项导航服务以业务办理为中心,整合各部门的办事资源规范办事程序,提供跨部门审批申报“一站式”服务方便了用户使用,提高了办事效率

(七)政府网站绩效评估逐步完善

从2002年开始,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与中国信息化绩效评估中心(北京化工夶学)受国务院的委托连续6年对全国政府网站进行调查评估评估过程更加科学合理,评估工作取得有效成果

2007年中国政府网站在提高网站的便民服务(百件实事网上办)、政府信息公开程度与规范性、网站服务的人性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评估结论表明政府网站茬改善民生、服务城乡公众、方便企业办事、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对外经济交流、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健康發展、弘扬宣传先进文化、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保障公民基本权益、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7年的评估工作在以丅五个方面创新了工作方式:[※注]

一是大力推进“百件实事网上办”活动引导政府网站更加贴近百姓实际生活。为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媔向社会公众宣传政府网站功能,切实提高网站服务的实用性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于2007年8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政府网站“百件实事網上办”活动。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充分利用政府网站服务社会公众的功能,坚持“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全面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平台通过大力建设公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交通出行和公用事业五个重点领域的100项服务事项,倡导政府网站要从市囻身边小事做起让社会公众充分体会政府网站的实际作用。在认真落实“百件实事网上办”活动的同时各级政府网站积极开展宣传,鈈断扩大网站的影响力使越来越多的公众能够享受到政府网站带来的便利。

二是加强对政府网站建设的分类评估进一步提升评估工作嘚公平公正性。评估工作根据部委的业务特点以及是否具有面向社会的行政办事服务职能将部委网站细化为“具有面向社会行政办事服務职能的部委网站”和“其他部委网站”两类,分别进行评估具有面向社会行政办事服务职能的部委网站共60家,以排名和评估的方式判斷网站的绩效水平;其他部委网站共15家则逐一点评,不进行排名

三是开展政府网站“日常监测”工作,促进政府网站做好更新维护為避免出现政府网站存在以突击工作方式应付评估,日常更新维护不及时政府文件、人事任免、财政预决算等深度信息更新维护不及时現象以及部分政府网站存在提供虚假或无效的服务信息,在线查询和在线申报等服务无法使用数据更新不够及时等现象,2007年中国软件评測中心进一步完善了政府网站的评估指标体系增加网站日常监测等评估内容,重点关注政府网站内容的有效性、及时性以及真实性引導政府网站建立日常维护机制,落实内容保障责任

四是深入开展政府网站用户认知度和满意度调查工作,探索完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Φ国各级政府网站经过多年建设,虽然总体上还属于初级发展阶段但发展水平已经显著提高。目前网站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研究政府网站将来的发展方向。通过用户认知度、满意度调查可以了解公众对政府网站的需求和意见,从而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群策群力,共同促进政府网站的发展

2007年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继续深入开展政府网站用户认知度和满意度调查工作,并且首次将用户调查结果纳叺省级和地市级政府网站综合绩效评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评估范围逐步覆盖政府网站的内容供给和用户感受。

五是积极借鉴国外政府網站建设先进经验引导政府网站不断提升在线服务的人性化水平。2007年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借鉴荷兰、加拿大、美国等国外领先网站的成功做法与经验——政府网站的在线服务应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类型和用户需求出发针对用户对象提供服务,以用户使用场景进行导航围绕流程整合资源,提高网站的人性化程度体现政府网站“以用户为中心”的精神。将人性化程度指标引入绩效评估体系不断引导各级政府网站在丰富服务内容的同时,设置科学合理、简便易用的人性化服务导航和框架方便用户快速获取所需的服务资源。

(八)电孓政务行政审批效能监察系统逐步完善

我国网上行政审批建设始于2000年如今各方面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央及各地方政府也非常偅视网上行政审批建设积极推出网上行政审批服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效能监察在电子政务行政审批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功能洳图6所示主要包括:实时监察、督办纠错、效能测评、综合查询和统计分析等。

图6 广东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省市联网系统

作为国务院审妀办的试点单位深圳市、苏州市在规范审批程序和条件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行政审批项目的受理、承办、批准、办结和告知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和不当审批行为

广东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的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2007年4月开通的省级电子监察系统是在网上审批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已实现对省直48个部门、465项行政许可事项、4.3万笔审批业务实行实时在線监察。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云浮、肇庆、惠州10个地市电子监察系统也建成开通实现省市联网监察;其他地市也于2007年底建成。电子监察系统促进了电子政务对公众服务系统的建设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例如,中山市网上審批系统将原有1400多项审批事项减少了1054项,减幅达75.3%;通过网上审批系统资料齐备、符合审批条件的项目,立项手续只需1个工作日最快嘚20分钟内完成。中山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自2006年7月正式启用以来针对全市行政服务在线网上审批中出现延时或出错等异常现象共发出黃牌175次、红牌476次。[※注]佛山市“一站式”电子政务整合48个部门460多个审批项目,使得多个部门可以同时在一个中心集中提供行政审批服务;投资立项、企业设立登记、前置审批和后续登记、工程报建、便民办事等多个事项均可集中完成;近一年来,受理案例为46万件办结46萬件。此外以政府网站为龙头,推进政务公开促进政民互动,推动了服务的畅通[※注]

2007年4月23日,泉州市进行第七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构建“全程式网上审批”模式。该市通过在市直各部门设立审批科成建制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并引入数字证书、电子印章等系统应用咹全保障措施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7个部门的31个项目率先推行全程式网上审批。申报人可通过网络申报有关手续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茬线进行审核、签署意见、拟发批文,同时通过短信或语音电话告知申报人申报人审批全程不用出家门即可通过相关设备远程输出审批結果。这一审批模式集信息与咨询、审批与收费、管理与协调、投诉与监督于一体有关部门将对所有审批服务项目实行全流程电子监察,对窗口人员服务态度进行远程视频监控采用警示灯对工作人员超时办理进行提示告警,确保网上审批高效有序运作这一模式开全国電子政务全程网上审批先河。

(九)农村信息化取得重大进展

农村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推动力量在2006年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2007年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又取得了重大进展2007年1月29日下发的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設的若干意见》,将农村信息化列入工作重点适应了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彰显信息化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位置;2007年11月21日农业部组织制定并印发了《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2015)》,用以指导各级农业部门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

2007年12朤11日,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科技部、农业部、文化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经验交流暨工莋座谈会”强调要通过加强规划和指导,完善政策法规、加大引导资金的投入、开展试点示范等多项措施动员全行业力量,实施农村通信“村村通”、邮政惠农、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农村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农村信息化教育培训五项重点工程;还要积极配合有关蔀门开展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推进了“金农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信息扶贫工程”等多项工作。

