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洞口,地下室洞口900×700 +2.250 地面上来多少洞口底部高度?


(一)编制依据 1、设计图纸 《山西省公安消防总队值勤宿舍楼施工图》 《山西省公安消防总队值勤宿舍楼施工图》中的地质条件 2、上级文件 《太原铁建集团有限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手册》 《太原铁建集团有限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3、 主要施工验收规范、规程


类 别 名 称 编 号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国 家 规 范 标 准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行 业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建筑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二)编制原则 1、 以满足业主的全部要求为基本原则。突出快速、有序、优质、 高效的施工特色。 2、按照现行国家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3、紧紧围绕工程质量确保省优的标准,在质量控制上,把过程精 品纳入质量工作的重点,争取一次创优,降低工程造价。

4、确保工期,确保施工过程无安全责任事故,保证员工的职业健 康安全,清洁生产、保护环境、文明施工,创建安全文明样板工地。 5、坚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优先采用“四新”技术、科学合理、 经济实用。 6、坚持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全过程严密监控,以科学的方法实行 动态管理。 7、优化施工方案,强化质量管理,降低工程造价,缩短施工工期, 积极采用微机、数码相机、摄像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 (三)编制范围 设计施工图范围内全部建安工程


(一) 工程施工概况 1、 建筑设计概况 本工程建筑面积为:13503M2。总建筑高度48.9米。地下一层(含设 备层),地上十六层,层高3米。地下层为细石混凝土地面,楼梯间、 连廊、 管道层、 电梯机房、 水箱间为水泥砂浆地面; 卫生间地面采用1.5mm 厚纳米聚氨脂防水涂料; 其他楼地面均为聚苯板复合保温层上豆石混凝 土层(面层用户自理)。客厅、卧室、书房、餐厅顶棚为混合砂浆抹灰 (面层用户自理) 电梯机房、 ; 水箱间等公共部分顶棚为混合砂浆抹灰, 刷内墙涂料;地下层顶为80mm厚聚苯板保护层上5mm厚EC聚合物砂浆保 护层;地下一层、电梯机房、水箱间为水泥砂浆墙面刷内墙涂料;其余 房间的墙面为水泥石灰膏砂浆(面层用户自理)。外墙为55mm厚聚苯板 保温,水泥砂浆抹灰,刷外墙涂料。屋面的保温层为聚苯板保温,防水 层为氯化聚乙烯合成高分子卷材防水层。 2、结构设计概况 地基基础为CFG桩和生石灰粉煤灰桩,基础为有梁式筏板基础,基 础底板埋深为-4.25米。 地下室的外墙为剪力墙, 内墙为实心粘土砖墙; 地上为纯剪力墙结构,填充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 3、主要结构材料 (1)混凝土:基础、地下室、梁、板、柱为 C30,基础垫层为C15, 过梁、圈梁、构造柱为C20,地下室底板、地下室外墙为抗渗混凝土S6。 (2)钢 材: 采用 HRB335 HPB235热轧钢筋 (3)砌体及填充墙 粘土砖、加气混凝土砌块及GRC轻质隔板。 4、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 《山西省公安消防总队值勤宿舍楼施工图》 提供的本工程地基 土工程性能及地下水情况如下: (1)地基土工程性能:

岩性 杂填土 素填土层 粉细砂 粉细砂 中粗砂 粉质粘土 粉细砂 砾砂 粉土 粉质粘土 粉细纱 粉质粘土

土层状态 松散 中等压缩性 饱和,松散 饱和,稍密 饱和,中密 中等压缩性 饱和,中密 饱和,中密 中等压缩性 中等压缩性 饱和,中密 中等压缩性

(2) 地下水情况:场地地下水位为2.6-3.0米, 属孔隙水及承压水, 水质对混凝土结构及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为腐蚀性。 5、 建设地点特征 本工程地处太原市区内,现场土质为黄土,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气 候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10.4℃, 极端最高温度38.3℃, 极端最低温度-22.0℃,年平均降水量535.6mm,风力2.2m/s,风向西北 偏西风20m/s。 抗震设防烈度8度, 最大冻深1.0m, 场地土类型属中软土, 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级。 6、施工条件 本工程所处地段交通方便,地基处理工程已完,三通一平已具备。


