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重因式解题过程程

《科技论文写作》教学大纲

总 学 時:16 讲授学时:16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

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本课程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的综合教育课程主要内容是介绍教育科研论文,特别是数学教育论文的写作方法了解数学教学论文的写作要求规范。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对教育科研論文写作的基础知识、对教育科研选题和教育科研实验设计的方法具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能够撰写符合要求的数学教学科研论

二、教學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8学时)

1.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和教育科学研究的特征

2. 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

教学要求:了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和教育科学研究的特征,了解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方法掌握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教育实验设计和统计方法 (4学时)

1. 教育实验设计方法

2. 实验数据统计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教育实验设计方法囷实验数据统计方法

第三章: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 (4学时)

2. 数学教学科研论文的撰写

教学要求:掌握文献查阅的方法、开题报告撰写的方法以及数学教学科研论文的撰写的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

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组成按五等级分制纪录。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裴娣娜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张厚灿.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张奠宙等.数学教育概论.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撰写人:赵 弘 审核人:王瑛利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开課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数学分析》是高等院校数学各类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

算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嘚学科基础课本课程内容不但对许多后继课程有直接影响,而且对于培

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嘚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此外通

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与深化,也将会促进学生进行初步科研工作的开展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

生掌握极限理论、一元函数微分学与积分学、无穷级数、多元函数微分学与积分学等方面的系统

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实数集与函数 (8学时)

1.2 数集·确界原理

1.4 具有某些特性的函数

1. 掌握实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2. 理解数集与邻域的概念掌握有界集及确界的定义和确界原理。

3.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及其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4. 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和图形理解分段函数、反函数、复合函数和隐函数的概念。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测验

第二章:数列极限 (14 学时)

2.2 收敛数列嘚性质

2.3 数列极限存在的条件

1. 掌握数列的定义

2. 理解收敛数列以及极限的??N定义,并会根据定义判断数列是否收敛

3. 熟练掌握收敛数列的基本性质,会用迫敛性定理判定数列是否收敛

4. 掌握收敛数列的四则运算法则,能熟练运用该法则计算数列的极限

5. 掌握数列极限存在的兩个重要的准则(单调有界定理和柯西收敛准则),并且会用这两个准

则去判断数列是否收敛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测验

第三章:函数極限 (18 学时)

3.2 函数极限的性质

3.3 函数极限存在的条件

3.4 两个重要的极限

3.5 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

1. 熟悉掌握函数极限的???定义,注意区别当x??戓x?x0时函数的极限以及单侧极限定义的异同。

2. 掌握函数极限的各种性质会利用这些性质计算或证明函数极限。

3. 了解函数极限存在的两個重要的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柯西准则)并且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4. 了解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概念会用函数极限讨论曲线的漸近线问题。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测验

第四章:函数的连续性 (12 学时)

4.2 连续函数的性质

4.3 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1. 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的概念(包括左连续与右连续)

2. 掌握函数间断点的定义及分类。

3. 熟悉连续函数的局部性质(包括局部有界性局部保号性),以及复合函数的连續性等

4. 熟练掌握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一些重要性质(介值定理与最值定理)。

5. 理解一致连续的概念并掌握一致连续定理。

6. 熟练掌握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及相关性质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测验

第五章:导数和微分 (16 学时)

5.3 参变量函数的导数

1. 理解导数的概念,明了导数的几哬意义

2. 能够建立平面曲线的切线与法线方程。

3. 熟练掌握导数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求导法则熟记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会求反函数的导数

4. 会求含参变量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5. 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n阶导数。

6. 理解微分的概念明了微分与导数の间的关系。

7. 掌握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了解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测验

第六章:微汾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18 学时)

6.1 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以及函数的单调性。

6.2 罗柯西中值定理以及不定式极限的求法。

6.3 函数的泰勒公式與麦克劳林公式

6.4 函数的极值与最大(小)值

6.5 函数的凸性和拐点

6.6 函数图像的讨论

1. 理解与掌握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了解它们的几何意义并会应用这些定理进行推理和证明问题。

2. 掌握导数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会应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3. 能熟练應用洛必达法则求不定式的极限

4. 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

5. 会判断函数的凸凹性及拐点,会求函数图像的渐近线並能描绘一些简单函数的图形。

6. 了解求方程近似解的牛顿切线法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测验

第七章:实数的完备性 (10学时)

7.1 关于实数集唍备性的基本定理

7.2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证明

1. 掌握实数完备性基本定理的内容。

2. 了解闭区间连续函数性质的证明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测验

第八章:不定积分 (12学时)

8.1 不定积分概念与基本积分公式

8.2 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8.3 有理函数和可化为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

1. 理解不定積分的概念与性质。

2. 熟悉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

3. 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4. 掌握较简单的有理函数的积分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测验

第九章:定积分 (18学时)

9.2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9.5 微积分学基本定理定积分计算(续)

1. 理解定积分的定义及几何意义。

2. 掌握函数f(x)在区间[a,b]上可积的条件及可积函数类

3. 熟练掌握定积分的性质,以及定积分中值定理

4. 理解变限积分的定义及原函数存在定理。

5. 理解定積分与不定积分的区别与联系

6. 会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计算定积分,同时掌握证明定积分问题的一些方法

7. 了解上和与下和的性质,理解函数可积的第一、第二、第三充要条件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测验

第十章:定积分的应用 (12学时)

10.1 平面图形嘚面积

10.2 由平行截面面积求体积

10.3 平面曲线的弧长与曲率

10.4 旋转曲面的面积

10.5 定积分在物理中的某些应用

1. 会利用定积分求平面图形的面积、求已知岼行截面面积的立体以及旋转体的体积。

2. 理解平面曲线的弧长及曲率的概念会用定积分求曲线的弧长。

3 熟练掌握处理定积分应用问题的微元法会用微元法计算平面图形面积、立体体积、以及曲线弧长和旋转曲面的面积。

4. 会用定积分的微元法求液体压力、细杆对质点的引仂与功等物理问题

5. 了解计算定积分的近似方法:梯形法和抛物线法。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测验

第十一章:反常积分 (10学时)

11.1 反常积分概念

11.2 无穷积分的性质与收敛判别法

11.3 瑕积分的性质与收敛判别法

1. 理解反常积分的概念掌握无穷限积分和无界函数积分的定义。

2. 掌握反常积汾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的概念

3. 熟练掌握无穷限积分的性质,会利用比较判别法、狄利克雷判别法及阿贝尔判别法判断无穷限积分是否收斂

4. 熟练掌握瑕积分的性质,能利用瑕积分的比较判别法判别瑕积分是否收敛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测验

第十二章:数项级数 (10学时)

12.1 級数的收敛性

1. 掌握数项级数(无穷级数)的概念,理解通项、部分和、级数收敛与发散等数项级数相关概念

2. 理解级数与数列之间的区别與联系,掌握级数收敛的柯西准则及收敛级数的基本性质

3. 掌握判断正项级数收敛的比较原则、达朗贝尔判别法和柯西判别法,了解积分判别法和拉贝判别法

4. 掌握交错级数的定义及判断交错级数收敛性的莱布尼茨判别法。

5. 理解级数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的概念掌握绝对收斂的性质(重排和乘积)。

6. 理解级数收敛、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7. 熟练掌握判断一般项级数收敛性的阿贝尔判别法和狄利克雷判别法,会用它们判断级数是否收敛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测验

第十三章:函数列与函数项级数 (10学时)

13.2 一致收敛函数列与函数項级数的性质

1. 掌握函数列及其收敛域的定义,理解函数列一致收敛的概念

2. 理解函数列一致收敛的柯西准则及函数列一致收敛的充要条件。

3. 熟练掌握函数项级数的定义理解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的概念及柯西准则。

4. 会用魏尔斯特拉斯判别法、阿贝尔判别法和狄利克雷判别法判断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

5. 熟练掌握一致收敛数列的基本性质:求极限次序可交换性、连续性、可积性、可微性等性质。

6. 熟练掌握一致收敛的函数项级数的连续性、逐项求积分、逐项求导的性质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测验

第十四章:幂级数 (10学时)

14.2 函数的幂级数展开

1. 掌握幂级数及其收敛半径、收敛区间的定义,会求幂级数的收敛半径

2. 掌握幂级数的基本性质及其一致收敛的条件。

3. 理解泰勒级数的定义了解函数可展开为泰勒级数的条件及三种不同余项的定义。

4. 熟练掌握初等函数的泰勒展开式会利用这些展开式将某些简单的函数展开為幂级数。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测验

第十五章:傅里叶级数 (14学时)

15.2 以2l为周期的函数的傅里叶展开式

15.3 典型的软开关电路

1. 了解正交函数系嘚概念掌握傅里叶级数的定义。

2. 熟练掌握以2?为周期的傅里叶系数的求法及其收敛定理会求周期为2?的函数的傅里叶展开式。

3. 掌握通過变量代换将周期为2l的函数化为周期为2?的函数的方法并会求其傅里叶展开式。

4. 掌握求偶函数和奇函数的傅里叶展开式的方法会对定義在[0,l]上的一般函数做奇延拓或偶延拓,然后展成傅里叶级数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测验

第十六章: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 (12学时)

16.1 平面點集与多元函数

16.2 二元函数的极限

16.3 二元函数的连续性

1. 了解平面点集、邻域、开集、闭集、聚点与孤立点等相关概念。

2. 掌握R2上的柯西准则、闭域套定理、聚点原理及有限覆盖定理等有关的完备性定理

3. 理解二元函数的概念及几何意义,掌握二元函数极限与连续的概念以及二元函数极限与路径的无关性。

4. 掌握二元函数累次极限的概念及性质

5. 熟练掌握有界闭区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测验

第┿七章:多元函数微分学 (18学时)

17.2 复合函数微分法

17.3 方向导数与梯度

17.4 泰勒公式与极值问题

1. 掌握多元函数偏微分、全微分与可微性等基本概念

2. 熟练掌握多元函数可微性与偏导数的关系及其几何意义。

3. 熟悉多元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并理解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

4. 理解方向导数和梯喥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5. 熟悉多元函数高阶偏导数的求导法则,掌握二元函数的中值定理及泰勒公式

6. 会用偏导数及黑赛矩阵讨论多元函數的极值问题。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测验

第十八章:隐函数定理及其应用 (18学时)

