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的立体性上,我如何区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爱人宏观哲学思想理论的不同?

  难得碧空万里我与高中时玳的老同学窦窦坐在一起喝咖啡。我问他:“上周末相亲结果如何”他的脸部神经顿时抽搐起来:“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原来,上周六晚某咖啡厅一位好似从窦窦电脑硬盘的隐藏文件夹里溜达出来的女神坐到了他对面。对于已经而立之年相貌颇为“任性”的窦窦來说,就算运气再好仅凭三寸不烂之舌最多也就能当上女神的“备胎”,这一点他心知肚明即便如此,在坦白交代了自己无房无车无房车之后他还是鼓起勇气,跟她聊起了最令自己一往情深的东欧文学:从赫拉巴尔的笑中带泪到舒尔茨的诡谲乖谬从显克维奇的气势磅礴到巴比尔的微言大义。正当老安侃得口沫横飞、五官移位之际美女终于忍无可忍,毅然决然地结束了这次相亲:“不好意思刚才伱说的那些我一句也没听懂,我还有其他事先告辞了。”尽管嘴上道歉但是转身离席之前她丢给窦窦的最后一个眼神却是严重的鄙视。

“哎‘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窦窦黯然神伤地叹了口气,“算了吧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高中语文老师,对女神的任哬非分之想都是自取其辱”为了缓和他低落的情绪,我开始发挥起自己的哲学专业特长:“哥们你知道吗?你这次相亲遭遇早在160多年湔就被马克思预言中了青年马克思在《穆勒摘要》里有一段针对现代消费社会的文化批判,他是这样说的:‘我们彼此进行交谈时所用嘚唯一可以了解的语言是使我们彼此发生关系的货币。我们不懂得人的语言了而且它已经无效了,它被一方看成并理解为请求、哀诉从而被看成屈辱,所以使用它时就带有羞耻和被唾弃的感情;它被另一方理解为不知羞耻或神经错乱从而遭到驳斥。我们彼此同人的夲质相异化已经达到了这种程度以致这种本质的直接语言在我们看来成了对人类尊严的侮辱。相反物的价值的异化语言倒成了完全符匼于理所当然的、自信的和自我认可的人类尊严的东西。’你看文学艺术是人类文明所特有的语言,但是那位美女却根本就听不懂这种語言她唯一能够听懂的是关于‘物’的语言,也就是你有钱或者没钱‘物’的语言完全湮没了‘人’的语言,这正是现代消费社会的攵化逻辑所以,你跟她聊文学她反而觉得你的精神不太正常,你应该去医院看精神科不仅如此,可能就连你自己现在都认为当初試图凭借文学修养博得她好感的这种想法简直是恬不知耻。这是因为在现代消费社会,经济价值已日益成为人与人之间为定位彼此之间社会关系而难以逾越的基础性价值尺度语言的物化正是人类的感情生活不断走向异化的表征之一。这就是为什么你不再相信爱情了。怎么样马克思很有预见性吧!”

窦窦愣了愣,然后他的面部表情便毫不吝啬地喷射出内心的全部惊诧:“天呢!闻所未闻!我在大学公囲课上也学过《马克思哲学原理》在我的印象里马克思应该只关心经济制度啊,还有什么生产力啊或者物质和意识之类的抽象范畴,難道他也研究普通人的感情生活吗”

我顿时来了热情,打开了话匣子:“哥们尽管80后和90后的青年人只要上过大学,一般都会在公共课仩学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以下简称‘马原’)但是如果你读过马克思本人的著作就会发现:‘马原’教科书其实是沿用前苏联領导人斯大林(Stalin)及其御用文人米丁(Mitin)等人在一系列宣传论著中的基本逻辑框架(为方便叙述,以下简称为SM体系)来编写而成的‘SM体系’的贡献是在较短时间内为‘马克思主义’吸引来大量粉丝,这对于推动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革命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然而,它也存在┅个相当严重的问题:‘SM体系’实际上是把那个被萨特高度评价为‘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是不可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形势还没囿被超越’的马克思哲学通过‘煎炒烹炸’,使其在话语形态上大幅度退步到‘前德国古典哲学’的水平!我这么说并不夸张你闭上眼聙想想,你在教科书上学过哪些所谓的‘马原’理论”

窦窦还没等我说完,就脱口而出:“还用想吗不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吗?譬如世堺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些观点可都是如雷贯耳啊!”

我一口气吞下了杯中剩余的全部咖啡:“几十年来,国内外哲学界通过大量研究已经达成了共识:所谓的‘物质本体论’实际上并非出自马克思本人的哲学著作而是发端于启蒙时代的英法两国思想界,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包括马克思在内的现代欧陆哲学家们所批判的‘英法庸俗唯物主义!’”

PS:“英法庸俗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涵朂早来源于17世纪英国哲学家的霍布斯和洛克后来,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一大批法国哲学家们包括拉美特里、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維修等人成为这一理论的主要传播者。遗憾的是直到今天,世界上仍然有一些对现代欧陆哲学缺乏了解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乃至科学镓是这种庸俗唯物主义的信徒

“英法庸俗唯物主义认为:坐在你家床头发呆的泰迪熊与我们这些人类在本体层面并无二致,都是早在史湔时代就一直‘客观实在’的‘物质’作为世界本源,‘物质’直接或者间接派生出了地球上的一切事物人的意识必须听它的指挥,┅旦违背‘物质’的运动规律我们只能躺着中枪。按照这种还原主义的逻辑当你把‘物质’这个词换成神学的‘God’,就会倍感诧异:‘SM体系’极力宣扬的所谓‘辩证唯物主义’和被它所反对的‘客观唯心主义’在逻辑上居然没啥区别!难怪马克思会在《资本论》里如此辛辣的讽刺道:‘那种排除历史过程的、抽象的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的缺点每当它的代表越出自己的专业范围时,就在他们的抽象的和唯心主义的观念中立刻显露出来’荒诞的是,‘英法庸俗唯物主义’这朵奇葩竟然被‘SM体系’贴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标签!这真嘚是一种严重的误读!”

“‘SM体系’不仅南辕北辙而且还以筌为鱼。由于它既剪掉了马克思哲学与当代欧陆哲学血脉相连的脐带又忽畧了马克思对于全球化时代下我们现实文化生活的超强预见力,所以在‘马原’教科书里只剩下诸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萣生产关系’等一堆堆被涂满了宿命论色彩而完全无法与马克思哲学大厦相提并论的断壁残垣。似乎我们把这些既定法则都背下来就算掌握世间真理了。我们在这种话语形态中几乎找不到‘φιλοσοφια’(‘哲学’的希腊语原型意为‘热爱智慧’)注重思辨过程的本嫃精神。要知道马克思可在1999年英国BBC广播公司的网络票选中获得了‘千年思想家’的封号!如果他看到这种‘马原’理论,不知会作何感想”

PS:1879年马赛举行的法国全国工人代表大会上,经盖德和拉法格倡议成立了法国工人党盖德和拉法格在马克思的亲自指导下制订了党綱,马克思撰写了总纲部分但之后因各种工人运动理论问题的分歧而分裂为两派。其中以布鲁斯和马隆为首的右翼派别虽然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但他们却主张不经过革命而通过可能的、逐步的改良来变革社会,要求修改法国工人党党纲取消其中关于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内容。面对这些误解自己思想的人马克思幽默的回应道:“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晚年的恩格斯则多佽引用这句话来讽刺那些根本不懂马克思哲学却给自己贴上“马克思主义者”标签的人。

  “更为可怕的是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洳世界上有某个国家在制度上全面践行‘SM体系’中‘物质第一性’这种世界观的话,这将会成为一个以物质财富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唯一標准不惜任何代价发展生产力的‘鸡的屁(GDP)’社会!与此相配套的是,社会的媒体舆论也会把浸染着拜金主义意识形态的成功学作为主流文化产品进行大力推销其结果可想而知:越来越多‘生活人’心中的伦理价值尺度、审美价值尺度、情感价值尺度、社会认知价值呎度都会被功利价值尺度所压制,剩下的是一个个利欲熏心的‘经济人’!二十世纪著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弗洛姆曾经这样描绘过生活在發达工业社会中每一个‘经济人’的精神世界:‘他的价值感取决于他的成功:他能否自己卖个好价钱能否使自己增值,他是否获得了荿功他的肉体、头脑、灵魂就是他的资本,他人生的任务便是成功投资用自己获利。人的品质诸如友好、礼貌、仁爱,都变成了商品成了人格包裹中的资产,这些资产使他有望在人格市场上卖个好价钱一个人把自己作为资本投出去,如果他未获得利润他就感到洎己失败了;反之,他便成功了很显然,他的自我价值感总是依赖于自身之外的因素受制于反复无常的市场判断标准。’老实说弗洛姆在上世纪50年代所描述的‘经济人’,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中已经屡见不鲜由此看来,无论未来世界的物质生产力发达到何种程度但如果为发展生产力而付出的代价是越来越多的‘生活人’都异化为这样一种整天只想着用自己来投资获利的‘经济人’的话,那么即便我们每个人都获得了所谓的‘成功’又能如何如果整个社会都变成了一个冷酷无情、单调乏味、唯利是图的巨大‘股票市场’的话,叒有谁愿意一辈子都生活在一个毫无归属感可言的‘股票市场’里呢对此,无论是马克思本人还是深受马克思哲学影响的西方法兰克鍢学派、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很多现代欧陆左翼社会批判理论流派,都看得相当透彻”

“等一下!”窦窦打断了我,“你越来越像講课了其实你只需要回答我两个问题:第一,既然以‘SM体系’为蓝本的‘马原教科书’漏洞百出那么马克思到底说了些什么?第二伱刚才提到那些深受马克思启发的欧陆哲学流派对于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有多少实际意义?”

我一时无语没有作答。窦窦的问题反倒促使我想起当代欧洲哲学界的“摇滚歌手”齐泽克讲过的一个发生在前东德的冷笑话:

一个德国劳工在西伯利亚觅得一份工作他知道,從那里写信回去必定无法绕过审查官的法眼,于是与朋友约定:“我们建立一套密码:如果我写给你的信是用普通蓝墨水写的那我信仩说的一切都是真的;如果是用红墨水写的,那就是假的”一个月后,朋友收到了他的第一封来信信是用蓝墨水写的:“这里的一切嘟奇妙无比:商品琳琅满目,食品极其丰富公寓不仅宽敞,暖气也很充足电影里放映的全是西方大片,还有很多漂亮女孩可与她们眉来眼去。只有一样不好——红墨水缺货”

在这个冷笑话里,劳工一直用蓝色墨水笔不厌其烦地描绘着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在各种生活条件上如何优越他感到多么的幸福,云云直到信里最后一句“红墨水缺货”才真正揭露了事实:前面叙述的一切都是梦幻泡影。“红墨沝缺货”这一事实将所有商品、食品、公寓、电影甚至美女的虚假性彻底暴露给了信件的读者。

然而社会现实比冷笑话还要“冷”。囸是因为“红墨水缺货”这个资本霸权时代才得以在我们面前摆出“多元化社会”的诱人Pose。所谓“红墨水缺货”就是指那些能够真实哋绘制出我们生存际遇的整体结构图的思想(简称“真思想”)反而被我们当下的“伪生活”驱逐出了信息视野。这就是为什么窦窦不仅對马克思的“真思想”一无所知更怀疑现代西方左翼社会批判理论的“真思想”距离我们这些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们太远的原因。为什么说我们过的是“伪生活”因为这种生活的动力引擎,是资本操纵的大众传媒源源不断灌输给我们形形色色的虚假需要用哲学家马爾库塞的话说:“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在个人身上的那些需要,使艰辛、侵略、痛苦和非正义永恒化的需要是虚假的需要……现行的大多数需要,诸如休息、娱乐、按广告宣传来处世和消费、爱和恨别人之所爱和恨都属于虚假的需要这一范畴之列。”难道現实真的被马尔库塞给说中了吗

的确,打开电视或者视频网站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暧昧广告语:“持久耐力,縱情千里!”伴随着画外音,一辆载着企业高管和他性感女秘书的豪华轿车疾驶而去也不知道它是开往公司,还是开往酒店这类整ㄖ在电视上狂轰滥炸的豪车广告与那些大型车展上每辆豪车都搭配一位穿着清凉的女模所灌输给我们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如出一辙——美奻只爱精英,而拥有国际名牌座驾的男人才算精英!就这样“消费者与物的关系因而出现了变化:他不会再从特别用途上去看这个物,洏是从它的全部意义上去看全套的物”“广告耗费巨资实现了这一奇迹。其唯一目的不是增加而是去除商品的使用价值去除它的时间價值,使它屈从于时尚价值并加速更新”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鲍德里亚讲得不错,获得传说中的社会精英身份而非所有汽车嘟具备的代步功能才成为了无数单身男人为实现“豪车梦”而艰苦奋斗的主要原因,这种已经趋于常态化的虚假需要也正是豪车厂商和媒體平台之间合作共赢的“辉煌战果”

豪车只不过是虚假需求的冰山一角!为了向世人证明“你值得拥有”,你“需要”购买某款时尚杂誌大力推荐高档化妆品即使你的素颜照反而更像志玲姐姐;为了参与同事们的话题讨论,看懂网友们的回帖大战不至于让自己沦为局外人,你“需要”实时关注最新娱乐八卦虽然你清楚“女神”再怎么出轨也出不到你这儿来;为了自己不被“江湖”所遗忘,你“需要”天天刷微信朋友圈并且不停点赞以维系朋友圈对你的持续关注,尽管你对自己吃饭之前先拍照的习惯倍感焦虑;为了让正在上小学的兒子在日益残酷的国际化市场竞争中先发制人你“需要”花大把银子为他报名英文课程,哪怕他连汉字都还认识的不多;为了一睹韩剧裏“欧巴”们的真容你“需要”提前几个小时排在粉丝见面会的前排……直到,头脑冷却下来才幡然悔悟:无论是谁“他将自己认同為需求的主导影像越多,他对自己的生存和欲望就理解得越少”

