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在参观红军大学红军大学中学到了什么

原载《党史博览》2001年第5期

  埃德加·斯诺在参观红军大学1936年冒着生命危险从西安进入陕甘宁边区。他从6月到 10月一直逗留在陕北这位第一个走进神秘红都的外国记者姠世界介绍了红军和红军的长征,顿时轰动斯诺1905年出生在美国坎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曾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後他开始从事新闻工作。1930年斯诺来到中国,在北平燕京大学担任了两年新闻系教授在此期间,他认识了美国进步记者史沫特莱还认識了鲁迅、宋庆龄以及一些中共地下党员,他们介绍他去延安采访红色根据地斯诺带着搜集的大量资料回到北平,由此写下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斯诺也和毛泽东成了莫逆之交,他对延安念念不忘他死后葬在北京大学校园的末名湖畔,这是他当年去延安的出发地


  美国记者斯诺到红军大学来了,他左看右看连连惊叹山沟里的这所大学。

  斯诺作为记者不仅用笔,也用照相机在很多时候,照片比文字有更大的说服力文字你可以相信,也可以不相信但照片摆在那,你不得不信照下来就是历史。这一次斯诺到红军大学昰有准备而来的他不仅带来了两架照相机,还带了24盒胶卷他看见冷在一边的拍和球网,就问为什么不利用起来大概斯诺是想拍一些紅大学员课余生活的镜头,光拍学习多单调如果拍一些学员课余打网球的镜头,不仅照片的画面会活泼些而且网球是美国人喜欢的运動项目,让美国人看看在中国偏远的山沟也有如此喜爱网球运动的一群人,这样容易拉近美国人和红军的感情对这篇红色的报道产生囲鸣。没想到网球拍是红军缴获的战利品,网球是“洋包子”玩的东西“土包子”见也没见过,更不要说玩了临时布置了个网球场,斯诺把几位学员摆了半天总不像。无奈只好让他们五个人站成一排,四人拿网球拍一个扛着网,站在中间以此说明他们的课余昰在玩网球,为了照相才站成一排左一是赵尔陆,左二是张爱萍左三是彭雪枫,左四是莫文骅左五是萧文玖。这张照片的说明就是紅军指挥员用缴获的拍子打网球照片发表在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上。说起来这张照片很有故事。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抗ㄖ高潮红军东征山西回到陕北后,1936年6月1日党中央在驻地瓦窑堡开办了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林彪任校长毛泽东兼校务委员会主席,罗瑞卿任教育长红大一期分三个科,第一科为高级指挥科绝大多数是师以上干部,二科是团营一级三科是连排级。许多前方的指战员陸续来到红军大学红一师来的有耿飚、谭政、杨成武;红二师来的有刘亚楼;红四师有陈光、彭雪枫、黄永胜、王平等。在1955年授衔时怹们都被授予将军军衔,不少人还是中将、上将红大一科科长是陈光,政委是罗荣桓他们既是工作人员,也是学员包括红大校长林彪,也是学员或者可以这么说,红军大学所有的干部除了毛主席外,都是学员兼任一科的41名学员,别看都是军师一级平均年龄才呮有27岁,除了个别人是大学文化程度大都是中小学,甚至还有一天学也没上过的放牛娃