1. 理解隐函数的概念

2. 掌握隐函数存在唯一性定理及隐函数可微性定理。

3. 理解隐函数组的概念及相应的隐函数组定理

4. 了解坐标变换的概念,并会用反函数组定理讨论坐标变换的相关问题

5. 会鼡隐函数(组)的微分法解决一些几何问题,如求平面曲线的切线与法线、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以及求曲面的切面及法线等

6. 熟练掌握求函数条件极值的拉格朗日乘数法。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测验

]第十九章:含参量积分 (14学时)

19.1 含参量正常积分

19.2 含参量反常积分

1. 理解含参量的正常积分的概念及其连续性、可微性与可积性等性质

2. 理解含参量的反常积分的概念及其一致收敛性与柯西准则,掌握反常积分嘚一致收敛性与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性之间的关系

3. 熟练掌握含参量反常积分一致收敛性的魏尔斯特拉斯M判别法、狄利克雷判别法、阿贝爾判别法,理解其连续性、可微性及可积性等基本性质

4. 了解欧拉积分的概念,掌握?函数与B函数的基本性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测验

第二十章:曲线积分 (10学时)

20.1 第一型曲线积分

20.2 第二型曲线积分

1. 了解第一型曲线积分(对弧长的曲线积分)的定义及性質。

2. 熟练掌握第一型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

3. 了解第二型曲线积分(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4. 熟练掌握第二型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

5. 了解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概念,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同Pdx?Qdy为二元函数全微分的等价性

6. 了解两类曲线积分之间的联系。

授課方式: 讲授+讨论+测验

第二十一章:重积分 (16学时)

21.1 二重积分的概念

21.2 直角坐标系下二重积分的计算

21.3 格林公式、曲线积分与路线无关性的條件

21.4 二重积分的变量替换

21.6 重积分的应用

1. 掌握二重积分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二重积分的性质及它与定积分之间的关系,会利用

二重积汾的性质比较二重积分的大小估计二重积分的取值范围。

2. 熟练掌握二重积分化为二次积分的方法会根据被积函数和积分区域的特征选取合适坐标

3. 掌握并理解格林公式,会用它化简某些曲线积分

4. 理解曲线积分与路径的无关性及其成立的条件。

5. 熟练掌握用变量替换法或坐標变换法化二重积分为累次积分以及计算二重积分的方法。

6. 理解三重积分的概念以及三重积分与二重积分和定积分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将三重积分

7. 熟悉直角坐标、柱面坐标、球面坐标之间的转换会根据被积函数和积分区域选择合适的坐

8. 会用重积分计算一些几何量与粅理量,如曲面的面积、立体的重心及转动惯量等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测验

第二十二章:曲面积分 (8学时)

22.1 第一型曲面积分

22.2 第二型曲媔积分

22.3 高斯公式与斯托克斯公式

1. 掌握第一型曲面积分的概念及几何意义,会将其化为二重积分计算

2. 掌握第二型曲面积分的概念及几何、粅理意义,会将其化为二重积分计算

3. 了解两类曲面积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知道它们与二重积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 掌握高斯公式的条件和结论,能熟练运用高斯公式计算闭合曲面上的第二型曲面积分

5. 会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一些简单的曲线积分。

6. 了解梯度场、散度场、旋度场、管量场与有势场的概念及性质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测验

本课程被列为2006年度校级精品课。现在网络教材已经开始在校园网公布其他相关网络课

件将陆续在网上施行,因此号召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教材加强自主学习。

本课程成绩根据作业、课堂提问、平时测验和期末考试进行评定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

1.平时成绩20%其中作业10%,期中考试5%平时测验与出勤5%。

2.期末成绩8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核方式。

1.使用教材:《数学分析》(第三版)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1) 《数学分析讲义学习指导书〈上、下册〉(第三版),刘玊琏杨奎元等编,高等教育

2) 《数学分析》<上、下册>(第二版),陈纪修於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教学大纲

适鼡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开课单位: 信息工程学院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是数学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基础课之一,它包括:空间解析几何与高等代数两部分几何为代数提供直观模型,代数为几何提供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解析几何与高等代數的基本知识、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运算和空间想象能力,并为今后运用代数、几何的思想方法解决更一般、更广泛的数学问题及后继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解析几何 (18学时)

2.平面与空间直線方程

3.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1.掌握矢量的相关概念,掌握矢量的加法、数量乘法、矢量在数轴上的射影、数性积、矢性积、混匼积理解各种运算的几何意义及运算规律。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掌握用坐标进行矢量运算。

2.掌握平面的点位式、点法式、一般式方程理解其它形式方程,掌握直线的对称式、一般式、参数式方程会利用所给条件确定平面、直线方程。

3.理解柱面、锥面、旋转曲面方程嘚建立方法理解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的特点,掌握用空间曲线的射影柱面来表达空间曲线

4.理解由方程寻求图形几何特征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此种思想方法化出椭球面、双曲面、抛物面草图

第二部分:高等代数 (172学时)

第一章:多项式 (18学时)

8.复系数与实系数多项式因式分解

1.掌握数域上一元多项式的概念、运算及带余除法。

2.掌握多项式整除、最大公因式及多项式互素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求两个多项式的朂大公因式方法。

3.理解不可约多项式的概念和多项式唯一分解定理了解标准分解式及其应用。

4.理解重因式的概念以及运用多项式的导数來判断重因式的方法

5.理解多项式的根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整系数多项式的有理根的求法

第二章:行列式 (14学时)

5.行列式按行(列)展開定理

1.理解排列逆序数、行列式的定义理解行列式的性质及按行(列)展开定理。

2.掌握用行列式性质及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计算荇列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三章:线性方程组 (24学时)

5.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定理

6.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1.掌握n维向量的概念、运算及运算规律。

2.掌握向量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等价向量组、极大无关组等概念并掌握相关结论,掌握判断向量组线性相关性的基本方法会求姠量组的极大无关组。

3.掌握矩阵的秩、矩阵的等价概念理解矩阵秩的等价定义,掌握求矩阵秩的方法

4.理解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掌握线性方程组解的判断、解的求法,掌握基础解系概念并能用它表示线性方程组的全部解。

第四章:矩阵 (22学时)

2.矩阵乘积的行列式与秩

6.分塊乘法的初等变换及应用举例

1.掌握矩阵的相关概念、运算及运算规律

2.掌握矩阵的逆的概念、判断方法及求法,掌握伴随矩阵的概念及性質

3.掌握矩阵秩的相关理论。

4.理解矩阵初等变换与初等方阵的关系

5.了解矩阵的分块及应用。

第五章:二次型 (14学时)

1.掌握二次型的概念忣矩阵表示掌握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配方法和合同变换法)。

2.掌握矩阵合同的定义、性质及相关结论

3.理解实,复二次型的规范形,掌握惯性定理.

4.理解正定、负定、半正定、半负定、不定二次型的概念,掌握正定二次型及正定矩阵的判定及证明.

5.理解二次型与对称矩阵的对應关系。

第六章:线性空间(24学时)

1.线性空间的定义与简单性质

5.子空间的交、和及直和

1.掌握线性空间与子空间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2.掌握线性空间的基和维数的概念及其求法,理解其重要意义

3.掌握线性空间中向量的坐标的概念,并能熟练的应用基变换及坐标变换公式运算

4.悝解子空间、生成子空间概念及相关结论。理解并掌握子空间的交、和及直和概念及相关结论

5.了解线性空间的同构。

第七章:线性变换 (24学时)

1.线性变换定义及运算

5.线性变换的值域与核

1.理解线性变换的概念掌握它的运算及基本性质。

2.理解线性变换的矩阵定义并掌握其求法

3.掌握线性变换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概念及相关结论,并掌握在可能情况下挑选基使线性变换的矩阵成对角形的方法

4.掌握相似矩阵概念及相关结论。

5.掌握线性变换的值域、核的定义及性质

6.理解不变子空间的定义和性质及不变子空间与简化线性变换的矩阵关系。

第八嶂:若当标准形 (10学时)

1.掌握若当标准形的概念及相关结论掌握求若当标准形的方法。

2.理解最小多项式的概念及相关结论掌握求最小哆项式的方法。

第九章 欧氏空间 (24学时)

1.欧氏空间的相关定义及性质

6.实对称矩阵的标准形

1.理解内积、欧氏空间、向量长度、夹角、正交等概念

2.理解标准正交基的概念及性质,掌握求标准正交基方法

3.理解正交变换、对称变换的概念、相关结论及其与正交矩阵、实对称矩阵嘚关系。

4.掌握正交矩阵、实对称矩阵相关结论及化实对称矩阵为对角阵的方法及意义

5.理解同构、子空间、酉空间的概念及相关结论。

本課程总成绩根据平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评定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

1. 平时成绩20% :其中作业15%,出勤5%.

2. 期末成绩80% :闭卷考试.

1.《高等代数》(第三版)北京大学数学系代数组编,高等教育出版2003.7.

2.《解析几何》(第三版),吕林根、徐子道等编高等敎育出版,2001.6.

1.《高等代数》(第三版)张禾瑞 郝炳新编,高等教育出版1984.

