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ct最小能看到多大的肿瘤肺内侧肿瘤吗

h***,医生已同意您的门诊预约申请
患者姓名:h***(保密) 身份证: **********(保密)
就诊疾病: 肺癌 肺癌
病情描述: 右肺尖疑是结节,右肺内侧结节,已拍过pectCT 就诊程序:
1、这是跟医生个人的预约。只有医生或他指定的助手知道这个预约。
2、先要在医院里指定地点找到医生本人,出示转?诊短信凭证,请医生开转?诊条。
3、持医生开具的转?诊条,挂号室挂号后排队看病。
2、医生有可能临时停诊。
3、仅保证您当天就诊可以看上医生,并无任何优先,请按挂号顺序看病。

找尤长宣大夫就诊的h***患者,成功报到

患者当前诊疗情况 : 先做检查,拿着检查结果继续看

“肺癌”问题由尤长宣大夫本人回复

出停诊:因出差,于2018年8月25日(星期六)至2018年8月28日(星期二)停诊,29日上午正常出诊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投诉,帮助网站成长!谢谢您!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肺转移性肿瘤是指原发于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肺。这种情况相当多见,大多为血行转移。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有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及肝、甲状腺、乳腺、骨、软组织、皮肤癌肿和肉瘤等。患者大多数无明显的表现,少数病例可以有咳嗽、血痰、发热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一般在诊疗和随访原发肿瘤的病人时,进行胸部X 线检查才被发现。

  • 【摘要】目的探讨转移瘤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1例经外科手术切除的肺转移瘤。结果31例肺转移瘤患者,术后第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4.2%、45.2%、29.0%、12.9%。结论肺转移瘤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关键词肺转移瘤外科治疗体会Experienceofsurgicaltreatmentof31caseswithmetastatictumoroflungWang

  • 【摘要】目的探讨非典型转移瘤的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有原发病灶并经过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非典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结果非典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有多发性钙化3例,单发转移6例,多发性空洞4例,肺炎型1例,肺泡壁蔓延2例。结论熟悉非典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有助于原发恶性肿瘤及非恶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关键词CT诊断肺转移瘤非典型典型肺转移瘤影像表现为多发圆形、大小不等结节形,小者为栗粒样和弥漫性间

  •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04)06-0538-02  脏是人体各种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肺转移瘤发生率约为30%[1],近年来国内外对肺转瘤采用积极手术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我院自1993年1~12月共行手术治疗肺转移瘤32例,占同期手术治疗肺部恶性肿瘤3.46%,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2例患者中,男24例,女8例,年龄20~78岁,平

  • 概述原发于身体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经血道或淋巴道转移到的相当多见。据统计在死于恶性肿瘤的病例中约20~30%有肺转移。恶性肿瘤发生肺转移的时间早晚不一,大多数病例在原发癌肿出现后3年内发生转移,亦有长达10年以上者,但也有少数病例肺转移灶比原发肿瘤更早被发现。转移到肺的原发恶性肿瘤多来自乳腺、骨骼、消化道和泌尿生殖系统。肺转移性肿瘤大多为遍及两侧肺的多发性病灶,大小不一,密度均匀,对这些晚期癌肿

  • 部是转移肿瘤的好发部位,肺转移瘤CT表现一般比较典型,诊断并不难。笔者现将6例具有特殊CT表现的病例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6例,均为男性,年龄42~68岁。临床症状: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痛、呼吸困难。全部病例行常规胸部螺旋CT扫描。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有原发肿瘤,其中肺癌2例,肝癌2例,食管癌、胆囊癌各1例。6例中,4例经痰检证实为肺转移瘤,2例经CT随访观察确诊为肺转

  • 2005年07月12日中华肿瘤杂志2005Vol.27No.3P.177-1796(上海)为了探讨转移瘤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式以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者对10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1,3,5,7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87.9%、47.3%、31.7%、23.7%和13.9%,中位生存期为34.8个月。无瘤间歇期(DFI)>36个月、单个结节、无肺

  • 【关键词】转移瘤  由于癌症患者日益增多,转移瘤也呈上升趋势,随着CT及MRI的广泛使用,其检出及诊断已不困难。自2000年以来收治肺转移瘤216例,现将临床资料及CT片进行整理、总结,探讨肺转移瘤的CT表现、鉴别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216例肺转移瘤中,男106例,女110例。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52岁。原发病灶为肺癌,肺内转移59例,宫颈癌21例,卵巢癌12例,乳腺癌3

