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院校的申报申请找百年育才靠谱吗?

百年育才是由ASTD国际顶级职业规划师团队和国内资深高考志愿咨询专家团队共同创立的一家专门致力于中国高考志愿咨询指导、高考自主招生咨询,为高考考生指导如何报志愿、高考选择大学、大学专业选择的教育咨询机构。

   从IT时代进入DT时代,高校在大数据方向上设置了哪些专业,具体学什么,就业怎么样,作为新兴专业,考生如何报考?

   专业名称: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人才培养目标:以大数据为核心研究对象,利用大数据的方法解决具体行业应用问题。

   学制:四年;学位:工学或理学学位。

   目前已有35所高校申报了大数据专业:

   第一批(3所):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大学;

第二批(32所):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广西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重庆理工大学、晋中学院、福建工程学院、黄河科技学院、湖北经济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成都东软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安顺学院、贵州商学院、贵州理工学院、宁夏理工学、宿州学院。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都学些什么?

   属于交叉学科:以统计学、数学、计算机为三大支撑性学科;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为应用拓展性学科。此外还需学习数据采集、分析、处理软件,学习数学建模软件及计算机编程语言等,知识结构是二专多能复合的跨界人才(有专业知识、有数据思维)。

   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

   基础课程(38学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普通物理数学与信息科学概论、数据结构、数据科学导论、程序设计导论、程序设计实践。

   必修课(37学分):离散数学、概率与统计、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计算智能、数据库系统概论、计算机系统基础、并行体系结构与编程、非结构化大数据分析。

   选修课:数据科学算法导论、数据科学专题、数据科学实践、互联网实用开发技术、抽样技术、统计学习、回归分析、随机过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怎样?

   根据领英发布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最热职位人才报告》显示,研发工程师、产品经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运营和数据分析是中国护理万网行业需求最旺盛的职位。

   目前国内有30万数据人才,预计2018年,大数据人才需求将有大幅增长,高端人才如大数据科学家的缺口在14万至19万之间;懂得利用大数据做决策的分析师和经理缺口达到150万,数据分析师现在需求就很旺盛了,2年工作经验的月薪可达到8K,硕士学历的数据分析师月薪可达到12K,5年工作经验的可达到40万至60万元。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可以从事的工作有哪些?

   重视数据的机构已经越来越多,上到国防部,下到互联网创业公司、金融机构需要通过大数据项目来做创新驱动,需要数据分析或处理岗位也很多;常见的食品制造、零售电商、医疗制造、交通检测等也需要数据分析与处理,如优化库存,降低成本,预测需求等。人才主要分成三大类:大数据系统研发类、大数据应用开发类、大数据分析类,热门岗位有:

   1.大数据系统架构师

   大数据平台搭建、系统设计、基础设施。

   技能:计算机体系结构、网络架构、编程范式、文件系统、分布并行处理等。

   2.大数据系统分析师

   面向实际行业领域,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安全生命周期管理、分析和应用。

   技能: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理统计、矩阵计算、优化方法。

   解决大数据存储问题。

   不同行业中,专门从事行业数据搜集、整理、分析,并依据数据做出行业研究、评估和预测的专业人员。在工作中通过运用工具,提取、分析、呈现数据,实现数据的商业意义。

   作为一名数据分析师,至少需要熟练SPSS、STATISTIC、Eviews、SAS、大数据魔镜等数据分析软件中的一门,至少能用Acess等进行数据库开发,至少掌握一门数学软件如matalab、mathmatics进行新模型的构建,至少掌握一门编程语言。总之,一个优秀的数据分析师,应该业务、管理、分析、工具、设计都不落下。

   5.数据挖掘工程师

   做数据挖掘要从海量数据中发现规律,这就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最基本的比如线性代数、高等代数、凸优化、概率论等。经常会用到的语言包括Python、Java、C或者C++,我自己用Python或者Java比较多。有时用MapReduce写程序,再用Hadoop或者Hyp来处理数据,如果用Python的话会和Spark相结合。

   6.大数据可视化工程师

   随着大数据在人们工作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大数据可视化也改变着人类的对信息的阅读和理解方式。从百度迁徙到谷歌流感趋势,再到阿里云推出县域经济可视化产品,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可视化都是幕后的英雄。