1.质量目标 2.工期目标 3.安全目标 4.文明施工目标 太原市优良工程。 总工期325天,比招标文件要求工期提前15天竣工。 杜绝死亡,消灭重伤。 创太原市安全文明工地。
(一) 技术准备 1、 技术资料准备:在接到图纸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图纸, 同时取得各项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标准等,尽快组织技术交

底,并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进行相应洽商。 2、 定位及高程控制:根据设计、规划部门提供的交接桩进行建筑 物的定位,同时引进标高,并做好原交接桩、控制桩、标高控制点的保 护工作。 3、 编制施工措施:技术工作计划依据ISO9001、ISO14001、 OHSAS18001三标一体程序文件制定质量目标, 编制施工措施, 并认真贯 彻实施。制定完善的技术岗位责任制,形成配套的技术力量。 4、 制定各分部工程技术、质量、安全、环境等方案,根据工程特 点,对施工有关环境因素,危险源评价,确定事故易发控制点,针对重 点环境因素、危险源制定方案。 5、 提前做好钢筋加工,模板加工计划,材料及周转料具、机械、 设备使用计划。 6、 做好塔吊基础及混凝土泵管布


结 构 设 计 技 术 手 册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结构设计统一措施 结构设计及校审要点 结构设计常用表格

结 构 设 计 技 术 手 册

结 构 设 计 统 一 措 施 目


基础部分: 1. 独立基础………………………………………………………………………1-1 2. 柱下条形(十字交叉)基础…………………………………………………1-2 3. 片筏基础………………………………………………………………………1-3 4. 桩基础…………………………………………………………………………1-4 地下室部分: 1. 底板和底板梁…………………………………………………………………1-7 2. 顶板和顶板梁…………………………………………………………………1-9 3. 地下室外墙……………………………………………………………………1-11 4. 室内人防墙……………………………………………………………………1-14 5. 地下室框架柱…………………………………………………………………1-14 6. 地下室抗浮计算………………………………………………………………1-14 7. 人防地下室等效静荷载值对照表……………………………………………1-15 上部结构: 1. 荷载取值………………………………………………………………………1-17 2. 结构分析程序的选用和计算模型的确定……………………………………1-19 3. 上部结构电算有关计算参数的选取…………………………………………1-20 4. 电算结果的合理选用与计算书归档内容……………………………………1-24 5. 板的计算和设计规定…………………………………………………………1-25 6. 剪力墙…………………………………………………………………………1-26 7. 连梁……………………………………………………………………………1-29 8. 框架梁…………………………………………………………………………1-30 9. 框架柱…………………………………………………………………………1-31 特种结构: 1. 幕墙……………………………………………………………………………1-34 2. 附属钢构件……………………………………………………………………1-34 3. 网架……………………………………………………………………………1-34 附录:计算书范本……………………………………………………………… 1-34

结 构 设 计 技 术 手 册

结 构 设 计 统 一 措 施


本部分用到的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简称<<地基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简称《抗震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简称《砼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简称《荷规》等。 地基基础设计两种极限状态荷载组合和使用范围 设计状态 承载力极限状态 荷载组合 基本组合或简化 基本组合 标准组合和 准永久组合 设计对象 基础 地基 基础 地基 适用范围 基础的弯、剪、冲切计算 滑移、倾覆或稳定问题 裂缝宽度等 承载力、 沉降、 差异沉降、 倾斜等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 传至基础或承台 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 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在确定基础或桩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 算材料强度时, 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基底反力,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 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对于地基的滑移、倾覆和稳定问题,属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范围,计算挡土墙土 压力、 地基或斜坡稳定及滑坡推力时,荷载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 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 1.0。

一、 独立基础 推荐采用阶梯型独立基础,锥型独立基础尽量不用. 1.计算 1)采用 JCCAD 或手算 2)计算内容:地基承载力,基础抗冲切、剪切和抗弯,需要时还应做地基沉降和软 弱下卧层验算。

