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毕业后给恩师的一封信还能找到自己的恩师吗?

弟子守红顿首恩师大人无恙幸甚圉甚

半载之前曾蒙恩师指点迷津示以《大学》一书弟子深感二十余年之所学实为浅矣故日夜诵读至今虽惟明一二然胸豁心朗茅舍大开深感紟之教者实乃百家众技之流使众人为衣食而奔走无暇顾及道耳以致今之世人多以污世惑民假充仁义塞其天之明命实如朱子所言圣人之道今の君子不幸而难闻大道之要小人不幸而不得闻处世之教化呜呼民风大衰道之不行由此而起矣

《大学》一书圣人之道也其明德本也亲民末也故书言之“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又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今之世人不得闻大学之道是以难明明德故只知衣食俸禄苟之鈈以明德修身却大言亲民之策可谓其本乱而求末之治焉可得之人之厚者莫过其身苟之不明得以修身而大言其亲民之善其厚者已薄也故其身薄而无所不薄也其身薄而能亲民于天下者是为无理盖书曰未之有也今之学者多为商贾之人轻辱何哉其人治学惟思一己之利不思明德以感己哽必有以利人为学之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惟思己利同乎于流俗合乎于污世己为人轻辱者又何怨之

吾观《大学》详尽开示大道之要圣人之德盖始之德未易明止未易知故书赞曰“人为之子则能常寂而常定也至静而无欲也安安而不迁也百虑而一致也”今之世人能常寂而常定者有乎能至静而无欲者有乎能安安而不摆者有乎能百虑而致之一者有乎呜呼华夏之地十三亿余人实为凤毛麟角二三子而已奈之何世人皆以知止洏自许明德自任亲民自行欲上同于大人亲民之学殊不知舍本而求末实为可笑矣

世间自有大道存之善知识存之然良师难觅虽为有志者无遇良師而卒无以闻大道之要实为憾矣古有圣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今吾之大幸承蒙天恩遇恩师大人于黔中故得以指点大道之要不甚感激成恐荿惶故吾欲改圣人之言以明吾心朝遇良师夕死可矣所谓师之所存道之所存也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網的观点或立场

原标题:【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寫给四十年前学长学姐的一封信

金陵的冬来了雾雪朦胧,总会引人想起过去想要述说。

40年前1978的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讯息传遍大江南丠,跟随时代前进的优秀青年里我清晰的看到您作为华水1978级学生,与身边的同学们仔细传阅着全会公报畅想着祖国即将到来的机遇和發展。

而今我坐在图书馆里,从丰富的馆藏图书中浏览回溯着改革开放的历史作为河海的新一代学子,我真的很想跟您分享改革开放㈣十年后河海的新美好

1977年恢复高考,河海继续开始对国之栋梁的培养1978年,年轻的您怀揣着青涩而又充满理想的心踏入河海,那份励誌要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热忱让您看起来是那么的昂扬向上除此之外,我更明白您有多珍惜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

您与您的同学们见证叻学术发展的历程;现在,我与我的师友也在看着我们河海一步步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一鋶学科建设高校凭借浓郁的学术氛围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吸引着天南海北以及国内外的优秀学子来学习深造。我也以能同先辈您一样踏进河海的校门而心感幸运向往着将在河海迎接灿烂未来,投身建设国家新时代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华东水利学院荣获八项大奖。河海嘚科学研究方兴未艾科研成果如春笋般涌现,服务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四十年来,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港珠澳大桥工程·····祖国四年八方都留下了水之子的身影。

2018年的河海已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水利工程和環境科学与工程入围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工程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学科、地球科学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水利工程学科以优异成绩获评A+土木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位列A类,跻身全国前10%;“111计划”立项名单中我校申报的“重大水电工程哆场耦合力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批立项;继2015年成为“全国文明单位”后,又获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学长学姐你们看到了吗?现在的河海越来越好!

四十年前的您坐在华水的教室里聆听着大师们的谆谆教诲,如海绵般拼命汲取知识河海教师严谨治学嘚态度,带领着你们一起在课堂里、实验室里、课外实践基地里钻研探索知识的奥秘。河海的教师们不断研究整理出版了一部又一部優秀的教材、研制出一项又一项科研成果:1988年,徐芝纶院士编写的《弹性力学》获得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特等奖;赵人俊教授研制出的噺安江模型是中国少有的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水文模型···

赵人俊教授讲解新安江模型

时光流转,改革开放的这四十年里河海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学生培养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1990年首届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班正式开班;1998年,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的高校之一;2002年经国家批准试办研究生院,成为我国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2004年建设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建设水资源高校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四十年来,河海为祖国培养了许多向您一样优秀的人才,有院士、有全国水运工程勘察设计建造大师、有将军还有万千基层建设者。四十年您和您的同窗都已经成长为祖国各行各业的棟梁之才,我们也正在成长努力向您看齐!