  • 【摘要】目的探讨伽玛刀对癌脑转移瘤治疗后肿瘤局部控制情况及病人生存期。方法回顾伽玛刀治疗的237例原发肺癌的脑转移瘤,颅内单个转移灶114例,多发转移灶123例,均采用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其中85例在术前或术后接受了全脑放疗。患者术前通过肺部活检明确病理,其中小细胞癌71例,鳞癌70例,腺癌88例,鳞腺混合癌8例。随访内容包括影像学检查肿瘤变化的情况,生存质量KPS评分,伽玛刀治疗后生存时间及死亡

  • 177-1796(上海)为了探讨转移瘤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式以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者对10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无瘤间歇期(DFI)>36个月、...作者:自动采集

  • 见有新浸润病灶出现。  2临床讨论 放射线科医生:本例中年女性。因畏寒、发热,咳嗽,咯黄色脓性痰入院。胸部X线片出现密度增高影,两肺均有病灶出现,其间可见透光区。同时出现两肺改变的疾病有:(1)肺转移性肿瘤:肺转移肿瘤较小时很少出现症状,特别是血行性转移,咳嗽和痰中带血并不多见。血行转移肿瘤最常见的表现为多发的圆形病灶,轮廓清楚光滑,密度均匀,病灶大小可不一致。肺转移性肿瘤可以出现空洞,可为厚壁或

  •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示:49734mIU/ml(正常值0~29.4mIU/ml),行腹部增强CT检查示:右侧睾丸实性占位。行胸部正侧位片检查示:左上叶前段占位性病变,多发高密度小结节影。行胸部螺旋CT扫描示:双肺多发占位性病变,考虑转移瘤,伴纵隔淋巴结肿大。行腹膜后及双侧腹股沟区彩超检查示:未见明显淋巴结肿大影像;行泌尿系彩超检查示:双肾,输尿管,膀胱未见明显占位;行肝胆脾彩超示:脂肪肝

  • 【关键词】磁共振;脑肿瘤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MRI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脑转移瘤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脑转移性肿瘤具有典型的MRI表现,笔者就我院近年来发现的26例脑转移性肿瘤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6例患者中男17例,女9例,年龄30~72岁,平均51岁,所有病例均经CT扫描后再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检查设备采用Openmark0.4T低场永磁型MRI机,MRI常规扫描

  • 节肺血吸虫病第二节肺吸虫病第三节肺棘球蚴病第八章肺肿瘤第一节支气管肺癌一、周围型肺癌二、中央型肺癌三、细支气管?肺泡癌四、肺类癌第二节肺其他原发恶性肿瘤一、肺肉瘤和癌肉瘤二、肺原发性淋巴瘤第三节肺转移性肿瘤第四节肺良性肿瘤一、错构瘤二、硬化性血管瘤第九章尘肺病第一节矽肺第二节煤工尘肺第三节石棉肺第十章胸部创伤第一节肺创伤一、肺挫伤和爆震(冲击)伤二、肺撕裂伤及肺血肿三、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第二

  • 椎体内,使椎间隙扩大,T2WI上椎间盘信号增高是较特意的表现。(3)附件,尤其是椎弓根破坏多见。(4)可有椎旁软组织肿块,但范围多小于局部受累椎体范围,多为基本强化。(5)椎体楔形变不能排除椎体转移性肿瘤。(6)与脊椎结核、原发性肿瘤MR图像比较后,晕征、靶征及椎基底静脉消失征为非特异性表现。(7)增强后椎旁软组织与正常脊髓分界清楚。(8)增强后抑脂技术有利于显示椎体受侵部分与正常骨髓组织的分界

  • 【摘要】目的总结颈椎转移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以来收治的15例颈椎转移性肿瘤病例资料,其中姑息性肿瘤切除、脊柱重建手术9例,椎体成形术加化疗和放疗2例,化疗加放疗4例。分析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治疗方式与结果;评估治疗前、后症状转归、神经功能恢复、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18.2个月。经三种治疗,颈部疼痛症状均有明显缓解,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松动。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放射性神经

  • 15%。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好发部位,与骨髓的造血功能有密切关系。因此,脊椎及骨盆多见。由于脊椎的供血丰富,故脊椎转移最为多见。笔者共收集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脊柱转移瘤49例,旨在探讨低场磁共振在脊柱转移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9例脊柱转移瘤,男35例,女14例,年龄15~28岁,平均57.3岁。患者均为转移处有疼痛,而出现肢体症状者有18例。1.2方法使用安科0.2T

