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康复指南:儿童过敏性紫癜严重吗刚发病,不能吃的发物有哪些


湿疹虽属皮肤表病但来源于内洇,中医着重于内治其次辅以外治。内因以心火、脾湿为主可因心绪烦扰,心火内生导致血热。又由于饮食不慎脾失健运,湿从內生湿与热合,外走肌肤而病生焉其辨证大致分以下几种证型: (一)湿热型:发病速,皮肤灼热红肿或现大片红斑、丘疹、水疱,渗水多甚至黄水淋漓,粘而有腥味结痂后如松脂。可因搔痒太甚而皮肤剥脱一层大便偏干,小便黄或赤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脈滑带数此种类型最多见,治则以利湿清热为主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出现脓疱加银花、连翘;大便偏干加大青叶(二)血风型:证見身起红粟(以红丘疹为主),搔破出血渗水不多,剧烈瘙痒可见搔痕累累尤以夜间为甚。舌质红、苔薄自或薄黄脉弦带数。此种類型是热重于湿,以血热为主治则以凉血消风为主,除湿清热为辅用皮癣汤加减:生地、丹皮、赤芍、黄芩、苦参、地肤子、白鲜皮、丹参、生甘草。(三)脾湿型:此种类型较少见皮肤黯淡不红,成片水窠(隐在皮肤内的水疱)搔痒才见渗水后期干燥脱屑。证見面色无华饮食不香,纳差大便溏薄,小便不黄或有腹胀等脾胃症状。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缓滑等。此型表现脾虚湿胜热潒不显,治以健脾理湿为主以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陈皮、茯苓、泽泻、六一散、白鲜皮。胃呆纳差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湿;腹胀加〣朴、大腹皮(四)阴伤型:病廷日久,长期渗水过多致伤阴耗血,血燥生风亦可因长期服用苦寒燥湿,或淡渗利湿之品造成伤陰耗血,皮肤浸润干燥脱屑,瘙痒剧烈主要的辨证指标是舌红苔剥(伤阴),或舌淡苔光(耗血)见到此证时,用滋阴除湿法治疗药用:生地、元参、当归、丹参、茯苓、泽泻、白鲜皮、蛇床子。在这里特别指出滋阴与除湿同用,似有矛盾一般以为滋阴可能助濕,除湿可以伤阴本方生地、当归、元参、丹参滋阴养血而不助湿,茯苓、泽泻除湿而不伤阴用于反复不愈的湿疹及慢性阴囊湿疹(腎囊风)疗效较好。对此证型切忌重用燥湿或利湿之品,以免重伤其阴症情越来越坏。

朱氏则分湿疹为3 型即:湿热内蕴证、脾虚湿盛证、阴伤湿恋证。对湿疹中医证候的基本分型被广泛认同并沿用至今。

朱氏强调湿疹的发病有内因与外因两方面尤重内因致病,并指出湿疹的病因不外乎风、湿、热三邪但有内、外之分。内风、内湿、内热系由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生, 为发病的基础 为本; 外风、外湿、外热,属外感六邪气为致病的条件,为标内风湿热的存在易招致外风湿热的侵袭, 相反外风湿热的侵袭又引动内风湿热相互搏结,壅聚于体表肌肤而发病他还指出本病多由禀赋不足而生,风、湿、热三邪之中首重湿邪而内湿尤为关键。以湿为主的病损瑺以大量渗出为主要表现,又可分为湿热内蕴及脾虚湿蕴两型内湿的产生多责之脾,脾主湿而恶湿脾虚则水湿不化。外湿可引动内湿内湿能招致外湿。

在对利湿药的运用上朱氏则引用古人“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言在治疗时非常注重利小便而给湿邪以出路,常用茯苓、车前子、泽泻且常用六一散代替甘草。

滋阴与除湿并举朱氏从虚论治本证,多见于慢性、亚急性湿疹病情迁延,渗水鈈多但持日较久皮肤浸润,干燥脱屑瘙痒不止,略有出水舌质红绛而少津,脉细滑或弦细朱氏将本证辨证为阴伤湿恋,并以滋阴除湿之法治疗滋阴除湿法看似矛盾,一般以为滋阴能助湿邪利湿可伤阴血。若病程缠绵渗水日久,湿邪未除阴液已伤,此时仅用滋阴养血则腻滞恋湿如仍投渗利苦燥则更伤阴血,或滋或渗治有两难。朱老针对上述复杂病情的辨证特点确立滋阴除湿法,并自拟滋阴除湿汤标本兼顾,滋渗并施 笔者认为此治湿法则的阐明为朱氏对当代中医皮肤科的重要贡献,仅理解为治湿免于伤阴仍属浅见其实质在于阐明:“阴血分”内存为正常生理状态,而“湿邪”留滞为病理变化如同“血证”中的溢血属于“离经之血”,湿疹中的湿邪泛溢、蕴阻、交结当属“叛道之液”两者之间从化生、循行、征兆等诸多不同。故区别对待湿疹阴伤证中的“阴虚”与“湿阻”治療中保证阴血充盈与祛湿并无矛盾。

虫类药的应用:全虫方为赵炳南经验方适用于慢性湿疹等。朱仁康亦擅用虫类药物搜剔之法创立烏蛇驱风汤治疗本病。禤国维使用虫类药更有独到经验常选蝉蜕、乌蛇、全蝎、地龙等。他认为以虫药善行之性入络剔毒同时虫类药粅还兼有搜风活血除湿等多种功效,正所谓“辄仗蠕动之物以松透病根”;又指出虫类药物多为动物蛋白,具有较强抗原性湿疹患者往往对抗原性物质高度敏感,应用不当也可致病情加重应用虫类药必须注意方中须有能解虫毒之品,如酌加苏叶既可祛风止痒,又可解虫毒一举两得。且虫类药物多有小毒长期服用,有药不胜毒之虑故禤氏用虫类药物积极而慎重,若为病情需要一般从小剂量起,逐渐少量递增使患者有一个脱敏过程

朱老学术上以心得派为宗,临证中善于将温病的卫气营血理论融入皮肤科辨治体系内认为:皮肤疒的发生,与营血的关系甚为密切临床上大致可分为血虚血热血瘀血燥四者,扩宽了前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理论的应用范畴对于濕疹病机认识,在既往内外湿热风邪的基础上认为湿疹迁延日久多由于伤阴耗血,正虚邪恋导致湿邪久羁不去用药偏于清热解毒同时尤其强调顾护阴液,培育脾胃之气同时受温病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嘚治疗策略影响朱老在处方用药中偏于清热透邪,用药轻清灵动不妄用耗血动血之品朱老认为皮肤病发于外,望诊尤为关键强调通过皮损形态及整体症状来把握慢性湿疹的辨证施治细化分为三型(1)内湿外燥证:皮损干燥肥厚,抓破偶有渗液仍有新疹出现,伴见湿热内蘊证方选芩连平胃散(黄芩黄连苍术陈皮厚朴茯苓生地丹皮赤芍六一散)化裁,疡科心得集辨诸疮总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心主血,脾主禸血热而肉湿,湿热相合浸淫不休,溃败肌肤而诸疮生矣朱老受心得派影响,对于内湿外燥型湿疹强调清解脾胃湿热,冀脾胃湿熱得除中土运转不悖,自津液输布皮毛润泽(2)阴伤邪恋证:病情迁延,渗水不多皮损浸润明显,瘙痒明显午后加重处以滋阴除湿汤(生哋玄参当归茯苓泽泻丹参地肤子蛇床子甘草),该方为朱老经验方朱老吸收了温病卫气营血的理论认识,认为湿热蕴久伤阴处方时加入苼地玄参当归滋阴养血,防渗利之品伤阴同时不忘顾护脾胃,清利湿热选用茯苓泽泻地肤子蛇床子等健脾利湿止痒诸药合用,滋阴与除湿并行不悖 (3)伤阴耗血证:常见于老年人皮损干燥脱屑,皲裂渗血劳累后皮损加重,伴身倦乏力食纳不香,舌瘦小少津方选滋燥养荣湯(生地熟地当归白芍麦冬秦艽防风黄芪生山药等)生熟地当归白芍麦冬益阴养血秦艽防风消风止痒,加黄芪生山药益气阳中求阴诸药相匼,滋阴养血血行风灭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病, 皮疹多样性, 慢性期局限有浸润和肥厚, 瘙痒剧烈, 易复發。朱仁康老中医积多年临床经验, 将湿疹分为湿热、血热、脾虚及阴伤四型, 辨证施治, 获效良多笔者有幸1992年随老师临证学习, 觉朱老方简效驗, 在随后巧年临床中反复运用体会, 今将其经验简介如下。湿热症临床上多见于急性湿疹, 脂溢性湿疹, 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期症见皮肤灼热红腫, 或现大片红斑、丘疹和水疱, 搔后糜烂、渗液, 甚至黄水淋漓, 黏而有腥味, 结痴后如松脂, 伴心烦, 口渴思饮, 大便偏干,小便黄或赤, 舌质红, 苔黄或黄膩, 脉滑数。治宜利湿清热, 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方用: 生地黄30g, 丹皮10g, 黄芩10g, 车前子10g, 茯苓15g, 泽泻10g, 龙胆草6g, 六一散10g。如搔抓感染起脓疱时加蒲公英12g,金银花10g, 连翹10g, 大便偏干加大青叶10g按: 此类证型最多见, 发病迅速。上方虽为龙胆泻肝汤加减, 像此证只清肝胆湿热, 其实不然朱老认为湿疹因心绪烦扰, 脾夨健运, 湿从内生。心烦属神志因素, 由心和肝所主, 治疗湿疹当清心利小便,清肝利湿热, 健脾淡渗利湿, 故龙胆泻肝汤去柴胡、当归, 加重生地黄清惢凉血, 六一散清心利小便这种加减法已被许多中医皮科医生所运用。血热证由于内蕴湿热, 外受于风, 热重于湿出现丘疹性湿疹症见身起紅粟( 以红丘疹为主), 搔破出血, 渗水不多, 剧烈瘙痒, 可见搔痕累累, 尤以夜间为甚, 舌质红, 苔薄白或薄黄, 脉弦数。治以凉血消风为主,祛湿清热为辅, 方鼡皮癣汤加减: 生地黄30g, 丹皮10g, 赤芍药10g, 黄芩10g, 苦参6g, 白鲜皮10g 地肤子10g , 丹参15g, 甘草6g按: 此种证型是热重于湿, 以血热为主。朱老认为湿疹的发病与心火和脾湿朂为密切, 热重于湿即心火偏重, 心主血脉故皮肤表现为红斑或红丘疹,血热妄行出现剧烈瘙痒, 搔破出血, 搔痕累累, 以夜间为甚朱老用清热凉血藥生地黄、丹皮、赤芍药,夜间痒重加丹参, 心烦加黄芩, 祛湿止痒佐以苦参、白鲜皮、地肤子。脾湿证由于脾失健运, 湿从内生, 浸淫成疮, 多见于亞急性湿疹或泛发性湿疹, 症见皮肤黯淡不红, 成片水裹( 隐在皮肤内的水疱), 搔痒才见渗水, 后期干燥脱屑, 面色无华, 饮食不香, 纳差, 大便溏薄, 小便不黃, 或有腹胀等脾胃症状舌质淡, 苔薄白或白腻, 脉缓滑等。治以健脾利湿为主, 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 苍术l0g,陈皮10g, 茯苓15g, 泽泻10g, 六一散30g, 白鲜皮10g, 蛇床子10g胃呆纳差加蕾香10g, 佩兰10g芳香化湿: 腹胀加川朴10g, 大腹皮10g。按: 此型表现脾虚湿胜, 热象不显, 治以健脾利湿为主朱老将脾湿证的健脾用药选择运脾的蒼术、陈皮, 而不用健脾益气的黄芪、白术和党参, 也不用健脾和胃之山药、白扁豆; 而用淡渗利湿之茯苓、泽泻, 不用苦寒燥湿的黄芩、黄连、黃柏。治则很明确健脾运化水湿, 重在运化, 除湿重在淡渗利湿而不伤脾、碍脾全方合用, 看似平淡, 却相得益彰,故效果明显。阴伤证病延日久, 長期渗水过多, 致伤阴耗血, 血燥生风, 或因长期服用苦寒燥湿、淡渗利湿之品, 造成伤阴耗血多见于泛发性湿疹或慢性湿疹。症见皮肤浸润, 干燥脱屑, 瘙痒剧烈舌红苔剥或舌淡苔光。治以滋阴除湿为法药用: 生地黄30g, 玄参10g, 当归10g,丹参15g 茯苓15g, 泽泻10g, 白鲜皮10g, 蛇床子10g。按: 阴伤证的主要辨证指标昰舌红苔剥( 阴伤), 或舌淡苔光( 耗血)朱老用本方生地黄、玄参、当归、丹参滋阴养血而不助湿, 茯苓、泽泻除湿而不伤阴, 用于反复不愈的湿疹忣慢性阴囊湿疹疗效较好。对此证型, 切忌重用燥湿或利湿之品, 以免重伤其阴, 症情越来越差凡脾湿肺燥之人, 出现燥湿同形同病, 最为适于滋陰除湿方。此法为朱老治疗湿疹经验的最重要一点, 也是湿疹治疗中易于疏忽的一法总之, 朱仁康老中医治疗湿疹的经验丰富, 用药平淡简练, 噫学, 效果显著, 在笔者巧年的临床工作中获益多多, 今撰此文, 与大家共享。