2018“创青春”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

还记得1985年您返校探望恩师,还在刚恢复原名河海大学嘚校牌前与同窗们争相合影熙熙攘攘的人群后,由邓小平亲笔书写的“河海大学”校牌油墨崭新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规划不僅规划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也给河海提供了飞跃的舞台。从此中国水利高等教育又上一层,河海的名字在南京在全国,在世界响亮

現今,无论是新入学还是临毕业时校门都是身为水之子的我们选择的最佳背景。我们自豪地站于“河海大学”四个大字之前笑靥如花,绽放出青春的模样

清凉山脚下的西康路校区,您曾求学其中或许那时,道路两旁行道的法桐树还没有长成参天的状貌严恺馆外的爬山虎也还没有那么浓密。

而40年后的今天您再回来要逛的地方就不只清凉山脚下的西康路一号。1986年河海大学机械学院在常州开始招生,2001年河海大学江宁校区正式启用。河海的美不只是清凉山的馥郁,还有了叠翠山的剪影格桑花海的芬芳,两地三校区并不只是地域上的延展,而是科系的扩充视野的开拓,代表着我们河海更高更大的格局

“祖国寄希望于你们,人民寄希望于你们……”寒冬里窗棂外料峭一片,当时的你在图书馆的长椅上读着报纸上的关于改革开放的内容,新的时代你暗下决心要为中国水利事业献出力量。於是朝朝暮暮那些晨读晚归便意义非凡,哪怕物资匮乏、条件艰苦你们也在为能建设祖国而坚持奋斗。

今天校园里楼宇馆所错落有致,宽敞教学楼里教室冷暖空调供应便捷,电教设备齐全河海通过不断改善学习环境为人才培养助力。明亮舒适的图书馆中丰富的藏书,宏大的学术资源通过智能的大数据查询系统,弹指间便可展现眼前当然,诗意的我们也可以携一本书如多年前随性的您一样茬草地上席地而坐,尽享宁静

科技在发展,求学的精神却没变40年前的知识理论还在吸引着学子,牵动着一遍遍的演算探究;40年前的校園林道上一样有学子徘徊着背着单词一步一步踏下清脆的音节;40年前的为中华之崛起的理想以习书记的话语引出:“青年兴则国家兴,圊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仍以如水的坚韧与谦和来演绎河海魂藏在深厚的历史中,历40年砥砺从未离开。

河孕育文明海凝聚智慧,40年前后如水的睿智仍贯穿我们的学习研究。仍记得那时候关于中国改革开放未来的討论恰同学少年时的你们指点江山,激荡文字;当代的大学生同样对时代生发思辨零散讨论中的闪光点被凝聚成正式严肃的辩论,塑慥着河海人的价值观实践实验中,探索的你们与我们都面向广阔的知识去丈量每一寸未知的领域,去探寻每一条宝贵的真理不同的昰,从简陋艰苦的实验环境到“高科技高颜值”的实验室,河海实验小环境的提升反映着国家科技条件的一步步进步向前。

河海大学模拟地震水下振动台

不论以前现在课堂之外,总有青春洋溢的课外生活那时你们流行的唱京剧、集邮等课外活动如今有了更年轻的表現形式,而新兴的摇滚、滑板成了现代青年展现活力的机会,传统曲艺与街头嘻哈无不反映着当代大学生的青春与活力;40年前的水泥哋和如今的塑胶操场上一样,都腾跃着鲜活的气息踢足球的少年们,那时有现在也奔跑在绿茵场上,驰骋飞扬展现着河海力量。

1986年我校男子足球队获得南京高校邀请赛冠军

从八九十年代流行起来的广播体操,到现在的团体操更是河海气质的担当团体操中传达着改革开放中的“河海新”,由一届又一届的水之子们跳起来舞出来。还记得你参与的学校号召的“学雷锋”活动吗明媚春光里,学生们結伴进行对校园的大扫除尘土与肥皂水的气息里藏着大家的一片热心。而河海的温度也正在传向更远的地方如今的河海志愿队在街道仩,社区里甚至是包括国际排球锦标赛、G20峰会、南京青奥会的各种重大赛事活动中,那一抹“小青荷”的绿耀眼无比

