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的定义和互联网信贷的定义得概念定义,比较

银行核心系统的英文原意CORE Banking, CORE其实不昰“核心”的意思这么简单它的全称是: Centralized Online Real-time Exchange (集中式在线实时交互)。注意两个重要的关键词“集中”和“实时”

  • 什么是“集中”,也就昰说外围系统或者说辅助系统不管是柜面系统也罢,ATM也罢网银也 罢,它们的业务流程最终都要汇集到这个核心系统就像一台计算机嘚所有的操作最终都要归结到CPU的指令。
  • 那什么是“实时”就是那些系统需要即刻做出反 应的操作。你在ATM机上取款你取了多少钱,银行系统内你的帐户余额马上就要扣掉多少钱这必须要实时的,即使你拿北京开的银行卡在深圳的ATM机上取款系统也必须要实时反应,否则銀行的麻烦就大了同样,你存款你在柜面上把钱存进去,你账面的数据变化也要马上反应搞系统中否则你的麻烦就大了。

那我们在看看这个“核心”系统需要包含什么样的核心功能

其实上面的例子也指出来了:资金流相关的帐务功能

首先和银行打交道的事情银荇的三大类主要业务(资产、负债、中间业务),基本就是钱的事情绝大多数业务流程(不敢武断地说“全部”)都涉及到资金流。也僦说这些业务流程最终都集中到某种形式的帐务(资金)操作

更好理解了。这些帐务处理都必须要实时你说你把这个月工资拿到柜面存了,查帐却发现账面数字没变你要不要骂娘。你家那口子要不要怀疑你又藏私房钱了

一个最基本的核心系统(后面还会讲到更复杂嘚)到底应该包含什么功能?

很简单:需要实时处理的帐务功能

譬如,汇款的功能注意这里指的是一个 集中式的汇款功能。不管手机、网银、还是柜台都只是不同的渠道集中调用一个核心的汇款功能而已。这些渠道统统剥离到外围系统里面核心系统留下的只 是一个知道从哪个帐户转多少钱到哪个帐户,然后扣除银行手续费的核心汇款功能(当然真实系统的转账功能要复杂得多这里只是介绍原理)。同样其它各类银行业务也可以抽取出类似的核心功能,剥离出外围功能

辅助功能都剥离到外围系统去了,留下一个小而精的核心系統处理核心业务这就是“瘦核心,大外围

  • 首先结构清晰功能明确啦。每个业务流程都一个开始于外围集中到核心系统,核心系统洅反馈结果到外围大伙该干嘛干嘛,责任明确企业管理不都提倡这个嘛。
  • 其次这样的系统架构可以快速适应需求变化。市场和客户嘚需求永远不会恒定的唯一恒定的东西就是“需求一定会变”。就以支付为例现在的电话支付,手机支付网上支付手段多多。谁知 噵以后会有多少新的支付手段没准以后超市里搞个指纹仪什么的,按个指纹那边银行帐户直接就扣款了要不让你打个喷嚏,那边仪器汾析你的唾沫提取DNA然后定位你的账户什么的。如果每个新的支付手段都要开发一个全 新的系统那银行IT部门要累死掉了。怎么办利用核心系统呀。再奇特的支付功能始终只是渠道的不同,最终的操作只是核心系统里面的一个转账操作就行 了增加一个新的支付方式,對于银行系统来说只是增加一个外围功能去和核心系统交互而已,成本远远小于搞出一个完整的系统

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分析

文章来源与某位大神的力作,写的非常好科目的地方首位科目号有待商榷,但总之看完后很多东西一目了然


作者疑似招行的核心技术人员。

夲文的目标读者是准备从事银行核心系统开发、维护的从业人员请注意,是“准备”换句话说,可以理解为一份对科技人员尤其是對新入门的科技人员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手册,旨在让诸位从业务方面迅速上手(从技术角度上手的手册我已经贴过一份了所以如果是鼡400的同行,可以结合本手册双剑合璧效力倍增)。这里的着重点将会主要在于简单的银行会计原理以及银行整体的业务流程,还有相應的模块实现手法和注意事项对金融的会计知识方面应该可能会比较粗浅,这一点与金融系统常见的业务培训手册有所不同注意体会。

基于此本文将会假设读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具备少量银行方面的业务知识所以如果有从事非IT部门的读者(比如财务信贷的定義的同事们),就请不要太计较里面的表述当然如果有错误,还是非常欢迎指出的

对于已具备了若干开发、维护知识,或者是即将采鼡国外系统来建设的同行们而言本文的内容可能就过于浅显了,看得不爽不要怪我没有事先提醒

考虑到某方面的问题,这里的系统简介将尽可能的脱离某个具体的系统仅就银行业务核心系统的共性,进行介绍以及探讨

最后再说一下,没有什么手册、心得是万能的個人的LEVEL UP始终是要靠自己的领悟,这里只是希望能让诸位新人不用象很多人当年一样独自摸索与徘徊。

科目常识基本法则之一: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新会计准则有所不同)

比如说,我们手头上有40万买了一个100万的房子,找银行贷款了60万那么资产就是100万,负债是60万所囿者权益是40万。可以简单的把所有者权益就理解成为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钱

再引申一下,早些年乃至现在香港人所谓的“负资产”的说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负资产”实际上是指房子的市值比向银行贷的钱还要小也就是负债大于资产,所以严格的来说应该称之为“負所有者权益”才对

资产从理论上来说,是不可能为负的最多也就是零。一个号称是金融中心的地方实在是不应该出现这种失误,不过算了不要和他们计较。

就银行业务而言会使用会计科目号来对账务进行标识,会计科目号最长为5位国家标准,通常分为下面陸种这里只做简单介绍,详细科目可结合著名的的“业务状况表”来进行理解

再次重申,下面的说法绝对不严谨仅仅只是为了便于IT囚员理解银行的会计原理、业务知识。

资产类的科目用“1” 作为首位科目号,如“1011”表示现金。

所谓资产也就是说“理论上属于银荇的钱”,比如说现金贷款等**。

比如说某家分行有100万现金,然后把这100万都贷出去了那么资产仍是100万,只不过归属(科目)由现金变荿了贷款至于这笔贷款能不能收回,这个不归我们管就算不能回收,只要没被核销(核销术语之一,可以理解为银行不要这笔贷款叻)那么就仍然属于资产,所以我们称之为“理论上属于银行的钱”

资产类科目都是借方科目,也就是借记时余额增加贷记时余额減少。

负债类的科目用“2”作为首位科目号,如“2011”表示对公存款。

本来不属于银行的钱就称之为“负债”

比如说我们存在银行嘚钱虽然银行可以使用这笔钱,比如说把它贷款贷出去啊比如说打新股啊,买QDII啊但是这笔钱只要我们去取,原则上银行就应该给我們也即是大家常常在营业大厅里看到的“存款自愿,取款自由”之类的意思这类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来不属于银行的钱”也僦银行欠我们的钱。

负债很有趣的东西喔,银行是负债经营的比如说一家银行贷款有100亿,其实它本身是没有那么多钱的这些钱都是來自于我们存在它那的钱。如果大家一起都去银行的钱取出来那它就经营不下去了,这种恶劣的行为称之为“挤提”,是很不友善的是要负责任的,我们不要去做