   大数据可视化工程师岗位职责:1、 依据产品业务功能,设计符合需求的可视化方案。2、 依据可视化场景不同及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可视化技术。3、 依据方案和技术选型制作可视化样例。4、 配合视觉设计人员完善可视化样例。5、 配合前端开发人员将样例组件化。

   中国人民大学与人大、北大、中科院大学、中财、首经贸五校联合培养数据分析硕士第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腾讯、百度等IT公司:22人;

   金融、银行等:21人;

   出国、读博等:5人;

   国家事业单位:6人;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报考建议:

   1.当下企业用人现象:一个专业集群对应一个行业热点。大数据是交叉学科,走的是“复合型”培养路线,行业内从事相关职能的人专业背景各异。大数据作为人才培养方向在探索中,如果直接从各专业人才中遴选学苗开展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会更适合一些,直接开设本科阶段的教育还相对不够成熟。

   2.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存在差距。由于教学大纲更新不会太及时,大数据人才7年毕业(本科四年、硕士研究生三年)后,所学恐怕落后于行业发展。

   3.大数据人才的典型胜任特征:

   善于做需求分析、写代码;善于与人沟通,喜欢探索未知;需要根据数据推演、分析、提出解决方案,有数据思维;需要持续保持学习状态;内性格上能动能静。

   4.不同办学层次的院校开设此专业,培养模式会有差异。例如,高职类院校学生由于数学基础相对薄弱,会跟多偏向于工具的使用,如数据清洗、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可视化等相关工具的使用;本科院校会倾向于大数据相关基础知识全面覆盖性教学,在研究生段则会专攻某一技术领域,比如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商业智能、人工智能等。

1.注意规避如上缺点,制定、执行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报考前评估从目标院校毕业后能否在大数据行业中找到理想的职位,各高校一般会根据服务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开设专业,前几届毕业生一般都有对口的就业机会;根据未来职业规划初步定为初始职位,在大学期间通过选修、培训等方式精修相关学科,夯实基础;对开设院校开设专业的实力进行评估,有些看似平凡的院校和大数据行业企业联合办学,实力不容小觑,例如贵州理工学院与阿里云合建的“贵州理工学院——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计划在5年内为贵州省培养1万名大数据专业技术人才,黄河科技学是与中科院、云和数据以及中国科普开等知名大数据相关研究机构及公司开展交流合作,在学校建立联合实验室、在企业设立学生实训基地,实现更好地培养人才;考生也可从相关专业(如应用统计学专业)跨考此专业的研究生,可实现快速切入,但还应注意关注行业发展最新状况并着重弥补能力差距。

   2.大数据类专业有很多,不同院校开设情况不同,应注意比较择选,例如:

   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开设大数据专业,2014年开始招生;

   北大、人大等五校大数据分析硕士培养协同创新平台开设大数据分析专业,2014年开始招生;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开设数据交通专业,2015年开始招生;

   北航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计量经济学大数据分析方向,2014年开始招生;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开设计量经济学大数据分析方向,2014年开始招生;

   2018年将会有更多的大学开设大数据类专业。

原标题:百年育才丨《高考志愿填报秘籍》之“退档、调剂”风险的规避

“退档”和“服从调剂”是每年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考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两个问题,也是诱发高考志愿填报风险的两大因素。

本文整理了关于“退档”及“服从调剂”的一些常见问题,想自己填报志愿的考生和家长一定要学习一下。

1平行志愿若成功投档,但不服从调剂被退档,会看下一个志愿吗?

解答:不会!每个批次只有一次投档机会!以本一批次为例,填报A、B、C、D、E、F6所院校。

假设A院校成功进入投档范围,但是分数刚刚压线,所填6个专业都未排到录取,而又不服从调剂,被退档。则本一批次其他B、C、D、E、F5个志愿全部失效,没有机会再投档了。

特别提醒:院校投档最低分数线,不是先有线,再投档,而是省教育考试院根据学生填报情况,再依据院校的招生计划,投放档案。院校录取结束后,最低一名考生的成绩自然形成最低投档线!

所以,平行志愿,要么不会被投档,要么投档了只要在服从调剂的情况下,基本上会被录取。

2档案投出后,如被招生院校退档,是不是不能再参加其它批次投档?

