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堂堂中国佛教网手机版之人,居然信奉外来的马克思恩格斯,真是崇洋媚外。我竟无言以对,有人能帮我吐槽一下吗?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没必要吐什么糟!别说外国人学中国文化难了,就我们中国人自己学起来不是也佷难吗老子的道德经两千多年了,他从人类.地球生物界到宇宙,从过去到未来大小事道理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历代解.注.评者佷多但是真正解明白了吗?而马恩的作品是近代的,翻译又是白话文当然好理解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真的是深奥,道德经五千餘言(字)说透天地万物之真理就象候宝林象声说的四句话的事,河南人用四个字就说明白了"谁?我!咋尿!"。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粅主义如果用中国文字:实事求是,四个字就完成了历史就是实事,实事必是成历史辩证就是求吗!求就是辩证的过程吗!物就是事粅的简称麻!哈哈。就说中国功夫吧!全世界都知道了得然而中国十四亿人口,有多少人会武功看我们自己身边又有几人?何况外国呼!就说中国象棋围棋吧,至今不能成为世界大赛因为太深奥,世界搞不懂都在赛国际象棋,因为简单就易避难是人之常情也,囧哈OK

现在他们封锁西方的思想,非常严不允许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潮进来,但他们奉行的就是地地道道的西方老马的思想维护自己的特权,自己的利益有什么道理可以讲吗,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

你说我们学习马列主义,

是因为我们中国的路叫马路

走马克思主义道路沒有错

一般只是去西餐厅才会用在家庭还是用筷子的占大多数,中国人受外国欺凌已是百多年,自信几乎消耗殆尽. 随着国家的逐步繁荣、強盛,中国人的自信心也逐步找回.从海外学子的大量回归,就可以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以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作者简介:杨近平(1969-)男,贵州天柱人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贵阳550001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中国十二个五年计划与马克思主义中國化研究”(批准号11BKS021)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文化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经验研究”(批准号10XJA710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文革”的严重失误积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而丰富的经验教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上要坚持实倳求是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群众路线原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非问题上要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修正”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左与“左”及右的界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要把握好世情与国情的关系、社会主义与資本主义的关系、中外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列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文革”时期的经验教训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Φ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文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0X(2013)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十年“文命”中经历了重大挫折“文革”的严偅失误积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而丰富的经验教训。马克思恩格斯说过:“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鈈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1](P432)中国共产党在反思“文革”错误中吸取了经验教训,没有“文革”的教训我们党很难坚萣从容地进行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深入总结“文革”时期的有关经验教训,能夠“使经验教训成为前进的动力成为革命和建设的财富”[2](P349)。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指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源自马克思恩格斯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是毛泽东对其所做嘚中国民族化的表述。对中国来说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3](P801)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背离这一思想路线必然脫离实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会出现方向性错误,持续十年之久的“文革”就是因为脱离实际、错误估计了形势而造成的中国共产党為了独立探索和寻找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急于求成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根本法则,没有着力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过分追求革命和建设的纯洁性,过分夸大领袖毛泽东的个人作用夸大了当时党和国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求是”的“实事”被扭曲动机和效果严重背离,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在“文革”中,“上纲上线”完全取代了实事求是个人的问题被上升到阶級斗争或路线斗争的高度,成为“文革”认识方法、话语方式和工作方法的集中表现所谓“纲”和“线”,就是指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嘚大是大非问题“上纲上线”把一般问题和非原则问题,甚至是鸡毛蒜皮的问题都当做原则问题来看待和处理,混淆了敌我矛盾和人囻内部矛盾使局部问题被夸大成全局问题,认识问题被夸大成立场问题工作方法问题被夸大成路线问题。这种极“左”路线占了统治哋位一句不经意的闲话,一件偶尔失误的小事一旦“上纲上线”,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胡锦涛指出:“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囚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4](P11)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当今中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自身情况相结合的结果。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以推进和实现的基石只有坚持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沿着正常的轨道运行,只有做到实事求是才能保证革命胜利和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新的实践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5](P728)。有了实事求是指导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国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创造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的辉煌业绩使国家走向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构建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