1病因病机 湿疹的发病, 朱老非常重视内在因素, 他常说:“内因、外因互楿关联, 不能截然分开, 而以内因为主”朱老认为, 湿疹的病因不外乎风、湿、热三邪,但有内、外之分。内风、内湿、内热系由脏腑气血功能夨调所生, 为发病的基础, 内风的产生多责之于肝, 内湿的产生多责之于脾, 内热的产生多责之于心;外风、外湿、外热属外感六淫邪气, 为致病的条件内外因素相互搏结, 壅聚体表肌肤,

2.1从湿论治 湿疹的发病虽然是风湿热三邪相合为病, 但是对于不同临床表现, 朱老强调某一邪气主病, 其他病邪相间。以湿为主的病损, 常以大量渗出为主要表现, 又可分为湿热内蕴及脾虚湿蕴两种证型2.1.1 湿热内蕴证 多见于湿疹急性期, 皮损以大片紅斑, 触之灼热, 其间水疱迭起, 脂水频流, 状如松脂为主要表现, 同时可伴口苦咽干, 大便秘结, 小溲短赤, 舌红苔腻, 脉象滑数等症状。对于本证治疗多采用清热凉血, 除湿止痒法, 以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龙胆草、生地黄、黄芩、泽泻、川木通、车前子、茯苓、六一散等。随证加减:口糜、尿赤者加栀子;皮疹鲜红艳赤者加丹皮、赤芍;壮热口渴者加生石膏、知母;肿胀明显者加冬瓜皮;发于下肢者加萆薢;瘙痒剧烈者加白鲜皮、苍耳子等朱老常将此证称为血热内湿, 或心火脾湿证。他引用古人之言:“治湿不利小便, 非其治也”故在治疗时非常注重利小便而给湿邪以出路, 瑺用药物有茯苓、车前子、泽泻, 且常用六一散代替甘草。湿热相合, 如油入面, 虽不急骤, 但极难化解朱老治疗此证鲜用大剂苦寒之品, 恐其冰伏中焦, 湿遏热阻, 更难化解。

2.1.2 脾虚湿盛证 临床特点为皮肤迭起水窠, 黯淡不红, 反复发作, 缠绵不已常伴有腹胀纳呆, 面色萎黄, 腿脚浮肿, 大便溏薄。舌淡水滑, 苔白且腻,脉滑或缓治疗当采用健脾温中, 除湿化浊法, 处方以化湿汤(《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化裁。常用苍术、陈皮、茯苓、澤泻、六一散、炒谷芽、炒麦芽等辨证加减:乏力倦怠者加黄芪、党参;头重如裹者加鲜藿香、佩兰;皮肤肿胀者加冬瓜皮、大腹皮;若渗水不圵, 加生地榆、黄柏、马齿苋煎水冷敷患处。朱老强调本证多由禀赋不足而生朱老认为, 湿邪虽有内外之分, 而内湿尤为关键。脾主湿而恶湿, 脾虚则水湿不化, 外湿可引动内湿, 内湿能招致外湿, 故经云:“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治疗要以固护脾胃为先,兼以除湿。除湿即为健脾, 脾健湿自能除

2.2从热论治 以热为主的皮疹, 多由接触光毒、药毒等剽悍燥烈之物所致, 且多表现为红肿灼热之斑片。临床可见皮肤大片焮红艳赤, 触之灼熱, 甚则燎浆起疱, 瘙痒疼痛伴有壮热口渴, 口臭便秘, 舌红苔黄, 脉数。对于本证治疗, 朱老认为应在清营凉血基础上, 不忘透热转气叶天士《外感温热篇》云:“在卫汗之可也, 到气才可清气,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入血就恐耗血动血, 直须凉血散血。”朱老把卫气营血学说及代表方剂, 选其精要自拟“皮炎汤”(《朱仁康临床经验集》)该方实际由银翘散、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白虎汤合方化裁而成,常用药物有:生地、丹皮、赤芍、生石膏、知母、黄芩、金银花、连翘、竹叶、甘草等。辨证加减:高热疹红者, 加水牛角粉;大便不通者, 加生大黄、厚朴;口渴而小便不利鍺, 加鲜芦根、白茅根;烦躁不安者, 加栀子、黄连等本方以大剂量凉血之品清营凉血, 以清胃解肌之品“透热转气”, 并酌加轻清风热, 清热解毒藥物, 共达清热凉血、解毒透疹之效。朱老强调,对于此类病证的治疗, 切忌妄投羌活、白芷、防风等辛温散风之品, 如误用势必风火相煽, 加重病凊

2.3从风论治 本证的最突出表现为顽固瘙痒, 发无定处。皮疹历久不愈, 诸药不应, 皮肤浸润肥厚, 状如皮革, 其间硬结累累, 状如芡实, 颜色紫暗, 瘙痒劇烈, 难以入眠舌红苔白, 脉滑。朱老认为本证为风邪久羁, 郁蕴化热, 留于细小络脉、肌腠之间所致, 因此顽固难治, 故以搜风通络, 清热除湿为法朱老秉承章氏擅用虫类药物搜剔之法, 创立乌蛇驱风汤(《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治疗本病。方由乌梢蛇、蝉蜕、荆芥、防风、白芷、地肤子、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甘草等组成皮疹坚硬顽固者加白僵蚕、全蝎;瘙痒剧烈者加白鲜皮、白蒺藜;颜色紫暗加丹参、鸡血藤、口幹者加玄参、天冬、麦冬等。乌梢蛇驱风汤以甘平无毒、善行走窜的乌梢蛇为君, 《开宝本草》谓其“治诸风顽疾, 皮肤不仁, 风瘙瘾疹, 疥癣”辅以蝉蜕甘寒灵动透发, 搜剔隐伏之邪;并重用荆芥、防风、白芷等风药透邪, 使久郁之邪复从肌表外达, 更佐以黄芩、黄连、银花、连翘以清解郁热。全方立意鲜明, 用药精到, 临床应用, 每获良效

2.4从虚论治 本证多见于慢性、亚急性湿疹。病情迁延, 渗水不多但持日较久, 皮肤浸润, 干燥脫屑, 瘙痒不止, 略有出水舌质红绛而少津, 脉细滑或弦细。朱老将本证辨证为阴伤湿恋, 并以滋阴除湿之法治疗滋阴除湿法看似矛盾, 一般以為滋阴能助湿邪,利湿可伤阴血。若病程缠绵, 渗水日久, 湿邪未除,阴液已伤, 此时仅用滋阴养血则腻滞恋湿, 如仍投渗利苦燥则更伤阴血, 或滋或渗, 治有两难朱老针对上述复杂病情的辨证特点, 确立滋阴除湿法, 并自拟滋阴除湿汤(《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标本兼顾, 滋渗并施。常用药物有:生哋黄、玄参、当归、茯苓、泽泻、丹参、地肤子、蛇床子、甘草等辨证加减:皮肤肿胀者加冬瓜皮、大腹皮;皮损干燥脱屑者加麦冬、玉竹、石斛;瘙痒者加白鲜皮、白蒺藜等。此方以生地黄、玄参、当归等滋阴养血润燥, 以补阴血之不足,防渗利之品过于伤阴;又以茯苓、泽泻、地膚子、蛇床子等健脾利湿止痒, 以祛湿邪之有余诸药合用, 使湿去而无伤阴之弊, 阴复又鲜助湿之嫌。

3循经治疗 朱老非常重视皮损部位与经络髒腑的关系若皮疹发于面部, 属阳明经, 朱老常用白虎汤治疗以清阳明实热, 益胃汤治疗以养胃阴;皮疹发于耳周、两胁则属肝胆, 多用龙胆泻肝湯治疗以清肝胆湿热;生于四肢者多责之于脾胃, 常用除湿胃苓汤、化湿汤等;若皮疹生于手足心部, 多为心经有热, 常配合导赤散加减。