  • 2006年12月11日中华肿瘤杂志2006Vol.28No.4P.306-30811(北京)为了探讨胰腺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和预后。研究者回顾性分析18例胰腺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原发肿瘤为癌8例,胃癌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甲状腺癌1例,黑色素瘤1例,卵巢癌1例,肾癌1例,食管癌1例,直肠癌1例,肝癌1例。胰腺转移性肿瘤无特异性临床症状。14例行CT或B超引导下细针穿

  • VEGF-A,TGFβ和TNFα。在的肿瘤转移(tumourmetastasis)发生之前,这些细胞因子会在肺中诱发髓性和内皮性细胞表达趋化因子(chemokine)S100A8和100A9。这些趋化因子激活的肿瘤转移前的小生境(premetastaticniche)支持了扩散的病变细胞(malignantcell)的粘附和侵入过程。此后,为真正的转移性肿瘤提供了“肥沃的栖息地”。感兴趣的读者

  • 眼内转移性肿瘤比较少见,因为眼动脉与颈内动脉成直角分支,所以血流中的肿瘤栓子由于血流速度关系往往容易停留于颅内(脑及脑膜),而不易经过眼动脉进入眼内。单眼者多,左眼多于右眼,因左侧颈总动脉直接从主动脉弓上发生,肿瘤栓子经此处上行易入左眼,而右侧需要绕过无名动脉,比较困难。也有双眼同时发病者,但少见。癌肿多于肉瘤或黑色素瘤,因为全身癌肿的发病率较肉瘤或黑色素瘤高,其中最常见的是乳腺癌,其次为癌、

  • 转移性肿瘤是内脏肿瘤广泛转移,表现于皮肤的部分。恶性肿瘤皮肤转移的发生率虽然较其他脏器的转移率要低(仅5%~10%),但任何内部脏器的肿瘤都可以经过血行或淋巴道转移至远处皮肤,所以皮肤转移性肿瘤临床并不少见。  皮肤转移性肿瘤的好发部位是前胸部、腹部、头颈部。其中,腹部和头皮常常为内脏肿瘤以转移性皮损为首发症状时的好发处。皮肤转移性肿瘤的发生部位与原发肿瘤间存有一定的关系,如头皮转移最常见于

  • 止痛外,尚有增加椎体强度、稳定脊柱的作用。笔者应用PVP结合局部化疗药物注入治疗22例34个椎体转移瘤,探讨在PVP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局部化疗药物注入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2例患者完整临床资料,共34个椎体。男14例,女8例。患者年龄32~76岁,平均57岁。其中13例癌,4例乳腺癌,3例肝癌,直肠癌和横纹肌肉瘤各1例。所涉椎体为腰椎22个,胸椎10个,第1骶椎2

  • 的临床特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刘宇军等研究人员研究显示,在103例患者中,原发肿瘤为癌38例(36.9%),肝癌44例(42.7%),肾癌7例(6.8%),结肠癌5例(4.9%),贲门、胃癌4例(3.9%),乳腺癌2例(1.9%),来源未明的恶性肿瘤3例(2.9%);原发肿瘤多分化不良。转移瘤直径平均3.9cm;从发现原发肿瘤到肾上腺转移,平均时间为9.5个月。82例患者(79.6%)

  • 移瘤以椎静脉型为主。(3)选择性转移:有些肿瘤的瘤栓能选择与原发瘤相同的环境停留下来而产生病灶,如骨髓瘤。(4)淋巴转移:某些肿瘤可经淋巴系统转移至骨骼系统,也可经淋巴导管入血循环而发生转移。骨转移性肿瘤好发于成年人,但更常见于中、老年人,其中脊椎和骨盆在骨转移性肿瘤中是最好发的部位。转移性骨肿瘤的好发部位,与骨髓的造血功能有密切关系。由于椎体的血供丰富,故脊椎是转移瘤的最好发部位,而MRI又是

  •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脊椎是转移性骨肿瘤最常见的好发部位,一般骨转移瘤患者X线征象出现前多有疼痛等明显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影像,X线摄影是骨转移瘤最基本的检查方法,但早期诊断率低,易漏诊,对转移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有限度,而CT密度分辨率较高,能分辨出较多的组织结构,对病灶及其周围的组织结构显示较为清晰,虽然现在CT应用已日趋广泛,但国内有关其CT诊断报道不多[1]。本文对我院经病理和临床获得证