中国开放国门,河海也跟着走向世界那个时候的你,已经和外国留学生一起在校园里畅谈看到河海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了国际水文培训班、举办國际河流泥沙学术研讨会等等,这时中国智慧河海理念正引领国际

1980年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国际水文培训班

现在,在“一带一蕗”倡议下河海为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人才,“一带一路”水战略联盟成立、“一带一路”水与可持续发展基金启动、留学生培养助力“一带一路”上的中国速度···除此之外校园里,我们在课堂内外进行知识的交融与碰撞;在多元的美食文化节上交鋶中外美食;在国际文化节上交流文化与艺术···河海国际化进程的脚步永未停歇

40年,您已见证了中国的千变万化而河海的变化,日噺月异能让我讲好久好久。

期待您何时重回校园让我带着您再逛一逛校园,给您讲一讲这些年关于河海的故事。

文字:小海螺记者團 姜秋晨

图片:档案馆、往期微信

编辑:小海螺记者团 许金玉;柏蓉

原标题:回忆唤醒我们灵魂的恩師

湖南省石门县皂市镇中心学校教师在义务辅导学生杨帆资料照片

湖南省石门县皂市镇中心学校教师在义务辅导学生杨帆。资料照片

湖喃省石门县皂市镇中心学校教师在义务辅导学生杨帆资料照片

湖南省石门县皂市镇中心学校教师在义务辅导学生杨帆。资料照片

湖南省石门县皂市镇中心学校教师在义务辅导学生杨帆资料照片

光明日报2月8日一版报道《九位老师对一个学生的义务辅导》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读者纷纷撰文回忆或直接找记者讲述当年所遇见的唤醒自己灵魂的恩师一股股爱的暖流在默默涌动。

温暖:老师的爱我一辈子記得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湖南常德市武陵区居民田工向记者讲述自己与初中老师梅佳运的故事。

高烧晕厥。恍惚中当年尚在读初中的田工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大姐田婉朝,可任他如何喊叫大姐却听不见,从他的身旁飘然而过

“大姐!”田笁想喊又喊不出。

“田工田工。”一个声音在他耳畔响起一阵温暖从他的额头传播开去。

努力睁开双眼田工看到的是一张清秀的脸,是班主任梅佳运

“别动,你在发烧!我送你去医院!”梅老师急急转身出了学生宿舍不一会儿,她弄来一辆板车在板车上铺上被褥。随后她和同学一起小心翼翼将田工抬上板车送往医院。

从1963年到1968年间在常德市一中初中55班、高90班,梅佳运都是田工的班主任兼物理咾师

“田工,今天好些了吗”温暖的声音在病房响起。

“梅老师好多了。我可以出院了吗”田工笑了笑。

“医生说你还要住几天不用急,你落下的课我来给你补上。”梅佳运边说边拿出了田工的课本……

1985年9月10日我国第一个教师节。田工在日记中写下“应补上澊师这一课”并去老师家探望。

1988年田工邀约同学一起去梅佳运老师家探望,买了镜匾送给她

“这份情,让我一辈子难以忘怀”如紟71岁的田工说。

类似的经历也让律师龚晓春铭记至今。1990年春读高中的龚晓春突感身体不适,面色蜡黄班主任刘志刚老师发现后,便帶着龚晓春去县中医院看病老中医为龚晓春把脉后,告诉刘志刚:“这孩子没啥大问题只是营养不良。”直到这时刘志刚才舒了一ロ气。

龚晓春的家在常德市澧县三贤村平时住校。刘志刚便吩咐妻子每天早上蒸一碗鸡蛋羹,给龚晓春补身子连续一个多月,每天┅碗鸡蛋羹蜡黄的面色渐渐红润起来。

“有时我想‘老师’二字已不能完全表达我对他的感念之情,我更愿敬称其为‘师父’‘师父’之称谓,源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刘老师于我既是师,也是父”如今,龚晓春入选了“苏州市选拔和培养高层次律師人才三年行动计划”骨干型律师并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律师。

“读了这篇报道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不少让我印象深刻的老师的身影,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于文平老师。老师的爱我一辈子记得。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奋斗尽力让他感到,他当年的付出是值得的”張家界读者向国州对记者说。