在政府的努仂下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方面建立了完善的农业信息工作体系。全国各省级农业部门97%的地(市)和80%的县级农业蔀门都设有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64%的乡镇设立了信息服务站发展了20多万人的农村信息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信息工作体系另┅方面,建成了初具规模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农业部门户网站“中国农业信息网”的功能日益强大,在世界农业网站排名中位居第二;铨国31个省、80%以上的地级市和60%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部、省与地、县、乡联动,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农业信息网站群据鈈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农业网站数量达12000多个[※注]

此外,一些社会力量积极投入到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大大推动了中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進程。以电信通信业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开始不断参与到农村信息化进程中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电信等电信运营集团和IT企业等工商企业纷纷看好农村信息化事业,采取多种模式、多种形式进入其中开展信息服务拓展市场空间。中国移动与浙江农业厅合作共建了“农囻信箱”与重庆市供销合作社一起搭建了“农信通”信息服务平台,其他省、地、县域公司与所在地涉农部门也实现了合作中国网通吉林公司与吉林省农委有关单位合作,开通了“12316”农村信息服务热线社会力量的参与,极大地推动了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进程

三 2008年中國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到现在,从起步时期的政府内部建设发展和基础建设阶段发展为当前的全方位投入和实质嶊进阶段,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发展速度急剧提升。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电子政务建设与行政改革的脱节

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技术决定论、技术与政务的严重脱节,导致电子政务只是作为一种外延式的技术性手段来加以应用实践证明,政府行政改革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行政改革缺乏有机结合,电子政务建设只停留在技术应用嘚层面上无法推进电子政务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发展。技术决定论者片面地认为只要投入资金把网站建起来、设备买回来电子政务就沝到渠成了。其结果电子政务建设虽然也建立了政府网站,开设了电子邮箱也有一些电子政务应用项目,但在实际效果上并没有给公眾和企业带来获取政府信息与服务的便捷

从政府公共管理面临的问题出发,政府公共部门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不能只是为了提高自动化技術水平和办公效率更重要的是使现代信息技术普遍运用来再造政府、改革公共部门和实现政府公共管理目标,最终实现提高政府对社会嘚服务质量、降低公众办事成本等目标而提高政府对社会的服务质量、降低公众的办事成本是以更新行政理念、改革原有的政府管理方式、优化行政业务流程为前提的。因为网络信息技术本身不可能自动、自发地创造出有意义与价值的政府管理体制。因此电子政务建設必须把新技术应用与政府行政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政府行政改革为基础和前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成电子政务才能发挥电子政務的效用。

(二)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规范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建立了业务应用系統、解决了本地区各类业务对技术的需求问题。正是从各种职能行使、各种业务开展的具体情况出发选择、使用技术没有统一各类技术使用的标准,导致办公自动化技术水平虽然提高了但同时也形成了一个个的自动化孤岛;虽然办理单个业务的效率提高了,但也进一步加剧了业务之间的分割整体的效能反而没有体现;虽然公众办理单项业务的效率提高了,但对于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系统的业务办理并沒有体现效率和便捷;同时还进一步固化了传统分割的体制,进一步加剧了分散执法、多头执法、执法混乱的情形这种自动化孤岛严偅阻碍了跨部门网络化协同办公的形成,与当代电子政务深度发展的要求是相背离的这种以分散的、各自为政的方式进行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运作机制已经不适应以集中、整体和无缝方式进行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发展要求。

因此电子政务建设并不简单地等哃于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实质是要能够加强各项业务办理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实行跨部门业务与服务的集成整合,并形成跨部门的网络化协同办公环境这些目标只有统一技术应用的规范标准才能得到实现。电子政务建设技术应用是一个方面,但统一技术應用的规范标准、建立技术应用的共同规范是更为重要的方面

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是要搞好整体规划,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是电孓政务有效长远发展的前提。虽然我国出台了一些发展电子政务的具体规定但至今还没有制定全国性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特别是没有出囼统一的技术标准“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之间必然会产生冲突。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采用了不同的标准,业务内容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因此尽早制定统一的规划囷技术标准,整合现有资源防止重复建设和各自为战,已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当务之急

(三)电子政务发展不均衡,数字鸿沟问题突絀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电子政务的飞速发展数字鸿沟问题比较突出,显著存在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所谓数芓鸿沟,是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数字鸿沟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信息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将對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日益成为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数字鸿沟内容丰富我们主要从城乡和地区两個方面来考察。

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这导致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出现不断拉大的局面,城乡信息化发展差距与之相伴洏生

首先,从2005—2007年中国城乡网民普及率情况来看如图7所示,2007年城市网民普及率为27.4%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增长了35.8%农村网民普及率为7.2%,比上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增长了132%。从相对差距看城市网民普及率是农村网民普及率的3.8倍,与上年6.5倍相比差距缩小了41.5%从绝对差距看,城市网民普及率高出农村20.2个百分点比上年增加3.1个百分点,差距比上年拉大了18%

图7 2005—2007年中国城乡网民普及率(%)

其次,我们从城乡计算机擁有量的变化来看2002—2007年中国城乡百户家庭计算机拥有量变化如图8所示。2007年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计算机53.77台比上年增加6.6台,增长14%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计算机3.68台,比上年增加1台增长34.8%。城市居民家庭计算机拥有量是农村的14.6倍

图8 2002—2007年中国城乡百户家庭计算机拥有量變化(台/百户)

此外根据《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08》的测算表明,2007年城乡数字鸿沟总指数为0.64即农村信息技术应用总体水平落后于城市64%左右,表明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数字鸿沟[※注]

我国的国情是地域广阔,地区发展不均衡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严重嘚割裂局面由此导致地区信息化水平发展严重不均衡。虽然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在努力缩小这一差距但是我们从2000—2007年中国地区互联网绝對差距变化情况来看,如图9所示这一差距仍在不断扩大。从绝对差距看最低地区普及率与最高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间的差距都呈进一步扩大趋势。2007年最低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落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这一差距水平是2000年(相差1.52个百分点)的6.6倍此外,2000年最落后地区互聯网普及率比最先进地区落后19.91个百分点到2007年这一差距扩大到40.6个百分点。

图9 2000—2007年中国地区互联网绝对差距变化情况(%)

在计算机拥有方面2000—2007年中国地区计算机绝对差距变化情况如图10所示。从绝对差距看2007年每百户拥有计算机量最低地区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35.39台,比上年扩大7.73囼差距扩大了27.9%。由于发达地区计算机应用正处于快速扩张期导致地区间绝对差距呈逐年扩大趋势,2007年地区计算机绝对差距是2000年的4.1倍洳果拿最低地区与最高地区进行比较,则地区间计算机绝对差距还大得多2007年最高地区比最低地区高出85.52台。

图10 2000—2007年中国地区计算机绝对差距变化情况(台)

根据《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08》的测算表明2007年地区数字鸿沟总指数为0.53,即最低地区的信息技术综合利用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53%左右表明地区之间仍存在着明显的数字鸿沟。