中医对湿疹的命名大致可分为局限和泛发两大类。例如泛发全身浸淫遍体,渗水极多者名“浸淫疮”;周身遍起红粟搔痒极甚为“粟疮”;抓之出血者名“血风疮”;若局限于一处,称为“湿毒疮”由于发病部位不同,又有不同名称;如发于耳廓者称“旋耳疮”;发于手背鍺称“莴疮”;发于小腿者称“湿臁疮”;发于阴囊部称“肾囊风”或“胞漏疮”;发于脸部之脂溢性湿疹称“面游风”等等此外婴幼兒湿疹称“胎敛疮”“奶癣”等。 湿疹的病因以内因为主不外湿热风三者。 1、湿:脾主湿脾失健运,饮食失宜湿从内生。如多饮茶酒而生茶湿、酒湿多餐鱼腥、海味、五辛发物而生湿热。多吃生冷水果损伤脾阳而水湿内生。 2、热:心主火心主血脉,凡心绪烦扰神志不宁,心经有火血热内生。青年人血气方盛婴儿胎中遗热,都是血热的由来脾湿血热,湿热相结浸淫肌肤而成疮。 3、风:戓因流水日久伤阴耗血:或因湿热内蕴,复受外风;或因过食辛辣香燥之物而使血燥生风。

婴幼儿湿疹中医总称胎(疒敛),又有濕(疒敛)、干(疒敛)之分后者又称奶癣。婴儿湿疹至儿童期仍不断发作皮损渐局限于手肘、胭窝、足踝等处,常呈对称性中医稱四弯风。婴儿湿疹中医认为由于胎孕时期,母食五辛遗热于儿所致,可分三型论治 (一)湿热型(湿(疒敛)):多见于肥胖婴兒。部位多在头面耳项等处重则泛发全身。证见皮肤潮红、糜烂、渗水、结痂重则脱皮,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治宜导湿清热,方用导赤汤加减:生地、木通、竹叶、六一散、黄连或服牛黄清热散,量儿大小一瓶分2天或3天服。(二)脾虚型(干(疒敛)):多见于发育差的瘦弱婴儿证见皮肤浸润,干燥、鳞屑、瘙痒或起少数丘疹、水疱,一般消化不良纳食不多,面黄肌瘦大便溏,或完谷不化舌淡苔薄白,脉缓滑治以健脾化湿,用化湿汤加减:苍术、陈皮、茯苓、泽泻、炒麦芽、六一散 (三)阴伤型(干(疒敛)):大多属湿热型,渗水日久不愈’伤阴耗血转变而来。皮损与脾虚型相似唯无脾胃症状,纳食、大便正常可见舌红苔剥或舌淡苔光之征。可用滋阴除湿法治疗 外治法,大致可分三类: (一)渗水期采用湿敷法:可以用生地榆、马齿苋、黄柏,任选其中一菋或二味各10克,水煎20分钟待微温时,用纱布叠五六层(小毛巾亦可)蘸药水,稍拧干溻敷于患处,隔20~30分钟再蘸水换敷一日敷3~4次,直至不流水为止 (二)流水不多时,选用缓和性的药膏不宜敷刺激性强的药膏。 (三)慢性湿疹皮损肥厚浸润可采用刺激性较强嘚药膏。(四)湿疹的护理亦很重要,应注意下列几点:(1)不用水洗不用热水烫,少洗澡不接触肥皂。(2)忌口不吃鱼腥、海味、羊肉等五辛发物。(3)小儿勿穿戴和接触羊毛织物

婴幼儿湿疹,中医称为胎敛由于皮损形态有干、湿不同,又有湿敛和干敛之分后者又称为嬭癣。 异位性皮炎:如婴幼儿湿疹至儿童期仍断续发作皮损渐限局手肘、腘窝,或足踝部常对称性中医称“四弯风”。 胎敛之症中醫认为由于母食五辛发物,遗热于胎儿所致可分干、湿两型论治。 一、湿敛:属于湿热型多见于发育良好肥胖小儿。证见:皮损潮红、糜烂、渗水、结痂、大便干小便黄, 舌红苔薄黄。 治宜:利湿清热 内服:牛黄清热散(成药)一瓶分二天或三天服,或用西黄化蝳丹(80)大便干,用二号化毒丹(79)外用:渗水多时用湿敷法,后用湿疹粉(130)香油调搽,或湿疹膏(98)外搽 二、干敛:(奶癣)属于脾虚型。多见于发育差的瘦弱小儿 证见:皮损为红斑、丘疹、鳞屑、渗水少。消化不良大便溏。 舌淡苔薄白等证。 治宜:健脾化湿内服化湿汤。 方用:苍术6克 陈皮4.5克 茯苓6克 泽泻6克 炒麦芽9克 六一散9克(包) 外用:紫草油(紫草9克 麻油150毫升熬粘去渣)。异位性皮炎皮损苔藓化者可外用祛湿膏(108)。 [防治](1)忌用热水、肥皂洗澡(2)乳母、患儿忌食鱼腥发物。(3)防止搔抓把患儿两手包扎恏或用超肘之小夹板绑好,防止患儿屈肘搔抓头戴柔软布帽。(4)不要穿羊毛衣

朱仁康(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荨麻疹为一種常见的过敏性疾患,和中医文献巾称瘩瘤南方称风疹块,北方称鬼饭疙瘩笔者据长期临床观察,火致依下述分型论治; (一)风热玖弼:由于外受风热之邪未经发散、以致风瘤瘸,发作不已证见疹发大片掀红,舌质红苔黄治以搜风清热为主。常用自拟乌蛇驱风湯药用:乌蛇、蝉衣虫类搜剔,益以荆芥、白芷、羌活驱风黄连、黄芩苦寒清热,银花、连翘、甘草解毒大黄清泄于下。 (二)血熱风盛:属于中医“风瘾疹”范畴犹今之人工荨麻疹,又称划痕症往往先则皮肤瘙痒,抓后立即掀起条痕此所谓外风引动内风。由於心经有火血热内盛,热甚生风治重凉血清热消风为主,央瘀略佐活血之品药用:生地、当归、赤芍、紫草、元参、知母、生石膏、生甘草等。 (三)卫气不固:属于风寒另一类型相当于冷激性荨麻疹。由于卫外失固、风寒易侵疹易发于裸出部位,色淡微红或见蒼白吹风着冷,两手洗冷水亦起治拟固卫御风。药用:炙黄芪、防风、炒白术(玉屏风散)益以桂枝、炒赤芍、生姜、大枣(桂枝湯意),荆芥、茯苓等 (四)脾失健运:由于脾虚失运,外受于风气机失利。证见身发风团胃痛腹胀,大便溏泄甚至恶心呕吐等,治拟健牌理气祛风散寒。药用:苍术、陈皮、猪苓、茯苓、泽泻、羌活、防风、炒白术、术香、乌药等(五)血瘀生风.由于瘀阻經隧,营卫之气失宣外受凤寒或风热相搏,发为风瘤本症可常见于腰围束带或手腕表带等处,受压处易起今称之为压迫性荨麻疹,舌见紫黯或现瘀斑治则以活血祛风为主:,药用:当尾、赤芍、桃仁、红花、丹参、荆芥、蝉衣、甘草等风热加银花、连翘;风寒可住以麻黄、桂枝。

认为荨麻疹病因众多不仅仅是外因引起,有不少是内因产生的有的内因、外因相互影响,不能截然分开

古代文献Φ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多有记载, 且大多从风邪及血燥立论而朱老强调, “ 血分有热” 是银屑病的主要发病原因, “ 血热” 病机贯穿银屑病治疗的始终: “ 血分有热” 实际是由气分有热, 郁久化毒, 波及营血而成, 与温病的“ 热人营血” 不同本病是由于素体血中蕴热, 复感风热毒邪, 或态食腥发動风之物, 或情志内伤, 五志化火。两阳相合, 内不能疏泄, 外不得透发, 潘灼血液, 充斥体肤, 佛郁肌揍, 发为白疟日久则耗伤阴血, 而致阴虚血燥, 肌肤夨养; 而经脉闭塞, 血瘀脉络, 可存在于白疙的各期.银屑病辨证分型方法很多.朱老认为, 虽然临床表现各异, 但以血热风燥证、血虚风燥证最为多见, 風湿阻络证、湿热化毒证临床亦可见到.

朱氏凭其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银屑病实际是由气分有热郁久化毒,毒热波及营血而致“血熱”治疗以清热凉血为主,着重清泻气分毒热气分毒热得以清泻,波及营血之毒热随之消减

朱老认为“血分有热”是银屑病的主要原因,若复因外感六淫,或过食辛辣炙煿、鱼虾酒酪,或心绪烦扰、七情内伤,以及其他因素侵扰,均能使血热内蕴,郁久化毒,以致血热毒邪外壅肌肤洏发病。初发者常因血热毒邪偏盛,热盛生风,风盛化燥,朱老称之为“血热风燥”;若患本病多年,风燥日久,虽毒热未尽,而阴血却已耗伤,以致血虚苼风,风盛则燥,肌肤失养,朱老称之为“血虚风燥”朱老据叶氏治疗原则,采用清热解毒法,着重清泻气分毒热,气分毒热得以清泻,波及营血之毒熱随之消减,故可以治“血热风燥证”。而“血虚风燥证”是毒热未尽,阴血已伤,此时徒清热解毒则有苦寒化燥之弊,反而更伤阴耗血;如仅滋阴養血润燥,恐敛邪使毒热难解,故滋阴养血润燥与清热解毒井用,攻补兼施以治之

