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题~小问题。如图,解析中的联立①②是怎么联立出图中那个新式子的?详细过程!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地处亚洲东部,濒太平洋西岸。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在黄河中下游产生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前2033?-前1562?),共经历十三世、十六王。其后又有奴隶制国家商(前562年?—1066年?,共历十七世三十一王)和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共历约二百五十七年,传十一世、十二王﹞。随后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03年-前221年),春秋后期,中国文明进入封建时代,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制国家──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在以后的时间里,中国封建文明在秦帝国的封建体制的基础不断完善地持续发展,经历了统一强盛的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帝国、东汉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战乱频仍与分裂的三国时期(公元208年-公元280年)、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与东晋王朝(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汉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统治的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与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18年)。到了公元581年,由隋再次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大一统的隋朝(公元581—618年),接着经历了强大富庶文化繁荣的大唐王朝(公元618年—907年)、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辽(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与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蒙古族建立的控制范围扩张至整个西亚地区的疆域最大的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朝灭亡后,汉族人在华夏大地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明王朝于17世纪中为少数民族女真族(满族)建立的清朝(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所代替。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现代民主国家。


中国文明与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文明一样,都是古老的农耕文明,但与其他文明截然不同,它其持续发展两千余年之久,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种文明十分注重社会事务的管理,强调实际与经验,关心人和自然的和谐与人伦社会的秩序,儒家思想作为调解社会矛盾、维系这一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

据《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记数的文字。从一到十,及百、千、万是专用的记数文字,共有13个独立符号,记数用合文书写,其中有十进制制的记数法,出现最大的数字为三万。


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而这种计算方法称为筹算。算筹的产生年代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筹算在春秋时代已很普遍。用算筹记数,有纵、横两种方式:

表示一个多位数字时,采用十进位值制,各位值的数目从左到右排列,纵横相间﹝法则是: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并以空位表示零。算筹为加、减、乘、除等运算建立起良好的条件。


筹算直到十五世纪元朝末年才逐渐为珠算所取代,中国古代数学就是在筹算的基础上取得其辉煌成就的。
在几何学方面《史记.夏本记》中说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规、矩、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并早已发现「勾三股四弦五」这个勾股定理﹝西方称勾股定理﹞的特例。战国时期,齐国人着的《考工记》汇总了当时手工业技术的规范,包含了一些测量的内容,并涉及到一些几何知识,例如角的概念。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一些学派还总结和概括出与数学有关的许多抽象概念。著名的有《墨经》中关于某些几何名词的定义和命题,例如:「圆,一中同长也」、「平,同高也」等等。墨家还给出有穷和无穷的定义。《庄子》记载了惠施等人的名家学说和桓团、公孙龙等辩者提出的论题,强调抽象的数学思想,例如「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等。这些许多几何概念的定义、极限思想和其它数学命题是相当可贵的数学思想,但这种重视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的新思想未能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
此外,讲述阴阳八卦,预言吉凶的《易经》已有了组合数学的萌芽,并反映出二进制的思想。

中国数学体系的形成与奠基

这一时期包括从秦汉、魏晋、南北朝,共400年间的数学发展历史。秦汉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时期,为使不断丰富的数学知识系统化、理论化,数学方面的专书陆续出现。

现传中国历史最早的数学专著是1984年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的成书于西汉初的汉简《算数书》,与其同时出土的一本汉简历谱所记乃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所以该书的成书年代至晚是公元前186年(应该在此前)。
西汉末年﹝公元前一世纪﹞编纂的《周髀算经》,尽管是谈论盖天说宇宙论的天文学著作,但包含许多数学内容,在数学方面主要有两项成就:(1)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及普遍形式;(2)测太阳高、远的陈子测日法,为后来重差术(勾股测量法)的先驱。此外,还有较复杂的开方问题和分数运算等。