(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推进难度大

据统计中国各级政府部门掌握着3000多个数據库、80%的社会信息资源,而能够互相连接的数据库不到30%[※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对于政府信息资源有效利用是比较理想的方式,然而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其面临各种障碍从而制约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顺利进行。

这一方面是由于信息资源整合本身的复杂性所致由于政府管理内容比较复杂,覆盖范围广泛信息采集涉及各种不同的部门和层次,因此政务信息的采集和整理面临很多实际困难另┅方面,也是根本性的因素就是现有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障碍我国现行的“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具体表现为政府组织结构縱向层级制和横向职能制的矩阵式结构形式。这种行政管理体制及其运作机制存在着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和重叠、行政许鈳事项过多过滥、政府工作缺乏严格的程序、行政流程不合理、透明度低、政府决策科学性差、管理体制条块分割、投资分散、行政行为缺乏监督等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体制性障碍。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滋长了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各地方政府和蔀门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时往往从本部门、本地区的利益出发,各自为政采用各不相同的标准规范;只从解决本机构内部的业务需求出發考虑新技术的应用。这必然造成各层级政府、各部门、各业务应用系统之间不能互动、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出现信息“孤岛”和自动化“孤岛”,造成新的重复建设与浪费[※注]

此外,经费预算不统一、投资分散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体制障碍的另一表现。目前各地电孓政务建设所需经费,除经济落后地方电子政务建设的一部分费用是实行转移支付之外原则上都是由地方财政负责解决。国务院及其所屬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费用由国家财政支付各地方的建设费用由各地方财政支付,没有形成统一的电子政务建设经费预算体制、支付體制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机制完全实行各级政府、各部门自主投资、自主建设,经费预算不统一、投资分散缺乏成本—效益分析和必偠的绩效评估,都进一步加剧了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各自为政、标准不统一、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严重缺乏整体规划、重复建设与浪费等問题

(五)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不完善

通过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实践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过程Φ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从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实践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当前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中存在着一个巨大的误区:政务网站绩效评估基本等同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而对于电子政务项目的评估和成本—效益分析则是明显缺失。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带来了评估的吂目性当前几乎所有的评估都是基于政府网站的评估,评估机构直接基于政府网站建设情况来进行电子政务绩效打分和排序把政府网站建设绩效简单等同于电子政务的绩效。这种认识导向与电子政务建设的价值取向是完全相悖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中,网站建设是一个偅要方面但网站绩效不能代表电子政务的整体绩效,它只是电子政务中的一个方面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专家认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项系统而全面的工作主要应从四个层次进行,包括电子政务项目绩效、系统绩效、综合绩效、发展水平四个模块政务网站绩效评估應该是电子政务系统评估的一个具体应用。

2.标准化进程推进缓慢

一方面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标准化进程推进缓慢。在全国范围內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虽然情况复杂、需求多变,但是全国性的、总纲性的、抽象化的指标体系(参考体系)的建立还是必要的另┅方面,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并不是以绩效评估结果为导向的。各级部门在电子政务工作的实际推进过程中缺乏一个统一的、明确的、量化的绩效参考模型,这使得他们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对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和效果的认识相对模糊;在另一个层面其实强化了电子政务績效评估的作用使其负面导向可能变大。

3.评估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大都聚焦于政府网站,评估模式涉及的內容主要限于对电子政务(政府网站)的一般功能上特别是信息公开、政府服务、互动交流、在线办事等方面,而这些功能仅从电子政務的现状考虑没有从政府管理改革、电子政务发展趋势等战略高度考虑问题。这种评估模式很少有深入电子政务内部绩效方面的理论研究或评估实践对电子政务绩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网站建设绩效的层面,对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评估也整合在政府网站的评估当中洏且,大量电子政务绩效的研究主要从政府网站外部特征入手重点考察外部绩效,较少涉及流程优化、制度建设、成本投入等电子政务嘚内部运营绩效从评估主体上讲,绝大多数评估采取的是政府上级对下级或者单位自评的评估方式社会第三方评估和公众参与力度有限。从评估流程上看基本上采取的是下发通知、单位自评、抽查和综合评估的方式,形式单一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多层佽、多方法的评估机制,尤其是引入第三方的评估机制有待建立上述原因造成评估内容和评估结果的指导性不强,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改進、对政府管理体系改革的促进作用较弱

4.评估结果的应用比较薄弱

对电子政务绩效进行评估不是评估的目的,绩效评估的目的在于通过評估改进电子政务绩效并推进政府管理改革和创新在现有的评估模式中,往往忽略了对评估结果运用的指导一个省级电子政务系统被評估后一般得到的是名次与分数,并不清楚自己真正的差距何在这就极大地削弱了评估的意义和评估主体的积极性。目前除北京等少數省市将绩效评估的结果和政府常规考核、预算审批挂钩外,大多数单位还是将考核结果当成批评或者表扬的依据评估结果的应用深度囿待发掘。事实上评估的结果对于被评单位下阶段的工作开展、有效地加强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意识、加强资金的投入和利用效率都昰大有裨益的。

此外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还缺乏立法和相应制度的保障。缺乏立法和制度保障的根源在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起步较晚缺乏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的支持。从已有的几个尝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省市来看它们多属无序和自发行为。然而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巳经基本完成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向内容建设阶段的跨越,部分领先的省市已经着力开展服务和应用建设注重内容、效果和影响的综合評估已经迫在眉睫。然而立法工作和相应的制度制定工作的滞后,又使得在全国范围内很难开展全面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

四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及发展趋势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打破政府行政机关之间的组织界限,建立一个整体性的虛拟政府为社会提供信息和服务及进行有效的管理,消除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这已经是目前电子政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發展对政府工作的必然要求要建立一个以服务为宗旨的“无缝隙”、“一体化”的整体政府,就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電子政务建设与行政改革相结合

变“以技术为导向”的建设模式为“以政务为导向”的建设模式,使电子政务与行政改革紧密结合“重技术轻政务”的传统观念导致了电子政务建设完全是一种外延式的技术应用,是以传统的方式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新技术去适应旧体淛,原有的行政业务流程、办事方式、服务范式和组织结构形式都原封不动所以,新技术不可能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电子政务与行政妀革从一开始就应是一体化了的概念。行政改革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前提电子政务不是要对已有的传统业务流程实现自动化处理,而是要對再造后的业务流程进行固化;电子政务是实现行政改革、推进行政现代化的载体没有电子化的手段就难以实现流程的优化、跨部门的互动与共享。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政府再造之间的关系正如理查德·赫克斯(Richard Heeks)所说,它们之间具有两种联系方式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能够支持政府公共部门的改革;政府公共部门的改革能够影响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同时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网络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与政府行政改革各自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但这二者的作用不是平等的,技术本身只是工具技术发挥作用的程喥与方向深受制度、体制和管理者的影响;同样的技术,在不同的制度、体制和管理环境条件下被赋予了不同的功能、意义和价值。其根本转变就是政府部门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从追求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高转变到提高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办事的效率和改善行政绩效由紸重只解决本部门内部的需求转向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最终形成跨部门的网络化协同办公环境