负债类科目都是贷方科目,也就是借记时余额减少贷记时余额增加。

所有者权益类的科目用“3”作為首位科目号,如“3121”表示利润分配。

上面说过了所有者权益,也就是真正属于银行的钱即是所谓的“核心资本”。原则上它包括了一家银行注册时的资金,历年来的盈利(假设有盈利的话当然还要扣除各类成本开销),如果是股份制银行的话还包括股本金之類的吧。

这类科目相对数量较小金额较大。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余额反映在贷方。

1.4 资产负债共同类(往来类)(共同类)

资产负债共同类通常表示往来账户,用“4”作为首位科目号如“46411”,表示通存通兑

这类科目,通常是指一些往来类账戶所谓往来类账户,嗯就是金融往来的账户喽。

这个科目有点麻烦可能要结合具体业务来解释一下:

比如说我们在招行有个账户,嘫后跑到工行的ATM上去取钱(招行也是中山这种伟人的故乡居然都不开个点,严重BS一下)那么取款成功之后,我们的招行上的账户的钱僦少了工行ATM里面的现金也少了。这笔钱是工行替招行先支付的要找招行要的。所以工行一定会有一个科目用来标记它有多少钱要找招行要;而招行也要有一个科目,也是要用来标记它有多少钱要给工行(怎么要,那在后面清算一节里面会提到至于跨行ATM的取款原理,就不用再细说了吧)这个用来标记应付,应收的科目就是往来类科目,对于工行方而言当时使用到的就是一个类似于资产类的科目(有点类似于应收账款的意思,或者也可以理解成一种短期的贷款总之就是工行先付出的资金);招行当时使用的就是类似于负债类嘚科目。

上面提到的因为是银行与银行之间的业务往来,所以用来标识资产与负债的科目会有分别如果是行内之间的往来,那么不会搞得那么复杂(或者也可以说搞得更复杂)就会用一个科目来搞定,这个科目根据具体需要临时用的,有时表示资产有时表示负债(其实也就是科目上的余额有时是借方,有时是贷方因为这个科目既不是资产,也不是负债只是临时用来表示营业往来的,通常每天會清零也就是所谓的清算。

一般而言城市级别的商业银行因为是一级法人,所以清算之后行内往来账户上余额为不为零都没什么关系,反正都是自已家的钱;而信用社会比较麻烦一点因为通常一个联社都是由多个信用社组成,每个信用社都是一个法人所以联社内蔀的往来类账户原则上每天应该都清零,否则账务上就不好看了(注意,这里指的只是行内的往来账如果是银行与银行间的,那每天┅定是要清零的否则就是属于错误的情况了)

这类科目在我们做过的项目里,基本上都简化了只有一个轧差类型的。也就是把当天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一减哪个大就谁记在哪边。

我记得以前还有一种双方类的科目那真是玩死人。双方类的科目是指这个科目既囿贷方余额又有借方余额;对应贷方余额,既有借方发生额又有贷方发生额,同理对应借方余额,也是既有借方发生又有贷方发苼,如果只有上期的借贷方余额以及当期的借贷方发生额,那是无论如何也推算不出当期的借贷方余额各是多少的(必须根据发生账務时,是借方余额还是贷方余额来判断),不知道这类科目的起因为何总之如果有的而且可能的话,最好能拆分之几个性质单纯一点嘚子目来处理

不好意思,因为对这类科目感触颇深也被玩过很多次,被玩很久一时激动,就多说了几句

损益类的科目,用“5”作為首位科目号如“5011”,表示利息收入

损益类科目,理解起来应该不难就是指银行在一年的业务里面的收支科目。比如的存款利息對于银行来说是一笔支出;贷款利息,对于银行来说是一笔收入。这两个科目就都属于损益类科目

收入类科目属贷方科目,借记时增加贷记时减少;
支付类科目属借方科目,贷记时增加借记时减少。

在理解上可能与资产、负债类的科目有些相反:

资产是指属于银荇自己的钱,是借方科目;对应于这里收到的钱是银行自己的,却又是贷方科目

这里,按会计原理来理解可能会更简单一点下面一嶂会讲到。

1.6 或有资产负债类

或有资产负债类的科目用“6”作为首位科目号,如“6011”表示承兑汇票。

闻歌知雅意顾名思义,“或有”那自然就是“或者有”,也就是可能没有了所以如果没见过也不奇怪。

这类科目见得少一般可以忽视它的存在。

用“7”作为首位科目号

这里再罗嗦一下,在科目下面呢一般为了便于分类统计,所有的银行都会再设子目(一个子目一般又会对应多个小子目或者说昰说是多个账户),这个子目有的地方叫“业务代号”,有的地方叫“结算码”总之都是一个意思

要注意一下科目号是国标,子目通常是自己内定的

对应于信用联社,就有可能是省里统一定的也就是说科目这个东西走遍全国大致上都是一样,子目这个东西可能絀省出了城市,或者说一个市里不同的银行可能都不一样。

这个问题我在刚学的时候,曾经颇疑惑了一段时间所以虽然很简单,泹还是单独拿出来说一下

所谓内部账户,是与客户账户相对应的

也就是说这些账户不是用来登记、反应客户的账户信息,而是反应行內的账务情况比如说损益类科目的账户,就都是内部账户

  • 客户的账户,一般是客户来银行开户的时候才建立的用来登记账务的账户;
  • 内部账户,一般是分行成立之初统一生成的。(一般都一个专门的程序由操作人员来调用的吧)

其实对于内部账,在会计原则上登记个科目发生可以。至于增加子目乃至内部账户的概念,主要是为了后续的分类统计以及相应的分析

说到这个账户,就顺便想起了表内表外的问题

  • 表内账,都是正正式式真金白银的钱;比如我们的存款什么之类的。-

  • 而表外账通常是一些统计之类的东西,比如说現在分行里有多少本存折啦还有已经核销的贷款之类的。

  • 表内账的单位都是“元”;

  • 表外账的单位,就百花齐放了有的是“元”(仳如说已核销贷款),有的是“本”或者是“张”比如说存折或者说什么有价单证。而最后表外账在汇总统计的时候,不管是什么单位就是统统一加了事,对于不是财会专业的尤其是我们搞计算机的人来说,这种加法简直有些不可理喻总之银行会计上就是这样处悝。

所以说一般报表里面,大家会对表内账比较关注对表外账的要求不是太严格(我是这样偷偷的说,各位怎么处理是大家自己的事)

只要是与会计有关的书,就一定会提到复式记账法也称为借贷记账法,这里就不多解释简单说一下。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两句经典的话是针对表内账的。

对于表外账用的其实是单式记账法,有的叫“收”、“付”也的也还是用“借”,“贷”偠结合具体的业务来理解,这里就不展开了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下面的描述都是针对表内账的

对于银行业务来说,最简单的是一借一貸此外,还有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在银行业务里中不允许的因为这样无法精确的体现账务的起始与流向。不过在企业会计Φ多借多贷又是允许的,所以说凡事无绝对

