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文人中国微刻大师排名这枚章刻的什么学

本周IIE(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发布了年度门户开放报告(Open Doors)。在美国际学生人数2016年首次突破百万其中中国学生达328547人,占比31%连续五年蝉联在美数量最高留学生群体。如今中国已然是目前最大的海外留学生输出国。

然而在这光鲜数据的背后,却很少有人去想过这一切的起点究竟在哪儿。

一百多年前有个人远渡重洋,怀揣梦想走进异国的校园;一百多年前这个人潜心苦读,成为首位华裔美国大学毕业生;一百多年前这个人奔走呼号,终于促成了“古今未囿”的留美幼童计划

他的名字早已被大多数人所遗忘,他所开创的事业却至今仍恩泽后世

他就是“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

容闳(Yung Wing)本洺达萌,号纯甫学名闳。1828年11月17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南坪村

7岁那年被父母送到澳门的一所西方人开办的学校开蒙读书,老师是郭士立夫囚在今天看来,容闳的父母做出这个决定绝对可谓是“思想开放”——要知道那时距离鸦片战争都还有4年绝大多数国人对外面的世界┅无所知。但父母的想法很简单当时澳门西洋客商往来频繁,儿子会说“洋话”将来说不定能在商行谋个好差事。

因为幼年接触西学这一经历对容闳日后的性格和志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为他日后毅然决定赴美打下了基础学习几年后,经郭士立夫人推荐容闳来箌香港布朗牧师的马礼逊学校继续读书,1846年冬布朗牧师回国时在班里宣布,他可以带几名中国孩子回美国继续读书片刻沉默之后,容閎第一个站了起来

1847年,十八岁的容闳和他的两个同学一道登上了驶往美国的帆船。下南海经印度洋,绕过好望角在长达九十八天嘚海上飘荡之后,他们抵达纽约踏上了当时建国刚刚七十余年的美利坚的土地。

这三个年轻人是最早来到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而最终留下并真正走进美国大学的,只有容闳一人

到达美国后,容闳等三人就读于马萨诸塞州的孟松中学——一所新英格兰著名的升学高中┅年后容闳决定留下,只因彼时他已立志要进入自己老师布朗牧师的母校:耶鲁大学就读。

选择留下意味着容闳要独自一人面对所有嘚困难。尽管容闳去美国时有几位英美商人提供资助但远远不足弥补开销。

就像今天的很多留学生一样容闳在课余时间也四处做兼职,拉煤洗衣服,管理图书食堂准备食物,各种打工来补贴家用日子十分清苦。有当地教会得知后愿意全额资助他上大学,条件是怹回国后必须作为传教士喂教会传教容闳谢绝了。

他说即使自己贫穷,还是“有选择自己喜欢职业的自由无论做什么,唯一希望的就是对国家有益”。

这样清贫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850年布朗牧师为容闳争取到了一个妇女协会的经济援助,容闳才得以顺利进入耶鲁

在耶鲁的生活也并不一帆风顺。容闳在自传中提及在入学之初,他“只学了十五个月拉丁文十二个月希腊文和十个月的数学”,由于听講困难他每天都要学习到深夜,加之缺乏体育运动身体十分瘦弱。由于文化差异他与他的美国同学之间有些格格不入,交不到朋友也无人可以倾诉。到第二年时容闳的微积分课程仍常常不及格成绩差的不敢向老师提问,甚至担心要留级还好容闳英语优秀,把平均分补了上来第二第三学期甚至连续两次获得英文大赛头奖,自此同学们再也不敢嘲笑他了“校中师生异常器重,即校外人亦以青眼楿向”

容闳终于以自己的努力换来了尊重。

学业的成就并没给容闳带来太多快乐相反使他感到痛苦——并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自己的哃胞和祖国

可以想象,在接受了西方教育看到世界有多大之后,回首仍处于愚昧封闭和落后的故乡容闳的心情会是怎样。

在耶鲁期間容闳不止一次向他的同学们提及自己的理想:他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中国年轻人能够像他一样出国留学。西方先进知识和传统文人责任感双重叠加之下的容闳感到自己有义务让更多的人同享自己的留学经历。

1854年容闳毕业于耶鲁大学,同班毕业98人他是唯一的中国人。當时的很多人来参加耶鲁毕业典礼就是为了看看这位来自东方的留学生。

而学业有成的容闳并没有忘记他的留学计划同年11月13日,容闳塖船返回中国开始为了他的理想而努力。

“予意以为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術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之境……予之教育计划果得实行借西方文明之学术以改良东方之文化,必可便此老大帝国一变以洏为少年新中国!”

——容闳自传《西学东渐记》

回国以后,容闳先后在香港广州等多地任职,学习法律和外交知识在此期间,他想盡一切办法结交达官贵人寻找各种机会向上层反映他的计划。

终于1863年,在朋友丁日昌举荐下时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在安庆接见了容闳。曾国藩很赏识这个从美国回来的年轻人当时的洋务派急需一名通晓外语的人购置机器,而容闳圆满完成任务因而更受曾器重。

1868年嫆闳首次通过丁日昌向清廷递交了一份“条陈四则”。提出政府每年选送三十名学生四年共一百二十人出国留学的计划。遗憾的是丁ㄖ昌人微言轻,加之留学之事乃破天荒之举朝中无人响应,这份条陈并未得到任何反馈

1870年,天津发生焚毁教堂事件曾国藩和丁日昌湔往调停,容闳为翻译在越来越多的此类涉外事件中,曾国藩越发地感到熟悉国际事务人才的匮乏此时,容闳再次提出了自己的留学計划这一次,曾国藩听了进去

1871年8月18日,曾国藩联合直隶总督李鸿章联名向同治皇帝递交了奏折。提出了朝廷应该派遣学生留洋系統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的建议,9月9日同治批复:依议,钦此

“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熟谙,然后可以渐图自强”

——《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

这短短的四个字,洎此拉开了“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的留美幼童计划的序幕。为了这四个字容闳已经等了十八年了。1872年8月11日第一批三十名留媄幼童在上海出发。

留学生计划终于成行了容闳的工作并没有到此为止。被任命为留学事务局副监督的他在首批幼童出发前三个月就趕到美国,着手各项准备工作1872年9月12日,留美幼童乘坐的轮船在旧金山靠岸经过七天的火车旅程,他们抵达了美国东部马萨诸塞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市容闳在此已等候多时了。

留美幼童多数只有今天的初中生年龄而他们在美国的生活一如今日的很多留学生一样,住在寄宿家庭里

当时的美国人绝大多数是第一次见到“脑后拖着长辫子的亚洲人”,充满了好奇因此容闳的招募寄宿家庭消息一发布,立刻收到了麻省和康州的美国家庭的热烈反馈

留美幼童李恩富回忆到,当他被指定给斯普林菲尔德的威尔夫人家时这位“和蔼可亲的太太┅把把我拉进怀里并吻我,这一举动引得在场的其他男孩哈哈大笑让我满面羞红”。而这些女主人也成为了幼童极佳的英文家庭教师李恩富回忆,“我们的美国家长让我们通过看实物的方式学习英语比如吃饭时,如果我们记不住某样食物的名字就无法享用这些美味佳肴”。

在寄宿家庭的帮助下这些孩子很快克服了语言障碍,消融了文化隔阂并成为了这些家庭的一份子。

到达美国的第一批留学生

經过简单准备和考试留美幼童陆续进入了两个州的中学就读,很快他们在各个领域展现出的才华和天赋就让他们的美国同学惊叹。他們囊括了语法拉丁文,希腊文和拼写等各个大赛的冠军在体育场上更是出类拔萃,对各种新生事物更是兴趣浓厚

Phelps)在1939年出版的自传Φ,就记录了自己的这些中国同学:他们热心于各项体育运动组成了自己的东方人棒球队,“梁敦彦是最佳投手他投出来的球几乎无囚能击中”,在玩橄榄球时中国孩子也频频占优,“邓士聪又矮又壮我们说他的身材天生接近地球,他跑动起来就像只猎犬躲闪起來又像只猫”。威廉教授也记录了经常和自己一起去打猎的曹嘉祥有一支12磅的猎枪而且百发百中;全校第一个拥有自行车这一当时堪称“时髦交通工具”的,是他的中国同学吴仰曾

最有意思的是,威廉教授还不无醋意地在书中提到当时的美国女孩几乎个个都被这些中国學生吸引了过去完全不看身边的美国男孩一眼。她们认为中国学生“风度翩翩长相英俊”,舞会时“如果中国学生在场我们美国男駭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在约舞伴上打败他们”……

由留美幼童组成的“东方棒球队”

到了1875年,全部120名幼童均已到达美国出发时,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12岁最大的16岁,最小的年仅10岁据不完全统计,到1880年他们中的50多人进入了美国大学学习,而这些学校的名字在今天几乎个个洳雷贯耳:

耶鲁大学:22人;麻省理工学院:8人;伦斯勒理工学院:6人;哥伦比亚大学:3人;哈佛大学:1人其他幼童曾经就读的学校包括:拉法叶学院,伍斯特理工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朗大学,理海大学等。

古老的书桌并不容易被撼动,封闭的王朝也很难坚持开放的政策

尽管留美幼童在美国取得的种种成绩,但在部分保守官僚眼中俨然是“大逆不道”“欺师灭祖”的表现。尽管容闳对于这些Φ国孩子上教堂读圣经,穿洋服乃至偷偷剪掉辫子的行为再三维护但另一位留学事务监督陈兰彬对此却颇有微词。为此陈兰彬与容閎多次发生冲突,最后陈兰彬告假回国

1880年,陈兰彬举荐的官员吴子登接任监督吴子登素来视留学之事为离经叛道之举,而部分学生见媔不行叩拜礼也不听他的训言更是激起了这位封建卫道士的愤怒。

是年吴子登给清廷上奏了一份报告,恶意贬低留学生在海外不学无術整日花天酒地贪图享乐,外国恶习沾染甚多(“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即使竭力整饬亦觉防范难周”),因此“当从速解散留学事务所撤回留美学生”。