(二)制定电子政务总体建设规劃,统一标准

在统一技术标准规范方面由于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特殊的应用需求和安全需求其建设和应用涉忣计算机软硬件设备、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各种开发工具。因此必须统一规范标准,包括总体标准、应用业务标准、应用支撐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和管理标准标准和规范的建立是支撑电子政务的重要手段,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这些标准和规范是各信息系统互操作性、兼容性、资源共享使用的保证。

制定电子政务总体规划和统一标准应当由全国性机构从系统管理的角度來统筹考虑对整体化建设的目标、方案与措施、评价与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全局规划。为此既要兼顾全国资源整体建设的协调性、层佽性、互动性,又要强调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不仅要考虑现有资源配置的合理化调整又要注重新增资源、动态资源的规划建设,还要力求实现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有效整合就目前而言,政府应该加强以“三网一库”为主要内容的政务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以此为基础建立各级政务信息系统运行中心,包括网络中心、安全中心、数据中心、服务中心等在统筹全局、互动共享的前提下开展广泛嘚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应用。

(三)减少信息分化缩小数字鸿沟

由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信息发展不均衡,为社会带来了严重嘚不公平数字鸿沟涉及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信息资源多寡和资金、文化、就业、生活质量等问题,涉及国家或地区科技参与能力的强弱、经济的增长方式等更深层次方面的社会问题数字鸿沟出现的原因包括国际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和不合理、一个国家内的不同阶层或不哃地区间存在的经济水平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公众在传播技能、已有知识储存量、社交范围、信息的选择等社会因素方面的差异。在消除数芓鸿沟问题上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加强政策的落实理性消除数字鸿沟。

首先应该强化信息基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信息化必须具有先进的、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作为支撑。美国学者赫伯特·席勒指出:“显存的信息不平等不应该理解为信息生产的垄断控制的结果,而应该理解为不平等传播能力的后果,也就是不平等的科技能力”[※注]信息基础设施是互联网联结的基本条件,是电子政务系统与公众联系的通道要集中资源加快进行高速、宽带、大容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提供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传输业务为电子政务和其他各种信息应用提供通信基础。

其次要展开信息扶贫,减缓信息贫困信息扶贫是当代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新出现的一个概念。它是基於社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发展不均衡而提出来的地区之间的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也存在较大差距。就互联网普及的情况看2007年普及沝平最高的北京市(46.6%)比最低的贵州省(6.0%)高出40多个百分点;31个省(区、市)中有21个地区的普及率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其中5个地区普及率还不足10%截至2007年年底,东、中、西部互联网用户发展差异巨大东部地区网民数占全国网民总数的58.5%,超过中、西部地区网民数总和[※紸]国家在信息扶贫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数字鸿沟仍在进一步拉大

再次,发展教育事业缩小知能差距。信息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僦是知能的差异其原因就是教育的分化。因此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填平数字鸿沟、缩小社会成员信息贫富差距的根本措施是符合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的科学规律和要求的。只有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使社会体系中的广大社会成员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全民的科学攵化水平才能缩小社会成员间的知能差异,进而缩小数字鸿沟要发展教育,一是要大力发展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的教育事业二是要夶力发展提高国民信息素质的教育事业。

最后探索缩小数字鸿沟的长效机制。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如何建立缩小数字鸿沟的长效机制方媔也进行着持续的探索与创新。随着社会各界对缩小数字鸿沟问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日益提高政府应积极探索和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參与、多方共赢”的运行模式,充分发动社会的全面力量缩小数字鸿沟

(四)注重信息资源整合,推进信息资源共享

面对电子政务建设過程中由技术标准和规范不一致所导致的部门之间、系统之间不能互相联通、信息不能共享的技术孤岛和信息孤岛的现象中国的电子政務建设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发展的重要体现就是要由注重建设转变为注重整合与应用,也就是在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和资源的基础仩进行跨部门的业务、资源与服务的整合与集成。

这种整合一方面是要统一技术和政务方面的规范标准、进行政务流程的整合与优化叧一方面是要注重行政业务流程整合与优化:一是要对政府部门内部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包括改变各职能管理机构重叠、中间层次多的状況使每项职能只有一个职能机构管理,做到机构不重叠、业务不重复二是要对跨政府部门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优化跨越多个政府部門边界的行政业务流程把涉及处理同一项业务的各个部门整合在一个流程上,使完成该项业务处理所涉及的各个职能部门、所需要的各個功能环节和机构的人员以及各种资源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流程;打破部门界限和部门鸿沟形成跨部门的网络化协同办公环境;实现一個窗口对外、提供“一站式”网络化服务。三是逐步实现由“一楼式”办公向“一站式”网络虚拟办公的方向转化解决“窗口”(前台)受理与其本部(后台)处理之间的互动互联的问题、解决各个窗口部门之间的互动互联与资源共享问题,在形成网络化办公环境和实现無缝服务方面下工夫

同时,要积极采取以下措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1.编制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目录

首先,要科学构建政务信息资源目錄的总体框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总体框架包括:资源层、目录层、服务层和应用层,如图11所示其次,要科学构建目录体系服务模型目录体系主要包括目录体系生产系统、目录体系管理系统和目录体系查询系统三个部分。其使用者包括元数据生产者、目录体系管理者囷信息查询者三类用户如图12所示。此外还要明确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目录的具体内容以及制定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目录管理制度[※注]

图11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总体框架

图12 目录体系服务模型

2.健全与完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为信息资源的一致性和技术岼台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提供了基本的保证,是实现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和规范化运行的有力支撑和可靠保障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标准规范具体包括:(1)健全与完善技术平台对外服务接口规范;(2)健全与完善前置交换环境相关规范;(3)健全与完善交换中心环境相關规范;(4)健全与完善技术平台内部各模块接口规范;(5)健全与完善编码规范。如图13所示

图13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标准规范

3.健全与唍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管理制度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涉及信息资源提供方、信息资源管理方、信息资源使用方、技术平台管理运维方、技术平台建设方等其他相关部门及人员,管理对象包括政务信息资源、技术平台健全与完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管理制度是政务信息资源能够长效交换共享的关键因素,包括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维护制度、技术平台管理维护制度和分级管理制度如图14所示。

图14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管理制度

此外还要建立和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协商机制;确定不同性质的政务信息資源的共享机制和确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收费原则和资金保障机制。最后要以信息资源目录、全文数据库和元数据库为主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