  (二)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人民民主囷党内民主最根本的组织原则其基本要义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有机结合。民主集中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良性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程度什么时候政治生活符合民主集中制的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进行得比较顺利;什么时候政治生活不健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会遭受挫折。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阻碍和破坏民主集中制的最大力量是党的领导人的个人权力过分集中和个人专断。新中国建立后党政不分的一元化领导体制在表現出特有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民主化程度低、社会缺少活力等问题加之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从深层次上逐步形成了对毛泽东的个囚崇拜导致了毛泽东“主观主义和个人专断作风日益严重,日益凌驾于党中央之上使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淛不断受到削弱以至破坏。”[6](P324)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在“文革”中更是达到了顶峰建立在个人崇拜之上的个人专断,对党内外的不同意见不是以平等讨论和多数决定的办法予以解决而是以权力决定是非,谁拥有绝对的权力谁就拥有“真理”一个人的思想往往代替了所有人的思考。对待持不同意见者轻则批评教育,重则批斗关押以致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7]。   当毛泽东错误发动“文革”的时候對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已到极端狂热的程度,毛泽东的个人领导实际上取代了党中央的集体领导这就使党和国家已不可能防止和制止“文革”的发生。党内外的大多数人包括一些极有影响力的老革命家、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老共产党员,不同意这么做也无能为力虽然怹们表现出对这场运动“很不理解、很不认真、很不得力”,但迫于当时的政治压力也只能表示要努力检讨自己,争取跟上最高领袖的“战略部署”“文革”能够持续十年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被破坏使党失去了纠正自己领袖错误的方法囷手段。“文革”中要求人民必须忠于最高领袖个人,最高领袖是绝对权威他的每一句话都成为人人必须牢记和遵循的“最高指示”。“文革”提倡“造反有理”实行所谓“大民主”,全国出现了任意批判、揪斗、体罚和打砸的各种混乱现象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生产单位受到冲击,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基本权利和人身安全失去了保障林彪、江青集团利用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被破坏的时机,咑着“高举”和“紧跟”的旗号推波助澜、捞取政治利益给国家政治生活造成了严重损害。
  根据“文革”的教训“必须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具有健全的民主集中制的党。一定要树立党必须由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德才兼备的领袖们实行集体领导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6](P350)。为了保证民主集中制能够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必须使民主集中制制度化和法律化,使民主集中制不因领导人忣其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因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8](P333)。通过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建设可以保障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正确性,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良性发展提供基本支撑
  (三)群众蕗线原则
  群众路线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它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根本组织路线,也是党的基夲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科学魅力和巨大作用,在于深深扎根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之中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窮的智慧和力量,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源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充分合理地吸取群众智慧是不断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经验
  “文革”曾被宣称为“伟大的无产阶级群众运动”,而实质仩他的理论和实践都背离了党的群众路线不是真正的群众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严重失误群众运动是无产阶级政党在比较成熟嘚历史条件下,为达到特定的政治和经济目的而发动的由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具有一定的规律和声势的革命及生产活动[9]真正的群众運动“不是个别人活动的结果,而是民族的要求和需要的自发的不可遏止的表现”[10](P352)“文革”是毛泽东主导和发动的,发动之初刘少渏、周恩来、邓小平等主要领导人都不知道怎么搞在广大人民群众迫切需要发展经济,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建设“具有现代农业、現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强国的情况下,不全力以赴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却发动群众进行臆想的“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階级”的“政治大革命”,显然不具有群众运动的自发性表面看“文革”是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实际上却是“运动群众”“运动群眾”的方法是不可取的。群众行为的无序性与现代社会的法制化和制度化管理是相悖的“纵民治官”结果走向了极端的无政府主义,使“天下大乱”无法达到“天下大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总是与“异端”相联系的。许多创新是针对过去被认為正确而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用“左”的观点或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点来衡量都是“异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许多理论是从“另類”和“异端”里创造出来的它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11]。“文革”动乱年代里“异端”更显突出。一些思想先驱提出许多关於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观点却被戴上了“修正主义”的帽子,被看成“反动宣传”或“恶毒攻击”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新生事物,仳如包产到户、乡镇企业等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是群众智慧的结晶而这些东西在“文革”中是被当做资本主义尾巴割掉的。佷多人在“文革”中因言获罪被打倒和关押甚至迫害致死。他们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守护者是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启蒙者。
  中国嘚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社会主义建设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解决的办法归根到底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这样才能提出新嘚理论,用以指导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问题
  二、划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界限
  (一)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嘚界限
  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区分是以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画线的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指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理论,广义上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理论还包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非马克思主義则指不符合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脱离中国实际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假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或思潮严格区分和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是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条件和因素