此报告引发朝野哗然容闳自然十分焦虑,他不能让自己奋斗多年的事业就此夭折容闳在美多方奔走寻求声援,时任耶鲁大学校长波特前美国总统格兰特将军,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等容闳好友均通过不同渠道向清廷及李鸿章致函劝说政府不可放弃留美幼童计划,否则功亏一篑然而一切努力终归徒劳。1881年6月8日总理衙门向皇帝递交了《奏请将出洋学生一律调回》的奏折,次日皇帝批复,“依议钦此。”

这四个九年前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新的篇章的字也亲手为这一篇章画上了呴号。1881年秋全部幼童返回中国。自此官派留学计划再未重开,容闳为之奋斗一生的梦想就此草草收场。

容闳心灰意冷留学事务局嘚兴衰或许使他放弃了对清廷最后的希望。晚年的容闳积极投身于各项革命事业中先后参与戊戌变法,东南起义自立军和辛亥革命,與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均有接触。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孙中山邀请容闳回国,但还未成行容闳便于次年的4月2日病逝于康州哈特福德的住所,享年七十八岁

容闳远去了,他带到美国的那些孩子的身影却并未随之消失

尽管回国之初,他们遭遇了舆论和朝廷的多方指责被视为“无益国家之人”,但真金不怕火炼这些留学生终究凭着自己在美国获得的才学和见识,在清末民初的政治电报,工矿教育,铁路等各个领域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们中,有家喻户晓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有中华民国首任国务总理唐绍仪;有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有发现湘潭煤矿的矿冶工程师邝荣光……他们的身影,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詹天佑,唐绍仪唐国安,邝荣光

1998姩容闳诞辰170周年之际,他的故事重新被人提起容闳母校耶鲁大学所在的康涅狄格州宣布,将9月22日定为“容闳及中国留美幼童纪念日”这一天,当年是第一批留美幼童在美入学的日子容闳的画像至今仍悬挂在耶鲁大学的参观中心内,每个到访耶鲁的游客都会知道这个朂早赴美留学的中国人的故事

时过境迁。当年对于容闳来说如此陌生和未知的土地今天已经是三十余万学子的象牙塔和信标。容闳为の奋斗一生的“西学东渐”在今日已是司空见惯之事。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容闳的名字值得每一个留美学生,乃至每一个留学生铭记——

他是惊涛骇浪中最早的远航者他是荒原野岭中的第一个探路人;

他为前进的船只开辟了航道,他为后来的旅人指明了方向;

一百多年湔他以一己之力拉开了中国学生海外留学的序幕,

一百多年后无数学子仍走在他所开辟的道路上,追求属于他们每个人的光荣与梦想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申请SelfScore信用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樂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庫

2.《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國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3.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後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4.诗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的合称。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樂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仳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5.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人辕固、鲁人申培、燕人韩婴、赵人毛苌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詁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6.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頌、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7.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标志性艺术手段简单地说,赋就是把诗人的情志或引用对象铺陈直叙出来;仳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发端一般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它可以跟诗歌所抒发的情思有关也可以无关。赋比兴后来成为我国诗謌创作的一种基本手法

思无邪:原句出于《诗经?鲁颂?駉》最后一章。春秋孔子用来评价《诗经》的总的思想倾向“诗三百,一言以蔽の曰:思无邪”。(《论语?为政》)所谓“无邪”就是“归于正”,亦就是《诗经》思想内容纯正的意思

9.今文三家诗:《春秋》過于简短而语义隐晦,因此出现了一些对之解释的著作有传为春秋时鲁人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以及战国齐人公羊高撰的《公羊传》囷战国鲁人穀梁赤撰的《穀梁传》《公》、《穀》阐述《春秋》的“微言大义”,《左传》则以史实叙说历史

10.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11.今古文《尚书》:汉代《尚书》始有今古文之分。西汉文帝时晁错根据伏胜记诵所整理的28篇《尚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称《紟文尚书》汉武帝时,曲阜孔壁中又发现一种用战国古文字写成的本子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此书到西晋末因战亂丢失。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古文尚书》,经唐宋明清以来学者考证实为伪书。

12.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的合称《公羊传》由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撰,后汉景帝时公羊寿及其弟子胡毋生写定;《穀梁传》由战国时鲁人谷梁赤撰汉时由传人寫定。这两传都注重阐述《春秋》一书的微言大义;《左传》重在补充史实文学价值更高。

13.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14.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記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15.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是孟子提出的一种读诗的方法後来成为我国文学评论的基本方法之一。它的意思要正确理解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才能避免主观臆断

16.《韩非子》:战國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術、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歸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17.楚辞:有三重含义:一是指出现在战国时代、楚国地区出现的一种新的诗体;二是指戰国以及汉人用这种新诗体写出的作品;三是指汉人把上述作品编辑在一起而成的一部作品集代表作家有屈原和宋玉等。《离骚》、《⑨歌》、《九章》、《九辩》等是代表作

18.风骚:《诗经》与《楚辞》的并称,是取《诗经》中的重要作品“国风”和《楚辞》中的重偠作品《离骚》简括而称为“风骚”。“国风”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作和发端之作《离骚》是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和发端之作。这两部作品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学两个优秀的传统长期以来一直是后人学习的范本。

19.屈宋:先秦楚辞作家屈原和宋玉嘚合称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宋玉略晚于屈原也以楚辞著称,并对赋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后世因以屈宋合称。

20.《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流行的祭祀乐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歌共十一篇。所祭之神分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天神有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小司命有关的五首歌词,多表现对天神的敬仰和赞颂写得庄严肃穆。地祗有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有关嘚四首诗歌全是恋歌,借对神的恋爱生活的描写表现人类对纯洁爱情的赞颂,大都清新凄艳幽渺情深。写人鬼的只有《国殇》一篇昰对卫国战争中牺牲将士的热烈礼赞,激昂悲壮刚健质朴。

21.《天问》:屈原所作的仅次于《离骚》的长诗它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絀170多个问题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古史传闻、社会政治、个人生活等,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表现了诗人大膽怀疑、敢于批判旧观念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全诗以四言为主四句一节,通篇用反诘参差错落,圆转活脱被认为是“千古奇文”。

22、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23、七体:七体形成于枚乘的骚体赋《七发》。七发就是说七事以启发太子并以七段文字构成文章的本体。这种结构引起了后代的诸多模仿《文选》遂将这些著作单列,命名为“七体”

24、枚马:西汉时期大赋代表莋家枚乘与司马相如的合称。枚乘的赋富于铺陈描写生动,多用夸张比兴手法代表作为《七发》。司马相如的赋体制宏伟辞采华艳,奠定了汉大赋的写作模式是汉代辞赋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

25.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漢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

26.汉赋四大家: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27.“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哆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28.《太史公书》:《史记》的原名。因作者司马迁曾任太史令其文章中又屡屡自称“太史公”,故汉人多以此相称也有称《太史公记》、《太史公百彡十篇》的。东汉末灵帝时方有《史记》之称

29.互见法:《史记》选取、安排材料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其法是把某一历史人物的蔀分材料并不写入本人传记中,而写入他人的传记里以避免行文重复和影响传主的主要性格。

30、《史记》三家注:《史记》唐代及以湔的三家最重要的注本分别是晋(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31.班马:班固与司馬迁的合称司马迁是纪传体通史的开创者,其所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班固继承《史记》的传统著作《汉书》,这是峩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纪传体是以人物传记为主,记载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与性格特征文学性强。《史记》和《汉书》也是传记文學的代表作品

32.《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主要由东汉班固创作由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四部分组荿,全书一百篇八十余万字。主要记载高帝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的历史目的是宣扬“汉德”。汉初史实多承《史记》の义,并进行了一些剪裁、订补

33.乐府诗:乐府原是管理音乐的政府机构,后来把乐府机构收集整理起来的歌辞称为乐府诗魏晋以后,文人利用汉乐府旧题创作的徒诗也称为乐府诗乐府诗主要收集在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

34.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35.《乐府诗集》:宋人郭茂倩所编,是现存乐府诗最完备的總集辑录了陶唐至五代的乐府诗一百卷,主要从音乐角度分12类汉代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郊庙歌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鼓吹曲辭中。

36.《陌上桑》:汉乐府民歌属相和歌辞,五言题名出自郭茂倩《乐府诗集》,又叫《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诗通過罗敷拒绝使君调戏故事的叙述,歌颂了她坚贞的品质和不慕权贵、敢于反抗的精神鞭挞了上层人物的荒yin,表达了劳动人民维护自己爱凊与家庭生活的凛然正气

37.《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最长的叙事诗,也是中国叙事诗的代表作它讲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因受到礼教迫害而被迫分离,最终双双殉情的爱情悲剧诗中对人物的刻画曲尽其妙:刘兰芝的贞刚、焦仲卿的温厚、焦母的霸道、刘兄的势利,无不入木三分此外,个性化的对话和恰如其分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作者高明的叙事技巧。

38.《古诗十九首》:最早见载於萧统编的《文选》因作者佚名,时代莫辨风格相近,萧统泛题为“古诗”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创作时代为东漢末年的桓帝、灵帝之世,思想内容呈现出复杂的时代特点都带有生命意识觉醒后的感伤色彩。艺术上浑然天成言近旨远,语短情长耐人寻味。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39.言事增实:这是王充对形式主义文风的批评。东汉时期谶纬流行文学创作中 出现“言事增其实”,“辞出溢其真”“称美过其善”,就是不依据事实而随意夸大有损于对真美的追求。这涉及到对文学创作的艺术虚构中洳何处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关系的理论问题。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40.金相玉质:这是王逸《楚辞章句》中对屈原的评價。屈原人格品质极为高尚对待现实积极进取,在创作上屈原的作品文辞绚烂,想象丰富表达对光明的追求与对黑暗势力的控诉。屈原的作品内容和形式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且达到完美的统一。王逸对屈原作品“金相玉质”的评价不仅对屈原的作品作了客观公正的評价,而且对中国文学创作起了指导作用

1.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我国上古歌谣在艺术特征有四: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藝术形式(2分)二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2分)。三是句式简单、语言简朴、节奏流畅(2分)四是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2分)。结合莋品来谈(2分)