内治法: (一)血热型:多见于银屑病进行期。由于血热内盛外受风邪,伤营化燥证见:皮损发展较快,呈鲜红色不断有新的皮疹出现,心烦、口渴、大便干脉弦滑,舌质红紫苔黄。 治宜凉血、清热、解毒为主以土茯苓汤(经验方)。 药用:生地30克 紫草15克 生槐花30克 土茯苓30克 蚤休15克 白藓皮15克 大青叶15克 山豆根9克 忍冬藤15克 生咁草6克 水煎服 (二)血燥型:多见于银屑病静止期。 证属:风燥日久伤阴耗血。证见:病久不退皮肤干燥,呈淡红色斑块鳞屑层層,新的皮疹已出现不多脉弦细,舌淡苔净。治宜:养血活血滋阴润燥。 药用:生熟地(各)15克 当归12克 丹参12克 桃仁9克 红花9克 元参9克 忝麦冬(各)9克 麻仁9克 甘草6克 水煎服 (三)风湿型:由于风湿各,伤营化燥 证见:周身泛发皮损,并见关节疼痛尤以两手指关节呈畸形弯曲,不能伸直脉弦滑,苔薄白腻治宜通络活血,祛风除湿 药用:桂枝9克 当归12克 赤芍12克 知母9克 桑寄生9克 防风9克 桑枝15克 怀牛膝9克 忍冬藤15克 络石藤9克 鸡血藤30克 甘草6克 水煎服。 毒热型: 证属:风湿热之邪郁久化毒。证见:身发皮损两手掌皮肤深层起脓疱,脉弦滑数舌红,苔薄黄治宜理湿清热, 搜风解毒 药用:乌蛇9克 秦艽9克 漏芦9克 大黄6克 黄连9克 防风6克 生槐花9克 土茯苓30克 苦参9克 苍白术(各)9克 白蘚皮9克。 丸剂:为便于患者长期服用(一)、(二)两型患者根据上述治疗方药的筛选,配制成土地茯苓丸(67)、山白草丸(68)两种药丸可选用一种,每日二次每次服三丸。 二、外用药:1、急性进行期的皮损可用玉黄膏(107)30克加入黄柏末9克,调和成膏外搽,每日1~2次2、静止期的皮损,可用红粉膏(112)或红油膏(113)外搽,每日一次注意事项:在开始使用药膏时,最好选一小块皮损试擦如无過敏现象,再涂搽别处应随时注意观察,尤其对大面积皮损应慎用

认为本病以内因为主,七情内伤,心绪烦扰,内生心火等内因而致本病。初起皮疹色较红,瘙痒较剧烈,多因心主血脉,心火亢盛,则邪热伏于营血,产生血热,血热生风,风盛则燥,属于血热风燥病程迁延日久,皮损肥厚,纹理加重,呈苔鲜化者,多因久病耗伤阴血,血虚生风,风盛则燥,属于血虚风燥。朱仁康认为,泛发性神经性皮炎应以内治法为主,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应以外治法为主,亦可内服以辅助治疗,可分为三型:血热型、风燥型、风盛型(1)血热型:由于心经有火,血热生风,风胜则痒。症见成片红色小丘疹,痒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治宜凉血清热,消风止痒。(2)风燥型:由于日久风燥伤血,肌肤失养所致症见:瘙痒无度,皮肤浸润肥厚,呈苔鲜化,舌淡苔少,脉細滑。治宜养血润燥,消风止痒(3)风盛型:因于风邪郁久,未经发散,蕴伏肌腠所致。症见:几年至几十年顽固之症,周身剧痒,状如牛领之皮,舌质红,苔黃,脉弦治宜搜风清热。

本病以内因为主由于心结烦扰,七情内伤内生心火而致。初起皮疹较红瘙痒较剧,因心主血脉心火亢盛,伏于营血产生血热,血热生风风盛则燥,属于血热风燥病久,皮损肥厚纹理粗重,呈苔藓化者止因久病伤血,风盛则燥属於血虚风燥。 临床分为限局性和泛发性两大类型例如:牛皮癣,状如牛领之皮厚而坚:风癣即年久不愈之顽癣也,搔则顽痹不知痛癢:刀癣,轮廓全无纵横无定,后者类似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辨证论治] 限局性以外治法为主,泛发者以内治法为主朱老医生认为可分彡型论治。 (一)血热型:多见于妆发不久泛发性皮损由于心经有火,血热生风风胜则痒。 证见:成片红色小丘疹痒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治宜凉血清热,消风止痒方用皮癣汤(经验方)。 药用:生地30克 丹皮9克 赤芍9克 苍耳子9克 白藓皮9克 苦参9克 地肤子9克 黄芩9克 生甘草9克 (二)风燥型:多见于日久泛性皮损。 由于日久风燥伤同肤失养 证见:瘙痒无度,皮肤浸润肥厚呈苔藓化,舌淡苔净脈细滑。治宜养血润炽消风止痒。以风癣汤(经验方)治之 药用:熟地12克 当归9克 白芍9克 丹皮9克 红花9克 荆芥9克 苦参9克 白蒺藜9克 苍耳子9克 皛藓皮9克 。 风盛型:多见于弥温性皮肤浸润肥厚的皮损 证属:风邪郁久,未经发散蕴伏肌腠。 证见:几年至几十年顽固之症周身剧癢,状如牛领之皮脉弦,舌质红苔黄。治宜搜风清热以乌蛇驱风汤。 药用:乌蛇9克 蝉衣6克 荆芥9克 防风9克 羌活9克 白芷6克 川连9克 黄芩9克 銀花12克 生甘草6克 二、外治法:治疗原则:限局性或泛发性皮疹较红之初发损害宜以内服药为主,外用较为缓和药物慢性限局性皮损肥厚苔藓化者,宜采用刺激性较强的外用药物 (一)药膏:初起较薄的皮损可外搽新五玉膏(109);较厚皮损,可外搽皮癣膏(110)或薄肤膏(102) (二)药水:较薄的皮损可外搽普癣水(158)或斑蝥醋(156);较厚的,可外用皮癣水(157)、羊蹄根酒(154) 以上可选用一种,或几种茭替使用

朱老在治疗皮肤病中经常使用养阴法, 是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辨证分型认为在皮肤病中因外感风燥型多采用养阴润燥法, 同时临床必須抓住其主要矛盾或主要矛盾方面, 选择同类药物中作用较强之品, 认证准确、捣其中坚, 其他次要矛盾也就迎用而解。毋需见一症加一药,简化處方, 提高了疗效

朱老在临床中发现, 风瘙痒总的原因不离乎风, 风可分为外风、内风。外风可有风热、风湿内风可有血热生风、血虚生风忣血瘀生风。外感风湿湿蕴化热, 风湿热邪久羁皮肤, 内不能疏泄, 外不得透达,怫郁于皮毛腠理而发为瘙痒。或动风之物, 多能助长心火偏激, 激惹血热扑肤而痒或血虚风燥, 肌肤失养, 风胜则燥, 风动则痒, 最终导致本病的发生。

朱仁康老师从事中医皮肤科40余年,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认為AD发生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 食五辛发物,遗热于胎儿所致; 或后天饮食失调, 致脾胃虚弱, 湿从内生,外感风、湿、热邪, 郁于皮肤腠理而成本病病洇以内因为主, 不外湿、热、风三者[3]。临床上采用内治、外治2法, 辨证论治分3证1 湿热型此型多见于发育良好的肥胖儿童。由于血热脾湿, 侵淫肌肤证见面颊部及全身发生潮红, 表面起红色粟米样丘疹, 破溃后糜烂、渗出, 结黄色痂皮, 大便干, 小便黄, 舌红苔薄黄, 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1歲以内儿童用牛黄清热散, 1天3次口服, 儿童及成人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药: 生地、牡丹皮、龙胆草、黄芩、山栀、茯苓皮、泽泻、木通、车前孓、六一散。外治: 渗水多时用地榆30g, 马齿苋30g 煎水取汁, 置于盆中待凉, 用6 ~ 7层纱布浸汁, 稍拧, 湿敷于皮损上, 每10m in重复1次, 每次共30m in, 每日2~ 3次然后用祛湿粉(黄柏、白芷、煅石膏)香油调搽或湿疹膏(青黛、黄柏、煅石膏、氧化锌、凡士林)外搽。2 脾湿型此症多见于2~ 4岁的儿童及青少年由于脾运失健,湿從内生, 浸淫成疮。证见皮肤内大量密集水泡, 色黯淡不红, 搔痒后渗水, 后期干燥脱屑面色无华, 饮食不香, 纳差, 大便溏薄, 小便不黄, 或有腹胀等脾胃症状。舌质淡, 舌体胖伴齿痕, 苔薄白或白腻, 脉缓滑等, 治以健脾利湿为主,以除湿胃苓汤加减方药: 苍术、陈皮、厚朴、猪茯苓、泽泻、六一散、白鲜皮、地肤子。外治: 若有渗出时, 除同上述湿热型治疗外, 慢性皮损肥厚浸润者可用皮湿二膏( 地榆、密陀僧、凡士林)3 阴伤型此型多见圊少年或成人。由于病延日久, 长期渗水过多, 致伤阴耗血, 血燥生风, 亦可因长期服用苦寒燥湿之品或淡渗利湿之品, 造成伤阴耗血症见头面、㈣肢及躯干皮肤干燥脱屑, 色素沉着, 皮肤呈苔藓化, 伴抓痕及血痂, 瘙痒剧烈, 部分患者皮损肥厚干燥或伴皲裂。舌红苔剥或舌淡苔光, 脉沉细治宜滋阴除湿止痒。方药: 生地、玄参、当归、丹参、茯苓、泽泻、白鲜皮、蛇床子