有些时候,基于某些特殊的的原因(常见的主要是频繁的锁表问题)可能会临时采用单邊记账,但是最后一定会汇总补齐否则就会出现“借贷不平”这样的严重问题

做错了账要改正它,就可以理解为冲账

冲账有两种,一种是蓝字冲账一种是红字冲账。

  • 所谓的蓝字冲账是指与原账务方向相反,金额为正的一种记账方式
  • 红字冲账,就是指与原账務方向相同金额为负的一种记账方式。

蓝字冲账本质上是做一笔新的业务,仅仅只是实现了最终的余额正确发生额会虚增,所以一般的明显有错的账务会要求使用红字冲正

红字冲账因为是负数发生所以在统计的时候,发生额将会与原来的交易抵销这样的话发苼额就很严谨了。

实际上对于一个系统而言,通常一笔业务的发生并不仅仅只包括账务的登记,还会更改许多表中的数据比如说一筆简单的取款交易,除了登记账务之外客户的账户上的余额还会减少,这个很好理解吧那么在冲账的时候,还需要将客户上的钱给它加回去所以,关于冲账业务的设计其实也是一个比较有趣的话题,这一点将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进行探讨。

对于一个没有在柜面实习過的人描述一下银行的业务流程,可能是有助于理解系统架构的

银行的业务,大致上可以分为财务类的业务以及非财务类的业务

非财务类的业务这里不做讨论

财务类的业务,又可分为自动业务以及非自动业务。

  • 非自动业务就是那些必须在柜台办理的业务,比洳说一些转账业务或者金额较大的存取款业务之类的。这类业务因为是由柜员发起的,所以会有一些单据打印留底以做传票使用。
  • 洏自动类业务就是由系统自动处理的,比如说我们在A分行有个账户然后非要跑到B分行去取钱,那么B分行那部分的账务对于B分行而言僦是非自动业务;而A分行那部分的账务,对于A分行而言就是自动业务

自动业务因为是自动发生,所以需要业务人员打印报表的时候才能知道发生了什么业务。

柜员日间做各种各样的业务然后到了下午关门以后,打印一份“科目日结单”然后用柜员手头留存的传票,按科目逐一汇总累计与打印出的科目日结单上的金额进行比对。有错一定要一查到底所以原则上,这时打印的科目日结单应该不包括自动业务,否则就会对应不上

业务系统在批处理的时候,还会进行一些自动的账务处理然后最后系统还应该会再打印一份完整的科目日结单,以及日计表(可以理解为业务状况表的简洁版)至于那些自动业务,系统在批处理的时候或者是柜员主动查也行,总之就昰会有一份“他代本”的传票(对应于上面提到的业务A分行的自动业务就应该属于A分行的“他代本”传票。而B分行的传票因为是非自动業务所以在交易当时就会有相应传票产生并打印了)

到了第二天,分行开门后开始营业前业务人员需要下载打印各类报表,不过主要嘚就是前面说的那两份然后再看看,如果借贷发生、余额都相等所有的非自动业务都有传票,而且和整个科目日结单都可以对应上那么就表示昨天的账务完整无误,然后大家就可以欢天喜地的开始新一天的业务了

从最基本的说起,通常来说所有的账务程序都需要咑印传票,传票格式通常都是统一的,找份以前看看就可以了

对应于转账业务,需要打印转账借、贷方双方的传票

而对于现金业务,则呮打印一张传票就可以了借贷方向采用非现金科目的方向。(我个人认为可能是因为标识了现金传票,所以对方科目就自然是现金於是就不需要再打印了,猜的)

所以我们在开发程序的时候打印传票这一步,一般不会特别强调都是默认要做的。如果不太清楚的时候一定要主动向需求设计人员询向,千万不要嫌麻烦抱有侥幸心理。这种东西如果测试的时候漏掉了是一定会有人要求补上的。(峩在N多项目里都见过漏写传票然后在程序上线前夕被人要求赶紧加班补制的,所以千万不要嫌麻烦)

在日终批处理的时候可能有些数量庞大的业务,比如说代收/付结息什么之类的,动不动就是几十万笔一张张生成、打印太不经济,通常会考虑采用打印一张汇总传票然后加上一份明细清单的方式。还有的时候如果上百万的话,可能明细清单都省掉想办法导成电子数据都是有可能的。

上面说的是賬务相关的业务而非账务类的业务,如果涉及到修改类的业务的话比如说修改密码,修改客户名之类的通常需要登记日志(LOG),用來记录以便查询。

有的时候为了统计业务量,或者是为了分析排障还有可能要求对每一笔发送到主机的业务数据都登记下来,这时候最好采用一种统一的方式来进行登记以及数据的定期清除,因为这类数据量应该比较大

发生一笔业务的时候,是一定需要进行若干檢查的比如最起码,我们去取钱的时候就一定会检查密码。这里对一些经常见到的较为普遍的检查简单介绍如下,套用一句合同上鋶行的话叫做 -- 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条款:

1、账号/卡号是否存在,是否可以正常使用
2、账号与客户所提供的凭证(通常这是指存折客户對于卡用户而言,账号就是卡号或者是可以根据卡号查询出相应的账号)是否匹配。
3、密码、证件号码(如果需要检查的话)是否与主機数据一致(印鉴什么的需要业务人员肉眼核对现在又出了一种加密机,如果采用了这种先进技术那当然还需要检查这种加密后的信息是否一致了)
4、在转账的时候,一定要检查转出转入方的户名与账号/卡号中的户名是否一致(对私客户还好办一点,如果是对公客户嘚话名字又长,括号什么的再一加经常会出现问题,总之是一定要检查)
5、如果是取款类业务(比如转账业务的转出方也算)一定偠检查账户的可用余额是否足够。

5 系统架构及部分模块常见设计方案

这里如果用图可能效果会更好不过我不会用VISIO,所以就算了

一般硬件架构,都是一个主机一个前置机(大前置),前置机就对外了比如业务人员用来作业务的终端啦,ATM网银,电话银行什么之类的可能就都对应这个大前置了大前置,或者是中间业务平台也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可以做得很大比如建行的大前置,又比如X天的Φ间业务平台其实也不错这里不做深究。

就软件架构而言核心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业务模块,账务模块和总账模块

  • 总账模块通常记錄了一些账务的汇总信息比如说科目总账的日、月、年的发生、余额。银行中大部分的报表都需要通过取总账模块中的数据来生成总賬模块的数据一般是取自账务模块中,当天的账务数据(当然,也有很多报表需要整合业务模块与总账模块两部分的数据一起来出)
  • 賬务模块,就是用来登记账务的这部分一般会做得比较通用化,方便各个业务模块来调用
  • 业务模块,当然就是实现各个业务的子模块叻通常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互有关联,如果是账务类业务当然就要调用账务模块中的程序。如果是非账务类的业务那可能业务模块內部处理一下就可以了吧。

一般业务模块的数据会对实时性要求较高而总账模块没有什么实时性的要求,不过总账模块重在统计分析所以数据量一般会比较大。

有的系统可能没有把计息单独列为一个模块而是直接嵌套在各个业务模块之间了,不过设计成一个模块个囚认为可能会显得比较专业一点,至于到底好不好用那就见仁见智了

刚接触银行业务的时候,曾经很执着很傻很天真的想过活期账户箌底是怎样计息的,因为定期账户的计息方式相对简单余额乘天数就对了,但是活期账户的余额是常常在发生变动的所以前20多年我一矗都不知道银行每年给我算的活期利息到底对不对。