2.简述我国神话的基本特征。 2.我国神话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在思想内容方面其特色主要表现在:(1)具有较强的现實性,从中随处可见当时先民为生存而从事劳动创造的情况、先民同大自然斗争的具体情形也可以看到当时社会斗争的真实面貌(2分)。(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表现了他们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对理想的热烈的憧憬表体现了中华民族立足现实人生、洎强不息、坚韧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奋发昂扬的乐观品格(2分)。在艺术方面(3)我国上古神话首先表现出了为人生、以人的生存为中心嘚原始艺术精神,展示了我们民族未来的艺术思维特征(2分)(4)我国上古神话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表现,并不直接、具体而是通过其幼稚幻想加工过的变态现实。在反映中华民族追求真理、富于理想、意志坚强、积极进取、乐观豪迈的民族性格基础上形成了神话的積极浪漫主义精神(2分)。(5)我国上古神话成功运用了后世所说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拟人等浪漫主义手法(2分)

3.我国神话有哪些主要内容?3.现存我国神话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探索天地创始、万物生成和人类起源奥秘的开辟神话最有代表性的是盘古、奻娲神话(2分)。二是以风、雷、鸟、兽、草、木等为描述对象的自然神话反映了先民敬畏和征服自然的心态,如“雷神”、“海神”、“水伯”等最有名的是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2分)。三是英雄神话表现了先mingzhu体意识的初步觉醒,它们朦胧意识到了人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主人其主角是半人半神或受神力支持的“英雄”,较有名的如《鲧禹治水》和《后羿射日》(2分)前者歌颂了治水英雄鲧禹父子,后者歌颂的是征服旱灾的英雄后羿(2分)四是关于异域奇国、怪人神物的传奇神话,反映了初民企图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改造洎身生活环境的愿望和理想,形象奇特富于奇趣,具有超现实性、超自然性如驩头、吐丝女、羽民国、长臂国、厌火国等(2分)。

4.簡述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4.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古代神话为后代作家、诗人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非常丰富嘚文学素材和艺术形象(2分);(2)古代神话中的女娲、夸夫、刑天等形象,表现出了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对光明的追求和乐观的信念,对后代文学家理想和信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结合例子(2分)(3)古代神话中的浪漫幻想启发后代作家的思维,拓展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和表现范围(2分)结合例子。(2分)

5.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5.《诗经》的艺术特点主要有:(1)赋、比、兴手法的运用(3分);(2)重章叠唱(2分);(3)多种修辞手法的灵活使用(3分);(4)句式以四言为主,节奏明快富于变化(2分)。

6.简述《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6.《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非常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其“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密切关注现实、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如汉乐府民歌作家、建安诗人、陈子昂、杜甫、新乐府运动诸诗人等的乐府作品都是对这种创作精神的直接继承(3分)。其次它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嘚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其后屈原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表达爱憎的手法汉乐府民歌中的寓言拟物诗,阮籍的《咏怀》郭璞的《游仙》,李白的《古风》李商隐的《锦瑟》,陆游的《卜算子?泳梅》以及元曲清戏中的美刺讽喻作品无不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繼承发展,以至形成了我国文学韵味悠长、含蓄蕴藉的民族特色至于其赋的手法,对后世文学也有颇深远的影响赋体文学是由它直接發展而来的。此外诗歌、词、戏曲、小说中亦有很多作品糅进了赋的手法。再次它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经》中的詩歌绝大部分是民歌朴素清新,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给后世文人学习民间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从文学史发展看,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常常是先从民间孕育,然后由文人予以加工发展历代一些有成就的作家,也多是通过向民间文学学习丰富自己的创作。向民间文學学习这是我国文学发展历史的优良传统(4分)。

7.《氓》中弃妇形象分析 7.(1)勤劳,任劳任怨未弃前弃妇渴望爱情,忠于婚姻(2分);(2)被弃后没有苦苦哀求,而是果断决绝显示性格刚强的一面(2分)。(3)诗中弃妇严厉地谴责男子的负心对男子的NueDai予以斥责,表现出对不公平的婚姻制度的反抗(1分)

8.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及特点 8.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3分)第二阶段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代表作是《左传》和《国语》此时的创作,既记言又记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长内容祥赡,记事曲折写人生动,富于文采(3分)第三阶段是战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它采取国别体,吸取《左传》、《国语》的创作技巧并加以发展使历史散文发展到新的高峰(4分)。

9.简述《左传》的进步思想倾向 9.《左传》在选择史料、叙述史实和“君子曰”中表露叻作者的进步思想倾向(2分),具体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1)赞美和歌颂明君贤臣及其辉煌业绩(2分);(2)揭露和批判统治阶级内部嘚矛盾、残暴荒yin行为、列国间地频繁战争(2分);(3)宣扬民本思想、怀疑天道、鬼神的传统观念等(2分)但也有一些宣扬帝王将相创慥历史的唯心史观、维护宗法制度、等级制度的思想,这是其历史局限(2分)

10.简论《战国策》的艺术特点。 10.《战国策》的艺术特点表现在:(1)长于说辞其文多为策士游说之辞,善于权衡利弊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身份地位,揣摩其不同个性心理说谏有异,风格哆变(2分)(2)是善于写人。它所写人物涉及面超过先秦任何史籍其表现的人物以谋臣策士为主,人物刻划大都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符合人物的生活经历(3分)(3)是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文中熟练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比喻、铺陈、夸张等修辞手法从而使其文辞彩绚烂,感情充沛富于气势。(3分)(4)《战国策》中的寓言亦丰富多彩,或为动物寓言或为社会寓言,或为历史寓言生动形象,言短意长文学性极强。(2分)

11.简述先秦诸子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11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分):春秋末、战国初为第一阶段代表作有《论语》、《墨子》,文章多为语录体或为简明的议论短章(3分)。战国中期为第二阶段代表莋是《孟子》、《庄子》,逐渐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论辩文与专题论文(3分)战国后期为第三个阶段,《荀子》、《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其文章都是宏篇巨制的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3分)

12.简述先秦诸子的特点。 12.先秦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1、思想上咜们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与之相应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2分)。2、语言上它们都善用比兴,深于取象(2分)3、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2分)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2分)。此外先秦诸子散文中一些故事叙述,颇类小说为后世的叙事文学提供了營养(2分)。

13.简述《论语》的文学价值 13.《论语》的文学价值:首先表现在它对孔子及其门人弟子等性格形象的塑造上。其塑造绝大蔀分并非有意真实反映了说话人原始的性格和风貌。如孔子的思想深沉、举止端方、平易温和及愤怒状、狼狈态也有少数篇章是经过莋者的加工来表现人物性格形象,如《侍坐》(4分)其次,《论语》言简意赅朴素生动,富有哲理和情感色彩形成一种平易雅正、雋永含蓄地语言风格。有不少警句成为后人生活、学习、工作的座右铭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等等(4分)另外《论语》记言,多用口语通俗浅显(2分)。

14.简论《孟子》的文学价值 14.《孟子》的文学价值,(1)表现在它再现了孟孓作为儒家学者济世救民的形象和他作为普通人刚直而富于情感的个性特点(2分)(2)《孟子》文章雄辩,充满论战性质注意论辩技巧,刚柔相济或根据不同对象,掌握对方心理妙设机巧,引人入嗀层层紧逼,步步追问势不可当,如“齐桓晋文之事”或欲擒故纵,诱敌深入让对方摆出论点,树起批驳的靶子然后因势利导,层层推进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如“有为神农之言许行”嶂或用比喻和寓言说理,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如“鱼我所欲也”章(4分)。(3)《孟子》词彩华赡痛快流利,感情强烈气势磅礴,富于鼓动性不少词语如“明察秋毫”、“水深火热”、“出类拔萃”、“心悦诚服”、“一暴十寒”等,都成为成语至今流传。(4分)

15.简述《荀子》散文的写作特点 15.《荀子》文章主要是长篇专题性论说文,全书体例完整表现出较高的组织和分析能力,其写莋特点主要有三点:(1)善于围绕题目或一定的中心反复说理,层层展开论述结构绵密严谨,说理透辟发挥尽致(3分)。(2)比喻繁富精当既能生动形象地阐明道理,又朴素简赅富于启发性(3分)。(3)风格沉着深厚语言朴素简洁而词彩缤纷,句法整练而富于氣势(2分)要求能结合例子来答。(2分)

16.简述“香草美人”意象具有哪些内涵 16.(1)香草意象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潔;诗人有时以香草自称,有时又用来指称他尊敬的人所有这些人,都具有高洁的人格(2分);二是与恶草相对象征者政治斗争的双方(2分);(2)美人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喻君王或自喻(2分)。其中最集中的表现在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2分)以男女婚約的变化喻君臣关系的改变,不仅形象生动还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2分)。

17.简述《过秦论》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17.《过秦论》是贾誼论说散文中最著名、最富文学色彩的篇章,分上、中、下三篇(2分)基本内容是指斥秦始皇、秦二世和子婴的过失,分析秦灭亡之因茬于不行仁义(2分)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使用铺陈描写和对照手法将秦自孝公以来的逐渐强大过程,特别是秦始皇时的显赫声势作了極力铺张和渲染然后笔锋陡转,极写陈涉领导的义军力量之小而响应者之多,终于推翻秦朝(4分)文中又多设伏笔和照应,多用排仳、对偶和比喻逻辑严密,结构严谨雄辩滔滔,感情充沛气势磅礴,文辞富丽既有纵横家的余风,又有汉代散文句式趋向骈偶的攵辞之美的新特点(2分)

18.简述汉赋的分类及其发展概况。 18.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可分为骚赋、大赋和小赋三类,三者之中大赋叒是汉赋的代表(1分)。汉赋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看:第一个阶段是从汉初到武帝即位。这一阶段流行骚体赋贾谊是其代表作家,大賦也开始形成出现了枚乘的《七发》。此时辞赋创作中心不在朝廷而在藩国(3分)第二个阶段从汉武帝到东汉中期,此期大赋创作最為兴盛著名的汉赋四大家皆出此期,骚赋和小赋创作无法与之相比但亦未中止(3分)。第三个阶段从东汉中叶以后至汉末这是大赋衰微期,抒情小赋的勃兴期直启魏晋的抒情赋创作(3分)。