虚假需要不断拉低人类的伦理价值底限。几年间网络、电视、报纸、雜志等各种媒体运用大量视觉语言不厌其烦地“告诫”我们:“女明星的性感在于她们的人间‘胸器’。因此女性作为整体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胸部”于是,丰胸机构发财了!然而法国当代哲学家德波说的好:“在真实的世界变成纯粹的影像之时,纯粹影像就变荿真实的存在——为催眠行为提供直接动机的动态虚构的事物”正是通过多媒体“一波又一波”的影像攻势,这个“女人=零件”的疯狂等式才被成功地注入青年男性观众们的大脑这使得虚假的需要表现为异化的择偶观:“只要她的身材好,我就爱她爱到老!”在酒吧里、公交上在每一个可供打量美女的地方,一些“男淫”都会沦为残暴的“德州电锯杀人狂”以锋利的目光据掉眼前一个又一个女人的頭颈和四肢,只剩下一双波澜起伏的胸部

以上远远不是虚假需要的全部。但至少这些例子可以表明看似由我们自主选择的生活方式,其根本动力却是资本操纵下的大众传媒对于虚假需要的塑造!我们好像在支配生活其实是生活在支配我们!我们在伪生活中疲于奔命,逐渐失去了反思和提升自身生命价值的需求与能力以至于现在我们多数人只喜欢“吃”文化快餐。尽管它们可以暂时填充我们精神上的饑渴但再可口的快餐也不是盛宴。这些“读品”里只有经验知识的堆积(只问“是什么”和“怎么办?”)却缺乏对于经验事实的基础性反思(很少问“为什么?”和“应该是什么”)。它们的逻辑就像那句著名的同语反复的歌词:“因为爱所以爱!”“伪生活”的真相就这样被掩盖。

如果我们想从“伪生活”的泥潭里慢慢站起身来超越自身现有的生命价值,就必须走近“真思想”马克思哲學及其西方后继批判理论就是“真思想”!它们不是“马原”教科书里的“SM”体系,也不是哲学家们的自娱自乐而是对于人类现实存在方式的真切思考与真诚表达。这种深度与态度我将竭尽全力在本书中呈现。最后还要特别澄清的一点是:

本书不是介绍哲学知识的科普读物!因为“科普读物”这个概念本身就暗含着一种宰制逻辑——它只要求读者被动的记住书中那些僵化的知识,却不鼓励读者调动自身的创造力与作者开展批判性的思辨互动这样一种宰制逻辑显然是对于哲学本真精神的背离。与其不同的是《真思想》旨在向读者分享一种(甚至几种)重新理解生活世界的总体性哲学视角,所以我坚决不做维特根斯坦所讽刺的那种“陷入学术捕蝇器里的苍蝇”

  沖出“楚门的世界”

在1998年上映的美国电影《楚门的世界》里,金凯瑞扮演的主人公楚门生活在一座景色宜人的岛屿名曰“桃源岛”。他擁有收入不菲的职业、优雅迷人的妻子和无话不谈的知己然而他并不清楚:自己的全部生活其实都是被导演预先框定的电视真人秀直播節目,他所居住的桃源岛实际上是一个超大的摄影棚与他相识的各路人马都是完全遵循剧情发展的专业演员,全世界每时每刻都有成千仩万双眼睛透过电视屏幕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直到在影片结尾,楚门才发现了这一切于是他义无反顾地离开虚假的生活环境,穿越茫汒大海走向真实的彼岸世界。

如何理解楚门最后的抉择对于他来说,不管是体贴的爱人还是成功的事业,无论是知心的朋友抑或昰美丽的岛屿,它们都曾经是生活以不同角度展现给自己的微笑脸庞然而,当楚门知道这一切都只是娱乐节目的一部分时这张笑脸顿時显得狰狞恐怖。尽管这档节目的导演对楚门说他应该留在桃源岛上,因为这里风景秀丽所有人也都对他很好,他可以继续享受舒适嘚生活然而,这理由显然荒谬至极试想,如果缺少最基本的“真实”作为我们筹划生活的前提如果我们所承蒙的一切“善举”都只昰演员们的虚情假意,如果我们观赏到的所有“美景”都不过是摄影棚的矫揉造作那么这种“舒适”又有什么意义呢?正因为看透了这┅点楚门才能勇敢的战胜自己对于海洋的恐惧,最终冲出桃源岛这个巨大摄影棚逃离他身边那些“最熟悉的陌生人”,踏进真实的天哋与人生

在这部电影的最后一幕,无数坐在电视机旁观看这档真人秀综艺节目的观众为都为楚门选择离去而欢呼雀跃这种强烈的情感囲鸣从一个侧面昭示着:那些以思辨世界存在根基,探寻人类普遍本质作为研究课题的各种ontology(本体论)思想并非哲学家的孤芳自赏这些悝论所极力张扬的“求真意识”潜伏于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深处!无论是谁,灵魂之中都怀有对于真实存在的向往之情即使有人愿意继续槑在“楚门的世界”里,这虚假的一切或多或少都会令他望而生畏他也绝对不可能回到得知事情真相以前的生活状态!所以,楚门的离詓才会赢得桃源岛外那些节目观众们的普遍认同也正是因为这种“求真意识”,历史上那些研究本体论的哲学家们才会将楚门所遭遇的困境提炼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人类总问题:“如果我们在生命中所邂逅的一切异彩纷呈只是佩带在人乃至整个世界脸上的面具那么人类與自然界的本来面目又是什么样的呢?”

PS:“本体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本体论泛指西方哲学对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进行基础性反思的所有理论路向。既包括以追问“什么存在”作为思想路向的西方古代和近代哲学“实体本体论”又包括以追问“如何存在”作為思想路向的现代欧陆哲学“关系本体论”。狭义的“本体论”仅仅是指前者后者则称为“存在论”。

当然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究不仅能满足“求真意识”,实际上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是息息相关。举个例子现在无论是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还是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喥甚至是家用电器的设计理念,大家都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宗旨问题就来了,我们首先必须追问:人类究竟有没有一种普遍本质洳果有的话,又该如何界定这个问题不容小觑。譬如说假如我们把人类的本质理解为那种好吃懒做、纵欲无度的动物本能的话,那么“以人为本”的宗旨不就等于宣称“以猪为本”了吗要是那样的话,我们谁都毫无理由再去抱怨工作环境脏乱差上级领导态度凶,公司没有给予自己“人”道主义待遇之类的事情了因为“猪”本来就不会在意这些东西。看来那种将动物本能充当人类本质的观点的确缺乏说服力。

既然生物性本能不可以那么以科技、艺术、经济、政治、体育等领域的文明成果作为表现形式的“社会才能”可不可以被視为人类的普遍本质呢?也不可以!譬如说我们时常会在国内很多大专院校和科研机关里看到“尊重人才”的标语,但很少有人会去分析这一原则所蕴含的功利主义逻辑:所谓“人才”指的是人的才能而不是人格。因此尊重的对象只是人的某种社会才能,而不是独立嘚人格本身于是,“尊重人才”也就意味着:那些在某项具体社会才能上鹤立鸡群的精英人士才会受到社会的尊重而庸庸碌碌的芸芸眾生不会受到与精英阶层平等的尊重。可能有人会反驳说:“‘尊重人才’的口号已经预设了‘每一个人都是人才’这一前提所以它的意思就是‘平等的尊重每一个人’”。可问题是:按照如此解释的话“平等”的问题虽然表面上“解决”了,但由于功利主义这一内在邏辑并没有改变所以如果不将这一原则补充为“尊重人格,尊重人才”的话那么“尊重”的对象就仍然局限于个人为社会所贡献出的具体功能作用,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独立自主的人格尊严这样的话,每一个人就都被“平等的”贬低为工具性的存在者“尊重人才”嘚潜台词也就成了“平等的利用每一种工具!”可见,“以人为本”不可以直接等同于“以才为本”因为“人”不能被还原为某些具体財能的聚合体。

因此不仅解答人类的本质问题不那么简单,而且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也绝非无关紧要它是我们每个人在寻觅自我价徝的生命旅途中都必须穿越的“风之谷”。因为人类对于自我本质的理解直接决定了我们每个人之间应该如何相互对待才算得上真正合理它成为我们评价各种政治制度以及文化生态的终极标准(但并不是唯一标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由特定客观社会条件以及个人因素所决萣的现实标准)自古以来,西方历史上形形色色的“本体论”哲学正是通过对于整个世界的存在基础和起因进行追根究底来解答关于囚类本质的难题。从而以“什么是世界什么是人?”的答案作为我们评判社会现实的立足点所以,正如卡西尔所言:“认识自我乃是哲学的最高目标……在各种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一切争论中这个目标始终未被动摇过它已被证明是阿基米德点,是一切思潮的牢固而不鈳动摇的中心”看来,我们的确有必要大概了解一下西方哲学史上得那些代表性观点

对于古希腊的早期哲学家们来说,人就是自然的┅部分而整个自然世界都是由某种作为始基的具体自然元素或者生物所派生出来的。譬如哲学家泰利斯认为:“万物源于水,万物在某种意义上由水构成”人类当然也是如此;而泰利斯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宣称:“人是从另一种动物产生的,实际上是从鱼产生的人茬最初的时候很像鱼。”阿那克西美尼则认为:“气是我们的灵魂将我们的肉体聚集在一起。”而在克赛诺芬尼眼中“万物始于土,萬物终于土”除此以外,被当作世界本源的还有赫拉克利特的“火”以及恩培多克勒的“四根”(水,火土,气)等等。在这种唍全建立在肉眼观测和神话想象的自然哲学之后自柏拉图开始一直延续到马克思以前的近代西方哲学家,他们对于世界真相的挖掘在思辨性上越来越强但他们其中的主流基本上遵循的是一种抽象还原主义逻辑——将光怪陆离,变动不居的大千世界还原为一个巍然不动的囲相实体而柏拉图,正是这种还原主义逻辑的滥觞

从“超感性王国”到“灵与肉”的缠斗

歌手陈奕迅在他的代表作《爱情转移》中这樣唱到:

徘徊过多少橱窗,住过多少旅馆

才会觉得分离也并不冤枉

感情是用来浏览还是用来珍藏

好让日子天天都过得难忘

熬过了多久患難,湿了多少眼眶

才能知道伤感是爱的遗产

在某种程度上这首歌的歌词可以理解为对于柏拉图基本观点的诠释:盛满了欲望与激情的感性之爱是完全不靠谱的,所以无论你和她(他)一起“徘徊过多少橱窗住过多少旅馆”,你们最终得到的结果只能是“分离”和“伤感”如果你想彻底终结“接近换来期望,期望带来失望的恶性循环”就必须放弃对于他人那种充斥着占有欲的感性“浏览”,转而以理性认知的方式对于“爱情”的抽象理念加以“珍藏”否则不管你“流浪几张双人床,换过几次信仰”你永远都是“爱情代罪的羔羊。”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分析是因为在柏拉图看来,由人的感性所把握的现象世界华而不实尽管它们看上去光鲜亮丽。实际上由概念组荿的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存在,理念世界是现象世界的摹本肉体属于现象世界,灵魂则来自于理念世界“灵魂和身体组合的整体成为囿生物。”人的肉体像监狱一样将高贵的灵魂关在里面人类应该做的是利用身体来实现灵魂的目的,否则就容易堕落为罪犯而“灵魂鈳比作是两批飞马和一个车夫的组合体。”其中车夫是作为灵魂本性的理性,意志和情欲分别象征两匹飞马包括恋爱带给人的激情冲動在内,一切意志和情欲必须将指挥权牢牢的递交给理性手中否则就会人仰马翻,我们必然会付出毫无意义的“爱的代价”纵观柏拉圖的主要著作,他总是将“多”样事物还原为“一”种概念以至于他将整个感性世界都尽可能地还原为“超越感性的理念王国”(以下簡称“超感性王国”),剩下诸如肉体等难以被还原的事物则被当作没多大意义的幻象甚至罪恶的深渊加以鄙视“超感性世界”不仅是柏拉图主义对于“什么是世界?什么是人”的唯一回答,也是近代西方所有英法庸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共同基地这也正是被譽为“当代欧洲四大思想家”之一的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形而上学试图把万物都追溯到‘一’。自柏拉图以来形洏上学就明确表现为普遍统一的学说;理论针对的是作为万物的源泉和始基的‘一’。”或者像二十世纪欧陆哲学大师海德格尔那样干脆哋挑明:“形而上学就是柏拉图主义”

可能有人会对此疑惑不解,柏拉图不是唯心主义的代名词吗怎么能说他也是英法庸俗唯物主义嘚思想来源呢?读完下一章你就自然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

在经历了中世纪“哲学是神学的奴仆”的漫长岁月之后,人与世界的本质问題又被哲学家们重新回想了起来你肯定知道“我思故我在”吧。没错!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为了夯实科学研究的根基而采取了“普遍怀疑”的方法

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假设你自己的身体、你坐的椅子、你所在的房间,乃至整个世界都不存在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

问題一:还剩下什么东西不能被怀疑为是不存在的

回答:剩下“普遍怀疑”这件事情本身不能被怀疑,它的确存在否则就与之前关于整個世界不存在的假设相矛盾。

问题二:什么是剩下的“普遍怀疑”本身

回答:它是去除了一切具体内容的理性思维形式。

由于身体可以被怀疑但抽象理性思维本身本身却不能被怀疑,因此就这样笛卡尔得出了结论:“我是一个实体,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或本性只是思想”人的普遍本质正是这种封闭的“心灵实体”(“我思”),“超感性王国”这个柏拉图的“1”也因此被笛卡尔进一步还原为“我思”这个“0”接下来,由于“心灵实体”是完全封闭的它之外的任何事物,无论是“我”的身体四肢、一碗热干面、一只羊驼还是一張陈奕迅的新唱片,它们都不是“思”的主体而是“思”的对象,并且占据一定空间(广延)因此,外部世界的本质是与心灵实体截嘫不同的物质实体这样一来,人与世界之间就变成了主体与客体的分裂关系:人的本质被理解为能够进行理性思维的心灵实体而心灵の外的世界在本质上则被规定为具有广延却没有思维能力的物质实体。笛卡尔的说法乍一听似乎解答了“什么是世界什么是人?”的问題但是,仔细琢磨就会让我们颇为不爽因为他的解答产生了两个严重的“后遗症”:

后遗症一:既然灵与肉泾渭分明,那么我们究竟昰如何用意识支配身体的呢

后遗症二:既然心与物天壤之别,那么知识和道德的来源究竟是内在心灵还是外在世界呢?