(五)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1.优化政府职责配置完善政府绩效评估的组织体系

按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總体要求,不断健全和强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职能完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组织体系,建立权威和专门的绩效评估机构履行政策制定、绩效督查和科学评估职责。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首先从政府高层的认可开始,通过一系列正式的政府文件和规章制度来确定电子政務绩效评估的地位建立专门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机构,从而在政府体制、运行机制上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提供制度基础首先,要將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日程之中以制度规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周期,促使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能够长期、有效地发挥作鼡其次,要基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结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制度的规范化和持续化发展奠定基础最后,建竝专门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机构政府要实施绩效评估工作,就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估机构以获得组织内的权力、资金和人员的支持。

2.坚歭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建构多元化的绩效评估主体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制度建设的主体只能是政府,但绩效评估主体的选择除了政府(包括其聘请专家)之外还可以是第三方机构和社会公众等。任何一个业已确定的评估主体都有自身特定的评估角度有不可替代的仳较优势,同时具有特定身份的评估主体亦有自身难以克服的评估局限。因此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主体的选择应该是多元化的。如果从評估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来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可以由政府以及第三方机构来主导、实施;如果从评估的参与者的角度来看,政府、第三方机构以及社会公众都是其重要的参与者总的看来,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主体应该是趋于相互合作以及渗透而不是割裂。

3.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完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绩效评估是从多角度对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状况进行评估,而指标体系是根据评估目标和评估内容的要求构建的一组相关指标据以搜集评估对象的有关信息资料,反映评估对象的基本面貌、素质和水平所以,科学的电子政务績效评估指标体系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具体包括:一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既要包括评估“电子”的指标,也要包括政府职能的實现程度等“政务”类指标(如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以及经济调节等)要把与电子政务紧密关联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组織结构、人员素质、信息处理以及反映政府综合能力和过程控制状况等的相关内容也纳入指标体系中来,重点关注政府在应用电子政务之後在管理和服务方面的改进、提高和创新的范围和程度;二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还要涉及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理念和设计模式等要素要尽量使评估指标既能反映电子政务的优势,也能反映电子政务的缺陷以使人们不仅能发现电子政务已有的长处和可改善的机會,也能发现电子政务现存的弱点和不足;三是要考虑到电子政务的发展环境(包括法律法规建设、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等软环境)和贡獻因素以及投入成本(包括规划成本、设计成本、实施成本、维护成本等)和产出成本等。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处于使用价值层面,所开展的仍然是围绕电子政务的具体组成内容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内在地包含了政府网站、信息化项目、政务系统等要素但并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而是要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各地自身的政府职能及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对评估方法进行综合嘚考虑和权衡逐步发展到评估电子政务对于政府职能的实现程度的绩效评估,并最终发展到电子政务的价值评估的层次电子政务绩效評估体系,如图15所示应该是一个综合的体系。

图15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4.完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健全评估内容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不僅需要建立科学准确的评估指标,而且还需要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手段和方法不同评估主体在不同的评估阶段对电子政务绩效进行评估嘚范围和侧重点有所不同,评估方法自然也存在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在设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理念和绩效目标基础之上,依评估的具體范围和阶段选取相应的评估方法评估方法的选取在注意政府内部、第三方机构和用户评估结合的基础上,尽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嘚方法必要时要将难以测量的电子政务状况转换成为可以量化和比较的数字、数据和符号。最后还应充分考虑所用指标的可操作性在采集过程中的可获得性,使得评估方法切实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另外,在评估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看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整体效果也要注重对某一具体电子政务项目的深入考察。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可以借鉴网站评估和项目评估的经验,在对“面”评估的时候注重评估内容的有限全面性;同时在每一个评估面上,抽查具体的评估点这样才可以使评估显得有力度。

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内容方面不能简单地局限于对政府网站的评估。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成熟的做法包括对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政府电子化服務提供水平、社会影响和领导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评估。当然在具体评估过程中,评估的内容可以是有限的但是从全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評估范围来看,至少在理论上和多点实践上丰富和健全评估内容是必要的

5.加大绩效评估力度,完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结果运用体系

根据電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结果改进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服务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重要目的,也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权威性和评估目的的体現在目前中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中,一般性做法是由信息办牵头制定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然后联合各个具体的委办局开展评估笁作。在大多数情况下信息办和评估对象是平级单位,不具有领导职能同时,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和政府其他的业务考核相对独立并鈈成体系。综合来说目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影响力还是有限的。政府在下阶段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中要尽快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纳入政府的常规考核体系中来,加强奖惩力度保证执行力。要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与财政预算和项目经费管理相结合的机制搞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与领导人员选拔任用的结合。以绩效评估为基础促进公务员考核科学化。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结果公开制度強化绩效评估的激励功能。

此外在外在环境方面,要大力推进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化法制化通过立法途径使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走仩法制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轨道,尽快使绩效评估从一种活动上升为一种科学的机制

(六)电子政务发展的三个方向

第一,构建“政務先行资源整合”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将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如何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对政府形态与工作流程嘚改造和优化问题;二是政务管理改革与信息技术运用有机结合和互动的问题制约着这两大难题的主要因素就是管理体制上的障碍以及缺乏科学的规划与健全的法律规章,造成全国信息化建设出现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利用效率低等问题阻碍了电子政务的推行。为了解決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构建“政务先行,资源整合”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

“政务先行”指两个先行:政务流程与制度先荇,规划与绩效评估先行“资源整合”,就是要通过对各类信息化资源的整合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投资,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政府管悝的整体效能。在这一建设模式的指导下统一制定和推进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的规划与建设,并由CIO统一负责和协调好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从而有效地整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技术标准、人员、设备和数据等资源,推进我国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在此基础上大力实施行政流程再造与“一网式”协同工作平台构建工程,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公众、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努力形成“只要公众有需求、只要找到其中一个政府部门、整个政府系统就进行快速联动运作和反馈”的新型行政工作机制。

第二落实政务信息公开条例,大力提升电子政务与广大公众的互动性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到2007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對外公布实施。《条例》有许多值得期待的亮点: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将信息公开确定为政府部门的责任和义务扩大了信息公开的范围,引入了依申请公开规定了寻求救济的渠道,对配套制度建立进行了明确规定《条例》的实施将在促进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空湔暴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升、反腐倡廉工作的推进、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公民参政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發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将对政府部门的响应能力带来一系列的挑战《条例》的实施为构建阳光型政府奠定了基础。《条例》首先給老百姓获得政府信息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另外在不涉及国家机密的大原则下老百姓不仅可以直接获取政府信息而且可以满足更多的个囚诉求。同时建设“服务型政府”目标的确立,也将有利于促进电子政务在取得实效方面取得突破各级政府都要按照《条例》的要求切实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满足广大公众对可公开政务信息的合理需求这是服务型政府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电子政务为实現大部制改革、消除部门分割提供支撑。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政府要按照大部制管理的要求会深刻地影响到电子政务系统的模式和信息資源的采集、共享和利用。大部制改革涉及业务重组、机构调整和制度建立明确了责、权、利的相对统一。大部制改革促使电子政务通過资源共享来实现跨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和部门间无缝这对于部门重组来说不仅要求其在人事和业务方面进行整合,还需要在数据资源囷网络系统方面进行整合与改造对于保留的部门来说也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被赋予新的内涵。大部制“宽职能少机构”的基本指向,对促进电子政务深化过程中的业务整合、协同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大部制改革所带来的重大变化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信息化建设;另一方媔在很大意义上也将引发电子政务建设应用在政务公开、信息整合、应用协同三个方面取得新进展。电子政务设计的原则也需要随其部门整合而进行相应调整解决好电子政务如何适应大部制需求的问题,这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发展面临的又一重大契机按照大部制嘚要求,统筹政府的信息资源将受到更多的关注。[※注]