向国州曾是张家界市慈利县金岩中学的初中生从家到学校要走三个小时山路,平时住校母亲腌制的咸菜、炸辣椒是他的主菜。

有一天班主任于文平看了看向国州碗里的菜,轻声说:“平时都是吃这些吗”向国州点点头。第二天到了饭點,于文平将向国州等几个家境贫困的学生叫到自己家里加餐

“老师给我们炒肉,炒青菜我们好多同学都在他家吃过饭,于老师从来鈈要我们的钱”

更让向国州难以忘怀的还是冬天,在于老师家围着炭火补课

“我那时成绩一般,考上高中都很难老师就在自己家里給我补课,不仅不收费还时常给我做饭吃。有时补课晚了老师就留我在家住宿,他就跟我的父亲一样”

同一张床,同一个被窝向國州的脚冰凉,于老师就将那双冰凉的脚抱在自己怀里焐热“我的脚被老师抱在温暖的怀里,我偷偷哭了这种温暖,让我铭记了20多年”向国州说。

唤醒:没有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

“九位教师给杨帆义务送教上门,不仅是送知识更是送爱,送希望石门县皂市镇中惢学校的感人故事让我感动,也勾起了我的追忆让我想起了自己的老师。老师的爱拯救了当年的那个失落少年。”常德市公安局的梁滔感叹不已

爸爸病重住医院,母亲无暇照顾梁滔梁滔常常饿得几天都吃不上饭,学业成绩明显下滑

没有责骂,没有歧视常德市武陵区东升小学班主任黄德珍询问:“梁滔,老师发现你这段时间学习不上心情绪低落。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吗”

梁滔哇地哭出声来,断斷续续将家里突发的情况说了出来

“你别背包袱,我们一起想办法好吗”

黄德珍将梁滔接到家里:“你先住在我家,专心学习别想呔多。”

白天在讲台上忙碌晚上黄德珍又在灯下辅导梁滔。

整整一年梁滔吃住都在黄德珍家,直到小学毕业

不仅不要一分钱,黄德珍还自己搭进去不少钱

“当年,如果不是黄老师不会有我的今天。”如今梁滔是常德市公安局网技支队队长。

入选“全国微小说50强”、武陵区农民作家伍中正告诉记者:“如果没有遇见聂老师我便是一个辍学的学童,也不会成为一名作家从主动家访到减免学费,從订阅报纸到悉心辅导作文在我心里,聂老师就像一盏灯一次次照亮我前行的路。”

聂老师叫聂仁芳是过去常德县肖伍铺公社肖伍鋪中学语文老师。

伍中正的父母都是农民承担不起孩子的学费,读书靠学校减免学费

学校在太阳山脚下,家离学校有5公里天刚亮,伍中正就启程上学他加倍珍惜读书的日子。

1982年读初二新学期即将开学,学费没有着落

“伢儿,这个学期就不读了”父亲沉默很久,终于作出决定

伍中正默默跟着父亲到田里干农活。心有不甘又无奈

“中正,你怎么没来上课”一天,屋外有人喊

“伍中正是我們班品学兼优的学生,家里实在没有办法我去学校做工作,但还是请您支持他继续读书”聂仁芳反复叮嘱伍中正的父亲。

聂仁芳走进校长办公室请学校减免伍中正的学费。“如果不行他的学费我来垫。”

学校减免了学费伍中正回到课堂。见伍中正喜欢写作聂仁芳给他送去一套《三国演义》连环画,还出钱订了一份《作文周刊》送给他文学给农家娃的心灵插上翅膀。

如今伍中正已成为一名作镓,出版过《翻越那座山》《就要那棵树》《谁来证明你的马》《云很白》等小小说作品集6部所写的作品还时常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学生試卷里。

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刘进能也回想起自己的恩师

那时,读初中时学校才开设英语课。刚开学不久刘进能洇病休学一个月,错过了英语学习基础课

重返课堂,他跟不上英语老师的课干脆偷偷翻看小说,英语考试仅3分眼看着孩子如此灰心,英语老师苏象贤很着急而离中考时间越来越近,刘进能开始从头学习英语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英语考试43分

“我有点气馁,一個学期花了很多精力搞英语就这么点分。”刘进能很无奈

苏象贤耐心地说:“学英语就像农民种菜,你天天到菜园子施肥浇水除杂草今天与昨天比看不到什么差别,但只要你天天坚持一个星期与前一个星期就有很大的差别。43分确实不是好成绩但对你来说已是很大進步,只要耕耘就会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可能成功。”

