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军事课教材程》是不是我国每个大学都要学?(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考 试 科 目 及 代 码

1、国际关系基础611

(国际关系基础知识、国际关系史、大国战后对外政策)

2、国际关系综合题811

(国际关系基本理论、国际法基本原理、国际时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

(外交学理论、中国对外政策、外交与军事外交知识)

2、外交学综合题812

(国际政治学理论、当代中国外交、中外关系、外交礼仪、汉语知识)

1、军事战略学基础620

(战略学、国际战略基础理论、现代局部战争理论)

2、国际战略综合题820

(毛泽东军事战略、邓小平战略思想、主要国家军事基本情况、汉语知识)

(情报整编理论与实践、军事调研、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汉语知识)

1、军事情报学基础621

2、情报自动化综合题830

1、军事情报学基础621

2、航天侦察综合题840

  院校名称: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考 试 科 目 及 代 码

(语法、词汇、阅读、写作、翻译)

[英语语言学、英美概况、中外文学(以英美文学为主)、汉语知识]

(词法、句法、词汇、阅读、写作、翻译)

[俄语语言学、前苏联概况、中外文学(以俄苏文学为主)、汉语知识]

1、军事共同基础351

2、军事专业综合442

1、英语翻译基础 357

(以军事、政治、社会、经济等领域为主)

2、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448(中外历史、文化、政治、军事等)

  备注:1、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今年暂不招生,招收的外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方向)专业研究生按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培养。2、政治理论、外国语科目中的英语一、英语二、俄语、日语为国家统一命题,其余科目为学院自命题;3、学术学位研究生考试科目中,除国际关系专业外,其他专业综合题均含汉语知识,分值为30分。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当代国际关系史(1945-2005)》,周桂银、葛腾飞主编,解放军出版社2008;《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周桂银主编,解放军出版社2007;《国际法(第三版)》梁西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安全战略》,朱听昌主编,时事出版社2002。

《外交学概论》,鲁毅等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军事外交学》,储永正等著,国防大学出版社2015;《中国当代外交史(1949-2009)》,谢益显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国际政治学理论》梁守德、洪银娴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军事外交理论与实践》,王乔保著,军事谊文出版社2009。

《军事思想》,本院编;《战略学》,王文荣主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国际战略学概论》,高金钿著,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美国军事基本情况》,军事科学出版社;《俄罗斯军事基本情况》军事科学出版社;《外国军事学术》(期刊),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所主办。

621:《军事情报学》,高金虎,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中西情报史》,高金虎,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军语》(2011版)。

821:《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情报分析主要方法》,杨寿青,军事谊文出版社2014;《情报工作与国家生存发展》,刘强,时事出版社2014。

830:《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C程序设计教程》,李春葆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计算机网

络》,吴功宜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840:《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导论》,王明远等著,军事谊文出版社2002;

《航天侦察图像判读》,方德欣主编,解放军出版社2004;《航天

侦察图像情报整编》,曾宪良主编,解放军出版社2004。

《语言学教程》(第四版)(中/英文版),胡壮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语言学简明教程》(中/英文版),胡壮麟、李战子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英美概况》(第四版),张奎武主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美国历史与文化选读》,王波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英国文学简史》(英文),(英)John Peck &  Martin Colyle, 导读:王守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美国文学史》,童明,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8;《英汉翻译基础》,古今明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汉英翻译基础》,陈宏薇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现代俄语概论》,黑龙江大学俄语系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最新俄语语法》,张会森著,商务印书馆2000;《俄罗斯国情多媒体教程》(历史、地理分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俄罗斯文学史》,任光宣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大学俄语》(5-8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俄汉翻译教程》,胡谷明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351:《军事共同基础考试大纲及考试指南》,解放军出版社2014。

442:《军事情报学》,高金虎,内部出版。

《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南》,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英汉翻译基础》,古今明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汉英翻译基础教程》,杨晓荣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军事英语口译》,王波编,解放军出版社2007;《实用英语口译教程》,冯建中著,译林出版社2002;《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刘军平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许国璋英语》(1-3册)、《俄语自学课本》(1-2册)商务出版社、《新编日语》(1-3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公共法语》(上、下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基础德语》、《中级德语》同济大学出版社、《军校大学语文》(海潮出版社2000)或者《大学语文》(华东师大1996,徐中玉、齐森华主编)。除国际关系专业外,其他各专业的综合题均含汉语知识,分值为30分。

  备注:专业资料仅供复习参考,同类教材可替代。

清华大学举行2007届本科生毕业典礼


  【新闻中心讯 记者 王玉杰 摄影 刘旋】7月17日上午,清华大学2007届本科生毕业典礼在综合体育馆举行。3111名本科毕业生从校领导手中接过了学士学位证书,光荣毕业,向人生的又一个新台阶迈进。校长、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顾秉林,校党委书记陈希,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胡和平,副校长岑章志、康克军、汪劲松、张凤昌、谢维和,校党委副书记陈旭、韩景阳,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王明旨,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胡东成等出席了毕业典礼并向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副校长兼教务长、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汪劲松主持了毕业典礼。?

? 康克军宣读了“2007届本科生毕业情况通报”。经校务会议审定,批准清华大学2007届本科生3111人按期毕业,其中普通本科毕业3084人,第二学士学位毕业27人。

  王明旨宣读了“关于授予2007届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的决定”。经清华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决定授予2007届本科毕业生3078人学士学位,授予79名学生第二学士学位。其中工学1927人,理学344人,建筑学79人,经济学112人,管理学79人,文学458人,法学144人,哲学7人,历史学7人。??

  典礼上,还表彰了本科生毕业班先进集体、优秀毕业生和优良毕业生。胡和平宣读了表彰决定。他说,清华大学2007届本科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经校务会议讨论决定,授予精仪系制35班等6个班级“清华大学毕业班先进集体”称号,授予建筑学院周政旭等57名同学“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授予严玢等297名同学“清华大学优良毕业生”称号。??

  顾秉林校长对2007届毕业生提出了几点希望,第一,永远保持爱国奉献、服务人民的远大理想,以报效祖国和人民为理想,在振兴中华的事业中实现了社会价值和个人抱负,始终牢记清华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于为国家做贡献、为民族争荣誉的宏伟事业;第二,永远保持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要更加注重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开阔视野、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究新方法、交流新思路、取得新成果,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在各行各业创造一流的业绩;第三,永远保持乐观积极、追求和谐的生活态度,努力创造温馨、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强健体魄、砥砺意志、锤炼人格,努力做到“争取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顾秉林校长说,在4年前的开学典礼上,他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做一名真正的清华人”。今天,在同学们即将毕业之时,“我衷心希望大家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和‘行胜于言’的校风,把清华的精神熔铸于今后的人生之中,在为国家和民族奉献的历程中,永远做真正的清华人!”??

  清华大学土木系1978级校友、鞍山钢铁公司副总经理王明仁作为优秀校友代表应邀参加了毕业典礼,讲述了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经历。王明仁学长1983年毕业后扎根基层,在鞍钢修建厂工作多年,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带领鞍钢全体职工完成了老厂改造和许多大型项目的开发,获得了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多项省部级奖励。他勉励学弟学妹们在即将从事的工作和学习中以实现祖国的现代化、民族振兴为已任,坚定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决心,从基层做起,从实践做起,善于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中,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承担起光荣的使命与责任,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使祖国更强盛、人民更幸福。??