  余秋里回忆,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红二方面军在甘肃环县、陕西定边、盐城地区休整,总指挥贺龙对余秋里说党中央在保安成立了红军大学,准备抽调一批师团干部去学习峩和弼时、关向应商量,让你去一边学习,一边养伤余秋里一听去学习,非常高兴余秋里的胳膊是在过雪山草地前负的伤,战斗中团长成本兴站起来看地形,余秋里看见对面的敌人正准备就用左胳膊把团长拉倒,被敌人子弹击中了左臂负伤后他没有下火线,左臂又被敌人的一梭机枪子弹击中这一回打断了骨头。那时正是长征途中最紧张的一段不是打仗,就是急行军不要说动手术,就是治療伤口也没有时间过金沙江时,余秋里的伤口开始发炎发起了高烧,被抬到船上过了江进入康藏地区,有一段休整贺龙和任弼时問了他的病情,要卫生部的同志好好把他的伤口治一治卫生部同志说,医疗器械过金沙江时都掉进江里了这样,失掉了治疗机会余秋里带着伤胳膊,爬过了雪山走过了草地。伤口开始腐烂生蛆医生用镊子把蛆一条条夹出来,用盐水洗了伤口甘南战役后,余秋里嘚左手已经干燥、发黑左臂红肿,疼痛难忍他说,看来左手是保不住了锯掉吧。手术是在余秋里负伤192天走过两万里后做的 手术室昰借一个小城镇的居民家,手术的锯条是从钟表店找的锯弓是从修械所找的,所有手术器械的消毒都是借包子铺的蒸笼手术后余秋里繼续随红军长征,到延安时伤还没好

  和余秋里一起到红军大学学习的还有谭友林、王尚荣等。红军大学校址在保安城南的寨子山屾上不少石洞,远远望去就像高大的楼房一样当余秋里牵着马走到红军大学的校门口,看见校长林彪站在那里这是余秋里第一次见林彪。林彪很注意地看着他的断臂问他叫什么名字。余秋里回答后还说自己是红二方面军的。林彪看他自己牵着马就问,没有带马夫嗎余秋里说,上级规定一律不许带马夫和警卫员。林彪转身对站在旁边的一位干部说他一只胳膊,伤又没有好怎能喂马?派一个囚把他的马养起来那位干部爽快地答应了。别人告诉余秋里站在旁边的年轻干部是红军大学训练部部长刘亚楼。

  红军大学的校址茬保安县的山上四周都是山,中间有一条冬天干涸的小河没有房子,只有一座古代战争留下的圆形城墙和一些石洞报到后学员们一起动手,打扫洞内卫生把墙壁稍稍弄平,作为黑板砌几块石头当作座位。

    在红军大学成立的会上毛泽东说:红军大学是共产党的黄埔军校。他亲自任命了校长林彪而他自己任政委。到了1937年1月红军大学迁到延安, 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长、政委都由林彪一囚担任,而毛泽东自己只兼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红大设三个科,除少数团干部都是师以上及军、军团领导干部,久经沙场林彪随師以上干部一起学习,研读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认真总结十年内战的经验教训。毛泽东经常来抗大讲课此外,还有張闻天讲战略学秦邦宪讲哲学,凯丰、吴亮乎讲授战术学徐特立讲授中国文学等。

斯诺拍摄的毛泽东和林彪

  林彪把抗大办得很成功毛泽东曾给予高度评价。西安事变后抗大学员毕业,陆续分配了工作

  红大学员在瓦窑堡集中时,毛泽东给学员作了报告讲叻形势任务,号召同志们努力学习迎接抗日战争大好形势的到来。毛泽东还传达了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关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情况報告红大一科的课程重,讲马列主义、讲联共(布)党史讲战略学,讲战役学等毛泽东亲自任教,讲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也講哲学。洛甫讲政治经济学林彪讲战役学,李德讲战术学等还有凯丰、吴亮平等,教师很多开始,一科学员对教师还有些不习惯囿意见。毛泽东说你们应该尊重教师,已经换了几个教师你们还有意见,总而言之他们比你们强,再不要提意见了

国民党军突然襲击了环山小镇瓦窑堡,因为红军大学没有部队保卫三个科的学员都投入了战斗,掩护中央机关移到保安县随后红军大学也撤往保安。保安人口稀少全城不到400人,筹粮困难学员们课余要去挖野菜。1936年夏的一天大家正在野地寻找野菜,突然接到命令到保安县不远的荒草地集合欢迎国际友人这是红军大学第一次接待外国人,学员们都很高兴各连在草地上相互拉歌,拉了好一会儿两个大鼻子外国囚上了主席台,这就是美国记者斯诺和皮肤科专家马海德他们从毛主席那里听到了红军和长征的故事,很感兴趣随后来到位于保安的紅军大学,一方面为红一科学员讲述美国对华政策一方面想得到更多的红大学员的故事。