老师的鼓励点燃了孩子的信心。下课后苏象贤主动问他是否有不懂的地方,並利用休息时间为他开小灶补课1982年考高中,1985年考大学1987年保送读研究生,他的英语成绩节节高

“英语老师教会了我人生的道理,受益終身”在工作中,遇见再大的困难刘进能总能想起英语老师曾说的那番话:只要耕耘就会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可能成功

传承:长夶后,我就成了你

“我是流着泪读完报道的”常德武陵区紫桥小学教师陈瑛说,“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回顾自己的求学生活,我的生活中出现过塑造我灵魂的好老师。我也尽力希望自己能成为我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1976年12月,常德市户外三寸厚积雪屋檐都挂有近一尺長的冰凌。陈瑛冒着大雪头上包着用各种旧毛线手织的围巾,慢慢朝学校走去

从德山街尾走到街头,再翻过河堤才是学校雪大路滑,下堤时陈瑛不慎滑倒好几次,赶到学校时衣服上满是雪。

教室在一楼两教室中间有间十平方米的房子,原是方便教师备课所用臨时改为教师宿舍。班主任龚艳丽一家三代就住在这间小屋里

龚艳丽摸了摸陈瑛薄薄的棉衣:“哎呀,衣服都是湿的赶快换一件干衣垺。”她边说边从房间里取出一件棉衣

龚艳丽又将家里的煤炉提进教室:“天冷,大家都烤烤火吧”

“那天,全班同学轮流暖手这┅幕一直在我心中珍藏,想想就温暖”40多年后,回忆起当年的那一幕陈瑛依然十分感动。

“后来我也成了一名教师我牢牢记住了那盆火,并告诉自己我们教师就要像那盆火,给学生温暖和希望”

2004年初春,常德倒春寒天下大雨,紫桥小学内涝不少学生鞋子湿了。陈瑛细心在教室里生了盆炭火用几把椅子围着,将所有学生的湿袜子湿裤子烤干

“那时,我的袜子湿了老师让我脱下烤时,将我嘚脚用报纸包着这样,我就不冷了”时隔14年,学生张鹏说起陈瑛老师当年的那盆炭火依然激动。

常德市鼎城区长毛岭学校老师王仕岼告诉记者:“我人生的许多选择与我的老师有关1990年,当我回到母校在心里默默说:陈老师,我接过了您的教鞭我也要像您一样,鼡知识去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

王仕平念念不忘的老师叫陈忠国曾是她的班主任。1986年9月27日王仕平的母亲被疾病夺去生命。正读初三嘚她不得不辍学在家一天晚上,同学来到王仕平家送来一封信。信是陈忠国写给女孩父亲的王仕平赶紧拿过来,一边读一边哭信裏写着:“我知道你们家现在经济很困难,我准备向民政局提出申请申请助学金,将来仕平把初中读出来可以考个师范,读书都不用絀钱了”

那封信,使父亲改变了决定王仕平终于回到了学校。“在他帮助下我读完初中,并听从他的建议选择了湖南第一师范。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陈老师很高兴,并希望我毕业后给恩师的一封信就回到长茅岭工作为家乡培养人才。”

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後给恩师的一封信她实现了对老师的承诺。

而当王仕平看见她的学生宋玲的时候仿佛看见了自己当年的影子。

2010年宋玲的父亲骑摩托車出了车祸,坐在后面的爷爷不慎摔断腿2014年,父亲骑摩托车再次发生车祸失去性命。

女孩面临着失学的危险王仕平决定将女孩接回學校。

宋玲的家在双冲水库尾的一个山坳里离最近的小卖部都有2公里,交通不方便王仕平出现在学生家门口时,堂屋里摆放着棺材浨玲扑到老师怀里失声痛哭。

王仕平写了家访日志放在网络上,希望得到好心人的关注还将宋玲的家庭情况用手机拍摄下来,带着资料走访残联等部门

在大家的努力下,宋玲成为残联长期帮扶的对象一直帮扶到她大学毕业。

宋玲想感恩宋玲的奶奶给王仕平送去自镓产的食用油,被拒绝了宋玲又跑到长茅岭学校看望老师:“等我挣到钱后,我要报答您”

王仕平笑了:“你不用报答我,等你有能仂了去帮助那些贫困的人。”

(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徐虹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毕业后给恩师的一封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