  毕业生代表、汽车系聂冰冰同学也发言畅谈了感受,表达了要继续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传统,铭记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以饱满的热情、不懈的努力,脚踏实地,不断进取,用行动实现自己对祖国、对母校的承诺。?

  学校各院系负责人、学位分委员会主席及各相关部处负责人、部分毕业生家长和亲友等出席了毕业典礼。 (编辑 襄桦)

毕业班先进集体(共6个)

优秀毕业生(共57名)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推行“戊戌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1898年7月3日,光绪帝批准了由梁启超代为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正式创办京师大学堂。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京师大学堂遭到破坏。1900年8月3日,清廷下令停办京师大学堂。八国联军打入北京后,京师大学堂遭受破坏。

1902年12月,清政府委任吏部尚书张百熙为管学大臣,“责成经理”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得以恢复。吴汝纶和辜鸿铭任正副总教习,创办于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也并入大学堂。12月17日,京师大学堂举办开学典礼。

1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开办经科、文科、法政科、商科、格致科(理科)、工科、农科共七科,设十三学门,中国近代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初具规模。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旋即冠“国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严复出任北京大学首任校长。1914年,胡仁源任北京大学校长。此时已有黄侃、辜鸿铭、钱玄同、马叙伦、陶孟和、冯祖荀、何育杰、俞同奎等名家在北京大学任教。

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1916年至1927年,1917年1月9日,北京大学开学,“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先将其改为中华大学,复改为北平大学,复改为国立北平大学北大学院。1929年北大宣布自行复校,国民政府于8月6日恢复国立北京大学。

和其他学校成立西南联合大学

1938年临时大学前往昆明,4月2日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全校设文、理、法商、工、师范五个学院,26个系。1938年5月4日,西南联大正式上课,次年5月北大研究院在昆明恢复并开始招生,研究生学籍分属三校。

1946年7月胡适先生由美返国,9月正式就任北大校长,致力于北大之全。1946年,胡适任北京大学校长面复兴,“把北大做到最高学府,做成功今日最高的学术研究机关”。双十节在国会街北大第四院礼堂隆重举行复校开学典礼。

北京大学成立100周年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百年校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庆典活动。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近代最早以“大学”身份和名称建立的机构,也是近代最早的综合性大学,并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北大是中国近代惟一以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大学,最初也是当时的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传承着中国数千年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国子学、国子监)的学统,建立之初身兼传统太学制度与现代大学建置的双重身份,既继承了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之正统,又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可谓“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名声和地位。民国元年(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

北大被公认为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中国综合实力第一的大学,理科、文科、社会科学、新型工科和医科都是它的强项。按照国家重点学科,北大的理科、文科、医科实力均为全国第一。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北大诞生了中国高校中最早的数学、物理、化学、地质、计算机、微电子、核物理、心理、农学、医学、中文、历史、哲学、考古、外语、政治、经济、商学、新闻等学科。

北大是近年来国内外各类大学排行榜中获得第一最多的大陆高校。在2011年《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北京大学位列全球第49位,再次蝉联中国内地高校第1。在2011年9月5日发布的最新英国《QS大学排名》中,北大位列全球第46位,蝉联中国大陆高校第1位。2011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的世界大学排行榜,北大总排名为世界第46名,同样蝉联中国内地高校第1位。在2011年世界资讯网(Webometrics)世界大学排名中,北大位列中国高校第1位。西班牙教育部公布的2011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位。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11年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排行榜中,北大蝉联中国内地高校第1位。2011年中国大学校友会公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北大蝉联第1位。2011年人大版中国大学排名中,北大再次蝉联第1。另据统计,北大历年录取的各省高考状元以及国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奥赛金银牌得主人数,均高居全国第一,远多于国内其他所有学校录取人数的总和。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源头之一,以及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根据地之一,北大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北大主校园占地面积3.39平方公里,合5085亩。本专科在校生人数1.4万余人、硕士在校生人数1万人、 博士在校生人数5千余人、 函授生及夜大生7413人、 留学生1016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3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北京大学共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4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263个;自2002年至2009年,全国先后三次完成了全部一级学科的评估工作。北京大学共有53次一级学科排名第一,排名为全国前5名的一级学科共72次。其中第三次评估中,9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一,31个一级学科排名前5,名列参评单位前列。

北京大学有诺贝尔奖得主名誉教授1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2位、院士82名(中科院58名+工程院8名+第三世界科学院16名)、21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22名千人计划学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4位、长江学者148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8人、国家重点学科81个、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8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的数量20个、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一个(排名全国第一),19个附属和教学医院。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亚洲最大的大学图书馆,现藏书1046万册,电子图书及期刊逾7亿册。以上指标北大均居全国高校第一。

北大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及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系列的重点大学,是国家“111计划”和“珠峰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亦是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九校联盟(C9)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成员。

现任校长周其凤院士、党委书记朱善璐教授。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推行“戊戌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1898年7月3日,光绪帝批准了由梁启超代为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正式创办京师大学堂,并任命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孙家鼐为首任管学大臣。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也是当时的全国最高学府,同时兼任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京师大学堂的建立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打入北京后,京师大学堂遭受破坏。

1902年12月,京师大学堂恢复。吏部尚书张百熙任管学大臣。吴汝纶和辜鸿铭任正副总教习,严复和林纾分任大学堂译书局总办和副总办。创办于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也并入大学堂。根据学制,不同程度的毕业生分别授给贡生、举人、进士头衔。

1903年,增设进士馆、译学馆及医学实业馆。

1904年,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改为总理学务大臣,负责统辖全国学务,并另设京师大学堂总监督,专管京师大学堂事宜。京师大学堂统辖全国教育的职能因此分离,成为单纯的高等学校。同年,进士馆开学,招收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两届科举进士,即癸卯科(1903年)进士80余名和甲辰科(1904年)进士30余名入学。并选派首批47名学生出国留学。

1905年国子监停办时,一批未毕业的学生直接进入京师大学堂学习。

1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开办经科、文科、法政科、商科、格致科(理科)、工科、农科共七科,设十三学门,分别是经科的诗经、周礼、春秋左传,文科的中国文学、中国史学,法政科的政治、法律,商科的银行保险,格致科的地质、化学,工科的土木、矿冶,农科的农学,中国近代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初具规模。

中华民国/国立北京大学时期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旋即冠“国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严复出任校长。

1917年(民国六年),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义”,使得北京大学思想解放,学术繁荣,北大从此日新月异。同年,北京大学开始招收研究生,这标志着中国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开端。

1919年竣工的北大红楼

1919年(民国八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大学等北京多所学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罗家伦、江绍原、张廷济为学生运动三个代表,罗家伦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随后举行示威游行。军警当场逮捕学生。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朱家骅、胡适、鲁迅当时为了营救学生,不惜发动全国工商界罢工罢市。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得到了各地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国,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并拒绝签署巴黎和约,学生运动取得胜利。五四运动后,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率先在中国系统地接受、传播、实践马克思主义,北大成为中国研究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1920年8月,陈独秀创建上海共产党小组。1920年10月,李大钊创立北京共产党小组。中共一大前,中国53名中共党员有21名是北大师生、校友。