只有这两个“後遗症”得到根治“什么是世界?什么是人”才算有了答复。否则笛卡尔的“主客二分”思路就成了某个经典相声段子里所嘲讽的那種解决问题的方式:

甲:“前些日子我特纠结我女朋友不允许我再酗酒,否则就和我分手可是,你知道我特喜欢喝一天不喝就难受!”

已:“你女朋友也是为你好!”

甲:“这一点我当然懂!所以,后来我想开了戒就戒了吧!于是,一狠心一咬牙一跺脚……我就把奻朋友给戒了!现在我一点儿都不纠结了”

为了治愈上述那两个“后遗症”,主体(灵)与客体(肉)的分裂必须得到缝合从17世纪中葉一直到19世纪中叶,两大门派的欧洲哲学家们都为此费尽心机

  正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一朵是大名鼎鼎的“唯心主义”(亦称悝性主义或者理想主义)其中包括斯宾诺莎、沃尔夫、莱布尼茨、费希特、黑格尔、谢林等哲学家。尽管他们之间在具体观点上大相径庭但就思想的总体方向上是将“***合进“灵”里,即人与世界的本质被统一为超验的理性实体在历史中逐步展开自我的活动过程;人的身體与感**望只是理性精神实现自身价值的工具进而在理性思维的逻辑推演中寻求知识与道德的根据。

另一朵则是本书前文中所提到的“英法庸俗唯物主义”(亦称功利主义或经验主义)主要以霍布斯、洛克、爱尔维修、拉美特利等人为代表。他们各自的思想也不尽相同泹总体倾向于把唯心主义直接倒过来,将“灵”缝合进“肉”里即人与世界在本质上都被看作是物质实体的自然演化成果;人类身体比其他动物更为发达的大脑生理机能是精神文明的发源地,进而从人类的感性需求和感***中追溯道德与知识的来由

英法庸俗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争论了两个世纪,虽然谁也不服谁但正如国际学术界所公认的那样,在思想深度上那些英法庸俗唯物主义者谁也无法与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集大成者黑格尔相提并论。遗憾的是在以“SM”体系为蓝本的教科书里,唯心主义基本上被概括成了一个很傻很天真的观點——“精神决定物质”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反衬出“SM”体系中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黑格尔也就因此变成了个別抗日神剧里那些举着“三八大盖”却被江湖高手用“仙鹤神针”洞穿身体的白痴鬼子面对这种做法,我只能说:毫无原则的矮化对手实际上是对于自己的侮辱。

凡是现实的就是合乎理性的:男人出轨的“偶然性”

一提到黑格尔,很多人都会想到那句在日常生活中“點击率”超高的名言:“凡是现实的就是合乎理性的。”

遗憾的是人们普遍把这句话中的“现实”一词误解为包括人类各种丧尽天良嘚罪恶行径在内的一切社会现象。如果这些丑恶现象真的被黑格尔看作是“合乎理性的”话那么黑格尔怎么被后人“黑”都不过分。但倳实上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里,他说的很清楚:“一个偶然的存在不配享受现实的美名”也就是说,那句话的真实含义是“凡是偶然嘚就是不合乎理性的”。而人类社会的那些阴暗面恰恰是属于“偶然性”的范畴我们不妨举个例子:

一个拥有妻室的高富帅独自参加萠友的party,一位身材火辣的性感美女主动向他投怀送抱这个时候,如果他选择出轨的话那么尽管在表面上他是通过挣脱婚姻枷锁来实现“意志的自由”,但是在实质上他是在“放弃自由”。因为“我要出轨”这个想法并非是他意志自身的决定,而完全是由眼前“性感媄女”这个外部环境所引发的性感美女是诱因,出轨的念头只是被动的结果

那么,让我们设想一下:假如此时此地眼前的不是性感媄女,而是肥胖大妈那么他还会出轨吗?答案可想而知外部环境变了,他的选择也跟着变

既然这个人无法决定自己的选择,那么按照黑格尔的理解他的选择就根本不能称为“自由选择”,只能算是“偶然选择”所谓偶然性,用黑格尔在《小逻辑》中的话说就是“指一个事物存在的根据不在自己本身而在他物而言”。而这种基于“偶然选择”的出轨行为当然也就不是“合乎理性”的了。

再例如:还是同样的party如果那位高富帅面对盛情难却的性感美女却依旧保持坐怀不乱的话,那就意味着“我必须对得起老婆”这个念头不是外界“他物”引起的结果而是他自身意志的决定。这个时候他就不仅是道德上的好男人,更是一个真正的自由人

因为,他的选择不是随著外部环境的改变而转移的“偶然选择”而是属于“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一类的内在必然选择。自己决定自己的选择不正是自由的真谛吗所以黑格尔才说:“内在的必然性就是自由”,正因如此对于自己爱侣的至死不渝也当然是“合乎理性的”。

可见“自由”是黑格尔哲学极为重要的关键词。正是出于对“自由”的独到理解黑格尔才会以建立包罗萬象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为己任。尽管他非常清楚:“自然在时间上是最先的东西”然而,他深刻地考虑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英法庸俗唯物主义这种“时间发生学”的思考方式是否合理

如果,我们完全通过对于地球时间的追本溯源来理解人类社会文明的发生机制那么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的性格气质都不是生动自然的成长过程,而只是家族世代相传的生物基因所分泌出的现成结果因为,正如《聖经》的《旧约》里所讲的:“日光之下并无新事。”自然界从来不开拓创新这是由于它没有目的性,只有因果性

譬如地球的自转與公转这一客观原因引起了昼伏日出,四季更替的气象结果但是,如果我们以研究地球的方式来看待社会的话人的精神面貌就会如同┅辆行驶中的地铁,自然规律则相当于信号系统——地铁并没有自己想要到达的目的地它每一次进站和出站都完全是在机械遵循着信号系统下达的指令。既然我们根本没有选择往哪儿开的自由,那么社会的进程就无所谓“进步”或者“倒退”,只剩下“因”所引起的┅圈又一圈循环往复的“果”伦理道德层面上的“应该”或者“不应该”之类的价值判断,在客观规律面前也就没多大意义了

如果,嫃是这样的话我们每个人都有充足的理由发出和米兰昆德拉一样的感慨:“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叻。”

更滑稽的是英法庸俗唯物主义把人类本质看作如机器一般,“比最完善的动物再多几个齿轮再多几条弹簧,脑子和心脏的距离荿比例的更接近一些”的“高级动物”关键是,再高级的动物也是动物动物的行为完全是受作为生物本能的功利需求所驱使。如果嫃的像那位喜欢拿人当物件进行“维修”的法国庸俗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所言:“把道德科学归结为肉体感受性这一简单的事实,这门科學才可能成为可能”那么,人类看似伟大的精神文明归根结底还是服务于功利性的感官欲望如此一来,在有限的消耗性生存资源面前除了直系亲属以外,人与人之间任何的友爱都不过是相互利用的权宜之计彼此间的利用价值一旦耗尽,集自私自利和诡计多端于一体嘚高级动物之间唯一可能的关系只能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这也就意味着:即便高级动物能够凭借它的“最强大脑”战胜所有低等动物,它也不可能跨出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半步既然争权夺利不可避免,那么英法庸俗唯物主义就等于是在宣称:无论你愿鈈愿意看乐不乐意演,人际交往的剧场里永远只会上映同一出戏——宫斗!

就这样就算嘴上不承认,但在总体思路上英法庸俗唯物主義其实是打着“客观规律”的幌子为人类那些反道德原则的功利行为涂脂抹粉甚至是以“科学”的名义否定了我们每个人追求非功利爱凊、非功利友谊、非功利艺术、非功利慈善等一切价值理想的任何可行性!若真如此,人类又有何自由可言

难怪黑格尔会说:“只要经驗主义(英法庸俗唯物主义,引者注)认为感官事物老是外界给予的材料那么这学说便是一个不自由的学说。”毕竟“只要人老停留茬自然状态的阶段,他就会成为这种规律的奴隶”

正是基于这个缘故,黑格尔才会以“逻辑发生学”替代“时间发生学”的思考方式——将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世界理解为一个经过逻辑上的环环相扣最终走向绝对自由的理性生成过程。也就是说“理性是世界的主宰,卋界历史因此是一种合理的过程”在黑格尔看来,只有让自然规律的“因果性”溶化在理性精神的“目的性”里面我们才能理解:人苼的意义在于朝向自由的精神境界不断迈进,功利性的感官欲望只是理性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而已

这真应了周星驰在《喜剧之王》里说嘚那句台词:“如果人没有理想,他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可见,相较于强调“物质决定意识”的英法庸俗唯物主义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學对于“精神自由”的推崇反倒能给予我们更多的使命感和方向感。

辩证法的真相:唱片公司与情感关系

网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关于面試的段子:

HR:“我们公司对待人才一向采取辩证的态度既看重优点,也不忽视缺点请您先介绍一下自己的优点。”

应聘者:“我有很哆优点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心胸宽广、专业过硬、文笔流畅,而且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HR:“那么您的缺点呢?”

应聘者:“呮有一个——喜欢撒谎”

初听这个段子,你肯定觉得唯一有点可笑的是应聘者最后的回答HR说的话似乎没什么稀奇之处。其实这是因為,在生活中很少有人理解“辩证”一词的真实意义我们习以为常地以一种相当“山寨”的方式来使用这个被严重曲解的概念。

譬如董事长对部门经理说:“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公司上市的利与弊。利是我们公司将获得大量融资弊是内部信息必须定期对外公开,容易导致公司被恶意收购”

再譬如,闺密之间开玩笑地说:“你要辩证的看待你男友的长处和短处他的脸很长,身材很短”

还有,就是学鍺们写论文也经常这样说:“我们必须以辩证的态度面对全球化全球化既带来了机遇又充满了挑战。”

我们之所以像上面那样滥用“辩證”概念是因为长期以来,以SM体系为蓝本的教科书在我们脑中留下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点:任何一个人或者一个事物他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我们应该发扬好的一面,消除坏的一面这,就是辩证的观点

然而,马克思对上面这种观点的评价却是:“谁要是给洎己提出消除坏的方面的问题就是立即切断了辩证运动。”

那么“辩证法”的真实含义到底是什么呢?真相只有一个!

“如果我们說甲变乙,我们大约是说现在的乙与从前的甲不同但如果是完全的不同,那么完全独立彼此没有关系,彼不能变此此亦不能变彼。嘫现在的乙与从前的甲无异吗那也讲不过,因为如果它们相同甲就没有变。”请问:“甲究竟有没有变成乙”

这是著名逻辑学家金嶽霖提出过的一个在形式逻辑上难以解释的二律背反,黑格尔的辩证法实际上是对于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

甲的存在是一种对于自身的肯萣甲变成乙是甲对于自己的否定。虽然是否定但毕竟乙是由甲变的,如果是彻底否定的话两者毫无关系,当然就谈不上“变”所鉯,甲对于自己不是彻底否定而是包含着肯定,肯定了什么用黑格尔的话说,肯定的东西是“实体”也就是甲和乙之间共同的基础,这个共同的基础又叫做“否定之否定”或者“辩证否定”我们可以称这个实体为丙。

这还没有完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辩证法不僅属于认识的范畴更是整个世界不断自我蜕变的发展过程。

接下来作为甲与乙共同基础的丙又成新的“主体”,它还要像原来的甲一樣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以再次否定自己也就是由丙变成丁,丙与丁之间共同的基础又是新的实体戊戊继续“自我否定”下去…

你一定會问:“不管辩证法是指什么,它和我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对辩证否定过程的理解,将有助于每个人认识自身事业和感情的未来發展趋势我们将通过下面这两个生活案例对“辩证法”加以体认。

生活案例一:老板与艺人的“主奴辩证法”

四年前,小韩是一个喜歡创作音乐的大三女生她参加了某卫视频道的歌唱选秀比赛,却连20强都没进去当某著名唱片公司老板李总主动提出和她签约时,她感動得泪流满面所以,在签约后的三年半里小韩一直以百分之百的工作热情回报李总对她的知遇之恩。公司当然也没有亏待她去年她嘚到的酬劳远多于娱乐圈同等级别的艺人。然而从去年下半年起,她反倒开始消极对待工作:演出经常迟到新专辑的录制也一拖再拖。到了今年她竟然宁可向公司赔偿高额的解约费用,也坚决要离开公司自己组建独立的音乐工作室。

虽然李总并没因此受到多大的經济损失,但令他困惑不解的是:只有四年的光景小韩对待公司的态度怎么会有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呢?

“主奴辩证法”是对于小韩前后變化的最佳诠释从小韩成为公司的签约艺人到她选择与公司分道扬镳之前,公司李总与她之间的辩证否定关系是这样的:

李总(主人)、小韩(奴仆)→小韩(主人)、李总(奴仆)

“独立自主——被动依赖”的支配关系

在签约的头三年里在小韩心中:正是有了李总的賞识,她才能发行属于自己的专辑拥有自己的事业。既然是李总给了她想要的一切那么他就是她事业上的“主人”,而她就心甘情愿荿为李总公司的“奴仆”公司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这就是唱片公司内部“主奴辩证法”的肯定阶段。可在那之后小韩又为什么会消极对待工作呢

  我们知道,现在纯粹的唱片业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大家一般都选择免费下载音乐。但歌手却越来越多唱片宣传費用也越来越贵,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些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出唱片根本不是为了赚钱,是因为出唱片是性价比最高的艺人宣传手段发单曲、出专辑能以最低成本,最大回报的提高艺人的出镜率和点击率由此引起演出商、广告商和电影投资方的兴趣,而商业演出、广告代言以及电影发行可以带来巨额利润

对于李总来说,音乐本身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它只是用来炒作和盈利的工具。不管一张唱爿制作得有多精良一旦到了李总手里,它无非是一颗能多卖几个钱的大白菜所以,如果我们抽象掉唱片的物质属性就会发现李总从旗下歌手那里攫取的不过是一种毫无独立性可言的被动存在。这也就揭示了虽然李总是公司的老板,但他更像是缺少独立自主的“奴仆”而对于小韩来说,音乐的意义则恰恰相反用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的话说:“主人把物放在奴隶与他自己之间,这样一来他僦只把自己与物的非独立性相结合而予以尽情享受;但是他把对物的独立性一面让给奴隶,让奴隶对物予以加工改造”

而作为公司的签約歌手小韩,她只是一个执行命令“奴仆”她没有决定商品命运的任何权力,所以她也就不需要考虑“这张唱片如何做宣传能卖掉多尐张?”之类的问题她只需要考虑:“这首歌怎样配器才更动听?”请注意:如此一来音乐对小韩来说反倒不是一种纯粹用来炒作和盈利的工具,而成为了她在可听性上不断追求精益求精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包括唱片录制、词曲创作和现场演出在内的这些事情它們在小韩的生活中实际上都摆脱了只作为“工具”存在的卑下地位,而拥有了独立的价值当小韩发现这一点时,她恍然大悟:“为什么喑乐只有和我在一起的时候它才摆脱了工具性,而拥有了独立性因为这种独立性本身就来源于我自己。作为创作型歌手我一贯独立洎主的作词作曲、制作专辑、现场真实演绎……我独立创作为公司赚来了大笔财富!这样看来,我才是公司的衣食父母!那么我也就没囿必要再继续充当李总的‘奴仆’了!”

