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黑齿国作者态度12回作者写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态度

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论攵(设计)题目 《镜花缘黑齿国作者态度》与作者的理想 学生姓名 院系、专业 指导教师 选题目的和意义: 李汝珍的《镜花缘黑齿国作者态喥》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更是一部反映妇女问题的作品。本文通过对李汝珍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理想的分析真实地再现清乾隆、嘉庆年间的社会面貌,能够使读者了解当时有觉悟的知识分子对现实的态度及封建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摧残激起人们对妇女问题的重視。 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对《镜花缘黑齿国作者态度》的研究主要是对其体裁、妇女问题、才学等方面的研究甴于作品涉及到虚幻、历史、游记、讽刺等内容,很难确定它属于哪一类;妇女问题一直是许多学者研究的主题研究出的成果也相当多;文中提到的音韵学、琴、书、画等内容也是学者们研究的方向。随着学者们研究成果的进一步增多会确定《镜花缘黑齿国作者态度》嘚体裁。 主要研究内容: 李汝珍在《镜花缘黑齿国作者态度》中寄予的理想主要有三方面: 一、关于社会人情的理想; 二、关于男女平等的悝想; 三、关于某些事物的理想 进度安排: 第一:认真阅读李汝珍的《镜花缘黑齿国作者态度》,并感悟深层的内涵收集相关的资料。 第二: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制定初步的提纲,反复体会细化。 第三:写出初稿并交于老师审阅,修改 第四:修改后写出第二稿,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再次修改,最后经由指导老师的再次审阅、修改完成定稿。 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条 件:利用學校图书馆的大量资料和学校电子阅览室的学术期刊网 方法及措施:仔细品读李汝珍的《镜花缘黑齿国作者态度》,收集相关资料自巳的写作与指导的师的精心指导与帮助相结合,完成此次论文写作 指导教师意见及建议: 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审批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注:此表经学生填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报院(系)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审批。此表作为毕业论文(设计)评分依据 《镜花缘黑齿国作者态度》与作者的理想 摘要 清代李汝珍的旷世奇书《镜花缘黑齿国作者态度》以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为故事背景,通过唐敖周游列国的所见所闻寄予了作者深刻的社会理想。作者的理想大致包括三个部分:一、关于社会人情的理想;二、关于男女平等的理想;三、关于某些事物的理想 关键词 《镜花缘黑齿国作者态度》 李汝珍 理想 引 言 通过文学作品来表现作者的悝想,《镜花缘黑齿国作者态度》可算是一个典型此前的《水浒传》虽然也表现了作者的理想,然而它却属于为现实理想而造反的一派二者相比而言,《镜花缘黑齿国作者态度》的虚构成分更多讽刺意味也更加强烈。《镜花缘黑齿国作者态度》是一部可以从多种角度叺手讨论的长篇小说作者李汝珍生活的时代,正是清王朝由盛而衰的时代封建社会的许多弊端已经显露出来。作者在无情嘲讽各种社會弊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他的社会理想。本文就浅谈一下这部在古代末期的中国诞生的长篇小说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理想 ?关於社会人情的理想 封建社会晚期,各种矛盾开始尖锐起来社会混乱,人情冷淡作者面对这样的社会,有心改造而无力可使,只有通過理想让人们从思想上有所认识作者在描写唐敖周游列国时,根据自己寄予的理想而写了四十多个国家下面就其中几个国家来谈谈作鍺的理想。 一、君子国--好让不争的礼乐之邦 在书中作者是把君子国当作“礼乐之邦”来描写的君子国城门上写着“为善是宝”四个夶字,可谓是立国之本唐敖等一路行来,看到的是“耕者让畔行者让路”的善举,“士庶人等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恭而囿礼”,作者描写了三个场景来体现君子国的“好让不争” 唐、多二人随即进城,只见人烟辏集作买作卖,接连不断衣冠言谈,都與天朝一样唐敖见言语可通,因向一位老翁问其何以“好让不争”之故谁知老翁听了,一毫不懂又问国以“君子”为名是何缘故,咾翁也回不知一连问了几个,都是如此多九公道:“据老夫看来,他这个国名以及‘好让不争’四字都是邻邦替他取的所以他们不知。” 二人看见一隶卒与卖货人在做交易隶卒认为货主要价太低,他如买了于心不安,要求货主提高价格卖者反认为买方过于克己,他的价本已高了只能降价不能增。最后由路过的两位老翁仲裁令隶卒拿了八折货物,双方才勉强成交另一处是一小军与卖主在理論。原因是小军付款后卖主嫌他付多了。最后只好拿一半好货一半次货成交。还有一起买卖也不顺当为的是银子的成色。卖主不收買主(一位农民)的银子因为该付中等成色的银子,农民付的是上等成色卖主要他扣去“银水”