1927~1929年间,北大处于动荡之中,并遭到严重摧残。奉系军阀攫取北京政权后,于1927年悍然宣布取消北大,与北京其他八所国立大学合并为京师大学校。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先将其改为中华大学,复改为北平大学,复改为国立北平大学北大学院。1929年北大宣布自行复校,国民政府于8月6日恢复国立北京大学。

1930年(民国十九年),国民政府首任教育部长、蔡元培先生的高足、曾三度代理北大校长的蒋梦麟开始执掌北大,翌年一月正式就职。

1931年北大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设立合作研究特款。动工兴建新图书馆、地质馆、灰楼学生宿舍等三大建筑,修建了大操场;理科各系设施得到相当的改善。

1935年,北大已建成实验室40多个,实验仪器6716件,标本15788种,药品及实习用具3100多件,设备条件居于全国高校前列。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时期()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底,日军先后占领北平、天津。9月,北京大学奉国民政府令南迁至长沙,与国立清华大学、天津的私立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临时大学前往昆明,4月2日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全校设文、理、法商、工、师范五个学院,26个系。1938年5月4日,西南联大正式上课,次年5月北大研究院在昆明恢复并开始招生,研究生学籍分属三校。

西南联合大学办学条件十分艰苦,校舍紧缺、缺少仪器、资金不足。部分师生不得不兼职以维持生计。尽管条件艰苦,西南联大办学九年间本专科、研究生毕业3882人,在校生共8000人左右,培养出了很多优秀人才,其中90人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外籍院士),6人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奖章者共23人),3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李政道、杨振宁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45年8月,日本战败。由于交通条件困难、三校原有校舍有待修缮,西南联大继续办学一年。1946年5月4日,西南联合大学举办结业典礼,联大宣告结束。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立北京大学()

1946年9月,胡适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1946年7月胡适先生由美返国,9月正式就任北大校长,致力于北大之全面复兴,“把北大做到最高学府,做成功今日最高的学术研究机关”。双十节在国会街北大第四院礼堂隆重举行复校开学典礼。胡适先生以其绝高的威望,延揽名师,可谓济济多士,萃集一堂。

1946年,该校聘任汤用彤为文学院长,饶毓泰为理学院长,周炳琳为法学院长,马文昭为医学院长,俞大绂为农学院长,马大猷为工学院长,樊际昌为教务长,陈雪屏为训导长,郑天挺为秘书长,设33个学系(其中医学系下设18科)、两个专修科及独立的文科研究所.

据1946年12月的统计,北大有注册学生3420人。复员后,北大文、理、法学院得到加强,医、农学院处于中国顶尖水平。胡适还拟设立原子能研究中心,但是因局势动荡未能实现。1948年,国立中央研究院选举首批院士,北大十名教授当选,列中国大学之首。

1948年11月,北平被解放军包围。国民政府原本计划让北京大学南迁,但北大教授会决议不南迁。国民党拟定“抢救大陆学人计划”,派出飞机,希望一批重要学者离开北平南下。胡适、钱思亮、毛子水、姚从吾等人受邀南下,但大多数学者留在了北平。12月15日胡适校长离平南迁,由郑天挺、汤用彤、周炳琳三人主持校务,但表示“我虽在远,决不忘掉北大”。

建国后至文革前的北京大学()

1949年底,北大教育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1952年政府仿效苏联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的文理科的部分师资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北大学三校的农学校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北大工学院并入清华大学;北大医学院独立为北京医学院(后改为北京医科大学);北大地质学系与清华大学等校有关系科﹐组建了北京地质学院(已更名中国地质大学);北大学法律学系并入北京政法学院(已更名中国政法大学)。院系调整后的北京大学迁校址于原燕京大学校址,原来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学、人文学科学者云集北大,奠定了北京大学文理两科在中国长期领先的地位。

1955年中国科学院首批223名学部委员中,北大在任教师有28人,居中国高校之首。院系调整后,北大在1954年重建法律系,1956年重建图书馆学系,1960年重建政治学系。

1955年,为了尽快建立中国的核工业体系,北大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原子能人才培养基地——物理研究室(技术物理系前身)。此外,北大在中国最早培养半导体专业人才,并在中国计算机研究起步阶段就办了计算机学习班。据1966年的统计,北大时有在校生近九千人。这期间北大培养的毕业生有百余人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这段时间,北大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如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等。

由于政治活动频繁,人文社科研究受到干扰。校长马寅初的《新人口论》被视为此阶段北大最突出的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但文章发表后就遭到了批判。1957年反右运动中,北大七百余名师生被错划为右派。1961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开始纠正各种失误,同年整顿高校工作,提高了北京大学的教学质量。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下发“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拉开帷幕。在康生的策划授意下,北大哲学系党总支书记聂元梓等七人于5月25日贴出大字报《宋硕、陆平、彭佩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攻击北京市委大学部副部长宋硕、北大校长兼党委书记陆平、北大党委副书记彭佩云,指责三人“破坏文化大革命”,走“反对党中央、反对毛泽东思想的修正主义路线”。该大字报曾遭到北大广大师生的强烈反对,6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发了大字报。6月,改组后的北京市委宣布撤销陆平、彭佩云的职务,设工作组代行北大党委职权。7月,北京市委撤销北大工作组,江青点名要求聂元梓筹建北京大学文化革命委员会(简称“校文革”)。9月,校文革正式成立,聂元梓执掌大权。聂元梓被称为北京造反派的五大领袖之一。

文化大革命期间,北大被称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顽固堡垒”。北京大学的很多干部、教师被打成“黑帮分子”“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遭受残酷迫害。据统计,文化大革命期间北京大学有冤假错案1000多宗,400余户被抄家,知名学者饶毓泰、翦伯赞、俞大絪在内的60余人非正常死亡。1968年5月16日,校文革设立“监改大院”(也称“黑帮大院”,俗称“牛棚”),关押干部、教师218人,对其进行迫害。1969年,七千余名北大师生被下放鲤鱼洲(位于江西南昌,是血吸虫疫区)农场进行劳动改造。

1965年3月起,北京大学开始在陕西汉中建设新的校区(时称“653工程”)。

1970年6月27日,在停止招生四年后,北大开始采取“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方法招收工农兵学员。第一届入学新生2242人,其中北京总校1676名,汉中分校148名,江西分校418名。

1973年8月,北京大学电子仪器厂和北京有线电厂等单位合作在北大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每秒运算一百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简称150机)。标志着中国电子计算机技术又前进了一大步。

1975年,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建成启用,是中国当时面积最大、设备最好、藏书最丰富的高校图书馆。

改革开放后的北京大学(1976-至今)

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十年内乱。在邓小平同志等领导的关心下,北京大学迅速恢复了学校秩序,并于1978年春迎来了“文革”后第一批经高考录取的大学生。

1979年成立力学系,1982年成立社会学系,1983年考古学专业从历史学系分出独立建系,同年成立王选教授任所长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北大逐步实行了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改革,设立了经济学院等多个学院。设立方正集团、北大青鸟集团等公司,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1979年9月,党中央为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马寅初平反,并批准教育部任命其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

1984年10月1日,北京大学7000多名师生参加国庆35周年庆典。北大游行队伍行至天安门前打出“小平您好”的条幅,表达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心声。