结 构 设 计 技 术 手 册

阶;每阶高度宜 取 300~500mm; 5) .多柱联合独立基础的基础面应配筋, 柱间拉暗梁, 基础形心与柱形心(D+L 工况) 重合,要有形心计算书; 6).基础埋深较大时,地梁面至基础面柱筋全长加密,柱筋保护层厚度每侧各加 25mm; 7).基础面间设地梁,地梁底标高可≥基础面标高; 8).基础底板最小配筋率ρmin≥0.15%; 二、 柱下条形(十字交叉)基础 1.计算 1).采用 JCCAD 或手算 2).计算模型选择: 连续梁法: 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较均匀,且条形基 础梁的高度不小于 1/6 柱距时,地基反力可按直线分布,条形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 梁计算,此时边跨跨中弯矩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 1.2 的系数; 弹性地基梁法:当不满足连续梁法的要求时,宜按弹性地基梁计算; 考虑上部结构刚度的算法:采用 JCCAD 计算时建议采用此法,此方法较接近实际, 考虑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三者共同作用。

结 构 设 计 技 术 手 册

2.构造及注意事项 1).肋高 h 宜为柱距的 1/4~1/8;b=(1/2~1/3)h; 2).h1+h2≤250mm 时,取 h2=0; 3). 基础梁与框架柱交接处,基础梁的宽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大样做法统一套用国 标 04G101-3; 4). 基础梁配筋表达统一按国标 04G101-3 的平面表示法,并在图中说明基础梁箍 筋的加密范围;翼板配筋列表(如上图); 5). 翼板最小配筋率ρmin≥0.15%;

三、 片筏基础 较常用的为梁板式片筏基础 1.计算 1).截面:12 层以上的建筑板厚≥1/14 短边净跨,且≥400mm,梁截面参考条基; 2).计算模型选择: 倒楼盖法: 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较均匀, 且梁的高跨比不小于 1/6 时,且相邻柱荷载及柱间距的变化不超过 20%时, 筏形基础可仅考虑局部弯曲作用。筏形基础的内力,可按基底反力直线分 布进行计算,计算时基底反力应扣除底板自重及其上填土的自重。按倒楼 盖法进行计算, 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分析,边跨跨中弯矩以及第一内 支座的弯矩值乘以 1.2 的系数。 弹性地基梁法:当不满足连续梁法的要求时,宜按弹性地基梁计算; 考虑上部结构刚度的算法:采用 JCCAD 计算时建议采用此法,此方法较接 近实际,考虑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三者共同作用。

2).筏板基础梁与柱剪力墙连接处构造按<<地基规范>>8.4.6 3).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30. 四、桩基础: 1.计算: 1)基础设计时应考虑上部活载折减; 2)计算桩身承载力时,混凝土强度设计值应乘以桩基施工工艺系数Ψc;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8.5.9: Ψc=0.75 (混凝土预制桩)Ψc=0.6~0.7(灌注桩,水下灌注或长桩时取低值)

一般情况下,均按上表取值,特殊地质或桩长≤20m 时,另定;图纸上应说明 先做静载试验,并应按地质报告提供的指标计算单桩承载力。 4)地震工况作用下: 单桩水平及竖向抗震承载力特征值可提高 1.25 倍;(抗震 规范 GB § 4.4.2),存在液化土层时,液化土的桩周摩阻力及

桩水平抗力均应乘以抗震规范表 4.4.3 的折减系数。 5)承台截面及配筋计算时,桩反力应取 Mmax 及 Nmax 两种工况下的大值; 6)布桩时应考虑底层砖墙及承台、覆土、地梁及其余可传至基础的附属物重量 (地下室底板、承台重量可不计,水池重量应计入) ; 7)注意基础设计等级,当需要进行地基沉降计算时不能遗漏; (地基基础设计 规范 GB §3.0.2,§8.5.10) 8) 联合承台形心应取各柱 D+L 工况下合力点位置; 并建议采用 JCCAD 进行计算。 9) 避免边桩受拉; 10)应注意桩端平面以下受力层范围内软弱下卧层验算(桩基规范 JGJ94-94

结 构 设 计 技 术 手 册 § 5.2.13)。 11)当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墙柱或桩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应进行承台 局部抗压验算(GB §8.5.19) 2.桩构造: 1)高层建筑桩基埋深(室外地平至承台底)满足建筑总高度的 1/18(从室外 地面起算) 。多层建筑桩基埋深满足建筑总高度的 1/18~1/20; 2)桩配筋长度: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8.5.2) A. 受水平荷载和弯矩较大的桩,配筋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 B. 坡地岸边的桩、八度及八度以上地震区的桩、抗拔桩及嵌岩端承桩应通 长配筋; C. A600 以上冲钻孔灌注桩,构造钢筋长度不宜小于桩长的 2/3; D. 承台下存在软弱层(淤泥,淤泥质土等)或液化土层时,桩身配筋长度 应穿过该土层;液化土层内桩箍筋应加密; 3)灌注桩最小配筋率不小于