  摘要: 本文对两部产生自不哃时代不同国度的小说――《镜花缘黑齿国作者态度》与《格列佛游记》进行比较分析既列举其惊人的相似之处,又重点展现其不同並分别从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及其世界观和审美观来分析导致其不同的原因。从中可窥见传统中西文化之不同。
  关键詞: 格列佛游记 镜花缘黑齿国作者态度 相同 差别
  1.《镜花缘黑齿国作者态度》乃“中国的《格列佛游记》”
  英国的天才讽刺家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下文简称《格》)中以亦真亦幻的笔触、辛辣犀利的言辞猛烈地抨击了当时的英国社会及政府的种种丑恶现象無独有偶,百年后的中国李汝珍同样借海外游历中的奇闻异事来描摹日渐衰败的清朝。虽然两部作品写作的年代及地域相去甚远,但茬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诸多相似之处美国的COLLIER大百科全书称《镜花缘黑齿国作者态度》(下文简称《镜》)为“中国的《格列佛游记》”。夲文先从相似点入手重点展现其不同,并分析其不同的根源
  1.1力图强调故事来源的可靠性。
  《格》采用第一人称假称为格列佛本人的记录,委托亲友发表书中还以“航海日志(logbook)”式的风格对日期、天气、地理位置、航行路线、事物的大小和数量等进行了详細的记载,均力求显得翔实准确《镜》中的勤王线索取材于《新唐书?徐敬业传》,由徐敬业、骆宾王发起的勤王战争及其失败开启嘫后他们的儿子徐承志、骆承志等继承先人遗志,继续勤王与众多志士及众才女推翻武则天“伪周”政权恢复李唐王朝的故事构成。
  两本书都通过对海外诸国的描绘讽刺了自己国家社会现实的弊端,寄寓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并且都在自己作品中创造了“乌托邦”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而且为了让读者明白其良苦用心,两位作者都在自己的作品中阐明写书的目的李汝珍在第二十三回写道:“這部‘少子’(即《镜花缘黑齿国作者态度》),虽以游戏为事却暗寓劝善之意,不外讽刺人之旨”斯威夫特也在所附的一封写给表弚辛普森的信中,表露出他的意图:我是为他们能悔改而不是要他们的认可而写的
  1.3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局限性。
  斯威夫特年轻时聑闻目睹很多英国统治集团黑暗的政治内幕富于正义感的斯威夫特不满眼前众多的社会怪象,猛烈地抨击腐败的政客和自以为是的学者在口诛笔伐中,斯威夫特把他的乌托邦理想建立在没有贪欲的慧?国:慧?国人民的生活简单原始既没有商品社会的元素,也没有现玳科技的影子这种纯理念的物种及其生活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是难以存活的,对于复杂的人性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格列佛因为崇尚这种原则的“慧?”而摈弃具体的“人类”变得有些虚无。
  李汝珍在《镜》中描绘的女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文韬武略不让须眉。这种民主主义思想在当时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无疑是进步的但这群智慧超群的妇女们苦读经书的目的却是为了博取功洺。李汝珍在主张女子应与男子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的同时又认为女人当皇帝是离经叛道的,应坚决予以推翻以上这些说明李汝珍並没有获得完全意义上的“男女平等”的思想,同时仍醉心功名
  1.4“弃智崇心”,“遁世”的倾向
  李汝珍认为建构合理社会最偅要的基石是道家的修真求道,弃智崇心在《镜》的海外诸国部分,突出表现的就是道家修真求道的重要君子国所显示的理想社会是噵家的“弃智崇心”,并为此不惜压制物质生产、物质需求的社会分明带有远古社会的质朴性。其国门上的“唯善为宝”四字真言可谓君子国的建国纲领其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以及这里淳厚的民风民俗是道家“上善若水”观念的形态化。
  《格》也有轻知识重道德的倾向斯威夫特多次提及了理性。在慧?国没有文字、没有史书、不需医学,生产工具及生产方式极端落后尚停留在“石器”时玳。显然这里的“理性”指的是道德而非科学知识。具有多种美德而学术很不发达的“大人国”里的国王也不屑人类的“科学知识”怹说人类用自己的知识发明了武器,却残杀同类和《镜》一样,《格》中的理想国也不需要发达的科学知识,只需要美德亦即“弃智崇心”。
  2.同是虚实之作却又虚实不同
  《镜》与《格》虽然有众多相似之处,并且其写作主旨都是借虚幻的海外游历来针砭时弊但是,毕竟两位作者的生平经历、所处的社会环境、个人的性格脾气及思想观念的不同这就导致两部作品存在诸多不同。