1989年4月,胡耀邦逝世,北京大学学生与北京其他高校学生自发悼念胡耀邦。

1996年10月、1998年5月,北大成为国家高等教育“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百年校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庆典活动。北大的百年校庆也令世界瞩目,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贺信中称:"北京大学是一个名声显赫的学术中心。"英国牛津大学校长卢卡斯代表前来参加庆典活动的世界60余所著名大学的校长高度评价了北京大学百年来形成的学术风气。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盖哈尔·卡斯帕尔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北京大学的百年纪念具有特殊的意义,值得来自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们在此相聚一堂。

1999年11月,许智宏院士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2000年4月3日,同根同源的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校友参观母校的校史展览馆

2001年,北大启动“元培计划”,贯彻“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办学方针,实践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2001-2002年,北京大学先后组建、成立了政府管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物理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环境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2002年2月,时任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王选院士获得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是中国现代印刷革命的奠基人,被人们誉为“当代毕升”。

2014年5月,北大启动“燕京学堂”项目,为来自海内外一流大学的学生开设的一年制“中国学”硕士学位。

北京大学校园占地总面积约7000亩,分为燕园校区、医学部校区、昌平校区、大兴校区、无锡校区和深圳研究生院校区6个部分,其中燕园校区是北京大学本部,占地面积1.95平方公里(合2925亩)。昌平校区占地面积550多亩。大兴校区为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所在地,占地面积约550亩。北京大学无锡校区同样为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所在地,2008年投入使用,位于无锡市滨湖区大学城,占地面积500多亩。北京大学医学部位于学府林立的首都北京海淀区学院路,占地面积约990亩。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南国燕园)占地面积82.87万平方米(合1243亩),是以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机构。

北大校园分为校本部、医学部、昌平校区、大兴校区、无锡校区和深圳研究生院6个部分,本部又称燕园,包括淑春园、勺园、朗润园、镜春园、鸣鹤园、蔚秀园、畅春园、承泽园等,在明清两代是著名的皇家园林,数百年来,其基本格局与神韵依然存在。校园北与圆明园毗邻、西与颐和园相望。北大充分利用了这一难得的历史遗产,营建了风景如画的校园环境,使之既有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度,又有江南山水的秀丽特色。这里不仅有亭台楼阁等古典建筑,而且山环水抱,湖泊相连,堤岛穿插,风景宜人;校园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园林景色步移景异。美丽的湖光塔影伴随着大师的背影,这正是燕园中最美的图画。著名的“一塔湖图”指的就是未名湖湖畔的景色。

(2008年奥运会乒乓球比赛馆)建筑面积(M2):26900

座席数:6000个固定座位和2000个临时座位

赛后功能:举办乒乓球、手球、篮球、羽毛球、排球等比赛,也可供专业运动员训练及大学生上体育课,同时还可以作为举办大型学生集会和文化表演的场地。

2008年,万众瞩目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将首次登陆中国,而中国人最引以为傲的乒乓球比赛,将在北京大学举办。根据国际奥委会要求,北京大学奥林匹克乒乓球场馆建筑面积约为26000平方米,场馆内拥有6000个固定座位和2000个临时座位。奥运比赛结束后,该场馆将改建为北京大学综合体育场馆,从而根本解决北京大学体育设施不足的状况,为发展高校体育事业、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满足北京大学未来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实现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作出贡献。

该场馆建设预计总投资约2亿元,建筑规划用地17100平方米。建筑为地上4层,地下2层。

体育馆位于北京大学校内东南区,是2008年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专用馆。2004年4月至6月,该项目业主单位北京大学向国内外公开征集设计单位,并从6家应征单位中选中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方案。同年7月,根据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节俭办奥运的精神,对总体设计、场馆功能、规模控制、材料选用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最终方案。2008年,万众瞩目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将首次登陆中国,而中国人最引以为傲的乒乓球比赛,将在北京大学举办。根据国际奥委会要求,北京大学奥林匹克乒乓球场馆建筑面积约为26000平方米,场馆内拥有6000个固定座位和2000个临时座位。奥运比赛结束后,该场馆将改建为北京大学综合体育场馆,从而根本解决北京大学体育设施不足的状况,为发展高校体育事业、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满足北京大学未来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实现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作出贡献。

该场馆建设预计总投资约2亿元,建筑规划用地17100平方米。建筑为地上4层,地下2层。

体育馆位于北京大学校内东南区,是2008年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专用馆。2004年4月至6月,该项目业主单位北京大学向国内外公开征集设计单位,并从6家应征单位中选中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方案。同年7月,根据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节俭办奥运的精神,对总体设计、场馆功能、规模控制、材料选用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最终方案。

据学校2014年7月官网显示,学校共有实验室157个,国家级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8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6个,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2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3个,232个各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2012年,北京大学科研经费到款14.6亿(不含医学部);2013年科研经费到款27.73亿。

北京大学在学术方面的声誉由一连串令人自豪的科学成就赢得:世界上第一例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有北大参与完成;世界上直径最小的单壁碳纳米管在北大产生;中国第一台百万次电子数字计算机在北大设计;锑、铕、铈原子量的国际标准在北大测定。

“十五”期间,北京大学共获得1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8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共有10篇论文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

其中,王诗宬院士主持的“三维流行拓扑性质的研究”在2002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了45分钟特邀报告;杨应昌院士主持的“氮的间隙原子效应及新型磁性材料研究”在2004年被评为中国稀土领域十大科技成就之首;医学部尚永丰教授对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的发病机理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研究成果于2005、2006年先后在Nature和Nature Reviews Cancer上发表。

环境学院方精云院士关于中国森林植被是一个重要“碳汇”的研究结论被Science评论员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被Nature评述为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涂传诒院士基于太阳风起源高度的研究,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三维太阳风起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监测太阳活动对地球空间环境影响的“夸父”计划,该计划已得到国际同行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并已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顺利启动预研。

在高技术应用领域,中校微机电系统研究群体突破了一批关键工艺,首次在国内开发成功MEMS芯片的批量制造技术,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aN基短波长激光器,使中国氮化镓基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成为掌握相关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关于CO分离技术这一独特成果的广泛应用已产生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医学部细胞免疫实验室研制的肿瘤抗原NY-ESO-1b多肽疫苗通过中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药审中心评定,获得了新药临床研究批文;中校自主研发的北大众志-863CPU的系统芯片和网络计算机已经在电子政务、网络教育、公共事业、企业管理信息化等多个领域进行应用示范。

北京大学有25位中青年学者入选国家“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45名学者入选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揭示着北大人文社会科学未来发展的勃勃生机。

北京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型的国立图书馆,是亚洲高校最大的图书馆,文献资源累积量约1100余万册(件)。其中纸质藏书800余万册,以及引进和自建了大量国内外数字资源,包括各类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多媒体资源约300余万册(件)。馆藏中以150万册中文古籍为世界瞩目,其中20万件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科研机构:国家级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6个,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2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

北大所发行的部分学术期刊,是中国大陆当中,少有的获得国际知名的大学所认可、具品级的学术期刊,而一些知名学府如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亦有与北大合作共同发行期刊。

据学校2014年7月官网显示,北京大学有北京大学有6441名专任教师,其中1701名教授,2037名副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67人(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含双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文科资深教授)22人,147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52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4人入选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43人入选青年千人计划, 168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教学名师16人,教育部创新团队34个。

姜伯驹 张恭庆 陈佳洱 甘子钊 文,兰 杨应昌丁伟岳 陈建生 田,刚 赵光达 徐至展 李政道苏肇冰 张焕乔 解思深 王诗宬 贺贤土 霍裕平周又元 王恩哥 鄂维南 陈十一 欧阳颀