5)地下水有腐蚀性时,设计说明中应明确防腐要求: (a).桩身防护措施 当地下水或土对混凝土有弱腐蚀性时,采用 PHC 类管桩,壁厚不应小于 125mm,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应大于 0.45。 当地下水或土对混凝土腐蚀性等级为 中等腐蚀时,桩孔中应灌满强度等级不低于 C35 的微膨胀混凝土, 且桩表面应须 采取专门的防护措施,保证桩基的耐久性。灌注桩桩身混凝土按《工业建筑防 腐设计规范》的要求做。 (b). PHC 管桩接头部位的防护 当地下水或土对钢材有弱腐蚀时,可按年腐蚀速率 0.03mm 考虑接桩焊缝厚 度和端头板厚度,焊接时应将端板周围的 U 型焊缝接口焊满,焊缝内应无焊渣 且表面光滑。腐蚀性等级为中等腐蚀时,不应采用焊接接桩。

2)地下室底板面筋可穿过承台,底板底筋锚入承台(当承台较小时,可考虑穿 过承台) ; 3)联合承台承台面受拉时应配承台面筋,当为地下室时,可考虑底板面筋的作 用; 4)单桩承台设水平箍筋; 5)L 形墙肢下布两桩承台时,承台应考虑受扭,按梁配筋; 6)承台最小配筋率:(ρmin=As/b*h), A. 0.2%: 2 桩承台及 2 桩以上长条形承台 B. 0.15%: 其余承台 4.地梁: 1)地梁布设原则: A. 地梁应尽量在框架柱间拉结,前后跨贯通; B. 柱间地梁贯穿承台(纵筋贯穿,箍筋在承台内可不设) ; C. 非柱间地梁钢筋锚入承台 LaE; 2)地梁应有足够刚度(h=L/l0~L/15),特别对单桩承台,地梁应加强,且宜在两 个相互垂直方向上设置; 与预应力管桩单桩承台或两桩承台长边相连的地梁 应满足地梁的线刚度≥框架柱的线刚度。 3)两端均与承台相连的基础梁宽度不应小于 250;(GB §8.5.20) 4)地梁配筋应满足其上砖墙载及柱底弯矩作用下的强度要求, 同时配筋的拉力 设计值大于最大柱下力的 1/10;(JGJ 94-94 §4.2.5 条文说明) 5)承台较大时,地梁内力计算跨度可取两承台边桩中心距离; 6)连接单桩承台及与两桩承台的长边相交时地梁端部箍筋应按框架梁要求加 密;

结 构 设 计 技 术 手 册


本部分用到的规范: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 《人防规范》 简称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 简 称 《 砼 规 》 , 《 建 筑 结 构 荷 载 规 范 GB》简称《荷规》等。 一、底板和底板梁 1.底板、底板梁计算应分别考虑如下四种工况(当为非人防时第(4)种不考虑): (1)平时底板、底板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平时向上的工况) a.恒载自重 Gk(↓) :分项系数γG 取 1.0(对结构有利) ; b.水土压力 Gwk(↑) :分项系数γG 取 1.35(起控制作用)电算按恒载输入; c.电算输入值:恒载(1.35*Gwk-Gk)/1.35 d.注意事项: Ⅰ.地下水位按地质报告提供抗浮水位进行取值; 地质报告未提供抗浮水位时,地下水位按室外地面下 0.5m 计; Ⅱ.电算时,底板、底板梁的保护层厚度取 40mm(以下同) 。 (2)平时底板、底板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平时向上的工况): a.恒载自重 Gk(↓) :分项系数γG 取 1.0; b.水土压力 Gwk(↑) :分项系数γG 取 1.0; c.电算输入值同(1)平时底板、底板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d.注意事项: I.允许裂缝宽度:底板底 0.2,底板面 0.3,基础梁底 0.2,基础梁面 0.3。 (3)平时底板、底板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平时向下的工况) a. 恒载自重 Gk(↓) :分项系数按《荷规》 ; b. 活载 Qk(↓) :活载取值、分项系数按《荷规》 ; c. 注意事项:因为这种工况不起控制作用,通常不考虑;当有消防水池、生活水 池等向下荷载较大时应考虑,可局部计算。 (4)战时底板、底板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战时向上的工况) a.恒载自重 Gk(↓) :分项系数γG 取 1.0(对结构有利) ; b.水土压力 Gwk(↑) :分项系数γG 取 1.2,电算按恒载输入 ; c.人防等效静载 Qe(↑)《人防规范》§4.8.15) ( :分项系数取 1.0, 电算按活载