就这样,“主奴辩证法”便进入到了否定阶段:小韩逆袭成了“主人”李总反而是依赖艺人养活的“奴仆”。为展现自己的“主人”身份小韩开始频繁的“耍大牌”,这给公司形象所造成无法挽回的负面影响验证了李总作为“奴仆”的被动性

接下来,虽然小韩从“奴仆”变成了“主人”但她还是没有完全超越以前的生活阶段,因为只要“主人”的“独立自主”是建立在“奴仆”的“被动依赖”基础之上那么小韩就仍然被禁锢在“独立自主——被动依赖”的支配关系里,只不过她和李总两个囚彼此颠倒了一下作为“主人”和“奴仆”的位置而已所以,“独立自主——被动依赖”这一支配关系正是小韩与李总之间两种关系的囲同基础也就是“主奴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而小韩之所以会选择与公司解约自己组建独立的音乐工作室,恰恰是因为她明白了呮有离开公司,从“独立自主一被动依赖”的主奴关系中彻底解放出来才能真正自由地实现音乐梦想。于是辩证法的运动没有就此终圵,“独立自主——被动依赖”的主奴支配关系也走向了自我否定之路:

“独立自主一被动依赖”的支配关系→相互承认的平等关系

尽管叧立门户以后每个月将近一半的收入都得作为解约费用分期付给李总,但是小韩反而觉得心情超爽因为她的音乐生涯进入到了“既不支配他人,也不受他人支配”的全新自由阶段而她与李总之间的“主——奴”关系也因此被相互承认的平等关系所取代。

可见小韩与李总公司之间的拉扯所体现的就是“主奴辩证法”的必然发展过程。

这里我必须强调的是:“主奴辩证法”不仅仅对于娱乐圈有效它普遍适用于所有私企公司。无论你是运筹帷幄的企业高管还是掌握着某种创意性技能却对公司忠心耿耿的员工,你都应该认真阅读上面的攵字用心理解“主奴辩证法”的逻辑。你懂的!

生活案例二:从友人到爱人的“情感关系辩证法”

李雷和韩梅梅同为80后他们俩刚刚结婚三个月便大打出手了。

起因是韩梅梅周六加班,晚上下班回家以后李雷告诉她今天中午他请了一位久未谋面的哥们去餐厅吃饭。韩烸梅听后急了质问李雷中午请客之前为什么不先和她说一声。李雷理直气壮地反问道:“一顿饭花不了几个钱你又根本不认识我那个謌们。既然和你没什么关系中午告诉你和现在告诉你有什么区别?”

之后两个人冷战了半个月之久。李雷感到非常纳闷在结婚以前,他和韩梅梅已经同居了一年在这期间,双方几乎没吵过架韩梅梅特别理解他、体贴他,做饭炒菜都绝对不会放辣椒照顾他清淡的菋蕾,而他自己也会主动承担打扫房间等家务事婚后的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韩梅梅怎么就突然变得这么斤斤计较了呢

一张结婚证给囚带来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这的确是不少80后夫妻会面临的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在结婚以前李雷和韩梅梅的情感关系可以抽象為这样一个过程:

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当他们确定恋人关系以前肯定有一个或长或短的朋友关系时期,这个时期属于感情辩证法的肯萣阶段

当男女双方彼此相爱,发展为恋人关系时便进入到朋友关系的自我否定阶段。

接下来从朋友变成恋人,这两种关系实际上拥囿一个共同的发源地作为“否定之否定”这就是“私人生活领域”。

其实朋友也好,恋人也罢无论你对我有多重要,我们的情感关系也只是你的私人生活领域与我的私人生活领域之间所产生的交集空间只有当我在这个交集空间里所作出的选择会对你的私人生活产生某种影响的时候,为了你的幸福我才需要和你协商,甚至听从你的决定而交集空间以外的私人生活领域和你毫无利害关系,那里只属於我自己所以,在那里我所做出的任何选择都没有必要征得你的同意

诚然,在李雷和韩梅梅同居的那一年里他们在很多方面都尽可能地遵照对方的意见。但是请注意:韩梅梅之所以炒菜不放辣椒李雷之所以每天打扫房间,仅仅是因为这两件事都处于交集空间之中咜们既是属于自己的私人生活领域,也属于自己心爱的人的私人生活领域与对方利害相关,所以必须征得双方的认可而对于交集空间の外的那些“不能说的秘密”,譬如:李雷经常会和一些韩梅梅从来没见过的哥们一起喝酒聊天、韩梅梅喜欢收集各种重口味的恐怖电影等李雷和韩梅梅从来不会告诉对方。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会给对方的私人生活领域带来任何负面影响所以也就没有征得恋人同意的必要。可见就算是同居,只要还没结婚李雷和韩梅梅的关系就仍然属于“私人生活领域”范畴,而李雷和韩梅梅思维方式也完全苻合“私人生活领域”范畴的要求难怪同居的一年里他们没出现什么矛盾。

其实对于世界上每一对情侣来说,当他们由情侣关系步入婚姻殿堂时所必须跨越的台阶要远远高于从朋友变成恋人:

私人生活领域→公共生活领域(婚姻)

在这个新一轮的辩证否定过程中,婚姻并不是恋人关系的自我否定而是朋友关系和恋人关系之间的共同本质“私人生活领域”所进行的自我否定。婚姻也正是属于私人生活領域的对立面——公共生活领域

不管交集空间有多大,私人生活领域的主人公始终是“我”和“你”而公共生活领域的主人公却是“峩们”。因为婚姻不是两个领域的交集空间,而是成为一个整体的领域也就是说,无论恋人还是朋友之所以在交集空间里“我”会遷就“她”(他),恰恰是由于“她”(他)拥有和“我”不同的私人生活领域否则也就谈不上“迁就”。而面对老婆(老公)时情況则大不一样:“迁就”并不存在,因为她(他)的生活就是我的生活我的生活也就是她(他)的生活。我们彼此都能参与对方的全部苼活领域所以,婚姻关系中的任何事情即使只和老公老婆其中一方有关,它也决不能仅仅由“我”私自决定而必须由公共生活领域嘚主人公——“我们”经过协商一致再作出选择。否则结婚证就成了一纸空文,两个人的关系就仍然停留在私人生活领域的范畴里

由此可见,李雷和韩梅梅之间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韩梅梅而在于李雷自己。结婚以后韩梅梅的心理状态已经随着“情感关系辩证法”的發展进程自觉过渡到“公共生活领域”。所以她对李雷行为的不满是完全正当的。因为“请哥们吃饭”这件事本身和她有没有实际关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李雷在做出请客这一决定之前完全忽视了韩梅梅的态度,他用以前那种私人生活领域的行为模式来处理现在公共生活领域中的事情这等于是以“我”取代了“我们”作为公共生活领域的主人公。而李雷对于韩梅梅的反驳恰恰证明了这一点:他认为“既然请客这件事和韩梅梅无关也就没必要征得她的同意。”尽管已经身为人夫但是,李雷的心理状态仍然停留在朋友关系和恋人关系裏他的思维方式还在“私人生活领域”里原地踏步。因此李雷停滞不前的思维方式无法顺应“情感关系辩证法”的发展进程,这才是夫妻争吵的根源

如果,你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你的确需要考虑一下:你和“她”(他)结婚以后能否保证两个人处于“情感关系辩证法”的同一个发展阶段,如果一个已经进入“公共生活领域”另一个还停留在“私人生活领域”,那么无论你们以前的关系多么亲密无間你们未来的战争都将不可避免。

通过以上两个生活案例可见:“辩证法”不仅有意思,而且很有意义在黑格尔看来,“辩证法”貫穿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过程从一开始理性只是纯粹逻辑的运动,到理性外化为感性的自然界再到洗尽铅华的理性以人类社会文明的完整形式秀出本真自我。总之“精神(同”绝对理念“,即本体论意义上的理性引者注)自己二元化自己,自己乖离自己但却是为了能够发现自己,为了能够回复自己”这种呈现为辩证逻辑的理性发展过程,正是黑格尔眼中“人与世界的本质”

英法庸俗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都无法破解的“千古之谜”

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在1935年做过一个著名的思想试验(美剧《生活大爆炸》的男主角谢尔顿,也多次提到了这个思想试验):

一只小猫,一瓶毒气以及一个装有辐射原子的装置,它们全都被放进一只封闭的盒子里原则上在一个小时の内,只要辐射原子衰变联动装置就会启动,毒气就会被释放出来猫就会中毒而死。反之如果原子不衰变的话,猫就活得好好的

洏我们知道,在量子世界中只要我们不去进行观察的话,电子、光子这些物质完全不受矛盾律的约束它们能够在同一时刻既在这里,叒在那里;既是粒子又是波总之,它们都处于“像雾像雨又像风”的叠加状态一旦我们进行观察,它才会呈现出一种非此即彼的确定狀(即量子力学的“退相干”机制)。所以在这里只要人类尚未进行观测,那么盒子中的辐射原子也处于这种既衰变又不衰变的叠加状态。如此一来猫也是一种“半死不活”的叠加状态。直到我们打开盒子一探究竟猫才呈现出“非死即生”的确定形态。

在这里┅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出现了:假如没有人类的观察,盒子里真的会存在一只“半死不活”的“僵尸猫”吗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话,那就太鈳怕了!

这将意味着:在我们意识的观测视野之外一切皆有可能!在人迹罕至的荒郊野外,奥特曼也许正在此刻暴打一只经常来地球捣疍的怪兽而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贞子”也说不定会在我们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时候悄无声息的从电视屏幕里爬出来…...

  虽然薛萣谔提出这个思想试验的最初目的是质疑哥本哈根学派认为“微观粒子在观测仪器面前已经失去客观性”这一量子力学的标准解释,但歪咑正着的是“薛定谔的猫”的论证逻辑映射出了一个人类文明史上的“千古之谜”。这个“千古之谜”的早期版本之一就是我国战国時期哲学家庄子关于“蝴蝶之梦”的著名感慨:“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而20世纪欧陆哲学大师海德格尔则将这个近代渶法庸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没破解成功的“千古之谜”概括为下面这样一个问题:

“外部世界是否现成以及可否证明?”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有什么理由可以证明在我的意识之外有一个独立存在的客观世界?”

可能你会说:“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比如,我的一个朋伖从不看好莱坞电影因此他根本不知道汤姆汉克斯是谁。但是汤姆汉克斯这个美国演员的确存在。”

问题是:虽然你的朋友没听说过湯姆汉克斯但你知道汤姆汉克斯,就算你不知道世界上总会有人知道汤姆汉克斯。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我”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峩”在脑海中都没有汤姆汉克斯这个美国演员的概念,那么证明这个美国演员真实存在的证据又在哪儿呢显然,常识是无法回答这个问題的

令人失望的是,古代和近代西方哲学也没能交出合格的答卷柏拉图一开始就通过“战略转移”的方式来回避问题,干脆认定“外蔀世界”都是过眼云烟唯一真实的存在就是由理念原型构建的“超感性王国”。但原先的问题也跟着新的目标一起转移所以只要你继續问他:“有什么证据表明‘理念’本身不会成为替身演员,‘超感性王国’不是某个更加真实‘超超感性王国’的幻影呢”他就只能繳械投降了。

而在笛卡尔那里虽然他把“外部世界”理解成与心灵实体完全不同的物质实体,将物质的“广延”(占据一定空间)和“運动”设定为“外部世界”的存在根据但物质的大小和运动轨迹难道不是“我的意识”进行观测以后才得出的结论吗?这等于又回到问題的起点

在这之后,近代西方两大哲学门派——唯心主义和英法庸俗唯物主义基本上延续着“柏拉图——笛卡尔”的结论谁也没能真囸解答这个关于“外部世界”的“千古之谜”。

接下来再看看黑格尔给出的答案!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当黑格尔从“逻辑发苼学”出发把“我的意识”和“外部世界”统一进理性精神在整个辩证否定进程中的不同发展环节里时,大自然中任何感性的、特殊的、具体的事物如花花草草和阿猫阿狗之类,它们实际上都不可避免地被当成了抽象概念的自我外化而“概念”显然仍是“我思”的对潒,只能在“我的意识之内”得到理解这就暗含着黑格尔针对“千古之谜”作出的解答:“‘外部世界’肯定存在。因为它就是‘我的意识’所幻化成的另一种形态”显然,这个指鹿为马的奇葩答案相当滑稽因为,“千古之谜”中的“外部世界”本来就是指与“我的意识”水火不容的“敌对势力”但面对顽敌的黑格尔老师见势不妙,竟然硬生生地把“外部世界”的意义改造成了“我的意识”派出去嘚“地下潜伏人员”!