唐有祺 徐光宪 黎乐民 刘元方 周其凤 王,夔张礼和 黄春辉 高,松 吴云东 刘忠范 严纯华

赵柏林 涂传诒 陈运泰 童庆禧 马宗晋 叶大年张弥曼 秦大河 陶,澍 张培震

杨芙清 王阳元 秦国刚 黄,琳 李启虎 陆汝钤梅,宏 包为民 龚旗煌

翟中和 韩济生 韩启德 许智宏 朱作言 方精云童坦君 赵进东 蒋有绪 尚永丰 朱玉贤 程和平

陆道培 唐孝炎 郭应禄 沈渔邨 庄,辉 何新贵王陇德 高,文 俞梦孙 马永生

姜伯驹 张恭庆 许智宏 朱作言 陈佳洱 陈运泰苏肇冰 林毅夫 文,兰 韩启德 徐至展 解思深涂传诒 方精云 王恩哥 赵进东 严纯华 高松梅宏 朱玉贤

据学校2014年7月官网显示,北大共有5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263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5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有8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其中61个涵盖在1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另有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此外,还有2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50个)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天文学、测绘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新闻传播学、生物医学工程、中西医结合、管理科学与工程、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生态学、统计学、软件工程、护理学、艺术学理论等。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52个)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天文学、测绘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新闻传播学、生物医学工程、中西医结合、管理科学与工程、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生态学、统计学、软件工程、护理学、 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等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8个)

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药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5个)

国民经济学、基础心理学、英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天体物理、固体地球物理学、构造地质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核技术及应用、环境科学、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肾病, 心血管病, 血液病)、儿科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外科学(骨外,泌尿外)、妇产科学、眼科学、肿瘤学、运动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企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图书馆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

亚非语言文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博士后流动站(39个)

校本部(33个):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核科学与技术、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教育学、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测绘科学与技术、新闻传播学、艺术学

医学部(6个):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

2013年1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结果,在全部参评95个一级学科中,北大参评学科48个,排名第一的学科16个、排名前三的学科35个、排名前五的学科38个,以上数量均居全国高校第一。

截至2013年11月,北大实现1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其中进入ESI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千分之一的学科已经达到5个,分别是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物理学。北大的ESI论文总引用数在全球高校中列第129名,在大中华两岸三地所有高校中名列第一。

2014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中,北京大学有21个学科进入全球前50名,其中化学列第15名,政治与国际关系列第21名,语言学、现代语言学均列第22名,材料科学排第28名、哲学、数字、运筹学、会计与金融学四科皆排在第30名,物理学与天文学第32名,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第33名,环境科学第34名,电机与电子工程第36名,生物科学第37名,药理学第38名,计算机与信息系统第35名。

据学校2014年7月官网显示,北京大学设有人文、理学、社会科学、信息与工程、医学5个学部,53个直属院系,学科专业涵盖了除军事、农业以外所有学科门类。2012 年,北京大学本科专业120个,其中医学部10个。

截止2014年7月,北大已拥有3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6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0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9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6个)

理科基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核物理、力学、心理学、基础医学、基础药学

文科基地: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

北大是近年来国内、国外各类大学排行榜中获得第一最多的大陆高校。

2014年中国校友会大学排名中,北大蝉联中国第1位。

2014年武书连中国大学综合实力100强,北大排名中国第1位。

2014年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公布的大学排行榜中,北大蝉联中国高校第1位。

2015年美国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北大位列全球第39位,也是大中华地区高校第1位。

年《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北京大学位列全球第48位,蝉联中国内地高校第1。

2014年英国QS大学排名中:北大位列全球第57位。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  朱善璐

朱善璐,男,汉族,1953年11月出生,辽宁沈阳人,中共党员,1968年9月参加工作,1983年7月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大学学历,教授。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主持党委全面工作,负责组织和统战工作。

1965年7月至1968年9月,黑龙江省拜泉县第一中学学生。1968年9月至1979年8月,黑龙江省拜泉县棉毯厂工人、车间负责人、厂校教师、厂团总支副书记。1979年8月至1983年7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学习;其间,1979年9月至1982年8月,北京大学哲学系1979级党支部书记,1982年8月至1983年7月,北京大学学生会主席、全国学联副主席。1983年7月至1985年4月,北京大学党委研究室干事、校团委常委、校学生会秘书长、校团委副书记。1985年4月至1988年2月,北京大学团委书记、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1988年2月至1989年12月,北京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1991年4月至1992年7月,在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工作。1992年7月至1993年6月,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1993年6月至1994年5月,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党委组织部部长。1994年5月至1996年7月,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其间,1995年9月至1996年1月,中共中央党校进修部学习。1996年7月至1998年4月,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副书记。1998年4月至2002年5月,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2002年5月至2003年1月,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2003年1月至2008年2月,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其间,2005年9月至2006年1月,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培训班学习。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任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2011年8月,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

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代表。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校长  王恩哥

王恩哥,男,汉族,1957年1月出生于沈阳,籍贯上海,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英国物理学会会士(IOP Fellow)。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全面主持行政工作。负责规划、编制、预算、审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主管发展规划部、“985工程”暨“211工程”办公室、审计室、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计算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1975年至1978年辽宁省辽中县乌伯牛公社知识青年。1978年至1985年辽宁大学物理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1985年至1987年辽宁大学物理系教师,期间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交流学习。1987年至1990年北京大学物理系博士研究生。1990年至1991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后。1991年至1995年法国里尔表面与界面实验室和美国休斯顿大学博士后、副研究员。1995年至2009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期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主任();中央党校中青班学员();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2009年至今北京大学教授,期间任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物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长();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教务长()。2013年3月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校长。

2001年至今曾任日本东北大学JSPS访问教授、德国马普研究所AvH访问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GCEP访问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KITP访问教授,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访问教授。

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 张彦

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  张彦

张彦,男,汉族,1969年11月出生,黑龙江大庆人,中共党员,1992年7月参加工作,1997年7月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研究生学历,教授。

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协助书记负责党委日常工作,负责全校安全稳定、军工、工会教代会工作。分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政策研究室、保卫部、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工会、先进技术研究院。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法律总顾问  吴志攀

吴志攀,男,汉族,1956年12月出生,四川西昌人,中共党员,1975年9月参加工作,1988年12月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法律总顾问,兼任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协助校长负责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人事、师资、离退休、国内合作、校友及法律事务工作。分管人事部、离退休工作部、国内合作委员会办公室、校友工作办公室、校长法律顾问办公室。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柯杨

柯杨,女,汉族,1955年7月生于天津,中共党员,1974年3月参加工作,1982年10月北京医科大学毕业,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兼任医学部常务副主任。协助校长负责全校医学学科规划。负责医学教学、科研以及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分管医学部。

刘伟,男,汉族,1957年1月生于河南商丘,祖籍山东蒙阴,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兼任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协助校长负责全校学术、学位工作,“2011计划”工作;负责文科学科建设、文科科研、继续教育、体育工作、产业技术开发及管理。分管社会科学部、继续教育部、科技开发部(产业技术研究院)、校办产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图书馆、体育馆、出版社。

1974年11月至1978年2月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工作,1978年春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1982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84年起留校任教至今,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2006年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2年至2010年7月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2007年任校长助理。2010年5月至2013年9月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3年9月起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纪委书记  于鸿君