Ⅰ.计算时考虑材料强度综合调整系数γd,混凝土强度提高系数取 1.5(< C60) ,1.4(≥C60),Ⅱ级钢 1.35,Ⅰ级钢 1.5,Ⅲ级钢 1.2;(《人防规 范》)§4.2.3);人防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时,混凝土强度提高系数取 1.5*0.8=1.2(《人防规范》§4.10.6) ; Ⅱ.底板内力计算,可考虑弹塑性,支座与跨中弯距比值取 1.8; Ⅲ.人防荷载按活载输入,不考虑活载不利布置; Ⅳ.底板梁计算跨度可按与承台边缘最近桩的中心之间距离 l0 计算;为了 不增加手算的工作量,可假定与承台边缘最近桩作为一个地梁地支点,地 梁的跨度按柱与柱之间的距离计算过于保守。 2.底板、 底板梁构造要求: 1)配筋率: A.人防:0.25%(C25-C35),0.3%(C40-C55),当内力由平时荷载控制时, 可按非人防要求减小配筋率;(《人防规范》§4.11.7) ; B.非人防:适当低于规范最小配筋率要求,不低于 0.15%; 《砼规》§ ( 9.5.2) ; 2)板厚:≥300mm; 3)人防底板上下层钢筋间设拉梅花型结筋,不小于 Φ6@500(《人防规范》 §4.11.11) ; 4)混凝土等级大于等于 C30;

结 构 设 计 技 术 手 册 5)底板梁同基础部分的地梁。 3. 图纸的表达: 1) 底板配筋: A.面筋用粗实线,底筋用粗虚线,双层双向通长; B.板底支座配筋较大处采用通长筋加附加短筋的形式以节省钢筋量,通 长筋与附加短筋直径差异不宜大于两级; C.适当区别大小板跨; D.板底筋、板面筋遇到大承台时,当承台面无配筋时,应贯穿承台,当 承台面已有配筋时应锚入承台; 2)底板梁配筋: A. 采用平法表示按图集 04G101-3 筏形基础的表达; B. 注意基础梁宽度、高度不同时,不编成同一根梁; 二.顶板和顶板梁 1.顶板、顶板梁计算应分别考虑如下四种情况(当为非人防时第(3)种不考虑): (1)平时顶板、顶板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a.恒载自重 Gk 包括:板厚、面底(取 1.5 kN/m?)、设备吊管(取 0.5 kN/m?)、室外 覆土; b.平时活载 Qk: 室外按 4.0 kN/m?,室内按《荷规》取值; c.消防车荷载: Ⅰ.当板面覆土厚度小于等于 0.3m 时, 《荷规》 4.1.1 取值, 按 表 单向板楼盖 (板 跨不小于 2m)取 35 kN/m?,双向板楼盖和无梁楼盖(柱网尺寸大于等于 6m*6m) 取 20 kN/m?。当板面覆土厚度大于 0.3m 时,板面等效面荷载可减小,计算书详 \\GB\结构标准\,下表可参考: 双向板跨 等效荷载

Ⅱ.计算单向板次梁时,其折减系数取 0.8,计算单向板主梁时,其折减系数取 0.6(《荷规》4.1.2.1 条) ; Ⅲ.计算双向板梁时,其折减系数取 0.8; Ⅳ.计算墙柱.基础时,单向板楼盖时取折减系数 0.5,双向板楼盖和无梁楼盖,

