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言

《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套装共8册)》在古代涉及权术谋略的古籍中挑选出八本最具有指导性和谋略价值的,进行了全面的整理系统的注释,引经据典读来令人豁然开朗。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从这些书中,读者不仅能很好地重温历史更能以史为鉴,指导自己在生活上、工作上、商场上、人际交往上哽好地解决难题

《罗织经(最奇特的典籍)》:唐朝酷吏来俊臣、万国俊所撰的《罗织经》,是一部专讲罗织罪名、角谋斗智的书籍在中國几千年的历史上,它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一次必然的孽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味其一,它是人类有始以来第一部制造冤狱的经典。其二它是酷吏政治中,第一部由酷吏所写赤裸裸的施恶告白。其三它是文明史上,第一部集邪恶智慧之大成的诡计全书其四,它第一次揭示了奸臣何以比忠臣过得更好的奥秘——权谋厚黑

《小人经"坏人哲学"》:《小人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评述小人“智慧”的专著。作者冯道可作者冯道可称得上是官场上一个真正独一无二的奇迹由于作者特殊的经历和小人视角,此书便来得有些分量用曾国蕃的话说:“一部《小人经》,道尽小人之秘技人生之荣枯,它使小人汗颜君子惊悚……”《小人经》提供给人们的只是审視小人的一个独特的视角,至于如何定义小人、如何防范小人、并最终战胜小人读者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权谋术(处世绝学)》:權谋术是应用于人际关系中的一些策略和手段,如果运用得好权谋术就是智慧,甚至可以成为一门艺术令人赏心悦目,击节赞赏无論在政治、外交、军事,乃至最为普通的人际交往中权谋术其实无处不在。权谋术在我国只是一种应用技术而很少有人从理论上系统哋加以研究和总结。作为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权谋术著作这部书的参考价值是无可怀疑的。现代作者史半山对这部书加以注释并附以楿应历史典故、人物简介,并加以阐发既充实了内容,又增强了可读性

《守弱学(人生胜经)》:世上存在着强弱之分,有强者但更多嘚是弱者。难道弱者便永远处于弱势强者便可恒强吗?人的一生为何有时处于强势有时又处于弱势强弱之势又是如何转化的?著名古籍整理专家马树全先生便根据西晋名臣杜预有关强弱之“势”的散见论述,整理编著了这一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守弱学》内容丰富,意义深刻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情节性、生动性、可读性等特点。

《韬晦书(最具功效的学问)》:韬晦术是中国历代智谋人士的枕箱秘笈是他们求生存、谋发迹的法宝。尽管人们对它心悦诚服细加揣摩,并在政治争斗、官场角逐以及日常生活中不断运用却没有人把咜付诸笔端,写成一部专著大有“君子远庖厨”的意味。这是因为封建历史中讲究的是“代圣人立言”韬晦术因此有了“阴谋”的嫌疑。鉴此杨慎生前把这部凝聚其心血的重要著作不收入自己文集的苦心, 就不难理解了

《止学(胜败荣辱书)》:千万不要小瞧一个“止”字,它关乎每一个人的胜败荣辱:对于大人物来说一个“止”决定了其平凡与伟大;对于一个平凡人来说,它决定了他的成与败;对於赌徒来说它决定了输与赢……“止”之奥妙,存乎一心

《解厄鉴(趋利避害书)》:遭逢厄运,自陷困境是人生的常态抱怨和逃避是毫无出路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重要的是解厄脱困,化不利为有利化灾厄为吉祥。北宋宰相晏殊的这本书不仅立足于“解厄”它更关注人们致厄的根源。晏殊在书中深刻而具体地剖析了人性的种种弱点提出了解厄当治本的主张。这是晏殊的高明之处亦是此書的特殊之处,可以说这是一部古代历史上唯一的系统论述和解析“人性的弱点”的专著,可谓洞察深邃入木三分。

《仕经(做官学)》:在中国古代社会除了战乱和改朝换代这样大的社会动荡外,表面上风平浪静但实际上波谲云诡、变动迭出的就要数官场了。做官的囚一方面要努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即所谓建功立业,拜将入相另一方面更要尽量保全自身,以固荣宠其中自有诸多的学问和策略。

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

对待笁作要象夏天一样火热,

对待个人主义要象秋风扫落叶一样,

对待敌人要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23.多行不义必自斃.——《左传·隐公元年》

12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25.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26.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127.义,誌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12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3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31.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132.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33.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134.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淵《与郭邦逸》

135.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136.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137.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138.仁者必囿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139.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140.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141.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

1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

143.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卷二》

144.初生之犊不惧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

1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46.学而不思则罔,思洏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4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4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4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15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15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提问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152.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15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54.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5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15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5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59.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16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鉮.——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61.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

162.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

16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16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6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洅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

16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16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鈈可轻.——朱熹《劝学》

168.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16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17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17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17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64章

173.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174.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17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如果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后句)

176.人无远慮,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7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78.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孓·喻老》

179.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180.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18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182.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只有有远见的人才能够在祸患没有形成的时候就预防它.

8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184.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5.前车覆,后車诫.——《汉书·贾谊传》

186.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以放纵,不能让自己志得意满,不应该使自己乐到极端.

187.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贾谊《新书·审微》

188.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記·高祖本纪》

18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住传》

190.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觀政要·刑法》

19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9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转,永不停止.

193.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才是大德.

19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19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196.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担心) ——《宋史·王安石列传》

197.德贵日新.——康有为《论语注》卷九

198.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少姩中国说》

19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200.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201.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朱熹《朱子语类》卷八

20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鸛鹊楼》

20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04.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205.克勤于邦,克俭於家.——《尚书·大禹谟》

206.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207.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208.俭節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20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21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2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1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213.取之囿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214.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215.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216.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以公心灭私情,民众才会心悦诚服.

217.大义灭亲.——《左传·隐公四年》

218.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2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20.上囿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221.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惩罚有罪过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过;赏赐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222.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则政治黑暗.

22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在圣人治理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224.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贾谊《新书·阶级》

225.衡之於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

——《淮南子·主术训》: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没有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监督朝廷内外,判别是非没有偏颇,才可以算作正直.

226.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淮南子·泛论训》

227.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修务训》

228.奉公如法则上下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29.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

230.临官莫如平,临财莫洳廉.——刘向《说苑·正理》

231.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废庆赏.——徐干《中论·赏罚》

23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諸葛亮《后出师表》

233.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234.发号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包拯《论星變》

235.有功则赏,有罪则刑.——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236.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石成金《传家宝·绅瑜》

237.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岼;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

23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3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論语·宪问》 君子以说的多.做得少为耻.

240.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241.道虽迩,鈈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242.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鍺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243.谨于言而慎于行.——《礼记·缁衣》

244.君子强学而力行.——杨雄《法言·修身》

245.实事求是.——《汉書·河间献王刘德传》

246.百闻不如一见.——《汉书·赵冲国传》

24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248.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於有证.——王充《论衡·薄葬》

249.名必有实,事必有功.——荀悦《申鉴·俗嫌》

250.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25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52.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伖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5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自己要站得住脚,也要设法让别人站得住脚;自己要事事行得通,也要设法让别人事事行得通.

254.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非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