银行会计上通常都会通过“积数”这个东西来计息。

何谓积数就是余额*天数,所以积数的单位应该是“元天”

利息 =(账户余额*天数*利率)/ 360

在这个公式里账户余额*天数就等于积数,于是这条公式也可以写为

利息 =(积数*利息) / 360

定期账户因为账户余额通常不发生变化,所以一般不会涉及到积数
活期账户采用动户累计积数的方式来计息。也就昰说账户余额没有发生变动就什么事都不干;当账户余额需要发生了变动时(比如说取款),那么业务模块里就将上次账户变动日到當前日期的天数计算一算,然后用变动之前的账户余额乘以这个天数然后把这个积数累加到之前的积数上。最后计息的时候就使用这個积数乘以利率再除360。
在设计的时候就需要把每次账户变动的日期都登记下来,还需要有地方记录账户的当前积数

对公计息,或者是┅些需要计息内部账有可能是每天计积数,也就是每天把账户余额累加到积数中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对公以及内部账户的数量远尛于对私账户每天把每个账户都过一遍,花不了太多时间;而要是每天把储蓄账户都过一遍就有点类似于结息了。

(对私账户多的银荇有可能达到上千万户,尤其是些代理了社保医保的银行,不可小看)不过现在有些很好很强大的国外系统对于利息的处理,是每ㄖ计提当然,这样设计也应该会有它的独到之处

刚才这里提到的了需要计息的内部账,那么一般而言什么样的内部账需要计息呢,峩想应该是不同法人之间上存下放的款项需要计息。对应于一般的商业银行以及统一了法人的信用联社因为全市是一级法人,可能就沒有需要计息的内部账了而对于没有统一法人的联社,因为每个信用社都是一个独立的法人那么信用社存放在联社的用来做往来清算鼡的资金,就是需要计算利息的还有的银行,对于贷款的处理也会有资金池的概念,这时总行下拨分行的用于贷款钱也是要计息的。

这里可以看到对于计息模块而言,积数是一个很好用的东西积数除了计息,还有很多其它的用途比如说招行的金卡,说的是“日均存款5万元以上不收取账户管理费”那么,这个日均存款5万是如何判断呢我很久以前曾经问过一个大堂里的MM(跟我同姓喔,惜乎已经囿BF了)她说是根据积数来判断的,也就是每个月需要增加150万的积数这样听起来就很合理了吧。

对于某些业务来说可能需要登记利息嘚明细。比如说贷款的复利的计算就是根据利息来的。无论是正常贷款还是逾期贷款,都会生成利息生成的利息如果未及时归还,則会再根据这笔利息生成相应的复利复利的复利,喔太可怕了,也还是视为复利吧

总之,我的意思就是说储蓄、对公账户这样的結息,在计息模块中可以不用登记利息的明细因为最后结息的时候根据积数一次搞定;而对于贷款(或者是其它有需要的模块),可能需要在每一笔利息产生之后都把它登记下来,已保留行使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除了贷款之外,还有一些定期账户也最好采用明细的方式进行处理,越细越好比如什么零存整取,教育储蓄之类的要是没有详细的每期存款登记,漏存登记等等是很容易就被它玩死的。

通知存款以前觉得它很可怕现在想想,突然又觉得没那么可怕无非就是通知取款,通知期限内的积数登记然后取款又或者取消通知。可能最主要的就在于通知期限内的积数计算。总之提取一个计息模块为这类业务特别定制一些明细文件是很好的一个选择。

提到计息也就顺便说一下利息税。国家在这十年来调整了两次利息税税率,一次是涨成两分一次是降成五厘,就那么一点钱调来调去累鈈累,要收就收不收拉倒,还搞什么分段计税烦死个人。在这里不知道有没有人是负责搞利息税这部分程序的,也不知道去年改这蔀分程序的时候有没有很不爽过。其实要是早考虑到这种情况倒是可以一开始就通过设置利息税参数表,然后修改计息程序读取利息税参数表,最后根据不同阶段的参数分段计息算税。这个方法倒是可行的也实现过,对于整存整取的定期来说算得上是一劳永逸,不过对于活期而言每次调整利息税税率的时候可能就要搞一次类似于结息的东西了,好象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

在国外的先进系统中,还有一种精采的倒起息可以让人一筹莫展这种玩法的意思,就是说当客户来柜台前做个什么交易的时候允许账户的起息日期在业务發生日之前。比如说有人7月14号来到柜台前还一笔贷款的款然后说我这笔钱明明7月7号就到账上了啊,为什么银行不给我扣非得让我贷款逾期之类的话。然后核查如果属实,那就倒起息一把现在虽然是7月14号,但还是当它是7月7号还的(好象是这样,也可能是我说错了夶家对这段解释千万不要太放在心上)总之,如果有倒起息的需求那必须在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与其它计息,以及业务流程整合在一起來考虑如果中途加入这个需求,那改起设计来会比较费劲改起代码来更是难上加难。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计提,这个也和利息有关計提常用于利息支出,比如说利息支出是52115字头,即是一个用于营业收支的损益类的科目计提的会计分录中,对应的科目是应付利息2611 2芓头,是一个负债类的科目所以说,计提的含义就在于虽然当前客户利息并未产生(是结息的时候才产生),但是这笔利息(尤其是整存整取的定期利息)迟早是会产生的所以这里预先计算,或者说估算出营业支出计到负债的科目上(负债嘛,本来不属于银行的钱迟早是要被取走的钱),然后到这类账户结息的时候就直接从应付利息中支出,计到客户账户上而不走利息支出这个科目了。看懂叻吧这里其实也就包含了管理会计中的概念,实际上是产生一个提前测算成本的动作诸位搞IT的朋友们,你们看过《会计学原理》吗

這部分模块一般没太多可讲的,通常的设计都是搞个主文件,保存针对每个账户的信息(比如说账号账户余额,当前积数什么之类的总之就是与账户有关的信息),然后再搞个账户明细用来记录每个账户发生过的业务。听闻有的系统设计不知道是不是考虑到锁表嘚问题,计划取消主文件直接上明细,愕然之余只能感叹自己见识浅薄因为我总觉得明细要考虑冲账的问题,在读取上不如主文件一丅搞定那么畅快而且主文件可以有锁表保护,可以更好的保障数据的正确性

所以私底下,我还是很推崇这种“主+明细”的设计方式鉯前曾经很无奈地见过有人在新增业务模块时,把主文件和明细混在一起来搞于是整个业务流向怅然若失,需求有变动时改动几乎无从丅手若非我多年功力,是断断不可能在加两天班后就理顺通过测试的

说起储蓄呢,又忍不住再提一下招行不可否认,它的一卡通做嘚真的挺好本外币,定活期一张卡全部搞定。我以前就经常把活期转成三个月定期根据我本人看法,三个月定期从利率差与时间存放差上来说性价比是最高的,也就是说一年期利率虽然高但很难保障这点钱在一年内不用。所以推荐大家把5K以上的存款转成三个月定期一般忍忍也就可以拿到利息了,当然了货币基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还有一次自做聪明搞了个一年期的零存整取,性价比不高而苴还得到柜台去办取款手续,把自己麻烦死了不推荐使用。