于鸿君,男,汉族,1963年10月生于内蒙古杭锦后旗,祖籍甘肃民勤,中共党员。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级精品课程《微观经济学》主持人。中国系统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负责纪检监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协助书记分管组织工作。分管纪委办公室、监察室、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协管党委组织部。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  敖英芳

敖英芳,男,达族,1956年7月出生,黑龙江讷河县人,中共党员,1974年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运动创伤外科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兼任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主持医学部党委全面工作;协助书记分管医学部党的建设和全校统战工作。协管党委统战部。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  叶静漪

叶静漪,女,汉族,1963年6月出生,福建平和人,中共党员,1985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7月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研究员,北京大学法学院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负责学生工作、共青团工作。分管学生工作部、人民武装部、团委、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青年研究中心、学生资助中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王杰

王杰,男,汉族,1956年6月出生于北京。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协助校长负责审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协助校长分管审计室,分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计算中心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李岩松

李岩松,男,汉族,1964年10月出生,籍贯吉林省,中共党员,博士,研究员。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协助校长负责国际合作、港澳台合作、外籍教师和专家、留学生、汉语国际推广、北京论坛、贵阳会议等工作。分管国际合作部、港澳台办公室、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办公室、档案馆、校史馆。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长  高松

高松,男,汉族,1964年2月出生,籍贯安徽省泗县,中共党员,1988年7月参加工作,理学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长。协助校长负责教学工作、网络开放课程建设以及教代会建设等专项工作。协助校长分管“985工程”暨“211工程”办公室。分管教务部、元培学院、附属中学、附属小学。

北京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  陈十一

陈十一,男,汉族,1956年10月出生,浙江天台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首批“千人计划获得者”,获国家特聘专家称号。

北京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协助校长负责理工学科建设、科研、理工科“2011计划”工作;协助校长负责学校在深圳各项事业的发展工作;负责全校研究生教育。分管科学研究部、研究生院、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深圳研究生院、深港产学研基地。

北京大学副校长、总务长  王仰麟

王仰麟,男,汉族,1963年7月出生,陕西合阳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

北京大学副校长,兼任总务长,协助校长负责后勤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分管总务部、房地产管理部、基建工程部、会议中心、餐饮中心、校园服务中心、动力中心、公寓服务中心(含特殊用房管理中心)、燕园社区服务中心、校医院、燕园街道办事处、肖家河项目建设办公室、昌平校区管理办公室。

截至2008年,北大校友中已有吴文俊、王选、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徐光宪、王忠诚等八人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共14人),12人成为中国“两弹一星”的元勋,近1000人当选院士,北大的毕业生和教师为中国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工程技术及国防事业、文化事业的发展做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

北大精神是北大校园文化的本质和核心,百年来,北大精神一代代传承,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北大人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但始终本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从五四运动开始,北大人就一直有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生活的传统。北大的历史是不断革新的历史,北大是在新与旧的斗争中、在不断求得自我革新中发展起来的,这使北大产生了许多重要人物和思想,成为百年名校。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学术积淀是北大校园文化的基础。在北大的校园里,老师是一盏盏明灯,是他们为一代又一代的北大学子铸造铁打的营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人才;学生是北大的主人,各地精英在北大的空气中自由呼吸、展翅翱翔,他们突破创新、碰撞出绚烂的思想火花,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北大校园文化生活;北大精神是神奇的,它使老师和学生在这里自由快乐地交流、畅快淋漓地讨论,更使他们在这里水乳交融、共同进步。

北京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源头之一,以及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根据地之一,北大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

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北大一直与中华民族的崛起奋进同呼吸、共命运。改革开放以来,从1981年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1984年国庆35周年道出“小平您好”的由衷呼唤、到1997年初发出“再道一声小平您好”的深情呼唤,北大人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弘扬着时代的主旋律。宣传部、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工会等积极开展各类政治文化活动,更加完善了从学校、团委到基层、班级、支部立体的综合学习活动。

学术是北大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力量源泉,也是北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北京大学百余年来成长了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先天下的严峻思想、刚正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精神魅力。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传统在北大薪火相传,构成一种恒远而不具形的存在。“科学与民主”早已成为这圣地不朽的灵魂。在北大学会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感受更多的却是北大对一个人人格的熏陶,从这里走出的代代骄子无不都具备“北大”特有的精神气质。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北大社团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所成就的硕果,它的兴盛始于1916年,当时由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

从1986年起,北大杯足球赛开赛。随后“新生杯”、“硕士杯”足、篮、排球赛也先后崛起,这些活动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体魄和团队精神,也增强了北大的凝聚力。北大的“十佳”比赛内容丰富,有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十佳主持人大赛、十佳演讲比赛、十佳教师评选、十佳社团评选、十佳菜肴评选等等。十佳主持人大赛不仅精彩、引起校内外广泛关注,更向央视、凤凰卫视等全国性重要媒体输送了许多人才。十佳歌手比赛已经是北大一年一度参与人数众多、比赛形式常变常新、最具时代气息和最为活跃的一个文艺赛事,在十佳歌手比赛的舞台上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校园明星。

北大社团中的部分社团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北大,如山鹰社、爱心社等,他们所从事的活动常常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山鹰社”成立于1989年,社员先后登上了念青唐古拉、各拉丹东、玉珠峰、桑丹康桑、雪宝顶、克孜色勒、玛卿岗日、卓奥友、博格达等十几座山峰,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北京大学并无校训。“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都不是北京大学的校训。

北京大学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于,要“以人为本”;校徽的象征意义在于,北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北京大学在2007年修改了标志,在鲁迅先生设计校徽图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标志形似瓦当,兼有篆刻风韵,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也有人说,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原北大校长许智宏说,真正的“大”学,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尽在其中。

北大1952年校歌《燕园情》作于1952年北大迁入燕园之后。歌词先对五四先哲的夙求和西南联大的颠沛作了回顾,然后抒写今日学子的读书报国之志。

1916年校歌(时任校长蔡元培,吴梅作词)

景山门启嬗帏成,均又新,弦诵一堂春。破朝昏,鸡鸣风雨相亲。数分科,有东西秘文;论同堂,尽南北儒诊。珍重读书身,莫白了青青双鬓。男儿自有真,谁不是良时豪俊,待培养出,文章气节少年人。

1918年校歌(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吴梅作词)

械朴乐英才,试语同侪,追想逊清时创立此堂斋。景山丽日开,旧家主第门程改。春明起讲台,春风尽异才,沧海动风雷,弦诵无妨碍。到如今费多少桃李栽培,喜此时幸遇先生蔡。从头细揣算,匆匆岁月,已是廿年来。

1952年校歌,现为北大代校歌,《燕园情》(周保平词孟卫东曲)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忆昔长别,阳关千叠,狂歌曾竟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约。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我们走向海角天涯,指点着三山五岳。我们今天东风桃李,用青春完成作业;我们明天巨木成林,让中华震惊世界。燕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北京大学校园图(2012)

北京大学校园占地总面积约7000亩,分为燕园校区、医学部校区、昌平校区、大兴校区、无锡校区和深圳研究生院校区6个部分,其中燕园校区是北京大学本部,占地面积1.95平方公里(合2925亩)。昌平校区占地面积550多亩。大兴校区为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所在地,占地面积约550亩。北京大学无锡校区同样为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所在地,2008年投入使用,位于无锡市滨湖区大学城,占地面积500多亩。北京大学医学部位于学府林立的首都北京海淀区学院路,占地面积约990亩。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南国燕园)占地面积82.87万平方米(合1243亩),是以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机构。