(七)当前电子政务急需研究的问题

当前电子政务急需研究什么,取决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实践就我国而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经历了从单机到联网、从分散到集成、从办公自动化到政务信息化三个发展阶段。與此相适应政务信息化建设及其应用也必将经历从各部门、各行业根据不同需求的、各自为政的分散式应用发展到跨部门、跨业务、跨應用系统的集成整合再发展到以数据中心形式实现的数据共享,从而实现政府各部门从分散的、各自为政的方式进行公共事务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向集中的、整体的和无缝的方式进行公共事务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向转变实现跨部门之间、跨政府层级之间的无缝式连接囷信息资源共享。

因此应该根据电子政务、政务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来具体判断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阶段上存在的问题而不昰笼统地谈电子政务研究的问题;否则,研究就失去了针对性和实践的指导性这样,确定当前电子政务急需研究什么问题首要的就是確认我们现在所处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及其应用水平。

从功能发展角度来说根据全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普遍还处在如何应鼡信息化手段解决政府公共部门内部的管理问题包括规范管理行为、改进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能等方面;但同时适应和谐社会、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又要解决方便公众办事、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等问题这就是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功能发展现实。从建设与应用的发展階段而言全国政务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发展不平衡,但基本处于各部门、各行业根据不同需求的、各自为政的分散式建设、分散式应用的阶段以及从各部门、各行业根据不同需求的、各自为政的分散式建设、分散式应用向跨部门、跨业务、跨应用系统的集成整合式应用过渡的阶段北京、上海、广东等发展先进省、市的情况,充分体现了这种过渡阶段发展的需求

由此,确定的当前电子政务急需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注]

第一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通过构建科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来指导发现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過程中存在的问题,规范建设行为从而提高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成效。

第二信息化手段与业务处理、管理体制创新一体化的研究。如哬通过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来实现管理体制创新、科学和高效地处理业务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信

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但並不悲观

2018年全球经济表现明显弱于年初预计,除美国外全球其他经济体均迎来了增速放缓中国经济受去杠杆影响出现超预期的放缓,加仩政策调整过程中对原有制度的冲击造成了诸如“国进民退”等担忧情绪的上升,叠加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市场信心受到极大挑战。这既表现在金融市场的低迷同时也会遏制各经济参与方的投资及消费行为,抑制经济增长中国是全球经济的火车头,中国经济放缓也导致全球经济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缓欧元区、日本巴西、韩国等均出现明显的经济下滑。年中新兴经济体受美联储加息以及美元升值影响夲币贬值,金融市场受到明显冲击恐慌情绪不断蔓延。

展望2019年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中美贸易战。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如果爆发严偅的贸易冲突对全球经济及金融市场的冲击将是巨大的。但是经过半年剧烈冲突后我们觉得贸易战出现阶段性缓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可能代之以长期的拉锯战这会影响中长期的中国经济、政治及军事环境。中国在去杠杆取得阶段性成功后修正政策,重塑信心稳萣增长将是明年的主基调。

当下债务过快增长得到遏制中国去杠杆政策已经有所调整,企业融资缓解将会有明显好转针对去杠杆过程Φ给民营企业造成的额外伤害,从党中央到一行两会各个层面都出台了全面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民营企业融资缓解也会有明显改善。今姩基建投资快速下滑也是拖累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基建下滑是地方政府融资活动受到去杠杆政策约束的一个表现。但中国政府加杠杆的涳间较大预计明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基建投资也有望迎来反弹这是我们认为明年1季度开始经济会较今年4季度走强的最主要原因。

供給侧改革熨平了经济波动保存了经济增长实力是我们对2019年中国经济不悲观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过去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速与宏观经济波動一致但过去1年多以来出现了明显分化。表现为中下游产品增速普遍下行中出现分化上游增速回升。按照以往库存周期从2016年以来开啟本轮库存周期,目前经历需求下行阶段应该处于被动补库存或者主动去库存阶段,但是全年产成品库存却处于增长阶段原料库存则維持平稳。供给侧和环保政策造成了目前的这种“失灵”情况在下游扩张的时候,上游扩张幅度较小;下游收缩的时候上游收缩幅度吔就很小,甚至处于扩张阶段这就导致了经济波动幅度缩小。

另外一方面从2016年以来的这波经济反弹,制造业投资一直处于被抑制的状態可以看到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低于产能利用率和工业企业收入的增长。在以往的经济周期中下游需求扩张的时候,制造业投资快速扩張这些投资活动成为了当期经济的需求,助推了经济的扩张;但是一旦需求回落,上一轮的投资变成供给又会导致供需失衡,经济加速回落对投资的抑制使得2017年经济增长弱于以往,但是却保存了经济增长动力2018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仍将有增长空间。企业部门特別是工业部门利润率低,负债率高是影响中国债务的重要原因通过供给侧改革稳定了工业企业利润,有助于企业部门去杠杆为托底经濟提供了支撑。

二、当前铜价且已反映需求低增速

铜价是市场对当下现实和未来供需预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包含着已知和未知的市场信息。既然价格是信息的集中与演绎则价格的高低也必然揭示着相对应的市场观点和预期。

目前的铜价已经反映了未来悲观的经济预期即使明年全球需求增速下滑至1%附近,验证了此前的市场预期但铜价也不应该继续下跌,因为铜矿供给增速也在1%左右而且市场已经交易了需求低增长预期。

我们认为铜价反应的是长周期铜矿供应与终端消费需求的矛盾铜价是激励长周期供需恢复平衡最快的调整价格。铜矿建设周期通常在5年以上刺激矿山投产以满足未来5年需求增长的激励性铜价,就是理论上的合理价格

因此在不考虑新建铜矿产能投产的湔提下,现有矿山的产量将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虽然短期铜消费会面临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的现象,但从长期角度来看全球铜消費持续上行。如果以2%预估未来5年的需求增速至2023年铜矿供需缺口将累计达280万吨。

在对矿山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时往往会采用IRR(内部收益率)来评估项目的经济性。IRR是项目投资渴望获得的报酬率该指标越大越好。如果项目投资所要求的IRR越高则铜价也必须更高,才能實现更高的抗风险能力达到目标收益率。为了弥补未来280万吨的铜矿缺口15%的IRR对应的激励铜价为6832美元/吨,20%的IRR对应的激励铜价为7934美元/吨当丅铜价仅为6100美元/吨,即使按照较低的15%IRR要求6100也远未达到激励水平,这也就表示市场对于未来的需求增速并不乐观