  • 【摘要】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全肝动态增强扫描,比较三期的病灶检出率,并就检出敏感性和定性准确性进行比较研究。方法14例肝转移瘤患者均行MSCT三期全肝动态增强扫描,统计各期病灶的检出数、观察病灶增强方式、计算检出敏感性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4例共发现病灶171个,肝动脉期、门动脉期、平衡期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149/171(87.13%)、155/171(

  • 【摘要】目的研究“牛眼征”在肝脏多发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肝脏多发转移瘤的CT图像,分析转移瘤内部的密度特点。结果42例瘤体内出现坏死,呈“牛眼征”。结论“牛眼征”在转移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肝肿瘤转移瘤牛眼征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在CT检查中,肝脏多发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主要集中在转移瘤和多发结节性肝癌两者之间,在没有发现原发病灶的前提下,尽快找出两者的鉴别要点是正

  • 一般资料收集临床病例50例,男40例,女10例,年龄40~80岁,平均67.1岁。临床主要症状为不同程度的头痛、偏瘫及共济失调等。脑外原发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30例,其余病例经临床观察、随访证实。其中癌34例,肠癌2例,肝癌12例,乳腺癌和胃癌各1例。  1.2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0.5T超导型MR扫描仪。均行相同层面T1WI、T2WI、FLAIR序列和T1WI增强扫描。SE序列TR=40

  • 【摘要】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脊椎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临床确诊的57例脊椎骨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其中男36例,女21例,年龄24~85岁,平均58岁,均行矢状T1WI,轴位T2WI扫描。结果本组57例,颈椎9例,胸椎16例,腰骶椎23例,两个以上部位9例,病灶T1WI低信号,T2WI高或等信号,椎旁软组织肿块11例。结论MRI是诊断脊椎转移瘤的无创伤性有效检查方法,矢状面

  • I(100%)和SE-T2WI(94.4%)可清晰显示软组织肿块与周围神经和椎管的情况。其次为FLASH-T1WI(86.1%)和增强T1WI(83.2%)。结论(1)FLASH-T2WI对脊柱转移性肿瘤检出率敏感性高,是低场强MRI诊断脊柱转移瘤必不可少的扫描序列。(2)低场强MR诊断脊柱转移瘤最佳扫描描组合是SE-T1WI和FLASH-T2WI序列,必要时STIR序列作补充。(3)SE-T2

  • 癌症转移瘤的增殖常常是肿瘤导致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期来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实验癌症研究所(ISREC)的一个研究小组首次密切观察了这些转移瘤自身的形成过程,而非如以前一般仅聚焦于它们起源的原发性肿瘤。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在转移瘤形成中起关键性作用的蛋白,并证实阻断该蛋白可以有效抑制继发性肿瘤的形成。新研究发现为治疗晚期癌症打开了新的治疗方案之门。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Nature

  • 【摘要】目的探讨肝转移瘤钙化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3例钙化肝转移瘤患者均行腹部CT扫描并做系统检查以寻找原发灶,19例患者行手术治疗,4例患者行原发灶或转移瘤活检,所有患者均由组织学诊断。结果原发肿瘤17例为大肠癌,胃癌及乳腺癌各2例,癌及甲状腺癌各1例。结论肝转移瘤钙化以大肠癌最常见,乳腺癌、胃癌、肺癌、甲状腺癌等偶见,各种转移瘤的钙化在CT上无明显特征性表现,原发性肝癌钙化罕见。关键

  • 我科2004年12月14日接诊1例右侧胸膜转移瘤患者,曾做两次X线平片检查,附近其他医院亦做过X线检查,均诊断为右下感染、右侧胸膜炎,后经西安市某空军部队医院电子胃镜检查诊断为弥漫性浸润型胃癌,胸部CT断层扫描诊断为右侧胸膜转移瘤。分析误诊原因为临床资料欠全,X线表现不典型、临床、X线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基于医疗条件限制未能开展理想检查方法,造成诊断困难,导致误诊。现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1临

  • 【摘要】目的探讨长骨孤立性转移瘤的X线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35例长骨孤立性转移瘤的X线表现,男27例,女8例,年龄27~76岁,平均52岁。结果32例表现为溶骨性病灶,其中26例为程度不同的溶冰状改变,4例为朽木状骨破坏,2例为骨皮质碟形缺损。2例表现为溶骨、成骨混合性病灶。1例表现为单纯骨膜增生。骨膜反应的出现率为34.7%,1例有Codman’s三角。7例的病灶