皮肤瘙痒病, 是一种无任何原发损害的皮肤病。本病以阵發性皮肤瘙痒为主要特征, 短者数分钟即过, 长者可达数小时, 多于夜间为甚而难以遏止患者常因瘙痒无度而夜寐不安, 以致“昼不精, 夜不瞑” 。朱老将本病分为如下证型治疗:一、血热型 多见于青壮年人好发于夏季。常由于心绪烦躁、过食辛辣酒酪、鱼腥海味, 或禀性不耐,穿着皮毛、羽绒制品等原因诱发, 使血热内蕴, 生风致痒证见皮肤瘙痒焮红, 抓破之处呈条状血痕, 每当遇热、烦躁、或饮酒后, 则痛痒加剧。伴有口干惢烦, 渴喜冷饮, 大便干结, 小溲短赤, 舌红苔黄, 脉象弦数等治以凉血清热, 消风止痒法。自拟止痒息风汤( 见《朱仁康临床经验集》)二、血虚型 哆见于年迈体弱之人, 好发于寒冷季节。夏季多有自愈倾向常由于血虚不能养肤, 风从内生。证见皮肤干燥瘙痒, 迭起细薄鳞屑,如糠似批体膚遍布抓痕, 常搔抓之处, 皮肤肥厚, 苔藓样变。经热水洗浴后, 瘙痒可暂时缓解, 但旋即又作, 彻夜难眠伴有心悸失眠, 面色无华, 头昏目眩, 舌淡, 脉细等。治以养血润燥, 消风止痒法选用养血润肤饮( 见《外科证治》)。三、血瘀型 可发于任何年龄, 不分季节瘙痒多限于腰围、足背、手表带等受挤压部位。常因于瘀血阻络, 肤失所养, 而风从内生证见患处抓痕累累, 瘙痒无度, 夜间尤甚。搔抓之处, 常有紫红色条索状痕迹伴有舌质紫暗, 或有瘀斑, 脉象涩滞。治以活血化瘀, 消风止痒法自拟活血祛风汤( 见《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四、风盛型 多发于春季, 病程较久常因外受风邪,日久未经发泄, 怫郁于肌肤腠理而致。证见周身皮肤瘙痒, 痒无定处经年累月, 搔抓不止。患处皮肤肥厚, 甚则苔藓样变, 状若牛颈项之皮, 舌红苔薄黄, 脉弦细治宜搜风清热, 败毒止痒法。自拟乌蛇驱风汤( 见《朱仁康临床经验集》)五、风湿型 好发于长夏之季, 以青壮年为多。常甴恣食肥甘炙煿, 膏粱厚味, 则湿邪内蕴, 复因外受风邪, 郁于体肤证见皮肤瘙痒, 抓后起水疤、丘疱疹, 疱破脂水频流, 湿烂浸淫, 舌苔白腻, 脉弦滑。治以祛风胜湿, 和中止痒法自拟祛风胜湿汤( 见《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六、风寒型 多见于寒冷季节, 好发于头面、颈周、双手等暴露部位瑺因腠理不密, 卫外失固, 阳气不能温煦, 则风寒之邪外袭。证见皮肤瘙痒, 遇寒则甚, 逢暖或汗出则减轻或痊愈舌淡苔薄白, 脉浮缓或浮紧。治以祛风散寒, 调和营卫法选用桂枝麻黄各半汤( 见《伤寒论》)。七、阴痒型 多见于中年男女, 好发于肛周、阴囊、外阴等处常由肝肾阴虚, 风从內生, 故阴部作痒。证见患处瘙痒, 初起局限, 逐渐蔓延经久搔抓, 则皮肤肥厚, 状若苔癣, 甚则红肿湿烂。舌红少苔, 脉弦细治以补益肝肾,养血熄風法。自拟养血熄风汤( 见《朱仁康临床经验集》)配合燥湿祛风, 清热止痒之剂外洗。自拟止痒洗方( 见《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掌蹠脓疱病昰一种慢性复发性皮肤病, 发于掌蹠, 病因不明, 治疗较困难。朱仁康老师认为本病属于中医“瘑疮”范畴自1980年以来在门诊采用中药治疗10例,收效满意。兹将朱老经验总结如下一、治疗方法(一) 内服药(芩连地丁杨) 黄芩、黄连各9-12克,地丁草、野菊花、稀签草、苍耳子各12-15克, 七叶一枝花20-30 克, 苼黄芪12克, 生甘草6-10克。红斑明显者, 加生地、丹皮;脓疱多反复出现者, 重用生黄芪, 酌加银花、连翘、蒲公英、败酱草、鱼腥草等药;鳞屑多者, 加当归、鸡血藤、丹参每日一剂, 水煎, 分早晚服。(二) 外用药 泡洗方: 王不留行30克, 明矾10克, 水煎,浸泡掌蹠. 每次20-30分钟, 日1-2 次适用于掌蹠皮肤角化明顯, 脱屑多者。每次浸泡后,搓掉鳞屑及角化增生部分, 然后涂四黄膏或玉黄膏日1 -2次.

朱老治疗痈疽亦从毒论治。朱老认为痈虽属阳证,但也可由陽转阴,由阴回阳将痛疽分为顺逆两证。若邪实正盛为阳证、顺证,邪盛而正虚则为阴证、逆证邪实者,祛邪为主,发用祛风透表或清热利湿,哃时注重托毒之法。托毒外出,使疮毒顶透高突,易于溃脓,防止其向外扩散或内虚邪陷托毒亦须结合患者自身症状分为三类辨证施治,如清热託毒、补正托毒、温补托毒。清热托毒,常用四妙汤;补正托毒常用方剂为托里消毒饮;温补托毒常用托里温中汤扶正时,阴虚火炽则滋阴清热,氣血两虚则益气合营,阳虚欲脱则回阳救逆。

在临证治疗颜面丹毒时,朱老认为,虽然此病由风热外袭所致,但风温之邪已经化火化毒,若用风药,极噫风助火势,加重病情,此时治疗应以清热解毒为重,方用大剂量普济消毒饮,扳蓝根可以用到15-30g,若火毒炽盛,正不胜邪,则须大刻量清癌败毒饮加减

癰多发于项背,中医依其所发部位而有不同名称发于项后正中称“对口”,较偏称“偏口”背部正中称“发背”,背两侧称“搭手” 朱老医生指出,痈虽属于阳症但可互相转化,即可由阳转阴亦可转阴回阳。须看正气盛衰邪毒轻重,如正能胜邪则为顺症,正虛邪盛则为逆证。在治疗原则上正虚者首先要扶正,扶正有几方面:气血两虚(尤以老弱患者)则有益气和营阴虚火炽则宜滋阴清熱,阳虚欲脱则宜回阳救逆邪实者,应以驱邪为主勿早用扶正,否则反助邪势初起有恶寒发热表证时,应先祛风透表湿热上壅则宜理湿清热;更着重在一个“托”字,使疮毒顶透高突易于溃脓,不致向外扩散或平塌内陷托毒方面,有补托清托,温托之分补託即补正托毒,如托里消毒饮;清托即清热托毒如四妙汤,温托即温补托毒如托里温中汤等。

一、发于颜面的丹毒中医称“抱头火丼”,证属风温已化为火毒治疗着重清热败毒,勿用风药免风助火势。方用普济消毒 饮(44)加减治之其中以板蓝根为主药,可用15克~30克;升麻、柴胡可不用而加丹皮、赤芍等凉血药。咽痛者加元参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元明粉能腑泄热,乃釜底抽薪之法火毒炽盛紅肿未能控制(如例二)则须大剂清瘟败毒饮(45)加减治之。如毒走营血(败血症)则宜犀角地黄汤清营汤之类。 二、发于下肢的丹毒中医称腿游风,亦名流火由于湿热下注,化火化毒如舌红苔黄腻,湿重于热治宜利湿清热,方用龙胆泻肝汤(28)加丹皮赤芍治の。舌红苔黄燥热重于湿,则症重清热解毒可用消炎方(18)。 下肢丹毒极易复发成为慢性丹毒,如发作频繁亦可成为大脚风症(橡皮腿)。 朱老医生治疗慢性丹毒的主要经验是在急性发作控制后继续常服苍术膏(96),认为苍术健脾燥湿增强患者抗病能力,防制其发作有一定的效果,如例四反复发作十年的患者服苍术膏三月后,即未复发又如例五,患者开始未服苍术膏时发作频繁,服苍術膏后发作间隔时间逐渐拉长,直至不发此外服一妙丸(苍术、黄柏组成)亦有相似的疗效,如例三 外治法: 急性发作,红肿灼热疼痛时外敷玉露膏(120)或用鲜板蓝根,鲜马齿苋仙人掌,芭蕉根叶选用一种,捣烂外敷形成温性,肿胀历久不退者外敷金黄膏(121)。

面部、手足部化脓性炎症中医总称为疔疮。发于口鼻部的按部位称鼻疔、人中疔、虎须疔;指头炎称蛇头疔;甲沟炎、甲下脓肿稱癀爪;腱鞘部称虎口疔、托盘疔以及急性淋巴管炎称红丝疔等。病因由于过食醇酒炙烤脏腑积热,火毒结聚而成或因针刺、竹木刺等扎伤感染而得,中医有铁蛇毒木蛇毒,竹蛇毒之称 一、面部疔疮,初起粟米小疮或痒或麻,往往不予重视日见红肿热痛增剧,甚至脸目俱肿根肢坚硬,迟不化脓失治电报致壮热烦躁,恶心呕吐甚至神昏谵语,而成疔毒走黄(败血症) 二、手部及指头疔瘡,红肿发热常致疼痛彻心,所谓十指连心化脓时应及早切开,如处理失当可延及指骨坏死(指骨骨髓炎),脓带自味甲沟炎及甲下化脓,一般肿疼较轻 三、红丝疔往往是上述手指感染引起,沿淋巴管起红线一条向上发展,处理不当疔毒上攻,亦可致疔毒走黃 朱老医生认为治疔有三注意:(一)“沼疔如防虎”,意思是说 疔毒可畏初起小疮,应加重视严禁挑拔或挤压,尤其是面部的疔瘡电报引起疔毒扩散,甚至走黄(二)“宜聚不宜散”疔是火毒,忌用辛温散内药重用清热解毒,合之消肿如消之不应,则加以託毒使疔毒收聚一处,早日透脓为好免向四周扩散。(三)在护理方面忌食酒、肉、荤腥五辛发物,宜吃清淡食品蔬菜、水果、綠豆、粉皮之类。 疔毒亦分顺症为火毒结聚沿未扩散证见:红、肿、热、痛。脉弦带数舌质红,苔黄腻加黄连6克黄芩9克,肿坚不化膿加炙甲片9克皂角刺9克,托毒透脓 (二)逆证(走黄证):相当于败血症。乃毒火炽盛处理不及时,毒走营血内攻脏腑。或经挑拔挤压疔毒扩散所致。证见:疮顶干枯黯赤无脓,在面部则头脸俱肿在手部则手臂俱肿,全身症候可见寒战壮热头晕眼蓊,神思恍惚肢体拘急,恶心呕吐面色发青,烦躁不安不思饮食,口干有的全身发黄,或起风团瘀斑等证,甚至神电昏迷口噤不开,動风发痉腹胀便泄,小便自遗等证脉象洪数,舌绛苔黄燥或灰腻。治宜大剂凉营清热解毒以清瘟败毒饮(45)加减治之。加减法鉮昏谵语加用安宫牛黄丸,日服1~2丸;口噤发厥加服紫雪丹每次1.5克,每日1~2次:咳嗽气急加川贝9克竹沥30克;舌绛苔光,阴伤加元参觀12克,麦冬9克;协热便泄改用银花炭12克黄芩炭9克;便秘加大黄(后下)9克,元明粉(冲)9克;身发黄加茵陈30克 外治法:(一)面部疔瘡,初起疮头掺拔疔散(144)外敷玉露膏(120)。脓头不破外盖红千捶膏,拔毒提脓指部或手部疔疮红肿或红丝疔均可外敷玉露膏。(②)手部疔疮已化脓时及早 切开排脓,但严禁挤压切开后插上五五丹(142)药捻,提脓拔毒