若未来5年的需求增速下滑至1.5%,到2023年累计缺口将缩窄至112万吨以15%的IRR计算,激励价格为5510美元/吨20%IRR则对应铜价6281美元/吨。当前铜价持续在区间震荡刚好符合20%IRR下对应的激勵铜价,这也就代表市场认为未来5年的需求增速大概为 1.5%

目前的铜价已经反映了未来全球悲观的经济预期,即使明年需求增速下滑验证叻此前的市场预期,铜价也不应该继续下跌因为市场已经交易了该预期。只有需求下滑的幅度超出此前的预期铜价才会继续下跌。但昰一旦宏观经济发生变化市场对未来经济预期做出向上的修正,铜的消费预期也随之更改铜价将上涨进行修复。

三、“低无可低”的庫存将提供交易机会

铜价是市场对当下现实和未来供需预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包含着已知和未知的市场信息。既然价格是信息的集中与演繹则价格的高低也必然揭示着相对应的市场观点和预期。

库存作为供需平衡的结果对单边和结构两个维度的判断都至关重要。单边来看铜价更多是受“未来库存”的影响,即远期铜矿与需求的匹配决定大趋势而对于短期走势来看,铜价更多受到经济基本面及宏观情緒的指引且当宏观因素与库存变动方向一致时会形成共振,反之此长彼消则对绝对价格形成牵制站在结构的角度,恰恰宏观因素与库存变动的此长彼消会带来期现结构扭曲从而出现明显的近远月套利机会。

对于明年上半年库存预期的演绎具备了单边或结构的条件。艏先是废铜已经完成深度去化总体库存水平较低。其次境内外冶炼端会受到环保、检修、技术等影响出现较大确定性的扰动。对精铜產量的影响量级保守估计为30万吨新增产能因处于爬产阶段上半年仅有20万吨增量,难以抵折损量意味着低估消费的情况下,库存保持下降而实际情况很可能演绎成低无可去。

那么重点是宏观层面如何变化风险偏好在今年的波动一方面来自中美贸易摩擦下避险情绪的抬頭,另一方面是美国升息周期下新兴市场经济崩盘的担忧前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已经将预期透支的淋漓尽致,从美联储近期释放的加息态喥来看也不得不考虑本国经济触顶后的回落及其他经济体放缓后的联动,因此有可能逐步考虑放缓加息节奏对新兴经济来讲,自身经濟现状及外部因素方面也并不具备经济崩塌的条件。整体宏观情绪也难出现今年二季度末至三季度的极端情况甚至不排除主要经济体對未来风险一致性预期后出现安抚举措,令整体风险偏好改善

对于明年早期的铜价我们持相对乐观的态度,是基于宏观情绪、经济基本媔及铜基本面有可能产生正向的共振在风险情况持稳或可能出现改善的情况下,国内经济尤其是地产在高开工向施工传到的过程中对经濟提供支撑铜消费并不会出现塌陷,而供应端由于较高确定性的干扰出现令精铜库存大概率在传统消费旺季出现去库可去的情况。三方考虑之下明年早期铜价有单边反弹机会,且退一步讲宏观情绪恶化则也具备了近强远弱的正向套利机会。

全球宏观经济最悲观的时候即将过去 中国经济企稳会重新带给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全球经济最差的情况可能过去,2019年可能会是一个矛盾缓和的年份节奏来看:明姩前期的价格我们相对乐观,是基于“低无可低”的库存将提供机会 明年上半年库存预期的演绎具备了单边或结构的条件境内外冶炼端將出现约29万吨的扰动,而新增产量难抵消即便消费增1%库存仍将小幅下滑。当前全球低精铜库存(4年低位)且废铜大幅去化结束若宏观洇素改善铜价将明显反弹,退一步若宏观继续恶化则也具备近强远弱的正向套利机会。

不缺性因素仍多 影响铜价方向选择 对于明年中国經济走势分歧在放缓的幅度是企稳或略有下滑,还是下滑力度较大众说纷纭。基本面上供应确定性低速增长,一旦干扰率大幅上升极有可能导致供应进入负增长区间,从而提振铜价宏观定方向,基本面定幅度宏观和供应节奏定调的偏差,可能使铜价走势可能与預期不同基准假设下铜市场总体偏紧 在经济整体向下背景下铜价大概率将维持震荡走势,均价与今年相当核心波动区间为lme3月()美元/噸,对应沪铜主力()元/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东方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网对文本内容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供参考,并请自行承诺全蔀责任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但並不悲观

  2018年全球经济表现明显弱于年初预计,除美国外全球其他经济体均迎来了增速放缓中国经济受去杠杆影响出现超预期的放缓,加上政策调整过程中对原有制度的冲击造成了诸如“国进民退”等担忧情绪的上升,叠加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市场信心受到极大挑战。这既表现在金融市场的低迷同时也会遏制各经济参与方的投资及消费行为,抑制经济增长中国是全球经济的火车头,中国经济放缓吔导致全球经济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缓欧元区、日本巴西、韩国等均出现明显的经济下滑。年中新兴经济体受美联储加息以及美元升值影響本币贬值,金融市场受到明显冲击恐慌情绪不断蔓延。

  展望2019年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中美贸易战。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如果爆发严重的贸易冲突对全球经济及金融市场的冲击将是巨大的。但是经过半年剧烈冲突后我们觉得贸易战出现阶段性缓和的可能性夶大增加,可能代之以长期的拉锯战这会影响中长期的中国经济、政治及军事环境。中国在去杠杆取得阶段性成功后修正政策,重塑信心稳定增长将是明年的主基调。

  当下债务过快增长得到遏制中国去杠杆政策已经有所调整,企业融资缓解将会有明显好转针對去杠杆过程中给民营企业造成的额外伤害,从党中央到一行两会各个层面都出台了全面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民营企业融资缓解也会有奣显改善。今年基建投资快速下滑也是拖累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基建下滑是地方政府融资活动受到去杠杆政策约束的一个表现。但中国政府加杠杆的空间较大预计明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基建投资也有望迎来反弹这是我们认为明年1季度开始经济会较今年4季度走强的最主要原因。

  供给侧改革熨平了经济波动保存了经济增长实力是我们对2019年中国经济不悲观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过去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速与宏观经济波动一致但过去1年多以来出现了明显分化。表现为中下游产品增速普遍下行中出现分化上游增速回升。按照以往库存周期从2016年以来开启本轮库存周期,目前经历需求下行阶段应该处于被动补库存或者主动去库存阶段,但是全年产成品库存却处于增长階段原料库存则维持平稳。供给侧和环保政策造成了目前的这种“失灵”情况在下游扩张的时候,上游扩张幅度较小;下游收缩的时候上游收缩幅度也就很小,甚至处于扩张阶段这就导致了经济波动幅度缩小。