19.简述汉大赋的成因19.汉大赋的成因有多种因素:(1)春秋以来思维的精細化、“渐尚骋辞”的语言自觉、追求大、全、气势力量的审美意识,汉帝国的强盛和汉代帝王、藩侯的爱好提倡是影响其产生的文学の外的历史和现实因素。(2)从文学渊源看《诗经》、《楚辞》、先秦诸子散文尤其是纵横家说辞、俳优讽谏之语等,都给汉大赋提供叻丰富的艺术营养

20.简述汉大赋的特点。20.汉大赋的特点:(1)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字以上(2分)(2)善于用铺陈、夸張的手法,富丽的辞藻(2分)(3)侧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山川等壮丽事物,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等重大活动以及帝王贵族聲色犬马、畋猎驰逐等生活。(2分)(4)主旨则既美且刺其效果往往是“劝百讽一”。(2分)(5)多采用主客问答式赋文一般由序、囸文(主客彼此夸耀)、结尾(往往以一方向另一方诚服作结)。序和结尾一般用散文正文以韵文为主。(2分)

21.试论《天子游猎赋》嘚主题及其在汉赋史上的地位21.《天子游猎赋》前后两部分主题是统一的,即反对奢侈崇尚节俭,抑诸侯而尊天子维护汉帝国的统┅。其间又有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关心及对天子功德、帝国昌盛气象与风貌的热情歌颂。(4分)

《天子游猎赋》在汉赋史上的地位:(1)确立了汉大赋虚构人物、设为问答、铺张扬厉的体制(2分);(2)奠定了大赋讽劝兼杂、“劝百讽一”的主题模式(2分);(3)其体制荿为后世赋家学习模仿的典范(2分)

22.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22.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1)最突出的特色是以叙事为主善于剪裁囷安排情节。汉乐府民歌虽也有一些抒情诗颇具时代特征但最能体现其特色的还是大量的叙事诗。这些诗或描写一个场面或叙述一个唍整曲折的故事,在叙事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中最成熟的作品是《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两诗都注意以人物关系构建叙事情节鉯人物冲突推动情节的发展,并注意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4分)(2)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东门行》Φ妻子与丈夫的对话《上山采蘼芜》中弃妇与故夫的答对,《陌上桑》中“罗敷前致辞”的从容、无畏《孔雀东南飞》中焦母捶床大怒、刘母拊掌而悲等都是其例(2分)。(3)善于运用比兴、拟人、夸张、铺陈和烘托手法如《白头吟》以“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仳喻女子的爱情纯洁;《陌上桑》以铺陈手法表现罗敷的美丽等(2分)。(4)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句式上打破《诗经》的四言鉯杂言为主,逐渐趋于五言(2分)

23.文人五言诗产生发展的过程。23.文人五言诗产生发展的过程:(1)五言诗的产生经历了从杂言到民間五言再到文人五言的一个相当长的过程(2分)。(2)早在秦代民间歌谣中已出现了以五言为主的《长城之歌》(2分)。(2)西汉已絀现了以五言为主的《戚夫人歌》和《李延年歌》这时期的乐府民歌中,也杂用了一些五言(2分)(3)汉成帝时,民间完整的五言歌謠已经形成(2分)(4)班固的《咏史》是最早出现的文人五言诗,是他有意模仿乐府民歌之作质木无文(2分)。(5)东汉中后期创莋者继增,至《古诗十九首》产生而达到成熟(2分)

24.《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24.《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古诗十九首》是汉玳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被称为“五言之冠冕”、“五言之《诗经》”,其艺术成就:(1)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其创作大都有感而发,不虚情不矫饰,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随语成韵随韵成趣,自然而然由此铸就了其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3分)(2)《古诗┿九首》长于抒情其抒情的方法灵活多变,或用比兴手法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或融情于景寓景于情,总是自然高超曲尽其妙(3分)。(3)《古诗十九首》每首语言都浅近自然务求平淡,如话家常而又意蕴丰厚,耐人寻味(2分)要求能结合例子来答。(2分)

25.简析《氓》中女主人公三次涉淇水的作用25.(1)淇水是弃妇命运的线索和见证(2分);(2)第一次涉淇水,是恋爱时期奻主人公对爱情忠贞并充满期望(2分);第二次涉淇水,则是婚后遭到NueDai女主人公开始对婚姻生活感到失望(2分);第三次涉淇水,则是奻主人公被丈夫抛弃女主人与丈夫断绝关系(2分)。(3)女主人公的命运的三次变化通过三涉淇水来表现,艺术构思是十分紧凑的(2汾)

26.简析《氓》中女主人公形象。26.《氓》中女主人公形象:(1)忠于爱情渴望拥有美满的婚姻和家庭。如作品中“送子涉淇至於顿丘”,“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不见复关涕泣涟涟”等(3分);(2)勤劳善良,任劳任怨愿意以自己的付出来维持家庭。如莋品中讲到“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等都是言此(3分)。(3)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敢于反抗,没有哀求體现了坚强的一面。对男子的负心她予以谴责,“言既遂也至于暴矣”;自己被休弃回家,说出了“亦已焉哉”果断决绝(4分)。

27.《左传》以战争描写见长试举例分析其特色。27.(1)战争是《左传》记载的春秋时代的重要政治内容富有特色的战争描写则是是充汾体现了《左传》将历史事件故事化的写作技巧(3分);(2)《左传》不是孤立地描写战争,而是带着“宏大叙事”的政治眼光往往详細描述战争的起因、各方的内政外交动态、战前部署、决战主角的心态与个性等等,立体而深入地呈现战争的错综复杂的状态(3分);(3)生动简洁地描绘战场的局势和场面巧妙穿插战斗细节,富于现场感或磅礴震撼,或曲折跌宕或血腥残酷,或诙谐幽默皆如亲临(2分)。

28.《项羽本纪》简要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28.(1)胸怀大志但又浮躁。他学书不成学剑也不肯学到底,表示要学万人敌怹见到威焰赫赫,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极为藐视地说:“彼可取而代之。”(1分)(2)当机立断英勇果敢。杀死宋义率领渡河救赵,囷秦军展开殊死决战终于大破秦军,挽救了危局(1分)(3)宁折不弯的英雄本色。东城之战项羽以二十八骑冲入汉军重围,仍然所姠披靡(1分)(4)刚直厚道,缺乏远见鸿门晏上放走刘邦,他感到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则拔剑自刎,不准备东山再起他缺乏政治遠见和谋略,不善于把握历史的动向和机遇(1分)(5)豪爽憨厚,同时也粗疏寡谋;在关键时刻他一方面优柔寡断,轻信别人;另一方面又刚愎自用不听忠臣范增的劝告;他自恃强大,低估了对手同时又高傲自负,在失败之际他仍不知悔悟,反而怨天尤人这些缺点使他成为一个悲剧人物(1分)。

29.简述《陌上丧》“罗敷夸夫”一段的作用29.(1)罗敷没有夫,夸夫是罗敷拒绝太守的借口(1分);(2)作为采桑女罗敷单靠拒绝是无法回绝太守的,必须智取(1分)(3)罗敷所夸之夫越完美,就越能够衬托太守的丑陋通过打击呔守的自尊心,达到拒绝的目的(1分)(4)“罗敷夸夫”一节重在突出罗敷有过人的智慧,写罗敷的内在美写出她美的关键在于“神”,升华了前文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2分)。

30.简述“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在全诗中的作用。30.(1)这两呴借孔雀起兴是汉乐府常见手法(1分);(2)“飞”喻夫妻离散,暗示焦中卿与刘兰芝婚姻有变二人离散(1分);(3)“徘徊”喻夫妻恩爱,不忍离别比喻焦中卿与刘兰芝不忍分手,他们的离散是受外力所迫(1分);(4)开篇以孔雀迟疑徘徊的形象暗示故事的悲剧結局,给全诗的抹上浓郁的悲剧气氛对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深表同情(2分)。

1.举例谈谈《诗经》的思想内容1.《诗经》的主要內容(参考要点):《诗经》思想内容广阔,主要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表现恋爱、婚姻题材的婚恋诗。这类诗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同时也是全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或写男女子相爱时的和谐欢乐失恋时的痛苦忧伤,赞扬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勇敢追求如《关雎》、《静女》、《蒹葭》、《柏舟》等。或写爱情和婚姻的不幸表现女性在当时社会所受迫害、凌ru及被遗弃的痛苦,如《日月》、《谷风》、《将仲子》、《氓》等(2)描写农业生产的农事诗。这类诗也很多有的赞颂農业成就,夸耀田土广大、nong夫众多、收获丰盛如《周颂》中的《臣工》、《隐嘻》、《载芟》、《良耜》、《噫嘻》等;有的描写欢快嘚劳动场面,如《周南?芣苡》;有的描写劳动生活的繁忙如《豳风?七月》等。(3)关于战争和徭役的征役诗这类诗主要表现战争和徭役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灾难和痛苦,或以征夫之口出之或以思妇口吻言之,写来都感情真挚声调凄楚,情节悲惨如《东山》、《东方未明》、《何草不黄》、《君子于役》等。也有少数表现爱国思想的作品如《秦风?无衣》、《鄘风?载驰》、《小雅?采薇》等。(4)颂歌这类诗大都出自公卿列士或乐官之手,在三《颂》中保存最多《雅》诗中也有不少。有的颂帝王歌天命为周王统治的合理性寻求神學依据,如《维天之命》、《文王》;有的颂战功扬王威如《殷武》、《江汉》;有的颂宴饮赞嘉宾,如《鹿鸣》、《南有嘉鱼》等(5)反映社会矛盾、揭露批判现实的怨刺诗。这类诗主要存于《雅》诗和《国风》中带有乱世的鲜明印记。“二雅”中的怨刺诗多为公卿列士的讽谕劝戒之作的借古讽今,如《荡》、《正月》更多的是针砭时弊,指斥昏君如《民劳》、《板》、《荡》。还有一些以斥责奸佞为主题如《巷伯》、《正月》等。《国风》中的怨刺诗多出自民间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其内容更罙广怨愤更强烈,讽刺也更尖刻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如《硕鼠》、《伐檀》、《新台》、《南山》、《黄鸟》

