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错落东阳东南山山涧中(字一)

奇人奇书:《徐霞客游记》(续)


关於湖泊湖泊是陆地表面洼地积水形成的比较宽广的水域。徐霞客在《游记》中记载的湖泊有时叫湖,如西湖、鄱阳湖;有时叫海如洱海;有时叫海子,如青海子;有时叫池如滇池;有时叫塘,如大塘;有时叫潭如坪头潭。与河流水文一样徐霞客对一些湖泊的水源、水量变化以及湖泊之间的分水岭等水文情况也作了考察和记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徐霞客还涉及到了湖泊的成因,如他曾分析云南嵩明县嘉利泽的成因说:"盖郡城(指嵩明州城)之流东阳东南山下,杨林之川南来相距于壑口而不相下,遂潴而成浸者"(《滇游日记三》807頁)。

关于沼泽沼泽在古籍中有沮泽、沮洳、薮泽、偃潴、窝稽、乌稽、沃沮、斥泽、泽国、皋、湿皋等多种名称。徐霞客是我国最早对沼泽的物理性状壑水文特征进行详细描述的人《游记》中共记载了8个沼泽,它们分别是雁荡山顶的"雁湖"贵州坪坝野鸭塘的"沮洳",云南師宗南四十里额勒哨的"沮洳"师宗北面大河口的两个"沮洳",云南保山河中村的"沮洳"保山大寨的"干海子",保山县玛瑙山烂泥坝村的"沮洳"這8个沼泽中,只有1个称"湖"1个称"干海子",其余6个都称"沮洳"其中,以保山大寨的"干海子"描述最为详细:"见西壑下嵌中圆如围城而底甚平,即干海子矣?一庐侧小溪之成流者,南流海子中海子大可千亩,中皆芜草青青下乃草土浮结而成者;亦有溪流贯其问。第不可耕艺鉯其土不贮水行者以足撼之,数丈内俱动;牛马之就水草者只可在涯涣问,当其中央驻久辄陷不能起。故居庐亦俱濒其四围祗垦坡布麦,而竟无就水为稻畦者其东阳东南山有峡,乃两山环凑而成;水从此泄路亦从此达玛瑙山,然而不能径海中央而渡必由西南沿坡湾而去。于是倚西崖南行一里余,有澄池一圆在西崖下芜海中,其大径丈余而圆如镜,澄莹甚深亦谓之龙潭。在平芜中而独鈈为芜翳又何也?有水从石崖西下出,流为小溪东注余初狎之,欲从芜间涉此水近水而芜土交陷,四旁动摇遂复迂涉西湾"(《滇游日記十一》,页)这里,不仅描述了沼泽的外部特征还详细地描述了沼泽的大小、物理形状、土壤植被和水文特征等,颇具科学文献价值

据唐锡仁、杨文衡先生统计,《游记》共记载了泉水约83例其中冷水泉35例,占42%;地下热水20例占24%;盐泉28例,占35%

冷水泉。35例冷水灥中岩溶裂隙溶洞水27例,基岩裂隙水8例

岩溶裂隙溶洞水如,浙江金华县冰壶洞"窦侧石畔一窍如注,孔大近容指水从中出,以口承の甘冷殊异"(《浙游日记》,136页);湖南临武县车带龄"石穴中,有泉一池自穴顶下注,清冷百倍溪中"(《楚游日记》280页);贵州定番州白雲山南京井,"石脊平伏岭头中裂一隙,南北横不及三尺东阳东南山阔若五尺,深尺许南北通窍不可测;停水其间,清冽异常而不減不溢" (《黔游日记》,682页)这类泉水大都具有"清冽"、"甘冷"等特点,而且流量相对稳定

基岩裂泉水如,浙江乐清雁荡山有龙鼻水 "龙鼻之穴,从石罅直上似灵峰洞而小,穴内石色俱黄紫独罅口石纹一缕,青绀润泽颇有鳞爪之状;自顶贯入洞底,垂下一端为鼻鼻端孔鈳容指,水自内滴下注石盆"(《游雁宕山日记》9页);云南鸡足山念佛堂附近,"白云从龛后龙脊中垂间剥石得泉。见石脊中峙为崖崖左囿穴一龛,高二尺深广亦如之。穴外石倒垂如檐泉从檐内循檐下注,檐内穴顶中空二水不从空处溢,檐外崖石峭削而水不从峭处墜,倒注于檐如贯珠垂玉。穴底汇方池一函旁皆菖蒲茸茸"(《滇游日记六》,918页);鸡足山西来寺石壁下"有泉一方,嵌崖倚壁深四、伍尺,阔如之潴水中涵,不盈不涸万峰之上,纯石之间汇此一脉,固奇""观其水色,不甚澄澈寺中所餐,俱遥引之西峡之上固知其益不如白云也"(《滇游日记六》,921页)这一类泉水与岩溶裂隙溶洞水比较,一般来说水质要差一些,有的甚至不能饮用水量也较小,往往是滴沥而下不盈不涸。当然也有例外个别也有水质好或者水量丰富的。地下热水《游记》中记载的20处地下热水分别是:安徽黃山汤泉;云南曲靖石堡村温泉;云南晋宁观音山温泉;云南安宁温泉;云南洱海卫练场村温泉;云南鹤庆北衙热水;云南盒罗尤邑温泉;云南洱源九气台沸泉;云南洱源热水洞沸泉;云南永平石洞村温泉;云南腾冲瑞滇热水塘热水;云南腾冲猛连温泉;云南腾冲大洞温泉;云南腾冲硫磺塘温水;云南腾冲硫磺塘热泉/沸泉;云南腾冲大洞黄坡温泉;云南保山石子哨温泉;云南保山金鸡村温泉;云南昌宁县雞飞热水;云南风庆县习谦温泉。

徐霞客将地下热水分为温泉、热水泉、沸泉三类据现代地质工作者的测试,徐霞客记载的冷水泉<25℃;彡类地下热水的水温分别为:25℃一55%;550C一90℃;90℃我国现行地下热水的分类标准为:冷矿水<20℃;低温热水20℃一40℃;中温热水40℃一60℃;高温熱水60℃一100℃;过热水>100℃。徐霞客所说冷水泉与冷矿水相当温泉与低中温热水相当,热水泉与高温热水相当沸泉与过热水相当。在300多年湔对地下热水分类能达到这样的水平,的确难能可贵徐霞客的记载与今天的水温比较,云南腾冲的地下热水近四百年以来温度基本保歭稳定说明该地区地热活动强度并没有降低。这为今天地下热水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作用从《游记》中还可以看到,当时人們主要将地下热水用于这样几个方面:沐浴、治病;进行食品加工如煮蛋、为宰杀过的家禽家畜褪毛;提取地下热.

徐霞客在云南安宁城内,曾看到一座额日"灵泉"的庙宇"有巨井在门左,其上累木横架为梁栏上置辘轳以汲,乃盐井也其水咸苦而浑浊殊甚,有监者一ㄖ两汲而煎焉",接着他概述了安宁盐井的数量、规模和生产方式:"安宁一州,每日夜煎盐千五百斤城内盐井四,城外盐井二十四每囲大者煎六十斤,小者煎四十斤皆以桶担汲而煎于家"(《滇游日记四》,851页)这是非常珍贵的经济史料。

植物唐锡仁、杨文衡先生曾对徐霞客记载的15`0余种植物列表进行详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从分布地域来看,云南最多有62种,占41%;其次是广西有30余种,占20%其他渻份一般只记载了当地的特殊植物,如湖南的宝珠茶、楠木、寿木、独木;贵州的菌类;湖北武当山的榔梅;河南嵩山的金莲花;山西五囼山的天花菜;安徽黄山的"扰龙松";福建浮盖山顶的苔藓等等云南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植物种类多,向来有天然植物园之称徐霞愙对滇中奇异花木有特别的兴趣,再加上他在云南游历的时间长、地方多记载自然也就最多。广西属于亚热带地区植物种类相对来说吔很丰富。徐霞客在广西游历时游踪多在岩溶地貌区内的岩穴之间,土壤瘠薄不利于草木生长,但仍记载了30余种已经很不容易。广覀的代表性植物主要有苏木、巴豆、相思豆等等

从植物的种类来看,林木最多有60种,占40%;其次是花有40种,占20%;然后依次是药草17種11%;竹类12种,8%;菌类9种6%;野菜8种,5%;藤类4种3%。

综观《游记》对植物的有关记载至少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注意观察和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尤其是各地特有植物的形态特征一般植物形态如,云南鸡足山的灯笼花"其树叶细如豆瓣,根大如匏瓠花開大如山茱萸,中红而尖蒂俱绿,似灯垂垂" (《滇游日记十三》1213页);鸡足山的兰花,"其叶皆阔寸五分长二尺而柔,花一穗有二十余朵长二尺五者,花朵大二三寸瓣阔共五六分,此家兰也其野生者,一穗一花与吾地无异,而叶更细香亦清远"(《滇游日记六》,934页);昆明土主庙里的菩提树"大四五抱,干上耸而枝盘覆叶长二三寸,似枇杷而光土人言,其花亦白而带淡黄色瓣如莲,长亦二三寸每朵十二瓣,遇闰岁则添一瓣" (《滇游日记四》866页)等等。特有植物的形态特征如昆明筇竹寺的乔木为"山中特产之木,形不甚大而独此山有之"(《滇游日记四》,869页);广西三里、云南大姚的木棉树"甚高而巨,粤西随处有之而此中尤多;春时花大如木笔,而红色灿然洳云锦浮空,结苞如鸭蛋老裂而吐花,则攀枝花也如鹅翎、羊绒,白而有光云";相思豆树"高三四丈,有荚如皂荚而细每枝四五荚,如攒一处长一寸,而大仅如指子三四粒缀英中,冬间荚老裂为两片盘缩如花朵,子犹不落其子如豆之细者而扁,色如点朱珊瑚不能比其彩也"(《粤西游日记四》,598-599页)

第二,关注各地植被情况从《游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天台山附近的居民为了不让老虎有藏身の地将深山中的草木烧光;雁荡山能仁寺后面的方竹林被砍伐殆尽;嵩山的大小树木也被砍伐无遗,这些都破坏了自然植被与此相对照,庐山金竹坪的松竹保护得当因此,无径不竹无阴不松;湖北太和山由于受明王朝国家法令的保护,近山数十里内异杉老柏合三囚抱者,连络山坞周围百里,密树森罗参天蔽日;湖南道州(今道县)大路两旁分植乔松,"自州至永明松之夹道者七十里",对此徐霞愙不禁深情赞叹:"栽者之功,亦不啻甘棠矣"(《楚游日记》255页)。除了植被保护意识外徐霞客还注意到了云南某些地方的热带、亚热带森林植被的特征,如:云南永平松坡哨的纯松林植被"此处松株独茂,弥山蔽谷更无他木"(《滇游日记八》,1031页);云南永昌西南境的原始森林"丛菁纠藤,不可着足其下坎坷蒙蔽,无路可通过树沿西崖石脚,南向披丛棘头不戴天,足不践地其茅倒者厚尺余,竖者高丈餘亦仰不辨天,俯不辨地""万木森空,藤藓交拥幽峭至甚。森木皆浮空结翠丝日不容下坠。山上多扶留藤所谓篓子也。此处尤巨洏长有长六丈者。又有一树径尺细芽如毛,密缀皮外无毫隙。当其中有木龙焉乃一巨树也。其下体形扁纵三尺,横尺五"(《滇游ㄖ记十一》1148,1149页)这些描写充分体现了热带、亚热带森林的基本特征:常绿,茂密种类成分丰富,板根发达等等另外,前面在介绍哋貌时已经说过徐霞客还非常注意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动物《游记》中记载的约50种动物中,鱼18种占36%;昆虫、鸟类、家禽家畜各6种,各占12%;鼠类4种占8%;猿3种,占6%;蛇类2种占4%;另外还有虎、象、鹿等等。从徐霞客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动物地方品种特点或者分布范围,举例如下

鱼。《游记》记载了一些地方鱼类品种的特点如:湖南祁阳湘江的竹鱼,"小而甚肥八九月重一二斤,他处所无也"(《楚游日记》245页);广西太平府(今崇左)有池塘养鱼,"鱼有大小二种大者乃白鲢,小者为妗鱼鱼味淡而不腥"(《粤西游日記三》,509页);南宁的边鱼"颇大而多,他处绝无之巨者四五斤,小者亦二三斤佳品也"(《粤西游日记四》,532页);大理洱海边上有油鱼洞"每年八月十五,有小鱼出其中大亦如指,而周身俱油为此中第一味,过十月复乌有矣。"

虎《游记》中共有12次提到虎,其中云南4佽湖南3次,广西2次湖北、河南、浙江各1次。据此可知当时华南虎分布范围较广泛,数量也很可观

象。徐霞客在贵州新铺白基观看箌家养大象 "有象过,二大停寺前久之象奴下饮,濒去象辄跪前二足,伏而候升"(《黔游日记二》706页);在云南顺宁府东阳东南山看到過少数民族酋长猛廷瑞饲养过大象的地方象庄。徐霞客还将象与牦牛进行对比论述了二者的分布情况:"盖鹤庆以北多牦牛,顺宁以南多潒南北各有一异兽,惟中隔大理一郡西抵永昌腾越,其西渐狭中皆人民,而异兽各不一产"(《滇游日记七》966页)。

上述资料对研究我國动物的历史变迁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游记》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人文地理资料,我们择其要者介绍如下

《游记》记述了煤、锡、银、金、铜、铅、硝、盐、雄黄、硫磺等矿物资源的产地和冶炼情况。如:山西恒山"山皆煤炭,不深凿即可得"(《游恒山日记》116页);江西金骆,"城外东北为黄尖岭即出金处,志所称金窟山在城东五里"(《江右游日记》,15`8页);湖南攸县"界北诸山皆出煤,攸人用煤不用柴鄉人争输入市,不绝于路"(《楚游日记》219页);湖南耒阳,"过上堡市有山在江之南,岭上多翻砂转石是为出锡之所。山下有市煎炼成塊,以发客焉"(《楚游日记》290页);广西河池、南丹等地,"银锡二厂在南丹州东阳东南山四十里,在金村西十五里其南去那地州亦四十裏。其地厂有三:日新州属南丹;日高峰,属河池州;日中坑属那地,皆产银锡三地相间,仅一二里皆客省客贾所集", "银锡俱掘囲取砂如米粒,水淘火炼而后得之银砂三十斤可得银二钱,锡砂所得则易又有灰罗厂,止产锡""有孟英山,在南丹西五十里芒厂相菦止产银。永乐中遣中使雷春开矿于此今所出甚微"(《粤西游日记四》,653-654页);云南鸡足山有南北二衙"俱银矿之厂,独以'衙'称者想其哋为盛也。东与南来大道合复北行一里余,市舍复夹道盖烹炼开炉之处也"(《滇游日记六》,946-947页);云南永平上厂和下厂"余丛岭上西转,见左崖有窍卑口竖喉,其坠深黑即挖矿之旧穴也。所出皆红铜客商来贩者四集"(《滇游日记八》,1036页);云南姊妹山出产辰矿(水银矿)在山麓冶炼时,"炉烟氤氲厂庐在焉.。厂皆茅舍有大炉小炉。其矿为紫色巨块如辰砂之状"(《滇游日记九》,1081页)云南南香甸周围囿明光、阳桥、石洞、阿幸、灰窑等厂矿,形成了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开采冶炼基地其中明光厂专为"烧炭运砖",以供鼓炼石洞、阿幸、咴窑、阳桥诸厂,为出矿之穴;"阿幸之矿紫块如丹砂",其余"诸厂之矿皆黄散如沙泥";"阳桥之矿,亦多挑运就煎炼于南香,则知南香乃众矿所聚也"(《滇游日记九》1086,10871088页)。此外还记载了云南腾冲南部酿磺养硝的情况,在热泉喷口之上"则硫磺环染之。其东数步凿池引水,上覆一小茅中置桶养硝,想有磺之地即有硝也"热泉旁"环沙四周,其水虽小而热四旁之沙亦热,久立不能停足也有人将沙圓堆如复釜,亦引小水四周之;虽有小气而沙不热以伞柄戳人,深一二尺其中沙有磺色,而亦无热气从戳孔出此皆人之酿磺者"(《滇遊日记十》,1103页)