北大校园分为校本部、医学部、昌平校区、大兴校区、无锡校区和深圳研究生院6个部分,本部又称燕园,包括淑春园、勺园、朗润园、镜春园、鸣鹤园、蔚秀园、畅春园、承泽园等,在明清两代是著名的皇家园林,数百年来,其基本格局与神韵依然存在。校园北与圆明园毗邻、西与颐和园相望。北大充分利用了这一难得的历史遗产,营建了风景如画的校园环境,使之既有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度,又有江南山水的秀丽特色。这里不仅有亭台楼阁等古典建筑,而且山环水抱,湖泊相连,堤岛穿插,风景宜人;校园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园林景色步移景异。美丽的湖光塔影伴随着大师的背影,这正是燕园中最美的图画。著名的“一塔湖图”指的就是未名湖湖畔的景色。

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王选院士(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和物理系45届硕士黄昆院士获得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西南联大地质系42届校友刘东生院士获200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西南联大40届校友叶笃正院士获得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徐光宪院士和北京大学医学院50届校友王忠诚院士获得2008年国家最高技术奖,加上2000年获奖得吴文俊院士(1951-1952年任教于北京大学),2007年获奖的吴征镒院士(1940-1942年入西南联合大学理科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师从西南联合大学生物系主任张景钺教授(北京大学教授))至今为止北大校友共8次荣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部共十四位)。

北大地质地理系69届校友、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与另外两位合作者分享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在2001-2005年中仅授予两项。

北大技术物理系85届校友、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宗保宁领衔获得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在2001-2005年中仅授予三项。

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徐光宪院士荣获2005年度何梁何利科技成就奖,为北大继徐光宪院士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全国高校仅6位)。北大化学系45届校友邹承鲁院士和吴征镒院士(曾在西南联大任教)荣获200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迄今为止的23位成就奖(01-05年间仅4项)得主中有北大校友12位。

北大数学科学学院段学复、物理学院陈佳洱、甘子钊、杨应昌、赵柏林、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张滂、黄春辉、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涂传诒、信息科学学院王阳元、医学部冯传汉等十位教授在2001-2005年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迄今为止北大共37位教授获此殊荣,在全国高校中遥遥领先。同期,魏宝文(物理系57届)、李泽椿(地球物理系65届研究生)、杨起(地质系46届硕士)、顾方舟(医学院50届)、张仁和(物理系58届)、冼鼎昌(技术物理系56届)、王世绩(技术物理系56届)、惠永正(化学系62届)、丁一汇(地球物理系63届)、戴汝为(数学力学系55届)、王乃彦(技术物理系56届)、熊大闰(地球物理系62届)、肖序常(地质系52届)、吴德昌(化学系49届)、曹学义(医学部预防医学系毕业)、钟南山(医学部医疗系60届)、程耿东(数力系64届)、杨国桢(物理系62届)、张焕乔(物理系56届)、陈庆云(化学系52届)、白春礼(化学系78届)、许志琴(地质地理系64届)、唐希灿(生物系57届)、刘应明(数学力学系63届)、夏建白(物理系65届研究生)、杜庆华(原北大教师,1952年调出北大)等26位校友也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北大校友朱建士(数力系58届)获得2002年第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校友范滇元(62届)、钟南山(医学部医疗系60届)获得2004年第五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光华工程科技奖由中国工程院管理、承办,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最高奖。此前,北大校友张宗祜(地质系48届)、王寿云(数力系60届)、金国藩(工学院50届)曾荣膺此奖。

北大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姜伯驹院士(数学力学系57届)获得2002年第五届华罗庚数学奖。北大校友姜礼尚教授(数学力学系57届)获2005年第七届华罗庚数学奖。华罗庚数学奖是中国数学会与湖南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为了纪念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而设立的奖项,用以奖励并鼓励对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数学家。该奖自1992年以来的获奖数学家中,北大人有五位,位居各高校之冠。

北大校友、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巩馥洲研究员(1995年至1997年在数学科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和段海豹研究员(1987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分获2003年第九届和2005年第十届“陈省身数学奖”。该奖旨在奖励在数学领域作出突出成果的中国中青年数学家。自1986年以来,在获得该奖20位中青年数学家中,有北大校友8人,位居各高校之冠。

北大计算数学专业84届校友、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讲座教授汤涛获2003年度“冯康科学计算奖”。1995年设立的冯康科学计算奖旨在奖励科学计算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海内外中国青年数学家。该奖每两年颁奖一次,奖金15,000元。自设立以来的11位获奖者中,有北大校友5位,居全国高校首位。

北大物理学院马伯强教授(物理系89届博士)获得2002-2003年度周培源物理奖。北大校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解思深(物理系65届)、王恩哥(物理系90届博士)分别获得2000-2001、2004-2005年度周培源物理学奖。该奖项至今的六位获奖者中五位是北大毕业生。该校工学院黄永念教授(数力系63届、66届研究生)获得2002年第三届周培源力学奖,为该奖的第三位获奖者。周培源物理奖和力学奖由周培源基金会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一般每次评选一人或一个项目。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秦国刚教授获得2000-2001年叶企孙物理奖,龚旗煌教授获得2004-2005年饶毓泰物理奖,北大校友水永安(物理系53届)获得2000~2001年饶毓泰物理奖。

王鼎盛(物理系52届)获得2000-2001年叶企孙物理奖,马中骐(物理系64届研究生)获得2004-2004年王淦昌物理奖。中国物理学会胡刚复、饶毓泰、叶企孙、吴有训、王淦昌物理奖在2001-2005期间供授奖三次,授予14项。

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席振峰教授获年度“中国化学会-巴斯夫青年知识创新奖”和2004年中国金属有机化学领域的最高奖--中国化学会第一届“黄耀增金属有机化学奖”。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何国琦和郑亚东教授分别获得2001年、2005年第七次、第九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北大校友叶连俊、杨起、石耀林院士分别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是中国地质学领域的最高奖,其中荣誉奖在三次授奖中只授予了8人。

北京大学王劲松博士荣获2005年度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专门奖励在大气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空间探测学和空间物理学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开发研究中做出贡献的45岁以下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北大计算机研究所汤帜研究员荣获首届“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特等奖,同时授予“当代发明家”荣誉称号。“发明创业奖”由国家科技部批准,中国发明协会设立,是首个为发明家设立的国家最高奖项,也是现在国家奖励办批准的惟一一个奖项。共10人获得特等奖。

北大外国语学院教授黄燎宇和已故田德望教授分别获得2005年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奖。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鲁迅文学奖是国家级文学奖,黄燎宇教授(北京大学学士、硕士、博士)也是第八位获得鲁迅文学奖的该校毕业生。

北大校友刘国光(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经济系)获得2005年度首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中国经济学奖是由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共同发起设立的,旨在奖励在经济理论、政策及研究方法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中国学者。首届中国经济学奖侧重于评选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把经济学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国家发展与改革开放政策制定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经济学家。

北大法学院教授张守文、陈瑞华先后入选2002、2004年度两届中国十大中青年杰出法学家,同时当选的还包括吕忠梅(84届)、袁曙宏(法学博士)、蔡定剑(法学博士)、景汉朝(96届法学硕士)、马怀德(法律系88届)、莫纪宏(法律系86届)等六位校友。至此,在历届十大青年法学家评选中,已有12位校友获此称号。