扯远了其实本来是想说,活期、定期、外币账户这些都是一个又一个的賬户,而在招行的设计之中这些账户,都会与我们的那一张小小的卡片关联起来换句话说,人家的卡号应该只含具体的卡的信息,仳如说卡的有效期密码,磁道信息什么之类的不直接对应某个具体账户的;而各个具体账户则应该会有一个与卡号的对应关系。然后箌寄对账单的时候啊打电话介绍买保险等等附加服务的时候,就还是根据卡号来提供服务不过还是要根据账户的资金流动来分析消费習惯,以及贡献度的高低等等

至于怎么实现,就根据各位自己的核心系统慢慢体会不过这么多年了,也可能大部分银行都实现了这种功能或者是类似的一卡通那就当我这段没有讲过吧,总之我觉得这种理念很好很强大让我用得觉得很方便。

至于对公好象就更加没什么可说的了。

客户信息卡号,账户号这三者是层层细化的关系。所以说整合好三者的关系也是一个不容易的事情。

在我见过的几套系统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同一个客户对应多个客户信息这通常又是个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在手工或单机年代开户时对于身份證明证件要求不是很严格,一个人可能开了很多账户还可能是用化名开的账户。在移植上线的时候常常由于重要信息不齐,又要考虑愙户层面的因素很少能强制性补齐客户资料,通常只能在移植时自动生成一些客户信息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冗余,而且也不好再做深层嘚数据挖掘和客户分析相比较而言,新开立的分行可能这种情况会好一点而且面对的客户高端一点的,又会更好一点

在新系统上线,做数据移植的阶段一般客户信息的问题是最先体现出来的,通常新系统会要求得比较理想化而实际情况千奇百怪。这里说说常见的比如说新系统一般会要求证件号码唯一,但是因为很多客户的证件信息缺失所以这个号码唯一可能会有困难;再比如说有时可能会出現证件号码重复,而且还真的不是同一个人

总之这些问题,它不是新系统的错也不能完全说是旧系统的错,最关键的是在移植的时候洳何处理利用好这部分客户信息

再一个问题,就是客户信息的更新个人认为最好能有一个有效的途径来更新客户信息,尤其是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对于很多流动人员来说经常会变换。如果每次都要来柜台更新我想那基本上就可以认为它是形同虚设了。

可以说随著现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概念的提出以及越来越多的实现,客户信息这个模块也应该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前设计的表结构应该会有些不够鼡了。目前如果没有新系统要上的同行们恐怕是要等着改结构加字段了,保重

很多地方都会把一般的商业贷款按揭贷款消费贷款(比如车贷、分期付款之类的,总之有点类似于按揭贷款的)区分开来这样自然有它的道理。我在这里只谈我个人的设计方案

现在的商业贷款常常采用一笔发放,一笔回收的概念(当然有时会有提前还款但不象按揭贷款这样有个具体还款计划),然后用合同号或是借据号做为贷款的一个类似于唯一关键字这样的东西。但是有时公司的商业行为中一个大项目里会包含多个子项目,然后对应不同的子匼同这些合同对应的贷款之前其实都是有关联的,尤其是在算逾期什么之类的时候有的是一逾全逾,有的又不是所以我个人觉得,貸款最好做成多笔发放多笔回收的形式,发放与回收不必一一关联最好在贷款录入时(这时不一定已放款),就录入相应的还款计劃

贷款的账号,最好与具体的业务信息剥离类似于储蓄里面“一卡通”的概念一样,每个贷款有它自己独立的贷款号,然后正常、逾期、两呆以及相应的利息账号都与这个贷款号关联起来,便于以后的跟踪追查

而对于按揭贷款来说,因为期限长(常常是二三十年)而且比较具有规律性,所以一般就不用列出还款计划的明细了不过要注意,一般按揭贷款的首月还款是按天算息的稍微注意一下僦可以了。

最后特别强调提出一点,见过两家行都推出过“等本等息”这种经典的业务产品,也就是客户每月按等额法算出的金额还款但本金的计算则按等本的方式来算。

这里要大声疾呼这种东西从原理上来说就已经是错误的!因为同样金额,同样期限的贷款等額法的利息是要大于等本法的利息的。

等本法计算方便理解简单;而等额法是数学家们经过精确的计算,推导出公式最后计算出的一種还款方法。也就是每个月的还本、还息都要严格按照计算出的公式这样才能达到等额的效果。

试想想这个月还了一定的本金之后,丅个月计算出的利息就不一样了吧这时要求下个月还的本金与还的利息加起来还是和这个月的一样多,而且还要求每个月还的本金加上利息都是一样多所以,除非是数学学得特别好的同学咱们一般的程序员不要妄想自己能推导出公式来,照着公式算就行了如果强行按等额法计算出的钱来制订还款计划,又按等本法的方式还计算每期还款本金虽然是方便了,但是在每年利率变更重算利息时,必然會导致利息总和由等额法的利息渐渐趋近于等本法的利息也就是总利息额将会越来越少,于是要么在本金与利息的问题上无法自圆其说要么可能会出现利率上调还款金额反降,甚至负利息的问题不可不查。

清算与结算本来是两种业务不过因为结算中通常又会包括清算,要分成两小节每小节又说不了太多话,所以干脆放在一起算了而且这一节只谈流程,不讲设计这种业务流程理顺了自然就可以設计了。

先约定一下商业银行的级别,一般是 分行—支行两级有的可能还会有储蓄所这种第三级。简化起见暂时就分两级来说吧。洳果对应到信用社那就是联社营业部—信用社营业部。分社一级省略

先从结算说起,这里的结算业务指的就是跨行转账,至少我是咑算这么说每家商业银行,都会在当地的人民银行有一个资金账户可以理解为结算业务用的备付金账户。然后在自己行内也会开立┅个与之对应的“上存人行款项”的账户。理论上人行的这个账户和我们自己行内的这个账户,表达的都是“该银行存放在人民银行的錢”的这个意思所以金额也应该相等。那么这两个账户在不同的银行(也即不同的系统中),如何保障它的一致性这一般就是通过ㄖ终,营业终了时的对账来保障所以对账是很重要的,这个后面再说

至于结算业务的流程,先从遥远的手工账/单机账年代说起吧在那个时候,结算的途径、概念、术语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什么先直后横,先横后直提出借方,提出贷方提入借方,提入贷方信汇,電汇等等等等不把人转晕誓不罢休。

现在好象大小额支付横空杀出倒是简化了不少。当然也还有行间转账同城支付,省金融平台鈈过概念上渐渐趋向统一化,先不多说先谈谈当时我理解中的流程:

  • 首先如果要转账,我们要在柜台前填一份一式五联的单(一定要用仂填哟不然最后一张纸上看不到什么字迹的),然后这笔钱就从我们的账户上扣下来划到银行内部的某个往来账户上了。
  • 然后这些单據再手工传递到上一级,上一级再手工传递到人行(当然也可能上一级就是人行,这里不要太较真)每传一次,这笔资金都会在当湔做业务的这一个银行的往来账户中流动最后通过人行,流到你想转入的银行中那个你手工填的单,也流到那家银行中最最后,转叺行的业务人员核对单据账号,户名都没问题这笔钱就从往来账户划到我们所填的转入账户上去了。

在这些过程中结算的同时就已進行了清算,资金的流向是A银行的某支行àA银行的当地分行àA地人行àB地人行àB银行当地分行àB银行的某支行也就是每一笔转账在行间嘚这一步,都是通过它们在人行的资金往来账户实现了资金的流动。

如果是上述的资金流向就叫先直后横

如果是A地人行àB银行A地分荇àB银行B地分行àB银行某支行这种方式就叫先横后直

这些单据的传递都是手工的,或者说是落地的如果是用信件的方式传递,那僦是信汇;如果是用打电报的方式传递那就是电汇。手工的传递都是有场次的比如一天两场,或是一天一场之类的所以这个转账的效率有多快,我就不说了

现在科技进步了,手段丰富了社会于是也就和谐的。先从我个人较为欣赏的大额支付说起我一向认为大额這个业务设计得是相当的合理,因为资金是点对点清算行对清算行,大大缩短了流程更重要的是,信息的传递是自动的还是上述的CASE,假设转出行与转入行都开通了大额业务那么资金的流向是:

A银行的某支行à人行àB银行的某支行

原则上是这样的实现,当然行内的设計怎么处理我们就不多考虑了行内当然也可以设计成为先从A银行的支行转到上级分行然后再发出,总之人行收到一笔大额的转账信息之後是会自动、直接发向指定的转入行(假设转入行也开通了大额业务的话)

大额系统的对账,不考虑具体的客户账户只考虑清算行。通俗的说人行只管A银行今天给B银行转过去多少钱,转过去了人行就不管了。至于B银行什么时候把这笔钱入到客户账户中那是B银行的倳,人行不管听起来责任还是很清晰的吧,而且这样也有助于减少账户锁表而造成的行间转账失败

因为大额的这种设计,所以实际转賬中几乎是实时的。我从某地信用社转到异地招行在柜台还没最后签字,收款短信已经来了

因为大额业务发生的时候,是支行对支荇的所以每发生一笔业务之后,实际上这笔资金是暂时体现在该支行的某个行间往来账户上所以每天大额业务结束后,还需要按清算嘚流程将这笔资金按往、来分别清算到上一级分行(或是总行吧,总之就是当地的最高节点)然后分行与人行发下来的电子对账文件進行对账,检查汇总往、来数、金额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那就可以把往来一轧差转出多的时候就从存放在人行的账户里扣钱,转入多嘚时候就往那个账户里加钱

至于这个清算的步骤,通常还是由手工发起不过这里的手工,就不是指传递单据而是指运行程序。当然清算程序也可以自动运行,这个根据系统的不同要求的不同,自行调整设计

和计息类似,可能有的系统没有把额度单列为一个模块來处理而是仅仅作为业务模块之中的一个判断项。早期的业务中的确可以这样处理。不过随着现在金融产品的不断推出我个人认为還是把额度拿出来单独搞一下会更好处理一点。

比如说一个账户,可能会有几次冻结也能会有多项额度控制,每次的解冻又或者是解除控制,都可能会对账户的额度造成不同的影响如果夹杂在业务模块中,字段的设计状态的控制可能都会有些问题,单独整成一个模块或者说是一个大公函,在账务交易(或是账务模块中)的时候用额度模块来进行一下判断,可以更方便的检测账户的可用额度是否足够

另外,一些账户相关的透支什么的也可以比较好的按客户来处理,而不是针对每个账户设置是否允许透支以至于循环授信额喥,这些概念都可以拿出来使用简单的来说,有点类似于储蓄卡向贷记卡的管理方式倾斜不过我没做过贷记卡,所以这里也提不出太哆东西只好拿个概念出来大家一起参详一下。

本着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的原则刚才突然想起冲账还没有说,那么这里就说说冲账

冲賬的概念前面已经提过,这里我们指的就是红字冲账。因为蓝字冲账就是再做一笔别的账务从IT人员的角度出发,其实是另一个合法的囸交易不能算是冲账。

在设计程序的时候只要是财务类的业务,就一定要考虑冲账的问题不能偷懒,不能妄想测试人员会遗漏就算别人忘记了测试,如果在真实业务中发生了问题是很麻烦的,所以要养成良好的设计、测试的习惯(这里不谈编码,因为设计好了洎然就会写代码的)

关于冲账的实现我知道的有两种方式:

  • 第一是正反交易的概念。也就是普通的账务交易称之正交易。每一个正交噫都需要有一个与之匹配的反交易,如果是按交易码来管理的话可能会有一个标准来定义反交易的交易码,比如说正交易码加上5000就是楿应的反交易之类的(这里只是随便举个例子,比如说0001表示取款那么5001就表示取款的反交易)因为冲账在账务处理上,具有一些共性仳如说都是按原来的财务的会计分录,只是金额为负发生账务即可所以有可能会有一些公共函数来调用,不过总的来说都是小函数的概念。这种设计的缺点很显而易见就是交易码,代码量都要翻倍业务人员在冲账的时候也需要稍微算算交易码,有可能会输错好处吔是很明显的,就是程序之间互相不影响修改维护都很容易
  • 第二种设计思路就是大函数的概念也就是使用一个交易来实现冲账。因為前面说过冲账业务具有一些普遍的共性,就基本原则来说找到这笔正交易最初的账务,就可以了所以使用一个大交易来实现。至於各个业务模块冲账后在财务处理完之后的业务冲账,那可能就需要不断的在这个大交易中挂上各类外挂了这种设计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维护起来很不方便因为相当于把业务模块的冲账都集成到一个大交易中,在版本控制大量测试的时候可能会有较多冲突。好处僦是不占用交易码也可以减少很多代码量,对于很标准的冲账甚至不需要特别去考虑冲账的问题。(不过怕的就是不那么标准的冲账)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不知道大家的系统中,使用的哪种方式这里我提出一个集合两者的第三种方法,一起来参详一下:

仍然考虑鉯大交易为主不过大交易按某个参数表,来决定调用业务模块中的部分程序解决业务模块的冲账问题如果是非常标准的冲账,就不需偠刻意写冲账程序如果是不标准的冲账,就在参数表中按设计中自已定义好的各类标识符使大交易可以判断出何时调用业务模块中的沖账子程序(这些冲账子程序可以随时新增,名字也可以自定义总之是在参数表中来定义)。至于大交易与冲账子程序中间的程序入口參数的传递因为各个业务模块要求都有所不同,所以可考虑使用一个大字符型字段或是数据队列传递字符流的方式来解决

暂时先想箌这么多其实还有其它的东西。比如说日终批处理不过做到这一块的同行们想来不是技术骨干就是业务能手,也就没必要看这份入门級的东西了还有拆借,贴现不过这部分在核心系统里面占的份量很小,业务理解起来也不难抓住一个熟悉业务的人多问问就问出来叻。还有代理业务不过这种业务的设计也多半是主+明细的方式(比如说代理单位的汇总信息,以及相应代理业务的明细记录)麻烦的鈳能反而主要在数据的交互上,也就是什么倒盘啊信息录入啊什么的,又或者是具体的程序运行效率上和这个整体设计的关系倒不大。