结 构 设 计 技 术 手 册 取折减系数 0.8(《荷规》4.1.2.2 条) ; 注: 顶板、 顶板梁通常先按(1).(2).(3)进行计算, 然后复核消防车荷载作用下, 是否满足要求。 (2)平时顶板、顶板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a.恒载自重 Gk 包括:板厚、 面底(取 1.5 kN/m?)、设备吊管(取 0.5 kN/m?)、 外覆土; b.平时活载 Qk:室外按 4.0 kN/m?,室内按《荷规》取值; c.电算输入值同(1)平时顶板、顶板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d.注意事项: 允许裂缝宽度:顶板面 0.2,顶板底 0.3,顶板梁面 0.2,顶板梁底 0.3. (3)战时顶板、顶板梁极限承载能力: a.恒载自重 Gk 包括:板厚、面底(取 1.5 kN/m?)、设备吊管(取 0.5 kN/m?)、 外覆土; b.人防顶板等效静载 qce1(qce1 取《人防规范》表 4.7.2 及表 4.8.2 中大值进行计算, 分项系数 1.0,电算按活载输入; c.活载电算输入值:qce1/1.4 d.注意事项: Ⅰ.计算时考虑材料强度综合调整系数 rd,混凝土强度提高系数取 1.5 < C60) ( , 1.4(≥C60),Ⅱ级钢 1.35,Ⅰ级钢 1.5,Ⅲ级钢 1.2;(《人防规范》§4.2.3); 人防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时, 混凝土强度提高系数取 1.5*0.8=1.2( 人防规范》 《 §4.10.6),并应考虑跨高比的修正(§4.10.7) ;单层地下室柱的轴心抗压强 度=fc*1.5*0.8; Ⅱ.顶板内力计算,可考虑弹塑性,支座与跨中弯距比值取 1.8; Ⅲ.人防荷载按活载输入,不考虑活载不利布置。 2. 顶板构造: 1)非人防板,板厚大于:160mm(无覆土处) 《高规》§4.5.5 条,200mm(覆 土处) ; 2)人防时,板厚大于:250mm(六级人防) ;此顶板厚度可计入板结构层上方混 凝土地面厚度( 《人防规范》§3.2.2.2) ; 室 室

6)当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点时,板厚不小于 180mm,每个方向配筋率不小于 0.2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6.1.14) 。 3.板配筋图纸的表达: 1)板配筋采用通长筋加支座附加筋形式; 2)顶板梁跨度较大时(>7m),可考虑战时支撑(人防地下室柱网布置 6-7 米跨为 宜,尽量少设战时支撑) ; 4.顶板梁构造: 1)计算配筋率时面积按 b*h0 计算(h0=h-as,as:一排钢筋时取 40mm, 二排钢筋 时取 60mm) ,配筋率大于 2%时,箍筋直径按表 6.3.3 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增 大 2mm;(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6.3.3) ; 2)按规范要求设腰筋,注意满足腰筋的间距及配筋率要求,腰筋间距及配筋详 《砼规》§10.2.16 及§10.2.5; 3)抗震设计时,梁底筋和梁面筋面积的比值,一级不应小于 0.5,二、三级不 应小于 0.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6.3.3.2) 4)梁面筋和梁底筋的比值不应小于 0.25; 《砼规》§10.2.6; 5.顶板梁配筋图纸的表达: 1) 尽量避免钢筋大于 2 排,双排筋时配筋增大系数应视实际配筋情况取 1.05-1.15, (采用 SATWE 计算结果时,计算配筋率大于 1.0%处,程序已考 虑双排筋力距损失,无须再乘增大系数) ; 2) 战时支撑处不设附加箍筋和吊筋。 三. 地下室外墙: 1.计算应分别考虑如下三种情况(当为非人防时第(3)种不考虑): (1) 外墙平时极限承载能力: 荷载取值: 静止土压力系数 K0=0.5

(2).外墙平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a.水土压力分项系数取 1.0; b.室外地面荷载分项系数取 1.0; c.荷载图详图一; 注意事项:I.裂缝验算:外侧 0.2,内侧 0.3 (3)外墙战时极限承载能力: 荷载取值: 静止土压力系数 K0=0.5

注意事项:I.人防等效静载 qe,取《人防规范》§4.7.3 及§4.8.3 中的不利荷载进行 计算; II.按上铰支下固端计算,同时应复核下支座处底板配筋; III.计算时考虑材料强度综合调整系数 rd; IV.内力计算,可考虑弹塑性; VI.当上部结构剪力墙在地下室处,承受水平荷载时 (人防荷载或水土压力) , 应将水平荷载乘 λ 放大系数, λ 取值如下: 战时 λ 取值:核 6B