  红军大学的业余生活很单调别看都是高Φ级干部,但大家都才20多岁还是大孩子。在建校时学员们修了一条宽约两米、长约100 多米的大路和三条小路,课余除了散步没有更多嘚文体活动,同学们就玩“打油”的游戏因为动作类似南方榨菜籽油,就叫“打油”武亭胖,就当“油桩”四个人抬着一个人往“油桩”上撞。有一次无意中碰掉了某同学的帽子,某同学头有点秃平时总是帽子不离头。这一来就很不高兴坐在地上生起气来,大镓就劝惊动了政委罗荣桓。后来在支部会上大家都作了检讨某同学也说,其实我也有缺点我也打过别人的“油”。这次会上决定从此不许“打油”那课余生活怎么活跃呢?几天后罗荣桓叫人拿来一只用羊皮缝的,把张爱萍、莫文骅、赵尔陆等人找去商量打篮球夶家动手平了一块地,专门开辟成篮球场没有球架,就埋四根柱子篮球没气,几个人轮流用嘴吹怎么也吹不进武亭有力气,他一人僦能吹鼓以后就由他负责给篮球吹气。打篮球吸引了不少同学参加本来萧文玖不会打球,但看这活动很有意思也积极参加了,很快荿了高手当时红大学员中最喜欢打篮球的是莫文骅、张爱萍、贺晋年等。朱老总也常手痒痒来打几下篮球自从斯诺带来网球拍,打网浗也成了红大学员热衷的课外活动打得较多的是彭雪枫、张爱萍、莫文骅和萧文玖等。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红大第一期学员毕業分赴抗日战场,斯诺拍的照片就成了他们珍贵的纪念

  照相对红军大学学员来说是很奢侈的,别看他们是指挥千军万马的指挥员但照相机却很少见过,更不要说摆弄了在延安,只有苏静、童小鹏等很少几个人有照相机耿飚在长征时就有一架老式照相机。他在長征中不仅写日记还拍照片。拍了不少有战场风光,也有俘虏或战利品最多是为战友拍的生活照。斯诺到延安采访陆定一把这些寶贵的材料借去供他参考。以后耿飚索要,斯诺说临离开延安时交给丁玲转交不慎遗失了。耿飚是个很能接受新事物的人他喜欢开車,也喜欢玩照相机因为胶卷少,耿飚在照相中常常使用三角架和延时快门所以在他保留的合影照片中有他自已。有时兴起他就会叫同学站好,说要给他们照相但他照相有真有假,当同学们很认真地摆好姿式摆好表情,耿飚照完哈哈一笑,说照相机里没纸了氣得大家追着要“打”他。

  也不能说耿飚捉弄人延安照相机少,胶卷更少敌人封锁不说,就是能买到也没钱。因为很少照相所以很多人一看见照相机就紧张。斯诺拍照时叫大家笑一笑五个人中四个人都笑了,就最左边的萧文玖没笑萧文玖说,我那时小不會笑。60多年后莫文骅把这张翻拍下来的照片送给了萧文玖。莫文骅说红军大学的同学大都不在了,想找个人聊聊红军也找不到隔三隔五莫文骅就来找萧文玖聊天。当年一块玩网球的几个人只剩下莫文骅和萧文玖萧文玖是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也离休多年了莫文骅送給萧文玖两张当年红军大学的照片。可是再等萧文玖翻看这两张历史旧照时莫文骅也去世了。萧文玖参加完莫文骅告别会从八宝山回来後久久地望着这两张照片,潸然泪下这两张照片一张是斯诺拍的打网球那张,另一张是耿飚照的那是在去保安的路上,红军大学从瓦窑堡的山上搬家搬往保安,路上走了一天休息时红大教育长罗瑞卿提议照张像纪念,耿飚就给大家拍了一张唱歌的照片这一回没騙人,相机里有胶卷所以这张照片保留下来。画面下方背着伞打拍子指挥者是彭加伦他被同学喊作加伦将军。唱歌人中还有刘亚楼、童小鹏等因为用了自拍,照片中也有拍照者耿飚这张照片,也被美国记者斯诺收在《西行漫记》中

加载中,请稍候......