解答:平行志愿,可以参加征集志愿和下一批次录取。例如考生已获本科第一批的A院校出档,但其最终被A院校退档,则其无法参加本科第一批其他院校的录取,只能参加本科第一批的征集志愿录取或其填报的后续其他批次录取。这一原则适用于所有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的批次。

顺序志愿投档和录取模式下,若考生未能在第一志愿中被投档或在该批次中被退档,考生可参加第二志愿的排序投档和录取竞争(在第二志愿未录满情况下)。

单志愿批次,在首轮投档后,院校若未完成招生计划,如果还有线上生源,将进行一次或多次补充投档;如果已经没有线上生源,将进行征集志愿。假如考生未被录取,可参加该批次组织的征集志愿。

3已被某院校录取,但不想就读,要求学校退档会有何影响?

解答:根据有关录取规定,对本人填有志愿或经高等学校征得本人同意后被录取的考生,一律不予退档换录。也就是说每个考生只有一次录取机会,如考生被A院校录取,但又由于自身原因向A院校提出申请退档,则其将无法再参加普通高校任何批次的录取,只能等待下一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这种情况不会对其下一年的普通高校录取产生影响。

4同意调剂意味着什么?

解答:如果考生所填报志愿的专业都已经录满,在考生同意专业调剂的情况下,就可能被录取到该院校在本市该批招生的任何专业。

如果不服从调剂,当所填报专业都无法录取时,考生将被退档。一般来说,考生只要服从调剂,高校是不会随意退回考生档案的,因此,在填平行志愿时一定要服从专业调剂。

5招办投档时会不会看学校专业的分数?

解答:不会。市招办是以院校为单位进行投档,考生的档案投到高校之后,再由高校自行按分数和专业志愿等因素进行专业分配。

6为什么一所高校在同一批次有多个招生代码?

解答:少数学校在同一批次录取的专业中既有普通专业,又有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或其他特殊专业,收费标准等有较大差异,为便于考生选报志愿和录取,省招办通常将这些院校(专业)分设两个或以上的院校代号。

典型的退档类型分析及预防对策

投档比例暗藏风险:高校招生实行按比例投档的办法,全市批次省控线是按1:1.2比例划出,各个招生院校在录取中实行1:1.05——1:1.2投档比例,这种录取政策就意味着考生达线未必被录取,也就是说上线考生存在5%到20%的虚额。一般在市控线20分以内的“边缘生”报考时需格外注意。

①选择那些往年首轮投档不满额的院校有助于降低退档风险。

②专业上不要过分挑拣并尽可能服从调剂。

③所报考的院校要保留出一定的分数余量。

④不能用录取院校的最低分来判断是否能达录取线。

考生对所报院校的《招生简章》中要求的报考资格、学校情况及专业要求等相关内容不了解,盲目填报,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院校或所选专业的标准。

①熟悉体检标准和特殊院校招生录取条件,如身高、听力、色弱、色盲、肢体、口吃、性别,男女录取比例等,避免误闯“红灯”。

②和所报高校招办及时咨询沟通。

3所报专业相关科目成绩偏低

许多高校招生不仅要求总分达到录取分数线,并且对所报专业相关科目的成绩也有一定的要求。如外语专业的考生,英语成绩要达到100分;录取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求语文成绩达到90分;录取到经济类专业数学成绩至少要达到100分等。一般来说,文史类专业、外语类专业、中医学类专业对语文、文综科目的成绩要求较高;理工类专业对数学、理综科目的成绩要求高一些。医学类专业、对化学、生物科目的成绩要求较高;外语、处贸专业,对外语笔试成绩和口试成绩都有一定要求。

报考时一定要看清楚所报院校的要求。

4单纯参考院校往年录取最低线

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录取专业实行“分数优先”的原则,这种完全凭分数定胜负的办法,就是淘汰低分数的学生。假如你参考最低分,很可能被落选。最低录取分往往就是最后一被录取考生的分数,有时同一所院校的最低(冷门专业与最高(热门)专业间的分数相差在30分到70分之间。

①参考高校以往多年的录取平均分。

5对目标院校“大小年”趋势分析不准确

一般来说,“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两年交替出现的,但并不绝对,只能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