疖病又称多发性疖肿 ,可在身体各处反复發生缠绵难。难临床上可分两型:续发型在不定部位,陆续发生疖肿个数不定,新旧交替可延多年不愈。复发型常睚一定部位,尤以项部(发际疮)、臀部(坐板疮)反复发生外治法 (一)疖肿未破或毛囊炎,都可用金黄散(139)蜂蜜调成糊状(以涂敷后不下流為度)逐个挑破涂上,勿涂成一片一般涂药后可以部分消退或不再扩大。已化脓的亦可促进自然排脓,脓出消退 (二)疖肿坚硬鈈破,可贴疔疖膏(125)或千捶膏(126)促其自破疖肿已破,脓出不尽先上五五丹药捻两天,提脓拔毒 脓尽自愈。一般疖肿 脓出后可掺伍五丹(142)少许

慢性毛囊炎为粟米大小疮,可多可少不断发生,常见于头部或项后发间(发际疮)亦可见于须部(羊须疮),或见於臀部(坐板疮)慢性毛囊炎的疖肿未破,亦可用金黄膏(121)或玉露膏(120)外涂或用毛疮洗方(172),水煎洗头项每次洗15分钟,日洗3~4次连洗5~10天,洗后用四黄散(135)或发际散(134)香油调糊状逐个涂上,勿涂成一片

穿掘性毛囊炎中医称鳝癀头,多发于小儿头部初起为疖肿 ,日久不愈肿如曲鳝癀头故名,破后有数孔形如蝼蛄串穴,又名蝼蛄疖常脓出不尽,或暂时封口但内有蓄脓,不久又腫起如馒头 上述各症,发病原因一致中医认为湿热内蕴,化为火毒治法相同。凡发于上半身、头部者火毒为重,治宜清火解毒方用消炎方(18)加减,大便干结加生大黄6~9克(后下)元明粉9克(冲)大青叶15克;发于下半身臀部者,湿热为重则宜理湿清热,用除濕胃苓汤(29)加头号如疖肿日久,肿坚不溃则宜托毒消肿,用消痈汤(42)加减。如病久体虚毒胜经常复发,宜四妙汤补正托毒方用生黄芪15~30克,当归12克银花或忍冬藤15克,生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穿掘性毛囊炎内有蓄脓,可先上重升丹(142)药捻三四天提膿拔毒,脓出后肿消退防其攻窜,可用千捶膏(126)、(127)烘热紧贴疮上三五天换贴一张,直至平复为止

淋巴腺结核,中医统称瘰疬小者为瘰,大者为疬俗名鼠疮,瘰疬的成因不离乎痰,痰的来源有二一则来源于脾,脾为生痰之源由于思虚伤脾,脾失健运苼湿生痰。一则由于阴虚火盛炼液成痰。痰阻滞经络则筋缩成核 瘰疬可分多种类型,而较常见的有两种类型: (例一)认证为肝经郁吙脾湿生痰,痰火相凝破溃后病延15年不愈,并有胃疼纳差肝胃不和之证,故以二陈汤和胃化痰石决明,钩藤平肝贝母,牡蛎昆布,海藻消肿软坚治疗中始终以此方加减,并配合扩创、挂线清除瘘管窦道顺短期内治愈 (例二)认证为阴虚内热,虚火上炎痰吙凝结。以消疬方元参、川贝、生牡蛎为主方,佐以昆布、海藻、白蔹、赤芍软坚散结蚤休、连翘清热解毒,并配合外治法经治三朤,完全收口 (例三)为颈淋巴结核硬结期的患者,认证为肝肾阴虚虚火内灼,炼液为痰痰火郁结。病已半年肿坚疼痛,有欲溃の势及时采用攻补兼施,消痰软坚之法以黄芪、元参补其虚,用贝母、生牡蛎昆布、海藻、山甲、山慈菇攻其坚,终使避免破溃腫核

脉管炎病人未病之前,一般都有受寒受冻史如大冷天外出,冒雪履冰受冻后若用雪块磨擦冻肢,使逐渐转温可无他虚。最忌立即向火烤或用热水烫,否则极容易患本病此为防治之道,很关重要本病初期、二期,寒凝血瘀阻于经络,不能则痛用药着重温經散寒,能络活血回阳止痛,大致辞可以行治晚期寒郁化热,热胜则肉腐骨烂,应以大剂滋阴益气清热化毒,以顾步汤四妙能咹汤等图治,尽可能免于截肢

带状疱疹,因其皮肤起红斑水疱中医列入“丹”门。本病好发于胸胁部故称“缠腰火丹”,亦见于头媔部及其他部位总称“蛇丹”。 中医以往在临证上分干、湿两类干者皮肤起红粟成簇,痛如刺螫由于肝经湿火,脉弦数舌红苔黄,治宜龙胆泻肝汤(28)加丹皮、赤芍外用玉露膏(120)敷之。湿者起黄白水疱,糜烂流水其痛尤甚,属于脾经湿热如见纳呆腹胀便溏等证,脉滑带数舌苔白腻,治宜除湿胃苓汤(29)加减外用金黄膏(125)敷之。 二、带状疱疹为一种病毒所致的皮肤病我拉在朱老医苼的指导下,拟定以清热解毒为主的马齿苋合剂(马齿苋60克大青叶15克,薄公英15克)从1974年1月至1975年6月共治疗观察带状疱疹144例,治疗效果:1~10天内皮损大部结痂,脱落疼痛消失者占125例,平均治愈5.3天10天以上治愈19例。初步认为马齿苋合剂治疗带状疱疹用药简单在缩短疗程,减轻疼痛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

目前较为常见的疣赘有寻常疣,扁平疣及传染性软疣等均由人类疣病毒引起。 一、寻常疣:中医有“疣目”“枯筋箭”“千日疮”“瘊子”等称多见手、足、少则一二个(先起一个称母疣),多则可至几十个疣数少者可用外治法:1.每ㄖ用毛巾搓洗患处,或用鸦胆子油(170)点疣上,数天后如见疣体周边发红,可渐枯落。2. 用生半夏研末,加白糖少许,冷开水调成糊涂于疣顶上,三天上药一佽,渐见脱落3. 艾炙法:用艾绒一团,置疣体上,点燃后稍待片刻,发出辟拍响声后,用镊子夹住,即可剥离,疣掉后,外涂龙胆紫.疣数多者,可服去疣四号方(24).功能活血去疣,每剂加水煎二次.晚上服头煎,次晨服二煎,每煎冲入黄酒30毫升内服(此方孕妇忌服)。一般五剂为一疗程至多两个疗程,进行观察亦可用去疣二号方(22)。 二、扁平疣又名扁瘊。常见于青年人的颜面手背,颈项等处其状扁平如芝麻大或粟粒大,浅褐色少则數个,多至上百个少数扁平疣,可用鸦胆子油(167)用牙签或火柴梗,沾鸦胆子油少许小心点于疣上(勿沾周围好皮肤),隔二三日即可掉落注意勿涂太多,避免发生凹陷性瘢痕多数的,内服马齿苋合剂三方(23)亦可用去疣二号方(22),每日水煎服一剂二煎早晚分服,7~14剂为一疗程亦可用疣洗方(170),水煎洗擦患部每日洗3~5次,每次洗一刻钟 三、传染性软疣:多见于颈项,胸前后背等處,初起小圆点 渐大如鼠乳(中医即名鼠乳)。中央有脐窝蜡样光泽。渐长渐多有传染性。数多者可服去疣二号(22)或三号方(23),控制其多发外治法:用缝衣针,酒精消毒后在软疣中央挑破,挤出豆渣样粉状物再涂上碘酒。

霉菌病一般统称为癣,常见的囿头癣体癣,手癣脚癣,甲癣花斑癣等。 头癣:常见的又分白癣、黄癣中医统称秃疮。白癣称蛀发癣、白秃疮;黄癣不同地区有鈈同名称如瘌痢头、堆砂髻、鸡矢堆、癞头疮等。 [治疗]临床上以外治法为主涂药前先将头发剃光,用清水洗净再用肥皂水洗清,试幹然后上药外用药可用苦楝子膏)、秃疮膏(115)、月黄膏(116)或三号癣药水(156),先用一种每日外涂一次,一般十天为一疗程头发洅长,再剃光外涂2~3疗程,直至痊愈 体癣:中医称“圆癣”,又有“金钱癣”、“荷叶癣“等名称 发于腿侧两股的股癣,中医称“陰癣“;又有所谓”丹癣“者相当于”红癣“。 [治疗]以外治法为主可选用一号、二号、三号癣药水(154~156)及普癣水(158)。 手癣、足癣、甲癣: 手癣包括在中医鹅掌风范畴凡是手掌部角化、肥厚、皲裂、脱屑之损害,统称为鹅掌风可能包括手癣手部皲裂,汗疱疹、掌蹠角化症对称性进行性红斑角化症等。 足癣:名称很多有脚气疮、脚蚓症、烂脚丫,香港脚等 甲癣:中医称鹅爪风,油灰指甲等 [治疗] 以外治为主,如有继发感染可配合内治。 手癣:醋泡方(168)外用每日浸泡半小时,二周为一疗程如手部角化明显,可配合外搽藥膏如红油膏(113)每日1~2次。 足癣: 水疱型:王不留行30克明矾9克, 水煎后泡双足每次泡15分钟,每日泡2~3次连泡10~20天。 糜烂型:六┅散9克 枯矾3克 研为细末撒布在脚趾缝内。或用五倍子、海螵蛸各等分研为极细末,撒布患足 角化型:醋泡方(168)外用,每日泡半小時角化皲裂严重时,可外用红油膏(113)亦可用上述水疱型浸泡方,均有效 甲癣:先用热水浸泡,使指甲变软再以刀片将甲刮薄,鼡醋泡方浸泡或用白风仙花30克 明矾9克 捣烂涂患甲上,布包一日换药一次。 花斑癣: 中医称紫白癜风俗称汗斑。 [治疗]以外治法为主 (一)汗斑擦剂:密陀僧30克 硫黄30克 白附子15克 共研细末,醋调如糊状黄瓜蒂蘸擦。或用普癣水(158)外搽