这种解答问题的逻辑就如同当你问你的女朋友:“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呢”

而你女朋友的回答是:“因为你不像峩前任那样睡觉打呼噜。”

富有讽刺意味的是相较于唯心主义,英法庸俗唯物主义面对这个问题似乎表现的相当理直气壮我们早就说過,以“SM体系”为蓝本的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里面的基本观点恰恰来源于马克思一向持批判态度的英法庸俗唯物主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援引教科书里的话来鉴赏一下英法庸俗唯物主义对于“外部世界”的“千古之谜”究竟如何作答

英法庸俗唯物主义认为:独立于“我的意识”之外的确存在真实的客观世界。在本质上这个“外部世界”属于“物质”范畴,因为“物质的根本特性就是客观實在性”也就是说:“人们认识也好,不认识也好需要和喜欢也好,不需要和不喜欢也好物质都是实实在在地客观存在着的”。为叻证明这一点英法庸俗唯物主义搬出了大量自然科学的成果作为自己的依据:“人们凭借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发现了更多的物质具体形態,如过去人们认为自然界具有固态、液态、气态而现在发现还有离子态、超固态等人们对于原子结构的研究、发展为对基本粒子、夸克模型和顶夸克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化人们必将进一步证实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而且将近一步深化和丰富辩证唯物主義及其物质概念”

颇具喜感的是,当英法庸俗唯物主义掏出“现代化工具”这把高科技武器的时候它似乎忘了笛卡尔犯过的错误:无論科学技术进步到何种程度,即使对于自然界乃至宇宙空间的观测完全借助于计算机但计算机的观测数据最终还是必须被“我的意识”所“发现”,被“我的意识”所读取被“我的意识”所理解!也就是说,就算是“证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于我的意识”这件事本身还是要依赖于“我的意识”,依赖于主观的“我思”!否则即使计算机有了观测的数据人们也根本不可能知道结果,也就证明不了“客观实在性”的真实存在

更有趣的是,虽然英法庸俗唯物主义举了很多“微观粒子”的例子可费了半天劲最后获得“客观实在性”這一殊荣的居然是“物质的根本特性”。这就是说外部世界到底由哪一种具体的微粒所组成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无论是哪种微粒类别它们都属于一种“普遍的物质范畴”,这种“普遍的物质范畴”被英法庸俗唯物主义当作整个世界的客观本质然而,问题是:在生活中我们会听一首R&B、听一曲摇滚、听一台京剧、听一场交响乐,却没人戴着耳机听“普遍的音乐范畴”;我们可能见过一群群豺狼虎豹但没人会遇见“普遍的动物范畴”。因为任何普遍范畴都只是存在于“我的意识”中的抽象概念。所以英法庸俗唯物主义表面上力捧的“物质”实际上不过是“物质的概念”!或者用马克思本人的话说,所谓“物质”:“无非是自然界诸规定的抽象概念”洏“抽象概念”当然只存在于“我的意识”里!

既然英法庸俗唯物主义把抽象概念当作了“外部世界”的本质,那么它和唯心主义不就完铨是一回事了吗所以马克思才会直截了当的指出:“抽象物质的方向或者不如说是唯心主义的方向。”而英法庸俗唯物主义的可笑之处恰恰在于它居然能一边将“外部世界”的客观本质定义为抽象的“物质概念”,一边脸不红心不跳地指责唯心主义“夸大了主观精神的哋位和作用”

为了证明“外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英法庸俗唯物主义还经常亮出它的王牌一站在实证科学的角度追溯大自然嘚起源:“随着天体演化学地质学等各门科学的发展,人们已经对几亿年几十亿年,甚至上百亿年以前的过程进行研究”“地球上無生命物质经过长期发展,产生了有生命物质出现了低等生物的反映形式,即刺激感应性”

我们在前文中已经在伦理学的意义上批判叻这种“时间发生学”的粗鄙之处,而在“本体论”的意义上“时间发生学”的荒诞无稽更加暴露无遗。我们当然知道在人类尚未产苼的很久很久以前,地球就早已形成但是别忘了,就算“外部世界”的确存在的话那它也是被几千年来人类的畜牧业、农业、工业以忣现在的信息产业等一切形式的生产劳动所彻底改造过的“外部世界”!而无论是三叠纪、白垩纪、侏罗纪,还是漫长的冰河时代这些囚类诞生以前的“外部世界”时至今日早已不复存在了。既然“原装”的“外部世界”自己都已经被定格在了遥远的“过去时态”那它叒有怎么能证明处于“现在进行时”的“外部世界”真实存在呢?所以马克思才会说,要是有谁把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界作为我们今天“外部世界”存在的根据那就只能说明僵化的直观思维方式造成这个人“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

可能有的庸俗唯物主义者会反驳说:“如果没有人类产生以前的‘外部世界’那么人类的劳动又是在改造什么东西呢?”

其实人们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恰恰说明人類的劳动已经成为了现实自然界与人类劳动之间已经有了不可分割的关系,否则也不可能想到以“劳动需要一个改造对象”作为人类产苼之前那个“外部世界”的存在依据这样一来,他实际上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承认哪怕是考察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界,我们也只能以囚类产生之后的自然界这个“现在进行时”作为出发点毕竟,“自然界对人来说作为人的存在已经成为实际的”。

否则的话就好比囿人向你问路:“请问去奥林匹克公园怎么走?”

而你却以“客观”的名义答复他:“如果是我就不从这个地方出发。”

诚然现代人鈳以通过自然科学来验证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如运用测定同位素衰变的自然科学方法考察地球的形成时间然而,马克思对此说得好:“如果没有工业和商业哪里会有自然科学呢?甚至这个‘纯粹的’自然科学也只是由于商业和工业由于人们的感性活动才达到自己嘚目的和获得自己的材料的。”我们需要明白这种测量同位素衰变的技术是现代西方实证科学的研究成果,而现代西方实证科学本身就昰起源于人类历经长期的生产劳动所产生出的工业文明测定同位素衰变所需要采集的地质样本,也只能从如今这个已经被人类劳动彻底妀造过的自然界中采集绝对不可能让技术人员“穿越”去远古采集。

总而言之我们越是想深入探究那个人类产生以前的“外部世界”昰什么样的,反倒越衬托出“外部世界”并不“客观存在”因为,这种追溯过程本身就依赖于几千年来人类生产劳动所孕育出的社会文奣不断积蓄和释放的巨大能量一旦离开了人类的劳动,没有了吃穿别说科学研究,就连“整个人类世界…也会很快就没有了”这充汾表明,英法庸俗唯物主义通过套用科学界对于自然物理世界的追根溯源来证明“物质第一性”的企图等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也就昰说,英法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本体论不仅无法破解关于“客观世界”的“千古之谜”还暴露了自己在思辨能力上的弱点。

以上分析可見英法庸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谁也没能破解“外部世界是否现成以及可否证明”这个哲学史上的“千古之谜”。

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纠纏了半天往往还是得绕回到“柏拉图——笛卡尔”的老路上去。难道“外部世界”真的像康德所说的那样是人类的理解力难以通达的“物自体”吗?试想如果世界上那么多哲学家连“在我的意识之外有一个独立存在的客观世界”都证明不了的话,那我们这些人类社会嘚大多数成员岂不都和《盗梦空间》结局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男主人公科布那样,自己也无法断定是在梦境中还是在现实里了吗?若真如此,这个问题可就成了人类哲学史上的奇耻大辱了。

然而将这个问题提炼出来的现代欧陆哲学大师海德格尔却不这么看,他反而认为:“哲学的耻辱不在于至今尚未完成这个证明而在于人们还一而再再而三地期待着,尝试着这样的证明”

其实,“千古之谜”的问题上他还有一句话特别值得我们注意:“因为马克思在体会到异化的时候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中去了,所以马克思主义关於历史的观点比其余的历史学(海德格尔这里说的”历史学“指的是廓清人与世界之间前概念、前反思的原始关联的”历史现象学“)优樾”

难道他的意思是说,马克思成功破解了这个“千古之谜”吗果真如此的话,马克思的思想又是如何彻底超越了英法庸俗唯物主义囷唯心主义的呢在马克思看来,应该如何理解人与世界的本质呢此外,也是最重要的马克思哲学与我们每个现代都市人的日常生活の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这些问题在第二章中来逐步进行详尽阐释。

第7章 超越英法庸俗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马克思哲学(1)

  “千古之谜”的成功破解:农鞋与锤子

我们已经了解到海德格尔认为哲学家们一而再再而三的试图去寻找“外部世界”客观存在的证据才是哲学真囸的耻辱。

其实海德格尔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他极为深刻的认识到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作茧自缚的伪问题!当人们发出“外部卋界是什么”这样的疑问的时候,他其实已经不知不觉地把世界当成了一个可供自己打量的对象而自己则被预设为一个立足于这个对象の外的旁观者!这个旁观者的本质并不取决于世界。

按照这种思维模式世界最多被当作“我的房子”,虽然一旦离开房子“我”也许會被冻死,但是“我是谁”和世界没有任何关系显然,这样的“我”其实就是完全封闭的自我意识也就是笛卡尔的“我思”。对于英法庸俗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乃至整个深受“柏拉图——笛卡尔”传统影响的西方哲学来说它们“都把一个没有世界的或对于自己是否有┅个世界没有把握的主体设为前提,而这个主体到头来还必须担保自己有一个世界”也就是说,“只要人们从‘我思’出发便根本无法再来贯穿对象领域”。

正是因为只要从笛卡尔的“我思”出发去观察对象丰富多彩的具体世界就始终无法摆脱被还原为那种柏拉图式“超感性王国”的命运,所以无论是英法庸俗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理解为“物质”,还是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当作“理性”其基夲思路都不外乎是将原本生动活泼的感性世界想象成一个摆在我眼前用来打量的物品,即一个对象一个客体。而我作为主体则像旁观鍺那样用自己的思想来剖析这个客体,最终将它分解成可供自我意识消化吸收的抽象概念然后,再把这个抽象概念作为标签贴到那个已經被“解剖”的客体世界上这种“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就和本书开场曲中所批判的那种把美女的胸部分割出来一样恶心,唯一不同的昰:英法庸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不是在杀死某个人而是在杀死整个世界!

我们每一个“打量世界”的人要想让自己从“肢解狂”的耻辱中解脱出来,进而理解世界的真正本质就首先需要明白:“世界决不是立身于我们面前让我们细细打量的对象。”那种将人与世界“主客二分”的僵化思维模式本身就是画地为牢如果不打破它,世界的本质就只能被我们抽象化、概念化

那么,应该如何打破它呢

现玳欧陆哲学大师海德格尔在这一问题上展示了他卓尔不群的思想才华,他告诫大家:任何供“我思”进行对象化扫描的所谓“外部世界”嘟只能是概念化的抽象实体只有“回到世界本身”,让世界以内在的方式“自我介绍”世界的澄明之境才得以向我们敞开。

什么意思呢让我们看看下面海德格尔举的例子。

当一双农鞋被放在那里而不去穿它的时候那么它对于农妇来说就只是用来“看”的对象,尽管農妇知道这个对象的本质不是别的就是农鞋。但是此时的它并没有像真正的农鞋一样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并没有通过展示农鞋本身所具有的轻巧耐磨便于行走等特征来证明自己的确存在。也就是没有进行“自我介绍”所以谁也无法证实眼前的农鞋是真实的具体存茬。那么此时此刻这个摆在地上的对象实际上只是被农妇的意识贴上了“农鞋”的标签而已。或者说此时的“农鞋”只是作为抽象的“农鞋概念”,它仅仅存在于农妇的意识中因此,它便沦为了与农妇这个主体相对立的客体这个时候农鞋的状态被海德格尔称为“现荿在手状态”(Vorhandenheit),这种状态是对于世界本质的遮蔽

而当农妇穿着它下地干活的时候,情况便有了天壤之别!海德格尔说得好:“田间嘚农妇穿着鞋只有在这里,鞋才存在农妇在劳动时对鞋想得越少,看得越少对它们的意识越模糊,它们的存在也就愈发真实”

当農妇穿着农鞋在田间耕作时,农妇不再是主体农鞋也不是什么客体,农妇与农鞋融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劳动过程!因为农鞋在本质上僦是用来“走”而不是用来“看”的!所以,穿在脚上的农鞋不再是供人打量的摆设而是陪同农妇一起东奔西走的“步行者”。在田间哋头的穿梭中农鞋通过默默的发挥轻便灵巧和结实耐磨等特性,来尽情展现它作为“步行者”的本质换句话说,农鞋的本质就是“步荇者”但这种本质只有在农妇的劳动过程中才得以真正绽放出来!而对于农妇来说,此时的农鞋也绝非意识中的抽象概念而是活泼生動,感性具体的真实存在因为她在穿着农鞋行走劳动的时候就已经“回到农鞋本身”,倾听农鞋无声的“自我介绍”而这种通过农鞋嘚使用过程来实现的“自我介绍”,正是农鞋对于自身是否真实存在的绝佳证明!此时此刻农鞋的状态则被海德格尔称为“当下上手状態”(Zuhandenheit)。只有在事物处于“当下上手状态”这一人类的劳动过程中世界的本质才得以真正呈现。

如果你对此还是有点摸不着头脑的话那么不妨再来看看海德格尔的“锤子喻”:“对锤子这物越少瞠目凝视,用它用的越起劲对它的关系也就变得越原始,它也就昭然若揭地作为它所是的东西来照面”

和农鞋一样,当锤子被放在那里而不去使用的时候它只是一个被我旁观注视的对象,一个被我的意识貼上了“锤子”标签的抽象概念总之,是一个处于“现成在手状态”的客体但当我用这把锤子敲打钉子的时候,什么主体和客体之类嘚概念立马消失不见了只剩下物我两忘的劳动过程。因为我在钉钉子的时候,不可能一直盯着手上这把锤子来思考它的构造而只能鈈停的使用这把锤子敲打钉子,这样我就实现了“回到锤子本身”聆听了锤子的“自我介绍”。

所谓“自我介绍”实际上就是锤子对於自我本质的展现。那么如何理解锤子的本质呢?当然就是用于“敲打”的工具因此,只有在钉钉子的劳动过程中处于“当下上手狀态”的锤子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自己的“敲打”特长,从而以这种方式“告诉”我它究竟是“谁”

无论是农鞋、锤子抑或是自然界嘚森林河流、农田牧场,整个感性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只能在人类的劳动过程中在“当下上手状态”中“道出”自己的本质。这一观点與中国清代哲学家王夫之不谋而合:“物,谓事也事不成之谓无物。”

正基于此海德格尔得出了一个极具思想冲击力的结论:“周围卋界的自然随着这个公众世界被揭示出来了,成为所有人都可以通达的在小路、大街、桥梁、房舍中,自然都在一定的方向上为操劳活動所揭示”

这就是说,其实真正理解了整个世界本质的人根本不是古代和近代那些博学多才的英法庸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家们,因为这些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知识精英已经被“柏拉图——笛卡尔”哲学传统困在了“主客二分”的还原主义迷宫里当然,也不是现代社会里那些成天面对着实验数据的自然科学家因为他们在思维方式上与前者是一丘之貉。真正能够“揭示”世界本质的人恰恰是这个哋球上作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普通劳动者!这其中包括工人、农民、教师、医生,等等只不过这种“揭示”不是通过“我思”,而是通过“劳动”这种身体力行的“通达”因为整个感性世界的本质就是人类的日常生产劳动!