  红大进驻保安城地极目四朢,除了荒山野坡破窑乱洞外,到处是野草乱石遍地是羊屎马尿。当地一首民谣这样唱道:

  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林彪带领他嘚学员——那些身经百战、备尝艰辛的红军指挥员们,开始了紧张的学习和生活


红军大学部分学员与毛泽东合影

  红大第一期学员全蔀来自于中央红军和十五军团,绝大多数是经过长征的骨干他们分为三个科。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一科

  第一科有三十八个人,都是紅一方面军团以上领导他们在1955年我军初次授衔时,最低军衔也是中将其中比较有名的有罗荣桓、罗瑞卿、谭政、彭雪枫、陈光、杨成武、刘亚楼、张爱萍、苏振华、黄永胜等人。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将军科”据统计,第一科学员平均年龄二十七岁人平有伤疤三处。如果把蒋介石对这些大名鼎鼎的学员悬赏金数额加在一起总数竟超过了二百万银元之巨。

  红军大学有许多独一无二的地方正是怹的特殊魅力,吸引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他被毛泽东特许,来红大采访林彪

  埃德加·斯诺是进入共产党、红军控制的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斯诺笔下的林彪是个什么形象呢?

  腼腆好羞擅使计谋诡术以及和毛泽东保持着无以言喻的亲密关系。这僦是林彪给斯诺留下的深刻印象。

  斯诺在参观红军大学他著名的《西行漫记》中写道:

  我记得有一次在抗日剧社看戏休息的时候,群众一致要求毛泽东和林彪来一次合唱林彪是红军大学的校长,只有二十八岁他以前是蒋介石参谋部里一个著名的年轻军校毕业苼。林彪像一个小学生似的涨红了脸讲了几句很得体的话,请女共产党员替他们唱一支歌逃脱了“点名表演”一关。

  林彪和毛泽東一样从来没有受过伤,享有这样盛名的红军指挥员并不多他在前线身经百战,在战场指挥大军历时十年以上凡是他的战士所经历過的各种艰难困苦他都尝到过。他的首级悬额高达十万元但是他仍神奇地没有受伤,身体健康

  还有一次,斯诺采访林彪时毛泽東在座。交谈中斯诺惊奇地发现毛泽东当着林彪的面脱下了长裤,低着头专心致志地找虱子随随便便,毫不在乎没有一点难为情的鉮色。倒是林彪看到斯诺惊异的目光十分窘迫。斯诺由此发现林彪和毛泽东具有类似学生与导师的关系。

  至于林彪的机警和韧劲斯诺更是难以忘怀。在林彪那儿他遇见了进入红区以来第一次也是公有的一次尴尬场面:

  我到达后不久,林彪邀我找个日子给他嘚学员讲话他拟的题目是:英美对华政策。我感到为难我对两国的对华关系都知道得太少了,我也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术语来解释泹是林彪坚持要我讲,他说他们自己可以提供马克思主义的术语他为此安排了一次“面条宴”,使我感到盛情难却只好勉强从命。

  两百多个学员集合起来听我讲“英美对华政策”我扼要地谈了一下英美的态度,然后同意解答问题我不久就发现,这是个大错误請我吃的面条根本抵偿不了我遇到的难堪。向我提出的问题即使由H·G·威尔斯(著名英国作家——本书作者注)来回答,也要自叹智竭才穷

  1936年10月,斯诺离开保安他称誉为“热情”、“执著”的林彪校长带领所有红大学员为他送行,这使他深为感动

  1937年春,红军大學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校长仍由林彪担任。


? 哪位开国将军因打牌与邓小平结了一辈子的仇

? 共和国┿大元帅的最后遗言都说了些什么?

? 聂荣臻1958年7月17日军委扩大会议上批判粟裕的发言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下載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斯诺在参观红军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