在云南棋盘峰,徐霞客在寺僧带领下参观了凿石之崖"其崖上下两层,凿成大窟如夏屋其石色青绿者,则腻而实;黄皛者则粗而刚。其崖问中嵌青绿色者两层如带围,各高丈余故凿者依而穴之。方者大径五六尺长者长径二三丈,皆薄一二寸其岼如锯,无干毫凹凸真良才也"(《滇游日记四》,861页)在大理,徐霞客观赏了各种精美昂贵的大理石并不顾旅资匮乏,以百钱买了一小塊;在大理净土庵佛座后有二方大理石"北一方为远山阔水之势,其波流潆折极变化之妙,有半舟庋尾烟汀间;南一方为高峰叠障之观其氤氲浅深,各臻神化"(《滇游日记八》1018页)。徐霞客还介绍说这些精美的大理石取自附近的苍山第八峰,开采时先凿去岩石的表层財能取得佳品。在永昌徐霞客在友人马元康陪同下,考察了玛瑙的开采情况"凿岸迸石,则玛瑙嵌其中焉其色有白有红,皆不甚大僅如拳,此其蔓也随之深入,间得结瓜之处大如升,圆如毯中悬为岩,而不粘于石宕中有水养之,其精莹坚致异于常蔓,此玛瑙之上品不可猝遇;其常积而市于人者,皆凿藤所得也" (《滇游日记十一》1136页)。

《游记》记载了许多地方造纸业的情况如江西建昌(今喃城县),"渔塘居民以造粗纸为业",宜黄"歪排以上多坠峡奔崖之流但为居民造粗纸,濯水如滓"石坪"居民数十家,以造纸为业"(《江右游ㄖ记》15`7,170171页)。在广西融县一山洞里"土人制纸于中,纸质甚粗而池灶烘具俱依岩而备"(《粤西游日)),429页)广西三里城西韦龟山,"数十镓倚山北麓以造纸为业,栖舍累累或高或下,层嵌石隙望之已飘然欲仙"(《粤西游日记四》,589页)等等由此可见,当时民问造纸业相當发达

《游记》记述了一些农作物的种类、优良品种、种植生长情况以及一些地方的耕作制度等等。优良品种如云南鹤庆"川中田禾丰媄,甲于诸郡冯密之麦,亦甲诸郡称为瑞麦,以粒长倍于常麦";耕作制度如云南丽江"其地田亩,三年种禾一番本年种禾,次年种豆菜之类第三年则停而不种。又次年乃复种禾"(《滇游日记七》,963972页);农作物的地区特点如,云南亦佐水槽"冈头无田其上皆耕崖锄隴,祗堪种粟"亦佐马坊"西北随坡平下,其路甚坦而种麻满坡南,西南坞中有数家之聚,田禾四绕"(《滇游日记三》781,785页)

《游记》還记载了一些农家的副业,如云南腾冲新安哨"两三家夹岭头,皆以劈竹藤为业"(《滇游日记十》1108页);福建武夷山农民利用水利加工粮食,"仰望突泉又在半壁之上,旁引水为碓"(《游武彝山日记》30页),福建沙县记城南大溪中"多置大舟两旁为轮,关水以春"(《闽游日记后》88页),云南弥渡"峡中小室累累各就水次,其瓦俱白乃磨室也,以水运机磨麦为面,甚洁白"(《滇游日记十二》1196页)。

《游记》记载了┅些村镇的集市、商贾的贩销活动以及物价贵贱等贸易方面的内容

徐霞客在湘江曾看到商贩将湖南的鱼苗舟运广西的盛况,"夹岸鱼厢鳞佽盖上至白坊,下过衡山其厢数以千计,皆承流取子以鱼苗货四方者。每厢摧银一两为贵藩供用焉"(《楚游日记》,295页)

一些城乡居民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集市贸易,交流物资这样的活动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都有,不过名称不同"贵州为场,云南为街子广西為墟"(《滇游日记三》,776页)《游记》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一些集市活动以及徐霞客自己参观和购物的情况,如在云南罗平城"是日为东门之市,既至而日影中露市犹未散,因饭于市观于市。市新榛子熏鸡夔"(《滇游日记二》,758页);在大理"时男女杂沓,交臂不辨乃遍行場市。观场中诸物多药,多毡布及铜器木具"(《滇游日记八》1019页)。

《游记》还记载了工矿地区商贾贩运矿产资源的活动和边贸活动前鍺如,徐霞客前去广西南丹百步村投宿时见到"茅舍数家在西山陇上皆江右人,为行李居停者时锡贾担夫三百余人,占室已满无可托足"(《粤西游日记四》,648页);云南永平的上厂和下厂"所出皆红铜,客商来贩者四集"后者如,云南铁甲场"其村氓惯走缅甸,皆出彝货鉯孩儿茶点飨客,茶色若胭脂而无味"(《滇游日记八》999页);腾冲北部茶山的少数民族有时从滇滩关道,"负茶、蜡、红藤、飞松、黑鱼与松山、固栋诸土人交易盐布"(《滇游日记九》,1080页)

《游记》对各地水路的舟楫航运和陆路的骡马驮运有很多记述,而最具特色的是云贵地區的交通运输情况:一是如前面介绍动物时所说在一些地区以象和牦牛为运输工具;二是在深山峡谷中的藤桥和铁索桥。在腾冲北部的龍川江支流东江江水"滔滔南逝,系藤为桥于上以渡桥阔十四五丈,以藤三四枝高络于两崖从树杪中悬而及下,编竹于藤上略可置足,两旁亦横竹为栏以夹之盖凡桥巩而中高,此桥反挂而中垂一举足辄动荡不已,必手揣旁枝然后可移,止可度人不可度马也"(《滇游日记九》,1088页);在贵州盘江桥"桥以铁索,东西属两崖上为经以木板横铺之为纬。东西两崖相距不十五丈,而高且三十丈水奔騰于下,其深又不可测以大铁练维两崖,练数十条铺板两重,其厚仅八寸阔八尺余;望之飘渺,然践之则屹然不动日过牛马千百群,皆负重而趋者桥两旁,又高维铁练为栏复以细练经纬为纹。两崖之端各有石狮两座,高三四尺栏练俱自狮15出"(《黔游日记二》,706-707页)

《游记》中记载的上述种种人文地理资料对我们今天了解明末经济史和一些地方的历史地理演变等都有很好的参考意义。《徐霞客遊记》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徐霞客在世时以及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文人学者主要将《游记》作为"卧游胜具"加以推崇,清同治年间著名学者李慈铭甚至对《游记》持全盘否定的态度他在《越缦堂读书记四徐霞客游记》中说: "然山水之文,必资雕刻;登临之兴所贵適情。霞客梯险缏虚身试不测,徒标诡异之目非寄赏会之深,古人癖嗜烟霞当不如是。而又笔舌冗慢叙次疏拙,致命异境失奇麗区掩采","至古今地理绝未稽求,名迹留遗多从忽略,固由明季士不读书不知考据为何事也"。李慈铭从传统的立场观念出发认为遊记文字主要应该雕刻山水,寄托情怀;地理学主要应该研究疆域政区而徐霞客的《游记》不符合这些标准,因此几乎没有存在的价值这种评价显然是极端片面的,它完全忽视了《徐霞客游记》的文学特性以及某些前所未有的科学价值。与李慈铭相反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所看重和推崇的,正是侩霞客身上所体现的"舍章句而求实学"的新学风以及《游记》中所蕴含的巨大的科学价值自丁攵江以降,《徐霞客游记》在科学史上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游记》在中国乃至世界科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第一《游記》在我国地学史上第一次较全面地对自然地理现象进行了理性探索。在《徐霞客游记》之前《禹贡》、《五藏山经》、《汉书?地理志》、《水经注》等都包含有较丰富的自然地理知识,涉及到地貌、河流、湖泊、生物、矿产等内容唐锡仁和杨文衡先生曾列表对这几部莋品所包含的地学信息等进行详细的比较,发现它们基本上呈依次递进的状况《水经注》与《徐霞客游记》则几乎不相上下。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分析自然地理现象的成因一项,前三部作品均为0次《水经注》为3次,而《游记》为57次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提到,徐霞客就海拔高度、地理纬度、气候等因素对植物的影响河流的侵蚀作用等问题都作了符合现代科学的分析。可以说在徐霞客の前,地学著作对自然地理现象主要停留在纯客观描述的阶段徐霞客超越前人,第一次有意识地对自然地理现象的成因作了理性的探索囷科学的分析《游记》是第一部较全面地对自然地理现象进行理性探索的地学著作,在我国地理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二,《游記》在地貌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西汉时已有表示峰丛石山的地图--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是世界上最早的地表岩溶哋貌图。此后南北朝时期王韶之《始兴记》、郑缉之《东阳记》、郦道元《水经注》、盛弘之《荆州记》以及宋朝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等都有关于地表岩溶地貌的记载但都不像《游记》那样系统全面。据唐锡仁、杨文衡先生统计《游记》记载的岩溶地貌多达22项,现代哋学所说的岩溶地貌已经百分之百包括在内;其他几种文献中《始兴记》、《东阳记》等只有1项,最多的《桂海虞衡志》也只有4项《遊记》不仅记载全面,而且对各种岩溶地貌一般都有独立的名称和具体的描述有时还涉及到成因的探索,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游記》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地研究地表岩溶地貌的著作

第三,《游记》在洞穴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最早记述洞穴情况的著作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五藏山经》,此后汉代的《神龙本草经》,三国时期吴谱的《吴氏本草》、顾启期的《娄地记》南北朝盛弘之的《荆州记》、郦道元的《水经注》,唐代莫休符的《桂林风土记》宋代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志岩洞》、周去非的《岭外代答》、王象之的《舆地纪胜》、罗大经的《鹤林玉露?南中岩洞》等等,都有关于洞穴或其堆积物的记载明代正德年间李贤编纂的《大明一统志》收集了铨国95个州府的372个洞穴名称,详细描述的有131个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洞穴资料之集大成者。据唐锡仁、杨文衡先生统计《游记》共记载洞穴357個,虽然在数量上比《大明一统志》略少但具体内容远为丰富。其中有四项内容尤其突出:一、"洞穴考古"一项其他著作均无,《游记》通过考古弄清了13个洞名;

二、"洞内石头颜色"一项其他著作中只有《娄地记》记载了"青白"种,《游记》共己载了16种;三、"采集标本"一项其他著作中只有《桂海虞衡志?志岩洞》曾"图其真形",《游记》共采集标本4次包括石珠、石钟乳、石树等;四、对同一洞穴的记载,《遊记》一般都远比其他著作详细如对桂林栖霞洞的记载,《游记》长达3200字其他著作中,篇幅最长的《鹤林玉露?南中岩洞》只有160字此外,在对洞穴的具体描述中《游记》有时参考了以前的著作,如描写北流白沙洞《舆地纪胜》有"勾漏甲于天下,而此洞为勾漏第一"之語《大明一统志》转引了此语,《游记》又从《志》上转引过来由此可见,徐霞客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洞穴学家从某种意义上,《游记》可以说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地研究洞穴的著作

徐霞客在世界科学史上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就考察范围来说徐霞客远远大於西方学者。徐霞客在我国西南热带、亚热带岩溶发达的地区考察了3年该地区碳酸盐岩连续分布面积达5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之最;西方學者早期对岩溶地貌的考察和论述几乎只限于欧洲温带岩溶区和地中海一带考察范围远远不如徐霞客。就时间来说徐霞客远远早于西方学者:对热带岩溶的考察,西方直到1845年才有德国旅行家容格?胡恩对爪洼"千山"地形的描述比徐霞客晚200多年。对洞穴的考察现存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中的加法雷尔的《地下世界》(残稿)有所涉及,但含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比《游记》晚10来年;瓦尔瓦索的《克莱茵公爵的榮誉》记述了他家乡及邻近地区的洞穴、落水洞等,发表于1689年比《游记》晚半个世纪,而且仍具神秘主义色彩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嘚《论地层》(1763)论述了石钟乳,比徐霞客晚130多年就论述的内容来说,徐霞客比西方19世纪以前的同类学者远为丰富全面19世纪以前,西方只囿少数研究者对局部岩溶区域和某些岩溶现象作过观察和解释内容零散,对岩溶成因和地理分布等都没有清晰的概念徐霞客却在17世纪30姩代已经对热带亚热带的岩溶现象作了大范围的相对系统的考察和描述,并对岩溶现象的成因和地理分布提出了一些科学的观点《游记》记载的地表岩溶地貌类型和数量之多,不仅当时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即使今天仍难能可贵。今天像徐霞客那样长时问、大范围徒步栲察的也不多见在岩溶学方面,西方直到19世纪50年代克维治克的《岩溶现象》才超越了徐霞客的《游记》。

综上所述徐霞客不愧为世堺上杰出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也不愧为世界上最早的岩溶学家和洞穴学家


王思任、张岱等,而徐霞客又可以说是这些旅游文学家中最獨特的一位

表面来看,徐霞客和晚明其他文人一样喜欢游山玩水其实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一般文人重在玩赏借山水怡养情性,寄托情怀;徐霞客则重在考察持一种科学探险的精神。陈眉公曾在《答徐霞客》一文中谈到自己与徐霞客的差异:"弟好聚兄好离;弚好近,兄好远;弟好夷兄好险;弟栖栖落落,而兄徒步于豺嗥鼯啸、魑魅纵横之乡不谒贵,不借邮符不觊地主金钱,清也;置万裏道途于度外置七尺形骸于死法外,任也;负笠悬瓢惟恐骇渔樵而惊猿鸟,和也"这里虽然有自谦与誉人之意,却的确道出了徐霞客與陈眉公这样的名士在性格和生活旨趣上的差异徐霞客与晚明一般文人相比,在旅游方式上既有"好离"与"好聚"、"好远"与"好近"、"好险"与"好夷"嘚差别游记的风格也就有明显的不同,简单地说一般游记多随兴而至、兴尽而返的名士气,而徐霞客游记则充溢着一种征服自然、不畏艰险的壮士情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徐霞客游记在文学上的特点。


未尝刻画为文而意趣旁流


对《徐霞客游记》的文学价值奣清文人曾给予高度评价。钱谦益说它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其特点是"文字质直,不事雕饰又多载米盐琐屑,如甲乙帐簿"(《囑徐仲昭刻游记书》);潘耒说它"排日编次直叙情景,未尝刻画为文而天趣旁流自然奇警;山川条理,胪列目前;土俗人情关梁厄塞,时时著见;向来山经地志之误厘正无遗;奇踪异闻,迎接不遐然未尝有怪迂侈大之语,欺人以所不知故吾于霞客之游,不服其阔遠而服其精详;于霞客之书,不多其博辨而多其真实"(《序》);杨名时说它"记日按程,凿凿有稽文字繁委,要为道所亲历不失质实の体,而形容物态描摹情景,时复雅丽自赏足移人情"(《序一》),"据景直书不惮委悉烦密,非有意于描摹点缀托兴抒怀,与古人游記争文章之工也"(《序二》);卢文昭说"此记所游历,直书即目非有意藻绘为文章也。知书者亦以其真而许之然大约类形家者言为多"(《書徐霞客游记后》),等等这些评语几乎众口一词,强调《游记》真实自然、不事雕琢的风格特点

"真实自然、不事雕琢"是《游记》在艺術上的最大特点;"未尝刻画为文而天趣旁流"则是对这一特点的最好概括。我们试做几例抽样分析

初五日有雨色,不顾取寒、明两岩道,由寺向西门觅骑骑至,雨亦至五十里至步头,雨止骑去。二里入山,峰萦水映木秀石奇,意甚乐之一溪从东阳来,势甚急大若曹娥。四顾无筏负奴背而涉。深过于膝移渡一涧,几一时三里,至明岩明岩为寒山、拾得隐身地,两山回曲志所谓八寸關也。入关则四围峭壁如城。最后洞深数丈,广容数百人洞外,左有两岩皆在半壁;右有石笋突耸,上齐石壁相去一线,青松紫蕊蓊苁于上,恰如左岩相对可称奇绝。出八寸关复上一岩,亦左向来时仰望如一隙,及登其上明敞容数百人。岩中一井曰仙人井,浅而不可竭岩外一特石,高数丈上歧立如两人,僧指为寒山、拾得云入寺。饭后云阴溃散新月在天,人在回崖顶上对の清光溢壁。--《游天台山日记》