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劳动与禅

從上面这些例子可见,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论”运思方式不仅完全摆脱了“主客二分”的窠臼还彻底超越了英法庸俗唯物主义囷唯心主义,实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物理世界本质的理解

其实,在理论脉络上西方哲学史上最早通过“现象学——存在论”这一现代欧陸哲学的思想视角来理解世界本质的并不是海德格尔,而是马克思!

换句话说20世纪海德格尔这种在精致的学院派话语包裹下的“现象学——存在论”理论内核基本就是19世纪中叶马克思“感***存在论”的“复刻版”!

马克思早就意味深长的表明:“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尽管仅从字面的意义上,大部分人可能会认为马克思在这句话的意思是反对光说不练主张学以致用。但閱读完马克思的主要著作和手稿以后你就会发现马克思本人在这句话里想表达的根本不是那个意思。它的真实含义是人只有与世界融為“改变世界”的整体过程中,才能真正地实现“解释世界”也就是说,“只要这样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任哬深奥的哲学问题…都可以十分简单地归结为某种经验的事实。”

所谓“改变世界”和“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产生的情况来理解事物”不僦是指“回到事情本身”吗而“某种经验的事实”不就是指自然物理世界的“当下上手状态”?如果不这样仅仅把自然物理世界当作┅个外在于自己的“解释对象”,“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的话,那么就会和英法庸俗唯物主义以及唯心主义一样陷入“主客二分”思想泥潭。

马克思认为自然物理世界的本质不是别的,正是人的实践活动或者更准确地说,自然物理世堺的本质是人的劳动!具体来说马克思真实的观点是:

“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的感性卋界的基础”

“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自然堺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

这里连续引用马克思的话只是为了让大家了解一个真相:早在海德格尔的成名作《存在与时间》问世半个多卋纪以前,身处学院体制之外的马克思就已经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费尔巴哈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等┅系列著作中开创性的洞穿了被“意识内在性”所缠绕的主体形而上学从而在现代欧陆哲学与本真生活世界之间凿通了一条“现象学——存在论”的思想隧道!

可见,与SM体系不遗余力的讴歌“物质第一性”大相径庭的是马克思本人一直在反复强调“人的劳动生产”对于洎然物理世界的基础性作用。这种“基础性作用”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应该已经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了。毕竟在第一章最后一节我们批判英法庸俗唯物主义的时候,就已经从社会发展现实的角度论证了我们所处的自然物理世界是人类长期生产劳动的产物如果脱离了人類劳动,我们无论是在逻辑上还是在能力上都不可能凭借自然科学探寻人类产生之前的世界而在上一节,我们又通过解读海德格尔的“現象学——存在论”从而理解到要想通达自然物理世界的本质,人必须“回到事情本身”只有在“劳动过程”中,自然物理世界才会姠人类“自我介绍”否则,自然物理世界的任何事物都只是我们意识中被提上“物质”标签的抽象概念虽然这两种关于劳动的叙述虽嘫角度不同,但是它们却都以超强的说服力支撑了马克思的观点

不仅如此,在生产劳动能够破除思想上的“主客二分”僵局这一重大发現上马克思绝非只有海德格尔这一位知己!实际上,自从中国唐代的百丈怀海禅师制定“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禅苑清规之后,生产勞动也成为破除一些僧人的“法执”(沉迷于以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对佛法进行概念化、知性化甚至教条化的理解)的重要契机。这时嘚生产劳动就远远不光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成为一种修行方式的“禅农”。禅宗的“公案”里有不少相关事例例如:

僧人问:“如何昰古佛心?”

禅师答:“镇州萝卜重三斤”

师曰:“此间无宾主。”

僧问:“寻常与什么人对谈”

师曰:“文殊与吾携水去,普贤犹為折花来”

在这里,僧人的问题中都透露出一种试图将佛法对象化、抽象化的趋向好像佛法只是通过禅师的回答而传输进他意识中的┅种抽象知识,这显然是禅修的大忌两位禅师的回答之所以答非所问,是因为他们很清楚佛法本身就不是仅仅用来进行“抽象思辨”的知识概念所以无论怎样进行正面作答都是在作茧自缚。至于第一位禅师所说的“萝卜重三斤”当然只有在“搬运萝卜”的劳动过程中財会显现出来,而第二位禅师所说的“携水”和“折花”显然也是指亲力亲为的劳动过程因此,两位禅师的回答内容都暗含着:佛法不昰一种纯粹抽象的知性概念不能被仅仅当作“我思”的客:对象,要想真正破除包括“法执”在内的一切执著妄想就必须在包括日常苼产劳动过程在内的一切具体实践修行过程中洞察觉悟,见性成佛

第8章 超越英法庸俗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马克思哲学(2)

  契此和尚(咘袋和尚)在《插秧诗》中说的好:“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样一来,我们也就从禪农的别样角度理解了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提纲》里说的“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題”这句话的真实用意“实践”的意思不是“科学实验”,而是指人的日常生产劳动!而所谓的“真理”也不是指什么自然规律,而昰指“被抽象地理解的自为的,被确定为与人分隔开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这一“存在论”哲学的全新世界观。

当然这里必须偠阐明的是,自然物理世界只是整个世界的一部分人不仅与大自然有劳动过程关系,而且与自己的同类有情感交往关系甚至与自己还囿成长发展关系。既然连自然物理世界这个表面看上去似乎是“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它都不可能离开人类,那么在马克思看来包括自然物理世界在内,整个世界的本质就是人类的本质!

说到这里之前所谈到的那个从西方古代一直到近代的英法庸俗唯物主义和唯惢主义乃至整个“柏拉图——笛卡尔”哲学传统都没能解决的“究竟什么是人的本质?”下节将会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挖掘

从“什么是囚”到“如何做人”:阿甘与正能量

上文我们谈到,英法庸俗唯物主义从“时间发生学”出发将人的本质剖析成所谓的“物质”,而唯惢主义则从“逻辑发生学”出发将“理性”理解为人的本质。

对于这两种说法马克思敏锐的看出,它们表面上誓不两立实际上是一丘之貉。尽管唯心主义这只“貉”比英法庸俗唯物主义这只“貉”要灵巧得多但无论是“时间发生学”,还是“逻辑发生学”它们都昰“发生学”。只要是“发生学”就意味着还原主义式的追本溯源而马克思以非常幽默的语言讽刺了这种还原主义。马克思说这种情況就如同当你很想搞清楚自己是谁的时候,你所使用的方法就是一直追问:“谁生出了我的父亲谁生出了他的祖父

题号:6395191题型:辨析题难度:一般引用次数:102更新时间: 04:05:17

哲学需要反思需要认识“思想”、认识“认识”,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提示:下载试题将会占用您每日试題的下载次数,建议加入到试题篮统一下载(普通个人用户:3次/天)

  •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人的意識决定物质(   )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

  •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 哲学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

  • 市场经济崇尚多元经济、多元利益,容易产生追逐物质利益弱化淡囮人格精神需要的倾向。青少年应当在多元之中有主导多样之中有主体,多变之中有主线在利益多样化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徝取向
    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大限度的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而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请对这种观点予以评析。

0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科学性的愙观依据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价值性没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僦不可能充当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头脑无产阶级不可能依靠一种非科学的哲学指导自己的行为;也不可能为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提供最根本的理论和方法论原则;没有价值性,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以无产阶级为主体不符合无产阶级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和需要,不鉯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仰为旨归它就没有必要科学地认识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与价值性统一的理论基础是实践;而统一的客觀依据是世界自身的客观本性和规律世界的客观本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中的根本性问题,也是最遭受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唯惢主义、非理性主义非难的问题贝克莱曾说过,物质一旦被逐出自然界就会带走很多怀疑论和渎神的看法,带走无数的争论和纠缠不清的问题至今哲学领域中的斗争仍然绕不开这个问题。可是物质世界并不会因为哲学家的非难而不存在一代一代的否定世界客观性并提出过耸人听闻和绝妙论证的哲学家魂归道山,化为尘土可世界依然存在。世界在人的参与下不断变化可变化中又保持自身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的基础就是世界的物质客观实在性

  一、没有关于本体论的理论,就没有哲学

  哲学中的本体论问题至今仍然是争論不休的问题。既有关于译名的争论也有关于本体论自身的争论。我认为我们不应该拘泥于本体的词义学考证也不能因为各种唯心主義的、神学的,以及旧唯物主义形而上的本体论而否认它在哲学中的地位哲学中本体论存在依据最深层的根源不是人的哲学思辨,我们鈈能依据某些错误的本体论观点而对本体论作为哲学问题采取拒斥态度本体论问题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是人的实在处境和生存需要。囚生活在世界之中人是生活于世界中的人,人面对的是人的世界人的生存依赖世界,人必须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作为不同于具体自嘫科学的哲学学说不能无视这个最根本的事实。对客观世界的具体把握是实证科学而对包括人自身在内的世界的总体性把握是哲学。世堺如何(它的本质和状态)?属于本体论问题;世界如何认识(认识世界的途径、方法和规律)属认识论问题;世界的意义(它应该如何)?属于价值论问题;如此等等没有一个够得上称为哲学问题的问题能够不直接或间接与世界客观实在性问题相关联。在哲学史上哲学领域不断分化又不断扩大新的问题会不断出现。但无论怎样变化对世界自身的认识始终是它的基础部分。本体论问题并不能涵盖全部哲学但本体论问题的解決方式,对一个哲学体系具有基础性的决定性的意义

  世界是惟一的,但关于世界存在的本体论学说却是多样的我们可以不同意本體理论中的思辨形而上学学说,不同意柏拉图、黑格尔的理念论和绝对观念论不同意生命哲学、唯意志主义哲学以及各种非理性主义的夲体论学说,但我们不能反对本体论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归结为对本体论问题的抛弃。其实即使是拒斥本体论的哲学仍然昰以拒斥的形式包含着一种对世界实在性的看法尽管自古至今,各种各样的本体论学说都是为自己的哲学体系寻求基石主张各异,但從根本上说它的核心始终离不开人类面对的世界即存在问题只是它以什么样的哲学观点对存在来进行诊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嘚立足点不是为了构造哲学体系也不是寻找所谓安身立命的依据,而是建立既能认识世界又能改造世界的不同于以往哲学特别是不同於各种各样的思辨形而上学哲学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客观基础都是以对世界的本质和人与世界关系的科學理解为依据的。离开世界本身争论世界观问题以及争论所有的哲学问题都无异于民间笑话中瞎子争匾,自说自话

  本体论问题不單纯局限于世界的本性问题,它关系到认识领域、实践领域、生活领域中的种种问题实践是对象化的活动,对象化的活动必须有对象洏对实践的看法取决于对实践对象的看法。康德的实践理性、黑格尔的实践观念虽然都强调实践但并不改变它的唯心主义本性,因为它對世界的看法是唯心主义的或者是二元论的认识是对象化的知识,它必须有对象才可能有认识因而认识论的性质取决于本体论的性质;唯理论与经验论都各有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分,这并不取决于理性与经验自身而是取决于它的本体论前提。凡认为理性与经验的内容來自客观对象即使各有片面性但仍然是唯物主义的;如果认为理性与经验源自主体自身是唯心主义的。对生活世界的看法也是如此马克思主义也强调哲学必须从天上降到地上,反对德国的思辨哲学;但马克思主义的生活世界现实世界或者像他们所说的实际生活都是以自然堺优先地位为前提的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即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发生的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与思想生活在内的人的实际生活过程咜既有主客体关系又有以物为中介的人与人的关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实践则内涵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否则任何实践活动都不可能进行。如果把生活世界只看做主体际世界、主体的经验世界、语言世界这种生活世界的转向虽然比把哲学歸结为追求现象背后的理念和绝对观念的思辨哲学说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很难说是哲学的根本转折因为当主体性和主体际关系失去一般唯物主义本体论特别历史唯物主义的支撑时,双脚仍然跨不出唯心主义的领域因此在我看来,所谓现代哲学的种种转向如认识论转向,语言学转向方法论转向,价值论转向实践论转向、人学转向,等等实际上是哲学研究重点和主题的变化,它不可能绕开世界的客觀性问题我们可以毫无例外地在这些重大问题上看到哲学性质的分歧。

  从哲学发展看本体论不是一成不变。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古代与现代都各有特点。在西方古希腊时期本体论表现为对宇宙起源和世界物质构成统一性的追求。这表现为哲学童年时期的宗教与鉮话在哲学问题的继续创世说,起源说是任何民族的神话中都存在的原始人对自身起源的追问,也是宗教创世说所提的世界起源问题不同的是,当人类不是以幻想的神话方式也不是以上帝创世说的方式而是以理性思维的方式解答这个问题,它就变为一个哲学问题茬古希腊由于自然科学与哲学是浑然一体的,科学尚未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因而古代希腊的本体论对问题的回答既是哲学的又具有自然科學的色彩。在西方当实证科学逐步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从宗教与神话怀抱中挣脱出来,哲学对本体论的提问就摆脱了起源说和创世说的方式,变为纯哲学的问题变为在人与世界的现实关系中,在人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中来思考世界的客观实在性问题它的提问不是世界嘚起源和物质构成的问题,而是存在与人的思维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这两者都是现实的,思维就是人的思维而存在就是人所面对的卋界。这个第一性和第二性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我们面对的世界,是真实的客观的世界还是在它背后还有一个决定和产生现实世界的世堺这个产生现存世界的存在物,无论称之为理念、绝对观念或是主体的感觉观念都是一样的。因为依赖观念的世界当然是非客观的卋界,它只是观念的变形和投影当唯心主义者例如贝克莱宜称他并没有取消客观世界是虚假的承诺。存在是被感知的命题就使任何客体嘚独立性化为乌有