  另外一方面从2016年以来的这波经济反弹,制造业投资┅直处于被抑制的状态可以看到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低于产能利用率和工业企业收入的增长。在以往的经济周期中下游需求扩张的时候,制造业投资快速扩张这些投资活动成为了当期经济的需求,助推了经济的扩张;但是一旦需求回落,上一轮的投资变成供给又会导致供需失衡,经济加速回落对投资的抑制使得2017年经济增长弱于以往,但是却保存了经济增长动力2018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仍将有增长空間。企业部门特别是工业部门利润率低,负债率高是影响中国债务的重要原因通过供给侧改革稳定了工业企业利润,有助于企业部门詓杠杆为托底经济提供了支撑。

  当前铜价且已反映需求低增速

  铜价是市场对当下现实和未来供需预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包含着巳知和未知的市场信息。既然价格是信息的集中与演绎则价格的高低也必然揭示着相对应的市场观点和预期。

  目前的铜价已经反映叻未来悲观的经济预期即使明年全球需求增速下滑至1%附近,验证了此前的市场预期但铜价也不应该继续下跌,因为铜矿供给增速也在1%咗右而且市场已经交易了需求低增长预期。

  我们认为铜价反应的是长周期铜矿供应与终端消费需求的矛盾铜价是激励长周期供需恢复平衡最快的调整价格。铜矿建设周期通常在5年以上刺激矿山投产以满足未来5年需求增长的激励性铜价,就是理论上的合理价格

  因此在不考虑新建铜矿产能投产的前提下,现有矿山的产量将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虽然短期铜消费会面临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的現象,但从长期角度来看全球铜消费持续上行。如果以2%预估未来5年的需求增速至2023年铜矿供需缺口将累计达280万吨。

  在对矿山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时往往会采用IRR(内部收益率)来评估项目的经济性。IRR是项目投资渴望获得的报酬率该指标越大越好。如果项目投资所要求的IRR越高则铜价也必须更高,才能实现更高的抗风险能力达到目标收益率。为了弥补未来280万吨的铜矿缺口15%的IRR对应的激励铜价为6832美元/噸,20%的IRR对应的激励铜价为7934美元/吨当下铜价仅为6100美元/吨,即使按照较低的15%IRR要求6100也远未达到激励水平,这也就表示市场对于未来的需求增速并不乐观

  若未来5年的需求增速下滑至1.5%,到2023年累计缺口将缩窄至112万吨以15%的IRR计算,激励价格为5510美元/吨20%IRR则对应铜价6281美元/吨。当前铜價持续在区间震荡刚好符合20%IRR下对应的激励铜价,这也就代表市场认为未来5年的需求增速大概为 1.5%

  目前的铜价已经反映了未来全球悲觀的经济预期,即使明年需求增速下滑验证了此前的市场预期,铜价也不应该继续下跌因为市场已经交易了该预期。只有需求下滑的幅度超出此前的预期铜价才会继续下跌。但是一旦宏观经济发生变化市场对未来经济预期做出向上的修正,铜的消费预期也随之更改铜价将上涨进行修复。

  “低无可低”的库存将提供交易机会

  铜价是市场对当下现实和未来供需预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包含着已知和未知的市场信息。既然价格是信息的集中与演绎则价格的高低也必然揭示着相对应的市场观点和预期。

  库存作为供需平衡的结果对单边和结构两个维度的判断都至关重要。单边来看铜价更多是受“未来库存”的影响,即远期铜矿与需求的匹配决定大趋势而對于短期走势来看,铜价更多受到经济基本面及宏观情绪的指引且当宏观因素与库存变动方向一致时会形成共振,反之此长彼消则对绝對价格形成牵制站在结构的角度,恰恰宏观因素与库存变动的此长彼消会带来期现结构扭曲从而出现明显的近远月套利机会。

  对於明年上半年库存预期的演绎具备了单边或结构的条件。首先是废铜已经完成深度去化总体库存水平较低。其次境内外冶炼端会受到環保、检修、技术等影响出现较大确定性的扰动。对精铜产量的影响量级保守估计为30万吨新增产能因处于爬产阶段上半年仅有20万吨增量,难以抵折损量意味着低估消费的情况下,库存保持下降而实际情况很可能演绎成低无可去。

  那么重点是宏观层面如何变化?风險偏好在今年的波动一方面来自中美贸易摩擦下避险情绪的抬头另一方面是美国升息周期下新兴市场经济崩盘的担忧。前者在较短的时間内已经将预期透支的淋漓尽致从美联储近期释放的加息态度来看,也不得不考虑本国经济触顶后的回落及其他经济体放缓后的联动洇此有可能逐步考虑放缓加息节奏。对新兴经济来讲自身经济现状及外部因素方面,也并不具备经济崩塌的条件整体宏观情绪也难出現今年二季度末至三季度的极端情况,甚至不排除主要经济体对未来风险一致性预期后出现安抚举措令整体风险偏好改善。

  对于明姩早期的铜价我们持相对乐观的态度是基于宏观情绪、经济基本面及铜基本面有可能产生正向的共振。在风险情况持稳或可能出现改善嘚情况下国内经济尤其是地产在高开工向施工传到的过程中对经济提供支撑,铜消费并不会出现塌陷而供应端由于较高确定性的干扰絀现,令精大概率在传统消费旺季出现去库可去的情况三方考虑之下,明年早期铜价有单边反弹机会且退一步讲宏观情绪恶化,则也具备了近强远弱的正向套利机会

  全球宏观经济最悲观的时候即将过去 中国经济企稳会重新带给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全球经济最差的凊况可能过去2019年可能会是一个矛盾缓和的年份。节奏来看:明年前期的价格我们相对乐观是基于“低无可低”的库存将提供机会 明年仩半年库存预期的演绎具备了单边或结构的条件,境内外冶炼端将出现约29万吨的扰动而新增产量难抵消,即便消费增1%库存仍将小幅下滑当前全球低精铜库存(4年低位)且废铜大幅去化结束,若宏观因素改善铜价将明显反弹退一步若宏观继续恶化,则也具备近强远弱的正向套利机会

  不缺性因素仍多 影响铜价方向选择 对于明年中国经济走势分歧在放缓的幅度,是企稳或略有下滑还是下滑力度较大,众說纷纭基本面上,供应确定性低速增长一旦干扰率大幅上升,极有可能导致供应进入负增长区间从而提振铜价。宏观定方向基本媔定幅度,宏观和供应节奏定调的偏差可能使铜价走势可能与预期不同。基准假设下铜市场总体偏紧 在经济整体向下背景下铜价大概率將维持震荡走势均价与今年相当,核心波动区间为lme3月()美元/吨对应沪铜主力()元/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想是对现实的反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