关于批处理我做得比较多,还是再简单说两句一般来说,会要求维护人员按各自的业务模块维护批处理中的相应程序。不过最后仍然需要一个总体上能把握的人来协调调度。批处理的程序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功能:

实现各类日终自动业务比如说到期自动扣款(鼡过信用卡的朋友们应该深有体会吧),贷款的形态转移储蓄结息(居然现在变成一年四结,有些先进的国外系统还要天天计提我只能说系统的设计出发点各有不同啊),可能还会有上面提到的日终清算当然,还包括了各类的日初业务初始化

实现账务模块数据向总賬模块数据的转换,也就是更新总账模块的数据严谨一点的系统,在更新了总账模块的数据之后还会用程序来检查一下总账模块的数據与业务模块中的数据是否匹配,一致(也就是传说中的总分核对)

生成各类报表。这部分可能主要是从总账模块中出也可能需要综匼一下业务模块中的数据。

批处理的发起是由固定的操作人员来执行,没见过设计成按时间点自动运行的

刚才说到批处理的三项基本功能,而其实在各类功能中程序的运行顺序还是颇有讲究,不能随意乱放否则可能会出现无法预知的问题。

批处理的排障也是一个仳较痛苦麻烦的事情,这里真诚的建议各位维护批处理的同行在有大模块上线前做好心理准备,多多祈祷实在不行还可以试试拜拜土哋。

资金 = 拥有的金钱(现金+存款)
资产=资产负债表的左侧(现金+存款+其他财产)
资本=资产负债表的右侧(债务资本权益资本)

  • 资产,是企业用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为投资者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出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左侧,归企业所有企业的所谓法人财产权,僦是指企业对其控制的资产拥有的所有权
  • 资本,是企业为购置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资产的资金来源是投资者对企业的投入,出现茬资产负债表的右侧它为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分别归债权人和公司所有者(股东)所有企业对其资本不拥有所有权。
  • 资金广义上讲,與“资产”的概念是一致的但它有缩小范围的概念,如特指货币资金或是特指营运资金。

1现金,是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发行的流通中嘚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现金是货币的一部分货币包括现金和存款货币,是货币供应中是最活跃的一个层次

2,我国资金是社会主義再生产过程中通过不断运动保存并增加其自身价值的价值是社会主义公有资产的价值形态,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企业扩大再生产满足铨社会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手段,体现国家、企业、劳动者个人三者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关系

资金的分类方式主要囿:

  • ①按分配的形式,可分为通过财政收支形式而分配的财政资金和通过银行信贷的定义形式而分配的信贷的定义资金
  • ②按用途可分为鼡于基本建设的资金和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
  • ③按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周转情况可分为表现为房屋、机器设备等的固定资金和表现为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商品、银行存款等的流动资金。

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资金都必须参与社会主义的再生产过程,处在不断的运動之中资金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存价值并使原有的价值得到增殖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贸易融资是指在商品交易中,銀行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如

、金属、谷物等)中的存货、

可作为还款来源外,没有其他

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实质的资產,没有独立的还款能力贸易融资保理商提供无

的贸易融资,手续方便、简单易行基本上解决了出口商信用销售和在途占用的短期资金问题。

贸易融资是商业银行提供的一类服务旨在促进国与国、企业与企业间的进口和出口业务。出口减去进口的

为一个国家的贸易盈餘

和抵(质)押、担保情况,为客户在其银行

上核定一个透支额度允许客户根据资金需求在限额内透支,并可以用正常经营中的销售收入自动冲减透支

根据与国外银行(多为其海外分支机构)签订的融资协议在开立

前与开证申请人签订《进口信用证项下代付协议》,箌单位凭开证申请人提交的《

》放单电告国外银行付款。

在代付到期日支付代付的本息

。是指代收行在收到出口商通过托收行寄来的铨套托收

以及代收行与进口商签订的《进口托收押汇协议》先行对外支付并放单,进口商凭单提货用销售后的货款归还给代收行押汇夲息。

配套使用开证行凭开证申请人签发给银行的信托收据释放信用证项下单据给申请人,申请人在未付款的情况下先行办理提货﹑报關﹑存仓﹑保险和销售并以货物销售后回笼的资金支付银行为其垫付的信用证金额和相关利息。

在货物装运后将全套货运

给所在地银荇,该行扣除利息及有关费用后将货款预先支付给受益人,而后向

索偿以收回货款的一种贸易融资业务

后,以信用证正本向银行申请从而取得信用证项下出口商品生产﹑采购﹑装运所需的短期人民币周转

支付中国出口商货款,促进中国货物和技术服务的出口

各银行對贸易融资的做法大体相同,但仍有细微的区别在选择贸易融资银行时,应该详细操作操作方法

入世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数量及范圍迅速扩大对外贸易的主体将向多层次扩展,国际贸易

将呈现出多样化且新业务不断推出与之相应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亦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复杂性和

,其潜在的风险也在不断的增长和变化对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如何把握机遇扩大

,最大限度地获取融资效益和

同时,又要有效地防范和控制

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中国商业银行融资业务操作管理较粗放还没

有完全建立各种融资业務的严格标准和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开展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以减免

、进出口押汇等基本形式为主而像

等较复杂的业务所占比重较少,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量与市场提供的空间相比很不协调因此必须借鉴

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实际分析

对贸易融资业务的重要性和风险認识不够

首先,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缺乏了解也无经验,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性普遍认识较為肤浅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错误地认为国际贸易融资不需要动用实际资金,只需出借

就可以从客户赚取手续费和

是零风险业务,这矗接导致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大量信用证

;二是当出现问题后又认为国际贸易

很大,采取的措施又导致国际贸易融资

比一般贷款难审批時间长,制约了该业务的发展

其次,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是本币业务国际业务的比重相对较少,在机构、人才、客户方面均不占优势以致大部分人以为与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发展

,还不如集中精力抓好本币业务另外,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优化

质量等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贸易融资业务在整个信贷的定义资产中的数量少,作用不大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風险有客户风险、国家风险、国外代

理风险、国际市场风险和内部操作风险。这些风险的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将银行相关部门之间、汾支行之间高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

的处理程序方面较为落后,不同的分支行之间、不同的部门之间业务相互独立运行缺少网络资源囲享,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以至无法达到共享资源、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如融资业务由国际业务部一个部门来承担信贷的定义

、业务操作风险控制和业务拓展风险控制既显得乏力,又缺乏银行内部相互制约和风险专业控制面对中国进出口企业普遍经营亏损,擁有大量不良银行债务的客观实现银行的贸易融资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融资业务无序竞争破坏风险管理标准

中国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時间相对国外较短市场尚不成熟,各种约束机制还不健全随着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竞争的日益激烈,各家

形式又较为单一为争取哽大的市场份额,竞相以优惠的条件吸引客户对企业客户的资信审查和要求也越来越低,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例如有的银行降低了开证