  • 脊柱转移瘤是常见的肿瘤病变。大多数恶性肿瘤均可发生骨转移,而脊柱系统则因其血液循环的特点,使得某些恶性肿瘤在未发生其他脏器转移时就可能发生脊柱转移,有时甚至原发灶不明确时就已发生了脊柱转移。脊柱转移瘤的早期诊断不仅有助于对原发肿瘤做出正确的TNM分期,而且对临床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也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通过对25例经MRI诊断并经临床证实的脊柱转移瘤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探讨MRI在脊柱转移

  • 号,总体来说也具混杂的长T1长T2改变。在13例有剧烈疼痛的患者中均发现明显病理性骨折和软组织肿块,表现为骨质破坏,椎体塌陷,见骨块及软组织块影突向椎管压迫硬膜囊、神经根及脊髓。  3讨论  骨转移性肿瘤在骨良、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仅次于肺和肝转移瘤。转移途径主要是血行转移,少数可直接由原发灶侵犯。绝大多数由前列腺癌、肾癌、甲状腺癌、乳癌、肺癌和鼻咽癌转移,少数是由骨肉瘤、尤文瘤和恶性淋巴瘤转移

  • 【关键词】超声诊断;多发性转移瘤;栓塞  1病历摘要  患者男,59岁,偶感上腹部不适来我科进行全身体检。超声表现:肝脏形态大小尚正常,脾脏体积增大,轮廓尚规整,厚径为6.9cm,长径为14.6cm,肋下探及2.6cm。肝内、脾内见多个混合回声团块,肝内最大为6.4cm×6.2cm,脾内最大为3.3cm×3.3cm,团块周边呈不规则厚壁强回声并伴有四周无回声环包绕,内部为

  • 肿瘤的诊断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例多发脑转移瘤患者,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46~75岁。均有原发肿瘤病史,原发灶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手术活检病理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癌6例,乳腺癌3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及癫痫等。  〗1.2检查方法  使用深圳Basda0.35T永磁MR扫描仪,采用头颅相控阵正交线圈。平扫序列包括:SE序列:矢状位(层厚5m

  • 【概述】颅内转移瘤(IntracranialMetastaticTumors)为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者,癌瘤、肉瘤及黑色素瘤均可转移至颅内。临床所见颅内转移瘤大多数为癌瘤转移,占90%以上。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有三条途径:①经血流,②经淋巴,③直接侵入,其中经血流为最多见的途径。转移途径和转移部位与原发瘤的部位有关。如癌、乳腺癌、皮肤癌等主要经血流转移,易在脑内形成多发转移癌。消化道癌

  • 减少并发症和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骨科2002~2003年收治的脊椎骨转移瘤病人32例,其中胸椎转移瘤16例,腰椎转移瘤12例,骶椎转移瘤4例。原发于癌的15例,食管癌6例,乳腺癌4例,膀胱癌2例,前列腺癌2例,未找到原发肿瘤者3例。32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1岁,入院时截瘫3例,双下肢肌力2~3级

  • 【摘要】5cm,常呈分叶或不规则外形,密度不均。【关键词】肾上腺转移瘤;CTCT能使肾上腺显示率高达99%,已成为发现肾上腺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1]。本文总结年经临床、CT和病理证实52例肾上腺转移瘤CT资料,进行分析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38例,女14例;年龄26~72岁,40岁以上占87%。临床表现:肾上腺转移瘤多无功能,临床上除有原发癌的表现外,多无肾上腺

  • 讨论  脑转移瘤系指身体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至颅内的肿瘤,占颅内肿瘤的3.5%~10%[1]。本组颅内肿瘤7855例中,转移瘤217例,占2?76%。近年来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及癌等肿瘤发病率的增加,脑转移瘤的发生也随之增加[2,3]。  由于早期症状隐匿,以及受诊断条件和技术的限制,脑转移瘤发生的早期或微小转移瘤临床无症状时,临床上不能及时发现,一旦临床发现,其症状发展急

  • 【摘要】目的探讨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包括50例脊柱转移瘤,其中男39例,女11例,均有明确原发癌灶。使用美国GEsigna1?5T超导型MRI扫描机。结果10例为单椎体病变,40例为多椎体病变。50例在T1加权像均呈低信号。21例附件受累,19例有椎旁肿块,10例有椎管受侵或脊髓受侵。50例椎间盘形态及信号均大致正常。结论MRI在评价脊柱转移瘤方面优于X线平片及CT并可与核素骨扫描