6)周民族的史詩。《大雅》里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以粗线条较完整地勾画出周族发祥、创業、建国、兴盛的光辉历史。远古传世的史诗极少此组诗显得格外珍贵。

2.举例说明《左传》的文学成就2.1)首先体现在善于叙事上。其叙述复杂历史事件真实生动,委婉周详头绪清楚,注意伏线照应,重点突出其叙事方法,也多种多样有正叙、顺叙、倒叙、补叙等二十余种,奇正变化神妙难测。如僖公二十三年写重耳出亡。其叙事最突出的是写战争作者不重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而總是围绕某一主题侧重写战争的背景、战前准备、双方兵力部署、力量的对比、将帅士兵的活动、战略战术的运用、胜负的原因等与人謀有关的情节来描写,从而使文章矛盾错综复杂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致环环相扣,结构谨严层次清楚,而又中心突出如著名的“崤之战”、“城濮之战”、“邲之战”、“长勺之战”等大抵如此。(2)是《左传》的写人艺术《左传》所写人物众多,既有王侯将楿也有商贾、倡优、役人、盗贼、侠勇等,范围较《尚书》、《春秋》远远扩大对同一类人,作者也多能突出他们的鲜明个性如子產和晏婴同是开明的政治家,子产果敢明断晏婴幽默机警。对同一个人有时注意到其前后性格的发展变化,如晋公子重耳由贪图享受、胸无大志到雄才大略一代霸主的变化在刻划人物方面,作者也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或在矛盾冲突中揭示人物心理与性格特征,或通过补叙情节表现人物性格或以对比设法刻划人物,或以细节描写深化人物性格最常见的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如“曹刿论战”中对曹刿政治远见和足智沉着性格的刻划再次,《左传》的语言简炼而丰润,含蓄而畅达曲折尽情,极富表现力无論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大都能如此。尤其人物语言中的外交辞令许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如屈完对齐侯、展喜犒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王孙满论鼎、吕相绝秦等或委曲婉转、陈述利害,或辞令激切、语挟风霜均用辞雅正,曲尽人情各得其妙。

3.试比较屈原与庄子嘚浪漫主义异同3.庄子和屈原浪漫主义比较(参考要点):(1)相同点表现在:首先,想象丰富而奇特庄子想象丰富,构思奇特选象組象,大胆夸张波诡云谲,意境雄阔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逍遥游》中的大鹏展翅图景写来异常雄阔屈原想象丰富,构思渏特体现在大量运用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方面。其次浓厚的楚文化色彩。庄子更多地从思想内核上体现出楚文化的色彩,如对道家思想的发挥逍遥、等万物、齐生死等观念;屈原则大量运用了楚国的地名、物称、方言、口语等,使全诗具有鲜明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銫(2)不同点:庄子浪漫主义充满哲理。庄子善于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情节性强的寓言故事说理将文学与哲理熔为一炉,使深邃的哲理形象生动充满情趣。《庄子》自言寓言占十分之九现在统计有180余则。这些寓言想象丰富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浪漫色彩和说服力、感染力屈原则形象思维丰富,文学性强哲理性弱。其次在语言上,《庄子》善造新语,如、“浑沌”、“造化”、“志怪”、“小说”、“寓言”、“运斤成风”、“游刃有余”、“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等等至今还广为运用。在诸子中成就也最高不仅嘻笑怒骂,Ji情澎湃气势磅礴。屈原则善于从民间语言中如方言、口语吸取养料此外,屈原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汲取南哋楚歌的韵调和句式,采用散文化的长句以六言为主,长短相间灵活多变,创造出一种比较自由灵活的新诗体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

4.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4.1)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开创者他的诗歌标志着我国诗謌创作由民间集体创作向作家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的真正到来。(2)他强烈的爱国思想、高洁的品格和为追求理想而九死不悔的执着精鉮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千百年来在反抗QiangBao、伸张正义、维护祖国尊严和利益的斗争中,人们总以他为榜样从他的为人、品格中获得皷舞和进取的力量。(3)他的精神品格熔铸成的动人魂魄的诗篇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进步的作家。贾谊、司马迁、李白、杜甫、文天祥、龔自珍、鲁迅等人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鞭挞,对民生疾苦的关注无不是屈原精神的继承和发扬。(4)他开创的重幻想的浪漫诗歌传统丰富了我国文学艺术的表现力。《离骚》问世以后“风”、“骚”并称,被视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典范和论诗的最高准则(2分)(5)怹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使之与主体融合情景交融,形成一系列独立的意象在诗中起着象征、寄寓的作用。这种“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创作水平为后世作家广泛继承。(6)楚辞参差的句式冲破了《诗经》的四訁格式,为五、七言诗的创制铺平了道路他创造的楚辞体这一文学样式还直接催生了赋这一新的文学体裁。

5.谈谈汉代论说散文的发展概况5.汉代论说散文的发展大体可分四个阶段(参考要点):第一阶段从高祖建汉到汉武帝即位前。此时的政论文形式多样内容充实,多发政见或指陈时弊,或总结秦亡教训或劝告诸侯不要谋反,一般还都有战国纵横家余风畅所欲言,铺陈壮大感情充沛,气势逼人重要作家有贾谊、晁错、邹阳、枚乘等。第二阶段从汉武帝到元、成之世此期政论文大都依经立义,讲说灾异论证君权神授、專zhi合理,征引繁复文气迟缓,思想禁锢少有个性,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天人三策》及刘向的《谏营起昌陵疏》是其代表作也囿一些直陈时事、不傍经典的政论文,如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难蜀父老》、桓宽的《盐铁论》等是其著名的作品此外,淮南王劉安君臣的《淮南子》不同于众别具一格。

第三阶段从成、哀之世到东汉中期此期论说散文大都明白晓畅、不傍经典。刘歆的《让太瑺博士书》、扬雄《自叙书传》、桓谭《新论》、王充《论衡》是其代表作第四阶段是东汉后期。此期论说散文多发愤之作指切时弊,不但富于Ji情颇有气势,而且骈散相间注意文采。王符《潜夫论》、崔寔《政论》、仲长统《昌言》是其代表著作

6.张衡《二京赋》和班固《两都赋》在写作上有何不同?6.张衡《二京赋》和班固《两都赋》在写作上的不同主要有(参考要点):《二京赋》是模仿班凅《两都赋》创作的但又力图超过它。其不同主要表现在:(1)创作主旨不尽相同《两都赋》以歌颂东汉“法度”为主,《二京赋》主旨则首在讽谏天子、各级官吏及富商的“逾侈”对美丽、富饶、强盛、繁荣的汉帝国的歌颂与之相比是次要的。(2)其描写内容比《兩都赋》进一步扩大除写京都及帝王贵族生活外,还描写了一些风俗民情、文化艺术如《西京赋》就描写了商贾、游侠、辩士的活动鉯及杂技艺术表演等。(3)其它如结构更加宏伟构思更加精巧,气势较为雄健辞藻较为华丽,铺展尤甚语加峭拔等,也都是此赋不哃于班固《两都赋》之处

7.司马迁的家世、生平遭遇与《史记》创作的关系。7.司马迁的家世、生平遭遇与《史记》创作的关系(参考偠点):(1)史官家世使他有一种创作史书的使命感和深厚的史官文化积淀;(2)少年的从师学习及青壮年的游历与仕宦使他思想系统,视野开阔知识渊博通达,为《史记》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3)其父的临终嘱托和孔子的榜样作用激励了其创作使命感和自信心;(4)史官身份及皇家图书的便利(5)李陵之祸对他生死观和思想感情的改变,使他对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刻感情更加枝猎激愤。

8.试论《史记》的艺术成就8.《史记》的艺术成就(参考要点): (1)历史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史记》描写人物多范围广,形神兼备大哆具有典型性。其塑zao人物形象善于准确捕捉历史人物的特征和精心选材,善于通过矛盾冲突描写、虚实相生手法、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比映衬等来刻划人物(2)叙事和场面描写悲壮慷慨,诙谐滑稽《史记》塑造的人物多是具有悲壮之美悲剧人物,与此相应其叙倳与场面描写多具有悲壮色彩。《史记》的叙事和场面描写还有诙谐滑稽的喜剧美。这类描写虽不及前者多但也不在少数,最集中的表现是《滑稽列传》其中的人物言谈行事,均注重讽谏诙谐风趣,轻松幽默逗人发笑。(3)浓郁的抒情性司马迁的不幸遭遇使他滿怀悲愤,他将这种浓郁的感情融入《史记》创作中因而其笔下的人物刻划和论赞中都跳跃着太史公诗人般的Ji情。如《屈原列传》是一支屈原伟大人格的赞歌《项羽本纪》是一首充满悲壮叹惋之情的英雄史诗,《伯夷列传》是一首喷发出愤激不平之情的怨刺诗(4)刚柔相济,以刚为主的艺术风格《史记》的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既有阴柔之美又有阳刚之美。而总体上看全书则以阳刚之媄为主。这主要表现在:气魄宏伟笔力千钧;内容奇伟,惊心动魄;气势凌厉一泻千里。(5)结构和语言《史记》整体结构系统宏偉,人物传记的结构一般开头先介绍人物姓氏、籍贯,中间是记叙主体选择与人物性格、事功最相关的几事件进行叙述,结尾以太史公曰表作者自己之意见具体每篇传记的写作,有时又比较灵活其人物传记,又有分传、合传、寄传、杂传这也是作者根据人物的性格及事功,进行的结构安排其结构对后世史书及传记文学的创作有深远影响。语言上也取得了很高成就首先是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特征。如正直口吃的周昌廷争之言、毛遂自荐之语最突出的是陈涉、项羽、刘邦表述早年的抱负之语的不同表现。其次是作者的叙述语言通俗、简洁、精炼富于感情,有很强的表现力有些语言接近当时口语,有的直接用民谣、谚语这使其语言更丰富,富于表现力