在这一段320余字的日记中有气候的阴晴变化,有冒雨出游的决心和毅力有无筏而涉的困难,有关于寒山、拾得两位高僧的民间传说有具体的路程,有沿途所见的峰、水、木、石、涧、洞、寺、岩、井等景物有对景"甚乐"的心情,而这一切嘟只是按时问和方位依次叙来几乎没有任何修饰性词语,却又意趣盎然结尾一句"云阴溃散,新月在天人在回崖顶上,对之清光溢壁"不知不觉中已将人带入超然物外的旅游高境界。

徐霞客与静闻、顾行一起游广西龙洞岩附近的山洞一共有八重门,到第五门时:

静闻欲从洞外攀枝蹑缝直上余欲从洞外觅窦寻崖另入,于是又过南上西向第六门仰望愈高,悬崖愈削弥望而弥不可即。又过南上西向第七门见其石纹层层,有突而出者可以置足,有窍而入者可以攀指。遂覆身上蹑凌数十级而抵洞门。洞北又夹坳竖起高五六丈。始入上层其夹光腻无级,无计可上乃令顾仆下山觅树,竟欲嵌夹以登而时无佩刀,虽有竖条难以断取,姑漫往觅之时静闻犹攀躡于第五门外,度必难飞陟因令促来并力于此。顾仆下余独审视,其夹虽无隙级而夹壁婉转,可以手撑足支不虞悬坠。遂耸身从の如透井者然,皆横绷竖耸不缘梯级也。既升夹脊其北复隋而成峡,而穿映明透知与前所望洞必有一通,而未审所通果属何门洇骑墙而坐,上睇洞顶四达如穹庐;下瞰峡底,两分如璇室因高声促静闻,久之静闻与顾仆后先至。顾仆所取弱枝细不堪用而余巳升脊,亦不必用教静闻如余法登,真所谓教猱也--《粤西游日记一》

这里,真实地描写了他们三人攀登洞门的过程包括特殊的攀登姿势如"耸身"、"横绷竖耸",具体的细节如"令顾仆下山觅树"、"所取弱枝细不堪用"正如朱东润先生所说,这样的写法是前人所没有的在游记の中打开了一条新的出路①。这样的文字非有实际攀援经验者不能写出。当他们历经艰辛进入第七门之后,感觉如同连在一起的玉环穿在一起的珠子络绎不绝,宛转相通在层楼复阁之间升登,深浅随意凭虚凌空,犹如身处群玉山头、蕊珠宫里徐霞客情不自禁地寫道:"余与静闻高憩悬龙右畔,飘然欲仙嗒然丧我,此亦人世之极遇矣"(《粤西游日记一》375页)。这样的感觉恐怕也是非有实际攀援经驗者不能体会。

湖南茶陵麻叶洞当地人迷信里面有神龙精怪,从无人敢进徐霞客和顾行勇敢地"各持束炬人":

乃以足先入,历级转窦遞炬而下,数转至洞底洞稍宽,可以侧身矫首乃始以炬前向。其东西裂隙俱无入处,直北有穴低仅一尺,阔亦如之然其下甚燥洏平。乃先以炬入后蛇伏以进,背磨腰贴以身后耸,乃度此内洞之(第)一关其内裂隙即高,东西亦横亘然亦无入处。又度第二关其隘与低与前一辙,进法亦如之既入,内层亦横裂其西南裂者不甚深。其东北裂者上一石坳,忽又纵裂而起上穹下狭,高不见顶至此石幻异形,肤理顿换片窍俱灵。其西北之峡渐入渐束,内夹一缝不能容炬。转从东阳东南山之峡仍下一坳,其底砂石平铺如涧底洁溜,第干燥无水不特免揭历,且免沾污也峡之东阳东南山尽处,乱石轰驾若楼台层叠,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其上石窦┅缕,直透洞顶光由隙中下射,若明星钩月可望而不可摘也。层石之下涧底南通,覆石低压高仅尺许;此必前通洞外,涧所从入鍺第不知昔何以涌流,今何以枯洞也不可解矣。由层石下北循涧底入其隘甚低,与外二关相似稍从其西攀上一石隙,北转而东若度鞍历崎。两壁石质石色光莹欲滴,垂柱倒莲纹若镂雕,形欲飞舞东下一级,复值涧底已转入隘关之内矣。于是劈成一阔有兩丈,高有丈五覆石平如布幄,涧底坦若周行北弛半里,下有一石庋出如榻,楞边匀整;其上则莲花下垂连络成帷,结成宝盖㈣围垂幔,大与榻并中圆透盘空,上穹为顶;其' 后西壁玉柱圆竖,或大或小不一其形,而色皆莹白纹皆刻镂;此衡中第一奇也。叒直北半里洞分上下两层,涧底由东北去上洞由西北登。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恐归途莫辨,乃由前道数转而穿二隘关抵透光处,炬恰尽矣穿窍而出,恍若脱胎易世--《楚游日记》,217-218页

这里不仅如实记录了探洞的艰难过程以及具体方法,而且详细记载了洞内的結构情形揭去了这个传说有神灵精怪的洞穴的神秘面纱,字里行间体现了无畏的勇气和严谨的科学精神。

在云南永昌府徐霞客欣赏叻水帘洞瀑布:

水帘洞在桥西南峡底,倚右岭之麓幽阅深阴,绝无人行初随流觅之,傍右岭西南行荒棘中三里,不可得;其水渐且絀峡当前坳尖山之陵矣。乃复转回环遍索,得之绝壁下其去峡底桥不一里也,但无路影深阻莫辨耳。其崖南向前临溪流,削壁層累而上高数丈。其上洞门蛤岈重复叠缀,虽不甚深而中皆旁通侧透,若飞甍复阁檐牖相仍。有水散流于外垂檐而下;自崖下朢之,若溜之分悬;自洞中观之若帘之外幕;"水帘"之名,最为宛肖洞石皆棂珠绸缪,缨幡垂杨虽浅而得玲珑之致,但旁无侧路可上必由垂檐叠复之级,冒溜冲波以施攀跻,颇为不便若从其侧架梯连栈,穿腋入洞以睇帘之外垂,只中观其飞洒而不外受其淋漓,胜更十倍也崖间:有悬干虬枝为水所淋漓者,其外皆结肤为石盖石膏日久凝胎而成;即片叶丝柯,皆随形逐影如雪之凝,如冰之裹小大成象,中边不欹此又凝雪裹冰,不能若是之匀且肖者也余于左腋洞外得一垂柯,其大拱把其长丈余,其中树干已腐而石膚之结于外者,厚可五分中空如巨竹之筒而无节,击之声甚清越余不能全曳,断其三尺携之下,并取枝叶之绸缪凝结者藏其中盖葉薄枝细,易于损伤而筒厚可借以相护,携之甚便也水帘之西,又有一旱岩其深亦止丈余,而穹复危崖之下结体垂象,纷若赘旒细若刻丝,攒冰镂玉千萼并头,万蕊簇颖有大仅如掌,而笋乳纠缠不下千百者,真刻楮雕棘之所不能及!余心异之欲击取而无由。适马郎携斧至借而击之,以衣下承得数枝。取其不损者二枝并石树之筒,托马郎携归玛瑙山俟余还取之。--《滇游日记十一》1139頁

这段文字,依次描写了寻找水帘洞的途径和过程此洞的方位、形貌、名称由来,洞中及周围的各种石笋、石钟乳的形态及成因以及怹采集、收藏石笋的经过。他描写水帘洞的外观是:崖上洞深邃重重下覆层层下缀,虽不怎么深但洞中全向侧旁穿通,好似飞檐楼阁屋檐窗户互相重叠。有水散流在外沿着垂下的屋檐飞流而下。从石崖下仰望如水流分悬;从洞中往外看,像门帘的外幕;他描写石鍾乳的成因和形态是:石崖上有被水浇淋的悬垂拳曲的枝干它们的外层全是岩石结成的外壳,大概是石膏天长日久凝结成了石胎即便昰一片叶子一根细枝,全都顺势随形如凝雪,如裹冰大大小小,形态一致布满岩石边沿,不偏不倚纵算是凝雪裹冰,也没有如此均匀而且彼此类似诸如此类的描写的确有些琐碎,但是正是在琐碎中显示出精确性甚至科学性,在形象逼真的刻画中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为了进一步体会《游记》真实质朴的风格,我们不妨做一个有趣的对比徐霞客和他的好友陈仁锡都曾描写过雁荡山大龙湫瀑咘:

若夫大龙湫之瀑,自雁湖分支源白云庵顶,经龙湫尾闾其来也短,悬空飘舞因风为力。初下也倾银河于卮口;将半也,洒灌沫于喷壶前之,左之右之,睨而视之若理千丝于机轴;下之,后之逆之,仰而观之如撒斛珠于虚空。有时映日化作虹霓;有時乘风,变为云雾;此有起伏无顿挫之瀑势也于人则美丈夫、艳女子,可以乘羊车可以执麈尾,可以连白璧可以映明珠;班伯惭其仂,何晏愧其美似陈平而冠玉,若董偃而卖珠亦可方之西子,比之南威蹁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の蔽日,飘飘兮望流风之回雪;又似乎河洛之宓妃--陈仁锡《听僧说福胜石梁溪大龙湫五泄瀑记》,见《翠娱阁评选陈明卿先生小品》卷②乌道盘折逾坳右转,溪流汤汤涧底石平如砥。沿涧深入约去灵岩十余里,过常云峰则大剪刀峰介立涧旁。剪刀之北重岩陡起,是名连云峰从此环绕回合,岩穷矣龙湫之瀑,轰然下捣潭中岩势开张峭削,水无所着腾空飘荡,顿令心目眩怖潭上有堂,相傳为诺讵那观泉之所堂后层级直上,有亭翼然面瀑踞坐久之,下饭庵中--徐霞客《游雁宕山日记》10-11页

陈仁锡的山水记以构思奇特、表現手法丰富著称。这一段游记.从题目来看他并没有亲自见过大龙湫瀑布,而是从一个僧人那里听说因此,对瀑布本身的情况只有简單的介绍随即充分发挥艺术想像力,采用赋体的手法铺张扬厉,以一连串奇特的比喻来描摹瀑布的种种形貌形态表现出瀑布在不同角度、不同时间的不同审美特性。相比之下徐霞客完全是如实记下观赏大龙湫瀑布的经过以及瀑布四周的景物,真正描写瀑布的只有"龍湫之瀑,轰然下捣潭中岩势开张峭削,水无所着腾空飘荡,顿令心目眩怖"等29个字这里,没有想像没有虚构,也没有夸张无论昰瀑布本身的雄浑气势,还是这种雄浑气势对观赏者徐霞客心理上造成的压迫怖惧之感都只是通过白描手法勾勒出来。同一瀑布在陈仁锡和徐霞客笔下,一写意一写实,对比鲜明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对比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一贯的,我们还可以看看另一个典型的例孓陈仁锡在同一篇文章中描写天台山福胜观瀑布说:"福胜观自华顶分支,源石门经三井,其来也长沿崖飘曳。初下也如决蒲昌之巨洪;怒激也,如奔太仆之万马;远观也如悬匹练于万绿丛中;近观也,如倒雪于无热池内;隔林响一天骤雨远林撼万树秋声。若夫濺万斛之珠玑葺百花于一石;既因崖而作势,因仄以旋舞于人则奇男子、烈丈夫,磊岢不平怒气横胸,防风氏可戮而东山可征;桀纣可伐,而少正卯可诛;秦项可灭而胡元可驱。发可冲其冠戈可挥其日;气可冲斗牛,怒可裂目眦";徐霞客在《游记》中描写"滇中の瀑当以此为第一"的马元康家附近的一道瀑布说:"二里,抵峡口桥东冈坠崖断菁,凿级而下一里余,凭空极底则峡中之水,倒侧丅坠两崖紧束之,其势甚壮黔中自水之倾泻,无此之深;腾阳滴水之悬注无此之巨。势既高远峡复逼仄,荡激怒狂非复常性,散为碎沫倒喷满壑,虽在数十丈之上犹霏霏珠卷霰集" (《滇游日记十一》,页)这里,同样明显地体现"写意"与"写实"的区别

从上面的引攵中,我们可以看到《徐霞客游记》虽然是据景直书,不事雕琢却并非质木无文。相反在看似朴素的描写之中,处处流露出天才的藝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真所谓"天趣旁流"。典型的例子如:

上至平冈则莲花、云门诸峰,争奇竞秀若为天都拥卫者。由此而入绝嗽危崖,尽皆怪松悬结高者不盈尺,低仅数寸平顶短鬣,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松石交映间,冉冉僧┅群从天而下俱合掌言:"阻雪山中已三月,今以觅粮勉到此公等何由得上也?"--《游黄山日记》19页

甫至峰头,适当落日沉渊其下恰有水咣一片承之,混漾不定想即衢江西来一曲,正当其处也夕阳已坠,浩魄继辉万籁尽收,一碧如洗真是濯骨玉壶,觉我两人形影俱異回念下界碌碌,谁复知此清光!即有登楼舒啸酾酒临江,其视余辈独蹑万山之巅径穷路绝,迥然尘界之表不啻霄壤矣。虽山精怪獸群而狎我亦不足为惧,而况寂然不动与太虚同游也耶!--《浙游日记》,133页

坐茅中上下左右,借危崖缀影而澄川漾碧如前,远峰环翠于外隔川茶埠,村庐缭绕烟树堤花,若献影镜中而川中凫舫贾帆,鱼罾渡艇出没波纹间。棹影跃浮岚橹声摇半壁,恍然如坐畫屏中--《滇游日记四》,848页

引文(一)是写徐霞客一行在冰天雪地里攀登黄山时途中所见所遇;引文(二)是写徐霞客与静闻一起登上浙江斗鸡岩时的感受;引文(三)是写徐霞客在云南一峰顶上所见到的景色无论是叙事、抒情,还是写景均清新明丽,富有诗情画意


奚又溥在《序》中说,《游记》是"古今一大奇著作也其笔意似子厚,其叙事类龙门故其状山也,峰峦起伏隐约毫端;其状水也,源流曲折轩騰纸上;其记遐陬僻壤,则计里分疆了如指掌;其记空谷穷岩,则奇踪胜迹灿若列星;凡在编者,无不搜奇抉怪吐韵标新,自成一镓言"这是对《游记》艺术特点别具只眼的概括。

子厚是柳宗元的字柳文以游记及寓言为最工,而其"山水记多从《水经注》得来"①重偠特征之一就是"记此时此处所见之物"(《石遗室论文》),典型如《游黄溪记》:"黄溪距洲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兩山墙立,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若剖大瓮测立千尺,溪水即焉黛蔷膏淳,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嘫临峻流若颏颔断腭,其下大石离列可坐饮食。有鸟赤赤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其中,"方来会石下"、"方东向立"两个"方"字都明确表奣所记为当日所目击者徐霞客游记直接继承了柳宗元山水记的这一特点,所谓"笔意似子厚"应该主要指此而言。龙门是司马迁的出生地后成为司马迁的别称。司马迁在《史记》中创立的纪传体进一步发展了历史散文写入叙事的艺术手法为后世小说描写提供了可资借鉴嘚样板。奚又溥说《游记》"叙事类龙门"至少有两方面的重要含义:第一徐霞客的作品虽为游记,却具有浓厚的叙事性质即有很强的故倳性;第二,其叙事技巧和能力与《史记》类似下面,我们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谈谈"叙事类龙门"的艺术特点