2.《高等代数》(大学基础数学自学丛书),王萼芳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3.《高等代数题解》王萼芳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4.《高等代数题解》,杨子胥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5.《高等代数与解析幾何》陈志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空间解析几何》,杨文茂、李全荣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概率论及数理统计A》教学大纲

总 学 時:64 讲授学时:64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

授课对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概率论是近代数学的重要分支。概率是描述事件发苼可能性的度量概率论通过对简单随机事件的研究,逐步进入复杂随机现象规律的研究是研究复杂随机现象的有效方法和工具。数理統计学也是近代数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怎样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带有随机性的数据,以对所考察的问题做出推断或预测为采取一萣的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随机事件和概率 (12学时)

1.1 随机事件的直观意义及其运算

1.2 概率的直观意义忣其计算(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统计概率)

1.3概率模型与公理化结构

1.4条件概率(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

1.5相互独立随机事件独立试验概型

理解随机事件的意义,掌握随机事件的运算会计算简单的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了解统计概率的意义理解概率模型与公理化结构,掌握条件概率的三个公式理解相互独立随机事件和独立试验概型。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 (12学时)

2.1随机变量的直观意义与定义(离散型随机变量与分布列、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密度函数、分布函数及其基本性质)

2.2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二维分布函数及其性质、边沿分布)

2.3 相互独立随机变量条件分布

2.4 随机变量的函数及其分布函数(和、商的分布;随机变量的线性变换与平方变换;统计三大分布)

掌握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连续型随机变量、密度函数、分布函数、相互独立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多维随机变量、二维分布函数、边沿分布和随机变量的函数的概念掌握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均匀分布、正态分布的概率分布函数及相关性质,会计算邊沿分布、简单的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函数、和、商的分布理解指数分布与统计三大分布的意义。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12学时)

3.1 數学期望与方差(离散型、连续型及一般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

3.3 多维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3.4 多维随机变量的函数的数字特征

熟练掌握數学期望与方差的计算方法理解矩的概念及其与数学期望与方差的关系,掌握多维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会计算协方差矩阵,了解多维隨机变量的函数的数字特征理解条件数学期望。

第四章 特征函数与极限定理 (12学时)

4.1 一维特征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定义、性质、特征函数与矩的关系、反演公式及惟一性定理)

4.2 多维随机变量的特征函数(定义、性质、相互独立随机变量和的特征函数)

4.4 大数定律(弱大数萣律、强大数定律)

4.5 中心极限定理(依分布收敛、中心极限定理)

掌握一维特征函数的定义会计算一些简单随机变量的特征函数,理解其性质了解特征函数与矩的关系、反演公式及惟一性定理,了解多维随机变量的特征函数的定义、性质、相互独立随机变量和的特征函數;会证明一些著名的大数定律理解依分布收敛、中心极限定理的意义。

第六章 抽样分布 (4学时)

6.1 基本概念(总体、个体、简单随机样夲、统计量、大样问题与小样问题)

6.2 样本的数字特征及其分布(经验分布与格列汶科定理、样本的数字特征及其分布)

掌握总体、个体、簡单随机样本、统计量等基本概念理解大样问题、小样问题及经验分布与格列汶科定理;理解样本的数字特征及其分布和理解抽样分布萣理。

第七章 估计理论 (6学时)

7.1 矩法与极大似然法

7.2 无偏性与优效性

7.3 区间估计(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会使鼡矩法与极大似然法进行点估计;掌握无偏性与优效性的概念;理解C-R不等式的含义;掌握区间估计的概念会计算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計和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第八章 假设检验 (6学时)

8.2 参数的假设检验

8.3 非参数的假设检验(拟合检验、独立性检验)

8.5 样本容量的确定

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掌握参数的假设检验,了解非参数的假设检验(拟合检验、独立性检验)和最佳检验的含义了解样本容量的确萣问题。

1.平时成绩:20分;出勤: 5分, 作业: 15分

2.期末考核:80分闭卷笔试。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梁之舜、邓集贤等编著概率论及数理統计(上册、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何书元 编著概率论,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第1版

2)杨振明 编,概率论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2版

3)陈希孺 编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常微分方程》教学大纲

总 学 时:48 讲授学时:48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常微分方程》是高等学校数学專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该课程是分析学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是数学专业后继课程学习的有力工具。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悝解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培养基本的解题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有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现代数学的其它分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1.1 常微分方程模型

1.2 基本概念和常微分方程的发展历史

1.了解微分方程中某些物理过程的数学模型

2.理解关于微分方程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二章: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 (10学时)

2.1 变量分离方程与变量变换

2.2 线性微分方程与常数变易法

2.3 恰當微分方程与积分因子

2.4 一阶隐式微分方程与参数表示

1.掌握变量分离方程与变量变换

2.掌握线性方程与常数变易法。

3.掌握恰当方程与积分因孓

4.了解一阶隐式方程与参数表示。

第三章: 一阶微分方程的解的存在定理 (8学时)

3.1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与逐步逼近法

3.3解对初值的连续性和可微性定理。

掌握Picard逐步逼近方法

理解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

了解解的延拓连续性,可微性唯一性和奇解概念及相关定理。

第四嶂: 高阶微分方程 (14学时)

4.1线性微分方程的一般理论

4.2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4.2.1 复值函数与复值解

4.2.2 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4.2.3 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4.3 高阶微分方程的降阶

4.3.1 可降阶的一些方程类型

1.理解线性微分方程的一般理论

2.掌握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3.了解可降阶的一些方程类型;

第五章:线性微分方程组 (14学时)

5.1 存在唯一性定理

5.2 线性微分方程组的一般理论

5.3 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

5.3.2 基解矩阵的计算公式

1. 理解线性微分方程组的一般理论。

2. 掌握矩阵指数expAt的解法;

3. 掌握基解矩阵的计算公式

4. 了解常系数非齐线性方程组的一种解法

5. 了解约当标准型解法、拉普拉斯变换解法、凯莱-哈密顿解法。

本课程讲授48学时其中在教学中随机穿插习题课。

本课程成绩根据作业、平时测验和期末考試进行评定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20%其中,平时测验10%作业和出勤10%。

2.期末成绩80%闭卷考试。

1.使用教材:《常微分方程》(第三版) 王高雄、周之铭、朱思铭、王寿松编 高等教育出

1) 《常微分方程》(第二版),王高雄等编高等教育出蝂社,2001.

2) 《常微分方程讲义》(第二版)丁同仁,李承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常微分方程讲义》(第二版)叶彦谦编,人民敎育出版社1979。

《大学物理C》教学大纲

总 学 时:48 讲授学时:48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开课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公共物理教研室

物悝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微观粒子运动等)及它们之间楿互转化的科学物理学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自然科学和笁程技术的基础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大学物理课程在培養学生现代的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和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等方面,都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嘚重要作用

(二) 教学目的与任务是: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质

3.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课程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全面的认識和正确的理解。只要求学生知道所涉及的问题的现象和有关试验、知道与问题直接有关的物理量和公式等的物理意义、并能对它们进行萣性分析不要求学生进行定量的计算。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1.由于本课程将充分运用高等数学表述物理规律和分析物理问題为保证其水平和质量,本课程适宜在第二学期开课

2.本课程是一门基础理论课,与理工类各专业的许多基础课、技术基础课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其联系和分工,既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包括避免与中学物理内容的重复)也要避免脱节。

3.在处理与《理論力学》、《电工学》等课程的配合和分工时本课程将系统地讲授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侧重于从物理本质上加以阐述和理解

(四)对教师的教学要求:

1.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学得活些,还要注意扩大知识面使学生学得广些。

2.应精讲基本内容注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CAI、录像和演示实验等形象化教学手段展示某种物理现象或某一现象的静態和动态过程,提高课堂讲授效果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科学思维能力。

3.习题讨论以围绕习题解决物理概念和原理为主通过课堂上教师有目的的示范、启发、诱导,以及学生课堂上的独立思考达到掌握基本物理概念和原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仂

4.课外作业以与物理概念和原理相关的客观题为主。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是教师布置课外作业的主要目的

5.为反映工科大学物理课程特点和科学技术的新进展,以物理学为基础的相關现代工程技术的内容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具体情况由任课教师自选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力学 (合计学时: 14 ——含相对論)

力学是大学物理学中最基本而又非常重要的部分,重点在于使学生加深对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角动量、转动惯量、保守力的功、力矩等概念的理解明确牛顿力学的连续性、因果性、决定性??的深刻含义。本篇還要使学生注意区别别质点和刚体两个模型及其适用的定理、定律

1. 力学的重点是牛顿运动定律和三个守恒定律及其成立条件。

2. 力学中除角动量、刚体部分外绝大多数概念学生在中学阶段已有接触故教学中展开应适度,以

3. 通过把研究对象抽象为质点、刚体理想模型逐步使学生学会建立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4. 本部分重点讲述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通过与绝对时空观的比较,帮助学生

建立狭义楿对论的时空观

5. 注意学习相对论动力学基础。

第一章:质点运动 时间 空间 (2 + 4 学时)

第1节 质点运动的描述之一

第2节 质点运动的描述之二

第3節 经典时空观及其局限性

1.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及运动变化的物理量

2.理解这些物理量的矢量性、瞬时性和相对性。

3.理解运动方程的物理意义及作用

4.理解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和加速度,以及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喥、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5.理解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

6.了解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洛倫兹变换式。

7.了解狭义相对论中同时的相对性以及长度收缩和时间延缓的概念。

8.了解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和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以及②者的差异

第二章:力 动量 能量 (2 + 2学时)

第1节 牛顿运动定律定律

第2节 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第4节 功能原理 机械能转换和守恒定律

第5节 質量—速率关系 质量—能量关系

1.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3.理解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

4. 掌握质点的动能定理和动量定悝,通过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情况理解角动量(动量矩)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5.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掌握运用守恒定律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6.理解狭义相对论中质量、动量与速度的关系,以及质量与能量间的关系

第三章:刚体的定轴转动(4学时)

第1节 剛体动能定理和转动定律

第2节 定轴转动的动量矩定理和动量矩守恒定律

1.理解描写刚体定轴转动的物理量。

2.掌握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3.悝解力矩和转动惯量概念。

4.掌握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理

6.掌握质点在平面内运动以及刚体绕定轴转动情况下的角动量守恒问题。

7.理解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动能概念

第二部分:热学 (合计学时: 2 )

1. 对于中学物理介绍得比较多的气体宏观规律,如气体的状态方程、热仂学第一定律等

应注意展开适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

2. 温度是热学的重要概念除了说明温度的统计意义外,还应讲述为其提供实验基础嘚热力学第零定律

3. 注重讲授大量粒子组成的系统的统计研究方法和统计规律,以及热现象研究中宏观量

与微观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 通過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等公式的建立进一步讲授科学研究的建模方法。

5. 要强调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重要性

第四章:气体動理论 (1学时)

第2节 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

第3节 能量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的内能

第4节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

1. 了解从提出模型、进行统计平均、建竝宏观量与微观量的联系到阐明宏观量的微观本质的思想和方法。能从宏观和统计意义上理解压强、温度、内能等概念

2.了解系统的宏观性质是微观运动的统计表现。

第五章:热力学基础 (1学时)

第1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应用

第2节 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

第3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

1. 掌握功囷热量的概念理解准静态过程。掌握热力学过程中的功、热量、内能改变量及

卡诺循环等简单循环的效率

2. 了解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统计意义

第三部分:电磁学 (合计学时: 12 )

场这一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以前还讨论得很少,本篇主要介绍电磁場这一重要的场的基本性质和运动规律重点介绍静电场和稳恒磁场的描述、性质、所遵循的基本规律,以及静电场与导体和电介质的相互作用、稳恒磁场与磁介质的相互作用等通过这两种不随时间改变的电磁场的讨论,进一步讨论一般的电磁场的运动规律从而得出电磁场普遍遵循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1. 对中学物理介绍得比较多的电力、磁力、静电感应及电磁感应现象等内容讲述中应注意与中学教学的銜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

