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本新课本和旧的有什么区别?我们这今年高考改革是三加三了。不分文理科。

2021年起福建省高考不分文理科 科目为“3+3”

  厦门网讯 (海西晨报 记者 许蔚菡) 今年秋季入学的高一生将开启“新高考”模式。据省教育厅网站报道,19日,在上杭召开的高考综合改革与福建教育新征程论坛上,对福建省高考综合改革“怎么改”“改什么”的问题,省教育厅厅长林和平给出了答案。

  据介绍,2021年起,我省高考不分文理科,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统一高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简言之,就是“3+3”模式。

  那什么是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它和“合格性考试”构成改革后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也就是俗称的“新会考”。其中,合格性考试作为学生高中毕业的认定依据,从去年秋季入学的新高一生就开始执行了,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在高中三个学年中进行,每人每科可以考2次。而今年秋季入学的新高一生,除了合格性考试外,还将会开始“新会考”的等级性考试。

  “新会考”的等级性考试有6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还有所要报考的高校对选考科目的要求,从中选择3门参加考试,计入高考总分;考试安排在高三的四月份举行,每人每科只能考一次。这里所涉及到的高校专业要求,将会提前两年公布。也就是说,虽然新高考从2021年开始,但在明年6月前,高校专业对科目的具体要求就会正式向社会公布。届时,高一、高二学生就能知道每所高校每个专业大类,要求学生选考的是哪三项。不过,此次会议仍未公布选考的3科成绩如何计入高考总分。

  除以上改革外,福建还将减少录取批次,适时合并本一批与本二批次,并探索具有福建特色的投档录取模式,增加志愿填报数量,充分满足考生志愿需求。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也将同时推进。从去年秋季入学的中职学生起,福建已开始实施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完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招生录取方式,建立健全符合职业教育特征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去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报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考核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录取。

  学校反响:课程等前期准备已做好

  全国新高考的改革其实从2014年就开始铺开。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同年10月22日,上海浙江率先公布《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

  2016年5月,福建也出台了新高考改革方案———《福建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我省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起开始启用,在2021年普通高考中正式实施。

  据了解,厦门在上海和浙江率先实施新高考,即2014年的时候,就一直在关注、了解。厦门市、区教育局还有学校也都先后组队去上海、浙江实地学习。厦门一中陈佩玲老师说,她们从2014年就开始准备,而现在就等新高一生的到来。校本课程经过三年多的开发、实践以及学生的评议,现已经积累了两三百门的校本课程(在此基础上,还推出了几十门拓展性的精品校本课程)。此外,厦门一中还准备了高端的实验室,包括4月份组织了一批高校到一中做宣讲,就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部分,“新高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学校则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可能。”

  专业选择:数理化受到高校重视

  不过,新高考方案虽然拓宽了考生的选择权,但是在高招录取时,各高校考虑到不同专业的要求,还是对选考科目提出了限制。从上海、浙江公布的2017年高考选考科目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选考物理,满足高校专业选科要求的覆盖率是最高的,分别为)“专升本报名及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查询。据悉,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工作的通知》(闽教考〔2018〕1号)规定,2018年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招生录取工作安排在8月进行,录取时,按考生报考类别实行专业志愿平行投档,由院校择优录取。

  • 今年高考加分照顾证明办理,今天起到4月26日办理,逾期不予受理。考生可从“福建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数字服务大厅-高考高招”下载表格。

  • 清华、北大近日先后公布了2018年自主招生初审名单,我省56名考生通过清华北大自招初审。其中,清华大学27名,北京大学29名。  8日起,考生可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cn/)查询具体名单。据了解,全国有90余所高校获准自主招生,从2015年起,自主招生考试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进入初审名单的学生,还要在高考后参加学校考试,通过考试才能决定考生能否被降分录取。

发布时间: 09:50:21来源:河南商报

河南高考改革方案出炉啦!河南高考改革方案最新消息:不分文理科,高考实行“3+3”。2016年8月23日上午9点,咱河南有一件大事发生——那就是河南高考改革方案出炉啦!

河南作为人口大省、考生大省,改革方案的关注度不言而喻!今天,河南商报考学君从省教育厅了解到,河南省教育厅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河南省深化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有关内容。

河南高考改革方案出炉啦!

发布2018年秋启动,不分文理科,高考实行“3+3”

河南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2018年启动,到2020年,初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从2017年起,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合批录取,逐步减少普通本科录取批次。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1.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统一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的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含外语听力)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3个选考科目考试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分值不变。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服务与指导,引导学生合理确定选考科目。

2.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推进基于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

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定位是什么?

这次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促进公平、科学选才。我省这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定位,就是立足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改革的价值取向,着眼于科教兴豫、人才强省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积极稳妥推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我省改革的总体目标是:2018年启动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有序出台配套改革方案,到2020年,初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进一步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教育规律和河南省情的考试招生制度。

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根据《意见》要求,全国各地陆续出台高考改革方案,涉及高中教学、高考科目、高招录取的全链条改革。

《意见》指出,这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是: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据了解,在高考新方案中,值得关注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1.文理不分科 多地实行3+3模式

在高考新方案中,文理不分科已成各地高考改革趋势,高考科目“3+3”也成众多省份未来高考的新模式。

所谓“3+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课程)3门成绩和考生自己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6选3”模式,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

但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省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6个科目外,还增加了“技术”科目。

2.外语“一年两考”被普遍推行

本轮高考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力求破除“一考定终身”,有些科目考试也从一次考试变成多次考试。