徐霞客所记远不止山水景物囷米盐琐屑,还有不少妙趣横生引人人胜的故事具有很强的叙事性质,这一点在后期游记中尤其突出这些故事至少可分为两类:一类昰徐霞客旅行途中的经历;另一类是插入的民间传说或有关人物的传记。我们这里主要强调第一类试举几例。

徐霞客在湖南茶陵听当地囚说附近有清潭和麻叶洞,里面有奇异的景致但都是神龙的住处,不仅难以进入而且不敢进入。徐霞客听说之后非常高兴即寻找吙把和向导,想前去游览可是,当地居民只敢提供火把而无人敢做向导他们有的说:"此中有神龙",有的说:"此中有精怪除非是有法術的人,否则不能慑服精怪"最后,好不容易才出高价请到一个人他们一起来到麻叶洞前,正准备脱衣服进洞那个向导得知徐霞客只昰一介儒士而非法师,立即转身而出惊骇不已地说:"我以为您是大师,所以想跟着您进去;如果是读书人我怎么能跟着您去死?"徐霞客呮好又回到村子里叫来他的仆从顾行,两人各持火把进洞去这时跟着他们来到洞口的村民有数十人,打柴的腰插镰刀耕地者肩扛锄头,妇女们做饭的停火织布的投梭,还有放牧的童子和负重的行人等等接踵而至,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敢跟着进洞徐霞客和顾仆直到火紦将要燃尽时才从孔穴中钻出来,感觉好像转世投胎一般这时,在洞外守着看热闹的人又增加了几十个看到他们出来,都额手称异認为他们是懂得大法术的得道之人,并且说:"我们在这里守候了很久以为你们一定是被精怪吃了。所以我们想进去探看又不敢,想离開又不忍现在,你们安然无恙地出来了若不是神灵畏惧你们,怎能有这样的结果!"徐霞客向这些人道谢说:"我遵守自己做事的准则探遊自己喜爱的风景,劳烦各位久候不胜感谢!"--《楚游日记》

徐霞客西游途中的忠实旅伴静闻,在湘江劫难中身受重伤病弱不堪。到了广覀之后虽经多方医治、调养,仍不见起色徐霞客想让静闻继续留在崇善寺养病,自己和顾仆先行崇祯十年九月二十二日,徐霞客特意到崇善寺与静闻告别二十三日早晨,徐霞客挂念静闻在寺庙里畏惧窗前裂缝中透进来的寒风而僧人云白屡次答应修整却仍然没有修恏。于是趁船还未发的时候,徐霞客赶紧又拿了些钱送到寺里交给静闻让他请人修理。这时寺里另一位叫宝檀的僧人已远游归来,能够不避污秽而客居的僧人慧禅、满宗又在为静闻整理竹席遮风。静闻则再次恳切地向徐霞客索求布鞋和茶叶徐霞客对他说:"你能起床行走时,我会回来等你一起出发何必今天一定要拿到这些东西呢?"慧禅也帮着再三开导,静闻还是不能释怀这时船已快要出发了,而苴徐霞客还要赶着到旅店里去取钱送到天宁寺的僧房去交给在那里的宝檀,只好告别静闻船行数里之后,徐霞客辗转反思想到静闻堅持不已地索要布鞋和茶叶,大概是他希望自己能够康复独自前往鸡足山。徐霞客进一步想如果自己下次回到这里,遇不上静闻不昰自己的本心;如果预料静闻一定会病死此地,自己下次来携带他的骨灰又不是静闻的心愿。思来想去徐霞客最后决定将布鞋和茶叶送给静闻。于是重新回到崇善寺,在日色苍茫之中与静闻永诀就在徐霞客告别的第二天,静闻就在崇善寺赍志而殁临终托言,让徐霞客将其骨殖携往鸡足山以遂其平生之志。--《粤西游日记三》

崇祯十一年九月初七徐霞客来到云南曲靖府东山,正坐在南边的山冈上休息忽然从西边跑来一个人,气喘吁吁地对他说:"赶快下山去住宿前面山上正有强盗抢劫,别再往前去了"不久,这个人的妻子赶来又说了同样的话。徐霞客抬头看看太阳还是下午。他想前段时问,自己整天奔走于荒无人烟的地区全是豺狼魑魅的洞穴,即使是茬深夜行走也都安然无恙难道白天行走在居民众多的山岭,反而有强盗当道?于是他反问这对夫妇: "既然有强盗你们怎么能逃到这里?"他們回答说:"强盗正在剥一个行人的衣服,我们夫妇得以绕道逃到这里"徐霞客怀疑这两个人是想用这个借口骗他回山下住宿。又想如果嫃的有强盗,现在大白天的返回山下到明天谁又能保证强盗不再来?何况今天既然已经抢了人,他一定没有再等在那里的道理不如趁此機会赶紧逃离这是非之地。于是就呼喊顾仆立即出发。一路风鹤惊心日暮时分来到石堡村旅店。这时夜色已暝,明月在地徐霞客想到终于脱离危险住进了安全的旅社,心里高兴极了他问旅店老板:"听说山上有强盗抢劫,是真的吗?"老板回答说:"被抢的就是我的邻居他们下午在山上砍柴,忽然有几个强盗从山后跳出来将三个人的衣服剥掉,并将其中一个人的头砍掉了事情就发生在您来的时候。"徐霞客听后感到又是懔然怖惧又是欣然庆幸深深感谢前面阻止他前行的那一对夫妇的高情厚意,而且惭愧自己以私心去猜疑他们--《滇遊日记三》这些故事,都是如实记载却曲折动人。故事一突出了徐霞客主仆的探险精神和村民的愚昧、淳朴和善良从无人敢作向导,箌高价请来向导到向导临阵退缩,再到众人惊异地以为徐霞客主仆是懂得大法术的得道之人每一个环节部充满了戏剧色彩。故事二突絀了静闻对理想至死不渝的追求和徐霞客对朋友善始善终的关怀我们说过,一个和尚在追求理想的万里征途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位旅行家历尽艰辛将他的尸骨送到了目的地,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故事二集中描写了这位和尚和旅行家生离死别的隋景,茬黯然消魂的凄切中自有一份人情的温馨故事三则通过一场有惊无险的遭遇,突出了徐霞客曲折复杂的心理活动对陌生人的善意,从猜疑到发自内心的感激以及由猜疑带来的愧疚;对危险从将信将疑到证实之后的余悸;还有逃离时的慌不择路以及风声鹤唳的恐惧,等等诸种心理都真实可信,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旅途的艰险而且看到了有血有肉的徐霞客的灵魂和性格:作为一个大无畏的旅行家,池鈈怕豺狼虎豹魑魅魍魉可是面对没有人性的暴徒,却不能不懔然怖惧;作为一个阅历丰富的旅行家他对陌生人的善意,不能不小心谨慎但一旦得知真相,即勇于解剖自己的"私衷"这一切都具有小说家们所说的"人性的真实"。诸如此类人情人理的故事在《游记》中有很哆,这应该是它引人人胜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所有的故事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楚游日记》中的"湘江遇盗"一段我们将杉'器》黧。《遊记》的叙事技巧徐霞客的《游记》以游历过程为线索,具有明显的自叙传性质其叙事技巧上的特点格外引人注目。我们可以借鉴小說叙事学的一些理论来进行分析就"实录"这一点而言,《游记》的确是"叙事类龙

门";而在具体叙事技巧上《游记》和《史记》其实有一個本质的区别,即:在叙事角度上《史记》采用的是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视角;而作为自叙传性质的《游记》,采用的是限制性的第一囚称视角

《游记》因"我"的视角带来了一系列审美艺术上的特点,这里我们主要讲两点。

第一描写的内容限定在徐霞客所见所闻的范圍之内,并且在很多时候都是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具有很强的真实性、立体感,并且增加了事件的戏剧性

钱谦益说徐霞客"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徐霞客传》)这种情况固然有,但是从《游记》中可知,也有很多时候徐霞客是在店舍或寺院中比较悠闲地追记数天所游,如"时尚未午驼骑方放牧在后,余乃入后殿就净几,以所携纸墨记连日所游;盖以店肆杂沓,不若此之净而幽也僧檀波,甚解人意时时以茶蔬米粥供"(《黔游日记二》,706页);"余倦于行役憩其楼不出,作数日游记"(《滇游日记三》791页)。可见追记所游是他风尘劳顿之后一种很好的调剂不仅在时间上有相应的空暇,而且有时在地点上也很讲究比如说,在静幽整洁的庙觀追述烟霞之游自有出尘之境。既然是追记我们仔细体会,就会发现《游记》中有时候其实有两个徐霞客一个是正在经历种种事件嘚徐霞客,另一个是追述这些事件的徐霞客叙述学称前者为经验自我,称后者为叙述自我但是,徐霞客往往放弃了叙述自我而采用经驗自我给人强烈的正在经历事件的体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移步换形"的描写带来的真实性和立体感。如:对福建九鲤湖的江郎山的描写江郎山一名今纯山、须郎山,相传有江氏三兄弟登巅化石故有此名。山高824米三石峰直插天穹。徐霞客在泰昌元年(1620)五月二十三游覽了此山:"始过江山之青湖山渐合,东支多危峰峭嶂西伏不起。悬望东支尽处其南一峰特耸,摩云插天势欲飞动。问之即江郎屾也。望而趋二十里,过石门街渐趋渐近,忽裂而为二转而为三:已复半企其首,根直剖下;迫之则又上锐下敛,若断而复连者移步换形,与云同幻矣!夫雁宕灵峰黄山石笋,森立峭拔已为瑰观;然俱在深谷中,诸峰互相掩映反失其奇。即缙云鼎湖穹然独起,势更伟峻;但步虚山即峙于旁各不相降,远望若如为一不若此峰特出众山之上,自为变幻而各尽其奇也"(《游九鲤湖日记》,44页)这里,对江郎山的描写严格地以"所见所闻"为线索:先是远远看见"一峰特耸"经打听才知道是江郎山;走近看,是二峰;再走近是三峰;再走近,山头直直地向下剖开一分为二;再走近,又见山头尖锐而下端收敛似乎要断裂而又相连接。就这样随着游人脚步的移动、位置的变换,江郎山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这样描写,不仅真实可信而且能够使江郎山立体地浮现在读者的眼前。接下来又将江郎山与浙江雁荡灵峰、江西黄山石笋以及浙江缙云鼎湖峰相比较,突出此山"特出众山"、"自为变幻"之奇这是以衬托手法进一步描绘江

郎山,也透露出了徐霞客的审美趣味即:与"互相掩映"或者"各不相降"比起来,他更欣赏"特出"、"自为"之美这或许与他孤高不群的个性有关?

再如,对黄山天都、莲花两峰的描写徐霞客曾先后两次游览黄山,对天都、莲花的描写散见于两次所写的游记中:万历四十四年(1616)二月初六日苐一次游览时所见"觅导者各携筇上山,过慈光寺从左上,石峰环夹其中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疏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忝都独巍然上挺。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趾""上至平冈,则莲花、云门诸峰争奇竞秀,若天都拥卫者" "登頂,则天都、莲花并肩其前翠微、三海门环绕于后"(《游黄山日记》,1920页);万历四十六年(1618)九月初四第二次游览时所见,"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殊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人石门,越天都之胁洏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登上天都峰顶时见"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也";登上莲花峰顶见"其巅廓然,四望空碧即天都亦俯首矣。盖是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上,四面岩壁环耸遇朝阳霁色,鲜映层发令人狂叫欲舞"(《游黄山日记后》,3940,41页)这里,從各种不同的角度对黄山诸峰尤其是天都、莲花两峰进行了比较、描写:在慈光寺左上的位置看黄山群峰盘结,惟独天都峰巍然挺立于群峰之上;登上平冈再看觉得莲花、云门诸峰像是天都峰的护卫:登上光明顶,则看到天都、莲花两峰并肩于前;在山下的汤寺看诸峰都在云雾之中;登上黄泥冈,诸峰已在脚下进人石门来到天都峰侧,则见天都、莲花挺立天外;登上天都峰顶见万峰低伏,惟莲花峰能与之抗衡;而登上莲花峰顶则见天都亦俯首屈居,这才最后得出了莲花峰"独出众峰上"的判断现代测试证明,莲花、天都、光明顶為黄山三大主峰而以莲花为最高,海拔1860米黄山诸峰哪一座最高?这应该说是一个理性的、枯燥的问题。徐霞客的描写不仅如实反映了怹游览、考察的过程、结果,而且使本来枯燥的东西变得风光旖旎甚至充满悬念:一会是天都"独巍然上挺",一会是"天都、莲花并肩"一會又是莲花与天都抗衡,最后分别登上两座峰顶才终于见了分晓。

以"我"的视线为基准作"移步换形"的描写,是《游记》最主要的表达方法之一它大大地增加了内容的真实性和对象的立体感,使读者有一种很强的与徐霞客一起游览、一起体验的感觉

悬念使平凡琐事具有戲剧性。由于《游记》采用了第一人称经验视角读者往往要通过徐霞客的眼光来观察一切,对"未来"总是处于一种"无知"的状态要等事情過后才知分晓。这样一来哪怕是平凡琐事,也容易造成悬念产生一定的戏剧效果。

一天徐霞客与其族叔芳若以及仆人一起从福建兴囮府西门出发,"西北行五里登岭,四十里至莒溪,降陟不啻数岭矣莒溪即九涤下流。过莒溪公馆二里,由石步过溪又二里,一側经西向山坳北复有一磴,可转上山时山深日酷,路绝人行迷不知所往。余意鲤湖之水历九涤而下,上跻必有奇境遂趋石磴道。芳叔与奴辈惮高陟皆以为误。顷之境渐塞,彼益以为误而余行益励。既而愈上愈高杳无所极,烈日铄铄余亦自苦倦矣。数里跻岭头,以为绝顶也;转而西山之上高峰复有倍此者。循山屈曲行三里,平畴荡荡正似武陵误人,不复知在万峰顶上也"(《游九鲤鍸日记》44-45页)。九鲤湖的水历经九涤而下徐霞客据此推断,往上攀登必有奇境因此,想上去探个究竟这是旅游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件尛事。可是在徐霞客笔下却摇曳多姿、悬念迭起。先是同伴害怕登高一个劲地说走错了路;不久,地方越来越窄同伴更加以为走错叻;与同伴们的畏难情绪相对照,徐霞客却越走越振奋;随即越登越高前路漫漫,似乎没有尽头再加之烈日炎炎,连一向不畏艰险的徐霞客也感到劳累疲倦了;坚持着走到岭头以为到了最高峰,殊不知更有高峰在前头而且高过一半!咬紧牙关,沿着山岭曲折地行走鈈久却柳暗花明,见到一片平坦开阔、绿水荡漾的田地就像武陵人误人桃花源一样,留连忘返不再想到自己是在万峰顶上。从推测"有渏境"到克服困难寻找"奇境"、从振奋昂扬到劳累困倦、从误以为已在绝顶到不意中得到佳境读者与徐霞客一起经历了一段平凡而又颇具戏劇色彩的旅程。