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院士2001年获得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大奖——“研究与探险委员会主席奖”。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金鼎汉(55届东语系)2001年获得印度总统纳拉亚南亲自颁发的代表印地语研究最高成就的奖项——乔治·格里森奖。金鼎汉教授还曾于1993年获印度总统夏尔玛颁发的世界印地语荣誉奖,印度中央印地语研究院称赞他为当今世界印地语研究界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

北大医学院50届校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王忠诚院士获得2001年“第十二届世界神经外科联合学术会议”授予的“最高荣誉奖章”,这是世界神经外科最高奖,他是迄今中国惟一获此殊荣的神经外科医生。

北大化学系78届校友、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白春礼院士获得国际化学工业协会总部授予的2001年度“国际奖章”,以表彰他在纳米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和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所发挥的领袖作用。白春礼院士是继中国化学家侯德榜1943年获该学会“荣誉会员”后第二位获奖的中国科学家。

北大校友刘东生院士(地质系42届)获2002年度“泰勒环境”(TaylerEnmvironmentalPrize),获颁金制奖牌和20万美元奖金。“泰勒环境奖”是环境科学领域的最高奖,有“环境科学的诺贝尔奖”之称。

北大校友李旸博士(经济学院90届)获欧盟经济学进步奖,表彰其在宏观经济学方面的成就;该奖是欧盟十七国共同设立的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的大奖。

北京大学人类学蔡华教授被法国科学院授予2002年度“法语国家大奖”金奖,以表彰他在人类学领域的杰出成就。“法语国家大奖”是由法国、加拿大、摩洛哥等法语国家共同设立的一个奖项,表彰在学术上做出突出贡献的用法语作为工作语言的学者。蔡华教授是第一个获得这个奖项的中国人。

北大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俞孔坚教授主持设计的作品中山岐江公园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2002年度颁发的全美景观设计年度最高奖:设计荣誉奖(DesignHonorAward),2003年中国建筑艺术奖的公共环境类城市环境艺术优秀奖,2004年由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和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联合颁发的“中国现代优秀民族建筑综合金奖”。

2014年是五四运动95周年,北京大学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习近平近年来多次来这里考察调研。

上午9时,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校长王恩哥陪同下,首先来到北京大学人文学苑,观看人文社科成果展。展览展示了北京大学文学、历史、哲学、考古学科取得的重要学术成就和北大图书馆馆藏重要文献,包括《共产党宣言》多种译本。习近平向马克垚教授、袁行霈教授等详细了解人文社科学科发展情况,对北京大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

展室北侧是一座幽静的小院,87岁的著名哲学家汤一介教授从研究室走出来欢迎总书记,习近平快步迎上去,走入研究室,同他促膝交谈。汤一介介绍了编纂大型国学丛书《儒藏》的情况,习近平问他有什么困难和需要,赞扬他勤奋严谨的治学精神。走出研究室,习近平同在庭院内的师生亲切交流。他表示,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实现现代化,需要哲学精神指引,需要历史镜鉴启迪,需要文学力量推动。文史哲研究要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帮助人们更好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确立不断前进的方向和信心。

北京大学考古发现:中国的牛驯化起于一万年前

2013年11月13日,北京大学科研团队证实中国的东北地区可能是牛驯化中心之一,将中国的牛的驯化历史提早到一万年。此研究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吴小红教授和物理学院刘克新教授带领的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碳十四年代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发表在2013年11月8日的《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

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3年11月11日晚,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美丽的北大未名湖畔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强卫,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鹿心社出席签约仪式。副省长朱虹与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刘伟代表双方共同签署《江西省人民政府——北京大学战略合作协议书》。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张彦主持签约仪式,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柯杨、党委副书记敖英芳、叶静漪及副校长李岩松、高松等出席仪式。

2014北京大学研究生新年晚会举行

2013年12月23日晚,“研途寻梦——2014北京大学研究生新年晚会”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在这里,北大师生共同回首即将告别的2013年,展望即将到来的2014年,共同踏寻梦想的踪迹。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静漪,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明利,北京大学团委书记阮草等学校有关领导也来到晚会现场,与研究生学子们共襄盛举。来自北大附小的一群充满朝气、活泼可爱的小学生以嘹亮的歌声、优美的舞姿拉开了整场晚会的序幕。

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

2014年1月12日,北京大学开始公示2014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候选人名单,山东省24所高中的27名优秀学生上榜。如顺利通过公示,这些候选人高考时可享受最高降至当地一本线录取的优惠。记者注意到,与往年相比,2014年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名单中首次出现了农村生源。其中一名为广饶一中校长高欣华推荐的牛伟强;尽管与其他人相比,牛伟强的简历并不丰富,但广饶一中校长高欣华的推荐词让人为这个农村学生动容。另一名为莘县实验高中校长吕丁学推荐的于国帅;他的数学、物理成绩尤其突出,2012年获全国中学生数理化能力展示一等奖;2013年获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他思维开阔具有创新意识,所设计的‘多功能臂力器’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出身农村,能够有机会参加多项赛事并获奖,也足以说明这个农村学生不一般。

是全国中文学科中规模最大、学科最全、总体实力最强的系。本科现阶段设4个专业:中国文学、汉语语言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这里也是北大文科院系中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数量最多的院系,平均5个本科生就能拥有一位专业导师。中文系目前是按全系大专业招生,前两年不分专业,统一组织同学系统学习。第四学期开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报名选择专业。

作为北京大学专门从事工商管理研究和教育的商学院,光华管理学院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独立的学术思想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为了体现交叉学科的特点,学院多年坚持文理兼收的原则,每年都有约五分之一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进入光华管理学院。

现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财政学、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等六个本科专业,经济学院也是极为国际性、开放性的学院,国际交流十分广泛,置身于此,可以放眼世界,胸怀天下。

北京大学是“中国新闻学和新闻教育之摇篮”。早在1918年北大就开设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门新闻学课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新闻学著作,创办了中国第一份新闻学期刊,为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建国后,北大两度在全国率先开办新闻专业,毕业生大都成为我国新闻教育和新闻战线的骨干力量。

法学院是中国近现代法学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学院学科齐全、名师云集,开展的法学教育涵盖法学本科、知识产权第二学士学位、法学硕士、法律硕士、法学博士等多个层面,拥有多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998年,本着“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办学方针,法学院率先取消了法学本科教育的专业划分,只设立法学专业,本科学制为4年。学生在4年内修满最低140分并完成实习和学士学位论文后,准予毕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世界史 地理科学 地理信息科学 地球物理学

生物技术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 古典文献学 历史学 哲学 英语 经济学 新闻学 广告学 法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 社会学 社会工作 图书馆学 生物科学 化学 地质学 环境工程 工程力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学 大气科学 核工程与核技术 口腔医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考古学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印地语 泰语 金融学 保险学 国际政治 城市管理 能源与动力工程 智能科学与技术 预防医学 软件工程

天文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环境科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缅甸语 印地语 朝鲜语 日语 阿拉伯语 西班牙语 法语 德语 俄语 英语

理科试验班类 文科试验班类

公共管理类 工商管理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心理学 生物科学 化学类 物理学 物理学类 数学类

新闻传播学类 中国语言文学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军事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