在已公布高考改革方案的省份中,绝大多数省份明确,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一次考试成绩计入。

在重庆公布的方案中明确,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取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而在江苏英语听力和口语都将要实施一年两考。

3.多省份将本科二批与三批合并

在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中,改革考生录取机制,合并减少高校招生录取批次,让学生从兴趣和特长出发,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学校,成为此次的重点。

据统计,目前北京、河北、辽宁、贵州等省份已明确,将本科二批与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除了第二、三批次的合并外,一些省市还提出了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比如上海和山东。而海南则明确指出,从2020年起,录取批次仅设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江西还将探索学生多次选择、被多所高校录取的可行性,增加了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机会。

4.高考加分项目迎来“大瘦身”

在今年已公布高考改革方案的25个省份中,多地都提出了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其中一些省份还针对少数民族加分政策进行了调整。例如江苏省提出,自2016年起,将少数民族考生照顾政策调整为“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属高校加3分投档”。

而北京则提出,从2017年起,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中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但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同样,黑龙江也调整了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其他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作为地方性加分项目过渡3年,2018年取消。

据统计,目前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江西、广东等13个省份已取消了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

5.公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表

与高考科目变化相对应的一项措施就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目前有不少省份也公布了改革时间表。比如,北京将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今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开始实施学业水平考试,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的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则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目前这个高考整体设计有一个叫两个依据,一个参考。依据是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这个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就成了高考的一部分。所以这种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时间确定实际上就表明我们的这个高考已经进入到实质性的操作过程当中。

  5月13日上午,山西省政府新闻办在太原召开新闻发布会,省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张文栋对《山西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进行综合解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英魁主持了新闻发布会,省教育厅正厅长级督学张卓玉、教育厅副厅长任月忠、省招考中心主任马骏出席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提问。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我省招生考试制度综合改革从2015年启动,2018年全面推进,2021年整体实施,届时高考科目将调整为“3科统一高考科目 3科学生选考科目”,不分文理科

  会上,省教育厅厅长张文栋对《实施方案》有关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实施方案》立足于“促进公平、科学选才”,增加学生选择机会和考试机会,着力解决“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等问题,对小升初、中考、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普通高考以及继续教育考试招生等提出了明确的改革意见。《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改革监督管理机制、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等六方面。

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 促进教育公平

  在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方面,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纵向流动渠道,我省《实施方案》提出,改进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的分配方式,实施好农村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国家专项计划由省属“211工程”高校为主的本科一批招生学校承担,按国家下达规模足额编制;地方专项计划由我省具有博士授予权的重点高校承担,规模不少于有关高校在晋一批招生规模的3%,切实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机会。

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 有效化解义务教育“择校热”

  在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方面,指导各地全面建立划片合理、入学有序、招生阳光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严格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秩序,有效化解义务教育“择校热”。改进高中学生招生办法,深入推进实施优质高中招生指标比例合理分配到区域或者初中学校的政策,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升学的政策措施。

增加考试的选择性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在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方面,主要从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规范综合素质评价、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等方面进行改革。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次考试分开进行,合格性考试涵盖国家课程方案中设定的14个科目,由省和市分别具体组织,是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等级性考试是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由学生自主确定选择3门参加考试,由省统一组织考试,3科成绩要计入高考。

  综合素质评价是由普通高中学校按照“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导入平台”的基本程序,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为每位高中学生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提供给高校招生录取时使用。

  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考试,主要是要建立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分类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有步骤地推进“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考试办法,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增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课成绩采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增加技能考试。分类考试的比例2016年达到40%,2017年达到50%,2018年成为主渠道。

改革录取机制 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在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方面,重点是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项目。从2015年1月1日起,高考取消省优、各类学科竞赛、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各类全国性加分项目,规范和完善国家保留的全国性加分项目,取消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2015年5月8日起,中考取消省优、省三好、科技创新、电脑制作、体育特长等各类加分项目。同时,继续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推行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积极探索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推进中职学校注册入学改革,推进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宽进严出,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参加考试提供服务。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健全信息公开制度 加大违规查处力度

  在改革监督管理机制方面,我省将健全分级负责、规范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健全政府部门协作机制,强化教育考试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构建科学、规范、严密的教育考试安全体系。健全诚信制度,加强考生诚信教育和诚信档案管理。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大违规查处力度。

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实行“两依据、一参考”

  在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方面,是这次改革最核心的部分,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与现行高考制度相比,主要有三个变化:

  一是高考科目有变化。现行的高考科目是“语、数、外加文(理)科综合”,此次改革将高考科目调整为“3科统一高考科目 3科学生选考科目”,简称“3 3”,就是保持现行统一高考的语、数、外3科不变,将现行的文综、理综调整为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学业水平考试中自主选择3科参加考试并计入高考总成绩。

  二是录取模式有变化。现行高考仅依据统一高考成绩进行录取,此次改革调整为“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是指参考综合素质评价,首次将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评价体系。特别强调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研究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增加了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也为高校科学选拔人才提供了更大空间。

  三是外语考试有变化。现行高考外语只在统一高考时举行,学生只能考一次。此次改革实行外语“一年两考”,考生可以参加两次外语考试,将其中高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学生可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增加学生的选择权。

  根据部署,我省将于2018年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即从2018年进入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开始实施,到2021年高考时按新的高考制度录取新生。同时,2018年秋季,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新生也将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为保证各项政策有序衔接、促进《实施方案》落实,2016年我省要制定出台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政策;2018年将出台普通高校招生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衔接办法、山西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方案等其他政策措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生物课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