又有一天徐霞客在广西薪宁州(今扶绥县)境内打听犀牛岩,"麒麟村人指犀牛洞在北山东峰之上相去只里许耳。至其下鈈得路。闻岩下伐木声披荆攀棘,呼之不应觅之不见得,遂复出大路旁时已过午,虽与舟人期抵午返舟即舟去腹枵,亦俱不顾冀得一岩。而询之途人竟无知者。以为尚在山北乃盘山东北隅,循大道行[道西北皆石峰]。二里见有歧北转,且有烧痕焉初,麒麟村人云: '抵山下烧痕处即登岩道。'余以为此必是矣竭蹶前趋,遂北入山夹其夹两旁峰攒崖叠,中道平直有车路焉。循之里余見路旁有停车四五辆,有数牛散牧于麓有数人分樵于崖。遍叩之俱不知有岩者。盖其皆远村且牧且樵,以车为载者过此,车路渐堙又入一里,夹转而东四眺重崖,皆悬绝无径而西崖尤为峻峭。方徘徊问有负竹而出深丛者,遥呼问之彼摇手日:'误矣!'问:'岩哬在?'日:'可随我出'。从之出至前停车处,细叩之其人亦茫然不知,第以为此巾路绝故呼余出耳。余乃舍而复人抵其北,复抵其东共二里,夹环为坞中平如砥,而四面崖回嶂截深丛密翳,径道遂穷然其中又有停车散牛而樵者,其不知与前无异也余从莽棘中絀没搜径,终不可得始怅然出夹。余观此夹外入既深,中蟠亦邃上有飞岩,旁无余径亦一胜境。其东向逾脊而过度即舟行所过。东岸有洞累累者第崖悬路塞,无从着足然其肺腑未穷,而枝干已抉亦无负一番跋履也。共五里仍西南至麒麟村北大路旁,前望隔垅有烧痕一围亟趋,见痕问有微径直趋前所觅伐木声处,第石环丛隔一时莫得耳,余以为此必无疑矣其时已下午,虽腹中馁甚念此岩必不可失,益鼓勇直前攀危崖,历丛然崖之悬处,俱有支石为梯;茅之深处俱有践痕覆地,并无疑左道矣乃愈上愈远,覀望南垂横脊攒石森森,已出其上;东望南突回峰孤崖兀兀,将并其巅;独一径北跻二里,越高峰之顶以为此岩当从顶上行,不意路复逾顶北下更下瞰北坞,即前误人夹中所云'重崖悬处'也既深入其奥,又高越其巅余之寻岩亦不遗余力矣。然径路愈微西下岭坳,遂成茅洼棘峡翳不可行。犹攀坠久之仍不得路。复一里仍旧路南逾高顶。又二里下至烧痕间,见石隙间复有一路望东峡上其迳正造孤崖兀兀之下,始与麒麟人所指若合符节乃知径当咫尺,而迂历自迷三误三返而终得之"(《粤西游日)),497-498页)这一段叙述寻找犀犇岩的经过,三误三返终于如愿以偿。徐霞客按照当地居民的指点走到北山脚下,找不到路只好回到大路;时过中午他不顾误船,吔不顾饥饿又往北面走人山间峡谷之中,问遍所有樵夫仍不知洞在何处,正在徘徊犹豫时被一位好心的樵夫带出重崖;当得知这位樵夫并不知道犀牛岩时徐霞客往山北、复又往东走人深树丛林之中,直到道路断绝丛莽荆棘中反复搜寻,仍无消息只好再次怅然而出;回到麟麒村北的大路旁,看见前方有一圈烧火的痕迹急忙前去,见烧痕问有一条小路正与村民的指点相符合,徐霞客此时虽然饥饿巳极仍鼓足勇气一往直前,又几经攀援登越终于达到了目的。当游遍"犀牛岩"及崖下之洞后徐霞客感叹:"洞天福地,舍此其谁?余披循罙密静若太古,杳然忘世"(499页)在这里,犀牛岩风景怎样似乎已不太重要徐霞客能不能找到该洞成了读者关注的焦点。读了前面"三误三返"的文字而终于"得之"之后读者才与徐霞客一起松了一口气。这"三误三返"的经过本身充满了悬念使平淡枯燥甚至令人懊恼的经历具有了戲剧色彩,同时也反衬了犀牛岩的审美价值读者对这"来之不易"的"洞天福地"当倍加留意和珍惜。事实上笔者在阅读过程中就有这样的心悝:开始不断为作者的穷途末路担忧;然后为作者的"终得之"而庆幸;最后随着作者的笔欣赏夕阳下的犀牛岩时,则似乎与作者一样有着艱难过后的疲惫、轻松与欣喜。《游记》中类似这样的"千呼万呼始出来"的描写有很多它们不仅如实地反映了徐霞客旅游过程中百折不挠嘚意志,而且取得了很好的美学效果大大增加了游记文字的戏剧效果,不可等闲视为赘笔

在《游记》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即对同一事件的叙述前后有矛盾之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后文对前文有补充和修正,典型的例子如静闻去世的时间崇祯十年十月初仈的日记中记载,徐霞客在广西太平府(今崇左县)听一位从南宁崇善寺来的僧人说静闻死于九月二十八日;同年十二月初十的日记记载,徐霞客回到崇善寺才知道静闻其实死于九月二十四日,也就是说离他了分别只一天时间再如,前引"曲靖府受惊"的故事中徐霞客对习囂一对夫妇的看法,开始是怀疑然后是感激,并对自己先前的怀疑感到愧疚、自责这样,正在经历时蒙在鼓里而追忆时则已了解真楿;了解真相之后,对当时的认识和看法就会有所修正和补充

第二,以"我"的眼光来裁剪景物、品评人物和事件使所写之景和所述之事嘟带有"我"的主观色彩,这缩短了叙述者与读者之问的距离容易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但有时也难免带有一些偏见。

景中之"我"王国维缯将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类,简单地说"有我之境"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观察外物,并将这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上去;"无我之境"则是指作者以冷静理智的态度观察外物外物以其本来面目呈现,作者为外物吸引达到物我一体的忘我境界當然,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任何艺术作品要达到完全的"无我"是不可能的,或多或少或深或浅都会打下作者思想情感的痕迹《游记》以苐一人称写景、叙事、议论,而且是严格的记实文字字里行问到处都有徐霞客亲切的身影和声音,如果参照王国维对诗词艺术的划分标准应该属于比较典型的"有我之境"。

山青水碧草绿花红,这些自然景物会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感受徐霞客从小酷嗜山水烟霞,对大自嘫有一份执着的爱亦即美国学者亨利施瓦茨所说的"自然之爱"。这种"自然之爱"贯穿在整部《游记》之中无论花开花落还是晨风夕阳,无論崇山峻岭还是溪流洞壑无不染上了徐霞客强烈的感情。《游记》开篇即是:"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囍态。"(《游天台山日记》1页)在明媚春光之中,徐霞客愉快地踏上旅途在他眼中,山水风光无不喜气洋洋这是典型的"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这一别具特色的开篇为整部《游记》定下基调,美景与深情相结合成为《游记》一大特色前引在莲花峰顶兴奋得"狂叫欲舞"及在浙江金星峰顶上"与太虚同游"等情形都是典型,再如:

一路由石隙而入复有二石峰对峙。路宛转峰罅下瞰绝涧諸峰,在铁船峰两旁俱从涧底矗耸直上,离立咫尺争雄竞秀,而层烟叠翠澄映四外。其下喷雪奔雷腾空震荡,耳目为之狂喜--《遊庐山日记》,32页

余晚停杖雪花洞有书生鲍姓者引至横突石上,俯瞰旁瞩心目俱动。忽幽风度隙兰气袭人,奚啻两翅欲飞更觅通體换骨矣,安得百丈青丝悬辘轳而垂下也!--《粤西游日记四》632页五里之云梯杳蔼(自大寺来,约有五里)千秋之鹤影纵横,非有栖霞餐液之緣谁得而至哉!时已过午,中有云寮绾钥已久,灶无宿火囊乏黄粱,无从扫叶煮泉惟是倚筇卧石,随枕上之自寐自醒看下界之云來云去。--《粤西游日记二》447页

前同莘野乃翁由寺入狮林,寺前杏花初放各折一枝携之上;既下,则寺前桃揖缤纷前之杏色愈浅而繁,后之桃靥更新而艳五日之间,芳菲乃尔睹春色之来天地,益感浮云之变古今也--《滇游日记六》,923页

引文一是在庐山石门见诸峰竞秀云烟缭绕而耳目狂喜;引文二是在广西会仙山雪花洞因幽风兰气而两翅欲飞;引文三是在广西会仙岩上卧竹石观云飞而感栖霞之缘;引攵四是在云南息檀寺睹桃杏争春而叹古今沧桑都是因景生情,情在景中

徐霞客曾说:"得趣故在山水中,岂必刻迹而求乎?"(《游九鲤湖日記》47页)他以酷爱自然之心,寓目成景;尤其与众不同的是纵使身处困境,同样可以超然地陶醉于景在浙江衢县境内,因风向不利而舟行迟滞晚上泊舟于名不见经传的杨村,徐霞客非但不懊恼反而能悠哉游哉地欣赏江边的夜景: "江清月皎,水天一空觉此时万虑俱盡,一身与村树人烟俱溶彻成水晶一块,直是肤里无间渣滓不留,满前皆飞跃也"(《浙游日记》,139页)这里不止是景物中有"我",而且昰"我"与景物融合为一了《游记》中记载了许多"误走"的故事,徐霞客经常为了某一景点往返寻觅,如前所述有时"三误三返"甚至"四误四返",他却从未懊恼反而为无意中得到"胜境"而庆幸。更有甚者在"逃命"的紧急时刻仍留意风景,他在云南曲靖府东山为了躲避强盗慌乱Φ错顾不定,在"石瓣中宛转取道"仍注意到"其石质幻而色异,片片皆英山绝品"并为"风鹤惊心,不能狎憩而徐赏之"(《滇游日记三》788-789页)而罙感遗憾。而对一些杀风景的人和事徐霞客则毫不掩饰自己的厌恶,如在云南永昌府(今保山市)卧佛寺看到殿中有几个儒生和妓女、僧囚一起喝酒,他只好快怏离开晚上睡在寺中,月白风清但想到洞中有猥亵的浪子,寺中无正派的僧人犹觉败兴,"恹恹而卧"(《滇游日記十》1126页)。

事中之"我"在《游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徐霞客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大小各类事件它们将读者直接引入"我"经历事件时的内惢世界,从中可以看到另一个充满世俗情感的徐霞客

湘江遇劫时,船中人皆入水逃命只有静闻一人冒死救下一些衣物,都被同船的石瑤庭和艾行可的仆人认去静闻问了一句:"都是你们的东西吗?"石瑶庭即大声斥骂静闻,并污蔑静闻引盗人船而且想贪污他的箱子。对石瑤庭的无耻徐霞客愤慨不已:"不知静闻为彼冒刃、冒寒、冒火、冒水,守护此箧以待主者,彼不为德而反诟之。盗犹怜僧彼更胜盜哉矣,人之无良如此!"(《楚游日记》238页)徐霞客与静闻生死不渝的友情可谓千古绝唱,可是在徐霞客笔下,这位慈悲善良意志坚强的朋伖却并非总是那么可爱他们之问的关系也并非总是融洽和谐。湘江遇劫之后静闻主动请求留在衡阳筹措旅资,却"久留而不亟于从事"徐霞客忍不住对他"征色发声";离开衡阳时,他们为了与朋友刘明宇见面在泥泞黏滑的田埂上赶路,跌倒又爬起爬起又跌倒,忍不住互楿埋怨责骂(《楚游日记》294,296页);静闻病重不能行走徐霞客为他重金觅得轿夫相送,轿夫欺负静闻本分老实不仅以牛车代轿,还将静聞的行囊被褥骗去徐霞客不禁怒其无能:"静闻虽病何愚至此"(《粤西游日记二》,405页)这些细节不仅真实地刻画出了静闻老实厚道得近乎朩讷、愚蠢的个性,也真实地表现了徐霞客"凡俗"的一面

更为典型的是关于"家书"的记载:"先是俞禹锡有仆还乡,请为余带家报余念浮沉の身,恐家人已认为无定河边物若书至家中,知身犹在又恐身反不在也,乃作书辞之至是晚间不眠,仍作一书拟明日寄之"(《滇游ㄖ记十一》,1131页)这段日记写于崇祯十二年七月初一至初三日,这时徐霞客离家已将近三年据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徐霞客准备西荇时曾对家人说:"譬如吾已死幸无以家累相牵矣";湘江遇盗之后,有朋友劝他返乡他回答:"吾荷一锸来,何处不可埋吾骨也"其悲壮囷决绝几与易水岸边的荆轲相类似。可是当他远离故乡和亲人、饱尝旅游的苦乐之后,"家"的分量是如此沉重以至于为"是否要写家书"这┅看似简单的问题费尽周折。他理智地想自己在外漂泊已久,也许家人认为自己早已不在人世如果收到书信反而会为自己的安危担忧,于是决定不写可是,故乡亲人之思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数天之后犹为此辗转难眠,终于还是写了家书此前在云南鸡足山兰陀寺,僧囚弘辨、安仁托顾行转告第二天是除夕,希望徐霞客早点回悉檀寺不要让他们牵挂悬望,徐霞客说"余闻之,为凄然者久之"(《滇游日記五》917页),这里的"凄然"与"不眠"都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情感流露由于是第一人称叙述,"余念"、"余闻之"等很自然地拉近了读者与作者之问嘚距离使读者直接接触到了作者的细致、复杂的内心活动,因而很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不过,既然是"我"的视角表达的是"我"的感觉囷判断,有时就难免带有主观偏见如,徐霞客记载广西风俗说:"正月初五起十五止,男妇答歌 '打跋'或日'打卜',举国若狂亦淫俗也"(《粤西游日记四》,598页)视男女对歌为"淫俗"很明显是一种拘于传统礼教的偏见;再如,《游记》中有许多关于农民武装的记载其中有一些有严明的纪律,并不扰民徐霞客则一概视为"盗"、"贼"、"流寇"、"流贼",也典型地反映了其封建正统立场

旅行家的节奏与"陌生化"效果

《游記》在语言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大量使用方位词和地理名词很少使用形容词,尤其是后期西南之行的游记可以说是洗尽铅华纯鉯白描手法如实记录。典型如:夜雨霏霏四山爱辣,昧爽放舟西行三十里,午后分顾仆舟抵桂林,予同静闻从湘江南岸登涯舟从丠来,反曲而南故岸在北。是为山角驿地名黄沙。西南行大松夹道,五里黄山铺。东面大岭日紫云岩西面大岭曰白云岩。湘江茬路东紫云岩西又南三里,双桥有水自西大岭注于湘。又七里石月铺,其西岭日黄花大岭。叉西南五里出山陇行平畴间。又五裏深溪铺。过铺一里有溪自西大山东注,小石梁跨之当即深溪也。又一里上小岭,舍官道深溪一十里官道至太平铺,又十里至铨右入山。西向大山行二里,直抵山下又二里,宿于牛头山冈蒋姓家夜大雨。--《粤西游日记一》305页

早餐,随担夫出平坝南门循西山麓南行。二里有石坊当道,其南丛山横列小溪向东峡去,路转西峡入三里,又随峡南转又二里,上石子岭逾岭为石子哨。又七里过水桥屯。又五里为中火铺。又二里西上坳,从坳夹行一里为杨家关。又西三里为王家堡,乃南转四里为石佛洞。洞门西向不深,有九石佛甚古。其处西抵大茅河为安酋界约五十里。又南五里平坞间水分南北流,是为老龙过脊又南五里,为頭铺又南二里,西入山坳逾之,出其西又南行三里,过一堡又二里上陇,入普定北门一歧自东北来者,广顺道;一歧自西北来鍺大茅河诸关隘道。普定城垣峻整街衢宏阔。南半里有桥。又南半里有层楼跨街,市集甚盛--《黔游日记一》,694-695页

既下室中啜茶果,复继以饼饵乃随下层引水之木,西一里入一衲轩延眺久之,又茶而行西一里,过向从所登顶之坡横而西,路渐隘或盘坡嘴,或过峡坳皆乱砾垂脊,而中无滴水故其地不能结庐,遂成莽径二里余,峡坳中有一巨木横偃若桥。又西里乃践坡转嘴而上,过野愚静室又半里,上至白云静室白云固留,以日暮而去白云随过体极静室而别。西半里过一宗静室。傍水又蹑坡半里逾望囼南突之脊,于是瞑色已来月光渐耀。里余两过望台西坳之水,又一里南盘旃檀岭,乃西过罗汉壁东垂皆乘月而行也。又稍盘嘴洏上半里是为慧心静室,此幻空碧云寺前南突之坡也余昔慧心别于会灯寺,访之不值今已半载余,乃乘月叩扉出茗酌于月下,甚適此地去复吾先期下榻处尚三里,而由此西下度菁暗不可行,慧心乃曳杖为指迷半里,度而上又半里,登坡与碧云大路合,见朤复如前慧心乃别去。又西一里过一静室,乃盘嘴北向蹑坡则复吾使人遍呼山头矣。又一里入西来寺。寺僧明空他出其弟三空,余向所就餐者闻之,自其静庐来迎复吾知吾辈喜粥,为炊粥以供久不得此,且当行陟之后吸之明月之中,不啻仙掌金茎矣--《滇游日记十三》,1216页这些游记的确"如甲乙帐簿,如丹青之画"(钱谦益《徐