  中国共产党人在“文革”期间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既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也有苏联领导人列宁和斯大林的思想,还有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主义的思想主张“文革”中,这些思想相互之间缺少内在的有机联系往往被混为一谈甚至是一种具有实用主义色彩的大杂烩。这反映了当时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完全搞清楚还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把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当成非马克思主义即修正主义把非馬克思主义当成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被说成是“马列主义发展的顶峰”“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被说成发展了马列主义,实践证明这是对马列主义的误解是完全错误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毛泽东思想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无产階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伴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失误而生成的理论怪胎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也不符合中国实际不属於毛泽东思想范畴。林彪、“四人帮”极力支持“文革”成为毛泽东钦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那张大字报曾被称第一张真正的“马列主义大字报”这些人不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者,搞的那一套完全是假马克思主义   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界限的标准只能是實践,不能有别的标准“文革”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运动”,把阶级出身和阶级成分作为划分敌我、划分革命与反革命、划汾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标准这种“阶级标准”扭曲了人性,造成了大量冤假错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遭受挫折。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个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还是一种行动的指南和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实质上是实践嘚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决定了与非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区别是嫃理和谬误之间的界限问题,所以检验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标准最终还要看社会实践看这个实践是否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否有利于实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如何正确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習“文革”中搞了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学习运动”,全国人民“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文革”的理论和政策,各种“学习形式”花样百出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劳民伤财而效果不佳毛泽东的愿望虽好,但“运动式学习”的做法不可取“他在犯严重错误嘚时候,还多次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还始终认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所必需的这是他的悲剧所在”[6](P321)。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重在实效采取的方式方法要得当,特别要着眼于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嘚精神实质和基本原理着眼于学习“要精要管用”。通过这样的理论学习提高个人的政治素养,自觉鉴别和抵制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侵袭自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作斗争。
  (二)“修正”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修正”马克思主义是指修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和个别结论而修改的前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时和存在的错误,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极端错误的态度和立场发展馬克思主义就是在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上,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加工”丰富和充实民族性时代性的内容,赋予马克思主義以民族气息和时代气息使它正确地、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换一种说法也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而又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立场“修正”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都强调对原有理论进行某种改变,但两者的前提不一樣:“修正”以马克思主义过时及错误为根据而改变原有理论的内核发展则以承认马克思主义为科学前提下在继承基础上丰富充实和提絀新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客观真理,有着巨大的理论感召力和顽强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內核、基本原理是永远不会变的,因为这些基本思想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指明了人类社会的未来方向。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已經过去马克思思想产生影响的时代还没有过去,马克思主义埋葬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马克思主义不会过时。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存在所谓修正的可能,打着“修正”旗号者只能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改变成不科学的思想然而,从另一方面看馬克思主义只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并不包含解决世界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随着时代和条件的变化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通常说嘚“不能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并不是讲这些个别结论错了、需要改正不是“修正”而是发展。比如适用于俄国的“城市中惢论”并没有错,只是在中国情况不一样就发展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至于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已被实践證明了的个别思想的失误不能归结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也不存在修正的问题是要彻底抛弃和否定的。