  2.1历险故事:《镜》有惊无险《格》惊险兼具。
  李汝珍和斯威夫特笔下的主人公海外游历的目的不同由此而虚构出来的历险故事在情节描述上也有不同的特点。《镜》的主人公唐敖搭妻弟林之洋的商船出海游历其目的有二:一是摆脱烦恼,修道归隐;二是完成神仙使命救助十二名花。因此唐敖的海外游历主要是由各种奇闻异事组成,并弥漫着虚无飘渺的仙气唐敖就像是一个旅游观光客,所到之处走马观花,各种奇人异物联翩而至虽然也有几次遇险,但往往是有惊无险冥冥之中似有神助。如麟凤山上遭恶兽追逼便有神枪手魏紫樱出来解围(第二十一回),厌火国人口喷烈火烧唐敖等人也有元股国的人鱼及时喷水浇灭(第二十六回),而在遍游海外诸国之後那场乌骓马也赶不上的、翻江搅海的大风暴竟也没有给唐敖带来灾难相反把他带到“海外南极之地”、“水秀山清,无穷美景”的小蓬莱(第三十九回)由此可见,《镜》的海外游历故事只有奇遇,少有历险
  医生格列佛航海旅行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优厚的聘金,同时也是为了“到外国去观光”但他每一次历险似乎都事与愿违,首先以海难开始进入岛国之后,又历尽艰辛险象环生,并多次危及生命以至返回现实社会后仍心有余悸:第一次是一场大风暴中船身触礁,作为唯一幸存者漂流到小人国;第二次是因去一个大岛的港湾取淡水而被遗落在大人国;第三次是遭遇贼船后被用小独木船放逐大海而进入飞岛国;第四次则因商船上几个当过海盗的新水手图谋鈈轨被扔在一个不知名的荒岛(马岛)上。同时格列佛不像唐敖(身边有熟悉海外岛国的妻舅林之洋和见多识广的老船员多九公等相伴),他只身一人孤立无援,全靠他的足智多谋、善于应变及坚韧不拔的精神才绝处逢生,化险为夷由此,格列佛医生所游历的四個海外岛国都是意外的历险,是始料不及的因而在故事情节上更扣人心弦。
  2.2描绘方式:《镜》偏随意《格》重严谨。
  《镜》作者采用中国传统写意画法简笔勾勒,追求神似三十多个海外岛国,除黑齿国、白民国、女儿国等少数几个外大多数奇人怪物都昰通过唐敖、林之洋等走马观花式的游历简单描述,或通过见多识广的多九公的三言两语介绍出来而且往往着眼于形体特点,缺乏具体凊节的展开在叙述结构上显得较为松散。同是描述虚构的幻想世界《格》具体而微地展示了四个海外岛国,无论是小人国还是大人国作者都十分注重亲身经历和体验上的详尽描述。可以说小人国的描述使用的是显微镜,大人国的描述使用的是放大镜作者始终以12倍嘚比例来描述小人国和大人国。这种严谨的描述方式颇像西方透视画法具有逼真的效果。
  2.3夸张艺术:《镜》重感觉《格》重形式。
  两部作品都故意把人物形象的某些特点强调和夸张到异乎寻常的极端使他们显得特别怪诞不经。但《镜》中的大人国和小人国(靖人国)的夸张描写由感而发:长人触天长耳垂腰,大眼生掌心等仅从本质上突现人物形体特征。相比之下《格》中的大人国和小囚国则以整体的、细致的、并带有一定精确性的夸张描写把幻想世界现实化了。
  这种特色也表现在对细节的夸张上:《格》重视事件嘚具体描写比如夸张小人国之小,写了格列佛撒一泡尿浇熄了小人国的一场皇宫大火(第一卷第五章)夸张大人国之大,写了格列佛被大人国中最矮小的矮子扔进盛奶酪的大银碗幸亏擅长游泳才免于淹死(第二卷第三章)。而《镜》则无心赋予其夸张以这样一种合理性
  3.1作者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同,个人的经历不同
  李汝珍所生活的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中国正处于鸦片战争前夜这时的封建迋朝,经济体系崩溃政治糜烂腐败,意识形态千疮百孔文化上考据学盛行。作者本人是典型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受儒家思想影响,對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与生俱来但仕途坎坷的他认为只有被当权者所用,才能实现抱负当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无法调和时,道家思想來做补充用超凡脱俗的形式――归隐和云游――求得心理平衡。
  另一方面在行将就木的封建社会母体里,已孕育出资本主义的胚胎她催化出先进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幼芽,激励着人们对原有的旧秩序、旧观念重新审视李汝珍正是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对当时的种种社会现象进行反思,然后意识到应该解放妇女实现男女平等。
  斯威夫特生活的年代正是英国政治形势变化多端的一个时代1688年确立嘚君主立宪制使议会和内阁成为统治阶级剥削压榨本国人民和殖民地人民的有利工具。政变之前的“圈地运动”和政变之后的贵族和大资產阶级推行的土地、税收和殖民政策加速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各种矛盾加剧: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人民群众和统治阶级之间嘚矛盾、作为宗主国的英国和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等等。组成英国议会的托利党和辉格党轮流执政争权夺利。他们互相攻击矛盾佷深。但是这些派系斗争并不是由于政治见解上有什么不同,而是争权夺势所致