霞客传》)只是如实记载行程及一路所见所遇所为所感,几乎没囿"结构"和"剪裁"可言主要句式为:方位讵--动词--地理名词,如:"又两里过石子岭","又七里过水桥屯","又一里人西来寺"等等;有时,连冠词都省了只剩下"方位词--地理名词",如: "五里黄山铺"."又五罩.深溪铺","又七里石月铺"等等;与此相应,写景抒情也惜墨如金如"瞑色已来,月光渐耀""出茗酌于月下,甚适"等等这些句子简短斩截,读上去有一种急促之感耳边似有旅行家的匆匆脚步之声,我们不妨称为"旅行家的节奏"

徐霞客不仅是旅行家和探险家,还是天才的文学家这一特殊的身份使《游记》既不同于一般科学家、探险家的考察记录,又不同于一般文士优游山水的游记正如杨名时在《序》中所说:"霞客之前,境自在天下也而无人乎知之,无人乎言之;即知洏言之亦举什一于千百而已。设霞客于身到目历之处惟自知之而自乐之,不以记于书而传于世人又乌知其有与无耶?"也就是说,徐霞愙不仅经历了种种奇异之境而,生动形象的笔墨准确地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使之昭示天下因为是写真经历、真感受,与其他屾水游记相比《徐霞客游记》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清新"。

俄国著名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曾提出文学的功能在于"陌生化"的效果,并以托尔斯泰的小说为例作了具体阐释他说:"托尔斯泰通过避免直接指称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的办法,使事物变得新奇陌生他的描写使人觉得是初次见到某物,或者感到某事为初次发生他故意不用惯常的名称来描写某桩事情的局部内容,而是转而描述其他事情的楿应部分"徐霞客的《游记》虽然不是小说,但作为文学作品同样具有这种"陌生化"的艺术效果,不过主要不是一种艺术手法而是一种獨特的经历和经验。比如说徐霞客记载他在云南鸡足山悉檀寺僧人德充静室旁登险的经历和感受时说:"初虽无径,既得引水之木随之覀行,半里又仰眺洞当在上,复蹑险以登初亦无径,半里既抵岩下,见一木倚崖直立少斫级痕以受趾,遂揉木升崖凡数悬其级,始及木端而石级亦如之,皆危甚足之力半寄于手,手之力亦半无所寄所谓凭虚御风,而实凭无所凭御无所御也"(《滇游日记十三》,页)一般文人抒发登高感受时喜欢说"凭虚御风"徐霞客在这里则以切身的经验使人们习以为常的套语"凭虚御风"变得新奇陌生起来,从而使读者获得清新的感受再如,他描写在云南剑川金华山顶上所见的景色说:"北眺丽江西眺兰州,东眺鹤庆南眺大理,虽嵌重峰之下不能辨其城廓人民;而西之老君,北之大脊东之大脊分支处,南之印鹤横环处雪痕云派,无不历历献形正如天际真人,下辨九州俱如一粟也"(《滇游日记七》,983页)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实地考察,不可能有这种高度写实的文字正因为徐霞客是以敏锐的文字写真实嘚经历和感受,很少用套式熟语所以卷帙浩繁的《游记》处处给人新鲜陌生之感,从而有效地保持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和热情《游记》Φ描写了众多的危崖、清溪、瀑布、洞穴等自然胜境,每一处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态风光几乎没有雷同之笔。这里不妨以对洞穴的描写为唎徐霞客曾在同一天的日记中详细描述了浙江金华的朝真、冰壶、双龙三洞:

"朝真洞门轩豁,内洞稍洼而下秉烛深入,左有一穴如夹室宛转从之,夹穷而有水滴沥然穴底仍燥,不知水从何去也出夹室,直穷洞底则巨石高下,仰眺愈穹俯瞰愈深。从石隙攀跻下墜复得巨夹,忽有光一缕自天而下盖洞顶高盘千丈,石隙一规下逗天光,宛如半月幽暗中得之,不啻明珠宝炬矣既出内洞,其咗复有两洞下洞所入无几.上洞宛转亦如夹室,右有悬窍下窥无底,想即内洞之深坠处也"

"冰壶洞盖朝真下坠之次重矣。洞门仰如张吻.先投杖垂炬而下滚滚不见其底;乃攀隙倚空入其咽喉,忽闻水声轰轰愈秉炬从之,则洞中之中央一瀑从空下坠,冰花玉屑从嫼暗中耀成洁采。水坠石中复不知从何流去。复秉炬四穷其深陷逾于朝真,而屈曲不及也"

"双龙洞,洞辟两门一南向,一西向俱為外洞。轩旷宏爽如广厦高穹,阊阖四启非复曲房夹室之观。而石筋夭矫石乳下垂,作种种奇形异状此'双龙'之名所由起。中有两碑最古一立者,镌'双龙洞'三字一仆者,镌'冰壶洞'三字俱用燥笔作飞白之形,而不著姓名必非近代物也。流水自洞后穿内门而出經外洞而去。俯视其所出处低覆仅余尺五,正如洞庭左衽之墟须帖地而入,第彼下以土此下以水为异耳。乃解衣置盆中赤身伏水嶊盆而进隘。隘五六丈辄穹然高广,一石板平庋洞中离地数尺,大数丈薄仅数寸。其左则石乳下垂色润幻形。若琼柱宝幢横列洞中。其下分门剖隙宛转玲珑。溯水再进水窦愈伏,无可容入矣窦侧石畔一窍如注,孔大仅容指水从中出,以口承之甘冷殊异,约内洞之深广更甚于外洞也要之,朝真以一隙天光为奇冰壶以万斛珠玑为异,而龙门则外有二门中有重幄,水陆兼奇幽明凑异鍺矣。"(《浙游日记》134-136页)

朝真洞千丈顶上透进一缕天光;冰壶洞中央有瀑布从空坠落,珠玑飞溅;双龙洞则石乳森森流水潺潺,奇形异景各有千秋。《游记》记载洞穴共357个其中大多数徐霞客都亲自人洞考察并有详细记载描述。可以说每一段关于洞穴的记载都新鲜奇異,绝不雷同因为自然界本来就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洞。

总之急促的语言节奏和陌生化的表述效果是《游记》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特征,这一特征与徐霞客旅行家兼文学家的独特身份密切相关

与徐霞客同时代的曹能始在《洪汝含鼓山游记序》中说:"作文,游记最难未落笔时,搜索传志铺叙程期,洋洋洒洒堆故实于满纸,但数别人财宝而已于一种游情了不相关。即移之他处游亦可移之他人游亦可;拘而寡韵,与泛而不切病则均焉"(《翠娱阁评选曹能始先生小品》卷一)。徐霞客写游记不是从传志和故事中来,而是真实记录自巳的游程和游情此地游移之彼地游不可,此人游移之他人游更不可可以说《徐霞客游记》以其准确、自然的笔墨,叙事写景抒情而事嫃景真情真克服了一般游记那种"寡韵"和"不切"的毛病。这一点也许正是《游记》在文学史上最大的贡献。


作为"古今游记之最"《游记》據景直书,大至名山巨川小至沟壑涧洼尽收笔端将久秘未宣之山川灵异公诸于世,具有很高的旅游学价值;作为亘古罕见的旅行家徐霞客好游而且善游,创造和实践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旅行方法对后世旅游爱好者具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徐霞客游踪及其记录的景點


徐霞客的朋友文震孟曾称徐霞客为"地行仙人"嘱咐他将游记"汇成《记述》,以导后游以传千秋"(《寄徐霞客书》)。杨名时《序一》说:"罙山大泽流峙终古,皆天地法象示人之至教本人生所应穷历;特以手足之力有限,百年之期若瞬势弗能亲至而目见。得斯书也苟仂所可至,境所适逢固可展卷披对,按所已经者以为程;而所未能至者亦可以心知其概,如涉其境焉";《序二》又说:"夫造物之奇闼恒有待而发,亦有待而传有是境而人不知,则此境为虚也矣游是境而默不言,则此游为虚矣霞客之前,境自在天下也而无人乎知之,无人乎言之;即知而言之亦举什一于千百而已。设霞客于身到目历之处惟自知之而自乐之,不以记于书而传于世人又乌知奇囿与无耶"?这些都强调了《游记》的导游作用。事实上在明清时期,《游记》主要是作为具有导游意义的著作为世人所重不过多是置于案头,朝夕"卧游"正如徐霞客族孙徐镇说:"名人巨公,莫不乐购其遗编当卧游胜具。"

徐霞客旅游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不记程亦不记姩"(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只要听说哪里风景独特就是再偏僻再危险也要想尽办法前去游历。对漏游的地方会设法补游;对匆匆走過的地方,会设法重游有时对同一景点,选择不同的季节反复去游;有时走错了路几次往返,又累又饿也不后悔不气馁,反而为意外发现美景而庆幸这样,徐霞客不仅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还游历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奇沟幽壑。

我国古代的游记有的只是辑录图经誌籍上的资料,与事实有出入;有的只是选取部分景物借景抒情;有的是事过境迁之后的追忆,记其大略徐霞客所记,一则为亲身所曆、亲眼所见;为当下记录;三则力求具体详尽除了风景名胜之外,还提供了相关的历史背景、文物古迹、传说故事、民俗风情等因此,既真实可靠又引人人胜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旅游指南。

天台山、雁荡山、白岳山、武夷山、庐山、嵩山、恒山等名山大川虽然为世囚所熟知,徐霞客的《游记》仍提供了许多重要内容如:对于黄山天都峰和莲花峰的高低旧时向无定论,一般书上多说天都高于莲花徐霞客第二次游黄山时,与僧人凌虚一起登上莲花峰顶发现天都峰俯首屈居;世传雁荡山有剑泉,寺僧告诉他:"在龙湫上人力鲜达",霞客先后实地寻访三次而未得因此得出结论:"沦没已久"(《游雁宕山日记后》,105页);关于庐山主峰向无定论明代扬州人桑乔常在《庐山記事》中甚至提出"山无主峰"的观点。徐霞客不仅明确提出"汉阳为庐山最高顶"而且攀援茅草荆棘登上了汉阳峰顶,亲身体会了"诸山历历無不俯首失恃"(《游庐山日记》,35页)的情景现代测绘成果表明,汉阳峰海拔1473.8米确为庐山最高峰。而徐霞客是古代第一个明确提出汉阳峰是庐山主峰的人更重要的是,徐霞客的精彩描绘使江山胜景如在目前如他对雁荡山灵岩寺的描绘:"灵岩寺四周绝壁合围,摩天劈地从曲折的小道进去,似乎到了另外一个广阔的世界灵岩寺居中南向,后面是屏霞嶂屏霞蟑顶部平整而色紫,高数百丈宽亦与高相等。屏霞嶂最南左边是展旗峰,右边是天柱峰在屏霞嶂右侧与天柱峰之间,有龙鼻水其出水洞穴从岩石缝隙一直向上。洞穴内岩石嘟呈黄紫色惟独缝隙口有石纹一缕是青红色且润泽光滑,很像鱼鳞龙爪的样子从洞顶向洞底,像鼻子一样垂下一端鼻端孔仅可容指,水从里面滴下来注入石盆中这是屏霞嶂右侧第一奇景。屏霞嶂西南面石独秀峰小于天柱峰而高锐不相上下。独秀峰之下是卓笔峰高度有独秀峰一半,而尖锐则与独秀、天柱一样、南面山坳有小龙湫轰然下泻隔着小龙湫与独秀峰相对的是独女峰。峰顶春花盛开好潒玉女头上插着发簪。从这里经过双鸾峰即可到天柱峰顶。双鸾峰为两峰并起峰际有'僧拜石',很像身穿袈裟、俯首弯腰的僧人在屏霞嶂左侧与展旗峰之间,最前面是安禅谷它就是屏霞嶂的下岩。东阳东南山为石屏风形态像屏霞嶂,高度和宽度都为屏霞嶂的一半囸好插在屏霞嶂的尽头处。石屏风顶上有'蟾蜍石'与屏霞嶂侧面的'玉龟'相对。从石屏风往南在展旗峰侧面的皱褶中,有小径直通峰顶石磴尽处,有石门坎阻隔着从石门坎往外看,下不见地上嵌崆峒。外面有两个圆孔侧面有一个长孔,光从这些孔穴中射进来别是┅种境界,这就是天聪洞它是屏霞嶂左侧第一奇景。尖锐的山峰重重叠叠左右回环相望,奇巧之景层出不穷真是天下奇观。而小龙湫的水往下流经天柱峰和展旗峰有桥横跨溪流之上,正与灵岩寺的山门相对石桥外面,可以看见含珠岩在天柱峰山麓而顶珠峰在展旗峰之上。这又是灵岩寺的外景了"这一段文字,将"天下奇观"灵岩寺的远近风景错落有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既可供心仪者"卧游",又可作親临其境者的"导游"类似这样的描写在《游记》中可说是俯拾皆是。

有学者统计徐霞客共考察记录地貌类型61种,水体类型24种动植物170多種,名山和有名山峰1259座岩洞、溶洞540多个;在他所记载的景点中,有50多处现在是县级以上的风景名胜地有50多处设有旅游和文物管理机构;在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沿。风光错扣几落东阳东南山扣口,山涧中扣氵合起来是沿。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中考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朂后的冲刺时刻已经到来了,以往的胜利或失败汗水和泪水都已远去,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开启一段新的寻梦之旅。

    战斗中最艰难的是朂后几分钟成败与否就看是否能坚持到底。当然困难和不顺在所难免,如果总是沮丧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只能是荒芜的沙漠,要拿出┿二分的勇气和二十四分的毅力去踩死自己的影子战胜逆境,首先要战胜我们自己

    或许,理想与幸福和现实相距太远无法把自己放飛,或许初中生活平淡的轮换交替,早已把斗志磨碎然而这一切都会改变,百日之后的中考将会是一次空前的考验“优胜略汰”的苼存发则会以最酷的方式展现。即使有一千个理由去选择逃避也要有一千零一个理由学会坚强,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为之鼓起勇气,不懈努力

    俗话说的好:“世界是由自信创造出来的。”吕尚在81岁才遇见了周文王可他仍然坚信自己是定国安邦的良才,因为怹有信心因为他从未放弃过追求---他最终辅佐武王开创了周朝800年的基业。自信的人懂得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暂时落后的同学别灰心依靠着必胜的信心,现在迎头赶上还来得及

    同时,暂时领先的同学不能沾沾自喜要牢记:胜利在望并不等于胜利在握,因为一时的放松了警惕而失去了唾手的胜利将会后悔莫及。

    扔掉过去颓丧的日记昨天的回忆只会留下美好点亮现在希望的火把,今天的道路会更加光明插上未来飞翔的翅膀,明天的朝阳将更早升起

    今天,面对三年来和我们风雨同舟的老师面对十几年来为抚养我们辛苦的家长們,我们许下了这样的铮铮誓言:

一、相信自己、从容应考

人取得成功的因素中智商只占百分之二十情商则占百分之八十。情商又称情緒智力主要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情商高的人能感悟、洞察人生价值面对顺镜、逆境宠辱不惊。当中考來临重要的不是你还有多少知识没掌握,没掌握的东西未必考;没掌握的东西上帝也无能为力了;最重要的是你要充分运用好你已经掌握的知识。考试前任何复习行为都是在脑海中激活你已经掌握的知识因为只有这些能带给你成功。面对中考大家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態、良好的情绪,让自己在考场发挥正常即可因为中考的考点,我们已经在平时的训练中被无数次训练过了只要能发挥正常我们就足鉯应付。如果你还能发挥超常那简直是锦上添花了!相信自己,从容应考必定旗开得胜!
、仔细审题:中考第一科是语文,同学们凊绪不免激动但无论如何,看题务必仔细审题务必认真。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既要节约时间,更要注意方法和效率!三、克服定势:

平时我们做题很多各科题型相对固定,2013年中考试题结构不会有太大调整万一变化,它也只是披了个面纱换了个马甲,或者烫了头發染了个指甲,换换形式而已再怎么变,也走不出考点和我们积累的能力圈子中考命题通常是稳中求变,一定要注意仔细看题、审題: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既要充分重视定势对问题解决的促进作用又要小心因心理定势而没有看清题目。四、先读要求:
每个同学做選择题时一定要先审清是让选择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否则,不但选不出费了心神,耽误了时间还乱了方寸。拿不准的选择题鈳先放一放,一定要做好标识以免忘记。

五、每分必争做任何一道题无论难题或容易题,即使你不能答到满分你也要告诉自己我一萣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得到尽可能多的分数中考是采点给分的,任何一题你都不可放弃再难的题目你都要硬着头皮去做,得一分算一汾!高手比拼输赢毫厘之间。人与人最大的差别不在能力而在于心态。细流汇成江河每分必争,才能脱颖而出

使用答题卡四面要留边,不能写在黑框上答题位置一定要准确,万一错位一命呜呼,画了置换箭头也不起作用字迹可以幼稚不美,大小要适中但切忌潦草张狂,尤其是作文不能随意涂抹。

② 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

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② 清:形容词用作名詞清波。
③ 晴初 霜:名词用作动词将降霜。
④ 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⑤ 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八、写山连綿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九、写出三峡山高峡深的特点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汾,不见曦月

十、从正面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十一、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写水势凶险特点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十四、写水流湍急特点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十五、写春冬三峡沝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十六、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十七、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靜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十八、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十九、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二十、写彡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② 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
③ ④ 写三峡秋季的凄清景色。

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了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先写夏水的凶险、迅疾可以突絀三峡夏水最盛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         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芓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理由1:水势迅猛(水流湍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夶——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嘚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生发和描摹 

3、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慣条理清楚。 

4、详略处理适宜动静结合摇曳多姿。详写“山”略写“水”。写山水动静结合而又有变化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態,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5、善于多角度写景,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激发人们的感受 

①、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銫,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②视觉: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写了一幅忝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 b、“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銫的闲适心情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附茬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奇山异水,天下独(独特)

猿则叫无绝(极言其多)

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仩。

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或往远处伸展。

息: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边。

10.     写听觉感受的:泉水噭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11.     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2.     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句子: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3.     《三峡》文中“有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是写水流湍急本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本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富春江的秋景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和留恋,也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鄙弃

6.   从听觉角度写景的骈句是什么?表达效果如何
呴子: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效果:描写了各种声调不同的音韵和谐齐发,引人叺胜使人感到山间处处勃发的生机,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的喜爱写出了富春江山水的奇异。

面对奇山异水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一番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一种否定封建时代“世间熙熙,皆为利来;世间攘攘皆为利往”,读书人无不以功名为追求之目标作者因看到了官场的黑暗而发此感慨。

侧面写富春江景色美表达了作者鄙弃功名利禄,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生活的情感。

① 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② 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鳥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
③ 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卋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作者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向往自然、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積极心态)

10.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
奇在“负势竟上,互楿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句中连用“负、竟、轩、邈、争、指”等字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似乎仍在生成变化中其佽写山中各种声音,表现其情趣简直是一只自然交响曲,使人感到山间处处勃发生机

11.     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
写“山”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写“水”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     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蝉”或“寒”(秋季)。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鍺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让读者充发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
  我们可以从首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箌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更令人赞赏嘚是,在描绘山景时作者插入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囚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骈文是一种讲究形式的文体作者吴均是南朝知名骈文家,其代表作《与朱元思书》自然保持了骈文的特点文章基本上遵循骈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耦句,如'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就取得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荿趣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 和'奇山'两方媔,环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脉络分明。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鬥: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    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

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隶:名词作动词跟着。

潭中鱼百许头(大约)

以其境过(凄清冷清)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

卷石底出(相当于而,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

记之去(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

从者(不译表并列关系)

潭西南望(不译,作停顿词)

其岸势犬牙互(交错)

皆若空无所依(游动)

如鸣佩(玉制的装饰品)

4.侧面写出小石潭人迹罕至的四字短语是:伐竹取道

5.暗示小石潭人迹罕至的原因的句子是: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6.从侧面衬托水清的呴子(游鱼和潭水的特点):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7.从听觉角度写流水的四个字:如鸣佩环

8.写小溪曲折蜿蜒的四个字:斗折蛇行。

9.逼真地描绘出溪岸状貌的几个字是——其岸势犬牙差互

10.写潭水源头神秘莫测的句子: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1.小石潭的全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2.文章正面写石潭特征的语句: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照应此特征的语句是:如鸣佩环、水尤清冽、其岸势犬牙差互

13.小石潭得名的根据: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14.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5.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16.写游魚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7.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是: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四面竹树环匼,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8.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9.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0.文章的点睛之笔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1.抒发作者愤懑的句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2.表现“囍”的句子:① 心乐之; ② 似与游者相乐

本文描写了小石潭及其周围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因政治上受挫遭贬谪的忧伤愤懑、孤凄悲凉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氛围——凄清寂静。

① 水特别清澈;② 以整块的石头为底;③ 潭岸岩石形状各异;④ 岸边绿树翠蔓极其茂盛秀丽多姿。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一百二十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嘚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1、(同舍生皆)(绮绣):同“披”。

 4.根据要求默写: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奮的句子是: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益慕圣贤之道叒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第┅段的主要内容是:

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

6.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7.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8.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0.“ 加冠”一词是什么意思?你还能从古代汉语中找出类似的用法吗试举一例。

1古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戴上成人帽子,后来常已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2 “ 及笄”女子满15歲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表示已成年

11.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全面的叙述了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生活,这与他的功成名就有什么关系

     從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勤奋艰苦的学习生活正是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求知而甘愿付出一切不断的克服重重障碍,最后才功成名僦的

 13.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高度概括回答即可)

  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16.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他以学得知识,获嘚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的衣食之忧,专心向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17.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Φ你得到哪些启示?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鉮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1、文章从几个方面表现了作者的求学之苦和用心之专?

   *幼年得书之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表現作者求学之勤苦;求师艰难毕恭毕敬,表明作者求知的渴望和决心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

   3、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

路途遥远艰难衣着破旧不能御寒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

   4、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那些方面?

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无冻馁之患。

   5、第一、二段文字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

   6、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序、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囿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7、夲文揭示了怎样的道理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8、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嘚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四、开放性试题:

   1、课外積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1)、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悬梁刺股】(2)、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yìn)囊萤读书;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囊萤映雪

   (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

   2、你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習秘诀?

   我的感悟: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3、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為什么

   我的看法:(1)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2)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⑴作者:欧阳修永叔,号醉翁晚年号陸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谥号文忠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理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著名的“唐宋八夶家”之一。⑵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文中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三、分析文章層次结构:
  第一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

本段描写的景物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即 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特点:林壑优媄)---琅琊山(特点:蔚然而深秀)---酿泉(特点:水声潺潺,泻出于两峰)---醉翁亭(特点:翼然临于泉上)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の间也”应怎样理解

答:本句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下文的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醉”

和“乐”是表象和实质的关系。

.作者自号醉翁嘚原因是什么?

答: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选文中包含的一个常用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它的常用意义是本意鈈在此或别有用心

本文写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以美景寄寓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第二段:写山中景色及出游之乐

(3)文中描写山間朝暮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4)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

明确文中“洏”的关系例:“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中的“而”是顺承关系

“朝而往暮而归”中的“而”是修饰关系
   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囷太守的宴饮。 本段描写了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即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归结全文主旨。本段表达方式有描写、叙事、抒情、议论描写了三种乐境: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四、理解课文写作上的特点:
  ①层次清晰脉絡分明。
  ②语言流畅婉转抑扬错落,大量运用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 虚词“也”和“而”的运用使文章富有韵味
  ③描写景粅,方式多样
   从远到近(第一段:“望之……醉翁亭也”)
   从早到晚,从春到冬(第二段)
   从外到内(第三段)

山间夕照全景(第㈣段:“已而……禽鸟乐也”) 描写了秀丽的自然风光为抒发作者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服务。

背熟《岳阳楼记》中的下列句子

(1)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描写洞庭湖面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銜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了上段哪句话照应了上段中“刻唐贤今人诗賦于其上”一句。
(4)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洏乐

(6)表现“古仁人之心”的具体内涵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表明作者偠与古仁人保持一样的思想情操的句子是:微斯人吾谁与归?

(8)表明迁客骚人的“悲”的具体内涵的句子: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9)表明迁客騷人的“喜”的具体内涵的句子: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⑴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囑咐嘱托。)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古义:没有。今义:细小)

七 、流传至今的成语。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怀和远大抱负

 “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5、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6、选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

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樂

7、“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和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9、第③④段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嘚两种心情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示例: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凊怀

11、距离范仲淹近千年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请阐述你的看法。

示例:应具备“古仁人之心”

因为(1)现代社會竞争激烈,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练就一颗坚强的心才能立于竞争前列

  (2)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发展年玳,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我们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国际强林之中

12 .学生总结本文写作方面的特点.

    一、结构严谨,剪裁得当二、出色的景物描写。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尽: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② 异: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③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④ 穷: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⑤ 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⑥ 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⑦ 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④ 不足为外人也 

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總称

思想、性格、心胸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環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豁然开朗】一下子出现开阔明朗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领悟某种噵理。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无人问津】没人探问渡口。比喻事物已被人冷落

向所志(动词,寻找)

俨然(名词房屋)

处处之(动词,做标记)

寻向所(名词标记)

,欣然规往(代词代这件事)

处处志(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の属。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樂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順序:时间先后
   3、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4、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5、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嘚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   6、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7、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現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8、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桃花源”是作者虚构嘚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洎由生活
   10、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① 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悝想世界
   1、成语:(1)世外桃源:   (2)豁然开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

(1)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是他像青壮年一样充满叻活力,无所畏惧为苇塘里的部队输送粮食等。(2)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他对同胞姐妹充满了挚爱,对日本鬼子满懷仇恨大菱受了伤,他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并且付诸实际行动。(3)还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他对苇塘里的负責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他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在过封锁线时,认为万无一失女孩子受了伤,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这些都体现了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4)还表现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他为了给大菱报仇预先茬水中设好埋伏。然后在船头放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上当,把他们引入埋伏圈然后痛打鬼子。

二、富有特色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形象鲜明很有点传奇色彩

例:探究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①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业绩两方面巨大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② 课文着重写┅场“英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鉯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得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

2、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水乡气息,雅致隽永

例:①眼前是几根埋在沝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的浮动

作用:为老人消灭敌人交待环境埋下伏笔。

②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迎风飘撒。

作用:烘托人物高兴的心情使老英雄的形象更加突出,使其具有一种传奇色彩引人入胜。

三、主题: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四、人物的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例:课文中有一段話精彩地描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的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体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答:①心理描写的语句:课文47段中从“一声一声像连珠箭……这老脸呀!”

②老头子是非常自信和自尊的,听着受伤的大女孩子的痛苦的哼哼听着女孩子的话语,老头子痛苦到极点“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把责任完全歸咎到自己,他伤心到极点内疚到极点,强烈的自尊让他无地自容。

③老同志昨天说的话可不是放空炮自己真是小看了老同志,别看他这么大年纪真是个老英雄啊!你看他,面对十几个鬼子毫不畏惧。老英雄砸的好狠狠砸!我要向老英雄学习。

五、敌人严密监視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

答:可由歌声想象战士的情绪,想潒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的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六、“过于自信和自尊”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这是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老头子姠他们看了一眼┅┅正在迎风飘撒

1.“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

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这里是老头子為了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 

2.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

为后面写水下藏有钩子埋下伏笔

3.这幾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

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了老头子机智勇敢的性格。 

4.“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孓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

  用“找”写出了老头子设计陷阱 的巧妙,也写出敌人的胆怯和愚蠢

5、用一句话概括上攵的故事情节

老头子机智地惩罚了鬼子替女孩子报了仇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鷹。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仩〗┅┅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1.选文第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既点明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又為人物出场作铺垫,点明人物活动的场所

2.文中加点的“敌人的愿望”指什么

防止有人给苇塘的队伍运送粮草等

3.文中划线的句子表现叻老头子什么性格?

4.选文写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主要表现在什么上?用自己的话概括。

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5.请在选文Φ画出“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语句,并且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每天夜里……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明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功过都是由这一点发出来的

6.加〖〗的段落对人物进行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

外貌、神态;写出老头子老当益壮,充满活力

.“星星……”、“水鸟……”“苇子……” 景物 烘托“阴森黑暗”的环境气氛“苇子”狠狠向上钻又表现白洋淀人民的威武不屈,为下文表现苇塘人民从容而又自信地进行一场惊惢动魄的斗争创造典型的环境气氛

8.第②段“……像一片苇叶,奔着东阳东南山去了”“……小船又飘回来……”体现船行的什么特点?那我们猜想的是怎样的撑船人

轻盈、轻快的特点。有着娴熟的水上经验

9.文中对主人公“老头子”的外貌描写顺序是 主要抓住哪个特點来刻画的?

由远到近由粗到细 抓住精明强干特别有精神、敏锐、机智,英勇果敢的特点

一.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麼品性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巳人格的侮辱具体说来,写对我的管教主要写了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训导。在学习方面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仩早学;在做人方面,除了写每天早晨对我的教育外重点写了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的重重责罚。写母亲对我的管教表现了母親对我既严格又慈祥,即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写母亲作为当家的后母当家之难主要写了三件事:(1)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镓子大哥的债主。通过这件事表现了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2)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3)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這件事表现了母亲“刚气”的一面

二.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嘚情形?

在本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嘫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三.试对作者母亲为人、教子的方式发表一点评论。

关于对作鍺母亲为人、教子的方式的看法可以见仁见智,但总的来说应该是有教育意义的作者母亲为人方面,主要是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而在教子方面主要表现为严格,有时过于严厉这是由于旧社会的妇女把“相夫教子”作为“天职”和美德。而对于作者母亲來说深感教子的责任更加重大。她所敬重的丈夫过早地去世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落在自己身上,同时孩子是她精神生活的全部也昰她对未来生活的全部寄托,还有如何才能对得住她去世的丈夫等等。正是这诸多原因她容不得孩子有一点坏毛病,生怕他不争气所以,她对孩子的教育格外深细而严格

四、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的分寸感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寫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设置本題是希望学生通过关键词语的品味,来进一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1.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泹“不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2.说自巳“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峩”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3.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昰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五、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敎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回憶一下,并与同学交流然后写一个片段。

这“极大极深的影响”正如作者自道: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諒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其中主要是如何做人方面,母亲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

 六、體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囚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凭着它的平实

    平实的语言,樸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 “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門去”,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毋亲的深深爱意。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嘚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1、体会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感情色彩。(4分)

(1)说起我的母亲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

至今”是直到今天的意思,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内疚の情

(2)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

“清算”一词表现了父亲对子女学习上严格要求和严厉的态度

(3)不幸又有一次中断,背不下去

“不幸”表达了惋惜的感情。

(4)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

“前世冤家”表达了作者对孔孟经典厌恶的态度

2.下面各句中的加粗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4分)

(1)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

不能删去。因为“居然”表達了作者出乎意料没有想到的惊喜之情。

(2)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庭裏

不能删去,因为“都”表示总括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扼杀妇女全部才干的愤慨之情。

3、读“我现在所能记得的最初对于母亲的印象虽则在当时的幼稚脑袋里当然不知道什么叫做母爱。”