  • 【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转移瘤手术切除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以及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可靠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2005年8月11例胸腰椎转移瘤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后正中加后外侧“T”型切口行椎体肿瘤切除,并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患者疼痛均有缓解。神经系统压迫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胸腰椎转移瘤经后正中加后外侧“T”型切口手术切除并重建脊柱的三柱稳定性结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生存时间。【

  • 其对少血管乏血性肝转移瘤更是缺少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CT引导下经皮无水酒精消融(PEI)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笔者采用该方法治疗17例乏血性肝转移瘤,近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2年1月~2003年9月,采用CT导向PEI治疗肝转移瘤17例,共20个肿瘤结节。男11例,女6例;单发结节14例,2个结节3例;结节直径均<3cm。原发灶为癌4例,结直肠癌6

  • 【关键词】骨肿瘤肿瘤转移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诊断骨转移瘤是指原发于骨骼或肌肉骨骼系统以外其他脏器的恶性肿瘤等通过血液循环或直接侵及骨组织而形成的继发性骨肿瘤。骨转移瘤常伴随骨痛、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和骨髓抑制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早期检出骨转移瘤,对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判断以及减少严重并发症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影像学检查是确定骨转移瘤的直接依据,检查方法包括X线、CT、M

  • 转移瘤性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SCC)是指各种硬膜外转移性肿瘤所引起的脊髓或马尾神经压迫性损害症候群。通常起病急、发展快,短期内(甚至数小时)即可造成严重脊髓损害,是对肿瘤患者危害性最大的并发症之一。随着肿瘤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的进展,肿瘤患者生存期延长,MESCC病例也日益增多。但至今缺乏理想的治疗措施,预后很差。  1 概述  在北美死于肿瘤的病人中,脊柱转移灶的发生率为40%,MESCC为5

  • 【摘要】目的探讨密盖息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骨转移瘤患者给予密盖息针剂100IU肌注,每日1次,连用15天为1个疗程。对疼痛进行评价并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钙、碱性磷酸酶含量。结果全组42例共用密盖息1个疗程26例,2个疗程10例,3个疗程6例。CR4例,PR28例,止痛有效率(CR+PR)为76.1%(32/42)。治疗前后血清钙、碱性磷酸酶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密盖息对中

  • 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影,周围有明显水肿带,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不典型者7例,经头颅CT扫描曾误诊为脑出血2例、脑梗死5例。  1.4原发瘤及转移部位结合全身检查,9例发现原发病灶,其中癌8例、绒毛膜促上皮癌1例。  1.5误诊时间从起病至确诊最短2天,最长3个月。  2讨论  2.1本组病例特点(1)50岁以上发病者占83.33%。(2)急性起病,病前无原发肿瘤病史及体征。(3)

  • 切口感染、褥疮、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等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92,P0.05)。(5)所用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t=0.584,P0.05)。结果见表3。  图1第4腰椎转移癌切除后骨水泥充填手术前后MRI、CR图像  表3两种技术治疗效果对比(例)  3讨论  脊椎转移瘤是癌症患者癌细胞最常见的骨骼转移部位,可合并局部疼痛、神经放射痛而使患者极度痛苦,或累及脊髓而

  • 【摘要】目的探讨MRI在脊柱转移瘤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分析60例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脊柱转移瘤MRI表现,分别进行SE序列T1WI和T2WI扫描,其中3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60例共249个椎体受累,单个椎体受累病例12例,48例多椎体受累,单纯附件受累2例,合并椎旁软组织肿块9例,椎管受累13例,合并压缩骨折7例。结论MRI对评价脊柱转移肿瘤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价预后。  【关键词

  • 【摘要】目的探讨MRI检查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所有病例均做矢状T1WI/T2WI+轴位T2WI扫描,矢状/轴位T1WI增强,部分病例加做GRLT2WI扫描。结果转移瘤累及胸椎及腰椎两个部位差异不甚明显,颈椎累及少见。MRI信号呈多样化的表现,多数病变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特点,信号的改变与病变的鉴别诊断缺乏特异性;对比剂增强可见到肿瘤中等度或明显强化。结论FSEFT1WI/T2WI和G

内容提示:肺栓塞的影像诊断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5:57:3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t最小能看到多大的肿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