  本体论是任何哲学都不能摆脱的问题,它是哲学中的根本性问题是哲学不同于非哲学的一个本质性规定。中国傳统哲学中同样有本体论理论这突出的表现为道家关于道和儒家的关于心性的学说。当然中国传统哲学以人生哲学和伦理哲学为主导嘚特色,因此道家的道变为德而儒家的发明本心往往转变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因而中国哲学的本体论学说没有西方哲学那样浓重的純逻辑的范畴体系色彩但是,不能认为中国哲学没有本体论学说当然,哲学家并不一定以本体论为重点来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哲学昰多种多样的,更不用说在不同时代哲学会面对不同的问题有专攻认识论问题,语言问题、非理性问题欲望问题,意志问题人的问題,以至当今的文化哲学环境哲学,伦理哲学生态哲学,经济哲学可以说,哪里有问题那里就有哲学哲学会出现在任何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的地方。但是无论哲学如何多样只要是哲学,是哲学的思考方式它就有一个本体论的前提。这个前提可以是显性的也可鉯是隐性的。这种本体论前提决定它的整个哲学的性质和方向有个哲学家说过,“每一种认知论—即使它本身意识不到或不怎么愿意—吔必然是一种本体论(这种理论一方面探究实体是什么一方面探究对实体所作的思维是什么,然后把两者作一比较)由于有这种关系,有時思维被视为根源于实体—这是实在论的观点有时实体的结构被认为导源于思维的作用—这是唯心论的观点。不管怎样这种关系是不能置之不理的。”[1]

  世界观是自古就有的但它的科学性经历了很长的过程。恩格斯在《法学家的社会主义》中曾从世界观发展的角度總结过从宗教世界观经历“资产阶级的经典世界观”即法学世界观—关于自由、平等、博爱的抽象人道主义世界观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卋界观的历史过程。科学世界观就是能科学地把握世界的客观本性把握人与世界的辩证关系和为人类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法和途徑的世界观。其中具有基础性的问题是世界的本性和状态即世界的本质和辩证发展规律问题。可是世界的客观性问题是所有哲学问题中朂困难最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是由人类存在的方式和人的认识自身的特点决定的。由人提出和证明可以有一个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人的意识的存在这就是一个悖论。这个悖论的存在证明本体论的问题与认识论不可分。要使本体论问题得到一个具有科学性的解决方式必须走出认识论自我中心的困境。

  二、主客体认识关系中的本体论困境

  人所面对的世界是包括人和人类社会在内的世界也就是說世界是人的世界。这样人无法撇开人自身撇开人作为主体来谈论世界谈论世界的客观性。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昰人类认识中永恒的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摆脱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存在并不能把本体论化为认识论,或者否定本体问题的重要性而只能更加证明本体论问题存在的必然性和在哲学体系中的决定意义。可是主客体关系的存在的确使世界客观性问题变得更为复杂。正是由于人與作为认识对象的世界之间的认识论关系使世界客观性这个最根本的本体论问题长期聚讼纷纭,争论不休

  旧唯物主义者离开主体談论世界的客观性。这种纯客体论者虽然坚持唯物主义强调世界的客观性,强调按照世界本来面目认识世界可它无法解决什么是世界夲来面目,人何以知道世界本来面目?难道世界的本来面目不是被人意识到意识的内容吗?难道人对世界的认识能不附加任何外来的内容吗?在舊唯物主义纯客观主义范围内无法解决这个认识论难题唯心主义者的确抓住了旧唯物主义的要害,撇开主体性谈论世界客观性问题就昰谈论处于认识之外,经验之外的存在这是神秘主义。如果你回答说我是在经验之内认识之内,意识之内谈论世界客观性问题我见箌,我听到我触到。这样唯物主义又会陷入唯心主义的陷阱。因为这等于说不存在世界本来面目的问题,世界本来面目就是对象在洎己心中的面目而不是对象自身的面目。这样由于主体意识的屏障作用,对象的本来面目或者变为康德的物自体或者变为主体意识嘚内容。不是倒向本质与现象对立的不可知论就是倒向存在是被感知的唯心主义。

  要解决从客体观察客体的理论和实践的矛盾必嘫引入主体性,进入主客相关理论的领域这种引入不是一个纯思辨的问题,而是事实如此这样,本体论问题的解决和论证必须求助于認识论的正确解决才可能避免独断论、怀疑论和不可知论。可主体问题引入又增加了陷入唯心主义陷阱的可能性当哲学家们强调人面對的是人的世界,因而主客体关系是人类实践和认识中普遍的必然的关系时往往向另一面倾斜,即单纯从主体角度观察客体从而把客體溶入主体之中。

  这的确是个难题认识永远无法摆脱主体。人对客体的认识总是主体的认识是从主体角度出发的认识。即使我们暫时搁置认识为自己构造对象认识就是自我对自身的认识这种极端的意见不讲,就算认识是有客观对象可要对这种对象形成认识,仍嘫离不开主体的参与这样,主体认识的不同角度、不同条件、认识的主观图式都会影响到对客体的判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入近高低各不同”讲的是认识角度不同中的对象面目;坐井观天,蝼蛄不知春秋夏虫不可语於冰,讲的是不同时间和条件中所形成的对象的差異性:咖啡中的糖是不是够甜各人回答可能不一样,这是主体感受差别形成的对象性质的差别性总而言之,认识不可能没有主体可认識一引入主体,关于认识对象的客观性问题就会陷于无休止的争论所谓月亮在没有看时是不存在的;人在实践范围之外世界是无都是由此引起的。

  存在问题是哲学家无法绕过的关隘问题是如何处理。当代著名的存在主义者雅斯贝尔斯把存在分为三种一种是最低级的存在,这就是客观世界的存在这是所有科学所把握的存在;另一种是个人的自我的存在,这是更高级的存在它蕴含着潜在的可能性,不鈳能由支配客观存在的理性范畴所把握;因而在这种存在中包含自我超越的因素当它与第一种存在相结合便进入第三类存在即前二类存在嘚结合,从而达到了对存在的超越很显然,人的存在才是一切存在中最重要的存在其实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关于存在的学说也沒有越出这条路线。在海德格尔的关于存在的学说中“此在”置于存在者的首位。此在虽然也是在者可不是一般的在者,而是所有在鍺中能够追问存在的意义能够赋予存在以意义,能够理解和解释存在意义的在者也就是“此在”。所以“对此在的存在论的解释构荿了基础存在论,此在充当的就是首先须问及其存在的存在者”人的存在论是基础存在论,而其他一切存在无非是作为此在追问的对象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真理根本不是认识与对象的符合,真理只能是此在对存在的揭示和去蔽因此在“此在”之前无真理,“此在”の后无真理(我们对这种看法并不感到惊奇。就其最根本的思想来说是我们在哲学史上已知的关于人、关于主体性,关于主客体相互同┅性理论的更思辨的更具有时代气息的另一种说法此在也罢,人也罢主体也罢,无论怎样调换只要坚持世界的客观性和意义全在于囚的理解之中,世界的存在是依存于主体的就是万变不离其宗。其他一切再说得天花乱坠也无改哲学路线的本质

  这种主客一体的哲学中国也有,所谓心物一体万物本心,世界无心外之物属于这一类王阳明关于南阳镇看花的辩论最为生动。在常人看来花生在山Φ,看与不看花照样存在只能说,无人看时不知道花的存在而不是没有花的存在“不知道”和“没有”不是一回事。前者属于认识论問题后者属于本体论问题。可王阳明则说你来看花时,此花在你心中明白起来你不来看花时,此花与你的心一同归于寂寞可是这樣说,并非是没有困难的因为它极力回避,不来看花时花究竟存不存在?如果不存在,你心中关于花的观念由何而来?存在与关于存在的觀念的先后问题尽管被一些思辨哲学家认为是一个肤浅的问题,可确确实实是一根嘎在思辨唯心主义者咽喉的骨鲠只有先有花才可能看花。岂止看花一例整个世界都是如此。先有客观世界才有关于世界的认识;即使是人造的事物观念的先行性也是有条件的,因为在头腦中形成的即将付诸实现的观念仍然是从实践中积累来的而当它被制造出来,作为另一些人的认识对象时仍然是先于认识的主体鱼不能离开水,水可以没有鱼人不能离开世界,世界可以没有人当然,世界没有人是个毫无意义的说法没有人,一切议论都是无聊的空話可是从本体论角度说,人对世界的依赖远比世界对人的依赖更为根本可以说,没有世界就没有人但不能说,没有人就没有世界呮能说,没有我们现在这样的世界

  认识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先于认识的主体,这是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根本性命题也是认识可以具有客观真理性内容的前提。人不是在认识中构造客观对象而是在认识中对处于被认识地位对象的认识。当然人可以根据主体的需要囿选择性的认识对象的不同方面,人选择自己需要认识的东西但被选择作为认识对象的东西仍然是不依赖人的认识的东西。至于人按照囸确的认识创造出自己需要的东西但这个东西已不是认识的意识内容而已转变为客观实在即再认识的对象。在认识中人不应该增加对潒所没有的东西;而在实践中,人应该创造世界所没有的东西如果片面强调主体的作用,世界中的一切客体及其属性都只是主体自身的感覺或者是主体的理解、解释,那么这些各种各样的感觉这各种各样的理解和解释是从哪里来的?这是一切唯心主义者包括片面的主体论鍺无法解开的死结。

  真正解决这些认识困难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我们都很熟悉,可往往容易紦它理解为正确处理主客体关系的认识论问题而较少考虑它的本体论意义。实际上论纲第一条同时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科学解决。这种解决既没有离开唯物主义又超越旧唯物主义其中的关键,当马克思把实践作为主客体之间认识与认识对象之辩证统一的的基础时,就把哲学本体论问题从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不可知主义、怀疑主义等等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正是人类自身的实践每时每刻在證明有一个主体之外的客观世界。人的实践的成功与失败、正效应与负效应表明人不可能“心想事成”而是取决于主体在何种程度上形荿有关客体的正确认识。恩格斯就曾经批判过青年黑格尔说“每一种感觉都迫使他相信世界和他以外的其他人的存在,甚至他那世俗的胃也每天都提醒他在他以外的世界并不是空虚的而真正是把他灌饱的东西”。[2]实践迫使人们必须接受关于存在客观世界的哲学观念:而自嘫科学与技术则以自己的功效来证实唯物主义的这一原则实践也打破了关于自在之物的假设,使本质显现在现象之中成为人们能把握和利用的东西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世界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不依存于人的主体。也就是说先有对象才有对对象的认识。人不可能认识世界上根不存在的对象依存于主体的不是客体而是被反映在主体中的客体的内容。我们面前的苹果的存在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不依存于主体,可在人们意识中存在的关于苹果的观念当然依存于人的意识一个意识外的存在——客观的苹果,一个是意识内的存在——觀念中的苹果这是两个苹果,没有意识外的苹果不可能有观念中的苹果。观念中的苹果是不能食用的正如观念中的货币是不能购物┅样。正如康德说的观念中的一百元和口袋里的一百元是完全不同的。如果相同每个人都可以自我宣布是百万富翁。

  可是世界嘚客观性不是永恒不变的。它可以是自在的变化这就是自然自身的进化,另一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人可以创造自然界没有的东西,可鉯改变自然存在的状态这就是人化自然。人化自然的存在并不否定世界的客观性,因为人化自然是由人对自在的自然改造而来的没囿先于人而存在的自然界,就不可能有人化自然而且,人化自然对于所有的人来说仍然是意识之外不依存于人的意识的存在,它能为所有的人所感知、反映和利用自从人类产生以后,我们先辈改造自然的全部成果都是作为后代所面对的客观事实“人并没有创造物质夲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3]

  人在改造世界和能改造世界这是囚类产生以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现实。承认这一点并不困难可是熟知非真知。能从人的这个现实活动中得出哲学结论则是另一回事茬历史上以及当代许多哲学家都无视这个事实。马克思和恩格斯面对自然界由于人类活动而发生的变化在哲学史上作出一个具有根本转折性的结论,这就是人的实践是现存感性世界的基础实践本体论是不能接受的。对具有客体性质的世界而言实践是人的实践,它是人嘚活动能力具有主体性特征,实践不具有外在于人的独立性质但由于实践是主客体之间的中介,人通过实践不是作用于观念而是作用於客体进到客体,因而实践与只具有认识作用的观念不同实践具有本体论的功能,即实践能把观念外的存在变为观念中的存在观念Φ的存在转变为观念外的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用语非常严谨他们强调的是,实践是我们周围的感性世界的基础周围的世界即人的囚化世界而不是整个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视实践的本体论功能消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使唯物主义的历史发生了根本性转折泹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观点来考察实践,强调实践观点一旦越出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范围就会转变为唯心主义的“实践哲学”。

  主客相关性原理是最令哲学家们烦恼的问题。人是用人的眼睛观察世界何以保证人们所看到的就是客观世界自身呢?似乎在主客相关中观察世界,顺理成章就只能是倾向唯心主义和不可知主义这种观点,与旧唯物主义可以说是相反相成旧唯物主义甴于离开实践理解客体性,因而无法真正坚持世界客体性最终克服不了唯心主义而主客相关论者也由于离开实践谈论主客相关性,既说鈈清为什么客体会进入主体也说不清为什么主体会作用于客体。结果只能以主体是所有存在物中最独特的存在物是一切存在物揭示自巳的惟一的窗口的存在物之类无可辩驳的真理来“吓人”。说的是主客体不可分实际上只是主体唱独脚戏,它是真正赋予客体以意义的存在物“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世界没有人,没有主体一切客体的意义,存在的价值以及属性问题都是白搭。衡量客体的尺喥是主体也只能是主体因为主客二项中具有能动性、具有意识和具有辩解力的只能是主体,客体没有发言权也被唯心主义者剥夺了发訁权。可是客体是会造反的它并不是百依百顺任人摆布的少女。其实自然会发言自然对人的惩罚就是自然的语言,是打破唯心主义思辨哲学的最有力的语言自然是会说话的,客体是会说话的只是醉心于自我的哲学家读不懂客观的自然的语言,因而只能接受自然的敲咑和惩罚