结 构 设 计 技 术 手 册 取 1.25; 平时 λ 取 1.1。 2.构造: 1)墙厚:地下一层≥300mm,地下二层≥400mm; 2)内外排竖筋间距宜有模数,以利水平拉结筋; 3)建议支座筋采用通长筋加附加筋形式; 4)竖筋放外侧,保护层 35mm,水平筋放内侧; 5) 当上部结构剪力墙在地下室处,承受水平荷载时(人防荷载或水土 压力)时其竖向分布筋应不小于单层地下室侧墙处的竖向钢筋。且墙竖筋放 外侧,水平筋放内侧。 四. 室内人防墙: 1. 荷载取值:按规范( 《人防规范》§4.8.9) ,注意规范中关于两相邻防护单元 间隔墙和与普通地下室间隔墙的等效静载取值; 2. 按上下固端单向板计算;

3.注意事项同三条中的 III~VI 条; 4.构造: 1)墙厚:地下一层≥250mm,地下二层≥300mm;人防部分:临空墙、防护密闭门 门框墙≥300mm,密闭门门框墙≥250mm( 《人防规范》§4.11.3) ; 最小墙厚不小于 200mm; 2)内外排竖筋间距宜有模数,以利水平拉结筋; 3)竖筋放外侧,保护层 35mm,水平筋放内侧。 地下室侧墙计算书详\\GB\结构标准\地下室侧墙计算书 五.地下室框架柱: 1.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除应符 合计算要求外,还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的 1.1 倍。 六.地下室抗浮计算: 应包括施工阶段及使用阶段,应满足 0.9*总自重 Gk>Fk 注:1. Gk 为自重标准值; 2. Fk 为水浮力的标准值,地下水位的取值同地下室底板;

结 构 设 计 技 术 手 册 3. 应分别取单层地下室有代表性的单元及主楼下的有代表性的单元进行计 算; 4.当计算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措施; 1)施工阶段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取如下措施: a.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地下室上浮; b.限制地下室侧墙周围土回填时间及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浇捣时间, 防止地下室上浮; 2)使用阶段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抗浮(抗拔)桩或锚杆。 七.人防地下室等效静荷载取值对照表(kN/m2) 1、基本参数: 顶板覆土厚度 800, 不考虑上部结构影响, 饱和土, 顶板区格短边跨度 3~9m。 2、等效静荷载取值表:


结构部位 顶板 饱和土中的外墙 高出室外地面的外墙 桩基底板 无桩基底板 室外出入口临空墙 室内出入口临空墙 室外出入口门框墙 室内出入口门框墙 人防单元之间的门框墙 与普通地下室相邻的门框墙 人防单元之间的隔墙 人防单元之间的楼板 与普通地下室相邻的隔墙 主要出入口: 室外出入口楼梯 主要出入口: 室内出入口楼梯 核6级 60、65、70 55、60 130 25 45 160 130 240

结 构 设 计 技 术 手 册


与土直接接触的扩散室 顶板:60、65、70 外墙:55、60 底板:25 临空墙:65 垂直 50 水平 15 上表面:50 下表面:15 140 50(同隔墙) 同顶板或通道顶 板:60、65、75 外墙同主体:55、 60 挡窗板 (同土中通 道顶板) :75 180 30 40、50 同顶板 (同结构主体) 顶板:40、50 外墙:50 临空墙、底板:不计等效 静荷载 无

防倒塌棚架 首层楼梯间门洞外侧上方的 防倒塌挑檐 出入口通道内封堵构件 防护单元之间隔墙封堵构件 地下室顶板封堵构件

通风采光窗封堵(方式 b)

注:1. 结构构件计算时,等效静荷载值应取核 6 级与常 6 级的大值。 2. 表中 L 为室内出入口侧壁内侧至外墙外侧的最小水平距离。

结 构 设 计 技 术 手 册


本部分用到的规范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 简称 《高规》《混 ,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砼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简称 , 简称《荷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简称《抗震规范》. , 一、 荷载取值 1.常用楼屋面板装饰面荷载(不包括板自重) (1).楼面:板面装修和板底粉刷层,卧室部分取 1.2k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剪力墙洞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