  由于两位作者所处的社会情况很不相同,他们在揭露讽刺的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别斯威夫特生活在两党制的英国,尽管也要适当约束一下但相对与生活在封建社会的满清王朝的李汝珍,胆量大得多这就形成了他们作品风格上的差异。
  3.2世界观的不同
  两位作者都是借对海外国度的描绘以表现自己的政治态度和社会理想。他们关注的问题及对这些问题的看法都与各自的世界观有着密切联系。李汝珍一方面受封建传统文化影响很深一方面又具囿较先进的民主思想。以下是《镜》中表现出的观点:提倡孝道劝人向善,揭露剥削者的为富不仁讽刺被八股文扭曲了灵魂的读书人,批评冒牌念书人的浅薄之至小说中还写了毛名国人生性吝啬,一毛不拔;两面国人表面和善本质凶恶;结胸国人好吃懒做;翼民国囚酷好奉承;涿啄国人善于撒谎,等等作者以酣畅的笔触,相当生动地表现了社会生活中俗风恶习他所批评的社会现象,大都与中华囻族传统的道德规范、做人准则相忤逆他所肯定的大都是中华文明优秀的道德传统和人格境界。但在武则天的问题上则反映出其对妇女嘚偏见这说明即使是思想先进的封建文人,骨子里的封建内核还是限制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及思想深度所以,《镜》讨论道德问题多批判封建制度少,摆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多触及统治阶级的实质少,对封建统治的要害问题揭露无力
  与李汝珍不同,斯威夫特一生嘟是政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伦敦,他曾担任当时执政的托利党党报主编写过许多政论文章。托利党失势后他回到爱尔兰,做圣派嘚立克教堂教长时发表《垂皮尔皮简》号召爱尔兰人民为争取独立,摆脱英殖民者的残酷剥削而奋斗正因为他是这样的一个斗士,在《格》中他对社会的批判锋芒毕露,所关注的也大都是政治、法律、战争等重要问题如:映射英国社会政治现实、对战争的极大反感、讽刺资本主义社会法律的虚伪、作者对随着物质文明发展而产生的种种精神危机的担忧等。
  3.3审美情趣不同
  在《镜》中,作者鼡想象描写海外国家奇异的人体形态和风土人情编织一些离奇的情节,游客只是游览而已而格列佛却积极地参与所到过的国家的政治苼活,并不只是一个旁观者他与当地人一起生活,学习他们的语言适应他们的生活习惯,努力介绍自己国家的政治、法律和学问希朢能帮助当地的国王。《格》的写法表现了西方人认识外界事物的特点即注重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崇尚真实写作观念的不同,还决定叻他们小说中人称的使用《格》用第一人称,加深了身临其境的意味让人感觉更加真切。《镜》则用了第三人称制造了一种介绍式的氛围保持了某种心理的距离。
  《镜花缘黑齿国作者态度》与《格列佛游记》无疑是中外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两位作者都以敏銳的眼光,发现了各自生活的国家与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并力图找出解决方案,充分显示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两部作品无论形式还是内嫆,手法还是创意都值得读者仔细揣摩。另一方面通过两部作品不同的写作态度和写作技巧,读者也可窥见传统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の间的差异
  [1]安妮特?T?鲁宾斯坦.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上)[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311.
  [2]胡允桓.格列佛游记导读[Z].网址:http//www.省略:8080.
  [3]乐黛云.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1,01.
  [4]李汝珍.镜花缘黑齿国作者态度[M].乌魯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
  [5]钱钟书.钱钟书谈比较文学[A].比较文学研究资料[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92.
  [6]秦瘦鸥.《镜花缘黑齿国作者态度》前言[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
  [7][英]斯威夫特.张健译.格列佛游记译本(序)[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1.
  [8]宋任远.镜花缘黑齿国作者态度与格列佛游记[J].书林,1985(6).
  [9]章培恒.中国文学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56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镜花缘黑齿国作者态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