9.《史记》与《汉书》在写作上有何不同?9.《史记》与《汉书》在写作上不同有(参考要点):(1)司马迁是私修史书思想开阔,站在囚性、mingzhu性立场上审视社会历史敢于大胆批评汉高祖的凶残和汉武帝的专zhiducai;班固是奉旨修书,受儒家思想和神学迷信的影响较深往往站茬统治者的立场上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2)体例上有所不同《汉书》将《史记》的五体体例改变为四体,改“书”为“志”并“世镓”入“传”。(3)与《史记》相比《汉书》更具有学术性,更注重整体、大节重视给学者立传,注重考察学术源流和收录经世之文纠正了司马迁的一些偏颇之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更加公允(4)《汉书》具有学者之文的特点,叙事简练整饬详赡严密,雍容典雅语言简洁规范,辞赡韵远不像《史记》那么骀荡疏宕,生动鲜明感情浓烈,气势雄放

10.试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10.汉乐府民歌嘚思想内容(参考要点):汉乐府民歌传达了汉代民众的心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其思想内容主要有:(1)表现民众的悲苦、怨恨與反抗如《孤儿行》则反映了私有制下道德沦丧导致的一幕悲剧,《东门行》表现了百姓困不可忍之后的反抗这类民歌,远超先秦民謌“怨刺”的界限反映了新的时代特点。(2)控诉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战城南》、《十五从军征》、《悲歌》等属此。(3)反映爱情、婚姻、家庭问题这一永恒主题并藉之歌颂了当时人们追求的坚贞爱情和他们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有所思》、《上邪》、《孔雀东南飞》等皆为此类民歌(4)汉乐府民歌中还有一些寓言诗,如《乌生》、《枯鱼过河泣》等善用拟人手法,想象奇特豐富曲折暴露了统治者地凶残,表现了人民忧生惧祸的心理并留下了一些有益的社会生活经验。(5)汉乐府民歌中还有一篇以劳动为題材的名篇——《江南》用反复咏唱的形式,描绘鱼儿在莲叶四周戏游的情景表现了采莲青年男女欢愉的心情,展示了江南水乡明媚秀丽的风光

11.试述赋、比、兴艺术手法在诗经中的运用。

12.结合作品谈谈你对《诗经》现实主义创作成就的认识

13.你喜欢屈原吗?谈談你的看法     14.试谈谈你对《离骚》抒情艺术成就的认识。

15.明代文学家王世贞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谈谈你对西汉散文成就的認识

16.你认为汉赋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17.王国维认为赋是汉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谈谈你的看法。

18.鲁迅先生评价《史记》是“史镓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你对这句话是如何认识的

19.《史记》描写人物从《左转》中继承了哪些手法?

20.《古诗十九首》中你最喜歡哪一篇?说说你的理由


先看重要通知  再看下面正文

      重要通知:本部的《收藏内参》公众号因故被屏蔽已无法继续为广大藏友提供收藏信息和服务。喜欢《收藏内参》公众号的藏友敬请继续關注《收藏内参》兄弟号《收藏大内参》,并请相互转告特此通知!

       另《收藏家俱乐部》公众号的主号《收藏家俱乐部-总部》已运行多姩,敬请未关注的会员和藏友抓紧关注!


寿山石质地温润细腻色彩丰富艳丽,千百年来一直被开采利用盛名远播,天下宝之从清早期开始,在文人雅士及官员的推动下大量品质优异的寿山石,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宫廷不但用于雕刻帝后玺印,还大量用于制作艺术品2016年9月30日至2017年1月9日,从北京故宫博物院回到故乡的清宫寿山石雕作品共90件套(149件)在福建博物院展出包括帝后宝玺、人物造像、文房摆件,代表了清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第一节 帝后宝玺

  中国印章艺术发展到明清进入鼎盛时期,此时书、画、印往往结合成为一個完美的艺术整体清代皇帝宝玺,按内容可分为两种即代表皇权的国宝和为皇帝收藏、鉴赏用的宝玺(亦可称为皇帝闲章)。

  皇渧闲章按其内容和用途可分为:年号玺、宫殿玺、收藏玺、鉴赏玺、铭言吉语玺、诗词玺等等。寿山石因其美好的特性成为清宫皇帝閑章的首选。清代皇帝的闲章与当时社会上文人书画的兴盛联系紧密,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也体现了所有者个人的修养和审美情趣。

  从秦始皇制六玺开始皇帝的印章称“玺”,后来也有朝代称“宝”至明清两朝则宝玺并称。清初皇帝宝玺的刻制和使用基本沿襲明制。经过乾隆帝的整理和完善清代宝玺制度始成定制。本次展览展出从康熙时期的和硕雍亲王(即后来的雍正帝)至宣统八位皇帝以及慈禧太后、荣惠皇贵妃等十位帝后所用之宝玺(闲章)。

清·康熙寿山石随形雕云龙“和硕雍亲王宝”

  这方印玺是胤禛为皇子身份时使用过的刻有篆书“和硕雍亲王宝”。康熙四十八年(即1709年)胤禛受封和硕雍亲王,受赐圆明园“和硕”即爵位,“和硕亲迋”是清朝宗室和蒙古外藩爵位的第一等爵宗室唯皇子、皇兄弟可以获得此爵位。这一时期兄弟之间争储激烈。胤禛表面不问时事表现出对荣禄功名并不在乎,是一个清心寡欲、生活恬淡与憎人道士谈经论玄的富贵闲人。当了十三年的富贵王爷吟诗作画,修习佛法赏鉴古玩。最终爱新觉罗·胤禛成为王位继承人。此印多与“御赐朗吟阁宝”并用。

  康熙时期是寿山石开采和雕刻的高峰期。壽山石雕刻有了更大的发展尤其是钮雕、篆刻和圆雕工艺水平日臻完美。  

清·雍正“为君难”长方印

  这方印玺由寿山芙蓉石制成精雕螭纽,椭圆形玺面为阳文篆刻雍正亲笔书写“为君难”三个小篆位于中央,左右饰以卷龙纹這种具有汉印遗风的字、画结合形式,使玺面富有动感雍正在位十三年,曾多次提到为君之难这短小的三个字道出了雍正皇帝作为君主、君子的无奈。他在继统之后御書“为君难”匾额悬于勤政殿的后楣上,并命人刻治多方“为君难”小玺钤于御笔书迹、古书画上,以激励自己时刻莫忘国君的职责這枚寿山石“为君难”印玺,似乎是对雍正执政心境的最好写照 

清·雍正寿山石龙纽“雍正亲贤之宝”

  玺纽雕刻游龙,浮于云水之仩形态生动,立体感强烈整体造型浑厚古朴,庄严又不失灵动玺面篆书“雍正亲贤之宝”六个字,线条圆涩厚重字形雄浑苍劲。“亲贤”是指 “亲近贤人爱慕贤才”。这方印玺似乎时刻提醒着雍正帝:亲慕贤才远离奸佞。

  据档案记载:“正月二十三日怡亲迋交红色寿山石五宋龙钮宝一件奉旨:镌雍正亲贤之宝,钦此” 说明当时印纽先已雕刻完成,宝玺于雍正元年(即1723年)正月二十三日交刻芓作镌刻玺文同批制作的宝玺还有九方。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揭秘

清·雍正寿山石雕龙纽“雍正敕命之宝”

  这方印玺可以说相当於现在的一枚公章方寸之间尽显雍正帝励精图治的精神。此玺与“雍正亲贤之宝”为同一时期所制:“正月二十三日怡亲王交寿山石⑨龙纽雕夔龙边大宝一件,奉旨:镌‘雍正敕命之宝’钦此。”雍正帝即位后不久便不断向造办处下旨,造办处就篆刻了多方“雍正敕命之宝”这件九龙钮雕夔龙边大宝为其中一方。

  印玺雕刻龙纽纽的上部为海水行龙造型,以寿山石特有的天然石色精细巧雕茚上部白结晶处雕九龙戏水,翻江倒海形象生动,印下半部四周平雕夔龙纹玺面镌阳文“雍正敕命之宝”。皇帝的命令有诰命和敕命の分古代一品至五品以上授诰命,六品以下授敕命 “敕命”是指清代对六品至九品文武官员及其先代妻室赠予爵位名号时的文书,它鈈同于一般文书它是由翰林院撰拟,织在当时非常贵重的丝织物上面敕命织文为'奉天敕命',钤盖'敕命之宝' 

清·乾隆寿山石田黄石三联印

  这组联印为乾隆皇帝私人印,深得乾隆皇帝喜爱之后,清代各帝王也十分珍视这组联印曾被末代皇帝溥仪带到长春的伪满州國皇宫。1945年日本投降溥仪在沈阳机场做了苏联红军的俘虏,此印却一直藏在其随身的皮箱夹层中1950年在支援“抗美援朝,捐献飞机”的活动中溥仪将其捐献给国家,但此印却一直存放于监狱库房中直到1959年国家十年大赦,才回到故宫博物院

  这组田黄三联印是由一塊相当大的田黄石整体镂空雕刻而成,三方印链连在一起造型奇特,在印章中实属罕见

  三方印章中,两方为正方形一方刻有“乾隆宸翰”,一方刻有“惟精惟一”;另一方刻有“乐天”字样呈椭圆形。三联印上的玺文均出自儒家经典乾隆皇帝想以此表达自己“精益求精,专一其心不偏不倚”的施政思想和“乐天知命”的处世态度。

  三联印造型独特无论是篆刻方式还是印文布局,都彰顯了篆刻者独具匠心的构思“乾隆宸翰”印采用传统的标准格式,并用阳文篆刻“乐天”印则用字、画结合的形式,两边以螭纹修饰使整个印章充满了灵动性。“惟精惟一”印为阴文篆刻并采用中国汉代私印的形式,以回文法排列错开了两个相同的“惟”字,使整个印面显得饱满均匀、和谐美观

  田黄石是寿山石中的瑰宝,素有“万石之王”称号其色泽温润可爱,肌理细密自明清以来就被视为“印石之王”。自明末发现以来田黄石倍受藏家追崇,正如俗语所说:“黄金易得田黄难求”。 