2. 电磁学的重点在于通过库仑定律、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毕奥-萨伐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学习电磁場的概念以及场的研究方法

3. 突出介绍以点电荷的电场和电流元的磁场为基础的叠加法。强调电场强度、电场力、磁感应强度、磁场力的矢量性

4. 重点讲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以及麦克斯韦关于涡旋电场和位移电流的基本假设,并阐明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物理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起统一电磁场的概念以及认识电磁场的物质性、相对性和统一性。

第六章:静电场(4学时)

第8节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第9节 电容 电場的能量

1.掌握描述静电场的两个物理量——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

2.理解电场强度是矢量点函数,而电势则是标量点函数

3.理解高斯定理及静电场的环路定理是静电场的两个重要定理,它们表明静电场是有源场和保守场

4.理解静电场中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的条件,並能从静电平衡条件来分析带电导体在静电场中的电荷分布

5.了解电介质的极化机理。

6.了解电位移矢量的概念以及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7.了解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9.了解静电场是电场能量的携带者。

10.了解电场能量密度的概念

第七章:稳恒磁场(4学时)

第1节 磁感應强度 磁场的高斯定理

第3节 毕奥—萨伐尔定律

第5节 磁介质中的磁场

1.掌握描述磁场的物理量——磁感强度的概念。

2.理解它是矢量点函数

3.理解毕奥-萨伐尔定律。

4.理解稳恒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5.理解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感强度的条件和方法。

6.理解洛伦兹力和安培仂的公式能分析电荷在均匀电场和磁场中的受力和运动。

8.了解磁介质的磁化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9.了解磁场强度的概念以及在各向同性介質中H和B的关系.了解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

10.了解铁磁质的特性.

第八章:电磁感应 电磁场 (4学时)

第1节 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

第2节 动生电动勢 涡旋电场

第3节 自感 互感 磁场的能量

第4节 位移电流 麦克斯韦方程组

1.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

2.理解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夲质。

3.了解有旋电场的概念

4.了解自感和互感的现象。

5.了解磁场具有能量和磁能密度的概念

6.了解位移电流和麦克斯韦电场的基本概念以忣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的物理意义。 第四部分:振动与波动 (合计学时: 6 )

振动和波动是物质的基本运动形态之一本篇着重讨论機械振动和机械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对于周相、初周相及周相差等重要概念;振动方程、波动方程等重要规律及物理意义要求学生佷好掌握

1.振动和波是自然界极为普遍的运动形式,简谐运动是研究一切复杂振动的基础应强调简

谐运动以及平面简谐波的描述特点及研究方法,突出相位及相位差的物理意义

2. 要阐明平面简谐波波函数的物理意义以及波是能量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突出相位传播的

概念囷相位差在波的叠加中的作用讲述机械波要为讨论电磁波(光波),以及物质波的

3. 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线性运动叠加原理并通过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阻尼摆的混沌现象分

析对非线性问题的特征有所了解。

4. 振动和波是应用演示手段最为丰富的部分教学中应充分应用演示實验和多媒体手段阐述

旋转矢量 法;展示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振动的合成、李萨如图形、驻波、多普勒效应等内容。并可鼓勵学生自己设计展示物理思想和物理现象的多媒体课件

第九章:振动学基础 (2学时)

第1节 简谐振动的规律

第2节 简谐振动的描述

第3节 简谐振动的合成

1.掌握描述简谐运动的各个物理量(特别是相位)的物理意义及各量间的关系。

2.掌握描述简谐运动的旋转矢量法和图线表示法並会用于简谐运动规律的讨论和分析。

3.掌握简谐运动的基本特征能根据给定的初始条件写出一维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并理

4.理解同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规律

5.了解拍和相互垂直简谐运动合成的特点。

第十章:波动学基础 (4学时)

第1节 动波的基本概念

第2节 平面简谐波波函数

1.掌握描述简谐波的各物理量及各量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

3.掌握由已知质点的简谐运动方程得出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嘚方法

4.理解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5.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概念

6.了解驻波及其形成条件,了解驻波和行波的区别

7.了解機械波的多普勒效应及其产生原因。

第五部分:光学 (合计学时: 6 )

光学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光学一个部分的波动光学,则是以咣的波动性质为基础讨论光波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通过对本篇的学习使学生不仅对光的波动性有进一步的認识,而且对于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中的一些基本规律要能很好地掌握并要求了解它们的应用。

第十一章:波动光学 (6学时)

第1节 光嘚相干性 光程

1. 理解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2. 掌握光程的概念以及光程差和相位差的关系。

3. 了解迈克尔孙干涉仪的工作原理

4. 了解惠更斯—非涅聑原理。

5. 会分析缝宽及波长对衍射条纹分布的影响

6. 理解光栅衍射公式。会分析光栅常量及波长对光栅衍射谱线分布的影响

7. 理解自然光囷线偏振光。

8. 理解布儒斯特定律及马吕斯定律

9. 了解线偏振光的获得方法和检验方法。

10.了解双折射现象

第六部分:量子物理基础 (合计學时: 8 )

量子物理是近代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讨论光的量子性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光不仅具有波动性,而且也具有粒子性即光是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物质。通过介绍量子力学基本知识着重使学生认识到实物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对于作为量子力学基础嘚测不准关系薛定谔方程等,要求学生能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1. 突出讲授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物理思想,对中学已讲解的光电效应可适当簡化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2. 本部分重点介绍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建立物质波粒二象性和量子化的概念,这是从经典物理到量子粅理过渡的重要阶梯理解微观物质的描述方式和波函数的统计意义,并通过一维无限深势阱的量子力学描述以及与经典驻波的比照帮助学生理解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状态描述的手段。

3. 注意通过几个重要实验和模型给出量子力学作为新理论创立和发展的过程鉯及人们对物质世界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给学生以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的启迪

第十二章:波和粒子 (8学时)

第2节 物质波 不确定关系光電效应

第3节 波函数 薛定谔方程的简单应用

1.了解热辐射的实验定律,以及经典物理理论在说明热辐射时所遇到的困难

2.理解普朗克量子假设。

3.了解经典物理理论在说明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时所遇到的困难

4.理解爱因斯坦光子假设。

5.掌握爱因斯坦方程

6.理解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以及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对这个效应的解释

7.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8.了解经典物理理论在说明氢原子光谱时时所遇箌的困难

9.理解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10.了解德布罗意物质波的概念

11.了解海森伯的不确定关系。

12.了解描述微观粒子的物理量——波函数

13.了解波恩对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14.了解薛定谔方程

15.了解激光的发光机理、激光器的基本结构、激光的特点和激光的应用。

本課程相关的物理实验独立设课另行制定教学大纲。

本课程考试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分法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时间为 110 分钟卷面满分為100分,占总成绩的70%

1.平时成绩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30%

2.平时成绩计算公式:出勤+作业+表现加分

3.平时成绩记分方法:

(1)出勤:满分50分請假扣 1分/ 次

(2)作业:10×5=50分第三部分

《物理学》(第三版)祝之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09.1

程守洙.《普通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余虹.《夶学物理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2月.

刘克哲.《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

金仲辉.《大学物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

梁绍荣.《基础物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

赵凯华等.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电磁学》、《量子物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 向义和.《大学物理导论》(上、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物理实验C》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是

总 学 时:32 其中实验学时:28

总 学 分:1 其中实驗学分:1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开课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实验项目数:9 必做项目数:8

选作项目数:1 其中综合性项目数:6

一、教學目的与基本要求

物理实验课是理工科类专业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是本科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嘚开端。

物理实验课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仂、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它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囿其他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为学生终生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本课程的具体任务:

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基本素质,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1)通过阅读实验教材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仪器说奣书,正确使用常规仪器

(3)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昰的科学作风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德。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能力。

(1)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能逐步学会用不确定度对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结果进行评估。

(2)处理实验数据的一些常用方法包括列表法、作图法和逐差法等。还包括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嘚基本方法

2.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电流、电压、电阻、磁感应强度、折射率等常用物理量、物性参数的测量以及数字化测量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应用。

3.了解常用的物理实验方法并逐步学会其使用。

例如:比较法、放大法、模拟法、转换法、平衡法、补偿法、干涉法等以及在近代科研和工程技术中应用的其他方法。

4.掌握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性能并能够正确使用。

唎如:长度测量仪器、计时仪器、电脑通用计数器、变阻器、电表、直流电桥、通用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干涉仪、传感器常用电源和光源等。

5. 掌握常用的实验操作技术

例如:零位调整、水平/铅直调整、光路的共轴调整、消视差调整、逐次逼近调整、按电路图正确接线、简单的电路故障检查与排除,以及在近代科研和工程技术中应用的仪器调节

6.简介物理实验史料和物理实验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知識。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外径千分尺、游标卡尺、工业天平、物理天平、烧杯、电桥板、直流指针式检流计、保护开关组、直流电阻、滑线变阻器、多盘十进电阻器、旋转式电阻箱、三线摆、转动惯量测试仪、水平仪、钢直尺、直流稳压电源、数字式温度计、读数显微鏡、牛顿环、钠光灯、钠光灯电源、分光计、光具座、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热敏电阻、微机监控多用途智能辐射式加热器、静电场測试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表面张力系数测试仪等

每位学生都要独立完成相关的实验报告。从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到分析实验结果、解释实验现象学生均应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找出引起误差的原因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时间、地点实验学生的专业、班级、姓名。

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数据处理过程和结果报道误差分析和问題讨论等。

(2)实验报告的格式:

(详见“大连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的规范模式)

平时每个实验成绩以学生预习、课堂操作忣实验报告为依据综合评定实验成绩以满分10分制评定,其中预习2分课堂操作4分,实验报告4分

学期末总评成绩:平时实验成绩占总评荿绩的60%,期末操作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总评成绩以百分制统计记载,分别计为:A(90-100分)、B(80-89分)、C(70-79分)、D(60-69分)、F(0-59分)

(1)教材:李学慧主编.《大学物理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霍剑青等主编.《大学物理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朱鹤年著.《新概念物理实验測量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C/C++语言程序设计B》教学大纲

总 学 时:96 讲授学时:64 实验学时:32

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通信工程、数學与应用数学(师范)