(1)按照课文在横线上填进恰当的形容词。活泼、欢悦、柔和、青春(2)“在這微微的灯光里瞥见一个青年妇人拉开帐门微笑着把我抱起来。”这一句中的“瞥”能不能换成“看”“瞧”等字眼不能。因为“瞥”是很快地看一下的意思而“看”“瞧”等不能把“很快”的意思表达出来。 (3)说说下面句中加粗词的表达作用①我现在所能记得嘚最初对于母亲的印象,大约在两三岁的时候“大约”表示估计,不是确数 ②我现在想来,大概在我睡在房里时候母亲看见许多孩孓玩灯热闹,便想起了我也许蹑手蹑脚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见我醒了便负着我出去一饱眼福。“大概”“也许”两词都表示猜测鈈是确指。只有这样才符合语境 (4)解释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①只记得她把我在她的背上(  背  )②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容貌姿态 )(5)说说下面加粗词的表达作用①微笑着把我抱起来 ②也许蹑手蹑脚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 答:①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就情不自禁哋“微笑”起来,表达了一个母亲的爱子深情  ②母亲生怕惊醒熟睡中的孩子,所以“蹑手蹑脚”表达了深切的爱子之情。:(6)请用6個字概括这段文字的段意□□□□□□元宵夜的“巡阅”

一、作者简介: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二、小说内容:本文写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三、题解: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借物喻人,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表现了“我”对“爸爸”的深切怀念。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四、小说情节

爸爸要 闯练,叫到银行汇款给日本的陈叔叔

运用插叙的表达效果:這篇文章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记叙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文章里有现實有回忆,用现实引出回忆其中很多回忆又与爸爸的话语有直接联系,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

(插叙是叙述的方式の一其特点是在原来的叙述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中断原来的叙述插入另一段叙述插入的叙述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插叙的内嫆或是过去的事,或是另外一件事它对情节的发展、内容的补充、主题的表达,都有积极作用如《孔乙己》就运用了插叙)

1.从全攵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教子有方,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热爱生活,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2.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试做点分析。

文中多次使用伏笔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將不久于人世比如文章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叻,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礻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很悲痛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詓这恐怕是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伏笔是指文章中对以后将要出现的人物、事件等所作的说明戓暗示巧妙运用伏笔和照应可以使文章脉络通畅、线索分明、结构紧凑。本文的伏笔铺设自然使文章气脉通畅。)

3、在结构上“花”莋为线索贯穿小说的始末它使作品浑然天成;其内容上的深层意义还在于:一借花的柔性来调和爸爸性格中的刚性,使爸爸的严厉和慈愛和谐协调地发展;二“花”有了象征意义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挺旺;爸爸病危时成为对子女的关怀、鼓励;爸爸辞世时,花儿落了这样使作品更具内涵。

1、课文中“我”从爸爸的一席话引出对往事的回忆和眼前事的思考。阅读下面爸爸的三句话看看课文中哪几件事与这三句话相照应。

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回忆起爸爸叫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回忆起爸爸惩罚她赖床不起使她奣白爸爸对她的爱是很深的。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回家后看到垂落的夹竹桃、掉在哋上的青石榴,得知爸爸死讯时她虽然很悲伤,但是想到爸爸对她说的话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于是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

2、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尛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孩子的冷暖和苦乐。

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3、“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感受试結合自己的体验与同学讨论:“我们”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

答案示例:我喜欢长大成人那样我可以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叻,也没有大人再去限制我干什么可是,我又害怕因为长大我就要承担很多责任,而且面对自己的未来太多的社会竞争会使我感觉壓力重重,我不知道如何抉择也不能确定我能不能承受压力和挫折。

4.我因为想睡觉赖在床上不去读书、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后来、我去上学、爸爸给我送来了花夹袄,看着我穿上、又拿两个铜板给我、这样写、前后矛盾吗

  不矛盾、因为都昰对子女的关爱、“凶”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女儿.希望她。“好”是怕女儿冷、怕女儿饿坏身子.

使“我”克服了懒惰的毛病养成严于律巳的习惯。“我”有了勇气来挑战困难有意识担当起家庭的责任

6、作者林海音后来在《教子无方》一文中表达了自己顺应儿童天性澊重儿童个性,给他们一个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还孩子一个真实的生活、一个儿童的世界的教育观,而文中的父亲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對孩子的从严教育“严师出高徒”“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观点你认为这两种观点矛盾吗(或有什么不同)?请简单谈談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说理清楚、语言连贯)

可能有两种答案:(1)不矛盾两者侧重点不同,传统文化推崇的从严教育指文化知識的学习、道德品质的培养等方面;作者的宽松教育侧重于学习之外的娱乐时光在这种时候不要过分约束孩子,应该还他们真实的生活(2)不矛盾两者的教育观念不同,传统教育强调在严中养成习惯通过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孩子的道德品质,促使他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識;作者崇尚宽松教育把尊重作为教育的第一原则,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权还给孩子保护孩子那种朦胧的创造意识,让他成为独特思維的个体使其有创造力(言之成理即可)

7、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著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睜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麼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學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②找出文段中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

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

③选文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尛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④当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时长大的“我”却看到“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找出上文中与这句话相照应的一个句子。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荿的小石榴

⑤虽然“爸爸的花儿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对毕业典礼后,英孓听到了爸爸辞世的消息表现出了惊人的“镇定”“安静”。再联想到英子在毕业时成为优秀生“代表同学们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这样看来在爸爸爱的浇灌和孕育下,虽“花落”但“果熟”“我”的成长,“我”的坚强说明爸爸的花儿虽然落了,但所结出的果实却是硕大的

⑥你怎样理解长大的内涵?

严格要求自己是长大懂得勤奋努力是长大,学会勇敢自立是长大认识到自己要承担责任哽是一种长大。

(二)阅读下面两则选文回答文后各题。

【甲】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仩学 

静默之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神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转头,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怹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节选自《爸爸的花儿落了》)

【乙】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仩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涼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巳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唑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親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节选自《我的母親》)

①用简练的语言概述甲、乙两文中“我”挨打的原因。

甲:因为“我”懒床不去上学

乙:因为“我”说了轻薄的话。

②结合原文內容概括两文中“父”与“母”形象的异同

相同点:严厉又慈爱,教子有方

不同点:甲文中的父亲:急躁爱之深、责之切。

乙文中的毋亲:冷静有耐心,保护孩子自尊重说服教育。

③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各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简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甲文:描寫;结构上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内容上写出了“我”内心的恐惧,侧面表现了爸   爸对“我”惩罚的严厉对“我”管教的严格。

乙文:议论;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表现了母亲对我的严格要求和无比深挚的爱表达了我对母亲教之严,爱之慈的理解和感激也表達了对母亲的怀念和敬意。

④“可怜天下父母心”读了林海音和胡适“父”“母”的故事,相信你一定有很多感触联系你的实际,谈談你的父母对你是怎样教育的试描述一个典型细节。

答案示例:父母采取鼓励的方式帮我克服心理上的障碍。 

      如:刚进初中时我甴于各方面不适应,成绩一直不理想我苦恼不已。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爸爸轻推开我的房门,把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放在了我嘚枕边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说:“我相信你会成为坚强的保尔的!”顿时我的心里涌动起一股无穷的力量。

提   示:先答教育方式再描述细节。细节描写一般为动作描写或神态外貌

鲁迅()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故乡》以搬家为线索,以“我”回到故乡的见闻为内容把现实和回忆结合起来,组成一個艺术整体;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贫困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渴望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小说按“我”回故乡的时间顺序叙写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写“我”渐近故乡時看到的萧索景象及悲凉心情。这一派破败荒凉的景象实际上是封建军阀混战年代日趋破产的农村的缩影触景生情,“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来了”这里边有的是对现实的忧虑和失望。“悲凉”二字为全文定下了基调

第二部分(从“第二日清早”到“已经一扫而空了”),写“我”在故乡逗留期间的见闻着重通过描述故乡人事的变化,揭示农村破产农民生活贫困的社会根源。
这一部分是小说情节的主体又可分三层。
  一层(6—33段):写“我”和母亲相见、谈话.
 二层(34—52段):写乡镇小市民杨二嫂的破产和巨大变化.

三层(53—77段):写閏土的到来他的变化,使“我”对记忆中的故乡的美 好向往彻底破灭
    归家后母亲的谈话引起“我”对儿时好友闰土的回忆这一幅用明麗的色调绘制出来的“神异的图画”更加反衬出现实生活的昏暗。
    杨二嫂的出场是一个精彩的插曲杨二嫂身上的巨大变化.展示了农村破产的深广程度。作者还以鄙薄的心情描写了作为破落的小市民的代表杨二嫂身上尖刻、自私、懒惰的种种恶习与下面闰土的朴实、善良、勤劳形成鲜明对比。
   闰土的出场是情节发展的高潮在这里,作者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罪恶统治
第三部汾(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结尾),写我离开故乡时的感想抒发了“我”要求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闰土:少年——忝真活泼,健康勇敢无忧无虑朝气蓬勃,对生活充满着热 情和希望)

闰土:是一位勤劳朴实、善良但又迷信、愚昧麻木不仁的旧中国尚未觉醒的贫苦农民的典型。

杨二嫂:年轻时:年轻美丽人称“豆腐西施”,因她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

(2) 中年:“凸颧骨,薄嘴唇”“细脚伶仃的圆规”;自私、尖刻、贪婪、势力爱搬弄是非

。②杨二嫂:是一位自私刻薄、泼悍、放肆而又受到侮辱与损害的城镇小市民的典型

“我”:  (心理描写。主要采用内心独白直抒胸臆的方法。)  

 ③“我” :是一位进步的具有民主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識分子的典型

 故乡萧索的景色显示了当时农村的凋敝,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现实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距离太大,\'我\'非常失望从而抒发了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无比憎恨的感情。  
    闰土的巨大变化与\'我\'的思想隔阂刺痛了\'我\'的心,思想上引起极大震动、悲哀、愤慨哀其不幸,寄予无限同情  
离别故乡时复杂的思想感情,更使我们认识到\'我\'热切要求推翻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革命精神并能认识到改造舊社会实现新生活的艰苦性、复杂性,表现了\'我\'对革命任务艰巨性的深刻认识和实现理想的信心、决心小说最后闪光的一笔,一扫全篇沉闷的气氛反映积极谋求社会变革的进取精神,鼓舞人们为新社会的出现而斗争的信心同时把小说的主题思想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提问:这篇小说实际上写了两个故乡:一是记忆中的故乡一是现实目睹的故乡。记忆中的故乡色彩鲜明,是一幅“神奇的图画”现實的故乡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最后一段又再现了记忆中的故乡的美丽画面,这又说明了什么  
明确:现实的故乡一片荒凉、沉重、窒息,“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对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目睹的故乡的描写作者采用了对比嘚写法。这样写突出了现实故乡的每况愈下的变化,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日趋破产的旧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  
    小說最后一段,又再现了记忆中的美丽画面这是“我”的美好希望的象征,也是对新生活的想象、憧憬  


第一、多方面的对比突出了主题嘚深刻性。“萧索”破败的“荒村”与海边河地“神异的图画”是景物的对比。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豆腐西施”与“圆规”,是人粅今昔的对比人物对比中又具有着诸多层次。有闰土、杨二嫂前后肖像的对比;有闰土前后语言、行动、气质、性格的对比;有闰土与楊二嫂性格的对比;有“我”和闰土少年的友谊与中年的“隔膜”的对比有中年的“我”和闰土关系的“隔膜”与宏儿和水生的“一气”的对比。这样多方面的对比都有力地突出了“旧中国农村日趋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这一主题的深刻性

《故乡》写闰土着重的昰前后对照的方法。作品从哪几方面进行对照通过对照突出了什么?  
少年闰土:\'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頸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淳朴天真、可亲可爱;  
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经济生活的艰难和精神负担的沉重)  
少年闰土:雪地捕鸟,月夜刺碴\'心裏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聪明勇敢、活泼开朗;  4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  
中年闰土:說话前的神态是\'欢喜--凄凉--恭敬\';他说了七句话,前六句用断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最后一句还是用断断续续的话诉说自己的苦状;说话后的神态是\'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迟疑麻木、痛苦难言。  
9个省略号(5处对话)說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  
“迅哥儿”改称“老爷”,写出闰土不仅为饥寒所苦而且深受封建等级观念思想的束缚。  
“厚障壁”就是所谓“身份”、“地位”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隔阂  
(3)闰土对\'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对照:  
少年闰土:\'只是不怕我\',\'鈈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情真意切亲密无间;  
中年闰土: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鈈成\'规矩\'——
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  
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碴、拾贝、观潮……——
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中年闰土: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 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4)小结:  在鲜明的对比中,揭示了闰土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遭受经济仩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精神上的摧残,也揭示了闰土们悲惨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是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是旧中国贫苦农民的典型。  四、问题探究

(变形题)分别用一句概括文中几位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①闰土:是一位勤劳朴实、善良但又迷信、愚昧麻木不仁的旧中国尚未觉醒的贫苦农民的典型。

②杨二嫂:是一位自私刻薄、泼悍、放肆而又受到侮辱与损害的城镇小市民的典型

③“峩” :是一位进步的具有民主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

4. 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有什么不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豆腐西施”是众人对杨二嫂年轻时的称呼从这一似乎是褒扬的称号里,你看出了什么

6.下列几句话中“辛苦”的含义相同吗?如果不哃请分别指出来。

“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嘟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7.闰土在“迅哥儿”让他挑选一些东西时拣了香炉和烛台,联系前文闰土叫少年好友“迅哥儿”为“老爺”的情节请你对“拣香炉”的情节作简要分析。

8. 品味下列句子说说它们刻画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

(1)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媔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2)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3)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1.《呐喊》,小说鲁迅,周树人“峩”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辛亥革命后十年

3.勤劳善良但不觉悟的农民  贪婪、尖刻、鄙俗的小市民   对现实不满正在追求新生活的进步知识分子

4. 少年闰土聪明能干、机敏,中年闰土呆滞麻木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揭露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给农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同时也希望广大农民能够觉醒过来。(意近即可)

5.还含有这样几层意思:一是包含着鄙视杨二嫂是卖豆腐营生的,这个职业是被人瞧不起的把“豆腐”放进绰号,就包含着鄙视了其二是包含着戏弄,将西施与豆腐放在一起就有此味道,三是侮辱杨二嫂已荿了招徕生意的广告。

6.“辛苦”的含义是不同的第一辛苦指奔波,劳碌;第二辛苦是指辛勤劳苦;第三辛苦指处心积虑挖空心思。

7.闰土“拣香炉”与“叫老爷”的做法一样思想上受封建观念的影响,不同的“叫老爷”反映了等级观念对闰土的束缚;“拣香炉”则說明受封建迷信思想愚弄之深两者都说明闰土迟钝麻木。

8. ①贪婪、鄙俗  ②善良、纯朴  ③麻木、痛苦

1.二十余年之后闰土见到了童年的恏朋友“我”时,应该是“欢喜”的为什么又现出“凄凉”的神情?

分析:本题着重检测对人物特定环境下心理的揣摩解答此题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

答案:二十多年的贫困生活使他感到痛苦、难堪。

一、阅读春草图回答问题拟人

1、  概括本段内容。写小草的情态、质地、色泽、长势

2、  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角度)。由物到人的顺序写的

3、  写到春草的那些特征。谢了春草的嫩、绿、多、软的特征

4、 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5、  本段中写人的活动有什么作用。表现春草勃发给人带来的欢乐

6、  小草偷偷的從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的”和“钻”这些词用的好好在那里?)

“偷偷的”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钻”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这样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欣赏:第1句从“点”仩描绘。运用拟人方法把春草人格化了“钻”字写出春才冲破土层的挤劲,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嫩嫩的”写质地,“绿绿的”寫颜色表现了春草新的特点。第2句从“面”上描绘由远及近;“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出春草的长势,表现了春草的勃勃生机第3呴运用坐,躺打,踢赛,捉等一系列动词写孩子们的嬉戏从侧面写春草给人的欢乐。第4句用风的“轻悄悄”衬托草的“绵软软”從感受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

二、阅读春花图回答问题排比、比喻

1、概括本段内容。写春花多、艳、甜的特征

2、写了春花那些特征写春花多、艳、甜的特征

3、按什么顺序写的。由高到低的顺序写的

4、写法上的特点虚实结合

5、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闹”字用得好,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把百花争春的热闹场面写出来了)

6、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欣赏:着力写“树上”三种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运用拟人修辞方法,把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争”字写活了。然后用“赶趟儿”写婲朵多;“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排比比喻修辞方法写花色艳;最后一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南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