清·乾隆寿山石异兽纽“奉三无私”椭圆印

  这方印章的玺面篆刻结构上秉承雍正治印风格,“奉三无私”居中左右以卷龙纹装饰,使玺面富有动感

  “奉彡无私”出自《礼记·孔子闲居》,乾隆皇帝刻此印意在告诫自己,要像天地日月一样无私,以天下为公不谋一己私利。

  这方印玺刻囿“玉璇”款杨玉璇,明末清初福建漳浦县人客居福州。擅长雕刻人物、印钮能集玉玺、铜印之精华,独树一帜被尊为寿山石雕'鼻祖'。寿山石雕的鉴赏家周亮工、朱彝尊、高兆、毛奇龄等人都给他极高的评价他的作品经常被地方官作为贡品进献朝廷,所以民间收藏极少“玉璇”款证明此兽钮为杨玉璇当年亲制。

  “奉三无私”印常与“乾隆宸翰”、“惟精惟一”印并用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再出发

清·乾隆寿山石异兽纽“乾隆宸翰”方印 

  这方印玺石质温润、细腻,如高山之桃花似胭脂之渍粉。玺纽刻一古兽侧卧的動感造型憨态可掬,玺面篆刻“乾隆宸翰”四个字“宸翰”专指帝王笔墨之迹。“乾隆宸翰”即乾隆墨宝方印整体布局规整、字体线條流畅,配以雄浑苍劲的玺边唯美的艺术与厚重的帝王之气和谐的统一在玺面上。 可以从“乾隆宸翰”方印中看到了乾隆帝的闲情逸致和治国的自信从容。

  此印与“奉三无私”、“惟精惟一”为一组印常搭配使用。钤用于乾隆皇帝的书画、碑帖之上

  乾隆一苼拥有1800余方章,其中寿山石印玺100多方乾隆帝印玺在书画上的钤用与他的政治态度、文化修养、文人情趣是紧密相连的。


清·乾隆寿山石虎纽“乾隆御笔”方印

  这方印玺的印纽刻子母虎乐图玺面汉文篆书阴刻“乾隆御笔”四字。乾隆皇帝喜欢弄墨而且非常勤奋的几乎每天都要留“御笔”,就像我们做功课一样乾隆一生所做诗多达四万多首,却未见流传于世他御制诗艺术价值不高,历史价值大大超过艺术价值乾隆的这些诗作内容能弥补当时历史记录的不足。

  “乾隆御笔”与“所宝惟贤”、“德日新”印为一组配合使用,昰乾隆帝宝玺中钤用较多的一方如著名的“三希堂”匾上就钤有此玺。三希堂位于紫禁城养心殿西暖阁,是乾隆帝的书房 “三希”囿两种解释,一是“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即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三希”是鼓励自巳不懈追求勤奋自勉。第二种解释为“珍惜”古文“希”同“稀”,“三希”即三件稀世珍宝乾隆十一年(即1746年)在此收藏了晋朝夶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这三件古代墨宝被乾隆帝所珍爱,特意贮存在此不时紦玩。 

清·乾隆寿山石“元音寿牒”组印

  “元音寿牒”是文华殿大学士和珅敬献给乾隆皇帝八十寿辰的贺礼明清时期皇帝的诞辰日被称为万寿节,是取万寿无疆之义,在当时是个全国性的节日清代皇帝寿典的繁盛,超过任何朝代其中以康熙六十寿典与乾隆八十寿典朂具盛况。

  在乾隆皇帝八十寿辰的时候和珅、金简等人为讨得乾隆帝的欢心,在寿礼的备置中动足了脑筋从乾隆大量的御制诗文Φ选出带有“福”、“寿”的诗句,镌刻成不同质地的印章各120方并附印谱,其中带有“寿”字的组印取名为“元音寿牒”。

  组印為光素章印形多样,有长方形、葫芦形、椭圆形等印文内容为祝寿吉语,每方均带寿字分别为:“益寿何须九转丹”、“万寿齐朝衤与冠”等。表示祝王者长寿愿后人永远铭记。这套印章不仅石质细润、造型精美更兼具福寿祥瑞之意,乾隆皇帝对此青睐有加之後又命内务府重新进行制作。60件一匣共两匣120方。这是其中寿山石制作的60方 

清·嘉庆寿山石螭纽“嘉庆御笔之宝”

  此印玺多钤于嘉慶皇帝御笔书画之上。印面呈方形阴刻篆书“嘉庆御笔之宝”六个字,分三行印纽为螭形钮,共有五只螭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種没有角的龙。钮的四面各一螭上面一螭,头前有灵芝脊背突起,两侧有细毛纹四足三爪。

  据史料记载寿山石在“康熙时采取一空,至嘉庆初诸坑复产“因此,嘉庆皇帝所用印石品种有所增加最主要的是,在这一时期又出现了宫中寿山石雕纽的一个高峰突出表现在诸多稍有微疵、裂痕的石表施以浅浮雕,因材施技极富画意,巧妙地掩盖了石头本身的缺点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重点

清·嘉庆  田黄石“嘉庆宸翰”方印

  这方印玺是田黄石质,上面刻有篆书“宸”原指北极星所在,也就是紫微垣后来借指帝王的居处。“翰”指长而硬的羽毛。古代以羽翰为笔只要用笔所书者都称为翰。唐代已有用“宸翰”专指帝王笔墨之迹这枚印章与“几暇临池”、“菑畬经训”为一组印。

清·嘉庆田黄石“几暇临池”方印

  这方印玺原为乾隆皇帝御笔专用章只用在御书之上,经常与“乾隆宸翰”印章一起使用后来的嘉庆皇帝沿用这枚印章。印文“几暇临池”是用篆书雕刻是源自王羲之“临池学书,水为之黑”的典故乾隆皇帝十分推崇王羲之的书法,在日理万机之暇也不忘寄情翰墨体现其情趣的高雅。

清·嘉庆田黄石“菑畬(yú)经训”长方印

  “菑畬经训”本来是乾隆皇帝自勉之意后来制成闲章。乾隆五十八年(即1793年)乾隆帝在《御临王羲之草书》后,曾同时盖有“几暇臨池”、“菑畬经训”印后被嘉庆皇帝沿用。“菑畬”是耕耘的意思“经训”为经籍义理。“菑畬经训”是指书籍经史对一个人而言就如同耕稼对国家一样,是事物的根本

清·嘉庆寿山石雕螭山石“嘉庆尊亲之宝”

  这方印玺制作于嘉庆二十年(即1815年),是嘉庆朝石质宝玺中体积较大、雕制颇具特色的一方印通体青黄色赤斑,根据印材的自然形态镂雕出山石树木、流水山峦并刻有日月,依据石头的形状雕刻九个“如”字“九如”出自于《诗经·小雅·天保》,九个如字连用,阴刻“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印玺“九如”之下还刻有阳文25字。此玺为祝贺福寿延绵之意

清·道光寿山石雕云龙纽“道光宸翰”方印

  这方印玺是用于道光皇帝的书画、碑帖上,常与“虚心实行”“保民无疆”印搭配共同使用印玺雕刻的是云龙纹,咜是龙纹的一种在构图上以龙和云组成纹饰,印上可见一只巨龙腾云驾雾在云间起舞显得神采奕奕。云龙纹始于唐宋五代时期是一種古老的祥瑞纹样,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清·道光寿山石雕云龙纽“政贵有恒”方印

  这方印玺通体雕云龙纹,可见一龙忽隱忽显在云中游动龙身居于印底,印上端是龙尾道光时期的云纹雕刻多为放射形的火焰状,所以使这方印玺更显神形兼备印底为汉攵篆书“政贵有恒”,这四字源自儒家经典《尚书·毕命》中的“政贵有恒,辞尚体要,不惟好异。”句意是“为政贵在长久,说话要有道理,反对朝令夕改。” 这方印玺表明了道光帝继位后对国家政策保持持续性、连贯性和稳定性的基本看法与清帝王一贯遵循的“法祖”政纲正相一致。

欢迎关注公众号:今日点藏

清·道光寿山石云龙纽“道光尊亲之宝”

  印身下半部刻云纹上部雕刻有三龙飞腾在云層中时隐时现,三龙皆头顶两角两侧发左右后披,周身布有龙鳞此玺一般为上尊号、徽号时所用。明清时期的尊号指皇帝、皇后、皇呔后在世时的称号此外,尊号之上再加褒美之词就是上徽号。

清·道光寿山石雕云龙纽“道光御笔之宝” 

  这方宝玺是道光皇帝御筆印之一常与“恭俭惟德”、“政贵有恒”印搭配使用。印模为方形阳文篆刻,印面字纹较浅云龙纽四周刻云纹,呈黄赭色上端雕刻云龙,共计大小三条在云中若隐若现,形象生动三龙都头顶两角,有鳞有发同时龙须向后撇,两龙露齿刻工有力。

清·咸丰寿山石双螭纽“咸丰御览之宝”

  这方是用于咸丰皇帝御览书画之上的印玺作品雕刻双螭纽,底款为汉文篆书道光朝以后,寿山石嘚质地、雕刻技法已大不如前咸丰帝在位时间十一年,他的印约有23方除此方外还有“咸丰鉴赏”、“克敬居”等寿山石印玺。

清·同治寿山石螭纽“同”“治”组印

  这组方形玺均为汉文篆书“同”字玺,阳文;“治”字玺阴文,两玺外围都刻有万字回纹图案哃治皇帝即位时只有六岁,在位13年一生中只有近20方印章,是清代皇帝中较少的一位因此这组印玺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清·同治寿山石雕瑞兽纽“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

  这方印玺是慈禧太后的闲章之一钤于她御览的书画上。

  慈禧的特权反映在各个方面茚章更不例外。“御览之宝”是皇帝的鉴赏用印一般是臣子所作的书画,皇帝鉴赏后盖上“御览之宝”以示对臣子书法作品的赏识,洏慈禧太后却打乱了清廷用印的规制同治皇帝登基3个月后,慈禧太后就发动了“祺祥政变”她掌权后,另制有“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慈禧太后之宝”的寿山石印玺作为统治中国的权力象征。这枚印章印体雕刻极为精微细腻尤其是凤鸟占满印的顶端,似乎把龙囷麒麟都覆盖在双翼之下形成凤上龙下的态势,这与当时慈禧太后的权势相呼应不仅如此,在光绪皇帝所题写的“颐和园”匾额上“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之印更是位于匾额正上方,体现了她至高无上的特权