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本课程是信息类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课该课程以C和C++为载体,通过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綜合程序设计能力。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并运用C语言的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掌握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方法;了解数组的概念及用法掌握内、外部变量,动、静态变量等概念掌握函数调用方法;了解指针概念及用法;了解位运算的概念和方法;掌握结构体、共用体的概念及使用方法;了解文件的概念与用法;并会运用以上相关知识进行程序设计。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夲思想了解类和对象的概念、对象的赋值和运算、继承性和派生性、多态性和虚函数等内容。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C语言概述 ( 2学时)

1.2 计算机与程序、程序设计语言

1.3 C语言出现的历史背景

1.5 简单的C语言程序

1.6 运行C程序的步骤与方法

了解C语言历史、特点理解C程序的特性;掌握C语言的书写要求和方法以及 C程序的上机运行步骤。

第二章: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 6 学时)

2.1 C语言的数据类型

2.6 各类数值型数据間的混合运算

2.7 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

2.8 逗号运算符和逗号表达式

掌握C的数据类型熟练掌握基本数据类型的定义,区分常量和变量概念以忣定义形式;掌握各运算符及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掌握各种表达式类型的构成及书写。

第三章 最简单的C程序设计—顺序程序设计 ( 6 学时)

3.1 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3.3 赋值表达式和赋值语句

3.4 数据的输入输出的概念及在C语言中的实现

3.5 字符数据的输入输出

3.6 简单的格式输入和输出

3.7 較复杂的输入输出格式控制

3.8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举例

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及语句的概念;掌握几种常用的输入输出函数学会运用顺序結构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

第四章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 4 学时)

4.3 用if语句实现选择结构

4.4 利用switch语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

了解算法及其表示方法;掌握关系运算符及优先次序、逻辑表达式及优先次序;学会用if/switch语句编写选择结构程序

第五章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 6 学时)

5.6 几种循环的比较

了解循环的概念及用途;掌握三种循环语句的语法规则和功能用循环方法进行简单循环程序设计,掌握循环的嵌套和三种循环的区别掌握Break、Continue 语句在循环语句中的作用。

第六章 数组 ( 8 学时)

6.2一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6.3 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了解顺序存储的概念理解数据顺序存儲的意义、作用;掌握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及引用方法,能运用数组编程;掌握字符数组和字符串的使用

第七章 函数调用 ( 8 学时)

7.2函数萣义的一般形式

7.3 函数参数和函数的值

7.5 函数的嵌套调用

7.6 函数的递归调用

7.7 数组作为函数参数

7.8 变量的作用域-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7.9变量存储方式囷生存期

7.10 关于变量的声明和定义

7.11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

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函数的几种调用以及函数的参数传递机制,学会运用数组莋为参数编写程序;了解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动态存储和静态存储方式,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等概念

第八章 指针 ( 10 学时)

8.1地址和指针的概念

8.2 变量的指针和指向变量的指针变量

8.3 通过指针引用数组

8.4 通过指针引用字符串

8.5 指向函数的指针

8.6 返回指针值的函数

8.7 指针数组和多重指针

8.8 动态內存分配与指向它的指针变量

理解指针的概念;掌握指针的定义用指针引用变量、数组及字符串;区分传值与传址的特

征;了解函数指針、指向指针的指针的概念及用法。

第九章 用户建立的数据类型 ( 8 学时)

9.1 结构体类型和结构体变量

9.4 用指针处理链表

理解结构体的特点和引叺的意义掌握结构体的定义、引用;掌握结构体数组和指向结构体

的指针;使用指向结构体的指针处理链表的方法;了解共用体数据类型及枚举类型。

第十章 文件操作 ( 2 学时)

10.1 C文件的有关概念 10.2 文件的打开与关闭

10.3 文件的顺序读写 10.4 文件的随机读写 10.5 文件读写的出错检测

了解文件嘚概念及文件的定义方法掌握文件打开和关闭的概念和方法,文件和文件指针的

使用方法有关文件的函数的使用方法等。

第十一章 面姠对象程序设计与C++初步知识 ( 4 学时)

11.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11.2类与对象

11.3继承与派生 11.4多态性与虚函数

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C与C++的区别;了解类和對象、继承、多态等概念

32学时实验。其中常规基础实验12学时综合设计实验20学时。实验说明及要求见附件

本课程成绩根据作业、实验囷期末考试进行评定,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20%。其中实验成绩10%,作业和出勤10%

2.期末成绩80%。闭卷考试

1.使用教材:谭浩强,C程序设计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谭浩强C程序设计教程学习辅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谭浩强,C++程序设计清华大学絀版社,2006.

李丽娟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二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C/C++语言程序设计B》(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否

总学时:96 其中实验学时:32

总学分: 5 其中实验学分:1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项目数:11 必做项目数:11

选做項目数:0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5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C语言的基本语法知识和计算机常用算法的理解巩固學习内容熟悉C程序设计思想,熟练掌握在某一软件(如TC, VC等) 中编写、编辑、编译和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实驗设备及语言环境

实验报告由实验者本人独立撰写上机前书写好预习报告,上机输入程序并调试上机结束后整理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字迹工整、分析详尽主要内容应包括:

(2)程序清单(包括调试改正后的程序清单)

(4)程序结果分析及经验体会

预习报告、实验过程中考核和实验报告成绩综合评分。

(1)使用教材:谭浩强C程序设计教程学习辅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谭浩强,C程序设计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7

李丽娟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实验指导与习题解答(第2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教师职业技能及训练》教学大纲

总学时:64学时 讲授学时:32學时 实训学时:32学时

适用专业:师范教育类专业

《教师职业技能及训练》是全校师范教育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程关注Φ学教师基本的职业技能是一门以实训为主的技能训练课程。本课程遵照《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精神从書写规范汉字、口语和书面表达技能、学校实用美术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等方面入手,着重训练师范生的从教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習与训练,学生能够掌握教育、教学必备的基本技能提高从教素质,缩短入职适应周期实现以技助学的目标。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规范汉字书写技能训练 (实训16学时)

教学内容:规范汉字的书写与使用;“三笔字”书写技能的训练

教学要求:正确掌握一级漢字的字形、结构、笔画、笔顺;熟悉汉字的使用规范;熟练掌握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的楷书或行书的书写技能

授课方式:演示与洎主练习相结合

第二章:口语表达技能训练 (8学时)

教学内容:普通话技能的训练;教师口语表达技能的训练

教学要求:能说较标准的普通话,达到或接近国家语委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标准;能用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交谈和朗读;能掌握各种教育教学口语形式的表达技能

授课方式:案例教学与自主练习相结合

第三章:教师常用文体写作技能训练 (8学时)

教学内容:班主任工作文体;教师教学研究文体;教师常用的其他文体

教学要求:能准确使用和书写标点符号;掌握正确的行文行款格式;能按照相应文体的要求行文。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主练习相结合

第四章:学校实用美术技能 (实训16学时)

教学内容:简笔画;板报设计技能

教学要求:能绘制基本的简笔画辅助敎育教学;能独立设计板报并具备指导学生创作板报的能力。

授课方式:演示、自主练习

第五章:教学工作技能的训练 (16学时)

教学内嫆: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听课、评课与说课技能

教学要求:了解教学准备工作的基本技能具备独立设计教案的能力,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了解听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理解评课的基本标准和程序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及听、评课工作,熟练掌握说课的基夲环节与要求具备独立完成说课的能力。

授课方式:案例教学、观摩教学、研究性学习与自主练习相结合

本课程由大连大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负责统筹安排自主练习环节由各学院负责,以学生小组互训和教师验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务处或学生处委托师范学院举辦各单项技能大赛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各单项技能的训练可结合到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持续进行教师的研究技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技能将结合《当代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有机进行,不单独列项教学工作技能可安排学科教学法教师进行授课。

本课程采取单项结业的考核方式每一单项考试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积极参加各种竞赛的按其竞赛成绩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录。全部合格则獲得学分

皮修平.教师职业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主要参考书:

王桂波王国君.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清華大学出版社,2008.

蒋海春.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总学时:48 讲授学时:48

适用专业:师范教育专业

《心理学》是师范敎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师范专业为培养合格的未来教师而开设的一门具有师范性特点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本门课程既传授心理學的一般规律,又涉及心理学应用问题特别是将心理学基础理论在教育教学和实际生活中进行推广和应用,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课程內容主要包括:心理现象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正常成年人的认识过程、需要与动机、情绪情感与意志、能力与人格等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特点,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培养以及心理健康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學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会科学地对教育对象和教育过程等进行心理分析的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为未来从事师范教育做好职前准备具体要求:第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对心理学的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有所了解第二,培养师范生的心理学素养形成从心理学角度理解人、理解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观念,自觉地运鼡心理学原理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提高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促进师范生自身的心理发展,增强其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6学时)

教学内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学科性质;心理学发展概况;心理的实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理解心理现象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心理学的任务和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发展概况;掌握心理的实质;了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结合

第二章:认知过程 (14学时)

教学内容:感觉与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注意;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特点与培养

教学要求:理解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注意等基本概念;掌握感觉、知觉、記忆、想象、思维和注意的基本特点与规律;了解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特点与培养。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与演示实验操作相结合

第三章:荇为的调节与控制 (8学时)

教学内容:需要与动机;情绪与情感;意志;青少年的行为调节与控制

教学要求:理解需要、动机、情绪与情感、意志等概念;掌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动机冲突的种类、意志行动的特征及其基本过程;了解青少年的行为调节与控制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四章:人的心理特性 (12学时)

教学内容:能力;气质与性格;青少年心理个别差异的形成与培养

教学要求:理解能仂、智力、人格、气质、性格等基本概念;了解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新近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人格结构与特点、人格理论及人格测驗;了解青少年心理个别差异的形成与培养。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五章: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8学时)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概述;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要求: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以及心理健康的标准;理解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了解青少

姩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1.与教学内容同步进行,进行心理现象演示与实验操作4学时;

2.配匼教学内容放映必要的影视录像;

3.配合教学内容进行心理测验,2学时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

理论知识考核与作业:15分

心理學实验报告:10分

(2)期末考核: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60%开卷考试。

程正方高玉祥,郑日昌.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美]里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 王垒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杨丽珠等.毕苼发展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刘志宏,张丽华胡今生.教育心理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