导致“大小年”现象的因素有:

①受上年该校录取分数线的影响;

②该校当年招生计划投放量;

④几十万考生志愿填报情况。考生要避免“志愿扎堆”,仅靠简单寻找“大小年”规律作为志愿填报的依据是根本不够的,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纵横分析,全面考量。

①考该校连续三年录取比例的变化趋势,录取分数高说明是“大年”,录取分数低说明是“小年”。 “大小年”现象是一种人为因素造成的现象,要全面分析,灵活运用;

②对上一年新开设的专业,如果录取比率小于1,来年报考人数可能大幅度提高。当年新开设的专业,可能因报考人数不多而遇到“小年”。

6过高估计自身实力只选“三热”高校

考生在填报时只重视对热门地区的重点院校与热门专业的选择,造成重点院校一旦失利,全盘皆输的局面。

注重对一般院校和相近专业的填报,选好梯度院校和保底院校。

平行志愿中,所报院校总体“扁平”,各个院校差距没拉开,造成滑档。

平行志愿所报的几所院校切忌“扁平”,院校之间要有梯度。每个志愿顺序所填报的几所学校,在选择时一定要拉开院校之间的志愿梯度。如果将分数差不多的几所学校分别列为第一、第二、第三志愿顺序,结果会使这几个志愿变为一个志愿,第一个院校落榜,其后的志愿也不会被录取,浪费了录取机会,导致所填志愿都成为无效志愿,造成整体滑档或志愿全部被采空的问题。也的有的考生甚至将分数更高的分数列为后续志愿,形成志愿倒挂(即无效志愿)。一般来说,院校志愿梯度以20到30左右为宜。

8忽视下一批次院校的填报

每个批次院校都有相当一部分不错的专业,特别是高分学生,第二批次毕业就业情况好于某些第一批次院校的情况也有,特别是一些新兴的专业应予以关注。

重视填报好下批次院校,增加理想的录取机会。

9过分重视专业 不服从调剂

考生专业要求较高或不服从调剂(或不填写),造成进档后被退档的风险。

这是高分落榜和进档后被退档主要因素。

①专业志愿最好“服从调剂”。

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志愿组合中,即要敢于填报理想院校,又要填报稳妥又中意的院校,还要有“保底”院校,防止进档后被退档。如果考生的“是否同意调剂”一栏不填写的话,将被视为“不同意”处理,一旦前边的专业都没录上,校方只能做退档处理。

②专业志愿冷热搭配要适度。

即使是同一院校不同的专业取分高低,不能全报热门或高分专业,要保持专业志愿间要有3-5分的差距。如对专业没有什么特殊要求,最好填上“同意调剂”。

10吃不透院校招生简章 形成死档

有的院校对加分政策只在投档时承认,录取专业时以实考分为准;有的学校规定了专业级差,非第一志愿专业录取时,要减掉一定分差后才能与第一志愿的考生排序;有的专业对身体条件、单科成绩有要求外,还规定了男女生录取的比例等,这些问题不注意就会形成“死档”。

①了解院校信息,特别是招生章程、近几年招生录取分数情况;

②量力而行,选报志愿留有余地,参考各校专业录取的平均分、位次;

③严格对照《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相关条款,选报志愿要避开不予录取的专业;

④选择专业面要宽,尽量服从专业调剂。

11没有正确理解高招录取关键环节

平行志愿录取过程的两个关键环节是:第一个环节是根据院校志愿投档,第二个环节是根据专业志愿录取。第一个环节是第二个环节的前提,只有当你的档案顺利投入志愿院校后,院校会根据你的专业志愿进行录取。平行志愿可给考生增加选择机会只在第一个环节起作用,与第二个环节没有关系。

12坚守本地院校,不去外省高校

①认为本地高校招生数量多,录取的机率就会大些,但实际的情况是本地院校录取人数多,报考本地的考生更多。

②坚持留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

分数边缘考生,不妨试试报考外地高校,世界很大,出去走走,不拘于一城一地。

本文由百年育才整编,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获取更多高考报考相关资讯,敬请关注百年育才官方微信平台(ID:bainianyucai1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港澳台院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