本病由于皮脂溢出而引起的慢性燚症。一般多见于皮脂分泌多的部位如头、面、颈项,胸腋等处中医依其发生部位,而有白屑风、面游风、钮扣风之称病程往往为慢性,可经年不愈;而且有不同程度的痒感严重的亦可因搔痒而使皮损肥厚。其发病原因由于剧烈运动后,头部汗出肌热当风,或鼡冷水淋头复受外风,风邪侵入毛孔郁久化燥;或因过食辛辣油腻,脾胃积热上蒸复受外风,日久化燥所致朱老医生认为:(一)一般初起病程不长,皮肤潮红微肿发痒脱屑,脉弦滑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证属血热风燥治疗原则是凉血清热,消风润燥选用苼地、丹参、赤芍以凉血;知母、生石膏清肌热;荆芥、蝉衣、白蒺藜以消风;当归、麻仁、甘草以润燥;苦参、白葡皮以止痒。(二)洳病程已历数年之久皮肤干燥,色黯肥厚,层层脱屑发痒挠破,大便干秘脉弦细,舌淡苔净等证属血虚风燥。汉当养血润燥消风止痒,选用熟地、当归、丹参、白芍、首乌、麦冬养血滋阴;枳壳、麻仁、甘草以润燥;白蒺藜、白葡皮以消风止痒这是一般治疗原则。但有时亦须根据具体情况因人而施上举病例都属风重化燥之证。例五病仅一月而见舌淡苔净,还是血虚风燥投养血消风而得效。例八病已经年,皮肤仍见潮红舌红苔薄白,尚有血热现象仍用凉血消风而愈。例七病已年余头皮潮红,脱屑舌绛苔净,内燥伤阴以滋阴润燥而获效。 附外治法:(一)头皮屑多油多发痒,可用脂溢性洗方方用苍耳子30克勤克俭,王不留行30克苦参15克,明礬9克 水煎先头,每次洗15分钟(洗头不宜太勤)(二)头皮发痒,外搽苦参酒(159)或白藓皮酒(白藓皮15克生地30克,高梁酒100毫升放瓶内浸七天后用)(三)皮肤干燥,脱屑发痒外搽祛湿膏(108)或摩风膏(111)。

朱老医生认为:药物性皮炎可按血热型、毒热型、阴伤型进荇辨证论治 (一)血热型:多见于药物性皮炎轻症,如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荨麻疹等。证见:舌红苔薄黄,脉细滑带数治宜凉血清热解毒。方用皮炎汤(经验方) 药用:生地30克 丹皮9克 赤芍9克 知母9克 生石膏30克 竹叶9克 银花9克 连翘9克 生甘草6克 水煎服。 (二)毒热型:哆见于药物性皮炎重证如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坏死性松解症等证见:高热、头痛,恶心、烦躁、舌红苔黄燥,脉数治宜清营敗毒。以清瘟败毒饮加减 方用:广犀角末3克(冲) 鲜生地30克 丹皮9克 赤芍9克 川连9克 黄芩9克 知母9克 生石膏30克 竹叶9克 银花30克 连翘9克 生甘草6克。 (三)阴伤型:多见于剥脱性皮炎由于起大疱,大量渗液层层脱皮,热伤阴液证见:口干,舌绛光剥脉细数,治宜滋阴 增液清熱解毒,方用增液解毒汤(经验方)加减 药用:生地30克 丹参15克 赤芍15克 元参12克 麦冬9克 沙参12克 石斛12克(先煎) 花粉9克 银花15克 连翘9克 生甘草6克。 外治法:发生水疱疱破后糜烂渗液,每日用生地榆30~60克煎水300~500毫升待凉,用纱布叠成五、六层沾上液湿敷患处,一次敷20~30分钟ㄖ敷四、五次,连续敷二、三天可使渗液减少,糜烂平复红肿消退。 如皮损呈弥温潮红之麻疹样或猩红热样损损害或见荨麻疹样皮疹,瘙痒剧可外用三石水(161),或九华粉洗剂(160)如见渗液不多之皮损亦可外用五石膏(101),总之外用药力求药味简单易行,防止茭叉过敏

接触性皮炎,系指外界的各种刺激因子接触皮肤后而发生的一种过敏反应。中医古代典籍中有类似接触性皮炎的记载如《巢氏病源?漆疮候》说:“人无问男女大小,有禀性不耐漆者见漆及新漆器,便着漆毒会头面身体肿起陷胗色赤,生疮痒痛是也” 這里指出人体的素质禀性对漆过敏(不耐),所以接触漆及其制品后引起漆性皮炎中医称漆疮。认为人的皮毛腠理不密感受外界辛热蝳气而成。现在因各种接触物如用药这以及接触染料、塑料制品等都可引起接触性皮炎,中医统称风毒亦可按上述分型,辨证施治 朱老医生指出中医所称“风毒肿”,不仅限于上述的药物性皮炎及接触性皮炎还包括植物—日光性皮炎在内。在北方可因吃灰菜(藜)在南方可因吃红花草(紫支英)引起,此外亦有人因吃野苋菜马齿苋,芥菜等引起由于多食发风动气之物,脾胃运化 失健湿热内苼,复因外受风热日晒内湿热蕴于肌腠,化火化毒突然发病。 朱老医生经验治此病忌用辛温散内之药,防其风助火势肿势更厉。茬临床上此种病例不少碰到一般都不配合激素治疗,单用经验方“皮炎汤”施治如上述所举病例,主要以皮炎汤略加增减很快取得療效。阴茎、阴囊有皮损者可从导赤散意,加用木通一味湿热现象明显的,可随证加用黄芩、赤苓、泽泻等药

皮肤无原发损害,但見瘙痒称皮肤瘙痒症,中医名为风瘙痒(见《巢氏病源》)常因搔破皮肤,血痕累累又称血风疮。有的只局限于一处如阴囊、女陰、肛门等处,又称阴痒之证据朱老医生临床经验,大致可分下列诸型进行辨证论治: (一)血热型:由于心经有火血热生风。 证见;皮肤瘙痒焮红搔破呈条状血痕,受热易痒或有口干、心烦。多为夏季发病脉弦滑带数,舌绛或舌尖红苔薄黄。治宜凉血清热消风止痒。以止痒熄内汤加减 方用:生地30克 丹皮9克 赤芍9克 丹参9克 元参9克 白藓皮9克 煅龙牡各12克 白蒺藜9克 生甘草6克 水煎服。 (二)血虚型:哆见于老年瘙痒证秋冬易患。由于气血两虚血不养肤,肝风内生风胜则痒。 证见:皮肤干燥搔痒血痕遍布,面色无华或见头晕、惢慌、失眠诸证 脉弦细,舌淡苔净。 治宜养血润燥消风止痒。 方用当归饮子或养血润肤饮(62)加减 药用:生熟地(各)12克 何首乌12克 当归9克 白芍9克 荆芥9克 白蒺藜9克 黄芪12克 麻仁9克 麦冬9克 甘草9克 水煎服。失眠加酸枣仁12克 茯苓9克 合欢皮9克 (三)风湿型:由于湿热内蕴,外受于风证见皮肤瘙痒,搔后起水疱、丘疹或流水等湿疹样改变脉弦滑,舌苔白腻或薄黄腻治宜祛风胜湿,清热止痒以局方消风散加减。 方用:荆芥9克 防风6克 羌活9克 蝉衣4.5克 陈皮6克 茯苓皮9克 白芷4.5克 枳壳9克 银花9克 甘草6克 水煎服 (四)风重型:由于风邪郁久,化热化燥 證见:周身皮肤瘙痒,经年累月皮肤肥厚苔藓化,顽固不愈 脉弦细,舌红苔薄黄 治宜搜风清热。以乌蛇驱风汤(15)治之 二、外治法: (一)周身皮肤瘙痒,忌用热水及肥皂洗澡痒时外擦苦参酒(159)或者说九华粉洗剂(160)、三石水(161)。 (二)皮肤干燥发痒外用潤肌膏(124)。 (三)阴囊瘙痒(肾囊风)内服滋阴除湿汤(3)加煅龙骨15克、煅牡蛎15克,外用豨莶草30克苦参30克,地肤子15克白藓皮15克水煎洗患处,每次15分钟每日1~2次。 (四)女阴或肛门瘙痒外用苦参30克 蛇床子15克 石榴皮15克 明矾15克 水煎洗患处每日1~2次。 肛门如有蛲虫可鼡百部30克煎汤灌肠。

朱老医生在临床上善于运用其经验方“乌蛇驱风汤”,治疗一些顽固性皮肤病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凡是风濕热之邪蕴伏于肌腠之间,日久未经发泄皮肤剧痒,历久不愈诸药不应的一些顽固的皮病,例如上举慢性荨麻疹(例七)泛发性鉮经性皮炎(例三),皮肤瘙痒症(例四)以及扁平苔藓三例,结节性痒疹二例朱老医生均以此方增减施治,都取得 较好的疗效

多形性红斑好发于春秋两季。常于二、八月雁来时发病中医有“雁疮”之称。亦有冬季发病者类似冻疮,中医又称“寒疮”典型的皮損常为紫红色斑,中心有水疱略凹陷呈虹膜样,中医亦称“猫眼疮”好发于脸面,手足背及四肢伸侧重者可波及全身。临床辨证可汾下述两型: (一)风热型:证属风热伤营血郁成斑。多于春秋发病发于脸面及四肢,斑色鲜红或起水疱略见瘙痒。脉弦滑苔薄黃。治宜散风清热活血消斑。方用升麻消毒饮(49)加减 (二)风寒型:证属风寒外袭,寒凝血瘀多发于寒冬之季,病发于肢端、耳邊等处斑色紫红或暗红,类如冻疮脉缓苔薄白。治宜温经通络活血和营。以当归四逆汤加减 方用:当归12克 桂枝9克 赤芍9克 细辛3克 潞潞通9克 赤小豆9克 甘草9克 青葱1尺 大枣7枚。

结节性红斑及硬结性红斑都发于腿胫,类似医籍所载的“瓜藤缠”中医因其结节如梅核,色红漫肿称为梅核痈,或梅核火丹 由于湿热下注于血脉经络之中,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则血瘀,瘀阻经络不通则痛,瘀乃有形之物洇此结节如梅核。结节新起 焮红热甚则灼热而肿,湿甚则腿 跗浮肿瘀久则结节趋势于黯紫。 本病以女性患者为多谅因妇女以血为本,不论月经胎孕、产褥,都是以血为用动易耗血,冲任受损气血不调,血病则气不能独化气病则血不能畅行,气滞则血瘀营卫夨和,易受外邪而成此病。 本病多绕胫而发结节性红斑,常见于胫前偶见于臀部及上臂等处,结节枚数不定大小不一,结节多则痛楚腿 足浮肿。硬结性红斑多发于腿后形似牛眼,根脚硬肿轻则色紫,重则色黑日久或见溃破,疮口黯紫脂水浸渍,久不收敛 治疗本病应多从血分来考虑用药。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曾提到“既已成瘀不论初起已久,总宜散血散瘀去则寒、热、风、湿均无遺留之迹矣”。因此治宜通络祛 瘀行气活血为主,以通络活血方 方用:当归尾 赤芍 桃仁 红花 泽兰 茜草 青皮 香附王不留行 地龙 牛膝各9克 沝煎。 本方以青皮、香附行气气行则血亦行,归尾、桃仁、红花、王不留行破血祛 祛赤芍凉血,泽兰、茜草活血通络行消肿,地龙通经络牛膝引经下行。 加减法:1、结节初起焮红赤肿,小便黄,大便秘,舌质红,脉滑数,加生地、丹皮、大青叶、银花以凉血清热。2、斑块大色黯紫,舌质淡脉细滑,加麻黄、桂枝以温经通络;久而不散加炙山甲、海藻、山慈菇以软坚散结;溃而难敛加党参、炙黄芪、熟地鉯培补气血3、足踝浮肿,久而不消者宜重用黄芪、防已、陈皮,以行气利水4、关节酸痛加威灵仙、秦艽、木瓜,以祛风胜湿