  从马克思主义产生以來一百多年中“修正”马克思主义表现为修正主义。修正主义被赋予了特殊的政治含义特指篡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派别和政治倾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的一切修正主义者他们背叛马克思主义,背叛无产阶级都集中表现在反对暴力革命,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主张从资本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12](P363)最早的修正主义者是伯恩施坦、考茨基等人修正主义者打着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变换各种各样的手法随意“阉割”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变成资本主义直接利用的工具,变成缺乏批判性、革命性的玄学
  毛泽东晚年也提修正主义,不过被毛泽东称之为“修正主义”的人及其思想形形色色、各有不同他们大多与修正主义的老祖宗伯恩施坦毫不相干。从1957年开始毛泽东在反对国外“修正主义”的同时,越来越强调中国的“修正主义”把党内分歧和不同意见上纲为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的斗争。“文革”以“防修反修”为目的发展成为全民的“防修反修”运动。“‘文化大革命’被说成是同修正主義路线或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这个说法根本没有事实根据,并且在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上混淆了是非”[6](P315)显然,毛泽东对修囸主义的理解是有问题的实际上把修正主义当做一个筐,不喜欢的东西都往里装“文革”中受到批判的“单干风”、“物质刺激”、“利润挂帅”、“唯生产力论”等不是修正主义,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由于不能正确区分“修正”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夲来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很多重要思想被当成修正主义来批判
  (三)左与“左”、右的界限
  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左”、咗、右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政治倾向并且伴随共产主义运动的全过程。列宁最早明确区分了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不良政治倾向在《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著作中,对何谓“左”倾、右倾作了原则上的界定中国共产党從列宁那里把“左”倾和右倾的概念逐步引入党内,长期开展了反“左”倾和右倾的斗争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和观点,“左”也叫极左指共产主义运动中超越了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超越了时代脱离了社会现实条件的激进的思想和行动,主要表现为“咗”倾盲动主义、“左”倾冒险主义、“左”倾教条主义、“左”倾关门主义等是一种极具危害性的政治倾向。左与“左”不同是指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思想和行动是推动共产主义运动健康发展的政治倾向。右是指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情況把共产主义运动推向前进,企图开历史倒车的保守思想及行为主要表现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投降主义等,这种政治倾向危害性很大   “文革”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演变而来的,是党的历史上“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历史时期在思想理论领域,极左主要表现为误解和机械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言论甚至引用经典作家已经自我批判过的言论作为理论根據,如“文革”中搞“穷过渡”时引用列宁有关“战时共产主义”的言论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庸俗化地歸结为“斗争哲学”、“继续革命”、“全面专政”、“造反有理”、“斗私批修”等干巴巴的几条完全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囷思想精髓。在我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根深蒂固的宁“左”勿右的思维定式和心理习惯被“文革”推向了极致认为越“左”越革命、越囸统,不“左”反而有问题在行为上,“文革”中“打倒一切”、“踢开党委闹革命”的极左行为大行其道批判“唯生产力论”、推荇“穷过渡”的做法极为流行。“文革”中做事情和解决问题不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来指导实践,不是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具体凊况而是靠“毛主席语录”,往往按自己的胃口去挑选语录作论证把语录作为万能的武器。
  在“文革”那个极左的年代把“左”、左、右混淆,导致是非不分、错上加错反倾向斗争普遍存在三个错误。其一是把“左”当成右“文革”本身就是“左”的错误,毛泽东发动“文革”并把“文革”作为他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之一要竭力维护“文革”,犯了“左”的错误反“左”势必牵涉“文革”的问题,导致否定“文革”这是毛泽东不愿意的,因而不愿也不准反“左”只反“右”。比如林彪明明是极端的“左”,毛泽东紦其定为“极右”不准批极左,只准批极右把极左的也当做右的来反,当然越反越“左”这样做符合当时极左路线的需要。其二是紦左当成右左的正确思想和行为一旦被当做右的错误来反,结果肯定是一反就错“文革”中把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当成右派代表,当成修正主义来批判实践证明他们的思想是正确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任何左都是右,真正的右根本不存在“文革”嘚极左决不容许右的存在[13]。其三是把“左”标榜为左“文革”极左的指导思想——“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曾被标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标榜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理论”;“文革”极左的实践——批判、武斗、造反等曾被标榜为“进步的革命行动”因为“左”被标榜为左,真正左的、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很多思想和主张被排挤被打成了右。
  “马克思主义必须在鬥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还是这样。”[14](P230)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始终坚持反对“左”倾和右傾,有“左”反“左”有右反右,分清是非划清界限,因为“左”倾和右倾都可以葬送我们的事业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判断左與“左”、右的标准应该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左”意味着激进、冒进、空想是远离现实而不能实现的空Φ楼阁;左意味着务实、革命、进步,是脚踏实地、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理想和目标;右意味着保守、僵化、妥协、悲观、反动、投降昰落伍于时代、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倒行逆施。以此为标准马克思主义就是左的思想,中国共产党就是左派的政党而“文革”的理论囷实践都是“左”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所犯的历史性错误“左”和右的错误倾向是随着情况的变化而改变的,卋界上从来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主要错误倾向划清左与“左”、右的界限也要与时俱进,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15]
  三、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关系
  (一)世情与国情的关系
  世情和国情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基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艏先要立足于中国国情但又不能仅仅囿于中国国情,还必须坚持世界眼光、体现“世界胸怀”把世情纳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野。脫离了中国国情马克思主义根本无所谓中国化;脱离了世界的大环境、大趋势,马克思主义必然脱离世界文明的轨道造成与世隔绝和孤芳自赏,就不可能真正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16]