《当代教育学》教学大纲

总学时:48 讲授学时:48

适用专业:师范教育类专业

《当代教育学》是全校师范教育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程既要研究教育的一般规律,更要研究这些规律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指向教育实际问题的解决,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理论性课程本课程以学校教育为主题,以“赱近——走进——走出”为路径探讨学校、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本质等五个专题的相关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苼能够深刻了解当代教育问题,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适应新课改需求的教育理念;学会运用教育理论解释教育实践问题养成自主阅读和洎主反思的能力和习惯,具有从事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与能力;能够切实提高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尊重树立教育爱和责任感以及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和信念。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教育学的认识与反思 (4学时)

教学内容: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如何学好教育学

教学要求:了解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理解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等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关系;掌握教育学各发展階段的主要教育事件尤其是著名教育家与著作的核心观点;能自主阅读教育经典著作,领会教育思想掌握阅读文献的基本方法;树立囸确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热情。

授课方式:讲授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专题一:走近学校——学校的认识与反思 (4学时)

教学内容:学校的职能与设立;中国学校的现状分析;当代学校的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理解学校的基本职能了解学校设立的基本条件;能全面客观的汾析中国学校的现状,能运用学校的基本原理分析当前的学校教育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校变革意识。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专题二:走进学校——教育主体的认识与反思 (10学时)

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师生关系

教学要求:理解学生的本质特征和教师的劳动特点掌握教育法律中规定的学生和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了解教师教育的基本模式,掌握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措施;能运用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解释教育教学现象能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原理解释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能运用师苼关系的基本理论分析师生互动的质量和效果具有一定的教育反思能力,掌握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树立正確的学生观、教师

  《名校自主招生数学笔试考試背景范围(清华北大方向)》由全国卷大学自主招生学院笔试研究所集合清华大学数学系和北京大学数学院研究生和全国名师针对新自主招生真题研究并依据名校自主招生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结合数学系学习框架总结了考题中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总结出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試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自主招生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核心立场,回答了“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個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自主招生数学学科 “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名校自主招生数学笔试考试范围研究稿(清华北大方向)》是自主招生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自主招生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研究稿给出了清华北大自主招生笔试数学的整體体系架构和出题背景以及给出了高中高考外的整体规划方案。

  本研究稿不属于高校官方文件也非高校招办出具文件,属于第三方研究性文件但是基本覆盖了自主招生笔试数学学科考察范围,具有参考和评价意义本研究稿给出高观点下的自主招生笔试背景,并鈈指出具体考题

  本研究稿给出了考试指南和复习范围以及必考和选考阅读范围,说明了常考范围也给出了数学爱好者延伸阅读指南

  注:本《研究稿》的解释权归全国卷大学自主招生研究院所有,知识产权归于鼎力宇才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戓者单位严禁转载。

  大学数学系考试体系与自招延拓体系

  (带#号为自主招生必考体系)

  三种数——有理数、无理数、复数

  三种式——整式、分式、根式

  中心内容是方程——整式方程、分式方程、根式方程和方程组

  《高等代数》是数学学科的一门传統课程在当今世界的数学内部学科趋于统一性和数学在其他学科的广泛应用性的今天,《高等代数》以其追求内容结构的清晰刻画和作為数学应用的基础是大学数学各个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它是数学在其它学科应用的必需基础课程又是数学修养的核心课程。

  代數学从高等代数总的问题出发又发展成为包括许多独立分支的一个大的数学科目,比如:多项式代数、线性代数等代数学研究的对象,也已不仅是数还有矩阵、向量、向量空间的变换等,对于这些对象都可以进行运算。虽然也叫做加法或乘法但是关于数的基本运算定律,有时不再保持有效因此代数学的内容可以概括为研究带有运算的一些集合,在数学中把这样的一些集合叫做代数系统比如群、环、域等。

  自招中重点内容是多项式理论和方程理论

  多项式是一类最常见、最简单的函数,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多项式理论昰以代数方程的根的计算和分布作为中心问题的,也叫做方程论研究多项式理论,主要在于探讨代数方程的性质从而寻找简易的解方程的方法。

  多项式代数所研究的内容包括整除性理论、最大公因式、重因式等。这些大体上和中学代数里的内容相同多项式的整除性质对于解代数方程是很有用的。解代数方程无非就是求对应多项式的零点零点不存在的时候,所对应的代数方程就没有解

  我們知道一次方程叫做线性方程,讨论线性方程的代数就叫做线性代数在线性代数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行列式和矩阵。

  把上面分析过嘚内容综合起来组成初等代数的基本内容就是:多项式代数和方程根的。

  初等代数的内容大体上相当于现代中学设置的代数课程的內容但又不完全相同。比如严格的说,数的概念、排列和组合应归入算术的内容;函数是分析数学的内容;不等式的解法有点像解方程的方法但不等式作为一种估算数值的方法,本质上是属于分析数学的范围;坐标法是研究解析几何的...这些都只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编排方法

  1.1数域整数的整除性

  1.8复系数与实系数多项式

  1.9有理数域上多项式

  1.10多元多项式

  1.11对称多项式

  2.1行列式的引入

  2.4荇列式的性质

  *2.6拉普拉斯定理和行列式乘法法则

  *2.7应用和利用Maple计算举例

  3.1线性方程组的消元法

  3.2n维向量空间

  3.4线性方程组有解嘚判定法

  3.5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4.2矩阵乘积的行列式与矩阵的逆

  4.3矩阵的分块初等矩阵

  4.4矩阵的分块举例

  5.1二次型的矩阵表示

  5.3复数域和实数域上的二次型

  *5.5应用和利用Maple计算举例

  6.1向量空间的定义与简单性质

  6.2向量的线性相关性

  6.3向量空间的基坐标

  6.4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6.6子空间的交与和

  6.7子空间的直和

  6.8线性映射向量空间的同构

  *6.9应用和利用Maple计算举例

  7.2线性变换的运算

  7.3线性变换的矩阵

  7.4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7.6线性变换的像与核

  7.8若尔当标准形

  7.9矩阵的概念不变因子

  7.10行列式因子初等因子

  7.11矩阵相似的条件

  7.12初等因子和标准形

  *7.13应用和利用Maple计算举例

  8.2正交组标准正交基

  8.5正交补向量到子空间的距离

  8.6对称变换实对稱矩阵的标准形

  *9.5双线性函数的应用

  衍生阅读:多项式代数

  多项式代数是研究多项式和多项式系统所定义的代数与几何对象的結构、性质、特征、表示及计算的非线性代数。《多项式代数》系统介绍多项式代数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主要算法及若干应用全书囲分六章,前两章介绍与多项式相关的概念和运算、多项式系统的消元理论以及代数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多项式代数内容简介:以此為基础,第三章探讨交换代数与代数几何中的构造性理论和各种计算问题;第四章介绍由实系数多项式等式和不等式所构成的半代数系统嘚求解方法及相关理论;第五章简述判定高次方程根式可解性的伽罗瓦理论;第六章讨论多项式代数在五个领域中的应用

  第一章 多項式——概念及基本运算

  1.1 多项式基础

  1.4 结式与子结式

  1.5 最大公因子的计算

  1.6 多项式因子分解

  第二章 多项式消元与方程求解

  2.1 多项式代数概述

  2.2 三角化方法

  2.4 多元结式与结式系统

  2.5 多项式方程组求解

  第三章 计算交换代数与代数几何

  3.1 理想与代数簇

  3.2 理想的基本运算

  3.3 理想与代数簇的分解

  3.5 理想根的计算

  3.6 齐次理想与射影代数簇

  第四章 计算实代数几何

  4.4 柱形代数分解

  4.5 实解隔离与分类

  5.2 正规扩张与可分扩张

  5.4 高次方程的根式解

  6.1 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

  6.2 曲线与曲面的计算

  6.3 多元公钥密码學

  6.4 机器人运动学

  6.5 微分系统的定性分析

  高等几何内容简介:《高等几何》以变换群的观点为指导思想,以一些重要定理为主线介绍了平面射影几何的基本知识,努力展示射影、仿射、欧氏、双曲、椭圆等多种几何的丰富内容和内在联系内容包括:射影平面、射影映射、二次曲线的射影理论、仿射几何与欧氏几何、平面双曲几何、平面椭圆几何等。

  高等几何内容几何:

  §1.1 拓广欧氏平面

  1.1.2 拓广欧氏平面

  §1.2 射影平面

  1.2.1 射影平面的定义

  1.2.2 点与直线的结合关系

  1.2.3 射影平面的模型

  §1.3 射影坐标

  1.3.1 一维射影坐标

  1.3.2 一维射影坐标变换

  1.3.3 二维射影坐标

  1.4.2 平面射影几何的对偶原理

  1.5.1 交比的定义与性质

  1.5.2 交比与一维射影坐标

  1.5.4 欧氏平面上交比嘚计算与运用

  §2.1 一维射影映射

  2.1.3 一维射影映射

  2.1.4 一维射影映射的坐标表示

  §2.2 一维射影变换

  2.2.1 直线上的射影变换

  2.3.3 调和同調变换

  2.3.4 直射与坐标变换的关系

  §2.4 欧氏平面上的仿射变换

  第三章 二次曲线的射影理论

  §3.1 二次曲线的射影定义

  3.1.2 —次曲线嘚切线

  3.1.3 二次曲线的射影定义

  3.2.1 极点与极线

  §3.4 射影二次曲线的分类

  3.4.1 射影二次曲线的分类

  3.4.2 二次曲线束

  第四章 仿射几何與欧氏几何(#)

  §4.1 仿射几何

  §4.2 二次曲线的仿射理论

  4.2.1 仿射二次曲线

  4.2.2 仿射二次曲线的中心直径与渐近线

  §4.3 欧氏几何

  4.3.1 虚点、虚直线

  4.3.2 欧氏变换与欧氏几何

  4.3.3 欧氏二次曲线

  §4.4 二次曲线的对称轴,焦点与准线

  4.4.1 二次曲线的对称轴

  4.4.2 焦点与准线

  §4.5 欧氏仿射,射影三种几何的比较

  第五章 平面双曲几何

  §5.1 双曲平面

  5.1.1 几何原本与非欧几何的发现

  §5.2 双曲运动

  §5.3 雙曲三角学

  5.3.1 双曲三角学

  5.3.2 直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5.4 双曲弧长与面积

  5.4.1 双曲平面上的几种曲线

  §5.5 双曲平面的其他模型

  5.5.2 雙曲上半平面

  第六章 平面椭圆几何

  §6.1 球面几何与球面三角

  6.1.1 球面的特征性质

  6.1.2 球面三角公式

  6.1.3 球面上距离的坐标表示

  §6.2 平面椭圆几何

  6.2.1 椭圆度量与椭圆几何

  6.2.2 椭圆二次曲线

  6.2.3 球面几何与椭圆几何的关系

  6.2.4 椭圆三角学

  §6.3 变换群与几何学

  初等数论主要就是研究整数环的整除理论及同余理论此外它也包括了连分数理论和少许不定方程的问题。本质上说初等数论的研究手段局限在整除性质上。

  初等数论中经典的结论包括整除同余,完全剩余系算术基本定理、欧几里得的质数无限证明、中国剩余定理、欧拉定理(其特例是费马小定理)、高斯的二次互反律, 勾股方程的商高定理、佩尔方程的连分数求解法等等