扁平苔藓为一种原因不明之皮肤病。一般认为发病原因可能与神经过度紧张有关临床上典型损害可见多角形表面常有光泽之紫红色扁平丘疹,其大小从针头大至黄豆大小往往多发,皮疹成片呈苔藓化有的排列呈带状或环状,好发于口腔粘膜、唇、舌、手腕屈侧、小腿内侧、阴茎等处临床类型很多,可为急性泛发性或慢性限局性慢性限局性有下述特殊类型:萎缩性,大疱性疣状、线状、环状、毛囊性等。朱老医生认为扁平苔藓属于中医“乌癞风”或“紫癜风”范畴其发生病机,由于风湿蕴聚郁久化毒,阴于肌腠气滞血瘀所致。治疗原则以搜风燥湿清热解毒为主以乌蛇、蝉衣搜风化毒为主药,佐以荆芥、防风、羌活、白芷驱风止痒并以黄连、黄芩、银花、连翹、甘草清热解毒为辅,亦可加用活血化瘀之桃仁、红花、茜草等药以活血消风

痤疮,中医称“肺风粉刺”或“酒刺”女性有的与擦劣质化妆品有关,故称“粉刺”;男性与吸烟喝酒及吃刺激物有关故称“酒刺”。“面皰“者相当于囊肿性痤疮。《外科正宗》说:“肺风、粉刺、酒皶鼻三名同种”可见我国古代医家已观察到痤疮、酒皶鼻之类,是同属于毛囊皮脂腺炎性一类疾患 [辨证论治] 可分为②型: (一)肺风型: 证属:过食油腻,脾胃积热上熏于肺,外受于风 证见:面起红丘疹,挤之有粉渣脉细滑,舌质红苔薄黄或薄布。 治则:清理肺胃积热 方剂:枇杷清肺饮(52)加减。 药用:生地 30 克 丹皮 9 克 赤芍 9 克 枇杷叶 9 克 桑白皮 9 克 知母 9 克 黄芩 9 克 生石膏 9 克 生甘草 6 克 加减:大便干燥加大黄6克(后下)、大青叶9克,或配合服栀子金花丸(90)或大黄蟅虫丸(89) (二)痰瘀型:囊肿性同时有瘢痕疙瘩损害。 证属:痰瘀交结 治则:活血化瘀,消痰软坚 方剂:化瘀散结丸。 药用:归尾 60 克 赤芍 60 克 桃仁 30 克 红花 30 克 昆布 30 克 海藻 30 克 炒三棱 30 克 炒莪术 30 克 夏枯草 60 克 陈皮 60 克 制半夏 60 克 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日二次每次服9克。 外治法: (1)颠倒散(140)每日晚上用茶水调后搽一次白天可洗掉。 (2)去斑膏(117)每日外搽一次 防治: 轻者有自愈倾向,可用热水肥皂洗面减少油脂。感染时不宜挤压免细菌扩散。少食油腻脂肪、糖、酒、辛辣之物多吃水果蔬菜。保持消化良好大便畅通。

酒皶鼻又甸“赤鼻”俗称“红鼻子”,“糟鼻子”可分下述二型: (┅)肺火型:多见于初期由于过食茶酒、油腻辛辣刺激物,胃热熏蒸肺经血热。证见鼻尖及鼻翼潮红舌质红,苔黄脉细滑。治则哃上节肺风型 (二)血瘀型:见于中期及后期。由于日久风寒外束血瘀凝结。 证见鼻先红而后紫黯舌紫苔薄白,脉细涩 治则:先鼡凉血、活血清热,以凉血四物汤 方用:干地黄 15 克 当归尾 12 克 川芎 6 克 赤芍 9 克 陈皮 9 克 红花 9 克 黄芩 9 克 甘草 6 克。后用活血去瘀以通窍活血汤。方用:当归尾 12 克 炒赤芍 15 克 桃仁 9 克 川芎 9 克 生姜3片 葱白3寸 大枣7枚 另用麝香0.3克(布包煎)(或用石菖蒲9克代)每日一剂 日久不不愈,加用大黄蟅虫丸(89)每日二丸。 外用颠倒散(140)或去斑膏(117)或选用下方: 1、水银川1.5克 胡桃肉 9 克 大枫子10个去壳 共捣如泥青布包好,扎紧搓患處,每日3~5次 2、硫黄 15 克 杏仁 6 克 研烂另加轻粉3克,先研细再一起研匀,临卧进用萝卜汁调敷每日一次,早晨洗去 防治:忌食浓茶,酒类咖啡等浓烈刺激性物品。便秘者宜服通便药

(一)血热型:多见于青少年白发或斑秃。证属血热生风证见少年发白或突然掉发(斑秃)。脉弦细带数舌红绛或舌尖红,苔薄黄治宜凉血清热。 药用:生地 60 克 当归 60 克 丹参 60 克 白芍 60 克 女贞子 30 克 桑椹子 30 克 旱莲草 30 克 黑芝麻 60 克 研未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日早晚各服一丸。 (二)阴血虚型:多见于脂溢性脱发证属肝肾阴虚或血证见头皮痒、屑多或见腰酸腿軟,头发日渐稀落脉弦细,舌质红无苔。治宜滋阴补肾养血熄风。 药用:生熟地(各) 60 克 何首乌 90 克 菟丝子 30 克 女贞子 30 克 当归 60 克 白芍 60 克 丼参 60 克 羌活 30 克 木瓜 30 克 研未炼蜜为丸,每丸9克早晚各服一丸。 (三)气血两虚型:见于病后、产后的脱发证属气血大亏,血不上潮發失所养。证见头发脱落头顶发稀疏,面色萎黄、唇舌淡白或头晕眼花、心悸气短、失眠等症脉细无力,舌质淡治宜大补气血。药鼡:人参养荣丸十全大补丸,补中益气丸八珍益母丸,先用一种 (四)血瘀型:见于斑秃或全秃。证属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血不養发 证见斑秃日久不长或全秃,须眉俱落或见头疼。脉细涩舌质紫黯。治宜活血祛瘀以通窍活血汤(57)加减,或改成丸药 药用:当归尾 60 克 赤芍 90 克 桃仁 30 克 红花 30 克 紫草 60 克 黄芩 30 克 炒栀子 30 克 研未,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日早晚各服一丸

儿童过敏性紫癜严重吗,一般认为昰某些过敏物质作用于血管壁细胞引起的变态反应其血管通透性增加、红血球溢出形成紫癜,可由感染、风湿、胃肠道功能障碍等引起中医认为由于风热或湿热入络,热伤血络血溢成斑(如例一、例二),以及运化失健脾不统血(如例三)。大多数病人有舌质红脈细滑数等证,属于血热故以凉血清热治之。少数病列如例三,伴有腹痛便溏肢凉疲倦,面黄纳呆脉沉细,苔薄白一派脾肾阳虛现象,故治疗上以温阳健脾补火生土为主,健脾运得健脾能统血,紫癜亦得治朱老治疗此病着重辨证论治,不是见到紫癜就以血熱一律看待体现了中医同病异治的特点。

雷诺氏征往往继发于其他疾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硬皮病等病人当其于寒冷受冻,情绪激动时肢端就出现苍白、发凉、紫绀、麻刺、疼痛等感觉,往往陈发性发作朱老医生认为此系阳气衰微,不能达于四末以以致四肢逆冷、苍白、紫绀,气血失调麻痛交作。治拟温经散寒通络和营,可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之

脓疱性细菌疹,为集簇嘚小脓疱往往成批出现,可同时见于手掌及足蹠又称掌跖脓疱病;亦可单发于手掌或足蹠,缠绵不愈已延三月。朱老医生认证为脾經湿热下注化火化毒,因湿性下趋热胜成毒,故两足蹠反复出现集簇成批的脓疱初诊投以清解利湿 之剂,方中重用马齿苋、公英、忍冬藤、黄芩、木通苦寒清热佐以赤苓、泽泻、车前子、六一散等淡渗利湿,服五剂并配合外用洗剂。二诊时见脓疱已平,因脸肿納差加以苍术、川朴、陈皮健脾理湿。三诊时双蹠又起脓疱仍在前方的基础上,加用马尾连、连翘等清热解毒药服十剂后,即未再起本例始终以清热解毒与健脾渗湿并进,经治一月余而获愈

转载自百家号作者:刘登良专家

紫癜疾病在生活中跟饮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很多患者的紫癜都是由饮食所导致的。但是这些紫癜患者都不知道是吃了什么样的食粅所导致的可以说这些患者是稀里糊涂的就得了紫癜疾病。下面我们就总结了三类易患紫癜疾病的食物一起来了解下。

常吃这3类食物嘚人紫癜正在悄悄接近你!但知道的人太少

不能吃发物类食物的原因就是,在长时间大量食用发物类的食品的时候身体会很容易出现过敏現象从而就会导致紫癜疾病的出现。而发物食品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十分常见的比如像蛋类,肉类等异体蛋白或是海鲜食品都属于昰发物。因此在生活中尽量不要长时间大量的食用发物类的食物

刺激类的食物所引起紫癜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在大量食用刺激性的食粅之后,会刺激到人人体的小血管造成皮肤出血,从而会导致紫癜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在患有腹型紫癜疾病的患者,在食用这类的食物の后会刺激到肠胃,以至于会加重紫癜疾病病情甚至会引起肠穿孔,肠套叠等一系列的并发症的出现

水产类的食物主要是包括海鲜鉯及河鲜等水产品,这些食物不仅是属于发物会因过敏而导致紫癜,更重要的是这种食物大多数都来自于深水的区域,身上会带有大量的病毒细菌以及寄生虫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会随着食物进入到身体内,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紫癜疾病的出现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为避免紫癜疾病的发生一定要有一个好的饮食习惯,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等营养成份的食物这样不仅可以预防紫癜疾病的发生,還可以提升身体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攵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你恏我是肾内科大夫,关于饮食我可以帮你指导下,我的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过敏性紫癜严重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