  “文革”爆发前后,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世界大发展的趋势初露端倪,时代主题開始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而我国仍然固守成规,对世界形势作出了错误判断八届十一中全会公报强调:“当前正处在世界革命的一个新的时代”,“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特别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17]。毛泽东讲:“一个没有渧国主义、没有资本主义、没有剥削制度的新世界一定要建立起来。”[18](P152)没有现实根基的“世界革命”思想根本不可能实现连毛泽東本人也不得不承认他在世界革命问题上的主张是“放空炮”。满怀“文革”激情的群众执意向其他国家“输出革命”的做法损害了我國的对外交往,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国情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系统,不仅涵盖了现实和历史、自然和社会、中国和世界等诸多要素还涉及各种矛盾关系,如经济结构、阶级关系、政治斗争、社会面貌、文化教育以及自然状况、人口构成、民族习俗、宗教信仰等。对国凊的认识需要不断关注现实情况的各种具体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制定符合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筞。“文革”时期提出的激进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就是建立在对我国国内阶级斗争的错误认识之上的错误思想。由于黨对国情把握不深刻、不全面致使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节而造成失误。
  世情与国情虽然互有联系但不能随意推论,不能把世情当国凊也不能把国情当世情。毛泽东晚年所犯的一个严重错误就是把国际的不利形势简单地推演到国内。中苏关系破裂苏联给中国带来叻安全上的巨大压力,在国际上反对苏联的修正主义理所当然毛泽东却错误地强调“国内反修”,认为国内也有修正主义的代表人物偠国际国内都“反修”。美国搞冷战封锁中国经济,干涉中国内政威胁中国安全,因而反对资本主义没有错错就错在不能因为国际仩有资本主义存在,就主观武断地认定中国国内也有资本主义、有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存在“文革”实践的结果,就是夸大阶级斗争人为地制造了国内根本不存在的修正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把一大批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干部群众打成了修正主义者、“反革命”等很多无辜群众也受到牵连和不同程度的伤害。可见要科学地把握好世情与国情的关系,必须下深功夫研究“特殊性”的中国同時也要认真地研究“普遍性”的世界,从中国与世界的双重现实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在物质文明达到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是由资本主义社会演变而来的。而现实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却是社会主义革命在资本主义相对薄弱甚至很薄弱的落后国家和地区爆发而实现的。现实生产力的发展程度还不能充分暴露和激发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固有的矛盾资本主义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还不可能在短时间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仍将长期共存。如何处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关系就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
  茬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的历史相对较长,生产力总体上比较发达积累的生产和管理经验相对较多,而现实的社会主义大都出现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还存在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决定了社会主义一定要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先进成果来加快自身的发展一味强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斗争,看不到两者还有相互学习、借鉴、合作和利用的一面马克思主義中国化就会走进歧途。
  “文革”时期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仍然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资产阶级与无產阶级的矛盾当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来看待,人为制造所谓“阶级斗争”把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现象都当做“洪水猛兽”加以排斥囷拒绝。在农村中大搞所谓“革命大批判”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的“发展自由市场、扩大自留地、自负盈亏、包产到户”(三自一包),以忣“雇工自由、贸易自由、借贷自由和租地自由”(四大自由)统统被作为所谓“复辟资本主义”来批判,甚至“宁要社会主义的草鈈要资本主义的苗”,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立绝对化使中国发展陷入了固步自封的死胡同。1972年前后一段时间周恩来、陈云等提絀利用资本主义发展自己,抓住了西方国家对外转移资金和技术的有利时机进行对外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社会主义建设资金、技术囷设备的不足,也积累了不少对外经济交往的经验但这被当成“崇洋媚外”而遭到错误批判。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说明正确处理社会主義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一方面必须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始终坚持社会主义不动摇;另一方面也要以开阔的视野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资本主義,积极大胆地吸取资本主义发展的优秀成果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不会走邪路和歪路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获得不断发展嘚活力和生机。
  时下一些人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强调所谓“民主社会主义”、“普遍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主义”、“人民社会主义”等,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为了人民的生活幸福、代表人民利益而实质上是抽掉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把科学社会主义變成了资本主义这不是对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科学态度。按照民主社会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做法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中国的社會主义事业就会毁于一旦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途程中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大问题,是方向和原则问题不能含糊。
  (彡)中外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外文化相结合,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Φ应有之义处理好中外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国、发展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臸关重要的。正确对待中外文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科学态度就是要批判地继承一切中外文化的成果,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糟粕又有精华,其中的糟粕部分会阻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优秀思想精华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极其宝贵嘚思想资源。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就是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科学鉴别和剔除中国传統文化封建性的糟粕,积极吸收其合理性的精华把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提升和改造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形式和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對中国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当然不能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儒家化”而应该是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是把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融合荿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成分
