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带瘤生存能活多久

“带瘤生存者”的传奇人生

  2003年,查出脑血管瘤;2005年,查出结肠癌;2008年,查出直肠癌;2012年,查出胰腺肿瘤……今年55岁的陈绍雷在过去10年里命运多舛,上面的任何一次重病,都有可能把人打垮,但他却笑着走了过来。

  而且,在这10年里,他还与3名贫困学生结对,资助他们上大学;先后当选并兼任村书记和主任,主持村里的事务;被选为象山县抗癌康复协会会长,拖着重病之身,募集善款,筹办分会。

  10年里生了4场大病

  在象山,很多人都知道陈绍雷。他的故事堪称传奇。陈绍雷在2003年被发现脑部有肿瘤,不过,手术很成功,肿瘤也没恶变。陈绍雷想,总算躲过了一劫,但这仅是开始。在随后的10年里,他先后被查出患有直肠癌,结肠癌和胰腺肿瘤,照他的话说,仿佛自己是个新学游泳的溺水者,拼命挣扎,刚冒出头,一个风浪又把他打下去。

  面对一次又一次厄运,陈绍雷宽慰自己说,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好坏都是风景。

  与3名贫困学生结对

  困难让弱者跌倒,却让强者更强。只要走出医院,陈绍雷就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2002年,他结对助学了3名贫困学生。即使是在生病期间,他也会按时汇钱给对方。

  女孩小吴得知陈绍雷生病后,觉得不该再麻烦陈绍雷,就没再联系。陈绍雷千方百计重新找到她,叮嘱说:“大人的事孩子不要管,只管读好书就行。叔叔什么事没见过,总能挺过去。”

  3人中,小黄的年龄最大,高考时考了620多分。陈绍雷非常高兴:“喜欢填什么志愿就填什么,再贵咱也读。”小黄后来上了西南一所著名的医科大学,本硕连读。

  10年过去了,3个孩子也已长大,现在,两个已大学毕业。还有最小的一个正在宁波大学读书。

  因为身患癌症,2008年,陈绍雷结缘象山抗癌康复协会;入会仅3年,他就被前任会长委以重任。这是一份义务工,没有报酬,筹款压力大。陈绍雷说,那段时间,自己投资公司凑巧出现危机,欠了一屁股债,实在没时间和精力打理。他想卸去会长一职,但老会长一再坚持,他只好接手。

  于是,陈绍雷让外甥打理企业,自己则腾出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协会的事务上来。他走访慰问,募集善款,每年向贫困癌友捐助达2万余元。正是在他的努力下,象山在2013年成为全省第一个癌症康复协会覆盖全部乡镇的地方。

  市第一医院肿瘤放化疗中心主任郭建新对陈绍雷的病情很熟悉。“由于个体差异,陈绍雷的肿瘤属于比较"温和",所以他至今带瘤生存。”郭建新说,随着现在医学技术的发展,肿瘤病人的寿命不断得到延长,“与癌共存”的现象不在少数。

  对于陈绍雷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做法,郭建新也是十分赞同的。“多年前,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防癌抗癌的标准中,就包括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和保持适当的运动。一些患者一旦知道自己患的是癌症,就把自己关在家里,这是不可取的。”郭建新说,通过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适当的人际交往,可以分散病人对病情的注意力,保持心情愉悦。

  记者 陆麒雯 鲍云洁

(责任编辑: 和讯网站)

华龙网2月4日21时27分讯(记者 黄宇 通讯员 程凤敏)今(4)日是第17个世界癌症日。很多人谈癌色变,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委会常委、重庆市肿瘤医院院长吴永忠教授表示,由于肿瘤发病具有较强的隐匿性,超过七成的癌症一发现就是中晚期阶段,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对于他们而言带瘤生存或许是一种更好地选择。

前列腺癌没手术 患者药物治疗准备上班

家住重庆渝北区的罗先生,今年55岁,每天习惯着早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如果没人告诉,谁也不会认为他竟然是一位癌症患者。

5年前,他突然感觉老是有尿意,却尿不出,刚开始以为是上火了。可一堆清热药物吃完也没见好转,并且尿越急越不畅,有时还伴着疼痛,这时他才想着到医院检查。

没曾想,罗先生被诊断出患有前列腺癌,且已出现骨转移,已经了失去手术最佳时机,只能采用抗雄激素药物来控制病情。面对癌症,他并没打算放弃,而是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一年后他的病情逐渐稳定,并计划继续上班。

手术并不是唯一方式 提倡综合治疗

据国家癌症中心发的《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预计,中国2015年新增430万癌症病例,癌症的死亡病例超过280万;在重庆地区,2014年新发肿瘤8万人左右,癌症死亡病例超过5万人。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委会常委、重庆市肿瘤医院院长吴永忠表示,由于肿瘤发病具有较强的隐匿性,超过七成的癌症一发现就是中晚期阶段,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对于他们而言带瘤生存或许是一种更好地选择。

“可惜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像罗先生一样能够科学认识带瘤生存的患者并不多。实际上手术治疗并不是所有肿瘤的唯一治疗方式;即使错过手术治疗最佳时机,也并不意味无药可救。”吴永忠说,肿瘤治疗目前提倡综合治疗,它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中医治疗等多种方式。有经验的专科医生会根据肿瘤病理检查结果、病程、发展趋势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

专家:癌症跟糖尿病一样 就是一种慢性病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肿瘤当作一种慢性病,因为其病情发展有一个过程,不能治愈,终身存在,跟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一样。吴永忠说,消除病人的恐慌,更有利于治疗。

可能有许多人不理解,带瘤生存不就是不治了吗?有肿瘤在身体内,病情随时都有可能恶化,这还能安全吗?吴永忠说,其实带瘤生存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模式。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一些老年肿瘤患者,儿女们一听说能够手术,不惜一切代价治疗,反而没有获得好的效果,这是因为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体各种机能都已经退化,根本无法耐受手术、化疗。”吴永忠说,此时完全不必去考虑消灭肿瘤,可以选择单独放疗或其他治疗,从而做到带癌生存。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Huanqiu.com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

    南都讯 记者尚黎阳 如何用中医治疗肿瘤?作为岭南中医肿瘤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周岱翰长期致力于完善中医肿瘤学术体系,并提出“带瘤生存”的观点。他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接受中医肿瘤学专科教育的人才,并重视弘扬中医治癌特色,把“洋”专家请进来,让他们真真正正接触中医、感受中医,为中医肿瘤学的传承和创新注入了活力。

    在广州中医学院相关领导对开展中医治癌的巨大支持下,周岱翰1978年开始筹建肿瘤研究室,并在附属医院开设肿瘤专科门诊。目前该院已迅速发展成为具有四个肿瘤病区,约180张床位的南方中医肿瘤研究基地和临床治疗中心。他也成为岭南中医肿瘤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受启于明清医家提出的“带病延年”“带疾终天”的论述,周岱翰早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带瘤生存”的观点。他首次较全面地为自己提出的“带瘤生存”下了定义:在治疗的漫长过程中,可以出现“带瘤生存”的特殊阶段。此时治疗目的在于通过辨证论治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带瘤生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