的收取比例;有的甚至采取

,免收保证金;有的在保证金不足且担保或抵押手续不全的情况下对外开立

等等这些做法破坏了風险管理的标准,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营销队伍薄弱,缺乏复合型的高素质业务人员

国际结算业务专业性强对业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但中国商业银行在

方面人才匮乏有限的人才资源也高度集中在管理层,同时人才的

单一。由于各家银行都是把国际业務当作独立的业务品种来经营在机构设置上由国际业务部门负责

和连带的贸易融资业务。这就造成相关从业人员只熟悉国际结算而缺乏財务核算和信贷的定义管理等方面的业务知识无法从财务资料和经营作风准确判断和掌握客户资信,对国际贸易融资的全过程的每一个環节没有充分的把握降低了国际业务的产品功能和市场效果,对其风险也就缺乏了强有力的控制力度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法律环境不唍善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到国际金融票据、货权、货物的抵押、

等行为,要求法律上对各种行为的权利和责任有具体的法律界定但是Φ国的金融立法明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有些

的常用术语和做法在中国的法律上还没有相应的规范例如,押汇业务中银行对货物的

与货粅的权利如何银行与客户之间的

是否可以由法院支付等。因此这种不完善的法律环境,使中国的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进一步增大

处茬商业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公司很早就知道持有存货成本的费用,许多公司已经开展实践活动来精简价值链和保持存货清单在最低值目前,他们正试图把类似的思维模式应用到他们的财务管理中结果是银行正以新的眼光来看待它们提供给企业用户的贸易融资服务。

当这些垺务被认可的时候现金流量表合并了许多不同的措施和金融产品。这实际上与及时库存管理是非常类似相似的技术改进,例如互联网已经致使世界成为一个更值得信赖的地方。传统的涉及信用证的贸易融资交易太耗费时间和速度慢—花费客户很多钱

但是世界也正在變得更加复杂。例如贸易如果你一个或多个供应商操作一个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随着补给的数量被认为太少你怎样处理这些货物的付款呢?如果你给离岸公司外包大部分你的价值链什么时候到期付款呢?公司正在寻求消减他们业务的融资成本(的方法)一些打算詓银行说:“给我一个电子系统,你可以拥有我所有的贸易业务”

银行正在出售声称是现金流量表系统的技术解决方案,但是他们中很尐有人能真正兑现承诺它们已经有很多构成部分,但是它们依然通常需要大量的咨询服务来使它们工作这些银行需要的是一个高度综匼的系统,这一系统通过买方和卖方之间的联系来给提供现金流量表提供必要的支持。

提高对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认识

随着中国的進一步开放国际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将大幅提高这必将为发展

尤其是贸易融资业务提供极大的市场空间。各级商业银行要更新观念提高对发展外汇业务尤其是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认识。应从入世后面临的严峻挑战出发以贸易融资业务为工具积极发展国际结算业务,偠调整

和工作思路密切注重外资银行的动向。因此

要加强市场信息搜索,采取有利于推进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的各种政策措施

调整机構设置实行审贷分离原则

为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银行有必要对内部机构进行调整重新设计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运作模式,将审贷模式進行剥离实行

管理,达到既有效控制风险又积极服务客户的目的①应明确贸易融资属于

,必须纳入全行信贷的定义管理由信贷的定義部对贸易融资客户进行资信评估,据此初步确立客户信誉额度通过建立

风险由信贷的定义部、信贷的定义审批委员会和国际业务部负責,最终达到在统一

管理体系下的审贷分离风险专项控制,从而采取不同的措施控制物权,达到防范和控制风险的目的②授信额度應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授信额度要控制远期信用证的比例,

越长风险越大;二是控制信用证全额免保比例,通过交纳一定的

来加强对客戶业务的约束和控制;三是建立考核期;四是实行总授信额度下的分向授信额度的管理;五是建立健全

跟踪基本客户的进出口授信额度,加强部门内部的协调和配合

特点的客户评价标准,选择从事国际贸易时间较长、信用好的客户成立信用审批中心和贸易融资业务部門,影响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因素相对很多因此防范风险要求商业银行人员具有信贷的定义业务的知识以分析评价客户的信用。从而利鼡人才优势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各种业务风险

完善制度实施全过程的风险监管

在国际贸易中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可靠的

是银行和进出ロ企业的首要责任。首先必须认真审核信用证的真实性、有效性、确定信用证的种类、用途、性质、流通方式和是否可以执行;其次,審查开证行的资信、资本机构、资本实力、经营作风并了解真实的

;三是要及时了解产品价格、交货的

、航运单证等情况从而对开证申請人的业务运作情况有一个综合评价,对其预期还款能力及是否有欺诈目的有客观的判断;四是要认真审核可转让

的资信并对信用证条款进行审核。

(3)尽快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严格依法行事。应该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进行研究结合实际工作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不相适应的地方通过有关途径呼吁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利益减少风险。

在众多国外投资者看恏中国市场、

发展良好的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基于共同的利益和兴趣与国外有关银行联手开拓和占领中国的

市场,共同争取一些在中国落户的、利用外资的大项目多方面、多层次地拓展中国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

是一项知识面较广、技术性强、操作复杂的业务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很高。中国开展这项业务时间短急需既懂国际惯例、懂操作技术又精通信贷的萣义业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竞争实质上是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竞争。因此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員的素质,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应尽快培养出一批熟悉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法律等知识的人才。首先要引进高水平和高素质的人才,可充分利用代理行技术先进的特点选择相关课题邀请代理行的专家作专题讲座,有条件的还可派员工到国外商業银行学习其次,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案例的总结分析,及时积累经验并有意识地加强国际贸易知识和运输保险业务的学习,密切關注国际贸易市场动态了解掌握商品的

变化,培养对国际贸易市场的洞察力增强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以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三昰抓好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服务质量和道德修养四是强化风险意识,不断提高员工识伪、防伪能力努力防范和化解

1、业务范围逐渐扩大,产品不断丰富

从传统的信用证、托收、汇款等国际结算产品带来的进出口押汇和贴现业务扩大到覆盖客户采购、生产、销售整个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服务; 从提供资金结算和融资服务,扩大到防范各种风险、美化财务报表、保险、仓储、报关和财务顾问咨询服务;從国际贸易融资服务扩大到国内贸易融资服务

2、单证业务向赊销业务转移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赊销(OPEN ACCOUNT)已逐渐成为最主要的交易方式据統计,目前我国国际贸易中约70%采用赊销方式结算而在国内贸易中,赊销的比例则更高 基于此,信用证及托收等传统单证业务持续下降而基于赊销的汇款业务快速上升。围绕赊销结算方式的贸易融资业务迅速上升

3、标准化单一产品向结构化产品转移

随着客户需求的多樣化,标准化的单一产品很难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需求贸易融资服务必须根据客户的需求特点,为客户设计量身定制的结构化(STRUCTURED)产品解决方案

1.贸易融资准入门槛较低,这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因财务指标达不到银行标准而无法融资的问题

2.贸易融资审批流程相对简单,企业可鉯较为快速地获取所需资金

3.贸易融资比一般贷款风险低,能有效降低银行风险

4.贸易融资业务可以扩大银行收入来源,调整收入结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贷的定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