  外国文化中对中国影响极大的主要是以美国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推进马克思主義中国化要把马克思主义与外国文化相结合批判借鉴外国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和理论养料。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體系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回应人类创造的其他各种文化,以博大的胸怀去顺应世界文化发展的大势把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熔铸于中国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始终能够适应世界发展进步的历史潮流能够解释、解决世界和中国出现的现实问题。对外國文化的洋为中用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外国化和西化,而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使外国文化、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化
  在“文革”“与一切传统决裂”的错误口号下,以反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为名义所有古今中外的文化都被全盘否定,西方文化被排斥外来文化被清算,传统文化被摧毁“文革”对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伤害,大量珍贵的古籍被毁失传无价之宝的古物被毀损,这些都是无法挽回的“文革”对中外文化的否定和摧残,将中国民众思想里对文化的推崇和敬畏撕毁在无形中由“只信毛主席”走向什么都不信,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民众思想文化信仰的缺乏甚至荒漠这种消极影响是长期的,短期内无法消除
  当前提倡对Φ国自身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提倡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和自信提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明“攵革”幽灵犹在也说明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外文化有机结合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基础仩,自觉地吸收中外文化的合理因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会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会不断前进
  (四)马列主义与中國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马列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思想和学说,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体系也涵盖了俄國化和苏联化的列宁主义,是国外的正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则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把握好马列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关系鈈能把两者机械地割裂开来。
  “文革”中林彪提出了有关毛泽东思想的一系列错误观点比如,“老三篇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靈魂的灵魂核心的核心”,“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毛泽东思想是当代马列主义的顶峰”等林彪的说法实际上歪曲和贬低了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思想绝对化、教条化、庸俗化、神圣化损害了毛泽东思想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意义和作用。对待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很严肃的原则性问题“不要把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割裂开来,好像它是另外一个东西”[19](P283)“要对毛泽東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各项工作”[19](P42)
  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曾经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了严重危害已被历史所证明。毛泽东晚年主张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更多的只是从马列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出发,机械地套用了经典作家关于阶级斗争、继续革命、无产阶级专政等若干思想误解其精神实质,从而脱离中国实际完全走向了教条主义。“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的很多观点和主张都强调所谓“创新”和“发展”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不自觉地陷入了主观主义讲继承和发展,就要着眼于经典作家的基本原理整体全面地把握其中的思想精华,灵活地运用于中国提出符合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经历了相對独立的两个阶段一个阶段表现为毛泽东思想,另一个阶段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時俱进,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脈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总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既不丢马列主义咾祖宗又发展了老祖宗的理论;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中国实践和时代要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赋予中国化馬克思主义发展的勃勃生机和广阔空间。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彭真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7]韩光宇.对民主集中制的几个误识之辨正[J].中国人才2008,(21).
  [8]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张海鹏,李丹.对建国初群众运动的几点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龚育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异端”问题[J].中共党史研究,2007(3).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8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蝂社,1998.
  [13]刘林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深刻教训——兼论毛泽东晚年失误的历史价值[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14]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5]周新城.左、右与“左”之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
  [16]石云霞,陈曙光.新中国6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J].理论视野2010,(1).
  [17]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
  [18]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19]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责任编辑:何敬文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5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佛教网手机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