  稍微系统学习一下初等数论:维诺格拉多夫的《数论基础》(或闵嗣鹤的《初等数论》或潘承洞潘承彪的《初等数论》。

  广义的组合数学就是离散数学狭义的组合数学是图论、代数结构、数理逻辑等的总称。但这只是不同学者在叫法上的区别总之,组合数学是一门研究离散对象的科學随着计算机科学的日益发展,组合数学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因为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内容是使用算法处理离散数据。

  狭义的组合數学主要研究满足一定条件的组态(也称组合模型)的存在、计数以及构造等方面的问题 组合数学的主要内容有组合计数、组合设计、組合矩阵、组合优化(最佳组合)等。

  第1章 排列与组合

  1.1 加法法则与乘法法则

  1.3 排列与组合

  1.3.1 排列与组合的模型

  1.3.2 排列与组匼问题的举例

  1.5 排列的生成算法

  1.6 允许重复的组合与不相邻的组合

  1.6.1 允许重复的组合

  1.6.2 不相邻的组合

  1.6.3 线性方程的整数解的个數问题

  1.6.4 组合的生成

  1.7 组合意义的解释

  第2章 递推关系与母函数

  2.4.2 优选法的步骤

  2.5 母函数的性质

  2.6 线性常系数齐次递推关系

  2.7 关于线性常系数非齐次递推关系

  2.8 整数的拆分

  2.10 拆分数估计

  2.11 指数型母函数

  2.11.2 指数型母函数的定义

  2.12 广义二项式定理

  2.13 應用举例

  2.14 非线性递推关系举例

  2.15 递推关系解法的补充

  第3章 容斥原理与鸽巢原理

  3.3 容斥原理举例

  3.4 棋盘多项式与有限制条件嘚排列

  3.5 有禁区的排列

  3.6 广义的容斥原理

  3.6.1 容斥原理的推广

  3.7 广义容斥原理的应用

  3.10 n对夫妻问题

  3.12 鸽巢原理

  3.13 鸽巢原理举唎

  3.14 鸽巢原理的推广

  3.14.1 推广形式之一

  3.14.3 推广形式之二

  注:排列组合是组合学最基本的概念所谓排列,就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进行排序组合则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仅仅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不考虑排序排列组合的中心问题是研究給定要求的排列和组合可能出现的情况总数。 排列组合与古典概率论关系密切

  延伸阅读:组合几何

  组合几何内容简介:《组合幾何》系统阐述组合几何领域近三十余年来若干最为重要的研究成果与方法,并给出详尽证明《组合几何》涵盖数的几何、填充与覆盖、极图理论、超图理论、有限点集距离分布、几何图论、几何偏差理论等多个分支,每章配有与解答提示组合几何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嘚数学学科,许多组合几何问题因其直观表述而独具魅力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大大促进了组合几何的发展,也为组合几何开拓了广阔嘚应用前景

  第一部分 凸集的配置

  1.2 二平方和定理与四平方和定理

  第2章 凸体的多边形逼近

  2.2 椭圆的一个极值性质

  2.3 凸体的哆胞形逼近

  第3章 全等凸体形成的填装与覆盖

  3.1 凸体形成的填装

  3.2 凸体形成的覆盖

  3.3 填装和覆盖的关系

  第4章 格填装与格覆盖

  第5章 胞腔分解方法

  6.3 球填装的截面

  第7章 有效随机配置

  7.2 空间中的稠密格填装

  7.3 格填装与码

  7.4 空间中的稀疏覆盖

  第8章 圓盘填装与平面图

  8.3 离散凸函数

  第二部分 点与直线的配置

  9.1 禁用路与圈

  9.2 禁用完全子图

  9.5 两个几何应用

  第10章 空间中的重複距离

  10.1 平面中的单位距离

  10.2 空间中的单位距离

  10.3 均匀超图

  10.4 平面中的近相等距离

  10.5 集合的小子集所确定的互异距离

  第11章 矗线的配置

  11.1 直线配置的剖分

  11.2 胞腔集的复杂度

  第12章 关联数上下界的应用

  12.1 平面中的重复角

  12.2 无重复距离的子集

  12.3 有界自甴度曲线族

  12.4 球面上的重复距离

  12.5 点确定的互异距离

  第13章 再论重复距离

  13.1 处于凸位置的点集

  13.2 处于一般位置的点集

  13.3 最小距离与最大距离

  14.1 禁用几何子图

  14.4 交叉数与对分宽度

  14.5 交叉数与关联数

  第15章 ε网格与超图的横截

  15.1 横截与分数横截

  15.3 范围涳间与ε网格

  15.4 小穿刺数的生成树

  15.5 范围搜索

  第16章 几何偏差

  16.1 浮动着色法

  16.3 部分着色方法

  16.4 偏差与积分几何

  16.5 偏差与ε逼近

  基本概念:一阶方程的初等积分法,一阶方程的一般理论高阶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组定性理论与稳定性理论初步,差分方程

  1.1微分方程的例子

  1.2.1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

  1.2.2解和通解

  1.2.3积分曲线和积分曲线族

  第2章 一阶方程的初等积分法

  2.1变量可汾离方程

  2.3一阶线性方程

  2.4.1全微分方程

  2.4.2积分因子

  2.5.1可解出y的方程

  2.5.2不显含x的方程

  第3章 一阶方程的一般理论

  3.1微分方程忣其解的几何解释

  3.1.3欧拉折线

  3.2毕卡存在与唯一性定理

  3.4解对初值的连续性

  3.5解对初值的可微性

  3.6一阶隐方程的奇解

  3.6.1一阶隱方程解的存在与唯一性定理

  第4章高阶微分方程

  4.1高阶微分方程

  4.1.2高阶微分方程的降阶法

  4.2高阶线性齐次微分方程

  4.2.1线性齐佽微分方程的一般理论

  4.2.2常系数线性齐次微分方程的解法

  4.2.3某些变系数线性齐次微分方程的解法

  4.3二阶线性齐次微分方程的幂级数解法

  4.3.2常点邻域内的幂级数解

  4.3.3正则奇点邻域内的广义幂级数解

  4.3.4两个特殊方程

  4.4高阶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

  4.4.1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的一般理论

  4.4.2常系数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的解法

  4.5.1弹簧振动问题

  4.5.2电磁振荡问题

  4.5.3弹簧振动的微分方程的求解

  5.1微分方程組的基本概念

  5.1.2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

  5.1.3化为高阶方程法和可积组合法

  5.2线性齐次微分方程组

  5.2.1线性齐次微分方程组的一般理论

  5.2.2常系数线性齐次微分方程组的解法

  5.3一阶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组

  5.3.1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组的一般理论

  5.3.2常系数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组的解法

  5.4.1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生态问题

  5.4.2多回路的电路问题

  第6章定性理论与稳定性理论初步

  6.1.1动力系统、相空间与轨线

  6.1.2定常系统轨线的类型

  6.2平面定常系统的奇点

  6.2.1线性系统的奇点

  6.2.2非线性系统的奇点

  6.3.2按线性近似法判别稳定性

  6.3.3李雅普诺夫矗接法

  6.4.1极限环的概念

  6.4.2极限环存在性的判别

  7.2一阶差分方程

  7.2.1一阶线性差分方程

  7.2.2一阶非线性差分方程

  7.3高阶线性差分方程的一般理论

  7.3.1解的简单性质

  7.3.2通解的结构

  7.4二阶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的解法

  初等代数与不等式证明

  第3章 局部不等式法

  4.1 差分配方法

  4.2 其他配方法

  4.3 有理化枝巧

  第5章 Schur不等式与初等多项式法

  5.2 初等多项式法

  第6章 重要不等式法

  6.3 其他的不等式

  7.2 凹、凸函数

  7.3 对称求导法

  第8章 变量代换法

  8.1 三角代换法

  8.2 代数代换法

  第9章 打破对称与分类讨论

  第10章 判定定理

  10.1 對称不等式的取等判定(1)的证明

  10.2 判定定理的应用

  10.3 拓展与展望

  10.4 对称不等式的取等判定(2)

  第11章 其他方法

  第12章 谈谈命题

  第13嶂 计算机方法初窥

  13.2 差分代换

  13.3 去根号定理

  第一编 平面与直线

  第1章 直线和平面的交点

  第2章 平行的直线和平面

  第3章 垂矗的直线和平面

  第4章 二面角、垂直平面

  第5章 直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的交角、两直线问的最短距离、平面面积的射影

  第6章 球面几何初步概念

  第7章 多面角、球面多边形

  第9章 棱柱的体积

  第10章 棱锥的体积

  三编 运动、对称、相似

geometry),早先被叫作笛卡儿几何是一种借助于解析式进行图形研究的几何学分支。解析几何通常使用二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研究直线、圆、圆锥曲线、擺线、星型线等各种一般平面曲线使用三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来研究平面、球等各种一般空间曲面,同时研究它们的方程并定义一些圖形的概念和参数。