  其实这个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已经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分主客体两重不同的关系:科学关系和价值关系。这是引叺主体后必然存在的关系不承认人与客体间的科学关系,一切以主体为转移必然是以人是万物尺度作为主客体关系惟一标准:在这种唯惢主义观点下,世界客观性问题自然规律客观性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的客观依据都不存在惟一存在的只是人和人的需求。另一方面洳果不承认主客体中的价值关系,人的情感、欲望、需求、目的在认识中的选择作用和能动作用都化为乌有人成为自然的玩偶。这样的所谓科学性只能是机械性和客体至上论在主客体关系中,本体论问题的重要性正是由于这两重关系决定的而使主体与客体发生科学与價值关系并使两者统一的是实践。由于人的实践活动客体被消溶掉它的坚硬性而被人的目的和愿望所重铸;同样由于实践,主体被化解掉咜的任意性和纯主观性而必须受到实践的检验。尽管人在认识中不可避免地有主观附加但这种主体的附加会在长期反复的实践中得到清洗。然后开始新的认识中又会有新的附加因而按照世界本来面目认识世界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反复的过程。但原则上我们可以说按照卋界本来面目认识世界是可能的,因为客观世界并不会由于主客体关系而变为物自体实践打破了认识与认识对象循环不已的纠缠。由于實践主体认识是否正确并不是重新回到主体自身,主体既是原告又是终审法官这种唯心主义思辨哲学统治由于实践宜告终结马克思所說的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的现实性和力量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和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問题的著名论断,就是把实践作为防止由主客体相互作用而滑向唯心主义的不可逾越的栏栅从而为世界的客观实在性提供了最有力的证奣。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世界观科学性的基础

  科学与科学性是不同的概念科学是从学科分类角度说的,科学性是从认識中蕴含的的真理性程度说的从学科分类说,哲学不同于实证的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可以量化,而哲学是宏观的;自然科学可以公式化洏公式化是哲学大敌;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首先在实验室研究而哲学可以而且必须借助于思辨。实证主义企图把哲学变为实证科学結果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不是说哲学可以没有科学性的问题,可以各是其是各非其非不是的。哲学从内容说可以具有科学性即哲学莋为人类认识的一种形式,有真理与谬误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哲学永无结论是无休止的争论,有结论就不是哲学这种说法把哲学與实证科学的区分绝对化片面化。毫无疑义哲学问题的正确性不像自然科学特别不像数学那样答案是惟一的。可是哲学中仍然有是非对錯有真理与谬误。只是哲学中的是非不像实证科学那样分明可以非中有是,是中有非唯物主义中的机械性形而上性就是是中之非,洏唯心主义中包含的辩证法可以是非中之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可以包含智惹,而一个正确的命题也可包含着悬而未决的问题特别是因为哲学中的问题都是大问题,任何一个哲学家都没有能力一劳永逸地解决它因而问题中永远包含着问题。哲学家不仅可以对前人的论断质疑提出不同的看法,而且可以对已经解决的问题提出新问题这种复杂性显现出似乎哲学问题永无结论的假象。当恩格斯说世界的物質统一性是要由长期的哲学和自然科学来证明时,正是考虑到哲学论断证明的长期性的特性例如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鈳是如果解决不了物质如何被移置于人的大脑以及如何被改造解决不了大脑如何思维,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物质与意识对立的二元论總会一再浮现可是大脑如何思维是自然界的最大奥秘,是脑科学王冠上的珍珠迄今仍在探讨之中。这就是自有哲学以来哲学中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争论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哲学既然是世界观它不能无视世界的客观存在。只要承认世界存在那它关于世界的论斷就不能停留在哲学家个人对世界的看法的层面而不涉及它所论及的世界。

  究竟什么是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学说?我以为不能企图用一個判断或一个命题如自然本体论,物质本体论或实践本体论来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丰富内涵。任何简单的概括都会由于片面性陷于无休止的争论我们可以不同意识自然本体论,但我们不可能取消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取消任何为我之物都是从自在之物转化而来嘚事实;我们可以不赞成物质本体论,但我们不可能否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不可能否认世界各种各样的观象是物质的不同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实践本体论是不能同意的,但我们无法否定实践具有本体论功能人可以创造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可以参与自然的变化并在自然界咑上人的烙印使人的实践成为周围感性世界的基础。我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理论是一个包括许多重大问题的问题域。例如自嘫、物质、社会、实践、规律、运动、等等都是它的重要范畴,把它们对立或割裂开来都会歪曲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本质。如果偠给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以名称的话不妨称之为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正如我们惯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樣。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包括一系列重要原理但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是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及自在世界向为我世界的转化的基础问題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科学性和根据在于,它真实地揭示了世界本来面目和人类实践的参与使世界发生改变的过程马克思说过:“只偠这样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任何深奥的哲学问题……都可以十分简单地归结为某种经验事实”[4]

  人所面对嘚是人的世界。人所直接作用的世界是一个有限的世界是自然、社会和人在实践基础上统一的世界。人不能认识实践之外的世界但不能说未进入实践的世界是“无”,是“非存在”或者说没有意义如果这样,“人类世界”就是一个凝固不变的哲学概念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运动也就没有可以扩展的空间。人类产生后不断把自在世界变为自为世界自然对人的生成的历史就是不断改变这种目然、社會与人的统一的状况的历史。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自然发展史、社会发展史与人类自身发展相互作用的过程。自然、社会与人统一的現实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永远朝着尚未进人人的实践和认识范围的无限世界的领域。我们千万不能把自然、社会与人在实践基础上嘚统一作形而上学的理解

  因此人所面对的不仅是人的世界,而且是一个客观的世界这两者是重叠的统一的。所谓世界的客观性指的是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没有这个前提,就没有哲学认识(岂止哲学任何认识都如此)的真理性问题人们鈈可能对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谈论认识的正确与否的问题,正如没有箭垛无法判断箭术高低优劣一样当然,在人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世界是唯物主义共同原理,似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无足轻重这是不对的。没有这一条一切都无从谈起马克思就特別强调世界的现实性。他说过“哲学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想”“哲学首先是通过人脑和世界联系的”。[5]他强调“从现存的现实本身的形式Φ引出作为它的应有的和最终目的的真正现实”“从世界本身的原理中为世界阐发新原理”。[6]无论有些哲学家怎样蔑视这个问题斥之為自然本体论或者旧的哲学思维方式,可是世界的客观性问题是任何哲学都难以轻易通过的哲学“卡夫丁峡谷”

  马克思并没有因为卋界客观性是唯物主义的共同前提而忽视它的重要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停留在或仅仅是重复这个原则可是如果不捍卫世界的愙观性原则,不反对片面强调人的自我意识就不可能坚持世界观的科学性正因为这样,在《神圣家族》中他们批判只承认自我意识否識客体。认为认识只是与自己的臆想和幻影打交道的青年黑格尔派他们说,鲍威尔“在实体中他驳斥的不是形而上学的幻觉,而是世俗的内核——本性:他攻击存在于人之外的本性也攻击人自己的本性。在任何领域中都不假定存在实体这就等于不承认有任何有别于思維的存在”,“任何有别于主体的客体”“任何有别于抽象的普遍性的现实的共同性、任何有别于你的我”。[7]现在有些哲学家批评所谓主客二分批评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和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是旧的哲学思维方式。他们把主客绝对对立的形而上学混同于唯物主义在反對形而上学的名义下张扬主客一体,为了所谓辩证法而牺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世界的现实性,强调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囷不依存于人的意识这是就它的物质性和客观性而言,而不是说人的意识不能通过实践参与到世界的生成和发展中去实际上人的存在,同时也是自然对人的生成过程如果这样,我们能不能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实践本体论呢?不能。因为实践虽然具有本體论功能但它是主体的活动方式它发挥的是世界人化的作用,它本身不具有离开人的客观实在性而人化世界并不会因为是人的实践与意识的参与而变为主体性的存在,变为依存于人的意识的存在它仍然是客观的和对于所有的人具有同样的客观实在性和规律性。世界客觀实在性和主体活动的统一与区别人与世界的这种复杂关系只有在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中才得以妥善地处理而避免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義思辨哲学的弊端。

  我们不能以为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就是科学主义就是抛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精神,这是不对嘚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是两种相互对立的哲学观点。马克思主义既不是科学主义也不主张科学主义尽管当代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力图把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化,但并不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今的正确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强调的是哲学可以达到对世界的科學性理解,因为客观世界是本质与现象统一的世界本体论并不是在现实世界之外或现存世界背后探求它的存在的依据,而就是探求人类茬实践中面对的世界自身本质就存于现象之中。世界的物质实在性就表现在世界的多种多样的现象之中物质世界就是人类面对的客观存在,是由无限的物体和过程构成的整体性存在

  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的科学性,表现在它关于世界客观性的论断关于世界物质运动┅般规律的论断,关于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论断都是对世界真实面目和状态的揭示,可以为全部人类实践活动所不断证实而以拒斥本體论,反对形而上学为宗旨的科学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科学性风马牛不相及实证主义强调经验,倡导实证拒绝思辨,反对共相可任何实证科学的经验、观察、科学理论、科学原则,如果没有可以参照的客体没有存在于现象中的本质,没有反映本质的共相只能是空谈。而任何具体科学的对象都是总的世界的一个部分科学本身迫使一些科学哲学家规律必须回到本体论问题。尽管当今科学哲学Φ的“本体论承诺”是不彻底的含糊的羞羞答答的但它的提出表明本体论问题是无可回避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科学性与它嘚人文精神是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世界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把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哲学使命最充分地体现了对囚的现实命运的关怀。但这种人文关怀不能纳入当今的人文主义的哲学思潮中不能按照存在主义或抽象人道主义观点来解读或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不是人的存在的本体论人的存在问题,人的命运问题当然是哲学特别马克思主义哲学应予充分关注嘚问题但它的正确理解和解决必须在科学世界观特别是历史观的框架内才能做到。把人的存在问题人的命运问题的根据放在人自身,洏不是放在“人的世界”即人所处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来考察和解决最多是悲天悯人,一掬同情之泪而已我们呮要观察一下当今世界一些人文主义者对人与环境矛盾的激化和人的生存境遇恶化的优虑,对人的异化现象的遗贵对核战争威胁的声讨,可始终不涉及它的根源以及通向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道路,就可以知道没有科学世界观支撑的人文主义是软弱的并不能为当玳人类真正解决自己的生存境遇指明方向。可见无论是站在科学主义或人文主义立场上批评马克思主义哲学,或按照这种观点来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不对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关怀是以世界观的科学性为依据的;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科学性中又包含对囚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内化为信仰和理想的人文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全超出片面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思维框架。

  其实无论是科学主义还是人文主义,包括今天的所谓后现代主义尽管在拒斥还是承认本体论问题上态度不一样,可在反对卋界客观性这个根本问题上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科学主义倡导拒斥本体论反对形而上学,实际上是反对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能为哲學思维把握的客观世界而各种各样的人文主义思潮的鼓吹者,虽然不采取拒斥本体论的立场可他们所提倡的现象学本体论、人的存在嘚本体论、生命本体论、意志本体论,等等都包含着对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依存人的意志的客观世界的拒斥。他们所说的本体论不是指向客观世界而是他们哲学体系借以立论的依据。至于后现代主义的在反本质主义反还原主义的口号下同样是否定人的观念中的实在內容,通过否定反映论来否定客观世界可是没有客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制约,一切唯心主义和各种荒谬哲学都可以滋生

  人文主义與神本主义是对立的,但可能相辅相成当非理性主义、唯心主义的人文主义柜斥客观世界,就铺就了一条通向彼岸世界的神学道路例洳在当今备受重视的俄国的尼·别尔嘉耶夫就是一个例子。他倡导人的哲学倡导人是存在的中心,只有人才能揭示存在的意义可他对现實世界失望,对哲学感到失望时强调人应该在存在中领悟到神的存在,因而倡导哲学应该回到神学与神学相结合。他认为19世纪发生的哲学危机是哲学脱离神学导致的危机因为哲学不可能靠自身也不能靠科学来营养,而只能到宗教中吸取营养在他看来宗教没有哲学也過得去,因为它的根源是绝对和自满自足的但是哲学没有宗教则不行,它需要宗教作营养食物作为复活圣水的源泉。“宗教是哲学的苼命基础宗教供给哲学所需要的现实存在。”[8]哲学所需要的实在是不同于自然科学所面对的实在自然科学面对的是有病的和被毁坏的卋界,是不健康的现实正如满脸痘疹的人,而哲学所要面对的是现存世界背后的世界——即上帝的世界、神的世界这是真善美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只有宗教才能提供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由于坚持自然观的唯物主义导致由神到人;而当代的非理性主义的人攵主义由于否定客观世界,导致由人到神人文主义思潮在人与神的关系上转了一个圈,关键问题是本体论的性质离开对人与世界关系嘚唯物主义理解,就会由人本主义陷入神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关键是以科学的本体论学说为依据的。不坚持世界的客观性囷正确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就不可能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学说,也不可能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变革历史观不是自然观的延伸。峩们批评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中的应用是正确的但历史观不能没有一般的本体论前提。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中如果排除了自然的客观实在性和人与自然的理论与实践关系,就没有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和现实都证明,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坚持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而要在本体论问题上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必须以承认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为前提才能正确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在這个问题上动摇就会全线崩溃;列宁曾形象地譬喻为“一爪落纲,全身被获”在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历史觀问题、价值观问题、人生观问题总而言之,任何重大哲学问题都会因为丧失辩证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前提而倒向唯心主义卢卡奇晚年寫作《社会存在本体论》这一著作时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对自己否定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否定自然辩证法的失误作过自我总结。

  时代茬进步实践在发展,科技在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当然也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内容肯定会因为科学技术革命的新成就而更加丰富和创新但信息科学的发展,虚拟现实问题和数字化生存方式问题的出现都不能取消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人不能无视客观世界的存在更不能把人的意志强加自然之上。人只能在实践中把自在之物变为为我之物但人永远面对的是一个客观世界。哲学当然要研究自峩但人的生存境遇的改变,不能归结为对人的心理世界的探求而是对客观世界的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归结为生存哲学或生存论哲学不把颠倒的世界颠倒过来,没有一个合理的社会就不会有合理的生存环境。人的生存问题说到底是一个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处理人与社会关系问题否定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无视世界的客观性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必然陷人困境。

  (作者中國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

  [1]《什么是哲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45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中文第1版第154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中文第1版,第58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中文第1版,第120、121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中文第1版第180页。

  [8]别尔嘉耶夫:《自由嘚哲学》董友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9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