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金生介简鸽哨制作方法郝金生还在吗?

小人物老手艺:盐山郝金生老人钟情制作鸽哨60余年  

   听说,河北沧州盐山县望树镇前褚村,有位老人钟情制作鸽子哨长达几十年,如今,仍痴迷耍他的老手艺。

   12月20日,笔者前往前褚村拜访。来到村西南角老人家居住的附近,只见在蔚蓝的天空中,一群鸽子优雅掠过,随之而来,一种琴瑟般的空灵之音灌入耳鼓。这时远时近、清脆悦耳的声音是绑扎在鸽子上的鸽哨发出来的,好似多年没听到了。鸽哨又名鸽铃,是一种民间风物,已有上千年历史。据前褚村人介绍,这群盘旋在蓝天的鸽子,就是该村制作鸽哨的郝金生老人喂养的。

郝金生老人在给鸽子绑鸽哨

   郝金生老人,今年73岁,是一位手工制作鸽哨的坚守者。11岁时,就开始喜欢玩鸽子,学会了制作鸽哨。20岁左右,他玩鸽子、做鸽哨、听哨声,就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常常玩起来忘记了吃饭、忘记了干活。

   郝金生30多岁驻本县反刘村挑漳卫新河时,他还将3只鸽子和制作鸽哨的家什带到工地,闲下来,他不顾挑河的劳累,忙着制作鸽哨和放飞鸽子。当年,漳卫新河上空那时宏亮,时细微,忽远忽近,亦低亦昂的鸽哨声,不知多少次把民工的目光引向遥空,又不知多少次给民工带来了轻松和喜悦。用郝金生老人自己的话说:挑大河、放鸽子,那场面、那声音忒带劲了。

   如今,制作鸽哨,几乎成了郝金生老人的全部。他不喝酒,不打牌,不打麻将,有时间,就弄他原汁原味的纯手工制作,带上鸽哨,去赶集,卖钱、送人、交朋友;累了,就放飞鸽子,玩他个自由自在。

   谁曾想,郝金生自从少年时迷上鸽子哨,就走上了制作鸽哨的漫漫人生路,这一爱就是60多年。如今,随着时代的变化,养鸽者日渐稀少,鸽哨制作技艺已濒临失传,其他的制哨艺人也难觅影踪,但郝金生老人仍在延续爱鸽哨的时间。据了解,郝金生老人应是盐山一带目前唯一一位鸽哨制作者。

郝金生老人用胶水粘双筒鸽哨

 这天,郝金生老人正在院子里制作鸽哨。饭桌上摆满了小葫芦、剪子、砂纸、刻刀、镰头、小锯条、胶水、竹竿和竹片等制作鸽哨的工具和原料,以及几个制作好的双筒鸽哨。老人边制作边介绍,他说,鸽哨细巧、轻盈、精致,是一门雕刻手艺。制作鸽哨的材料,或竹,或苇,或葫芦,或瓢;特殊一点儿的,则用果壳。一般鸽哨分为葫芦类、联筒类、星排类和星眼类,他习惯制作双筒鸽哨和葫芦鸽哨两种。

 郝金生老人饶有兴趣地讲起了双筒鸽哨的制作和结构:将竹子切好后选择两段,其中一段要略高出点,用刻刀把竹皮刨掉,再把竹子最里面的竹膜刮掉,剩下薄薄的竹黄,刨好后将竹筒底部用砂纸磨平,再将竹筒上面稍微磨个坡度,形成的竹筒就是哨体。接着,开始用葫芦皮作哨口和底座。将几块比哨筒口稍大的葫芦皮,用砂纸打磨成圆形,刚好能塞进哨筒里就可以,然后用胶将磨好的葫芦皮与哨筒粘在一起,再将两个哨筒对齐粘合起来,注意前筒要略低于后筒,哨口处成斜坡型。等胶干后,再用刻刀尖慢慢地将两个哨口挖开,再将葫芦皮后部用刻刀尖挖空,形成凹陷,这样哨口就做好了。最后做哨柄,取竹皮一小段,将一端用刻刀削尖。在前哨筒底座的中心,刻一个小口,大小以哨柄刚好能插进去为宜,刻好后用胶将哨柄与前筒粘合,粘好后在哨柄适当位置穿个小洞,这样,一个完整的双筒鸽哨就完成了。

   老人特别强调,要是掌握不好鸽哨的尺寸、尺度,做出来哨就不响,差一点事都不行。

   郝金生老人还熟练地在当院笼子里操起了一只鸽子,演示了一遍鸽哨的系法。他说:“哨口受风吹的角度不同,哨音强弱轻重就不一样。”

   看着郝金生老人纯手工制作的双筒鸽哨和熟练的手刻技巧及系哨动作,不由得对他敬佩起来。

   几十年来,郝金生老人将制作鸽哨当成一种爱好,不以鸽哨谋生,有人喜欢,他就送给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郝金生每年能制作鸽哨1000余个,一两毛钱一个,但他送人的不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老人忙完自家的农活,就坐下来制作鸽哨。据老人讲,若是单做双筒鸽哨,每天能制作三四个,每个能卖到10元钱;单做葫芦鸽哨,每天也就制作两个,每个25元。郝金生老人制作了一辈子鸽子哨,也赶了多半辈子集,盐山、望树、孟店、旧县等大集他都常去,这些集上,郝金生都是鸽子市里的“红人”,他结识了许多喜欢养鸽子的朋友,凡是朋友想要鸽哨的,他就免费送,图的就是个乐呵。

 这两年,老人觉得养鸽子的人少了,鸽哨市场自然也小了,这门行当不吃香了,但出于爱好,他制作鸽哨的手艺却从没停下来,能卖点钱就卖点钱,不能卖钱,就赠送给喜欢的人做纪念、搞收藏。老人说:“凭我这身体,这门手艺还能干它十多年没问题,但以后可能就要失传了,没人愿意跟我学,制作鸽哨养不了家了。”老人无儿无女,鸽哨能否传承下去永远是老人心头的结。

   郝金生老人虽已是古稀之年,但除了有点眼花,身体还算硬朗,除种地外,制作鸽哨,放飞鸽子,编织鸟笼,这些都是他的爱好。他说:“人只有爱好,生活才有乐趣,才过得充实,才过得开心,才过得幸福。”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传统的手艺开始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郝金生老人就是其中之一。他有一个绝活,就是制作鸽哨。他制作的鸽哨绑在鸽子身上,会发出十分清脆悦耳的声音。郝金生老人无儿无女,这一传统手艺他已经修练了六十多年,可是随着社会的变化,鸽哨的市场越来越小,老人的手艺快传承不下去了。图为郝金生老人正在制作鸽哨,全部手工制作,一刀一刀雕刻出来的,极为精美。

图为75岁的郝金生老人正在制作鸽哨,从11岁开始玩鸽子,做鸽哨,迄今已经六十多年了。但令人遗憾的是,到了今天,已经没有多少人对鸽哨这种东西感兴趣了。

图为在六十年的鸽哨制作生涯中,他曾经给乡村人民带来无数的欢乐,只是到了今天,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不用再单纯地依靠鸽哨来找寻快乐了。

图为做鸽哨时,郝金生老人是投入了全部的精力,每一个细节都认真打磨。这样一门传统的手工艺就此消失,确实让人觉得有些遗憾,但是没有办法,社会的发展总是会淘汰一些东西。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鸽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