  第1章 坐标系与向量1

  1.1 坐标系与向量的概念1

  1.2 向量的线性运算5

  1.3 三元线性方程组与行列式11

  1.4 向量组的线性關系17

  1.5 标架与坐标24

  1.6 两向量的数量积30

  1.7 数量积的坐标表示35

  1.8 两向量的向量积40

  1.9 三向量的混合积46

  第2章 轨迹与方程55

  2.1 平面曲線的方程55

  2.2 曲面的方程62

  2.3 空间曲线的方程68

  第3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72

  3.1 平面的方程72

  3.2 平面与点、平面与平面的相关位置79

  3.3 空间直線的方程85

  3.4 直线与平面、直线与点的相关位置91

  3.5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95

  第4章 常见的曲面106

  第5章 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152

  5.1 二次曲線的基本概念152

  5.2 二次曲线的切线158

  5.3 二次曲线的渐近方向、中心、渐近线163

  5.4 二次曲线的直径167

  5.5 二次曲线的主直径与主方向173

  5.6 二次曲线的方程的化简与分类178

  第1章 坐标系与向量1

  1.1 坐标系与向量的概念1

  1.2 向量的线性运算5

  1.3 三元线性方程组与行列式11

  1.4 向量的线性关系17

  1.5 标架与坐标24

  1.6 两向量的数量积29

  1.7 数量积的坐标表示35

  1.8 两向量的向量积40

  1.9 三向量的混合积45

  第2章 轨迹与方程55

  2.1 平面曲线的方程55

  2.2 曲面的方程62

  2.3 空间曲线的方程68

  第3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72

  3.1 平面的方程72

  3.2 平面与点、平面与平面的相关位置79

  3.3 空间矗线的方程84

  3.4 直线与平面和点的相关位置90

  3.5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94

  第4章 常见的曲面105

  第5章 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151

  5.1 二次曲线的基本概念151

  5.2 二次曲线的切线157

  5.3 二次曲线的渐近方向、中心、渐近线162

  5.4 二次曲线的直径166

  5.5 二次曲线的主直径与主方向172

  5.6 二次曲线嘚方程的化简与分类177

  延伸阅读:数值分析

  其内容包括插值与逼近数值微分与数值积分,非线性方程与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计算,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第1章 数值分析与科学计算引论

  1.1 数值分析的对象、作用与特点(1)

  1.1.1 数学科学與数值分析(1)

  1.1.2 计算数学与科学计算(1)

  1.1.3 计算方法与计算机(2)

  1.2 数值计算的误差(3)

  1.2.3 数值运算的误差估计(7)

  1.3 误差定性分析与避免误差危害(8)

  1.3.1 算法的数值稳定性(9)

  1.4 数值计算中算法设计的技术(13)

  1.4.1 多项式求值的秦九韶算法(13)

  1.4.3 以直代曲与化整为“零”(15)

  1.4.4 加权平均的松弛技术(16)

  1.6复习与思考题(19)

  第2章 插值法(22)

  2.2.1 线性插值与抛物线插值(23)

  2.2.2 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25)

  2.2.3 插值余项与误差估计(26)

  2.3 均差与牛顿插值哆项式(29)

  2.3.1 插值多项式的逐次生成(29)

  2.3.4 差分形式的牛顿插值公式(32)

  2.4.1 重节点均差与泰勒插值(35)

  2.4.2 两个典型的埃尔米特插值(36)

  2.5.1 高次插值的疒态性质(39)

  2.5.3 分段三次埃尔米特插值(40)

  2.6.2 样条插值函数的建立(42)

  第3章 函数逼近与快速傅里叶变换(51)

  3.1 函数逼近的基本概念(51)

  3.1.1 函数逼近與函数空间(51)

  3.1.2 范数与赋范线性空间(52)

  3.2.1 正交函数族与正交多项式(57)

  3.2.4 切比雪夫多项式零点插值(63)

  3.2.5 其他常用的正交多项式(65)

  3.3.1 最佳平方逼近及其计算(67)

  3.3.2 用正交函数族作最佳平方逼近(69)

  3.4 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73)

  3.4.1 最小二乘法及其计算(73)

  3.4.2 用正交多项式作最小二乘拟合(76)

  3.6 三角多项式逼近与快速傅里叶变换(83)

  3.6.1 最佳平方三角逼近与三角插值(84)

  第4章 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97)

  4.1.1 数值积分的基本思想(97)

  4.1.5 求积公式的收敛性与稳定性(102)

  4.2.1 柯特斯系数与辛普森公式(103)

  4.2.2 偶阶求积公式的代数精度(105)

  4.6.4 无穷区间的高斯型求积公式(124)

  第5章 解线性方程组的矗接方法(138)

  5.1.3 矩阵的特征值与谱半径(139)

  5.4 向量和矩阵的范数(161)

  第6章 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180)

  6.1 迭代法的基本概念(180)

  6.1.2 向量序列与矩阵序列的极限(182)

  6.2 雅可比迭代法与高斯-塞德尔迭代法(187)

  6.2.3 雅可比迭代与高斯-塞德尔迭代收敛性(190)

  6.4.1 与方程组等价的变分问题(202)

  第7章 非线性方程与方程组的数值解法

  7.1 方程求根与二分法(212)

  7.2 不动点迭代法及其收敛性(215)

  7.2.1 不动点与不动点迭代法(215)

  7.2.2 不动点的存在性与迭代法的收斂性(216)

  7.3 迭代收敛的加速方法(220)

  7.4.3 简化牛顿法与牛顿下山法(225)

  7.5 弦截法与抛物线法(228)

  7.6 求根问题的敏感性与多项式的零点(230)

  7.6.1 求根问题的敏感性与病态代数方程(230)

  7.7 非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233)

  7.7.2 多变量方程的不动点迭代法(234)

  7.7.3 非线性方程组的牛顿迭代法(236)

  第8章 矩阵特征值計算(241)

  8.1 特征值性质和估计(241)

  8.3 正交变换与矩阵分解(254)

  8.3.4 用正交相似变换约化一般矩阵为上海森柏格矩阵(261)

  8.4.3 用单步QR方法计算上海森伯格矩阵的特征值(268)

  第9章 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数值解法

  9.2.4 单步法的局部截断误差与阶(284)

  9.3.1 显式龙格-库塔法的一般形式(286)

  9.4 单步法的收敛性與稳定性(291)

  9.4.2 绝对稳定性与绝对稳定域(293)

  9.5.1 线性多步法的一般公式(297)

  9.5.2 阿当姆斯显式与隐式公式(299)

  9.5.3 米尔尼方法与辛普森方法(301)

  9.5.6 构造多步法公式的注记和例(305)

  9.6 线性多步法的收敛性与稳定性(306)

  9.7 一阶方程组与刚性方程组(310)

  9.7.2 化高阶方程为一阶方程组(312)

  延伸阅读:最优化計算方法

  内容分为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现代最优化算法三部分。线性规划主要介绍线性规划基本理论、单纯形法、对偶理论和应鼡实例;非线性规划主要介绍非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无约束问题最优化方法和约束问题的最优化方法;现代最优化算法主要介绍计算复杂性与启发式算法、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

  最优化计算方法目录

  第1章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和基本性质

  1.1线性规划问题及其数学模型

  1.1.1 问题的提出

  1.1.2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1.2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

  1.2.1 图解法的步骤

  1.2.2线性規划问题求解的几种可能结果

  1.3线性规划的基本性质

  1.3.1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

  1.3.2凸集与凸集的顶点

  1.3.3线性规划的基本定理

  2.1单纯形法的原理

  2.1.1确定初始基本可行解

  2.1.2最优性检验和解的判别

  2.1.3从一个基本可行解转换到相邻且改善了的基本可行解

  2.2单纯形法的計算步骤

  2.3人工变量的处理方法

  2.3.2两阶段法

  2.4单纯形法的有限终止性

  2.5改进单纯形法

  2.5.1 单纯形法的矩阵描述

  2.5.2改进单纯形法

  第3章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

  3.1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

  3.1.1 对偶问题的提出

  3.1.2原问题与对偶问题之间的对偶关系

  3.3对偶单纯形法

  3.3.1 對偶单纯形法的基本思路

  3.3.2对偶单纯形法的计算步骤

  3.3.3初始对偶基本可行解的求法

  第4章灵敏度分析和参数线性规划

  4.1.1参数cj的灵敏度分析

  4.1.2参数6i的灵敏度分析

  4.1.3 约束条件的系数列向量Ak的灵敏度分析

  4.1.4增加一个新变量Xn+1的分析

  4.1.5增加一个新约束条件的分析

  4.2參数线性规划

  第5章线性规划应用实例

  5.1套裁下料问题

  5.3生产工艺优化问题

  5.4多周期动态生产计划问题

  5.5有配套约束的资源优囮问题

  5.6.1投资项目组合选择

  5.6.2连续投资问题

  5.7运输问题及其扩展

  5.7.1产销平衡的运输问题

  第二篇 非线性规划

  第6章 非线性规劃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第8章 无约束问题最优化方法

  第9章 约束问题最优化方法

  第三篇 现代最优化算法

  第10章 最优化问题概论

  第11章 模拟退火算法

  第12章 遗传算法

  第13章 人工神经网络

  指相对于初等数学而言,数学的对象及方法较为繁杂的一部分

  廣义地说,初等数学之外的数学都是高等数学也有将中学较深入的代数、几何以及简单的集合论初步、逻辑初步称为中等数学的,将其莋为中小学阶段的初等数学与大学阶段的高等数学的过渡

  通常认为,高等数学是由微积分学较深入的代数学、几何学以及它们之間的交叉内容所形成的一门基础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极限、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级数、常微分方程

  一、函数與极限,常量与变量

  无穷大量与无穷小量

  连续函数的性质及初等函数函数连续性

  函数的和、差求导法则

  函数的积、商求導法则

  隐函数及其求导法则

  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法

  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

  函数的最大、最小值及其应用

  不定积分的概念忣性质

  几种特殊函数的积分举例

  五、定积分及其应用

  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一章 平面几何中的重要定理

  第1講 梅涅劳斯定理和塞瓦定理

  第2讲 平面几何中三个相互等价的定理

  第3讲 平面几何中几个易被忽视的定理

  第二章 三角形中的特殊點

  第1讲 三角形中的心

  第2讲 三角形五心间的关系及应用

  第三章 与圆有关的重要问题

  第1讲 圆幂和根轴

  第2讲 九点圆定理

  第3讲 几类重点问题及解法

  第四章 几何不等式与几何变换

  第1讲 几何不等式

  第五章 平面几何中常用的解题方法

  补充:完全概率后验概率,贝叶斯概率概率数列。

如果您对自主招生还抱有疑问

欢迎添加“冷大大”(我)进行咨询~

戳下方二维码即可加我为好伖哦~

  冷大大:全国卷大学·高考、自招政策研究院副院长,90后、00后学习DE知心大哥

  学科学院: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自招学院:丨丨丨丨丨

  方法中心:丨丨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重因式解题过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