《九章算术》是一部经几代人整理、删补和修订而成的古代数学经典著作,约成书于东汉初年﹝公元前一世纪﹞。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编写,共收集了246个问题及其解法,分属于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和勾股九章。主要内容包括分数四则和比例算法、各种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关于勾股测量的计算等。在代数方面,《方程》章中所引入的负数概念及正负数加减法法则,在世界数学史上都是最早的记载;书中关于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和现在中学讲授的方法基本相同。就《九章算术》的特点来说,它注重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了以筹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对中国古算影响深远。它的一些成就如十进制值制、今有术、盈不足术等还传到印度和阿拉伯,并通过这些国家传到欧洲,促进了世界数学的发展。
魏晋时期中国数学在理论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赵爽(生卒年代不详)和刘徽(生卒年代不详)的工作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数学理论体系的开端。三国吴人赵爽是中国古代对数学定理和公式进行证明的最早的数学家之一,对《周髀算经》做了详尽的注释,在《勾股圆方图注》中用几何方法严格证明了勾股定理,他的方法已体现了割补原理的思想。赵爽还提出了用几何方法求解二次方程的新方法。263年,三国魏人刘徽注释《九章算术》,在《九章算术注》中不仅对原书的方法、公式和定理进行一般的解释和推导,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数学的理论体系与数学原理,而且在其论述中多有创造,在卷1《方田》中创立割圆术(即用圆内接正多边形面积无限逼近圆面积的办法),为圆周率的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了科学的算法,他运用“割圆术”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为(即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高一数学课本内容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本章概述   1.教学要求   [1] 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掌握简单的含绝对值不等式、简单的高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的解法;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3]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要条件.   2.重点难点   重点:有关集合的基本概念;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简单应用;逻辑联结词"或"、"且"、"非" 与充要条件.   难点:有关集合的各个概念的涵义以及这些概念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四个二次"之间的关系;对一些代数命题真假的判断.   3. 教学设想   利用实例帮助学生正确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突出一种数学方法--元素分析法;渗透两种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掌握三种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转译.   1.1 集合(2课时)   目的:要求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了解集合的分类及性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言:(实例)用到过的"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不等式2x-1>3的解集"   如:几何中,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集合与元素: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指出:"集合"如点、直线、平面一样是不定义概念。   二、集合的表示:   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   如: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1.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2.正整数集 N*或 N+ 3.整数集 Z   4.有理数集 Q 5.实数集 R   集合的三要素: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三、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A 记作 a?A (或aA) 例: 见P4-5中例   四、练习 P5 略   五、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1.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例:由方程x2-1=0的解集;例;所有大于0且小于10的奇数组成的集合。   2. 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 文字语言描述法:例{斜三角形}再见P6 ○2符号语言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 图形语言描述法(不等式的解集、用图形体现"属于","不属于" )。   3. 用图形表示集合(韦恩图法) P6略   六、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 2.无限集   七、小结:概念、符号、分类、表示法   八、作业 P7习题1.1   1.1 第二教时   一、 复习:(结合提问)   1.集合的概念 含集合三要素   2.集合的表示、符号、常用数集、列举法、描述法   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单元集、二元集   4.关于"属于"的概念   二、 例题   例一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符号语言的互译,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1. 平方后仍等于原数的数集   解:{x|x2=x}={0,1}   2. 不等式x2-x-6

高考是一种博弈,一种较量,大多数孩子想出人头地只能通过高考的选拔,所以高考从来都不是轻松地。身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对手在身边又不在身边,对手是一起谈笑风生的同桌,也是素未谋面的其他考生。

而你要想胜出,需要靠实力,靠运气,更靠思想。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高考数列是一个重头戏,占15%左右,但是与其他不同的点是变化形式多,变化难度大。做数列需要套路,更需要创新,但是任何形式的创新都是在套路的基础上创新的,所以套路还是很重要的。首先掌握数列的所有基础知识:其实基…

引言:做题的独立性对于考生至关重要。很多人不重视做题的独立性,认为“心里明白就OK了”,所以这种考生虽然做题多,但是依赖性太强,做题不独立,考试的时候就会产生“明明做过但就是忘了怎么做”的现象。

每次开完家长会,你爸就满脸铁青的呵斥你:“怎么…

更新在最下方,分享2009——2017选做23题高考真题 一个方程的三种表现形式

!第一问大多考三种方…

立体几何压轴小题,基本上无论哪个省份,都会十分宠幸“

”。那么,倒霉的,看似就是我们这些广大高三狗了。而这类问题你通常会想到:?画出球体、标明球心?画出球的内接几何体?寻找突破口建立方程。以上的方法可以说是“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