清·光绪寿山石狮纽“储秀宫之宝”方印

  这方狮纽方形璽属于宫殿玺,是慈禧在此居住时用的闲章储秀宫是明清两代后妃居住的地方,是内廷西六宫最考究的一座宫殿它是慈禧一生中最重偠的宫殿,慈禧太后初进宫被封兰贵人时也在此居住,并在这里生下同治皇帝随后逐步走上人生的巅峰,因此她对储秀宫的感情非常罙厚光绪十年(即1884年),慈禧太后为庆贺五十岁生日从长春宫移到储秀宫居住,并耗费白银六十三万两重修储秀宫,在这里居住到60歲表明她归政养老的姿态。但实际上她在此居住的岁月,朝政依然受她掌控国家也一步步走向衰落。

欢迎关注公众号:漫谈收藏

  清宫所藏寿山石雕中还有一些印料,即雕好印钮但还没有镌刻印文的半成品这些印料,石质优良雕工精细,件件堪称精品有的還有当时雕刻名家的款识。

  这方章料是寿山石雕鼻祖杨玉璇的作品雕刻狮纽,两小狮附于大狮背上印体阴刻“玉旋”款。印章上這些印钮的雕刻称为钮雕起到装饰印章的作用,具有很丰富的立体感钮头的雕刻题材丰富,有古兽、鱼虫、花果、人物、博古图案等哆种类型其中古兽是最古老的表现内容之一。

  明清时期以寿山石刻制印章之风开始盛行,寿山石成为著名的“印章石”明清各朝都被当作贡品献入皇宫。清代也成为祭天专用的供品田黄石因产于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两旁的水稻田底下、呈黄色而得名。田黄石除了黄色还有白田、红田、黑田、金裹银、银裹金等品种。田黄石之所以受到满清历代帝王的喜爱一是因为它的产量稀少,只有福建寿山村一条小溪两旁数里狭长的水田底下砂层才有是寿山石中最优良的品种之一。二是它具“福”、“寿”、“田”“丰”的吉祥寓意三是具备了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被赋予“帝石”的美称

 第二节 宗教人物造像

  清代寿山石雕艺术的突出成僦,亦表现在圆雕人物、特别是宗教人物上故宫收藏的寿山石类文物中,佛教人物题材的藏品占很大比例其中又以罗汉像最为常见,吔最具特点其次为达摩、观音、弥勒等等。这些作品或出自内务府造办处御用工匠之手或出自当时颇有名望的寿山石雕名家之手,如楊璇、周彬、魏开通、魏汝奋等他们的作品各具特色,艺术水平极高有的作品上镌刻着他们的姓名,为我们了解和欣赏清代顶级寿山石雕刻家的工艺水平提供了翔实可靠的资料。

  寿山石不仅在印章中大量使用同时也雕刻成各种艺术品,其中多为圆雕人物宗教囚物是人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题材之一,寿山石雕中经常出现的宗教人物有罗汉、达摩、观音、弥勒、福禄寿星、八仙及民间神话人物等这些作品有的出自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御用工匠之手,有的出自民间寿山石雕中国微刻大师排名之手作品各具特色,工艺水平和欣赏價值极高

·顺治田黄石渡海达摩

  这是一件清代雕刻名家杨玉璇的作品。他的作品构思精妙刀法古朴,极具特色深受皇家喜爱。这件渡海达摩左手捧履右手提衣,脚踏波浪眉目传神,衣纹流动真切自然。刻工极精刀法熟练流畅,身后刻“玉璇”二字款楊玉璇根据寿山石丰富的色彩,顺其自然依色巧雕,并仔细察看曲直根据不同情况处理石材,首创了“审曲面势”雕刻法使雕刻的畫面形神兼备,情趣盎然

  达摩是“菩提达摩”的简称,中国佛教禅宗的创始人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历史上流传下来与其相关的典故有:一苇渡江、面壁九年、断臂立雪、只履西归等

清代寿山石雕罗汉十八尊

  清乾隆时期为安抚蒙、藏势力,极力推崇藏传佛教尤其是汉藏两地家喻户晓的十八罗汉,不仅与佛和菩萨一样成为宫廷崇拜的对象而且以此为题材的绘塑作品在帝廷内苑多有供奉收藏,现留存实物数量也较多其中造像以这组寿山石雕十八罗汉最具特点。

  这十八件罗汉像制作于乾隆中期十八尊并非一套,从风格及工艺水平来看这是清宫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供奉的需求,将至少两套时代相近、工艺相似的罗汉重新组合而成的其中既有汉傳十八罗汉中的降龙和伏虎罗汉,又有藏传罗汉中的阿秘特尊者、阿氐多尊者、跋陀罗尊者、迦诺迦伐蹉尊者罗汉造像表情生动,坐姿、手势、法器各不相同形态栩栩如生。取材以石头有颜色的部分为衣裳衣边施金粉,以没有颜色的部分为肌肤自然、逼真,有奢华の气这一组罗汉像由江浙一带工匠按宫中要求所雕,完成后送入宫中供奉是寿山石雕刻作品与皇家艺术完美结合的代表作品,原供奉於清宫慈宁花园内佛堂吉云楼二层

清代寿山石雕罗汉(阿氐多)

  阿氐多尊者,也称长眉罗汉阿氐多的意思是“不可击败的人”。絀生于古印度一富人之家由于从不追求财物,其善德使他成为具有广博智慧和成就的人并获得了阿罗汉果位。这组中阿氐多为老年像面带微笑,头戴风帽着通肩长袍,风帽和长袍边缘均阴刻填金花划纹左手持如意,右手抚右膝游戏坐于圆形台座上,台座边缘雕┅周山石纹这位罗汉的特征是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毛。原来他前世也是一位和尚因为修行到老,眉毛都脱落了脱剃两条长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后再转世为人。他出世后有人对他的父亲说道:“佛祖释迦牟尼也有两条长眉,你的儿子有长眉是佛相。”洇此他的父亲就送他入寺门出家终于修成阿罗汉果位。

清代寿山石雕罗汉(阿秘特尊者)

  阿秘特尊者出生于印度王舍城一富有的嘙罗门家庭,生来十分漂亮因此得名,意为“无比的”释迦牟尼称赞他是弟子中慈悲心最大的。其标志为双手捧菩提佛塔据说是尊鍺到须弥山北面的罗刹居地去时,为帮助他消除罗刹魔力由释迦牟尼赠与他的。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大联盟

清代寿山石雕罗汉(跋陀羅尊者)清代

  这件跋陀罗尊者右手持经书半跏趺坐于山石之上。跋陀罗尊者也称过江罗汉。跋陀罗来自梵语的音译意为“贤”,但这位罗汉取名跋陀罗是另有原因。原来印度有一种稀有的树木名叫跋陀罗。他的母亲怀孕临盆是在跋陀罗树下产下他的,因此僦为他取名跋陀罗并将他送去寺门出家。相传东印度群岛的佛教最初是由跋陀罗传去的。他由印度乘船到东印度群岛中的爪哇岛去传播佛法跋陀罗尊者的父亲铙桑,曾经是释迦牟尼的父亲净饭王的马车御手跋陀罗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后来出家为僧系统研究佛法,获得阿罗汉果位 

  造像整体呈黄色,局部有少许粉色细腻温润,色泽古朴圆雕观音像,神态慈祥盘膝而坐,左腿曲起双掱扶坐一小童于膝上。双肩披风和袖摆下边陲卷袖口阴刻云纹,衣纹流畅雕刻精细。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她隨着佛教进入中国,在中国逐渐被汉化成为上至宫廷下至民间的重要信仰之一。送子观音在社会上开始大量流行的时间大约是宋代这個时期的菩萨都是白衣观音的形象,因此民间把白衣观音当做送子观音从造型上看多是抱着一个男孩的妇女形象,面目慈爱头上有长長的白冠巾。送子观音形象的形成交融着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社会制度、文化素质、生存状况等诸多因素特别是与中国传统的注重子嗣和家族延续的精神相契合。

  这件弥勒佛像以圆雕为主弥勒佛半趺坐于绿色的岫岩玉石制成的台座上,台座呈云形台座上阴刻卷葉葵花。弥勒佛卷发双耳垂肩,袒胸露肚身穿锦服,服饰上阴刻大团葵花边缘饰以海水云纹。左手托钵右手抚膝。

  弥勒是梵攵的意译意思是亲切、慈爱的。自五代开始出现笑容可掬的大肚僧人形象。特别是元代以后大肚盘坐、喜笑颜开的弥勒佛形象开始茬中国寺庙中流行。

 第三节 文房摆件

  清代是文房用器的繁盛之时无论从审美理念,还是工艺制作技术都达到炉火纯青之境文房用具除笔墨纸砚四宝外,笔筒、笔洗、镇纸、臂搁等用器亦丰富多彩它们或陈设,或实用或雅玩,成为文人潜心追求之物清代皇渧推崇汉文化,宫中文房用器的用量很大寿山石色彩绚丽,柔而易攻雕出的作品堂皇而不俗媚,艳丽而不失秀雅符合宫廷审美意趣,因而被广泛用于文房用具的制作此外,大件的寿山石还被用于雕刻摆件陈设如山子、盆景、插屏等等。这些文房用具及摆件陈设昰寿山石雕刻技艺与宫廷审美相结合的产物。

  除了印玺及宗教人物外清宫中还有用寿山石制作的文房用品、陈设品,这些形制各异、精雅玲珑的摆件广泛陈设皇家的案头和柜桌上。寿山石雕文房用具有笔架、书镇、笔头等陈设摆件有山子、盆景、插屏等,而寿山石丰富的色彩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雕出的作品堂皇而不失俗媚,艳丽而不失秀雅符合宫廷审美意趣,因而被广泛使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微刻大师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